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自傳 作品集

Page 1

VO.1

PORTFOLIO LEE, HSIAO-WEN


LEE, HSIAO-WEN

name age

李筱雯 23

date of birth

1994/01/17

cellphone

0972129648

mail

winlee221@icloud.com

About me

The future

我是個願意承擔責任並努力達成期許的人 ,有主見但也願意傾聽他人,我重視與他 人相互探討理論的過程,而共同琢磨出最 好的設計與方法是單獨一人無法做到的事 情,學校的團體生活讓我明白 : 這世間每 件事皆是由各方擁有專才的人協力合作才 能順利運轉的,甚至有許多一個人努力仍 無法感知到的經驗和心情。 在五年的校園生活中,我是學生、是同儕 、是室友,亦是為期一年的系學會文書, 不同的身分讓我學會站在各方角度看待每 一件事情,我學會和同儕在課業中相互學 習討論,我懂得和室友一同享受生活中的 各種起伏,文書一職讓我了解組織的運作 方式和共同努力的心情,在一年之中歷經 了許多一個人無法看到的景緻,學會和同 伴同甘共苦的策劃一系列的活動,成為師 長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打破新生適應新環 境的疏離感,建立名為建築系的團結共識 ,我們會一起前進為一件事情專注而付出 努力,辛苦是一定的,但完成的瞬間卻可 以品嚐到豐厚結果的甜美,進一步的築起 自我認同的自信,還有強烈的團體歸屬感 。

畢業後除了迷惘的情緒之外,更多的是對 於自己在未來成長的可能性和冒險嘗試的 精神,經過這五年身為學生時期的歷練後 ,我從學習中了解到自身對於工藝、手做 與策展的興趣,從設計中找尋到自己對於 空間氛圍創造的感悟,從闡述作品的理念 和議題過程中,自老師和同學間得到值得 深思反省的回饋,謙卑地知道自己的不足 和應當繼續努力的地方,而現今成為新鮮 人的我,把這些經驗轉化成滋養我的養分 ,提供能量與勇氣向未來前行,「一個人 無法成功只有一個理由:自己停止前進; 一個人能成功也只有一個理由:自己找理 由前進。」,我期許自己如這句話一般, 持續懷著學生時期的態度,勤奮、認真的 對待每一件人事物,以自由的心情盡全力 地吸收各樣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界,無 止盡的學習,豐富充實自己。


Experience 2012

2013 2014

1.

Software Skills

證照 Word 2010 實用級 Primary

實習於 蔡孟哲建築事務所

ll K

rak

ow

治 h ks or

w op

Portfolio Contents

Ox

yg

g

ell elf

/ sh

畢業於 銘傳大學 Ming Chuan University

Ha

sh he nt 心ho聲 st i

2017

ed

.棲息

the

展覽 up to 3742 展場工作人員

lat

漫遊

see

2016

rcu

B

啓 澤

證照 English Key-in 實用級 Primary

Ci

PROJ EC T

覓尋 4.

證照 PowerPoint 2013 實用級 Primary

an

實習於 蔡孟哲建築事務所

stick c

3.

競賽 入圍佳獎 2014年綠牆創意設計競賽 Green Wall Green World

2015

ct A

2.

身兼 系學會文書一職

證照 TOEIC 聽力閱讀 score 635

proje

en

Ho

me


project A

Site Location

1.

Stickcan Garbage Can Which Make Of The Chopsticks

Site Location 5 De Ming Rd., Gui Shan District, Taoyuan County 333, Taiwan Coordinates:24.984493,121.342369

入圍 佳作

South west monsoon Sun trajectory Circulation

龜山鄉氣候屬於台灣省北部溫暖濕潤之副熱帶氣候區,年雨量平均值為1712.8公厘,年均溫21~22℃, 最冷月均溫15℃,最暖月均溫28℃,全年日照總時數,大概在一千八百小時以上

18至23歲之設計學院學生

使用對象

30至60歲之教職人員

警衛及清潔回收人員

丟棄設計大樓之垃圾

使用項目 人群走動經過的通道 學生及教職員聊天之休憩

騎乘機車之通道及停放 清潔隊員回收子母車之垃圾

Who will use How to use

綠牆不該只是被動的減少溫室氣體 而建置,而是要從人類的心理做出治本 的改善,因此以持續在提倡的資源回收 及分類的議題著手,試想為什麼人們不 喜愛接近垃圾場,甚至對其感到反感, 例如:印象裡,垃圾集散處總是陰暗無 人管理,蒼蠅蚊子孳生,漫天飛舞,到處 瀰漫著一股讓人不想靠近的氣味,種種 不良因素,導致大眾產生一種想快速地, 隨便地丟了垃圾就走的心態,以至於無 法放慢腳步去做垃圾的資源回收及維護 ,甚至成為髒亂製造者的其中一員。期 盼以日常生活中校園的垃圾場做為基地 ,運用綠牆及垃圾桶的結合,逐步改善 令人退避三舍的多種問題。

Northeast monsoon

Design academy

Climate data graph

競賽主題關鍵字為「綠牆 」。參賽者應在綠建築、永續的 價值下,關注建築物在垂直立面 上如何呈現綠牆的效益,並且解 決綠牆施做方面的設計、技術、 成本、維護管理議題,藉此提出 具有創意及想像力的設計方案及 組構件設備。 舉凡建築物立面、戶外施 工圍籬、綠牆景觀設計、構造物 之組件、構件技術等方面創意設 計內容均可參加競賽。參賽者可 自行選擇基地作為標的,並且針 對基地位置、特性、問題等詳加 說明,再對綠牆構造物之組件、 構件等材料技術方面提出創意設 計內容。

