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 Architecture in Tainan City
居住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而混居建築則呈現了都市生活的生命力。面對不特定的 群體居住行為,也在形塑都市的個性,二者相輔相成: 在夢想與實現之間思考辯證; 在懷舊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作出保存與新建的抉擇; 以及公私領域間的拿捏。
Mix-used Project:Hybrid Architecture Site:Tainan, Taiwan.
NCKU_ARCH_Design Academic Project_Hybrid Architecture in Tainan City_Tainan,Taiwan.
Models
01
04
01 整體配置模 因基地處商業帶,環境嘈雜而人群來 往頻繁,地面層不適合居住。 由商業帶作為內部社區空間與外界街 道的區隔,商業帶與社區皆保有自己 的運作系統與空間完整性。
02
05
06
02 商業(步行)區 將商業帶從街廓面引入基地內部,創 造徒步商業區。除了延續商業帶、人 車分道提高商業活動的安全性,人的 活動進行亦增添基地價值,並帶動地 方生氣。 03 SOHO(面萬昌街側) 商業、工作、與居住空間的複合型 態,單元間的可變動性與創造多元的 居住生活與使用方式。 04 套房 / 樓中樓簇群 與樓中樓群共享一公共庭院,並自成 體系。 05 樓中樓 群 06 商業(步行)區(臨衛民街側)
03
07
07 獨棟 / 公寓 公寓量體抬高至三樓樓層以上,使二 樓平台開放空間並得完整且連續,串 連街廓內之各式居住生活。
13
The path of separation and congregation
未竟的,便由相聚在一起的人們延續下去。 在生活中因死亡而經驗的分離與相聚,我們該如何感受、如何經歷、並且記憶在生命中, 這是我想要重新詮釋的事情。喪,一個人的離去所以我們相聚;祭,為了懷念已經離去 的故人所以我們再度聯繫在一起。兩者都是一段充滿「陪伴」的時間、甚至一個儀式, 而每一段經歷,都是一種情緒、祈求、甚至是期待的寄託。 我相信,死亡的意義不是分離,而是更為深沈、充滿情感的牽引,帶著思念,我們更能 勇敢向前。
A dedicated period of time Project:Memorial Space Site:Taipei-Beitou, Taiwan.
NCKU_ARCH_Design Thesis Design_The path of separation and congregation_Taipei,Taiwan.
Ceremony
喪 亡者的身體是親人表達真誠和真情的 憑依,它有助於親人從實際面去接觸 死亡、體會死亡的真象。 繁複的過程也表達了對亡者的虔誠敬 意與思緒,同時也滿足了親人的心理 補償、以及宣洩悲傷的需求。
01
02
03
04
臨終
復魂
沐浴 / 襲
重與燎
陪伴的情感
親人回歸、期待復生
親人歸為初始、期待來生的蛻變
親人情感的憑依
家人隨侍在側,慎重與陪伴之情。
祈求亡者歸來的期盼。
表達最直接的關懷。
願亡者不會迷途且順利的離去。
在古禮的儀式中,每一個階段都飽含 了不同的情緒與精神,我試圖去了 解、並以圖像去描述它,分析亡者與 親人之間的關係轉變。
Past / Present 今昔殯葬儀式的比較,討論活動、討 論人:關於家屬與亡者之間的關係。
生活圈
過去,家屬從臨終的那一刻起便一直 陪伴在側、參與密切;活動與流程都 在同一個空間進行,連動關係大。
傳統
自宅
而現在儀式移至殯儀館進行。 細劃分工使家屬常與亡者分隔到兩個 區域,過去由家屬參與的活動於此時 已轉為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家屬成為 從旁觀照、間接參與的角色。且殯儀 館為公共空間,經過長時間的配合等 待、輪到自家的送別又必須是緊密接 續的流程,然後一刻都不能耽擱地直 到結束。
現代
自宅
斂
殯儀館
殯
葬
斂
醫院
殯 斂
生
墓地
葬 殯
中介
葬
現代殯儀不再是單一的面對自家人與空間 去經歷這一段共同的時間。 比起共同感受家族的聚合齊心,反而更多 時間感受到的是他戶人家的活動、來去, 不如過去葬儀的單一向。
