我在每日設計中學到什麼?

Page 1

This challenge keep me practice as the designer. Learning every day.

Kuo Hsiu Chi Š 2018-2019

BOR I N G Day 000

@Boring_press

April 12


Kuo Hsiu Chi © 2018-2019


@Boring_press


在每日設計中,我學到什麼 ? 自從我完成每日設計後,開始在想——在這一年裡,我到底學到了什麼?獲得什麼?我花 了一段時間仔細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想與你分享。 在畢業前,我每一天早上一定會去咖啡店工作。我是一個很早起床的人,喜歡早上七點時 坐在咖啡店看著窗外,花一點時間上網看看別人最近做了什麼有趣的案子,看著住在舊金 山的人騎著腳踏車去上班。這之中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大部分住在舊金山的人偏 好穿機能性的衣服(但還是保持簡單俐落的美學),可能是因為這樣工作比較舒服吧?然 後下午會跟朋友去附近走走看看,發掘一些店面、餐廳、書店。就算我現在開始上班了, 我還是每一天做同樣的事情,早上去咖啡店,工作、設計。 我的意思是說每一天,every single day,一樣的循環,漸漸變成一種習慣。以前我認為創 意就是要去博物館、旅遊等等,就是那些普羅大眾認為獲得創意的方法。直到我在2018年 獲得Young Glory獎時,我才發現自己的生活模式都是一樣的,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或許很無 聊、很平穩、很無趣、像個工作狂,這些都是我同學跟我分享「我在他們眼中的樣子」。 但是我覺得...

如果總是需要旅遊來刺激創意,或許這工作本身就沒有意義, 在這無盡的循環中,我發現更多的挑戰與樂趣。

我從來不覺得我的生活很無聊、很平穩、很無趣、像個工作狂。我非常享受這種生活, 但是要維持這種生活模式,的確需要強大的意志力——。生活中充滿許多誘惑,我們要 怎麼去克服這些未知的挑戰?

Kuo Hsiu Chi © 2018-2019


通知是一種毒藥

我很討厭吃飯的時候,有人把手機放在桌上,通知跳出來後就開始用手機。我就坐在你 對面,你不是應該跟我說話嗎? 我也很討厭開會時,有人繼續用電腦做自己的事情,就 因為畫面右上角跑出通知?別開玩笑了,你是沒有看到台上的人在報告嗎? 所以我很討 厭我在想概念時,突然有一個不重要的通知跳出來,打斷我的思路,這些通知讓我們無 法好好專心做好一件事。 百分之99的通知都不需要馬上回覆,那些百分之一的通知,他們會直接打電話給你,因 為很重要。在IPhone手機裡面,有一個功能叫Screen Time,我設定我一天只能使用social media 20分鐘。我覺得一天花20分鐘在social media就夠了,早上在廁所時,我會花10分 鐘把昨天晚上錯過的事情看一遍;晚上下班回家時,我會把今天一整天的事情看一遍。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專心地把一件事情做好,那我們就不能在不重要的資訊上分心。把一 件事情做好本身已經非常困難了,更何況我們生活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或許更應該 訓練如何專心一致。 •

上班前,打開你的Screen time,專注在工作上。

下班後,關閉你的通知,享受你自己的時間。

開會時,把電腦蓋起來,好好聽報告。

吃飯時,把手機丟在包裡,好好享受食物。

設計時,把通知關掉,好好專注在每日設計上。

@Boring_press


每天循環,就是一種訓練創意的方法

有做過每日設計的朋友都知道,前幾個禮拜會有很多想法;但是如果到了100天,我們不 可能用同樣的思維與方法繼續做海報,因為你會發現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了。這時候,你 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WHAT IS NEXT? 」。當然,你可以用同樣的思維與方法做 同樣的海報,但是過不久你就會放棄,因為很無聊,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 這是一個看似無趣平穩的循環生活模式,所需面對的難題。 我們將這稱為一個臨界點好了。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到熟練時,這時候你就會遇到一個臨 界點,你可以嘗試突破這個點,或是放棄。創意對於我來說,就是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 題——我們可以讓海報動起來嗎? 我們可以讓海報結合AR嗎? 我們可以把海報變成一 種工作嗎? 還有什麼我們可以嘗試的? 在每日海報中,你沒有客戶,沒有老闆,沒有老 師,那為什麼不可以? 大部分的人只會想但沒去做,那叫做夢想家;少部分的人會去執行,那叫做實踐家。你 要當哪一個? 還是兩個都要?

規劃但不要計劃

規劃是大方向,計畫是小細節。你可以規劃一年來做每日設計,你可以規劃三年內要達 到一個標準;但是無法計畫我要得獎,無法計畫我三年內要得到什麼。人生無常,許多 經過精密計畫的事情,最後還是都會被推翻,這時候我們應該順勢而為所以我們應該規 劃,而不是去計劃。 我在每日設計的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恐懼的事情——什麼時候是結束的那一天?」 生活已 經夠多屁事會發生了,我們不可能每天都保持堅強的意志力。 我有時候也會面臨一些狀況,真的就是今天沒有辦法做海報。那在計畫中,我可能沒有 達到,但是在規劃中,我還是往同樣得大方向在前進,沒有任何的改變。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沒有靈感怎麼辦?

這是大部分學員在YOTTA課程問我的問題:「Hey Sam,你平常都是怎麼找靈感的? 沒 有靈感時要怎麼辦?」。我必須要很誠實地說,我不是每一天都有靈感,我也常常會遇 到靈感枯竭的時候。但是,透過大量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嘗試平常自己不會做的事 情,是唯一可以讓我保持靈感的方式。 做創意,如果把規則看太嚴肅,將會無法離開這個盒子,一切都不是在「說」或「想」 ,而是在「做」——只有動手做,才可以體會這些經驗,只有動手做,才可以讓大腦了 解這些過程。不親身體驗這些過程,就無法創造出這些體驗給大眾。 我每一年會花200元美金以上訂閱相關書籍與知識。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非常簡易就 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內容;但經自己觀察後,大部分的資訊都已經碎片化了,越來越多 的人看到淺面的資訊就覺得自己對這些內容非常了解,但這是錯誤的價值觀。 大部分的平台為了有大量的點閱率而衍生出「內容農場」,不在乎內容的品質,只在乎數 量。各位 Thinker & Creator& Designer,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有24小時,要了解一件事,如 果不想要花時間自己去了解,那就要花金錢請別人幫你整理出這些精華內容讓你了解。

深刻的知識值得花錢取得,;而這些知識,就是創意的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一種資產。

每日設計如何影響我的工作過程

我必須要說,因為每天做一張海報讓我對於工具(Ps & Ai)非常非常的了解。 在這個時 代,It’s not about work hard. It’s about work smart. 我常常提到每日設計就是在實驗用不 同的方式來做海報,對吧?把它想成我們在做實驗,其實設計就像科學一樣,我們的目 標是製作出一種物質,可能有5種方式可以嘗試,但是哪一種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達到 想要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只知道一種方式,那可能使用的是花最多時間的那 種方法,那就要 Work hard。

@Boring_press


我的同事常常加班,我非常非常討厭加班,我也相信沒有一個人喜歡加班。我也說了一 句非常有爭議的話:「加班不是你的上司沒有能力,就是你自己沒有能力。」因為我相 信不是上司在管理project出現問題,就是我們的執行能力有問題——我這邊是說「長期 性」的加班,有時候的突發意外,加班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發現是自己能力的問題,我會建議你,每天練習這些工具 ( Adobe, Sketch, C4D and so on) 來提升自己的效率。重新審視團隊的工作流程,可以給Ai人工智慧處理就丟給 Ai人工智慧來執行,能使用第三方軟體,就建議公司購買第三方軟體。過一段時間,再 重新審視團隊是否有更有效的執行,如果這間公司沒有人想要改變,那這是一個跟這間 公司分手的機會;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他們的錯,只是你們不適合。

當每日設計結束後?我要做什麼?

其實每日設計,扣掉我睡覺、吃飯、工作的時間,說實話很難做出一個好作品

每日設計 = 快速,有趣,實驗的方法去了解這些工具。 好作品 = 花費時間,反覆思考,重複修改。 我的下一步可能會花一段時間製作出一些好作品,所以就叫做 BORING - Original Work 好了。除了工作上的案子之外,我想要開始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來研發一些產品,可能 是漂浮咖啡杯,可能是撞不破的啤酒杯,可能是一張 AR 海報,可能是機器人——大致來 說就是一些東西會讓你「哇, wao, ohh」的東西,這也是我們BORING的主旨。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從一開始的 Think Before Design = Tech Business Design 到現在整合成 BORING Creative Design Lab,我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我們開始接一些簡單的案件,雖然我目 前人在美國,但不表示我們不能一起合作一些案件;畢盡我們活在數位的時代,跨國工 作已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而我們經營的BORING PRESS - 創意設計期刊,也是想要分享在美國的工作經驗,發現的 創意小事,與最新的設計科技給各位創意人、設計人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學校學不到 的、老師不會教你的事唷,這是我們的核心主旨,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回饋我的寶島。 以下是我完成每日海報設計後的計畫: 1. 製作BORING - Original Work。 2. 在BORING PRESS編寫更好的內容。 3. 在目前的公司學習更多的事物與經驗。 以上是一些我完成每日設計的mindset心得,過去購買過課程與支持過我們的夥伴,非常 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就不會有現在的BORING,我們也會製作更好的內容給大家。如果 你們有任何問題,請不要吝嗇的留言或是在IG私密我,我都會提供我一些自己的想法給 你。 BORING真心謝謝你們。 Sam - Hsiu Chi Kuo

@Boring_press


這本書收錄了我從第001天到第365天的所有海報設計作 品與我在這一年寫過的文章。你可以從頭開始看,也可 以從中間看,也可以從前面看,你也可以跳著看,你覺 得舒服就好。 再次感謝支持我的那些人,沒有你們也不會有這本書, 希望可以把我所學分享給你。

謝謝

郭修齊 Sam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Day 007 ~ Day 018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Day 019 ~ Day 060 關於瓢竊與效仿這件事 Day 061 ~ Day 081 參加比賽學到什麼? 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Day 082 ~ Day 108 一個人在異地工作,孤單會殺死人,但這都是過程 Day 109 ~ Day 114 翻譯係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Day 115 ~ Day 131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Day 132 ~ Day 147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 150 Day 心得分享 Day 148 ~ Day 159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Day 160 ~ Day 174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Day 175 ~ Day 195 學員說 Day 196 ~ Day 207 你不可能幾天內,就很有創意 Day 208 ~ Day 223 學生時的作品 Day 224 ~ Day 243 2018 Review - 如何不拖延Tips & Mindset 分享 Day 256 ~ Day 298 今日開始,不在Boring Day 299 ~ Day 305 Boring - Ian 說 Day 306 ~ Day 328 Boring - Bruno 說 Day 332 ~ Day 361

@Boring_press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說實話,一開始在美國找工作時很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只學設計兩年的時間,經驗不 多,有工作就要偷笑的這種態度去找,換來的都是很糟糕的回應。 後來我把這三個月的面試與找工作經驗形容就像是在「釣魚」一樣,首先要去打造ㄧ些 魚餌(作品集),這些魚餌要很漂亮,很鮮豔或是很特別才可以吸引那些大魚或小魚( 公司HR)。 而釣竿就像『自信』或『意志力』,就算釣到大魚了,沒有足夠的自信與意 志力支撐就先斷掉了,一切就完了。關於釣魚技巧,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看不見的, 因為這是比較無形的東西,我相信有很多厲害的設計師,或是有相當實力的創意者,但 就是沒有人看到妳的「技巧」或是「才華」。因為如果魚都不吃魚餌,你的技巧連表現 都不用表現,自己就先餓死了。 有時候魚池就是沒有魚讓你去釣,這不是你可以決定的事,不需要去怪罪自己或是環 境,有時只能慢慢地等待。能做的就是把魚餌準備好,以及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把持住 最初的信念,握緊那釣竿,不管怎樣都不要鬆手。並且繼續照自己的步調,逐步提升自 己的『技巧』,因為在那看似平穩的水面上,永遠都不知道水面下有多少大魚將突然咬 下魚餌。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當魚上鉤時,就要準備好一切面對挑戰,然後把魚釣起來,但如果沒有釣起來呢?沒有 關係,還會有下一條魚。你只要虛心接受,並檢討就好,做錯事很正常,但是一再做錯 就不該被原諒。 記得要好好感謝那條跑走的魚,因為它給了你失敗的經驗,讓你有機會 成長變得更好。不管怎樣都要寫一封信,感謝對方花時間面試你。 因為美國的簽證截止日期是畢業後的三個月,期限內沒有找到工作,遊戲就結束了。所 以時間或是各方面的壓力都會壓迫你的每一天。 面對總是沒有魚咬鉤的狀況,如果你已 經做到100%了,便不用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好,有時候就是沒有魚了,那也沒有辦法,把 行李打包好,去下一個魚池。全世界有那麼多魚池等著你去發掘,不用感到傷感。 最後在畢業前幾個禮拜,釣到魚了。希望各位可以順利釣到自己喜歡的魚。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Boring_press


如何做一個好看的魚餌?