Mapping

2014年綠牆創意設計競賽

街道旁的建築綠牆,似乎都只是以 綠色貼皮的方式,供路過的民眾欣賞,觀 望著,讚嘆完後就與自身無關,為了讓 大眾更進一步認識永續綠色環境的重要 性,因此有了互動構築的發想。透過單 元化構件組成方式,促進大眾可自由的 動手構築綠牆,進而在人與建築,人與人 之間產生互動連結,達到由建築潛移默 化的影響,使大眾有心境上的轉變。


Main Idea 期望運用廢棄 材料減少掩埋場負 荷的大量垃圾,例 如不可燃的塑膠帶 等從中選擇用竹子 或木頭做成的免洗 筷作為綠牆的材料 。根據環保署統計 ,台灣人一天用掉 280萬雙,一年就 約要用掉十億雙免 洗筷,相當於七百 座足球場。而台灣 本地的竹材與木材 早已不足,更向國 外經由海運進口免 洗筷。以消耗大量 對環境和人體有害 的免洗筷,製作出 可間接影響民眾對 於環境維護的心理 ,促進大眾自發性 的為改善居住環境 盡一份心力。最終 ,則以日常生活裡 基本都會經歷,實 行的行為「丟垃圾 」開始,進而帶動 資源回收的分類。

起先由選用的 材料為設計發想、 在過程中發現竹筷 的纖維與大自然中 最為穩固的形狀 ──六角形蜂巢極 為相似。

進一步的探討 ,六角形是面積最 大,周長最小的平 面圖形,且是個排 列穩定的幾何圖形 ,因此選定空心六 角柱作為基礎元件 ,並運用樂高的卡 榫型式來自由構築 這道兼具美化環境 又有實質正向功能 ,效益的牆。

Concept

Matirial

再造竹筷纖維 複合材料 之生產製造流程

+ +

回收竹筷

竹筷表面 做鹼處理 並磨成竹粉

加入玉米澱粉 (塑膠粒)

兩者經溶解混煉 高壓射出綠複合材

透過高壓高溫 壓模成型


Planting

Form 運用樂高簡易,好懂且 單一化的卡接形式, 使整體牆面是可以讓 民眾自由拆解,組合。

椰纖毯

波士頓腎蕨

運用天然的椰纖毯 代替土壤,鋪在六 角柱中,再種植波 士頓腎蕨,使其自 然垂下生長。 椰纖毯使用約1~2 年會自然腐化,並 轉化成為土壤,對 環境完全無害,是 最佳的環保素材。 具有彈性、高透氣 性、不易坍塌、孔 隙度高,以及防止 雜草及蟲蠅,並可 增加保濕性,降低 栽盆溫度。

屬植物多年生草本 植物,具許多走莖 ,走莖先端向四方 伸展開來接觸介質 後會長出叢生芽。 喜歡明亮的散射光 ,無法長時間生處 於陽光直射的地方 ,冬季溫度不低於 8℃,但短時間能 耐 0℃低溫,也能 耐 30℃以上高溫 。 具有除臭之功用, 是最有效的生物淨 化器。

整體設計分成兩個部 分:一個是大型六角 形垃圾桶,共有四個 ,為求增進大眾要資 源回收分類的意識, 分析後將較大量的一 般垃圾和紙類回收各 一個,較少量的鐵鋁, 寶特瓶,玻璃,廚餘分 別將一個大型六角形 柱垃圾桶之空間一分 為二來做回收。

另一方面,圍繞垃圾 桶主體的小型六角形 柱上,樂高意象的凹 凸扁形圓柱,不只具 有卡榫的意義,也防 止垃圾桶本身不會向 後滑動。

俯視圖

榫接方式 單元組合細部圖

在垃圾桶主體四周有 設置隱藏式滾輪和孔 洞,以方便清潔回收 垃圾的人員在清除垃 圾桶的垃圾時,能使 用得更輕鬆便利。 立面圖 組合示意細部圖


運用回收材來製造元件︐有效減少材料之費用︒ 透過單一化元件設計︐降低模組的成本開銷︒ 因材質及植栽的選用具保水性︐故無須外加灌溉系統之成本︒

透過設計︐帶給髒亂且撲鼻的垃圾場一個舒適且自然的環境空間︒ 使用可分解的竹製複合材︐代替大量的塑膠用料︐進而減輕大自然 無法迅速代謝的負荷︒ 大量植栽能夠淨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粉塵︐也有減緩都市熱島效 應︐調節微氣候等能效︒

