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4Kung Kao Po

Page 1

甄選禮

Kung Kao Po

p12-13

p14 「相愛.很難?」 青領友 領袖工作坊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本期 提要

同樣的景仰,「他與 這偉大的文化、這古 老 的智慧對話,並且與 之相遇」。 他說:「利瑪竇的 經驗 告 訴 我 們 , 需 要 與 ( 天 亞 社 訊 ) 教 中國對話,因為中國是 宗 方 濟 各 在 訪 問 中 , 首 智慧 和 歷 史 的 結 晶 , 中 次 談 論 對 中 華 文 化 和 中 華大地飽享諸多恩佑。」 華民族的景仰與敬愛之 他憶述二 ○ 一四年 情 , 又 指 不 應 畏 懼 中 前往南韓出席亞洲青年 國,而且需要對話,並 節時說:「當我 首 次 搭 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所 乘 飛 機 橫 跨 中 國 時 , 有華人送上猴年祝賀。 有人通知我說:『我 據香港媒體《亞洲 們 即 將 在 十 分 鐘 內 進 時 報 》 ( Asia Times ) 入中國領空,並寄發您 二月二日報導,教宗接 的 問 候 。 』 坦 白 說 , 受中國人民大學資深 我當時激動不已,這 研 究 員 郗 士 ( Francesco 是 我 少 有 的 情 緒 。 飛 )專訪時稱,中華 越 這 個 擁 有 豐 沛 文 化 與 Sisci 文化為「偉大的文化, 智慧的國家,令我深受 蘊 含 取 之 不 盡 、 用 之 不 感動。」 竭的智慧」。 中 國在一九八 ○ 年 在 一 月 廿 八 日 的 專 代開始面 對 一 孩 政 策 的 訪中,教宗表示自己「非 傷 口 , 郗 士 就 此 訪 問 教 常敬愛中華文化,甚至 宗在慈悲禧年期間願向 是 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有華人發出甚麼信息 而「天主教會的一大使 時,他答說:「民族的 命是尊重各種文化」。 歷 史 始 終 是 一 段 旅 程。 教 宗 指 , 耶 穌 會 士 一個民族走得時快時慢, 利 瑪 竇 神 父 對 中 國 也 有 有時停下腳步,有時因誤

《亞洲時報》網站報導教宗的專訪。

p3 湯牧主持獻身生活年閉幕 邀請以慈悲延續獻身精神 教宗四旬期文告

教宗探討中國問題: 不要害怕與中國對話

教宗方濟各說,耶穌會利瑪 竇神父的經驗告訴人們,需 要與中國對話,「因為中國 是智慧和歷史的結晶,中華 大地飽享諸多恩佑。」圖示 教宗二月三日在梵蒂岡出席 公開活動。 (天美社圖)

1928年創刊 2016.2.5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 第3756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主曆2016年2月14日

入歧途而得折返路程,為 能再走上正途。」 他續說:「無論如 何,只要一個民族向前 邁進,我就放心了,因 為這代表他們正在創造 歷史。我相信中華民族 正在向前邁進,這正是 他們的偉大之處。」 「中華民族跟其他 所有民族一樣,都在光 明與黑暗中行走。當他 們回顧自己的歷史時, 或許會因為膝下無子而 感到五味雜陳,但為自 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是健 康之舉。」 「再者,即使你們 犯了錯,也不要愁苦, 卻要平心靜氣地面對自 己的旅程。我不能為了 自己的糟糕經驗,便怨 聲載道。」 教宗勉勵各民族與 自己的歷史成敗修和, 闡明修和與慈悲的密切 關係。「一個人慈悲待 己才是健康之舉,切莫 虐待自己或他人。一個 民族也是如此,必須慈 悲待己,接受自己的旅 程,展開笑顏、向前邁 進。人倘若感到筋疲力 盡、裹足不前,就可能 會變得愁苦又腐敗。」 他續說:「因此, 當人為自己的旅程負起 責任,接受自己的過去 時,他就能讓自己的歷 史與文化的瑰寶大放異 彩,縱使時運不濟。」 就此,教宗強調 「必須承認中華民族的 偉大,他們向來保持自 己的文化」。 郗士又問及中國崛起

