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KungKaoPo

Page 1

明愛專上學院調查指稱 劏房租金升幅超越私樓 (本報訊)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 充權研究中心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的調查發 現,劏房租金指數較去年增加近一成四,甚 至高於私人樓宇的百份之七。調查員呼籲新 一屆立法會議員及下屆特首關心劏房戶處 境,當局亦應重設租金管制,及為輪候公屋 的住戶提供過渡房屋。 調查機構於過去三個月透過實地測 量、訪問租客、批則核實等方式,調查 二十九個單位共六十八個劏房戶的租金、電 費、起租期和居住面積等資料,並於十月九 日公布結果。 調查員呼籲當局盡快制定中短期措 施,以紓緩劏房戶的住屋需要,中期方案 可包括多方向的租務管制;市區重建局的 重建項目以六成私營及四成公營的比例去 興建房屋;香港房屋協會則可履行更大的 社會責任。

調查員亦建議當局把空置校舍改建為 過渡房屋,供輪候公屋的劏房戶暫住,既無 須另外建屋,又可善用建築物的剩餘價值, 目前全港便有二十九間閒置校舍,而一所校 舍可照顧六十個家庭。 上述研究發現,劏房戶面對沉重的租 金壓力,調查機構最新訂定的「香港劏房 租 金 ( 綜 合 ) 指 數 」 為 398.0 (去年十月水 平),較去年升近一成四(一四年十月水平 為 350.5 );同時期「私人住宅甲類租金指 數」只上升約百份之七,兩者升幅差距達一 點八倍,反映劏房租金升幅遠超其他單位。 然而,平均工資較同期只上升了近百 份之四,基層住戶更將不再獲「關愛基金」 的「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 活津貼」。因此,調查機構呼籲關愛基金繼 續發放津貼以協助劏房戶。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明愛專上 學院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賴建國 稱,政府應關注劏房戶的生活狀 況,他呼籲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動 議要求政府提出中短期方案紓緩 低收入家庭的住屋困境。 賴建國說,現時一般輪候 公屋申請達十五萬三千宗,非長 者一人申請亦有十三萬五千三百 宗,平均輪候時間達四年多。 他引述另一研究指,二 ○ 一六至二 ○ 年公營房屋供應量仍 落後於預計三成,即約有十萬個 單位;然而,居於劏房人數從 一三年六月的六萬六千九百個單 位共十一萬一千三百人,增至去 年十二月的八萬八千八百個單位 共十九萬九千九百人,惟此數據 尚未計入居於工廈、鄉郊、丁屋 等隱蔽地點的劏房居民。另外, 該調查指本地公屋供應不足,政 府亦加強劏房住屋如工廈的執法 規管,社會更難於短期內徹底解 決劏房戶的住屋需要。(公)

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一項調查促請當局關注劏房戶的住屋困難, 推行相關政策改善處境。圖中為學院高級講師賴建國。

1928年創刊 2016.10.12付印 零售港幣六元 今期出紙六張、隨報附送《喜樂少年》 第3791號 出版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p12-13

.天主教聖公宗晚禱 派遣地方主教推動合一

p22

.聖三依麗莎本主日封聖 加爾默羅修女撰文介紹

p23

Kung Kao Po

.教宗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本期 提要

主曆2016年10月16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 . 電話:2522 0487 . 傳真:2521 3095 . 電郵:kkp@kkp.org.hk . 網址:http://kkp.org.hk . 廣告部:ad@kkp.org.hk

慈悲禧年恭敬聖母遊行

(本報訊)十月玫瑰月,教區 慈悲禧年專責小組與長洲花地瑪聖母 堂,十月九日下午舉行「聖十字架 及花地瑪聖母敬禮遊行」,由湯漢樞 機主禮,夏志誠輔理主教襄禮,逾 一千三百人參加,同心為長洲社區、 香港社會以至中國祈禱。 這次活動亦為港島西南及離島總 鐸區的傳教節活動。當日信眾先在聖 堂誦念玫瑰經,遊行約三時起步,經 市政大廈至長洲公園回程,歷時一個 多小時。隊伍返回聖堂後在操場接受 聖體降福。 當日主辦者準備了四台飄色,出 動約三百八十枝旗杆,讓遊行隊伍在 一片黃旗海中進行。(朗)


