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4KungKaoPo

Page 1

八月六日畫展開幕禮上,真福團安娜德詩雅修女(右)為 湯漢樞機(旁)及一眾來賓介紹作品。

(本報訊)「慈悲的面容」畫 展八月六至二十一日在主教座堂舉 行,展出法國畫家安娜德詩雅修女 ( Marie-Anastasia Carré )的畫作,透 過藝術分享天主慈悲的信息。 八月六日的揭幕禮,先由真福團 的安娜德詩雅修女向來賓介紹作品, 然後是開幕祈禱會。安娜德詩雅修女 致辭時表示,基督徒藝術的美善提醒 人不要甘於平庸,她指美善是靈魂的 氧氣,更是人性尊嚴的一部份。 修女指香港人重視美麗,但亦不 要忽略內在的美。「藝術提醒我們要 重視無形的需要:需要美麗、永恆、 絕對、有質量的時間、關係、天主。 如果我們忽視內在需要,就會感覺空 洞。」她指藝術能滋養人們內在的需 要,揭示人的尊嚴,「人的受造,就 是為了不斷超越、提升」。 開幕禮由湯漢樞機主禮,楊鳴章 輔理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和主教座 堂主任司鐸陳志明副主教亦有出席。 湯漢樞機致辭時表示,當天適值 耶穌顯聖容瞻禮,安娜德詩雅修女的作 品正好配合這節慶,他又期望前來座堂

觀賞作品的人士,能從中體會耶穌的慈 悲,增加敬主之情,學習耶穌無條件奉 獻的精神,「進堂者不忘祈禱,使心靈 得到慰藉,從而散播天父慈悲面容」。 談到自己欣賞藝術的經驗,湯樞機 指羅馬四大聖殿的名畫,能繪畫聖經中 主耶穌慈悲的內心面容和神態,令人肅 然起敬,他從而肯定前人的貢獻,並指 今日教會在藝術上應急起直追。 他又說,外地很多教堂開放予人入 內,透過祈禱俾得汲取上主的慰藉,把 主的慈悲精神活現於生活中。 早於七月底的香港書展,安娜德詩 雅修女在天主教展區出席分享會並示範 繪畫;她八月會為本地教會團體主持多 個工作坊談繪畫與靈修,其作品稍後亦 會在澳門展出。

安娜德詩雅修女藉藝術福傳

安娜德詩雅修女生於法國一個藝 術家家族,大學攻讀視覺藝術,也曾在 中學任教藝術科。她修道後投入愛德服 務,並在菲律賓一所青年感化院服務其 間獲得新靈感,目前專務藝術。 她選用的顏料多為塑彩、水彩,近 年也多嘗試濕壁畫( Fresco )創作,畫 作分為兩類,第一類服務教會禮儀,為 聖堂、祈禱室、避靜中心繪畫,第二類 專為福傳而繪畫。 此次活動由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組 舉辦,並有天主教社會傳播處和教區視 聽中心協助。(明)

主教座堂的走廊成為臨時的畫廊

安娜德詩雅修女

開幕祈禱會

正委會舉辦培育活動 從信仰反思立法會選舉 Kung Kao Po

1928年創刊 2016.8.10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 第3782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2

羅敬業執事晉鐸前分享

10

巴西教會配合奧運 宣揚和平與關懷信息

24

本期 提要

主曆2016年8月14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真福團修女畫家訪港 座堂畫展推廣慈悲與藝術


