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維《回莫村計畫》香港巴塞爾|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Art Basel Hong Kong 2016

Page 1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LIANG GALLERY 尊彩藝術中心


The 23-year-old Liang Gallery was founded in 1993 by Yen-Liang Yu, who currently also is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Located in Taipei and based in a three-story building almost 2000 square meters, Liang Gallery holds exhibitions of different themes every month.

尊彩藝術中心由負責人余彥良先生與陳菁螢女士 創立於 1993 年,至今已有 23 年歷史;余彥良先 生目前擔任台灣「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一職。 藝術中心獨棟展覽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展覽空間 分為三個樓層共約 2000 平方米,每個月均策劃 不同的主題展覽。畫廊主力推動台灣 20 世紀初

The gallery 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important Taiwanese artists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is devoted to organizing exhibitions of Asian contemporary art. Scholarly approach to art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 planning are a few of the main focuses of the gallery.

期的重要藝術家及策劃亞洲當代藝術展;著重藝 術史的學術交流與當代藝術展覽的各項策劃。 歷年來舉辦台灣重要藝術家大型展覽及國際學術 交流;旗下經紀代理當代藝術家數十位,以專業

Over the years, Liang Gallery has organized many large-scale exhibitions of major Taiwanese artists and has participated in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The gallery works with both, contracted and exhibited artists, and aims to exhibit their works and present professional curatorial projects a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rt fairs and exhibition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such as the dOCUMENTA.

策展型態參與國際性藝術博覽會與文件展;代理 藝術家作品廣為美術館典藏。

02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回莫村計畫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su Chia-Wei creates videos and installations to build sensitive visual narratives about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gions in Asia. The artist reveals how the lives of people in the modern age are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by the dense and complex layers of cultures and histories.

許 家 維 的 錄 影 和 裝 置 構 建 起 關 於 亞 洲 地 理、 歷 史 與 文 化 領 域 的 敏 感 視 覺 敘 事, 在 密 集 而 複 雜 的 多 重 文 化 與 歷 史 中, 藝 術 家 揭 示 了 現 代 人 的 生 活 是 如何被根本轉變的。 《 回 莫 村 計 畫 》 講 述 1949 年 後 一 批 撤 退 泰 緬 邊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relates the story of remnant troop on the border regions of Thailand and Myanmar (Burma) who face multiple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the embarrassment of being of an unrecognized identity. People who live under the specter of history end up producing an ambiguity absent in ordinary people. In 1949,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e defeat of the KMT resulted in a perilous retreat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from Yunnan to Myanmar with only 2,000 among 20 million soldiers reaching the destination in the end. Due to international pressure, Chiang Kai-Shek instructed the troop to retreat to Taiwan. In fact, the troop seemed to have disbanded, but in secret they remained in a state of combat preparing for their counterattack. Their actions were like declarations to the world that the “local soldiers” will no longer intervene. They severed all ties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fore, they remained living in this Thai village, like a group of homeless people without any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境 的 中 國 軍 隊, 所 面 臨 多 重 文 化 的 交 錯、 不 被 認 可 的 尷 尬 身 份 以 及 邊 境 地 區 孤 軍 部 隊 的 故 事。 這 些 在 分 裂 歷 史 陰 影 下 生 活 的 人 們, 最 終 產 生 的 是 常人所不具有的歧義性。 1949 年國共內戰之際, 國民黨戰敗後原屬國民黨政府的正規軍由雲南撤 退至緬甸,原 20 多萬人員抵達緬甸時僅存 2000 餘 人 員。 在 國 際 的 壓 力 下, 蔣 介 石 指 示 這 支 部 隊 撤 回 台 灣, 但 事 實 上 則 是「 明 撤 暗 留 」; 表 面 上 這 支 部 隊 已 解 散, 但 私 底 下 仍 然 保 持 戰 備 狀 態 以 圖 反 攻。 這 一 次 形 同 向 國 際 宣 告,「 當 地 軍 人 」 不 再 有 任 何 行 動, 以 後 與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無 關。 因 此, 他 們 依 然 生 活 在 這 個 泰 鄉, 像 一 群 無 家 可 歸 的人、沒有任何國籍與正式身份。

