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6公教報(試讀版)

Page 1

將臨期第二主日

本期 提要

主曆2015年12月6日 Kung Kao Po

慈悲禧年12月8日開啟 禮委會專稿談禧年沿革 p12-13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2015.12.2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46號

1928年創刊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教宗牧訪非洲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 十一月二十五至三十日牧訪 非洲肯雅、烏干達和中非共 和國,他感謝當地人民熱情 相待。 教宗此行以和平為主 題,他二十九日在中非會晤 青年時,便勉勵參禮者要勇 於寬恕,勇於去愛,締造和 平。圖示教宗十一月三十日 在中非主持他此行最後一台 公開彌撒。(天美社圖) •詳見第廿四版

(本報訊)聖高隆龐大家庭十一月二十一日 假中環聖若瑟堂舉行感恩祭,紀念主保聖人聖高 隆龐逝世一千四百周年。 感恩祭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持,約三百人參 禮,包括聖高隆龐會神父、修女、教友傳教士和 聖高隆龐之友等。 夏主教在講道中,稱許聖高隆龐(Columban, 543-615)是一個行動而滿懷望德的人。他說,高 隆龐受隱修和祈禱生活吸引,但亦因著祈禱,令 他付諸行動,從愛爾蘭出發,在近五十歲之年走 往歐洲其他地方傳教。高隆龐所到之處也有受到 不友善對待,惟聖人滿懷信德,深信能融入這些 新文化之中。

夏主教稱許聖人行實 信友禱文中,行將離港的聖高隆龐傳教女修 會修女,特意感謝天主讓她們能服務香港,也祝 願天主會繼續祝福這城市。 彌撒結束前,禮儀人員派發英文公教報專 頁,介紹高隆龐會修女在港歷史及其臨別感言。 參禮者亦紛紛與修女合照。 高隆龐會修女白秋霞(Patricia Byrne)來港 三十九年,近年在石澳天主堂靜修舍當神師,她

彌撒後對本報說,修女來 港多年,要離開是艱難的 決定,但人生總有別離的 時刻,她們會惦念著這城 市和香港人。她們會先回 愛爾蘭安頓,然後再等待 新崗位。 聖高隆龐之友的唐嚴 強感謝修女的陪伴,表示 修女離港,但團體會繼續修女的精神,去服務有 需要人士。 聖高隆龐大家庭本年三月開始紀念活動,包 括六月十一日在中環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舉行音樂 會,九月十一日在聖猶達堂舉行靈修講座。

告別高隆龐會修女 另一方面,愛爾蘭駐港總領事館十一月 二十三日在辦事處內舉行晚會,歡送離港的高隆 龐修女。 總領事韋宏達(Peter Ryan)席間表示,聖高 隆龐修女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上貢獻香港社會,更 重要的是,她們親身接觸有需要人士,傳遞由信 仰而來的愛與關懷。

聖高隆龐大家庭奉獻彌 撒,紀念主保逝世周年, 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

聖高隆龐大家庭獻祭 紀念主保逝世1400周年

聖高隆龐會修女離港在即,信徒心存感激。 最後一批留港修女,右一至三為樂易安、 白秋霞和衛愛蓮修女。 高隆龐會文可寧神父(Jim Mulroney)則指出, 修女離開,但她們播下的種子,會待時日收成。 高隆龐會修女與本地社會人士,先後在港服 務律敦治療養院、開辦照顧末期病人的善寧會、 服務愛滋病人的愛滋寧養服務協會、服務性工作 者的青鳥組織等。(朗) •相關資料見第二╱第四版