亡
Space relationship
01 臨終
02 復魂
03 沐浴 / 襲
04 重與燎
05-1 小斂
05-2 大斂
emotion
05
06
07
08
09
斂
入棺
殯以待葬
啟殯
葬與墓 接受不捨、然後捨得,讓亡者離去
事實認定的那一刻
時間感的思念
接替,綿延不絕的期待
告別
diagram
接棺
買棺
聘請宗教法師
辦理死亡登記
●
看日 擇地
臨終
自宅
旋墓 祭墓 點主 祭祀后土 安葬 辭客
墓園
發引 啓靈禮
公奠禮
轉柩
家奠禮
出殯前法事 做(七)旬 設靈桌靈堂 拚腳尾物 停柩 打 (桶 豎靈 封釘 大殮蓋棺 瞻仰遺容 布置棺底 辭生
●
乞手尾錢 小殮 理容 沐浴 乞水
成服
分孝服 戴孝
●
)
腳尾飯 燒腳尾紙 ●
●
易枕 含飯 蓋水被
自宅
移舖
遺食 返主
接主/安靈
樹葬
太平間
臨終
醫院
海葬
小殮
化妝間 看穿間
入殮室
退凍
沐浴
理容
停殯
家奠禮
公奠禮
瞻仰遺容
大殮蓋棺
封釘
啓靈禮
發引
火葬場
路祭
火化
返土
洗淨
安靈
撿骨
納骨塔
返主 遺體冰存
殯儀館
停屍間
出殯前法事
物品準備
奠禮順序安排 禮堂布置
做(七)旬
工作人員分配
相關事務安排
擇日出殯
豎靈
設靈桌靈堂
家屬 亡者 / 遺體
拚腳尾物
協助淨身 家屬探視
●
祭拜 守靈
●
悲輔室
祭拜 守靈
意外現場
治喪會議
業者治喪
火化 禮廳 靈堂 / 停柩室 冷凍室
土葬 奠禮:告別式 豎靈/停柩 入殮
09 葬與墓
08 啟殯
07 殯以待葬
06 入棺
祭拜區 冷凍祭拜區 靈堂
帶看塔位墓地
與亡者的思念,一起下沉。 親情關係的延續、生命的無盡。 接受亡者從有到無的緩衝時間。 確立永遠無法歸回的距離。 藉由一日日地遠離,學會放手。
在古禮中,喪葬儀式為由內到外地層遞變化關係:
空間 : 寢室→住屋正廳→庭院→臨接巷道→野外空地。
對象 : 家屬→親戚→鄰居、同村人們→廣大人群。
17
NCKU_ARCH_Design Thesis Design_The path of separation and congregation_Taipei,Taiwan.
emotion
10
祭祀
齋戒
思念、溝通的渴望
思念的釋放,使情感有所寄託。
Sequence 這是依循古禮而繪製出來的關聯圖:儀式與儀式之 間藉由「時間軸」而構築出彼此環環相扣的關係。 而其中時間的意義也不再局限於殯葬儀式的這段時 日,它往回追溯到誕生之時、甚至誕生之前的虛無, 向前則拓展到尚未面臨的未來。 儀式詮釋了親人與亡者之間的關係如何重新定義、 轉換,此圖便是解釋了在此時間軸上,親人們對於 亡者的心理變化。
祭
幽靜環境
固定地點
通常為 10 天, 數齋:7 天,散齋:3 天。
停止音樂、喪葬活動, 防止擾亂與分散思緒。
數齋:居於寢中 散齋:寢中小室
最重要的便是參與祭祀前的種種準備: 立尸人選的占卜、儀式開始之前的齋戒……不同層次的規矩,但同時進行。
diagram
喪
固定日期
無論是過去或現今,葬禮便是家族全體群聚在一起 的時刻,其中所經歷的時間與事物都是共同擁有。 而在古禮中,這段時間軸上的每個階段,又各有不 同的特別意義,且這意義是親人們共同分擔、共同 承載的記憶。 我試圖尋找葬與祭之間的關係:若說葬儀為一層一 層將親人與亡者拉遠距離、並且由私人群體逐漸走 向大眾人群的一個過程,那麼祭祀的意義便是葬儀 的反轉:讓追思者一步一步地靠近故人,由廣大而 繁複的日常逐漸純粹、進入獨立而個別的記憶空間。
Ceremony
祭
沐浴
變食
心靈澄淨
保持身體的清潔,有時也會使 用特殊的香酒使全身散發乾淨 的氣味。
關乎飲食的調整,由內而外地 潔淨全身。
淨心、靜心,清晰並平靜地回 憶親人的所有,以達成齋戒的 目的。
齋戒是涉及個人的私密活動: 建構敬仰祖先的情感,以及增進精神的集中與專一。
以一套莊嚴而隆重的儀式,來表達對 前人的懷念與尊崇,因此祭禮也可以 視為喪禮的延續。在緬懷先人的時間 之中,人們的心中也產生了對於生命 的價值感。 藉由祭禮不斷地進行,除了消解了因 死亡而感受到的失落與虛無,同時也 慰藉了親人對亡者的思慕之情。 祭祀因親屬的全體參與而充滿意義, 而祭後共餐更達成了超脫生死的親情 相繫,加深家族的情感相依。
19
NCKU_ARCH_Design Thesis Design_The path of separation and congregation_Taipei,Taiwan.
