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 與 佛教 哈倫· 哈倫·葉哈雅 著
1
馬
目
滔 譯
錄
導論
4
佛教—— 佛教——一個崇拜偶像的宗教 ——一個崇拜偶像的宗教
11
佛教的虛妄信仰
47
佛教與西方唯物主義文化
119
扭曲的佛教能成為一個真實的宗教嗎? 扭曲的佛教能成為一個真實的宗教嗎? 133 結語: 結語:真理來臨, 真理來臨,虛妄就消亡
146
進化的騙局
150
注釋
179
2
“真主所喜悅的宗 教 , 確 是 伊 斯 蘭 … … ” ——( 《古蘭經 ——( 《古蘭經》 古蘭經》3:19) 19)
3
導
論
許多人樂意于成為“與眾不同”者或“新穎獨特” 的人。從人類歷史的初期開始,幾乎每一個社會中都 會有一些人嘗試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服飾、髮型或 者說話方式等來凸顯自己、引人注目。同時,他們會 設法激起公眾的回應、引發人們的興趣。 近年來,西方社會中出現了一股以稀奇古怪的生 活方式來吸引注意力的罕見潮流。潮流中的個人通過 接受東方的文化、信仰與哲學等來凸顯自己、引人注 目。這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佛教。 世界上——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一些人已經被 佛教所迷惑,正受著迷信、玄秘及其所謂特色的驅策。 大體而言,那些人並不是因為相信其哲學邏輯而接受
4
佛教的,他們只是受到其“神秘”氣息的吸引。這種 源自迷信的氣息,比他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哲 學思想更能使他們顯得與眾不同。例如,佛教產生的 故事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部奇異而神秘的傳說。有關 佛教的書籍和電影將佛描述為神秘之源,佛教的僧侶 們也以玄秘及神奇知識導師的身份出現,他們以其奇 異的袈裟、光頭、崇拜方式、複雜的儀式、住所、冥 想、修行等等奇異的方式習俗令西方人著了迷。 由於這些原因,佛教成了那些試圖證明自己與所 處社會與眾不同之人,以及那些試圖展示自己發現的 玄密價值之人所利用的重要工具。如果某天一個普通 人突然剔光自己的頭、穿上一件絢麗的袈裟,並且用 一種他從未說過的神秘詞彙開始宣講佛教,那他無疑 是在吸引注意力、試圖成為一個“獨特”的人。
5
左圖: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一座佛教寺廟,其四壁繪有數只眼睛, 代表佛能觀萬事萬物。在佛教迷信的觀點中,佛是具有超能力的偶 像。 右圖:位於緬甸仰光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廟。
許多娛樂界的名流出於此目的而接受了佛教。他 們穿上西藏喇嘛的袈裟演說,以顯得超眾出群、吸引 公眾的注意力從而提高知名度。他們隨同佛教僧侶們 一同拜訪佛教寺廟,並為佛教進行宣傳。 你或許已經從書刊影視中獲得了大量有關佛教的 知識。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要以《古蘭經》的光輝來 審查一下佛教的迷信特徵,讓你看清楚這一迷信宗教
6
的荒謬層面。 審視佛教的外 觀、經典、信條 及崇拜方式的 時候,我們會看 到它的基礎哲 學是建立在一 些非正常的教 條之上的。它以 一些奇怪的修 行將信徒們引 入對偶像的崇 拜——那 圖:尼泊爾的一尊佛像,被認為是智慧與技 能的象徵。
當我們以《古蘭經》的光輝來 些偶像只是石頭與粘土。簡而言之,佛教是違背邏輯 與理智的。信仰佛教的各國,在他們的信仰中已經夾 雜了自己的偶像崇拜觀、傳統和風俗習慣,混合了神 話及荒謬的概念,甚至逐漸發展成一種完全的否認造 物主的哲學。
7
當與婆羅門教、印度教、錫克教等東方崇拜偶像 的宗教融合之後,佛教呈現出更為黑暗的形勢。那些 並非真的出於信仰,而是因為受到遙遠東方“玄秘” 的誘惑,或者僅僅是為了引起他人注意而接受這一宗 教的人,將會明白佛教包含的荒謬教條將會帶領他們 去否認上帝(真主、造物主) 、崇拜偶像及過一種迷信 的生活。無視佛教的愚昧層面、將其作為一種潮流而 盲目追隨的人將遭受巨大的損失。
“真主以其文辭抹煞 虛偽, 虛偽,證實真理。 證實真理。” ——( 《古蘭經 ——( 《古蘭經》 古蘭經》42: 42:24) 24) 那些為佛教而進行宣傳的人,常常將其作為一種 靈魂救贖的方式。那些渴望從唯物主義社會的桎梏及 文化——那裡充滿著憂愁、焦慮、爭吵、無情的競爭、 自私及虛偽——中得到解脫的人,尋求佛教將其作為 到達心靈平靜、安寧、寬容與成功生活的途徑。
8
然而,佛教並不像人們通常所想的那樣是一個帶 來滿足的信仰。相反地,那些佛教信徒們常常身心疲 憊地成為極度悲觀主義者。一個佛教徒,即使是受過 良好的現代教育,對於手持缽盂乞討之事也不覺得不 妥,他相信有的人下輩子將轉世投胎變成會老鼠或牛, 他向石頭或金屬雕刻出來的偶像尋求幫助。佛教荒謬 的信條給這些人的心智帶來了嚴重的損傷。在佛教盛 行的國度,或者是佛教僧侶居住較多的地區,悲觀主 義及失望情緒是非常普遍而明顯的。 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佛教對其信徒 們不斷灌輸的懶散和怠惰。由於缺乏關於永恆後世生 活的任何信念,佛教並不鼓勵它的信徒們去發展自身、 改善環境或提高文化。伊斯蘭一直鼓勵它的追隨者們 為自身去尋求和致力於更好更優美的生活。伊斯蘭富 有生機的道德教誨要求人們去研究和學習、去發展自 身、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真主(上帝)在《古蘭經》 中說道:“ “真主的僕人中, 《古 真主的僕人中,只有學者敬畏他。 只有學者敬畏他。”( 蘭經》35:28) 在這個世界上尋求真正的幸福與滿足——脫離所 有的愁苦、憂傷及無情罪惡——的唯一途徑,就是順 服真主(上帝)——我們的造物主,並以一種真主喜 悅的方式去生活。我們的主,是諸天與大地的唯一統
9
治者,他已經告訴了全人類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隨 《古蘭經》 、將其作為正道的指引。真主在尊貴的《古 蘭經》中指出: “……( “……(這是) 這是)一章經, 一章經,我把它降示你, 我把它降示你,以便你 奉主的命令而把眾人從重重黑暗中引入光明, 奉主的命令而把眾人從重重黑暗中引入光明,引入強 大的、 《古蘭經》14:1) 大的、可頌的主的大道。 可頌的主的大道。”( 那些信仰諸如佛教等崇拜偶像的宗教之人,他們 將會意識到他們的迷誤: “那是真主, 那是真主,你們的真實的主宰 你們的真實的主宰。 實的主宰。在真理之外, 在真理之外, 除了迷誤還有什麼呢? 《古 除了迷誤還有什麼呢?你們怎麼顛倒是非呢? 你們怎麼顛倒是非呢?”( 蘭經》10:32)
“ 我的通道的僕人們啊!我的大地 確是寬大的,你們應當只崇拜我。” ——《古蘭經》29:56
10
佛教—— 佛教—— 一個崇拜偶像的宗教 11
大約二千五百年前,佛教在印度北部興起。隨著 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遍佈斯里蘭卡、緬甸、泰國、 老撾、柬埔寨、中國、日本、吐蕃(中國西藏) 、蒙古、 滿洲(中國東北) 、高麗(朝鮮及韓國)和尼泊爾等國。 今天,它擁有大約有三億三千萬的信徒。 由於佛教徒們對生活意義的理解不一,他們對於 佛教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對於某些人而言,佛教是一 種宗教;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佛教則是一種哲學派別。 不過,從它對生活的觀點及所有實踐來看,佛教很明 顯的就是一個崇拜偶像並宣揚迷信的教條。由於佛教 是一個無視對造物主信仰的宗教,它也否認天使的存 在、否認永恆的後世、否認火獄和複生(審判)日。 佛教創始人悉達多·喬答摩(釋迦牟尼)出生於今 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生活於西元前五百六十三年 至西元前四百八十三年間。那時期,印度的主體宗教 是婆羅門教——雅利安入侵者的宗教。根據雅利安人 僵硬的種姓制度,全體社會分為四個等級,每人都隸 屬於其中的一個等級。婆羅門教的祭司位於社會的最 高級,無情地壓迫地位較低的民眾。
12
喬答摩出生于一個 富裕的王室家庭,父親名 首圖馱那(淨飯王),釋 迦族,屬尊貴的刹帝利種 姓。在度過了舒適而優越 生活的青年時期後,喬答 摩 在 二 十 九 歲的 時 候 離 開了宮殿,開始了神秘的 修行,直至八十歲時生命 的終結。他的一生中建立 的特定準則,包含在了今 天 我 們 稱 之 為佛 教 的 教
佛像是佛教信仰的重要體現。這
條之中。
一荒謬的宗教引導人們去相信雕 塑能給人帶來恩惠。
有人對他們說:“你們來遵守真主所降示的 13
經典吧。來服從使者吧!”他們就說:“能滿 足我們的,是我們的祖先的宗教。”即使他 們的祖先無知無識,不循正道,(他們仍要 遵守)他們的宗教嗎﹖ ——《古蘭經》5:104
14
“你們教我不要信真主,而以我所不知的事 物配他;我卻要教你們崇拜萬能的至赦的 主。” ——《古蘭經》40:42
15
“這些偶像只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所定的 名稱,真主並未加以證實,他們只是憑猜想 和私欲。” ——《古蘭經》53:23
圖:一尊被中國西藏的佛教徒們稱之為“西藏保護者”的佛像。有著 十一個頭和數只手臂的這尊佛像,在藏傳佛教中具有多個名稱。然而, 一個由木頭或石頭雕刻出來的物體具有威力的荒謬說法,一個有理智 的人是不會去相信的。
16
圖:位於拉薩的布達拉宮,容納了先前達賴喇嘛的墳墓,是中國 西藏最大的建築物。今天西藏的佛教徒們在布達拉宮前面頂禮膜 拜,標誌著他們是如何將達賴喇嘛神化的。
17
“佛”一詞意為“智慧者或覺悟者”,意示著悉 達多·喬答摩所達到的精神高度。我們今天所知的佛教 教義典籍並非來自喬答摩所生活的年代,而是在他死 後的三四百年間才寫成的。本書隨後將對這些佛經進 行詳細的檢驗,我們將會看到它們包含了違背所有邏 輯的錯誤信條與行為,並荒謬地將佛作為偶像來進行 崇拜。
位於加德滿都的一尊大佛雕塑,佛教徒們借此表達他們的荒謬信仰。
18
“唯有他(真主)知道天地的幽玄。他的視 覺真明!他的聽覺真聰!除真主外,他們絕 無援助者……” ——《古蘭經》18:26
圖:老撾首都萬象的一所佛寺。這所佛寺附屬的佛學院承擔著傳播佛 教荒謬信仰的任務,將人們引向怠惰與迷誤。
19
那些以佛來匹配造物主的人 無論從其根本信仰還是從其哲學與實踐上看,佛 教都是一個偶像崇拜的宗教。佛教徒們對佛極度熱愛、 崇敬與畏懼,甚至將其當作了神靈和主宰。 雖然我們沒有來自悉達多·喬答摩時代的文獻來 表明他曾主張他的信徒們去崇拜他,已經崇拜偶像的 婆羅門信徒們卻很快為他樹立了塑像。隨著時間的推 移,他們培養出對佛陀的極度熱愛,開始崇拜這些偶 像,並將其認作了神靈。
20
“難道他們不知道它不能和他們對 話,不能指引他們道路嗎?他們以它 為神靈,他們是不義者。” ——《古蘭經》7:148
印度 Shravanbelagola 地區的一位元婦女正在向一尊佛像祈禱 尋求幫助。
21
然而,所有源自真主(造物主)啟示的宗教都遵 循認主獨一的信仰——真主是獨一無二的。真主在《古 蘭經》中敘述道:“你們的主是獨一的主 你們的主是獨一的主, 你們的主是獨一的主,故你們應 當只歸順他。 《古蘭經》22:34)類似于佛教徒一 當只歸順他。”( 樣否認真主的全能,並崇拜人的塑像,就是《古蘭經》 中所描述的“以物配主”。
22
左上圖:佛教信仰中 代表無限光明的 “大光明佛”。僅此 一項便可看出佛教 是多麼愚昧的一個 宗教。 左下圖:日本佛教中 的一尊觀音佛像。
“如果有人對他們說:‘你們應當遵守真主 所降示的(經典)。’他們就說:‘不然, 我們遵守我們祖先的遺教。’即使惡魔叫他 們去受烈火的刑罰, (他們仍要遵循)嗎?”
23
——《古蘭經》31:21
24
真主在《古蘭經》中數以百計的地方告誡我們“以 物配主”是極大的罪惡。例如: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他為自己所意 欲的人而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 欲的人而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誰以物配主, 誰以物配主,誰已 犯大罪了。 《古蘭經》4:48) 犯大罪了。”( “以物配主” 就是給真主樹 立夥伴或匹敵。 《古蘭經》使用 這一詞彙以表 達將任何的事 物、人或者思想 等同或高於真 主的行為。偶像 崇拜者們以物 配主,他們將所 有的愛、敬仰、 興趣和崇拜都 奉獻給了所敬 畏的圖像、遺骸 或者物體。《古 蘭經》中指出了
25
這種將“別的神靈與真主同受崇拜”的荒謬形式。 (參 見《古蘭經》15:96;17:39;51:51)
26
伊斯蘭教是建立在對造物主獨一的信仰基礎之上 的。 《古蘭經》中經常重複“除安拉 除安拉( 除安拉(真主) 真主)外別無應 外別無應 受崇拜者”這一言辭,它是信仰的第一要素。因此, 受崇拜者 任何除真主外還有其他“強大”存在的觀念都是背離 真理的“以物配主”。 《古蘭經》中,我們的主通過很多的經文描述他 自身的屬性,並告訴我們除他外別無其他神靈。下述 經文中,真主敘述了他的部分尊名: “他是真主, 他是真主,除他外, 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 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全知 幽玄的, 幽玄的,他是至仁的, 他是至仁的,是至慈的。 是至慈的。他是真主, 他是真主,除他外, 除他外, 絕無應受崇拜的。 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君主。 他是君主。他是至潔的, 他是至潔的,是健全的, 是健全的, 是保佑的, 是保佑的,是見證的, 是見證的,是萬能的, 是萬能的,是尊嚴的, 是尊嚴的,是尊大 的。讚頌真主, 讚頌真主,超絕萬物, 超絕萬物,他是超乎他們所用以配他 的。他是真主, 他是真主,是創造者, 是創造者,是造化者, 是造化者,是賦形者, 是賦形者,他 有許多極美的稱號, 有許多極美的稱號,凡在天地間的, 凡在天地間的,都讚頌他, 都讚頌他,他是 萬能的, 《古蘭經》59:22-24) 萬能的,是至睿的。 是至睿的。”( 為了讓人類理解,真主清楚地表明瞭他的屬性特 徵。例如,他的慈憫無限寬廣,向人類表明了他“至 慈的”屬性。沒有任何人能夠擁有或創造出屬於真主 的屬性。類似佛教徒那樣,將被造物與造物主相匹配、 認為他們具有某些造物主屬性的行為是極其錯誤的。
27
例如,真主是全明的(能觀一切事物)和全知的。 當一個人暗中做一件事,沒有任何人看到的時候,我 們的主確已在看著他並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真主看到 並知道宇宙中發生的任何事件的任何細節,因為他是 創造萬事萬物的獨一造物主。真主在《古蘭經》中肯 定道:“ “眾目不能見他, 眾目不能見他,他卻能見眾目。 他卻能見眾目。他是精明的, 他是精明的, 是徹知的。 《古蘭經》6:103) 是徹知的。”( 一個人無論在哪裡,真主是絕對與他同在的。當 你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真主知道你此時此刻的想法。 真主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在哪裡他都在看著我們: “無論你處理什麼事物, 無論你處理什麼事物,無論你誦讀《 無論你誦讀《古蘭經》 古蘭經》 哪一章經文, 哪一章經文,無論你們做什麼工作, 無論你們做什麼工作,當你們著手的時 候,我總是見證你們的。 我總是見證你們的。天地間微塵重的事物, 天地間微塵重的事物,都不 能逃避真主的鑒察, 能逃避真主的鑒察,無論比微塵小還是比微塵大, 無論比微塵小還是比微塵大,都 記載在一本明顯的天經中。 《古蘭經》10:61) 記載在一本明顯的天經中。”( “他是在六日內創造天地, 他是在六日內創造天地,然後升上寶座的。 然後升上寶座的。他 知道潛入地中的,和從地中生出的,與從天空降下的, 與從天空降下的, 和升上天空的。無論你們在哪裡,他是與你們同在的; 他是與你們同在的; 他是鑒察你們的行為的 《古蘭經》57:4) 他是鑒察你們的行為的。 你們的行為的。”(
28
“難道除真主外,他們還有別的神靈 嗎?真主是超乎他們所用以配他 的。”
——《古蘭經》52:43
29
“ 它不能回答他們的問話,也不能主 持他們的禍福,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古蘭經》20:89
30
佛教徒們卻將佛陀認作全明和全知的。在佛教國 家中,佛陀(悉達多·喬答摩)的雕塑隨處可見,每一 個寺廟都繪有佛眼,昭示著佛陀在每時每刻都以他那 木雕石塑的眼睛察看、以那木頭耳朵在監聽。正因為
31
這樣,佛教徒們在自己的家裡樹立佛像,在這些佛像 面前頂禮膜拜。 就這樣,佛教徒們的行為與理智相悖並犯著嚴重 的罪過。 《古蘭經》中,真主告訴我們以物配主的人確 已嚴重地迷誤了,他們所製作的神像絕無任何的能力: “他們有腳能行呢? 他們有腳能行呢?還是有手能擒呢? 還是有手能擒呢?還是有眼能見 呢?還是有耳能聽呢? 《古蘭經》7:195) 還是有耳能聽呢?”( 不要忘記:“偶像崇拜”不僅僅意味著對物質偶 像的崇拜。如果有人因一個富人的富有財產而崇敬他, 沒有意識到這些暫時的擁有只是真主給他的考驗,卻 認為那是他自己擁有某種力量的話,已經將人神化而 以物配主了。真主在《古蘭經》中警告說: “有些人, 有些人,在真主之外, 在真主之外,別有崇拜, 別有崇拜,當做真主的 匹敵; 匹敵;他們敬愛那些匹敵, 他們敬愛那些匹敵,像敬愛真主一樣── 敬愛真主一樣──通道 ──通道 的人們, 的人們,對於敬愛真主, 對於敬愛真主,尤為懇摯── 尤為懇摯──當不義的人 ──當不義的人, 當不義的人, 看見刑罰的時候,假若他們知道一切權力都是真主的, 真主是刑罰嚴厲的…… 《古蘭經》2:165) 真主是刑罰嚴厲的……。 ……。”(
