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7Kung Kao Po

Page 1

主曆2016年2月7日 Kung Kao Po

常年期第五主日

喜迎新歲 同謝主恩

公教報同人鞠躬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1928年創刊

2016.2.3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五張 第3755號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湯漢樞機

四旬期牧函 主內親愛的兄弟姊妹: 每年的四旬期,都是我們藉著 更熱誠的祈禱、齋戒和愛德善工, 進一步達到成全和拓展天國的特定 時期。普世教會正慶祝慈悲禧年, 而「慈悲之門」亦已經開啟,故此 今年的四旬期更是一個學習「如同 天父一樣,滿懷慈悲」(路6:36) 的良機。教宗方濟各鼓勵信衆要親 身體驗天主的寬宏大量,同時也 要透過日常生活的善言善行,幫助 他人去體驗天主的厚愛與慈悲,並 醒覺到唯有彼此寬恕、接納、包容 和互愛,才能為世界帶來平安與喜 樂。教宗尤其鼓勵我們透過參與修 和聖事,去體驗天主對罪人無限的 厚愛和寬恕。我欲透過這封牧函, 與大家一起反省如何有成果地參與 修和聖事。 如可能的話,修和聖事應以聆 聽聖言作為起點。聖經上蕩子的比 喻(路15:11—32)為我們提供了 豐富的材料,讓我們默想和認識慈 父的心腸,從而促使我們放心大膽 地透過修和聖事,依賴天主豐厚的 慈愛,重獲救恩的喜樂。(詠 51) 這比喻也教導我們如何從失落、迷 惘、恐懼或忿忿不平的狀況中,把 自己釋放出來,重拾希望。 其次,浪子「反躬自問」(路 15:17),這句話提醒我們,每個 人應重新注意和學習「省察」功 夫,尤其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習 慣了推卸責任,常常將錯誤歸究於 別人,卻忽略了耶穌的教導﹕「先 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 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的教訓。(瑪 7:5)若每人都先從 檢視自己開始,相信在家庭中、 工作場所和團體生活上,定可減

少無謂的爭拗,從而能夠集中注 意力去尋找方法,以解決我們所 面對的種種難題。 現今社會裡,有不少人認為 只要罪行不被揭發,便可肆意去 做;也有不少人心中沒有天主, 不接受客觀的真理和普世性的價 值,卻以個人自由為藉口,隨從私 慾偏情去生活,將自然律和天主的 誡命拋諸腦後。其實,唯有真誠的 「痛悔」者,才會意識到自己的 過錯實在是「得罪了天,也得罪了 你(天主)」(路15:18)。荒淫揮 霍、 違 反 倫 理 道 德 的 生 活 , 必 帶 來痛苦的後果,也會使人承受良 心的譴責。 「我要起身到我父那裡去」 (路15:20),這句話包含了「定 改」的兩個主要元素,即願意調校 生活的方向,使之由朝向世俗轉為 朝向天主,以及用堅定的行動來顯 示改過皈依的決心。「兒子向父親 說」(路15:11),這表示蕩子鼓起 勇氣,「告明」自己的罪過。他一 心只想修補與父親決裂了的關係, 重投父親的懷抱。「把我當作一個 傭工罷」(路15:19),這是浪子自 覺不堪當的表現,他現在願意接受 「補贖」,去回報父親的寬恕和接 納。這樣,蕩子經過了修和聖事的 歷程,得到了喜出望外的結果,重 拾新生命的動力。 正因補贖是「定改」的要素 之一,我願在此提醒全體信友,按 教會傳統和教律規定,除四旬期以 外,全年的每個星期五都是信友應 履行克己或愛德善工以作為補贖的 日子。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教宗 已經囑咐教會的聽告解司鐸履行使 命,成為天父慈悲的標記。就讓我

天美社圖

聖灰禮儀星期三(二月十日)

