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食堂

Page 1

友善耕作的小農故事






|目錄|

00

01

02

03

關於

蕭賀韶

葉煥源

吳孟育

小 農 食 堂 與 友 善 耕 作

小 農 影 片

04

花 蓮 友 善 態 度 自 然 農 園

初 生 米 的 感 動 收 割

08

花 蓮 吉 安 友 善 蔬 果 園

守 護 社 會 健 康 的 喜 樂 農 夫

20

台 中 潭 子 友 善 農 田

以 農 會 友 的 青 年 農 夫

32


04

05

06

07

陳佩雲

高婉瑄

曾紹明

林義峰

台 南 官 田 八 田 農 場

半 農 半 師 傳 習 秀 明 自 然 農 法

44

台 南 下 營 啾 啾 菜 農 園

小 田 地 裡 的 付 出 與 知 足

56

新 竹 峨 眉 曾 紹 明 農 園

友 善 耕 作 全 家 總 動 員

68

新 北 三 芝 共 榮 社 區

純 淨 水 源 與 農 產 改 造 社 區

80


小農食堂 我們探尋台灣小農的故事,傳遞友善耕作的概念,並喚起人們對 於自身、土地以及食物間的意識。小農食堂以影像、文字、插畫 為容器,盛裝農夫與作物的感動故事。希望能將平時「吃」的動 作,轉換為對食物背後的理解、學習與觀看。透過瞭解與支持, 一起讓這片土地延續它的美好。

4


友善耕作 友善耕作是保護環境與維持生態的自然農法,相對於使 用化學農藥的慣行耕作,友善耕作回歸沒有發明化學農 藥以前,最初人們與大自然和平共生的美好。友善耕作 雖有許多不同的類別與方式,但是皆不使用任何化學農 藥,以自然素材的肥料滋養土壤並不斷循環,並以生態 鏈的共生相剋來防治蟲害。依循大自然的法則,尊重土 壤、相信土壤,大自然的生命力將給予我們足夠的收穫。

5


小農影片 我們走訪了臺灣各地,探尋七位臺灣友善耕作小農的故事,從 他們身上看見的不僅是對土地、生態、人的認識,也期望能將 與小農們談話間的細膩感受透過影片,傳達給您。收錄農園中 的美麗風景與談話,與您分享小農們的感動故事。

6


蕭賀韶/花蓮友善態度自然農園 葉煥源/花蓮吉安友善蔬果園 吳孟育/台中潭子友善農田 陳佩雲/台南官田八田農場 高婉瑄/台南下營啾啾菜農園 曾紹明/新竹峨眉曾紹明農園 林義峰/新北三芝共榮社區

7


花 蓮友善態度 自然農園

初生米的感 動收割

8


01

進入十二月,是台灣北部二期水稻多數收割完成的時 節。在距離花蓮火車站不遠處的寧靜馬路旁,有一片 約五分地大的農田,在美麗山景的環抱與純淨水源的 灌溉下,農夫蕭賀韶初次使用友善耕作方式栽種的自 然生長稻米也已飽滿黃熟,等待收成。

9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蕭 賀 韶

懷抱著感恩的心, 生活會越來越好。

關於小農

花蓮人 30 歲 當農夫 1 年 喜愛攝影

10


初生米的感動收割 原本從事資訊相關工作的賀韶大哥,在 2014 年初開始投入農業,堅持以自然農法且與環境共 生的友善理念種植作物。靠著閱讀書籍找尋方 法,並時常與附近的農友們互相切磋,選擇符合 自己理念的農耕方式栽培作物。在八月插秧,種 植台梗十六號稻米,初次嘗試無毒的水稻種植。 像來到親切主人的家做客般,賀韶大哥帶著我 們認識農園,他說自然農法其實各自有不同的方 式,而他則是完全不噴灑農藥與除草劑,只用自 己以微生物培養的菌水,讓微生物菌代謝掉土壤 中的有害物質,並用滿江紅與稻作共生,不但可 以幫助固氮,種於水面也可以避免過多的雜草生 長。在滿江紅死去時,還可以成為天然的綠肥回 歸土壤。 農園引用鄰近山腳下木瓜溪的純淨水源,菌土 也是親自去山上收集回來的。田裡的許多農事都 靠著雙手來完成,不仰賴機器,就連拔也拔不完 的雜草也是每天彎著腰自己清理。除了因為農地 不大,賀韶大哥說不用機器才可以避免傷害到田 裡的生物,他相信大自然能夠提供足夠的所需, 依循著最自然的方式才能善待土地,提供給人們 安心的食物。不違背自然的生態,並與之循環共 生,這大概是最簡單但在現代化的社會裡較少被 選擇的智慧吧。

