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送給大澳的書 細說我們眼中的他們
1
著
林嘉寶 林子陽 鄧浩怡
陳淬清 許君儀
3
目錄
P. 6
前言
P. 8
歷史背景
P. 10
第一章 生活態度 簡樸/悠然態度/珍惜/分享
P. 20
第二章 個性特質 友善真誠/迷信/敬業樂業
P. 36
第三章 生活方式 靠水吃水/享受生活主導/樂天知命
P. 44
第四章 設計生活化 資源運用/獨有美學/設計智慧
P. 56
後記
前言 陳竟明博士 中文大學環境科學課程副教授 上一個世紀大澳是珠江河口一外港,是漁船避風 停泊處,後因漁民建棚屋聚居而聞名。面對海洋, 大澳見證了上一個海洋世紀的豐富資料,如只剩下 瀨尿蝦和每年一次迴遊而過的鱸魚。喜歡大澳,是 因為她的模樣和性情。這裡水陸相連,地處偏隅, 人口疏落,樸實寧靜的鄉情與水景,自有其獨特的 氣息與風格,恆久不變,水天一色,引人入勝。
喜歡大澳,是因為舊情難忘。無論從那一個角 度望下去,大澳都是熱鬧而優美。除了美味的魚蛋 粉外,橫水渡更是必遊的景點;買鹹魚、花膠、蝦 糕、蝦醬,看花錦膳也是叫人駐足的好藉口。斜陽 下,坐船回港島,近三小時的水程讓疲累的身驅得 到休息。回家後,腦海仍是漁光點點,市集和橫水 渡的景象,久久不散去。
城市的羅網逐漸擴張,東涌已被覆蓋,大澳只 怕是下一個「都市化」魔爪會伸到來的地方。祗盼 望,白海豚、鱟、鱸魚、沙白,紅樹林與寧靜簡樸 的生活,不會離大澳而去。為了讓大家認識真正的 大澳,<<踏足大澳>>現在出版了,看過此書, 會更喜歡大澳,也更能體會大澳的風土人情。
4
7
歷 史
背
景
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在一千年前,
由於明代初年的回教帝國興起,阻斷了自漢以降
宋朝時代,鹽業生產已甚具規模。漁業方面曾經是
的中西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及葡萄牙人發現經非
香港海魚供應的主要基地。近幾百年來是珠江口最
洲、印度、越南到廣東及沿海的中國城市的東來航
繁盛的港灣。西班牙人第一次到達中國,便是在大
線,轉而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澳門和廣州是
澳的番鬼塘村登陸,取水修船。香港開埠初期,古
西洋商賈集散地,大澳因為鄰近澳門和廣州,也成
樸的漁村面貌,在大澳仍然保留下來。大澳是一個
為商賈的中轉站。從修葺廟宇的紀錄中,大澳曾有
位於大嶼山的小漁港,有香港威尼斯之稱。它保留了
相當多的布行等斥資贊助,大澳人口有限,不可能
中國傳統的棚屋,居民不大喜歡住在陸上,反而喜歡住
有這麼多布行,這顯然是出口轉口的商業活動。
在用木柱支撐的棚屋。大澳被三涌分為兩地,一條可 開合的新吊橋取代了有著86年歷史用繩拉的小艇。
以往,大澳的漁業和商業那一方面比較繁榮,仍
大澳市內廟宇林立,有關帝、楊侯、洪聖和天后等古
未有決定性的因素可斷定,但從廟宇的規模可見一
廟。大澳所產的鹹魚和蝦膏頗為出名。
斑。同是漁業的社區,大澳與塔門的天后廟與關帝 廟並列,塔門的天后廟比關帝廟大,但大澳的關帝 廟卻比天后廟大,可見商人的錢比漁民更多。
第一章 簡樸
悠 / 然態度
懂 / 得珍惜
生 活 態 度 懂 / 得分享
11
簡 樸
大澳沒有高樓,只有平房。 大澳沒有商場,只有街道、只有店舖。 大澳沒有污染,只因它本就屬於自然。 簡樸的味道,源自它獨有的地理位置。 簡樸的氣味,就是它獨有的風格。 不需要特意感受,因為那種簡樸, 就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美。 那裡設施少,人流少;但人情多。 那裡車很少,娛樂少;但自然多。 棚屋、橫水渡、鹽田…… 城市人,看過嗎? 除了這裡,香港還能找到嗎? 也許,就只有這裡;就只有大澳。