本年聖灰禮儀日(二月十日)適逢農曆年初三,按照教區守則, 信友是日免守大小齋,但為履行四旬期真誠悔改皈依的精神, 信眾必須各自選擇其他適當的克己方式,或履行一些愛德善工。 們回應教會的呼籲,善用這一個 特別容易獲得恩寵的時期,體驗 與主與人修好的喜悅,更從禧年大 赦的特殊恩典中,重振邁向成全的 決心。我也懇切提醒各堂區,應作 出妥善安排,方便信友參與修和聖 事,而且不僅在四旬期或禧年期 間,更應在平日或主日,常常有此 種安排。 在加納婚宴(若2:1—11), 聖母瑪利亞覺察到主人家的尷尬 場面,便請求聖子相助,而聖子 亦隨即行了祂的第一個奇蹟,將 水變酒,預示了天上婚宴的富

饒。願我們藉聖母的轉求和幫 助,能時常留意貧窮弱小者和社 會上邊緣人士的需要,並以實際 行動,與他們分享天上的恩賜, 使他們也得見救主耶穌慈悲的面 容,將來能參與天國豐盛的婚宴。 願主賜給你們平安和喜樂! 香港教區主教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日 獻主節


這樣,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參考創世紀第一章 有關素食的章節? 「天主又說:『看,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 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我都給你們 作食物。』」(創一 ) 這章節正給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怎樣的啟示? 我們先要看看下一節有關其他動物也是要吃

所以,大量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最快最 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少吃肉多吃蔬果,素食齊 參與,對身體好,對環境好。肉食的需求大大減 少,也會減少工廠化的密集式畜牧業的需要,更 能導至廢除或減少畜牧業對大量家禽的殘忍,更 配合慈悲年和教宗《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精神和 呼籲。 素!

•「願祢受讚頌」通諭研習小組供稿 作者鄭生來神父為小組成員

素食齊參與

以上的理想國的和諧,與我們現代社會和環 境有天淵之別。 西方式的飲食習慣,是重肉食,致使需要飼 養大量家禽,要大量砍伐樹林為牧放用途和種植 家禽所需的飼料,例如大豆等,在多方面破壞和 污染環境。為加快效率增加收入,畜牧業變成工 廠化密集式的經營,對家禽慘不忍睹,更加破壞 和污染環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全球的交通運 輸工具所排放的一樣,甚或更多!

9

鄭生來

飛鳥,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種動物,我把一 切青草給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創 一 ) 這是甚麼一回事?

指向默西亞的理想國的景況

事實上,這兩節是指向依撒意亞先知所談及 有關默西亞的理想國的景況。 第一個景象,是一個和諧、沒有彼此殺戮或 彼此傷害的景況:「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 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 即可帶領牠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牠們的 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 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 入毒蛇的窩穴。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 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 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依十一 —) 第二點要留意的,是有關第 節(「獅子將 與牛一樣吃草」)與創一 相配合,各種動物都 是要吃素:「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天空中的各 種飛鳥,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種動物,我把一 切青草給牠們作食物。」 這兩節究竟能給我們甚麼訊息?對二十一世 紀的我們有甚麼啟示?

6

破壞環境、對動物的殘忍

7

素食齊參與 天主創造大地,是很奇妙 的;像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通諭 《願祢受讚頌》所指出:樣樣 都彼此有相互關係( everything )。我們的身 is interconnected 體是從創造之初,以一百多億年演進出來的。更 奇妙的是,地球和食物的演進,也是與我們彼此 配合而共同演進出來的!某些食物是特別配合我 們的身體和大地的運作,這是我們在二十世紀的 後期更清楚地發現的。 二 ○○ 三年香港 SARS 期間,有位政府醫生 每天在電台呼籲大家多吃蔬果,但完全沒有提及 吃肉!這是很特別。蔬果真的是那麼重要,比吃 肉類更重要嗎? 原來在二十世紀的一九八零年代,研究員發 現植物中的「植物化學物」( phytochemicals ), 例如: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 )對人體的重要 性,大大改變了營養學對食物和營養的理解,亦 開始了對食物和營養不斷的發現和推進,肯定蔬 果對人體的必須性,能強化身體,能配合身體的 自我強化和治療的能力及智慧,與身體有共生 ( symbiotic )的關係;更奧妙的是,人體與蔬果 有息息相關的互動和共同的演進。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已很清楚有關 植物性食物的必須性和重要性,也更肯定多吃肉 反而會導致身體多方面的病痛和問題。所以我們 現在是強調多菜少肉。 今年十月世衛更提示了我們,「食用紅肉」 對人類致癌的可能性是較高,更警告我們有關 「加工肉製品」致癌的風險。紅肉就是指所有哺 乳動物的肌肉,包括牛肉、小牛肉、猪肉、羔羊 肉、羊肉、馬肉和山羊肉等。

