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報20150823天主教大專聯會談台灣民主思辨之旅

Page 1

公教報

主曆2015年8月23日

專頁 12、13

撐台灣民主思辨之旅

點解要 由香港天主教 大專聯會與香港天主 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合辦的「點解要撐— —社會訓導及港台社 會分析研習團」已經 結束。神師甘寶維神 父、正委幹事、牧民 工作者連同來自不同 展覽重現「二二八」事件 大專院校的同學,一 行十二人在六月十五 至二十二日的八天內 走訪四地,由台北, 路經新竹、苗栗到台 南,拜訪當地的天主 教教會社會服務團 體,並把握機會去了 鄭南榕紀念館 解台灣社會的不同議 題,與台灣太陽花學運人物對話交流。我們期望 這趟旅程中的體驗和經驗能夠延續下去,讓大家 去反思基督徒及學生的身份,該如何去關愛我們 的社會。總結整個旅程所學,或許就如雨傘運動 的口號:勿忘初衷。

中央研究院「學動·運生」展覽

台灣中央研究院的「學動.運生」展覽中 與太陽花學運相關的展品

民主何價?——滿身傷痕的島嶼

「點解要撐 社會訓導及港台社會分析研習團」行程 ——

第一日 台北:參觀「學動.運生:台灣戰後 學運回顧」展覽 第二日 台北:參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及鄭南 榕紀念館 第三日 台北:拜訪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及參觀 輔仁大學 第四日 新竹:到尖石鄉原住民區探訪原住民 第五日 苗栗:參訪大埔及科學園發展區 第六日 台南:拜訪「島國前進」街站及參加 課綱微調講座 第七日 台南:參與主日彌撒 第八日 台南:個人及小組行動計劃討論

去年香港發生的雨傘革命,開始讓我們看 見了爭取民主的代價,從身邊各種人的不屑或 辱罵,以至當頭的警棍、爆在眼前的催淚彈。我 們想起香港的將來,就像再走進了催淚煙一樣: 白煙茫茫,前路充滿絕望,眼下那痛楚卻久不消 散。但是,我們在中央研究院參觀的「學動.運 生:台灣戰後學運回顧」展覽中,卻發現原來鄰 近我們的台灣,走得比我們遠,也走得比我們 痛。 四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台灣人民都活在 高壓統治之下。一九四七年,二戰戰敗的日本, 將台灣主權交給中國國民黨一年多,台灣人曾經 滿懷希望可以重掌主權,國民黨政權的壓制和外 省人的敵意卻使他們失望,也激起了兩方互相的 仇視。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台北一次警民衝突, 長官公署的衞兵向示威的人民無示警下開槍掃 射,激發全台各城市的暴力衝突,最終國民黨從 大陸調派部隊鎮壓,濫殺了反抗者。 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人民的傷痕,加上其 後實施的戒嚴令及法例賦予政府強權,致使人們 充滿恐懼與絕望。在當時的軍事法庭上,審訊不 公開,亦沒有陪審團;檢察官與法官同坐審判席 上,只有辯護律師與被告在下面申辯,結局往往 是長期環境惡劣的監禁甚至是死刑,上訴者大多 罰得更重。人民之間也因害怕被告密、誣告,充 滿著不信任,縱使實行民主選舉,但在戒嚴下幾 乎形同虛設。這是台灣社會的黑暗期。 在不公義的壓迫下,台灣人民為了反抗國

民黨強權統治作出無數犧牲,透過參選、辦報、 請願等,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揭露社會上的不 公義,為使更多人了解社會的真相,也向政府施 壓。終於,因為多次抗爭事件、社會環境轉變及 國際壓力等原因,台灣政府在一九八七年解除了 戒嚴令,結束三十八年戒嚴下的白色恐怖時代。 縱然如此,台灣人至今依然關心社會,不斷為公 義而抗爭。 重看台灣的歷史,我們也許會發現:香港 剛經歷的,只是民主路的開始。香港人未來的自 由,似乎無可避免的會被收緊。但這並不代表我 們要感到絕望,反更應對未來抱有希望,因為天 主是歷史的主宰。台灣,也走過如此漫長的民主 苦路,才成為了現在很多香港人所憧憬的地方。 作為香港人,我們更應懷著依賴天主的心,繼續 認識公義、傳播公義的重要性,以及為公義發 聲。