1970 年這支孤軍因生存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 出 面 協 助 遠 征 泰 共 以 換 取 居 留 權, 並 確 定 了 孤 軍 在泰北以傭軍形式長久駐留的必要性。這段期間,

In 1970s, in order to sustain themselves in foreign lands and to exchange for the right to abode, the lost troop answered the request of the Thai military in assisting their expedition against the Thai communists, which then determined their prolonged stay as mercenaries in northern Thailand. During this period, many people grew poppies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s for a better life, or assisted drug dealers to traffic drugs from Myanmar. The drug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 used to account for 80% of the global supply, determining its status as the international drug trade center at the time. Most of the villagers were either former intelligence officers or families. During the Cold War in the 70s,

許 多 人 也 開 始 種 起 滿 山 的 罌 粟 花, 並 協 助 毒 梟 從 緬 甸 運 送 毒 品 以 改 善 生 計, 在 過 去 這 裡 的 毒 品 的 產量佔全球產量的 80% ,成為世界毒品中心。回 莫 村 還 有 一 個 特 殊 的 背 景, 此 地 大 多 是 情 報 局 的 老兵或是家眷,因為在 1970 年代的冷戰架構下, 美國政府秘密的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在回莫村成立 了 情 報 局, 名 為「 國 防 部 1920 區 光 武 部 隊 大 陸 工 作 組 」, 這 支 情 報 部 隊 的 主 要 任 務 在 於 監 控 大 陸 的 共 產 黨 活 動。 此 地 成 為 了 一 個 鮮 少 人 知 的 情 報村。

04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secretly support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s return to the Huai Mo Village to establish an intelligence base there, which was referred to as the District 1920 Guangwu Troop Department of Defense Chinese Affairs Team. The main task of the team was to monitor Chinese Communist's activities. Now only a few people know about this village.

這 個 地 區 與 近 代 史 有 著 複 雜 的 聯 繫, 藝 術 家 透 過

A complex relation lies between this region and modern history. Visits to the site by the artist were followed by a long-term cooperation with local residents. Different materials had been applied in realizing this project while focusing on diverse fragments of memory of this place.

中,則邀請了 60 到 80 歲之間的前情報局人員參

實 地 探 訪, 開 始 了 長 期 與 當 地 居 民 的 合 作 計 畫, 整 個 計 畫 由 不 同 媒 材 所 構 成, 分 別 關 注 於 這 個 地 方的不同記憶片段。 在 錄 像 作 品《 回 莫 村 》 中, 藝 術 家 邀 請 了 回 莫 村 自 強 之 家 的 孩 童 參 與 拍 攝。 而 在《 廢 墟 情 報 局 》 與 拍 攝; 拍 攝 地 點 在 回 莫 村 裡 的 情 報 局 遺 址, 已 經 拆 除 的 情 報 局 地 基 則 作 為 主 要 舞 台。 這 兩 部 錄 像 作 品 呈 現 出 回 莫 村 兩 個 不 同 世 代 居 民, 闡 述 關 於個人記憶、神話與政治。

In the video Huai Mo Village , the artist invited children from orphanage to form a filming team. For another video,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 Hsu Chia-Wei invited veterans of the former Intelligence Bureau aged between 60 to 80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lming. The filming took place at the site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and the abandoned office of the demolished Intelligence Bureau was used as a stage. These two video works depict two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residents in Huai Mo Village, as well as their personal memories, myths and politics.