30

「『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天空中的各種

信仰與素食

30

教宗週三教理講授: 基督徒一起 傳遞上主慈悲 帶來的要求。在這促進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我 們也受邀重新發現這些恩典與要求,但我們要 超越彼此的分裂,一同共事。 首先,分享聖洗聖事意味著我們都是罪 人,需要被拯救與贖回,並脫離罪惡。罪惡是 負面的,《伯多祿前書》稱之為「黑暗」,書 中寫道:「天主召叫你們走出黑暗,帶你們進 入祂的奇妙之光中」。這是基督親自體驗的死 亡經驗,代表了在洗禮中浸入水中再浮出水 面的過程,是在基督內復活而進入新生命的象 徵。當我們基督徒自稱彼此分享同一聖洗聖事 時,我們也證實我們天主教徒、新教徒和東正 教徒都分享著相同的經驗:蒙召走出無情和冷 漠的黑暗,去會晤活著和充滿慈悲的天主。但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其實都體驗過製造分裂、 封閉和鄙視的自私。從聖洗聖事重新出發,意 味著重新找到慈悲之泉、眾望之泉,因為沒有 任何人被排除在天主的慈悲之外。沒有任何人 被排除在天主的慈悲之外! 分享這慈悲恩寵,使我們基督徒建立彼 此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聖洗聖事恩寵下,我 們因此可以真正地把對方視為弟兄姐妹。我們 真的是天主聖潔的子民,即使因我們的罪過而 尚未成為完全合一的子民。然而,在聖洗聖事 中行動的天主慈悲遠勝過我們的分裂。只要我 們接納慈悲的恩寵,我們就能越來越相稱於天 主子民的身份,也越來越有能力向眾人宣講祂 的奇妙化工,首先從樸實和友愛的合一見證開 始。我們基督徒可以向眾人宣講福音的大能, 共同致力於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這是我 們新教徒、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為基督徒合一 所作的具體見證。 最後,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所有基督 徒都藉著聖洗聖事的恩寵領受了天主的慈悲, 被納入成為祂的子民。我們天主教徒、東正教 徒和新教徒,一同組成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 民。這表示我們肩負著共同的使命,那就是把 我們所領受的慈悲傳遞給他人,從最貧困和被 遺棄的人開始。在這祈禱週,讓我們祈禱,祈 願我們眾基督門徒能找到一同合作的方式,把 天父的慈悲帶到世界各個角落。 29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一月二十 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 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籲請天主教徒、東正教 徒和新教徒一同共事,把天父的慈悲傳遞給他 人。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們剛才聆聽了今年促進基督徒合一祈禱 週中引導反省的聖經節選;祈禱週從一月十八 日至二十五日,即這週舉行。選擇這段《聖伯 多祿前書》經文的,是世界基督教協會和聖座 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共同委任的拉脫維亞大 公小組。 在里加信義宗主教座堂的中央有一個聖 洗池可追溯至十二世紀,拉脫維亞人由聖邁因 哈德( Mainardo )接受了福音的時代。那個聖 洗池是信德根源的有力標記,被拉脫維亞所有 基督徒認可,無論是天主教、信義宗,還是東 正教徒。這個根源就是我們共同的聖洗聖事。 梵二大公會議指出,「對於那些藉聖洗聖事而 得重生的人而言,聖洗聖事在他們中間形成聖 事性的合一聯繫」(《大公主義》法令二十二 號)。《伯多祿前書》是寫給初期基督徒團體 的,為叫他們明白聖洗聖事所賦予的恩典和所 教宗與正教會及聖公會牧者一起慶祝合一祈禱週(天美 社圖)

