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教175周年及教區成立70周年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本期 提要 為聖召祈禱
Kung Kao Po
教宗頒布主教會議後勸諭 願慈悲相待「不完美」家庭 (綜合梵蒂岡電台訊)教 宗方濟各四月八日頒布世界主 教代表會議後宗座勸諭《愛的 喜 樂 》 ( Amoris Laetitia ), 結集二 ○ 一 四年和一五年兩屆 會議的成果,重申不改變教會 一男一女婚姻的信理,而牧者 應以慈悲的心體察複雜的家庭 境況。
平信徒夫婦在發言中強 調,新勸諭闡述家庭生活的意 義,家庭須看到遠景,不停地 追求夢想,學會體味及欣賞所 走的每一步,不畏懼變化,即 使意識到我們的不完美,還需 要不斷成長。 教宗在勸諭公布當天通函 全球主教,祈願所有家庭和所 有人在納匝肋聖家的保護下, 能從這道勸諭中獲得益處。 《愛的喜樂》勸諭分為九 章,以慈悲與融和為主軸,第一 章題為「聖言光照下的家庭」, 闡述按照天主肖像受造的男女婚 姻的美好,其中特別關心失業、
沒改變婚姻家庭信理
聖 座 新 聞 室 於 當 天 舉 行 《愛的喜樂》勸諭正面看待夫 記 者 會 公 布 新 勸 諭 , 世 界 主 妻恩愛和家庭的美好,「為每 教 代 表 會 議 秘 書 長 巴 爾 迪 塞 個大洲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受 里樞機( )、維 傷和蒙受羞辱的家庭實在是個 L. B a l d i s s e r i 也納總主教舒安邦樞機( 喜訊」。 C . ),及方濟和皮娜夫 樞機說:「《愛的喜樂》 Schonborn 婦出席。 在標題上與《福音的喜樂》 巴 爾 迪 塞 里 樞 機 在 記 者 勸諭一脈相承:從福音的喜樂 會上強調,在慈悲禧年頒布的 到家庭之愛的喜樂。主教會議 談論家庭之愛,呈現家庭的美 好,視愛為家庭制度的根基, 因為天主,是三位一體的愛, 而不是孤獨的愛。」 舒安邦樞機則指教宗提 及所有牧民情況,不分門別 類,不分等級,因為耶穌的目 光「不排拒任何人」。他說: 「任何人都不應感到被定罪, 也不應受到鄙視。在這接納的 氣氛中,基督信仰的婚姻觀和 家庭觀便成為邀請和鼓勵,也 是愛的喜樂,不排拒任何人, 實在沒有人被拒諸門外。」
教廷四月八日公布教宗方濟 各的宗座勸諭,記者會由世 界主教代表會議秘書長巴爾 迪塞里樞機(左)、奧地利 樞機舒安邦和與會的教徒夫 婦方濟和皮娜(F r a n c e s c o Miano and Pina De Simone) 出席。 (天美社圖)
1928年創刊 2016.4.13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65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復活期第四主日
主曆2016年4月17日
信徒領袖強調福傳與關社
12-14
移民和難民家庭的困難。 第二章探討「家庭的現實 和挑戰」,如個人主義、時來 暫去的文化、拒絕新生命的思 維、住房緊張、色情氾濫、侵 害未成年人。教宗也提到移民 問題,基督徒遭受迫害,尤其 是中東少數族群受到的「嚴峻 考驗」;而在法律上把婚姻與 同性結合等同看待,會導致家 庭瓦解。 第三章「家庭的聖召」論述 家庭召叫及不可剝奪的生命權, 教宗指婚 姻 的 不 可 拆 散 性 , 並 不是枷鎖,而是「使夫妻聖化 和得救的一項恩典」。與此同 時,教宗重申人生命的重大價 值和不可剝奪的出生權利。 第四章「婚姻中的愛」闡 明婚姻之愛乃是友誼之愛,教 宗指婚姻中的友誼之愛建立在 婚姻聖事上,總是尋求對方的 益處,具有典型深厚友誼的互 惠和溫柔。 第五章「碩果纍纍的愛」 論述在家庭中生育子女和迎接 生命,教宗重申不應把生兒育 女當作實現個人渴望,而應尊 重他們的尊嚴;對於那些不能 生育的夫妻,教宗鼓勵他們以 不同方式表達父母之愛,如領 養子女。