對追求 世 界 和 平 有 何 挑 戰。教宗回應說:「害怕 從來不是好導師。 」 他認為人與文明都 傾向於溝通,明顯地, 當溝通時以咄咄逼人的 語氣來為自己辯護,那 麼戰爭就來了。然而他 說:「我不會害怕。維 持平衡的和平是巨大的 挑戰。」 教宗認為透過對 話可以達致真正平衡 的和平,又指對話達致 相遇。他說:「對話不 表示我們最終達致共 識,半份餅給你,半 份給我。」 他指出,英美兩國 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後舉行首腦會議, 把人文和文化瓜分成為 小塊。他表示這不是對 話,「對話是指,看, 我們要達到這一點,我 可能同意或不同意,但 讓我們一起走吧;這就 是建設的意思。而那個 餅 保 持 完整,我們一起 同行。這個餅屬於所有 人,它是人文、文化。」 訪問在農曆新年前 進行,教宗向習近平和 所有華人拜年:「祝願 他們永不丟失自己是個 偉大民族的歷史意識, 不忘記自己民族智慧 的崇高歷史,體認到 自 己 必 能 對 世 界 貢獻良 多。世界仰賴你們超凡 絕倫的智慧。在這新年 之際,願你們懷著這份 意識,持續向前邁進, 與眾人同心協力照料我 們的共同家園和黎民百 姓。」


教宗週三要理講授: 天主傾聽哀號 訂立盟約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一 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 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 授中引用聖經故事,解釋天主以慈悲 與盟約恩待子民的事實,勉勵信徒藉 著慈悲善工與眾人分享天主留給人們 的慈悲遺產。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 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在《聖經》中,天主的慈悲貫穿 以色列子民的整個歷史。 上主以祂的慈悲陪伴聖祖們的旅 程,儘管他們面臨不孕的情況,仍恩 賜他們子孫滿堂,帶領他們走上恩寵 與修和的道路,一如若瑟與他哥哥們 的事跡所顯示的那樣(參閱創三十七 五十)。我想到許許多多一家人彼 ─ 此疏遠、互不理睬的弟兄。這慈悲禧 年是重歸親密、互相擁抱與寬恕的良

在天主的慈悲舉動下沒有在剛出生時 就被尼羅河水淹死,他成了這同一慈 悲的媒介,讓生來自由的子民安然從 紅海中走過。在這慈悲禧年中,我們 也可以藉著關懷、安慰和促進合一的 機。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然而, 慈悲善工,從事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 我 們 知 道 以 色 列 子 民 在 埃 及 的 日 子 苦 作。有很多好事我們可以去做。 不堪言。正當以色列人即將灰心喪氣 天主的慈悲之舉始終以拯救為目 時,上主採取行動,施以拯救。 的。這與那些總是以殺害為目標的人 《出谷紀》寫道:「過了很久, 的行動全然不同,例如那些製造戰爭 埃及王死了。那時以色列子民由於勞 的人。上主藉著祂的僕人梅瑟在曠野 苦工作,都嘆息哀號:他們因勞役所 中引領以色列人,把以色列人視為兒 發出的求救聲,升到天主面前。天主 子,教導他信德,與他訂立盟約,建 聽見了他們的哀號,就記起了他與亞 立無比強烈的愛情關係,有如父親對 巴 郎 、 依 撒 格 和 雅 各 伯 所 立 的 盟 約 。 待兒子,新郎對待新娘那樣。 天主遂眷顧了以色列子民,特別垂念 天主的慈悲竟然到了這樣的地 他們。」(二 ─ ) 面 對 受 壓 迫 步。天主提出一種特殊、獨一和優越 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 的愛情關係。當祂向梅瑟解釋盟約時 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 說:「現在你們若真聽我的話,遵守 慈悲不能無動於衷。這些令人悲痛的 我的盟約,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的 現實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 特殊產業。的確,普世全屬於我!但 常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陷入心硬的 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 誘 惑 , 把 注 意 力 轉 移 到 別 的 事 上 。 然 國民。」(出十九 ─) 當然,天主早已擁有普世,因為 而,天主「絕不冷漠無情」(《二 ○ 一六年世界和平日 那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 但 子 民 成 了 祂 的 一 文告》, 號), 份 與 眾 不 同 的 特 殊 產 業 ── 祂個人的 祂永遠不會轉面不 「 金 銀 寶 庫 」 , 一 如 達 味 王 所 說 的 為 顧人類的苦難。慈 建造聖殿所奉獻的寶庫。 悲的天主照顧窮 因此,我們藉著接受天主的盟約 人,傾聽他們在絕 並 讓 祂 來 拯 救 我 們 , 而 成 了 天 主 的 寶 望 中 的 哀 號 。 天 庫。上主的慈悲使人成為珍寶,如同 主 傾 聽 並 採 取 拯 是屬於祂的個人財富;祂守護這財富 救 行 動 , 啟 發 那 並因此而感到欣慰。 些有能力聽到苦 天主慈悲的奇妙之處即在於此, 難 呻 吟 、 有 能 力 這慈悲藉著主耶穌、在祂以鮮血換來 解 救 受 壓 迫 者 的 的「新而永久的盟約」內達到圓滿的 人。 程度,這慈悲以寬恕摧毀我們的罪過, 梅 瑟 的 事 跡 使我們真正地成為天主的子女(參閱若 就 此 開 始 。 他 作 壹三 ),成為良善與慈悲天父手中 為 釋 放 子 民 的 媒 的珍貴珠寶。既然我們是天主的子女, 介 去 面 見 法 郎 , 我們就有機會獲得這份以良善與慈悲對 說 服 他 讓 以 色 列 待他人的遺產。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願 人 離 開 ; 之 後 他 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慈悲善 將 帶 領 子 民 穿 過 行;讓我們敞開心靈,藉著我們的慈悲 紅 海 與 曠 野 , 走 善工使天主父留給我們的慈悲遺產惠及 向 自 由 。 梅 瑟 , 每一個人。謝謝! 25