Models
01
02
03
04
01 停棺,室外平台。 設計中地勢最高處,親人與亡者相伴 度過的最後一段日子,遠眺山勢與溪 流遠去,感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接 受、等待告別之時的到來。 02 禮廳。 簾幕的閉闔與開啟,象徵著告別的開 始與結束。結束後,陽光與自然景色 漫延進來,照亮了空間與人的心情, 從此將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05
03 戶外中庭。 人與人相聚於此,問候、陪伴、以及 訴說種種。 04 送別行路。 逆流而上,越往深處越接近溪流,一 步步地沉澱,這是相伴的最後一程。 05 相送至淨身場所,或是親友的探視、 前往停棺空間。 光影變化的層層進程,體驗著時間的 更迭感。
07
08 06 墓園的公共空間。將隱沒於自然之中 的各個墓區相連在一起。 來此祭祖之時,這裡也是家人相伴、 共同回憶而前行的空間。其中的階 梯、木質座位……被自然圍塑的休憩 空間適合駐足,緩慢地感受不同時刻 的年季變化,再漫步而行。
06
09
07/ 08/ 09 墓園:家族墓區與個人墓區。 依地形而築的地景式墓區,樹林圍塑 出空間的隱蔽性,專屬而寧靜。
31
Photograph Museum
城市的空間作為「記憶的容器」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它們會通過今昔記憶的 不斷跳閃與連結,來確定自身必然如此存在的道理。 現今城市的樣貌紋理,與過去歷史的脈絡痕跡;此時人群來去的生活點滴,以及 過往運行的時代記憶……一為具體、一為無形,遍佈基地的虛實交織會開展空間敘 事、產生經驗與印象的碰撞和意識。我藉著空間與歷史片段的對話,經營觀者的 步步經驗與意識的連結。
The Fragments of Past Project:Photograph Museum Site:Taipei, Taiwan.
NCTU_MArch.II_Design Academic Project_Photograph Museum_Taipei,Taiwan.
Story of Site 基地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博 愛路與開封街的交彙處。 在時代中層層堆疊的記憶節點散佈於 基地四周:被抹除的,如過去繁盛一 時的中華商場;有些仍昂然立地,如 北門、台北郵局、以及位於軸線端點 處的中山堂;更多的則是沉了聲息, 隱藏於都市的紋理之中,像是與街道 並立的撫台街洋樓、參差於沿街立面 的歷史片段。 在節點之間,路徑形成的軸線在時代 中也有不同的意識指標:連結北門與 中山堂的北門街(現為延平南路), 做為城市的入口意象,在過去促成了 它的繁榮興盛,故沿途可見充滿文藝 復興風格的建築樣式;也因為中山堂 為過去民眾聚集、舉辦活動之地,且 鄰近報社、政府辦公處、台北車站, 博愛街受惠於此,成就了「相機街」 的形成。
❼
❹
1963/ Taipei ❶ ❷ ❸ ❹ ❺ ❻ ❼
Beimen Taipei Post Office FuTai Street Mansion Beimen (Yanping South )Road Bo'ai Road Taipei Zhongshan Hall Zhonghua Market
❻
1
4
2
5
3
6
❶ ❷
❸
Points of urban narration ❺
我錨定了都市中的敘事節點,藉由建築空間對城 市景像的框取,使它從原來的從屬空間中剝離出 來,成為我訴說城市的畫面片段,讓一個個的場 景成為人們與敘事軸心連結的憑依;另外在對應 各個節點的空間之中,我試圖再經營一段關於記 憶拼接的內部敘事:建築空間是各種節點的鏡 頭,而面對一件事物更有著多向的視角,經由畫 面、形式與內容上的相互對照,認知上的衝擊將 產生單張畫面所不具備的豐富涵義,藉由在空間 上組織出另一層的印象碰撞,來回應、觸發城市 虛實脈絡的意識。
1. FuTai Street Mansion 2. Arcade 3. past Zhonghua Market 4. Yanping South Road 5. Taipei Post Office/ Bo'ai Road 6. Beimen
35
NCTU_MArch.II_Design Academic Project_Photograph Museum_Taipei,Taiwan. A
Montage of Site 我將感知城市的空間經驗分成了上下 兩部分: 建築的體驗從下沉開始,在移步向下 的過程裡,人們逐漸走進城市的記憶 之中——底層的空間序列,是各自獨 立的畫面與動態;接續在後的感知經 驗切換到上層空間,藉由依序看見的 框景指向,與前一刻在地下擷取的畫 面相互呼應、扣合,使人們在印象撞 擊的那一瞬間意識到空間畫面的布局 與安排、以及由此道出的空間敘事。 我讓「過去」在人的意識裡間斷地進 入「此時」,將時間軸上不同落點的 過往拉入現實——經歷了底層的敘 事「序曲」之後,人們提取著城市一 張張的畫面,在上層的感知序列裡逐 次拼接那種種片段,人們在時間與空 間的對話之間進行了記憶的編織與重 組,既引發了過往的回憶、也產生了 現今的共鳴,在獲得更多感受的同時 也讓既有空間有了更深刻的記憶性。
C
B
past/ Zhonghua Market
Section N 8
32m 16
section A
Beimen
FuTai Street Mansion (real) ↑ Yanping South Road ↑ FuTai Street Mansion (image)