除 了 錄 像 作 品 之 外,《 情 報 局 紀 念 所 》 這 件 大 型 的 觀 念 性 裝 置 是 藝 術 家 與 建 築 團 隊 的 合 作, 依 照 老 兵 們 的 想 望, 呈 現 一 個 儀 式 性 建 築 計 畫 案。 這 個 計 畫 透 過 建 築 研 究 的 角 度, 開 展 不 同 向 度 的 工 作方式。 此外還展出了一系列與自強之家孩童所共同完成 的 壁 毯 作 品, 內 容 取 自 情 報 局 老 照 片 以 及 孩 童 的 工作過程。

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videos, this project also includes a large-scale conceptual installation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 a collaborative work with a team of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 which resulted in a project of a ceremonial building.

此次展覽所呈現的《回莫村計畫》一系列的創作, 呈 現 了 邊 境 之 地 的 多 重 敘 事, 同 時 也 呈 現 了 藝 術 家 如 何 將 歷 史 的 考 掘 化 為 一 場 當 下 真 實 的 行 動。 並 透 過 創 作 的 行 動 串 起 個 人 歷 史 與 地 方 脈 絡, 並

Other exhibits include a series of tapestries which were made by the artist and children together in the orphanage, and feature themes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old photograph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and the process of working with children.

提供一個當事人自我闡述的可能。

The series of works of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demonstrate multiple narratives in the border area, and reveal how the artist transforms historical research into a present action in situ . Through the art-making process, personal histories are bridged with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of the person involved is thus made possible. 06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Exhibition Profile 展場分布圖


EXHIBITION PROFILE

Exhibition Profile

展場分布圖

④ ① ②

回莫村-壁毯 I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I

28

衣物布料 Cloth | 186x268cm 1 edition | 2013

廢墟情報局 19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單頻道錄像裝置 Single-channel ultra HD video | 13min30sec 3 editions + 2 AP | 2015

情報局紀念所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23

裝置 Installation | 263.6x634.3x40cm 2/2 + 1 AP | 2015

回莫村—壁毯 II & III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II & III

29

衣物布料 Cloth | 165x241cm 3 editions | 2015

回莫村 Huai Mo Village

15

單頻道錄像裝置 Single-channel video | 8min20sec 3 editions + 1 AP | 2012

08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Artist's Biography

藝術家介紹

許家維

HSU CHIA-WEI 1983 年出生於台灣台中 1983 born in Taichung, Taiwan


ARTIST'S BIOGRAPHY

Hsu is interested in the forgotten histories of the Cold War in Asia. His works develop a keen sensitivity that weaves together reality and illusion,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by building events outside of the lens and by linking formal history with people and places.

許家維對於亞洲冷戰時期被遺忘的歷史有著濃厚 的 研 究 興 趣, 作 品 發 展 出 對 於 探 究 現 實 與 幻 象、 歷 史 與 當 下 間 的 敏 銳 知 性, 並 透 過 建 立 鏡 頭 以 外 的 事 件, 連 結 正 規 歷 史 描 述 所 未 及 的 人 與 地 方 的 關係。

He has been continuously trying to combine contemporary art and film into his works. He is concerned with how to step into reality through filmmaking. Therefore, Hsu constructs a mythical narrative that lingers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 He maintains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 filming, and by using the power of the creation of the film he strives to bring art into locations other than museums. And as a filmmaker he also seeks to develop his own political practice.

他不斷的嘗試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去發展 作 品, 並 關 注 於 如 何 透 過 影 像 創 作 介 入 現 實, 進 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 體。同時透過一種批判的態度,透過影像的能力, 將 場 域 帶 到 美 術 館 外 任 何 一 個 地 方, 作 為 影 像 創 作在政治實踐上的可能。 今年 2016 年,他的作品獲選進入香港巴塞爾藝術

Hsu's artwork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Insights Sector and Film Sector at Art Basel Hong Kong in 2015 and 2016 respectively. In 2015, he had a solo exhibition at the Van Abbemuseum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13, he was invited to present his works in La Biennale di Venezia for the Taiwan Pavilion. In the same year he was a finalist for the Hugo Boss Asia Art Award. His artworks had been presented in many exhibitions in museums, biennials and film festivals, such as Jeu De Paume, 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12 Liverpool Biennial, 2012 Taipei Biennial, The 8th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nd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Madrid, and screened at the Centre Pompidou in Paris,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in Berlin, and Reina Sofia National Museum in Madrid.