透過親身參予︐創造深植人心的效果︐帶起對永續的自發性︐促進 人們對於資源回收的重視︐進而帶動大眾動於環保議題的付出︒

運用竹製複合材之特性循環利用︐達到回收再利用的永續效能︐鏤 空雙向綠牆︐帶來有別於以往單牆設計︐創造出雙倍的能源效能︒

側視圖

經濟 效益 環境 效益 社會 效益 能源 效益


project B

在與同儕們協力合作 之下︐完成西門町的基地 調查後的議題討論中︐我 對於西門町商圈中的行人 流動與人流活動感興趣而 進一步探討人的行為與思 想︓在西門町中移動的人 們︐不管是前來逛街或看 電影的情侶︑朋友們︐還 是在散步道︑街道間的連 結路口和廣場賣藝的街頭 藝人們︐他們皆是構築西 門町地方特色和氛圍的城 市漫遊者︐而當我們自身 抽離了喧囂人群與時間流 逝的阻礙︐是否曾經感受 過自己雖然身處於人流之 中卻獨自一人行走︐時間 凍結靜止︐看得見身旁的 人流軌跡︐並且從中深刻 得感覺到孤寂和找尋自我 的信念︒ 最終︐我決定建造多 元藝術展演空間,提供街 頭藝人展現才華的舞臺和 觀賞表演的群眾不一樣的 欣賞體驗︐增加街頭藝人 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們試圖運用現場基地勘查和網路資訊等等,進行基地分析進一步的了解基地周遭的人事物與環境,尋找出符合地理環境 與人文發展的條件線索,讓設計本身更貼近當地紋理,使我們要建造的建築不顯得唐突和突兀,而是融入地方需求而設立,依 據西門紅樓廣場自古建設的歷史過程與使用方式、西門町商圈的徒步區散步道分布、人車流動的動線和人群聚集的活動目的與 範圍等,詳細研究探討這座基地的建築應該設立甚麼樣的機構,提供這一地區甚麼樣需求的公共空間,能為西門町的未來帶來 甚麼變化,更甚是期望這座建築能為甚麼議題找尋到解答。

Porject

1.

漫遊.棲息

基地選擇西門町紅樓前三層樓的NET服飾店家,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2號。


Concept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城市是個論述…… 我們僅僅藉由住在城市裡, 在其中漫步、觀覽, 就是在談論自己的城市, 談論我們處身的城市。」

華特·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街道是漫遊者的居所。 他靠在房屋外的牆壁上, 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 四壁裡一樣安然自得。」

我企圖使用西門町內人物 和景色構成一幅視覺影像,來 表達漫遊者棲居在西門町內遊 走的經歷與獨身一人身處於人 群之中的意境,並且再畫面中 找出獨特的抽象空間加上人們 迥然不同的互動方式,從中延 伸漫遊 . 棲息的概念空間表述 ,利用尋找出的空間活用於設 計之中,以回應最初想要提供 和以往不同的表演、欣賞經驗 ,期望創造出多變化的舞台空 間讓觀賞街頭藝人演藝的人們 體現漫遊者的散步行為,,並且 為追尋自我而棲息於城市角落 的才能之人展現存在意義與證 明的歸屬地。


期望空間使用可以自由而不設限制 的讓表演的藝人和觀賞的人自己想像, 並進一步建立出屬於自己的舞台與欣賞 觀眾的互動方式;動線的設計是讓各個 空間相互連結,漫遊者們自行選擇散步 道的通路使目的地的到達方式因為選擇 不同而過程經歷有所改變。

2F Plan S : 1 / 400

漫遊者是設立此棟展演中心的概念 ,所以我企圖挑空了一樓只留下進入建 築物的垂直動線與不規則排序的柱位, 使動線延展有無限的可能性,西門町的 漫遊者們在如同森林間的場域內遊走尋 找出入口或者選擇其中一個地方棲息展 現自我。

1F Plan S : 1 / 400

漫遊

穿梭

通透

漫無目的 循著路 跟著人 迷離黑夜 喧鬧閃光 融入 即身在其中 抽離 即獨自一人 人生如戲 我奪走了屬於他的劇本 這齣人生仍在上演中......

橫越那條路 穿越那扇窗 跳躍那 面牆 這道門扉又會通向哪?

似幻似影 虛實共存 捕捉到的只有影像 獨一無二的你只是深藏其中 你在那? 我明白的

基地位於交通便捷的交接口處,可 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即可到達,以至於地 下室除了置放器材倉庫外,只設立最低限 度的車位,主要是提供管理此展演中心 的工作人員或大型展演的藝人。

B1 Plan S : 1 / 400


街頭藝人的才能演藝中就展現方式 可靜可動,靜的包含手工藝製作、創意 手繪畫像和樂器演奏等等;動的則囊括 隨著樂曲擺動身體韻律的舞蹈、傳統民 俗技藝或是特殊的才藝技能。 三樓主要是開放給靜的展演與展示 空間,亦是遊走於建築物內必經的過度 空間,可以是定期展覽、小型演講或者 是創意市集。

3F Plan S : 1 / 400

多變化的空間層次體現觀賞者來此漫遊找尋自己心有所屬的演藝節目︐ 展示演藝者在此棲息證實自己存在價值的理想期望︒

4F Plan S : 1 / 400

S : 1 / 500

四樓設置了展演中心的管理辦公處 與咖啡廳,而咖啡廳的範圍由室內延伸 至室外的平台,是整座漫遊空間的終點 ,除了展望西門町地方景緻的功能外, 還嘗試與其他不同樓層的表演使用方式 ,進一步深思演藝的藝人和欣賞的觀眾 之互動關係發展出的可能性。

面向對街西門町捷運站出入口︐立面設計多以大面積的玻璃幃幕牆為主︐為了讓人流因其動態表演 的藝人們被吸引至這一建築︔反之︐對於靜態表演的空間和辦公處則以較小面積的玻璃窗戶來裝飾︒

Roof Top Plan S : 1 / 400

西門町基地周遭之模型

我將各個方塊空間錯層後的樓頂運 用樓梯連接,讓看似整體室外平台的空 間擁有上下起伏的高低感受,並且增加 了各方角度觀賞西門町的視覺觀感,當 漫遊者們在此小憩棲息時,街頭藝人們 則可選擇不同的表演方式展現,與觀賞 之人的互動方式亦可隨之改變,不再是 觀眾追隨演藝者,而是演藝者隨著觀眾 棲居的位置變換演藝。


2.

