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Design.城市運轉中心-重構後站街道模式

Page 1

城市運轉中心-重構後站街道模式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OPERATION CENTER-STATION STREET MODE AFTER RESTRUCTURING

F0742040 黃茗宏 昶錡組

URBA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目錄 題目解析

構想設計

基地透析

策略運用

統整資訊

DIAGRAM

形象再現

平、立、剖、透視圖

機能運用

結尾敘事

模型概念


題目解析

緒論 城市蘊含人民各式行為的載體,從早期的日治時期到回復民國時期再到現代時期,由前期至後期的變遷,城市的開發 必定從某一個區域開始,進而擴散至外圍,最後形成生活圈。而不同的場域皆有不同的作用性,人民在生活中也有不同 的需要,在每一個時代的轉變下,場域位置的斷層、定義的討論也會改變人的活動與行為。 在台中的快速發展下,生活便捷提供人民活動的多元性,但是同時模糊了區域的作用性,不同性質的活動集中在一塊 區域裡面。在人流的移動、產業的變化、族群的分布,看到了運轉的需求性做為城市的疏通與分流,由重新構築下一個 二十年的角度下思考,整合城市不同機能的空間運轉機制。 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住商混合區-作用性不同。


確立議題

議題探討 鐵路劃分了台中的城市界線,形成前站與後站。在舊火車站時期之下,前站面對於中區,區域功能性分明,使得前站 發展定位較為明確,車站的人潮流動大部分集中於前站,相對於後站的區域不一致,商業、住宅區、休憩空間混合,使 區域失去了均衡性。 人潮的流動相對於前站來說實為少數,不一樣的族群在此聚集、離散,形成人群的流動,再移動到下一個場域。東區的 發展以日治時期設置糖廠之後,糖廠做為東區的重心,直到糖廠關閉以及正式開發後,後站區域再透過台中車站高架化 後連接前站,在基地之中結合了城市新與舊的紋理,串連了前站與後站的流動,重新連接兩個地方的空間紋理與活動場 所。 建國公有市場、帝國製糖廠、三井OUTLET、樂業國小、住宅區,旱溪老街,皆為不同的空間與類別,不同於一般商 業區與住宅區之劃分,基地成為了不同場域接壤的留白空間。連接旱溪老街、台中車站、建國公有市場三個節點的範圍 。基地所需要的是使人停留與移動,在同一個場域型成不同運轉作用。基地內透過路徑串聯起空間,在空間內置入機能 ,成為人流的聚集地與族群的集散地。


基地透析

綠地

廣場

主要道路

市場

學校用地

噪音


住宅區

商業空間

開放性

鐵路

建築空間

邊界性


基地分析 東區為早期開發地段,帝國糖廠為日治時期設立,基地周遭為帝 國糖廠的範圍。湧泉公園成為遊客的去處,隨著時代演變,糖廠鐵路 消失,車站的人流動向大部分集中於前站,前後站人口比例有明確差 異,亦造成前站與後站的發展差異。 鐵路 商業區 住宅區

綠地 廣場

基地位於車站附近,位於交通要道之上。觀光空間、市場、住宅區 為人口聚集的地方,對應不同族群產生不同的行為活動。綠地與廣場 在基地周圍都有分布,但呈現零散狀態,因此缺少一個具有系統性的 聚集地作為人的集散與流動。 商業區與住宅區,為車站所劃分區域,車站周遭多為商業區,鐵路 劃分城市,成為兩個不同的地域性。在台中車站的前後站,只有前站 設置台中轉運站,而後站有眾多機能的場域空間,但缺少轉運空間增 加人流移動與人口停留。 旱溪老街串聯東光園道,成為了東區的綠帶串連了基地範圍,但是 在基地與園道之間有不同機能建築物的間隔,產生了園道與基地之間 的連接斷層,無法使基地與環境串連。

