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 月報 第二十八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鳴翩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6樓R6217室
四月號 二
零
一
三
年
電話:3442 5565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
研究生會問題爆煲 幹事會正式插手 校方關注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會(CUPA)於三月份舉行換屆選舉,原本一場普通的選舉,最後演變成 學生罵戰,事件甚至登上坊間報紙。選舉期間,大選委員會多次不合理地干預選舉進程,令 選舉的公平性和認受性存疑。研究生會候選會長仇思達,多次公開批評研究生會的干預。 事件不但令人關注是次選舉的公平性,更揭露研究生會在架構上存在着弊端。校方對此表示 關注,但指無權介入;學生會幹事會則認為事態嚴重,會全力支援。 文/黃偉雄 上月舉行的研究生會選舉中,大選委員 會(下稱選委會)的多次干預不斷受到同學質 疑。首先,其中一位候選會長仇思達於提名截 止前一天,發現參選表格出現問題,於是致電 選委會提出,並表明要於一個晚上重新爭取所 有提名有難度,要求選委會延長提名參選期。 但仇思達指,選委會不但拒絕延期,更稱「兩 個候選內閣依家都係得一日,好公平」。除此 之外,選委會亦訂明多條嚴苛的選舉守則,包 括不許「設立靜態宣傳物品」等,令候選人無 法在有限時間內廣泛地爭取選民的支持。 更甚的是,選委會突然取消候選會長仇 思達的參選資格。選委會於三月二十八日,在 毫無預警下,向仇思達發出通知,指因為仇於 網上發表具威嚇性的言論以及選舉期間違規宣 傳,故宣佈取消仇思達及其內閣的參選資格。 選委會更於三月三十一日宣佈,由於沒有其他 候選內閣參選,另一支候選內閣則自動當選, 成為新一屆研究生會。這一連串的行動均於四
月一日,即現任研究生會卸任前草草完成,加 上選委會是由現屆研究生會成員組成,令人懷 疑現任研究生會是否為了順利交接,強行製造 另一支候選內閣沒有競爭下自動當選的客觀效 果。 是次選舉不但令人憂慮選舉的公正性, 更令人關注到研究生會的制度問題。本報記者 曾經嘗試聯絡研究生會有關代表進行訪問,但 截稿前未有回應。據調查,研究生會的會章極 為簡陋,只有22頁,遠少於學生會200多頁的 會章。據瞭解,研究生會多年來的選舉缺乏競 爭,甚至連「接莊」亦有困難,故很多時候, 候選內閣皆在沒有競爭下自動當選,甚至不設 宣傳期。今年的換屆選舉罕有地出現競爭,會 章的嚴重缺陷便毫無保留地曝露出來。例如選 委會的產生方法不明、選舉守則不合理、缺乏 申訴機制、沒有評議會監督、財務狀況模糊、 宣傳期只有不足一星期等。 (續後頁)
校政 頁08 Locker一年盛惠五十蚊 SDS:無人申請等於無需求
社會 頁10 碼頭罷工事件各界支援 學界聲討成抗爭新力量
專題 頁14 從普世價值看西方國家的 政治任務 In the Name of Universal Values
投稿 頁18 二手物品有市場 綠綠無窮命延長
校政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學生會會長李浩賢將組織大聯盟,表達對研究生會的不滿。
現任幹事會會長李浩賢認為,研究 生會的制度及是次的換屆選舉的確存在不 公義,程序不合理。例如研究生會缺乏 監管,沒有評議會和仲裁委員會的三權 分立,就連選委會的產生辦法亦沒有清楚 說明,基本上是研究生會一會獨大。有鑑 於此,當仇思達進行公開抗爭時,幹事會 一直有在物資上給予支援,例如展示板及 印刷上的支援等,但礙於當時正值選舉階 段,李浩賢認為不宜介入太多,故只從物 資上提供協助。然而,有同學質疑幹事會 運用學生會物資於非本會事務,做法有違 章。
雖然知道有不少研究生反對現屆研究 生會內閣,但李認為,以仇思達為首的反 對聲音至今仍欠缺組織、論述基礎不足, 直言「得個罵字」,沒有清晰的路線圖, 故稱當時難以插手。不過,事件如今已引 起不少城大同學關注,外間亦有報章報導 事件,李認為幹事會有必要「落水」,關 注事件。李宣佈,將會在四月份組織大聯 盟,希望能結集較大規模的聲音,表達對 研究生會的不滿。大聯盟的成員將會有幹 事會成員、仇思達本人及有興趣參與行動 的基本會員,而詳細計劃則仍未制訂。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仇思達稱,希望透過學校介入解決事 件,亦曾向校方尋求協助,當中包括城市 大學副校長林群聲及教務長張楚勇,希望 校方明辨是非,透過取消行政支援(如停 止助收會費及收回辦公室等)或解散研究 生會來制裁選委會的干預。本報特此訪問 城市大學副校長林群聲。林表示,校方對 於是次事件表示關注。至於被問及對事件 的立場時,林則指校方均有向兩方了解事 件,但由於研究生會一方仍未提交有關資 料協助校方了解事件,故校方在未有充分 資料下不宜表達立場。但林強調,校方已 徵詢法律意見,律師清楚表明,研究生會 是一個獨立的註冊組織,與校方並無從屬 關係,城市大學無權干涉或介入研究生會 的事務。受影響的同學須按會章,透過制 度求助,例如發動百分之五的研究生會會 員聯署,召開大會處理事件。林同時亦澄 清仇思達的言論,指校方無權解散研究生 會,但承認校方的確可以褫奪研究生會使 用「香港城市大學」的名銜。同時,林亦 表示校方提供的行政支援,原意是表達校 方對於會章理念的支持,校方無意利用行 政支援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或武器。林在 訪問中亦多次強調,校方十分關心是次事 件,但校方採取任何行動時必須要有法理 依據。
爭取民主 獨立媒體是關鍵
社 評
香港電台上月爆出廣播處長鄧忍光 干 預 「 頭 條 新 聞 」 節 目 内 容 ,一 石 激 起千重浪,翌日即遭市民質疑其專業操 守,並發起「不信任鄧忍光運動」;時 事評論員練乙錚甚至提出以佔領港台 作熱身,為佔領中環舖路。梁振英上台 後,新政府對傳媒的態度日漸明顯,先 發出律師信警告時事評論員,再有廣播 處長要求職員「反思」諷剌官員做法, 確實令市民對政府徹底失去信心,更稱 得上是香港民主發展的一大倒退。 香港電台於一九二八年啟播,經歷 近半世紀,方於七十年代初期,開闢新 聞 部 ,棄 用 政 府 新 聞 處 的 供 稿 ,以 編 輯自主的方針報導新聞,不受政治、商 業、個別階層的壓力,而左右傳媒的專 業判斷。隨著獨立新聞部的成立後,各 諷刺時政的節目例如《傳媒春秋》以及 《頭條新聞》等如雨後春筍,節目內容 老少咸宜,收視率一直高企,增加了大 眾對社會時事的觸覺。縱然香港電台的 營運資金源於港府,但拒作官媒喉舌,
/2/
港 府 塗 脂 抹 粉 ,更 遑 論 擔 心 令 官 員 尷 尬。一九九一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向聯 合國提交《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 約》報告,以肯定香港電台的行政雖由 政府管轄,但一直享有獨立於政府的編 輯自主權。 保障言論自由和媒體自主度乃文明 政府的必須履行的責任。然而,鄧忍光 批評《頭條新聞》諷刺手法不當,為中 共政權護航而違背傳播倫理的手段。四 十年代,納粹德軍宣傳部長戈培爾嚴密 控制新聞媒體,透過廣播和報紙向民眾 宣傳納粹黨政策的好處,甚至成立「文 化 部 」 ,藉 此 以 納 粹 思 想 為 德 國 人 民 洗腦。五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更將箝制 傳媒的洗腦手段,發揮至極致,手執操 控媒體之權,撲滅輿論,將反對者界定 為階級敵人,以強權令社會失去了獨立 思考,只懂盲目膜拜政治領袖。至今, 中共仍守着「媒體必為官媒黨媒」此死 線,嚴厲監察出版和言論自由,如一月 的「南方周末」事件。從操控訊息流通
相比,同樣奉行社會主義的委內瑞拉查 韋斯政府,更為先進。 由此可見,大陸的高壓政治手段已 蔓延至香港,因此學生會需在這危急存 亡之秋,實踐本會首要宗旨「發揚自由 民主、獨立自治、團結互助精神」,讓 同學明白自由民主的重要,為香港的民 主發展注入新血。幹事會的聲明中《學 生會幹事會「城航」 打壓學生媒體強 行解散城市廣播部》,以政府新聞處的 職責為例,解釋了城市廣播部的職權, 但現時城大的學生會架構誠然有缺陷, 在學生會下的獨立監察媒體只有編輯委 員會,難免令人認為編輯委員會形成傳 媒壟斷。學生會應先由放寬獨立媒體開 始,保障編採自主並增設更多有別於編 輯委員會的媒體組織,如香港大學學生 會校園電視、科技大學校園人民廣播電 台等,令學生會的形式和運作更接近現 實的民主社會。
文/副總編輯 張熲燊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校政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宿生會偏離學生會自治精神 評議會今着手改善 宿生會於二零零四年通過全民大會成立,至今已有九年,可是與學生會中央組織關係疏離,評議會角色漸變模糊。現任轄下組織事務委員 會(下稱轄委)主席周漫凝表明,評議會今年希望加強對宿生會的監察,改善宿生會與學生會之間的溝通不足。 文/張熲燊
宿生會運作獨立 評議會形同虛設 宿生會屬學生會組織,學生會會章第12.1條列明,宿生會 需向評議會負責,但現時執行的情況卻大相逕庭:按照會章,宿 生會幹事會欲舉辦活動,必須遞交財政預算和活動工作計劃予評 議會審核;然而,宿生會幹事會歷年籌辦活動時,絕少向評議會 提交任何計劃書。根據會章,如繞過評議會的申請,所有活動都 不被允許舉辦。但評議會卻不能以凍結資金或取消租借物資等手 段,向違反申請程序的宿生會幹事會作出制裁。轄委主席周漫凝 表示,宿生會幹事會舉辦活動的資金源自校方,財政完全獨立於 學生會架構外,宿生會幹事會的活動即使不經過評議會審核和撥 款,仍可如常進行。加上,宿舍範圍的場地以個人名義預約,評 議會難以腰斬未經通過的活動。
但某程度上則受學生宿舍處監管,例如宿生會幹事會於宣傳時不 准派咖啡,和只能以宿舍餐廳或更便宜的餐廳為高桌晚宴的食物 供應商,局限了活動的彈性。」然而,吳卻指,舍監的審核頗為 寬鬆,很多時只對活動的内容給予意見,甚少强硬否決活動申 請。現居在匯豐業昕堂的郭同學批評,過往評議會一直與宿生會 没有聯繫,未有充分擔當監察角色,以致宿生會疏離學生會。但 翻查資料,學生會評議會於二零一零年曾通過撥出兩萬元予各宿 舍,希望可令宿生會財政獨立,發揮自治精神,但最終迴響不 大,不了了之。 周漫凝表示,現階段評議會打算向校方提供一個財政預算, 並將來自校方的資金放到學生會銀行附屬戶口,再分配給不同的 宿生會,然後再就每一個活動向學生宿舍處或舍監尋找贊助,但 當中分配資金的公式等細節仍在商討中,希望這些措施可使宿生 會能為宿生發聲,爭取更多利益。