牧養離婚再婚者
在第六章「家庭的牧靈願 景」內,教宗重提主教會議的幾 個主 題 , 例 如 司 鐸 和 家 庭 牧 靈 人員需要接受適當的培育;未 婚夫妻在婚前準備需要獲得引 導;新婚夫妻婚後頭幾年的信 仰 生 活 需 要 得到 陪 伴 。 對 於 牧 養離異的家庭,教宗指教會應 以接近和務實態度予以陪伴。 對於有同性戀傾向的人, 教宗指教會應尊重他們的尊 嚴,不應歧視他們。同時教宗
也強調同性結合與按照天主計 劃的婚姻生活沒有任何相似之 處,故此教會在這方面遭受壓 力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第七章「子女的妥善教 育」提出父母教育子女的重大 責任和首要權利,其中強調家庭 應繼續成為傳遞信仰的場所。 第八章談到「陪伴脆弱 處境者」,教宗指牧者該當推 動男女忠貞的基督信仰婚姻聖 事,同時也應以慈悲之心接納 和陪伴信徒的脆弱處境,使他 們融入教會團體。 教宗指當使人人融入教會 團體,包括離婚再婚者,幫助 他們透過社會服務或祈禱聚會 參與教會生活,不讓他們感到 受絕罰。 教宗亦在勸諭的兩個註腳 中提到離婚再婚者的情況,第 一個註腳指出牧者通過分辨認 出「沒有嚴重過犯」的特殊情 況,因此「一項條文的效力不 必與其他情況相同」;第二個 提到在某些情況下,教會為困 難情況提供的幫助「也可是聖 事上的幫助」,因為「告解亭 不應成為酷刑室」,「聖體聖 事不是為獎勵完美的人,而是 為滋養軟弱的人」。 教宗指福音的理想不可 削弱,但需要憐憫脆弱的人, 不判斷、不定罪、不排拒任何 人,只以慈悲相待。 第九章題為「婚姻與家庭 的靈修」,教宗邀請信徒養成 在家庭內祈禱的習慣,讓基督 聯合並光照處於因苦日子的家 庭生活,將他們的困苦轉化為 「愛的奉獻」。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 四月廿二日(週五)晚上七時半 假油 蔴 地 聖 保 祿 堂 舉 行 《 愛 的 喜樂》簡介會
大專聯會首任牧工 黃於唱投入社工教育 黃於唱是天主教 大專聯會第一位牧民工 作者,當過社工後他投 入教育工作,近期常在 教會內推動全民退休保 障,他說:「大專聯會影響我的一 生,它讓我選擇從事社會工作,也 令我心中富有。」 教徒黃於唱近月積極參與教 會提倡長者防貧與扶貧的活動,期 望長者可以有尊嚴地安享晚年;他 深信全民退保理念與教會的社會訓 導一致:「追求完善的退休保障制
香港社會貧窮問題嚴重,社會保障 不足,近七十萬人住在木屋區,生 活環境十分惡劣,「聯會神師和同 學經常到木屋區、艇戶探訪,大學 一年級時,我差不多每週也會到艇 戶替學童補習,從油麻地乘搭小艇 時,更看到小孩跳落混濁的海中游 泳」。 他說,聯會的關社行動驅使他 主動關心基層,並期望以自己經驗 喚醒更多公教學生以行動去改變社 會 。 他 於 大 學 二 、三 年 級 擔 任 聯 會 幹事,一九八一年畢業後隨即出任 大專聯會首位牧民工作者,他笑言 同屆畢業生月入逾三千港元,而入 職牧民工作者的他月薪是二千元。 翌年黃轉到國際公教學生運動 ( IMCS )工作,三年間走訪多個亞 洲教會為信徒青年提供培育課程, 並到不同地方如韓國的礦場、菲律 賓和印度的貧民窟、斯里蘭卡、肯 亞等地作生活體驗,這些經驗讓他 「見證各地的貧富不均和基層生活 的困難,小孩沒有教育機會,農村 家庭無法脫貧」。但他說,儘管這 些地方的人民生活如斯艱困,「卻 比香港人活得快樂」。 他八十年代中期返港,當上