愛與貪婪——民主國度裏的絕地呼喊 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帶我們到了苗 栗縣的大埔,了解當地政府與居民的土地紛爭事 件。大埔,原本是一處遼闊的綠土,種植稻米的 農村。由於當地政府打算在該處興建科學園,因 此把住在當地的農民捲入這土地紛爭的漩渦中。 當我們思考著為何香港特別多土地紛爭的問題, 例如新界東北發展地區、馬屎埔等地區時,卻發 現比香港更有完善民主制度的台灣,同樣有黑暗 的土地霸權。 事件的始末,源於地方政府在未有官方文 件許可前,擅自動用警力和推土機先斬後奏,把 不同意搬遷的居民所住的家園農田推倒破壞,強 行收地。事實上,這個屬於初步構想的計劃未與 所有受影響的居民達成共識,而且政府官員更被 揭發與有關計劃利益者有串通之嫌。這些,正是 「貪婪」的舉動。因為貪婪,所以人們為了滿足 自己,破壞別人的家園去換取利益。 因此,這強行收地的事件令居民們燃起了 對家園的「愛」。在沒有經驗、沒有人幫助的情 況下,依然為家園堅持,帶著勇氣與政府抗爭, 爭取公義。而這件事,亦引起了一班大學生的注 意,包括帶我們認識這個地方的陳為廷。 一切源於「愛」,那一班大學生們與居民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們同行,和政府抗爭到底。與我們分享的居民 提到,這些大學生並不是那些只為「排場」而幫 忙的人,而是盡心盡力在知識和能力上給予很多 支持和力量。因為他們的真誠,令居民們更堅持 為自己的家園繼續抗爭。雖然他們的家園已被破 壞,但那班大學生們仍然透過不同抗爭幫助那些 居民用官方的渠道拿回公道。 當我們問及陳為廷為何要幫助那些與自己沒 有關係的大埔居民時,他只簡單地回覆了一句: 「因為我是好人。」這一句,充滿著愛的力量, 那種無私幫助別人的愛。 至於愛可否戰勝貪婪,這要留待天主在適當 的時候給居民們答案,亦在適當的時候用行動告 訴我們每一位。

心中所相信的公義而和其他同樣無助的居民走出 來。在這事件中,韋修女等人和居民一起同行守 護自己的土地,她們也為這些弱小者而服務,我 們從中看到,耶穌就在她們中間和她們同行。 「當我們在陌生人臉上認出我們是兄弟姊 妹的時刻,就是人類黎明的開始。」這句在新事 社會服務中心看到的話語,提醒著我們要以行動 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更從新事 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和韋修女的經歷中看到她們 如何實踐這句話。我們又能否像他們一樣,活出 自己的信仰,讓其他人看得到我們是天主的子女 呢?

