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
p13
p23
神學對談小組舉辦講座 釐清教義 推動交談合一 綠新青訪港獻藝 樂團領班:愛,能化解暴力 教宗結束南美訪問 兩度提中國 渴望訪華
宗座外方傳教會歐陽輝神父返港後、二月 十八日對本報談及這次派遣經過。他指教區去 年十月底詢問他是否願意代表香港出任慈悲傳 教士,他遂得到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推薦到羅馬 接受這使命。 他說:「最初認為本地神父或會更合適, 況且自己也不懂普通話,但樞機著我不用擔 心,故我接受了安排。」。 他說慈悲傳教士的設立是要讓教徒感受 到天主的寬恕與教會的支持:「教宗接見我們 時,鼓勵眾人以慈悲的態度接納所有人。」 歐陽輝神父強調慈悲傳教士「不是超級的 聽告解神父,所有神父都可以聽告解去寬恕罪 過」。他指這安排亦間接鼓勵教徒藉著修和聖 事與天主更新關係。 「教宗希望各人在本年有機會修和:與 天主、與兄弟姊妹修和。所以我鼓勵大家趁此 機會,於本年內到所屬堂區找神父辦妥修和聖 事。」他說。 各地教會共有一千二百人獲委為慈悲傳教 士,當中約七百人參與了梵蒂岡的派遣禮。慈 悲傳教士是為全世界服務,他們在獲得地方主 教的邀請後,可往其教區履行慈悲傳教士的職 責。(輝)
歐陽輝出任慈悲傳教士 期望教徒妥辦修和聖事 (本報訊)在香港傳教多年的歐陽輝神父 獲教宗方濟各派遣成為「慈悲傳教士」,神父 指出,教會設立慈悲傳教士,為要讓教徒感到 被寬恕並獲教會支持。 教宗方濟各二月十日在梵蒂岡主持聖灰禮 儀,並派遣來自全球多個教區的慈悲傳教士, 現任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主任司鐸歐陽輝神父 ( )亦接受派遣。 Luigi Bonalumi 慈悲禧年內,教會鼓勵信眾妥辦修和聖 事;慈悲傳教士於禧年內,可協助赦免原來保 留給宗座的其中四項罪行,其象徵意義是要讓 更多人獲得寬恕,無論犯何種罪,都有機會獲 寬恕。 上述四項罪行包括「對教宗施以暴力」、 「褻瀆聖體」、「直接洩露告解秘密」、「聖 職人員赦免違反第六誡罪的同犯」,當事人不 用去羅馬,可透過跟慈悲傳教士辦修和聖事而 獲寬恕;而祝聖非法主教一項仍保留由教宗親 自赦免。 《慈悲禧年詔書》第十八節談及慈悲傳教 士的角色,指出慈悲傳教士需要成為慈父的活 標記,隨時準備歡迎尋求寬恕者;更是真正與 人性接觸的促進者。他們須成為富同理心與愛 的告解神師,也要細心留意每個人的困難。
歐陽輝神父在羅馬獲教宗派遣成為慈悲傳教士
1928年創刊 2016.2.24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58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考核禮
Kung Kao Po
本期 提要
主曆2016年2月28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禧年小組與勞委會 三區舉辦安樂茶飯
(本報訊)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 組與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二月 二十一日合辦「見證慈悲善工安樂茶 飯」盤菜宴,於新界(右圖)、港島 和九龍三區邀請清潔工人等友好到聖 堂共享盤菜。(詠)
•詳見第二版
新秀社工候選人許曼瑩 分享生命 願成青年同行者 (本報特稿)香港社會工作人員 協會早前舉行優秀社工選舉,兩名來 自香港明愛的社工分別獲提名為優秀 及新秀社工,其中香港明愛生命學堂 計劃社會工作助理許曼瑩剛於一月八 日獲頒「新秀社工」獎。 她到商場派發介紹計劃的單張
王家明(左)去年十二月底與青年參與韓國交流團
明愛社工王家明 以愛陪伴無依青年
陪伴青年到台灣 參與街舞比賽
