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9KungKaoPo

Page 1

瑪達肋納瞻禮改為慶日 彰顯教徒婦女福傳使命

24

譚永明神父撰文 談禧年羅馬司鐸日活動

7

湯樞機派遣傳教士夫婦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需要的人,這亦配合教宗方濟各著重 婚姻與家庭的方向。他又鼓勵信徒時 常為傳教士祈禱,並提醒他們每個人 都負起福傳使命。 派遣禮上,傳信會會長何愛珠向 湯樞機推薦嚴之藝及張茹成為傳教士, 嚴、張向湯牧表明傳教意願,承諾會以 愛 去 關 心 和 服 務 柬 埔 寨 的 人。湯樞機接 納推薦後向二人覆手祝福,並為他們戴上 傳教士十字架。接著 是簽署同意書。 嚴氏伉儷在彌撒 結束前分享,嚴之藝 表示,九年前到柬埔 寨參與服務體驗時, 才得悉信徒也可以擔 任海外傳教士,「教 友傳教士不限於在堂 區教道理,還會走 進社區接觸不同階 層,以不同方式展 示天主的面貌。從 那時起,『傳教』這

嚴之藝 張茹 柬埔寨傳教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 成員、信徒夫婦嚴之藝及張茹六月十二 日於聖母領報堂接受湯漢樞機派遣,前 往柬埔寨傳教三年。他倆是傳信會首對 傳教士夫婦。 嚴之藝與張茹是聖母領報堂教友, 派遣禮於十二日在該堂主日彌撒中舉 行。主禮湯漢樞機講道時感謝他們以信 徒夫婦身份傳教,互相扶持,服務有

嚴之藝、張茹(右二及三)在湯漢樞機 (左一)見證下簽署傳教同意書。右一 為傳信會會長何愛珠。

感恩祭

二字開始在我和妻子的腦海中浮 現 」 。 他 們 感 謝 多 位 神 父 的培育,而透過服務 堂區及參與傳信會,兩人最終肯定夫婦 傳教的召叫。 教友傳信會會長何愛珠致謝辭時 說:「我們相信將有更多夫婦和個別信 徒,甚至整個家庭被召叫往海外福傳。」 她表示,海外福傳定會遇到困難,很需要 信徒的禱告,「他們投身海外福傳,而你 們的祈禱、奉獻和支持亦是在參與這項 (福傳)使命」。 曾任職小學教師的嚴之藝與張茹將 於 七 月 九 日 前 往 柬 埔 寨 磅 湛 ( Kampong ),兩人將服務傳信會設於當地的 Cham 培育中心;接 受 當 地 教 區 主 教 委 派 參 與 堂區工作;在當地為有需要團體服務, 以及協助本港教徒作個人短期或小組體 驗團。 張茹的母親吳碧玉彌撒後對本報 說,她支持二人成為傳教士,亦欣賞女兒 常懷喜樂和愛心去關顧有需要的人,「希 望他們有健康體魄,好能完成天主給予他 們的事情」。 香港教友傳教士曾到津巴布韋、肯 雅、毛里裘斯、柬埔寨、泰國及印度等 地傳教。嚴之藝及張茹是傳信會第十四 和十五位教友傳教士;該會現有兩名成 員 在 海 外 傳教,黃文英在柬埔寨,凌君 慧在印度。(高)

湯樞機派遣傳 教士夫婦嚴之 藝及張茹

1928年創刊 2016.6.15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74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23

Kung Kao Po

城大郎世寧新媒體展覽 展示中西文化交流成果

本期 提要

主曆2016年6月19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嚴氏夫婦的親人,與神師嘉理 陵神父( Seán Ó Cearbhalláin ) (前排左)和湯樞機合照。