展「亞洲視野」展區,並於 2015 年由策展人評選 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應現場」展出、 2015 年 於 荷 蘭 凡・ 阿 比 美 術 館( Van Abbemuseum ) 以 個 展 形 式 展 出, 2013 年 威 尼 斯 雙 年 展 台 灣 館 展 出, 同 年 更 入 圍 了 Hugo Boss 亞 洲 藝 術 大 獎。 另 外 也 曾 在 許 多 的 美 術 館 及 國 際 影 展 展 出, 包 括 Jeu De Paume 美 術 館、 第 三 十 九 屆 鹿 特 丹 影 展(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12 的 利 物 浦 雙 年 展( Liverpool Biennial )、 2012 台北雙年展、以及在龐畢度藝 術 中 心( Centre Pompidou Paris)、 柏 林 世 界 文 化之家(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 )及 西 班 牙 的 索 菲 亞 美 術 館( Reina Sofia National

Museum Madrid ) 所 舉 辦 的 相 遇 國 際 錄 像 藝 術 節(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

Madrid )。

10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學 歷 2010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台北,台灣

2005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台北,台灣

經 歷 2015

藝術家駐村,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圖爾寬,法國

2014

藝術家駐村,貝塔寧藝術中心,柏林,德國

個 展 2016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

2015

「 Positions #2 」,凡 • 阿比美術館,艾茵霍芬,荷蘭

2014

「 On the Margin of Places 」,貝塔寧藝術中心,柏林,德國

聯 展 2015

「 Hors Pistes Bruxelles 2015 」, Cinema Galeries ,布魯塞爾,比利時 「圍繞海之間」,三菱地所 Artium ,福岡,日本 「 Panorama 17 」,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圖爾寬,法國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香港藝術中心 agnès b. 電影院,香港,中國

2014

「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鬼魂的迴返」,鳳甲美術館,台北,台灣 「蘋果核-當代藝術展」,尊彩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 My Voice Would Reach You: Contemporary Art from Asia 」, Chao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休士頓,美國 2013

「 Queens International 2013 」,皇后美術館,紐約,美國


ARTIST'S BIOGRAPHY

「 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 「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這不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邸,威尼斯,義大利

2012

「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曼谷文化藝術中心,曼谷,泰國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利物浦雙年展-台北,不可思議城:台灣藝術家與都市形態學」, L JMU Copperas Hills ,利物浦,英國 「曖昧的存在:是誰在懼怕認同?」, tamtamART Gallery ,柏林,德國、 Kav 16 - Community Gallery for

Contemporary Art ,台拉維夫,以色列;鳳甲美術館,台北,台灣 「 Rencontres à Beyrouth 」, Beirut Art Center ,貝魯特,黎巴嫩

2011

「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第 11 屆里昂視覺藝術雙年展—活體詩學 - 驚蟄詩囚︰台灣青年藝術家展覽」,Olivier Houg Galerie,里昂, 法國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柏林,德國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 – Films And

Video Screenings 」,索菲亞皇后美術館,馬德里,西班牙 「 Conjecture Horizon 」, Forum des Arts et de la Culture , Talence ,法國 「台灣響起-超隱自由」, M csarnok ,布達佩斯,匈牙利

2010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龐畢度藝術中心,巴黎,法國 「 Faux Amis - An Ephemeral Video Library 」,法國國家藝廊 Jeu de Paume ,巴黎,法國 「 2010 台北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柏林,德國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 – Media Art

Exhibition 」, La Tabacalera – Future National Centre for Visual Arts ,馬德里,西班牙 「 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 De Doelen ,鹿特丹,荷蘭

2009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龐畢度藝術中心, Theatre du Chatelet ,巴黎,法國

2008

「 2008 台北美術獎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2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EDUCATION 2010

MFA,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Taipei, Taiwan

2005

BFA,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Taipei, Taiwan

EXPERIENCE 2015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Le Fresnoy Studio National Des Arts Contemporains, Tourcoing, France