7

公教報

信仰

主曆2015年12月6日

今日教理的重點 是希望,先知叫我們 活在希望中,他們給 主日教理 了 我 們 指 示 了 希 望 的 內涵。在感恩經第四式中,教會這樣 祈 禱 ── 「藉著先知教導眾人,期待 救恩的來臨。」先知並不是預言者, 他們不會常常透過他們的教導具體說 明將來的形態,而是他們教導我們要 將希望只放在天主身上。本主日的選 經均是指向天主許諾的救恩,亦即是 我們的希望所在。期待基督末日時的 光榮再來,提醒我們該為救主隨時光 榮再來的審判而作好準備。洗者若翰 指導我們向著我們期待已久的目標 救恩的盼望 ── 前進。 ── 聖詠鮮明地刻畫了得到釋放之猶 大百姓的喜樂。他們曾被充軍,此時 得到自由的感動與將要歸回故土的激 動化作片片歡笑聲。更值得感謝高興 的是外邦的異民,也透過以色列子民 得以窺見那來自天主的救恩。 保祿宗徒的祈求也是指向那希 望的日子:「為叫你們直到基督的日 子,常是潔淨無瑕的,賴耶穌基督滿 結義德的果實,為光榮讚美天主。」 (參閱斐一 —) 路加福音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預 言,描述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要 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 為 我 們 的 天 主 修 平 一 條 大 路 ! ⋯⋯ 上 主的光榮要顯示出來,凡有血肉的都 會看見:這是上主親口說的。」(依 四十 — )「凡有血肉的,都要看 見天主的救援。」(路三 ) 聖奧思定這樣教導:天主制定了 一個承諾的時間及一個圓滿的時間。 承諾的時間就是先知的時期直至洗者 若翰;天主是忠信的,祂將自己放在 欠債者的位置,不為收回甚麼,只為 承諾了那麼多。一個承諾還未夠,祂 還 寫 下 祂 的 承 諾 ── 就是人的成聖、 人的不死不滅、罪人成義、卑微人獲 3 5

9

6

實踐

得榮耀……這些承諾看似難以實現; 祂 遂 安 排 了 一 位 忠 信 者 ── 祂的獨生 子作為中保,而不是安排了一位王子 或天使或總領天使。因此,這一切未 來的事件需要預言、預告,並傳遞給 我們,為使我們在信德中等待而不會 感到突然和懼怕。 一 如 先 知 們 所 預 言 ── 天主許 諾 的 救 恩 ── 成了我們將來的盼望。 「基督第一次來臨時,屈尊就卑,降 生成人,完成了祢預定的計劃,並為 我們開闢了永生的途徑:使我們在祂 第二次光榮地來臨時,終能獲得我們 日夜期待的恩許。」(見將臨期頌謝 詞)(教理 769 ) 基督徒是個有希望的人,我們 的盼望是「那在天上給你們所存留的 希望」(哥一 ),換句話說,我們 希望的不是屬世的,是屬靈的;不是 暫時的,是永恆的;不是人自己的期 許,乃是天主的應許!所以生活應是 積極有力的。我們不是希望所見的, 而是希望所不見的,為此也就能看輕 那現世暫時的苦楚(參閱羅八 — ;參閱格後四 —)。 何謂基督徒的希望?這是一種對 天主信靠的寄望,遠比我們想像中的 廣和深。這種寄望直指天主浩瀚無涯 的慈愛,實質上,基督徒希望所指望 的,乃是對天主的完全信靠,相信在 任何境況中,甚至在黑暗和絕望中, 祂都與我們同在並賜予我們光明和生 命。對天主全然信靠和時刻生活在希 望中,正正是此時此刻香港的基督徒 所切願的。

生活反思

今日國際及本地有那些境況極需天 ※ 主的救援? 你可曾見到天主在現世的工作 —— ※ 恢復及修補原先創造的原貌?你對 救恩的盼望又是甚麼?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供稿

25

救恩的盼望

10

5

16 18

24

地球天使計劃之「擁抱受造界」

夏志誠

教宗方濟各頒布「願祢受讚 頌」通諭,邀請各界共同為保 育地球,香港教區的通諭硏習 小組為本報撰文,談談保育地 球的不同課題。── 編者 「為甚麼都十一月底了, 我們還是穿著短袖衫?」 「氣候變暖了!不只是香港,全世界都一 樣!這叫溫室效應。」 「我也聽說過,是因為碳排放過多所致。碳 排放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人類的種種活動,包括工 業丶運輸丶旅遊,甚至日常生活等等。但我們人 類又怎能停止這一切的活動呢?」 「當然不可能全部停止,但我們可以減少, 不要無限制的膨脹,以致地球吃不消,到頭來使 我們自己受害。」 「說得很有道理,但誰會願意做先鋒,先行 減少呢?」