「與聖神有約」第四次聚會 慈幼會張心銳神父分享聖召路

「與聖神有約」第四次聚會已於 一月十六日舉行,分享嘉賓為慈幼會 張 心 銳 神 父 , 他 謙 稱 自 己 是 「 B神 B 父」。張神父於去年六月晉升神父至 今八個月,晉鐸後修會委派他到香港 仔工業中學擔任宗教主任,並照顧宿 生;對內方面則負起培育六位備修生 和負責修會聖召辦公室的工作。 張心銳神父認識天主教信仰和成 為慈幼會士的過程頗傳奇。張神父生 於非公教家庭,他讀小學三年級時, 一天和母親乘車回校上課,途中經過 一間聖堂,他好奇地問母親這棟建築 物是甚麼,並央求母親帶他去看看。 母親遂於星期日帶他去了聖瑪加利大 堂,當時正舉行英文彌撒,他雖然 聽不懂,但被神父穿着的祭衣、歌詠 團美妙的歌聲所吸引,因此開始上慕 道班,領洗後更加入輔祭會。牧職修 女記得,張神父有時會連續輔兩台彌 撒。而當看見神父送聖體時,他也幻 想自己會否有天好像神父一般送聖體 給教友。 中四時張心銳神父開始思考天主 是否召叫自己,他與好友找到維豪備 修院的地址,但原來備修院已暫時關

閉,修士着他們去慈幼會會區部找負 責聖召的梁神父,得悉需要有六個青 年參加,修會才會考慮重開備修院。 那時張神父對慈幼會、鮑思高神父毫 無認識,因此神父要求他轉入慈幼會 學校繼續讀書,他才逐漸了解修會和 會祖的精神,現在他反思,原來一如 鮑思高神父所說,慈幼會士是聖母親 自帶領進入修會的。 在尋找聖召的過程中,張神父覺 得 家 人 的 陪 伴 非 常 重 要 ── 父母的鼓 勵對他選擇聖召的影響很大;另一方 面是透過自己願意去體驗、去嘗試, 從而肯定自己的選擇。而他覺得作為 修生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條件:一、人 格成熟;二、與天主有密切的交往, 有追求至善的心。 張神父祈求天主在他獻身生活的 途上,能幫助他:透過自己生活的見 證,吸引更多青年成為慈幼會士;讓 他可以盡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青年; 透過神哲學訓練,幫助青年有良好的 信仰培育;能與會士一起策劃,一起 工作,放下成見和批評,一起努力將 會祖鮑思高神父的夢想延續下去。 張心銳神父認為,做慈幼會士 就是做第二個鮑思高,使青年覺得被 愛、被關心。

•「與聖神有約」第五次聚會將於二 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四時至七 時在聖神修院舉行,分享嘉賓是耶 穌會徐立人神父。 •聖召委員會供稿

http://dvc.catholic.org.hk

教區聖召委員會聚 會,邀請慈幼會張心 銳神父分享。

23

教宗方濟各一月二十七日主持週三教理講授,當日亦 有雜技師為在場人士獻藝。(天美社圖)