2014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Künstlerhaus Bethanien, Berlin, Germany

SOLO EXHIBITONS 2016

“ Art Basel Hong Kong – Insights ” ,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Hong Kong, China

2015

“ Positions #2 ” , Van Abbemuseum, Eindhoven, Netherlands

2014

“ On the Margin of Places ” , Künstlerhaus Bethanien, Berlin, Germany

GROUP EXHIBITIONS 2015

“ Hors Pistes Bruxelles 2015 ” , Cinema Galeries, Brussel, Belgium “ Local Prospects: Time, Space and the Sea ” , Mitsubishi-jisho Artium, Fukuoka, Japan “ Panorama 17 ” , Le Fresnoy, Tourcoing, France “ Art Basel Hong Kong – Film Sector ” , agnès b. Cinema – Hong Kong Arts Centre, Hong Kong, China

2014

“ The 4th Taiwan International Video Art Exhibition ” , Hong-Gah Museum, Taipei, Taiwan “ My Voice Would Reach You: Contemporary Art from Asia ” , Chao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Houston, US “ Apple Cor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 , Liang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3

“ Queens International 2013 ” , Queens Museum, New York City, New York , US “ Hugo Boss Asia Art ” , Rockbund Art Museum, Shanghai, China


ARTIST'S BIOGRAPHY

“ The 55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This Is Not a Taiwan Pavilion ” , Palazzo

Ducale, Venice, Italy 2012

“ Thaitai: A Measure of Understanding ” ,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Bangkok , Thailand “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 2012 Taipei Biennial – Modern Monsters ”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 Liverpool Biennial 2012 – Taipei, Metro – Wonderland: Taiwanese Artists and Urban Morphology ” , L JMU

Copperas Hills, Liverpool, UK “ Ambiguous Being: Who ’ s Afraid of Identity? ” , tamtamART Gallery, Berlin, Germany, Kav 16 – Community

Gallery for Contemporary Art, Tel-Aviv, Israel, Hong-Gah Museum, Taipei, Taiwan “ Rencontres à Beyrouth ” , Beirut Art Center, Beirut, Lebanon

2011

“ Videonale: Dialogue in Contemporary Video Art ”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 Une Terrible Poétique: Jeunes Artistes Taïwanais à Lyon ” , Olivier Houg Galerie, Lyon, France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 Germany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 – Films and Video Screenings ” , Reina Sofia National Museum, Madrid, Spain “ Conjecture Horizon ” , Forum des Arts et de la Culture, Talence, France “ Taiwan Calling – The Phantom of the Liberty ” , M ű csarnok , Budapast, Hungary

2010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 Centre Pompidou, Paris, France “ Faux Amis – An Ephemeral Video Library ” , Jeu de Paume, Paris, France “ 2010 Taipei Biennial ”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 Germany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 – Media Art

Exhibition ” , La Tabacalera – Future National Centre for Visual Arts, Madrid, Spain “ 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 , De Doelen, Rotterdam, Netherlands

2009

“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 ” , Centre Pompidou, Theatre du Chatelet, Paris, France

2008

“ 2008 Taipei Arts Awards ”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14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uai Mo Village

回莫村

單頻道錄像裝置 Single-channel video

8min20sec 3 editions + 1 AP 2012


Huai Mo Village

Huai Mo Village focuses on the Huai Mo Tzu Chiang House in Chiang Rai, Thailand. The founder of this house is a priest who, 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 served as a secret informer for the CIA for thirtynine years. His identity indicates the sources of this period of history and the process of change. Starting from the 1980s, this region has turned into a world drug center facing serious issues of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Currently, there are around 70 children most of who's parents have been killed or jailed due to drugs trafficking or smuggling. Owing to the local drug problems, these kids have become orphans.