我非常推薦用Squarespace來做作品集,因為那是很簡單的直覺排放,對於沒有設計背景 的人非常友善,滿多的模板可以使用。而Wordpress and Wix 都是很熱門的個人作品集網 站,雖然都是英文的,但是在Youtube或是Google都能找到很多教學,可以一步一步來完 成。在製作魚餌時要記住,沒有完美的魚餌,只有更好的魚餌。

不知道從何開始做魚餌?

那你應該也有喜歡的魚餌吧,多多少少也有看過別人的魚餌吧。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by Steve Job。(我知道他不是第一個講的) 其實個人覺得複製與模仿是最快學會一件事的方式,因為其實我不太相信『W原創』的 存在,個人特色確實是有的,但這很難去定義。而我們從小就是學習過去先人的智慧成 長至今,再根據目前的趨勢去做變化,並發展出新的價值。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所以你可以把最喜歡的10個作品集,寫下為什麼喜歡它們,合併起那些優點製作出來的, 就是一個全新的魚餌,有時甚至可以直接寫信去問作者,是怎麼做出來的?我相信大部 分的作者都會很開心地回答。

為什麼魚餌很重要?

因為不是只有一個人在釣魚,對於魚來說,千千萬萬的魚餌,他們要怎麼去選擇,當然 是第一眼看順眼又香甜的魚餌。

結論

有時候辛辛苦苦吊起來的魚,卻吃一口就想丟掉了,因為不和胃口。如果真的很不喜歡 吃一樣東西,卻強迫自己每天去吃,哪天精神會疲累的放棄那本來很熱愛的事物,並失 去動力。所以在釣魚前,可以去網路上看看,些魚會是自己喜歡的?享受的?然後設計 出適合那種魚的魚餌。我相信這樣可以更快的找到自己的方向,釣到魚也會非常充滿期 待的。

找工作就像在釣魚一樣

@Boring_press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在美國求職是一件非常艱難,但是會讓你跳躍式成長的一個過程。幻想一下你在美國, 一畢業不只是跟美國的應屆畢業生競爭,而是跟全世界想來美國就業的人競爭。說兩種 語言好像是必備,隨便一個歐洲人都可以說出三種語言。在多元文化下的美國,來自小 島的我們,如何在這塊大陸上生存?如何跟全世界的人抗衡? 看這篇文章前,給各位的準備畢業的同學一個建議——帶著正面的心態、迎接各種挑 戰。我知道你很害怕,很恐懼,沒方向,其他同學都開始找工作,自己不知道如何開 始;但這些都是「過程」不要把失敗轉化成個人因素,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從錯誤中學 習,並修正自己的方向。請記得:「盡量地犯錯,但不要犯同一個錯」。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作品集就是設計師的臉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在建立好人脈前,請你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來整理你的作品集。買下自己的第一個網域、 經營自己的第一個網站(作品集)。你現在是專業的設計師了,那就要有專業的樣子。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身為一個設計師也好,創意者也好,作品集就是一個能力數值視 覺化的表現;作品集一打開,就知道有沒有。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以畢業前我花了快 半年的時間修正我的網站(作品集),並買下自己的網域名稱(boring-lab.com)連到 Linkedin,到現在我還是一直在修改自己的作品集。 「只有更好的作品集,沒有完成的作品集。」 最近我們公司在應徵實習生,所以我有機會檢閱這些「作品集」。在每天與大腦風暴 (brainstorming)的創意生活中,我很誠實地跟你說,我只有5秒的時間閱覽每個作品 集;如果我覺得無聊,就直接關掉網頁繼續工作了。如果你只有5秒來讓面試官來注意 你,請好好的經營自己的作品集,不要浪費每一次機會。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換一個角度想,把公司當作你欣賞很久的對象。約會前,我們一定會穿上自己覺得最漂 亮的衣服,噴上讓自己最有自信的香水,預定城裡最好的餐廳。我們所做的一切,就跟 作品集一樣,我們想要得到他/她。 •

請不要把所有的作品放在上面。放最酷的,最屌的,最不無聊的。

請不要把作品集放在Dribbble,Behance,然後就說「這是我的作品集」。

請不要在 About 寫太多廢話,簡單幾句話說出你是誰。

請不要放太多自己的生活照,除非你是網紅。

請不要讓畫面很亂,不要忘記你是專業的設計師。

最重要的是,把你的作品集打造成「性感」的模樣, 讓大家驚呼、吸引全場的目光!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想像你在約會:關於面試的幾點小訣竅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面試就跟約會一樣,沒有對與錯,有時候可能會遇到很白目的面試官,有時候會遇到很 紳士的面試官,分享一些我在畢業前的面試經驗給大家。 我有跟DDB SF、Airbnb、11 Eleven⋯⋯等各個大大小小的公司面試過。我記得我第一次 的面試就是在DDB SF,面試前的一個禮拜,我Google了這間公司大大小小的事項,包括 做了什麼案子,得了哪些獎等等。 就在面試的那一天,我以為都準備好了(實際上我也準備得十分充分),但因為怕犯 錯,開始變得很緊張,英文講得破破爛爛的,表現完全不是我想像得那樣。結束面試 時,我非常心灰意冷⋯⋯覺得自己沒有用,怎麼連講話都說不清楚,有一段低潮的時 間。但我是一個有鋼鐵般意志力的人,所以我轉換心態,繼續挑戰,哈哈。 印象最深刻的面試,就是Airbnb 與 PARTY NY (現在是Whatever)。在跟Airbnb面試 時,第一印象是安檢非常嚴格,但是進去之後,我與面試官就在Airbnb的餐廳邊用餐邊面 試,過程中非常的輕鬆與舒服,就像聊天ㄧ樣。但是我有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在 「你最近在做什麼?,說說你未來想要做什麼事?」的問題上打轉。面試結束後,聽到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面試官說我是從上千人中所挑選出來的五人,我心裡想:「天啊,我是那其中五個之一 耶。」這讓我從DDB事件中,奪回自信。 我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ARTY NY,會知道這間公司是因為我在Young Glory比賽 時,PARTY NY剛好是比賽的評審之一。我看完他們的作品後非常激動,原來世界上也有 這種創意設計公司。我非常非常喜歡他們的作品與理念,因此就寫信給對方了。 過了幾天,對方回信了,然後就面試了。在面試的過程中,我的面試官穿著T-shirt、翹著 二朗腿跟我說話。他沒有特別問什麼問題,這個人就是PARTY NY的創辦者,同時這個人 對我的改變與影響非常的巨大,沒有他也沒有現在的我。感謝PARTY NY將我訓練成鋼鐵 般的意志力,離開PARTY後,我一直相信ㄧ件事。

「我們無法掌握計畫,但是可以試著規劃,人生常常發生無常,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看待無常就是正常。 」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目前我任職的Intertrend,也是因為我過去在這邊實習過才得到的機會——對方對你的工 作狀況與能力有一定的暸解,當然選擇合作過的對象對於公司來說比較保險。 Intertrend 雖然跟前面幾間公司比較起來,或許沒有像Airbnb那麼大,也沒有比PARTY得那麼多 創意獎項,但是重點是「你要在這間公司獲得什麼?」。如果這間公司提供你需要的資 源,那你就更應該好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不要一直想著「公司要剝削我」這會讓我們停 止學習。 以上這些例子都是不同個性的面試官,所以我會建議要面試的你: •

誠實做自己吧,沒有經驗,就說沒有經驗吧。

千萬不要去吹膨自己,有一天,會爆炸。

約會(面試)前,看看對方的social media、看看網路上的評價,看看對方最近在做些什麼。

約會(面試)結束後對方沒有再回你的訊息,不是你的問題,只是雙方沒有互相可以獲得的利益。

約會(面試)結束後寫一封信,感謝對方花時間面試你。

整理心情,繼續帶著正面心態去找下一個對象(公司)。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給自己一個機會來了解世界

雖然在美國工作,但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文化差異(Culture shock)。可能是因 為我從18歲就在世界各地流浪,在加拿大、歐洲、在澳洲、英國等國家四處遊走;文化差 異對我來說是一種創意的來源,也因為有機會接觸、比較不同的文化,進而影響到我對 事物價值觀,因此對於新環境不太會感到陌生或害怕。 對於出生在小島的我們最常碰到的問題是「語言」與「接納」。不要因為語言失去一個 暸解不同文化的機會,直到現在我的英文還是破破的,也有口音,但這就是我的「個 性」,這是正常的。換一個角度想想,一個金髮碧眼的人對我們說出破破的中文,我們 並不會去取笑他,我們會幫助他如何表達,對吧?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當我們遇到一個完全跟你對立的價值觀時,一開始可能會覺得「他們想法很怪⋯⋯」, 但是試著去接納對方的想法,你就會藉由不同媒介去了解對方的歷史,文化,生活環 境,之後就會慢慢地了解為什麼他們會以這種方式去思考,同時你會開始以不同的角度 去看待事物。或許這就是創意吧。 「創意,就是發覺未開發的方法來解決現有的問題。 」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東西方的職場文化差異

雖然我沒有在台灣的公司工作過,但是多少也有聽到一些傳聞——超時工作、週末隨時 待命等等。我只能分享我自己的工作環境給大家,美國薪水看起來很高,但是不要忘記 了,消費高,稅收也高,只是給大家一個概念。我喜歡我目前的工作環境,是因為「自 由,尊重」,有時候在辦公室坐久了,可以換去咖啡廳,轉換一下環境、音樂,或許 Idea 就來了。只要不影響工作進度,你要去哪工作都可以。 下班後,我的手機會自動轉換成「請勿打擾模式」,在美國,大家互相尊重每一個人的 個人時間。我覺得每一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陪朋友,陪家人,陪女朋友,甚至利用 自己的時間學習新的技能等等。 在認知上,大家有一個默契,公司的時間就是合約簽的時間,不多不少,可能有時候一 些突發狀況要加班,這是可以接受的,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多的時間,公司也會 補貼工資給我們,因為「付出,就能獲得合約上同等的回報」,我覺得這是一種尊重。 如果有一天BORING真的成立office在台灣,我也希望可把這種價值觀與環境帶回小島 上,提供一個好的環境,給相同目標的夥伴來一起打造更好的作品。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如何看待我與上司的關係

我與上司的關係——信任與同理心。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你可以感覺到對方是不 是真正地相信你,只要一方改變心態,這個平衡也會瞬間崩塌。你們可以去挑戰你的上 司,目的是為了讓案子變得更好;你們可以有爭吵,目的是為了打造更好的作品,這些 都是良性的成長與競爭。 當我們以設計師或是創意人給出建議時,同時我們也要運用同理心,站在上司的立場考 慮上司面對的問題。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這是一張圖片,你看到什麼?

有些人看到一座山,有些人看到雲,還是你看到臉?我們在團隊都有不同的位置,來負 責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從不同角度看景色會不一樣,這就是我與上司的關係。沒有誰比 較高或矮,只是我們看的角度不一樣。但是,當我們跟上司的關係缺乏信任,不敢說出 真實的想法時,這就是走向惡性競爭、劣幣驅良幣的環境了(或許這是有些人在公司生 存的方式,對吧)。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很多人發現自己沒有辦法融入環境,是因為他們選擇與之對抗——千萬不要對抗環境, 因為這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環境的錯。有時候不要完全地否定你所處的環境,應該先 設法接納它,再冷靜分析哪些是我們想要學習的文化。 我們只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離開不適合的環境;帶一點好東西去下一個地方,有 ㄧ天或許我們又回來了。 以上分享一些我在美國求職的經驗分享,沒有好或壞,每一個過程都有一些故事。有些 人追求大公司,有些人追求品牌價值,有些人追求薪水,有些人追求單調的工作環境。 我覺得工作就像談戀愛ㄧ樣,有幾段經驗可能殘不忍睹,也有幾段經驗永生難忘,或許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了解更了解自己要什麼,不是嗎?

