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7KungKaoPo Special

Page 1

公教報.主曆2016年4月17日

香港開教175周年及教區成立70周年 12、13

香港教會大事年表 • 1841年4月22日:「香港島及其周圍六里地方」脫離澳門教區,成為監牧區,由 傳信都駐澳門代表若瑟神父為首任宗座監牧。 • 1842年6月7日:香港第一座教堂(在威靈頓街)奠基,定名為聖母無原罪堂。 • 1858年:按照教廷傳信部的計劃,香港監牧區交由米蘭傳教會(後改稱米蘭宗座 外方傳教會)負責管理。 • 1874年11月17日:香港監牧區晉升為代牧區,代牧區範圍擴展,包括新安縣(即 保安)、歸善縣(即惠陽)和海豐縣;委任高神父為首任宗座代牧(高神父於同 年11月22日祝聖為主教)。 • 1895年1月11日:和神父繼任為第二位香港代牧區代牧(5月19日祝聖為主教)。

教會領袖回顧教區七十周年 寄望愛德工作延續關社使命 (本 報 特 稿 ) 有 本 地 平 信 徒 領 袖 指 出 , 平 信 徒應傳承福傳使命,以延續過去一百七十五載的根 基,也當重視愛德服務和社會正義,以讓外教人從 實際行動認識信仰。 教友總會會長黎育輝四月一日對本報說,昔日 傳教士遠渡來港福傳,今天平信徒應接受培育繼而 傳揚福音,以延續前人的成果,而教友總會亦致力 致力推動教會內的福傳及培育工作,讓信徒加深福 傳意識。

教總會長黎育輝:致力福傳 黎育輝說,香港教會初期以外籍教徒佔多,後來 華裔教徒增加,她指白英奇主教有先見之明,梵二前 已成立教友傳信會(教友總會前身),鼓勵本地教徒 履行福傳使命,她指教友總會早年協助教區舉辦每年 的基督君王瞻禮出遊,包括教宗保祿六世訪港期間的 工作。 她指總會早期的幹事已主動透過培育裝備自己, 近年教友亦培育堂區領袖,幫助堂區班底的傳承工 作。在釋奧期之際,她指總會將透過培育課程幫助新 教友延續心火;「而未來的網上培育資源也會提升, 加強互動以促進學習」。她指教友總會培育堂區、信 徒及新教友,而他們的福傳成果亦能豐富總會的工

• 1 9 0 5年7月1 2日:師神父被委任為香港代牧區第三位代牧(同年1 0月1日祝聖 為主教)。 • 1 9 2 6年3月8日:恩理覺神父繼任為香港代牧區第四任代牧(6月1 3日祝聖為 主教)。 •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侵佔香港,戰爭的傷亡與艱苦逼使許多人撤離香港;教會 活動幾乎完全停頓(有3年之久)。 • 1946年4月11日:教會聖統制在中國建立;香港代牧區晉升為聖統制主教區,恩 理覺於1948年10月31日正式升為教區首任主教。

作。「教友總會協助堂區舉辦101慕道聚會,讓教友 邀請非教友參與,以達致福傳。」她強調福傳配套固 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是人際間的關懷。

信徒學者陳秀嫻:服務社群 談到社會服務的發展,天主教徒社工學者陳秀嫻 博士四月一日說,教育工作、社會服務、牧民工作是 本地教會三大支柱,她指教會的社會服務多年來面對 不少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如同「五餅二魚奇跡」。 陳秀嫻說,教會的愛德服務價值從未改變,一直 都是服務最弱小者,惟方式則不斷演變:以往集中透 過堂區及聖雲先會救濟窮人,戰後白英奇主教成立天 主教福利協會,即現在的香港明愛。陳秀嫻現為樹仁 大學社工系系主任,曾任明愛社會工作部部長。 「教會曾面對的難民潮、越南船民、當局削減 資助等挑戰,雖帶來困難,卻衍生很多恩寵。」她指 明愛最需要資源之際總獲恩人和大眾支持。她又稱, 明愛開展先驅工作時亦獲教會成員支持,例如昔日香 港未有專門的安老服務之際,她帶來聯合國會議的信 息,向胡振中樞機提出社會在人口老化之際須發展 相關服務,獲拯望會修女提供地方,讓明愛得以於 一九八一年成立第一所安老院舍。 談到對教會愛德服務的展望,她期望在講求專業

化及服務標準的趨勢下,教會機構成員能夠以愛心為 先:「胡樞機勉勵安老院員工,要讓受眾透過他們的 行動感受到教會的愛。」她強調教會的愛德服務應深 化慈悲的精神,也不應對受助者設置太多限制。 教會推展愛德工作的同時,亦透過先知職關懷社 會。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員阮美賢博士四月 一日說,「履行先知職務,有時會與主流價值產生張 力」,信徒需要辨識時代徵兆,好能有效貫徹社會訓 導;並用教徒所接受的語言,去培育他們加以實踐。 阮美賢於九十年代擔任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 行秘書,目前也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兼任教授,她指 教會於香港社會剛起步之際從事救濟工作,受梵二思 潮影響,教會當局及信徒進一步履行關社使命:天主 教大專聯會和工人於六十年代起參與正義和平工作, 教區於七十年代成立正委會;而胡振中樞機的《邁向 光輝的十年》牧函等教會文件亦肯定先知職務,陳日 君及湯漢兩位樞機亦透過不同方式關心社會。 回顧在正委會服務的經驗,她指在越南船民問題 上,市民以至部份教徒對船民存有誤解,擔心他們危 害社會,對「禁閉營」也有偏見,情況有如目前公眾 對酷刑聲請者的憂慮。她說當年正委會成員及修道人 一方面到營內服務他們,同時讓平信徒明白教會須履 行與弱勢同行這關社使命。(鄧)