愛。」他表示,明愛所強調的 「3L」──最無依(Last)、最 微弱(Least)和最失落(Lost) 的一群,可以時常提醒他服務時 須持守的精神。 他形容社工是「人的生命 工作」,十多年的社工生涯中, 他見證過眾多曾誤入歧途的青年 重歸正途,有的更已組織家庭, 「我有幸能見證他們經歷人生不 同的階段,他們的故事成為我的 『成就』」。 王家明四年前開始,工餘 時間會參與工會運動;此外,去 年十二月他更當選為新一屆社會 工作者註冊局成員,本年一月 十六日上任。他說:「貧窮源於 不公平。社會結構、制度等的不 公會延續跨代貧窮、貧富懸殊, 期望自己能以社工專業,關注社 會不公義的問題。」(聰)
作假期」,但青年卻在這時證實 患上鼻咽癌。 王家明一直與青年聯繫, 因而得悉他患癌,「那青年怪責 自己患癌與以前吸食毒品有關, 他不明白,為何已努力改變自 己,最後卻要面對這結果」。王 氏當時除了陪伴,與他一起哭泣 外便沒有其他方法。後來在青年 接受化療、電療,及逐步康復的 整個過程裡,王家明也一直伴隨 左右,「藉著陪伴,好讓他在經 歷人生最困難的時刻也有人同 行」。 談到「邊緣青年」這名 稱,王說:「他們不是『邊 青』,而是處於邊緣位置的青 年,面臨被邊緣化;我透過服務 去尋找這群青年,透過聆聽他們 的人生故事及陪伴,希望他們可 以重新發現自己,感受到愛與被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 但,一天,我們可以改寫過去給 我們的意義。」在今屆選舉上獲 提名為優秀社工的王家明在競選 文章中分享說。他慶幸大學畢業 後加入香港明愛,讓他能透過工 作關懷社會上最無依、最微弱和 最失落的一群。 在香港明愛服務逾十四年 的王家明,現於明愛賽馬會德田 青少年綜合服務擔任助理社會工 作主任,此前他曾服務明愛南區 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達十一 年,照顧處於邊緣青年的成長需 要。 是次提名王家明為優秀社 工選舉的,正是多年前他在外展 社會工作隊服務時的對象。王曾 經陪伴這位青年遠離黑社會和毒 品,見證他重拾健康人生,努力 讀書,往後申請到澳洲參與「工
娛樂場所、與友人玩樂 至夜深;她讀至中二便 輟學,更曾在朋輩影響 下吸食毒品。二十多歲 時 , 她 在 d i s c認 o 識了在 夜場接觸青年的明愛社工,「青少年 時期的我,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 事實是我不敢去想,因為那時的生活 根本看不到前景,更遑論思考人生 目標」。但在社工鼓勵下,她重拾學 業,由毅進文憑課程讀起,再修讀副 學士先修課程,最後完成副學士學 位。 在明愛「生命學堂」計劃中, 許氏會到中學分享她再讀書的經歷, 鼓勵青年珍惜所有,抱著目標學習。 她亦會定時到酒吧接觸青年,或經他 們介紹認識其他正面對吸毒問題的青 年。 許表示,有青年接受職前培訓後 燃起對行業的興趣,然而,她也明白 不少青年雖然想離開不良生活習慣, 卻為難以下決心而懊惱;即使能成功 幫助他們找到心儀的職業方向,青年 同時須面對複雜的家庭或感情問題, 或在戒毒期間面對毒癮的困擾。她在 候選人文章中分享道:「我渴望不只 幫助他們離開毒品,還陪伴他們一起 走過艱辛的人生道路,讓他們在這條 路上感到不孤單。」(高)
女生參與不同的工作培訓
許曼瑩早前接受訪問時說,透過 社工服務,她能與面對人生困惑的青 年成為朋友,並陪伴他們找尋生命方 向,「我年輕時也曾在社工支持下重 拾學業,最終更成為社工」。 許曼瑩是香港教育學院社會工 作副學士畢業生,成為註冊社工後 加入香港明愛,過去兩年半曾參與 明愛「生命學堂」計劃,服務十五 至三十歲的邊緣青少年;有些服務 對象曾面對吸毒問題,或受到家庭 及感情困擾,計劃旨在提供職前培 訓,鼓勵青年找尋人生目標,建立 在職的健康生活。 她在新秀社工候選人的文章中 指出:「作為一群毒齡超過十年青 年人的同行者,每次聽到他們複雜 和辛酸的故事,也有一份感同身受 的痛苦。」她表示很明白青年在戒 毒路上,常會面對挫敗、受毒癮的 折磨,她深信自己走進他們的圈子 建立朋友關係,並取得他們的信任 後,「他們自然會分享一切,我也 樂意細說我的往事」。 許曼瑩多年前也曾有終日流連