農園旁相隔一條土推即是別的農友的慣行田 地。慣行指一般使用農藥的種植方式,在同樣種 植水稻的情況下,與友善耕作方法形成明顯對 比。從一株水稻的分糵數,慣行是五十根,自然 農法是二十到三十根左右,即可看出其產量的差 別。但挖出根細作比較,自然農法的土壤是自然 鬆軟,且包含較多微生物在其中、根比較粗、伸 展的範圍也較廣。慣行的土壤則是成結塊狀,根 較細短。賀韶大哥說:「一個作物的根本就是他 的根,根好的話就比較健康、不會生病。」因為 堅持種出自然無毒的稻作、維護土地與人們的健 康,即使產量少一些、農事辛苦一些,也不曾改 變當初決定投入自然農法的初衷。 總溫柔地看著自己土地的賀韶大哥,在談話中 感覺是個喜歡挑戰自我,並充滿實驗精神的人。 自然農法並不是想像中簡單,需要嘗試與經驗去 慢慢累積,但他總說著之後想嘗試更多貼近自然 的耕種方式,並不害怕去打破刻板印象。他也說 自己是過「半農半 X」的生活,在務農之餘可以 發揮自己的天賦,像他喜歡攝影,平時也會接婚 紗攝影的案子,能這樣依著自己的步調,過喜歡 的生活非常快樂。在經歷 120 天的辛勤耕作,初 生的自然生長米順利收割且豐收,農夫感謝這片 土地給予的,而我們也感謝有小農堅持守護大地 與人們的健康。 11


12


13


隔 壁 田 的 張 阿 伯 用 中 耕 機 作 畦 , 播 撒 油 菜 花 種 子 。

14


隨處可見的昆蟲,反映著自然農法的土地生意盎然。

15


16

收割下來的稻子,經過烘乾、脫穀等程序後後,才會變成是我們所吃的米。


17


土壤的好與壞 好的土壤在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下,會形成所謂的團粒結構,土 壤單粒會黏結成為團聚體。小孔隙可以保持水分,大孔隙可以 保持通氣,而愈健康的土壤結構具備的孔隙級數愈多。自然農 法能比較適合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長,也因此擁有良好的團粒結 構;相比之下慣行農法的土壤團粒結構較不明顯,用手一捏就 會像黏土一樣結成一整塊。

18


植物根系比較 慣 行 農 法 的 土 地 因 為 施 了 很 多 肥 料 的 緣 故, 作 物 得 到 非 常 充 足 的 養 分,因此根系較淺也較細;相反的,自然農法的作物並沒有那麼容易 就能取得所需營養,必須把根深深扎進土壤裡,才有辦法生存,因此 根系較粗、較廣,相比之下也健康許多。

19


花 蓮吉安 友 善蔬果園

守護社會健康的喜樂農夫

20


02

走進寧靜的綠色農園,放眼望去沒有任何網子或塑膠 布,各式高矮的樹叢圍繞著葉菜與果實。仔細聆聽, 還有鳥兒與草叢中的蟲鳴。在人與植物、動物自然共 生的友善農園裡,生命力靜靜地散發,被純淨環抱, 訴說著土壤的肥沃與美妙。