在美國工作遇到的事

@Boring_press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我一直很想丟出一個問題,「仿效與剽竊」到底差在哪裡? 目前我專注在創意與設計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我訂閱了許多不同的資源與文章,好讓 我的腦袋一直保持接受新的事物,或是去接觸平常沒有嘗試過的機會。我想以一個自身的 經驗來分享這件事,在前兩個月我看到有位名為Vasjen Katro的設計師,他在挑戰365Day design everday,也就是每一天設計一個作品,這是很有挑戰性的,我也才剛畢業,希望 自己繼續保持在不斷學習的狀態。所以我也開始了我的挑戰。 這過程中,會看到很多的相關作品,或是很好奇這些作品是如何被完成的。這時候,我會 去作者的網站或是Behance閱覽他的作品,並且自己嘗試去做出來,在一個不知道從何開 始的狀況,我用模仿與仿效的方式去開始我的第一步,所以剛開始時作品似乎是一樣的。

Kuo Hsiu Chi © 2018-2019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我開始仿效與模仿他的作品,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預覽一遍並瞭解怎麼去實現,在這過 程,有時候會遇到『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目前自己的技術無法達到那種表現方法』, 於是我找到他在Skillshare上面有網路教學課程,Skillshare就像台灣的HaHow一樣,是個 教學資源的平台。我就把課程買下來,一步一步模仿與仿效他的步驟。

這時候我確實在大量的模仿風格,仿效目標,複製步驟。 在這時候,我想提出一個問題,請問我現在是在剽竊嗎?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Boring_press


這個挑戰,目前挑戰到第75天,從第1Day to 30 Day時,作品確實風格很一緻,也是挑戰 同一個目標,也是從他的付費課程中複製步驟。 但在2個月期間,我漸漸開始會有自己的特色,表現手法也開始變化。在短時間內,我學 習到很多的技巧與技術,甚至出乎我預料之外的開始研究3D的領域。所以這個過程就像 是,模仿 — 仿效 — 內化 — 運用。 我想舉一個例子,我從小到大都在打籃球。我高中的時候,會一直在家重複看Kobe的比 賽影片。有一次,他做出一個背後運球接轉身跳投。我就重複看那5秒,不斷來回來回的 看。吃飯時,會先幻想自己做出同樣的動作,都很完美。但在球場時,就會發現現實不 如想像中那麼簡單,會掉球或是有失誤等等。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球場練習,漸漸的 你會抓到技巧。這時候,會有人說「你以為你自己是Kobe唷!」。我是啊,我就是想當 Kobe!所以向他學習啊。當在球場遇到不一樣的情況下,運用這個Kobe的技巧,甚至再 加上從別的運動員所模仿的技巧,混合出適合不同情況的技巧,變成得分的利器。

Kuo Hsiu Chi © 2018-2019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所以這不就也是「模仿 — 仿效 — 內化 — 運用」?

那在設計或是創意領域中, 是不是Kobe用過的技巧, 其他人都不能再用?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Boring_press


這是我第75 Day的作品,也就是我所說的從「內化」到「運用」的階段。我開始會用自己 生活周邊所發生的人事物當作元素來完成每日挑戰。我不認為,這是完全的內化。我會 說正在內化中,但只是要等到有機會讓我去運用它們。 我「個人覺得」,強調「個人覺得」。模仿是學一件事最快的方法,其實我自己覺得, 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在「模仿」我們身邊的人,小時候被問到「你以後想做什麼」,不 管答案是太空人或是警察,那不就是在「仿效」嗎?當這些多元價值內化到你心中時, 才會很自然地去運用在生活上,不知不覺地展現你的「個人特色」。這需要時間的演 變,你學習的一切都是「點」,或許目前會不知道這些「點」學來是為了什麼,但有一 天這些點會連成線,而這時候你才會明白當初的點的意義。 有些人會說,我的創意來自生活,但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不就是由人組成的嗎?

Kuo Hsiu Chi © 2018-2019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我覺得什麼是剽竊?

就是偷竊你的財物。也就是,有一個人走進去你家直接把你的東西奪走,然後再把這東 西轉賣。那在設計與創意的領域,除非有一個人把你的設計檔案奪走,然後去把這設計 轉賣,有金錢上的利益。不然,其他的狀況,我會說那都是在「學習一件事的過程」。 當然這也會回歸市場的決定,IPhone 與 Samsung 在本質上都是智慧型手機,外觀上,當 然他們有非常不同的個人特色與系統。大家議論紛紛這兩大公司互相抄襲,但最後還是 留給消費者去決定。如果你喜歡Apple 系統,你還是會買。 如果你喜歡開放性一點,你 就會買Smasung,對吧?當然這是很淺的討論。 我相信他們也是透過互相學習,造成競 爭,才會有更好的產品。

如果因為被模仿而失去價值,那就代表在 市場上沒有這個價值。 因為模仿不是那麼 容易的,但偷竊是很容易的。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Boring_press


我是一個喜歡大量接受不同資訊,並重新組合內容,產生新的價值的人。我也不避諱去 模仿或是效仿,因為這是體會一件事最快的方法。在這個網路大爆炸的時代,這就是我 們的優勢。或許你很不認同,但我也接受你的觀點。因為這世界的規則是人定的,人本 生就是一個不完美的生物,相反這些規則也有漏洞,對我來說,很多事都是沒有一定的 對與錯,只是出發點不同罷了。 如果因為被模仿而被市場淘汰,有時候可以換個角度想,是不是我的價值,已經市場飽 和了,那是不是要快點學新的事物來提升價值?當然也可以選擇去責罵那些模仿的人, 但最後還是要回歸市場決定。

Kuo Hsiu Chi © 2018-2019

關於剽竊與仿效這件事?


參加比賽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目前在紐約工作,我覺得參加比賽是可以往下一階段前進的機會,但我也不能夠完全的 保證,但我會說如果沒有這幾張門票,相信我也拿不到與Airbnb, DDB 和PARTY NY的面 試機會,在考量後,目前在PARTY NY擔任設計師。

不想看到第一名!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Boring_press


畢業的八個月前,參加了 Young Glory和學校主辦的Spring Show。從2017年九月到2018 年五月,到比賽結束時,很幸運的在Young Glory獲得總成績全世界學生第二名,一金二 銅。在Spring Show是獲得Media — Gold(Talk To US)。希望能分享在整整八個月的過程中 所學習到的經驗與面對的困難。如果只是單純分享結果,鼓勵大家要參加比賽,其實是沒 有幫助的。聽完這些過程後,可能解決你目前面對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完全沒有幫助。 Young Glory是全世界許多創意人士都會參加的大賽,有區分為學生組與專業組,賽期八 個月以積分的方式來決定最後比賽結果,每個月會有一個題目,必須用設計或是創意去 解決問題。像是如何說服美國年輕人為槍枝管理貢獻一份心力來改變國家的未來政策? 如何用互動性設計改變日本的過勞文化? 如何讓更多人意識到2020東京的殘奧會?如何 消除假新聞的散播等等,大部分的題目都跟時勢問題非常靠攏,參賽者可以用設計、傳 統廣告、互動性設計、社群網路,甚至是結合科技等等,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是好方法。 因為每個月的題目不同,常常都要花上很大量的時間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與事件的背 景發展,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與挑戰性的比賽。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參加比賽,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有一天,教授發現我沒有把作品繳交 Young Glory 九月份的比賽,他走進教室後,非常 凝重的看著我:「為什麼沒有看到你繳交作品?」我整個啞口無言。 他沒有問我任何原 因,但好像看穿我的動機一樣。他說:「你參加這個比賽,報名費也是學校幫你支付, 就算沒有得獎,你什麼都不會損失,對吧?」 其實九月份的比賽就是第一輪的比賽,沒有參加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如果貢獻很大量 的精力與時間卻沒有得名,怎麼辦? 怕被別人笑,這就是一開始的想法。回去後自己心 裡想想,就像教授說的。很多人想要參加比賽,但是報名費在美國是非常貴的,就算沒 有得名,我也沒有任何的損失。那麼好的機會,幹嘛不嘗試看看? 有時候我們很喜歡把結果論當作是我們真正的心聲,明明是自己害怕、畏懼,但卻對外 表示是因為沒有時間、要打工或是參加比賽又不能怎樣等等的各種藉口。雖然我也不能 保證得名後一定會找到工作,但是我想說的是最少你嘗試了,就算沒有得獎,也不會失 去任何東西。所以參加比賽是非常好的投資。有時候很誠實地去面對真正的問題,是解 決一件事最快的方法,設計也是。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Boring_press


為什麼那個作品會得名,評審不懂我的作品?

在其中一輪比賽中,有段非常特別的經驗。在10月、11月的結果公佈時,我連參加獎都沒 有拿到。我就看著電腦螢幕,滑滑滑,到最後還是沒有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面時,就像 是一大桶水澆在我的熱情上,非常的失落,畢竟真的花很多心思在上面。 結果出來當下,身邊的朋友都說:『其他得獎那些作品,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得名耶, 一定是評審眼光有問題』有這個可能,但相反的,這句話反而點醒了我。

就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所以我們才不會得名。

所以我把9月到11月所有得獎作品一個一個點進去看,試著暸解這些作品的概念與內容,了 解其他人是如何去表達這些創意,為什麼他們會得名? 為什麼不是我? 在這個過程中,會 發現這些作品都有些共通的點,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可以得名的元素,但我也不敢保證是不 是。但共通的是這些概念都是非常天馬行空,但又是非常符合邏輯,並解決了問題。 當研究完這些作品後,必須非常理性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作品,並點出那邊不合理、那邊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不符合邏輯,是不是哪邊讓評審看不懂等等。如果發現自己的作品,完全不合邏輯,就 必須狠心放手。這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的作 品特別棒,對它很有信心,因為花很多時間,不想輕易就殺死自己的作品,但就是因爲 這樣而掉進輪迴陷阱。 還有當別人再給你意見與評論時,請先閉上你的嘴巴,然後好好聽對方的想法並謝謝對 方。其實別人花時間分享他的想法時,或許這些意見就那是最關鍵的Key, who knows? The idea comes from everywhere. 在12月時,得了銅獎。我不知道是不是幸運,或是真的捉到這些關鍵點。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Boring_press


TOKYO 2020 PARALYMPIC - ONE AND THE SAME SPIRT Team: Hsiu Chi Kuo & Wei Wang School: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Award: Young Glory - Bronze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千萬不要一直說『我』覺得

千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一件事情,試著以Target Audiences或其他立場去思 考,去理解這些問題。當然,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理解對方在想什麼,只能盡量理性的去 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為什麼不使用產品? 為什麼這廣告對他們沒有感染力? 有時候我 們想出一個Idea 或是設計一些產品,我們本身覺得這很好用,很適合自己,但不代表別 人覺得好用或適合 。 其中在11月份的題目中,就是說服老一輩的人使用自動駕駛。假設自動駕駛很安全,為什 麼他們不願意嘗試呢?有可能他們不希望自己是第一批去使用自動駕駛,他們是不是還 在觀察是否真的安全? 年輕人願意大膽的去嘗試,是不是因為年輕人往往以「自我」為 考量? 但老一輩的人,有家庭、有穩定的生活方式,是以「家庭」為考量,不想要承擔 這個風險,所以不願意嘗試嗎? 這些都是試著去了解他們設想的例子。那是不是要舉辦 一Pop Up Shop,讓這些老一輩的人實際的體驗與瞭解,其實自動駕駛是非常安全的? 堅持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了解一件事真正的原因也很重要,畢竟我們是在解決問題, 不是只有在設計外觀。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Boring_press


擁有一個好夥伴,很幸運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遇到一個很有創意力且負責任的人合作。有時候你可能會遇到 一些很不負責的隊友,或是態度太過強硬的夥伴,雖然這些人也有可能當一輩子的朋 友,這真的非常難說。 很多人常常遇到聯絡不到的夥伴,或是不負責,很堅持彼此想法時,怎麼辦?其實你有 兩個選擇,選擇溝通並達到平衡繼續合作下去,好的摩擦對創意很有幫助。第二個選擇 其實也不用抱怨了,就直接退出比賽吧,浪費時間。 自己覺得:「當自己在抱怨別人沒有能力時,其實是自己沒有這塊能力才需要與別人合 作,如果自己可以完成為什麼還要合作?與其抱怨別人,還不如檢討自己為什麼不能自 己執行?」,但也不是說所有東西都要會,因為這是不太可能的,隔行如隔山。以我的 狀況,就是因為我的英文文筆不是很好,才需要跟copy writer合作。同時,我跟夥伴看待 一件事的角度就會不一樣,他以copy writer的角度去了解事物,我是以設計師去看待,這 樣狀況一定會有摩擦,但是越摩擦火光就越亮。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這八個月,合作所學到的事情。 •