許曼瑩獲選為新秀社工
主曆2016年2月28日
公教報 社會 11
13
文教
公教報
主曆2016年2月28日
普世博愛運動綠新青樂隊訪港,亦培訓了一 批本地青年與她們同台演出。
普世博愛運動綠新青訪港 分享共融 合一 愛的信息
普世博愛運動「綠新青國際樂隊」 (Gen Verde)一月至二月開展台灣、香港 和澳門之旅,其中在香港舉行的音樂晚會和 工作坊,深受年輕人歡迎。 綠新青國際樂隊出訪台灣之後,二月十 至十四日在香港為本地青年舉辦藝術體驗工 作坊,並以十四日晚假浸會大學大學會堂舉 行音樂會作結。樂隊與本地青年一起獻藝, 晚會結束後觀眾更不斷要求「安哥」。 樂團薩莉.麥麗絲特(Sally McAllister) 晚會前對本報說,她們是要在不同地方帶來愛 與合一的信息。(詳見右稿) 出席工作坊的青年都表示,活動有助他 們建立自信,亦幫助他們學習與其他人 合作。 綠新青是普世博愛運動的國際 樂隊,由十三個不同國籍的二十 位女藝術家組成,成員來自阿根 廷、巴西、智利、南韓、薩爾瓦 多、厄瓜多爾、北愛爾蘭、意大 利、墨西哥、巴拿馬、葡萄牙、 西班牙和美國。 當晚一曲非常罕有的組合,是韓 國樂手演奏古箏和二胡,再配以樂團的 小提琴;樂隊在搖滾音樂、高水準的獨奏和 歌唱,以至舞蹈當中,都帶出人生、愛等信息。 「V e r d e」是意大利文,意思是綠色,而 「Gen」指普世博愛運動的青年。從她們的面容 流露出一份改變社會現象的渴求。而那套鼓則成 為了持續革新的象徵。
綠新青的國際性和多元文化,加上成員的 藝術天賦、音色和音樂藝術風格交織融 合,而本身與不同民族和諧共處 一直是樂隊的強項。 這樂隊於一九六六年誕 生在普世博愛運動位於意 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盧比 亞諾福音小城。五十年來 綠新青的音樂風格隨著每 個新成員的加入而有所轉 變。她們巡迴演出已超過 一千四百場次,並以九種語言 發行了六十六張專輯。 樂隊除了音樂演出,也提供不同 類型的藝術教育計劃,尤其是誘導年輕人,這有 助建設和實現一個更合一及充滿手足情的世界。 樂團最震撼的演出有用上十三種語言來演 繹的《2000年的挑戰》和《早期片段》音樂舞台 劇,《世界的毯子》和《瑪利亞》音樂劇等。 綠新青也曾經在多項國際盛事中演唱, 如一九八六年由聯合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發起,在紐約舉辦的國際和平年「首屆環球長 跑」(First Earth Run)。此外,於歐洲議會和布 拉格國會進行了兩場音樂會。一九八四年於首 爾舉行的世界和平祈禱日中,在聖若望保祿二 世面前獻唱,另一次是二○一一年時任教宗本篤 十六世在亞西西召開,與各大宗教領袖共同為和 平祈禱日中演唱。 •部份資料由樂隊提供
樂團領隊麥麗絲特: 愛,能化解暴力 綠新青樂團領班、成長於 北愛爾蘭的麥麗絲特(S a l l y McAllister,圓圖)年少時曾認 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但 普世博愛運動的經歷讓她體會 到,人要改變社會不公義,而 當中的關鍵是—愛。 「那時我十七歲,認為只有恐怖主義才 可為北愛爾蘭帶來新秩序。我出世領洗,但後 來失去公教信仰,相信只有暴力才能改變國 家。」麥麗絲特二月十三日在香港浸會大學演 出前對本報說。 中學時期,某次她參加普世博愛的活 動,接觸到其他不同宗教的參加者,感到一定 的張力和不安:「但那裡每個人都嘗試活出互 愛的生活、福音的價值。我頓然醒覺不可再只 坐在圍牆上譴責、聲討,我要首先於自己的家 庭、周遭的環境活出這種生活。」 綠新青三年前開始年輕人計劃「START NOW」,於波蘭、匈牙利、英國等地集合信 奉不同宗教,如猶太教徒、伊斯蘭教與基督宗 教的人一起。過程中,參加者須謹記並活出座 右銘:「和平、合一的對話從這裡、這時開 始。」