生 活 態 度
這個東方威尼斯,不需要城市人。 不想被破壞,不想變得污濁。 不要把高樓大廈蓋過這遍土地, 請不要把你們的焦點放在這裡。 就讓它靜靜躲在這裡,好嗎? 就讓它簡樸的都留下來,好嗎? 以前的大澳,就是現在的大澳; 昨天的面貌,就是今天的面貌。 維持著,它,一直也堅持著; 它的崗位,多年來也緊守著。 簡單,就是美; 它不需要什麼,只需要一切從簡。 其實擁抱快樂, 都不過這樣簡單。
13
悠 然 態 度
簡樸,源自態度;態度,源於環境。
放下腳步,脫下鞋子,嘗試淺踏這個地方。
這裡屬於寧靜,沒有半點喧嘩,半點吵鬧。
拋開工作,仰望翔空,寫意的躺在草地上。
遊人,請你們收細聲量,靜靜的聆聽。
張開雙手,感受青草,然後慢慢入睡。
聽到了嗎? 是大自然的聲音。
醒來,天色昏黃,日落美景,盡在眼簾;
貓在跑,鳥在鳴,還有那些人們的笑聲。
概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享受吧。這裡是城市中唯一寧靜的一角。
城市中,嘗試放慢腳步,
欣慰吧。沒有那裡比這裡更逍遙自在。
欣賞歌曲的美,細聽歌曲的細膩。
歡呼吧。這裡是我們慰藉心靈的地方。
懶理途人的腳步,跟隨自己的呼吸。
看吧!聽吧!觸碰吧!深呼吸吧!
嘗試模仿大澳居民的悠然,
大自然給我們的寧靜就在這裡,
學習他們的優遊。
在大澳享受這種悠然的態度吧。
麻雀飛過貓跑過;悠然經過,從此略過。
12
15
人類社會在歷史的過程中創造了不少物件,它
珍惜,怎樣才算是珍惜?香港人面對著身份認
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被損毀,然後被丟棄,最終在這
同的問題,近年來大家都在找尋界定「香港人」的
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被人遺忘。能夠存在而
東西。大澳的物件和傳統生活也頓時變了香港的文
成為文物古蹟的,只是其中極少數的一部分。
物,它們變成了只是一個尋找身份認同的媒介。
對於一般人而言,文物古蹟是那些曾與重要
難道這就是歷史被保留的價值?對大澳居民而
歷史或人物發生關係的記憶和意義的載體。很自然
言,這些物件卻記載了他們過去的歷史,過去的輝
地,那些很多人關注的「重要」載體也比較容易地
煌與衰落。他們嘗試保存以及紀錄這一點一滴維持
得以保存下來。我們雖然在大澳找不到一件可以說
既有的風俗習慣,其實他們與我們香港市民一樣,
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古蹟,那裡沒有新石器時代的人
但尋找的卻是界定他們為大澳人的東西。
類遺址,沒有埋藏著豐富文物的古墓,沒有與重大 歷史相關的遺址,也沒有但那裡卻存在著由普羅大
大澳的一些文物和傳統生活已經存在了一段很長的
眾在生活及生產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產物,如:棚
時間,一直以來只有很少人去理會,因為當時它們
屋,廟宇,石碑,堤圍,鹽田,漁具,農具和鹽業
只被賦予「衰退」與「落後」的意義。文物的本身
生產工具等,這些都盛載著大澳居民過去的光輝,
其實並沒有改變,變的只是我們的社會。
痛苦和辛酸。
珍 惜
生 活 態 度 17
分 享
棚屋居民的生活,比城市人多了一份閒適與 熱情。走在棚屋兩旁狹窄的行人道上,只見許多房 子裡空無一人卻中門大開,而居民碰面總會閒話家 常,孩子在棚屋上追逐嬉戲,累了就乾脆走回屋子 裡看卡通,老一輩在屋外竹戰連場,又引來圍觀者 三數位。
在市中心我去了一家前舖後居的豆腐甜品店, 可舖與居的分界不甚明顯,室內有飯桌、梳化、電 視、VCD 機及大量家庭生活照,原來坐在飯桌閒 聊的幾位女士見我們甫入店內即笑意盈盈地讓出飯 桌,好讓我們品嘗美味的豆腐花,我頓時感到自己 好像打擾了別人的家庭生活,實有點不知所措。