挺身而出——放下安逸背上十架

假如有一天,你要放下擁有的東西,離開 熟悉的環境,你願意嗎?對每一個人來說,要他 我們到了台北的天 們離開生活圈子,走進 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探 未知,的確不是一件易 訪,此中心取名自《新 事。但我們在這次的旅 事》,主要關注勞工的權 程中,卻遇到兩位這樣 益和服務勞工。新事社會 的人物。 服務中心的工作很多樣 在台北時,我們參 化,例如他們會協助原住 觀了天主教輔仁大學, 民把他們的農作物出售, 在那裡我們認識了一位 令他們可以用自己努力的 叫小高的女生。她畢業 成果去維持生活;他們也 本港成員談「雨傘運動」 後便加入一個反迫遷組 會協助從外地到台灣工作 織,小高沒有任何政治 的勞工去融入社會,並會 背景,加入組織的原因,就是想幫那些居民。 為受職業性災害影響的勞 我們頗為訝異,因為一直以來我覺得加入這些 工提供協助。最令我們佩 組織的人都會有他們的抱負,希望自己可以做 服的地方,就是雖然他們 出一些成績,從而在這條路上平步青雲。但小 人手不多,亦缺乏支援, 高加入的原因卻十分單純,就是一顆助人的 但他們仍然盡力去為這群 心,讓她毫不猶豫地踏出她的舒適圈。她的同 勞工去取得應有的尊嚴和 輩有的可能已經獲得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有 權利,身體力行去實踐社 的可能出國尋找自己的夢想,但小高卻選擇以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韋薇 會訓導。他們所做的工作 修女 這種方式去回饋社會。為這些弱勢社群發聲、 也是為最弱小的服務,就 與政府部門周旋和協商,都耗費許多心力和體 有如耶穌曾經關心那群在社會中被忽視的人一 力,沒有人一開始就會成功,小高也不例外。 樣。他們不求有甚麼回報,但其實他們也默默地 但她卻沒有放棄,即使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和人事 為天主服務,去儲蓄著天上的財富。 物,她都會堅持下去。我覺得踏出舒適圈除了需 除了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外,在中心服 要勇氣外,也需要像小高一樣的堅持。 務的韋薇修女也和我們分享了她們曾經歷的土地 旅程的另一站是台南,我們在那裡遇見了帶 抗爭事件。在事件中,政府以發展為由強行徵收 領太陽花學運的其中一位學生領袖——林飛帆, 了四個修會的土地,但事前她們並沒有收到正式 他在運動中擔當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相比起小 的通知。面對這個決定,韋修女和其他修女以行 高,同樣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學生,當他 動去表達她們的意見。她們和其他同樣遇到這情 決定站出來為自己的社會發聲時,他的一言一行 況的居民走上街頭提出抗議,最終得到媒體的關 就註定要暴露在媒體和大眾的目光下,所說的和 注,政府亦因此放棄此計劃。 所做的都會被別人放大來看,而批評也從四面八 這些土地可能在政府的角度只是發展的一 方迎面撲來。雖然在抗爭或爭取的過程中十分艱 部份,但對修會和其他的居民來說,這些是他們 難,例如聯署上的簽名要逐個收集回來,但林飛 僅有的財產,更是居民多年努力儲蓄所得來的房 帆仍努力地一步一步去完成。在太陽花學運中, 子,因此,這更令韋修女和其他修會決意抗爭。 有很多網絡上的鍵盤戰士雄辯滔滔地發表自己的 她們面對著政府的權威,雖然手無寸鐵,卻因著 想法,卻鮮有付出實際的行動去證明自己的立

因主之名——行動活出信仰

成員到訪輔仁大學,並在當天參與彌撒 場。這些人安坐家中不斷批評,但其實根本從未 踏出過自己的舒適圈。 很多人甘於待在舒適圈裡安穩地度過一生, 但同時又羨慕別人可以展翅高飛,實現自己的理 想。兩者之間最大的分別,或許就是後者願意離 開自己的舒適圈。舒適圈就像一個魚缸,雖然它 能提供安穩生活所需的一切,但同時把我們困在 一個空間裡。如果我們真的不甘於現在的生活, 就要鼓起勇氣去打破面前厚厚的玻璃,以行動來 改變自己既有的生活。

瞎子開眼——寫在研習之後 八天的研習團過去了,同學們各自都有不同 的收獲,在一路上見識到台灣人在追求民主路上 的犧牲、學運領袖的堅持、韋修女的服務,還有 在一切社會不公義中人對自由和真善美的嚮往, 這一切一切都為我們帶來不能言喻的思想衝擊, 和對「自身能為社會作甚麼」作反省。在旅程中 大部份參加的同學都有一個同感,就是大家都缺 乏足夠的知識去對社會現況作客觀分析,例如在 台灣太陽花運動所反對的服貿協議,我們沒有誰 能說得出甚麼是「服貿協議」。試問我們在缺乏 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又怎能去作批判、論誰對誰 錯?即使是在自己城市發生的事,就如之前鬧得 滿城風雨的政改風波,在大家選邊站在「黃絲」 「藍絲」之前,又有多少人能講得出甚麼是「人 大落三閘」?「基本法四十五條」又是甚麼? 正因為這趟旅程讓我們認清自己的不足,在 最後一天的分享環節中,很多同學的個人行動計 劃(Action Plan)都是圍繞著自我增值:要多看 書、認識時事,先豐富自己,再主動和其他人分 享看法和作理性討論,相信在思辨的過程中,真 理是愈辨愈明的。作為公教學生,這當然也包括 要多看聖經和社會訓導,倚賴著天主的教導,並 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愛德和公義。 正如前文提到,這八天的體驗為我們十二人 帶來不同的感受和反思,未能在這一一細說。如 有興趣了解更多同學們的個人感受和照片分享, 歡迎瀏覽「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臉書專頁。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供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