公教報

主曆2016年10月16日

信仰

8

劉寶嫦修女修道七十載 曾協助尋找內地失散修女

資深中國觀察 家程翔撰文指出, 若不深究文革的歷 史起源,就無法從 歷史吸收教訓,他 指問題根源於「不受權力約束的政 治」。他審視目前制度時指出,若一 旦條件俱備,即意識型態鬥爭及黨中 央集權等再趨嚴重,文革就有死灰復 燃之虞,故此政治體制改革更形重 要。 至於天主教徒於文革期間的處

劉修女(右二)早年前往 印尼探望修女與舊生

聖神研究中心期刊 《鼎》最新一期(二○ 一六 年 秋 季 號 ; 總 第 一百八十二期)從文化 開 卷 大革命爆發五十周年 反思宗教及社會議題。雖然中國教會 經歷這十年劫難,但仍能憑藉信德恢 復過來。 中國一九六六至七六年發生的 文革傷害中國教會以至整個社會, 《鼎》文章一方面以史為鑑,另一方 面檢視當前內地的未來走向。

境,聖神研究中心策劃主任田英 傑神父形容此為「最嚴重的迫害 和殉道時期」,基督徒一度被視為 「人民的敵人」,教堂則遭洗劫及 改建,修道人被批鬥。是期的「文 革中的天主教會」圖輯亦刊登這些 震撼照片。 文革期間紅衛兵在全國去除宗 教標記,迫害神職人員、修女及教 徒 ,不少修道人拒絕放棄信仰,例如 有修女因不肯踐踏聖母像而被紅衛兵 打死。 而文革期間較為外國人熟知的 天主教會悲劇,是一九六六年八月 二十四日,紅衛兵衝入天主教學校

劉修女(右黑頭巾) 與親友

聖神研究中心期刊《鼎》 反思文革爆發五十周年

劉寶嫦修女(右) 與代母

務,協助聯絡在中國大陸失散多年的修 女。她說:「解放時我們有三百多修女 留在內地,當中不少與我同期入會的因 政局問題被分散各處,或被安排離開修 會返回家鄉。」 那年頭,修會多年來無法與內地 修女通信,早已失去聯繫,於是她們拜 託前往內地探親的朋友順道「尋人」, 「每知道有教友前赴大陸探親,如果 我們的修女也曾在那地方服務,我們 便請教友代為尋找,希望從中得到修 女的消息」。 她說,曾有神父到內地時,在聖 堂內遇到一位老婦,老婦得悉他們來自 香港,便俏俏地遞上紙條,上面用法文 寫有「我是FMM」(FMM是瑪利亞方 濟各傳教修會的縮寫),「神父返港後 聯絡我,我們便設法子與這位老修女通 訊。這讓我感到天主對我們的眷顧」。 她說,那段日子她們共尋回三百多 位修女,但仍有十多位修女失去聯絡。 成功聯繫的修女繼續以書信往來,後來 國內逐步開放,在港的修女也可到內地 提供培育,或邀請修女來港交流。 劉寶嫦修女現居於澳門的聖嘉俾 厄爾會院,閒時會編織毛衣、冷帽和 頸巾,部分製成品會送到香港明愛賣 物會上義賣,她說回顧修道生活的日 子很快樂,她邀請青年勇於回應天主 的召叫,不用害怕,「因天主自會照 料你們」。(詠)

年輕時期的劉寶嫦

年屆九十四歲的劉寶嫦修女 度獻身生活七十載,她說,是天 主安排她加入瑪利亞方濟各傳教 修會,派往印尼傳教和服務中國 教會,「七十年來我一直學習依 靠天主」。 在港出生的劉寶嫦修女青年 時入讀瑪利諾修院學校,深受校 內修女的獻身精神吸引,後信奉 天主教。往後她轉到上海震旦女 子文理學院,畢業後神父介紹她 加入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劉修女入會時方才 二十四歲,宣發初願後曾到 紹興約四個月,後因政局 不穩被派到羅馬繼續接受 培育,宣發永願後派往印 尼傳教二十八年,在當地 修會開辦的國際學校處理行 政和教授英文。 談到印尼傳教的日子,她 說第一步是要學習印尼語。她說國 際學校的學生,除當地人外,還有來自 印度、中國等地的青年。她份外關心身 在異鄉的青年,見到學生有異樣,便加 以慰問。劉修女會提醒她幫助過的學 生,日後要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作 為傳教士,要以言行表現出我是天主教 的獻身修女」。 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修 會派遣劉修女返回港澳會省專責中國事