Bo'ai Road ↑ Taipei Post Office ↑ Arcade ↑ Shadow of steps
section B
section C
37
1 NCTU_MArch.II_Design Academic Project_Photograph Museum_Taipei,Taiwan.
Bo 'a i Ro ad
Context of narration
2
entrance
在這個案子中,人們擷取畫面、於想像中 編織印象的同時,眼前也在同步接收著 現實城市的存在、以及身臨其中的真實感 知,來回辯證的最後會使人對於經驗敘事 的印象更為清晰,而存在於想像之中的印 象網絡也在這來回的交互作用下逐步蔓 延,滲透進真實的城市涵構裡。 於是意識逐漸凝聚、落實於眼前的真實; 在空間中所汲取的印象與經驗,因投影於 城市脈絡而有了確實。 即使是在如此片段的空間裡逐步經驗,人 們對於建築的印象也因城市的存在而有了 整體的意識——建築的空間紋理逐漸化為 無形,但建築的敘事脈絡卻因外在的城市 而逐漸顯明、並因人的意識而有了整體。
3
exit
❶
❷
5
4
❸
th R oad
❻
❺
parking
⓬ Counter/ Information ⓭ Exhibition/ view of FuTai Street Mansion ⓮ Exhibition/ view of Arcade ⓯ Exhibition/ view of past Zhonghua Market ⓰ Movie room& lecture space ⓱ Office/ storage
❹
ing S ou
❼ Exhibition/ view of FuTai Street Mansion ❽ Exhibition/ view of Beimen ❾ Exhibition/ view of Taipei Post Office ❿ Exhibition/ view of past Zhonghua Market ⓫ Office/ storage
6
Ya n p
❶ Photograph Museum/ shopping store ❷ Camera Street/ camera stores ❸ Exhibition/ view of past Zhonghua Market ❹ City library ❺ Photograph Museum/ office ❻ stores
Kai fen g Stre et
1F plan
site info 1. Beimen 2. Taipei Post Office 3. FuTai Street Mansion
N 4
4. past Zhonghua Market 5. Arcade/ old facade
16m 8
6. Camera Street
⓬ ❼
⓭
❽
⓮ ❾ ⓱
⓯
❿
⓫
⓰
⓫
2F plan
B1 plan
39
NCTU_MArch.II_Design Academic Project_Photograph Museum_Taipei,Taiwan.
Models
01
04
05
01 整體配置模 由三條通路圍塑而成的三角基地,延 平南路與博愛街的交角向著北門,成 為進入博物館的入口配置。 其他面相則個別地回應了城市紋理: 台北郵局、撫台洋樓、過往街道……。 02 街區內步道 從博愛街進入街廓,穿行於博物館的 內部空間,水池映照著街區內外的樣 貌、感受新舊的對比。然後繼續前 行、穿越至延平南路,空間的開口向 度將使人望向過往的中華商場。
02
06
03/ 04 博愛街沿街側騎樓 立面的修整、與台北郵局的立面語彙 相呼應,光影的變化透過開口設計滲 透進建築內部以及地下空間。 05 二樓展覽空間一角 觀景窗口與對策立面街窗的光影灑落 相互呼應。 06 展覽空間的對應關係 在不同高度上面向中華商場的展覽空 間之層疊關係。
03
07
07 延平南路沿街商店/博物館出口
41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
城市的空間作為「記憶的容器」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它們會通過今昔記憶的 不斷跳閃與連結,來確定自身必然如此存在的道理。 現今城市的樣貌紋理,與過去歷史的脈絡痕跡;此時人群來去的生活點滴,以及 過往運行的時代記憶……一為具體、一為無形,遍佈基地的虛實交織會開展空間 敘事、產生經驗與印象的碰撞和意識。 我以未來城市 / 社群發展的方向為基礎,重新建構能夠回應未來的運作機制與城 市建築,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創新城市聚落與社群。
【こんど】——Life is Drama ! Project:Self-Sufficient City Site:Tokyo-Ebisu, Japan.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Site 日本東京都的惠比壽地區,基地就隱 身在都市背後的住宅巷道之中,四個 街廓的交接處有一座惠比壽神社,是 站在路口時會必然望見的視覺焦點: 如同人們走入社區的「入口標識」, 為生活場域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識別印 象。另外當地的啤酒產業所帶動的居 酒屋文化,使巷道之間錯落著大大小 小的店面,這樣的群落營造了一天中 的場景循環:早上為靜謐住宅街區、 到了夜晚則演出一幕幕的熱鬧歡騰, 基地在時間中切換著自身的節奏。 無論是都市中的涵構、生活、或是時 間性,在基地中的韻律感與生命力都 是極具魅力的;而居酒屋內所帶有的 情緒、交換(信息、人際關係)、時 間……都使得這個飲食文化更多了一 層敘事性。
Ebisu Shrine
INPUT
Group 動畫、漫畫之愛好人與工作社群: 以此為職業的他們,生活於真實、意 識卻沉浸於創作的精神構築之中;在 劇情鋪陳、場景氛圍、角色經驗以及 關係牽連的種種思緒之下,也要不斷 地面對現實職業技術的磨練與挑戰。 他們生活在極端的時空切換之間、意 識也經常隨之來回擺盪,但也正是在 冒險與衝撞之中而得以展開自我的生 命張力。所以我以他們作為譜寫故事 的角色,在城市中、在生活中,演出 他們獨一無二的生命劇碼。
❶ 24hr convenience store
突然想要買個啤酒或點心,或是純粹經 過進去晃晃。以備生活的不時之需。
❷ mailbox
拿取信件順便看看社區公告,然後瞥見 超商或許又會想到要買些什麼。
❶
❸ coffee shop& backery
可能是早餐、或下午換個環境工作…然 後挑選喜歡的麵包口味作為明日早餐。
❷
❸
I'm back
01 這裡是暫作停留、收發信息的所在。 時間感切換,從外面回到社區的那個瞬間: 我回來了。
45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堂
眾澡
ion
ibit
exh
to sen
lic ub
--
---
間 疊時
大 社區
交
th
ba
/p
?