憂評議會成阻力 宿生會盼維持現狀 關於現時宿生會幹事會的財政運作,據賽馬會群智堂宿生會 評議員鄭志良表示,宿生會成員舉辦活動時,經常須先墊支,待 活動完成後,才可向校方財務處取回資金。但財務處並沒有設撥 款期限,宿生會幹事會的莊員根本不知何時才能取回已墊支的金 額。但他認為,向校方申請資助往往比向學生會評議會容易,因 為評議會的申請程序比較費時,審核的條件複雜且呈交的文件亦 較多。周則指出,其實兩個組織所需的資料是一樣的,如果文件 是齊妥,評議會可於二至三個工作天通過審核並撥款,因此不會 對宿生會構成任何不便。 賽馬會群智堂宿生會外務副會長吳朗謙認為,宿生會以現有 模式運作,不受評議會監管,自由度更大,加上過去幾年宿生會 也如常運作,實在不必歸評議會管轄。周表示,宿生會成立的原 意為保障宿生權益,實踐學生自治精神。現在的宿生會幹事會因 要依靠校方的資助舉辦活動,所以須向舍監及學生宿舍處報告, 因而喪失了學生自治精神。她舉例:「宿生會不受學生會監管,
/3/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校政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幹事會出版部屢增開支 《城訊》加價再出版《態度》 近日,學生會幹事會「城航」利用臨時撥款通過出版《態度》及增加幹事會原有刊物《城訊》的出版開支。《城訊》將 記錄幹事會的工作及宣傳幹事會活動及福利,《態度》則為參考坊間暢銷刊物《黑紙》的設計,是幹事會對時事和文化 的隨筆,兩者皆用於代表幹事會立場。幹事會今年在學生會內節流得雷厲風行之際,出版幹事不但加大《城訊》出版開 文/梁軒銘、張嘉文 支,還通過出版另一同為代表幹事會立場的刊物,令同學擔心會有資源重疊的問題出現。 貴價工作報告 全為面子工程
非一般的工作報告 「拎得起」的Facebook Post
本屆幹事會銳意節流,在幹事會財務計劃書上思索 如何減少開支之際,卻加碼出版《城訊》,以報告及宣 傳幹事會之工作。今年,幹事會計劃出版三期《城訊》 ,每期6000份。第一期已於四月份出版,內容包括幹事 會會長、副會長的話、幹事會各部門工作進度及學生會 福利等等。
《城訊》的文章行文輕鬆,如《內務副會長的話》 中的「美女的話也可以直接找我:D」,內容似是網誌留 言,風格有別於一般工作報告。《城訊》的工作報告皆 以日記形式撰寫,描述當日活動的天氣及參與者的感想 等,如「在白色的燈光下,我們設了第一個街站」。就 讀人文及社會科學院的張同學不明白在工作報告中描寫 「在白色的燈光下」用意何在,指:「難道幹事會不明 白版面可貴嗎?」對此有同學張貼民主牆批評幹事會將 會費用作出版「Facebook Post」甚為不值,在民主牆 上的貼文質疑其出版質素,但隔日後已被幹事會以沒有 寫刊登日期為由移除。
今期《城訊》成本價為每本$5.3,支出約$32,000 ,每本單價較上屆幹事會出版的《城訊》平兩毫,印刷 量亦較少,但出版《城訊》的總開支不跌反升,出版幹 事鄭慧敏表示不清楚原因,指要細閱幹事會財政預算才 能參透原因。前編輯委員會副總編輯呂嘉璇直言今期《 城訊》太貴,本報特意詢問印刷廠,負責人直呼:「用 不用這麼貴呀!」,指以一本三十六頁,無仼何特效的 刊物,只需約兩萬元做到。就讀翻譯系一年級的陳同學 質疑,指:「一個工作報告有沒有必要又彩印又印到美 輪美奐?」。幹事會在勒緊褲頭之際仍捨得花三萬二 千元出版工作報告,鄭慧敏表示有必要用額外開支出版 《城訊》通知同學幹事會的工作及活動,稱:「基本會 員交百幾元會費,(如果不宣傳)學生會好像都沒有做 過」,故有出版《城訊》的必要。」
▲城訊內容錯漏百出,同學幫忙更正。
《城訊》錯漏百出 幹事會出版欠誠意
▲擺放在民主牆下的 《城訊》、《態度》
/4/
在同一貼文中,同學亦替《城訊》作校對,單是錯 別字已有36個,平均每頁都有錯別字。當中包括城市 廣播部招「暮」工作、公共關「系」部及其他「園」校 等。此外,文中亦有意思不明的語句,例如是「我的袋 被保護弄破了」、「城大明顯在屈蛇處於落後水平」, 令人質疑出版幹事有否校對《城訊》內文。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校政
《城訊》中某些文章似是宣傳幹事會將舉行的活 動,但《城訊》卻在那些活動完結後才出版:如公共 關係部「將邀請」同學參與已於三月下旬舉行的就職 典禮;福利部亦「將邀請」各學會參與三月十日完結 的「招牌LOGO設計比賽」。
(城訊)係話畀同學聽,學校校 政發展係點,從而令到同學更 加了解我哋幹事會做緊啲咩。 佢(基本會員)交百幾蚊會 費,好似學生會無做過嘢咁。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幹事會貫徹始終 《態度》淪貴價輕鬆的民主牆 鄭慧敏指《態度》旨在令同學對時事議題有基本 認識,同時表達幹事會的立場。但幹事會已經手執城 大民主牆的管理權,可隨時就社會重大時事議題與同 學交流看法。電子工程系的施同學表示,學生會在民 主牆的聲明已讓同學了解重要社會議題及幹事會的立 場,不明白為何需要出版新刊物以達上述目標。 對此,鄭慧敏坦承表示現時民主牆上的聲明態度太 嚴肅、文字排列擠迫,故需以「輕鬆的文字表達」。 但當記者再查詢能否於民主牆以「輕鬆的文字表達」 撰寫文章時,鄭慧敏卻表示其實可行,不過「《態 度》就是有張紙拿在手,每個人都可以拿在手看」。
《態度》新搞作 吸煙教你做人 出版事務集體決定一人負責 今屆幹事會出版新刊物《態度》,藉此評論時事及 香港文化。今期《態度》以「香港現有文化」:「吸 菸」為切入點,試圖以此帶出大學生應該充滿理想。 就讀人力資源管理系的黃同學表示:「『人類要有理 想』,這種題目我小學都已經寫到厭。」更甚,文中 多次提及吸煙行為是「感性而浪漫的態度」及「生活 態度」。惟《吸煙(公眾衞生)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 刊登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煙草廣告泛指任何「述及 吸煙,而所用的詞句刻意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推廣或 鼓勵使用煙草產品」的廣告。違反者一經簡易程序定 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五萬元。
鄭慧敏指,《態度》主題由出版幹事提出,再透過 莊內討論決定。當幹事會無法就主題達成共識時,則 由幹事會會長李浩賢作最終決定;如果文章立場無法 達成共識,則由全體幹事投票決定,出版幹事在出版 事務上並無最終決定權。鄭慧敏稱,雖然由幹事會投 票通過以決定立場,但當內容引起爭議或問題時,則 由出版幹事一人承擔。鄭續指:「因為這份刊物最終 的負責人是我,我覺得應該為刊物負責,即好像做一 個Project,始終要有一個人負責,即使這是全支莊一 起做的決定」。
/5/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校政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Podium禁食準則模糊 學生隨時中伏 校方一直以來禁止同學在學術樓(一)(AC1)大學道(U-Concourse)進食,同學們在大學道的圓桌及沙發進 食,可能會被保安制止。本報早前邀請同學進行問卷調查,九成四的受訪同學認為學生應有權在大學道進食。有 同學反映指此項措施對他們造成不便。 文/譚家禧 進食種類受限制 「不准食正餐!」 對於大學道的進食限制,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處(Campus Development And Facilities Office,CDFO)處長黃家裕回 應指校方並非完全禁止同學在大學道進食。校方准許同學進食茶點 (light refreshment),例如三文治。但若然同學進食正餐, 例如粉麵類及飯類食物,則可能會被保安員勸止。黃指同學在進食 後把包裝遺留在桌椅上的情況普遍,希望藉禁止同學在大學道進食 正餐,以解決大學道衛生問題。他同時表示,其實有不少同學向保 安員投訴其他學生用餐導致桌椅不整潔。黃說:「你可能會問為什 麼有些人能在大學道進食,但另一些人吃其他食物卻被保安員勸 止。一些較濕的食物,很容易會倒瀉。如果同學吃的是三文治,即 是弄髒了也容易處理。」但有同學對校方做法表示不解,認為如果 正在工作的同學沒有投訴附近用膳的同學,保安的干涉是多此一 舉,畢竟學生才是大學道的主要使用者。此外,學校在大學道圓桌 上貼有禁止進食的告示,實際上卻容許同學進食茶點,令同學對此 準則感到困惑。
幹事會宣傳不足
▲同學對「茶點」的定義感到疑惑。
CDFO:垃圾塞滿垃圾桶 清潔欠人手 另外,CDFO設施管理負責人曹鄭婉德指清理垃圾是另一個問 題,即使同學自律清理飯盒,由於外賣飯盒體積頗大,附近的垃圾 桶很快會被塞滿,飯盒被擠到地上,清潔人員要頻頻清理垃圾桶。 加上清潔人員的清理速度不夠高,容易令大學道堆積垃圾。有同學 指如果垃圾桶不足,校方應增設垃圾桶及人手清理,而非以清理垃 圾為由,限制同學在大學道進食。
膳食分享會代表性成疑
本屆學生會幹事會在競選政綱中,將城大膳食問題列為重要工作,並在二月及三月進行一連串的「全民關注飯堂素質行動」。幹 事會在二月進行了兩星期的問卷調查後,在三月十四日舉行了「與餐飲集團對話」全民分享會。幹事會校政幹事劉天任表示,是 次分享會旨在讓同學與膳食供應商直接對話,表達他們對膳食質素的意見。然而,是次分享會在場人士大部分是幹事會成員丶幹事 會常設委員和上屆幹事會成員,而其他參與的同學只屬少數,令是次分享會的成效備受質疑。 文/譚家禧 劉天任:原本期望更多同學參與 對於分享會的出席人數及學生參與度,負責人劉天任回應指, 其實在學術樓(一)城大食坊及學術樓(二)的分享會都有同學出 席,並非只有幹事會成員。他強調幹事會並無特意安排同學充撐場 面,並認為在城大食坊分享會的參與程度已可接受。事實上,在分 享會舉行前,幹事會早已在城大食坊對出位置懸掛宣傳海報,同學 們乘搭由五樓往四樓的電梯時不難發現。劉強調幹事會已經用盡一 切人力物力宣傳是次活動。他解釋:「多不多人參與分享會可有兩 方面的看法,但我本身期望有更多人出席。」據記者統計,城大食 坊的分享會人流最高峰時僅有約二十名同學,最少時不足十名。 全民分享會出席人數不如預期,劉概括了兩個可能原因。第 一,同學對膳食質素的抱怨可能未足以作出革命性改變的程度。第 二,同學可能沒有盡力爭取自己的權利。就讀商學院的鄧同學認為 膳食商不會理會少數同學的意見,他表示:「這種分享會很難直 接反映同學的真實感受,例如我覺得雞翼太辣,但這很難有客觀標 準,廚師也很難作出調節,況且其他同學可能喜歡辣雞翼呢,膳食 商也不會因我一人而推出新菜式。」
/6/
▲分享會場面水靜鵝飛。