信仰 8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7日


13

公教報

文教

在拉美旅途上「見自己」 在我開展約十個月的拉美旅程之初,有位香 港朋友祝願我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旅程過後回首,我算是見過了(部份)天地和眾 生,最難的卻其實是「見自己」。這部份應該是 一個人最不願意面對,不想承認,或積存問題已 久而可能發出惡臭的隱密部份。來到最後的一 篇,我就分享一些自我發現和改變吧。

不再當「control freak」—控制怪 不知道是否眾多香港人都有這種習性,就是 喜歡很多事情都在控制之內。或許是因為人與人 之間彼此給予了許多的壓力,「控制」可以減少 焦慮;亦或許我們接收著很多不安的信息,若然 事情多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自己會比較安心, 大如退休、小如一次的旅行計劃都是。我就是這 樣的人—不出發都不知道,我就是這樣喜歡事 情得到控制的人。對人對事對自己都嚴謹到一個 程度,叫人透不過氣,譬如遲到五分鐘已近乎不 可容忍。 現在我都看開了,就連遲到的次數都多了。 當然不是故意的,因為我仍然相信守時是尊重他 人的表現,不過容讓遲到五至十分鐘是合理的, 這些微的時間就當是留給路上幫助人的機會,或 偶然遇上的朋友小聚吧。這樣放鬆一下不是能減 少暴躁嗎?我又發現一如沒有太多規劃的旅程能

Toy Story 3, 2010

蕭綺熙

帶給人更多驚喜一樣,人生也不該規劃得太仔 細,應該容讓空間及彈性給驚喜發生,更何況有 些事情譬如感情、健康問題等都可以來得突然, 與其讓自己陷入手足無措之境,不如更靈活自在 地去面對,隨遇而安。

讓自己有空閒 出發前的我喜歡把生活時間表填得滿滿的, 可能是基於焦慮,喜歡主動提出不同的約會,享 受一份充充實實的感覺。幾年前在書店隨手翻閱 「人生應該做的幾件最重要的事」之類的書籍 時,碰到一句make yourself available(讓自己有 空間),當時隱約覺得是衝著我來提醒的,卻沒 真正明白意思。拉美之旅結束後,我徹底明瞭 了。 從前我有太多的節目,於是工作期間心總是 很急,希望快快完成每一項任務,為的是放工後 能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或聚會。從前我亦會在週 末「走」三、四場,不同時段進行不同的活動, 務求有種好好利用了一整天的滿足感。這種狀況 並沒有叫我很快樂:工作質素不夠高,亦犧牲了 與學生相聚、彼此關心的時間和心思;我的行事 曆排得密密麻麻至與家人閒話家常、幫忙做家務 的時間都欠奉;沒有約會的時候,覺得怪怪的, 像落了單般。這份空虛感週而復始地驅使我盡量

一次旅遊,讓本文作者有更多空間整理自己, 亦擴濶視野。 把日程表填滿,卻令我疲憊不堪而不滿足。 現在我很樂意讓自己有空間,有時即興與朋 友相聚,或留在家裡靜心與家人閒聊,甚或在學 校裡與同事和學生聯誼,而不要「趕下場」。這 人生態度亦令我更懂得活在當下,不要只是想著 下一場要做甚麼,而是專注當下快樂笑著、談 著、活著。 拉美旅程結束,叫我依依不捨。回到香港的 現實生活裡去,我只好提醒自己:不要時時覺得 事情必然要這樣發生,生活必然要以這種方式呈 現。我希望自己再不一樣,個人發展能走往更健 康的方向。 •本系列完╱感謝作者旅程後為本報撰文—編者