21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葉 煥 源

樂在工作會有使命 感,用我的汗水與 智慧保護環境與大 眾的健康。

關於小農

63 歲 當農夫近 40 年 曾用堆肥技術拯救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樹木

22


守護社會健康的喜樂農夫 農夫葉煥源十年前來到花蓮吉安的這塊土 地,選用自然農法耕種,不用農藥、不向外採 購肥料。從二十六歲就開始種田,一開始與父 親學習,沿襲日治時期的耕種技術使用慣行的 方式。經過長時間的分析與經驗後,在與朋友 經營園藝公司時發展出好的自然堆肥方式,甚 至運用此技術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拯救樹木。 回憶小時候,葉大哥說民國六十年以前花蓮 沒有用農藥,但後來許多農村漸漸開始以農藥 與化肥管理田地,一旦失去農藥土壤就會變得 不健康,植物也容易生病。於是他運用各種植 物 的 殘 體, 樹 葉、 稻 穀、 豆 渣、 野 草、 粗 糠 製 作成堆肥,裡面有植物所需要的綜合養分。經 過三個月的發酵、分解與翻堆,養分會釋放出 來,細菌也會因堆壓的高溫而消滅。 葉大哥定期向機關學校回收落葉、農田收割 時候的稻草、碾米用的穀、以及酒廠的酒糟, 除了做環保外,自己製做堆肥也可以確保來源 沒有任何有害的物質。好的土壤條件包含要土 壤疏鬆與 ph 值維持在中性的狀態,因此自然農 法是分常忙碌的,農夫需要花許多的心力與時 間去隨時注意土讓的檢測,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才能累積專業的知識跟經驗。

農園內空出一部分的面積做灌木樹叢的種 植,讓鳥兒住下來幫忙抓蟲,而其它的自然生 態也都能在這裡循環共生。秋冬季的時候,北 方來的候鳥如大冠鳩,站在高的樹上,麻雀都 不敢來吃作物。有自然材料堆肥,也會吸引捕 食性的昆蟲,蜘蛛、螳螂、蚱蜢在農園裡活動, 幫忙抓蟲。運用天敵的觀念,葉大哥的農園不 需要放鞭炮嚇走野鳥,也不用塑膠布鋪蓋葉菜, 避免在高溫下釋放出有毒物質。 而平時容易忽略的雜草,其實也是大自然賦 予一項很好的保護,因為它會釋放強烈的芬多 精,蟲會不想靠近。也可以浸泡兩三個月後將 充滿養分的草汁澆回土壤,不止驅離害蟲也將 養份回歸土壤。 葉大哥說當初這片地是他的師父要他來管 理,希望找回早期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智慧, 以不傷害環境且守護大眾健康為原則,實現回 饋社會的願望。「樂在工作時會有使命感。生 產好的產品保護環境與大眾的健康,用我的汗 水與智慧,去換取生活上所需的資財,我問心 無 愧, 我 喜 樂。」 葉 大 哥 堅 定 地 說 著。 有 信 仰 給予的安定與力量,以及期望社會能更好的心, 他喜樂自在地當個快樂的農夫。

23


葉大哥的堆肥搜集有機植物殘體,依照自己所研發的比例混合而成,天然並且充滿作物所需的養分。

24


25


26


27


多樣化的作物可以減緩病蟲害的威脅,同一個菜園裡會有地瓜葉、小白菜等。

28


29


30


建立農園生態系 葉大哥的農園裡並不是每一分地都用來耕種,大約有五分之 一的面積種植著樹木及灌木,可以讓野鳥在此地棲息,肚子 餓了也就順便來抓蟲。而菜圃裡因為使用了當地的稻草、樹 葉這些天然的材料,也吸引了很多捕食性的益蟲如蜘蛛、螳 螂、蚱蜢等。就算害蟲繁殖數量變多,也有這些天敵可以去 平衡,如此一來農作物的耗損也就降低了。

31


台 中潭子 友 善農田

以農會友的青年農夫

32


03

在一月下旬來到台中潭子,公路上交錯坐落著鐵皮工 廠和一塊塊的農地,而在這當中有一座非常不一樣的 百香果園,是農夫吳孟育堅持以無毒、友善的耕作方 式,一手建立起來的。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吳 孟 育

