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遊覽花東海岸 細味開教歷史
p8
p12-13
香港青年德國埃森生活體驗
本期 提要 1928年創刊 2015.10.28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41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大嶼山分拆成兩堂區 配合地理 有利牧民 Kung Kao Po
諸聖節
主曆2015年11月1日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主教會議閉幕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世界 主教代表會議十月二十五日在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閉幕 彌撒(圖),約三百位與會者 結束為期三週、聚焦家庭牧民 的會議。教宗方濟各在閉幕彌 撒講道中,鼓勵教會眾人效法 基督的慈悲心腸,活出心繫他 人的精神。(天美社圖)
•相關資訊見第廿四版
講座乃正委會第二期社會訓導課程的首 項活動,課程研讀教會社會訓導文件,並探 討香港現今的社會議題。 夏志誠在講座上論及教會的使命和社會 訓導時說:「教會談政治,是由於教會關心 人。」他指出社會訓導是教會按時代需要 而出現,好讓信徒在面對社會問題時得到 指引。 他解釋:「教會以社會訓導,為未有機 會說出意見的人發言,帶出先知的角色。」 他認為教徒除了行愛德,更應加強先知角 色,實踐社會訓導。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講師譚翼輝博士 指出,香港正處於「後雨傘運動」時期,社 會或會出現互不信任、青年對前景迷惘等問 題,社會訓導的指引正好帶出團結的重要。 這位天主教徒學者指出,教徒要活出社 會正義和仁愛,他引用教宗方濟各以「漠不 關心和沉默即是同謀」回應難民問題,指這 話亦切合現今的香港處境,「因為當人沉默 時,已默許了罪惡存在」。 另一講者、浸大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陳 慎慶則論及由他完成的「教會在香港的政治 影響」研究。該研究於二 ○ 一二年七月至去 年六月進行,旨在了解堂區如何影響信徒的 政治 行 為,發現儘管不少信徒關注民生、人 權、民主政治等議題,但卻欠缺相應行動; 信 徒 亦 較少在教會團體論政,政治傾向亦以 中間取向為主。他認為正委會可舉辦更多社會 訓導培育活動,讓信徒主動回應社會需要。 正委會執行秘書陳麗娜會前表示,在雨 傘運動的影響下,不少教徒渴望多了解教會 的原則以面對及回應社會。出席講座的信徒 宋思慧七十年代在學時已參與社會運動,她 指整全的信仰須從多方面關心世界。另一基 督徒蔡成煒指出,講座讓他反思社會發展與 人的關係。(高) •抗氣候暖化聯署 https://goo.gl/GOnZ0j
正委會講座 談天主教社會訓導
教區團體發起聯署 要求各國制訂減排協議 (本報訊)教區《願祢受讚頌》通諭 研集小組十月二十五日發起「教友抗氣候 暖化聯署行動」,促請各國訂定協議減少 碳排放。 通諭研集小組主席夏志誠輔理主教十月 二十五日出席正委會在聖博德堂的講座後, 主持聯署啟動禮。該聯署信要求各國與會領 袖於十一月底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 大會上,落實合理可行、保持氣候暖化不超 過一點五度的減排協議。聯署行動由天主教 正義和平委員會協辦。 夏主教說,聯署是回應教宗《願祢受 讚頒》通諭,他指教宗要求人關心社會和生 態,為了讓下一代生活於美好的世界,人人 都應保護環境。 啟動禮前,正委會舉辦「發掘教會的寶 藏」講座,夏志誠指出,信徒應遵從社會訓 導的原則,履行先知與僕人的角色。
夏志誠主教呼籲教徒聯署抗氣候暖化