暫無下一步計劃 採取信任及監察態度 由於全民分享會剛剛結束,幹事會目前未有下一步計劃。劉表 示:「幹事會現在與膳食商建立了一個多方互信關係,不應該對膳 食商採取威脅態度。」他續指幹事會的角色是監察性質,如膳食商 不兌現承諾,幹事會會重新關注問題,並會考慮將行動升級。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校政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屬會存兩種戶口 無奈兩個都爛橙 早前有傳言指評議會財務委員會(下稱財委會)要求屬會全面使用學生會附屬戶口,取代部份屬會一直沿用的主席與財政幹事聯 名戶口(P-Fin戶口)。經記者採訪後證實事件是子虛烏有。財委會不會強制收回P-Fin戶口,但因監管問題不建議屬會繼續使用。 部分屬會認為學生會附屬戶口亦有不足。同一架構兩種戶口的問題將繼續存在。 文/顏永奇 現 時 屬 會 銀 行 戶 口 分 為 兩 類 :第 一 類 是 學 生 會 附 屬 戶 口 ,第 二 類 是 屬會主席與財政幹事的聯名戶口。學生會附屬戶口由財委會管理,一般屬 會莊員不會接觸到該戶口。每當屬會需要資金籌備活動時,都需要先由莊 員自己墊支,然後遞交財務報告,等待財委會批核,再由財委會提取現金 交予屬會手中。一般由提交文件至批核時間需兩至三日。 P-Fin戶口實際上是屬會主席與財政幹事的私人聯名戶口,由二人管 理。每當屬會要提款時,需要由該二人聯署,再到銀行櫃位辦理手續。一 般情況下一日內便可取得款項。財委會以往每半年會收取一次P-Fin戶口 的銀行結單及帳單簿檢查。二零一二年,財委會修改附則,增加檢查次數 至每月一次,以確保能夠更緊貼屬會使用P-Fin戶口的狀況,以免出現問 題。
P-Fin戶口難監管 擔心屬會為所欲為 評議會轄下組織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漫凝表示不建議屬會使用P-Fin戶 口,因為財委會無法對P-Fin戶口作很嚴密的監察,未能保障基本會員權 益。周指「有時候他們拿走了一筆錢,根本無人知道,如果真的發生什麼 意外,透過法律途徑都無法追回款項。另一方面,如果P-Fin戶口財政發 生任何問題,評議會無法即時凍結戶口,只能事後追究。她說:「譬如有 屬會花了一筆錢,你無法強迫他們交回該款項。如使用學生會附屬戶口, 便可以凍結他們戶口,防止損害基本會員的事情發生。作為一個學生組織 甚至一個中央組織,我們一定優先考慮基本會員利益,而不是行政方便。 」
先後排程處理,因此迎新營撥款可能要花更長時間。 關 於 零 用 錢 制 度 ,陳 同 學 表 示 暫 時 未 有 申 請 :「 因 為 未 準 備 好 相 關 文件,加上零用現金只有二千元,其他莊員都說:『不如算了,反正都只 是原本屬會的錢。』」他又指零用錢未必人人受惠,要視乎屬會及活動規 模,大型屬會基本會員有約千人,在每位會員身上花一元已經要用上一千 元,零用現金一下便會用盡。
P-Fin問題存在已久 未來繼續拖 周漫凝憶述前任委員的說法,指P-Fin歷史相當悠久。某些屬會比學 生會更早成立,而當學生會最初運行時,其架構及會章都未盡完善,因此 沒有要求屬會開設學生會附屬戶口,那些屬會便一直沿用P-Fin戶口的做 法。直到學生會制度更完整時,所有新增的屬會都會強制性使用學生會附 屬戶口。
林 俊 穎 表 示 現 時 只 會 勸 喻 屬 會 使 用 附 屬 戶 口 ,不 會 採 取 太 積 極 的 做 法 ,因 為 他 們 不 會 過 分 干 預 屬 會 的 行 政 。另 一 方 面 ,現 時 會 計 部 人 手 不 足 ,如 果 全 部 屬 會 轉 用 學 生 會 附 屬 戶 口 ,會 計 部 未 必 能 負 荷 龐 大 的 工 作 量。他續指,但如果有屬會使用P-Fin戶口不當,財委會會發表譴責聲明 並召開正式會議,要求屬會轉用附屬戶口。如果屬會莊員拒絕放棄P-Fin 戶口,事件會交由評議會再作討論。
周 又 指 ,P - F i n 戶 口 另 一 個 問 題 是 觀 察 到 有 人 使 用 提 款 卡 。她 說 : 「P-Fin戶口原意是最少有兩個人去證明需要提款,但現時隨便一個人知 道密碼都可以去提款。所以我們都不希望屬會使用提款卡。」林補充指現 時很多銀行無法以免手續費形式啟用銀行簿戶口,所以只能使用提款卡戶 口。惟記者發現財委會已經要求屬會在申請聯名戶口時取消提款卡,如果 有屬會私自使用提款卡,亦能從月結單中發現得到。
附屬戶口欠流動性 屬會要墊支 使用學生會附屬戶口的某屬會莊員陳同學(化名)認為附屬戶口手 續太繁複,加上要先墊支再申請提款,會對屬會莊員造成不便,他說:「 坦白說會有點綁手綁腳,例如小型就職典禮都需要幾千元,有些莊員會因 為墊支問題而不想做。」他坦言屬會違規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制度問題,而 是人為問題。「其實大原則都是收支平衡,有人認為P-Fin戶口最大問題 是自由度太大,可能有人對屬會財產有私心,或者有其他人為問題,但其 實用SU(附屬戶口)都可以。」 現 時 奉 行 P - F i n 戶 口 制 度 的 環 保 會 的 會 長 鄭慧娟及 財 政 幹 事 譚天恩 認為屬會有很多小型活動,未必涉及大量金錢。而使用P-Fin戶口流動性 大,毋須像學生會附屬戶口一樣隔著很多層部門,每次等財委會批准才能 動用戶口資金,寧願最後一次過清算單據及財務報告。另外,鄭認為屬會 的宗旨是服務基本會員,如果屬會資金能靈活流動,提升行政效率,最後 受惠的是基本會員,因此監管與資金流動同樣重要。
零用現金作用不大 財委會主席林俊穎指現時有一個零用錢制度(Petty Cash):屬會 如使用附屬戶口,可申請二千元零用現金,當屬會用盡零用現金時,可以 遞交單據及財政報告,重新充值二千元。如果屬會要進行大型活動如迎新 營,財委會會盡快處理,一般兩至三日便可完成手續。但據了解,一般屬 會在上莊前,即內閣宣傳期間已經要付款預約迎新營場地,涉及金額過萬 元。屬會如使用學生會附屬戶口,需遞交完整文件後才可以取回款項,一 般需要一兩個月時間,而財委會要同時處理屬會活動,一般會按活動時間
/7/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校政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Locker一年盛惠五十蚊 SDS:無人申請等於無需求
文/張嘉文
以往就讀全日制學士課程的學生可免費使用儲物櫃,當處理好 所有全日制學生的申請後,學生發展處(Student Development Service,SDS)會接受半日制學生的申請,而他們則需付$50。由 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學年起,所有同學每年均須繳付$50以租用城 大學術樓(一)的儲物櫃,本報就此透過問卷收集同學意見,調查 顯示七成半受訪同學認為費用太貴,有半數同學更表示儲物櫃服務 不應收費。
SDS:不會「夾硬」逼同學用Locker 自從實施儲物櫃服務收費後,儲物櫃的空置率大大增加。城 大共有約一萬四千個儲物櫃,而在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學年共收到 約八千位同學的申請,佔儲物櫃數目的57%,現時有四成儲物櫃被 空置,造成資源浪費。但SDS一來認為儲物櫃沒有人使用不等於被 空置,二來認為少人申請儲物櫃代表同學需求不大。雖然以往可隨 意在儲物櫃加上鎖就能使用該儲物櫃,但「佔用率」高不代表沒有 空置問題,SDS指當時有不少被「佔用」的儲物櫃是被丟空的,現 時增設收費的措施能確保申請的同學都真正需要使用儲物櫃服務。 當記者問到有沒有考慮到需要儲物櫃的同學,可能因$50的費用而 卻步不申請時,SDS只反覆強調收費是想確保申請儲物櫃人士為真 正有需要的同學,SDS事務主任龐婉蘭指:「不會因為有(可使用 的)儲物櫃而『夾硬』逼同學使用。」
收費原因欠說服力 學生服務委員會(Student Services Committee)在二零 零五年就儲物櫃服務作檢討,指由於學習模式漸趨電子化,不少同 學不再需要帶著沉甸甸的書本回校。再者,隨著更多學生宿舍的落 成,令需要長途往返城大的同學減少,反映了同學對儲物櫃的需求 減少。城大共有約三千七百名宿生,如因為這三千多人沒有租用儲 物櫃的需要而斷言儲物櫃的需求減少,收費的理由欠說服力。然而
SDS二級事務主任曾佩玉續指出,第三個原因為學生人數上升,如 就此增設額外儲物櫃將佔用大量空間。既然SDS認為學生人數上升 代表對儲物櫃的需求增加,則與他們指出學生需求減少的情況有矛 盾。此外曾佩玉解釋指其他大專院校都有收取費用,但沒闡釋為何 城大要依樣畫葫蘆。 曾佩玉指一個學年收取$50的費用,是參考各大專院校的收費 而訂。而所收取的費用會撥入城大的戶口,並不會針對儲物櫃服務 的開支運用這筆錢。儲物櫃服務的開支一般為管理及維修,例如管 理員巡視校園亦算開支之一。由於涉及不同部門,所以難以準確計 算出其開支數目。校方既然不能道出收入與支出是否平衡,$50的 收費是否恰當亦無從考究。
舊Locker會被淘汰 據問卷所得,逾九成受訪同學認為校方需就儲物櫃服務收費的 措施作檢討,近五成同學希望儲物櫃可免費供同學使用,三成同學 覺得一年的合理收費應介乎$10至$20。對於收費的檢討,SDS堅持 $50是為了確保資源得以善用。此外,SDS現有一個檢討方案,希 望慢慢淘汰現時較為殘舊的儲物櫃,以騰出更多校園空間。
政策研究青年峰會 是次峰會由政策研究青年峰會已有三年的舉辦經驗,應屆峰會 將以大專學生為主要對象, 以達到是次活動的理念 ─ 推動大學生及 大 專 學 界 討 論 時 政 的 興 趣 及 風 氣 。是 次 峰 會 將 集 中 討 論 兩 個 爭 議 性 較 大的主題, 分別為「扶貧」及「鄉郊規劃」。 活動主要分為工作坊、撰寫報告書、研討會三部分。社會知名 人士和對主題有研究的學者給參賽者將在工作坊上分享對香港的扶貧 及 鄉 郊 規 劃 的 見 解 。由 於 過 往 三 年 的 活 動 對 象 是 中 學 生 ,我 們 也 會 邀 請中學生參與講座。 計劃書方面,參賽隊伍需要提交一份報告, 內 容 揉 合 政 策 評 論 ,附 以 創 新 建 議 ,作 品 被 挑 選 入 圍 的 隊 伍 將 可 出 席 決 賽及決賽暨頒獎典禮, 在我們邀 請的嘉賓及教授所組成的評判團面 前 介 紹 其 方 案 。在 決 賽 當 天 各 隊 將 獲 發 其 餘 入 圍 隊 伍 的 方 案 大 綱 ,以 便 在 討 論 過 程 中 交 流 意 見 及 互 相 質 詢 。得 獎 隊 伍 可 得 到 獎 金 及 獎 盃 予 以 鼓 勵 。另 外 , 得 獎 作 品 將 會 交 予 相 關 的 政 府 部 門 ,使 大 學 生 對 政 策 的 意 見 可 轉 達 至 政 府 ,讓 大 學 生 有 機 會 在 政 策 制 定 方 面 作 參 與 ,為 創 造香港美夢而出一分力。
/8/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校政
