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禮部落植物⽂化札記
主編|蔡依倫 編輯群|陳浩仁、陳則睿、林耕平、陳偉昇、 李明展、李靜芳、鄭渝君、何詩璽、 曾馨儀、戴妙宣 繪圖設計|戴妙宣、黃亮涵、鄒佩家 美術編輯|李靜芳 出版⽇期|2021年11⽉ 指導單位|亞德客有美公益活動獎助計畫 協辦單位|國⽴屏東⼤學 社會發展學系 國⽴屏東⼤學USR搖滾社會⼒計畫 臺灣農村社會⽂化調查計畫
....................... ....................... ....................... ⽬錄 ....................... ....................... 01 序⾔ ....................... 05 崇⾼尊貴的精神-百合花 備受疼愛的阿禮⼥兒 ....................... 英勇無懼的部落獵⼈ ....................... ⾄⾼榮耀 ....................... 重⽣的百合 ....................... 傳唱不絕-百合花之歌 ⼈物誌 - Paerece ....................... ....................... 19 天上來的禮物-小⽶ ....................... 小⽶的季節 ....................... 小⽶祭 小⽶⾷物誌 ....................... 讓小⽶坐起來:阿禮特有的綁小⽶技藝 ....................... ⼈物誌 - Lepetai ....................... 47 親⼿編出⽂化-⽉桃 ....................... 交織⽣活的編材 ....................... 編織出誠意 ....................... 與社會共舞的⼿藝 織布廠的故事:拯救部落的撒巴浪家族 ....................... ⼈物誌 - Lrimuasane ....................... ....................... 63 後記 ....................... 67 誌謝 ....................... ....................... .......................
序⾔ 這是⼀本關於阿禮部落的⺠族植物札記,內容雖沒有詳細界、⾨、綱 及⽬等的分類界定,但卻有著植物與阿禮部落相互孕育而成的社會⽂化與 故事。植物,在阿禮部落的⽂化滋養下,成為了榮耀的象徵、情意表達的 媒介、增強體壯的⾷物、保衛家園的⼯具、傳承⽂化的儀式、增強體壯的 ⾷物,還有各式各樣的編織物品。 雲端上部落—阿禮,是屏東縣霧台鄉地理位置最⾼的部落,也是西魯 凱族最古⽼的部落。2009年的莫拉克⾵災迫使族⼈們離開了⽣養他們的故 鄉,遷移來到靠近都市的屏東縣⻑治鄉百合園區。初到百合園區,最明顯 感受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活空間:炙熱的⾼溫以及混雜著各式氣味的空 氣,部落裡的ama說:「當時,我們最害怕是⻑輩們受不了(溫度與空 氣)」。從樹林環繞的⼭區遷移⾄農林畜牧業⽐鄰而居的平地,可以想像 ⼤家對於這個陌⽣的環境需要不少適應時間。所幸,在多年後的現在,族 ⼈們已經慢慢地適應了百合園區的環境,這裡也漸漸成為新的家園。 然而,在適應的過程中,那些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延綿不斷滋養著部落 的植物還繼續流傳使⽤嗎?儀式上配戴百合花的背後的意義、為何要將小 ⽶綑綁成裙狀、為什麼祭典稱為小⽶祭而不是豐年祭?雖然隨著世代更迭 與部落遷移,許多從植物衍⽣出的傳統與⽂化已被淡忘,但這些並沒有消 失,而是銘刻在⻑輩的腦海之中,持續默默地被維持進⾏著。若這些精采 的故事消失了,豈不是太可惜了。為此,我們以植物作為載體,透過訪談 部落族⼈以及⽥野調查的⽅式,提煉出那些鮮少被⽂字記載的植物故事。
1
走進園區,我們從ama訴說的往事裡,知曉了百合對於族⼈的象徵意 義,也聽到了在其背後關於獵⼈的偉⼤及部落對於⼥兒的疼愛。在他⼈看 來或許百合就是⼀朵美麗的花朵,但在阿禮部落看來卻是無⽐純潔與榮耀 的表現。在ina精⼼準備的各式佳餚裡,我們知曉了小⽶對於族⼈的重要。 這些料理,不僅是作為⾷⽤,送禮時的⼼意還有⻑輩對於後輩的警惕也都 蘊含在其中。最後,藉著部落青年Lrimuasane的回憶與經驗,感受著族 ⼈為何熱愛使⽤⽉桃編織品。⽉桃製成的⽤品不僅是廣泛使⽤在⽇常⽣活, 亦是各種重要儀式不可或缺的要⾓。 這些有關部落的⽂化及故事相當⾮常的精采有趣,若你問起收集的過 程,那我們只能說⾮常不容易。本來我們⽴下雄⼼壯志,希望能夠前往位 於霧台的阿禮部落,從原鄉採集最貼近部落傳統⽣活的植物故事。然而因 為突來的COVID-19疫情進⼊三級警戒而無法上⼭,隨後更因為連⽇豪⾬ 沖刷路基,導致上⼭之路更是難⾏,因此我們將調查的場域轉換到百合園 區。雖然受訪的ama與ina可能受限於場地,難以⽣動地描繪植物與部落 ⽣活如何綿密纏繞,但所幸他們仍無私地提供許多故事與經驗,不僅⼿把 ⼿教我們做abai,還帶著我們吟唱屬於阿禮的歌謠。為了⼒求故事與資料 無誤,我們也盡可能反覆的⽐對多種資料來源,終而將成果落筆於這本札 記。 我們在採集⺠族植物故事的過程,也慢慢發現到,原來⽇常⽣活的植 物背後都有著其特殊的意義或⽤途,只是隨著科技的增⻑及時間的流逝, ⼈們漸漸淡忘了。或許這不是致命的壞事,但對於多元⽂化來說,卻是⼀ 件無⽐可惜的事,消逝的不僅是植物名那麼簡單,嚴重地來說,或許是⼀ 個族群共同記憶的消逝。因此,這本書—〈禮.物〉,是關於阿禮部落的 植物物語,也是植物與阿禮相互孕育出豐富社會⽂化的⾒證,更是為⼤⾃ 然贈與阿禮部落的禮物所做的紀錄。
2
阿禮部落遷徙圖
圖|霧台國小勵古分校的彩繪牆
圖|阿禮部落原鄉⾵景照 照⽚提供|國⽴屏東⼤學社發系110級
3
⻑治百合園區
⽔ ⾨
達來部落 Dawadawan
⾕川部落
吉露部落
Kudrengere
Kinulane
台 24 線
霧臺國⺠小學 勵古百合校區
德⽂部落 繁 華
Tikuvulu
佳暮部落
Karamumudisane
圖|⻑治百合園區⾵景照 拍攝|國⽴屏東⼤學社發系111級
4
阿禮部落 Adiri
5