• 1952年10月17日:白英奇主教自大陸獲釋返港(10月26日就任香港教區第二任 主教)。 • 1958年6月16日:天主教福利會改名為香港明愛,白英奇主教成立「香港明愛」 為香港天主教會正式之社會福利機構。 • 1969年5月29日:徐誠斌主教繼白英奇主教出掌香港教區,10月26日就任為香 港教區第三任主教:教區開始由國籍主教及神職班接管。 • 1970年12月4日:教宗保祿六世訪問香港。 • 1973年12月21日:教宗保祿六世委任李宏基主教為香港教區第四任主教(1974年 4月22日就職)。 • 1975年4月5日:教宗保祿六世委任胡振中神父為香港教區第五任主教(7月25日 祝聖及就職)。 • 1984年8月15日:胡振中主教發表有關香港前途之聲明,強調宗教信仰自由乃天 賦之基本人權。 • 1989年5月14日:胡振中樞機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論及香港教區未來 的牧民承擔。 • 1989年7月11日:胡振中樞機致函全球主教,懇請他們呼籲中國推行法治民主, 並敦促他們關注「香港前途」問題及「越南難民」問題。 • 2000年3月4日:教區會議開幕。(2001年12月30日閉幕) • 2002年10月20日:陳日君主教履任為香港教區第六任主教。 • 2003年7月1日:為數五十萬的香港市民(包括很多天主教徒)上街遊行,抗議 政府未經廣泛諮詢,擬倉卒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草案原定同年7月9日由立法 會經二讀通過,但政府7月7日宣布押後通過。 • 立法會7月8日通過《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陳日君主教11月20日致 函全體天主教學校,說明草案難以讓教會落實辦學理念。 • 2009年4月15日:教宗接納陳日君樞機辭任;同日湯漢助理主教繼任為香港教 區第七任教區主教。

二○一四年雨傘運動期間,教會為香港社會舉行祈禱 聚會。儀式後不少信徒步往金鐘請願現場。

聖德肋撒堂聖雲先會及關社組探訪露宿者。

六四事件天主教大遊行 。

教會人士談論生命議題,圖左夏其龍神父, 右白禮達神父(已故)。

輯錄自天主教手冊「教區大事紀」


主曆2016年4月17日

圖看歷史

玫瑰堂一九六三年的 要理講授課堂。

主教座堂一九五六年的主日學。

香港開教175周年及教區成立70周年 14

毗鄰堅道主教座堂的聖若瑟台聖 若瑟屋(已清拆)。

中華民國政府發給恩理 覺主教的護照。

朱斯德神父為灣仔正教圍建

病房勸捐。

聖福若瑟和真福雷永明 聖福若瑟神父(Joseph Freinademetz,18521908)於一八五二年生於意大利,成為聖言會首 批來華傳教士。他先抵達香港並服務了西貢兩年。 因著他和其他傳教士的牧養,鹽田梓所有島民都領 洗奉教。福神父一八八一年前赴中國山東魯南教區 傳教,服務了二十七年。他被後世稱為「魯南傳教 區之父」。他一九七五年宣福,二○○三年封聖。 真福雷永明神父(Gabriel Alleg ra,19071976)創立思高聖經學會,在香港領導方濟會士合 力把聖經翻譯成中文,並首次發行,由此貢獻華人 的福傳與牧民工作,被稱為「中國聖熱羅尼莫」。 鹽田梓島上的聖福 他於二○一二年宣福。 若瑟神父石像。

教育與愛德工作發展

真福雷永明神父

徐誠斌主教學識豐富,曾負笈英國牛津攻讀英國文學,後來 於一九五五年進入羅馬宗座伯達學院修讀神哲學,五九年在羅馬 晉鐸,回港後歷任公教報主編、公教進行社社長及公教真理學會 主編。 他一九六七年被委任為教區輔理主教,六八年出任教區署理 主教,六九年奉委為教區主教。他曾任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代表、 亞洲主教團協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委員。 徐主教只當了主教四年,但對教會及社會貢獻良多,在教會 方面,成立並發展人事委員會、司鐸代表議會、牧民議會等,使 教務趨於更健全的分工制;在社會方面,他為文憑教師爭取合理 薪酬事件斡旋、要求當局赦免死刑犯等。他一九七三年因心臟病 逝世。

徐誠斌主教

香港首位國籍主教——徐誠斌(1920-1973)

本地教會一直透過教育與愛德工 作扶助弱小,藉此在社會體現信仰 精神。 宗座監牧若瑟神父於一八四三 年 成 立 早期的中文學校,不久後又開辦 英文學校,照顧華籍及歐籍兒童的教育 需要。 修會來港服務後亦開設孤兒院及學 校,為孤苦無依者裝備技藝傍身;並讓兒 童透過教育認識福音和明辨是非。十九世 紀末、二十世紀初,修會亦設立教導所幫 助犯罪少年更新,教授製鞋及印刷等手 藝。隨著時代轉變,這些工業學校亦轉型 為主流學校。 另一方面,早期香港社會生活艱 苦,本地的教會的牧養工作多兼具愛德及 扶貧幅度。及至五十年代的難民潮帶來重 大挑戰,教會於一九五三年成立天主教福 利會提供救濟。 香港天主教福利會於五八年加入國 際明愛,正式成為教區社會福利機構,至 七四年正式採用明愛名稱。時至今日,香 港明愛的服務涵蓋社會工作、教育、醫療 護理和社區服務範疇。 •本版資料來源: 教區檔案處、福傳網、西貢聖心堂網站、 《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明愛網站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