CIRCULATED HALL Krakow Oxygen Home

project

INTRODUCTION HMMD asks participants to submit designs for a lung cancer care centre in Krakow.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an opportunity to socialise with others who understand what each patient is going through. The centre should be a fairly small building that includes a community room with facilities such as a small library, play zone and kitchen. There will also need to be an office where psychitrists and counsellors can help those dealing with lung cancer as well as a first aid room to provide medical support when needed.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Krakow Oxygen Home

As the centre's site is located in a public park the building strategies must clearly explain the building's proposed position in it as well as new park circulation and functional strategy. The care centre’s purpose is to provide comfort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it is not a hospital or treatment centre and should not have a clinical atmosphere. It should create a cozy and homely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offer pract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support to those fighting lung cancer aswell as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his is an opportunity for enthusiasts to use architecture to help heal a hurting community and spread a strong message of hope.

Maria Sklodowska-Curie Memorial Institute of Oncology

THE COMPETITION SITE BROR HANSSON PARK

The Site: BROR HANSSON PARK SITE COORDINATES: @50.0612731,19.928249,20z

Maria Sklodowska-Curie Memorial Institute of Oncology Post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The chosen competition site is the Bror Hansson Park,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Krakow just across from its largest on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Participants may place the building anywhere in the park but may not uproot the park’s trees in order to do so; their current location must therefore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s.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rearrange thepark's layout and functional zones as well as propose new functions and improved circulation and accessibility strategies to increase the park’s overall performance as a successful public place. The park is mainly used by patients from the nearby oncological centre as well as the residents of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SITE RESTRICTIONS

PROJECT PROPOSAL REQUIREMENTS • Building footprint must not exceed 250 m2. • Building height must not exceed 10 meters (2 floors). Pinnacles exceeding 10 meters are allowed. • The park's integrity must be sustained. No public vehicles are allowed in the park's territory.

The center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comfortable stay to 10-15 visitors and 3-5 staff members at a tim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irculation spaces must be explained. The participants do not have to include parking in their project strategy. HMMD asks the participants to accommodat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with the main focus on the common room/s :

• The existing trees can not be cut down and no construction can be made within a 2 meter radius of them.

• Reception area

• The proposed building can not be located closer than 4 meters from the existing building.

• Kitchen and dining room (used by both visitors and staff)

• To reduce the harm on the tree root systems, no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s recommended. • There is no minimum distance from the road. Participants are allowed to place their building at the edge of the park's boundary if they find it beneficial to their design proposal. The jury may choose to reward projects that show extreme creativity in this area even if they breach any of the rules, so long as it’s justified.

• Community room (library, play zones, etc)

• Private discreet patio • First aid room • Consulting room - general advice (visitors will learn about eating well, coping with hair loss, benefits entitlements, etc) • Consulting room - emotional support (visitors will talk to a psychologist, explore their creative side and get help to manage stress.) • Staff meeting room • Staff office • Service areas (bathrooms, storage rooms, utility rooms)

CIRCULATED HALL Krakow Oxygen Home A winding path is designed to let public know how struggle is the patients who got the lung cancer.all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s are being set along with the ramp. People going into the building would get an idea or some basic knowlage of the lung cancer. then it will be easier to have a connect with the patients by understanding. because of the misty glass, you may see different views outside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building. Enjoining surrounded by the trees while you are in the interior space. to maintain public function of the park, the building is designed to be reach easily from any way. People can stay and communicate in the space that under the building. you can image there are many activaties which is learned to be a interactional communication around the building on the site.


SECOND FLOOR PLAN S:1/200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and church which around the site.

The center of the restaurant shows a indoor space on the site to gather people for communication.

Let the consulting room face the church to image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n, and the restaurant is facing the main street that people can discover the building easily.

RESTAURANT KITCHEN

VERTICAL MOVING LINE

CONSULTING ROOM general advice emotional support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hospital and church, we created our fundamental form as a link. We trust that the religion help the pessimistic patients rebuild the confidence to fight against the cancer.

Creating a space and path that can extend the public area of the park.

In additional, we set a large dinning hal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lan to create a space where people can communicate and share their own stories. Furthermore, the site would be the outdoor space for stories exchange.

STAFF OFFICE STAFF MEETING ROOM bathrooms FIRST AID ROOM

bathrooms Community room FUNCTIONS CONFIGURATION Reception area

By knowing a lot of patients, we noticed that they don't want to be given too much sympathy and they want to be treated as normal peopl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tients and public can make them become more and more optimistic. Also, th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can be more smoothly. We believe that the stories exchange can be a way for patients and public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eaning of life.

FIRST FLOOR PLAN S:1/200


Making a feeling of curiousness, elevations which the people see from the ouside are likely the mirror. It can reflect the trees shadow and the building would be obscured in the site. there is possible to gather peopl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patients.

NORTH ELEVATION S:1/600

WEST ELEVATION S:1/600

VIEW PLAN S:1/600 EAST ELEVATION S:1/600

Remain the lowest privacy for the patients, using misty glass let the people who are inside the buliding can’t be clearly seen. SOUTH ELEVATION S:1/600


COMMUNITY ROOM

RESTAURANT KITCHEN

CONSULTING ROOM general advice / emotional support

STAFF OFFICE STAFF MEETING ROOM

COMMUNITY ROOM

A

B

We designed a function room for people who come inside the building and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lung cancer. It can be use as a video room before they start to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tients. Also, under the stairs there are bookcases that let the room seems like a small library. Furthermore, the room can be a lecture hall which is another way to let the public know lung cancer easily by given a lecture from the specialist.