崇⾼尊貴的精神 |百合花| 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對於魯凱族 來說是⼀種神聖的存在,於幾百年前便有 這樣的說法,對於阿禮部落而⾔當然也不 例外。也因部落這樣的重視,加上西⽅宗 教對於百合花有相似的典故,讓它在阿禮 部落得以快速接納。於族⼈來說,若能在 祭典上戴上百合花,那便是⼀種無上的榮 耀。但在祭典上可以看到,不是⼈⼈都有 配戴。因為具有百合花的頭飾,必須是經 配花儀式的族⼈才可穿戴,而在其中未開 的百合是最為特殊的存在。 到了現代,因為遷徙與法規因素造成 環境的改變,直接或間接地衝擊到阿禮部 落配花儀式的進⾏。對此,部落對於獲取 資格做出了⼀些改變,好讓部落的⽂化不 會消逝。接下來我們將會敘述種種關於百 合花的象徵、榮耀以及現代的轉變。
6
備受疼愛的阿禮⼥兒 「在阿禮部落出⽣的⼥性是⾮常幸運的」,向我們講述百合的故事 時,阿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Lrimuasane引以為豪的說著。在阿禮部 落,雖然配花需要耗費不小的⽀出,但家中的⻑輩還是會在⼥兒⼀出⽣ 時,便開始著⼿準備配花儀式所需資源,有些家庭可能⽐較沒辦法負擔, 就會選擇在⼥兒出嫁時⼀併舉⾏配花儀式,為⼥兒配戴百合花,這些都 可以看出部落對於⼥孩們的疼愛。 ⼥性配戴百合花,代表可以⽣養眾多,同時,部落也常⽤百合來形 容⼥性貞潔。因此⼥性戴上百合花意味著「要跟著百合花好好保護⾃⼰ 的身體」,像家中的⼥性要出⾨讀書,家中的⻑輩就會說:「不要讓你 的百合花枯萎了」。⻑輩亦會提醒較為年⻑的⼥性,要照顧好年紀較輕 ⼥性。 另外,百合花亦會作為已婚⼥性的額飾,須連同頭飾 配戴,同樣是作為正式的裝扮使⽤,會將百合的六⽚花瓣 壓下⾄額前作為裝飾。結過⼀次婚的⼥性族⼈會配戴 六瓣,兩次則為⼗⼆瓣,以此類推。也許在他⼈看來, 這樣是告訴別⼈⾃⼰再婚過,Lrimuasane也開玩笑地說: 「我們小姐戴到⽿朵就會被阿姨她們罵不能亂戴,也是 結婚很多次的意思。百合花是六瓣,我們有時候亂戴到 ⽿朵就會被阿姨她們罵:幹嘛!要告訴別⼈結婚很多 次喔?」然而對於阿禮部落來說,花瓣數量真正的意涵 是,即便⼥性再婚,但因其能⼒出眾,男⽅依舊願意付出 重⾦將⼥⽅迎娶回家。
7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右圖部落⻑輩所帶的美麗頭飾為⼀ 般場合時所配戴的,正式儀式的頭 飾則會使⽤布製成並將百合花做為 主⾓。貴族的百合花其花蕊顏⾊為 紅⾊,或⽤紅⾊棉繩繫於花上。且 頭飾在配件上有所不同,像是⼭豬 的獠⽛和熊鷹的⽻毛僅貴族階級可 使⽤。
花環在⽇常⼯作時可做遮陽使⽤, 過去的花環會使⽤腎蕨等植物,將 整株植物編成花環;現代則為了可 以更好的保存,阿禮部落請⼯藝師 傅⽤藤等材料編織⼀個圓形基底, 再將植物編於其上。
配 花 筆 記
配花儀式是部落⼀個重要的活動,若能在這個儀式裡獲得 資格,配戴上百合花,對於族⼈來說是⼀種無上的榮耀。在祭 典中並⾮⼈⼈可以配戴百合花,對此部落具有嚴格的規定,部 落的⻑輩告訴我們,這個規定⽐起⽩紙⿊字的法律更為嚴格。 在各式祭典中,未經配花儀式的族⼈不能配戴百合花。要先向 管理花權的貴族購買花權,族⼈會殺⼀頭豬象徵購買花權,往 後的儀式中便可配戴百合。 8
英勇無懼的部落獵⼈ 男⽣也可以配戴百合花,但不同於⼥⽣,男⽣配戴的資格困難不少。 部落男性若要配戴百合花,必須獵到六頭具有獠⽛的公⼭豬,才能擁有 資格。而配戴花朵的數量亦有其⽤意,若男⽣配有超過⼀朵的百合那代 表其不僅達成了上述的條件,在每⼀年還能固定為部落捕獲到獵物。在 當時,打獵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對此曾任部落⽂化委員會秘書的 Paerece(以下簡稱ama—對部落男性⻑輩的稱呼)亦回憶說道:「獵 ⼈獵到⼭豬,⼤家圍起來,把他的⼤腿切⼀切送給頭⽬,⼤家就在那邊 喝⼀口湯啦,我們小朋友不可能吃的到⾁,但是只要你是男⽣,不管小 朋友⼤朋友⼤家都圍在那邊,就沾那個味道阿,喝⼀喝⽔阿。以前的時 候就是這樣啊,我是覺得好棒喔!不像現在,哇!⼭羌⾁我⼀個⼈可以 吃啊,哪有天⼤那麼好的事。」此外,打獵的過程⾮常考驗獵⼈的智慧 及經驗,像是當獵物跑到其他部落的獵場時,因著各部落間有明確的界 線,獵⼈必須將其誘導回⼰⽅獵場才可捕獲。以上種種皆可看出狩獵的 不易,以及捕獲到獵物對於當時資源較少的部落來說是⼀件值得慶祝的 ⼤事。
圖|為貴族男性正式的頭飾,⼀樣是布 所製成並⽤⼭豬獠⽛與熊鷹⽻毛裝飾。 且配有百合,與貴族⼥性相同為紅花蕊。 作者|杜⽂喜 提供單位|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典藏單位|屏東縣政府⽂化處
9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在過去,男性頭飾旁若伴有梔⼦花, 那代表著他是位獵殺過熊的英勇獵⼈。在 當時,狩獵並⾮易事,槍枝不是常⾒的狩 獵⼯具,獵⼈僅能憑著獵⼑及⾃製的陷阱 與獵物搏⾾,⾮常考驗獵⼈的智慧及技巧。 試想在這樣的情景下,獵⼈⾯對的是⽐起 ⼈類更⾼⼤且擁有數⼗倍⼒量的猛獸,若 能將其獵殺後帶回部落那是多麼光榮的⼀
梔⼦花
個事蹟。
⾦鳳花 peala
雖然百合是頭飾的主⾓,但會有⼀些花 朵作為配⾓,伴隨在旁,而且也有各⾃ 的意義。⼥性頭飾若伴有⾦鳳花表⽰其 備受疼愛,因過去⾦鳳花不易取得,⼀ 般是⻑輩從遠⽅打獵或交易返回部落的 路上,特地為家中⼥性摘取。另外,男 性也會配有⾦鳳花,但僅有貴族男性可 以配戴且數量為三朵。
10
⾄⾼榮耀 有⼀種殊榮是配戴含苞待放的百合花,這樣花朵是部落感謝偉⼤的獵 ⼈,不斷狩獵、分享獵物給部落的展現。也有⼀說是,阿禮部落的貴族家 族,獲取配戴資格後,便戴上未開的百合花。
圖|杜⽂喜本⼈(左)及妻⼦(右)的畫像。畫中為正式配戴的頭飾,由 於杜⽂喜的身分為貴族,可以看到配有的花便是含苞待放的百合花。此外, 頭飾所配戴熊鷹⽻毛與⼭豬獠⽛,亦凸顯他們的貴族身分。 作者|杜⽂喜 提供單位|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典藏單位|屏東縣政府⽂化處