虐待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修女的事 件,該會的外國修女被宣判為「反革 命份子」,被驅逐出中國,好些先暫 逃往香港;多位內地修女則遭判監 二十年。 更甚者,有主教及神父被安插 罪名而遭槍決,中心執行秘書林瑞 琪回顧其中三宗相關個案,並同時 帶出教會於文革後的發展,其中溫 州教會於四人幫倒台後迅速復甦及 增長,大批新教友進教,冷淡教友 悔改重新歸棧。 此外,是期亦收錄湯漢樞機《中 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一 文,幫助讀者了解中梵議題。(祖)


南韓青年開拓無核世界 九月十二日晚,南 韓發生兩次黎克特制五 級以上的地震,其中一 次達五點八級,是有紀 錄以來最強的,震驚全國。當晚Haja 學校正在舉行慶祝十五周年的聚會, 氣氛瞬間由「生日快樂」變為「不要 核電」。因為震央在慶尚北道慶州 市,位於核電廠密集的韓半島東南 部,距月城核電所不足三十公里。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告訴我們,人 類製造的危機,或比天災構成更可怕 的破壞,影響可以更深遠。所以,近 年Haja學生致力關注能源問題,聯同 民間團體要求關閉現有的核電廠及停 止其他核能發展計劃。他們並未停留 於反對,同時積極探討無核社會的生 活模式,學習早前提及的適當性技 術。這些行動的推動力,除了危機 感,也來自對能源消費背後的不公義 的醒覺。 南韓現有四大核發電所,運作中 的反應爐合共廿四台。這些電能有一 定比例是應付北部人口密集都市的需 求,而萬一發生核事故或強烈地震 (專家報告指該區可能發生最強達八

文 教 14

公教報

主曆2016年10月16日

點三級的地震),首當其衝的則是東 南部的小城小鄉。事實上,不少鄉村 農民早已因為這種供電模式而吃盡苦 頭。 為把電力由東南沿岸的核電廠輸 送到北部城市,電力公司開展興建高 壓輸電塔的計劃。這不但會破壞生態 環境和農民家園,也牽連到地區發展 和地價,在韓版「官商鄉」勾結的情 況下,輸電塔的選址改到無權無勢的 地方社區。其中名叫密陽的農業村 鎮,平凡的老農夫被迫成為守護土地 的抗爭者,經歷逾十年的「生死 戰」。 這種都市人的便利和消耗,建築 於鄉村農民的付出和痛苦的關係,並 不止於能源方面;我們不斷消費農村 的作物,卻鮮有回饋土地,甚至容讓 農民遭受剝削。這是學生們認識核能 和輸電塔等問題時的反省,我們的生 活、習慣和選擇,總為別人帶來或多 或少、或好或壞的影響,因為大家生 活在大地上,息息相關。 當中,Haja屬下的棉花學校(學 生是初中年紀的青少年)在每月的最 後一天舉行「無影響日」,學習實踐

少年滋味

The Taste of Youth, 2016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密陽農民由反對輸電塔,走到關注 核電問題。 對人以及大地友善的生活模式。有一 次剛好要跟他們上課,遇上陰天,不 亮電燈的課室太暗了,我們就移師室 外的園子上課。當天是星期六,是 「便當分享日」,他們帶來的都是不 經烹煮的食品,如新鮮的車厘茄和涼 拌青瓜。藉此,大家一起尋找各種可 能性,亦更深入思考這行動的意義。 近年南韓青年常用「地獄」形容 每況愈下的社經環境,Haja學生每天 接觸和討論各類社會問題,在他們身 上卻沒有很強的無力感。他們散發的 正能量,似乎來自一份意識,就是自