鍾啟賢
可是這種簡樸的氣氛,加上東部 鄉間的寧靜環境和清新的空氣, 反而更易令人消除心中種種雜 念,專心親近天主。 現今的都蘭天主堂是傅義修 士 較 新 的 作 品 , 在 二 ○○ 三年才 祝聖啟用,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其 菱形狀的拋物面屋頂,在整個台 灣也是相當少見的。以洗石子作 牆面的設計,在他較後期的作品 也是很常見,算是他的其中一個 風格標記,而呈傾斜狀的窗戶設 計,則與都歷天主堂同出一轍。 小馬天主堂與白桑安天主堂 的特色則在於其祭台上的錐形屋 頂,配以較大的玻璃作採光,在 陽光照射的配合下,營造出「天 主是光」的神聖感覺,而這種採 光概念在現代的聖堂建築也是常 見的。小馬天主堂背後的花園, 便是幾位白冷會士的墓園,如果 大家有機會到此一遊的話,請別 忘了向這些偉大的開教先鋒作追 思和致敬。 這些美麗的部落聖堂,就如 散布在新界的鄉郊小堂一樣,隨 著青年人搬到城市生活,鄉郊地 方人口減少,加上剩下的老人家 逐漸凋零,有不少已不能再維持 每個主日都有彌撒舉行,甚至面 臨著停用的危機。透過朝聖來細味 這些感人的傳教故事後,我一再反 思何謂「福傳」。很多教友片面地 認為「福傳」就等於「講耶穌」, 可是如果教外人在我們身上看不 到愛 德 的 臨 在 , 無 論 我 們 把 主 耶 穌的事 跡 說 得 再 動 聽 , 在 外 教 人 眼中也就只當是聽了一個故事而 已 , 而只有愛德才能真正能感動 所有人,包括反對主耶穌的人。 延伸閱讀: 丁立偉、詹嫦慧、孫大川。 《活力教會 ─ 天主教在台灣原住 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台 北:光啟文化, 2005
• 普世教會將於明年一月於菲律賓舉辦國際聖 體大會,李斌生主教將帶隊參與,歡迎教友 參加(十一月初截止報名)。 詳見 iec.touchcommunity.org
倘若說到天主教徒信仰生活的核心,一定不 得不提聖體聖事。 記得數年前開始參與TOUCH的每月祈禱聚 會,從中接觸朝拜聖體。當時年紀尚輕,覺得朝 拜聖體只不過是把聖體從聖體櫃裏拿出來祈禱, 誰不知本來把參與主日彌撒看作是例行公事的 自己,從此便開始與聖體中的基督建立微妙的關 係。TOUCH舉辦的祈禱聚會除了朝拜聖體外, 也會邀請不同的講者作信仰見證或教理分享,當 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於聖體和修和聖事的分享。 參與了數次祈禱聚會後,發現自己雖然是一 起朝拜聖體,但基督根本沒有進入我的內心和日 常生活,自己根本只是一個掛名的基督徒!認真 檢視自己的信仰生活後,深知單靠主日彌撒根本
不足以維持自己的信仰生活,因此主動培養參與 平日彌撒的習慣,每天聆聽天主聖言。其後經歷 過一番掙扎,終於也開始定時領受修和聖事,準 備自己在彌撒聖祭以純潔的心靈領受共融聖事。 自此以後,聖體便成為了信仰生活的核心,除了 經常領受聖體聖事外,也會透過朝拜聖體延續彌 撒聖祭,在日常生活中與基督契合。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撰寫的《論聖體聖事 的奧蹟和敬禮》宗座牧函提到:「既然聖體聖事 是愛德的泉源,它一直是基督門徒的生活中心。 它外表看來是麪餅和葡萄酒,就是它是食品和飲 料;是與人的日常生活有關的。」耶穌要來到留 在這個世界,大抵可以用其他方式,但祂偏偏紓 尊降貴,取了餅酒──看似平平無奇的形態,成
為祂的聖體聖血,使我們能在感恩聖祭中領受基 督,與祂合而為一,為信仰生活提供源源動力。 唯有透過聖體聖事,我們才可以與基督緊 密結合。既然如是,讓我們用心參與每一次彌撒 聖祭,並準備好自己全心領受聖體聖事;除此以 外,也不妨每月抽空朝拜聖體,與主談心。深信 假以時日,基督必定會以其聖體大能進駐你的日 常生活,從而改變你的生命。 十月玫瑰聖母月剛過,讓我們繼續學習聖母 的榜樣,時常與聖母一起朝拜,並陪伴聖體內的 耶穌基督!