人跟人之間的信 任,是我永續經營 的方式。

關於小農

來自務農家庭 喜歡簡單的農耕生活 與朋友建立小農平台

34


台中潭子友善農田 吳孟育雖然是農家二代子弟,但他當初堅持 以用自然農法耕種的理念卻不為習慣了慣行農法 的父親所接受。父親怕他不噴藥防治,病蟲害一 來就會落得沒有收成的下場;吳大哥覺得健康才 是最重要的,儘管收成比較少,但他可以標榜健 康,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雖然單價可能高了 點,但在銷售方面還是有辦法達到一定的程度。 吳大哥在外租地摸索幾年後,終於種出一番成 績,也獲得父親的認可,父子兩人就這樣一個用 慣行、一個用自然農法,雖然互相不干預彼此的 農事,心底卻還是支持著對方。 我們造訪的時節恰逢最後一波的收成,結實累 累的百香果一顆顆掛在籐架上,散發著誘人的香 氣,等待採收。吳大哥說,百香果的花季一年主 要有兩次,大約是在三月、六月,今年恰逢颱風 雨水比較少,花的授粉率很高,果實也結得多, 不然一般遇到颱風的話,收成就會很少。在農曆 年前採收完後,會把藤蔓全部拉下來回歸土壤, 重新整地後再種新的苗,這樣做比較不怕毒素病 的傳染,如此一來就算不噴藥,也能防治長出畸 形果實。 此次和吳大哥同行的還有兩位友人,他們是 一起成立一個小農平台的夥伴。目前在台南東山 種龍眼的邱文彥大哥說,農村最大的價值,在於 人,古早時代的農村大家都種田,但是因為作物 不一樣的關係,農忙的時間也都不同,於是乎人

們開始會換工,你收成的時候我幫你幾天,下次 我比較急就換你來幫我,平常各自運作,需要的 時候就會聚集在一起,就只是想要建立這樣的價 值而已。 而小農平台除了農夫們互相幫助以外,還有 一個功能是開放家庭認購,以家庭為單位繳納年 費,小農們就會平均配送無毒友善的農產品到認 購家庭,這樣的制度不僅可以協助農民有機轉 型,消費者也能享受到安心的天然食材。如此一 來,農民的經濟穩住了,土地的永續穩住了,食 安的問題也因而消散了。 談到銷售方面,吳大哥表示他曾拒絕過電視台 的採訪,怕人一出名就會失去現在低調簡單的生 活,但是如果一點知名度都沒有的話,當產量一 多,東西銷不完更是一個煩惱。但是他認為,只 要農園有認真經營,消費者都會看在眼底,只要 產品的品質是好的,自然就能建立與消費者之間 的信任關係,這也是永續經營的一個部分。 或許現代人對於友善耕作的意識還不是那麼的 強烈,消費取向也偏向低價而非健康,但是只要 有人持續的去推廣、教育,總有一天會建立起共 識。如同吳大哥所說的一樣,要從消費端去改變 生產端,如果消費者願意支持這樣耕作方式,自 然會有更多人去投入這一塊,久而久之,不僅僅 是土地和環境,臺灣將會變得比現在更好。

35


36


37


38


吳大哥與朋友們依不同的農忙時期,時常到彼此的田裡幫忙。

39


除 了 百 香 果 園 , 吳 大 哥 還 有 另 外 兩 塊 田 , 種 植 梨 子 、 玉 米 、 馬 鈴 薯 等 不 同 作 物 。

40


玉米花穗飽滿,授粉後就會開始長成一根根肥美的玉米。

41


42


稻草的妙用 在吳大哥的百香果園裡,整個地上都鋪滿了曬乾的稻草桿。因為百香 果的藤蔓遮住了陽光,地上的雜草相對的就比較少,在泥土上覆蓋稻 草可以幫助土壤保濕,也能防止下雨的時候過於泥濘。而百香果自然 成熟後蒂頭會自然脫落,落在稻草上可以緩衝,避免果實碰撞產生的 破裂。最後這些稻草也會慢慢地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變成土地的 養分,作為天然的肥料。

43


台南官田 八田農場

半農半師傳習秀明自然農法

44


04

往戶外與森林的方向走去,對陳佩雲來說像是回到自 己的家一樣。農園裡的一百多顆果樹,在她的細心照 顧下,即將在夏天盛產。因為相信土地的生命力,使 用自然農法栽種的產量已可以超越慣行,而她也總是 樂於分享自己與作物相處的秘密。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陳 佩 雲