“真主創造你們,然後供給你們,然後使你 們死亡,然後使你們復活,你們的配主,誰 能做那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呢?讚頌 真主,超絕萬物,他超乎他們所用來配他 32
的。”
——《古蘭經》30:40
佛教徒的生活充滿了迷信的儀式。例如,在中國西藏的新年慶典中, 佛教徒們將寫了符咒的物件掛在樹枝上,或拋向天空。
“你說:‘我只奉命崇拜真主,而不 以物配他,我只號召人崇拜他,我只
33
歸依他。’” ——《古蘭經》13:36
圖:中國西藏的一所佛寺在慶祝新年,一個充滿了迷信與神話色彩的 愚昧慶典。
佛陀(悉達多·喬答摩,或稱釋迦牟尼)只是真主 在這個世界上創造的一個無力量的僕人,他自己並沒
34
有任何能影響他人的能力或意志。他憑著真主的意志 說話、以真主賦予的生命生存、根據真主的前定而死 亡。 《古蘭經》中提到的先知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 祈禱,很清楚地表達了在真主的絕對權力面前,人類 的無能: “他是創造我, 他是創造我,然後引導我的。 然後引導我的。他是供我食, 他是供我食,供 我飲的。 我飲的。我害病時, 我害病時,是他使我痊癒的。 是他使我痊癒的。他將使我死, 他將使我死, 然後使我復活。 然後使我復活。我希望他在報應日赦宥我的過失。 我希望他在報應日赦宥我的過失。” ( 《古蘭經》26:78-82) 佛陀以真主制定的命運生活,當大限來臨時,他 的生命就終結。絕不能忘記的一點是:如果沒有真主 的意志,任何人都不會有信仰;真主是人類的引領者。 沒有真主的意欲,任何人都不能引領他人上正道。真 主也是人類走向真理與真美的引領者。影響人類心靈 的宣傳與號召,只能在真主意志的範圍內進行。確實 的,真主是我們必須讚美、崇拜與祈求的唯一絕對力 量。正如真主在《古蘭經》中所宣稱的:“ “他們沒有 真實地尊敬真主。 真實地尊敬真主。真主確是至強的, 真主確是至強的,確是萬能的。 確是萬能的。” ( 《古蘭經》22:74)
“他們只像他們的祖先那 35
樣崇拜(偶像) 。” ——《古蘭經》11:109
圖:老撾的一所寺廟中,具有三百尊各式各樣的佛像。佛教徒們不能 根據真主的真理來思考真主,卻將佛陀奉為神明。他們無視真主—— 諸天與大地的創造者,卻樂意于向自身難保的人去祈禱,希望從這個 人的雕像上得到恩惠。
36
《古蘭經》中列舉了 很 多 崇 拜 偶 像之 人 的 例 子。其中一個例子是易蔔 拉欣(亞伯拉罕,祈真主 賜其平安)的民眾。他們 將 他 們 的 所 謂神 靈 雕 刻 成像,並向其跪拜、順服。 真主在《古蘭經》中這樣 敘述道:“ “當時, 當時,他(易 蔔拉欣) 蔔拉欣)對他的父親和宗 族說: 族說:‘你們所依戀 你們所依戀的這 依戀的這 些 雕 像 是 什麼 東 西 ? ’ 他們說 他們說:‘我們發現 我們發現我們 發現我們 的祖先是崇拜他們的 祖先是崇拜他們的。 是崇拜他們的。’” (《古蘭經》21:52-53) 正如上述經文所言, 人類追隨這種崇拜,就如 同 是 從 他 們 的祖 先 那 裡 繼承遺產一樣。於是,無 論它是多麼的不合邏輯, 這種偶像崇拜成了人們
37
“天地的國權,歸真主所有。復活時 來臨之日,反對真理者將受虧折。” ——《古蘭經》45:27
38
從童年時期就記住的一種社會活動,甚至在最現代的 社會中也無視它的荒謬。 《古蘭經》中,真主提到示巴的民眾,他們就如 同先知易卜拉欣的民眾一樣:
39
“我發現她和 發現她和她的臣民都 臣民都舍真主而崇拜太陽 真主而崇拜太陽, 太陽,惡 魔曾以他們的行為迷 魔曾以他們的行為迷惑 以他們的行為迷惑他們,以至阻礙 以至阻礙他們 阻礙他們走 他們走上正道, 所以他們不遵循正 所以他們不遵循正道 他們不崇拜真主——揭 遵循正道。他們不崇拜真主—— ——揭示天地 奧秘,而且深知你們所 《古蘭經》 且深知你們所隱諱 知你們所隱諱和 隱諱和表白的主 表白的主。”( 27:24-25) 這些經文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到另一重點:惡魔(撒 旦)以偶像崇拜的宗教信仰迷惑人們,使他們遠離真 主的道路。例如,惡魔引誘人們去崇拜太陽,但他本 身知道太陽並不是一個應受崇拜的神靈,而只是真主 的一個創造物——就像宇宙中的其它被造物一樣。換 句話說,任何違背真主啟示的崇拜偶像的宗教信仰, 實際上都來自于惡魔的啟示,惡魔這樣做只為了使人 們不去崇拜真主。 真主在《古蘭經》中提到的另一偶像崇拜的例子 是有關以色列後裔的。當他們在先知摩西祈真主賜其 平安)的帶領下脫離法老迫害的時候,遇到了一夥崇 拜偶像的民眾,便要求摩西為他們設置一個類似的偶 像。真主在《古蘭經》中是這樣敘述的:
“你說:‘真主做我和你之間的見證已經夠 了。他知道天地間的一切,確信邪神而不信 真主者,確是虧折的。’” ——《古蘭經》29:52
40
“我曾使以色列 使以色列後 色列後裔渡過 裔渡過海去。 海去。當他們經過一夥 當他們經過一夥 崇拜偶 崇拜偶像的民 像的民眾時, 眾時,他們說 他們說:‘穆薩( 穆薩(摩西) 摩西)啊!請 你為我們設置 你為我們設置一 設置一個神靈,猶如他們有許多 猶如他們有許多神靈 他們有許多神靈一樣 神靈一樣。’ 他說:‘你們確是無知的民 你們確是無知的民眾。那些人所崇拜的神靈 那些人所崇拜的神靈
41
是要被毀滅的 《古 要被毀滅的,他們所行的善功 他們所行的善功是無 善功是無效 是無效的。’”( 蘭經》7:138-139) 從這個敘述中,我們看到了以色列後裔們的愚昧 行徑——他們想要一個能用眼睛看到的神靈,以便能 對它進行膜拜,甚或舉行慶典。這表明了他們並沒有 真正認識到真主的力量。雖然摩西向他們闡明了真理, 但當他一離開的時候,他們很快便為自己鑄造了一個 偶像——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迷誤。真主在《古蘭經》 中告訴了我們隨後他們的悔恨: “穆薩的宗 穆薩的宗族 的宗族在他( 在他(離開) 離開)之後, 之後,以他們的首飾 以他們的首飾 鑄成一 鑄成一頭牛犢—— 頭牛犢——一 ——一個有犢聲的 犢聲的軀殼。 軀殼。難道他們不知 道它不能和他們對話 道它不能和他們對話,不能指 不能指引他們道路嗎 引他們道路嗎? 路嗎?他們以 它為神靈 它為神靈, 神靈,他們是不義者。 他們是不義者。當他們已經悔恨 當他們已經悔恨, 悔恨,而且知 道自己確已迷誤的時候, 道自己確已迷誤的時候,他們說 他們說:‘如果我們的主不 如果我們的主不 慈憫我們, 我們,不饒恕我們 饒恕我們, 我們,我們一定變成虧折 我們一定變成虧折的人了 定變成虧折的人了。 的人了。’” ( 《古蘭經》7:148-149) 然而,對於那些奉牛犢為神的人,真主給出了這 樣的回答:
“你們所當崇拜者,確是獨 一的。”
——《古蘭經》37:4
42
“奉牛犢為 牛犢為神靈的人們 神靈的人們, 的人們,將受他們主的譴怒 將受他們主的譴怒, 譴怒,在 今世必受 《古蘭 今世必受淩辱 必受淩辱。 淩辱。我這樣報酬誣衊 我這樣報酬誣衊真主的人 酬誣衊真主的人。 真主的人。”( 經》7:152) 上述經文顯示,如果真主意欲,他可以饒恕或者
43
懲罰那些曾以物配主的人。以物配主的人確已深陷迷 誤了,因為只存在一位獨一的真主是明顯的真理。崇 拜那些虛構的神靈是對真主犯下的大罪。正如《古蘭 經》中的記述,真主可能饒恕犯其它任何罪惡和過錯 之人——只除了以物配主者: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他為自己所意 欲的人而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 欲的人而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誰以物配主, 誰以物配主,誰已 犯大罪了。 犯大罪了。”( 《古蘭經》4:48)
除安拉(真主)外別無應受崇拜者 伊斯蘭的基礎是認識真主的存在,以及理解除他 外別無主宰。在《古蘭經》這一伊斯蘭的天啟之源中, 真主告訴我們,這就是伊斯蘭的最大要素:“ “你們所 當崇拜的, 當崇拜的,是唯一的主宰; 一的主宰;除他外, 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 絕無應受崇拜的; 他是至仁的, 《古蘭經》2:163) 他是至仁的,是至慈的。 是至慈的。”( 確實的,只有一個絕對的存在,其它的一切都是 他的創造物。真主創造了我們生存的宇宙,而宇宙在
“(他是)東方和西方,以及介乎東西方之 間的主……” ——《古蘭經》26:28
44
“他創造萬物,並使各物勻稱。” ——《古蘭經》87:2
45
他的創造之前,沒有任何的物質存在——無論是有生 命的還是無生命的,是一個完全的虛空。當宇宙被創
46
造的時候,才開始有了時間、空間和物質。所有這一 切都受造于永恆而不受任何支配的真主。 《古蘭經》中, 真主敘述自己是宇宙的完美造物主: “他是天地的創造者, 他是天地的創造者,當他判決 當他判決一 判決一件事的時候, 事的時候, 他只對那件 《古蘭經》 他只對那件事說聲‘ 說聲‘有’,它就有了。 有了。”( 2:117) 真主創造了在那一時刻及所有時刻產生的一切事 物。真主不斷創造了每一滴天空降落的雨水、每一個 出生的嬰兒、每一片樹葉發生的光合作用、每一生命 體器官的功能、每一顆星球在星系中的軌道、每一粒 發芽的種子……創造了我們知道和不知道的所有一切。 宇宙中的所有一切,無論大小,都根據他的命令而運 作: “還是那創造萬物, 還是那創造萬物,然後加 然後加以複造,並從天上地 下供你們給養 下供你們給養者呢 給養者呢? 者呢?除真主外, 除真主外,難道還有應受崇拜的 嗎?你說:‘你們拿 你們拿你們的證據來吧 你們的證據來吧, 據來吧,如果你們是 如果你們是誠 你們是誠 實的。 《古蘭經》27:64) 實的。’”( 從生物的細胞到宇宙間的群星,所有的體系都處 於一種美妙的秩序和完美的運作中。這種令人驚異的 秩序,每一刻都被控制著,完美而和諧地持續運行。 因為我們的主以他永恆的知識能力掌控著一切: “他創造了七層 他創造了七層天 七層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 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不
47
能看出一點參 能看出一點參差 點參差。你再看看! 看看!你究竟能看出 究竟能看出甚 能看出甚麼缺陷 呢?”( 《古蘭經》67:3-4) “大地上的動 大地上的動物,沒有一個 沒有一個不是由 不是由真主擔負其給 真主擔負其給 養的,沒有一個 沒有一個不是真主知道其住 不是真主知道其住所和 其住所和貯藏 所和貯藏處的 貯藏處的。 處的。” ( 《古蘭經》11:6) 否認真主作為造物主,而去崇拜他創造的物體的 話,真是一種巨大的理智缺失。宇宙間美妙的秩序與 所有生物的無暇設計告訴我們,必然有一個造物主創 造了這一切。 《古蘭經》中,真主宣告除他外別無其他 神靈,也沒有其他的存在擁有力量: “真主沒有收養任何兒子 真主沒有收養任何兒子, 收養任何兒子,也沒有任何神靈 沒有任何神靈與他 任何神靈與他 同等; 同等;否則每個神靈必獨 否則每個神靈必獨佔 必獨佔他所創造者, 他所創造者,他們也 他們也必優 勝劣敗。 《古蘭經》 勝劣敗。讚頌真主, 讚頌真主,超乎他們的描敘 超乎他們的描敘。 描敘。”( 23:91) 真主無所不在,知道所有的一切。他是獨一而真 實的絕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服從他的意志。真主存 在于每一時刻每一地點,沒有一個地方是他不能企及 的,也沒有任何的生命可以違背他的意志。他是完美 而無任何缺陷和弱點的: “真主, 真主,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 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永 他是永生不滅 生不滅 的,是維護萬物的 維護萬物的; 萬物的;瞌睡不能 瞌睡不能侵 不能侵犯他, 犯他,睡眠不能 睡眠不能克服 不能克服 他;天地萬物都是他的; 天地萬物都是他的;不經他的許可, 不經他的許可,誰能在他那
48
裡替人說情呢 說情呢?他知道他們面前 他知道他們面前的事 面前的事, 的事,和他們身 和他們身後的 事;除他所啟 除他所啟示的外, 示的外,他們絕不能窺測 他們絕不能窺測他的玄 窺測他的玄妙 他的玄妙;他 的知覺 的知覺,包羅天地 包羅天地。 天地。天地的維持 天地的維持, 維持,不能使他疲倦 不能使他疲倦。 疲倦。他 確是至尊的, 《古蘭經》2:255) 確是至尊的,確是至大的。 確是至大的。”(
“天地萬物,都是他的;他確是至尊
49
的,確是至大的。” ——《古蘭經》42:4
50
佛教的虛妄信仰 佛教的虛妄信仰在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因為在過去的兩千五百年間,這一宗教在其傳佈的地 方混合了各種各樣的本土宗教、習俗和文化。今天, 日本、中國內地、中國西藏、斯里蘭卡、越南和美國 的佛教互相各不相同。 歷史資料表明,佛陀經常選擇用說話的方式表達 他的基本信條、口頭傳達他的崇拜方式。數個世紀的 研究證實,他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文本給後人。佛教 徒們宣稱他的訓誡一代代地口頭留傳了大約四百年。 最終,佛教徒們以巴厘語編輯出《大藏經》 。然而,絕 大多數的學者相信,巴厘語《大藏經》中的絕大部分 內容並不是佛陀本人的言辭,而是數世紀間隨著時間 的推移,人為增添而成的。因此,佛教並非建立在任 何的文字經典之上,其教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很 多的變動和增刪。 今天,佛教的典籍稱為《大藏經》 ,“藏”(pitaka) 一詞的原義是可以盛放東西的竹籃,有容納、收藏之
51
意。巴厘語《大藏經》確切的成書年代無法確定,然 而它通常被認定是在西元前一世紀的斯里蘭卡成形的, 共分為“經”、“律”、“論”三大部分: (一)經:被認為是佛陀本人所說的教義。然而,他 的言辭經過數個世紀的推移,被摻雜了許多其 它的傳說與偽信。 (二)律:包含了佛教信徒所必需遵守的規則及其解 釋。 (三)論:是為闡明經、律而作的各種理論的解釋和 研究。
在中國西藏,分發佛經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出家修行的僧侶們,尤為 重視此項工作。對於真正的後世生活他們一無所知,卻在今世從事著
52
無益的追求。
在經歷了數世紀之後,西藏的藏書室悉數盡毀。然而,由藏人僧侶們 手寫的經卷卻依然保存在臨近地區。所有這些佛教文學都引領人們去 過一種噩夢般的生活。這一荒謬愚昧的宗教宣稱,在人們死後,他們
53
將投胎轉世,也許會變成牛或老鼠,令人們生活在恐懼與焦慮之中。
54
55
今天的佛教僧侶們認為他們的典籍是神聖的,他 們根據它來崇拜和生活。他們將佛陀描繪為神靈和主 宰,佛教徒們於是在他的雕塑前膜拜、奉獻食物和鮮 花祭祀、期望著這些塑像的襄助。這真是一個完全的 愚昧行為!任何相信石頭或銅鑄的雕像能聽聞或幫助 自己的人,真是受了莫大的愚弄。本書隨後將對這些 愚昧行為進行更細緻的分析,我們將會看到佛教是如
從古代語言翻譯佛經的僧侶們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圖中,佛陀注 視著並鼓勵僧侶們從事這一工作。這是十一世紀的梵文經卷,包含了 佛陀生活的章節。那些擁護這些佛經的人在道德和心智上存在嚴重的 缺失,因為他們對永恆的後世生活缺乏信仰。佛教徒們具有精神問題 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相信他們將可能會轉世投胎變成老鼠、猴子、 牛或者其它動物。
56
何成為一個關注人的神秘學說的——它不解釋這個世 界完美的秩序,更不提及整個宇宙是如何產生的。
一個否認造物主的宗教 佛教哲學否認真主的存在,而建基於人類道德的 幾個層面及如何脫離這個世界的苦難。沒有任何理智 或科學的支持,佛教宣揚兩個密切關聯的觀念:業報 與輪回——人類在這個世界上不斷地輪回再生,他們 下輩子的生活是由上輩子的行為決定的。沒有任何的 佛教經籍考慮造物主的存在,也不關注宇宙、世界和 生命是如何產生的。沒有任何佛經描述宇宙是如何從 無到有被創造的,或者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或者去解 釋這個世界上隨處可見的真主的絕妙創造。根據佛教
佛教是一個建立在 偶像崇拜基礎上的 虛妄宗教。伴隨這些 信仰成長的佛教僧 侶們,將生命耗費在 對佛的崇拜之中。
57
“他們有腳能行呢?還是有手能擒呢? 還是有眼能見呢?還是有耳能聽呢?” ——《古蘭經》7:195
58
的謊言,甚至根本沒有必要去思考這些事情!生命中 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根據佛教的宣稱——禁欲、 拜佛和脫離苦海。 作為一個宗教而言,佛教的視野是極其狹隘的,
59
它不讓它的信徒們去考慮一些最基本的問題,諸如他 們從何而來,或者宇宙及所有生命如何產生等等。事 實上,它阻止他們去考慮這些事情,而將他們擠壓進 現世生活的狹隘模具之中。
一個禁欲和奴役人的宗教 試圖消除人類所有的欲望,是佛教狹隘哲學的另 界上創造了許多的恩典, 以便他們感謝。正因為這 樣,伊斯蘭並不要求人們 壓 制 自 己 的 欲望 或 忍 受 痛苦折磨。相反地,它命
根據佛教信仰,饑餓、不幸和痛 苦是到達真理的指引。
一層面。真主為了人類的 利 益 和 愉 悅 而在 這 個 世
60
今天,佛教徒們相信他們所忍受的痛苦、饑餓與不幸越多,他們就越 快能夠“大徹大悟”。然而,這並非覺悟,而是對人生命的一種自虐。 《古蘭經》中說:“ “真主是不欲虧枉眾僕的。 真主是不欲虧枉眾僕的。”(40:31)佛教徒 的這種荒謬行為是與伊斯蘭的道德完全背離的。
61