作 品《 回 莫 村 》 關 注 於 泰 國 清 邁 回 莫 村 的 自 強 之 家, 創 辦 人 是 一 位 牧 師, 但 同 時 在 冷 戰 時 期, 他 也 秘 密 地 擔 任 CIA 情 報 員, 持 續 了 有 39 年 的 時 間, 他 的 身 份 也 點 出 了 這 段 歷 史 的 源 頭 及 變 化 的 過程。此地從 80 年代開始成為世界的毒品中心, 走 私 與 販 賣 問 題 極 為 嚴 重, 目 前 有 大 約 70 位 左 右 的 院 童, 這 些 孩 童 的 父 母 親 大 多 是 因 為 販 毒 或 走 私 毒 品 而 遇 害 或 入 獄, 因 為 當 地 的 毒 品 問 題 而 成為孤兒。 在 這 件 錄 像 作 品 中, 藝 術 家 邀 請 這 些 孩 童 成 為 拍

In this video work, the artist invited these children to form a filming team and jointly used camera, sound recording equipment, lights, and other filming facilities. Children were able to visit the priest in person and to listen to him tirelessly talking about the past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The artist's customary style is extended in this work – the people telling the stories, the people listening to the stories, the filming crew made up of orphans, with the artist standing furthest back, observing it all and exploring a complex history of this region.

攝 團 隊, 與 他 們 共 同 使 用 攝 影 機、 錄 音 設 備 與 燈 光 等 等 的 拍 片 器 材, 並 且 由 孩 童 們 親 自 訪 問 這 位 牧師,牧師在影片中娓娓道出作為情報員的過往。 藝 術 家 慣 有 的 拍 攝 手 法 在 本 作 品 中 仍 在 延 續: 從 講 故 事 的 人、 聽 故 事 的 人、 到 由 孩 童 們 組 成 的 拍 攝 團 隊, 藝 術 家 站 在 更 為 後 方 的 位 置, 觀 察 著 這 一切、探討這個地區複雜的歷史。

16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uai Mo Village

18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廢墟情報局

單頻道錄像裝置 Single-channel ultra HD video

13min30sec 3 editions + 2 AP 2015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was filmed at its historical site in Huai Mo Village. The original building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does not exist any longer, yet foundation slab, now governed by the Thai army, still remains. The artist invited former intelligence officers, who still live in this area, to participate in filming. The foundation slab was turned into a stage for a traditional Thai puppet show. The narrator in this video is the head of the Huai Mo Tzu Chiang House who served as an intelligence officer for thirty-nine years. The video also reveals the narration recording process.

《廢墟情報局》是在回莫村的情報局遺址所拍攝

The video opens with the puppet show upon the ground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the puppeteers are dressed in black and wear black masks. Simultaneously, the narrator recounts an ancient legend about the monkey general Hanuman rescuing the army. This classic myth is well-known amongst the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In this story, Hanuman leads the troop to battle, and helps the prince to return to the kingdom he was exiled from.

影 片 從 情 報 局 地 基 上 的 木 偶 劇 團 表 演 開 始, 操 偶

而 成, 情 報 局 原 有 的 房 舍 已 經 拆 除, 現 今 只 遺 留 下 地 基, 並 且 由 泰 國 陸 軍 所 管 轄。 藝 術 家 邀 請 了 目 前 仍 居 住 在 這 個 區 域 的 情 報 局 老 兵 參 與 拍 攝, 並 以 此 地 基 作 為 一 個 舞 台, 演 出 泰 國 的 傳 統 木 偶 表 演。 此 外 也 邀 請 擔 任 情 報 員 39 年 的 老 情 報 員 (同時也是自強之家院長)錄製這部影片的旁白, 同時在錄音室錄製旁白的過程也成為了影片的一 個部分。

師 頭 戴 黑 色 面 具 並 身 著 黑 衣 在 進 行 這 場 表 演。 而 旁 白 述 說 著 一 個 遠 古 的 傳 說, 關 於 猴 子 將 軍 哈 努 曼( Hanuman )拯救軍隊的故事。這是流傳於東 南 亞 各 國 的 經 典 神 話, 在 神 話 中, 哈 努 曼 帶 領 軍 隊作戰,最終協助王子回到他當初被驅逐的王國。 旁 白 描 述 著 這 個 故 事 的 同 時, 畫 面 切 換 到 了 錄 音