11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服的樣式或圖騰只要含有含苞待放的百合花,或是配有熊鷹的⽻毛, 都不是⼈⼈可以隨意穿著和展⽰於家中的,這些特別的禮遇僅屬於頭⽬家 族。但是,現在部落裡會刺繡的⼈已經不多了,Lrimuasane亦說到: 「現在這個繡娘也很厲害喔,現在的繡娘就會被漢⼈給買去,然後他就把 繡娘的圖騰,就是收購嘛,就變成中間商。」這樣的狀態,雖然可以幫助 保存⼀些⽂化,但也延伸出⼀些問題。像是⽼闆不懂部落的⼀些傳統,設 計出的圖案同時含有未開以及全開的百合或者加上了⼀⽀⽻毛,「有些繡 娘設計的百合花,或者是漢⼈的中間商,他們設計是另外⼀種美感,他的 百合花就很漂亮,不是那種很像假的。雖然這樣的技藝得以保存,但商業 化後帶來的影響卻也同樣發⼈省思。我們喜歡那個花,可是他⼜配了⼀個 ⽻毛,那個是漢⼈的,所以我們可能花三千塊買了⼀個東西,可是我們還 要把⽻毛折掉。」Lrimuasane略帶可惜地說道,不難看出這樣的設計帶 給他們⼀些選擇上的困難。同時,也造成部分⽂化層⾯的影響。 含苞待放的百合花
圖|百合園區住家⾨外的圖騰
12
重⽣的百合 到了現在因法規無法打獵,許多的男⽣因此無法 配戴百合。部落為了延續百合花的榮譽象徵,正在研 擬⼀些改變,將男性配戴百合的條件資格改為認真完 成特定事件。由於過去是抓到六頭公⼭豬才有資格, 「我們⼀樣就條件來說,完成國⺠教育幾年,國小、 國中、⾼中、⼤學、研究所、博⼠,是不是剛好六個 證書。然後你要有正當的⼯作,為部落分享,我們就 會在當眾配戴百合花。」部落裡的⻑輩開⼼的說著。
圖|⻑治百合部落勵古國小
13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百合之於阿禮是⾼貴且純潔的象徵,即便到了現代,百合依舊⻑存 於部落的頭飾、圖騰及儀式中,可⾒其仍具有著極為重要的⽂化地位。 然而,現在對於百合,部落有了不⼀樣的詮釋。在2009年⼋⼋⾵災後, 阿禮部落遷徙到了現在位於⻑治鄉的百合園區,之所以⽤百合來命名, 其中的「百」字象徵的是有許多⼈來協助重建。百合部落的ama說到: 「不只是慈濟、紅⼗字會、世界展望會、⻑⽼會,還有更多⺠間組織在 幫助我們重建,這個百字形容很多⼈⼀起⽀持的動作。」而百合的形象, 是⼀個球莖⻑出⼀整株花朵,花朵會有六個花瓣,球莖就象徵著許多⼈ 的協助,加上六個部落的毅⼒及努⼒,共同撐起百合園區裡的六個部落。 這樣的詮釋⽅式,使得百合除了是⼀種純潔的象徵,並多了⼀份感謝與 團結的氛圍,希望百合花的傳說及這些意義可以不斷的⻑存下去。
圖|百合園區的路燈以百合花裝飾
14
圖|阿禮部落的百合花禮拜堂
傳唱不絕 -百合花之歌- 這是⼀⾸以百合花為主⾓的曲⼦,⽤歌謠描述花的姿態,其低 垂的花朵隱喻「⼈的謙虛」;潔⽩的花瓣,帶有著純潔的含義,道 出百合花所涵蓋的象徵及意義,表達這朵聖花對阿禮部落的重要性。 本⾸歌謠亦可⽤於迎賓儀式,讓賓客加深對百合花的認識及了解其 精神。
|歌謠.虛詞| . |開頭|你認為對的事,⼤家就都會認為是好的事情。另外,過 去部落不是每個⼈都能⽤紅⾊的布,⼤多是頭⽬可以配⽤,因此, 以漂亮的紅布來形容如同⼀道美麗的彩虹。 . |尾⾳|⼤家不要忘記魯凱族的榮耀。
虛詞
虛詞為歌謠的開頭⾳,代表進⼊歌詞前的⼼情。
筆記
特定系列的歌謠,就必定⽤特定的⾳來開頭。
15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編曲:Paerece
百合花之歌 be nge lrai ka ba ri a nga lai 虛詞開頭 ⼭ ⾕ 中 的 百 〜 合〜花 - - - . 亭亭⽟⽴的〜⾵ 采.潔 ⽩ 典 雅 ⼜〜芬芳--be nge lrai ka ba ri a nga lai. i ya de de lre the ma tha i tha ri - - nga. 含- 露 〜.低 〜 垂的 〜〜. 姿 態 . 散 發 清-- 純 馨 香 之 氣 -- -Gu〜w ru u w ru thu〜〜.nga ne . sa ngu lre.lre me ya e. ⼭ ⾕ 中 的 百 〜 合 〜 花- -〜 .氣 質 ⾼ 雅 的〜花辦 . 莊 殿 聖 潔 如--壁⽟--be nge lrai ka ba ri a nga lai. ma bu a bu la a nga ka dru a ku pu -- ale 它〜是 傳 說〜.中 〜 的 聖 〜 .花.是 魯 凱 ⽣ 命 的 圖 騰 - Ka a ni a 〜 bu lru 〜 a ane . du ki pi ngu -w dra dre - - ka i.
虛詞尾⾳ |聽看看|
16
物 ⼈
誌 百合花就像是我們⽣命的象徵, 我們要想怎麼把⽂化傳承下去。 —Paerece Paerece還是孩童時,正值部落⻑ 輩傾向將孩童們送⾄城市求學的時期, 而ama在當時並沒有離開部落,也因此, ⽐起同期到都市就讀的同齡⼈,可以更 多參與部落⽂化的經驗。這些經驗點點 滴滴印在腦海中,也催促著他思考如何 把⽂化傳承下去。
17
崇⾼尊貴的精神. 百 合 花
18
19
天上來的禮物 |小⽶| 從過去在⼭上的阿禮部落⽇常,不難發 現,小⽶貫穿整個部落的⽣活脈絡,從⾷⽤、 編織小⽶、祭典儀式等等,小⽶廣泛的出現, 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事實上,現今 的科學檢驗也證實小⽶富含營養。因此就算 家家⼾⼾無法常常捕獲獵物,小⽶還是可以 成為族⼈補充養分的重要來源,由此可知部 落對小⽶相當重視及依賴。 因此,對部落而⾔,每年小⽶的種植及 收成是相當重要的事。而部落將⼀年⼀度小 ⽶豐收視如過年般的祭典,為什麼不稱之為 豐年祭?「我們把小⽶當作聖物,小⽶能種 起來不是我們的本事,是有上帝來祝福我 們。 」阿禮部落的⻑輩說道。部落視小⽶為 天上帶來的禮物,因此將豐年祭稱之為小⽶ 祭,藉此表達小⽶對阿禮部落的重要與神聖 性。
20
小⽶的季節
過去在阿禮部落的家家⼾⼾都會種小⽶,正常時期⼀年可以種植兩次, 若遇到枯⽔期時,則會以灑⽔的⽅式來灌溉小⽶。不過,⾃從遷村⾄⻑治 百合後,耕地相當有限,而且因環境因素及⿇雀的影響,收成量也不多, 再加上遷移後購買小⽶已是相當便利,部落現今使⽤的小⽶逐漸改以購買 進口小⽶為主。 小⽶栽種期以春作為主,⼀到三⽉為撒種期,四⽉為觀察小⽶的⽣⻑ 狀態,五⾄六⽉就可以收成,到⼋⽉就是阿禮的小⽶祭。此外,⼀到六⽉ 主要是種小⽶,而七到⼗⼆⽉則會種植其他作物。
1 ⽉
3 ⽉ 撒種期
6 ⽉
5 ⽉ 成⻑期
21
收成期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圖|7⽉的百合部落園區。正在栽種⽟⽶、芋頭、樹⾖等作物。
8 ⽉
地⽠、⽟⽶、南⽠、花⽣、芋頭、樹⾖...