大O退款「龜速」進行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冗長手續耽誤學生 文/朱璧研
本報收到同學投訴指,由上屆幹事會負責的二零一二年迎新營 (大O)的退款手續直至今年的四月上旬仍未完全辦妥,手續拖延 長達八個月,橫跨一個半學期,其效率令人感到匪疑所思。 第二十七屆幹事會的財務幹事黃世魁表示,在「落莊」前已將 大O退款一事安排妥當,對仍有同學至四月上旬仍未收到六百元的 退款感到驚訝。黃同學指出箇中原因可能是上屆幹事會採用了新的 退款方法。 據黃描述,歷屆的幹事會均以現金退款。有關同學只須攜帶 學生證及退款收據前往位於康樂樓六樓的學生會辦事處,便可即時 獲得現金退款。而上屆幹事會採用的是全新的petty cash退款方 法。Petty cash的退款方法手續較以往的現金退款繁複。其退款 流程如下:有關同學須在收到退款通知後攜同退款單據,學生證及 其戶口提款卡的影印本前往學生會辦事處,然後由學生會辦事處的
碼頭工運持續
職員核對其身份及資料以確定其退款資格。其後學生會辦事處的職 員會一次性的把退款同學的資料整合好,先交往會計部批核,再移 交財務處(Financial Office,FO),由FO根據同學的戶口資 料通過網上銀行退款。就讀市場營銷學系的周同學表示,按原本的 現金退款制度,當同學提交個人資料後,職員可馬上核對其退款資 格,然後為同學退款,不明白為何改變退款模式。 黃世魁解釋,這學生會辦事處職員的提議,而他和其莊員亦表 示同意,於是決定開創先河。他亦反映過往現金退款的弊處:職員 在現金找續時比較容易出錯。另外,把全額約數萬元的現金存放於 學生會辦公室亦存在一定風險。 黃指出因核對資料時間過長才耽誤了退款進度。他亦承認由於 他們手寫記錄大O新生及報名人的資料,他們並沒有在電腦輸入及 整合,才令職員需時核對,他提醒現屆財務幹事應避免重蹈覆徹。
城大保安外判惹關注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工潮正鬧得沸騰,成為 連日來各大媒體的焦點,吸引不少市民自發到 場聲援,這令本報關注到本校的外判工人情 況。有見及此,本報特意訪問了負責保安方 面工作的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處副設施經理 馮炳欣,關於城大外判保安員的情況。
文/梁展晞
工每日可獲額外半小時的「茶水錢」(即$16)。馮先生強調「茶 水錢」是八大院校中唯城大獨有的保安員福利,希望能保貼工友 的車費、茶錢、兒女課外活動等日常使費,藉此加強他們對城大 的歸屬感,盡心盡力為校園服務。他又指除了午飯時間外,亦會 允許保安員在工作時有小休時間。
目前城大僱用223名來自信和集團旗下的一間保安公司的外判 保安員,負責管理學術樓(一)、(二)、(三)、邵逸夫創意 媒體中心﹑學生宿舍﹑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德福分部)﹑專 業進修學院於金鐘及尖沙咀的教學中心﹑達之路的創新中心(InnoCentre)﹑科學園的實驗室,以及租用的南山邨用地,應對近 二萬名學生和四千個職員。馮先生解釋以一份合約條文及準則套 用於所有位置的保安,會方便管理。校方自二零一一年起外判學 校的主要保安工作予承辦商,每三年投一次標,與保安公司的合 約將於一零一四年約滿。此外校方會每年於四月一日檢討合約內 容,調節保安的薪酬及工時。 保安員的值班分為111個早更以及72個晚更崗位,目前有二 十幾名保安員擔任八小時的更份,其餘的則選擇上十二小時的更 份。馮先生強調校方於二零一零年尾時已開始寫合約,在政府的 最低工資條例生效前已決定在二零一一年生效的合約中列明保安 員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31。在一一年的合約中,由於當時尚未改 制為八小時的編制,因此當十二小時更的保安除了每月有四日假 期以外,還可獲額外兩日無薪假期。 而一二年的合約檢討完成後,保安一律均為八小時一更,保 安可以自願繼續以「超時補水」形式工作十二小時,但就取消了 額外兩日假期,而每小時的最低工資則提升到$32。馮先生向記 者展示二零一二年的合約附件,當中提到八小時制的同事每天工 作八小時十五分鐘,期間有一小時十五分鐘的食飯時間及接更時 間。另外亦將所有休息日設為有薪休息日,而工作十二小時的員
至於在今年四月一日的檢討後,每小時最低工資調高至$33。 以八小時更分為計,一名需要中三學歷﹑一年保安經驗的普通保 安員,月入是$8282;而一名中五學歷﹑兩年經驗,並懂得普通話 和英語的高級保安員月薪約$9052。對比政府統計處於今年三月二 十六日出版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 ( 2012年第四季 )的 數字,「以三更制受聘的非機場保安員」男女合計的平均每月薪金 是$7,829,較本校的外判保安員月薪為少。 被問到的員工福利,馮指保安員是信和集團的員工,享有該 集團的福利,例如醫療保險、集團醫療卡、食肆折扣,也會獲得 公司發放的年尾花紅。他續稱校方其實需要向承辦商支付每位保 安員$16000至$17000元,當中包括他們的強積金。他解釋校方選 擇外判的原因是外判比學校承包更有彈性,比如有時候會需要大 量人手以應付大型活動的保安工作,而且外判商在該行業的專業 認知較佳,能替學校聘請到最適合的人選。
/9/
社會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碼頭罷工事件各界支援 學界聲討成抗爭新力量 每天工作廿四小時 每小時工資$54.79元 現時負責橋邊理貨及船上抓結的外判工人每天工作二十四 小時,日薪約1315元。工人反映,他們的工資自1997年以來有 減無加,日薪由97年的1456元下降至現時約1315元。工人阿銘 說:「朝早八點番到第二日八點,番一日休一日。冇order的話 就有得休息。但係當冇人頂更,佢需要你果陣,就會叫你。」工 人阿明說:「我地個人工都跟唔到通脹,佢依家話加5%,都未 夠食餐飯。」他又表示休息及食飯時間不定,即使去洗手間也會 被上級罵。 在罷工第六天時,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在電台節目表示, 兩年前HIT已要求外判商為工人加薪一成八至兩成。職工盟秘書 長李卓人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作出回應:「佢話九七年當 時減左12%,然後07年加番27%。但係佢冇講到九七年之前,係 由九五年的1456減左二丶三百蚊,去到一千一百幾,果到佢冇 講。如果你係成個歷史咁睇,1456減到1310,今日我地個人工 仲低過十七年前大約一成幾。」他直指這是「十七年的刻薄」。
文/譚家禧
HIT被揭發與外判商有密切關係 嚴磊輝多次表示外判工加薪應由外判商負 責,然而四月三日出版的《壹週刊》卻掀露 HIT懷疑假外判的秘密。外判商其實是和黃集 團旗下的公司,嚴磊輝更被指是其中一間外 判商的董事。《壹週刊》的報道指,其中一 間外判商-香港成功碼頭有限公司(Sakoma)的大股東其實是屬於和記港口信託(HPH) 旗下的「亞洲港口聯通」,而Sakoma的小股 東的持有人亦是和黃旗下的公司。同時,嚴原 來是Sakoma的董事。而另一間外判商「富大」其 中一名股東是和黃執董陳法蘭,董事亦包括嚴磊輝及HPH執董葉 承智。 被揭發HIT與外判商的關係後,HIT即作出澄清,否定有關 報導,指Sakoma及富大是HPH旗下公司,並非外判商,只是透 過服務合約聘請外判商,而永豐與HIT沒有關係。嚴磊輝及後在 記者會上持一張工作證並指證上的承辦公司為Sakoma,但並不 代表持證人為Sakoma員工。他又指工作證上的公司資料為舊資 料,惟沒有更新。 然而,其後再有傳媒公開HIT去年發給外判商的通告,上面 明確顯示傳閱對象為Sakoma丶現創丶高寶,即Sakoma應是承辦 商之一,令人質疑HIT的言論是否可信。
堅持以工會身份談判
▲工人抗議外判商壓迫,發動罷工。
嚴:HIT無責任與外判工談判 罷工首日,嚴磊輝曾表示工人是外判商的員工,非受聘於 HIT,他們的工資及福利問題並不能歸咎於HIT。嚴指罷工工人 應直接與外判商就工資問題談判,強調HIT只是外判商的客戶。 在上述電台節目中,嚴磊輝被問及作為外判商僱主的身 分,為何不願以中間人的角色邀請外判商與工人談判。嚴對此表 示,他們並非不願意擔當這角色,而是他們沒有身分,亦不應由 HIT做這件事。
/10/
罷工第八日,勞工處曾安排勞資雙方會面。然而,會議最 初不接受以工人身份談判。資方透過勞工處向工會表示拒絕承認 工會身份。由於以僱員身份開會,不會受到僱傭條例中工會免受 歧視的保障,故碼頭業職工會並無派員出席。雖然最後勞工處同 意以工會身份出席談判,但四個外判商中只有一個外判商出席, 談判無法進行。
沒有集體談判權難談判 資方誠意受質疑 資方遲遲未肯與工會對話,有指政府在促成勞資談判上辦 事不力。李卓人在《講清講楚》上表示這歸咎於香港法律並無集 體談判權,令僱主沒有法律責任與工會進行談判。李卓人說:「 呢個特區政府廢除左職工盟97年爭取番黎既集體談判權,輪到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社會
依家佢想求個老板出黎談判,但係唔得。因為你要有集體談判 權,令到僱主根據法例要同工會談判。」因此,職工盟在是次 工潮再次提出集體談判權的立法。在四月七日的遊行中,遊行 隊伍呼叫爭取集體談判權的口號,向政府表達訴求。 四月十日,三大工會(職工盟丶碼頭職工會丶工聯會)與資 方進行首次談判。惟會面歷時三小時,勞方僅提出飯鐘丶休息 丶如廁等安排,未能就加薪方面進行討論。碼頭業職工會代表 表示,雙方都有誠意進行討論。但會上只有工會向資方提出訴 求,資方未有作出回應。其後資方代表以「肚餓要食飯」為由 中途離席。 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表示:「我地唔明勞工處點解會安 排晏晝有其他會黎開會。依家被逼中斷左啦,我地唔會話冇成 果,只不過係時間方面安排得非常之唔妥當。 」 另一邊廂,有外判商以3000元吸引罷工工人復工,被批評 為分化罷工工人的行為。李卓人在《講清講楚》強調「銀彈政 策」不會湊效。他又表示外判商以各種招數分化罷工工人,包 括「恐嚇」工人,將罷工工人列入黑名單,整個碼頭永不錄用 他們;禁制令禁止工人在碼頭內罷工。