我相信土地本來就 有很大的生命力, 不需強加什麼就能 生長的很好。

關於小農

將作物當作自己人 帶領農夫突破蟲害的困境

46


半農半師傳習秀明自然農法 從小對植物的感情濃厚,陳佩雲一直以來就 想當農夫,但因環境種種,當時並沒有地能栽 種。後來的契機讓原本苦於找地的她,慢慢練 習種菜與水果,但因產量入不敷出,之後開始 擴展規模,承接其他果園栽種,在這過程中更 正一開始的錯誤經驗,經過兩年後,產量終於 和收入達成平衡,產量甚至超越慣行。 早上天亮就來果園工作,天黑就回去,沒有 假日,因為農園就是佩雲姐釋放壓力的地方。 夏天時忙著照顧芒果、龍眼、荔枝果樹,冬天 就種植十字花科蔬菜與番茄地瓜等,還打造了 一座透明的無毒 PC 日曬屋可以曬出天然果乾。 農園裡的一百多棵樹,每棵她都非常了解,因 為長期的用心相處,植物好像會透露訊息似的, 告訴你它需要什麼。而佩雲姐也說:「不會去 主宰土地,因為這些樹才是土地的主人。」 使用秀明自然農法,相信土地有足夠的生命 力,不需強加任何都東西,作物就能生長的很 好。自然農法需要用時間去等待土地恢復健康, 適應沒有施肥與噴藥的日子通常要好幾年,而 佩雲姐則不斷摸索,認為等待只是其中一種方 式。雖然一塊土地並不適合種植任何作物,但

是不論哪塊地都適合自然農法,只要透過觀察 就可以知道什麼作物會長的比較好。積極尋找 問題與解答能縮短時間,並擁有足夠的收入, 而她了解其中的挫折,於是也不吝分享,時常 義務性地傳授經驗給來自各界想要學習栽種技 術的人。 佩雲姐的金黃芒果比一般慣行芒果的口感還 要更扎實,每一顆的外型與口味都不盡相同, 好像我們每個人一樣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她 說這才是自然。如果透過人為的操控使作物單 一化,其實是一種迫害。種植過程會碰到蟲害 的問題,但必須忍耐,因為在生態中要有足夠 的害蟲,益蟲才會進來,急功好利地噴灑農藥 只會造成環境的失衡。 一開始也曾接觸有機農業,卻發現有機肥料 依然會污染土壤與水源,也較缺乏整體環境生 態的保護。她認為雖然農業的環境不管是慣行、 有機、自然農法,都有其貢獻的部分,不能說 用自然農法就去否定其他,否定它們對這個土 地與人群沒有價值。不過她也期待越來越多人 能用自然農法,得以去合乎最自然健康的方式。

47


小番茄正值開花、結果的時節。

48


49


日 曬 屋 可 以 用 來 曬 出 各 式 的 天 然 健 康 果 乾 。

50


51


冬末、春初的芒果花開,到了夏季就會結出累累的漂亮果實。

52


53


54


為什麼要剪枝 因為自然農法完全不使用農藥和生物防治的關係,要控制病蟲害就必 須要適度的修剪,一方面避免枝葉太過濃密,讓害蟲有棲息的地方, 一方面避免枝葉長得太高,結果的時候會沒辦法套袋,導致果蠅叮食。

55


台南下營 啾 啾菜農園

小田地裡的付出與知足

56


05

遼闊的鄉間路中,有一塊田地的蔬菜正慢慢茁壯。取 名為「啾啾菜農園」是因為農夫喜歡小鳥,進行農事 時翻土冒出的小動物,還有時常來訪的黑翅鳶都讓小 農高婉瑄在辛勞的工作中感到快樂。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高 婉 瑄

擁有小小的土地, 能讓生物安心棲 息,人們也有健康 的食物,已是我最 滿足的。

關於小農

經營農園兩年 喜歡鳥兒與小動物 生物相關科系畢業

58


小田地裡的付出與知足 小農高婉瑄大學畢業後,在非營利組織工作 過幾年,因為對生物與農業有興趣,開始接觸 自然農法。後來全心投入,在台南官田租的一 塊田地上開始經營自己的友善「啾啾菜農園」。 學習秀明自然農法其中的概念,不施化學與 有機肥料,相信土壤有足夠的能力使作物生長。 以永續的概念為出發,因為化學肥料的製造過 程也會消耗一定的能源,若是利用農園中枯掉 的草葉鋪蓋土壤,能幫助保持濕潤,也製造較 陰暗潮濕的環境讓微生物生長,幫助植物吸收 養分。另外也會種綠豆來養地,不但能幫助土 壤固氮,也能採收作販售。她也觀察到在配送 蔬菜與消費者購物時會大量用到塑膠袋,她希 望能減少這樣的浪費,就思考以檸檬香茅或者 田裡的植物枝條作為綑綁包裝作物的替代。 許多人會說自然農法不施肥好像就不需忙什 麼,但其實必須多次嘗試才知道該如何把作物 種的好。婉瑄主要的蔬菜耕種方式是在做好畦 後,鋪上枯葉把從穴盤中長大的小苗種放進土 裡。不直接灑種子是怕被小鳥吃掉,也較能掌 握每株作物的生長距離。像是每種作物也有適 合它的季節,錯誤的季節可能會有嚴重的害蟲。