主曆2016年8月14日

公教報

信仰

8

青年就是我的耶穌 為最有需要的青年而努力

訪終身奉獻的慈幼會潘銘智修生 樂知天命、風趣幽默、深受青年愛戴,內心 充滿愛和喜樂,這正是今年八月十六日作終身奉 獻宣誓的鮑思高慈幼會潘銘智修生。

與主相遇 改寫故事 潘銘智在非公教家庭長大,聖母是他信奉天 主教的啟蒙老師,還記得那所幼稚園設置了聖母 岩,當時小小年紀的他,卻不期然地堅持要求入 讀慈幼會聖安多尼學校。慈幼會常言道,聖母帶 領每一個學生入讀慈幼會學校,他亦深信是聖母 將他放在這裏孕育成長。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天 主早已播下聖召的種子,那時他根本意識不到。 從不喜歡祈禱的他,卻偏偏被老師安排帶領信友 禱文、讀週訓,並開始接觸不同慶祝的瞻禮。因 緣際遇,在朋輩介紹下參加安多尼聖堂葡萄園善 會、慕道班及研經班。日復日,他於別具意義的 日子千禧年之前(一九九九年),以最後一批慕 道者的身份領受洗禮。 潘銘智的初中生涯,除了上學外,平日的 活動都在聖堂中渡過,特別是在堂區擔任平日及 主日彌撒的輔祭。這些都引起他對天主教的好奇 心,並曾扮演神父開彌撒,近距離接觸神父,他 渴望成為神父之心與日俱增。無疑,小學的宗教 氛圍、在堂區做輔祭、接觸神父,對潘修生的聖 召產生了微妙的關係,播下很好的種子,茁壯成 長,令他在人生遇到任何突如其來的事,都會不 期然地往神父的方向去思考。他後來才知道,原 來是耐心的天主一直默默地看顧著他,並在適當 的時候便暗暗推了他一下:「不是你們揀選了 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 結常存的果實。』」(若 十五 16)

慈幼會特質 與鮑思高結緣 回顧整個聖召歷程,潘修生正值青少年踏 入人生關鍵的階段,就在十七歲中六那年的一天 晚上,在毫無準備的機緣下,相信受著聖神的推 動,他與慈幼會的林仲偉神父表示希望「做神 父」,之後作了一些定期的面談,同年,他被介 紹進入備修院。 身為家中長子,離開家庭踏進備修院,並不 是每位父母能即時接納的。他由衷地說:「感恩 父母給予我很大的自由度。備修院就是體驗慈幼

會的生活,這兒是豐富、充實、喜樂、使人 從不厭倦,適合青年人生活,更適合我向前 行這段生命的歷程,發揮自己。」天主帶領 他走過每一天,在喜樂中,彼此歡笑;在挫折 中,彼此扶持;在困難中,彼此祈禱;在團體生 活中,彼此包容;在使徒工作中,彼此合作。 備修期間,繼聖母之後,潘修生與一位重 要的聖人結緣,更奠定了他在德行年齡的終身抉 擇 ── 就是會祖鮑思高神父。鮑思高神父熱愛青 年,在慶禮院與青年一起相處。同樣,潘修生很 喜愛接觸青年,與他們一起經歷,中四至中七時 參與朋輩輔導,中六那年更負責中一領袖計劃, 幫助中一同學融入校園,喜愛接觸成績、品行稍 遜的學生。此外,他引述鮑思高神父的一席話: 「我看到的不只是囚犯,卻是有可能成為未來的 良好公民;看到的不只是街童,卻是可以成為熱 心教友的孩子。我希望去救救這些青年遠離黑 暗,我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事情!」當時社會問題 嚴重,很多青年流浪街頭,不務正業,在監獄浪 費青春及生命。這情境令他聯想到當年在堂區參 與輔祭的時候,曾有小輔祭因犯事而入男童院。 他惋惜地說:「我感到很心痛,如果當年我和這 小輔祭成了好朋友,相信他不會有這樣下場。」 再者,最令現今父母發人深省的是,鮑思高神父 提出的「預防教育法」── 這是他以前聞所未 聞的方式,評價青少年的獨特之處,並運用「理 智、宗教、仁愛」的方式教導,幫助最貧苦、最 被社會遺棄的一群青年去成長,打破了當時以羞 辱說話訓導青年人的不良社會風氣。 從偉大的會祖鮑思高神父的生平,了解他 喜歡與青年相處、助青年返正途,以及透過預防 教育法,讓青年感受天主的愛和喜樂。潘修生正 正被鮑思高那份愛無懼的精神深深所吸引、啟發 和深化,與他對服侍青年熱切的心緊緊地扣在一 起,更是他渴望向青年所表達愛的具體方式。