信仰 8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14日

1

1

5

6


文 教 14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14日

「青領友」一月三十日在彩虹 聖家堂舉辦首次公開活動─ 「相 愛.很難?」青年領袖工作坊, 三十多位青年領袖透過集體活動、 小組分享,以及公教婚姻輔導會的 嘉賓分享,度過充滿「愛」的下 午,最後有互相代禱環節,讓眾人 把在團體中遇到有關愛的問題,都 交託給愛的源頭─天主。 青領友是去年九月教區青年牧 民委員會第十屆會務報告大會中所 成立的跨堂區青年領袖平台,目標 是成為堂區青年領袖的同行者,並 舉辦活動讓眾人交流在青年培育過 程中的經驗,分擔彼此的困難和挑 戰。 青領友幹事、本身是聖瑪加利 大堂青年牧民小組組員的鄺梓晴認 為,青年領袖在團體中有時遇到青 年詢問關於愛情的疑問,會不懂回 答:「因此,青領友第一次活動主 題圍繞『愛』,首先我們要懂得 『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

人。」她希望參加者在工作坊中學 會如何愛自己,從而幫助眾人在團 體建立愛的氛圍。 「要真正愛自己,真的不容 易!」聖老楞佐堂青年領袖鄧詩詩 說:「因為我覺得自己充滿缺點, 而且不夠別人優秀,總是愛拿自己 與別人比較。」這次工作坊讓她有 深刻體會:在天主眼中她是獨一無 二的。特別在參加者最喜愛的活動 之一「合桃仙子」中,每組須在限 時內緊記他們所揀選的一顆核桃之 特徵,然後收回核桃並藏在活動室 的某個角落。起初,鄧認為這樣很 有難度,但後來細心觀察,也發覺 各合桃有其獨特之處,並欣賞到自 己那一顆合桃外型和比例很好,單 憑觀察合桃的特徵已很容易認出 來。 鄧詩詩於活動後分享得著: 「我往往只會注意別人,想擁有別 人的特質和能力,認為自己的總是 不好。但經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因

親親躁爸爸

青年領袖工作坊

相愛.很難? 青年領袖工作坊

著那核桃的特徵而找到它。每顆核 桃都是獨一無二,正如人一樣。不 正是因為那些特質,才造就這個獨 特的我嗎?」她發現原來愛自己, 並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而是要多 花時間去認識和觀察自己,去發現 原來自己就是那最獨一無二的「合 桃仙子」。 其後,司儀給參加者派發一張 由很多點所連成的心型咭紙,邀請 他們在每一點寫上自己過往一些 「愛的經驗」,每位參加者都花了 不少時間去回顧自己生命中與愛相 關的點滴,然後把一張在活動開始 前所拍的自拍照貼在心型咭上,學 習從那些經驗中去學習愛自己。

另一位參加的青年、贖世主堂 的陳煜峰說:「我感受到天主的 愛,祂是愛我們的一切,不論在我 眼中是好或差的。反過來說,我們 是否能好好接受自己的過錯,也在 對待他人時,愛他的好處,也要接 受他的不好。這有如耶穌的教導: 愛人如己。」陳更指出藉着慈悲禧 年,眾人更要認識天主的慈悲就是 寬恕,人如果能寬恕,就是活出天 主的愛。 鄺梓晴表示,繼這次工作坊 後,兩次跟進聚會將先後於三月 中、下旬舉行,繼續與青年領袖探 討「愛」。 「青領友」供稿

text/ 王慧慈

Infinitely Polar Bear, 2014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膜,引發各種問題。 討論問題: 1. 假如你居住的社區興建精神病患者康復 中心,你有甚麼反應?為甚麼? 2. 你認為社會大眾對「情緒病」的認識如 何? 3. 假如你的親人或好朋友是情緒病患者, 你會有何反應?如何與他們相處? 4. 你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 念有何看法? 參考資料 •醫院管理局 www.ha.org.hk •香港心理衛生會 www.mhahk.org.hk 英語對白 中文字幕 片長90分鐘