菜園裡最特別,也是婉瑄很喜歡的作物是塔 菇菜,外形像一個盤子似的,上海人很常用來 料理菜飯,不過在臺灣並不常見。婉瑄形容味 道吃起來像是加了奶油的青江菜,非常特別。 她也說當農夫就好像是在做實驗一般,總是帶 著想要進步的心情不斷去嘗試與調整,而最快 樂的事情是每個環節能夠照著自己喜歡的模式 去做,實踐自己的理念。 自 產 自 銷 的 小 農 生 活 有 其 困 難 之 處, 但 另 一方面中盤商以低價收購農民辛苦的作物,還 有為因應消費者喜好而捨棄外觀不夠漂亮的作 物,像是長得不筆直的小黃瓜,或是表皮自然 分泌造成黑黑的橘子都會直接被丟棄在田裡, 造成食物的浪費。但婉瑄仍堅持用最自然的方 式種植,並耐心地與購買的客人說明,雖然她 也提到自行銷售就必須花許多的時間心力在處 理客人的事務上,有時白天管理農園,晚上回 覆消費者訊息,好像一整天都沒休息似的,不 過聽到消費者說一句「你的菜真好吃!」心中 則感動不計較辛苦了。婉瑄說沒有工作是不累 的,那些每天加班的上班族生活其實也是辛苦 的,而他是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所以樂在其 中不斷挑戰自我。 59


60


看似雜草叢生的農園,其實代表著土地有旺盛的生命力。

61


62


為了減少包裝作物的塑膠袋,以農園中可得的枝條綑綁作替代。

63


台灣少見的塔菇菜,是農園中婉瑄最喜歡的作物。

64


65


66


穴盤育苗 種植短期葉菜類的時候,如果直接在做好的畦上播種,種子可能會 被鳥類吃掉,剛長出的幼苗也很脆弱,很容易一被害蟲啃食就無法 存活。所以有些農夫會選擇使用穴盤培育植物幼苗,等到植株長到 一定大小後再移植到農園裡,除了可以增加存活機率外,也比較能 夠掌握每株之間的距離,讓蔬菜更能健康長大。

67


新 竹峨眉 曾紹明農園

友善耕作全家總 動員

68


06

已經當阿公的小農曾紹明在退休後,最初是以想要分 享果實給親友的心情,回到了新竹峨眉的祖傳土地種 下了柑橘樹苗,而後來在子女的協助下,一家人成功 地把這塊土地培育成值得表率的友善果園。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曾 紹 明

我們都希望自己健 康,希望將來吃我 們橘子的人也健康 是最重要的。

關於小農

民國九十九年開始經營農園 全家人都一起幫忙耕作

70


友善耕作全家總動員 農園一開始的環境並不是像現在一樣那麼的 健康、友善,起初這塊地是凹凸不平的廢耕地, 經由填土填平後才開始種植,但填土結果是土 壤 缺 乏 表 土 的 有 機 質, 必 須 想 辦 法 改 良 土 質。 因此曾伯伯和家人們找來了有機無毒的茶葉渣 作 堆 肥, 再 利 用 KKF 的 菌 水 技 術 加 速 肥 料 的 轉 化。 如 此 一 點 一 滴 地 改 善 土 質, 才 造 就 了 現 在 生意盎然的農園景觀。 曾伯伯說,他也曾經考慮過要用慣行的方式, 但是在女兒的勸誡下還是決定以友善的方式來 種植,畢竟噴農藥只是讓橘子結得大顆、漂亮, 但 是 卻 會 害 了 自 己、 消 費 者 以 及 土 地, 實 在 不 值 得。 後 來 一 家 人 組 成 了 農 業 自 學 團 隊, 凡 是 友善耕作的方式都是他們學習的對象,也去上 了 澳 洲 樸 門 農 法、 泰 國 KKF 農 法 的 課 程。 而 後 來在 2014 年,創辦社區菜市長的謝昇佑和余馥 君來到了農園,直接給予指導如何完全不用藥 去 耕 種。 就 這 樣 在 一 家 人 的 努 力 之 下, 農 園 一 步一步往友善的方向邁進。 因為沒有用藥的關係,如何防治害蟲便成了 一門大學問。每年端午節前後天牛會在樹根附 近 產 卵, 孵 化 了 以 後 幼 蟲 會 開 始 啃 食 樹 皮, 如 果樹皮被咬了一整圈,果樹就會沒有辦法把根 部 吸 收 的 養 分 往 上 輸 送, 不 久 便 會 死 亡。 曾 伯 伯和家人們得出的答案是用鐵絲網和尼龍網包 覆 樹 的 底 部, 雖 然 無 法 完 全 防 治, 但 至 少 能 大 大地降低蟲害。種植柑橘類另外一種常見的害 蟲是銹蟎,這種肉眼難見的小蟲會叮咬橘子果 皮, 不 過 橘 子 本 身 會 釋 放 一 種 物 質 來 驅 散 牠,