令人們利用世界上的美好方面(除開非法行為) ,不必 要無故地遏制自己或令自己遭受痛苦。因此,真主在 《古蘭經》中啟示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 ,對追 隨他的人要“卸脫他們的重擔和桎梏”: “他們順從使者—— 他們順從使者——不 ——不識字的 識字的先知,他們在自己 所有的《 (律法書 (福音書 所有的《討拉特》 (律法書) 律法書)和《引支勒》 支勒》 (福音書) 福音書) 中發現關於他的記載 發現關於他的記載。 於他的記載。他命令他們行善 他命令他們行善,禁止他們作 禁止他們作 惡,准許他們吃佳 許他們吃佳美的食物 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們 禁戒他們吃污穢 他們吃污穢的食物 吃污穢的食物, 的食物, 卸脫他們的重 卸脫他們的重擔 他們的重擔,解除他們的桎梏 除他們的桎梏, 桎梏,故凡信仰 故凡信仰他 信仰他,尊 重他, 重他,援助他 援助他,而且遵循與他一 且遵循與他一起 與他一起降臨的光明的人, 的光明的人, 都是成功 《古蘭經》7:157) 都是成功者 成功者。”( 簡而言之,伊斯蘭是一個解放的宗教——它將人 們從無益的習俗與禁忌、從社會的壓迫與恐懼中解放 出來。它號召人們以尋求真主的喜悅為目的,過一種 平靜、安寧的生活。所以,我們的先知穆罕默德(祈 真主賜福他並使他平安)在很多《聖訓》中都勸告我 們,要使宗教簡而易行: “你們要使人容易,而不要使人困難;要(以喜 訊)使人平靜,而不要使人恐懼。”○,1 “你們被派遣是為了使人們的事情容易,而不是 使人們的事情變得困難。”○,2
62
這幅圖描繪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手持缽盂去接受施捨的情景。這種違 背理性的佛教傳統延續至今。那些陷入佛教迷誤之中的人,必須去乞 討蒙羞——即便無此必要也罷。不去為了生活而工作,佛教卻引領人 們去過一種懶惰頹唐的生活,迫使他們陷入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伊 斯蘭的命令卻剛好相反,這一活力的宗教令它的信仰者們充滿生氣, 指引他們去從事有益的工作。與佛教的陰暗氣氛相比,伊斯蘭要求清 潔、禮貌和富有成效的勞動,鼓勵科學技術的發展。
63
64
那些沒有出家的佛教徒們也願意幫助僧侶們的募捐,相信他們會因此 在下輩子獲得好報。早晨,佛教僧侶們手持缽盂穿街過巷,向人們尋 求施捨。然而,這種以崇拜為名而實行的迷信活動在今世和後世都不 會對他們有絲毫益濟——除非真主意欲。
65
佛教使它的信徒成為煙霧繚繞的寺院的奴隸,迫 使他們過一種痛苦而貧困的生活。它奇怪地禁止佳美 的食物、清潔、舒適等真主為人類創造的恩典,卻認 為苦難是一種美德、勸告它的信徒們去過一種悲慘的 生活。 對於佛教的和尚與尼姑而言,生活是充滿各種苦 難的。他們被禁止去工作或擁有自己的財產,必須手 持缽盂挨家挨戶地去向人們乞討才能果腹。佛教僧侶 們被禁止結婚或擁有任何家庭生活,他們所擁有的或 許只是一件劣質布料的或黃或紅的袈裟。 除了袈裟之外,他們 的 財 物 只 包 括一 張 用 於 睡覺的硬床、一把用於剃 頭的剃刀、一根備用的針、 一 個 喝 水 的 瓶子 及 一 個 用於乞討的缽盂。他們一 天只吃一餐,這一餐通常 只 是 面 餅 和 蘸了 調 料 的 米飯,只喝水或米湯。他 們 必 須 在 中 午之 前 吃 完 這些食物,第二天之前禁 止再吃任何東西。其它的
66
食物——甚至是藥品,也被認為是受禁止的奢侈品。 一個僧侶只有在生病並得到上級僧侶允許的情況下, 才能吃肉、魚或蔬菜。簡而言之,佛教是一個自我摧 殘的宗教。 《古蘭經》中的下面這節經文明顯地表達了這種 狀況: “真主的確毫 真主的確毫不虧待人們 虧待人們,但人們卻虧待 人們卻虧待自己 虧待自己。” ( 《古蘭經》10:44) 然而,對於信仰真主並順服真主的人,真主許約 他們一種美好的生活——無論是在今世還是在將要來 臨的後世。他們擁有今世和後世的恩典和享受: “你說:‘真主為他的臣民 真主為他的臣民而創造的 臣民而創造的服飾 而創造的服飾和 服飾和佳美 的食物, 的食物,誰能禁止 誰能禁止他們 禁止他們去享 他們去享受呢 去享受呢? 受呢?’你說:‘那些物 品為通道者在今世 為通道者在今世所 今世所共有,在復活日所獨享 在復活日所獨享的。’我 為有知識 《古蘭經》7: 為有知識的民眾這樣解釋 眾這樣解釋一切 解釋一切跡象 一切跡象。 跡象。”( 32)
佛教的另一陰暗面是它的悲觀主義。“涅槃”(解 脫)說的許諾讓它的信徒們精神分裂般地與生活完全 脫離聯繫,以一種陰暗的視角看待世界。 《天主教百科 全書》中是這樣描述佛教的這一層面的:
67
佛教徒們空虛地度過他們的生命,從事著一些導致心靈黑暗的工作, 這既不能為他們帶來今世的利益,也無益於後世的生活。伊斯蘭則為 人們提供健康、優美、幸福的今世與後世生活,且禁止任何違背人類 天性的行為。
68
“佛教的另一致命缺陷是它虛妄的悲觀主義。一 個正常健全的理智,無疑是會反對那種認為生活毫無 意義、所有的自我存在都是邪惡的病態觀點的。佛教 立足於責難以希望和歡樂為主的自然天性;它是一面 反對完善理智生活的大旗。佛教最大的野心是將所有 生命都帶入無意識的“涅槃”狀態,從而摧毀完善。 佛教是反對自然天性、對個體造成不義的罪惡禍首。 所有合情合理的欲望都必須被壓制。無害的娛樂是受 譴責的,音樂創作是被禁止的,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是 不被考慮的。智力的發展只局限於背記佛經和研究佛 教哲學——這些只有極微小的價值。佛教在大地上的 理想是一種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的消極狀態。” ○,3 伊斯蘭並不讓它的追隨者冷漠。相反地,它號召 他們活潑、積極與愉悅。所有接受伊斯蘭教導的人, 都是對他們身旁的事物非常敏感之人。他們不像佛教 徒那樣將世界看作是應該脫離的一個亂局,而是認為 它是一個考驗場——一個去實踐《古蘭經》高尚道德 教誨的場地。正因如此,伊斯蘭的歷史上充滿了公正 與成功的領導者,他們為他們的人們保障了舒適而幸 福的生活。佛教卻恰恰相反,它只產生了製造苦難的 不幸追隨者,他們將自己和他人帶入消極與貧困,當
69
他們遭遇問題的時候,唯一解決方法就是自我犧牲。
圖:越南西貢的一個佛教僧侶為反對政府的某些行動而自焚。這張相
70
片足以展示佛教宣導的心靈狀態是多麼的黑暗、理解是多麼的荒謬。
一個異端的宗教 佛教是一個異端的宗教,因為它崇拜偶像。據說 今天的佛教已分為很多不同的派別,而對佛陀的崇拜 只是其中某些派別的特徵而已。不過,即便是接受佛 教是一個正確的指引——如佛教的所有派別所犯的大 錯一樣——也表明這是一個將佛認作神的宗教。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佛教的僧侶們在佛陀(悉達 多·喬答摩,或稱釋迦牟尼)去世後不久,就將其神化。 他的塑像隨處可見,佛身不滅而以佛像體現的荒謬信 仰得到發展壯大。佛教徒們對佛陀的極度尊敬隨後變 成了徹底的崇拜。今天,在佛教為主的國度中,他的 巨大塑像隨處可見。從亞洲到美洲的很多國家中,
71
你可以看到繪畫著佛眼的雕塑和廟宇——提醒人們佛 陀能觀一切,他隨時注視著人們,人們應當在生活中 隨時隨刻記起他。很明顯,這是一個完全不堪一擊的 信仰——一個已經死亡數千年的人能夠看到那些信仰 他的人、保護他們、傾聽他們的祈禱。真相就是:佛 教徒們無能去領會是真主——眾世界的化育主、包容 一切的主、知道所有事物最深入隱微的秘密的主創造 了佛陀——就像創造其他所有人一樣。
72
圖:繪於某些寺廟上的佛眼,被認為能觀一切。這類型的寺廟、佛像 及佛眼在佛教盛行的國家中經常能夠看到,清楚地表明瞭佛教是如何 將佛陀變成偶像的。
“如果你以物配主,則你的善功,必 定無效,而你必定成為虧折者。” ——《古蘭經》39:65
73
“真實的祈禱只歸於他(真主),他們舍他 而祈禱的(偶像),一點也不能答應他們的 祈求。但他們好像一個人,把兩隻手掌伸向 水中,以便水達到他的口,其實,水絕不會 達到他的口的。不通道者的祈禱,只在迷誤 中。” ——《古蘭經》13:14
業報的信仰 “業報”認為一個人所作的任何事情,遲早將會 對其產生影響,將會決定他的“下輩子”。根據這一信 仰,人背負著前生所做的結果,在世上不斷地重生。
74
佛教否認真主的存在,相信業報是決定一切的唯一力 量。 根據這種信仰,一個人將在以後經歷他以前所做 的善惡。以前的是他的前生或俗稱“上輩子”,以後 的是他的來生或俗稱“下輩子”。來生被認為是人死 之後將要開始的新生命。一個人在今生貧窮,是因為 他在償還前生的罪孽。這一迷信的信仰還宣稱:一個 罪孽深重之人,在來生有可能被貶為動物甚或是植物 重生。 相信業報的一個危害性結果就是,它告訴人們說 一個人今天的無助、貧困和缺陷等都是因為他上輩子 造了孽而對他的懲罰。根據這種信仰體系,如果一個 人傷殘了,那是因為他在上輩子對某人做了類似的傷 害,從而罪有應得。這種迷信的信仰是使種姓制度這 種不公的社會結構得以統治印度多個世紀的原因。 (應 該記住的一點是:業報是一個印度教的概念,佛教事 實上是起源於印度教的。)因為種姓制度是建立在業 報論的基礎之上的,貧困、疾患與殘障人士在印度是 受到鄙視與壓迫的。富裕的高級種姓階層將他們的種 種特權看作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在伊斯蘭之中,貧弱並非一種懲罰,而是 來自真主的一種考驗。此外,對於需要幫助之人,其
75
他人負有非常重要的義務。因此,伊斯蘭——包括猶 太教和基督教等源自天啟的宗教——對社會公正具有 強烈的意識。然而,類似於佛教和印度教等建立在業 報論基礎之上的宗教,卻容忍不公,並成為社會進步 的巨大障礙。
根據業報論,貧困、傷殘或有疾患的人是在償還他們前生所做的罪孽。 因此,他們今天的不幸是罪有應得。這一荒謬的信仰導致在這一理論 盛行的社會中普遍的不公。
業報論建立在輪回的信仰之上。這種“輪回”的 觀念認為每一個生命都在影響下一個。然而,這種信 仰卻不能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這種業報是如何運作
76
的?如果佛教不承認真主的存在,那麼是誰在判定人 的前生,並令其以新的軀體轉世出生的?這個問題是 沒有答案的!佛教徒們相信因果報應是一個自我運作 的“自然定律”,就如同萬有引力或熱力學定律一樣。 然而,是真主創造了所有的自然定律。沒有任何的自 然定律在觀察人們的所作所為、進行記錄,並在他們 死後據此給予評判;沒有任何的自然定律根據這種評 判決定一個人應該擁有何種生活、並據此對他進行再 創造;沒有任何的自然定律能將這一過程無懈可擊地 強加在數十億的人身上,更不用說各種動物了。很明 顯的,根本沒有這樣的自然定律存在,這樣的過程也 不可能存在。 世界上有很多人相信輪回——雖然它沒有任何的 邏輯——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信仰。他們否認永恆 的後世生活的存在,他們害怕死亡,並將輪回轉世說 作為逃避這種恐懼的一種途徑。相信輪回,就如同相 信業報一樣,是一種虛妄的安慰,它讓人們不必害怕 死亡——因為他們將會重生。
“舍真主而祈禱許多配主的人,究竟 憑什麼呢?他們只憑臆測。”
77
——《古蘭經》10:66
如果輪回如同自然定律一樣不能自己產生的話, 它的存在只可能是通過一個超自然的創造。然而, 《古 蘭經》告訴我們,輪回只是一個人為杜撰的神話。真
78
主降示給全人類作為指引的經典,已經宣佈了輪回轉 世說的虛妄。
從伊斯蘭看輪回說 如同看待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穆斯林們看待業報 與輪回必須以真主在《古蘭經》中的言辭為據。 《古蘭 經》中敘述人只有一次出生和復活。每個人在大地上 只有一次生命,隨後將會死亡。我們的主在《古蘭經》 中命令道: “你們所逃避的死亡 你們所逃避的死亡,必定與你們會面 與你們會面, 會面,然後你 們將被送到 們將被送到全知幽明的主那裡 被送到全知幽明的主那裡, 全知幽明的主那裡,他將把你們的行為告 他將把你們的行為告 訴你們。 《古蘭經》62:8) 你們。”( 一個人在死後將會被復活,根據他生前的所作所 為得到回報,或進入永恆的天堂,或落入無盡的火獄。 這就是說,人在世上只有一次生命,隨後就是永恆的 後世生活。真主在《古蘭經》中說得非常清楚,人死 之後再不可能重返塵世:“ “我所毀滅 我所毀滅的 市鎮,想複返 毀滅的市鎮, 人世,那是不可能的。 《古蘭經》21:95) 那是不可能的。”( “等到死亡降臨他們中, 他們中,一旦有人臨危 有人臨危時 臨危時,他才 說:‘我的主啊 我的主啊! 求你讓我返回人間 返回人間, 人間,也許我能借 許我能借我 的遺留的 遺留的財產而行 財產而行善 而行善。’絕不然! 絕不然!這是他一定要說 這是他一定要說的 定要說的
79
一句話, 句話,在他們的前面 在他們的前面, 前面,有一個屏障 有一個屏障, 個屏障,直到他們復活 直到他們復活 的日子 《古蘭經》23:99-100) 的日子。”( 如同這些經文所顯示的,一部分人會在重生的希 望中死去,然而在他們死亡的瞬間,他們會被告知那 是絕不可能的。關於死亡與復活,真主在《古蘭經》 中是這樣說的: “你們怎麼不信 你們怎麼不信真主呢? 真主呢?你們原 你們原是死的, 是死的,而他以 生命賦予 生命賦予你們, 你們,然後使你們死亡 然後使你們死亡,然後使你們復活; 然後使你們復活; 然後你們要被召 《古蘭經》2:28) 然後你們要被召歸於他 要被召歸於他。 歸於他。”( 真主說我們每個人原先都是死的,意即人是從無 生命的物質——泥土和水上被創造的。真主將這些無 生命的物質“健全和 健全和勻 健全和勻稱”地加以創造(參見《古蘭 經》82:7) ,賦予人生命。在一特定時間之後,人的 生命將終結而死亡。死亡使人重歸大地,腐爛變回泥 土,等待著最後來臨的復活。在複生日來臨時,每個 人將會被復活,他生前的所作所為將全部被展現出來, 再想變回泥土已絕不可能。 《古蘭經》中,真主敘述當 人被創造之後,他只經歷一次死亡:“ “他們在其 他們在其中, 除初次死 《古蘭經》44:56-57) 初次死亡外不再嘗 外不再嘗死的 再嘗死的滋味 死的滋味。”(
“難道他們不知道嗎?在他們之前,我曾毀 滅了許多世代,他們常和那些人的故鄉往 來,對於有理智者,此中確有許多跡象。” 80
——《古蘭經》20:128
圖:約旦佩特拉城遺址
81
圖:古羅馬大劇場遺址
82
這些《古蘭》經文清楚地告訴我們死亡只有一次。 無論人們多麼地想要克服它們對死亡及永恆後世生活 的恐懼,從而用業報及輪回的虛妄信仰來自我安慰, 事實就是:在死亡之後,他們絕不可能再重返人世。 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死亡,在死亡之後——憑真主的意 欲——複生日來臨時將開始永恆的後世生活。根據個 人所行的善惡,他們或將被恩許進入天堂,或將被罰 入火獄。 對於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公正而仁慈的真主會給 予合適的回報。一個人如果因為害怕死亡或害怕進入 火獄而去尋求虛妄信仰的安慰,他必將遭受毀滅。一 個有理智和良知的人,如果希望脫離火獄的痛楚而獲 得天堂的話,他必須以一顆真誠的心回歸真主,必須 遵守《古蘭經》——全人類的指引。 無論老少、俊醜、貧富,沒有任何人能避免死亡, 因此,沒有人能無視死亡的事實。無論人們是否正視 死亡,這是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 “臨死的昏 死的昏迷,將昭示真理。 示真理。這是你一向 這是你一向所逃避 的。”( 《古蘭經》50:19) 這些文字,或許會引領你思考死亡的臨近。死亡 也許已經臨近於你,你在讀完這本書之前就將死去。 它的來臨可能悄無聲息,沒有任何的徵兆。在你既定
83
的離世時刻,真主將派遣死亡天使去取走你的靈魂。 我們必須時刻在心中記起這一重要的事實,不要 延誤為死亡做準備。 《古蘭經》提醒我們:“ “當壽限一 壽限一 到,真主絕不讓任何 《古蘭經》63:11) 真主絕不讓任何人 讓任何人延遲。 延遲。”( 這裡,真主告訴我們死亡是不能被推遲的,他敘述了 人在死亡來臨時的悔恨: “在死亡 在死亡降臨之前,你們當分 你們當分舍我賜予你們的, 你們的, 否則, 否則,將來人人說 人人說:‘我的主啊 我的主啊!你為何 你為何不讓我延遲 到一個臨近 個臨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捨 以便我有所施捨,而成為善人呢? 人呢?’ 當壽限一 壽限一到,真主絕不讓任何 真主絕不讓任何人 讓任何人延遲, 延遲,真主是徹知你 們的行為的。 《古蘭經》63:10-11) 們的行為的。”(
佛教關於後世的錯誤信仰 佛教的業報與輪回說徹底拋棄了對永恆的後 世 — —天 堂或火 獄 的信 仰。這 一 錯誤 而荒謬 的 觀 念——人們死後將在世上不斷重生——與造物主在 《古蘭經》中的啟示相衝突。在《印度宗教》一書中, 愛德華·瓦施本·霍普金斯——梵語及對比哲學教 授——解釋佛教是一個不相信後世的宗教,他說: “佛陀自我體系的邏輯將自己帶入正式的完全的 悲觀主義,他否認後世、認為世上毫無幸福可言……
84
“他們沒有切實地認識真主。復活 日,大地將全在他的掌握中。” ——《古蘭經》39:67
85
在與問道者及門徒們的談話中,他竭力回避人們關於 死後命運的問題。他相信涅槃(欲望的消亡)導致生 命的休止;他並不相信一個不朽的靈魂……他重複強 調的是,任何一個接受業報與輪回信條的人,應盡力 從這種無休無止的痛苦的輪回中超脫……”○,4 從某些佛教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後世的 下述資訊: “一個人無論是重生在天堂裡,還是重生在地獄, 其存在形式都是短暫的,就如同在大地上一樣,不是 永恆的。……在印度教中,人們在這些地方(天堂和 地獄)存在時間的長短是取決於他們在大地上所做善 惡的多少。當規定的時間結束時,他們將重返大地。 天堂和地獄只是回報人們在大地上行為的短暫的存在 狀態。”○,5 佛教教導有一種作為對人類獎懲的天堂和地獄存 在。這一信仰並非源自天啟,它包含了眾多的矛盾和 邏輯衝突。首先,佛教相信的天堂和地獄是暫時性的, 這和真主在《古蘭經》中的啟示是相悖的。 其次,這一信仰中最不合邏輯的層面就是它認為, 世界上所有的體系都是自我運作的。根據佛教說法, 宇宙和人類的存在都是自然存在的,生死的輪回也一 樣。它不相信一個創造了世界及所有生命的造物主的
86
根據迷信的佛教信仰,宇宙、人類、死亡與重生都是不受控制的自然 過程。那些相信這一荒謬說法的人,心智是不健全的。這種世上所有 事物都是隨意存在的可怕觀點,令他們生活在緊張與苦惱之中。然而, 伊斯蘭告訴我們,真主在控制管理著宇宙中發生的萬事萬物。那些能 理解的人,隨時托靠真主,生活在真主支持與保護的愉悅和舒適中。
87