她們發現,當每個人皆嘗試作出改變, 幾天後,彼此的隔閡已蕩然無存。 當被問到亞洲多處,包括香港和台灣也 面對過動盪的處境,「愛」可如何推動社會改 變時,麥麗絲特表示「當基督徒看到不公平 事,有義務去改變它」,她以自己的經歷闡 釋。 當年某天離校回家途中,附近碰巧發生 大爆炸,查案的軍人便喝止著麥麗絲特,更用 槍指著她問話。那時她記起了普世博愛運動中 的分享:「在你生命盡頭,愛仍可留存」,問 話時力求以真摯的態度與同樣年輕的軍人交 談。被捕後四小時,麥麗絲特獲釋,「我試圖 在『無愛』的地方注入愛,祈願能成為合一的 工具」。 她表示香港人所面對的處境,有如倫 敦、利物浦及伯明罕等地的人所遭遇的難關; 而改變,須從自己做起,那是漫長的過程,卻 是正確的方向。(明)
別說我們基督徒沒責任 小羅
對待這個可惡制度,但我們亦絕不可以忘記對 他人要慈悲,對整個社會仍然繼續漠不關心。 過去的經驗造就了今時今日的我,從聯 會學習到的一步一步走過來,基督徒的關社 使命早已在我身上植根,與貧窮及受壓迫者 站在一起向來是我的信念,諷刺的是從沒想 過我們現在都成為了受壓迫者,顯然有點不 知所措。但在亂世中,我們更加不可以忽視 關心社會的信仰角度,我始終相信一個右翼 之所以關心社會和一個關心社會的基督徒, 有截然不同的出發點,所以我們更加要捍衛 及向那些從現在開始迫不得已關心社會的 人,推廣這份源自基督信仰愛貧為先的關社 價值觀。 最後,就算我們甚麼都不想做,最低 限度也請記得為我們的仇人祈禱,為何我們 不特別為現在的當權者祈禱呢?讓我們齊心 祈求天主,能夠令坐擁最多資源與掌握權力 的人醒悟,願意轉化為一個宅心仁厚的領導 者,植入關顧弱小的思維模式,而不要有權 用到盡向邪惡力量傾斜。人世間改變不了的 事情唯有信靠天主,奇跡會否出現,在何時 出現亦不是塵世間的我們可以掌握的事,但 可以肯定的是艱難的日子,是考驗我們信德 的時候,所以人多齊心行動必定可以集結力 量,難道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我們也要 偷懶逃避? 哀慟過後重新上路,就在愈來愈黑暗 的香港社會中,努力尋找那一丁點曙光與出 路,新一年勉勵自己要繼續恆常祈禱仰賴天 主,別氣餒,更不要停下來,還是乖乖的行 動吧!
教宗方濟各定去年十二月八 日至今年十一月二十日為慈悲禧 年,為要教徒更用心注視慈悲, 要「慈悲如同天父」,好能成為 天主在我們生命中行動的有效標記。 天主教會自一三 ○○ 年開始慶祝禧年 (聖年) , 《聖年與大赦的歷史簡介(慈悲聖年增修版)》(聞 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二 ○ 一五年七月 的第三版加入慈悲禧年內容,圖),作者為台南教 區神父,亦是輔仁天主教大學校牧的賴効忠神父。 此書有系統地以五個章節詳盡解釋聖年、大 赦的歷史背景與意義:第一章為「聖年的歷史發 展」,將二十多屆聖年概況及當時在位教宗如何慶 祝的情形簡單描述;第二章的「特殊『慈悲禧年』 的簡介」及第三章「聖伯多祿大殿聖門」為新增, 前者敘述教宗方濟各於二 ○ 一五年宣佈慈悲禧年的 開展並介紹禧年標誌、格言及活動安排等;後者即 介紹聖門開啟象徵以及門上根據福音 所描繪的十六塊銅雕,刻劃出人類原 祖犯罪至基督復活後的聖經故事, 書中更輔以每幅銅雕圖片加上經文 摘錄,豐富讀者的想像與代入感。 第四章及最後一章分別為「大赦的 歷史淵源」與「大赦條例摘要」,此兩章對大 赦的淵源及其在神學上的發展、定位作出扼要闡釋,並概 論各種獲全大赦方法;而附錄更包括教宗為慈悲特殊禧年 撰寫的詔書《慈悲的面容》。 普世與各地教會紛紛響應慈悲禧年而開展不同活動,讓 我們好好善度這聖年,回應教宗為信徒定下的三大目標 ── 透過讀經、朝聖、辦告解以默觀天主慈悲面容;透過寬恕別 人及憐憫最邊緣人士去活現基督徒應有的慈悲生命;並以福 傳行動去宣講我們這位慈悲天主。(鄒)
陳日君、夏其龍、陳滿鴻撰文
聖年與大赦的歷史簡介
開 卷