開會半小時就好,才有時間消化。

不一起收集資料,只一起討論資料。

資料收集在Google doc,視訊通話報告給夥伴。

對方在講話時,閉上自己的嘴巴好好聽。

使用Slack隨時隨地分享資料與討論新的Idea。

晚上後,就不要打擾對方,除非真的很緊急的事情。

可以出去旅遊,但是要把事情交接好。

計畫好的作業,一定要完成或報備,好讓夥伴能繼續生產。

準備要爭吵時,總是先退一步重新瞭解問題 。

參加比賽你學到什麼?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

@Boring_press


一個人在異地工作,孤單會殺死人,但這都是過程 當我從舊金山搬到紐約準備工作時,會有一段時間你不會跟人說到話,除了説Thank you, Sorry, Can I get an Ice Latte 以外,幾乎不會開口說到話,我甚至有連續三天完全沒有跟 別人到話,如果去異地工作,這一定會發生。 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去LA實習的時候,就一個人去,沒有朋友、沒有認識的人,全部 又再一次重新開始,你會默默地就把手機拿起來,開始去找一些以前沒有再聯絡的人, 「你在幹嘛?」「你在做什麼?」「你最近在幹嘛?」這是十分正常的,因為這就是「 孤單」,人會渴望與人互動。 有時候在第一天到新家時,床也睡不習慣,環境也不熟悉,然後你一個人獨處時,腦袋 裡隨時都在尋求其他人,那時候「孤單」真的會搞得自己內心很不安寧,但沒有關係這 都是「過程」,這種孤單也會殺死人,大方地承認孤單,沒有人責怪你。 工作之後,你會認識新夥伴,開學之後,你會認識新朋友,這都是過程。我年輕的時 候,也會去下載一些交友軟體等等,這都是過程。當你不斷的重複這些循環之後,你會 發現這些過程都是一樣的。不可能我現在說什麼「好好體驗孤單」、「享受自己一個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一個人在異地工作,孤單會殺死人,但這都是過程


人」,你就可以馬上做到,這都是過程。有一天你長大之後,你會看開這個循環,你會 知道反正就這段時間,之後就又會交到朋友,是的,這都只是過程。

讓注意力遠離不安

我當時堅持每一天設計一張海報,或是學習一道新的料理,找一些事來轉移注意力。如 果一直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世界」,就會沉入痛苦之中,侷限在自己的孤單世界裡,就 會一直注視著自己的不安,而這份不安也將隨之不斷增強。

嘗試去認識新朋友

就認識新朋友啊!反正我常常說Idea come from eveywhere,所以認識新朋友,其實就是 認識一種新觀點。 如果不合就算了啊,又不是只有這個人。如果對方很跩,那我們也大 可轉身就走。

晚上睡不著怎麼辦?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因為睡不著才寫出這篇文章。反正開始工作之後,我的生活型 態就會改變,這只是一個過渡期的「過程」。

一個人在異地工作,孤單會殺死人,但這都是過程

@Boring_press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先做再說,不要一直講

很多人想要從另一個行業跳到設計,但總不能只是在嘴巴上說說、或是一直詢問身旁的 意見,但最後卻完完全全沒有做任何行動吧。 不可能你期待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但每天 做的事卻一樣吧。我覺得我們身在這個世代很幸運,我們可以從網路上索取到非常多的 資源,像是線上課程、網路大學等等,這些都是很好可以利用的資源。 一開始時,我也害怕輸在起跑點,我現在才跳去設計行業來得及嗎?會不會太晚? 別人 大學已經花了四年在設計上,我現在跳過去感覺會追不上別人? 我會跟你說,起跑點一 定會輸別人,所以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承擔這些風險的去努力,有可能會失敗,有可能 會一直會追不上,但不到最後沒有人知道誰會先到達終點,對吧? 我一直很喜歡以Kobe為例子,因為我熱愛籃球,他曾說:「不管前一天的比賽是輸是 贏,隔天我還是照原本的計畫訓練,每一天早上4點到7點,10點到2點,下午5點到8點。 或許一年時間看不出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如果過了3年,5年後,這個差距拉開之後,不管 對手在暑假做多少訓練,都在也追不上我。」同樣的,如果一位設計師平均每天4小時在 設計上,那你願意花他2倍的時間在練習設計嗎? 如果願意,那今天就開始吧。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設計,一定要去國外念大學或是研究所嗎?

其實我覺得不一定,我畢業後發現,在美國大部分的公司都不太在乎你的學歷,反而比 較在乎你的經歷與作品集。有時候一看作品集,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創意,創意是不會 被學歷與年紀所侷限的,不見得一定要去國外念大學或是研究所。所以出國念書不一定 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出國唸書確實是可以見世面,因為你會接觸新的語言、來自各地 的朋友、不同的文化,我覺得這些比起學歷更重要。 我個人覺得,美國名校的設計與一般大學的設計科系,其實不會差多少。 從名校的設計 系畢業,也不一定就可以找到工作,最終還是回歸到作品集上。在美國,名校的學費通 常也比較貴,所以自己必須評估看看這是不是一個好投資,或是有其他方法同樣可以達 到目標。但是如果你還在煩惱下一步是什麼,台灣大學也是一個環境可以讓你無憂無慮 的嘗試任何可能性,所以 why not ?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Boring_press


Gap Year

想像到了一個地方,沒有任何人認識你,沒有任何過去的痕跡。這種感覺很像「重生」 ,你不需要被過去所束縛,可以很自由地追求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因為過去就像是一 張永遠的貼紙,沒有不好,只是會永遠跟著你,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讓我們很難在熟悉 的環境去做改變,過去的你,不代表未來的你 。 Gap Year,就是在歐洲或是美國,當學生從高中大學畢業時,他們會花一年去打工度 假,或是去完成一些夢想,像是非洲義工、背包客等等。這是一段時間,可以讓你離開 舒適區,離開原本的朋友圈,好好的思考人生接下來到底要做什麼? 我在18歲時,我並 沒有直接去上大學,我反而選擇了Gap Year,我覺得這是我人生最大的轉淚點,也可以 說是 Another sky in my life。 這時候,我並沒有找到設「設計」,只是知道原來台灣這麼小,世界那麼大。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Summer School

如果你真的很想去國外唸研究所或是大學,大部分的國外的學校都有Summer School計 畫,你可以去看一些海外暑假的課程,選擇你有興趣和嘗試的項目,體驗過後,或許你 就下定決心要往這個方向走,但也有可能發現這不是你要的。沒有關係,一定要多嘗 試,最後才會找到 Dear something,對我來說,我找到 Dear Design。 所以如果你很煩腦要不要跳到設計業,最快知道答案的方法就是動手做做看。快畢業的 同學,如果很猶豫你的下一步,Gap Year可能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思考自己到底要什 麼? 如果你考慮要去海外讀書,可以先從Summer Class體驗看看。以上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與 經驗分享,我無法決定你的人生,你的人生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是你父母上,更 不是女朋友手上。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Boring_press


Talk to US Team: Hsiu Chi Kuo & Wei Wang School: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Award: Young Glory - Gold Spring Show / Gold - Single Media -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翻譯系畢業,但現在是設計師

@Boring_press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Digital Nomad = 利用科技,特別是無線網路,而不需要在固定場所上班或工作的人。 其實我也是誤打誤撞就變成了 Digital Nomad,當初我畢業時,就已經打算待在美國公司 2–3年,有穩定的工作與工作經驗之後,再規劃未來。當時在兩間公司之間一直在來回抉 擇,當一切都以為很順利,就在準備要搬去紐約的前一個禮拜,我的工作機會突然被取 消了,而同時間我也已經回絕其他公司的聘請,就瞬間變成了一個無業遊民。

這時候我學到了出社會的第一件事,不是永遠都要有 Plan B,也不是學著去保護好自己的權利,

而是要讓自己成為 不可取代的人物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不管是不是公司上有財務的問題,或者是剛好公司卡在一些困難的位置,我也認同經營 一間公司非常的困難,但是唯有自己的價值大到不可被取代時,才不會再遇到這種鳥 事,才不是第一個被換掉的對象。 那時候,我很緊張地四處詢問有沒有任何工作機會,我還把要寄給Airbnb的email,寫 錯成其他的廣告公司,當下我整個是傻眼加上崩潰,對方詢問我說「什麼時候方便來面 試?」,我卻說「我還是對Airbnb的機會,非常有興趣。」那間廣告公司就再也沒有回我 信了,我相信應該進黑名單了。 因為當下我有工作簽的問題,必須要馬上工作才能留在美國,所以我就接了一些Freelance Projects,同時經過長時間與PARTY NY的討論,我又拿回我的工作機會。自己也 覺得很傻眼,好像繞了一大圈。所以現在就變成除了PARTY NY工作之外,但同時又要 做Freelance Projects,因為已經接了。所以飛去紐約時,你要繼續遠程為舊金山的案子工 作, 然後你待在舊金山時,你要繼續遠程為台灣,日本,紐約的PARTY NY案子工作。 就誤打誤撞…變成這樣了…很不穩定的開場…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Boring_press


廣大的人脈

人脈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大部分的案子都會來自你認識的人、你過去工作過 的工作室或是公司也好。畢竟我不是一個很有名的插畫家,或是設計師,所以我的能見 度非常低。如果你是很有名氣的設計師或是藝術創造者,那你很幸運,或許你可以開始 嘗試這種生活。

極簡生活

你的後背包就是你的工作室,選一個舒服的包包,因為你隨時都在換地點,不要忘記大 部分時間你都不會在辦公室,可能會在咖啡店、飛機上、書店、公園或是飯店裡面。你 絕對不會想拖行李箱,或是很重的包包在外面走來走去。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空出一些時間出去走走

我之前有說過成為Digital Nomad,其實你每一天都在線上工作,因為時差的問題,有時 候你必須配合不同國家的工作時間。但我覺得,如果你可以邊旅行,邊做設計,那為什 麼不空出一點時間出去走走看看。就給自己的一個藉口吧!「出去走走晃晃,讓腦袋休 息一下,明天一定會有更好的Idea出來。」 我愛設計,但創意靈感都來自於生活,所以沒有生活,就沒有創意,也就沒有設計 Digital Nomad是一種生活方式,有好有壞見仁見智,目前對我來說,不適合,因為我的 人脈不夠廣與能力也不夠好,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地方繼續努力修行。

看完後,你還想在家工作嗎?

@Boring_press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 150 Day 心得分享 我因為寫了這邊文章,被YOTTA的婷雅看中。如果沒有這篇文章,或許也不會有這堂 課,這本書吧。 我想要推廣一件事,就是一起來每日設計挑戰。(社團傳送門)我已經開始每日設計挑戰 將近5個月了,會開始這個契機是因為我當時準備要從研究所畢業,希望畢業後仍可以保 持一定的節奏繼續成長,不要因為離開了校園,就停止學習了。

為什麼你要每日設計

每日設計,不在於數量,在於持續性。透過不間斷地練習,讓自己發覺更多的可能性與 訓練你的創意肌肉。不管是一天一張海報,一部小動畫,一張插畫,一張照片也好。你 會發現「哇,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唷!」每日設計聽起來壓力很大,但其實一天,只需要 花15分鐘到45分鐘就可以做一張海報,隨著練習時間越久,對於工具的熟練度也會增加, 製作時間就會慢慢縮短。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如果沒有idea怎麼辦?

Idea也可以來自每天的生活點滴,如果今天心情不好,或許單純一個黑點可以代表今天的作品。每日 設計,在於每天保持學習,每天知道自己在成長就好。今天下雨,或許雨滴就是主題。心情很好, 或許亮色系就是今天的主顏色。如果你很討厭某個人,甚至可以用他的照片來做海報的等等。 不需 要去在乎別人覺得這好或不好,這是給你自己的訓練,

做一張好海報不難,持續每天做一張卻很難 在紐約時,每天去上班的路上,我都會一直很納悶「頭一直被水滴到」,原來是冷氣水。我抬頭一 看「哇!也太多冷氣機了吧,因為在舊金山我幾乎沒有看過這麼多冷氣機」。每一台冷氣,都代表 一間辦公室,所以每一滴水也代表不同的故事,於是就做了這張海報。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Boring_press


今天平淡地度過怎麼辦?