「地球天使」做先鋒 環保的理念其實很簡單,實踐卻很困難。人 都會問:為甚麼由我開始呢?作為基督徒,相信 應該問的卻是:為甚麼不是由我開始呢?因此, 為回應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讃頌」生態通諭𥚃 的呼籲,我們特意推出「地球天使」計劃,鼓勵 大家由自己開始,由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具體可 行的細小行動開始,一起面對今天全球性的氣候 變化危機。 「地球天使」計劃包括七個方向,有與生 態環境深化關係的「擁抱受造界」和「素食齊參 與」,有建立儉樸生活習慣的「節約惜能源」和

「消費負責任」,有重視人際關係的 「關懷貧病困」及「喜樂你我他」,當 然也有在信德內的「祈禱為地球」。這 七個方向是環繞著教宗提議的整全性生 態皈依來設計的。由於生態危機的人性 根源乃來自我們的罪,所以,皈依也就 不能只停留在少用膠袋或廢物利用的表 面行動上。現在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 「擁抱受造界」的含義吧!

擁抱,不是擁有 教宗在通諭中指出,做成氣候劇烈變化 的根源是人類過份的以自我為中心(參閱116 節),以為自己擁有地球,於是任意妄為,忘 記了我們作為管家的身分,需要按照天主的旨 意來管理大地,並且要向祂交帳。因此,生態 危機其實就是人類自私的後果。尤有甚者,我 們目前這樣的消耗資源,好像地球是純粹由我 們這一代所擁有。教宗在通諭𥚃發出一個語重 心長的問題:「我們想給在我們之後繼續要來 的人、那些正在長大的孩子們,留下一個怎樣 的世界呢?」(160節) 作為「地球天使」,我們提出以擁抱代替 擁有。擁抱意謂著由認識而關心,由關心而愛護 及珍惜。教宗明確的指出,我們的共同家園「地 球不再富饒美麗,反而變得愈來愈侷促而且暗 淡。」(34節)怎樣擁抱?簡單如離開冷氣機, 到郊外走走,做點戶外活動。試試看!

受造物,不是大自然 教宗重申我們的信仰,叫我們不可「把大自 然當作與我們無關的身外物或僅僅是我們生活的

環境」(139節)。大自然並非自然形成的,而 是出自一位創造主。一切都是出於祂,源自祂, 所以一切都是受造物。稱萬物為受造物是信仰的 表達,唯有肯定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地擁抱萬 物,因為我們都有同一的根源,在造物主天主之 內是兄弟姊妹。 既然萬物都是受造物,那麼,他們都是在 提醒我們創造主的臨在。所以,萬物無時或息 都在給我們流露天主的愛,告訴我們天主無微 不至的照顧。難怪聖方濟會在他的「太陽歌」 𥚃,因默想受造物而喜不自勝的一再重複說: 「願祢受讚頌!」

結語 天使是由天主派遣,去執行祂的使命的。 大地姊妹的呻吟哀號,天主聽到了,並且藉著 教宗方濟各來呼籲我們。讓我們接受祂的派 遣,做個不辱使命的地球天使,為我們的共同 家園做點事吧! • 「願袮受讚頌」通諭硏習小組供稿╱ 作者夏志誠輔理主教為小組主席


方濟會港人神父陳樹榮 澳洲晉鐸 出任天主教大學校牧 方濟會神父陳樹榮生於香港,在 天主教伍華小學和伍華中學接受教 育,參加善導之母堂,後移居新西 蘭,大學畢業後返港,在世青節中更 深受感動,終於返回新西蘭求道,他 上月返港期間對本報分享他的聖召: 「聖召不是突然而來,而是受過去的信仰培育以 及所接觸的人所影響的。」 現年三十八歲的陳樹榮早前返港探親,並於 十一月八日參與善導之母堂金禧感恩祭,翌日接 受本報訪問。回想昔日堂區生活,陳樹榮神父 說:「堂區生活是我重要的信仰基礎,兒時在 善 導 之 母 堂 領 洗 , 上 主 日 學 ⋯⋯ 長大後加入讀經 組、擔任牧民議會秘書、代表堂區參與教區會 議,種種點滴與我的信仰分不開。」