嗎 泡湯
來
你也
你 想跟
情
事 我有
我
你幫
… 討論
isu Eb e in Shr
。 看看 ?
看看
去 了,
l
ste
ho
到
具 的家
新
又有
聽說
蔓延
室 工作
--
---
的 狀態
?
活動
麼 辦什
是在
外面 你有
!
一點
暗 要再
燈光
這邊
?
衣服
的 新做
上
到樓
看 沒有
ya
ka
Iza
p
ho
rks
wo
N 16m
e nc
nie
nve
o rc
4
p
ho
rks
wo
團體
24h
8
c
ry
cke
p
ho
es
e off
re
sto
a &b
發
收 資訊
&生
此區也有許多的居酒屋與小餐廳,不同門 面、許許多多的出入口,到了晚上會燈火 通明,人們相聚狂歡。
!
ur
am
ch
o/
dio
tu gs
n rdi e co e r tor / os 4F e d /vi 1F
se
ou
h tea
曲喔
單 最新
送 會放
下
等一
聽說
那
許在
他或
ho
rks
wo
。
變了
牆 他的
現
有發
沒 你有
g
sin
ou
h p/
動
討論
誰 邊和
。
樂吧
音 畫的
住居
室&
窩
作 人工
-- 個
---
Site plan/ Mental map 。 報紙
下
拿一
我去 要不
x
ilbo
ma
了
生
需 活所
--
---
來 我回
。
好了
店 麵包
下
晃一
回
幾瓶
個 便買
?順
酒 要啤
。 家吧
我在惠比壽神社周邊的屋棟之間下了 幾個落點,它們是營造生活情境的重 要節點:觸發社群的意識、推進他們 的行動,在人們前進的過程中進行暗 示、引導,猶如社區經驗中的一個個 地標,在一連串的空間標識中,人們 每看到一個風景、就會對下一個抱以 期待、一處又一處地接續經驗著…… 我藉著空間在城市中的錯落配置,去 營造行走其中的經驗節奏,人們在感 受的起落之間便會儲存大大小小的記 憶點,然後再藉由那些記憶片段的拼 接,讓心神遊走於想像的撞擊之間, 進而融入場所、走進生活。 於是當人們站在路口處、望見那巷道 端點上的惠比壽神社時,空間將帶領 人們的行動軌跡、生活篇章便會就此 展開。
47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❶ stair
位置的選擇隨意,往上走的同時也很容 易閒晃到別人家去(偷看)。 樓梯下的一個個小空間也是人們聚集的 討論、創作空間,而牆面或角落也隨處 看得見塗鴉、藏匿的物品、甚至是堆積 材料的小場所。
❷ video store
許多年代久遠的唱片、經典都被收藏在 這裡,可攀著梯子走在狹小的走道上, 在一格格的收藏中找尋記憶。與樓上的 錄音室成為連貫的概念。
upper
❸ SOHO
(from left to right) 個人工作室: 個人的專屬創作與住居, 偶而會有朋友一同參與。 多人工作室: 空間充滿創作的痕跡:牆 面貼滿構思的過程、草圖 散落、材料遍布,無秩序 卻充滿生活感的空間。 小型工作室: 或許為小型公司的型態, 較為乾淨整齊,以展示為 主,宣傳作品。 完全住居: 只是喜歡這個環境於是在 此生活。不創作,但喜歡 看他人創作,甚至會因而 拜訪請教。
階梯 / 橋 / 廊道 / 人與人的接觸 社群會自己改造空間,於是隨處都是座位, 可獨自觀察、與人聊天,隨意自在。
bottom 階梯端點 / 社群空間的最高處 在此高度看著社區相聚又分別的生活、觀 察著人的來去,在對面活動的人們也與我 們交互對望。
My Space, My Home.