存在,不相信造物主將根據人們的行為給予回報的天 堂和火獄的存在。然而,佛教接受一種作為對人類獎 懲的天堂和地獄的存在,卻不解釋這天堂地獄是如何 被創造的,這是最不符合邏輯、最不能被接受的說法。 是誰在分配獎賞與懲罰?這些領域又是如何被創 造的?佛教哲學宣稱沒有必要去解釋天堂和地獄是如 何在沒有創造者的情況下產生的。這一迷信的信仰一 代代傳承下來,從不關注或邏輯上解釋這一問題。佛 教對於宇宙的存在及其運作,以及所有生命的起源, 根本沒有任何符合邏輯的解釋。因此,佛教只能被認 定為一個由神化支撐的、沒有任何邏輯的神秘運動。
等待著我們的真實後世 要瞭解有關現世的生命以及後世的信仰,我們唯 一可靠的源泉就是《古蘭經》和《聖訓》——《古蘭 經》是真主降示給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以作 為全人類嚮導的經典, 《聖訓》是先知穆罕默德(祈主 福安之)的言行輯錄。 真主在《古蘭經》中告訴我們說,今世的生活只 是對每一個進行的考驗,後世才是我們永恆的家園。 每一個人,根據他在今世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在後世
88
“這種今世的生活,只是娛樂和遊 戲;後世的住宅,確是充滿生活的。” ——《古蘭經》29:64
89
“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虛 妄確是易滅的。”
90
——《古蘭經》17:81
將會獲得天堂或火獄的回報。真主在《古蘭經》中說: “今世的生活 今世的生活, 的生活,只是嬉戲 只是嬉戲和 嬉戲和娛樂; 娛樂;後世,對於敬
91
畏的人, 《古蘭 畏的人,是更優美的。 美的。難道你們不瞭 道你們不瞭解嗎? 解嗎?”( 經》6:32) 人應當順服真主、遵循真主降示的真實指引及先 知(祈主福安之)的教導,應當相信在複生日他將為 自己的所有行為受到清算而得回報——或進入永恆的 天堂或落入無盡的火獄。真主早已通過天啟的各經典 及選派的眾先知將這一資訊傳達給全人類了。然而, 佛教是一個人為的宗教,它建立在一個人臆想的哲學 傳聞基礎之上。 運用人類的推理去改變來自真主的資訊,是一個 極其嚴重的錯誤。那些對佛教一知半解、熱切模仿他 們喜愛的流行歌手或電影明星、追逐佛教作為時尚之 人,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並離開這種錯誤。 在《古蘭經》中,真主說明了那些認為沒有後世 之人的狀況: “否認我的跡象 我的跡象和後 跡象和後世會 和後世會見的人 世會見的人, 見的人,他們的善功 他們的善功是 善功是 無效的,他們只受自己行為的報酬 他們只受自己行為的報酬。”(7: 147) “至於不通道而且否 至於不通道而且否認 且否認我的跡象 我的跡象, 跡象,以及後世的相 會者,將被拘禁在刑罰中。 《古蘭經》30:16) 在刑罰中。”( 經文中提到的“報酬”和“刑罰”將在死亡的那 一時刻開始。他們將意識到生前犯下的錯誤,將會感 到無比悔恨與悲哀:
92
“當他們奉命站 當他們奉命站在火獄邊上的時候 火獄邊上的時候, 上的時候,假若你看到 假若你看到 他們的情 他們的情狀……。 ……。於是, 於是,他們說 他們說:‘啊!但願我們得 我們得 複返人 複返人世,我們不再否 我們不再否認 再否認我們的主的跡象 我們的主的跡象, 跡象,而我們要 而我們要 做信士了。’”( 《古蘭經》6:27) “假若你得 假若你得見犯罪者在他們的主那裡垂 見犯罪者在他們的主那裡垂頭喪氣地 喪氣地 說:‘我們的主啊 我們的主啊!我們已經看見了, 我們已經看見了,聽見了, 聽見了,求你 讓我們轉 我們轉回去, 回去,我們將做善 我們將做善事,我們確是確信 我們確是確信者。’” ( 《古蘭經》32:12) 然而,無論他們怎麼乞憐和求恕,他們將開始充 滿極大痛苦的後世生活,無路可逃,更無法重返塵世。 他們的悔恨將不被接受,想要重返塵世的願望更不可 能實現。雖然多次受到警告,不通道者們——在石塑 木雕的偶像前下跪的以物配主者、為吸引他人的興趣 而鼓吹虛妄的哲學思想者、不懼怕真主的懲罰者—— 從與死亡天使會晤的那一刻起就將遭受無盡的恥辱。 他們的靈魂將從後背被猛烈取出,他們將被揪著額發 仍進火獄。這將是他們後世生活的開始。 真主將不允許他們說話,他們的聲音幾乎細不可 聞(參見《古蘭經》20:108) 。對於那些對真主驕傲 自大、不信複生與後世、對警告充耳不聞且生活奢靡
“火獄必定是他們全體的約定的地方。火獄 有七道門,每道門將收容他們中被派定的一 93
部分人。”
——《古蘭經》15:43-44
的不通道者,火獄將是他們最終的歸宿。火獄的居民 是“ “被枷鎖著 ,將被擁 枷鎖著”的(參見《古蘭經》25:13)
94
擠地“ “關在烈火之中 ,生 烈火之中” 之中”(參見《古蘭經》90:20) 活在濃煙密佈的黑暗裡。他們將聽到烈火燃燒時的刺 耳嘶鳴,以及其中人的痛苦哀號。無論如何乞求,他 們無盡的痛楚不會減輕絲毫,他們將遭受難以描述的 困境。 另一方面,火獄的居民們將有一幅可怕的外表。 他們將被手銬腳鐐枷鎖著,眼睛低垂而昏黑。炙熱的 火焰將燒灼他們的皮膚,每當燒焦的時候又被換上新 皮,正如真主在《古蘭經》中所言:“ “每當他們的皮 當他們的皮 膚燒焦的時候 膚燒焦的時候, 的時候,我另換一 另換一套皮膚給 套皮膚給他們, 他們,以便他們嘗 以便他們嘗 試刑罰。 “穿 刑罰。”(4:56)他們將被用鐵棍鞭打,且被“ 在一條 《古蘭經》69:32)。他 在一條七十臂長的 十臂長的鏈子上”( 們的額頭、雙肩和後背將被打上烙印。沸水將潑到他 們頭上,他們穿的衣服是焦油。 《古蘭經》中還提到了為火獄中的居民所預定的 糟糕的食物及飲料。真主告訴說,他們“ “除膿汁外 膿汁外, 沒有食物” 《古蘭經》69:36)——這是世上的人們 沒有食物”( 所難以忍受的。在世上,他們忘記真主並追逐享樂, 在火獄中,他們將被迫吮飲沸水和濃汁。真主還提到 了火獄中的罪人們將被迫食用苦刺及櫕苦木(火獄中 的惡魔樹)的果實: “櫕苦木的 苦木的果實,確是罪人的食品 確是罪人的食品,象油渣樣在 油渣樣在
95
他們的腹 他們的腹中沸騰。 沸騰。”(39:71-73) 然而,對於那些信仰真主、順服真主之人,他們 不會被置於如此的處境,他們將容易地通過清算。因 為他們沒有追隨虛妄的哲學,為尋求真主的喜悅和脫 離火獄的痛苦,他們遵守《古蘭經》的指引而生活。 他們將得到他們永恆的報酬、被迎接進入天堂,沒有 恐懼、憂愁和苦悶。在那一天,真主告訴我們,信士 們將容光煥發。這正如真主在《古蘭經》中所言: “不通道者, 不通道者,將一隊 將一隊一隊地被趕入火獄, 火獄,當他們 來到火獄 來到火獄前面 火獄前面的時候 前面的時候, 的時候,獄門開 獄門開了,管獄的天 管獄的天神要 的天神要對他 神要對他 們說:‘難道你們族 道你們族中的使者沒有來 中的使者沒有來對你們宣 對你們宣讀你們 的主的跡象 的主的跡象, 跡象,並警告你們將有今 你們將有今日的相 日的相會嗎? 會嗎?’他們 說:‘不然! 不然!’不通道的人們, 不通道的人們,應當受刑罰的判決 應當受刑罰的判決。 判決。 或者對他們說 者對他們說:‘你們進火獄門 你們進火獄門去 進火獄門去,並永居 並永居其中吧! 自大者的住 自大者的住處真惡劣 處真惡劣!’敬畏主者將一隊 敬畏主者將一隊一隊地被邀 入樂園, 樂園,當他們來到 當他們來到樂園 來到樂園前面 樂園前面的時候 前面的時候, 的時候,園門開 園門開了,管 園的天神要 的天神要對他們 神要對他們說 對他們說:‘祝你們平 你們平安!你們已經純 你們已經純潔 了,所以請 所以請你們進 你們進去永居 去永居吧!’”( 《古蘭經》39:71-73) 每個人都應當嚴肅認真地對待真主關於審判日的 不斷警告,“ “復活確是要來臨 《古蘭》22:7) 復活確是要來臨的 要來臨的。”( 另一節經文中,真主這樣說道:“對眾人的清算 對眾人的清算已經 清算已經臨 已經臨 近了,他們卻在疏忽 他們卻在疏忽之中 疏忽之中, 之中,不加以思維。每逢有新的
96
紀念, 紀念,從他們的主降臨 從他們的主降臨他們, 他們,他們傾 他們傾聽它, 聽它,並加以 並加以嘲 笑。”( 《古蘭經》21:2) 在那一天,善人們將會因自己的行為獲得完美的 報酬,同時,作惡者將希望那一天來臨自己的時間越 漫長越好。每個人都將獨自站立在真主御前,接受完 全公正的審判: “在復活日, 在復活日,我將設置 我將設置公 設置公道的天秤 道的天秤,任何人都不 任何人都不 受一點兒 受一點兒冤枉 點兒冤枉; 他的行為雖 他的行為雖微如芥子,我也要報 也要報酬他; 我足為清算者 《古蘭經》21:47) 清算者。”( 所有人造的哲學理論,都是令人遠離對造物主的 信仰與崇拜的騙局。佛教對於道德膚淺的理解,在很 多方面都完全違背人類的天性。進一步說,它令人們 避開了因否認造物主而遭受的良心上的不安,成為人 們心靈上的一種虛偽寄託。佛教信徒們認為通過強加 於自身的痛苦及禁欲,就能心靈的昇華。但是,他們 沒有注意到一個基本的事實:人們應該意識到他們都 是真主的僕人。“ “假若你得 假若你得見犯罪者在他們的主那裡 垂頭喪氣地 喪氣地說:‘我們的主啊 我們的主啊!我們已經看見了, 我們已經看見了,聽 見了, 見了,求你讓我們轉 我們轉回去, 回去,我們將做善 我們將做善事,我們確是 確信者。’”( 《古蘭經》32:12)
佛教對於這個世界的觀點 97
那些接受因果報應及輪回轉世的人,相信他們的 輪回不會結束——除非達到涅槃而超脫。因此,他們 認為他們的前面有無數的可能。如果某人決定去犯罪, 他可能會想,到來生再去贖罪吧——即便來生比今生 糟糕也罷。建立在這種錯誤基礎上的理解,是不可能 約束人去犯罪的。 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是大多數人的主要弱點。他 們相信類似輪回轉世這樣荒謬的觀點,是因為他們不 願意放棄塵世的誘惑。因此,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對這 個塵世生活的本質的正確觀念,他才可能從根本上去 改變自己的行為,道德地生活。 任何意識到這個塵世生活的本質之人,知道他被 創造是為了崇拜真主——他的保護者與援助者,真主 創造了他及整個宇宙。他也知道,真主將讓他對自己 所有的思想、言語及行為負責,在他死後將接受真主 的清算。真主在《古蘭經》說啟示了創造生命的原因: “他曾創造了死生, 創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驗 以便他考驗你們誰的作為是 考驗你們誰的作為是最 你們誰的作為是最優 美的。 美的。他是萬能的, 他是萬能的,是至赦的。 是至赦的。”( 《古蘭經》67:2) 正如這節《古蘭》經文說言,真主創造了人類, 讓他們在世上短暫生存,作為一個考驗。真主以發生 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來考驗我們,延續我們的生命是為 了區分皈信者與不信者,並消除信士們的罪惡、指引
98
他們道德的價值以達天堂。換句話說,這個世界只是 一個我們尋求真主喜悅的考驗場。 在《古蘭經》中,真主啟示,他創造人類是為了 崇拜他:“ “眾人啊 眾人啊!你們的主, 你們的主,創造了你們, 創造了你們,和你們 以前的人, 《古蘭 的人,你們當崇拜他, 你們當崇拜他,以便你們敬畏。 以便你們敬畏。”( 經》2:21) 真主清楚地指明了人類不能逾越的界限,以及他 許可與不許可的行為種類。人類在塵世的行為將在永 恆的後世獲得報酬或懲罰。這意味著,我們每時每刻 的行為都在使我們走近火獄或者天堂。真主在《古蘭 經》中的很多地方提醒他的僕人們這一事實,並警告 他們防備那一天: “通道的人們啊 通道的人們啊!你們應當敬畏真主, 你們應當敬畏真主,各人應當 想一想自己為明日而預備 自己為明日而預備了什麼 預備了什麼,你們應當敬畏真主, 真主確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 《古蘭經》59:18) 真主確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 害怕真主懲罰的信士們,只崇拜真主、絕對服從 他的命令、遠離罪惡並以真主喜悅的方式生活。以愛 和敬畏作紐帶、服從真主的命令、只崇拜他為主—— 這是一個人獲得尊貴道德所應走的唯一途徑。即便與 自己的利益相衝突,也不應妥協。 佛教當然也勸人行善,但是他們的行為在真主看 來,可能毫無價值。如果一個人對真主都忘恩負義、
99
否認從無到有創造了他的主宰的存在的話,他對身邊 的人所做的一點好事又能有什麼價值呢?善行要體現 價值的話,人必須具備對真主的信仰——尋求真主的 喜悅、畏懼真主的威嚴並服從真主。因此,信士們的 高尚道德品質並非建立在浪漫的思想感情之上,他們 的崇拜是持續常存的,正如真主在《古蘭經》中命令 的那樣: “真主將為遵循正 真主將為遵循正道者 遵循正道者增 道者增加其引導 加其引導。常存的 常存的善功, 在你的主看來 《古蘭經》 在你的主看來是報酬 是報酬更好,結局更善 結局更善的。”( 19:76) “天地萬物只是他的, 天地萬物只是他的,順從常常 順從常常只歸於他 常常只歸於他。 只歸於他。難道 你們舍 《古蘭經》16:52) 你們舍真主而敬畏他物嗎 真主而敬畏他物嗎?”( “財產和後 財產和後嗣 和後嗣是今世生活的 今世生活的裝 生活的裝飾;常存的 常存的善功, 善功, 在你的主看來 《古 在你的主看來,是報酬 是報酬更好的 更好的,是希望更 是希望更大的。 大的。”( 蘭經》18:46) 人們應當警防對生活中轉瞬即逝的浮華的依戀, 因為今世的生活確是非常短暫的。財富、美麗及塵世
“凡全體歸順真主,而且行善者,將在 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
100
也沒有愁。”
——《古蘭經》2:112
的享受在後世毫無價值。掩埋的屍體將會腐爛,時光 將會摧毀物質的財產,每個人都將被帶到真主的御前 接受清算。如果你問一個三十歲的人到現在做了些什
101
麼,他將回答你時間過得飛快。在生命結束之前,他 也許以同樣的方式再生活另一個三十年或五十年。 在一些經文中,真主讓我們注意今世的生活是短 暫的;他告知我們,在後世人們將承認這樣的事實: “在他集合 在他集合他們的那日 集合他們的那日, 他們的那日,他們彷佛 他們彷佛只在 彷佛只在白 只在白晝逗留 晝逗留 過一會兒 過一會兒……” 會兒……”( ……” 《古蘭經》10:45) “復活時降臨 復活時降臨之日, 之日,犯罪的人發 犯罪的人發誓說他們只逗 他們只逗留 了一霎 了一霎時,他們原 他們原是這樣悖謬 是這樣悖謬的 《古蘭》30:55) 悖謬的。”( 一個人如果被今世短暫的浮華所吸引,而對後世 熟視無睹的話,那將是非常不明智的。人們將接受真 主清算的那天是必然到來的事實。清高的真主說:
“不希望與我相 不希望與我相會,只願永享今世生活 永享今世生活, 生活,而且安 然享受的人, 受的人,以及忽視我的 及忽視我的種種 我的種種跡象 種種跡象的人 跡象的人, 的人,他們將因 他們將因 自己的營謀 《古蘭經》10:7-8) 自己的營謀而以 營謀而以火獄 而以火獄為歸 火獄為歸宿 為歸宿。”(
102
然而,對於沒有被今世生活所欺騙,選擇永恆後 世生活之人,真主敘述了這樣的佳音: “誰欲得 誰欲得後世的收穫,我就加增 就加增誰的收 誰的收穫;誰欲 得今世的 今世的收穫,我就給誰一 就給誰一點今世 誰一點今世的 點今世的收穫;他在後世 他在後世, 沒有份 《古蘭經》42:20) 沒有份兒。”( “你不要 你不要覬覦我所用以供 覬覦我所用以供給 我所用以供給他們中各 他們中各等人享 等人享受的, 受的, 那是今世 那是今世生活的 今世生活的浮華 生活的浮華, 浮華, 我用來 我用來考驗他們 考驗他們; 他們;你的主的給 你的主的給 養,是更好的 更好的,是更久的 更久的。”( 《古蘭經》20:131)
“只有我們的祖先從前曾以物配主,我們不 過是他們的後裔。”——《古蘭經》7:173
103
104
圖:佛教文化提倡坐禪(冥想)作為到達幸福與避免煩惱的最好途徑。 然而,這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那些坐禪者們竭力擺脫腦海的事物,當 坐禪結束時依然纏繞著他們。試著忘記煩惱或許讓人得到暫時的喘息, 但卻不能根除它們;暫時的平靜根本無濟於事。到達真正幸福的唯一 途徑是順服獨一真實的主宰給我們的前定。信士們知道一片樹葉的凋 零都是離不開真主意志的,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 考驗。通過一生的時間,通過所有經歷和言行,一個人接受了考驗。 在即將到來的後世,人將得到最公正的報酬。
105
今天,諸如坐禪和瑜伽等神秘運動在西方世界非常流行。然而,到達 真正的平和、幸福與良好意識的途徑不可能在這樣的大腦短暫平靜中 找到;它只能來源於對真主的信仰、以虔誠的心服從他的意志並以他 喜悅的方式而生活。
106
“真主創造你們,然後供給你們,然後使你 們死亡,然後使你們復活,你們的配主,誰 能做那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呢?” ——《古蘭經》30:40
107
108
109
“真實的祈禱只歸於他,他們舍他而祈禱的 (偶像) ,一點也不能答應他們的祈求。” ——《古蘭經》13:14
圖:在佛教寺廟周圍,你可以看到用繩子掛起的數以百計的祈禱旗。 根據這一迷信思想,寫在這些旗幟上的祈禱如果被風帶走的話,將更 容易實現。就像佛教的其它觀點一樣,這也是一種虛妄神話。由於否 認真主的存在,佛教徒們無從解釋他們向誰祈禱或為什麼祈禱。在《古 蘭經》中,真主提醒我們只有向我們的主——獨一的造物主的祈禱才
110
會被接受。
“如果我的僕人詢問我的情狀,你就 告訴他們:我確是臨近的,確是答應 祈禱者的祈禱的。” ——《古蘭經》2:186
111
“他說:‘你們祈禱的時候,他們能聽見 嗎?他們能降福於你們或降禍於你們 嗎?’他們說:‘不然,我們曾發現我們的 祖先是那樣做的。’” ——《古蘭經》26:72-74
112
113
圖:佛教徒們一絲不苟地履行著從他們的祖先那裡傳承下來的傳統; 他們白天在寺廟中念誦佛經,晚上則轉地藏車。通過這些這被認為是 靈魂救贖的儀式,佛教徒們被極大地蒙蔽了。他們朝拜的、上香進貢 的泥塑木雕,絕不可能聽到他們的祈求或應答他們的祈禱。
114
圖:以佛陀的名義舉行的各種奇怪慶典,證明了佛教信仰的迷誤。在 這些異端的慶典中,佛陀的石像雖然自身難保毫無能力,但卻受到朝 拜。期望從這些雕塑中獲得幫助,簡直是毫無理智的,然而,被佛教 教義所洗腦的人卻不能意識到這一點。
115
“真主確是真實的;他們舍他而祈禱 的,確是虛偽的。”