陳樹榮出身於公教家庭,家中有八兄弟姊 妹,他排行第四,已是家族中第五代教友。他在 港成長並接受教育,十四歲隨家人移民新西蘭並 繼續中學課程,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五年,期間 協助父親打理玩具廠生意。 在港工作期間,陳神父開始思考聖召,參與 不同的聖召小團體聚會、避靜。一次跟隨法國修 道團體「真福團體」參與多倫多的普世青年節, 「最深刻是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世青節 彌撒時對青年說:『若有召叫的人,不用怕,請 你 們 接 觸 堂 區 神 父 或 修 道 人 ⋯⋯ 』教宗的鼓勵令 我感動。」 後來他回到新西蘭,接觸了當地的方濟會, 在會院體驗生活時感到自己適合修道的生活, 「申請入會要等候十八個月,期間要接受種種的 面試和心理測試,令我更肯定自己的聖召方 向。」 陳樹榮二十六歲那年在悉尼望會,後來 到新加坡接受初學培育,二 ○ 一二年他在墨 爾本聖方濟各堂晉鐸,成為方濟會澳洲會省 的會士,服務當地堂區。 本年二月,陳樹榮被派到布里斯本的澳 洲天主教大學擔任校牧,除為本地生及教職 員提供牧民服務外,亦會接觸到中國、菲律 賓、緬甸、斯里蘭卡、印度,或非洲等地的 留學生,「與亞洲生接觸時,他們感到份外 親切。」 「我喜歡這事工,能與學生建立友 誼。」他每週有四天在大學服務,包括主持 彌撒、周年避靜,亦與另外四名平信徒牧民 工作者合作舉行信仰培育活動;他亦參與學 生會活動,或到學生中心與學生交流以融入 校園生活。 陳神父認為,向學生福傳,要經常構思 創新方式,剛於九月份他在校內舉辦寵物祝 福,當天更弄來兩匹警馬接受祝福,「將愛 大自然和動物的方濟傳統帶給學生」。 今次返港,陳神父看到不少香港青年參 與教會,反觀澳洲已少有青年信徒活躍於堂 區;他期望在澳洲天主教大學的服務,能吸 引更多青年認識信仰。(高) 在善導之母堂成長的方濟會陳樹榮神父(右),目前在 澳洲天主教大學服務。圖示他本年返港時,出席善導之 母堂金禧感恩祭。旁為曾服務堂區的方叔華神父。

蘇康成

•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香港分會)供稿

忙碌的生活上,而不太看重與天主的關係; 因而,他們很容易感到筋疲力盡、灰心喪 志 ! 文 神 父 引 述 耶 穌 在 瑪 竇 ( 十 一 28-30 ) 的話: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 來,我要使你們安息。 這是上主給我們一個輕柔與溫和的邀 請與召叫,感動人的心靈深處。他隨著說: 「你們背起我的軛……」也就是召叫人與主 連繫,與祂建立關係。文神父提醒我們,生 命的奧秘不是有關人類的輝煌成就,而是 在於我們的信德 — 我們能否謙卑地敞開心 扉,讓天主豐盛的恩寵湧入;也是在於「心 眼」,獲得治愈。因而獲得治愈的人,能體 會上主要他們體會的事;實質上,天主的聖 言,過來是在閱讀那讀經的人。 文神父九月訪港期間,除主持靜默退 省以外,於九月十一日應聖高隆龐傳教會邀 請,專誠來港主持在北角聖猶達堂的公開講 座,慶祝聖高隆龐逝世一千四百周年。此 外,九月十三日下午,文之光神父於沙田聖 本篤堂主持「學習默禱:尋獲你內在的心禱 和基督」,兩次聚會分別有三百多人出席。