社工並參與地區及社區發展工作。 黃氏服務荃灣區多年,組織居民參 與社會行動,希望加強他們影響社 會的意識,「過去窮人認為自己影 響不了任何事,但社工鼓勵居民爭 取在木屋區增設街燈、改善廁所衛 生、修理橋樑等,過程中他們看到 自己對社會有影響力,漸漸增加歸 屬感」。他於一九八八至九一年更 曾當選該區區議員。 黃於唱九十年代轉投大學教育 工作,冀望培育出能秉持促進社會 公義的社工,並向學生帶出教會社 會訓導及大專聯會,優先關顧窮人 需要的信念,服務社會上被忽略的 一群。 近年社會湧現的社會運動,如 二 ○ 一四年的雨傘運動、農曆年發 生的旺角事件等也不乏青年參與。 黃於唱認為,追求民主或爭取某些 理想時,須堅守非暴力原則,不 能犧牲他人安全和基本權利;他指 七十年代以後的政治變革,也是基 於非暴力原則、找尋方法宣揚其理 念而得民心,「我們站在真理的一 方,相信社會最終會走向民主」, 他寄語青年須抱持希望去堅守理 想。(高)
組織居民參與社會行動
有一位小六的家長與我們分 享一件開心事,第一句是「我已 經復活了﹗」因為她的女兒剛完 成最後一次升中的呈分試,對她 來說是鬆一口大氣。 眼見近日青少年輕生的新 聞頻生,在香港有幾多的學生不是每天活在地獄 當中,不知何時何年何月才有機會等到復活的一 天。 身為媽媽,在這大趨勢的影響下,我也無法 控制自己不去催谷子女的成績。因為在這殘酷的
黃氏回憶,當時
黃於唱(左三)昔日參與地 區及社區發展工作
昔日社區
吳麗娟
度,能促進社會和諧與平等。」過 去五年他以社會工作學者身份研究 退休保障問題,去年更聯同其他學 者推出「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 他表示,是信仰驅使他持守社會公 義。 黃於唱七十年代就讀鄧鏡波學 校,兒時喜歡到鮑思高青年中心耍 樂,後來接受教師邀請加入「明我 隊」,定時與師生探討人生並關注 社會議題,中五領洗後加入進教之 佑堂的聖母軍。 考進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後,他加入天主教同 學會幹事會,從而有 機會參與天主教大專 聯會會議,並認識其 所強調的社會使命、 社會公義,及其提倡 的民主社會,成為他 積極參與社會的轉捩 點。
中大副教授黃於唱透過社會工作見證信仰
調節自己的心態,看清真正的愛是甚麼。 在若望福音第二十章提到,瑪利亞瑪大肋納 發現耶穌不在墳墓裏而痛哭,耶穌卻出現在她面 前,可是瑪利亞並不認出耶穌來,直至耶穌叫她 的名字,她才懂得叫「師傅」。我們好多時候就 像瑪利亞一樣,被其他事物蒙蔽著,忽略了生命 中重要的事物。 信仰讓我有不同主流的價值觀,人的價值 並不繫於學業或比賽的成績。天主愛我,因為我 就是我,我是衪所創造的。並不是我入那一所名 校,拿幾多次默書一百分。信仰讓我充滿希望, 這份希望是原於耶穌基督的復活,在痛苦過後, 便是光明和復活。只要態度正確,即使身處洪流 之中,也能夠逆流而上。
競爭中,學業或課外活動的成績代表一切。只要 稍有鬆懈或差錯,成績好容易便會落後於人。在 不知不覺間,我好像認同大眾的觀點,人生只有 入大學這條路。更會不期然產生自責的情緒,子 女成績的滑落是源於父母沒有盡最大的努力﹗ 在網上收到一個好好的提醒,內容提到子 女不是父母的一切,子女的成就不代表父母的成 就,父母要繼續發展個人的興趣、個人的理想。 子女是天父的賜予,做父母要學會放手,子女才 能成長。要學習把憂慮交托天主,一切祂自有安 排。更不要介懷一時的挫敗,因為要走的路還很 長。重要的是教出自信、自愛、自律的孩子,比 成績更重要。樂觀的父母才能養出樂觀的孩子。 這些提點,令我深入反省父母的角色,更要好好
你復活了嗎?