工聯會被指出賣工人 罷工工人:工聯會不代表我 工潮開始後,工聯會被指沒有為工人出力。工 聯會副會長黃國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指去年已 經協助勞資雙方討論加薪問題,但由於聯工 盟的加入而導致前功盡廢。黃在節目指工 聯會在罷工前曾向工人做問卷調查,收集 工人對加薪幅度的意見。但是,罷工工 人對此表示不知情。李卓人表示罷工的 四百多個工人中,只有一個曾收過工聯 會的問卷。李強調工聯會無法代表工人參 與談判,他說:「我地班工會會員,從來 冇被諮詢過加人工。咁如果你話代表工人去 談判,你代表邊個呀?四百幾人入邊得一個收 過問卷,四百幾人入邊冇人被諮詢過。」碼頭業職工會代表在 四月十日的會議後重申工聯會不代表罷工工人。另外,工聯會 屬下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理事邱美光被《南華早報》掀發其為 外判商高寶的中層管理人員,令工聯會的誠信再受質疑。眼見 工聯會及親中傳媒對職工盟的指責,facebook專頁「碼頭的辛 酸」發文回應。文章有指工人尋求職工盟協肋前,曾向工聯會 請求幫助。當時工人希望加薪一百元,但工會向工人表示「唔 好一次過咁大咬」,最後HIT只加薪六十元,因此工人感到被出 賣。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社會各界支援工人 是次碼頭罷工工潮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及支持,團體及市 民熱心捐款支持罷工行動,亦有組織及市民到碼頭聲援罷工工 人。 由碼頭工人成立的Facebook專頁「碼頭的辛酸」,說讚的 人數由罷工前的1000多人,上升至現時約二萬人。工人在罷工 展開後基本無收入,為了舒緩工人的經濟困難,職工盟進行籌 款活動。截至四月十二日,職工盟的罷工基金已籌得470萬, 並已四次向四百多名罷工工人發出1500元的罷工津貼。除了捐 款,有市民及組織捐贈物資至碼頭,包括飲品丶食物丶雨具丶 衣物等。在四月七日「碼頭工人撐到底」大遊行,大會統計約 有4000名市民參與。市民沿途呼叫口號,「李嘉誠,還錢!」 丶「養起李嘉誠,養不起家庭」,聲討李嘉誠剝削工人。 另外,學生組織的參與推動是次碼頭罷工。香港專上學 生聯會(學聯)在罷工第二日便開始設置街站收集市民捐出的 物資。四月七日的大遊行,學聯也是籌辦者之一。各間大專院 校學生會亦發起籌款活動,中大學生會在一周內共籌得約四萬 元,嶺南大學學生會在六日內亦籌得一萬四千多元,籌得金額 皆轉賬至職工盟罷工基金。兩名在罷工首日到碼頭聲援,分別 是嶺大及教院的學生表示:「工人自沙士之後就冇加過人工, 李嘉誠對工人剝削到盡,工人階級無人工加,社會不公義越黎 越大,唔係捐少少錢比學校就得。」
▲學生組織到場支持。 (註)僱傭條例21條B: ( 1 ) 任 何 僱 員 ,在 其 本人與僱主之間, 享有以下權利─ ( a ) 作 為 或 成 為 根 據 《職工會條例》(第332章)登記的職工會會員或職員的權利; ( b ) 凡 為 職 工 會 會 員 或職員,享有在適當時間參加該職工會活動的權利; ( c ) 聯 同 他 人 按 照 《 職工會條例》(第332章)的條文,組織職工會或申請將職工會 登記的權利; ( 2 ) 任 何 僱 主 ,或 任 何代表僱主的人, 如─ ( a ) 阻 止 或 阻 嚇 ,或 作出任何作為以刻意阻止或阻嚇僱員行使第(1)款所授予的任 何 權 利 ;或 ( b ) 因 僱 員 行 使 任 何 該 等權利而終止其僱傭合約、懲罰或以其他方式歧視該僱員。
/11/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社會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瓊華不再 思文化身份的消失
文/鍾浩輝
「試設想過去那『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沒有身份的無根城市,是『曝光不足』的話。則九七回歸所帶來的緊 迫感,便令人急於追回關於這座城市的身份和回憶,通過回歸本土、『地方營造』(place making) 來抵抗國族霸權的 宏大論述;但到頭來,卻只能宿命地製造『過度解讀』,形成既非遠視亦非近視、而是類似失焦的暈眩效果:力圖營 造可卻無法找到任何實在的本質,反而加速了這座城市文化身分的消失。」——《香港:消失的文化與政治》阿巴斯 二月上旬,突然傳來瓊華中心的小店不獲續租,將於五 月三十一日結業的消息。先是「Forever 21傳月租600萬 租瓊華中心」,再來是另一所名牌將在此開設旗艦店,流言 滿天飛。結果,還是土炮百貨公司先施承租瓊華中心一至三 樓,簽約十年。無論如何,瓊華收舖意味著小店在大街大巷 的生存空間被扼殺,大型商場及連鎖店舖抬頭。
▲先施承租瓊華中心一至三樓,簽約十年。
近年,旺角街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彌敦道變成近乎清 一色的金舖和鐘錶行、西洋菜南街的茶餐廳不見了(銀龍於 最近亦光榮結業)和普通話差不多成為旺角的第一語言。要 了解這個變化對文化、身份的影響,必須要從變化的起因開 始探討。
/12/
先從政府在旺角土地政策方面入手。朗豪坊可謂是現今 旺角人流最多的商場。翻查以往政府的文憲,朗豪坊的興建 原意是活化旺角舊區(砵蘭街)。按照市區重建局在二零零 五年一月廿五日的新聞稿所言:「朗豪坊是頂尖級的建築設 計,會對整個旺角區產生強大的更新效應,可以提升周邊經 濟活動的格局。假以時日,預計朗豪坊和附近會成為旺角新 的潮流熱點,並會帶來大量商機。行政長官(董建華) 發表 的施政報告,表示舊區更新可以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和推動文 化及創意產業。朗豪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朗豪坊有超過 三百家店舖,其中百分之七十是首次在旺角區開業,當中有 很多是年輕人以創意產品為經營意念。」 八年過去,朗豪坊順利成為旺角最賺錢的購物商場,但 入面絕大部分都是連鎖服裝店及國際品牌,並沒有如上文所 言的「很多是年輕人以創意產品為經營意念。」而周遭的街 道則出現了GAP,Cotton On和一大堆I.T. 旗下的服裝店。 的確,這對旺角區「產生強大的更新效應,提昇周邊經濟活 動的格局」。結果,旺角中心地段的地租不斷創新高,變相 扼殺了小商戶的生存空間。果然,分享經濟成果的,就只有 一小撮能應付天價租金的連鎖品牌。 自然,小租戶變成了「提升經濟活動」下的受害者。瓊 華有限公司(業主)在二月上旬回應《蘋果》查詢結業消息 時稱,時移世易,收回商場是為了重組及配合商業策略。在 資本主義的世界裡,企業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才合乎 成本效益。結果,為了商業世界的運作和資本的流動,犧牲 了瓊華小商戶多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特色小店。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社會
Cindy,瓊華中心一樓「彌敦毛冷」的店主。她說,該店 由前身瓊華酒樓地舖至易手的永安集團再到重建後的瓊華中 心,屹立該地五十年,陪伴旺角半世紀。對於店舖即將結業, 眼看多元化的瓊華小商戶被連鎖百貨公司所取代,她表示可 惜。同時,她指出不止該區,整個香港的特色商場都買少見 少。「其實,你看樂富和九龍灣的商場,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商 舖,沉悶非常。」一語道破香港由大型品牌壟斷所帶來的後遺 現象。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模糊,獨特性不被彰顯,人們更容易感到迷 失,身份問題更覺浮面。讀者們,試想像一下,數年後你逛旺 角時,只剩下清一色的大型連鎖店及電器舖,人人都在沒選擇 下穿上A&F,Hollister 及I.T. 旗下的服裝,這將是怎樣的 景象? 剛踏入千禧年代的時候,是謝霆鋒爆紅的時代。滿街都 是木底鞋、喇叭褲、皮褸和中間分界。該等服裝品味被評為 「MK」,意指衣著品味俗套,跟著潮流走。縱然這樣,這不失 為一個本土青年的集中地,他們都是按個人喜好來塑造自我。 而瓊華、潮特、Chic之堡與信和,基本上是不可分割的混合 體。尤如野外定向中的指定checkpoints,必須要全部完成 才算遊過旺角。但到今天,旺角的中心地帶幾乎就只有自由 行、自由行和自由行,那個滿街都是「MK」男女的影像不再 復見。瓊華的失陷可能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其餘的三個地 方。這代表著「MK」文化的沒落,回憶被「經濟活動」所吞 噬,社會正邁向文化身分消失的局面。 彷佛香港就在逐步應驗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字 幕:「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當 購 物 的 選 擇 由 多 元 趨 向 單 一 ,這 將 構 成 身 份 危 機 (identity crisis)。首先,現代社會提倡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提供不同的生活模式(lifestyles) 及 選 擇 ( c h o i c e s ) 予 大 眾 ,強 調 這 是 建 構 個 人 身 份 (self-identity)的方式。例如,無印良品象徵著簡約主 義(Minimalism),市民購買無印的產品就在建構簡約的生 活模式,而這個消費習慣正正反映出個人的教育水平、社會地 位等等。中文大學的人類學家麥高(Gordon Mathews)曾把 香港形容為文化超市(cultural supermarket)。只要你有 資本,就能自由選購、消費所想的身份。換句話說,人們就只 能透過消費相應的貨品來建構自己的身份;若沒有進入消費市 場,根本不能被分辨出是屬於哪個身份。這本質上已是一個強 逼的選擇(forced choice),正是英國社會學家Anthony Giddens所指的「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choose」 。而瓊華收舖告訴我們,這些原本已經是帶篩選的選擇逐漸減 少,而選擇減少,促使大眾趨向更相似的身份建構。當人與人
/13/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專題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從普世價值看西方國家的政治任務 In the Name of Universal Values 文/王煜升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我們有必要反思所謂「普世價值」的 意義。 As citizens in the 21st century, we need to reflect on the so called ‘universal values’.