19
第二章
友善真誠
迷 /信
個 性 特 質
敬 / 業樂業
個 性 特 質 23
Helen 當地居民 24歲 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生
訪 問 問:請問你是原居民嗎? 答:我的爸爸是大澳的原居民,我三歲前仍 是住在這裡的。長大後,為了方便上學 而選擇搬出市區。當時每年也會回來兩 三次,當作渡假。這陣子因還未找到合 適的工作,故便希望回來探望,順便寫 生,啟發靈感,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會, 便暫時在這裡住了下來。
問:為什麼喜歡在大澳逗留? 答:哈哈哈,實際上當然是可以減低消費, 甚至是零消費!大澳不論在室外或室內 都是一個令人流連的地方。在室外,我 可以觀察周遭的景物、尋找創作靈感, 把景物如實地描繪在畫冊裡;在室內, 我則可以與祖母閒聊,我十分珍惜我同 祖母之間的感情,所以希望能夠多爭取 一點和她相處的時間。
25
。
訪 問 續
問:你最喜歡大澳的那一處? 答:其實大澳的許多地方我都很喜歡,例如 舊警察宿舍和天后廟,但我最喜歡的是 舊碼頭。那裡是我最常逗留的地方,我 很喜歡在那裡吹海風和寫生。有時候我 也會在那裡看別人釣魚,那是一個很適 合讓人靜思冥想的地方,我有很多靈感 都是在那裡休憩時想到的。
問:你覺得大澳與市區的分別在於那裡?
個 性 特 質
答:我認為兩者之間的分別在於人情味-從 前 在市區居住時,鄰里關係很疏離, 我不知道住在我隔壁的是些什麼人,當
27
然也不會去關心他們,回想起那時的我 的確是比較自私自利的。但搬進了大澳
問:你認為大澳這個地方對你有啟發性?
之後我卻開始被周遭的人和事改變。這
答:在大澳,你不難發現居民利用廢物自製
裡的居民很熱情,對人十分友善和信
傢具等日用品。利用廢置的木板和摺椅
任,平日他們都會打開大門,方便大家
,他們能製造一張張供多人同坐的長椅
互相探訪;經過他們家門前時,他們也
子;小孩子在這裡能任意隨處塗鴉,他
會笑著跟你打招呼。所以我也慢慢的開
們所畫的 畫既單純又直接,時常能使
始和鄰居建立了友好的關係,而且在努
人會心微笑。
力學習他們互相幫忙的情神。 問:接下來你有什麼計劃? 答:我現在暫時未有工作,早前剛報讀了有 關藝術的課程,因為讀過數年建築後, 發現自還是對繪畫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所以接下來我這段時間都會留在大澳繼 續我的創作,在這方面繼續發展。
迷 信
整體而言,大澳人的普遍信仰是祖先崇拜+大 眾道教+俗世佛教,泛神信仰(拜石頭,拜榕樹)漸 趨式微,無神信仰漸趨普遍,尤以年青人為甚。信 仰基督新教和正宗佛教者並不普遍,多為曾受中等 或以上教育人士。
天后,漁民普遍尊崇的信仰,然而從天后廟的 規模看,並不是大澳漁民最尊崇的對象。關帝,從 關帝廟和其旁的天后宮的規模相比較,大澳商業活 動曾經很興盛,可能比漁業更盛。
在香港開埠以前,大澳的繁榮程度比香港島為 甚。由於明代初年中亞的回教帝國興起,阻斷了自
個 性 特 發現經非洲、印度、越南到廣東及沿海的中國城市 質
漢以降的中西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及葡萄牙人
的東來航線,轉而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澳門 侯王,為供奉隨宋末皇帝逃亡至港並曾治理大 嶼山地方的宋朝大臣楊亮節所立,是大澳居民最尊
和廣州是西洋商賈集散地,大澳因為鄰近澳門和廣 州,也成為商賈的中轉站。
崇的對象,東涌和九龍城也有候王廟,大澳侯王誕 為農曆六月初六,通常做大戲的支出達五十萬,天 后誕的大戲約為二十萬,可見居民對侯王的尊崇。