信仰 8
公教報 主曆2016年4月17日
「天主將罪連根拔除,不像洗衣店那樣,只清洗我們衣服上的污漬。祂絕 不這樣!天主連根拔除我們的罪,徹底除淨!」
說好嗎?一起來:「天 主的偉大比我們的罪更 大!」再來一遍:「天 主的偉大比我們的罪更 大!」再來一遍:「天 主的偉大比我們的罪更 大!」祂的愛猶如大海, 我們可以沉浸其中卻不必 害怕窒息:寬恕對天主而 言意味著向我們保證祂絕 不遺棄我們。我們可以對 一切事感到自責,但天主 始終比一切事都大(參若 壹三 );因為天主的偉 大比我們的罪更大! 在這層意義上,誰 若以這篇《聖詠》祈禱, 就是在尋求寬恕,坦承自 己的罪過,甚至以認罪的 方式頌揚天主的正義與聖 善。此外,這也是在祈求 天主的恩寵與慈悲。《聖 詠》作者信賴天主的良 善,知道天主的寬恕功效 超凡,因為祂言出必行。 天主不把罪隱藏起來,而 是消滅罪,除淨罪。天主 將罪連根拔除,不像洗衣 店那樣,只清洗我們衣服 上的污漬。祂絕不這樣! 天主連根拔除我們的罪, 徹底除淨!因此,懺悔者 再次成為潔淨的,一切罪 污均被除淨,他現在比未 被污染的雪還要潔白。我 們全都是罪人,不是嗎? 如果你們中有哪個人不覺 得自己有罪,請舉手。沒 有人舉手!我們全都是罪 人。 我們這些罪人藉著 寬恕成為新的受造物, 充滿聖神,欣喜萬分。 現在我們將迎來新的現 實:新的心,新的精神,
新的生命。我們這些接納 天主恩寵而獲得寬恕的罪 人,甚至可以教導他人不 再犯罪。「可是神父,我 很軟弱,一再跌倒」。 「如果你跌倒了,那就站 起來吧!再站起來!」一 個兒童跌倒後,他會做甚 麽呢?他會伸出手來叫媽 媽、爸爸把他扶起。我們 也應如此!你若因軟弱而 跌倒犯罪,就應伸出手 來:上主定會抓住你的 手,幫助你站起來。這就 是蒙受天主寬恕的尊嚴! 天主的寬恕所賦予我們的 尊嚴就是叫我們站起來的 尊嚴,使我們總是站立 著,因為天主造了男人和 女人原是讓他們站起來。 《聖詠》作者說: 「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 顆純潔的心,求你使我心 重獲堅固的精神。我要給 惡人教導你的道路,罪人 們都要回頭,向你奔赴」 ( , 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 天主的寬恕是人人所必需 的,它是天主慈悲的最大 標記。它是一份禮物,所 有被寬恕的罪人都應該與 他所遇到的每個弟兄姐妹 分享這禮物。上主置於我 們周圍的人,我們的家 人、朋友、同事、堂區教 友,他們都同我們一樣, 都需要天主的慈悲。得到 寬恕是件美事,但你若希 望得到寬恕,你也必須寬 恕人。你應寬恕人!願上 主因慈悲之母聖母瑪利亞 的代禱,讓我們做天主寬 恕的見證人,這寬恕淨化 人心,改變生活。謝謝!