譯/馮子程、梁軒銘
admitted in his book that the Iraq war was ‘largely’ about oil. After all, the US army is not the Red Cross. There was no way a bomb would be dropped in the desert out of altruism. President Bush would not have given away foreign aid with no expectation for return. American voters would not have let him to, and nor would the Jewish financers.
普世價值提倡和平、自由、民主、博愛、法治、人權,它雖源 自西方國家,卻不為西方國家所獨有,乃全球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 體系。 The spirits of peace, liberty, democracy, love, the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are all universal values,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but recognized by the global population in general.
但政治不吃這一套,政客們永遠將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宣稱 前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藏有大殺傷力武器,於二零零三年發動伊拉 克戰爭,導致了超過七十萬平民傷亡,卻沒有找到任何藏有大殺傷 力武器的有力證據。當然,什麼「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自治政府」 、「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只是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藉口。若伊拉克 果真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美國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不然美軍飛機還 沒飛到波斯灣,以色列就已變成一片焦土。美國聯邦儲備局前局長 格林斯潘曾在其回憶錄中透露:美國當初進攻伊拉克根本是為了石 油。否則,美國人的炸彈可不會白白浪費在這片沙漠上。畢竟美軍 就是美軍,他們既不是義工,也不是紅十字會人道主義救援隊。小 布殊不會平白無故地浪費軍餉去幫助別國,不然美國的選民不會同 意,猶太大財團也不會同意。 But it is a different story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s, as utility is always on the top of politicians’ list of priorities. The US government started the Iraq war in 2003, on the pretext that Saddam Hussein,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Iraq, possesse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 Up till now, the war has caused a civilian casualty of 700 thousand, and failed to find any convincing evidence of WMD. What the US claim to be ‘setting up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for Iraq’ or ‘humanitarian aid’ are just excuses. The US would not have acted so rashly if they had really believed the Iraq possessed WMD; Israel would have gone up in a blaze if this claim was anywhere near the truth. Alan Greenspan, the former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of the United States,
/14/
▲伊拉克戰後境況(互聯網圖片) 中東作為當今的炸藥庫,從伊拉克、阿富汗,一直到埃及、也 門、利比亞、敘利亞,短短十年間,內戰衝突頻生。軍政府鎮壓人 民起義,固然需要受到譴責,但若動輒請求外國勢力干預,根本無 異於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因為外國的政 客往往懷有目的。美國主動請纓干預伊拉 克內政,其結果有目共睹。現伊拉克國內 矛盾無日無之,首都巴格達治安混亂,土 製炸彈佈滿大街小巷,幾乎每日都有無辜 平民受害。極端伊斯蘭勢力在國內大量僭 伏,企圖隨時重奪政權,由美軍扶植的傀 儡政府根本無力團結全國人民。美軍撤退 後,留下的是一個傷累痕痕的伊拉克。伊 拉克人民比以前更幸福嗎?這實在難以評 估。不過前駐伊拉克美軍心理醫生哈桑的 子 彈 告 訴 世 界 ──這 場 戰 爭 並 不 公 義 。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專題
As the current global battle field, the Middle East have staged a great number of wars; from Iraq and Afghanistan, all the way to Egypt, Yemen, Libya and Syria, civil wars have been frequently recurring for the past ten years. The military governments are certainly condemnable for suppressing the people’s uprising, but asking for foreign aid is no different from ‘opening the back door just to lock the front’ , especially when foreign aid is always given for a purpose. With US so eager in interfering Iraq’s internal affairs, the result is clearly disastrous; conflicts in Iraq seem never-ending – its capital Baghdad in constant chaos, with bombs hidden in streets and alleys, and with civilians hurt every day. When Islamic extremists are lurking in Iraq, preparing to assume power at any time, the US puppet government is failing to unite the nation. Iraq was left ravaged when the US troops withdrew. Are Iraqis happier than before? That is hard to tell. But with the bullets in the Fort Hood shooting, Nidal Malik Hasan, a US army psychiatrist who once served in Iraq, has told the world that this war was never righteous.
不要被普世價值「利用」 Not to be fooled by ‘universal vlaues’ 敘利亞軍政府自二零一一年開始鎮壓國內反對勢力,造成了近 十萬人傷亡。軍政府拒絕政治改革,屠殺平民,實在人神共憤。對 於去年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敘利亞之議案,中俄兩國均投下反對票, 惹來一片輿論鞭撻,紛紛指責中俄助紂為虐,踐踏人權。英國外相 黑格稱,中俄的做法是在「敘利亞人民最黑暗的時刻,背棄了他 們。」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又抨擊中俄「站到了敘利亞人民的對立 面,站到了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對立面。」 Unwilling to reform, the Syrian government has killed over a hundred thousand in its despicable and violent suppression against protests since 2011. Last year, Russia and China upset a lot of people by vetoing UN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and were accused of siding with the tyrannical regime. William Hague, the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condemned China and Russia’s decision as “turning their backs on the people of Syria in their darkest hour.” The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also said that China and Russia were standing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Syrian people, the wrong side of hope for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在分析這些議題上,我們不能被躲在普世價值背後的政客誤 導。雖然「民主自由」是我們追求的共同目標,但它常常被政客利 用,成為西方國家用來掩飾其陰謀的美麗藉口。根據該議案內容, 敘利亞政府必須在十天內撤出多個重要城市,否則聯合國有權按照 《聯合國憲章》軍事介入當地。可笑的是,西方國家雖名為拯救敘 利亞人民,但每一次都只為消滅軍政府。「互相尊重、人人平等」 是民主的原則。「Through violence, you may ‘solve’ one problem, but you sow the seeds for another」,若在談判 桌上只要求舊政權接受苛刻條件,叫舊政權單方面讓步,無條件放 棄重要據點,根本談不上尊重和平等。但西方國家每次都借聯合國 名義,粗暴干預他國內政,一方面強行劃出禁飛區,另一方面出動 戰機對舊政權根據地狂轟濫炸,更為反對派提供軍火。此舉非但增 加了平民的傷亡,更暴露了西方國家的真正目的:消滅在中東的反 西方國家的勢力。一旦軍政府繼續襲擊反對派根據地,西方國家就 站上道德高地,以普世價值之名向軍政府口誅筆伐,繼而加強軍事 介入,令軍政府內外受敵,面臨崩潰。 We must not be fooled by the politicians behind the veil of universal values. Democracy and liberty, being commonly sought-after ideals, are often used by Western politicians to gloss over their wicked intentions. The proposed resolution demanded that the Syrian government’s forces withdraw from various major cities in ten days; otherwise, the UN would authorize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accordance to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Ironically, every time the West claims to save the people from their oppressors, all it does is to eliminate the regime. “Through violence, you may ‘solve’ one problem, but you sow the seeds for another.” Mutual respect and equality are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but demanding acceptance of harsh terms and unilateral compromise from a regime is far from respectful and fair. But every time the Western powers rudely intervene in foreign affairs in the name of UN; enforcing no-fly zones on the one hand, and launching airstrikes against the regime on the other, and even supply firearms to rebels. Such acts not only aggravate civilian casualties, but also expose the real intention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 to eliminate anti-West powers in the Middle East. Once the Syrian government attacked rebel positions, Western powers claimed the moral high ground, condemned the regime in the name of universal values and deepen military intervention, crumbling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除軍事衝突外,女權問題是中東的另一個長期爭議。前阿富 汗政府侵犯女性權利,美國出兵將其推翻,流離的舊政權勢力組成 了現今的塔利班組織;伊拉克、伊朗等國也曾女權問題而受到聯合 國批評,前者慘遭滅國,後者受到經濟制裁。然而同樣是伊斯蘭國 家,同樣沒有賦予女性選舉權、駕駛權的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 卻來沒有成為西方國家「整頓」的目標。要知道伊朗等國尚算是共 和體制,而沙特、阿聯酋仍是奉行世襲制度的封建國家。可即使美 國如何「尊重普世價值」,它也從不拿沙特和阿聯酋開刀。原因很 簡 單 ──兩 國 在 以 色 列 問 題 上 親 美 , 亦 在 石 油 供 應 上 讓 了 步 。 In addition to military conflicts, the West used women’s rights, another long debated issue in the Middle East, to justify the war in Afghanistan. The regime pulled down in that particular war is now known as the Taliban. Also criticized by the UN for violating women’s rights, Iraq has been destroyed and Iran still financially sanctioned. However, Islamic countries like Saudi Arabia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that also deny women suffrage have never been subjected to intervention from the Western power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even when Iran is a republic, the UAE practices hereditary monarchy. The reason why the US never touches Saudi Arabia and the UAE is that the two of them agree with the US on the Israeli problems, and have compromised on oil supply.