小⽶祭
種植其他作物
22
12 ⽉
小⽶祭
kalabecengane
圖| 109年阿禮部落小⽶祭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阿禮 .傳統小⽶祭 部落 製作占餅
獵⼈祭、男丁禮
愛慕之禮
祭天儀式
聚餐
致敬榮耀家族
跳舞唱歌
第⼀天
第⼆天、第三天 23
第四天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小⽶祭的魯凱族語拼⾳是「kalabecengane」,有平安度過⼀年的意 思。它包含部落族⼈滿滿的誠意,既感謝上天讓他們這⼀年能夠豐收,也 期望下⼀年可以順順利利的度過。由於部落成員們的⽣活與⼯作型態不斷 改變,再加上遷移到百合園區後,耕地縮減,為了配合部落的轉變,小⽶ 祭的主要儀式已從四天演變為在⼀天之中完成。 現今的小⽶祭在⼀⼤早,男孩們便會悄悄將愛慕之禮送到⼼儀的⼥孩 家⾨口,為了表達出誠意,前⼀天就會開始準備,甚⾄會動員全家幫忙。 當部落的當家頭⽬⼤聲宣告小⽶祭正式開始,意味著新的⼀年到來,部落 會邀請神職⼈員來進⾏禱告並感恩過去⼀年的平安;接下來將會進⾏「男 丁禮」的祝福儀式,部落會隆重介紹新⽣兒與因婚姻關係增加的新成員, 族⼈也會共同慶賀。 在男丁禮的儀式結束後,當家頭⽬舉起第⼀杯小⽶酒,向部落的榮耀 家族致敬後,並頒發⼀系列的獎項,例如:傑出百合獎、部落英雄獎等, 感謝曾經對部落做出貢獻的族⼈。再來是相當歡樂的時刻,各家⼾都會把 收到的禮物帶來祭典,由頭⽬或耆⽼輪流唱名各家⼾收到的愛慕之禮,各 種驚呼、調侃或稱讚此起彼落,同時還會進⾏盪鞦韆與圓舞等活動,氛圍 相當歡樂活潑。最後,全部的族⼈會分享愛慕之禮,並共同聚餐,也代表 小⽶祭圓滿結束。
小⽶祭 24
為了讓部落成員們都可以參加祭典,⽇期會提早決定與通知,希望⼤ 家可以拋下平常忙碌的⼯作,全⼼全意地投⼊這個屬於魯凱族⼈的重要節 慶。因為小⽶祭的時間濃縮成⼀天,相關的活動和儀式也就有所調整。除 此之外,由於宗教信仰的變遷,部落中不再設有祭司的職位,因此小⽶祭 當天早上的祭天儀式,已改由牧師主持。雖然小⽶祭的⾏程與祭儀跟過往 有所不同,難以完整重現傳統,但⽂化依舊保留了下來,即便形式有所改 變,但那分享的、快樂的⼼意依舊不曾改變。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25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關於男丁禮 Paalupu 成⻑歷練 在傳統小⽶祭中有個特殊的傳統儀式—男丁禮,男丁禮顧名思義只有 部落的男性可以參加,在這⼀天男性要帶著lalabace與獵具接受祝福及⽐ 試膽量。儀式中會將男性所帶來的獵具集中在廣場,並由祭司進⾏祈福的 儀式—豬⽪塗抹獵具,藉由豬⽪的油脂,使獵具散發明亮的光澤,這個動 作稱之為「daridi」,有著祝福與得到平安之意。
迎接新成員 然而隨著信仰的影響,傳統的祈福儀式已不復存在。現今則以禱告的 ⽅式取代,儀式的內容變得更加簡化,不管是新⽣兒或是因為婚姻關係而 增加的新成員,都可以藉由參加男丁禮得到祝福。即使現今的男丁禮在形 式上有所更動,與過去相⽐簡化了許多,但藉由部落族⼈聚集之際,向族 ⼈宣告部落的新成員,共同分享慶賀喜悅的意義仍毫無改變。
圖|射箭是魯凱族勇⼠必須具備的能⼒, 以彰顯英勇和精湛的狩獵技巧。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小⽶祭 26
圖|部落傳統獵具 作者|杜⽂喜 提供單位|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由於部落習俗的變遷,男丁禮的形 式也與過往的不同。圖中的頭⽬準 備幫新⽣兒戴上lalabace,祝福 孩⼦能平安成⻑。 圖|男丁禮儀式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小⽶祭 27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小⽶⾷物誌
abai kalrapice capi kabavane
28
⾷
物
來⾃部落的道地美⾷ - abai 說到魯凱族的傳統佳餚,那就不可不提及「abai」了。所謂的abai便
是⼀種⽤小⽶包裹餡料,再⽤假酸漿葉包裹其上,最後以香蕉葉包覆後蒸 煮的料理。abai與市⾯上的粽⼦製作概念雖然類似,但外貌和味道卻有所 不同,abai的外型⽐粽⼦還要⻑上許多,同時多變的餡料也是abai深具⽂ 化特⾊的賣點之⼀。 製作abai所需材料
香蕉葉
假酸漿葉
去殼小⽶
⽢蔗葉
餡料
製作abai事前的準備⼯作 先挑選完整無缺的香蕉葉,並進⾏烘烤,使其軟化。 加⼊適量的⽔,將去殼小⽶揉成糰。
29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abai 製作過程
1
2
4
5
3
6
1. 將香蕉葉平放,上⽅鋪上假酸漿葉。 2. 將揉好的小⽶糰鋪於假酸漿葉上塑形成槽狀。 3. 放⼊餡料後,將小⽶收口。 4. ⽤鋪於下⽅的葉⼦,將小⽶層層包裹呈⻑條狀。 5. ⽤⽢蔗葉將塑形好的⻑條小⽶包覆。 6. 最後以棉繩綑綁後,下鍋蒸煮30⾄40分鐘,美 味的abai便出爐了。
30
禮重.情也重 abai同時也是阿禮部落表達情意的⾼ 檔禮品之⼀,其中abai的餡料會依照製作 者的⼼意而放⼊不同⾷材,舉凡各種豬⾁、 ⿂⾁等皆可包⼊abai,⼀切取決於送禮⼈。 過去,族⼈也會藉著餡料來判斷送禮⼈的 家境,但無論包有何種餡料都是族⼈盡可 能表達⾃⼰⼼意的表現。
互送情「材 」 在阿禮部落的各種節慶之中,我們不難發現時常出現abai的身影,小 ⽶祭中abai就扮演著⼗分重要的⾓⾊。在男⼥表達愛慕之情時,亦會以 abai來表⽰⾃⼰的⼼意,像是男性⾯臨兵役而被迫要與戀⼈分離時,男⽅ 就會先對⼼儀的異性贈與abai,而⼥⽅若對男⽅也具有好感,就可以回送 abai。