聖體聖事:信仰生活的核心
作者遊覽台東花蓮海岸,拜訪多間教堂。
在整個台灣東部,由白冷外 方傳教會建立的聖堂不計其數, 當中大部份是由該會的傅義修士 ( J u l i u s F e l d) e r 設計。由於時 間有限,我只能選擇觀賞他的幾 個代表作,就是沿著花東海岸公 路,位於都蘭、小馬、都歷及白 桑安(或稱八桑安)這幾條鄉村 的小聖堂。 傅義修士在禮儀空間的布 置及採光方面有著獨特的眼光, 而他所設計的聖堂都有著強烈的 個人風格,很容易就能辨認出 來。那一帶的聖堂設計都是力求 簡潔,擺脫傳統歐洲式聖堂的樣 式,既不追求超出實際需要的規 模,也沒有華麗的細節作裝飾,
都蘭 都歷
遊覽花東海岸 細味開教歷史
小馬
出於對聖堂建築的興趣,我 東部開教的艱辛歷史。他們來到 經常查閱不同聖堂的歷史資料, 花蓮及台東一帶,向該處的原住 而 在 這 過 程 中 , 還 會 更 加 了 解 民宣講福音之餘,也致力從經濟 不同地方的開教史,當中更不乏 和教育著手,改善他們的生活, 深入偏遠地區,以愛德克服語言 協助他們從原始部落社會走進現 及文化隔膜的感人事跡。在大約 代化社會。我在閱讀過該本書後 兩年前,無意中閱讀過由台灣攝 也深受感動,於是相當希望能夠 影家范毅舜所寫的《海岸山脈的 親身遊歷當年神父們默默耕耘的 瑞士人》,書中記述的是來自瑞 地方。適逢早前要往台灣參加友 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 S o c i e t a s 人的婚禮,而我的堂區歌詠團團 ) 友也恰巧有意在該段時間前往台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 SMB 神 父 , 從 一 九 五 零 年 代 起 在 台 灣 灣遊玩,「事就這樣成了」。
白桑安
8 信仰
公教報 主曆2015年11月1日
十一月煉靈月,也讓信眾追悼亡者、反思生 死。天主教善別牧民協會為本報撰文,談談 信徒團體內的善別工作。 —— 編者
教會在面對聖召短缺而教友日益增多的 情 況 下 , 除 了 邀 請 及 培 育 教 友 加入服務教會 的行列,亦 設 立 終 身 執 事 的 職 務 使 已 婚 教 友 亦 可 以 加入聖職,參與教會的福傳事工。現 今,因應病弱年老教友日益增多,而且獨居 情況十分普遍,所以家居 關 顧 探 訪 分 送 家 庭 聖體 的 需 求 日 增 ; 每 年 因 為 病 弱 年 老 離 世 教友的數目亦同時增多。在這情況下,堂 區便成立了相應的善會與愛德服務小組, 協助堂區神父去照顧有需要的教友,善 別小組亦因此應運而成。 在教區的支持與推動下,不少堂區都 成立了善別小組為堂區教友服務,照顧教友 在面對家人離世時所需要的安慰與支援。家 人的離去總會帶給人不少傷感與哀痛,越是 關係密切的越是悲傷,越愛得深時亦越捨不 得。那時候,亡者的親人心情沉重悲痛,可
堂區善別服務簡介 天主教墳場內的聖母憐子像。
是又要去處理親人的身後事,睹物思人,心 情起伏難以自控,有時甚至會覺得六神無 主,徬徨不知所措,需要人陪伴與支持去度 過這傷痛的時刻。 堂區善別服務小組成立的目的是協助神 父去照顧有需要的教友,所有服務都是由堂 區本堂神父因應各堂區獨特的情況而安排, 故此,堂區善別小組成員服務教友時,是代 表堂區去關心面對家人離世的家庭,給予慰 問和支持,並視乎家屬的要求,給予實際殯 葬禮儀上的協助與安排。 在協助家屬安排殯葬的過程中,組員時 常會面對家屬提出要求介紹有關殯儀服務公 司的情況,而現今社會對於在服務或工作中 是否會引起利益衝突都十分敏感,故此,善 別組員一般都不會直接介紹服務公司,以避 免產生誤會,以致影響堂區的聲譽。有需要 時組員可陪同家屬去市面查詢及揀選為親人 服務的殯儀公司,而政府網頁亦有公佈持牌 殮葬商(長生店)名單。 堂區善別小組的重點服務是在於牧靈和 禮儀的照顧,除了陪伴安慰家屬,並協助家 屬安排親人的殯葬禮儀,使家屬在堂區的關 心與照顧下而感到安心。