反斗奇兵3

主曆2016年2月7日

text/ 曾淑儀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農曆新年前,我們總會去舊 迎新來個大掃除。舊衣舊物逃不 了被扔掉或捐贈的命運,如果物 件有情,可能會令我們的丟棄文 化沒那樣過份! 《反斗奇兵》一、二集以擬 人法,講述小男孩安仔的一眾玩具在 沒有人類在場時的生活點滴。第一集是胡迪與巴斯光年落 入鄰居玩具虐待狂手中;第二集則是胡迪被貪錢玩具商偷 走,準備把他送往日本的博物館。兩集都是逃亡之旅,第 三集也繼續冒險,講述一眾玩具如何逃離托兒所,不過卻 大大加插了人性的醜惡、黑暗面在玩具身上。 轉眼間,第三集的安仔已經十七歲,正準備入大學寄 宿,媽媽希望他能在離家前將一些舊物、雜物處理好。他 打開玩具箱,童年回憶湧上心頭,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忘情 的大男孩。他決定只帶胡迪入大學,並把其他玩具袋好, 收藏在閣樓。陰錯陽差下,媽媽丟棄了裝著玩具的黑袋 子,玩具有驚無險地逃過被垃圾車收走的命運,逃進裝有 要捐贈給陽光托兒所的玩具紙箱內。

滿以為來到陽光托兒所是來到天堂, 托兒所有非常好的規劃,更多玩具新朋 友,而且每年也有新小朋友進來,不會像 安仔般,自己長大便不需要他們,真是玩 具們「養老」的好地方!可惜玩具們其實 也被玩具黑幫操蹤,這班新來未埋堆的安 仔玩具被玩具阿頭紫色抱抱熊嘮囌安排送 往毛毛蟲班(最稚齡班),他們被拉扯、 被吞食、被敲打、被肢解,個個焦頭爛 額。與此同時,當一眾玩具認為安仔拋棄 他們,但胡迪仍深信當中有誤會,誓要逃 離托兒所,返家查個究竟。 嘮囌將自己遭主人拋棄的報復心態投 射到胡迪他們身上,讓他們也飽受小童糟 蹋之苦。這正好像一些被家人虐待或在家 暴家庭中成長的兒童,長大也較易有暴力 行為的表徵一樣。 第三集的主題已超越上兩集,玩具不 只是一件玩具,而是兒童的成長好伙伴。 後來,安仔和胡迪他們重聚,並把自己的

成長伙伴送給邦妮,冀盼她在這些伙伴的 伴隨下健康快樂成長,就如自己一樣。 問題研習: 1. 你的心愛玩具是甚麼?為何它對你這樣 重要?現在還有留它在身邊嗎?理由何 在? 2. 試在電影中揀選一個你最喜愛的角色, 分享一下他╱她有甚麼特質令你這樣喜 愛他╱她。 3. 通常你會如何處理家中的舊東西?為甚 麼你會選擇以此方式處理舊物? 4. 你認為香港的丟棄文化嚴重嗎?如嚴重 的話,你建議有何改善方法呢? 其他參考資料 •救世軍:循環再用計劃 http://www.salvationarmy.org.hk/ services/news_and_schemes •電影《反斗奇兵1-2》Toy Story 1-2 (1995 & 1999)

英語或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03分鐘


19

專頁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7日

唱吧!唱吧!