天主對青少年慈愛的標記 潘銘智修生將於今年八月十六日,在九龍 鄧鏡波學校進教之佑堂,進行終身奉獻宣誓。慈 幼會會士的聖召,是用一生人去守望青少年,接 受考驗到最後一刻,直到生命的終結。此外,他 亦於香港大學修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學士課

潘銘智修生在團體內

慶祝聖誕節

與年輕輔祭聚餐

與輔祭會學生遠足 程,盼望以不同身份繼續在社會服務,深信對接 觸青年人有很大的幫助。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 悲。」(路六36)這是潘修生最喜愛的聖經章 節,亦是他發永願選取的聖經說話。這席話警醒 了他:「耶穌是我聖潔的導師,開啟我智慧的 人,願每人培養出一顆服務青年、熱愛青年慈悲的 心。天主愛我,我便要愛青年;像耶穌,為愛而犧 牲;像鮑思高神父,青年我為你們而學習,為你們 而生活。鮑思高神父是我的模範,盼望每遇見、 接觸的青年與我相處時能感受到天主的愛。」 潘銘智在學業、家庭及信仰道路上滿有恩 典。然而,面對青年的路卻困難重重,他希望 能學習謙卑,放低自己;學習聆聽,建立朋輩 關係;學習分享青年的痛苦,建立同理心,如 何明白他們。將天主的愛和 喜樂帶給他們,這是天主給他 的挑戰。 慈幼大家庭供稿


十年前首次踏足泰澤團體 ( Taizé )並在那裡生活體驗了三個 月,當年負責接待亞洲青年的若望. 瑪利修士( Jean-Marie )在四月初首 次到訪香港十日。我沒有跟著他到訪 每個場合,以下只是重遇修士的點滴 反思和分享。 二〇一六年泰澤團體提出了《慈 悲的勇氣》的五項建議,即託付自己 於慈悲的上主、再三寬恕、獨自一人 或與少數人走近不幸的境況、使慈悲 及至社會層面,以及慈悲對待整個世 界。在四月十六日的道風山退修的自 由分組討論時,最多參加者討論第三 個建議,大家都笑說在香港太多「不 幸的境況」。有參加者問:「為甚麼 慈悲都需要勇氣?」修士沒有直接回 答,卻更巧妙地反問各參加者。各人 討論後都發現,在生活上實踐慈悲, 比想像更困難:在車上讓座會遭到拒

何巧仙

十年後的十日—— 記泰澤修士訪港點滴

絕、走近天橋上衣衫襤褸的弱小者也 膽顫心驚,甚至已認定自己是個心硬 的人。那麼,勇氣是必須的。

修士對香港的關注

中國教會的現況、中國人 香港人的 習俗,他都逐一細心聆聽過。我還口 多,說了個人的想法:「不去認識、 不去關心、不去信賴,都比較容易。 可是我『仍然是要相信,這裡會有希 望』」。 四月十二日晚,若望.瑪利修 士到聖博德堂主持晚禱。在路上走著 時,他也留意四周的公營房屋跟大型 商場產生的對比。那夜正掛黃雨警 告,恰巧路旁有個呆站著的伯伯,像 是要向路人要點甚麼,修士注視著 他,相信也切身處地感受香港的情 況。

修士為人 若望.瑪利修士在泰澤主要負 責音樂和禮儀,每日三次的祈禱和泰 澤團體灌錄的唱片內的詩節很多都是 由他領唱。客觀來說,他在泰澤團體 是舉足輕重的。他天賦有一把動人的 歌聲,每次聽他歌唱都特別容易感到 上主的美善。然而他從不會主動介紹 自己的崗位,更從不會以自己天賦歌 聲而自誇。在不同的祈禱聚會或避靜 時,他總是坐在人群中跟大家一起練 歌,更經常誠懇的讚賞大家唱得美妙 動聽。 另外,若望.瑪利修士亦很融 入香港文化。有一次,我陪伴修士去 拜訪在長洲的神長。他說要做普羅大 眾做的事,就是「搭慢船」入,還 在戶外大牌檔吃了個魚蛋粉,「很開 心可以做香港本地人做的事」。因走 上靜修院時行錯了路口,我向路旁的 小店問路,修士向老闆用純正的廣東 話(甚至帶點長洲人的爽朗)說「唔 該」!泰澤修士的語言能力都極高, 好幾次祈禱時,修士在大家毫無心理 準備之下以廣東話起唱《讚美我上 主》和《不再有憂慮》,令人驚訝。