31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特別綁法的abai
教導我們製作abai的阿禮部落⻑輩Lepetai(以下簡稱ina—對部落⼥ 性⻑輩的稱呼)講起她的青春記憶,年輕時的ina對於編織、種小⽶、綁 小⽶樣樣都拿⼿,也因此贏得不少部落少年的仰慕。不過,雖然⽰好者不 少,但因著部落的男⼥分際⼗分嚴格,除⾮⻑輩同意,少男少⼥在部落很 少有互動的機會。該如何得知對⽅家族接納與否呢?如上⾴所說,abai就 是傳達訊息很重要的媒介。由於abai的原料較難收集;若要贈送abai,需 要全家⼈協助進⾏製作,也因此男⽅若能收到此回禮,代表對⽅家族已同 意雙⽅的關係。同時呈現於abai外層的綑綁⼿法也是傳達製作⼈⼼意的重 點之⼀,越為精湛的綁法就越能彰顯送禮⼈的誠意,由此可知abai的⽂化 意義遠遠超過它簡樸的外表。
32
狩獵前的平安符 - kalrapice kalrapice是在小⽶祭才會製作的⾷物,只有⽣男孩的家庭才能享有 這個特別的禮遇。且狩獵對部落來說,有著接受祝福及⽐試膽量之意,因 此,部落會藉由⾷物給予族⼈祝福,男孩須於打獵前⾷⽤完kalrapice, 並由⻑輩給予男孩們祝福,祈求狩獵過程的平安順遂與滿載而歸。因此, kalrapice 被 視 為 是 ⼀ 種 狩 獵 前 的 平 安 符 。 此 外 , 限 於 ⼥ ⽣ 烹 煮 是 kalrapice的特別之處,如果男孩的家庭中沒有⼥性成員,則會請隔壁鄰 居家的⼥兒協助完成。
製作kalrapice所需材料
小⽶
香蕉葉
⽢蔗葉
事前的準備⼯作 小⽶去殼之前,必須先經由曝曬,以利保存。 香蕉葉的採集,不可使⽤破損的香蕉葉,要確保其完整性, 再以⽕烤的⽅式軟化葉⼦,增加包覆性。
33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kalrapice製作過程
1
2
3 3
4
5
6
1. 將小⽶倒進⾅裡,並藉由杵的敲打去殼,把 小⽶打製成粉狀。 2. 過篩小⽶雜質,再加⼊⽔將小⽶搓揉成糰。 3. 擦乾準備好的香蕉葉,確保外觀的平整,並 ⼤致切為⽅形。 4. 取⼤小適中的量,將小⽶包覆其中。 5. 再以⽢蔗葉打結固定。 6. 綁好完成後,⽔煮30分鐘即可上桌。
34
占卜運勢 - capi 小⽶祭的第⼀天,最重要的動作即為占卜。每年的清晨三點到⽇出, 被部落選上的男孩⼦要到占卜場上,帶著占卜完後的消息與capi(占卜餅) 去到祭典,向族⼈公布部落未來的運勢。
製作capi所需材料
香蕉葉
去殼小⽶
capi製作過程 先將去殼小⽶加⼊適量的⽔,並揉成小⽶糰。 收集較為堅硬的⽯頭,並以⽕燒的⽅式加熱。 於地上挖⼀個坑,將部分燒燙的⽯頭放置於坑中。 鋪上多⽚的香蕉葉,再放置小⽶糰於其上。 隨後再蓋上香蕉葉,並將剩餘熱燙的⽯頭鋪於上⽅。 最後以⽯頭散發出的熱量,⽤悶燒的⽅式將其悶熟後 即完成。
35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占卜場被視為⼀個神聖的地⽅,⾮所有族⼈都能前往,限定只有男⽣ 可以參與,且是位由當年度的部落族⼈推選出⼤家公認正直、聖潔的男性, 旁邊尚會攜帶⼀⾄兩位小幫⼿,然而通常也會有專⾨判斷的族⼈,例如: 頭⽬、耆⽼。
透過「看」占卜餅來得知 消息,祭司打開capi時會依據 分裂的餅⾯來判定部落的好壞, 倘若看起來有點濕潤,代表部 落的運勢將會⾵調⾬順;如果 看起來較乾,則可能意味著未 來會⾯臨乾旱的危機。而現今 因為宗教信仰與祭典已化繁為 簡等因素考量,小⽶祭流程已 沒有此項活動。 圖| ina親⼿製作的capi,無特別調 味,口感咬起來扎實帶有彈性。
搗 小 ⽶ 筆 記
以前搗小⽶主要是為了幫助小⽶去
杵
殼,現今雖然已被去殼機取代,但在傳 統慶典中,仍被視為⼀項重要的⺠俗活 動。 另外,杵跟⾅會選⽤特定的木頭, 而每家都會親⾃製作,甚⾄可以⽤來當 出嫁⼥兒的嫁妝。
⾅ 36
揭開祭典序幕的小⽶酒 - kabavane 在阿禮,小⽶是崇⾼且神聖的作物,小⽶酒更是祭典中不可或缺的⼀ 環;所以在小⽶祭準備時期,耆⽼會先四處打探今年有種小⽶的⼈家是否 有釀小⽶酒,並與他們籌劃能否在祭典使⽤。當萬事俱備時,小⽶酒會被 裝⼊甕中,並在儀式上由頭⽬與榮耀家族撒巴浪(Thapadrange)家族 共飲連杯酒,做為象徵性的「第⼀杯小⽶酒」。
製作kabavane所需材料
去殼小⽶
紅藜
kabavane製作過程 先將去殼小⽶加⼊適量的⽔,並揉成小⽶糰。 並將小⽶糰放⼊⼤鍋中,⽤⼿翻煮⾄出⽔。 小⽶糰快煮熟時,將其倒進甕中。 將紅藜⼀同封⼊甕中,發酵兩周以上即完成。 小⽶酒 筆記
釀製期間開封會導致失敗,所以不能查看發酵情況; 成功與否⾮常仰賴經驗和材料的品質。
37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小⽶酒的趣聞 在製作過程中存在⼀個有趣的禁忌,那就是製作者在小⽶酒開封前必 須遠離鳳梨、橘⼦等⼀切酸的事物,不然可能導致小⽶酒失敗。並且這個 習俗只要吃過小⽶糰(kalrapice)的⼈都要遵守。對此部落裡的⻑輩們 開玩笑地告訴我們,負責釀酒的族⼈會在製作小⽶酒時半哄半騙孩童吃下 小⽶糰(kalrapice),⼀⽅⾯藉由孩童的表情確認酸度,如果孩童露出 眉間緊鎖的樣⼦就代表成功了,⼀⽅⾯讓孩⼦們陪製作者⼀起在兩周內 「禁酸」。
|kalrapice|與|lrevege| 同樣是小⽶糰,然而⼊鍋烹煮前後有不同稱呼。⼊鍋前的⽣小⽶糰族語為 「lrevege」;煮熟後則稱為「kalrapice」。其中,「kalrapice」除了 會做完小⽶酒的材料,亦會⽤於製作abai。
圖|部落頭⽬準備將小⽶酒罈打開,與族⼈共飲。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38