While the narrator tells this story, the camera switches to the studio and shows the veteran officer in the middle of recording. He, while looking at a huge projection, recites the myth and describes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as well as the real situation of other former officers in Huai Mo Village. Unlike the prince in the myth, they are not able to return to their kingdom. In fact, these veterans cannot go back to their home country. When camera cuts back to the site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one can see a large audience watching a performance of puppet troupe. Some of the performers currently serve for the Thai army and some are the former informants. All of them wear black masks. They are a group of unknown people who had been forgotten in the tides of history. The final scene of the video reveals an empty recording studio, where only the video is still running. Weaving together folklore and reality, documentary and fiction, this video reveals complex identities, memories and dreams of people in Huai Mo Village.

室, 老 情 報 員 正 在 錄 製 這 段 旁 白, 他 看 著 巨 大 的 投 影, 一 面 說 著 遠 古 的 傳 說, 一 面 描 述 著 自 己 的 真 實 經 歷 以 及 這 些 老 兵 在 回 莫 村 的 真 實 處 境, 他 們並不像神話裡的王子一樣能夠回到自己的王 國, 事 實 上 這 些 老 兵 再 也 回 不 去 他 們 的 家 鄉。 當 畫 面 回 到 了 情 報 局 遺 址, 舞 台 前 聚 集 了 很 多 觀 眾 正 在 觀 看 木 偶 劇 團 的 表 演, 一 部 分 是 目 前 駐 守 在 此 的 泰 國 陸 軍, 另 一 部 分 的 觀 眾 則 是 情 報 局 的 老 兵, 他 們 全 部 戴 著 黑 色 面 具, 他 們 是 在 歷 史 洪 流 之 中 被 遺 忘 的 一 群 無 名 之 人。 影 片 的 最 後 一 幕 是 錄 音 室 的 空 景, 只 有 這 部 影 片 在 錄 音 室 獨 自 撥 放 著。 這 是 一 部 結 合 了 神 話 與 現 實、 紀 錄 與 虛 構 的 電影,並呈現了回莫村複雜的認同、記憶與想像。

20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Rui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22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裝置 Installation

263.6x634.3x40cm 2/2 + 1 AP 2015

情報局紀念所

Veterans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many times mentioned to the artist of their desire to build a museum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Consequently, the artist formed a team of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 to construct this large-scale installation. They made the architectural plan based on the surviving founda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yet this memorial chamber was never built in reality. Instead,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it became a form of creation. During the actual work process, the team consisting of the artist himself and the architects faced a paradoxical situation when all Intelligence-Bureaurelated files were named as confidential. In this case, the museum would become an institution where no information could be presented. There were several turning points during the designing process, yet, in the end, the team was able to finish the ceremonial building plan. They applied a special devise to trigger soil erosion in the trace of foundation, thus generating a sunken hole. Due to this process, it was possible to recreate the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情報局的老兵多次向藝術家提及興建情報局博物 館 的 願 望, 於 是 藝 術 家 便 邀 請 了 建 築 團 隊 共 同 合 作 這 件 大 型 的 裝 置, 他 們 針 對 情 報 局 遺 留 下 來 的 地 基 做 建 築 設 計 的 發 展, 以 真 正 能 夠 興 建 的 建 築 規 格 設 計, 但 最 終 這 個 紀 念 所 並 不 會 真 的 搭 建, 而 是 將 這 個 設 計 的 過 程 作 為 創 作 形 式 本 身, 透 過 建 築 學 的 工 作 方 式, 開 展 對 這 個 區 域 不 同 向 度 的 研究。 在 實 際 的 工 作 過 程 中, 藝 術 家 與 建 築 團 隊 發 現 了 一 個 弔 詭 的 狀 況, 情 報 局 的 所 有 檔 案 皆 為 機 密, 不 能 在 博 物 館 展 示, 於 是 這 便 成 為 了 一 個 無 法 展 示 任 何 資 料 的 博 物 館。 這 個 設 計 過 程 歷 經 幾 次 的 轉 折, 最 後 他 們 的 發 展 出 了 一 個 儀 式 性 的 建 築 計 劃。 他 們 以 過 去 柱 子 在 地 基 上 所 遺 留 下 來 的 痕 跡 為 基 礎, 並 透 過 一 個 特 殊 的 設 備 觸 發 土 壤 侵 蝕 作 用, 創 造 一 個 無 止 盡 下 陷 的 洞, 這 個 過 程 只 會 在 不 可 見 的 地 層 中 不 斷 的 作 用, 成 為 一 個 關 於 秘 密 本身的情報局紀念所。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24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Memorial Chamber o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26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回莫村-壁毯