•泰澤團體於本年八月十一至十四日 假長洲舉行東亞青年聚會,此前泰 澤的若望.瑪利修士四月訪港,了 解本地的情況 —— 編者

羅敬業執事將於八月二十日 晉鐸,圖示他去年領受執事 聖秩。

羅敬業

以基督的心為心 與人同行

「是我,不要害怕!」天主讓我在生活的驚 濤駭浪中經驗祂的陪伴、愛和接納,幫助我懷著 更大的勇氣去跨越自己的不足和有限。今日,我 即將領受司鐸聖職,深願善牧基督不斷鼓勵、引 領我,在祂的助佑下,我決意將自己奉獻給天主 和祂的聖教會,在祂的葡萄園內作一個忠信和謙 卑的僕人! •作者羅敬業執事將於本年八月二十日(週六) 下午三時,與阮金山執事於主教座堂晉鐸 —— 編者

意用心去感應、明白他們,在陪伴過程中給予鼓 勵和安慰。當然,有時候聽到他們分享生命中所 走過的傷痛,在身同感受的同時,也發現自己能 力有限,只能默默地將他們託付於天主的照顧。 在愛德服務上,我每週定期會到醫院進行探 訪病人,我發現這也是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牧 靈部的同工安排我到病房接觸病人,其中絕大部 份是非教友。在關心及交談的時候,當然免不了 遇上被拒絕的經驗,使我感到難受。經過祈禱和 反省,我發現自己之所以害怕被拒絕,源於我忘 記了是耶穌基督偕同我去探訪,而不是我獨自一 人。這個發現,使我的心態有所轉變:由起初帶 著戰戰兢兢的心情走進病房,到意識到是我與耶 穌同行,縱使探訪過程中沒有提到耶穌基督,但 我確知我是帶著天主的愛去關心及支持他們。這 份張力使我肯定醫院牧靈將是自己未來牧職的一 個重要部份。

「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 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 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則 卅四16)感謝天主,在領受執事聖秩後,過去半 年的牧民工作,為自己的召叫帶來較深的體會、 挑戰和反省,並對將來的鐸職生活產生嚮往。作 為一個牧者,除了要有一顆先知對羊群敏銳的心 外,也需要智慧、諒解,讓失望的人獲得關懷和 鼓勵。 還記得在修院接受培育時,當時院長林祖 明神父經常問:「你對『人』有興趣嗎?」我當 時尚不明白他的意思,心想做神父怎可能對人沒 有任何興趣。自從履行執事職務起,我比以往有 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人,包括本堂的,和素未謀 面,主動打電話來堂區約見面談的教友,感謝他 們的信任,在聆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時, 我發現自己真的對他們及他們的故事有興趣,願

雖然初次到港,本身是紐約人的 若望.瑪利修士打趣地說,自己首天 看到維港兩岸的霓虹燈已仿似回到親 切的老家。香港人的「機不離手」也 使他感到這個城市裡的人的匆忙。他 應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邀請主持「信 心在人間」避靜,看見年輕人都拿著 手機看聖經,他既大開眼界卻又包容 接納,更笑問大家能否在不同的手機 品牌看出不同的聖經! 修士很關心香港社會的情況,特 別是年輕人的情況。「請給我說點關 於雨傘運動的事」是他最先的提問。 在港期間,不論是年輕人的迷失和氣 餒、香港社會的問題和矛盾、香港及