信眾祝賀傳教士

嚴之藝(右)及張茹分享


主曆2016年6月19日

文教

公教報

聖雅各伯之路——尋主之路

瑪爾大

(七)迷路?恐懼?尋找主的方向:出發前 有朋友問,每天走這麼多路,怎樣辨認方向?不 怕迷路嗎?我起初也曾擔心,畢竟獨個兒步行, 荒山野嶺,有時數小時內也碰不到一個朝聖者, 在途中難免會有恐懼的感覺。但走著走著,原來 沿途指示(signage)清晰,尤其在郊野,不是有 貝殼標誌,就是有箭咀;反而在城市多十字分岔 路,怕迷路的機會更多。所以我在聖雅各之路 上,一直在找尋路標。我心裡會問:「耶穌(標 誌或箭咀),祢在哪裡?」在人生旅途中,我總 有恐懼的時候。我也是一路走著,一路在尋找耶 穌這個路標。其實在出發前我嘗試在網上訂購聖 雅各之路的旅遊書,好有充足資料,但被拒絕了 (因我的電郵地址和手機號碼是香港云云)。就 此事我與朝聖者分享:「我沒有導遊書,耶穌就 指引我。」原文為「I have no guidebook, so Jesus is guiding me.」很奇妙,雖然我沒有書 本,但我在第一天步行後抵達朝聖者旅舍時,在 其擺放單張的書架上,見到有兩張A4紙大小的 「聖雅各之路」資料,列有三十四天點到點橫切 面圖,另一張則列出每個中途站村落或小鎮名 稱、距離、旅舍資料等,好像是天主為我預備似 的,我即時取了自用。 (八)學習獨處,面對孤獨:正如前述,我 走得太慢,大部份時間我均是獨個兒步行的。故 在十一天行程中,我學習了獨處,且面對孤獨。 幸好我一向獨立,我行我素,也自得其樂。我哼

絕地拯救33 The 33, 2015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二○一○年,智利北 部阿塔卡馬沙漠私營礦 場,管工唐發現礦場出現 不尋常移動,遂通知老 闆,惟對方敷衍了事。唐 與工人進入地下礦坑工 作,不久 , 傳 來 隆 隆 巨 響 ,大石倒塌,眾人倉惶逃命,一行三十三人 被困於距離地面超過二千呎的坑洞。事件經傳 媒報導後,智利政府決定介入,找來專家展開拯 救行動⋯⋯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三十三名礦工被困地 底深淵長達六十九天。意外發生後,至愛生死未 卜,家屬當然心急如焚,但礦場東主沒有積極協 助,雙方終爆發衝突。影片展示各方得悉事件後 的反應及處理手法,體現人性的美麗和醜陋:無 良僱主一切以利益為先,不理會工人死活;政客

16

著《與基督同行》:「獨自漫步在世上,將不感 孤與單……」人生中,即使有家庭,也得學習獨 處。當然,在獨行的過程中,其實我並不孤單, 因為我深信,耶穌與我同行;要不然,我是無法 走下去的。 (九)意志:起初我也不敢相信、無法想像 連續每天走約二十公里的路。其實走到十五公里 後,疼痛和疲倦來襲,能完成每天的步程,靠的 是 —— 意志。意志從哪裡來?從天主而來。我在 途中不斷祈禱念經,念得最多的是玫瑰經,求聖 母媽媽助佑。在人生最艱難之時,要跨越、要渡 過,靠的也是意志。意志是在人生的歷練中磨出 來的。幸好我是基督徒,我可以依靠天主,讓我 熬過每一個難關。 (十)人生中最重要的:有一次在步行中, 遇到一位美國朝聖長者,他穿著行山拖鞋和快乾 襪,他說他因腳趾的問題不能再穿行山靴,所以 他最重要的裝備就是他的 —— 快乾襪。他問我最 重要的裝備又是甚麼。我想了想,答道是我的行 山手杖,它是我的支柱,尤其在我休息後再起 身,又要背著大背包時,我靠著它撐起身體和背 包的重量;以及用手杖步行可減輕腿肌肉的負 擔。但當我有兩次在離開朝聖者旅舍時,當時用 了運送背包服務,行走較輕鬆,步行了約十分鐘 後,方才發覺我遺下了手杖!人生也如此,在你 困難之時,你會抓緊對你最有用的東西或最能幫 助到你的人,就像我在背大背包時,總不忘我的 手杖;但在順境時,又會否把這個最重要的東西 或人遺忘了呢?(待續) •系列三