從修葺廟宇的紀錄中,大澳曾有相當多的布行 等斥資贊助,大澳的人口有限,不可能有這麼多布 行,這顯然是出口、轉口的商業活動。 在以往的歲
佛教,唯只是大眾佛教,而非正宗佛教,只作 為滿足祈福求財的大眾功利動機。道教,據筏可大 和尚記載,現在的鹿湖精舍原來是道教的修院,因 有一高僧講經,使到轉為崇信佛教。大嶼山只有一 間的道教修院,在大嶼山東北的大蠔。
天道教,提倡儒、道、佛、基督、回教等五教 合一,曾於七十至八十年代興盛,成功介入大澳社 區,唯於九二年因主持年老,後繼無人因而息微。
月,大澳的漁業和商業那一方面更繁榮,未有決定 性的因素可斷定,但從廟宇的規模可見一斑。同是 漁業的社區,大澳與塔門的天后廟與關帝廟並列, 塔門的天后廟比關帝廟大,但大澳的關帝廟卻比天 后廟大,可見商人的錢比漁民更多。
29
大澳在明、清年間建有多間廟宇,相大澳在該 時期是一人個受重視及非常熱鬧的地方。跟大澳早 期己盛鹽有直接關係。盬是主要民食,亦是戰時必 需品,因此特別矜貴。加上大澳位於珠江口,水路 運輸非常方便,因此大澳和鄰近地方有著貿易上之 往來,致令大澳有關帝廟、天后廟、洪聖廟及楊侯 古廟四間大廟宇之建設。
關帝廟
天后廟
位於街市街之關帝廟建於明朝、間公元一四八八
新村的天后廟建於清朝元年(一六四四年),供奉
年,是大澳歷史最悠久之廟宇,曾重修四次。廟內
金花夫人。天后廟內碑文:「蓋集群樂業固宜得地
石碑記載「大鵬水師提督」、「大鵬協鎮右部總
為先闢壤而居尤必依神為主斯廟建於順治之年左右
司」、「水師提標中營」、「廣東水師提標左營」
有北山南涌之佐護鹽圍築於乾隆之歲環繞有太平永
、「山東登州鎮文登營」及「碧沙」等地方人士之
安之街衢地接鳳山秀脈座納獅嶺英華澳水橋旋波恬
捐款。光緒年間大澳各商戶也曾捐款重修廟宇。咸
浪靜楊洲拱向巒秀峰青人傑地靈民安物阜嘉慶年間
豐二年歲次壬子季夏吉旦竹製對聯為「與天地同
海隅洋匪猖厥本澳獨保無虞皆藉元君顯靈默為威鎮
參,澳水匯流存浩氣,崇古今永祀 嶼山高峙凜丹
也第久經風雨壞爛多年自宜堂構重新庶幾聖神共妥
心」。關帝誕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愛集同人捐資樂助踴躍抒誠經營頗易祟朝告峻用勤 埤聖澤共被無彊芳名永垂不朽是為序道光十八年戊 戌」 天后廟內對聯: 天恩默庇大澳商漁沾聖澤,后 德長扶新村子庶藉神功。
一九七二年六月三十離島理民府長官澤霖太平紳 士,華人廟宇委員會周理炳太平紳士主持重修天后 廟之剪綵儀式。
31
大澳的廟宇 每一個神誕活動的主辦群體都強調自己的活動是屬 於大澳水陸居民的,任何活動的通告,海報或彩牌 中都一定有大澳水陸居民的字樣。每年的大平清醮 和端午節龍舟遊活動都充分反映了大澳社區的範 圍。當侯王,洪聖,關帝,天后等四間長遠歷史的 廟宇上演神功戲時,大家都要相相邀接對方的神像 楊侯古廟
到自己的戲棚觀賞神功戲。這幾間廟宇坐落於大澳
楊侯古廟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八年,供奉宋末名將楊
不同的地區,代表著不同的地域社群,神功戲的印
亮節,約有百多年多久。廟內亦有一塊在光緒十四
神儀式充分強化了大澳地域範圍的界限。
年由一位居住於二棚之漁民敬送侯王爺的藉賴恩光 牌匾。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是廟之誕期,居民會用捐
總結
獻籌款,售票等形式來請戲班演大戲,而居民就會
這幾間廟宇在大澳有著比較高的地方,一些大澳居
組織花炮會來供奉神明,更獅肋興,熱鬧非常。大
民稱他們為大廟,至於其他幾間廟宇的規模則比較
澳漁民其信奉侯王爺因此多會休息數天來慶祝。
小。每當廟宇有重要的事情要決定時,負責人都會 詢問侯王的意見。半路棚土地廟在三十多年前重建
洪聖廟
時,該土地廟所在地的半路棚居民曾向侯王求籤,