學習可持續能源的技術,是Haja學 生生活的一部份。 己在社會中有所角色,相信透過生活 中一點一滴的小行動,可以創造更好 的未來。

text / 曾淑儀

業人士?為何一定要功利地學習,只著重成績和 級數? 中學女生說「放學補習、放假溫書,很 傻」;小學女生說「練琴、唱歌、做功課、返 學,不能休息」排得密密麻麻,坐在身旁的母 親卻淡然地說「小孩子生活就是如此」。 電影全是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學業 成績也有很大差異的九位年青人有血有淚的分 享。最令人心痛是片中那個很「成功」的女生時 常考第一也喊著說大壓力,眼淚豆大的落下來, 真摯誠懇。所有眼淚也是真的,但父母卻似乎看 不見。 還有那個學業、課外活動,甚至人際關係都 遜色的女孩,同樣有她要面對的壓力,甚或欺凌 問題。作為母親及姊姊的只希望她加快成長,同 時也有點愛莫能助。 首席風紀不愛管同學,認為很多校規也不合 理。在唱歌的時候,她最快樂,最無憂,夢想是 天天環遊世界,表演唱歌,死而無憾。 片中最大年紀的那位廿四歲青年,很享受教 小朋友跆拳道、做義工,也打算報讀社工。但母 親卻認為他是不務正業,「想他行回正常人的 路」。其實他有甚麼不正常? 新來港男孩回鄉與兒時玩伴的對話很貼地, 道出中學生也被中港矛盾、中港關係所困擾。

怪獸家長似乎只懂將子女複製,而不是當他 們是獨立個體看待、栽培。諷刺地,電影不斷有 年青人獻唱的片段,好像大都不快樂地唱《快樂 頌》、唱《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I'm gonna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 父母們又是否讓孩子快樂,讓孩子隨心地發 光發亮?

「少年不識愁滋味」, 現代的年青人是否如辛棄疾 所說般,完全不知道甚麼是 愁苦,只懂無病呻吟? 上一代看下一代,總 是看得不順眼。從破世界紀錄的萬人音樂會同唱 《快樂頌》開始,導演跟拍着九位十歲至二十四 歲的新生代。他們愛音樂或寫作,來自不同家庭 背景,卻都無人聆聽他們心底話。成人說要讀大 學、找安穩的工作,年輕人卻拒絕盲從主流,要 活出自我。活在這片土地,你說衣食無憂就是快 樂,但老師永不休地問我們夢想是甚麼。到底是 少年愁緒想太多,還是香港變得太狹小?金馬獎 導演張經緯繼《音樂人生》後,再度追訪少年 心,透視今天,預示未來,透過年輕人的手,寫 一封給香港的家書。 家長覺得少年無憂無慮,事實上年青人也有 很多擔心和壓力。父母要子女學音樂,當子女愛 上音樂,想將來以此為職業,卻要他們做醫生、 律師。為何孩子不可追尋夢想?為何一定要做專

建築在密陽山脈上的 輸電塔,是特高壓的 輸電系統。 (圖:Gool)

問題研習: • 你有遇到壓力嗎?哪是甚麼?你又如何解決? • 你認為父母明白你嗎?你又有何建議讓年青人 可以好好和父母溝通呢? • 你的夢想是甚麼?你有甚麼計劃去達成這些夢 想?又有沒有遇到甚麼阻撓呢? 其他參考資料 • 《聖經》瑪二十五 14-30 • 《天主教教理》2366-2372 • 電影《數造傳奇》、《數造天才》、《五星級 大鼠》 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78分鐘


23

公教報

專頁

主曆2016年10月16日

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

一朵生命的奇葩:聖女聖三依麗莎 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法國修女聖三依麗莎 (Elizabeth of the Trinity)本主日封聖。香港的 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羅撰文,為本報讀者介紹 聖女生平和靈修,該會亦於本主日(十月十六 日)於隱修院(港赤柱赤柱村道68號)慶祝真 福聖三依麗莎修女封聖,下午二時講座,三時彌 撒,由聖衣會彭志順神父主持。 ——編者 國聖女聖三依麗莎生於一八八零年七月十八

法 日,七歲喪父,幼年時,固執、脾氣暴噪。

一八九一年聖女聖三依麗莎初領聖體。她承 認耶穌已擁有她的靈魂,並把它視為自己的居留 之所。 第戎隱修院耶穌瑪利姆姆告訴她「依麗莎」 的意思就是「天主的居所」。 自此,聖三神聖寓居的深意,便成為她靈修 生命的重點。 她與耶穌相遇後,有了極大的變化,顯得非 常溫順。 祈禱和領聖體是她力量的來源。在她稚嫩的 心靈裡,初領聖體也是保守童貞的一聲呼喚,領 受過基督聖體後,她就將整個人 —— 身心靈完全 奉獻給祂。 日後她曾寫道:「在這偉大的日子,我們互 相交託了一切。 」 祈禱和靈修外,她極具音樂天才,十三歲時 榮獲鋼琴比賽第一名。