你可以去網路上找一些Idea,像是Dribbble,Behance,Instagram等等。每天都有上萬作 品上傳到網路上,有時候你會發現「哇,這張海報好酷唷!」那今天以這張海報為主題 想想吧!其實,只要靜下心來,就會觀察到身邊的事物每一天都在微妙的變動。

加一些自己的東西

就像上面提到的,可以放進一些自己生活中會出現的元素。我每天準備要回家前,我會 把今天所遇到的事件分成最小元素,這些元素就會放進每日設計中。你也可以把每日設 計當作生活紀錄的一種方式,why not, Design Blog。

超過100天時

到這時候應該所有的效果、筆刷都用過一遍了吧。可以開始嘗試使用After Effect or Cinema 4D 試著讓海報動起來,或是用插畫的方式等等。結合一些你沒有用過但又有興趣想 學的工具。這時候你會感覺,好像又回到第一天的每日設計一樣,花的時間又變長了。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因為你正在嘗試新的工具, 新的方法,也代表自己在成長 我一直強調持續性,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意外,像是如果電腦壞掉了,那 怎麼辦?是不是要停止挑戰了?那就拿一張紙,一支筆繼續挑戰,繼續上傳你的作品與 想法。再說一次,專注在持續性。以我的狀況為例,有時候做飛機時怎麼辦?那就在飛 機上做設計。如果今天重感冒怎麼辦?那就是以一個黑點,或是全黑來詮釋自己的心情 在設計上,千萬不要讓這個習慣斷掉,因為人類是非常懶惰的,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創造者或是觀看者

在我開始這個挑戰之前,我都把空閒時間花在社群網站,Youtuber,Game或是雜誌上, 雖然這樣也沒有不好,但你是想成為收看者還是創造者?在這個網路時代,成為創造者 的門檻越來越低,你可以花時間把你的想法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網路上,你也可以花時 間成為收看者,就看你的選擇囉。當我開始每日設計時,我成為創造者了,但當初我並 沒有意識到什麼是創造者。直到有一個人寫信給我說「請問你這海報怎麼做的,可以教 我嗎?」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創造者了,開始為了每日設計學習新的知識之外,也會 認識到其他的挑戰者並互相交流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技巧。

一起挑戰每日設計

@Boring_press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群眾募資 Think Before Design(BORING前身)與YOTTA合作的每日設計課程企劃的背後過程完 全大公開,畢竟我們就是在分享創意的背後流程不是嗎? 文章會說明背後流程,資金去 向與「為什麼問卷如此重要?」 Think Before Design,一開始只是在朋友之間發起的一個工作坊,利用工作閒暇剩下的 20%的時間嘗試一些和工作上完全不同的事物。意思就是說80%的時間我們還是在各自 的崗位做自己的工作,但是我們會挪出20%的時間來營運TBD,我們相信這能提升我們 8W0%工作質量的寬度。

找出問題點,並翻轉

起初我們是計畫每個禮拜在Youtube平台上授課,隨機教學海報上的內容給學員們,但是 我們發現這種方式,沒有一個完整性的課程來傳授給學員們,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當初 我從翻譯系跳到廣告設計時,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完整性的課程讓我學習,導致我在網 路上東拼西揍的學習工具,就算知道如何使用工具,但卻不知道如何應用工具…」。在 找出問題點的同時,我們決定設計一套課程來解決這個學員們的問題,簡單來說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不只是學習設計工具, 而是擁有把每日生活靈感轉化成設計作品集的能力。 1. 誰是學員&學員狀況

在第一版的課程設計中,我們在自己的社團上送出第一版簡單的問卷,來設計課程的初 稿,並找出學員對象與學員所面對到的問題。 我們發現大部分學員的需求是「學習設計工具並加以運用」,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市 面上大部分都是以工具為主的課程。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每日設計的方式來幫助學員達成 目標。(以下是我們的學員與學員的狀況) 1. 本科系學生,有創意卻不知道如何將它們具體實現的人。 2. 其他職業想轉職成為設計師。 3. 設計師或設計系學生想精進自己能力。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Boring_press


2. 課程規劃 &問卷調查的重要性

起初課程規劃只有四大單元,分別是帶學員們一起實驗漸層色、正負空間與幾何形狀運 用,並讓你自己製作海報素材與製作不規則與出乎意料之外的素材,最後運用在自己的 每日海報設計上。 根據第一版的問卷回饋調查後,我們加上「第五單元 — 如何保持創意,發想靈感」, 根據學員的回饋,這是目前學員最好奇的課程,也是最想要學習的方向。所以在這個單 元,課程將會分享如何每天訓練創意肌肉? 如何發想靈感,不受侷限?以及我在2018年 參加的 Young and Glory 創意大賽的案例分享與分析,希望這個單元可以解決學員們的問 題與困難。 如果沒有這些問卷調查,去了解學員真正的問題,或許我們就不會加上第五單元,或許 我們就不能真正解決他們所面臨的瓶頸。所以學員們的每份問卷調查,都會讓我們的課 程更完善,並去解決學員們真正的困難。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YOTTA 的 PM 剛好看到我們的社團,並邀請我們一起合作開設課程,並提供他們專業上 的協助與建議。非常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與他們合作,因為過去重來沒有與教育類的客 戶合作過,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嘗試在教育類激起創意的火花!所以我們決定把課程設 置在 YOTTA 的平台上,為什麼?(沒有業配唷,實話實說) 比起自己花「時間」與「金錢」架平台,我們更願意與他人進行專業合作,因為我們各自 有工作在身上,所以我們只有20%時間可以運用,所以TBD 專注在設計良好的課程給學 員們,YOTTA 則是利用許多開課的經驗輔導 TBD,並提供完善的平台給我們設置課程。 YOTTA 的群眾募資可以利用在經營 Think Before design 未來的專案上。我們提供完整的 課程給學員們,希望學員們進步以外,學員所投資的學費將會回饋在提供更好,更專業 的內容給大家。( 目前我們是無營利的方式營運)不選擇 Youtube 的平台是因為,YOTTA 提供給使用者的經驗就是以「幫助學習」為主要方向,與這次的產品配合非常適合。 而Youtube主要是提供娛樂,旁邊的「推薦影片」會造成學員分心,並影響學習效果,所 以我們選擇 YOTTA。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Boring_press


Hahow 與 YOTTA 之間的選擇?一開始我們是設定在 Hahow 的平台上授課,但是 YOTTA PM 的來信,並提供非常詳細的合作內容與過程,我們轉向 YOTTA 平台。原因其 實很簡單,在我們團隊中本來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前期碰碰撞撞還不如向專業人士尋 求意見,並共同開發產品。不是Hahow 與 YOTTA 誰好,雙方都是很成熟的平台,只是 YOTAA 先提供詳細的計畫。 最後要非常感謝 YOTTA PM 與 YOTTA 團隊,就算W本人不在台灣還是接受遠距離的工 作方式。 想像一下,TBD 在巧合下想出一個種子(idea),很幸運遇到 YOTTA 提供我們營養與良好 的土壤讓我們長出小小的幾根葉子,學員們的問卷回饋就是幫我們的 idea 一點一滴的澆 水,讓整個 idea 健康的發展,並在最後開花結果時,與學員們一起享受這個過程,TBD 非常謝謝各位給我們機會。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每日設計線上課程』企劃過程


Q&A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 創意訓練守則課程 Q&A的問題總共快要100題,所以我會分成不同的大方向來回答大家的問題。以下是以我 自己的觀點去回答你,或許是錯的,但這只是經驗分享。 再一次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1. 無法保持創意及靈感?

其實對我來說,創意是「品味」與「知識」的結合。創意不是一瞬間POW就會出來,這 需要長期的累積就跟訓練肌肉一樣,不太可能一天就可以讓身體變成很精壯,對吧?所 謂的品味並不是代表好看或是不好看,不是在於美,而是在於這個產品適不適合給那個 人使用?那種精準度,就是品味。我之前看到一本書是設計師水野學寫的,他說品味就 像水一樣,夏天的時候,你會端出加上冰塊的水,冬天的時候,你會端出熱熱的溫水, 讓人覺得很舒服。這段話貫徹整個意思。知識,就是需要大量的閱讀與體驗,讓不相關 的點,連在一起,創意就是用過去沒有用過的方法來解決現在面臨問題。我會這樣定義 創意,我也無法一直保持創意…所以一直練習。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Boring_press


2. 學設計時,常聽到老師說: 「 設計不是單有造型,而是要具有意義以及精神。 」常常 再網路媒體看到幾何構成的畫面,這些符號不具意義,該如何解讀呢?還是平面類型跟 產品類型是不能用相同的理論看待呢? 對我來說設計只是生產線的一部分。所以設計很重要嗎?我也不知道。當一間公司沒有 預算時,還需要設計嗎?還是只要好好研發產品就好?還是這些設計都只是編造出來的 故事(意義精神)來說服消費者? 我也不知道,但你可以想想看,或許你會比我早找到答案。

3. 很喜歡上方幾張作品的風格,好奇設計過程與理念?

就是每一天看到喜歡的設計,沒有嘗試過,我就會試看看自己可不可以做出來,如果不 行我就會去Youtube or Google。

Kuo Hsiu Chi © 2018-2019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4. 面對看起來較複雜的製作技巧,該如何拆解與自行搜尋?

可以把一個大問題拆解成許多小問題,在一個一個去解決。你可以問我,或是Google, 或是問任何人。

5. 沒有實務經驗也非設計系,想走設計,但準備作品集遇到困難,作品集該要有哪些 項目才能提高錄取率呢?該要如何開始呢?謝謝你 這問題非常難回答,但我只能建議根據你喜歡的公司做出適合這間公司的作品集,但或 許我是錯的。有一個問題可以問自己,為什麼那公司要請我?我有什麼東西是公司需要 我的?我可以提供什麼給公司?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Boring_press


6. 最近作品集的規劃與作品產出有困難,在換工作期間有給自己一個題目,也是one day one poster,利用的是日常中會記下忽然冒出的靈感作為主題,但ㄧ到坐下進入 創意發想階段,常常花很多時間才訂好概念核心,找好素材後上機製作也會有更多關 於構圖的想法冒出來,於是就這樣無限循環,除了難以在在預期規劃時間內完成,產出 的作品視覺美感也有點難達到自己的標準,也許是還不太擅用所會的功能創造屬於自 己的風格,希望能突破這一關。 一天一張海報,不一定要漂亮,重點是讓自己每一天都在練習,每次練習都在解決你上 面的問題。一開始可以先練習構圖的海報,在往顏色去研究等等,就像在打電動一樣, 一開始的角色一定很爛,要慢慢練功,對吧?找一個你喜歡的設計師,慢慢開始效仿。

7. 公司常常用黑色作為海報底色,但又不加入繽紛色彩而顯得畫面單調,而上面的文 字太多卻要我做出高貴質感,很難有更多發想 太苦惱了 設計菜鳥遇到的困難QQ 這個可能是溝通上的問題,你必須要提出一些痛點來說服上司。畢竟公司的出發點跟設 計師的出發點大部分都是不一樣,所以溝通了解對方的出發點,或許可以解決問題。

Kuo Hsiu Chi © 2018-2019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8. 動態設計能力需求是否愈來愈高,該如何培養起這個能力 是,我自己也是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就每日動態設計?