親人過身後,大多 數堂區教友會第一時間約見神父告知情況, 並與神父商討為亡者舉行殯葬禮儀的時間與 地點。然後,當家屬提出需要給予殯葬禮儀 上的協助時,有些堂區神父會自己直接為家 屬安排協助有關禮儀,而有些堂區會通知善 別小組與家人聯絡,商談有關禮儀細節的安 排。因此,堂區善別小組所服務的工作會因 應堂區神父的安排而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 堂區會有不同的方式,一切依從本堂神父的 安排。 組員在接觸家屬的過程中,很多時都會 被一些家屬問及有關服務收費多少的問題。 提問者以只有亡者是教友而家屬都是外教者 的情況居多。善別服務是堂區牧民福傳的愛 德服務,教友在彼此間互相服務互相支持, 在具體的教友生活中,實踐出愛主愛人的精 神,故此善別小組服務不收取費用,組員同 心同德,在諸聖的代禱聲中,送別過身的兄 弟姊妹,並給予亡者家屬,殯葬禮儀上實際 的支持,使哀傷的人得到安慰與鼓勵,在主 的平安中繼續生活。 天主教善別牧民協會供稿
上天賜給我們生命,不管長或短,能 在這串日子中,找到生命的真諦,善用每 個機會去踐行,就是一個美滿的人生。而 生命的真諦是甚麼?又怎樣去踐行? 「能珍惜每個身邊的人,尤其是你愛 過的或他愛過你的,更好說是彼此相愛的 人,並對永恆的盼望,對天主有信賴,這 就是生命的真諦。」其實,生命不在乎長 短,只在乎人怎樣生活。 在小妹病勢轉危之日,我匆匆乘船趕 往香港,到達伊利沙伯醫院時,家人已齊 集,妹被醫療設備所綑綁,插滿了喉管, 且綁著手(怕她扯走喉管),她一切任由 醫護人員擺佈。回憶兩年多前,就在二零 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正是耶穌苦難日,小妹哭 著在電話告訴我:「大家姐,今日醫生告訴我 確診是急性血癌!」收到消息,我十分震驚, 跑到聖堂側,在耶穌聖體前嚎啕大哭,我的小 妹是我最疼愛的家人,我十六歲那年她才出 生,是我陪母親到醫院,是我第一人看見那可 愛初生的小女嬰。今天,她像判了死刑般被確 診這個絕症。這兩年來,她受盡治療之苦,化 療、電療……療等,頭髮脫光又長出,又再次 光禿。為一位愛美而滿有藝術美感的可人兒, 受這些酷刑,真是難為了她。 今次,小妹在免疫功能完全欠缺,又沒 有骨髓移植機會下,突然低燒了整個月,及至 證實肺災,在呼吸急促,甚至缺氧下暈倒,醫 生急救,建議插喉入肺供氧救命,在家人同意 下動了手術,立時成為一切靠機械的廢人,連 說話也沒法表達所想的。雖然,丈夫的愛惜, 甘願守在愛妻身旁,但人是有限的,我們也不 忍心讓他獨個兒承擔此重任,於是分工合作, 文文
生命的真諦
我看「慈悲禧年」(六)
讓我有機會在日間陪伴小妹,在醫院裡除了照 顧動彈不能的小妹一切所需外,就是祈禱。因 為我明白除非有奇蹟,是無法使一位完全失去 免疫能力,沒法靠自己的骨髓去製造血液,叫 她如何抵抗霉菌的炎症,她在沉睡中與死神拚 鬥,我在她床邊不斷祈禱,奇蹟是否會出現, 我不知道,但我深信天主是全能的,如果祂願 意一定會成就,但祂愛我們,知道甚麼為我們 好,祂一定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在醫院照顧妹妹的這些日子,看到了人 間一幕幕的悲劇,因為這是血液腫瘤科,所 有關於血液病的病人都集中在此,淋巴癌、 急性和慢性血癌及骨髓癌,無奇不有,但人 間有情也盡在此地。這是一片清淨地,除了 機械聲、呻吟聲、護士檢查、工友清潔聲和 病 人 的 呼 吸 聲 外 , 就 安 寧地度過每一天,時 間 是 最 真 的 見 證 。 在這深切治療部,每位病人 都面臨生死關頭,但都平靜地躺著,讓命運主 導,親人們絡繹不絕,卻靜悄悄地,以百般的 愛來探視摰親。 這裡的人像沒有別的路,只走向死亡! 昨天,在我小妹隔個床位的婆婆呆若木雞的, 只喝水,不吃東西,午後有護士推她去照肺 片,回來不久就要吸氧氣。今日傍晚她的家人 齊集,無可奈何地目送她離開人世,生命原來 就是如此脆弱。每天傍晚五時至八時是探訪時 間,家人陸續進來,可以飲食的家人就給病人 好吃的,以親情問好,如水和諧的彼此相聚。 只有珍惜每次共聚的時刻,哪怕是短短一刻, 互相接納、彼此支持體諒,播出愛與寬恕,使 人的心靈舒暢,有主臨在即使離逝也是充滿平 安的。今生終究短暫,唯獨全心信賴上主,才 有永恆的希望。