116
——《古蘭經》31:30
圖:佛教的信仰和儀式讓人們心智受損,無視科學、技術、藝術、美 學和公眾文化。他們被他們的信仰所嚴重蒙蔽,在燃燒的蠟燭下履行 著虛妄的崇拜。
117
“我的主只禁止一切明顯的和隱微的醜 事,和罪惡,和無理的侵害,以及用真主所 未證實的事物配真主,假借真主的名義而妄 言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古蘭經》7: 33
118
119
圖:根據佛教的規定,雕繪的佛珠是神聖的。佛教徒們千百萬次地重 複念佛,但他們絕不能從這些祈禱中得到任何益處。這個群體,忘記 了真主,卻期待著真主創造的無法無力的僕人的襄助。如果他們不放 棄他們的荒謬信仰的話,最終將遭受極度的痛苦。
120
“真主是真實的,他們舍真主而祈禱 的(偶像)是虛妄的; 又因為真主 是至尊的,是至大的。” ——《古蘭經》22:62
121
“他們說:‘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先是崇拜他 們的。’他(易蔔拉欣)說:‘你們和你們 的祖先,確已陷於明顯的迷誤之中。’” ——《古蘭經》21:53-54
122
123
圖:佛教徒們在佛像前履行一些奇怪的儀式。這裡,全身匐地的所謂 “五體投地大禮”表達著他們的虔誠。當他們一進廟門口,便要在佛 像前全身匍匐,以臉觸地。伊斯蘭反對所有異端的荒謬信仰,命令人 們崇拜我們的養主——至仁至慈的主、宇宙獨一的真主。真主在《古 蘭經》中說:“你應當讚頌你的主超絕萬物,你應當與眾人一起叩頭,
124
你應當崇拜你的主,直到那無疑的消息來臨。”( 《古蘭經》15:98-99)
“有些人,在真主之外,別有崇拜, 當做真主的匹敵;他們敬愛那些匹 敵,像敬愛真主一樣。” ——《古蘭經》2:165
圖:長 4.5 米,名為“剛洞”的鼓號,在佛教儀式慶典中極其重要。 佛教已發展成為一個儀式宗教,各種儀式、慶典造成了人們的極大損
125
失——無論是在今世還是後世。
“當日,魯格曼曾教訓他的兒子說;‘我 的小子啊!你不要以任何物配主。以物 配主,確是大逆不道的。’” ——《古蘭經》31:13
圖:佛教僧侶們相對于普通佛教徒而言,必須遵守一些特殊的規定。 午飯之後,他們不能再用任何食物——直到第二天,他們每天晚上必 須坐禪。這些奇怪的習俗在真實的宗教中毫無立足之地,真主只以容 易責成他的僕人們。真主在《古蘭經》中說:“至於賑濟貧民,敬畏
126
真主,且承認至善者,我將使他易於達到最易的結局。”( 《古蘭經》 92:5-7)
圖:雖然佛教有數千種儀式與慶典,卻沒有任何一種是建立在對永恆 後世的信仰之上的,這讓沉湎於其迷誤中的人們遭受巨大的精神損傷。 伴隨著迷信,佛教徒們的行為指示出他們對真實的欠缺。在佛教盛行 的許多地方,人們遭受著巨大的貧困,但建造供奉佛陀寺廟的開支卻 絲毫不減。對後世真理的否認導致佛教徒們道德與精神的淪喪,讓他
127
們與外部世界隔絕,使他們對正義熟視無睹或對他人漠不關心。那些 懷有類似陰暗觀點之人,不能找到或實行社會問題的合理解決辦法。
“除真主外,他們崇拜那對他們既無福又無 禍的東西,他們說:‘這些(偶像)是在真 主那裡替我們說情的。’” ——《古蘭經》10:18
128
129
圖:在某些地方,佛教被認為是高尚道德、互助與捨己為人 之路。然而,在類似尼泊爾、西藏和柬埔寨等佛教國家和地 區中,貧苦人民的生活清楚地展示了所謂的互助與捨己為人, 只是一面幌子。
130
圖:尼泊爾是佛教盛行的一個國家,然而尼泊爾人民卻非常貧困。在 喜瑪拉雅山側的馬斯坦地區,人們生活在骯髒的泥屋中。
131
佛教與 西方唯物主義文化 佛教吸引了世界注意力的原因,並非是因為它存 在於遙遠的東方——它的傳統家園——而是受惠於西 方的宣傳運動。這一運動的發源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 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當它成了那些尋求“獨特”之人 的時尚潮流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這一潮流的開端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波普文 化,大量的西方青年及部分西方知識份子厭惡了基督 教傳統,轉而尋求某種替代,將目光投向了遠東的各 宗教。這一尋找的主要動力,是通過對既定秩序的反 叛,從而與眾不同吸引注意力。當波普文化的主力軍 之一、披頭士樂隊的喬治·哈里森宣佈他成為一個印度 教徒、並創作了一曲歌頌克利須那神的名為“我親愛 的主”(My Sweet Lord)的歌曲之後,很多披頭士的 粉絲們追隨了他的腳步。約翰·列儂在其名為“穿越宇 宙”(Across the Universe)一歌中使用了佛教的咒
132
語。佛教的音樂、服飾及藝術,在六七十年代的嬉皮 士中間非常流行。 有趣的是,流行文化最重要的建築師們將佛教強 加給了西方社會。在這一過程中,好萊塢扮演了領導 者的角色。好萊塢通常反映美國社會中的自由主義思 潮,經常支持反宗教的觀點及與基督教相衝突的道德 觀和信仰觀。例如,其大多數電影便將進化論強加到 觀眾的思想當中。在有關進化與創造的爭論中,所謂 的“科學”電影總是站在達爾文主義的一方。 (好萊塢 的反宗教、支持達爾文的宣傳運動始發於著名影片 Inherit the Wind 中文譯名《向上帝挑戰》 )同時, 今天電影中批評伊斯蘭的趨勢就是一個明顯的計謀。 不過,雖然好萊塢對諸如基督教和伊斯蘭等天啟 宗教不懷好意,當它面對佛教時態度卻全然相反,將 佛教描述為充滿和平與仁愛光芒的宗教。例如,布拉 德·皮特與大衛·修利斯主演的《西藏七年》這一描述達 賴喇嘛生活的影片,就承擔了向廣大電影愛好者推廣 佛教的任務。 對佛教的推波助瀾,演員們的私生活所起的作用 同他們所出演的影片一樣重要。藏傳佛教寧瑪派(亦 稱紅教)佛學院院長宣稱:著名的功夫明星史蒂文· 席格是十五世紀的喇嘛轉世!著名演員理查·基爾,除
133
了寫作推銷佛教之外,還同烏瑪·舒曼的父親理查·舒曼 一道在紐約建了一所藏廟。其他著名的佛教徒還包括 蒂娜·透納、哈里森·福特、奧利弗·斯通、赫比·中文卡 克以及柯妮·拉芙等。 當然,個人的私生活及信仰與他人無關,人們有 選擇任何宗教的權利。不過,如果人們能瞭解到真正 的伊斯蘭,他們的心將會因之而溫暖。下列圖片給我 們帶來一個重要的結論:西方社會中,在唯物主義文 化占主導的地區,佛教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逐步為 人們所接納。西方的唯物主義文化已經疏遠了建立在 精神上的猶太——基督教文化。 “如果你們祈禱他們,他們聽不見你們的祈禱;即便聽見了,他們也 不能答應你們;復活日,他們將否認你們曾以他們配真主。任何人不 能像徹知者那樣告訴你。”(《古蘭經》35:14)
134
135
圖:許多古老的佛教雕塑確是巨大的。佛教徒們認為這樣做是對佛陀 的榮耀。然而,無論它們有多大,也不能拯救任何人脫離真主的審判。 真主在《古蘭經》中說:“難道他們以被創造而不能創造任何物的東
136
西去配真主嗎!那些東西不能助人,也不能自助。“(7:191-192)
然而,這是為什麼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首 先必須確定西方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這一文化的基 礎建立於十八世紀,其理論框架確立於十九世紀—— 雖然其理論框架遭受了侵蝕——在二十世紀它成為了 一項群體運動。從根本上看,它: 否認造物主的存在,相信宇宙是一個偶然的產生。 相信生物是通過進化而達到目前狀態的,相信達爾 文主義對生命現象以及物種起源的解釋。 相信人類只是一種高級動物,蔑視人靈魂的存在。 反對後世、復活、審判及永恆天堂與火獄的存在。 這些唯物主義文化的臆想,每一個都是虛妄的、 與所有天啟宗教相違背的。然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 所有這些荒謬臆想都與另一文化——佛教相輔相成。
赫胥黎對佛教的發現 作為一個否認造物主的宗教,佛教不承認真主的 存在以及永恆的後世、天堂和火獄。它認為人的靈魂 與動物的靈魂並無區別,它相信不斷的輪回轉世。根 據佛教教義,一條魚在來世可以變成一隻哺乳動物, 而一個人可能會變成一條蛆蟲。這種物種間的“靈魂 轉變”與達爾文的進化論並駕齊驅。
137
一位佛教研究者描述了佛教與進化論間的關係: “佛教……與進化論是非常和諧的。事實上,佛 教的哲學要求進化論佔有一席之地——所有生物的存 在形式都是短暫的,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的。物種不 變的觀點與佛教理論不能相容。”○,6 因此,達爾文主義者們從十九世紀開始,就對佛 教表現出支持與贊同。
138
第一位對佛教表達 出讚賞的達爾文主義者, 是湯瑪斯·H·赫胥黎。在達 爾文發表他的理論之後, 赫 胥 黎 扮 演 了在 傳 佈 達 爾 文 理 論 中 僅次 於 達 爾 文的極其重要角色。赫胥 黎 作 為 達 爾 文主 義 最 熱 情的支持者,獲得了“達 爾文的鬥牛犬”之稱。他 同 捍 衛 創 造 論的 科 學 家 及 牧 師 們 展 開了 激 烈 辯 論,其激情的作品與演講 使 他 成 為 了 十九 世 紀 最 著名的達爾文主義者。 然而,赫胥黎還有其鮮為人知的一面——他對佛 教的熱衷。在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等天啟宗教作鬥爭的 同時,他將佛教視作一種適宜的世俗文化,希望建立 在西方世界中。在他的《進化論與倫理學》 (對中國近 代思想史具有重大影響的嚴複譯《天演論》一書便是 此書的節譯本——譯者注)一書中,赫胥黎是這樣描
139
述佛教的: “(佛教是)一個不知道西方意義上上帝(真主、 造物主)的體系,它否認人有靈魂;它把對於不朽的 信仰看作是一種錯誤,把對於不朽的渴望看作是一種 罪惡;它拒斥祈禱和犧牲的任何功效;它呼籲人們除 了 他 們自 己從事 拯 救的 努力之 外 不要 指望任 何 東 西……然而(它)卻以神奇的迅速在舊世界中傳播了 相當大的地域,並且仍然是——儘管與不管什麼樣的 外來迷信卑劣的混和物相伴——人類一大分枝的主導 信仰。”○,7 赫胥黎讚賞佛教的唯一理由就是——如赫胥黎及 其他達爾文主義者一樣——不相信造物主。 根據夏威夷大學教授維吉塔·拉加派克刹 (Vijitha Rajapakse)——《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 中的佛教 》的作者——的論述,赫胥黎看到了佛教與 古希臘無神論觀點之間的一條平行線。他說道: “赫胥黎將佛教思想與西方哲學聯繫起來的明顯 傾向,醒目地體現於對實體概念的前述評論中,在其 討論的其它層次中同樣更進一步地體現出來。他發現, 早期佛教徒採取的無神論立場與赫拉克利特的見解相 類似,此外還談到了‘斯多葛學派與佛教的許多類似 之處,’……”○,8
140
拉加派克刹注意到某些十八、十九世紀的無神論 者或不可知論者們也同樣讚賞佛教。佛教與西方唯物 主義哲學之間的平行線早在大衛·休謨(十八世紀蘇格 蘭哲學家、無神論者)的思想中就開始了。拉加派克 刹寫道:“足夠有趣的是,在佛教與休謨有關實體化 靈魂的立場之間存在的類似性,被某些研究佛教的早 期評論者及時地注意到了。”以及: 翻 譯 為 英 語 的先 鋒 翻 譯 家)評論道:‘至於對一 個永恆的、不變的、不遭 受 痛 苦 的 內 心精 神 或 自 我的信仰,佛教在兩千四 百 年 前 就 採 取了 兩 個 世 紀 前 休 漠 的 立場 。 ’ ” ○,9 大衛·休謨
“裡斯·大衛斯夫人(將 早 期 佛 教 經 藉從 巴 厘 語 正如拉加派克刹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的,佛教在維 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便激起了很多思想家們的注意,因 為他們發現它與十九世紀上升的哲學——無神論及達 爾文主義——相處融洽。德國著名哲學家弗裡德里希·
141
尼采因同樣理由而對佛教情有獨鍾。
尼采對佛教的同情 弗裡德里希·尼采,十九世紀最狂熱的無神論思想 家之一,培育人們對基督教憎惡,向人們推銷叛逆文 化及道德以試圖取代基督教。他的思想幫助了二十世 紀的法西斯主義。尼采不僅同宣傳仁愛與相信上帝的 基督教作戰,事實上他也反對伊斯蘭的道德準則與真 正的猶太教。他憎恨各天啟宗教不僅僅因為它們的道 德準則,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是一個狂熱的無神論者。 美國研究員詹森·德波爾在其《無神論是尼采思想的關 鍵》一文中寫道: “尼采點燃了對基督教的仇恨,他的無神論著作 是極其辛辣的。”○,10 可以想像,尼采將其仇恨直接對準天啟的各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 ,而非其它的原因了。德 波爾寫道: “尼采,雖然是歷史上最兇悍的無神論者之一, 但事實上並不完全反對宗教……(他)尊重並讚賞其 它宗教的很多方面,甚至包括佛教。”○,11 在評論羅伯特·G·莫里森的《尼采與佛教》一書時,
142
大學英語教師大衛·R·羅伊這樣說道: “將尼采與佛教作對比,已成為一種研究慣例, 原因只有一個:在他倆之間似乎有一種強烈的共鳴。 莫里森指出,他倆有著很多共同特徵:兩者都強調在 一個無神(造物主)的宇宙中的個人,且都否認有任 何永恆的生命或力量存在……兩者都將人理解為一種 連續不斷轉變的存在,在這一不穩定的狀態中,不存 在任何恒常的主題(‘自我’、‘靈魂’) 。”○,12 尼采與佛教共同持 有的這些錯誤觀點,其源 泉無疑只是愚昧與傲慢。 任 何 以 清 醒 的理 智 觀 察 宇宙與世界的人,都能清 晰地看到真主(造物主) 存在的證據。這已為現代 科學發現所證實:宇宙大 爆炸學說及人擇原理(即: 宇宙中所有的細節都是
弗裡德里希·尼采
經過精心安排,以適合人的出現存在)已經擊潰了由 尼采及其他無神論者所提出的無神(造物主)宇宙觀。 科學清楚地證實了宇宙是被創造出來的,且經過極其
143
均衡的安排。這些證據宣佈了達爾文進化論的無效, 同時支持了一個理智設計的存在,證實了創造的真理。 科學與社會學的發現結果,也令十九世紀的思想家諸 如馬克思、佛洛德及塗而乾等的理論作廢。
佛教:唯物主義文化的虛妄精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反對無神論的科學證據同佛 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有著密切關聯。無神論與唯物主 義文化的建築師們看到他們的學說已經崩潰了,為了 阻止回歸天啟宗教的運動的發展,他們開始向人們推 銷諸如佛教等異端信仰。換句話說,佛教及其它類似 的遠東宗教,是對唯物主義的精神增援。 不過,為什麼西方唯物主義文化需要這樣的增援 呢?英語作家邁克爾· 貝金特、理查·萊早及亨利·林肯 (三人為《聖血與聖杯》一書的作者,電影《達·芬奇 密碼》據此書改編——譯者注)審查了西方世界中過 去兩千年裡的思想發展(及退化) 。他們解釋,二十世 紀的西方世界已經陷入“意義危機”。換句話說,唯 物主義哲學強加給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通過使人們 遠離對上帝(真主)存在的信仰與崇拜,剝奪了人們 的生命意義。三位作者這樣寫道:
144
“生活逐步變得失去意義、變得無所謂,一種完 全隨意的現象出現,人們的生活毫無明確目的。”
○,13 由於這場“意義危機”以及唯物主義學說在科學 層面的坍塌,為人們回歸天啟宗教——尤其是伊斯 蘭——打開了一扇大門。因此,支持一神論信仰的人 數不斷增加,信仰並實踐天啟宗教的人數也不斷增加, 宗教概念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佛教及其它類似的迷誤信仰,渴望切斷這一回歸 天啟宗教的運動,它們為那些受意義危機所困擾之人 提供虛妄的救贖之路。佛教、道教、印度教以及印度 教克利須那派、巫術、新紀元運動(指摒棄西方基督 教傳統價值觀,基於異端思想、占星術等的生活—— 譯者注) 、宣稱具有來自太空神聖使命的不明飛行物宗 教等等虛妄學說,被那些不願與無神論及唯物主義信 條決裂者所接受。此外,許多成為佛教徒的人,在很 大程度上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附庸風雅而盲目模仿, 其實對它並不理解。 要明白這些學說的荒謬,我們只需用邏輯來衡量 一下就足夠了。我們已經審查了某些東方宗教基礎的
145
圖:佛教及其它異端信仰體系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不斷的支持。在今天 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急劇衰退之後的世界,許多迷信的信仰——尤其是 佛教——以眾多的運動阻撓著回歸真正宗教的潮流。要理解這些虛無 教義的真正本質,人們只需運用理智稍微思索一下就能做到。
146
業報觀,顯示它是毫無理智依據的(欲求更多細節可 參見作者哈倫·葉哈雅著《伊斯蘭與業報》一書,倫敦 塔哈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這些宗教不相信造物主的 存在,也不相信對人類的最終審判日。然而,他們如 何會相信每個人將因自己的行為在下輩子獲得回報呢? 誰將決定這個?!那些崇敬外星人的人,也類似這樣 的愚蠢。一個人如何能將生活建立在爭議嚴重的 UFO 哲學之上呢?退一步說,外太空即使真的有生命存在, 他們也必然是被創造的,何以保證他們能指人于正 道? 那些沉湎於這樣的迷信觀念中的人,應當思考一 下真主在《古蘭經》中的這段話:“ “我曾創造你們 創造你們, 你們, 你們怎麼不信 你們怎麼不信(真理) 真理)呢?”( 《古蘭經》56:57)人 們應該追隨正道,如同真主所命令的: “這確是我的正路 這確是我的正路, 正路,故你們當遵循 故你們當遵循它 遵循它;你們不要 你們不要 遵循邪 遵循邪路,以免那些邪 那些邪路使你們離開 使你們離開真主的大道 離開真主的大道。 真主的大道。他 將這些事囑咐 《古蘭經》6: 將這些事囑咐你們 囑咐你們, 你們,以便你們敬畏。 以便你們敬畏。”( 153)
147
扭曲的佛教能成為 一個真實的宗教嗎? 一個真實的宗教嗎?