六十年代美國波士頓,甘年 輕時已患有躁狂抑鬱症,婚後與 妻子瑪姬育有兩名女兒,生活愉 快。某天,甘突然情緒失控,瑪 姬只好報警求助。甘被安排入住 院舍。瑪姬身兼父職照顧女兒, 亦定期帶她們探望甘。瑪姬為尋找更佳的工 作,決定到鄰省進修,希望情緒日漸穩定的甘能搬來照 顧女兒。甘與她們分開多時,再次一起生活,彼此需要 重新適應,還要應付起伏不定的情緒…… 身兼影片導演和編劇的瑪雅福布斯,把自己的童年 經歷搬上大銀幕,透過大女兒的獨白,將一家四口的故 事呈現觀眾眼前,更找來女兒飾演自己。影片集中描寫 男主角跟兩名女兒的相處:父親努力控制情緒,盡心盡 力照顧女兒。當然,過程中並非完全順利,雙方偶爾亦 會吵架、埋怨、煩厭和失望。導演沒有掩飾父親的情緒 病給她們帶來尷尬局面,反而將實況展示出來,讓觀眾 去感受,使人物更添血肉。 過往很少電影談及情緒病、患者及家屬的心情,故 總予人神秘感覺。事實上,劇中男主角所患的躁狂抑鬱

症也是情緒病的其中一種。情緒病是指當事 人情緒受到困擾,無法控制它,影響日常生 活。一向以來,情緒病由精神科醫生診治, 由於大眾對情緒病的認知有限,許多時患者 害怕給別人標籤為「黐線」或暴力傾向而拒 絕治療,延誤病情。有見及此,醫院管理局 在二○一○年十月起,在普通科門診診所推 行「綜合心理健康計劃」,為有輕微情緒病 的病人提供治療,減低禁忌和標籤影響。 根據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資料,躁狂抑鬱 症的每年病發率為每十萬人有十至二十宗。 這種兩極化的情緒:「躁狂」時情緒高漲亢 奮、精力充沛;「抑鬱」時則情緒低落、哀 傷、提不起勁。患者只要接受適當治療,便 能穩定病況,重新投入生活。 故事中的女主角因到另一省份進修, 將女兒交由丈夫在家照顧,及至完成進修, 出外工作賺錢的經濟擔子亦落在妻子身上, 形成「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模式,打破一 般父系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事實 上,香港的家庭,早已演變成父母皆出外工 作,子女交由父母雙親(跨代)或傭人照顧 模式。父母跟子女的起居及作息時間不同, 相處機會不多,彼此不了解,容易造成隔


關愛之家多專業介入模式 有效提升舍員自我完善能力 克基金資助,並聘任學者進行為期三年 的跟蹤調查成效。 關愛之家去年十二月在青衣會址 舉行「多專業介入模式」成效研究報告 發佈會。關愛之家總監何桂萍修女、臨 床心理學家楊蔡小玉、社工黃晶瑩,以 及研究小組組長李建賢博士等出席發布 會。 調查於二 ○ 一二年六月至一五年 四月進行,已完成每月一輪、共三十五 輪訪問,又以問卷訪問八十九位舍員近 五百次、家舍工作人員逾一千次,及面 談訪問現在及已離開的舍員和職員。

(二)中港兩地婚姻

入住首兩月適應關鍵期

項失調:社群焦慮、思覺失調、自殺意 念、困難、不現實想法、神經過敏、攻 擊性。 結果發現,舍員在家舍居住一年 後,在自我完善能力有最大的改善;舍 員在入住的首兩個月有最低的社交能力 和最高的不現實想法。調查亦發現,人 性化的介入輔導令舍員在社交能力和責 任感方面有著明顯的提升,而攻擊性、 自殺意念和思覺失調則有減少。 會上,楊蔡小玉以隱名個案作分 享:案中受助女孩為新移民,其躁狂父 親及有妄想症的母親常不停爭吵,經常 處於抑鬱崩緊下的她會繪畫血腥圖畫去 宣洩無助孤獨感;家舍為她提供的治療 是要她放鬆並聯想正面景象,女孩亦漸 漸敢於分享內心感受。 答問環節上,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 會的何桂萍修女被問到當面對困難時, 是甚麼支持她繼續營運家舍,她說: 「那些女孩很需要幫助;天主藉著我去 開展關愛,我相信不會因為一些挫折而 關閉它。」 關愛之家於一九九九年由何桂萍修 女創立,旨在為與家人無法同住,或身 心受創的女孩提供六個月至一年的暫居 服務,並提供生活技能訓練及心理輔導 等服務。關愛之家設兩家舍,分別位於 青衣和沙田,服務介乎十四至二十四歲 的在學或就業女性。(鄒 ╲ 公)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供稿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 家庭系列之二