位於石仔步之洪聖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一年。廟居石
以懲求侯王對把土地神壇重建成一小型廟宇及上演
仔步虎之麓倚山面海,分別於嘉慶七年,道光二十
神功戲的意見。當一九九五大澳的漁民及二澳的居
一年,光緒三年,重修三次 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九
民打算在二澳為漂來的神像蓋廟時,負責人到楊侯
五年也分別重修兩次,民國十八年重修時大門對聯
廟以杯及求籤的方法詢問漂來的神像是什麼神,神
為,洪恩扶水陸,聖澤普商民,廟內有二百斤重之
像是從哪裡漂來及廟宇應該蓋在哪裡,半路棚土地
鐘。此鐘於乾隆十一年丙孟春吉旦立 廟外以八仙
廟和海神廟的例子都顯示出侯王是大澳漁民心目中
圖為壁畫。
最重要的神明。
26
33
敬 業 樂 業
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生存的意義又在於什 麼,相信每個人對這類問題都有不同的看法和 答案;在香港這個人吃人社會中成長的我們, 或多或少都會被感染到功利為上的習氣。這也 難怪,在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綠林已愈見愈 少,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高的大廈,像是無時 無刻也在提醒著我們也要努力向高處爬,不然 只會給社會無情的淘汰。 但在大澳,若你問那些居民,不想發達嗎?不 想住洋樓養番狗嗎?他們應該會對你笑一笑, 然後坐回麻將上大殺四方。名和利,對於他們 來說,還不比能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重要。 現在的大澳居民大部分都是靠旅遊業為生,他 們有的曬蝦膏,有的開士多,有的賣手工製飾 物,但不管他們從事那種行業,親切的笑容總 會掛在他們面上。那份敬業樂業的精神,竟絕 少在城市人中找到。他們甚至能在艱難的捕魚 生活中尋找生活的情趣--唱「鹹水歌」是他 們表達日常生活情況的方式。他們又稱唱「鹹 水歌」為「嘆」。由此可見他們平日的生活是 有多「嘆」(輕鬆)! 出海捕魚歌 我哥艇頭又有一面鏡呀! 賣魚高價魚頭羸呀! 我哥艇頭廿四行呀!
敬 性 特 質 35
37
第三章
靠水吃水
享 / 受生活主導
生 活 方 式 看 / 天氣做人
靠 水 吃 水
另外,每逢六月至九月期間,漁民網 羅到很多「銀蝦仔」,他們不想浪費這一 點一滴,於是將蝦加鹽醃製,製成了現在 當地有名的土產-蝦醬和蝦羔。這些都是 當地居民懂得利用自然環境、開創生活條 件的印證。自然環境決定人類的生活模 式,而人的活動亦不斷改變自然環境。位 處市中心的大澳街市街開設了許多販賣海 味手信的商店,看著居民熟練地製作蝦醬 和蝦羔,心裡流露著絲絲感激之情,要不
大澳,不只是一個寧靜的水鄉,更是一
是他們如此懂善用大自然送給他們的禮
個滿載資源的地方。當地的居民善於運用
物,我們便不能品嘗這些蝦醬和蝦羔。
他們所擁有的自然環境,幻化出支持他們 生活的工具。
大澳居民亦會把拾回來的海產,如貝 殼、海星等來製作一些飾物、風鈴以及擺
大澳早年盛產海鹽,當時逾百名鹽工
設,當作手信賣給遊人。大澳居民親自製
在田內工作,並用水路將海鹽運往內地。
作的飾物,多是以貝殼為材料。大澳予我
大澳鹽廠流傳獨有的沙漏法,將海水引進
的印像是自成一角,幾條街道拼貼出幾個
泥沙田內暴曬,讓鹽粒附在泥沙上結晶,
不同的小社區,而居於其中的彷彿可以自
出產的海鹽十分幼細,比較由外地引進的
給自足解決日常生活。走入一些到達棚屋
水流製鹽法,更可生產出更適合煮食的白
地段,發現有原居民在捕漁或在岸邊檢拾
鹽,先民利用海邊淺灘之利,築起堤壩,
貝殼類海產,然後在棚屋附近的空地上加
再在圍內分間成不同的曬鹽區,讓海水
工,製鹹魚、拆貝殼,忙個不亦樂乎。