前年政改爭議及雨傘運動期間,我們 曾聯名應用天主教社會訓導原則,發表過 十多篇評論。 對今年農曆年初一晚旺角發生的暴力 衝突,在瀏覽了多天的報導和不同人士的 評論後,我們再一次發聲。 世界上沒有任何政權能執行全部法 律,所以執法需按常理及具體情況而調整 力度。新年期間大部份商舖不營業,小販 的存在正填補了巿民外出及應酬的真正需 要,政府改變行之有效的默契,這決定雖 有法可依,但完全缺乏智慧。 但凡暴力,都是一個社群的創傷與悲 哀,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以及更大的包容 與和解。可惜太多公眾人物、政黨、或社 團竟然利用港人此悲痛慘事,用作撈取政 治本錢的機會,包括抽水、諂媚、影射政 敵、或各打五十大板,而政府亦配合得天 衣無縫,利用真相的不明確(拒絕獨立調 查)而肆意醜化青年、學生及異見人士, 隨便扣帽子(暴徒、分離主義者、港獨、 陰謀亂港),趁機為推銷惡法鋪路,或部 署rule them out的第二波。我們不得不譴責 此等卑鄙行為。 最後,我們譴責特區政府強蠻執政的 路線,故意與市民和平表達的各種訴求對 著幹,以背後強大的金權力量、西環及不 公平的議會結構而強推大白象工程、干預 大學、鬼祟推普教中及簡體字……等,以 無形的暴力打壓弱勢市民,催生有形的暴 力。 無論遠因或近因,政府都是今次事 件的始作俑者。正所謂無事生事,生事後 釋放了存於市民心中的怨氣,終於小事化 大,化大後又樂見其成,倒過頭利用形勢 打壓弱勢的異見群體。此等管治,只會進 一步自毀認受性和公信力,政府成了亂港 的源頭。
二◯一六年大年初一的「魚蛋騷動」刺 反抗暴力,別崇尚肢體暴力,別抽離事件的 激了不少香港人的神經,荒誕的日常似乎無 來龍去脈去放大鏡頭下的暴力畫面,別墮入 法停止,政府沒有帶頭解決問題卻不斷製造 冤冤相報仇視別人的語言暴力圈套,我們更 問 題 , 而 且 逐 步 提 升 , 社 會 境 況 每 況 愈 下 。 應該學習別去姑息制度上的不公義與暴力。 作為基督徒,我們其實是不能逃避自己的角 實在有太多評論看透世情,暴戾社會 色與使命。在網上隔岸觀火或在社交上離地 誕生是來自受壓迫者的聲音不願被聽見。從 指責均肯定沒有作用,只有透過個人的實際 殖民地到現在多年來的官商勾結,帶來了極 參與才是最有效的行動。 度誇張的貧富懸殊狀態,不均衡的社會發展 甚麼才是亂世中的個人參與?我相信人 加上不向市民負責的港共政權,掀起的政治 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與崗位,無論你的觀 壓迫令我們絕望窒息到頂。在這個社會氣氛 點角度是甚麼,我們都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 下,我見證着香港社會出現了不少右翼思想 堅持行仁愛,這是我們基督徒的一種生活態 的人,我深信政治上的右翼勢力之所以會出 度與看事物的價值觀。正因為暴力騷動所揭 現,完全是因為這些人缺乏了安全感與愛, 開的悲情序幕,我更明白到福音的真理,耶 制度上對人的漠不關心讓仇恨思想抬頭,一 穌在世並不是來談論政治,祂要我們跳出政 個沒有經驗過被愛的人,哪有能力健康地給 治的框框,跨越政治爭拗的思維,明白天國 予愛?所以沒有被正視的持續不安會帶來更 的價值與文化。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有責任去 多仇恨,在冤冤相報的年代,別奢想和平會 從天而降,正因如此,我 明輝 mingcartoon@yahoo.com 們 基 督 徒 便 有 責任去遏止暴 力的蔓延,把仁愛種子播在 世上向來是基督徒的使命, 愛仇如己更加是我們的核心 思想,是故在這亂世我們實 在有太多事情可以做,能夠 感染身邊的人是我們時時刻 刻都能做的事,我們在亂世 的角色絕不模糊而且十分清 晰。特別是在慈悲年,雖然 我仍然想不通要如何慈悲地
誰該受譴責
主曆2016年2月28日
公教報 社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