植物.綁材 香蕉葉 族語:belebele ⽣⻑環境:近⽔源處 ⽤途:包覆⾷物、結婚聘禮 筆 阿禮部落的原鄉沒有種植,⽤購買的⽅式取得, 多⽤於正式慶典或小⽶祭等場合,到百合園區才 記 有種植。
⽢蔗葉 族語:cubusu ⽤途:固定⾷物、祭典∕儀式供品 筆
⼭上的阿禮部落沒有種植,到百合部落才有種植, 因為不好取得,所以在儀式上則帶有誠意、祝福
記
及使場⾯更加盛⼤的意思。
⼭蘇 別稱:⿃巢蕨、歪頭菜 族語:lrukucu ⽤途:⽤於包覆、固定⾷物
39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桃 別稱:⽟桃、虎⼦花、良薑 族語:sali ⽤途:可作為編織素材。 特徵:煮起來有香氣,曬過後呈黃⾊。 原鄉不會特別種植,因為編織素材多為就地取
筆
材,而到百合園區後,編織素材逐漸變成以⽉ 桃為主,附近居⺠亦會將⽉桃梗分享給部落的
記
編織者。
假酸漿 別稱:碧果草、假酸醬、毛束草 族語:alabulru ⽤途:可⽤於包覆⾷物。 筆
將假酸漿葉、⾁及芋頭粉⽔煮後,⼀起⾷⽤能夠
記
舒緩脹氣。
苧⿇ 別稱:野⿇、青⿇、薴仔 族語:lrekelreke ⽤途:可作為繩⼦使⽤,⽤於綑綁⾷物。
40
41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讓小⽶坐起來: 阿禮特有的綁小⽶技藝 過去在⼭上的阿禮部落每家每⼾都會種植小⽶,每年⼤量的小⽶收成, 使部落發展出獨特的綁小⽶⽂化。Lrimuasane說到她小時候的記憶,每 到了六七⽉時就會有很多⼈回家,為的就是幫⾃⼰的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 載運小⽶。阿禮部落位處地形陡峭的⾼處,而小⽶⽥座落在地勢較低處, 因此,小⽶收成之時,要在斜坡上負重運送小⽶就是⼀件⼤⼯程。所以每 到豐收季節,⼤家就會紛紛回部落,或借租小貨⾞,幫忙載運小⽶回家。 為了讓小⽶能夠有充⾜的曝曬,並且⽅便計算,部落族⼈運⽤智慧, 以特⾊的交叉編織,將約略四小把的小⽶,集結成的⼀⼤把小⽶ (kalravadhe)作為單位計算,讓綁好的小⽶可以坐起來,還可以層層 疊⾼,不僅節省空間,亦⼗分壯觀。Lrimuasane回想起小時候,每當小 ⽶收成季節到來,阿公阿嬤的家屋外整排都是綁好且疊坐整⿑的小⽶,⼤ 家會在小⽶前拍照,以⽰紀念。此外,部落也會將最漂亮的⼀批小⽶留下 來,作為下⼀批種植小⽶的種⼦,是部落特有的保種⽂化。
42
編織坐起來的小⽶
Step1 |小⽶分類 先將小⽶依⼤小分類,把⼀樣⼤的放⼀起。
Step2 |交叉編織 ⼀上⼀下有順序的交叉編織, 較小的小⽶會被編在裡⾯。 特殊的交叉編織
43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Step3 |拇指空隙 小拇指會放在中間隔開小⽶編織,獨有 的編織技巧,亦有通⾵的功能。
Step4 | 編成⼀小把 約四小把才能集結成⼀⼤把。
Step5 |小⽶編織完成.kalravadhe ⼀把小⽶的單位。 44
無所不⽤的萬能小⽶ - 小⽶梗 taliane 小⽶除了是部落重要儀式的要⾓之外,族⼈在⽇常⽣活裡也會充分的 使⽤小⽶。綑綁好的小⽶通常會由部落男性會負責整理,並將小⽶的梗切 ⿑,讓綁好的小⽶能更為整⿑美觀。而裁切下來的小⽶梗不會輕易的丟棄, 因為「那麼⾟苦抬回來的,當然要好好使⽤。」ama理所當然地說道。過 去在阿禮時,裁切下來的小⽶梗會被保留作為⽕種使⽤,因為早期部落電 ⼒不⾜,而且有些⼈家裡沒有⼿電筒,所以家中都會備著兩三把乾燥的小 ⽶梗,以備不時之需。除了作為⽕種⽤之外,ina也提到,過去⻑輩們會 將切下來的小⽶梗(taliane)燒成灰,並將灰燼⽤來洗頭,可以作為部 落天然的染髮劑。
小⽶梗( taliane)
45
物 ⼈
天上來的禮物. 小 ⽶
誌 小⽶不僅是我們⽣活的⼀ 部分,更是智慧的展現。
—Lepetai Lepetai就像小⽶的魔術師,經過ina 的巧⼿之下,小⽶不僅能變成⼀道道美味的 傳統佳餚,如abai、kalrapice等,還可以 作為⽕把和天然的染髮劑,因此小⽶的⽤途 可說是多不勝數。小⽶在阿禮部落⽣活中也 扮演著重要的⾓⾊,不只是⽼⼈家智慧的體 現,更是承載了⽣活與部落傳統⽂化的延續。
46
47
親⼿編出⽂化 |⽉桃| ⽉桃,阿禮部落現今常⽤的編織材料之 ⼀,而過去⼭林中常⾒的編織材料苧⿇、⽉ 桃、⽵⼦、藤等,受到外來的影響造成編織 技術失傳,或是替代品出現,使得有些材料 逐漸被取代。然而有⼀些傳統編織物以及材 料依舊被族⼈以不同的⽅式保留⾄今,像是 族⼈以⽉桃代替⽵⼦編織⼀些過去的⽵編物, 使他們的⽂化得以傳承。 編織是⼥性在出嫁前就必須學會的技術, 這樣才能夠在⽇常⽣活中派上⽤場甚⾄是傳 承⽂化。包括男⼦外出打獵需要的袋⼦;⼥ 兒出嫁時,需要有盛裝嫁妝的⽉桃盒⼦;兒 ⼦下聘時,為了表達迎娶誠意的各種編織品 等。編織在阿禮部落除了因應在⽣活所需, 以及承載著⽂化意義之外,還流傳著⼀個與 編織相關的神話故事。
48
49
50
交織⽣活的編材 ⽉桃天⽣就是編織的好材料,部落族⼈在很久之前就發現將它曬乾後, 就能編出許多實⽤的⽇常⽤品。而在過去,部落裡的婦⼥可以說是⼗項全 能,包含⾷、⾐、住、⾏等各⽅⾯的⽇常技能。其中編織的技術更是在出 嫁之前就必須學習純熟,而⽉桃便是傳統編織材料中從不缺席的主⾓之⼀, 在阿禮部落的各種⽣活⽤品中都能發現它的蹤跡,舉凡各種提袋、容器或 裝飾品等。 ⽉桃製品最害怕的就是潮濕發霉,所以需要時常保養,最常⾒也是最 簡單的⽅式為⽇曬,趁著晴朗天氣時,⼤家就會趕緊把⽉桃編織品拿出來 曬曬太陽。第⼆種則是塗上天然蜂蠟達到防潮之效。近來,部落族⼈重回 阿禮開始發展林下經濟,其中養蜂就是重要的林下經濟項⽬之⼀。養蜂除 了有益⽣態環境、產出蜂蜜外,其副產品—蜂蠟便是對⽉桃編織物很有效 的保養品。
