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2019-2023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 康奕鈞
《留影》 一比一製作
建立觀者(外)與體驗者(內)的關係。
看與被看中,滑動中感受閃爍懺動光影。
完整的平面是屏幕的意象,
整凌亂的光線及體驗者身影於平面, 不論影像、雙眼、記憶。
它,真切的發生過。
光的直線性,
三個向度光線的彙整, 人行為經驗空間光線。
[01]-[03]
《留影》
尺寸 - 120 x 570 cm
材料 - 木板、輪子
幾何形體拼湊成的開口,
幾何形體拼湊成的開 口
幾何形體拼湊成的開 口
縫隙壓縮並聚集光影在裝置內的呈現。
裝置內的呈 現 。
[03]-[05]
《留影》
尺寸 - 120 x 570 cm
材料 - 木板、輪子
裝置內的呈 現 。
僅為 El i o 和 Ol iver臥室相通的浴池,父母則被止步於長窗及樓梯挑空的迴圈之中默默 切。樓梯豪邁地從二樓穿越客廳並隱身於地底,暗示著平淡日常中隱隱燦動的不安因子
iver臥室相通的浴池,父母則被止步於長窗及樓梯挑空的迴圈之中默默 關 切。樓梯豪邁地從二樓穿越客廳並隱身於地底,暗示著平淡日常中隱隱燦動的不安因子 。
住宅的概念是以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為切入,設定住戶為父母及兩位男主角一Elio和 Oliver,以暖昧卻激情的暗示,作為概念。
被蒙上一層膜的,在夜裡,波動的水池中,兩人相互隔著窗,獨自在房裡的情慾宣洩。在迴圈裡的壓 抑、猜測,激情狀態寄託在窗外樹葉的遐想,心中不切實際的想像作為依靠而強烈了所有。是這些 促使了慾望,思念的渴望未知,在層層朦朧間,最終只以自己的名字呼喚愛人那樣的釋放,何嘗不
是激情。也太強烈,正是在看似平靜的夜、日常,平淡的韻律中隱隱綻放。
開口包覆另一反向開口,構成具包 覆性的迴圈。
兩個獨立、互不相通的迴圈相互對 應。
通道連接兩空間,並切割了原先 的迴圈,產生曖昧不明的關係。
住宅中,樓梯將上層空間劃分為 Elio與Oliver的臥房,也同時連 接通往底層的浴池。在包覆性迴 圈中的壓抑,最終以浴池作為釋 放與宣洩的場所。
住宅坐落於義大利馬達萊納半 島一處礁石沿岸。穿越島上既有 的燈塔與廢棄倉庫之間的小徑 抵達住宅。
房屋選擇鑑於陡峭崖壁圍繞的 緩坡上,利用地形的掩護,使房 屋在荒蕪中有遮擋的作用。
《迴圈之間》1:2000基地模型
尺寸
僅為 El i o 和 Ol iver臥室相通的浴池,父母則被止步於長窗及樓梯挑空的迴圈之中默默 關 切。樓梯豪邁地從二樓穿越客廳並隱身於地底,暗示著平淡日常中隱隱燦動的不安因子 。
iver臥室相通的浴池,父母則被止步於長窗及樓梯挑空的迴圈之中默默 關 切。樓梯豪邁地從二樓穿越客廳並隱身於地底,暗示著平淡日常中隱隱燦動的不安因子 。
僅為Elio和Oliver臥室相通的浴池,父母則被止步於長窗及樓梯挑空的迥圈 之中默默關切。樓梯豪邁地從二樓穿越客廳並隱身於地底,暗示著平淡日常 中隱隱燥動的不安因子。
《迴圈之間》1:50模型
尺寸 - 50 x 60 cm
材料 - 灰卡、補土、珍珠板
尺寸 - 50 x 60 cm
《浸之城》
提問:人能否在繁雜城市中因空間特性重新喚回感知的本能。
嘈雜的城市中,大環境被愈趨龐大資訊量與繁複的雜質吞噬著。城市因人而生,人們在此生活,且為它置入 思想、行為而產生了文化與情感,卻也同時在時代的遷徙當中遺忘了人本身感知的本能,亦或是忽略的不以 為意。浪漫的、純粹的,在現今可能被迫淪為某種自我警惕和矯揉爛情的生活心態。因此,日常的自我抽離是 必要的,且不應是刻意的行為。而記憶之於人,是過往持續至今且層層加疊的情感,載浮載沉的若有似無,卻
時刻的伴隨著生活,等待著某契機、刺點的觸發,並作用在人的意識中,心境的空及意識的圖像也隨之成形。
在住宅中,以片狀屋簷及穴居的形式創造一個屏蔽外界的屏障。水滲透進入房屋多底層,隱隱流竄。半地下 居過濾了光的信息,留下了聲音、紋理、氣息的真實。而集合住宅中,浴場,作為與城市連結的媒介。它是沈默