雖然我們已經對佛教進行過鑒定,確認它是一個 迷信而虛妄的宗教,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它包含 了一些積極的道德準則。佛經中禁止人們偷盜、鼓勵 人們幫助他人、從自私自利及塵世的欲望上純淨自身。 所有這些都暗示著佛教的最初有可能源自真主的啟示,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竄改扭曲了。 在《古蘭經》中,真主告訴我們,他向每一個民 族都派遣了使者以做警告: “我確已使你( 我確已使你(穆罕默德) 罕默德)本真理而為報喜 本真理而為報喜者和 警告者。沒有一個民族則 沒有一個民族則已 個民族則已,只要有一個民族 有一個民族, 個民族,其中 就有警告者曾經逝去了。”( 《古蘭經》35:24) “我在每個民族 我在每個民族中 每個民族中,確已派遣 確已派遣一 派遣一個使者, 使者,說:‘你 們當崇拜真主, 們當崇拜真主,當遠離惡魔。’但他們中有真主所引 導的, 導的,有應當迷誤的……” 有應當迷誤的……”( ……” 《古蘭經》16:36) “每個民族各 《古蘭經》10:47) 每個民族各有一個 有一個使者。 使者。”(
148
“每一民族都 《古 民族都要被召去看自己的 要被召去看自己的功 看自己的功過簿。”( 蘭經》45:28) 這些經文告訴我們,真主很可能已經向印度人派 遣了使者;而悉達多·喬答摩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名使 者。佛教的其它信條中有類似天啟的宗教的地方:歷 史上的眾先知們都向人類宣傳同一真理,然而在他們 之後,他們的追隨者們卻貶低和竄改了這些真理。事 實上,在喬答摩死後,他的教誨很可能已經失去本源, 在與各地流傳的宗教文化相混雜、並吸收各種迷信和 神話之後,成為一種扭曲的形式。 (當然,這只是一種 推測,只有真主知道真相。)
149
佛教徒們,以及那些 為了吸引注意力而 刻意轉變為佛教徒 的人們,沒有意識到 他們受到了多麼大 的蒙蔽。佛教讓他們 疏遠了所有的美與 美的價值,引領他們 進入一個陰暗的世 界。
可以肯定,悉達多·喬答摩的真正生平經歷,將與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充滿神話故事的傳奇大相徑庭。 有關他生活的故事版本矛盾重重,清楚地顯示:真相 與我們所熟悉的“歷史”之間可能有巨大出入。佛教 號召我們的某些真正的道德準則,可能是從一神論的 宗教發展而來的。西方學者 J·M·羅伯遜將佛教信仰解 釋為“眾先知的鎖鏈”: “(佛教)並沒有宣稱為一個新的教義。傳統上, 它在喬答摩之前已經被宣揚過很多次了——喬答摩只
150
是漫長佛鏈中的一環,眾佛宣講的都是同一內容。在 喬答摩之前出現的二十四佛的名字都有記錄……每一 位元佛死之後,他的宗教學說都會繁榮一段時間,然 後逐漸衰敗。當這些(訓導)被人遺忘的時候,一位 新的佛會出現並宣傳遺失的佛法,或真理。”○,14 所有這些都暗示著佛教可能是眾先知宣傳的信 仰衰敗後,遭受篡改與扭曲形成的。另一方面,佛教 的保守結構也提醒我們,它可能是在真實宗教衰敗過 程中的傳統扭曲。 《古蘭經》中,真主說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已經 落入相同的陷阱,讓無用的瑣碎細節和禁令將他們的 宗教束縛。例如,佛教中關於出家與苦修的觀點,同 樣在衰退時期的基督教中產生。真主在《古蘭經》中 敘述這一錯誤: “在他們之後, 在他們之後,我曾繼續派遣我的眾使者 繼續派遣我的眾使者, 我的眾使者,我又 繼續派遣瑪麗亞之 (福音 繼續派遣瑪麗亞之子耶穌, 耶穌,我賞賜他 賞賜他《引支勒》 支勒》 (福音 書) ,我使他的 ,我使他的信 我使他的信徒們心懷仁愛和慈 心懷仁愛和慈憫 仁愛和慈憫。他們自創出家 他們自創出家 制——我 ——我未曾以出家 以出家為他們的定 為他們的定制——他們創 ——他們創設 此制, 他們創設此制, 以求真主的喜悅 真主的喜悅; 喜悅;但他們未 他們未曾切實的遵 切實的遵守它,故我把 報酬賞賜他們中的通道者 賞賜他們中的通道者。他們中有許多人是悖逆 他們中有許多人是悖逆的 悖逆的。” ( 《古蘭經》57:27) 佛教可能是在僧侶制度發展之後而荒滅的一個曾
151
經的真實宗教。它比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衰退嚴重得多。 這兩個宗教雖然在歷史進程中遭受了篡改歪曲,但還 依然專注于真主的啟示、保持對真主的信仰。而佛教 則即便其本質真的來自於真實之源,早已完全脫離其 源泉而面目全非了,除了極少數真實的道德準則之外, 充滿了迷信和荒誕的儀式。 佛教與一神論的信仰——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 蘭相比,有另一共同點:它同樣相信末尾時光及將在 末尾時光出現的一位人類救贖者——猶太教徒和基督 教徒稱其為彌賽亞,而穆斯林們將其稱為馬赫迪。 末尾時光是複生日(審判日)之前的最後時間階 段。 《古蘭經》與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聖 訓》中都敘述了很多末尾時光的徵兆,那時候伊斯蘭 的道德將傳遍整個世界。 《古蘭經》中說耶穌(祈主賜 其平安)並沒有被殺死,而是在活著的情況下被擢升 到了真主御前,並且要再次降臨大地。先知穆罕默德 (祈主福安之)也宣佈了耶穌將再臨的喜訊,在耶穌 降臨之後,大地將充滿和平、公正、康樂與繁榮。先 知的《聖訓》中揭示馬赫迪將協助耶穌的神聖工作。 (欲 求更多細節,請參閱作者著《耶穌將再臨》 ,倫敦塔哈 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在先知的《聖訓》中,末尾時光將分為兩個時期。
152
在第一個時期,真主受到公開的否認;根據正教價值 觀生活的人,數量很少;來自唯物主義的生活損失與 災難巨大。將會有饑荒。人們將遭受自然災害;不義 普遍、戰爭和衝突增多、無情與殘酷戰勝愛、慈憫與 同情。在此之後,人性將從無神論和無正信的學說中 得到拯救——那些哲學是人們痛苦的真正根源——人 們將回歸到正教的價值觀。以此為結果,衝突、不義 和殘酷將會終止。取代憂愁與壓抑,人們將生活在舒 適、平和、安全與順意之中。整個世界將會充滿富足 與繁榮。 伊斯蘭,如同猶太教和基督教一樣,相信馬赫迪、 彌賽亞和末尾時光。 《聖經》——由《舊約》 (包含《律 法書》及其它猶太經籍)和《新約》 (包含四部《福音
“我在每個民族中,確已派遣一個使者, 說:‘你們當崇拜真主,當遠離惡魔。’” ——《古蘭經》16:36
153
書》及其它書籍信件)——提供了很多對於末尾時光 的描述。 《福音書》中特別提到了耶穌( 祈主賜其平 安)的來臨 ,這與《古蘭經》及先知穆罕默德(祈主
154
福安之)的《聖訓》所言,形成一條重要的平行線。 雖然耶穌的名字沒有在《舊約》中出現,希伯來 《聖經》卻明確預言了從大衛(即達伍德,祈主賜其 平安)的後代中將出現一位救贖者彌賽亞。在《舊約》 中的一些地方,提到了在末尾時光將要出現的事情。 《舊約》中彌賽亞,根據對其言行的描述,就是—— 《古蘭經》中也提到的——耶穌。
“這些城市,我已把它們的部分故事告訴了
155
你。各民族的使者,確已用許多明證昭示本 族的人。”
——《古蘭經》7:101
156
《舊約》中敘述彌賽亞的到來,還提到了他將在 大地上建立的王國。一些關於他的必要之事就是,他 將把各民族聚合在自己的統治之下,他是大衛(祈主 賜其平安)的世系,以及類似於他的先祖大衛(大衛 在世時,在他到達的每一個地方都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 《舊約》中部分有關的章節如下: “與耶和華(希伯來語對造物主的稱呼,即基督 教所稱的上帝或神、伊斯蘭所稱的安拉或真主——譯 者注)爭競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 他,必審判地極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 膏者的角。”《撒母耳記上》2:10) “當那列王在位的 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 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 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 一 切 國 , 這 國必 存 到 永 遠。”(《但以理書》2: 44)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 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 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 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157
“當真主的援助和勝利降臨 ,而你看見眾人 成群結隊地崇奉真主的宗教時 ,你應當讚頌 你的主超絕萬物 ,並且向他求饒 ,他確是至 宥的。”
——《古蘭經》110:1-3
158
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壓傷 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 實將公理傳開。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 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創造諸天,鋪張穹
159
蒼,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併鋪開,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 又賜靈性給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華,他如此說:‘我 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 眾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 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 《以賽亞書》42: 1-7)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 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 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以 賽亞書》11:4-5) 《新約》中對於耶穌的再臨世界,給出了更多的 資訊: “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 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 叫你們也在那裡。”( 《約翰福音》14:2-3) “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 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使徒行傳》1:11) “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曠野裡’, 你們不要出去;或說,‘看哪,基督在內屋中’,你 們不要信。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 也要這樣。”( 《馬太福音》24:26-27) “我在叫萬物生活的神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
160
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要守這命令, 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 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 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 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門!”( 《提摩太前書》 6:13-16) 耶穌再臨大地時的疆域將是一個公正、富裕和具 有高尚道德的: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馬 太福音》5:5)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 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馬太福音》6:9-10) “你們要看見亞伯拉罕(易蔔拉欣) 、以撒(易斯 哈格)、雅各(葉爾孤白),和眾先知都在神的國裡, 你們卻被趕到外面,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從東、 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在神的國裡坐席。只是 有在後的,將要在前;有在前的,將要在後。”( 《路 加福音》13:28-30)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佛教也預言並期待著一位 救世的彌賽亞。佛陀說在他之後一千年,慈氏佛(彌
161
勒佛)將來臨,把慈悲帶給整個世界,並隨著他的來 臨,宗教將達到圓滿。以下是兩個不同國家中有關佛 經對未來佛期待的記述。我們首先看一下緬甸的佛 經: “佛說:‘我們的道是幸福之道,三位首領在其 間……我是最高的佛,然而在我之後,慈氏佛將來臨。 在世盡之前,福道依然運行。這位佛,慈氏佛,將為 世人最高的首領。’”○,16 再看一下斯里蘭卡的佛經: “我並非來到大地上的第一位佛,也不是最後一 個。之後,另一位佛將在世上出現,他是神聖的,尊 大的,被賦予了大智慧,是世人的無雙首領……他將 告訴你們我曾教導你們的真理。他將建立他的法律(宗 教)……他將號召一個完美純潔的生活,就如同我現 在號召的一樣。我的追隨者成百上千,而他的追隨者 將成千上萬。他被稱為慈氏佛。”○,17
“你說:‘真理已來臨了,虛偽將幻滅, 而不復出。’”
——《古蘭經》34:49
162
結語: 結語: 163
真理來臨, 真理來臨,虛妄就消亡 在過去的時代中,人們崇拜泥塑木雕的偶像以祈 求他們的襄助。人們害怕這些雕塑,相信他們在看著 自己,一個人如果犯罪就會受到他們的惱怒。佛是佛 教的偶像。然而將佛等同于真主的佛教徒們——包括 那些為追求時尚和吸引注意而皈依佛教的人——卻沒 有認識到他們自己受到了多麼大的蒙蔽。因為他們不 相信一個永恆的後世和天堂、火獄,他們沒有意識到 自己將在真主御前接受清算。從他們自以為得道之後, 若有人號召他們皈信真理,他們會顯得極其吃驚。 所有的使者,在警告追隨異端宗教之人,號召人 們只崇拜獨一的真主時,都會遇到類似的反應。真主 在《古蘭經》中說: “他們驚訝 他們驚訝,因為他們本族 為他們本族中的警 中的警告者來臨他們 來臨他們。 不通道的人們說 不通道的人們說:‘這是一個 這是一個術士, 術士,是一個說 是一個說謊 個說謊者。 難道他要 道他要將許多神靈變成 將許多神靈變成一 神靈變成一個神靈嗎? 個神靈嗎?這確是一件 這確是一件怪 事。’他們中的貴 他們中的貴族們起身說: 起身說:‘你們走吧 你們走吧! 走吧!你們堅 你們堅 忍著崇拜你們的眾神靈 著崇拜你們的眾神靈罷 神靈罷!這確是一件前定 這確是一件前定的事 件前定的事。 的事。在 最後的宗教 後的宗教中,我們沒有聽見這種 我們沒有聽見這種話,這種話只是偽 只是偽
164
造的。 《古蘭經》38:4-7) 造的。’”( 我們號召佛教徒及其他支持這一迷信的宗教的 人——無論出於何種理由——真正地來理解“除安拉 (真主)外別無主宰”這一真理,真主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號召他們皈信伊斯蘭——亞伯拉罕(易蔔拉欣) 、 摩西(穆薩) 、耶穌(爾薩)以及穆罕默德(祈真主賜 他們平安)的宗教。一個其祖先以物配主自己也以物 配主的人,可能很難做出這一決定。他可能不理解在 放棄崇拜所有虛偽的配主之後,可以只崇拜獨一的真 主。真主是唯一給他援助與給養的主,是唯一監察著 他並保護他的主,是唯一賦予他生命並使疾病痊癒的 主,是眾世界的化育主,他創造了諸天與大地及其中 的一切。正如《古蘭經》 (81:29)中所言,人類 都要服從真主的意志,除開真主的意欲,他們沒有任 何能力,也不能做任何事。真主說道:“ “沒有一種 沒有一種生 物不歸他管轄 《古蘭經》11:56) 物不歸他管轄。 管轄。”( 惡魔可以告訴佛教徒們以及任何人:脫離以物配 主是不可能的。然而,這只是來自惡魔的妄語, 《古蘭 經》宣稱,在複生日(審判日) ,惡魔將說:“ “真主確 已真實地應許你們, 已真實地應許你們,我也曾應許你們 也曾應許你們, 應許你們,但我對你們爽 我對你們爽 約了。我對你們本來 我對你們本來沒有什麼權力, 沒有什麼權力,不過是我召 不過是我召喚你 們,而你們響 而你們響應我的號召 應我的號召。所以你們不要 所以你們不要責備我 責備我,應
165
當責備自己 責備自己, 自己,我不能援 我不能援救你們, 你們,你們也 你們也不能援 不能援救我。 我不承認 我不承認以 承認以前你們曾 你們曾把我配主, 把我配主,不義者必受痛苦 不義者必受痛苦的刑 痛苦的刑 罰。”( 《古蘭經》14:22) 要從以物配主的迷誤中得到拯救,人必須有轉變 的誠意,必須記想獨一的造物主。無論發生什麼情況, 他必須堅信真主、忠實地服從《古蘭經》而生活。當 然,他的忠實與堅決必將帶來真主的援助、恩惠與慈 憫;真主將指引他于正道,從惡魔的誘惑與誤導上保 護他。 任何服從真主之人都知道,真正的幸福與滿足只 能來自於對獨一真主的信仰。真主向信士們報喜: “誰敬畏真主, 誰敬畏真主,他將為誰辟 他將為誰辟一條出路。而且從他 料想不到的地方 的地方供給他。誰信託真主,他將使誰滿足 他將使誰滿足。 滿足。 真主確是能達 真主確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的……” 自己的目的的……”(65:2-3) ……” 因此,一個後悔以物配主的人,應該毫不猶豫地 拋棄他的偶像。那些相信佛陀是神的人,必須轉變思 想、拋棄這些荒謬的理解。那些沉湎於毫無根據的業 報說而否認永恆後世的人,必須運用他們的理智去拯 救他們自身,因為“ “那些人所崇拜的神靈 那些人所崇拜的神靈是 神靈是要被毀滅 的,他們所行的善功 《古蘭經》7:139) 他們所行的善功是無 善功是無效 是無效的。”(
進化的騙局 166
今天,有許多人生活在遠離真主的方式之中,他 們為了自己的目的,甚至拒絕和否認真主存在的信仰。 由於他們的盲目和愚昧的無畏,他們試圖影響他人, 並使他人遠離真主。為達目的,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矛 盾的觀點和扭曲的學說。進化論就是其中之一。
達爾文主義在科學上的崩潰 達爾文主義不僅僅是科學界的一個學說,它作為 一種意識形態對整個社會具有重大的影響。它對生 物——包括人類——出現這一問題提供的答案,使它 成為眾多哲學、世界觀及政治思想的基礎。這裡,我 們將考慮達爾文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的關係。唯物主 義哲學,其根源可追溯至古希臘。唯物主義建立在物 質是唯一存在的臆想基礎之上。根據唯物主義哲學, 物質是恒常存在的,並將持續存在,而除物質之外沒 有任何的存在。 雖然唯物主義學說
九世紀進化論的出現,卻
可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十
使它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167
查理斯·達爾文在一八五 九年出版的的《物種起源》 一 書 使 它 成 為科 學 界 最 熱門的話題。在這本書中, 達爾文否定上帝(真主)
查理斯·達爾文