憂慮拯救行動一旦失敗將為執政黨帶來負面影 響,力勸總統三思;資深工程師連日來未能成功 找到工人被困位置,竟提出放棄;年輕的礦業部 長由起初官式視察到無奈放棄,到被責難後轉為 堅持至最後一刻,令人感動。 逾千呎深的地下礦洞發生慘劇,地上卻彷彿 沒有留下半點痕跡,地上地下看似兩個世界,實 際上互相牽連。面對前無去路和糧食不足的困 局,工人們開始明白爭奪僅有的乾糧不能真正解 決問題,相反,學習放下敵視歧見,摒棄自私自 利,同心協心善用資源才行,各人互相勉勵甚至 道歉修和,保持希望和信心,堅信最終定能逃出 生天。 劇中的管工在意外後自責當日為保工作,默 許違規事情,未有監督公司按法律安裝逃生設 備,結果鑄成大錯。的確,旁觀者的緘默等同縱 容及支持不義行為,大時代下堅守正義確實需要 無比的勇氣。天主教社會訓導談正義:「義德使 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類關係中的和 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按正 義,人對另一人應正直地顯示真理」(參看《天 主教教理》第1807條及第2469條)。 根據天主教新聞網站《Aleteia》的資料,現 實生活中負責協助該次拯救行動的霍爾是一位終 身執事,他表示,當鑽探管鑽至距離被困的礦工 大約一百呎時,鑽頭被完全卡著,無計可施,遂

text/ 王慧慈

祈禱:「我已經盡力而為了,上主,到祢 工作了,祢現在要差遣祢的天使協助。」 當下奇跡出現:鑽頭再次開動,最終到達 礦工被困之處。 這確實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討論問題: 1. 是甚麼原因令礦業部長對拯救事件的 態度有所改變? 2. 你最喜歡劇中哪位人物?為甚麼? 3. 假如你遇上不正義行為,會怎樣做? 為甚麼? 4. 你相信奇跡嗎?為甚麼? 英語╱西班牙語對白,中文字幕, 片長127分鐘


23

專頁

公教報

主曆2016年6月19日

城大郎世寧新媒體展覽 展示中西文化交流成果 大)創意媒體學院邵志飛教授(Jeffrey Shaw)五 月出席TED講座時便談及新媒體藝術,表示糅合 新舊元素,能帶來嶄新觀賞體驗。 他說,通過激光掃描、3D全景攝影、十億像 素攝影及360度電影攝製技術,文化遺產能再次 展示出來,並能打破時間、展覽場地、空間的限 制。 展覽特設一探討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小展「從 郎世寧看東西方交流」,展出的十七至二十世紀 的陶瓷、版畫、畫卷、出版物等,呈現傳教士與 明末清朝宮廷之間的知識與藝術交流情況。 因著耶穌會士一五八二年到中國後,與士大 夫建立友誼,彼此在科學、哲學、藝術等方面交 流知識,催生了中西經典的翻譯作品,郎世寧等 耶穌會士繼承利瑪竇的精神,加深了交流成果。 該小展展出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翻譯 著作,以及譯為外文的儒家經典、首份以近代測 量方法製作的中國疆域圖等。最後小展以徐悲鴻 一九三八年的《利瑪竇像》作結,反映耶穌會傳教 士對中國的影響,遠至二十世紀以後。(煇╱朗)

利瑪竇像

•資料取自展覽網站 •展覽詳情: 日期:今起至七月三十一日 地點:城大學術樓(三)18樓 網址:http://www.cityu.edu.hk/langshining/