但是會留下黑斑。曾伯伯果園的橘子因為沒有 噴 藥, 大 部 份 的 橘 子 表 皮 都 是 黑 黑 的, 但 其 實 這種黑斑並不會影響果實的口感和味道,只在 外表上沒那麼美觀而已,有些瞭解的人甚至會 認為,被蟲咬過的橘子特別好吃呢。 桶柑又稱為年柑,收成的時間約是在舊曆年 前, 也 正 好 是 我 們 造 訪 的 時 候, 曾 伯 伯 一 家 人 忙著採收最後一批的橘子,連曾伯伯三歲大的 孫女芽芽也穿著專屬的粉紅色小雨鞋在果園裡 幫忙翻動茶葉渣堆肥。他們一家人平時都在台 北工作,只有週末會驅車南下回到老家這邊處 理 農 事, 當 兼 職 的 農 夫。 伯 伯 的 女 兒 美 雯 姐 說 道, 自 從 開 始 接 觸 自 然 農 法, 比 起 現 代 制 定 的 農藥安全標準,他們更相信以前老一輩的農法, 畢竟農藥這種物質要過多久時間才會對人造成 傷 害, 是 誰 也 說 不 準 的, 與 其 當 這 一 代 的 實 驗 品, 不 如 調 整 自 己 的 心 態, 選 擇 更 天 然、 無 毒 食 物 來 保 衛 自 己 的 健 康。 而 消 費 者 信 任 農 夫、 讓農夫知道自己背後有訂單的保證,也更能安 心的種植。 曾伯伯一再地提到他的農園裡總會有許多動 物 出 沒, 除 了 土 壤 裡 很 多 蚯 蚓 幫 忙 鬆 土 之 外, 還 可 以 見 到 兔 子、 喜 鵲、 白 鷺 鷥 等 等。 伯 伯 得 意地說這是一般農法的土地所沒有的事情,他 也希望能夠用這股正面的力量影響其他人放棄 慣行改行自然,雖然考慮到收入的方面或許不 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問題,但要是能有更多的人 一同投入友善耕作的行列,將對自身與環境都 有很大的幫助。 71


72


天然的茶葉渣堆肥,可以改善土壤酸鹼值、增加表土層的養分。 樸門農法的種子球,土壤裡面包有蔬菜、小麥的種子,可丟在果園的四處自然生長。

73


74


因為不用農藥防治天牛,改用包裹根部的方式防止樹皮被啃食。

75


76


曾伯伯一家人一起在假日採收健康無毒的橘子,也是遠離都市的一種放鬆。

77


78


黑黑的橘子 曾伯伯的橘子表皮幾乎都被黑斑覆蓋,那其實是橘子本身為了驅逐銹 蟎蟲的侵害,分泌出一些物質來抵抗,才會產生這樣的黑斑。這種黑 斑並非橘子本身有生病,而是一種自然現象,甚至有些瞭解這件事的 人,會認為被銹蟎蟲咬過的橘子特別好吃呢!