⽤於編織的⽉桃梗需要 ⻑時間的曝曬,從鮮綠 ⾊⾄黃褐⾊,過程中須 將外層的纖維剝掉,以 利⽔分蒸發。
51
親⼿編出⽂化. ⽉ 桃
編 織 出 誠 意
編織品除了可以在⽇常使⽤,也可以⽤來傳達⼼意,表 現出⼀個⼈愛與尊重的程度,從外觀上就能夠看出來。以珠 寶盒為例,現在⼤多以⽉桃編織,可以蓋上蓋⼦,⽤以保存 ⼥⽣的嫁妝及⾸飾。除了⽉桃外,過去也會以⽵⽚來製作盒 ⼦,除了放置珠寶,也會⽤來保存⾐服。因為其會作為部落 ⼥性出嫁時的嫁妝,因此,⽐起⽉桃這樣容易受潮的材質, ⽵製珠寶盒的耐⽤程度,更適合⽤來存放⾐服、珠寶等物品。 在迎娶的儀式上,部落雖沒有規定要以特定的盒⼦包裝⾸飾, 但透過精美的外盒就會展現出新郎有多看中這場婚禮,對此 Lrimuasane也提到部落裡的⻑輩會說:「哇!你們好看重 我的⼥兒哦!因為⼈家是寶⾙,所以你就看到那個誠意啦。」 在外⼈看起來部落⽂化的保存似乎有⼀段斷層,以部落 裡的繡娘為例,⽬前擁有刺繡這項傳統絕活的⼥性已經相當 少⾒。在以前部落的⼥孩要出嫁時,媽媽都會去物⾊⼀位繡 娘來幫⾃⼰的⼥兒設計嫁⾐,上⾯的圖騰、花朵(裝飾)與顏 ⾊都是巧思。雖然嫁⾐⼀輩⼦只能穿⼀次,但如果保存良好, 能夠不斷的傳承下去,當部落⼥孩在出嫁之時,若能夠說出 嫁⾐的來歷,是⼀件⾮常光榮的事。 「⼀件草蓆,⼀週⼼⾎,磨破 了,補了再補,孩⼦晚上尿床 弄髒草蓆,還是捨不得丟掉, 擦拭後曬乾,繼續使⽤。因為 過去物資匱乏,各種⽤品取得 不易外,珍惜是使⽤者對於編 織者的⽤⼼最好的回饋⽅式。」
52
常⾒.編織小物 lalabace.男⽤小背袋 ⽤途:裝獵物、糧⾷。 簡介:由⽉桃梗編織而成,通常為男性的⺟ 親親⼿製作,部落的男性外出時會掛在脖⼦ 上隨身攜帶。在⼀年⼀度的獵⼈祭,此物也 是男性的必備⽤品。
lrulrui.⽉桃珠寶盒 ⽤途:保存珠寶、嫁妝。 簡介:由⽉桃梗編織而成,結構分為盒體 與盒蓋。在部落⼥性出嫁時,作為嫁妝的 外包裝,⽤以保存貴重的飾品與琉璃珠。
balrku .⽵製篩⼦ ⽤途:盛放⾷物、過濾雜質。 簡介:⽵編製成,通常分成軟邊篩與硬邊 篩,在過去會特意將它製成軟邊,⽅便凹 折過濾小⽶。由於⼿⼯軟邊篩製作不易, 市⾯上已經難以找到。
53
親⼿編出⽂化. ⽉ 桃
savedre .背⼑腰帶 ⽤途:固定與攜帶武器。 簡介:由苧⿇交錯編織而成的⻑繩,傳統 獵⼈會將其纏繞在獵具上,並固定在腰間。
花箍 ⽤途:束口繩環、⽿環、吊飾。 簡介:會將其編織在袋⼦的開口處,再⽤ 線繩穿過製成束口袋的設計,現在會作為 ⽿飾或背包的裝飾品。
⽉桃提袋
talaababai .⼥⽤苧⿇背袋 ⽤途:⼥⽤⼯具袋。 簡介:傳統為苧⿇編成,現今多⽤棉⿇取 代,有時會將⽉桃提袋放⼊其中,⽤以固 定形狀。如今外觀的設計多元,許多部落 的⼥性會在其上編織各具特⾊的圖樣。
54
與社會共舞的⼿藝 現今許多繡娘的製品會被漢⼈作為中間商收購,雖然讓繡娘們有了 ⼤展身⼿的機會,但也因這些成品進⼊市場販賣,紋樣圖案漸漸有了統 ⼀的規格,加上漢⼈作為⽼闆不了解部落的⽂化,導致許多含有傳統意 義的⽂化逐漸遭到遺忘。舉例來說,當部落的居⺠準備慶典的服飾時, 就會到市⾯上去購買繡有部落圖騰的族服,但⾐服上的圖案與他的身分 位階不同,就會導致無從選擇的狀況,亦或是穿著與其身分不符的⾐服, 而使族⼈產⽣尷尬的情形。 如今部落的特⾊製品增添許多現代的樣貌,對於編織有興趣的部落 青年,會融⼊創意與巧思,製作出符合⽣活實際⽤途的設計,像是飲料 杯帶、⼿機套等,而這些別具匠⼼的小物也會對外販售,讓來到阿禮觀 光的遊客有機會購買作為紀念,同時也能夠增加部落收⼊。
圖|傳統部落貴族⼥性的⼿紋刺青, 象徵⼼靈⼿巧的榮耀。 作者|杜⽂喜 拍攝地點|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55
親⼿編出⽂化. ⽉ 桃
圖|傳統部落⼥性的刺繡⼯藝,蝴蝶象徵 ⼥性的認真與勤勞。
圖|部落傳統服飾。男性外出打獵的穿著, 將獵⼑繫在腰上;⼥性會將蝴蝶的圖案繡 在⾐服上。 作者|杜⽂喜 提供單位|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56
隨著部落的世代更迭、莫拉克⾵災而遷村及成⽴「阿禮部落⾃然⼈⽂ ⽣態景觀區」,部落⽂化早已經歷數次的衝擊與轉變。編織與刺繡圖騰的 傳統技藝也許將會漸漸失傳,但年輕⼀代的部落青年仍以包容⼼態來⾯對 與重建,汰舊換新是我們對⽂化去留的⼀般⾒解,但是阿禮部落認為⽂化 是層層交疊與融合的,在各式各樣的⽂化中都能看到過去的影⼦,將好的 事物傳承與積累,如此最美的精神才能⻑遠續存。
57
58
照⽚提供|Lrimuasane
織布廠的故事: 拯救部落的撒巴浪家族
阿禮部落流傳著⼀個發⽣在織布場的故事,是關於聰慧的部落婦⼥拯 救全族婦⼥與孩童的故事。 在某個天氣爽朗的早晨,族⼈們各⾃外出⼯作,男⽣出⾨打獵,⼥⽣ 去往織布場⼯作。有⼀位名叫Cakere的婦⼥,是撒巴浪(Thapadrange) 家族的⼥性,正和其他婦⼥⼀起在織布場⼯作。織布場的視野開闊,⼀眼 望去可以眺望途經獵場的道路和耕地,清楚看著男孩⼦從獵場回來的樣⼦。
59
親⼿編出⽂化. ⽉ 桃
Cakere :嗯〜今天天氣很好耶!可以看到整個部落。 部落婦⼥:是阿!今天天氣很舒服,連耕地也看的很清楚。 颯颯〜颯颯〜(草被推動的聲⾳) Cakere⼼想,奇怪今天沒有什麼⾵,為什麼草會動得這麼不⾃然,而且 有低聲的講話聲,是不是有敵⼈。 Cakere :(低聲)姐妹妳們回部落把孩⼦帶到可以躲藏的地⽅。 部落婦⼥: (低聲)怎麼了? Cakere :(低聲)之後再說。 部落婦⼥:(低聲)好。 部分婦⼥紛紛離開編織場,另外⼀些則仍留在原地。 Cakere :姐妹敲⼤⼒⼀點,再⽤⼒⼀點。 咚咚咚!咚咚咚!⼤家更賣⼒地敲打著編織⼯具。 外族的隊⻑:前⾯情況怎麼樣? 外族的成員:有奇怪的聲⾳,好像是槍聲。 外族的隊⻑:怎麼可能?線⼈不是說男性都不在嗎?…… 情況不對,走!撤退。 外族族⼈悄悄的退走了。