記得鮑思高神父在領修士袍的 一刻,他的媽媽告誡兒子將來定要 做個稱職的神父,不要以衣服來榮 顯人生,而是以道德和善功。倘若 懷疑自己的聖召,只可把袍脫下, 千萬不可羞辱了這衣服。她說寧願 要一個貧窮的農人做兒子,也不願 有一個不盡職務的司鐸兒子。 「救人靈」乃神父首要任務, 為救人靈,定要為一切人成為一
嚴肅而有愛的神父是我最喜愛 的類型,因為天父都是一個慈愛而 又嚴格的爸爸。 天主既慈悲又公義,祂是所有 人的善師。 若要做神父,就要決心做天 主喜悅的神父,要全心全意全力為 愛主而作一切,要捨棄自己一切意 願、思想、習慣、喜好、甚至性命 ……才配得上是天主的愛僕。
小白兔
我最喜愛的神父
寬恕的懺悔經,祈求者在 禱詞中渴望得到上主愛的 淨化,成為新的受造物, 有能力順從天主,心神堅 定,衷心讚美。 古老希伯來傳統為 這篇《聖詠》擬定的「標 題」談到達味王,以及他 與赫特人烏黎雅的妻子巴 特舍巴的通姦罪。我們十 分熟悉這個故事。達味王 蒙天主召叫去牧養子民、 帶領他們走順從天主法律 的道路,但他背叛自己的 使命,與巴特舍巴通姦, 又設計殺害了她的丈夫。 這是多麼醜陋的罪行啊! 納堂先知指出他的罪過, 並幫助他認罪。這是達味
藉著告罪而與天主修好的 時刻。達味在此態度謙 卑,實在偉大! 以這篇《聖詠》祈 禱的人,應該具有達味在 悔過時心中升起的懺悔與 信賴天主之情。他雖身為 國王,卻很謙卑,不怕承 認過錯。他向上主展示他 的窘迫,堅信上主慈悲為 懷。他的罪實在不輕,絕 不是撒個小謊;他所犯的 是姦淫罪,他是個殺人 犯! 《聖詠》以這樣的 呼求開始:「天主,求你 按照你的仁慈憐憫我,依 你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 罪惡。求你把我的過犯 洗盡,求你把我的罪惡除 淨」( —)。 達味呼求慈悲的天 主,求祂懷著父親或母親 般的大愛憐憫他,即求 祂恩待,以慈愛和諒解 彰顯祂的慈恩。這是對天 主的衷心懇求,唯有天主 能使人脫離罪惡。其中使 用了非常具像的詞彙,例 如:消滅、洗盡、除淨。 這篇禱詞指出了人的真正 需要:我們在一生中真正 需要的就是得到寬恕,脫 離邪惡及其死亡的後果。 不幸的是,我們的生命屢 次體驗這些處境。我們必 須仰賴天主的慈悲。天主 的偉大比我們的罪更大。 我們不可忘記:天主的偉 大比我們的罪更大。「神 父,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因為我犯了許多嚴重的罪 過!」天主的偉大比我們 的罪更大。天主的偉大比 我們的罪更大。我們一起
行,是引領信眾歸向天主,還是遠 離天主? 好神父不一定口中常提及 「天主」、「耶穌」又或是很多宗 教的用語。一個好的神父,應該是 讓人感到耶穌的真實臨在,並能以 榜樣引導人走向天國的道路。 作為平信徒的我們,也有責任 為神父祈禱,因為他們確實是天主 親自揀選為我們捨命的牧者,神父 需要我們的愛和支持。沒有他們, 我們便沒有聖體聖事,沒有彌撒、 也沒有修和聖事。所以,我們要對 神父多一點體諒、支持和尊敬。
切。要愛信眾,先要觀察他們,聆 聽他們,了解他們的生活、需要、 難處,若不付出時間了解他們,與 他們真實往來,如何去「愛」? 我喜歡神父不只會在台上說道 理,在禱告室祈禱,我更喜歡神父 能與我們成為朋友,彼此了解對方 在不同侍奉崗位上的生活細節,只 有透過了解,雙方才能互助互愛, 同心光榮天主。 所以,我期望所有可敬的神 父都不要忘記「救人靈」是天父委 任你們的首要任務。你們的一言一
教宗要理講授: 慈悲與罪過 (梵蒂岡電台訊)教 宗方濟各三月三十日在聖 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 活動。教宗當天的要理講 授圍繞《聖詠》第五十一 篇,即達味犯姦淫後在納 堂先知的指責下向上主認 罪懺悔的詩歌,闡明天主 的慈悲能除淨人的罪過。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 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 安! 今天我們將默想被稱 為「憐憫」( Miserère ) 的《聖詠》第五十一篇, 藉此結束《舊約》中有關 慈悲的要理講授。這是一 篇在辦告解前誦念的祈求