79


新 北三芝 共 榮社區

純淨水源與農產改造社區

80


07

沿著台二線一路往北,經過淺水灣後轉而往山裡的方 向 繼 續 前 行, 經 過 三 芝 遊 客 服 務 中 心 後 再 往 更 深 處 走,隨著空氣愈漸清新,映入眼簾的是風光明媚的水 梯田景觀。這裡是三芝共榮社區眾多小農共同經營、 維繫的生態農村。

81


友 善 耕 種 小 農

林 義 峰

凝聚在地小農轉型 無毒農業,首先要 改變人的價值。

關於小農

退休教師 在家鄉農村推動社區再造 樂於教學的友善小農

82


淨化水源與農產改造社區 從高處放眼望過去,一整片的水梯田有著各 式各樣的景色,除了正在生長各種作物,還有 育苗田、休耕地、蓄水池。我們造訪的時候幸 運地碰上了俗稱四葉子的流蘇花花開,林義峰 老師表示,這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輪番開 放,能夠吸引蜜蜂留駐,而蜜蜂對於農村來說 可是不能或缺的重要生物,作物都得靠牠們授 粉。 雖然此地現在是如此的生意盎然,但在十多 年前可並非如此。林義峰老師說,他在退休後 回到離開三十年的家鄉開始務農,卻發現景色 已和小時候相去甚遠,為此感到憂心的他決定 和幾個朋友合作,著手改善農村朝向良性的方 面發展。為了凝聚在地小農一起改行無毒農業, 首先要改變的是人的價值觀念。從民國九十四 年開始在農委會的協助下辦理農村教育活動, 一直到一百年都沒有間斷。在階段性的教育完 畢以後,大家有了共識,真正要開始行動、改 造時阻力就比較小,自然也容易得多。 停止大量使用農藥、除草劑的慣行農業之後, 很多幾近滅絕的原生物種開始復甦,像魚腥草、 半支蓮等藥草,以前醫療技術還不發達時,老 祖先會把它們拿來熬茶,或當做粿的材料。有 這些天然抗生素,加上單純的生活作息,過去 的農耕生活就是如此,不需看醫生也能常保健

康。可惜隨著科技發達,化學藥品大大的破壞 生態,也讓人們忘了這些本應是最重要的事。 農村的中央位置有個用木頭、茅草搭建的簡 單建築,小農們會在此擺攤販售自產的友善作 物。林義峰老師說農夫市集設置在產地的中央, 而非人口密集處,是希望民眾來的時候先看看 生產環境,直接看到農民在耕作和產地履歷, 對生產過程有信心,再到市集消費;另一方面 是對內部的管理、激勵,只有自然農法和有機 的才能在市集擺攤,可以鼓勵農民改善生產方 式;第三點是希望營造出在地農村的特色,這 些特色不只是建築、還有整個生態系統、經營 的人。剛開始沒什麼人認同,但過了兩、三年 後東西都賣得不錯,生產和銷售達到平衡,農 民開始會有信心,就會珍惜他的土地,對整個 社區來講是個良性的循環。 林義峰老師以身作則在當地推廣無毒生產, 並非光說不練的佈道者,他的努力也在多年後 成功把環境復原,但即使有這樣的成果,他還 是希望能繼續把這樣的信念推廣出去。現階段 的農村改造是以現有的農民為主,希望慣行農 法可以慢慢轉變,再經由這些年長的農民回到 家庭中,把這樣友善耕作的理念傳遞、渲染, 而非由說服力較低的第三者來擴散。順其自然, 不刻意要求,臺灣的農村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 83


84


初生的菜苗、育苗中的茭白筍,每塊水梯田都有不同的景色。

85


農 夫 學 堂 裡 小 農 一 同 學 習 農 事 、 才 藝 , 凝 聚 村 落 的 感 情 。

86


灌 溉 的 水 源 引 自 八 連 溪 , 也 是 近 年 來 努 力 改 善 的 項 目 之 一 。

俗 稱 四 月 雪 的 流 蘇 花 在 春 日 裡 開 放 。

87


88


假日農夫市集裡,小農們販售著自己的得意作物,與人們開心地交流。

89


90


什麼是忌避植物 如何抵御病蟲害一直都是無毒農業的一大課 題, 而 有 些 植 物 種 在 一 起 可 以 有 效 減 少 病 蟲 害,這就叫做忌避作物,有的忌避作物會吸引 害蟲啃食自身以降低主要作物的損傷;有的則 是會散發出異味讓蟲不敢接近。善用忌避作物 不僅可以大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還能確實做到 土壤培育以及地力維護。

91


友善耕作的小農故事 小農食堂團隊 王韞雄 江彗慈 洪達媛 陳巧芸 2015 年 4 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