文之光神父訪港點滴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總神師 WCCM 本篤會文之光神父( Lawrence Freeman )九 月下旬來港,於嘉諾撒靜修院主持兩日一夜 退省,主題為「以心眼讀經」,近一百人參 與。 文神父指出:我們的視覺有三個階段 (一)肉體上的視覺(肉眼)↓看到文字; (二)理性上的視覺(理性眼睛)↓建立見 解;(三)靈性上的視覺(心眼)↓以天 主的愛進入,不以「內性」( flash )面收獲 「真理」。 他還引用聖奧思定的話語:「基督徒 生命的一個首要任務,要回復『心眼』。」 這「心眼」往往被我們世俗的慾望,弄致陰 雲密佈,因此需要獲得醫治。當能恢復這心 眼,我們便看到天主!然而,縱使我們竭盡 己力,將「心眼」回復,重新被天主賞賜的 靈性上的視覺,這工作其實:是天主的恩 賜!文之光神父引述路加 章,在厄瑪烏途 中,當耶穌走向他的兩個門徒,他們竟然不 能認出祂。這是由於門徒的心眼被陰雲遮蓋 了;耶穌要以聖經的經文淨化他們,最後在 擘餅時,他們的眼睛張開了! 大多數人將生命的重點放在很多事務和

我看「慈悲禧年」(十一)

24

「基督徒就是讓天主給穿上美善及慈 悲、穿上基督的人,好讓我們像基督一 樣,成為天主及他人的僕人。」 「我多麼渴望凡是有教會的地方,尤 其是我們的堂區和教會團體,在這冷漠的 汪洋大海中,都能成為慈悲之島!」 「任何人若希望自己是慈悲為懷的, 必須有一顆強壯而堅定的心,與魔鬼隔 絕,卻向天主開放。我們要有一顆願被聖 神貫穿的心,好能沿著引領我們到我們弟 兄姊妹的道路,將愛帶給他們。最後,我 們要有一顆貧窮的心,這顆心了解自己的 貧困,能白白地為他人付出。」 「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心肖 似祢的聖心 』(耶穌聖心禱文)。這樣, 我們會領受到一顆堅定而慈悲、懇切而慷 慨的心,一顆不封閉、不冷漠的心,不被 全球化的冷漠所擒獲的心。」 上面的幾段文字來自那裡?是教宗方 濟各二○一五年四旬期文告的內容!看過 教宗《慈悲面容》詔書之後,再看 這文告,別有一番感受,值得大家 在網上重温,也期待教宗二○一六 年的四旬期文告!

8 信仰

公教報 主曆2015年12月6日


公教報

17 文 教

天賜的米高安哲羅 The Divine Michelangelo

五百多年前,揭開了一個藝壇 巨匠,米高安哲羅的神秘面紗,他 堪稱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和傑出的 藝術家。 根據英國BBC 拍攝過一輯電影 製作(The Divine Michelangelo), 並稱呼他為天賜的(divine) 作為主 題,可謂非常貼切不過,因為千萬 人在佛羅倫斯觀賞他的達味巨像、 羅馬梵蒂崗西斯汀教堂的壁畫, 尤其是那幅最後審判圖,以及羅馬 的聖伯多祿大殿堂圓頂,莫不讚歎 不已,驚訝天主在這個人身上所有

的創造力和新思維。所以,以天賜 的大意念作形容米高安羅哲,和藝 評家 Giorgio Vasari 所說的脗合: 「他具有生者死者,能夠提昇和遮 蓋人們的手掌。」 一九八○年期間,記得本人 正在羅馬念神學時,有機會輔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主持彌撒,在開始禮 儀前,所有修士輔祭團就是靠近聖 伯多祿大殿進口右邊等待進堂,而 米高安羅哲的著名雕塑—聖母抱 耶穌聖屍像(La Pieta ),就在本人 眼前。當時能一睹雕像的風采,已