以二○一四年為例,有35% (約一萬九千對)是再婚的。以輔 導經驗來看,這些過來人需要處理 前一段婚姻帶來的情緒,理解箇中 困難,並找到改善的方法去面對新

以往多是香港男士(年紀較 長的)與內地女士成婚,這個數字 一度下降,可是在近年又再上升。 現在這個組合的男女年齡拉近了, 也較年青,教育水準也比以前高。 二○一四年,這種結合有一萬八千 對。此外,香港女士嫁內地男士的 數字開始微升,去年有七千六百多

(一)再婚人士

調查發現,舍員 在家舍接受了行為、認 知和人性化的介入輔導 後,自我完善能力的正 向發展隨著留宿時間遞 增。自我完善能力涉及 七項調節:社交能力、 社交聯繫、自我效能、 責任感、公民心、自我 實現和果斷性;以及七 研究小組組長李建賢博士

「關愛之家」家舍一角

參加我們婚前準備課程的男 女,有75%是混合婚姻,即一方是 教友,另一方是非教友。混合婚姻 的好處是鼓勵教友成婚,享受天主 的恩寵,亦可向未信的配偶福傳。 可是,混合婚姻由於信仰不同,價 值觀不同,容易在日後產生矛盾。 為此,就算他們選擇不在教堂行婚 禮,教友父母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參 加婚前課程,學習彼此包容和尊 重,為共融打好基礎。 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婚姻,婚前 有充足的準備,將會增加彼此的了 解和接納。做好婚姻的準備比籌備 婚禮更重要!

去年初次結婚男士平均年齡是 31.2歲(一九八一年是27歲),女士 是29.1歲(一九八一年是23.9歲), 遲婚的男女越來越多。以人生階段 來說,他們開始邁入中年,好處是 人生經驗較多;不好的地方是他們 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已定型,要多點 時間和努力才可互相遷就和改變。 此外,遲婚者如果要生孩子,他們 需要於短時間內成功懷孕。在二○ 一四年,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年齡平 均是31.3歲(二○○一年是29歲)。 故此遲婚夫婦,需要儘快適應婚姻 生活並準備孩子的出生。如果婚前

(四)混合(信仰)婚姻

的關係。如果是有孩子的,就需要 安排孩子與原生父母的接觸,釐清 繼父母的職責。由於再婚對中國傳 統家庭制度來說,仍是新的課題, 實在需要時間調校各人角色和相處 模式。因此,如果我們認識有人決 定要再婚,出於慈悲和關懷,邀請 他們參加婚前準備,以免再有不愉 快的婚姻。

近年來,在香港 登記結婚平均有五萬 多對,二○一四年香 港的粗結婚率(每千 人計算的結婚夫婦) 是7.8%,比中國大陸9.3%(二○一 ○年)為低,但比日本5%(二○ 一二年)及新加坡5.3%(二○一一 年)為高。縱然我們知道有不少人 選擇同居,但是願意成婚的人也不 少。讓我們了解有甚麼人在結婚, 從而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吧﹗

(本報特稿)為有需要少女提供暫 住服務的「關愛之家」近年引入多專業 介入輔導模式,機構早前檢討服務能否 有效改善舍員的自我完善能力。結果發 現,上述介入模式能提升舍員的身心靈 狀況,減低其入住時的負面情緒。 「關愛之家」為配合服務需要,近 年為所有舍員提供多專業介入輔導的家 舍。每名女孩開始入住時即接受臨床心 理評估,隨後一支由臨床心理學家、輔 導員、社工和家舍家長組成的團隊,按 評估結果和女孩受創傷的個別經歷,以 多專業介入模式提供適切的專業輔導和 生活照顧,疏導情緒,幫助她們重拾信 心,學習積極面對未來。計劃得到凱瑟

「關愛之家」檢討服務能否有效改善舍員的自我完 善能力。左起:臨床心理學家楊蔡小玉、董事局主 席李區錦萍、總監何桂萍修女和社工黃晶瑩。

香港的婚姻處境

(三)遲婚

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肯定會有幫 助。

對。兩類情形合共佔去年結婚數字 的46%。輔導經驗告訴我們,由於他 們成長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兩 人的差距會在婚後不同階段浮現出 來,如果處理不當,欠缺包容和欣 賞,矛盾會日漸嚴重。 趙崔婉芬

家庭 18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14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