泰澤團體於八月十一至十四日假長洲 舉行東亞青年聚會,大圖示團體成員 若望.瑪利修士早前訪港。

信仰 10 公教報 主曆2016年8月14日


鄭希禾

又獲得一個驚喜:能夠在聖伯多祿大 殿裡的聖若望保祿二世祭台,跟 Reg及基督軍 Michael Ryan 神 num Christi 父參與耶穌升天節 的 感 恩 彌 撒 。 神 父 還特地帶來了教宗生前所戴的小瓜 帽聖髑,和教宗送贈的聖爵做彌撒 聖祭。因為當時時間很早,而我們 的人數不多,保安人員讓我們去到 祭台前,撫摸和親吻教宗的陵墓。 這是多麼重要的時刻!能在這次關 顧生命旅程的最後一天,讓我把我 們關顧生命的使命及關顧生命團隊 的意向呈獻給這位偉大和特別關愛 生命的大聖人。天主特別的安排, 實 在 令人感動,是對我們關顧生命團 隊的鼓勵。 「為生命步行」有超過三萬人參 與,當中包括母親與胎兒主保聖女珍 安娜.莫拉紀( Gianna Molla )的女兒 珍安娜.厄瑪奴耳。我有幸能與厄瑪 奴耳交談,並送上中華聖母的聖相及 中國內地受迫害孕婦所造的念珠給她 作紀念。所有參與者,在這一天,為 着同一關顧生命的理念,一邊呼喊着 關顧生命的口號,也有拿著胎兒主保 瓜達露比聖母的聖像,唱歌跳舞和誦 念玫瑰經,氣氛十分熱烈,這是眾人 以行動來表達關顧生命的方式。為生 命步行在教宗的祝福下,在聖伯多祿 廣場以三鐘經祈禱結束。 無可否認的是,家庭、婚姻及關 顧生命(墮胎、安樂死、自殺、自然 家庭計劃等)這些議題,像是一個戰 場。戰爭在教會外,也在教會內。作 為教友,每天明認我們對天主教會的 愛與忠貞、每天為教會內外的合一, 也為我們可敬的教宗努力祈禱 ,確是 我們迫切當做的事。這也是我們關顧 生命事工的願景,立志在社會內帶出 尊重、維護、關愛生命的信息。 瓜達露比聖母,維護生命主 保,為我等祈!聖若望保祿二世, 為我等祈! 達

羅 馬「 關 顧 生 命 」 之 行 今 年 五 月 初 , 竟 有 幸 代 表 香 港 乾眼淚」祈禱守夜禮。而且,旁邊更 教區婚委會關顧生命事工出席於羅 剛好有位意大利修女,願意為我翻 馬舉行的「家庭的聲音:羅馬生命論 譯。當聆聽到教宗說:在痛苦、艱難 壇 」 和 「 為 生 命 步 行 」 ( March f or 的 時 刻 , 痛 苦 之 母 常 常 為 我 們 拭 去 淚 )。我加入婚委會關顧生命事工 水,實在令我很感動。當夜又有機會 Life 的 時 間 不 長 , 當 然 也 是 首 次 出 席 國 際 與 Regnum Christi 的青年團體互相交 性的關顧生命大會。初次聽到有關這 流、一同朝拜聖體、接受聖體降福。 個會議,雖然期待參與,卻因自己的 這一切,都為我翌日的行程作出靈性 工 作 未 能 調 動 而 作 罷 ; 但 後 來 竟 然 順 上的準備。 利安排到這個旅程,更讓我深信這是 這次會議有不同關顧生命組織 來 自 天 主 的 邀 請 , 出 發 前 的 心 情 自 然 參 與 , 包 括 Shenan Boquet 神父 — 十分期待、興奮。也盼望以這個經 國際人類生命組織( H u m a n L i f e — 驗,啟發我對於關顧生命事工的發展 )主席。兩天會議中,令 International 和貢獻。 我有機會聆聽到教會內各關顧生命組 想不到,扺達羅馬當天,天主已 織的不同見解與聲音;亦有機會跟來 經給予我一個小小的驚喜:在聖伯多 自不同國家的關顧生命領袖交流彼此 祿 大 殿 參 與 教 宗 主 持 的 慈 悲 禧 年 「 擦 使命與靈修經驗。 令我不無詫異的是, 會議的討論當中,也有 分歧的時候、也聆聽到 某些極富爭議性的討論。 但是,這些只驅使我更明 認到,我們基督徒在這天 主教會內的角色與責任; 在信仰中更需要滿懷愛與 慈悲。作為天主教信友, 我們更當明確地宣認我 們對教會,尤其是對教 宗方濟各完全忠誠的愛與 支持。教會確需要我們同 心合意、努力維持合一。 在五月七日「為生 命步行」前夕,在上智之 座聖母堂(聖女加大利納 在此埋葬)舉行特別奉獻 予「為生命步行」的朝拜 聖體及聖體降福。眼見不 同國籍的關顧生命領袖, 虔誠地為生命、為我們的 使命祈禱,確是一個莫大 的鼓勵和肯定。 五月八日母親節, 「為生命步行」當日,我 本文作者(右)參加羅馬的護生遊行