由耶穌會士製作、介紹有關孔子與國學的書本

(本報訊)香港城市大學與台灣的國立故宮博 物院再度合作,今起至七月三十一日以新媒體展示 郎世寧畫作,展示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所建立的中 西文化交流成果。 「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以虛實 結合的手法——結合藝術珍品、新媒體及互動藝術 ——創造多重感官的體驗,以展現意大利耶穌會士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的傑作。 郎世寧於明末來華傳教,曾歷經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他在皇宮內外開啟了西洋科學知識大 門,更與其他耶穌會士促進東西方在哲學、科學、 藝術等知識領域的交流。郎氏本人最出名的作品之 一,便是圓明園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郎世寧畫藝高超,作品影響深遠,他在華的作 品結合西洋畫的透視法及中國畫風,創造出融合東 西方的新風格。 四月二十五日展覽開幕典禮上,城大校長郭位 教授致辭時說,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運用3D數位技術 呈現郎世寧畫作,是次與故宮的合作是科技與人文 藝術最佳組合。 展品除包括二十八幅精選的郎世寧複製畫外, 還有十三件新媒體作品,當中九件由城大創意媒體 學院的團隊創作,包括特別為展覽製作的「互動書 畫合璧摺扇」、「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以及 在故宮和意大利同步展出的「探索郎世寧世界之花 鳥走獸」等。 這次的展品為原尺寸摹本,與數碼技術創新 演繹並置,例如「探索郎世寧世界之花鳥走獸」當 中,一眾可移動牆壁上的電視熒幕,探索真實作品 及數碼化的不同效果;「百駿圖畫室」內,觀眾在 平板電腦上為駿馬著色後,可傳送至高解析4K熒 幕,與其他觀眾共同創作「數位百駿圖」。 是次展覽的主要策展人之一、城市大學(城

朗世寧的走獸畫像 城市大學展覽的一個特色,是科 技帶出藝術。右一和右二圖:手 持平板電腦,在郎世寧繪畫的 《百駿圖》草圖前移動,便可看 到畫作成品,比較兩者的分別。 左圖:在顯示屏上《百駿圖》選 一匹馬,可在觸控屏幕以數碼畫 筆填色,再上傳主圖。


公教報

主曆2016年6月19日

普世教會

聖女瑪達肋納(圖右)每年七月二十二日的紀 念日提升為慶日,教廷神長稱此舉肯定婦女在 教會內的角色。 (本版圖片:天美社)

瑪達肋納瞻禮改為慶日 彰顯教徒婦女福傳使命 (梵蒂岡電台訊)教廷 禮儀聖事部於六月十日公布 法令,應教宗方濟各意願把 羅馬禮儀年曆七月二十二日 的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紀念 日提升為慶日,與其他宗徒 地位同等。聖部指這進一步 彰顯這位教會婦女楷模的特 殊使命。 教廷禮儀聖事部秘書長 羅切總主教(A. Roche)同 日在羅馬觀察報撰文指出, 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Mary Magdalene)是復活基督的見 證人,是她最先把基督復活的 消息報告給門徒,她成為了教 會內婦女履行職務的模範。 總主教指出,在教會當 前深入反省關於婦女尊嚴、 新福傳及天主慈悲奧跡的背 景下,慶祝這位聖女的慶日 具有深刻意義。 上述法令於六月三日 由該聖部部長薩拉樞機(R. Sarah)及羅切總主教簽署。

普世一分鐘 教廷教育部長訪台 鼓勵推動信仰本地化 (梵蒂岡電台訊)教 廷教育部長維撒迪樞機(G. Versaldi)應台灣天主教輔仁 大學邀請,五月二十七日到 當地出席「第三個千禧年: 教會本地化」研討會,向當 地及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闡 釋公教教育機構在信仰本地 化所擔當角色。 維撒迪樞機勉勵當地教 會守護教會合一,並承擔推 動信仰本地化的責任。他訪 台期間更接受輔仁大學頒授 法學名譽博士學位,以及於 五月二十八日出席台灣聖體 大會。

荷蘭樞機反對胚胎培植 強調科研不應侵犯人性 (梵蒂岡電台訊)荷蘭 主教團主席艾克樞機(W. Eijk)反對當地衛生部部長席 佩斯(E. Schippers)提倡允