、安靜且附有隱約暗示的信息。縱深進入地底的垂直錯層,藉由洞口、分支的透視、有距離的看見使得人們在 內游移的過程中,仍存有共處之間的獨。浴場中,一樓挑空作為公共浴池,藉著溫度、濕氣以及人行為後留下 的痕跡,改變了原有的場所特性、氛圍。斜角的樓板層疊中,嵌入一巨大量體,住戶空間置入其中,長廊中的 玄關槽使得外部暗示著一量體內部訊息,公共的長廊頓時也存在著個的私密性。人們在內的生活起居與空 間產生連結,並且在日常中,情感以及知覺感染了建築、材質以及情緒氛圍。新的生活型態產生,旨在喚回悠 靜城市生活中的漫。
尺寸 - 50 x 60 cm
材料 - 灰卡、保麗龍膠
尺寸 - 60 x 120 cm
材料 - 牛奶板、灰卡
一協商空間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場所,它是具有公共性與社會性的場域。人的參與在空間中發生,因此有了對 話及日常的滲透。城市、人與空間交融,思想流動於其中,形成了意識型態。有了社會空間的共知,生活帶入 了場域間,開始自由而且自然。
重新思考線性的彼端及邊界的定義,人透過板、牆與縫隙間的引導,有了游移、交織、漫的穿梭狀態。外部廣 場同時界定了穿越及停留的定與不定,並嵌入舊有協商空間形成連續串聯。線性流動打破靜態的空間印象, 民眾與開會的人有了相遇的近以及各自獨立的空間。旨在建築中,置入城市的空間性,內向外放射的動線也 使得空間有了向心的力。藉著行形式與構成重新思人的與城市空間的狀態。
藉由幾何的交互關係,形成牆體之間的中介。線與面交集形成了空間,牆與板開始產生垂直的複層與曖 昧的角落。牆、夾角、開口界定了空間的邊界。藉由圓的、弧及連續變化的特性,從單元至多元的交融,使
得人在各自獨立的體、空間之中,感知其他空間的存在。虛的球體是看不見的存在,在虛的實O之中,容 納了,城市裡的人的與其思想意識形態。
尺寸 - 60 x 120 cm
材料 - 牛奶板、灰卡
A 大會議室
B 小會議室
C 服務台
D 風雨廣場
E 小廣場
F 大廳
G 辦公處
圖書館 H I
集會廣場
《O》1:100模型
尺寸 - 60 x 120 cm
材料 - 牛奶板、灰卡
《息壤》
水門之外,為城市遺棄的化外地,持續向東北移動。
島嶼邊境的植物,看不見的根部作為土壤的結構,影響著 每一週期的崩塌樣貌,快速且劇烈地。
緩慢堆積,依附其上的植被土壤,輕盈地纏綿。
尺寸 - 17 x 28 cm
材料 - 書、棉線、石頭
劇烈崩落,母體帶著島嶼的紋理墜 入 淡水河 。
撞擊過程模與形漸行漸 遠 撞擊的過程與母體模漸行漸遠
那些飄散後不 再 回來 的
那些飄散後不再回來的
碎 片 ,纏綿攪 和 成 新 的 土 地 , 土 地
附 著 著輕 盈 。
碎片,纏綿攪和成新的土地,土地之上,附著 著輕盈。
被放逐的石頭嵌入河畔,回到都市邊緣。未來基地囊括 了沙洲、河流以及城市的速度。
凝結出不再在的記憶之河,在這座城市中體會流逝的河 流。
Swimming Channel
在水平向度資訊強烈的強城市立足錨點,人透過自己控制垂直向度的 移動,體會支離破碎的城市,保有整個淡水河,破碎的共襄盛舉。
《Diving Stone 之一》概念渲染圖
尺寸 - 10 x 8.5 x 7 m (約) 材料 - 混凝土、強化玻璃、鋼索
《Diving Stone 之二》概念渲染圖
尺寸 - 8 x 7.5 x 13 m (約)
材料 - 混凝土、強化玻璃、鋼索
《Diving Stone 之二》室內渲染圖
尺寸 - 8 x 7.5 x 13 m (約)
材料 - 混凝土、強化玻璃、鋼索
《Diving Stone
尺寸 - 8 x 7.5 x 13 m (約)
材料 - 混凝土、強化玻璃、鋼索
安置在水門旁忠孝國中校門口,抬頭仰望,懸浮著與天空一體。
《澳》本意旨水邊地,而海水進到村落海水為人使 用,漸漸轉換型態滲透朝陽里。
海轉化成人體尺度可經驗,階梯和漁船之間的介 面,階梯在漁港內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宜蘭縣南澳鄉朝陽里 - 朝陽漁港
而人為了重新接近而踏上提防的 行為略顯刻意且本末倒置。
將原有垂直壁立的堤防,扭轉並越趨平緩地延伸進村落直嵌入 山壁。連接的則是由荒廢的養殖場改建而成的水上設施。
《澳之遊憩場》透視圖
保留了原先的網格系統,在空地上輕劃一圓。劃過泳池到草坪,由堤防高程六米延伸的步 道、欄杆、扶手、滑梯等等物件設施。同高程為六米,意味著人在遊玩之時已不經意的跨越 堤坊。
[01]-[02]
《澳》1:200模型 於基地拍攝
尺寸 - 60 x 170 cm
材料 - 灰卡、保麗龍、鐵網、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