9. 個人常碰到的問題是,做出了一個完整而滿意的作品後,卻在面對客戶的要求或更 動時變得很難抓到平衡@@ 因為客戶的出發點通常跟設計師會不太一樣,試看看去了解對方的出發點,然後找到平 衡。如果客戶無理取鬧,你也有說「不」的權力。

10. 老師出的作業,沒靈感沒有好創意,都要花好多時間想,但做出來也沒有很好。 做 設計是不是要有天份? 沒有,練習再練習。每個人都有天份,你也有。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Boring_press


11. 很多時候有想法,卻因為個人技術的不成熟所以作品的可能性降低許多 會,我覺得最厲害的設計是腦中的想像畫面完完全全的做出來。

12. 因為個人不算完全完整的設計科系,算是有高中接觸設計系,到大學科系偏向設計與影視 類,想詢問相關剛出業界的設計師的生存法則? 感謝Sam老師 練習,主動,保持身體健康,設定目標。

13. 缺乏創意靈感,以前用PS做的海報宣傳都蠻呆版的,不知道是不是還能發揮出更進階的創 作。 本身非設計相關科系。 上面有回答創意的問題。

Kuo Hsiu Chi © 2018-2019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14. 平常不太曉得怎麼練習海報設計,每次想要試著去做,卻都毫無頭緒。

你現在開始做吧, 先做再說…

Q&A 問卷回答,每日海報設計

@Boring_press


學員說 這張是致敬 老師 完成了課程,激勵我成長的動力,我本來 覺得我根本學不會photoshop,而前面有個 意志堅強的巨人教會了我如何享受成長的過 程。雖然我將來的目標不是平面設計師,但 我不會忘記每日練習的樂趣以及信心! 感謝Sam 老師 你影響了我! From 3atomsinsun3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員說


老師您好~我是有上您開的海報課程及參與每日設計的同學,看到您在ig發的文章,希望 也能告訴您每日設計給我的感動。首先我很開心上您的海報課,其實我自己也是從事平 面設計的工作,但是工作的作品常常會被客戶及老闆甚至大眾喜愛的審美等框架限制, 無法做自己喜愛的創作。上海報課之後看到您如此堅持每日創作,也看到其他學員們、 很多設計師也是這樣,那時候就想我可以嗎?我做的到嗎?剛開始嘗試一天、兩天的時 候,的確不困難,困難的是堅持的力量,要每天給自己新的東西去支撐創作這件事,我 一直記得您說的一句話:「做海報設計要的是不是最完美,而是持之以恆的做下去。」我 也一直秉持這個信念,把它當成日記一樣,時間多的時候就多做一點,少的時候就做簡 單一點,它成為我生活中重大的部分,我可以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轉化在海報上, 在這個時候我感覺自己是自由的。當然有時候還是會有時間壓力,身邊的人也有支持跟 不支持的。但是我覺得重點還是自己要學習控制好時間跟有一個原動力,而且保持熱情 漸漸會發現有很多靈感和點子一直跑到腦袋裏面,可能發呆或是看到路上某個東西都會 有畫面,這對我來說是很棒的。所以我真的很感謝老師您的分享跟用心,創了社團... From Singsha

學員說

@Boring_press


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過程, 看到空白的畫面時,內心自主地想像之後會變成的樣子, 而在這過程,就像每日海報挑戰一樣 。每日海報對於我來說, 就像鏡子與我的互動,工具不用心使用,他始終是工具。 Sam的故事激勵了我一件本來就很簡單的事,進步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能馬上得到結果, 而他的做事精神及態度,很快地就吸引我去嘗試每日挑戰。 所以在課程前我就先投入了我的每日塗鴉挑戰,發現如果挑戰的事情不是自己熱愛的 是絕對沒辦法持續的。這是讓我感到很神奇的地方! 因為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很容易被分心的我,竟然能維持這麼久,我覺得這真的是奇蹟。而 在最近,我發現了每日海報可以套用在任何事情上來挑戰,修練任何想要的技能, 剛開始起步總是最痛苦的,但到了一段時間習慣後不會去猶豫太多就可以直接表達自己 想要呈現的畫面,也可以是說漸漸地發現自己的過程跟著海報或著軌跡等一銅具象化的感 覺。能夠參與自己熱愛的事物真的是最棒的事情不過了!!! From Insun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員說


我覺得聽取建議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在上次的對談中。 可以因此了解不同經驗的人處理事情的觀點,像是生活中靈感來源、對待工作的方式、 對設計的堅持等等。 還有感覺老師是很有朝氣的人,從簡短的談話中也能接收到能量! From 老王

我目前三十初,風險又比非本科新鮮人大一點。但至少目前想法,如果不下定決心的 話,之後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再來是心理上的支持啦~XD 其實自己已經大致有想過這些 了,有個模糊的方向,只是需要有人推一下讓這個方向更清楚,或是幫助堅定想法。 From 鄭旭博

學員說

@Boring_press


你不可能幾天內,就很有創意 對於大家來說設計跟創意感覺好像是很虛無的東西,但我覺得這兩個比較像是科學。很 多人也常常提出,設計與藝術差在哪? 那我們先從設計跟藝術差在哪,在討論設計跟創 意差在哪?最後再分享一點我個人的觀點。

設計是有目的性,藝術是個人思想表現 在藝術中,如果一位藝術家畫了一顆蘋果,他可以說那是香蕉,因為那是他個人對於那 物件的個人思想附加,或許他背後也有理由說為什麼那看似蘋果卻是香蕉,對我來說這 就是「個人思想表現」。那我覺得設計則必定會傳達某種訊息,或是有其商業目的在背 後。如果用個人思想表現在設計上,而導致無法說服大眾,目的就無法達到,那就是藝 術。舉一個例子好了,一間日式餐廳,從客人踏進去這間餐廳開始,看到的擺設與裝 潢,所聽到的音樂,聞到的香氣,吃進去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是設計好的,後面都是有 很長的準備時間,就是設計讓客人體驗「日本餐廳」,這是我目前定義的設計。

設計別人強迫體驗我們想傳遞的訊息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那設計跟創意差在哪?

我覺得創意就是「閱讀+品味」,我常常說不可能每一次去公園走走晃晃或是出國旅遊 創意就跑出來,這是不可能的,那只是讓大腦休息,整理所學到的資訊,或是因為整理 完後,就發現突破點了,但我們卻認為在公園走走可以發現創意。 出國旅遊只是讓我們「見世面」與瞭解原來世界不只是有華人文化,雖然旅遊不會讓突 然長出創意,卻會提升「閱讀」與「品味」,這確會提升創意的深度與廣度。但在未 來,卻有可能利用旅遊的經驗在某一個案件上,這也說不定。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創意,只是有沒有辦法運用創意在商業上罷了 我也覺得平常閱讀大量不同產業的書籍,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產業的方法解決設計上的問 題。舉一個例子好了,當我們站在陸地上時,我們會認為這世界是平的,但是當我去跳 傘時,卻發現地球是圓弧的,太空人上太空時,就又發現地球真的是圓的,當我們站在 不同的高度與角度時,看事情的畫面必定會不同。如果要我用一句話定義創意,就是用 現在沒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Boring_press


不可能短時間就有「創意」?

雖然我開一堂課叫做「每日設計挑戰,創意守則」,但我必須要誠實的跟你說:「你不 會因為上完這堂課,就突然變得很有創意,也不會突然上完這堂課就突然開始去設計公 司或是廣告公司上班,更不可能開始個人接案。」 但上完這堂課,你可以學會從每日設計的方式去快速提升「品味」與提升「工具」的運 用能力,並瞭解創意其實不是「虛無」而是像科學一樣,理性的用設計去解決問題與利 用創意找到過去沒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上完這堂課,只是你拿到釣竿罷了。每一天你 必須花一點點時間去河邊練習釣魚技巧,一點一滴的練習,即使沒有釣到魚也沒有關 係,去享受失敗到成功的過程。練習一段時間,或許你就會自己划船去湖中間釣魚,也 可以去世界上不同的湖(不同的風格)嘗試釣魚,在現今的科技,隨時都可以簡單的學 習到面對不同種的魚的釣魚技巧。 有一天,當擁有一定的能力與經驗的時候,遠洋船公司才會邀請你一起去更大的海洋釣 魚。創意也是同時慢成長…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我最討厭的一種設計師?

我認為沒有商業,就沒有設計。就如同沒有需求,就沒有供應。 設計只是一種大產業下面的一小部分,一間設計公司,或許上面還有一間廣告創意公司 提供概念去執行,在更上面還有一間連鎖廣告公司提供大量的商業數據與不同國家也有 不同戰略方向等等,在最終點客戶提供大量的資金。 在你旁邊或許還有其他設計公司也在製作同一個案件,或許也有一間製作公司在製作廣 告,並等待你的設計放上去。再下面或許還有海報印刷廠,再面或許還有貨運公司運送 你設計的商品到商點,再更下面或許還有直接跟客人接觸的行銷人員。 我最討厭的一種設計師就是不考慮其他因素,直接用自己個人表現的美學與狹隘的知識 去判定一個產品的「美醜」,對我來說,這就是沒有品味的人,我很抱歉這樣說,因為 我覺得這是非常自私的行為。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Boring_press


舉一個例子好了,一間小店可能沒有什麼資本,這個經營者卻用上他一生的資金去投資這 間店。有些設計師,卻要用一整套公司的規模,與自己認為的「美醜」去幫小店設計…那 這些真的「適合」小店嗎?我也不知道。這時候我們不是應該用我們的『品味』去挑選適 合小店的規模,並用我們的知識分享給小店的經營者嗎?或許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以上是我個人的目前結論

• 藝術是個人思想表現, • 設計是有有目的性, • 創意是利用新的組合方式,解決目前的問題。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在未來或許會重新這些定義

你不可能幾天能,就很有創意

@Boring_press


學生時代的作品... 雖然一直不想給大家看, 但是我也是從零開始的。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生時代的作品


學生時代的作品

@Boring_pres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生時代的作品


學生時代的作品

@Boring_pres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生時代的作品


學生時代的作品

@Boring_pres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生時代的作品


學生時代的作品

@Boring_pres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學生時代的作品


學生時代的作品

@Boring_press


2018 Review — 如何不拖延 Tips & Mindset 分享 2018年,算是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淚點,終於脫離學生的身份,從研究所畢業,很幸運地在美 國找到工作並開始設計career,以下是我想要review今年覺得值得慶祝的事,並分享給你。 在分享這些開心的事物之前,我想要先分享一件事,關於「拖延」。每一個人在新的一 年都會對自己許下成長的期許,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但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 對設定的目標拖延?或是沒有強烈的動機? 其實這可以說是一種週期,我們會在新的一年設下一些目標,像是「希望把英文學好」 ,「想把設計學好」等等。我們總是自信滿滿的說:「這次我一定要成功,這次要早點 開始。」起初很熱情,會發現自己往目標慢慢前進,但隨著時間的吞噬,信心開始轉變 成憂心。最後,起初設定的目標會慢慢被稀釋,我們開始對自己說至少做到一點就好 了,有做就好,明天在補回來就好了。 這好像就是用錯誤的方式在持續的練習。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遇上朋友的邀約,自己心魔的耳語就會小聲地說:「體驗人生、享受人生、人生只有一 次,應該好好的去享樂。」最後就會發現,時間不夠了,離自己的目標好像越來越遙 遠。 開始後悔、慚愧、自我否定。那是不是明年再挑戰一次? 是不是要放棄了?是不是我很 笨? 是不是我沒有能力? 此刻,心魔會大肆的誘導你,人生苦短,小確幸也很好,為什 麼要讓生活那麼痛苦? 我不是應該好好體驗人生嗎? 就像其他人一樣,去旅遊,去吃美 食…放棄吧。 然後,新的一年又到了,又對自己許下願望,但是又再次跌進輪迴裡。分享幾個Tips & Mindset給大家

不要一直去尋找下一個機會,應該更把握手上的機會

如何不拖延

@Boring_press


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工作都不是很滿意,是因為我們的Mindset設定太高了,太遠了。 薪水沒有到達我們的預期,工作內容沒有達到我們的想像有趣,漸漸就會對自己手上的 工作開始失去熱情,每一天就像是生不如死一樣的在工作。讓我分享一個自身的情況給 大家,2018年剛畢業時,對於自己的Mindset很高,要去Top50 Agency or Top Tech company ,但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手上已經握著在一間很好的廣告公司了,但是一直在尋找更 高更好的機會,導致在前幾個月工作時,覺得工作內容沒有到達預期,沒有達到設立的 期望目標,跟自己過不去,可以說就是生不如死。 在新的一年,我決定轉換Mindset,通常在大家眼中都覺得公司榨乾員工,但是「我要榨 乾公司,在可行的範圍內用盡公司資源」,當轉換成這個Mindset時,每天去公司都是很 有動力的,很有理想,因為這個Mindset跟我設立的目標同方向進行,並沒有衝突到。這 個Mindset無關乎薪水,不關於工作內容,關於我每一天都在榨乾公司資源,向不同的人 學習,心理預期每一天都是達到的。所以Mindset非常的重要,很多事情一個轉換,負面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的想法,會變成正面的能量,但是不要把轉換當成藉口去討避,我並沒有降低目標高度,只是轉換 心態。

2. 別人不相信你的Idea,不代表不能花自己的時間來執行這些Idea

有時候當我們心目中產生一些偉大的想法時,在別人眼中或許就是一些可笑的笑話,如果這個idea終 究會沉近海底,那我也將成為親手讓他沉沒的那個人。有時候我們向對方提出一些想法,別人不相 信這可行,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這個機會。在這個網路的時代,我們可以去網路招集跟我們有同理 念的人,來一起去執行這些偉大的想法,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我們走向失敗,但是我們總是向失敗 學習,對吧。如果有一些想法,公司不適合執行或是種種原因無法去完成,你可以花自己週末的時 間,下班的時間來完成這些偉大的想法,如果你深信這個想法 can be big, why not. (所以我跟一些人 成立了Rocket Lab Design Studio,來完成別人眼中可笑的創意與設計)

如何不拖延

@Boring_press


所以今年開始,如果我們要想要做什麼,不要再說「因為上班沒有時間」,「最近很 忙」,「要考試沒有時間」等等。想成為Youtuber,那開始拍吧!想成為設計師,那幫身 旁的人開始做設計吧!想去旅遊,那開始規劃吧!