慈悲禧年的格言,「如 同天父滿懷慈悲」,是源自 路加福音,「你們應當慈 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 悲。」(路六36)最近一次 神父聚會,一位聖神修院教 授與我們分享說,如果我們 將這句話與瑪竇福音的平行 文對比,這句格言顯得更有 意義。 瑪竇福音在其平行文 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 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 樣。」(瑪五48)「慈悲」 與「成全」,兩者等同! 按「成全」這字在經中的意義, 是達成目標或者目的,意即一個人達 成他受造的目的,他就是「成全」。 人受造的目的,最簡單明確的就是為 成聖,是為肖似天主!成聖,肖似 天主,與慈悲不可分。因為慈悲是 「造物主」和「救世主」的最驚人屬 性。」(《慈悲面容》#11) 我向來比較喜歡 用路加福音那一句, 教授的分享給我新的 啟發,瑪竇福音的一 句我也愛上了!
主曆2015年11月1日
公教報 信仰 9
21
普世教會
主曆2015年11月1日
教宗鼓勵信仰與科學對話 月二十九日為新的天文台舉 行揭幕禮時曾以這話作開場 白:「請你們來與我們一起 朝拜造物主天主」,這句話 鐫刻在岡道爾夫堡的雙筒天 體望遠鏡圓頂牆壁的白色大 理石上;聖若望保祿二世 亦談到有關科學與信仰的主 題:「重要的是,這對話必 須深入廣泛地繼續取得進 展」;本篤十六世也曾向負 責梵蒂岡天文台工作的耶穌 會士表示:「教會迫切需要 將自己畢生奉獻於信仰與人 文知識、信仰與現代科學對 話的修道人。」 教宗方濟各又以《願祢 受讚頌》通諭中的教導來勉 勵天文台的研究人員:「宇 宙遠比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更為重要,它是我們在喜悅 和讚美中瞻仰的喜樂奧跡」 (參12);「整個物質宇宙 都是天主的愛、祂對我們無 限大愛的表達」(參84)。 談到梵蒂岡天文台近 三十年來開辦的天體物理學 課程,教宗稱這課程提供寶 貴機會讓全世界的年輕天文 物理學者本著尋求真理的精 神進行對話與合作。
新台長康索馬諾 研究殞石與小行星 至於新台長康索馬諾 修士是位行星科學家,他 一九九三年起在梵蒂岡天文
(綜合天美社 /天新 座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 濟各剛於十月八日冊封小德 蘭父母為新聖人,談到生活 中的成聖,他指一個從沒有 說閒話、從不會論斷別人的 人,如同具備聖人資格。 教會封聖程序嚴謹而核 實時間長,且需要候選人介 入聖跡,但教宗九月十一日 在清晨彌撒講道中提出一條 捷徑:「當你發現有人從來 未曾說過別人壞話,你可立 即視他為聖人。」
當天的福音提到:「為 甚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 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 竟不理會呢?」講道中,教 宗強調基督宗教重視謙遜、 寬恕及慈悲。 教宗鼓勵信徒自省,先 檢視自己的過犯,尋求天主 寬恕並感謝祂的慈悲──只 有批評其他人前鼓起勇氣反 省自己的不足,才能走上慈 悲之路。他同時指出,不能 反思己過卻挑剔別人,都是 偽善的,他不諱言每個人都