分別創造了大地上的各式各樣的物種,而宣稱所有的 生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它們是隨著時代的推移 逐步進化演變而來的。達爾文的學說並沒有建立在具 體的科學發現之上,就如他自己也承認的一樣,這只 是一種“假定”。甚至,達爾文在他名為《學說的難 點》一書中,用了很長的一章承認,進化論在很多尖 銳的問題前失敗了。 達爾文對新的科學發現抱著所有希望,期望能解 決這些困難。然而,與他的期盼相反,科學發現擴大 了這些困難。達爾文注意在科學面前的落敗,可以從 以下三個方面來回顧: (一) 進化論不能解釋地球上的生命如何起源。 (二) 沒有任何的科學發現顯示所謂的“進化機制”
168
具有任何的進化動力。 (三) 化石記錄證明了進化論的完全對立面。
第一個不能逾越的階段:生命的起源 進化論設想所有的生物物種都是從三十八億年前 原始地球上出現的一個生物細胞演化而來的。一個單 細胞如何能夠產生千百萬計的複雜物種呢?假如這種 進化真的發生,那在化石記錄中為什麼發現不了它的 痕跡?這是進化論無法回答的問題。然而,首先我們 要問的最重要問題是:這“第一個細胞”是如何產生 的? 由於進化論否認真主的創造及任何超自然種類的 介入,它聲稱這“第一個細胞”是在自然法則下偶然 產生的,沒有任何設計、計畫或安排。根據這種說法, 無生命的物質偶然地產生了生命細胞。然而,這種宣 稱是與生物學上的定律相矛盾的。
“生命來源於生命” 在他的書中,達爾文根本沒有提到生命的起源。 他那個時代依賴的簡單科學理念認為生物具有一個非 常簡單的結構。中世紀時,聲稱無生命的物質聚在一
169
起可形成生物的自然發生理念,是被人們廣泛接受的。 人們通常相信昆蟲是從食物殘渣裡產生的,老鼠是從 麥子中出現的等等。為證明這種說法,人們還做了一 些有趣的實驗:在一塊乾燥的布上放上一些麥子。他 們相信隨後老鼠將從中發生。 類似地,自然發生理念相信蛆蟲是從腐爛的肉中 演變出來的。然而,人們隨後明白了蛆蟲並不是來自 腐肉,而是來自由蒼蠅帶來的肉眼難以看到的蟲卵。 甚至在達爾文寫《物種起源》一書時,細菌是來 自無生命物質的說法還在科學界得到廣泛接受。 然而,在達爾文出版他的書之後五年,路易士· 巴斯德(法國細菌學家)宣佈了他在經過長期研究與 實驗後的結果,推翻了自然發生理念這一達爾文學說 的奠基石。巴斯德於一八 六四年在索邦神學院(巴 黎大學前身)發表的勝利 演說中說道:“通過這一 簡單的實驗,自然發生理 念遭受致命打擊,絕不可 能再恢復。”○,21 很長一段時間,進化 論的宣導者們都反對這
路易士·巴斯德
170
些發現。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揭示了生物細胞的複 雜構造之後,那種生命來自巧合的觀點終陷入絕境。
二十世紀的無用努力 二十世紀第一個繼續生命起 源課題的進化論者,是俄國生物學 家亞歷山大·奧巴林。他試圖證明生 物細胞可以巧合產生。然而,這些 研究都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奧巴林 不得不這樣承認: 亞歷山大·奧巴林
“很不幸,細胞起源問題可能是
整個生物進化研究中最令人費解的一點。”○,22 追隨奧巴林的進化論者們,進行了大量實驗以圖 解決這一問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化學家史坦利· 米勒在一九五三年所做的實驗。在實驗中,他將所宣 稱的幾種氣體混合在一起,然後在其中放電,以模仿 原始地球時的大氣環境。最後,米勒合成了一些有機 物分子(氨基酸) 。 然而,僅僅過了幾年,這被認為是進化論史上重 大突破的實驗,被宣告無效。因為實驗中所採用的氣 體成分同真正地球上的狀況大相徑庭。○,23
171
沉默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米勒承認他在實驗中使 用的空氣環境是子虛烏有的。○,24 二十世紀所有進化論者用於解釋生命起源的努力, 都宣告失敗。美國加州聖達戈思克力普斯研究所的地 球化學家傑佛瑞·巴達,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地球》 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承認了這一事實: “在告別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面對的最大 的、從二十世紀一開始就未能解難題,就是:地球上 的生命如何起源的?”○,25
生命的複雜構造 為什麼進化論在生命起源問題上會陷入這樣的絕 境呢?那是因為即便是最簡單的生物也具有令人難以 置信的複雜構造。生物的細胞比任何人造的技術產品 都要複雜得多。今天,即便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驗室, 也不可能用有機化學物質製造出一個生物細胞。 細胞形成的所要求狀況,其量度是極其巨大而不 能用偶然來解釋的。用於組成細胞的一個普通蛋白質, 其偶然形成的的幾率是 10 的九百五十次方分之一。在 數學中,任何小於 10 的 50 次方分之一的可能性,都 被認定為不可能發生的。
172
細胞核中的記錄遺傳信息的 DNA 分子,是一種不 可思議的材料。如果將一個 DNA 中的資訊密碼全部記 錄下來,估計將需要九百部每本五百頁的書籍。 一個非常有趣的困境是:DNA 只有在其它特殊蛋 白質分子(酶)的幫助下,才能自我複製。然而,這 種酶又只能被 DNA 中的資訊密碼識別。由於它倆彼此 依賴,它倆必須同時存在才能進行複製。這讓生命自 我起源的推測進入僵局。美國加州聖達戈大學著名的 進化論者萊斯利·歐格爾教授,在一九九四年九月出版 的《美國科學》雜誌中,承認了這一事實:
所有關於生命的資 訊都儲藏在 DNA 分 子中。這是令人難以 置信的高效資訊儲 藏方式,證明了生命 並非來源於偶然,而 是來自於一個刻意 的設計,或者更準確 的說,它是被絕妙創 造出來的。
173
“蛋白質與核酸,兩者的構造都很複雜,如果要 它倆同時自然地出現在同一地方,是極其不可能的。 同時,如果只需要其中一個存在而撇開另一個的話,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們不得不得出結論:生命絕 對無法通過化學途徑起源。”○,26 毋庸置疑,如果生命不可能是自然起源的話,那 就只能承認生命是以一種超自然的途徑被創造出來的。 這一事實明確宣告了以否認創造為主要目的的進化論 的無效。
進化論的虛擬機機制 否定達爾文學說的第二重點就是,進化論宣稱宣 稱一種“進化機制”在運行,然而事實上,根本不存 在任何進化的力量。 達爾文宣稱的進化完全建立在“自然選擇”的機 制上。他強調這一機制的重要性,反映在他的書的書 名中——《依據自然選擇或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的 物種起源》 。 自然選擇認為越強壯越能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 將從生存鬥爭中存活。例如,一個生存在野獸威脅下 的鹿群中,跑得快的鹿將會倖免。因此,這個鹿群將
174
由健壯快跑的個體組成。然而,毫無可疑的是,這一 機制不可能讓鹿進化或變化成另外的物種,比如,馬。 因此,自然選擇的機制並不具備進化的能力。達 爾文也意識到了這個事實,不得不在他的《物種起源》 一書中寫道: “自然選擇只有在有利的個體差異或變異發生時 才有效。”○,27
拉馬克的影響 因此,這些“有利的差異”是如何發生的呢?達 爾文試圖以那一時期人們對科學的初級理解來回答這 一問題。根據達爾文之前的法國生物學家謝瓦利埃· 德 ·拉馬克(1744-1829)的觀點,生物將它們生命中 所獲得的特性傳遞給下一代。他聲稱這些一代代積累 的特性,造成了新物種的形成。例如,他宣稱長頸鹿 是由羚羊進化來的,因為它們努力去吃樹葉,它們的 脖子便通過一代代的演變而變長。 達爾文使用了類似的例子。在《物種起源》一書 中,他說某些熊因為到水中尋找食物,隨著時間的推 移而變成了鯨。○,28 然而,格雷戈·孟德爾(1822-1884)的遺傳法則
175
的發現及二十世紀遺傳學的證實,完全地推翻了後天 獲得的特性可遺傳至下一代的神話。因此,自然選擇 作為進化機制的說法不攻自破。
新達爾文主義及突變 為了找到解答,達爾文主義者們在二十世紀三十 年代末期,創立了“新達爾文主義”這一現代的荒謬 學說。新達爾文主義除肯定自然演變之外,增加了突 變說,宣稱生物基因根據一些外部因素,如輻射或複 製錯誤等,可以發生“有利變異”。 今天,世界上捍衛進化論的就是新達爾文主義。 這一學說宣稱,數以千百萬計的的生物是由生物的很 多器官(如耳朵、眼睛、肺、翅膀等)產生突變(即 遺傳混亂)後,綜合形成的結果。然而,有一個科學 事實卻可以完全反駁這一學說:突變並不會導致生物 的發展;相反地,它通常導致傷害。 原因很簡單:DNA 具有非常複雜的構造,隨意的 影響只能導致對它的傷害。美國遺傳學家 B·G·蘭加納 坦解釋如下: “首先,基因突變在自然界中極少發生。其次, 絕大多數突變都將導致傷害,因為它們是隨意的,而
176
並非基因結構的有序變化;任何對高秩序系統的隨意 改變,都將帶來更糟糕的結果,而不可能改善。例如, 一個地震發生,震動了諸如大樓這樣高秩序的結構, 這種隨意改變大樓結構的變化,無論如何不可能讓大 樓變得更好。”○,29 因此,沒有任何突變是有益的、可以改善遺傳密 碼的。所有的突變都被證實具有危害性。作為“進化 機制”的突變,事實上只會對生物造成傷害、導致殘 疾。 (基因突變對人類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癌症。)自然 地,一個破壞性的機制不可能成為“進化機制”。另 一方面,自然選擇“靠自身不能做任何事”——就如 同達爾文自己也承認的那樣。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大 自然根本不存在“進化機制”。由於沒有進化機制的 存在,所謂“進化”的假想過程也就毫無立足之地。
突變——破壞或替換 DNA 分子——是由外在的影響如輻 射或化學作用等導致的。這是 一個受到核輻射而導致突變的 越南男孩。
177
化石記錄:不存在中間環節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進化論所假想的情況沒有任 何的化石記錄。 根據進化論,每一種生物都是從上一物種進化而 來的。一個先前存在的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了 另一物種——所有物種都是這樣。這就是說,這種轉 變過程持續了千百萬年。 既然這樣,無數的中間變種應該存在並生活在這 一轉變時代中。 例如,某種半魚半爬行動物的生物應該生存在過 去,它們既具有已有魚的特點又具有某些正在獲得中 的爬行動物的特點。或者應該存在某種半爬行動物半 鳥的生物,它們既具有已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又有某些 鳥類的特性。因為他們在過渡期間,應該是殘缺、不 健全的生物。進化論者假像這些生物,以“過渡形式” 生存在過去。
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年前(侏羅 紀時代)的蜻蜓化石,與今天的 蜻蜓並無二致。
178
如果這樣的動物確實存在的話,應該有數以千百 萬計甚至數以億萬計的品種和數量。更重要的是,這 戲奇怪生物的遺骸應該被保存在化石記錄之中。在《物 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解釋道: “如果我的學說是真的,無數的中間變種,必然 存在……因此,它們的存在證據理應在化石殘骸中找 到。”○,30
達爾文希望的破滅 然而,雖然進化論者們從十九世紀中期便開始在 世界範圍內竭力尋找化石,任何中間變種都沒有被發 現。所有的化石,與進化論者們的期望恰恰相反,都 顯示地球上的生命是以完全形式突然間出現的。 著名的英國古生物學者德里克·V·埃傑爾,承認了這 一事實——雖然他也是一名進化論者,他說: “這意味著在化石記錄裡,所有的生物物種都以 完全形式突然間出現,而其間並沒有任何中間形式。 這是達爾文假說的一個對立面。同樣的,這也是生物 被創造的一個有力證據。生物物種以細節完全的形式 突然間出現,而沒有任何進化的祖先,對此唯一的解
179
釋就是它是被創造出來的。”
圖:進化論宣稱生物物種是逐步從一種形式進化到另一種形式的。然 而,化石記錄卻明確地反駁了這種主張。例如,在大約五億年前的寒 武紀時期,大量的生物物種突然間出現。這些生物具有非常複雜的結 構。這一事實,在科學上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是創造的
180
一個明顯證據。
這一事實也被知名進化論者、生物學家道格拉斯· 弗圖伊瑪所承認: “在創造與進化之間,對於生命的起源很難做出 解釋。生物或是以完全的形態出現在地球上的,或者 不是。如果不是,它們必然是從先前的物種逐步發展 而來。如果它們確是以完全的狀態出現的,它們就必 然是被某種全能的智慧所創造出來的。”○,32 化石顯示,所有的生物都是以完全的狀態出現在 地球上的。這就是說,“ “物種起源”,與達爾文的假 達爾文的假 想完全相反, 相反,不是進 不是進化,而是創造。 而是創造。
人類進化的故事 進化論通常帶來的一個課題就是人類的起源。達 爾文主義者宣稱現代人是從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在這 一所謂的進化過程中——通常被認為是四五百萬年 前——某些介於現代人與猿之間的“過渡形式”理應 存在。根據這一完全的假想推測,四個基本“種類” 如下所述: 1、 南方古猿; 2、 能猿人(東非猿人) ;
181
3、 直立猿人; 4、 現代人。 進化論者將所謂人類最早祖先的類人猿稱為“南 方古猿”。這些生物事實上只是早已滅絕的一個古老 物種。兩位世界知名的解剖學家——英國的羅德·索裡· 朱克曼及美國的查理斯·奧克斯納德教授,通過對不同 的南方古猿的大量研究之後,發現這些古猿屬於普通 種類的猿,早已滅絕,並沒有任何人類特徵。○,33 進化論者們分類的人類進化的下一階段是“猿 人”。根據他們的宣稱,“猿人”系列的生物是比南 方古猿更進步的。進化論者們通過這些生物的不同的 化石,以一種特別的秩序,設計出一個奇特的進化方 案。這一方案僅僅是一種幻想,因為這些不同的層次 之間,從沒有被證實出有任何的進化關係。恩斯特· 邁爾——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進化論者之一,他在其《一 場持久論辯》一書中寫道:“特定的歷史謎團,諸如 生命的起源或人類的起源,是極其難解的,甚至可能 與最近的解釋相違背。”○,34 通過列舉出南方古猿—能猿人—直立猿人—現代 人這一鏈條,進化論者們暗示他們之間上一物種是下 一物種的祖先。然而,古人類學家們最近的發現卻揭 示南方古猿、能猿人和直立猿人在同一時期生活在地
182
球的不同地方。○,35 此外,一些特定的猿人如直立猿人,一直生存到 了非常近代的時期。而類現代人與現代人則共同生活 在同一個地區。○,36 這一狀況清楚地指示出它們依次為下一物種祖先 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來自哈佛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史蒂芬·傑·古爾德,自身也是一名進化論者,他解釋進 化論陷入的這一僵局時說: “三種體系的原始人(南方古猿、能人與直立人) 共同生存在同一時期,很清楚地顯示出它們之間並非 一個物種起源於另一個物種。我們的路將如何走下去 呢?甚至,這三個物種中沒有任何物種在它們的存在 期內顯示出任何進化的趨勢。”○,37 簡而言之,作為人類進化“證據”的、出現在媒 體和書本上的多種多樣“半猿半人”的生物,事實上 只是一種沒有科學根據的傳言。 羅德·索裡·朱克曼——英國最著名、最受尊重的的 科學家之一,曾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數年的研究,並研 究南方古猿長達十五年之久,最後得出結論——雖然 他自己也是一名進化論者——類人猿與人類之間根本 沒有所謂的家族關係。 朱克曼還根據自己對科學與非科學的認定,做了
183
一個有趣的“科學譜”排列。根據朱克曼的科學譜,
圖:虛構的“原始人”圖像經常以故事形式出現於宣傳進化論的報紙 雜誌上。建立在這些虛構圖像上的故事,僅僅是其作者們的幻想。由 於進化論在科學事實面前已經遭遇巨大的失敗,當今的科學雜誌上已 經極少出現有關進化的報導。
最科學的領域——根據明確資料——是化學與物理。 其次是生物科學,再其次是社會科學。在“科學譜” 最遠端盡頭,即他認為最不科學的領域,是稍靠前的 “超感”——即諸如心靈感應與第六感等概念——以 及最後最遠的“人類進化”。朱克曼這樣解釋: “我們然後離開客觀真實的記錄,轉向那些假定
184
的生物科學領域,例如超感或者人類的進化。忠實的 進化論者相信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即便是某些互 相矛盾的事實也是有可能的。”○,38 人類進化的故事最終只是那些盲目堅持其學說之 人,對與人類毫無關係的物種化石編造出來的解釋。
眼睛與耳朵 進化論不能回答的另一課題是眼睛與耳朵的優越 感官特性。 在對眼睛這一課題展開論述之前,讓我們先簡單 瞭解一下我們是怎樣看到東西的。光線從物體反射進 入眼睛視網膜,通過視網膜細胞,光線裝換為電子信 號,到達大腦的“視覺中樞”點。在這個中樞點,這 些電子信號再轉換為系列的圖像。通過這一技術背景, 我們應該想到些什麼呢? 大腦是與光線隔絕的。這意味著其內部是完全黑 暗的,沒有任何光線到達這一位置。因此,“視覺中 樞”從未接觸過光線,它甚至可能是你所知道的最黑 暗的位置。然而,在這高暗區域,你看到了一個明亮 而鮮豔的世界。 眼睛裡形成的圖像是極其清晰的,即便是二十世
185
紀的技術也難以企及。例如,看一下你雙手捧著正在 閱讀的這本書,然後抬起頭環顧四周。你在其它地方 看到過這樣清晰的影像嗎?即便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 視機廠家生產的電視螢屏,也無法為你提供這樣清晰 的圖像。這是一個三維的、彩色的、極度清晰的圖像。 一百多年來,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們一直在努力去達到 這種清晰度。為了這一目標,人們建立了為數眾多的 工廠和研究機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方案和設計。 再看一下電視螢屏與你手上的書。你會看到在它倆之 間,清晰度與解析度有著明顯的不同。此外,電視螢 屏給你展示的只是二維圖像,而你的眼睛給你提供的 卻是三維立體影像。 多年來,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們試圖製造一種三維 電視,以企及眼睛的視覺品質。是的,他們造出了三 維電視系統。然而,這種系統只有在帶上三維眼鏡之 後才能看出效果,並且,這只是一種虛擬三維——背 景越模糊,前景才越能顯示出效果。要生產出類似眼 睛的清晰度與解析度的視覺效果,是不可能的。無論 是相機還是電視機,圖像的品質都是有欠缺的。 進化論者宣稱進化機制偶然間產生了這一高度清 晰的視覺。現在,如果某人告訴你,你家裡的電視機 是偶然間產生的,它的所有原子在偶然間聚到了一塊,
186
就形成了這一產生圖像的裝置,你會怎麼想?! 如果一個產生圖像的裝置不可能是偶然自動形成 的——這一裝置的圖像相對眼睛而言落後得多,那麼 很明顯的,眼睛及通過眼睛產生的圖像絕不可能是偶 然形成的。 同樣的情形適用於耳朵。耳廓收集到聲波,通過 外耳傳到中耳,中耳將聲波振動增大後再傳入內耳, 內耳將這些振動翻譯轉換為電子信號後傳入大腦。就 如同眼睛有視覺中樞一樣,大腦中的聽覺中樞形成了 聽覺活動。就像與光線隔絕一樣,大腦同樣與聲音隔 絕,其中不容許有任何的聲音。因此,無論外部多麼 喧鬧,大腦內部都是完全的寂靜。然而,大腦卻感知 到了最敏銳的聲音。在你完全寂靜的大腦中,你聽到 了交響樂,聽到了所有的聲音。然而,有什麼精密儀 器探測到你大腦中的聲波嗎?那是一片完全的寂靜。 數十年以來,許多人致力於從事生成與重現聲音 的裝置。他們的努力導致了答錄機及高保真、高靈敏 度的聲音儀器的出現。然而,雖有這一技術與成千上 萬工程師們的努力,能與耳朵感覺到的敏銳而清晰的 聲音相媲美的聲音,依然無法產生。想一下音樂工業 中最大的公司生產的最高品質的高保真聲音系統。即 便是這些設備,記錄聲音時依然會有遺漏;或者當你
187
打開高保真音響設備時,在音樂開始前你總會聽到一 些嘶嘶聲。然而,人體技術產生的聲音是極其敏銳清 晰的。人的耳朵從不會像高保真音響那樣有嘶嘶聲, 也不會受天電干擾;它精確地感知聲音,清晰而敏銳。 這是從人被創造伊始就具備的。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人造的視聽裝置能夠如眼睛 和耳朵那樣敏銳和成功。視覺與聽覺越受到關注,真 理就越顯得偉大。