❷
❶
N 1
❸
4m 2
這裡是專屬於個人或小團體的工作與住居空間。階梯是此區的整體秩序、它與廊道也因此串起了社群之間的 關係與生活。層層疊疊的空間門面增添了此處的精彩,人們保有自己的空間、同時也彼此分享了外界。 自行改造的住居門面就是「個人意見」的表達,於是與其他住戶之間會開始重疊彼此的創作,環境將持續的 變化、空間也與人一同成長著;而並階梯、橋、步道所圍塑出來的都是一個個交會地,隨處都是「座位」與「看 臺」,人們可以獨自觀察、或與他人聊天……空間的意義便從這個「交談」開始,人與空間的對話、社群之 間的交集——場所精神便在這隨機之中實現,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有了人的認知、才有了場所。
49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在階梯旁延伸而入的空間中,有著奮 筆疾書的小說家、編輯部的接連電 話響聲、工作室內震耳欲聾的背景 音樂、以及創作者之間的興奮談話等 等,在一明一暗的空間層次中,色彩 繽紛、話語重疊,每個時刻都是一幕 幕的動態劇場。
51
居酒屋是中央的聚集點,在這裡所有的活動皆繞著它而發生,相聚、同歡……刺激著工作者的生活情緒與靈 感,同時也獲得了心理的歸屬與滿足,一切的交流經驗皆會成為社群共有的體驗與記憶。 人們的工作狀態不會限制在牆與天花板所圍塑出的空間框架裡,其中有許多的穿通與滲透、隱約的顯現與遮 藏,於是創作者們在樓層之間通過採光的天井相互觀察、或是外面的人們透過櫥窗與縫隙去感受內部的工作 密度。人們在各自的工作空間中努力著、同時也在之間穿梭、觀望、溝通、交流學習。於是工作與生活的信 息會滿溢出空間之外,內外的意識逐漸淡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會也更顯得自在而自然。
N 1
4m 2
❶
❷
❸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Work hard, play hard!
❶ workshop
團隊使用,或因其間活動需求而成為小 型展間。工作室外面的廊道也可成為看 臺、座位區。
upper 神社成為生活的場景中心 因為社群生活於四周的街廓裡,色彩與痕 跡會漸漸地擴散,然後延伸至神社空間。 街道是人與人的相遇和框景、神社區則是 另一個時空感受領域,社群在之中遊走、 選擇、搭設屬於自己的舞台。
bottom 角色扮演的工作室狀態之一 以服裝與道具製作為例,其中必定有許多 的縫製拼貼、試衣修正、穿戴搭配以及場 景搭設等諸多經營,於是服裝道具佈滿工 作室、攝影棚創造出空間中的另一種風景。
❷ Izakaya
居酒屋,人群在此聚會,也蔓延到外。 樓上的平台可以成為活動的場地,居酒 屋也會成為整區的菜餚供應區,於是四 周皆是看台、座位,全區的人們都可以 觀看、接收每刻的精彩。
❸ workshop
中央的挑空櫥窗增加趣味,看上下的工 作情形。此區的分隔方式也可依不同需 求而更動。
53
在自己的工作室內架設場景、拍攝、 縫製服飾……充滿色彩的生活型態會 蔓延,讓外界的人們也能感受他們的 工作氛圍。延伸出去是充滿人潮的居 酒屋,此處變成一個展示舞台,人們 共食同樂、越吵越熱鬧,歡騰甚至能 拓展到神社周圍,街道也成了場景, 整個區域不再有街道與住宅之分: 「到處都是我們的舞台」!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55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❶ sento
澡堂。漸漸走進私人而安靜的場域,但 是可能與誰相遇而談起話來;泡完澡後 坐著休息時又與來人交會。處處有故事 可聽、甚至期待著與誰相遇。
❷ secondhand furniture store
思考社群狀況,在人的來去會留下什麼 又有什麼新的需求,每件物品的時間都 是一個故事.說不定還會看到仰慕的誰 留下的東西?
❸ outside
空出的地面層成為一個個自由空間,與 誰的相遇都是樂趣,討論、閒聊,由不 同人群的來去而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順著神社的周圍繞行,在後頭有另一個駐足停留的角落:這裡有二手家飾店、社區澡堂、以及供旅人短暫居 留的旅舍。不只是人的來去、物品也在去留之間道出了自己的故事。 二手家具身上的種種痕跡都是上一個主人與它共渡生活的證明,而如今它們在這裡等待著下一個故事的接 替、期待再次啟動的生命;旅人在停留與離去之間點綴著自己的身影、但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透明; 公共澡堂迎接的是人們一日的開始或是結束……這裡是充滿時間敘事的地方,其中的時間性將能觸動生活記 憶中的種種餘音、進而推動人們的想像世界。
N 1
4m 2
corridor
upper 地面層是自由來去的空間 開放出來的座位空間,讓泡湯完在此休憩 的居民、或是無事閒晃的人們都可以到這 裡來,在樹蔭的光影變化下閒話家常。
bottom 游牧工作者 小型的單人房提供給短暫停留的人們。 為了故事、資訊,所以他們來訪了。房外 是整面的資訊牆,相關消息與活動在第一 時間就能映入眼簾。
Relax and be Free.