天美社圖
主曆2016年4月17日
公教報 信仰 9
3
4
30
12
15
23
專頁
從 起探訪了在當地服務的兩位香港教友傳教
柬埔寨回來,與天主教教友傳信會的朋友一
士黃文英(Lucia)和彭家怡,以及她們服務的學 校、殘障人士康復中心、艇戶和堂區等。聽到她 們的信仰和經驗分享,看到她們在工作地方與同工 和服務對象的密切關係,體驗到她們簡單但豐盛的 生活,這一切讓我感受到她們是耶穌基督的真追 隨者。兩位教友傳教士在不同時間開始服務,亦 專注不同性質的服務和不同對象,但兩位都是以 信靠上主的心和愛的行動回應天主的愛和呼召。 今年是教會的慈悲禧年。最近參加了美國神 學家舒理達教授的講座,他從慷慨、信靠上主和 同理心三方面闡釋慈悲的意義;亦指出要擁抱慈 悲,必須與基督相遇、在生活中見證慈悲及活出 修和精神。聽畢講座,再想到與兩位傳教士的對 話,不期然讓我想到,她們不正是擁有這慈悲美 德,活出這慈悲精神嗎? 追隨耶穌基督關懷貧窮弱小者可以透過很多 方式,例如探訪貧窮和病患者、為貧困者提供服 務、與弱勢社群一起爭取公義等等。而兩位教友 傳教士則不約而同選擇離開家鄉,遠赴外地在貧 窮地區與當地人同行,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當 地人、訓練當地人及與當地人合作,希望可以出 一分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以行動見證基督的愛人 精神。對她們來說,到柬埔寨服務是最好、最直 接的生活見證和傳福音方式。
協助當地人活得有尊嚴 其中一位教友傳教士黃文英,早在二十 年前已開始在海外服務。她甘願放下香港的教書 工作和安穩生活,遠赴柬埔寨,服務貧窮地區的 兄弟姊妹,希望透過教育為人民帶來希望。二十 年前的柬埔寨政局仍然不穩,經歷了赤柬血腥統 治,知識分子被無情屠殺,不少人民被饑荒、勞 役、疾病或迫害等蹂躪,直至九十年代末赤柬正 式解體,社會漸趨穩定,柬埔寨人民終於從惡夢 中醒過來。然而,柬埔寨仍要面對不少社會問 題,如貧富懸殊、基礎設施不足、健康衛生和人 民缺乏知識水平等,不少志願組織努力協助柬埔 寨重建。其中,宗座外方傳教會看到當地人民的 需要,成立了「新人類」項目,透過教育和為殘 障人士提供康復服務,希望協助當地人活得有尊 嚴,肯定他們作為人的價值,而黃文英早期一直 在此計劃服務,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 從香港到柬埔寨,從任教大學到小學甚至 幼稚園,從前線教師到師資培訓,黃文英在過 去二十年經歷了不少變化。經歷了不同的崗位和環 境,黃文英坦言對各種服務都很喜歡,但她較鍾愛 教學,特別是教小朋友,原因並非小孩活潑可愛(雖 然他們確實是),而是她深信基礎教育的重要。她 笑言,一個人一生要學的重要價值在幼稚園時已 學會。的確,小孩的可塑性甚高,而且對一切事 物都充滿好奇和持開放的學習態度,是學習關 愛、責任感、尊重等價值的重要階段。現時, Lucia主要在耶穌會的沙勿略學校從事幼師培訓, 她希望除了向當地老師傳授知識外,亦可與當地 老師分享教學方法和技巧。探訪L u c i a的其中一 天,筆者目睹她在樹下為一群幼兒教師舉辦工作 坊,並示範教具,大家相當投入。
公教報
主曆2016年4月17日
以愛和慈悲精神 回應天主的召叫 —— 專訪兩位教友傳教士
阮美賢