樂山之餘 反思信仰與自然 在異地,我其實不時想起香港 — 我們是個依山而建的都市,移 山填海是我們獲取土地的方法,而 我腦海裡總是放著香港各座大山的 景致。這些山頭是構成我的香港回 憶重要的一部份。南美之旅為我添 了不少對山的回憶和情感。 安第斯山脈附近居住的南美 人,包括秘魯人、玻利維亞人和厄 瓜多爾人,一直認為山是神聖、有 靈氣的。它屹立不搖上千萬年,能 呼風喚雨,孕育生命卻也奪取生 命,所以他們對山都滿有敬畏之 情。從閱讀裡得知,在山地人的文 化中,開闢崇山峻嶺時,每每需要 祈禱和祭獻,為建公路也好,為開 墾土地耕作也好;不做好求山原諒 和向山表達感謝的儀式便動工,就 會有災難降臨,而雪崩是最教他們 驚懼的一種懲罰。 我喜歡爬山,在美洲多個月, 刻意去攀了幾座大山,深受山之感 動甚至療愈。在秘魯中北部和南部

爬山,印象最深刻的是山勢險峻而 美麗,還有十二至十六世紀印加人 建立山城的智慧— 馬丘比丘城 (Machu Picchu)和古都古斯國附近 近郊Ollantaytambo這處地方所展示 的建築及土地規劃實在叫人吃驚! 而在厄瓜多爾的Cotopaxi地區,我 有幸在巴士上見到雪山配以雨後彩 虹的一幕,後來更能步行到山腰仔 細看看和感受,真是令我興奮得把 五千米的缺氧狀態都拋諸腦後! 要說我最難忘和最感恩的一 次山之體驗,則要算在厄瓜多爾山 中旅館工作三個半星期間,收到來 自香港關於母親患病,需要治療和 動手術的消息之後,跑到旅館附近 的山裡去漫步散心的那段時光。猶 記得那天因快將離開山頭、離開旅 館、離開旅程,以及記掛香港的事 情,而悶悶不樂,便獨自跑到漫山 遍野去安靜一下。我在四野無人的 高山上,倚著一個草叢壆,坐下 來,深呼吸,看雲,看山,然後祈

主曆2015年12月6日

陳鴻基 經雀躍不已,更可以親手觸摸聖像 (那時四面不設防衛玻璃),可以 說是心領神會,深深感受到米高安 哲羅的意念、他的風格、筆觸、感 情、虔誠、恭敬,淋漓盡致地呈現 眼前。 這個雕像充分代表藝術家早期 作品,在意大利出名的大理石素材 料(Carrara)、石質、石紋、石理 中,足以蘊藏著他要求的氣勢,輪 廓、質感的結合,不同的角度,不 同的空間,一絲不苟,絲絲入扣。 刻工中表達聖母純潔的容貌,呼應 著聖子主耶穌的臉容,真是維妙維 肖,光明線條,完美非常。聖母的 形態和神情,是米對天下母親之天 上母親的真情流露,襯托出兒子在 母親懷抱裡,不再掩蓋著人間的恩 怨仇恨,悲痛和哀傷,卻是二人非 筆墨形容的寸寸慈悲心,點點憐憫 心。 這件作品誕生時,無人會 想到是米高安哲羅的作品,可 是,為了對自己作品的肯定,米 在一夜之間,竟然在聖母的衣襟 上雕下一條衣帶,明明簽上這是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的作 品」。無言勝有言,無聲勝有聲。

禱。我為旅程上經 歷的一切美好獻上 感恩,也為媽媽的狀況還好、至少 可以治療而感恩,亦為自己提早結 束旅程,快要面對現實的挑戰而求 力量。面對著波闌壯闊的山景,除 了感到自己的渺小外,還深深明白 造物主之偉大。隨著我吸入那清新 的空氣,我吸入了山的力量,心裡 那塊大石也就卸下了。 這就如《聖詠》所示的:「我 要向高山舉目,我的救援從何而 蕭綺熙

天美社圖 來?我的救援從創造天地的上主而 來。」(詠一二一1-2)天主創造 了祂認為樣樣美好的大自然,而大 自然供給我們人類的,太美、太珍 貴,我們絕不能錯過,更不該高傲 地說不在乎,不存感恩之情,以 「發展」之名爭奪資源和破壞環 境。南美洲的原住民文化,雖帶點 「迷信」色彩,卻提醒了我人類其 實何等渺小,大自然如何養育了我 們。如果我們持續破壞,早晚會出 現反撲,我們自食惡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