B’

A’

SECTION AA’ S:1/200

SECTION BB’ S:1/200


3.

蘆澤啓治 workshop project

蘆澤啓治 先 生 Keiji ASHIZAWA

橫濱國立大學建築學科卒業 architecture WORKSHOP super robot 蘆澤啓治建築設計事務所 株式會社蘆澤啓治建築設計事務所 一級建築士 1996 1996 - 2002 2002 - 2004 2005 2006

而這次的工作坊便是由此延伸,讓更 多人體會DIY設計實踐的重要性,與對於 建築空間和家具之間關係的省思。

基地選於學校明園中的木棧道︐我們試圖在 這創造吸引聚集人群到此駐足交流的場域︐透過 具有連續性與連結性的桌椅家具︐以自由使用的 形式︐讓人自行選擇如何去使用與定義它︐讓眾 人享有尋找不同使用方式的樂趣︐使過渡性質較 高的木棧道與階梯下方功能性質單一化的座椅桌 子等等︐因為植入了我們設置的創新桌椅營造出 獨特的空間氛圍︐成為提供人群停留︑休憩的去 處︐更充分的使用原本閒置留白的空間︒ 另外︐考量到可運用的空間範圍︐我們設置 的部分桌椅可因應需求自由搬動︐又因為高程差 ︐讓使用方式變的無限可能︐更甚是改變大眾對 於空間家具是分別開來的概念︒

石卷工房內誕生的椅凳除了傳達自己動手 製作的信念之外也成就了石卷地區重建契 機的附加價值,將石卷工房獨創的概念及 故事性向國際拓展在地化設計與DIY融合 的可能性商業計畫。

我們系所邀請到日本建築士蘆澤啓治先生 指導我們為期一周的工作坊︐四人為一小組︐ 共兩組︐在校園中找一處作為基地︐設計桌椅 家具試圖改變基地原先的使用方式︐進一步打 破空間的使用限制︐並且規定只可使用三十支 長270公分的實木條︐分別有三種不同粗細 ︓4*4︑4*9︑4*14公分個十支︒

2011年建築師蘆澤啓治率領東京設 計師志工們,前往311日本大地震中遭逢 海嘯嚴重迫害的宮城縣石卷市沿海地區, 以修復重建目的收集修繕工具木材等置放 於位在商店街的工作室作為提供大眾自由 使用的公共空間,創設了石卷工房。


We found out that the site is used as a pathway. Although, it have a wonderful boardwalk and the space of atmosphere, we didn’t use it fully. Therefore, we try to design a consistent furnitures to fit in the space. Let the furnitures Combine with the trees in other to extend the activities. People who use our furnitures can decide themselves for sitting on it or leaning against. It would be fun of making a new special space by people themselves.

主要進入木棧道的方向 桌椅擺放的位置定位與長度表示 桌椅的支腳 (有四種高程:40、45、65、75公分)

第一次在建築設計的課程中實踐1:1的設計,以現實的基地環境條件實現我們對空間使用方式改變的操作,對於實木材料有更 進一步的了解和運用,從家具結構的組構方式到實際切割木條與裝訂組件都是DIY,讓我們可以在真實的情況中學習隨機應 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深了同儕之間討論合作完成一作品的分工經驗,而當我們完成整體作品的剎那,心情除了釋然與 喜悅之外,更多的是苦盡甘來的成就感。 桃園銘傳大學 明園木棧道 Plan S : 1 / 10


這是在工作坊結束後,學校在 明園舉辦社團召募新生的活動 ,整個中庭擠滿了簡易好搭建 的攤位,而木棧道因為我們的 作品,學生直接運用它當作活 動需求的後勤置物區和討論事 宜的開會空間,還有來自其他 社團園休息時間的休憩場所。 我們的作品獲得老師們與蘆澤先生的好評!達到這一次工作方 期望我們思考的議題與目的︒

為期一周課程的最後一天︐兩個組別分成早午兩場向蘆澤先生 展示我們的成品︐我們這組直接邀請另一個組別和老師們一同擔當 我們作品的模特兒︐讓他們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姿態去使用︐ 每一個看似長凳的家具可以是椅子亦或是桌子︐可以被依靠也可以 坐著︐並且結合作品周遭的牆面與原本的階梯劃分出不同的使用範 圍︐形成適合多種不同聚集目的活動空間︐而整個作品呈現一致的 方向︐隱約地有了吸引人群進入這個空間的引導作用︒

平時沒有舉辦活動的時候,這 裡依舊有人群聚集,可能是和 同儕討論課業,也有情侶相約 於此成為了學校其中之一的地 標,亦或是朋友在此單純的分 享日常生活點滴的交流場所。


project

Read the ghost in the shell / shelf

對於人心靈上的體悟

建築事甚麼? 建築能夠做甚麼? 期待建築能夠承載甚麼? 我的畢業設計是從這三個問題開始延伸 ...... 根據我至今以來所有的日常生活、記憶、印象、所見所聞、 自身的認為和以為與我喜歡的人事物之中,找尋我對於建築 的定義、期許和可能藉由建築表述我想傳達的議題。

在建築方面 我們著重於人的尺度和身軀上的體驗

我們缺少了在建築空間中

現今科技發展蓬勃 除,了給予我們極大的便利性 也,剝奪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直面交流 的機會 他,豎立起一道無形的牆隔絕了我們真實情感的交換 即,使我們身軀很靠近 但, 心的距離卻可以很遙遠 疏,離感在我們之間逐步增生 對,我來說是情感上的陌生、不 理解 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異化。

4.