進入鹽田後,關閘阻止海水的流動,待鹽 田內海水蒸乾即成海鹽。由於這裡盛產海 鹽,當時興盛的魚業,曬鹹魚的作業亦應 運而生,大澳盛產的鹹魚也是因鹽業而成 為這裡有名的出產上。大澳的居民從少便 養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觀念。
生 活 方 式 39
享 受 生 活 為 主 導
香港的其中一個出名之處在於它的速度- 急促的步伐、瞬間即變的交通燈、擠滿人的街 道;最近甚至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開始變 得兒戲-即食麵般快熟快食的愛情已變成了這 城市中普遍的現象。我們生活,像是為了履行 一個任務,許多人每天也是渾渾噩噩的不知道 為什麼而奮鬥,不知道為什麼而忙,不知道為 什麼而愛;人們就像盲頭蒼蠅般,在這城市漫 無目的地亂飛亂撞。
生 活 方 式 41
但在大澳,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景象:人 們在悠閒的釣魚、打麻雀、閒聊…即使是店鋪 的東主,也會邊做生意邊打麻雀。大部份的大 澳店舖甚至在閒日,閉門不做生意。也許是居 住在大澳的人口以長者居多,對他們而言,在 人世間的日子可能已盡入倒數階段,「塵歸 塵,土歸土」,反正在世上的東西死後也帶不 走,那倒不如盡情享受生活,做一些輕鬆、自 己喜歡的事。
另一方面,他們這種享受生活的態度也與 當地的居住環境有關。大部份香港人,都是住 在市區和大廈之中,鮮會接觸大自然。但在大 澳,清風陽光白雲藍天全為人免費送上,大自 然和人的關係是如此的貼近和親密,人只會忙 著去享受天人合一的感覺,誰又會有空去關心 世間許許多多無謂的紛爭?
樂 天 知 命
告訴我,假若把所有的都靠上天, 現在的,會變成怎麼樣? 告訴我,假若所有其實都早已注定, 那麼,今天,何必辛苦勞碌?
天色,影響心情; 然而,天氣,卻成為了他們的生活; 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晴朗天,曬蝦乾。 下雨天,開傘嗎?
便把所有的都收起來吧!
生 活 方 式
逆來順受,聽天由命。
43
不。下雨的話,
假若,把工作放下,來到這裡,
笑吧!即管放聲大笑吧!
城市人,習慣嗎?
城市人,假裝的快樂,偽裝的面具;
能學會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嗎?
脫下吧,放開吧,可以嗎? 假若,某天,想起這種悲愁,
天,能主宰生活嗎?
便再到大澳逛一下吧……
天,能預告命運嗎? 能否告訴我,所有,所有的?
放懷的,走吧; 過去的,離開吧。 為何緊緊於懷, 何必如此執著。
擁向那不屬於自己的懷抱; 奔向那不曾踏足的世界。 放開, 然後離開,聽天由命。
第四章
資源運用
獨 / 有美學
設 計 生 活 化 設 / 計智慧
生活方式
45
39
47
資 源 運 用 大澳的居民十分善於利用他們已有的資 源--由於他們是沿海地區,所以他們的食物 多是取之海裡的,例如海產類及魚類。在大澳 村里,一大特色美食就是烤魷魚乾和烤瀨尿蝦 乾,就在路邊的炭爐裡用明火烤了放調味醬料 直接吃牛軋糖。大澳特產還包括花膠、鹹魚、 蝦乾、生晒響螺頭般諸如此類的在海中獲得的 產物。
一些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植物和生物, 他們也能並以利用。大澳居民的「藥」只不過 是一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另外,他們亦愛在 夏天時飲用以「豬籠草」,黃豆,糖,檸檬 煲成的豬籠草水來消暑和去疲勞。對於我們平 日常見的鴨蛋,漁民也能物盡其用,他們會將 鴨蛋黃製成鹹蛋,鴨蛋白則用來浸染麻網,如 此一物二用,十分有生活智慧。居於這片盛產 魚膠之地的他們當然也十分明暸魚膠的營養價 值,所以他們之間有句說話──「魚膠當菜 食」。