3. 持續有熱情做好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非常困難

對自己問一句:「我真的喜歡做我現在的事嗎?」如果持續一個月都不是你想要的答 案,或許應該離職,或許應該換一個環境,或許應該結束一段感情。 如果一件事,你真 的不喜歡做,那可能也不會做多好,因為要持續有熱情做好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非常 困難。 有時候,朋友跟我抱怨事情太多做不完,我總是說:「其實有兩種問題,不是你自己能 力不夠無法完成,就是管理人員沒有管理好專案進展,你可以試著向他提出工作內容太 多了,無法完成。 或是…你可以離職。」他總是對我說,怎麼可能離職,那我就沒有薪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水了。如果因為自身的狀況無法離職,那更應該表達自己的需求與狀況,讓上面的了解 目前的工作方式可能沒有那麼有效率。你不說,沒有人會聽到這些狀況。很多人對於公 司的定義就是「我要奉獻給公司,我要為公司付出」,但對我來說公司的定義「是一個 平台,招集優秀人才來一起完成一些事物」,公司不是在你之上,公司只是一個平台。 我們是很幸運的,最少我們一直都是有選擇的權利,只是我們願不願意為這些選項去承 擔後果。沒有薪水,或許是一個機會換一個自己接受的環境,不是嗎? 以下是想要分享給購買每日海報設計課程的學員們 雖然前一段時間忙於製作課程,所以在社群經營與文章分享的部分比較少,但在課程製 作結束後,我會花更多心力在社群互動經營與文章的質量提升。最近,我在每日海報設 計社團發現到一些現象,一開始會熱情的製作每日設計,但是過了10天,1個月後,有些 學員就消失了,可能是放在自己的IG放,所以我沒有看到這些作品。

如何不拖延

@Boring_press


如何讓學員持續每天做海報,是我現在面對的問題 但是值得開心的是,自從我開啟了這個社團之後,有一部分的學員持續挑戰,每天一直製 作不一樣的每日設計,直到此刻還是在挑戰。先不要說,設計,美學,idea,技術等等, 這是一個正確的Mindset讓自己持續進步下去。如果自己已經放棄過一次的學員,1/15號 課程正式開課時,或許是一個機會,重新計劃,重新挑戰,重新整理Mindset,重新挑戰 「拖延」…讓自己更好。我也要分享一些每日設計的Tips & Mindset給各位學員。

目標設定成簡單容易到達,並獲得成就感

如果一開始把目標設定太高時,沒有達到所設定的Mindset,換來的就是失望與懊惱。舉 一個例子,「想要把設計學好」,那對於自己來說怎樣才算是把設計學好?是把Photoshop or Illustator 學好?還是了解空間感? 還是只要會運用Gradinet color就好? 這些都 是把設計學好的一部分,所以把目標方向設定成可以獲得「成就感」與「拆解成不同的 小問題」,並利用這些小技巧來矯正我們的Mindset。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如果目標是「利用每日設計來提升設計能力」那我們就把大問題分解成不同的小問題 (以下是範例) Day1 — Day20 使用大量的Gradient Color海報。 Day21- day41開始使用陰影與運用空間理論去做海報。 Day42 — Day61 開始用不規則的elements在海報上。 Day62 — Day 83 開始使用3D物件在海報上。(給自己鼓勵一下,購買新滑鼠) Day84 — Day 100 慢慢意識到自己活用Photoshop & Illustrator,是不是要開始探索新的軟件?

把大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目標,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是在完成大目標的一部分。尤其 在這種長期的目標,我們自己最需要的就是「鼓勵與成就感」。當Mindset設定成「隨著 計畫,每天完成一張海報」,這樣的設定使我們每天獲得大量的成就感,但如果我們的 Mindset是「想要做好設計」,所以好的設計是什麼意思?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使我們無法 獲得成就感,也看到不未來。在這種長期的目標,在一個月後,或是幾個月後,沒有明 確目標,我們就放棄了…

如何不拖延

@Boring_press


可以跳很高,也可以跳很低,一切都在你

我想要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在工作時,不可能對每一件案子都有興趣,但是又要去完 成這些任務。最近有一個Project是做一系列的宣傳海報,我所接受到的訊息,就只是上 headling &copy,下面放上圖片,非常安全的設計,但也很無聊。此時此刻,「可以跳很 高,也可以跳很低,一切都在你」的情況發生了。我決定要看看自己可以跳多高,把這 一系列的宣傳海報做成有趣,好玩。於是我先完成上面所交代的「安全」方向的海報, 自己再花時間製作出「有趣,好玩」的海報,同時與project manager討論,並說服她,或 許我們可以試試看「有趣,好玩」的方向,在最後我們決定使用「有趣,好玩」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此時,你可能也會想,那如果Project Manager沒有使用,不就是在浪費時間嗎?所以這 又回歸到Mindset的問題,如果最後的結果沒有被使用,你可以認定成「我好像在浪費時 間?」,或是「哇!我自己又在挑戰新的高度,雖然這次沒有被使用,但我下次要再挑戰 一次」。一切都是回歸到心態問題,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把他從「無趣,安全」轉換「有 趣,好玩」,只是看你要不要花力氣跳高一點。在每日海報設計也是一樣的心態問題。 在課程中,我將會教大家使用Photoshop & Illustrator的工具,但是工具最終還是工具。 舉一個例子,當學會了「如何做出不混濁的漸層色」與「正負空間與幾何形狀運用」, 我們可以製作出一個很簡單的漸層色幾何圖形,也可以去用同樣的理論,同樣的工具, 去探索與實驗更困難的海報技法,可以跳很高,也可以跳很低,一切都在你。

如何不拖延

@Boring_press


我不是你最後一個學習對象

一直想要英文的介面去做教學,是因為從這堂課畢業「這才是開始」,你可以開始去 Youtube,書籍,國外的教學平台,去接觸不只是中文的學習對象。不只是利用台灣的資 源,國外的資源也要去利用,我們出生在很幸運的年代,Hey Google : How to make gradient color? 這些資源就PoPoPoPoPoPo在你眼前,在未來,你會遇到更多的學習對象,有 一天,你也會成為別人的學習對象。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如何不拖延


2018年值得慶祝的事

2019年對於自已的期許

2. 在美國找到工作。

2. 讓自己英文有辦法可以獨自去報告Idea。

3. 在Young Glory獲得全球第二名。

3. 成立Design Digital Lab。

4. 意外地,在Yotta上開課。

4. 使用 Agenda & Notion來提高團隊工作效率。

5. 與朋友間成立了Think Before Design。

5. 我要去旅行!

1. 廣告研究所畢業。

如何不拖延

1. 獲得D&AD, One Show Award。

@Boring_press


今天開始,不在BORING 今天想要跟你們分享一件重要的事,希望你可以跟我們一起期待並參與接下來我們 轉變的過程。在未來,團隊將會把Think Befroe Desing 先思考後設計的內容與每日 設計課程和我自己本身的作品集做一個統整。 我們取名叫做 BORING CREATIVE DESIGN LAB ,BORING 創意設計實驗室, 為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在廣告界打滾後,其實也沒有很長的時間,在過程中我更 加確定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不想再把案子做成『 BORING 』,所以成立了一個實 驗室,這是一間創意設計研究室專門在殺死『無聊』。 這必定是一個很艱難&艱辛的目標,但是我們熱愛挑戰!過程可能會面對許多的不 一樣的『BORING』,但是我們利用網路集結各路高手一起對抗『BORING』。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今天開始不在BORING


Think Before Design 將會改名叫做BORING PRESS,簡單解釋就是BORING出的 創意設計期刊,在期刊中會專注在提供知識是『設計學校學習不到的事』與『國 外設計的新鮮事物』。 YOTTA每日設計的內容也會合併在BORING PRESS中,在 未來我們會開始製作『期刊 PRESS』電子書,甚至開始會製造有趣好玩的產品。 BORING CREATIVE DESIGN LAB 專注在製作產品,說故事,創造體驗,但是 我們不做出無聊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幫客戶解決問題)。根據不同模式的案 件,我們招募人才來自這驚奇的世界,藉由網路我們更應該利用自己國家以外的 資源,網路在這個時代已經打破國與國之前的交界。 不管你是想要關注我們的期刊,或是你想要跟我們挑戰BORING,或是你需要我 們幫你除害BORING。

今天開始不在BORING

@Boring_press


Ian 說 大家好,我是在Boring擔任Copywriter的Ian,不知不覺跟SAM的合作也過一年了,作為紀 念也好里程碑也罷,就讓我來碎碎念一番吧。 我跟SAM以及Bruno是大學同學,從那時SAM就與我們不同,他的點子總是大膽又前衛, 同時也是個行動力特別強的人,往往會逼著身邊的人一起執行他認為對的、有趣的事 情,雖然結果是讓我們走出舒適圈、變得更堅強成熟,但怎麼說,這點在熟悉、信任他 之前,可以說是讓人十分困擾。 SAM從大學時期就喜歡找大家做許多「有趣的事情」,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找我們成立 了「玄社」,原本只是一群人湊在一起拍鬼片,後面甚至還演變成有音樂部門、慈善部 門、籃球隊等等,還記得我那時是個不喜歡外出冒險的人,但他總覺得我必須走出去, 就半拖半逼著我一起去爬了武嶺北峰,去綠島潛水,以及嘗試了各種超出我當時想像與 接受程度的事情,甚至最後到畢業時還一起環島,途中真的蠻痛苦的,旅途中長時間相

Kuo Hsiu Chi © 2018-2019


處下來也爆發許多次衝突,想扭頭就走的情緒也是時不時就爬上心頭,但秉持著一股不 想認輸的努力,持續溝通去解決問題,我最終完成了那次的環島,回過頭才發現自己在 途中成長了不少,現在想起來還真感謝有那段到處冒險的時期,我才更加獨立成熟、人 生也才能漸漸精彩起來,後來還自己去了日本旅遊,這是後話。 關於這次Boring的合作,也是在出社會後的某天,在與SAM、Bruno閒聊抱怨生活上瑣事 時SAM冒出的新點子,起初只是希望能一起合作寫些文章,把各自在業界、人生中觀察 到的事情用有趣的方式記錄下來,整理自己經驗的同時,多看看別人的故事。

「工作佔去了我們80%的時間,那剩下的20%就拿來 做點工作以外有趣的事情增加人生的寬度。 」

@Boring_press


Boring剛起步時叫做ThinkBeforeDesign,合作初期真的問題超多,當時SAM已經在美國 上班了,而我與Bruno都在台灣,一個剛開始當老師,一個正在找工作,光是時差與距離 造成的溝通問題就很多,像是在詢問不太懂的留言時也要等個老半天才能得到答覆,又 或是剛開始我們總是會因為覺得要思考一下再回答,當下就沒做任何回應,遠在異地的 夥伴就會不免心情焦躁。 再加上SAM在美國的大公司上班,每天生活都非常緊湊,很講求效率,但當時在台灣剛 出社會的我們,還留有許多學生時期的舊習慣,價值觀的偏差本來就容易造成誤會,比 方說SAM喜歡給出一點點指示,就跑去忙別的事情,他那時總認為我們看到那些資訊就 應該要知道要注意什麼、要做到什麼程度,但完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我跟Bruno,看著 貌似有頭沒尾的指示,只能一臉茫然的嘗試用我們理解的去做,但往往成品在SAM眼中 漏洞百出,而且那時候的他個性比現在尖銳多了,脾氣上來就是一頓噴,什麼「笨蛋! 白癡!腦子幹嘛用的?去死啦!」都是家常便飯。