覓尋心聲


我們理所當然且不經思索地度過了無新意的每一日 由於習慣或喜好 走同一路徑 坐同一位置 觀望同一口窗和一樣的景致 我們是否在面對現實的衝擊後 便不再夢 不再想 亦不期待與嘗試冒險體驗 囚禁自身的心靈感受 開始抹去自己的存在意識

「雖然每天都生活於人海之中,但其實如同孤島。」 這正是不少現代人在人際關係上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會如此呢 因為人與人之間即使在身軀方面很靠近 但在心靈方面卻可以很遙遠 即是說 雖然一大群人每天都擠在一起 但每個人可能只是孤單地存在著

疏A L I E 離 N A T I O感 N


我們每天都透過閱讀來接收龐 大的資訊,我們閱讀...... BOOKS LANDSCAPE ART ARCHITECTURES CITIES COUNTRIES PEOPLE ONESELF LIFE

平凡無奇的日常中,發 覺與眾不同的觀點與省 思,有太多的不經意讓 許多人無法意會的事情 ,所以我藉由影像與文 字敘述的方式,闡述我 的視界裡閱讀到了甚麼 樣的想像。

LIFE


我家門前有條大馬路

壅塞的人群

為求保護自己的不為人知

連接著小學的上學路徑

搶奪舊時代遺留下來的味兒

後面是蜿蜒 崎嶇的巷子們

配合著速度行軍的步伐

我們藏匿在人群中

熱鬧的不只叫賣聲

只因我們還是身無分為的孩子 連接著住家

空洞的踏步聲

學會隱身與變裝

還參雜了一些嬉戲的兒歌

簡單的滿足

有甚麼再伺機而動

今天的我選擇了甚麼腳色飾演

亦順帶連接著人情

流線型的行駛路徑

放學後的第一戰

機械性的左右擺動身軀

社區的菜市場

默契似的驅使手指運轉

2013

停擺了腦內思索

Aug.

輪番上演的驚爆劇情

是否會在此車廂中開拍

歷經時間的沖刷

曾經熟悉的空間

染上了陌生的味道

依循著泛黃的記憶

將一幕幕景象如投影片般套入此空間

似乎開始嗅到了過往的存在

02

02 Aug. 2016


將人如同零件般置放於空間中

原本空洞的建築空間鮮活起來

假如

建築空間是完整一個畫面的零件

經由無限想像的可能性

畫面因為變幻空間的不同

人的行為展現更加有意義

02

USEING THE IMAGINATION CREATE A STORY

Sep. A STORY THAT DIFFERENT

2016

FROM OTHERS . . .

同樣的動作

在同一個大小的影像中

因為想像的介入

使人的動作意涵不同

嘗試以我的觀點建立了 影像上的試驗,區分了 人物與背景兩部分,期 望觀賞者自行閱讀、想 像,從中拼湊出迥然不 同的故事。

似有若無的虛實空間 依據想像填滿這個 空白 空間

連續的動作

在同一個大小的影像中

因為想像的介入

使人身處的空間意涵不同


學生是上下學在壅塞的車廂中 有時是臨時抱佛腳的讀書 有時是不經意的沉睡在車程裡 上班族如果沒自己的交通工具

上學

乘車

這是大家共有的經驗

這是大家共有的經歷 身為學生身分的期間 少不了和同班同學之間的玩鬧 少不了課堂中躲避老師的視線 少不了午餐時與大家閒話家常

那便是搭火車到異地討生活

少不了在打掃時間一起打鬧

如果是到國外旅行

更甚是在不同的課程內容之間

搭乘高速電鐵是不可缺少的

與定點的鐘聲爭奪時間換教室

而長途車程的期間 與新的人 事 物相遇

在<上學詩>中能讀出

也是在車廂空間內

對上學一事的多樣體驗

譜出另一章旅行記趣

對於內心纖細的體會 開啟了五官的感受

曾經讀過的<小王子>中的一段

在感知中組織了新的記憶重量

可從文字間感受出 搭乘交通工具中的想像樂趣

除此之外

除了起始車站至目的地

對於學校空間的體驗

自己到底想前往何處?

共用相通的走廊

體驗了甚麼?