台研究殞石及小行星。他畢 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任哈 佛大學天文台及麻省理工博 士後的講師,其後服務駐肯 雅的美國維和隊,教授物理 及天文學。他於一九八九年 三十多歲時加入耶穌會。 二○○○年,國際天文 聯會為表揚其貢獻,把一顆 於接近太陽軌道運行、十二 哩闊的小行星命名為「4597 康索馬諾」。 修士亦曾撰寫不少關 於科學及信仰的書籍,並 於一四年獲頒卡爾薩根獎 (Carl Sagan Medal)以表彰 其準確且清晰地為公眾解釋 行星科學的能力。 而對於美國太空總署 (NASA)九月二十八日證實
火星表面有液態水,並帶出 隨之而來地球以外是否存在 生命等討論後,康索馬諾修 士受訪時指出,這是令人振 奮的發現,他說:「我們未 可知:生命是極其稀有,從 未在其他地方出現;又或是 很普遍,出現於每一處。」 修士指這就是為了研究 生命有機會出現的地方,而 當發現地球以外有否生命存 在時,這答案能揭示出天主 的性格。雖然現仍未有證據 顯示火星有生命存在,但修 士認為液態水這發現是「向 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
梵蒂岡天文台舊台址由 良十三世於一八九一年在梵
蒂岡城興建,這行動表明教 會支持科學。 至一九三五年庇護十一 世時期,天文台遷至意大利 岡道爾夫堡以避開羅馬街道 的光害,並一直以此作為總 部。天文台在岡道爾夫堡重 建後,教宗庇護十一世委託 耶穌會管理這個新研究機 構。天文台於八一年在美國 圖森設立第二所研究中心。 本篤十六世於二○○九年於 岡道爾夫堡花園為完成現代 化工程的總部主持開幕禮。 教宗方濟各說:「這 些年來,梵蒂岡天文台的科 學家在研究與創新的道路上 行走,緊隨羅馬公學耶穌 會士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的足 跡。」
有機會犯下這毛病。他指人 若一直偽善,便再不能履行 基督徒建構和平、憐憫、忍 耐及慈悲的使命。 要做到自省,教宗說必 須尋求天主轉化之恩──當 停止挑剔別人的過錯,會有 更多時間檢視自己的問題。 他說,一個只會批判的人不 能成為基督徒,而以愛與慈 悲去原諒別人的基督徒卻將 得到雙倍回報。 早於九月四日清晨彌 撒講道中,教宗同樣提醒信 徒不要說人壞話,當如同耶 穌那樣締造和平、重修和 睦,並反省自己有否播種和 平:「我用自己的舌頭播
種的是和平呢,還是挑撥離 間?」他指教會內蔓延著播 種分裂、仇恨與不和的疾 病。 他忠告信徒,當「想 說播種不和與分裂、傷害某 人的閒話時,就咬住自己舌
頭」,雖然舌頭一定會因此 又腫又破,但這是為了提防 魔鬼製造分裂。他指這行動 亦是為耶穌所做:「你竟傾 流自己的鮮血,哪我在說人 壞話前把自己舌頭咬腫又何 妨?」
天文台一九三五年遷址
說話可以造就別人,但也可以為人 帶來傷害。教宗方濟各便提醒人 們,不說別人閒話,不論斷人。 (天美社資料圖片)
教宗談成聖捷徑: 不說閒話 不論斷別人
(天美社圖)
(綜合天美社 /梵蒂岡 電台訊)梵蒂岡天文台在慶 祝八十周年的活動上宣布任 命新台長,教宗方濟各席間 重申教會鼓勵並推動信仰與 科學對話。 為慶祝教宗庇護十一 世建立梵蒂岡天文台岡道爾 夫堡現址八十周年,天文台 於九月十四至十八日在總部 舉行座談會,並於十八日的 會期上宣布耶穌會康索馬 諾修士(G. Consolmagno) 接任二○○六年起擔任台 長的耶穌會富內斯神父(J. Funes)。 宣布任命當日,康索馬 諾修士帶領與會學者到梵蒂 岡覲見教宗,教宗席間強調 在思想交談前提下,今天更 迫切需要進行科學研究,他 說:「有關宇宙的科學研究 能提供獨特視野,有信仰者 和無信仰者都能夠接受,它 亦幫助人更好地了解受造界 的信仰幅度。」 教宗強調教會須向世 人闡明教會上下及神職人員 「欣然接受、鼓勵及促進真 實科學探究」,他亦囑咐 與會學者要與人分享科學知 識,「白白得到的白白的分 施出去」。 教宗又提到,梵蒂岡 天文台從建立至今,幾位前 任教宗一直予以支持──庇 護十一世早在一九三五年九
梵蒂岡天文台九月委任行星科學家康索馬諾修士為新台長。
梵蒂岡天文台八十周年
公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