49
獨 有 美 學
大澳的人擁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美學方
大澳居民都擁有十分傳統的中國觀念,
程式。不同於我們一般人的想法,他們不
喜愛用上吉利有意頭的字眼作裝飾。不論家
理會大眾所公認的美,從字體運用,顏色配
門前,店舖內,抑或自製的日用品,他們都
搭,以至事物的排列方式,都有他們自己的
喜歡用上有祝福意思的字眼。我們就看到一
依據。事實上,我們認為大澳居民對於美的
個由一位婆婆親手織造的籐籃上,她也很有
理解是很直接的。就好像我們在一家海鮮酒
心思地織上了一個大大的「囍」字,單是看
家前找到的菜單一樣,為了吸引過路人的目
到已叫人覺得心頭一陣暖。
光,他們用上了鮮橙色作底色,字體則用了 熱情的紅至紫色的漸變。換著是我們,用上
大澳人眼中的美,並非著重外觀,而是
這樣的一種顏色搭配,準必會被罵沒設計的
從設計本身的意義而來。這就是大澳所不同
常識吧,這樣可是會令字和背景看上去都都
的地方,他們不會以貌取人,因為他們真正
很相似,讓人難以閱讀。然而,大澳的人卻
欣賞的,是人的內在。
是利用他們的直覺,以活潑愉快的色調表達 他們的熱情。
事實上,大澳人所有的設計都是以實 際為主。例如家家戶戶門前的門牌一樣,他 們沒有像我們一般,把門牌大肆設計一番, 用最秀麗的字體,配襯最切合房子主色的顏 色,再謹慎公整地放置於最漂當的位置。相 反,大澳居民講求實際,他們都用上最鮮色 的紅色油漆,把門牌大大地寫在大門上方的 牆上,未有多餘的修飾。這樣引人注目的顏 色,加上家家戶戶都寫在一致的位置,我們 都能輕易地看到他們的門牌了。
設 計 生 活 化 51
設 計 智 慧
「棚屋」是用葵葉、木塊、杉板搭成的, 棚底則用石柱支持,所有棚屋均建在岸邊的 水中。據居民說建「棚屋」的石柱是來自赤蠟 角,「棚屋」居民是用漁船運回大澳的。早期 深褐色的鐵鏽覆蓋著古老單層棚屋,
「棚屋」多是半圓拱形或三角形頂的一層房
以及其圓拱形屋頂,雙層棚屋的銀色金字
屋,多分為三格:一格睡覺的地方,一格為安
形屋頂則把陽光反射出來,減低了棚屋內
放神位的地方,一格為客廳。「棚屋」在六十
的溫度。
年代初開有所改變,不論形狀,材料都和以前 不同,改用木板、鐵皮和抽木板。屋頂改建成
延綿的棚屋靜靜地聳立在沒有波浪的
平頂,有二層,所以「棚屋」的高度是有所限
的水鄉。也許,遊人跑到這裡遊覽,為的
建「棚屋」時,居民多利用漁船到澳購買
設 計 生 活 化
是逃避繁囂的都市,在緬懷他們的過去。
木材。摘好日子後,才開始動工。居民多會搭
53
可以說,大澳的美在於她的簡單,親切與
多一個「棚頭」或「棚尾」(預留一些空間來休
純樸。
憩或用作補網及曬鹹魚,也方便自家的漁船停
河道上,偶爾有載人的小艇飄搖而過,現
制的。
已沒有漁船機器的噪音,構成了一個寧靜
泊)。在八十年初如要建一間五百呎的「棚屋」 早期漁民多在船上生活及工作,大
也要用上七、八萬元之費用。
約在二百年前才開始在「永安街」、「太 平街」靠海的地方蓋搭房屋。因搭屋初期
今天,大部分的漁民依然在棚屋居住;
用料非常單,好像搭戲棚的造法,所以叫
棚屋沿海而築,相互之間以木橋相連,自成一
做「棚屋」,亦因是在水上搭建,居民多
體。整個棚屋區,屋與屋之間有通道相連,而
俗稱為「棚屋」、「棚屋」或「葵棚」、
每一間棚屋向海的部份都有一空闊的平臺。棚
棚屋的材料初期都是用葵葉蓋棚頂,如遇
屋與棚屋之間的主要通道,棚屋居民的鄰舍關
有颱風侵襲時要加上魚網保護,木塊做牆
係特好,除了因為水上人家同聲同氣分外親
身。而石柱則棟落水中以支持「棚屋」並
切,也與棚屋的設計有關。例如像露台的棚
成為基礎。
頭,是作息工作,也是吃飯聊天的地方,坐在 那裡,相隔很遠,鄰居也可相見招呼。即使人 在屋內,因窗子開得特別大,在外面走過,也 可以寒暄問好,比多層住宅的「透明度」要高 得多,左鄰右里,自然格外密切。