When visiting Huai Mo Tzu Chiang House, Hsu discovered over ten sewing machines which were donated by an Englishman more than ten years ago. This man hoped that local orphans could use these machines and make a living by making and selling clothes or bags. However, these machines were not fully utilized. Therefore, Hsu invited a teacher to teach orphans how to use it, and then completed this series of tapestry together with kids. The image of the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I is from a picture taken in 1973, in which two senior officers stand in front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fabric used to make these tapestries is the fabric often used in clothes making for local children. The dark blue fabric is used for making girls' skirts, the khaki one is used for boys' pants, while the white one is used for their shirts.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II and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III are the portrayals of children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ing process.

藝 術 家 探 訪 回 莫 村 的 自 強 之 家 期 間, 發 現 了 十 多 台 縫 紉 機, 是 十 多 年 前 一 位 英 國 人 所 捐 贈。 這 位 英國人當初的用意是希望當地的孤兒能夠利用縫 紉 機 製 作 一 些 包 包 或 衣 服, 用 以 販 售 並 換 取 生 活 的 費 用。 但 最 後 這 些 縫 紉 機 並 未 充 分 利 用。 於 是 藝術家邀請了一位老師來教導這些小朋友使用縫 紉 機, 並 共 同 完 成 了 一 系 列 的 壁 毯 作 品。《 回 莫 村 - 壁 毯 I 》 上 的 圖 像 來 自 於 1973 年 間, 情 報 局的長官在剛成立沒多久的情報局前所拍攝的照 片。而這些布料通常用於製作當地小朋友的衣服, 深 藍 色 的 布 料 是 用 於 製 作 女 孩 子 的 裙 子, 卡 其 色 的 布 料 用 於 男 孩 子 的 褲 子, 白 色 則 是 襯 衫。《 回 莫 村 - 壁 毯 II 》 與《 回 莫 村 - 壁 毯 III 》 的 圖 像 則 是來自於孩童的工作過程,指向這個行動本身。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回莫村 - 壁毯 I 衣物布料 Cloth 186x268cm 1 edition 2013

28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回莫村 - 壁毯 II 衣物布料 Cloth 165x241cm 3 editions 2015


Huai Mo Village – Tapestry

回莫村 - 壁毯 III 衣物布料 Cloth 165x241cm 3 editions 2015

30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Exhibition History

展覽紀錄

藝術家駐村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 Le Fresnoy Studio National Des Arts Contemporains 圖爾寬,法國 Tourcoing, France 2015-2016


Exhibition History

「Positions #2」 凡・阿比美術館 Van Abbemuseum, 艾因霍芬,荷蘭 Eindhoven, Netherlands 2015

攝影

32

Peter Cox


HSU CHIA-WEI

HUAI MO VILLAGE PROJECT

「On the Margin of Places」 貝塔寧藝術中心 Künstlerhaus Bethanien, 柏林,德國 Berlin, Germany 2014


Exhibition History

「 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 Hugo Boss Asia Art

上海外灘美術館 Rockbund Art Museum, 上海,中國 Shanghai, China 2013

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