教友傳信會於剛過去的 十二月至一月在柬埔寨 舉辦生活體驗團。圖示 傳教士在當地工作,大 圖前左三為黃文英,上 圖右為彭家怡。 回想從早前在「新人類」項目的幼兒教育發 展經驗,L u c i a感到當時是學習期,以便裝備自 己現時做得更好。她做的是開荒工作,需要入村 在不同的學校培訓老師和協助構想適合小孩學習 的教材和教具。她指出,如果沒有從前的經驗, 現在的工作也不會較得心應手。「天主對人的安 排是很奇妙的,有其特別意思,故必須信賴和交 託。」她相信這是天主的上智安排和預先裝備自 己,然後才派遣她為祂工作。 L u c i a又以一輛在黑夜中行駛的車比喻自己 與天主的關係和信仰生活。她說「信仰旅程就像 一輛車在黑夜的雪地中行駛,只看到前面幾米, 即使是這樣,亦要仰賴上主繼續向前行,因為只 有這樣才可看到多一點,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做甚 麼。」而她深信多年的海外傳教生活亦是這樣慢 慢往前走,她相信只要全心信賴天主,上主自會 帶領她。
發掘和培養服務對象的能力 另一位任職業治療師的教友傳教士彭家怡, 則在「新人類」項目的康復中心服務,大家都暱 稱她「彭彭」。筆者與幾位教友在彭彭的帶領 下,探訪了其中一間她服務的中心,接觸了一些 能力較弱的小孩和行動不便的青年,了解他們的 身體狀況、家庭背景和接受的訓練,亦與小朋友 玩耍和吃午飯。彭彭指出,她與其他同工都不強 調服務對象的弱點,反而是培訓他們在所身處的 環境中獨立生活,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訓 練服務對象之餘,她亦探訪他們的家庭和訓練當 地的工作人員,希望透過發掘和提高這些小孩和 青年的能力,讓他們肯定自已,懂得照顧自己, 這需要家人的合作,讓他們明白復康概念。 由於在服務過程中需要接觸很多人,令較 內向的彭彭學習與不同人相處。「幸好遇到的都 是有心助人的人,故與同工們都能保持良好關 係,甚至密切關係。」她分享了一個令她感動的 經驗,有關一位同工向她訴說了在赤柬執政期間 自己和家人被迫害的經驗,這同工說時顯得很輕 鬆,後來彭彭得知其實是反映了同工對自己的信 任,因為對柬埔寨人來說,告訴別人有關自己的 悲痛過去是難以啟齒的。就是這種人際關係令彭 彭動容,分享時她亦不禁熱淚盈眶。
彭彭表示,她慶幸自己能夠運用十多年的職 業治療師經驗服務柬埔寨人民,不過環境轉變了 亦要她作出調適。筆者當日所見,彭彭運用了她 的專長,即場將兩部由別人捐出的輪椅改裝,務 求讓一對行動不便的兄弟,能舒適地坐在椅上移 動。筆者看見兄弟倆試坐輪椅的開心模樣也很感 動,為他們感高興。 經過了兩年的服務經驗,彭彭反思到,生活 上每個人都有限制,在不熟悉的環境,她有時亦 感到行動不便;只是有些人天生或後天因素令他 們行動不便,能力與一般人不同,但他們亦應受 別人尊重,活得有尊嚴。但有時候,看到服務對 象的困難處境亦令彭彭感無能為力,她本人就經 歷過三位受助者的離去。幸好,她有信仰支持, 知道人死不是如燈滅。 生活在另一國度,不像繁忙的都市生活,反 而讓彭彭多了時間獨處,接觸大自然,讓她更能感 受到祈禱生活與工作的密切關係。「默想雖看似簡 單,其實很豐富。在大自然中祈禱,感到愈簡單愈 看見天主。在貧窮、匱乏中看到人的生命力,更強 烈地感受到天主的臨在。」這是彭彭經驗之談。 完成兩年多的服務,彭彭在三月份會返港工 作。她坦言會很掛念服務的小孩和同工,但她承 諾會在假期返回柬埔寨,以短期方式繼續服務當 地人民,延續海外福傳使命。
與弱小者同行 教友傳教士明白到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天主 而做,是回應天主的愛。她們明白到,能改變大 環境很有限,事實上不少地方仍長期處於貧窮狀 態。但她們不看輕自己的貢獻,她們願意臨在於 當地人民當中,陪伴有需要的人,與弱小者同 行,盡一分力為柬埔寨人民帶來希望,特別是為 兒童。她們的委身實在讓我感動和敬佩,我從她 們身上看到耶穌的慈悲臉容,而她們必定是從服 務的兒童和青年身上認出耶穌。 其實,不論在海外或香港,我們亦可本著 傳教士的精神,發揚基督的愛。只要我們在基督 的轉化下,對人仍有感覺,對弱小者不再漠不關 心,不把欺凌和壓迫視若無睹,對不正常狀況視 作理所當然,則可表達基督慈悲的精神。 天主教教友傳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