後記
愛香港,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有大澳。 她建於水上的棚屋,故有「東方威尼斯」之 稱。大澳有太多令人喜愛的事情,太多製造 回憶的地方,太多美麗的景色,太多男女老 少的好朋友,還有濃烈的蝦膏味道、掛滿魚 肚鹹魚的家庭式小舖、客家婦女叫賣海鮮的 攤子、阿婆的茶果、巴士站旁樹有士多的豆 花豆漿五花茶、和百吃不厭的麥芽糖餅... 大澳的教會,充滿人情昧,瀰漫著生命 力,為大澳注入生命的養分,叫社區更有愛 心、更有溫馨、更有活力、更多采多姿。她 似甚麼都缺乏,但卻更像樣樣都有。 置身其 中,就必發現她見證了上帝是如何在軟弱中 彰顯豐富和奇妙。這教會是信徒遊大澳的遊 覽重點。 於木棚屋旁邊悠然穿插,輕輕呼吸著略 帶海水加蝦膏味的空氣,是那樣無拘無束的 氣味。兩層高的木搭樓房,沒有刻意的修 飾,也沒裝潢華麗的設計。井然有序的木樑 從水面伸延而出,塗了黑色漆油的鐵皮外 牆,只有實事求是的建設,也就正好反映出 大澳原居民的性格,不愛造作,刻苦耐勞。
大澳的茶餐廳分佈於很多地方,其中有 些更是一絕。記憶所及,街市街之慶華及太 平街之金培的咖哩豬扒湯米或粉麵、西多士 及水餃定必令你回味無窮;吉慶前街 之共其 記的鮮油占多士十分滋味;永安街海韻的煎 墨魚餅;另一間在南涌的海韻更有美味的佳 餚齋菜值得推薦:鹽焗雞(要預訂)、咕嚕肉、 三姑豆腐、芋頭魚等, 而其白粥、豆漿及腰 果奶露特別美味。晚飯可到泉記吃煲仔飯; 宵夜可到新基棚的「十二」及永安街的「黃 華」,吃各種菜色的粉麵及小食;早上茶市 也有許多選 擇,更有十分傳統的「飲茶」方 式。造些都是「大件夾抵食」。價錢固然合 理,最重要是其風味及水準不易在其他地方 嚐到。遊客更可在街邊攤檔買海鮮,然後交 給 食肆代為烹調,即可噹到新鮮之美食。 誤打誤撞般闖入大澳的橫街,你找不到 惠康、百佳、7-11、CitySuper,只能找到舊式 的冰室、茶餐廳、餅店、士多、雜貨舖、售 賣草帽漁網的店子和擺放滿舊物的雜價攤。 這是大澳獨有的風格。它不像長洲,相比之 下,長洲太現代化了;它不像南丫島,因為 南丫島已被洋鬼子佔領,失卻了漁村風情; 它也不像威尼斯,因為威尼斯只有芝士,而 沒有鹹魚蝦膏... 新一代的大澳居民,大多都搬進了水鄉 旁邊新建的二三十層石屎樓房.那麼,苦苦 堅持的上一輩老去以後,大澳的風情是否隨 之畫上休止符?
踏足大澳 企畫製作 主編 發行人 總編輯 副總編輯 行銷企劃 行銷業務 法律顧問 出版
發行
內頁設計 攝影 印刷
大澳文化編輯部 鄧浩怡 陳淬清 許君儀 林嘉寶 林子陽 林子陽 林嘉寶 許君儀 陳淬清 鄧浩怡 陳許鄧法律事務所 林林律師 大澳文化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235號3樓 電話 852-25086231 傳真 852-25789337 電郵 hkcite@biznetvigator.com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香港民生東路二段141號2樓 電話 852-25007718 傳真 852-25001900 網址 www.cite.com.hk 鄧浩怡 陳淬清 許君儀 林嘉寶 林子陽 鄧浩怡 陳淬清 許君儀 林嘉寶 林子陽 傳美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3月30日初版 定價 290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Printed in Hong Kong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