軍事介入並非上策 Military intervention – not a good idea 軍事介入並非兒戲,一旦處理失當,就會為該國人民帶來極大 災難。干預國只需宣佈一撤軍,就隨時能輕易抽身而出,留下各種 問題。利益往往由入侵者掠取,損失往往由受害者承擔。「九一一 事件」可以視為伊斯蘭國家對美國霸權最激烈的一次控訴,但美國 半世紀以來對中東國家造成的龐大傷亡,實在遠遠超過兩幢摩天大 樓。
▲敍敘利亞戰後景況(互聯網圖片) Military intervention is no child’s play. Intervention brings disaster if it goes wrong. The intervener could simply withdraw, and leave problems behind while taking benefits on its way out. The 911 attack can be taken as the Islamic countries’ fiercest denunciation against the US. Yet, in the half-century, the US has caused damage far beyond two skyscrapers’ worth in Middle East.
(續後頁) /15/
專題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奧巴馬曾在國會上說,他希望將美國打造成「Not just a place on the map, but the light to the world」。民 主之光應宣揚和平理性,並非燃點仇恨,挑起戰火。「An eye for an eye」是原始人的道德。若因對方站在民主的對立面, 就以暴易暴,「順理成章地」訴諸武力,這種「民主」是十分 危險的。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declared that the US-led Iraq war was illegal, yet the US has not faced sanction in any form. On the Israeli issues, the US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peace – its 82 dissenting votes stopped humanitarian aid from passing Israeli tanks. Because of violent objection from the US in the UN, Pakistan has not obtained recognition as a sovereign state as of now, and its people remain exposed to constant invasion and murder by Israelis. Perhap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has already been controlled by Jews. Invading Iraq, Libya and Pakistan could be the prologue of a far bigger plan. The future is unclear.
Obama once said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that he wanted America to be “not just a place on the map, but the light to the world.” The light of democracy is supposed to advocate rationality and promote peace rather than to instigate hatred and pick fights. ‘An eye for an eye’ is ethics for the barbaric. The kind of ‘democracy’ that self-righteously goes ‘an eye for an eye’ with those who stand against democracy is very dangerous.
其實西方國家對於削弱他國勢力都有一套固定的把戲:先 在國內扶植反對派,深化矛盾;然後暗中資助反對派,為其提 供軍火,煽動其發動政變;當原政府開始鎮壓時,便將事件高 調提升至國際層面,以聯合國名義進行軍事介入;最後取締國 家,扶植傀儡政權,甚至借「民族自決」之名將該國分裂成若 干份。於一九九一年瓦解的南斯拉夫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The West has routine methods to cripple a country: support rebels and intensify the conflict; then aid the rebels in secret, provide them firearms and incite a revolt; when the government begins to suppress the uprising, escalate the matter to the global level and intervene in the name of the United Nation; when the government is overthrown, establish a puppet regime, or split the country on the pretext of allowing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s demonstrated in the break of Yugoslavia in 1991.
即使無法瓦解該國,西方國家也會在撤軍時「留下麻煩」 ,以圖區內鄰國因領土爭議不斷內耗。就如將科威特留給伊拉 克;將巴基斯坦留給印度;以及將釣魚台留給中日。 Even if the West fails to break down a country, it leaves territorial disputes for which the region would go ‘dog eat dog’, like when Kuwait was left to Iraq, Pakistan was left to India, and when the Diaoyu Islands were left to China and Japan.
軟弱的聯合國 UN – too soft 在這些國際衝突,聯合國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自蘇聯解體 後,聯合國凡事不敢對美國有半點忤逆。即使前聯合國秘書長 安南於二零零四年宣佈,美國去年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是非法 的,至今卻沒有對美國進行任何形式上的制裁。在以色列的議 題上,美國成了和平的最大障礙,它的82張否決票將人道援助 擋在了以色列的坦克車外。正因為美國的百般阻撓,巴勒斯坦 至今沒有獲得聯合國承認,當地依舊不斷遭受到以色列人的侵 略和屠殺。或許美國政權已經被猶太集團操縱,入侵伊拉克、 利比亞、巴勒斯坦……可能只是一個龐大侵略計畫的序曲,未 來的國際局勢仍未明朗…… The United Nations seem impotent in the face of such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Since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the UN has always been letting the US have its way.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16/
最近朝鮮半島的衝突不斷升級,金正恩揚言要摧毀南韓軍 事基地,令「白翎島陷入一片火海」,同時又聲稱要用遠程導 彈攻擊美國西岸城市。北韓的民生狀況雖叫人慘不忍睹,但筆 者還是「慶幸」北韓政權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正是因為北韓 「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美國才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北韓一早 已成為下一個伊拉克,會有數以十萬計的人民在戰火中喪生。 美國當然也不希望過份觸怒北韓,令遠東的兩位重要盟友變成 一片焦土。 The situation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been tensing up lately. Kim Jong-un threatened to attack South Korean military bases, to turn Baengnyeongdo into the realms of flame and fire missiles at the American West coast. Despite the miserable living conditions of North Koreans, the writer is still ‘glad’ that the North Korean regime possesses a certain level of military power. It is North Korea’s ‘possess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 prevents the US turning North Korea into the next Iraq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aths in cross fire. The US certainly does not want to over-provoke North Korea and have two of its important allies in the East gone up in a blaze.
北韓常被外界詬病其花費巨額金錢研發核武,漠視本地農 業發展,令無數北韓人民捱餓。北韓高層又何嘗不知?北韓政 府既希望維護國家安全,也希望發展農業。但當資源有限時, 他們就寧願放棄農業,然後用核武來勒索美日韓三國的糧食援 助。如此,國家安全和糧食短缺問題都能得到紓緩。惟此絕非 長久之計,北韓政府若依然堅持一黨專政和極左的經濟路線, 其覆亡之時指日可待,根本毋需美國出手。 North Korea has long been condemned for its huge investment in nuclear weapons, and its negligence in agriculture which causes countless North Koreans to starve. Do the Korean politicians not know about that? The North Korean government wants to safeguard its nation and improve it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ll at the same time. Yet, with limited resources, they would rather give up on agriculture, so that they could use nuclear weapons to extort food aid from USA, Japan and South Korea. But that serves only as a short-term remedy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od supply issues. If the North Korean government insists on its one party dictatorship and its left-wing extremist policies,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North Korea will collapse by itself, even without American involvement.
專欄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城語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不偏不倚的公共廣播服務
張楚勇 輔導長 公共廣播服務的存在理據,在於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認為,為了堅持言 論和表達的自由,讓社會上不同階層、團體、族群等的聲音(特別是在政治 和經濟上弱勢的聲音)均能在包括大氣電波在內的公共空間得以交流交鋒, 讓社會上的主流、主流以外、甚至還未知道是否入流的創作得到培育和有 發表的機會,社會便應投放一部分公共資源,成立一個獨立於政治(包括政 府)和商業利益的公共廣播組織,以持平、公正、客觀準確等專業廣播方 針,為所有社會人士服務。公共廣播服務提供的平台必須是開放的,既可以 讓受眾接收到多元、具視野、有質素但又雅俗共賞的新聞、娛樂、教育資 訊,亦可以讓社會上不同的人士能參與或製作有關的節目,讓公眾同時擁有 社會中的公共廣播服務。 在這篇短文內,我不可能全面地論述公共廣播服務的價值和原則,但我 想從我的工作中的一個學習經驗,分享對公共廣播服務的一些重要體會。 1987年春,我在倫敦加入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世界廣播部(World Service)工作。BBC是個很重視員工訓練的機構。我在那裡工作了7年,參 加過他們不同形式的多個訓練課程。記憶中訓練課程的其中一課,談及到英 國1982年和阿根廷因福克蘭群島的主權爭議引發的戰爭。課程的導師當時向 我們講解新聞事實的準確性是如何重要、新聞和宣傳的分別、以及編輯自主
多比 世界 黃偉雄
恨鐵不成鋼 總編輯