市場

主要道路

學校用地

次要道路 噪音


城市意象-機能複合

台中城市之中的各式場域,使基地成為複合機能下的中介空間。


資訊統整

日治時期

前期

民國時期

中期

現代時期

後期


前站

後站

前後站比較

中心發散


場域人流活動形式

帝國製糖廠

旱溪老街

湧泉公園

樂業國小

三井OUTET

建國公有市場

使用者來自於不同族群,市場的使用者為50%攤販、40%顧客、10%遊客,住宅區的居民也會在公園以及市場活動與聚集。 附近的糖廠與月泉湖在平日與假日的時候有著遊客,但是多寡的差別比較大,親近自然綠地是假日人們會優先選擇的行程。 三井OUTLET即將帶來許多的遊客及消費人潮,平日的人口也即將增加。基地內的人口組成呈現為一個綜合體,不同的族群來自於 不一樣的地域鄰里,設計也會有不同活動性質層性。


空間活動場域變化

遊客10%

市場活動

住宅區

遊客比例 顧客40%

當地人

攤販50%

0-17

遊客

使用者

鐵道劃分城市

綠帶斷層

18-60

61-90

年紀分布

附近區域公車

空間的流動性,所需的機能會置入設計之中,在基地周圍不同機能的族群能夠進入場域,不僅止於做為轉運,嘗試在基地內停留 ,整合附近糖廠、市場、住宅區、商業區的族群,結合廣場、停車空間、聯絡道路、行人動線、公車區域,將基地內的觀光產業 及不同族群所能適應空間的結合,使人群能在基地停留及移動,將分散的運轉機制,透過空間有效整合。


時間人流變化

建國市場

建國公有市場

08:00

12:00

15:0

18:00

08:00

12:00

15:00

18:00

08:00

12:00

15:00

18:00

08:00

12:00

15:00

18:00

旱溪老街

帝國製糖

樂業國小


環境物件

在城市之中尋找環境物件為構築場域的連結,在道路的行走,建築物之間的接壤,觀察到人群所行走的天橋,天橋的類型分為: 1. 道路上的天橋 2. 城市內連接建築物的天橋 3. 相同性質場域之間的天橋 4. 於高架橋下給予行人使用的天橋----對接、連接、重構 天橋為連接道路與空間的都市物件,使人行走通過不方便通行的地方,天橋的設置在城市中不一定是因為地形的斷層而設置,而是 在交通的需要或是在道路通行狀況而產生垂直與水平的空間。在水平內成為連接的通道,在垂直外成為空間的移動。使天橋不只是單純 的過道,增加連接空間的可能性,在建築內部除了服務核以外增加樓梯作為空間連結,使族群不只使用服務核移動,增加步行與對空間 的使用性,達到垂直與水平的移動性。


形象再現

藉由人流在城市形象模型移動,象徵族群在空間的運轉、流動


機能運用 MDRDV 2000年 世博荷蘭館更新 將前世博館改造成公用性辦公大樓 增加學生宿舍及停車場設施 堆疊景觀的概念,沿著原開放場地增加兩座階梯式建築 由圍繞式路徑串聯不同功用的平台 在中心垂直量體置入不同的作用空間

土地規劃

不同用途

高低形式

建築配置

路徑圍繞

梯田形式循環直

不同作用的平台

路徑圍繞基地

咖啡廳、辦公室、坡度

功能劃分

不同作用

功能堆疊

垂直集合不同作用

不同功用的平台垂直集合

圓形會議

空中酒吧

隔間會議

開放辦公空間

非正式會議

植物綠化

空中吧檯、開放辦公室、綠能空間


MDRDV WERK12 NVO Architekten 位於慕尼黑東站附近的前工業遺址,城市規劃中塑造為Werksviertel-Mitte的核心。 將簡單的形式、質樸的材料和透明的立面結合,使用者可以通過不同路線在建築穿行。 東北側為外部動線核心,每層擁有3.25公尺寬的露臺,外部折線型樓梯串聯開放空間。 公共步道與人行步道使用相同材料,強調建築的公共性。 五米高的字母表達對當地塗鴉文化的致敬,夜晚照明系統改變了建築的外觀。 建築層高5.5公尺,為使用者增加夾層或其他變化的可能性,重新分配內部空間。