各樣連通的小徑 個別臨立的班級

運用視覺影像的紀錄

延伸至窗外的陽台角落

融合多種可能察覺的元素

寬廣的體育運動場域和室內館

激起大家心中

其他依據課程內容散置的教室

曾經歷經的 曾經擁有的

藉由這些

深沉的回憶與故事

我們曾經身處其中的元素空間

期望在想像不真實的畫面中

組織出另一番變幻空間

找到似曾相似


在壓抑的繁重學習日常中 只有在學校最後一道鐘聲響起 如同宣布解放自由一般 身軀跟不上內心的躍動

夜歸

放學

這是大家都曾有過的美好幻想

這是我們少有卻深刻的記憶 越夜越美麗 學生補習完後的晚歸 大人超時加班後的晚歸 入夜後

思緒早已奪門而出

拖著身心疲憊的軀體回家

前往自己的桃源鄉

或許是滿街的路燈

呼朋引伴的共享喜悅

或許是各式不一的招牌

可能是去市區走走

或許是喧囂的車輛呼嘯

可能是去書店逛逛

或許是仍在開店的酒吧

可能是去茶店聊聊

瞳孔中點綴著閃爍不止的亮燈

但最終的目的地仍是家

耳膜傳來喧鬧不止的聲響 模模糊糊 似夢似幻

這段期間 我們盡可能在這途中遊蕩

只有依靠著靈敏的感官

讓身體運行 放空心靈

才得以摸黑向前

享受

眾人皆醉我獨醒之心境

短暫的放鬆

在夜晚更加顯著

短暫的冒險

獨自一人在未知的氣氛下

或許嘗試走不同的路徑

尋找著回家的道路

或許抵達從未去過的地點

有時是一排整齊的路燈

發掘新的店家

有時是在混亂的小徑中找光亮

發現新的小路

如此反覆 輾轉

直到看見家門時

這歸家的旅途

之前一切的經歷

又是經過了什麼樣的空間?

拼湊出了什麼樣的空間?


書溝

序文 foreword

前言 Preface

致謝 Acknowledgments

書 內文構造

正文

Colophon

版權頁標記

Glossary

詞彙表

Index

索引

Appendix

附錄

Bibliography

參考書目

Notes

註釋

Tail Edge

地腳

Fore Edge

切口

Top Edge

天頭

Frontispece

卷首頁 只/使用右頁

Band

Endpapers

環襯

Flap

折口 側標 Belly

人類之間的協調溝通,都是透過語言與 文字作為媒介來理解對方,進一步達成 共識,並且由理性溝通逐漸趨向感性的 抒發交流,開始有紀載文字,出版書本 文章的行為,現今的書本文字都傾向轉 為數據化,如同文字本身毫無作者書寫 的情感與重量,我們連簡單的語言交流 都扼殺了傳達感情的溫度,心靈上的交 流沒有了。

Body of the book

書 外觀構造

Endmatter 後附 / 後輔文

獻辭 Dedication

Content Page

目錄

Title Page

書名頁

Gutter

書封 Book Cover

我認為閱讀這件事:是 依據自己曾經身體、感 官體驗後的經驗,轉化 成自身記憶上的認知, 並且介入想像後去判定 自己閱讀到了甚麼與如 何去閱讀?這些經驗與 記憶的累積也都是由閱 讀開始累積。

以上四個動作行為是每 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我 運用視覺影像刺激觀賞 者的感官記憶,企圖詮 釋閱讀的過程因為和人 事時地物相互動產生故 事,累積記憶,才會有 更深刻的閱讀和理解。

內容本體 SOCIAL ACTIVITY INTERACTION STORY

Frontmatter 前附 / 前輔文

The structure of books


The way to read ...

前言 Preface

側標 Belly

Band

註釋 Notes

目錄 參考書目 Content Page

Bibliography

Body

附錄 Appendix

索引

書封 Book Cover

正文

Index

序文 foreword

Atmosphere / Postures


我認為書本即是成載心靈想像的產物,它是作者抒 發自身想法,傳達給讀者的媒介與心靈溝通的橋樑 ,而讀者也透過作者述說的感想,經驗得到心靈上 的滋養,這樣肉眼看不到的心靈交流是身為人的價 值,而這一個過程更使我們獲得成長,找到自身面 臨的解答,或是更進一步的尋回對自身價值的定位 ,人與人之間開始有了心靈上的交流圖書館就是這 些心靈交流的產地,不會只是存放、保護歷史文化 的知識倉庫而已。

ISBN BOOKSTORR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957-208-570-0

LIBRARY 圖書館的書籍陳列

取得書的方式

為了讓使用的人

書籍陳列的規則

圖書館空間的氛圍

一個是金錢上 物質性等價的交換

方便找到心之所向的書本

書籍本身除了作者的命名以外

一切始於對新知的慾望

統一的規劃分類書本

統一傭有一組國際認證的編號

以及對閱讀懷抱熱切

並固定安置於某特定區域

如同身份證字號一般

不再只是個人獨立的行為

一個是心理上 精神性無價的借閱

WHY I CHOOSE THE LIBRARY? 在我的期許中,圖書館不再只是收藏書籍,保留歷史文化的倉庫,它不再如同往 常一般需要保持安靜,它會擁有分享、偶遇、尋找空間轉換經驗,使人身處在這 空間中,是依循著自身的感官,想像驅使身體行動,並且放開自我內心的鬼怪遨 遊於此,尋找自己本質,達到心靈上的交流,人們尋找書的過程與和陌生人相遇 的發生,就是這個空間的魅力,我期望人們藉由心靈交流構成的空間,改善現今 人與人相處之間疏離感,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尋回自我本質,可能是新的啟發新的 思想,更甚是建構出自己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尋找書的過程 改變一程不變的熟悉感 期望透過不同路徑方式 不只改變圖書館的使用方式 更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

對於圖書館這公共空間 氛圍的期許,結合我對 於閱讀此一行為的詮釋 和想像,我嘗試用模型 製作閱讀的概念空間, 每一空間之間的過渡與 連結如同尋找心目中的 書籍和閱讀書本的過程 ,在以身軀遊歷空間的 旅程中,尋找自我與他 人相會,建立心靈上的 交流,以此不斷循環。