從米蘭歌詠團到香港街頭 記甘浩望神父歌唱夜 歲末,去了聽甘浩望神父(Franco Mella) 的歌唱夜。 常在遊行集會中獻唱的他,今次聚會的主 題是:恒久的愛,歌詞引自聖方濟各沙雷士的作 品,又把一批歌曲結集,發行新唱片和書本。 對,恒久的愛。這是一次帶著甘神父對人與 事情感的晚會(剛過去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牛池 灣文娛中心),他請來了一些留港非裔朋友一起 獻藝,有獻唱,有打鼓。 這歌是二○○二年甘神父回意大利期間,在 他妹妹的家裡讀到聖方濟各沙雷士(Francis de Sales)的書,有感那文字本身亦具備音樂性,便 作出了《恒久的愛》一曲。 甘神父的歌地道,常以小人物和社會事件為 對象。有著紀錄死於街頭露宿者的《霍謠》,有 紀錄難民生活的《Alicia》。 「我最初只是嘗試去寫歌,因為寫下便不會 失去。一首歌可以短時間讓人投入歌詞的內容。 最初是為自己寫,等自己可以記得那些人。」甘 神父在歌唱夜前十二月二十日在灣仔富德樓的唱 片發布會上說:「除了最初寫的歌──那是教會 的內容,跟著寫的多是有關社會上被遺棄的人。 第一個寫的是我父親:四十年來他在工廠工作, 堅持很久,很偉大。」 原來甘神父歌曲的風格,跟意大利歌手安素 恩那其(Enzo Jannacci,1935-2013)相近:歌 曲述說普通人的生活,歌中

入獨白片段。甘神父稱 他為「先行者」,兩人 碰巧亦有相遇並成為朋 友。 二○○六年甘神父 家鄉的人希望為神父籌 錢,幫助當時甘在中國的 服務,便邀請恩那其到家 鄉演唱籌款。那晚恩那其 因病缺席,由甘神父代唱 (恩那其病愈後也返回那處 演出),籌得的錢夠甘神父 在內地辦露宿者之家兩年之 用。 在緊接著的歌唱夜上,有 一環節,由柯毅霖神父(與甘神父同屬宗座外方 傳教會)介紹甘神父的歌及其意義。 「甘神父最先由媽媽處學懂欣賞音樂,媽媽 在家中奶品店工作,工作時會唱歌。由一九五八 年起,甘神父加入了米蘭主教座堂的男童合唱 團,那裡訓練嚴格,甘神父亦學曉了不少有關歌 唱和音樂的知識。 「加入了宗座外方傳教會以後,甘神父繼 續發展他的音樂創作。一九七四年他來香港傳 教。他與工人和基層人士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甘神父在歌中帶出希望,期望人們不要困在絕望 當中。他的歌曲不是要取悅於耳朵,猶如一些快 拍,把街頭的景象呈現於聽眾跟前。 「為甘神父本人,歌,是默想,也是祈 禱。他的歌具備社會和靈性意義,是帶來改動 的種子,那是一點一滴不斷的改動,不是一促 即蹴的改動。 「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斷改動,改 動自己,改動周遭社會環境。為甘神 父,露宿者、囚友、難民、外傭、爭居 權人士,都是勝利者——因為他們都力 求改變。以甘仔用語,他們是不斷的革命 者,為愛而改革。愛是永恒的,這也是今晚 聚會的主題,也是甘神父新唱片的主題。」 歌唱夜由獨立音樂人郭 達年幕後協助。郭在甘的新唱 十二月二十六日 舉行歌唱夜 片書套中指出,甘神父是一位 「自由意志的生活紀實者」,

甘浩望神父新唱片封 面及樂譜手稿

在爭取居港權聚會中與兒童合作

早年在工廠大廈演出 他的音樂類型是街頭的吟遊福音民謠。「他在街 頭歌唱和生活,在公園、街頭、政總、集會、絕 食現場唱歌,他的歌是基層人士的口述歷史。」 對於有人質疑甘歌曲的音樂性和長篇敍述, 郭達年認為甘刻意選擇了記下受助個案故事、多 於著重歌的音樂性。 郭為了製作甘的歌曲,這些年來,在兩人 的家、在宗座外方傳教會清水灣會院,在離島 河堤,在學校後樓梯錄音。終於出了這新作。 (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