57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Festival
ion
ibit
exh
當這裡舉辦了盛大的慶典活動時,整 個街區就有如一個大展場!
s
nd
sta
isu Eb e in Shr
因為中央舞台的置入,每個區域有了 新的相應活動與角色定義,而神社更 成了中央舞台的背景、形成視覺焦 點。節目活動、聲優訪談、甚至是團 體表演等都在這裡展開,它是祭典的 中心,將周圍的感知、意識都接連到 了這裡。 在其中生活、工作的社群本身,此刻 也會參與到這場祭典之中:角色扮演 的人們在其中走動並接受路人的詢 問、攝影;出租戲服、或是工作室的 開放參觀,皆是提升知名度的方式; 沿街攤位更是他們宣傳自己的舞台, 與外界交流、交換作品……因為祭典 的時效性,更增加了此時此刻的記憶 與經驗之難得。
ion
ibit
exh
ya
ka
Iza
Let's fighting! 居酒屋之上的看臺成為表演場、或是電玩 競賽的活動平台,人們圍繞在四周的看台 上推擠看望、為戰況齊聲喝采,居酒屋的 餐點更成了為活動增添氛圍的佐料,活動、 情緒與美食相輔相成,人們在高漲的情緒 之中共時同歡。
g
sta
Comic market
ro mu
a
/te
a
ch
d
au
air
/ st
um
ri ito
原本的座位區成為更大的營業攤位,它成 為主要的販售場,甚至與隔壁展覽的主題 相呼應,成為一系列的展示,是人潮聚集、 購物的所在,也作為逛完祭典後的休憩點。
se
u ho
ge
s
oth
bo
View of the "drama" !
nc
tra
en
on
ati
rm
nfo e/i
大階梯成了觀看中央表演的延伸座位區, 串連空間的廊道、以及鄰近的小茶室都成 為觀賞這場祭典的觀眾席之一,越靠外側 則有越多的觀眾聚集。人群被活動吸引、 也需要間歇性的休息,於是各式的空間成 為他們停留的選擇,並且在觀望活動的時 間中慢慢地恢復體力。 另外四樓的配音室則轉變成中央表演的後 備空間,同時也成為整場活動的訊息實況 放送區。
59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❿
❾
isu Eb e in Shr
❶ blocked off ❷ booths
沿街成為攤販的據點,包圍了整個街 區,販賣周邊商品、展售衍生創作…甚 至會向外延伸,與居酒屋等合作成為對 外小分店。
❺
❸ entrance/information 資訊、補給,走入祭典。
❹ festival lantern ❺ stage
主表演場,祭典中心。
❻ view of the "drama" !
觀看中央表演的延伸座位區,階梯、廊 道、甚至鄰近的茶室也成為觀眾席之 一,越靠外側會聚集更多的觀眾。
❼
❼ Izakaya
中央看臺成為競技場,表演或電玩競 賽,周圍看台與地面餐飲區共時同歡。
❽ 4F/ acoustical control
配音室轉變為中央表演的後備空間,同 時也成為整場活動的訊息放送區。
❾ stands/ seat
沿街販售的攤位到此有更大的遮蔽空 間,故為主販售場。甚至與隔壁展覽場 的主題呼應,成為一系列展示。是人潮 聚集、購物的所在,也可作為逛完祭典 的休憩點。
❿ sento/ public bath
❸
❸
Festival/ evening 到了夜晚,此區的時間性特質更能顯 現出來。 一盞盞燈籠的序列引導著人的意識, 橙紅的燈光帶你走入了古遠的時光意 境之中;攤販的光線增加了人們面容 的戲劇性,周邊巷弄的食堂、居酒屋 也亮起了營業的燈光,在外工作一天 之後回來的人們漫步經過,觀望、交 談、甚至最後參與進活動之中,人們 的話語、笑容因而渲染上了溫暖的色 彩;工作室仍舊不眠不休地運行著, 招牌在明滅之間閃動著空間的節拍; 居酒屋的歡騰更藉著燈光而成為氛圍 感受的注目焦點,表演、競賽的聚光 燈亦強化了他們的動態存在感……街 區因為活動、表演、燈光而聯成一 氣,而人們也因為活動、交流而更進 一步地加強了彼此的聯繫。 時間的變遷切換了這個社區的場所氛 圍,但隨之變化的生活狀態更增加了 這個地方的多樣性、多種記憶,在逐 次增加的空間認識之中,人們對此地 的歸屬認同因而更加強烈。
❽
❻
於是社區在時間性之中形塑了自己的 特色,社群也在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對 話而開展了種種生活的敘事和可能, 這裡因此擁有了自己的敘事主題、社 群也在這生活的脈絡其中找到了自己 的位置與價值。
❹
❷
❶ N 4
16m 8
61
NCTU_MArch.II_Design Self-Sufficient City: Envisioning the habitat of the networked city_Tokyo-Ebisu,Japan.