Mirror Reflection Repeat

3 Turning Point Complicated Entrance To Come Across One Way Out

A Shell Several Essence Indirect To Roam

To Overlook To Be Open orderly To Choose

基地選址 大同分館 / 大同區重慶北路3段318號 館藏特色 : 特訂定聽障資料為館藏特色,藉以加強對聽障讀 者之服務。 大同區樂齡學習中心 大同分館於民國56年3月開館服務,改建及遷址後 ,現址於民國75年6月24日啟用迄今。分屬地下一 樓及地上一樓,館舍面積約882坪。交通便利,提 供大同區及鄰近縣市民眾一處汲取新知及休閒的 好場所,又係高速公路下交流道後的停靠站,提 供旅客暫憩的休息點,共享圖書館書香。

Disoder Continuous Horizontal

Dark Tower Garret Vertical

Area Public To Share Platfrom

Hanging Garden Palace Transition

由於市立圖書館是服務名眾,並且設立於台灣各地及親近大眾的公共空間,由政府設立卻與地方特色結合,以此為基礎 選擇大同分館作為我的基地,此分館不只有市立圖書館的機能,還有與鄰邊學校結合的學生師長的教室空間和活動中心 等等校園所需的機能,綜合這些空間的機能可以讓圖書館的使用者與學校內的學生師長產生交流的機會,不同於以往單 方面只有使用圖書館的人。


B

Normal

Hearing Lmpaired

about 200 students

台北市立啟聰學校/ 北聰 /台北啟聰學校 Taipei School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建校迄今已經九十多年。該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主要招收對象為聽障學生及多重障礙學生。 1917 建校,曾五度遷校,是為培植聽覺障礙學子設 立,也是台灣歷史悠久的一所特殊學校,初名「木 村盲啞教育所」。

再加上,與市立圖書館結合的學校是一所實行特殊教育,主要是為聽覺障礙的學生而設立的,如此更拓展了使用者的各 種範圍和多樣性,十足體現我對於新的圖書館空間擁有心靈交流的可能想像。 因為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一般肢體語言和口頭言語的相識之外,用自身的記憶想像閱讀人的內在心靈,讓人與 人之間用心對話便是心靈上的交流。

A

A’

B’ 一樓平面

Scale : 1 / 2000

地下一樓平面

Scale : 1 / 2000


三樓平面

Scale : 1 / 2000

四樓平面

二樓平面

Scale : 1 / 100

A A’剖面

Scale : 1 / 2000

Scale : 1 / 2000


北立面

Scale : 1 / 2000

三樓是存放其他大部分的圖書館藏書 與活動中心的機能空間,在此可以舉 辦靜態的讀書分享也可以成為動態表 演活動的舞台。

二樓是放置視聽資料與視聽室結合的 過度空間,在此設立有關聽障書籍資 訊,在各個方向的走廊上透過若隱若 現的牆面開窗營造出不一樣的行走經 驗。

一樓是服務台、資訊查詢區、兒童書 籍與雜誌新刊展示,在此提供大量的 座椅給老年人相聚談天,還有一半開 放的場域可以進行兒童說故事等親子 活動。

而每一層樓主要的機能是 :

根據原有建築的機能設施,我保留最 基本的使用空間,並考慮到各樣使用 者在這新的圖書館空間中遊歷尋找書 本與他人產生交流,我淡化了不同空 間的界線,利用廊道的連接不同距離 和高度的平台空間,使人們可以自由 的選擇前往的方向與通道,以產生不 期而遇的機會,更淡化了空間與空間 之間的界線,打破既定的使用範圍, 讓更多不一樣的活動可以不定期在建 築內的各個地方舉行。

Scale : 1 / 2000

四樓則是作為整棟建築的終點抑或是 轉捩點,提供來圖書館找尋到書籍或 在尋找書的過程中相識的親朋好友到 此停留,找到屬於自己喜愛的角落和 座位,享受獨自閱讀或共同分享閱讀 經歷的休憩場域。

Scale : 1 / 2000 B B’剖面

南立面


1.

3. 1.

2.

2.

4. 3.

4.

1.2.自同一個窗口望進裡面的空間 都會如一幅畫,畫框靜止但畫面 會因為看的角度與人的行走動作 而改變。 3.4.建築內的空間有實有虛,有封 閉的秘徑也有空曠卻又好似因柱 位而被圍塑的寬廣通道。


2.

1.

3.

4.

1.

3.

2.

4.

1.2.內部空間因為錯層與挑空的關係,

1.立面開窗讓建築內部空間與人形成一幅影像畫作,

促使人在空間中行走時會以自由冒險

也讓身處於裡面空間的人往外閱讀建築外的視界,

的心境下探索未知,可能會重複到達

同樣是一幅風景畫作。

同一空間或接連通過不一樣的空間卻 無法到達自己想前往的目的地,產生 更多人們不期而遇的機會。 3.4.三樓主要營造出廣場的氛圍,期望 此空間成為閱讀分享的平台,直面的 與人面對面的開放環境。

2.3.4.刻意在建築中心建造一個由一樓至三樓的挑空 ,可以是抽象的精神象徵空間,也可以是具象的指 引人們在建築中行徑時圍繞著這虛空間遊歷。



我期許進入圖書館的人們能 透過空間塑造的氛圍和五感 身軀的體驗,傾聽心靈的聲 音,讓自我內在的鬼怪釋放 於虛實的空間,寄託於書本 文字,遊走在人群之間,人 們可以不分種族、文化等等 的區別,開始進行心靈上的 交流,開始體會閱讀的深度 與廣闊,讀文字故事,讀表 層容貌,讀想像的內心世界 ,人們在尋找書本的過程如 同在尋找自我存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