羅切總主教寫道,聖若 望保祿二世在世時不僅提倡 婦女在基督和教會之使命中 的重要,也格外重視聖女瑪 利亞瑪達肋納的獨特角色: 她是復活基督的首位見證 人,也是向門徒報告主耶穌 復活消息的首位使者。 對於提升這紀念日為慶 日,聖部指這強調教會的福 傳工作不分男女、種族、人 民、語言、國家,教會一律 予以接納,並向他們宣講福 音喜訊,陪伴他們的塵世旅 程,分享天主救恩的奇妙; 而在慈悲禧年把瑪利亞瑪達 肋納紀念日提升為慶日,則 闡明這位聖女愛耶穌並被耶 穌所愛的重要意義。 聖部指出,西方教會 傳統上把那位在法利塞人西 滿家為耶穌抹香液的女人, 以及拉匝祿和瑪爾大的妹妹 視為同一人,即瑪利亞瑪達 肋納;她是耶穌的門徒中的 許培植胚胎作科研用途。 艾克樞機發表文告指 「人的生命不能為他人利益 或身體健康而被犧牲」,他 認為科研不應侵犯「人性尊 嚴」,須承認從受孕起到自 然死亡的每個生命。「培植 專門用於科研的胚胎將嚴重 侵犯生命尊嚴」,導致濫用 胚胎作研究用途。該國二 ○○二年准許使用剩餘胚胎 作研究用途。

信義宗聯會德國開會 籌備宗教改革500年活動 (梵蒂岡電台訊)世 界信義宗聯會六月十五至 二十一日在德國維滕貝格 (Wittenberg)開會,作為 聯會明年紀念宗教改革五百 周年前最後一次領導單位會 議。聯會將於二○一七年五 月十至十六日在納米比亞召 開全體大會。 這次議程重點討論明 年各項宗教改革紀念活動, 包括由教宗方濟各出席、十 月三十一日在瑞典舉行的信

承印:超企印刷及傳訊有限公司(香港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一樓)

24

一員,最先見證天主慈悲, 「最先看到墳墓空了,並最 先聆聽了復活的真理」。 教廷禮儀聖事部繼續 指,伊甸園中的女人厄娃與 看到復活基督的瑪利亞瑪達 肋納形成鮮明對比,厄娃在 有生命的地方散布死亡,瑪 利亞瑪達肋納則在死亡之地 宣布復活的生命;基督向她 說的話「你別拉住我不放」 (若二十17)是在邀請整個 教會:不要尋找人性安全和 世俗榮銜,而應信靠復活及 永生的基督。

禧年病人日 教宗方濟各六月十二日在聖伯多祿廣 場主持慈悲禧年病人日彌撒,為病人 帶來安慰。圖示失聰失明的陳文安神父(C. Axelrod)十日在 羅馬參與禧年活動。

義宗和天主教會聯合紀念活 動。

泰國堂區栽種八百棵樹 響應教宗通諭愛護環境 (天新社訊)泰國東北 部(P a p h a n a w a n)堂區開 展「重新造林計劃」,於六 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栽種八百 棵樹苗,響應教宗方濟各通 諭《願祢受讚頌》的環保信 息。這些樹苗由堂區教徒所 栽種,他們於當天主日彌撒 後將之種植到山邊,以幫助 山林綠化。 泰國近二十年持續嚴重 旱災,現儲水高度只為水塘 一成;當地亦正面對污染與 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等環境問 題。

伊拉克主教祝賀齋戒月 為穆斯林及當地和平祈禱 (天新社訊)伊拉克天 主教加色丁巴格達宗主教薩 科(L. S a k o)向開展齋戒 月的穆斯林致意,並表示教 徒會為他們祈禱,期望他們

泛正教會議 全球各地正教會六月十八至廿七日到 希臘參與泛正教大公會議,這是近

一千年來首次同類型會議,探討正教與現代世界等課題。惟 會前俄羅斯等正教會拒絕參與會議,亦有呼聲要求押後。天 主教會將派代表任觀察員。圖示巴爾多祿茂(Bartholomew) 宗主教主持禮儀。(資料圖片)

糧食問題 教宗六月出席羅馬的世界糧食計劃署活 動,重申全球有責任解決饑餓問題。 的守齋與祈禱能啟發該國人 決心創建全新的伊拉克,讓 人人享有平等、安全且具尊 嚴的生活。宗主教亦期望伊 拉克當局盡快重奪遭「伊斯

蘭國」所侵佔地方。該國戰 亂至今已造成數以千計人被 殺,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伊 斯蘭教齋戒月由六月五日開 始,至七月五日結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