白天與夜晚燈光效果

不同樓層的不同行為

空間內的雙倍高度

建築標語結合新舊

不同空間組合

樓梯轉換為外部圍繞


空間概念-動線交錯

平行之間圍繞

增加高度空間

空間單向流動

空間向上圍繞

空間產生高低

加入過渡空間


模型概念 意象模型-以對於議題及基地思考所產生之爆炸性概念模型

增長

擠壓


垂直模型

使用垂直上升的操作方式,使空間在垂直的型態下打開邊界, 垂直中發展空間使空間活動增加想像性與發展性,並且在模型 下方部分加入環繞的空間物件,為人流的移動與空間的移轉。 垂直型態表達堆疊機能的概念,在中心垂直能夠置入不同的作 用的空間。


水平模型

使用水平延續的操作方式,在發展水平延伸空間的概念下將內 與外的型態打開,處理模糊邊界,水平導入面的空間,夾層為 使用者增加機能的變化性。 透過環繞讓人運用不同的路線在空間裡面穿行,水平型態導入 不同的機能組合會有不同的高度,重新分配內部空間,並且呈 現基地內人流線性的移動,到達下一個目的地。


垂直+水平模型

結合直性與向性的特性,水平的空間延伸貫穿了基地,帶狀的穿越使基地 會在動線開口的地方匯集成一個中心點,原本零碎的集散空間會產生了空 間的集合性。垂直的發展空間使不同的機能會在上與下的樓層透過行為的 不同而有不同的「型為」使每一個個別會成為整合的整體。 透過水平的流動與垂直的停留,使空間的向性與直性能夠重構出合理的空 間場域。 具體行為由空間的形式導入指示、指令、行為,導入各種空間形式使邊界 開放,打破模糊的彼此界線與領域,使人流在量體中有轉化重構的多體面 向。


概念模型

概念由水平的延伸與垂直的延長轉化為建築主體的模型,內部為人流移動的空間, 每一層樓的相異性代表不同的機能空間。 斜坡代表景觀地形的配置,使建築不單單是建築物佇立在基地上,也會在此發生人流的移動, 重構出不只於交通的轉運模式。


構想設計 導入空間機能使得建築不只是人群快速移動的轉運站,成為讓人停留於此的轉運中心。

共享空間

產生不同活動、方案,進行不同的空間體驗。 1.糖廠遊客的觀光產業新型態市集 販賣、創作、市場現代化 2.觀光人群的廣場空間 休閒、集會、娛樂

運動空間

3.住宅區居民的工作空間 閱覽室、交誼空間、展示空間、運動空間 4.使用環境物件的串聯空間 樓層連接、內部增加動線

觀光空間

5.親子休閒的戶外空間 室外遊樂場 在地下層使用公車轉運站連接交通運輸,使附近族群也能有轉運站能夠選擇去往不同的 地方。 結合不同場域所需要的機能空間,在建築內拼湊結合垂直與水平產生的空間環境 ,不同空間的行為在此發生,透過環境物件產生串聯上下樓層的延伸空間。

廣場空間

使族群在此可產生交流與交會,導入觀光市集讓人理解基地前期至現代之間的產業,廣 場空間增加了族群活動的多樣性。 相較於模糊的空白區域,平衡不同場域之間的差異性,重構出不只是交通轉運,而是族 群在城市內的運轉中心。