Kuo Hsiu Chi © 2018-2019


再加上他那時候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合理自然的,你們本來就應該懂」,所以剛 開始罵人的時候都不會好好解釋我們到底哪裡做錯,就時常造成我跟Bruno覺得十分不 爽,但又覺得好像確實當時沒想到那麼多,當時除了我與HAO之外還有幾位合作夥伴, 常常我們都會私下開會,臭罵SAM又蠻橫的要求了什麼,又講了多難聽的話,互相排解 負面情緒才能繼續面對手上的任務,過程雖然痛苦,但看著被刁過的作品吸引了新的粉 絲,漸漸地成長也讓人感到欣慰,現在Boring的夥伴們漸漸磨合上了軌道,那樣火爆的場 面也逐漸減少了。 以為過了難關...殊不知 後來在某次討論中,SAM為了解決許多人在「每日設計挑戰」中提出的問題,決定在網 路上開課,而我們自然就變成他的後台人員,處理文章編排、問卷調查、教材製作等相 關事務,但這時Bruno也剛開始進入新公司,那時的他很忙碌,往往加班到8-9點才能回

@Boring_press


家,然後繼續處理Boring的工作,可能也因為真的已經很疲倦了,剛開始常常出現事情 做的馬馬虎虎,像某次幫忙SAM製作教材時,他負責的部分同時被我們認為都只是在網 路上複製貼上,連整理都沒有做,SAM也因此大發雷霆,當時除了要趕快幫忙把教材完 成,同時也要安撫SAM的怒氣、保持耐心同理心的與Bruno溝通,找出問題所在,那時大 家都還在磨合期,剛好我個性上比較擅長傾聽與委婉轉達意思,自然就擔任了中間溝通 者的腳色。 與習慣思考很久才回應的我相反,Bruno的個性比較直接,他總是當場就與SAM提出意見, 但有時就像上面提到的,是我們兩個思考方向錯了,那時候SAM就會更生氣XDD 但隨著 Bruno熟悉工作上的事務、也成長許多後,不僅能幫團隊安排更有效率的日程表,有時也能 在開會時就快速指出SAM的盲區,使團隊能更快的解決痛點,在課程準備的後期流程加速了 許多,而最後短短的36天課程募資活動,最初預計只有30人參與募資,但到了最後一天我們

TBD→BORING

擁有了700多位學員的參與,我感到非常的驚訝與狂喜,We are really doing something now.

Kuo Hsiu Chi © 2018-2019


課程結束後對TBD來說是一段倦怠期,彷彿完成一個大項目後感覺寫什麼都不起勁,回 想起了我們的初衷「做點有趣的事情吧!」一番討論後,一致認為在經過各種成長後, 我們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或許不只是寫文章與開課程,於是我們將TBD改為BORING CREATIVE DESIGN LAB,簡稱為Boring,將它劃掉就代表我們的理念

「不要再無聊下去了,持續追隨著有趣的一切。 」 工作室擴大之後,我們各自負責的區域也將越來越大,比起當初純粹的Copywriter,想必 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與任務,但不同於工作,在這邊我們都是自願付出並且我認為這些都 是「有意義、有趣、具挑戰性」的事情,對於能帶來成長的疼痛,現在的我是不會拒絕 的,Boring才剛起步,對於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有可能是新課程、也可能成為設計工作 室,或是網路圖文工作室也說不定?雖然一切都還是未定數,但能保證的是,我們將致 力於讓大家的生活「無聊」。

@Boring_press


Bruno 說 我是BORING LAB的 Producer-Bruno 我、Sam、Ian三個創立BORING的夥伴,都是畢業很久的大學同學,因為好玩跟臨時起 意,我們在大學時有一起成立一個叫做「玄社」的社團,會不定時的做些有趣的事,像 是幫人家看手相做慈善募資、舉辦歌唱比賽、拍鬼片等等 在拍鬼片時我是編劇,Sam是導演,我們寫好劇本就找人開拍,有一次我們約在學校的後山 拍攝,但我怕女朋友待在家無聊,就帶她一起去拍片現場,結果Sam當下馬上發飆跟不爽, 還當面問我到底在幹嘛?哪怕我只是叫女朋友在旁邊看而已...因為他覺得拍戲就是要慎重, 不想要有外人打擾,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媽的,Sam這個人真的是「機八人」。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畢業兩三年之後,有一次在跟Sam、Ian敘舊聊天,聊聊彼此的近況,跟對未來的看法, 突然覺得我們可以像之前「玄社」一樣做些有趣的事,要不要現在就來做點什麼? 但我因為之前有拍鬼片被洗臉的經驗,覺得Sam這個人真心難搞,合作起來一定會很煩, 原本是想拒絕的,但那時我是剛退伍正在找工作的空窗期,時間上算蠻充裕的,所以考 慮之後還是決定一起合作,而Think Before Design(BORING)就這樣開始了! TBD在一開始成立時真的毫無目的跟方向,再加上又沒有人力、物力,如果要說能做什 麼有意義的事,寫文章應該算是比較有價值的事吧? 所以我們持續的寫文章,但又不知 道具體要寫些什麼,有什麼發現就寫,比較不管誰要不要看,較早關注我們的人應該知 道,一開始就連行銷、時事跟心靈雞湯類型的都寫,內容根本就是一鍋大雜燴。 後來因為Sam本來就是在念設計類的研究所,又正在做「每日設計365Day挑戰」,覺得 TBD或許也可以更專注在設計師想看的內容,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人想學更多技巧讓作品

@Boring_press


變好,於是我們就開了每日設計的社團,發起了每日設計 『DailyDesign』大挑戰,希望 可以讓想精進設計的人聚在一起持續練習。 約莫每日設計社團有1,000人之後,YOTTA主動聯絡我們,希望一起合作開立課程,在 討論之後,覺得這是個能推廣TBD的好機會,經過一連串的募資、課程規劃「Photoshop×Illustrator|海報設計創意訓練守則」的線上課程就正式上線 但開課當下其實自己是很矛盾的,開心卻又無力,一方面覺得終於有做出點像樣的東西 了啊!但令一方面又很無力,因為所有的活動走向都更鎖定設計師,開課的知識跟技術 完全幫不上忙,一度讓我覺得非本科的我感到「慚愧」,根本就是跑龍套的啊! 對剛出社會沒有經驗也沒有設計技術我來說,能幫到TBD的事很有限,沒有辦法貢獻很 沒存在感但後來Sam說:「其實你們不要受限於自己不是本科,除了專業,你們還是可以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用其他的方式傳達給設計師東西跟幫助TBD,自己找點事做,這些都不是藉口」,還記 得當時自己聽到時,心裡想,「哎呦!雖然說的話不悅耳,不過你這個大魔王也會說鼓 勵的話哦?你煩歸煩,但有時候也還行嘛!」 之後我找到網路行銷的工作,開始有了一些工作的經驗,為了不要被大魔王靠北沒貢獻 也為了自己的成就感跟價值,有空就看書、聽課,漸漸的也找到能幫助TBD的地方,安 排時間行程、做分析、管理社團與策畫各種活動等等都是後來我發現能做的事。 經過了線上課程後,我們從TBD轉變成BORING,更注重在成為一間工作室, 也開始一連串新的規劃,希望可以往做出「不無聊」的案子走;我自己都覺得有一點點 反骨,好像就是硬要不一樣,不過想想當時大學身邊的人都在讀書,阿我們在拍鬼片做 自己爽的事,對比現在的BORING精神,是也蠻保持初心的啦!

@Boring_press


BORING彼此之間合作的方式也蠻特別的,就像我前面說的,從以前跟Sam合作的時候, 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有自己「風(ㄐㄧ) 格(ㄅㄚ)」的人,講話直接、行動力又很快,決定了 就會馬上執行,但可能因為時差跟文字的關係,比較少能直接溝通,所以都用留言的方 式合作,但也因為這樣常常鬧出烏龍。 曾經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次我跟Ian在做下一個計畫的簡報,給Sam看一下給意見, 結果他直接貼給我們一個有拉丁文的圖,也沒有備註說明,當下我跟Ian都大傻眼,去 Google翻譯,跟Ian花很多時間討論,就是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發現,原來這 個圖是排版的範例,Sam覺得照這個方式呈現會比較好,當下真的是滿滿的無奈,但現在 回想起來又蠻好笑的。 除了好笑的事情偶爾也是會有很負面的情緒,因為自從有了工作之後,能做BORING的 時間真的被大幅壓縮,再來工作性質跟剛出社會沒有經驗的關係,有時候早上九點出門 晚上九點才從公司回到家,而BORING這邊的事情才正要開始,但是沒辦法啊,還是得 硬著頭皮做。

Kuo Hsiu Chi © 2018-2019


不得不說,連續一整天的工作真的會令人好厭世,都會不自覺的負面...總是會有很多聲音 出現:我又沒有拿一分一毛,做不好又還要被罵,我到底為什麼還要在這裡? 中間BORING也有幾個人加入又退出了,我知道是個人選擇,他們退出有他們的理由, 只是都會下意識的想像,不做BORING真的會多很多時間吧?空出來的時間應該讓他們 過的比較輕鬆吧,讓我也好想放鬆.... 但是轉個念,自己已經為了生活去工作謀生,在「現實」的一面我並沒有愧對自己;在 「現實」裡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當初做BORING就是為了開心,是為了「自己」,在 BORING是為了自己想要做點不一樣的,並沒有誰在強迫我,想到這裡,好像又找到了 自己的初衷一樣,有動力繼續下去了。 很感謝自己當初沒有放棄,BORING比起當初「玄社」多了一些責任而不是純玩樂,因

@Boring_press


為我們必須要傳遞正確訊息跟提供多元角度的思考,所以必須對內容更重視。 參與BORING讓我得到了許多,在前陣子,現任公司的直屬主管對我進行第二次的考 核,是一個很輕鬆的談話過程,他說:「雖然當初你沒有任何經驗,但當時公司還是會 錄用你的原因,其中的部分考量是你有在寫文章,也有在經營自己的媒體。」當下我是 很驚訝的,因為我原本做BORING完全沒有預設立場,只是突發其想做些什麼,會給人 好印象,甚至對自己有加分,是當初沒想到的。 而在跟夥伴合作中也有很棒的體悟,就拿Sam來說,可能是因為國外文化,又或許他真的 就是一個天殺直接的人,當你做錯事或是沒做好的時候,他真的不會管你是誰,就算是 很好的朋友,該噴就會直接噴,絕對沒有在跟你五四三的。 撇除掉太直白的溝通方式,我認為在團隊合作中直接的點出「問題點」是很重要的,因

Kuo Hsiu Chi © 2018-2019


為問題是蓋不住的,所以對於直截了當的溝通我們都習以為常了,「直接」也變成是夥 伴彼此在合作很大的特色。 在經歷了撰寫文章、線上課程後,BORING的Next One是什麼?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說不定是開一個工作室;說不定是真的發行一本創意期刊;更說不定是開第二堂設計 課程?但不管接下來是什麼,我們會繼續抱持著「做實驗與有趣」的精神去做下一件事 情。 不知道前面會遇到什麼,下一步怎麼走,但至少我們一直都很甘之如飴,即使失敗了也 沒關係,就算搞砸一切也還是有大把的青春,所以並不感到害怕。 我不是主修設計,沒有辦法跟大家分享設計的方法,要怎麼樣設計才好,但我能跟大家 分享的是,能夠用享受的心情去做想做的事,並能夠散發享受的光輝真的是一件很開心 的事,很感謝你們從以前到現在的陪伴,謝謝你們。 BORING Producer-Bruon

@Boring_press


懶惰海報製作機 - 試試看!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懶惰海報製造機


懶惰時,可以偷用一下! 不要忘記標記我們唷! Facebook - @BoringPress Instagram - @boring_press

懶惰海報製造機

@Boring_press


最後感謝 Man Lin Lin & My Family PARTY NY or Whatever InterTrend Communications YOTTA & 學員 BORING Lab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Airbnb DDB SF 沒有有上這些事物,也不會有現在的我。

Kuo Hsiu Chi © 2018-2019


最後一篇我不想寫任何東西,留給下一次吧...

@Boring_pres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is

Kuo Hsiu Chi © 2018-2019 This challenge keep me practice as the designer. Learning every day.

BOR I N G Day 365

@Boring_press

What

Next?

April 1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