聖召萌芽 一八九四年,聖女十四歲時,一天她領聖體 後,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催迫她選擇耶穌做她 的新郎,她便以童貞願許予祂。 又一次領聖體後,她心中聽到「加爾默羅」 的迴嚮,於是她明白,應該渡隱修生活。 她向母親提出要入加爾默羅修會,母親不但 不聽,還禁止她跟加爾默羅修會有任何接觸。

入修會前的祈禱生活 聖女聖三依麗莎,年紀小小就時常祈禱。十三 歲時,「最後晚餐」已成為她樂於默想的主題。她 在任何場合都忘不了天主:「我神聖的上主,祢知 道的很清楚,我雖身在俗世,但我的安慰是回到心 中與祢相契,祢親臨我心是再清楚不過的事了。」 十四歲時,她已深深領悟基督在聖體聖事內 及十字架上的愛情,也願意分擔基督的痛苦,進 入祂的死亡。

聖三依麗莎及其童年相片 十五歲時,她順序寫下自己心路歷程。 十九歲時,她已閱讀小德蘭的《靈心小 史》,並寫下十頁的讀書心得。 聖女聖三依麗莎繼續在聖化的工夫上加倍努 力,自我內心克制成了習慣,這是從聖女耶穌德 蘭的《全德之路》上讀到的。她曾寫下:「假如 有人對我做了不公平的批評,我的本性便激烈的 反抗以致血氣沸騰 ⋯⋯但耶穌總是幫著我。為了 愛耶穌我甚麼都做得到。」

加入法國第戎城的 加爾默羅隱修院 麗莎終於得到母親的准許,跟隨自己的 聖召。 一九零一年八月二日正式加入第戎隱修院。 聖三依麗莎這個名字,令她萬分興奮,說明 了她整個靈修生活的導向,就是專注在她心中的 天主。 一九零一年十二月八日,聖母無原罪節,聖 女聖三依麗莎欣喜地穿上了加爾默羅隱修會的會 衣。第二年的八月開始,聖女起了重大的變化, 這時,她陷入了靈修的黑暗、不安和焦慮中。 聖女從中獲益非淺,她從無能中學到了謙 遜;由割捨而學到了愛。 她的信德淨化了,也加強了,對自己肖似受 苦基督的聖召,也愈來愈領悟箇中深義了。 她比以前更深信天主聖三居住在她心內。 一九零三年一月十一日,主顯節,聖女聖三 依麗莎宣發貞潔、神貧、服從三聖願。 「在這大日子前夕,守在聖堂中等待新郎 的來臨,我就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天堂已為我而開 了;一個信仰、痛苦及愛的燃燒中的天堂。我願

聖女金言 「我在世上已找到了天堂,因為天主就在我心中。」 「我相信有一位,祂名叫『愛』,日夜都住在我內,而祂『要求我們與祂 相伴』,這就是 我生命中嘗到天堂的秘密。」

深深地愛祂,至死不渝地愛祂。我唯一的心願就 是成為聖愛的祭品。」 一九零四年十一月廿一日,聖母奉獻紀念日, 聖女寫下了她的「聖三頌」,是聖女內心生活的摘 要,以基督為中心及與聖三共融的靈修生活。 聖女宣稱:「這就是我的聖召。我要做個 『頌揚天主光榮』的人,今生今世永不渝。」

進入天堂永光之所 一九零三年六、七月間,麗莎開始患上腎上 腺疾病,此病並未確診,因為當時沒有表徵,也 沒有治療的方法。 一九零六年,她病情嚴重,需要送進修院 的病房。期間,她繼續英勇剛毅和喜樂地忍受痛 苦。在生命的最後九天,她飽受身體的病苦,以 及心靈黑夜的煎熬。 一九零六年十一月九日聖女離世,享年廿六 歲。 她最後的一句話是:「我走進永光,去愛 去活。」 聖女聖三依麗莎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五日被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宣為真福;本年十月十六日 獲教宗方濟各列入聖品 。

聖女聖三依麗莎,在她心靈深處,找到了天堂, 與主契合。 我們每個人心中亦有天堂,願我們也時刻進入自 己的內心, 尋找天主,寓居天堂。 聖女聖三依麗莎,請為我們代禱!

聖三寓居的靈修生活 「若要和聖三有親密的契合,我們的本性,要經過轉化、聖化,獲取新的 能力。 」 聖三寓居是一項真理,既深蘊又實際。 人與近在咫尺的天主相契,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 聖女聖三依麗莎能將聖三寓居的奧蹟陳述得極為生動充實。她的陳述實在 就是她的生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