60
原來是Cakere從聲⾳辨識出可能有外敵⼊侵,靈機⼀動,要婦⼥們 共同製造出「鏗鏗鏘鏘」的聲⾳,讓敵⼈誤判是槍聲,以為部落裡仍有男 性。躲在草叢裡的外族族⼈聽到這些聲響,果然中計,並感到害怕地迅速 撤離,獨留在部落的婦⼥與孩童因而免於受到傷害。 因為這位撒巴浪家族的⼥性Cakere,她的機智靈敏保護了整個部落 的小孩⼦,成功的趕走敵⼈,讓部落平安地存活下來。為了紀念與表達對 她的尊敬,部落在每年舉辦小⽶祭時,會由她的後代喝下⾄關重要的第⼀ 杯小⽶酒,感謝這個家族保衛了全族。除了感恩儀式之外,這個名字也會 讓家族中的⼥孩世代繼承,期望Cakere的英勇與睿智能成為部落族⼈的 楷模,讓此⽂化意義得以延續下去。
圖|在⾬天進⾏的小⽶祭感恩儀式,部落頭⽬(前排右⼀)與撒巴浪家族的後代(中) 正舉起連杯,準備共飲第⼀杯小⽶酒。舀小⽶酒的⼈(左)則為釀酒⼈。 照⽚提供|巴憶萍Lalui Pasakene
61
物 ⼈
親⼿編出⽂化. ⽉ 桃
誌 這些東西很有趣的是,我們現
在還在⽤,我覺得這就是⽂化。 —Lrimuasane Lrimuasane引以為傲地展 ⽰著部落帶來的編織品,她說道: 「我覺得⽂化就是⼀種流⾏,我 們部落覺得這個很美,所以我們 才會留下來。」然而隨著部落編 織⼈才的凋零與技藝的失傳,恐 ⾯臨下⼀代對部落傳統⽂化的陌 ⽣和不理解,因此她致⼒於保存 和學習編織技巧,期望藉由⾏動 與觀念的轉變,使這些⽂物得以 發揮⾃身的價值,將部落的⽂化 延續下去。
62
禮.物 後記
63
禮.物. 後 記
消失的神農獎 過去阿禮部落舉辦小⽶祭時,也會舉⾏神農獎的競賽,獎勵⾟苦栽種 小⽶的族⼈。競賽的⽅式,就是小⽶最豐收的那⼾⼈家可以獲得神農獎的 榮耀。既然是豐收的競賽,小⽶的計算就顯得很重要。運⽤上述綁小⽶的 技藝,各⼾⼈家都會將收成的小⽶編成⼀把把,在家屋外成列擺放,再由 部落的⻑⽼或鄰⻑來作證並計算數量,看看哪⼾⼈家最為豐收。據說,神 農獎得主每年都可以達到三百到四百把的小⽶數量。神農獎獎品則為是⼀ 紙獎狀,雖然沒有貴重的獎牌或獎盃,但在部落卻是無⽐的榮耀,因為部 落內⼤⼤小小的慶典儀式都少不了小⽶,而小⽶同時也是部落族⼈營養的 重要來源之⼀。 遷移到百合園區後,小農們仍對小⽶念茲在茲,也嘗試在園區內小小 的耕地上栽種小⽶。不過,在平地種小⽶⽐起在⼭上種來得困難許多,因 為⿇雀實在太多,趕也趕不完。過去在阿禮,小農們只要利⽤噪⾳就可以 驅趕⼭⿇雀,而且⼭⿇雀通常吃飽了就會離開。但是,平地的⿇雀似乎聰 明許多,不僅不會被聲⾳嚇跑,還會呼朋引伴⼀起來品嘗小⽶。對⽇益年 邁的小農來說,趕不走的⿇雀,無形地成為栽種小⽶的最⼤阻⼒。
64
圖|百合園區的小農正在烈⽇之下灌溉農⽥
如今小⽶豐收堆滿牆⾯的盛況已經不再,部落也就不再舉辦神農獎競 賽,再加上百合園區的家屋空間有限,不若在阿禮時家家有儲藏空間,因 此小農們也甚少再將小⽶成把的編綁。現今在百合園區收成小⽶後,多半 是將小⽶曬乾打碎,收藏在玻璃罐。雖然小⽶栽種不易,但若各⼾⼈家有 規劃或預計來年家中有喜事,仍會積極的張羅小⽶,親⾃栽種或向有栽種 的⼈家預定小⽶,以便為接下來的儀式做準備。
65
禮.物. 後 記
禮物的期待 〈禮.物〉⼀書中,所提到的故事對我們來說,都⾮常精采有趣,⼗ 分感謝部落裡的⻑輩以及青年願意無私的向我們訴說這些傳統。雖然很多 的故事,沒有照⽚也沒有⽂字,他們依舊⽤肢體、⾔語及⼿邊有的事物, 盡可能地還原過去的情景,若沒有他們的協助我們絕不可能順利將這本書 產出。可惜的是,我們收集到很多驚豔及美麗的故事,然而⼀些儀式在現 代已經不再舉⾏,導致在照⽚上的不⾜及儀式過程等部分無法完整敘述。 像是前⾴提到的「神農獎」,在收割小⽶時,會動員全部落的⼈來協 助參賽者,這樣的情景⽤ama的話來說:「你的⼤小事,就是部落的⼤小 事!」我們覺得是最合適的。對於這個⽂化故事,我們雖然可以⽤⽂字呈 現,寫下族⼈以部落為中⼼的集體認同,盡可能地描述過去的光景,競賽 過程以及獲獎時的榮耀。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紀錄過往⾄現今的變化, 使其成為少數具有⽂字記載的傳統⽂化,然而卻遠遠無法表現這個競賽的 原貌。在當下那種和樂的氣氛、盛⼤的場⾯及小⽶堆疊起來的樣貌,都不 是僅憑⽂字就可以形容的。 在書內所記錄的故事,僅是部落的冰⼭⼀⾓,作為最古⽼的西魯凱族 部落,相信阿禮部落還潛藏著許許多多的植物物語,希望有⼀天,這些故 事也能夠被記載下來,流傳給後世。除了年輕⼀輩的族⼈可以知曉他們的 傳統,部落外的⼈也可以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可愛的部落,讓更多⼈知道阿 禮的⽂化有多麼引⼈⼊勝。期待後續,還有機會與部落合作記下更多的⽂ 化故事。
66
誌謝
阿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Lrimuasane 前部落⽂化委員會秘書— Paerece 阿禮部落⻑輩—Lepetai 亞德客有美公益活動獎助計畫 臺灣農村社會⽂化調查計畫 國⽴屏東⼤學USR搖滾社會⼒計畫 國⽴屏東⼤學社會發展學系 阿禮部落社區發展協會 照⽚典藏單位: 屏東縣政府⽂化處 照⽚提供: 屏東縣原住⺠⽂化會館 —「『找回靈光』雲端上藝術家故杜⽂喜Arase Salrebelrebe 個展」 阿禮部落巴憶萍Lalui Pasakene 國⽴屏東⼤學社發系110級 插圖設計: 黃亮涵 同學(國⽴屏東⼤學教育⼼理與輔導學系111級) 鄒佩家 同學(國⽴屏東⼤學視覺藝術學系114級)
67
NOTE
68
NOTE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