停留轉運空間

空間核心概念: 停留再擴散、聚集再出發。


策略運用 基地與三井OUTLET、建國市場、住宅區相鄰,以主 要區域作為開口連接至轉運中心,以水平帶狀的延伸 連結至轉運空間,轉運空間為人與公車的動線規劃, B1區域做為客運公車在轉運站的停留再移動,並且以 人的專用道路做為從轉運站至各個區域。 動線部分規劃為步行動線(景觀)、車行動線(公車、客 運)、觀光動線(複合機能場所)。 人在基地內的移動路徑,結合學區與住宅區,串聯垂 直與水平的空間。 公車、客運做為接駁遊客與居民,使遊客與居民可透 過轉運站到達下一個地域。將周遭的觀光空間連結, 形成觀光客由台中車站至綠園道之間的節點路徑。 機能分層模型


地形景觀設計

景觀為三項不同的地形設計做為配置,由 高至低為高低差兩公尺的斜坡通往平台, 觀看客運的車流,中間為通往高度1.5的景 觀路徑,族群會有地形高低移動的落差, 最低為長形的路徑,使人潮快速步行通往 下一個地點。 景觀分為三項象徵人流的移動,在不同的 高度會有不同的移動方式。


DIAGRAM

1F為停車空間與遊客中心結合

2F為廣場空間與停車空間

3F為現代化市場通往戶外遊戲區

4F為大尺度運動空間

5F為階梯通往第二層運動空間

6F為開放式共享空間


全區配置

地形景觀公園

轉運中心

停車場

中介景觀公園


平面圖 FLOOR PLAN B1 - 6F 立面圖 ELEVATION 剖面圖 SECTION 透視圖 PERSPECTIVE


1F

為遊客與居民的服務中心,設置服務台 與大廳,並且有商店、咖啡廳、停留空 間、USB充電站、ATM,為提供族 群在此停留的服務空間。


B1

為轉運機能場所,面對於三井OUTLET 的階梯廣場往下通往,內部配置為售票 廳與候車大廳,在此作為通往不同地方 的轉運場域。


2F

廣場中心做為表演空間,兩側配有階梯 座椅觀賞表演,廣場左右分為展覽室與 青創商店,機能設定為廣場空間。


3F

為圍繞型的觀光現代化市場,使族群能 夠在裡面購買商品,並且通過挑空的中 庭往下觀賞表演,並且通往室外親子遊 樂空間,族群在此可以與親子在不同的 圓形空間遊憩玩耍。


4F

5F

4F至5F分別為運動空間(大尺度運動、室內羽球、室內健身), 4F配置室內廣場式階梯通往5F, 5F由上往下觀看運動比賽,並設有撞球空間、桌球教室,小尺度與大尺度的運動在兩層樓的空間實現。 動的機能可以在此行為,室內會產生不同的樓層高度。


6F

6F為不同族群的交會地點,透過服務核到達,咖啡廳做為聊天與休閒的空間,開放辦公室打破了辦公室的密閉性, 增加人與人的討論,中間為中介的共享空間, 右側做為視聽空間與會議空間提供需要的使用者使用, 靜的活動在此產生,使族群在此閱覽、交誼。


北向立面圖

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剖面圖A-A


剖面圖B-B-1

剖面圖B-B-2


由階梯廣場往下進入轉運空間 提供未來商場族群轉運

停車場提供市場顧客以及住宅區居民的停車 空間,中介的線性公園可讓人在此停留


地下車道採用玻璃天窗 能夠遮雨,通透性可讓人觀看到地下車流

導入地形模型設計 作為三個高低差的景觀地形 分別為0.4公尺、1公尺、2公尺 可讓使用者選擇


停車場頂樓的戶外遊樂場 提供使用者寬敞的戶外環境 每一個圓形場域皆可使用

室內廣場可給使用者休憩、觀看表演


4F、5F透過室內階梯往上 強調上下層樓的關係

2F廣場提供座位區 提供使用者休憩與開放的討論空間


結尾敘事

總結設計 以文字確立設計方向、建構設計思緒 以模型製作垂直與水平的操作概念 調查基地前期、中期、後期的社會型態 以觀察基地族群所需要的機能 確立設計主軸 構築城市中所需要的公共建設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