大腦中的視聽意識來自於誰? 人們可以在大腦中以意識去觀看迷人的世界、傾 聽音樂與鳥鳴、嗅聞花的芳香。 電子信號從人的眼、耳、鼻傳輸到大腦。在生物 學、生理學以及生物化學的書籍中,你可以找到很多 有關這一形式的細節描述。然而,你卻不能發現一個 最重要的事實:在大腦中具有圖像、聲音、氣味以及 其它感覺的意識。大腦不需要眼睛、耳朵或鼻子,卻 能具備所有這些意識。這些意識來自於誰呢?當然, 它不可能來自與組成大腦的神經、脂膜或神經元。這 是相信任何事物都是由物質構成的達爾文——唯物論 者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之一。
188
因為這種意識是真主創造的一種精神,它觀看圖
某人在大腦中感受看著一頭海豹。同樣地,他在他的大腦中審查著他 看到的這一生物。他認識到的這一事情,向他顯示了真主的完美創造 以及他智慧與知識的優越性。
像不需要眼睛,傾聽聲音不需要耳朵。甚至,它思維 也不需要大腦。 任何讀到這一明確而科學的事實之人,應該想到 全能的真主,敬畏並向他尋求庇護。真主在人腦中僅 只幾立方釐米的暗黑之地,讓人感受到了三維、彩色、 陰影與明亮。
唯物主義者的信仰 我們至今所提供的資訊告訴我們進化論是與科學 發現格格不入的。進化論宣稱的生命的起源與科學相 互矛盾,其提出的進化機制毫無進化能力,化石證明
189
了進化所必須的中間環節根本不存在。因此,進化論 應當作為一種非科學觀點而被拋棄。歷史上,有很多 觀點都被摒棄出科學範疇,如地球中心論等。 然而,進化論至今還被納入科學範疇。某些人甚 至企圖將反進化論指責為“反科學”。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這一學說是某些團體賴以生存的基礎信 條。這些團體盲目地遵從唯物主義並接受進化論,是 因為只有唯物主義的解釋能使它們獲得發展。 有趣的是,它們有時也會承認這一事實。一個非 常著名的遺傳學家及坦率的進化論者,來自哈佛大學 的理查·C·列萬廷教授,承認他“首先是一個唯物主義 者,其次才是一個科學家”: “並不是科學的方式和制度迫使我們去接受唯物 主義對這個卓越世界的解釋,相反的,來出於對唯物 主義的信奉,我們被迫去創立一個研究機制及一系列 符合唯物主義的概念——無論它是如何反直覺的,也 無論它是如何的莫名其妙。唯物主義是絕對的,我們 不能容忍神的腳步進入這一領域。”○,39 這些都明白的告訴了我們,達爾文主義是支持唯 物主義的一種信條。這一信條主張除物質外沒有的任 何存在。因此,它堅稱無生命、無意識的物質創造了 生命。它堅持千百萬計的不同生物物種(如鳥、魚、
190
鹿、虎、昆蟲、樹木、花草、鯨、人類等等)都起源 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如下雨、閃電等等,是無生命 物質的產生。這一說法是違背理智與科學的!達爾文 主義者們依然為它辯解的理由就是“不能容忍神的腳 步進入。” 任何沒有以唯物主義偏見去看待生命起源之人, 將會看到這一明顯的真理:所有生命都是獨一造物主 所創造的,他是全能、全智與全知的。這一造物主就 是真主,他從無到有創造了整個宇宙、設計了它最完 美的形式、創造了所有的生命。
進化論是世界的最大魔咒 任何不存偏見、不受特定思想意識影響的人,只 要以他或她的理智與邏輯去判斷,必會清楚地明白進 化論的信條是絕不可能的,它毫無科學或文化依據, 只會將人帶入社會迷信之中。 正如上面所解釋的,那些相信進化論的人,認為 將少量的原子和分子投入一個巨大的容器之中,就能 產生出有思想有理智的教授和大學生們,以及諸如愛 因斯坦和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諸如韓弗理·博加特、 弗蘭克·西納特拉和盧奇亞諾·帕瓦羅蒂這樣的藝術
191
家,還有羚羊、檸檬樹、康乃馨等等。此外,由於相 信這一謬論的科學家與教授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之人, 將這一學說稱之為“歷史上最大的魔咒”是再合適不 過的了。從未有過其它信仰或觀點思想能如此奪走人 們的理智思維,讓人們盲目地拒絕理性與邏輯思考、 背棄真理。這甚至比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神拉、某些非 洲崇拜圖騰、薩巴人崇拜太陽、先知易卜拉欣(即亞 伯拉罕,祈真主賜其平安)的民眾崇拜他們自己親手 雕刻的偶像或先知穆薩(即摩西,祈真主賜其平安) 的民眾崇拜金牛犢還要惡劣與盲目! 事實上,真主在《古蘭經》中指出了這種理智的 欠缺。在很多經文中,真主敘述某些人的心智將被關 閉,他們因此無能看見真理。部分經文如下: “不通道者, 不通道者,你對他們加 你對他們加以警告與否,這在他們 是一樣的, 是一樣的,他們畢 他們畢竟不通道。 不通道。真主已封閉 真主已封閉他們的 封閉他們的心 他們的心和 耳,他們的眼上有翳膜 《古 他們的眼上有翳膜; 翳膜;他們將受重大的刑罰。 他們將受重大的刑罰。”( 蘭經》2:6-7) “我確已為火獄 我確已為火獄而創造了許多精 火獄而創造了許多精靈 而創造了許多精靈和人類 和人類,他們 有心卻不用去 卻不用去思維,他們有眼卻不用去 他們有眼卻不用去觀察,他們有 耳卻不用去 耳卻不用去聽聞。這等人好 這等人好像牲畜一樣 牲畜一樣, 一樣,甚至比牲畜 至比牲畜 還要迷誤。 《古蘭經》7:179) 迷誤。這等人是疏忽 這等人是疏忽的 疏忽的。”( “假若我為他們開 假若我為他們開闢一道天門 一道天門,而他們從那道天
192
門繼續登天 門繼續登天,他們必定說 他們必定說: 定說:‘我們的眼睛 我們的眼睛受蒙蔽了 蒙蔽了, 不然, 《古蘭經》15: 不然,我們是中了魔 我們是中了魔術的民眾。’”( 14-15) 進化論這一魔咒在一百五十年間奴役了寬廣的社 會、讓人們遠離了真理,這種震驚令人難以用言語來 表述。少數人可能會相信某些充滿愚蠢和荒誕的無理 智推測。然而,遍佈世界的許多人相信無意識、無生 命的原子突然間聚到一起,就此形成了秩序而規律運 作的完美無瑕的宇宙、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地球的完全 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形成了充滿無數複雜系統的各 種生命。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只能用“魔術”一詞來 解釋。 事實上,在《古蘭經》中記述了先知穆薩(摩西) 與法老的故事,以說明那些支持無神論的人,實際上 是受到魔術的影響。當法老被告知真理的宗教之時, 他讓摩西去會見他的魔術師們。當摩西見到那些魔術 師的時侯,他讓他們首先展示他們的能力。下面這節 經文這樣記述: “他說:‘你們先 (變 你們先拋吧!’當他們拋 當他們拋下去時, (變 出的大蛇 出的大蛇)眩惑了眾人的眼睛 了眾人的眼睛,而且使人們恐怖 使人們恐怖。 恐怖。他 們施展了大 《古蘭經》7:116) 施展了大魔 了大魔術。”( 正如我們所見,法老的魔術師們能夠欺騙人民大
193
眾——除了穆薩以及那些追隨他的人之外。然而,穆 薩的跡象破除了這一魔咒: “我啟示穆薩說:‘你拋出你的手杖 出你的手杖吧。’於是, 於是, 那條手杖立刻消滅 。於是 杖立刻消滅了他們所幻 了他們所幻化的( 化的(大蛇) 。於是, 於是,真 理昭著,而他們所演 而他們所演的魔術變成無用的 變成無用的。 無用的。法老等當場 等當場 敗北,而變為屈辱者”( 《古蘭經》7:117-119) 如我們所見,當人們意識到中了魔咒,他們所看 到的僅僅是一種幻覺的時候,法老的魔術師們便失去 了所有的可信性。 在當代的今天,那些受到類似魔咒影響、相信那 些打著科學幌子的荒謬理論之人,當真理顯現、魔咒 被破除之後,也將會受到類似的屈辱。事實上,無神 論哲學家及進化論支持者瑪律科姆·馬格裡奇,承認了 他對這一前景的擔憂: “我自己確信進化論——特別是它被應用的範 圍——未來將被作為一個巨大的笑話而載入史冊。對 於一種經不起推敲的假說竟然會得到廣泛的認可,後 人們將會感到極其詫異和懷疑。”○,40 這一未來並不遙遠了,人們將會很快認識到“偶 然”並不是神靈,將會把進化論作為世界上最惡劣的 欺詐與最嚴重的魔咒加以回顧。這一魔咒已經開始在 世界上快速消失。許多看清其真實面目之人,對於自
194
己曾經竟然接受它將會感到非常地驚異。
他們說:“贊你超絕, 除了你所教授我們的 知識外,我們毫無知 識,你確是全知的,確 是至睿的。” ——《古蘭經》2:32
195
注 釋 1. Sahih Bukhari 2. Sahih Bukhari 3. Buddhism,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vol. 3, Copyright © 1908 by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Online Edition Copyright © 1999 by Kevin Knight, http://www.newadvent.org 4. Edward Washburn Hopkins, The Religions of India, Ginn & Company, pp. 319-320 5. Dr. Ali Ihsan Yitik, Hint Kokenli Dinlerde Karma Inancının Tenasuh Inancıyla Iliskisi (The Relation of the Idea of Karma in Indian Religions with the Idea of Reincarnation) , pp. 130-131 6. Sean Robsville, Arguments Against Buddhism, http://www.geocities.com/scimah/argumentsagainstbuddhism.htm 7. Thomas Henry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p. 74; Vijitha Rajapakse “Buddhism in Huxley's Evolution and Ethics: A note on a Victorian evaluation and its comparativist dimensio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35, no. 3 (July 1985), p. 298 8.Thomas Henry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p. 90; Vijitha Rajapakse “Buddhism in Huxley's Evolution and Ethics: A note on a Victorian evaluation and its comparativist dimensio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35, no. 3 (July1985), p. 301 9. Ryhs Davids, Buddhism-A Study of the Buddhist Norm, (London, n.d.), p. 79; Vijitha Rajapakse “Buddhism in Huxley's Evolution and Ethics: A note on a Victorian evaluation and its 'comparativist dimensio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35, no. 3 (July 1985), p. 299 10. Jason DeBoer, “Sublime Hatred: Nietzsche’s Anti-Christianity,” http://www.absinthe-literary-review.com /archives/fierce6.htm 11. Jason DeBoer, “Sublime Hatred: Nietzsche’s Anti-Christianity,” http://www.absinthe-literary-review.com /archives/fierce6.htm 12. Robert G. Morrison, Nietzsche and Buddhism: A Study in Nihilism and Ironic Affinities, Reviewed by David R. Loy. Asian Philosophy, Vol. 8, No. 2, (JUly 1998), pp. 129-131,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EPT/ loy.htm 13.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Henry Lincoln, Messianic Legacy,
196
London: Corgi Books, 1991, p. 184 14. “Buddha as Fiction� excerpt from Pagan Christs, by JM Robertson, Dorset Press 15. Psalms, 149:1-9; 145:1-17; 110:1-7, Isaiah 66:13-4, Daniel 9:23-4 16. Henry C. Warren, Buddhism in translation, p.481-82 17. John Hogue, The Messiahs, The visions and prophecies for the second coming, Element Books, p. 35 18. Conway Zirkle, Evolution, Marxian Biology and the Social Scen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59, pp.85-87 19. Conway Zirkle, Evolution, Marxian Biology and the Social Scen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59, pp.85-87 20. K. Mehnert, Kampf um Mao's Erbe,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1977 21. Sidney Fox, Klaus Dose,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Life, W.H. Freeman and Company, San Francisco, 1972, p. 4. 22. Alexander I. Oparin, Origin of Life, Dover Publications, NewYork, 1936, 1953 (reprint), p. 196. 23. "New Evidence on Evolution of Early Atmosphere and Lif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vol 63, November 1982, p. 1328-1330. 24. Stanley Miller, Molecular Evolution of Lif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ebiotic Synthesis of Small Molecules, 1986, p. 7. 25. Jeffrey Bada, Earth, February 1998, p. 40 26. Leslie E. Orgel,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71, October 1994, p. 78. 27.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The Modern Library, New York, p. 127. 28.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 Facsimile of the First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184. 29. B. G. Ranganathan, Origins?, Pennsylvania: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8, p. 7. 30.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 Facsimile of the First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179. 31. Derek A. Ager, "The Nature of the Fossil Record",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Geological Association, vol 87, 1976, p. 133. 32. Douglas J. Futuyma, Science on Trial, Pantheon Books, New York, 1983. p. 197. 33. Solly Zuckerman, Beyond The Ivory Tower, Topling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1970, pp. 75-94; Charles E. Oxnard, "The Place of Australopithecines in Human Evolution: Grounds for Doubt", Nature, vol 258, p. 389. 34. "Could science be brought to an end by scientists' belief that they have final answers or by society's reluctance to pay the bills?"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1992, p. 20. 35. Alan Walker, Science, vol. 207, 7 March 1980, p. 1103; A. J. Kelso,
197
Physical Antropology, 1st ed., J. B. Lipincott Co., New York, 1970, p. 221; M. D. Leakey, Olduvai Gorge, vol. 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71, p. 272. 36. Jeffrey Kluger, "Not So Extinct After All: The Primitive Homo Erectus May Have Survived Long Enough To Coexist With Modern Humans," Time, 23 December 1996. 37. S. J. Gould, Natural History, vol. 85, 1976, p. 30. 38. Solly Zuckerman, Beyond The Ivory Tower, p. 19. 39. Richard Lewontin, "The Demon-Haunted World,"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anuary 9, 1997, p. 28. 40. Malcolm Muggeridge, The End of Christendom,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0, p. 43.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