二零一七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成為香港熱話。不少學者、中環白領以及 政黨明星,均視「佔領中環」為爭取真普選的殺手鐧。仿佛人人皆視「佔領中 環」為香港的出路,為救世的希望。相信不少真正了解中港政情的人,看到以 上的現象,都會搖頭輕嘆。搖頭,皆因港人重覆犯錯,在政改問題上浪費數十 年的光陰;而輕嘆,則是對長期霸佔道德高地,卻又缺乏議事質素和說服力的 政客一種無奈的回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八個字正好道出了筆者對 佔領中環的看法。 這場佔領中環運動注定失敗的原因有三:(一)「佔領」一字奠定敗局。 運動發起人戴耀庭曾多次公開強調,運動主張和平,而且不是與中央對抗,只 是希望形成一種聲音。姑勿論此等自我感覺良好的意願猶如泡沫般一戳即破, 他一方面主張和平,另一方面卻將運動命名為「佔領中環」,示意要以控制香 港經濟樞紐為手段要脅對方展開談話。兩者格格不入,如此矛盾模糊的方向和 路線只會注定運動以失敗告終。(二)運動諸多制肘。一方面有年齡限制,另 一方面要簽同意書才能參與佔領運動,必定會令參加人數大減。(三)缺乏出 色的運動領袖。要辦一場成功的抗爭運動,一個或數個有魅力、有才幹的領袖 是少不免的。然而,縱觀香港政圈,真正有魅力,有能耐驅使一個地區普選的 領袖仍然欠奉。即使如「民主女神」余若薇之流,亦恐怕未夠資格擔當起如此 重要的角色。歸根究底,乃因泛民主派後知後覺,未能於八十年代開始培植政 治明星和人才,釀成今天「老人政治」的惡果。香港人,實應恨鐵不成鋼。 說起鋼鐵,說起有魅力、有政治實力的領袖,實在不禁令人想起近日逝世 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在她政治生涯裡甚少見她於街上呼喊示威,而是走 入制度的核心,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她勤奮自強,富有主見,例如在擔任首 相後堅持無論何時就寢,都必定會在凌晨三時半起床工作,風雨不改。她優雅 沉穩、語調堅定,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魅力型領袖。可惜,如今眼見每當電 視台訪問香港的政治領袖時,熒光幕總例牌播出何俊仁、譚耀宗等人,教人如 何不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死心。 近幾個月來,中央代表一直表明必須要由愛國愛港的人士擔任二零一七年 的特首,並且堅持要有一個提名委員會篩選參選人。有人認為,中央如此舉措 是為了阻撓余若薇、梁國雄、何俊仁等政治明星入閘,讓建制派這群一直愛國 愛港的政客來競選來屆的行政長官。然而,這種想法未免過份抬舉泛民主派在 中央心目中的地位了。另外,堵截一些中央不合心意的建制派人士亦是提名委 員會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從二零一二年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我們已經清楚看 見,建制派並不團結。只要有利益的衝突,相信建制派中人要耍狠鬥勇,亦絕 不遜色。在這個時候,提名委員會便能發揮重要的功能,一鎚定音,將中央看 不上眼的建制派候選人踢走。說到底,相信在中央心目中,在二零一七年時真 正「愛國愛港」的人,從來只有一個。
的問題。導師對我們說,BBC西班牙語廣墦就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報導,令英國 當時的戴卓爾夫人政府很不滿,因為BBC對戰事傷亡等報導和官方的報導不很 一樣,政府認為這樣對英國軍民的士氣不但無益,反而有機會助長敵人的氣 勢。 戴卓爾政府據說因此多番向BBC施壓。但BBC當時的管理階層不為所動, 因為他們認為BBC的報導,都是自己的記者在前線工作時有根有據的報導,果 斷地堅持自己的編輯自主權,認為向受眾和國民專業地在不影響到國家安全 的情况下,報導媒體接觸到的所有可靠的資料和見到的事實真相,比起政府 方面不是以新聞專業標準所提供的消息,更符合國家利益。後來英國政府索 性在交戰期間自立一拉丁美洲語頻道,繞過BBC直接向阿根廷廣播。但BBC並 沒有因此改變方針,繼續本著公共廣播的精神製作相關的節目。 這次訓練,讓我明白要維護公共廣播的編輯自主,得靠公共廣播機構上 下一心地以準確和整全報導事實真相的新聞專業精神,來抗拒外來的政治或 其他壓力。這種上下一心的努力,加上其公正專業的新聞操守使其報導能取 信於民,就是在戰時也讓BBC能繼續高舉公共廣播而非民族主義廣播的大旗。
貪婪的抉擇
發現號 Cyrus Piz
「上莊」、「住Hall」、「拍拖」、「兼職」、「走堂」,人們都 說大學五件事,沒有完成就如沒有唸過大學。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標,有 人希望累積實務經驗,有人希望體驗大學群體生活,有人希望早日為前 途作好準備。在筆者而言,大學生活遠不僅此五件事。大學與中學最大 的分別,就是所聚焦之處的不同。中學的我們把學習和考試聯繫著,認 為學習書本的知識就是學習的所有。然而,你將會發現若在這個殘酷社 會中生存,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還要有態度、耐心、韌力、人事 的圓融和處世的氣度。生存的學問,從來都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如此簡 單。 大學,就是我們在通往社會前的重要關道,讓我們掌握人生學問的 先戰場。相比起中學,大學的生活姿彩令人目眩神迷,每一位大學生細 味著自由的快活,突破傳統刻板的學術框框,千萬精彩虹橋任我行。然 而,人生的成與敗從不取決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抉擇。大學 路,又應如何作出抉擇? 人們都說小時候要學習堅持,長大後要學習放下。無疑的,在大學 生活中,有無限選擇,時間卻十分有限。不得已我們必須向現實低頭, 在抉擇中取捨,放棄一些可能對你同樣重要的機會。然而,這,難道就 是我們年花數萬元學費來學習的態度嗎? 有人說,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願意擠就能擠出來。大學生活的體 會,就是學習怎樣把握最有限的時間,完成最多的選擇。大學的生活體 驗,是要讓自己突破框框,衝開社會大眾以及現實制度給你套上的枷 鎖,更要打開傳統思想給你的限制。筆者認為,在大學中最需要學習的 態度,就是貪。所謂的貪,不是貪名譽功利,權力財勢。而是不知足的 追求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以打造全新的自己,以成就更精彩的人生。只 有不知足,才會有進步。不要讓自己後悔曾經作出的每一個決定,就是 不要抉擇,堅持每一個新的嘗試。即使犯錯,也不要讓自己後悔。從錯 誤中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大學生們,現在就是實踐理想的時候,這裡 就是追尋夢想的地方。所有成功者都不會放棄每一個實現理想的時刻。 及時行動,把握機會,才最重要。 大學路,就是要不作抉擇。把所有選擇關口打破,把所有理想追 趕。如此,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心想則實行,無憾也無悔。
/17/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投稿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二手物品有市場 綠綠無窮命延長 在香港這個物質富裕的城市,大部分人 都很容易墮進典型富裕社會的消費陷阱—— 衝動。很多女生看見喜歡的衣服,想也不想 便把它們買下來。男生們也會跟隨潮流不斷 購買新的電子產品。很多衣服連吊牌也沒有 剪下便被扔掉,很多手機在可用的情況下被 換掉。當我們在瘋狂消費滿足自己無止境的 慾望同時,地球的資源卻一點一滴地減少,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愈來愈嚴重。作為地 球村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保護生態環境。 而保護地球最好的方法便是綠色消費,我們 可選擇那些在生產當中對生態環境傷害較少 的產品或使用二手物品,把對環境的損害減 至最低。
Louie表示多數會員每次帶二十件舊物 回收,因為他們過度消費,買了很多自己不 需要的東西。一方面他們可獲取更多分數來 換走店內物品,另一方面他們可有效騰出家 中室內空間。香港寸金尺土,每個人的生活 空間已經少之又少,加上人們放置很多日常 不急需的東西,才會導致雜物過多而沒有多 餘位置。
▲所有二手物品放得井然有序,可媲美其他商店。
/18/
「JUPYEAH執嘢」 VS Clover 「JUPYEAH執嘢」是一個網上平台,讓 網友自由交換物品。交換的步驟十分簡單, 物主只要到網站註冊成會員,將交換物品, 拍照上載至網站,一旦有用家接受,物主便 與用家商討交易的地點、運輸費和質素檢查 等問題。另外,由於交換的過程只由雙方物 主負責,所以交換的物品不只局限於手飾、 電子產品和名貴衣服,還有較為大型的物 品,例如電視機、櫃台和床褥等。
以物易物 環保省錢大趨勢 坊間有不同的衣服回收站及二手店, 這次我們找到一家開業約半年的換物店—— Clover。Clover是一間實行會員制的以物 易物商店。註冊成為會員時須先繳交會費才 可到該店以物換物。當會員攜帶舊衣物交到 Clover時,店長Louie會隨即檢查該物品是 否完好無缺。會員之後會獲得分數,再以扣 分制換走店內物品。
可惜的是大多數本地學生態度依舊,沒 去嘗試綠色消費,當中原因包括衛生問題, 沒有朋友參與過等等。其實,我們只需多走 一步,自發去清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及減少 過度消費,將那些家中的多剩餘物品送給有 需要的人或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可以為保 護環境出一分力。
▲會員以積分換取心頭好。
Clover 店長Louie感慨:「現時我們 身處的居住環境愈來愈差,污染問題愈來愈 嚴重,生活水平比以往有很大差別,所以我 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在資源不斷減少的情 況下,成本及物價只會持續向上升,使用二 手物品是一個無可避免的趨勢。」 Louie亦 表示,以物易物可減少對環境影響之餘,更 可減少支出。他以買衣服為例,在時裝店買 一件衣服大概花數百元,若透過以物易物交 換,只需數十元,甚至可以利用積分去換喜 歡之衣物,可把省下來的錢花在更有意義的 地方上。
▲環保換物網絡平台 「JupYeah執嘢」 Facebook專頁。
而Clover,是一間實行會員制的易物 店,物主必須申請成為Clover的會員才可 在店內進行以物易物。在交換的過程中,首 先,店長會收集會員的貨品作檢驗,根據貨 品的質素給予分數,然後,會員可根據所得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
的分數從店內換取任何貨物。由於所有物品都須經 過店長檢驗,所有交易物品主要圍繞書籍、手飾、 手提袋和衣物等輕便貨品。
投稿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當然,很多人愈來愈著重綠色生活,亦了解它 的重要性,只是並未實行而已。只要大家細心留意 身邊的事與物,便不難發現坊間有各種各樣的換物 平台,大家只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可為環保 略盡綿力力,過著舒適的綠色生活,這個世界才會 再有生命力,延續人類在各方面的發展。
城大月報更正聲明 《城大月報》三月號出版之 文章《王子娶王子 同志平權?》 有誤,受訪之本校公共及社會行政 學系教授應為「張錦泉」,而非「 張炳鑫」。特此更正並致歉。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
Green Media 環保會
編按: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工作人員名單
除了Green Media舉出的以物換物平台外,城大也有類 似的計劃,詳情如下: ▲店長在檢驗會員帶來的舊衣物,若有殘缺將 會退回。
潮流換物派對
環保藝術二合一
總編輯 黃偉雄
Swap Fair背後的概念是透過類似以物易物的 方式,將自己用不著的東西轉贈他人,同時亦可免 費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類似活動近年在香港 漸漸興起,小至深水埗、屯門的地攤,大至融入了 藝術表演的「swap party」,逐漸為市民所認識。 在城大,一班修讀環保政策的三年級學生亦曾舉辦 過同類活動。他們除了在Swap Fair交換物品外,還 提供免費糖果、音樂,以及一些綠色生活小提示。
副總編輯 張熲燊 王煜升 執行編輯 顏永奇 高瑞琪 張嘉文
其實,坊間亦有類似的活動。於二零一三年三 月三十一日(後因天雨關係改期至四月一日)以及 四月七日(星期日),觀塘港貿中心二樓平台舉辦 名為「拎得起,放得底」的換物派對。參加者可以 一邊欣賞現場音樂表演及本地手作地攤,一邊選擇 自己的心頭好。唯一要注意的是,為配合主辦單位 的「換物」主題,參加者須帶備至少一件自己不需 要的物品用來交換。
朱璧研 助理編輯 譚家禧 梁展晞 黎宇 梁軒銘 馮子程
改善生活 你做得到
美術編輯 陶芷琛
當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我們是時候改變我們 的生活習慣及態度。若我們一直浪費地球資源,最 終受苦的是我們自己。試想想,污染問題愈來愈嚴 重,我們可能會在沙塵滾滾的城市過日子,我們可 能外出時要戴著口罩。你想過著這樣的生活嗎?
姚昕彤 李兆鵬 第二十八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鳴翩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 大學康樂樓6樓R6217室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 電話:3442 5565 Facebook:
承印: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發行量:9,500份 本刊內刊登之圖片, 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19/
漫畫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四月號
海 濱 大 解 放 / 大 魔 法 師
主場新聞: 政府鬼祟改土地用途 中環海濱休憩地變解放軍碼頭 http://bit.ly/159fTrT
/20/
電郵:cityueditorialboard@gmail.com 電話:3442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