Models
01
04
05
02
06
01 惠比壽神社成為穩定整個場域的精神 中心,在喧鬧之中保有自我的步調, 沉默地包容周遭所有卻也歡迎人們任 何時刻的到訪與靠近。 02 大階梯是一處觀眾席,人們可以選擇 喜愛的高度與視野而暫作停留;人們 穿行於居室之間的廊道,隨機佇留、 將視線投向遠處的人群之中……。 03 來到此處泡湯的人們在蒸氣之中來往 去留,遇到了誰、便搭上個話題,若 是自己一人、也能坐看人群的穿梭聚 散……街道氛圍大大地影響著人們的 生活方式,在這裡,步行不只是單純 的交通移動、更是體驗場所和社會交 流的時間。
03
04 惠比壽神社。 05/ 06 生活一角:角色扮演 / 茶室。
08
07 居酒屋位於中央,聚餐、同歡,活動 繞著它而發生。而工作室環繞四周, 所有事物會共同經驗與分享! 08 從巷口開始,惠比壽神社在視覺上就 是連結各個節點的意識指標,它形塑 了這個場域的主題特徵,同時亦成為 人們心理地圖上的符號,讓人們在其 中遊走、不斷加入新信息的時間中, 成為來回比對印象的重要錨定物。
07
09
09 開放的坐席空間、小型茶亭、階梯與 神社之間圍塑出另一個交集空間—— 街道是信息交換的場所——人們便在 屋簷與樹蔭之下坐臥草蓆,觀看神社 內的低語交錯。
63
special thanks Advisor Maw-Chang Yen Ming-Wei Huang Eric Chuang Shu-Chang Kung My right-hand Tzu-Ying Yen
and dear Family.
copyright & source Picture
page. 34 -----1963/ Taipei 維基百科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5%95%86%E5%A0%B4 再加工繪製
page. 44 -----Site google map | https://goo.gl/flFLi4 date: 201407 Japan : worldmapz.com | http://jp.worldmapz.com/photo/61946_pt.htm google map | https://goo.gl/flFLi4 date: 201407
page. 44 -----Group よせなべ HITTO さんの日記 | http://yosenabehittosan.blog119.fc2.com/?mode=m&no=1036 Twitter: 少年ジャンプ編集部 | https://twitter.com/jump_hensyubu/status/498647544604291073 MiastoGier.pl | http://www.miastogier.pl/wiadomosc,24303.html TOKYO ANIME NEWS | http://tokyo-anime-news.jp/?p=11370 TGBUS.com | http://ps3.tgbus.com/culture/201104/20110407113559.shtml Red Bull 5G 2014 FINALS | http://www.redbull.com/hk/zh/games/stories/1331697080784/rb5g-2014-finals-report
Figures
used in perspective
page. 51 -----perspective きろば:看板通りの言うことは | http://goo.gl/HzC0kZ so-da:ニコ動の音楽・歌系の方々描いてみた | http://goo.gl/7aDjUS 宇治山喜撰:デコドラの運ちゃん | http://www.pixiv.net/member.php?id=4173097 明菜:弾丸論破 | http://www.pixiv.net/member.php?id=2570091 edrw:Inyan-Tatanka | http://edrw.deviantart.com/art/Inyan-Tatanka-376200635 透子:VOCALOID | http://goo.gl/KBl366 透子:COMITIA106 | http://www.pixiv.net/member.php?id=34176 Justin Mezzell:Digital Native Essentials Print | https://goo.gl/v895zp 透子:▲ ▽ | http://goo.gl/Aa8mk1
page. 55 -----perspective MACCO:冬コミ落とします | http://goo.gl/nZbLtj 海底囚人:Omake (wadanohara) | http://funamusea.com/ 透子:「Ib」| http://goo.gl/4wluW6 透子:【Fate/Zero】ちび | http://goo.gl/pG7Zp 透子:COMITIA106 | http://www.pixiv.net/member.php?id=34176 海底囚人:Mikotsuhime | http://funamusea.com/character/0187.html
65
Resume
高詩涵 Shih-Han Kao amy19901229@gmail.com
Education 2009/09---2014/06
B.Arch,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2014/09---2016/06
M.Arch II,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Awards 2014/06
Honor Award Honor of Thesis Design i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CTU
2014/06
Honorable Mention Cross-Straits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for Graduate Projects
2014/11
Remarkable Award Young-Talent-Award/ Taiwan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Experience Workshop 2011/11
Pavilion Formosa Workshop_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012/07
Tainan Metacity international workshop_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ractical Training 2012/07-08
W. W. Lee Architect& Associates
2013/02-07
J.J.PAN and Partners,Architects and Planners
2015/01-02
PHDC + Design&Life
Software 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 Auto CAD SketchUp Revit Rhino Vir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