•本系列文章每月第二和第四主日 刊登,遇稿擠則押後——編者

數算日子,一般都需要一年 以上才完成整個上訴程序,有些囚 友甚至用上數年時間。在這麼長時 間的等待中,死囚和家人都承受著 難以形容的煎熬,然而這一切都不 能怨天尤人,因為一切都是錯在自 己,亦連累了家人!因此我們就算 知道勝數何等渺茫,但還是得假 裝一副滿有信心的樣子,給家人 說著一些安慰的說話,以圖讓他 們安心!但同樣地,家人還不是 做著同樣的事!他們既為著我們 的上訴四出奔走,但又要擔掛我 們在這裡是否食得飽、著得暖! 每次探訪時又必然假裝一切也很 順利,叫我們安心,不要胡思亂

作為一名死 囚,向法院提出上 訴就是能否重獲自由的最後希望! 但真正能夠願望成真的人少之又 少,因此在等候上訴期間,大家的 心情總是患得患失! 死囚的生活如何?很簡單! 一天有二十三小時獨自囚禁於囚室 內,每天只有一小時可以被安排 單獨到室外操場做運動。換言之每 天就只有這一小時能夠看到天空, 其餘時間就只能獨自對著囚室的四 面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如 是!這份長年的孤獨以及那份患得 患失的心情,相信亦可算是對我們 的一點點懲罰!

投稿請:寄中環堅道16號十一樓公教報副刊編輯收、 傳真 2521-3095 或 電郵feature@kkp.org.hk 查詢請電 2522-0487 副刊編輯

請附姓名(稿件可以筆名發表),聯絡電話和地址。本 報可決定是否刊登文章,或編輯文章。版權本報所有, 供上網、電子新聞和日後出版(如適用)等用途。

本報信仰版歡迎投稿,分享信仰生活和 見聞,來稿一般以八百字以內為宜,恕不接 受一稿兩投(包括報刊或電腦互聯網)。來稿

稿例

現。每次跟太太會面時,彼此都明 白到一旦上訴失敗,亦是我們婚 姻劃上終止符的日子,兒子亦想 當然隨她遠去,因此對上訴的成 與敗我確實非常擔心!每夜都總在 擔掛中入睡,自然睡不安寧!如是 者,精神與脾氣都日漸轉差,許許 多多的負面思想亦相繼浮現於腦海 中。終於等到上訴的日子,人就帶 著那份患得患失的心情到法院, 盼望著神跡的出現!當然,最後 我就成為了文首所提及的未能願 望成真的那群人了。 這亦代表我的最後希望徹底落 空!將要面對的是那無盡的孤獨與 終身悔疚!

想!回想當年,彼此就是在這種 互相安慰的情況下,渡過這段患 得患失的日子! 今天回望,發現當年大家與我 其實都有著一份無言的想法,就是 既希望上訴能夠成功,早日與家人團 聚;另一方面,內心又不禁想自己是 罪有應得,若上訴成功,受害者的 家人會如何的傷心!這種內心的矛 盾,原來一直纏繞著不少死囚的心 頭,當然這是我在日後與他們的交 談中才得知! 回想當年上訴的那段日子, 確然是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年。人 每天就是呆坐在死囚室中,等待 與律師的會面,希望他能有好的 消息帶給我。然而收到的往往是 教人沮喪的消息,雖然自己早已是 心中有數,但還是盼望有奇跡的出

最後的希望落空了

主曆2016年8月14日

公教報 信仰、生活 1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