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緣起畫冊

Page 1

筆墨緣起

宋耀偉書法藝術 ─


Contents

書 法 之 外 劉文清 33 杜甫蜀相詩 隸 (書 ) 序一 35 王維七絕詩二首 隸 (書 ) 序二 01 明心見性 瓦 37 蘇東坡和子由木山引水詩二首 綜 ( 當 小楷 ) ( 合書體 ) 03 仁義通寶 古 39 博愛 楷 ( 錢拓 小楷 ) (書 ) 05 靜觀自得 瓦 41 福綏 篆 ( 當 墨拓 小楷 ) (書 ) 07 伯夷列傳 紋 43 德壽 隸 ( 飾 小楷 ) (書 ) 09 進學解 瓦 45 集字懷素書 草 ( 當 小楷 ) ( 書雙鉤 ) 11 千字文 瓦 47 盧綸塞下曲 草 ( 當 小楷 ) (書 ) 13 弟子規 塼 49 黃庭堅教審帖 摹 ( 文 小楷 ) (寫 ) 15 心經 紋 51 蘇軾獲見帖 摹 ( 飾 小楷 ) (寫 ) 17 心經 紋 5 3 風 流 儒 雅 (印拓 紋飾 小楷 ) ( 飾 行書 ) 19 王季遷題畫雜錄 小 5 5 溫 故 知 新 (印拓 紋飾 小楷 ) (楷 ) 21 李商隱七言律詩五首 草 57 真善美 篆 ( 書 小楷 ) ( 隸行 小楷 ) 23 唐詩七絕十首 草 59 朱熹觀書有感詩 行 ( 書 小楷 ) ( 書 小楷 半畝方塘印 ) 25 心經 雙 61 慈悲心 隸 ( 鉤草書 小楷 ) ( 書 小楷 ) 27 高適醉後贈張旭詩 草 63 唯吾知足 隸 ( 書 小楷 ) ( 書 小楷 ) 29 王勃杜少府之仕蜀州詩 草 ( 書 小楷 ) 6 5 老 子 冊 ( 頁行書 ) 31 杜甫旅夜書懷 瓦 67 心經 冊 ( 當 草書 小楷 ) ( 頁行書 )


63 3 9 劉禹錫秋詞 篆 ( 隸行草淡墨 ) 73 3 1 張 養繼 心楓 明橋 素夜 志 泊晰 詩理 入 隸 書淡 毫墨 漢 (秋 () 簡對聯 ) 73 養 3 顛心 狂明 柳素 絮志 隨 風晰 舞理 入 秋 毫 漢 ( 簡對聯 ) 3 3 顛 輕狂 薄柳 桃絮 花隨 逐風 水舞 流 小 ( 篆對聯 ) 75 室 輕有 薄芝 桃蘭 花氣 逐味 水別 流 小 ( 篆對聯 ) 3 3 室 胸有 無芝 城蘭 府氣 天味 地別 寬 行 ( 書對聯墨 ) 77 水 胸深 無魚 城極 府樂 天 地林寬靜 鳥 行 書對 歸聯 行 (知 () 草書對聯 ) 73 3 9 水 事深 能魚 知極 足樂 心 常林 樂靜 鳥 知 歸 行 ( 草書對聯 ) 3 3 事 人能 到知 無足 求心 品常 自樂 高 文 ( 鎮雕刻行書 ) 79 書 人中 到乾 無坤 求大 品 自筆高下 天 文 鎮雕 寬刻行文 書 (地 ( 鎮雕 ) 刻漢簡 73 3 9 書中 從乾 疑坤 處大 翻 成筆 悟下 天 地 寬 文 ( 鎮雕刻漢簡 3 3 書 文從 到疑 窮處 時翻 自成 有悟 神 文 ( 鎮雕刻草書 ) 81 文 心到 誠窮 天時 地自 動 有神 神虛 萬 文 鎮雕 容刻草硯 書 (物 ( 台雕 ) 刻隸書 83 心 3 高誠 適天 醉地 後動 贈 張神 旭虛 詩萬 物 硯 台雕刻硯 書雕刻)隸書 (容 (草台 33 高適醉後贈張旭詩 硯 ( 台雕刻草書 ) ) ) ) )


序一

書法之外 劉文清

身為書法的門外漢,對於耀偉的作品,除了嘆服外不能贊一辭,在這只能說些外行話。

我 與 耀 偉 、妙 玲 賢 伉 儷 是 大 學 同 班 同 學 ,耀 偉 是 轉 學 生 ,剛 轉 進 中 文 系 這 個 花 團 錦 簇 的 大 家 庭 時 略 顯 質 樸 、靦 腆 、剛 毅 , 是屬於理工科系男孩子的筆鋒、線條,但眉宇間偶爾流露的一絲絲高傲,是文人特有的氣質。在那青春最綻放的時光, 他已經潛心於書法篆刻了。

畢業前聽說他與妙玲成為班對,妙玲是馬來西亞美女,慧黠的大眼、輕淺的笑靨,溫婉賢淑,宜室宜家,有她相伴,耀 偉的人生線條多了柔韌、細緻、容與,足以承載生活中的側、勒、掠、磔……

悠悠三十載,再見耀偉是在重聚同學會上,髮已花白,歲月卻鐫刻出一道溫文儒雅、從容閒定,耀偉已是書法名家了, 創作、推廣書法不遺餘力,現擔任臺灣書法學會常務監事、高雄市十方藝術學會秘書長、高雄市中華書道學會秘書長、 高雄大學書法研究社指導老師等職,書法就是耀偉的畢生志業。至觀其作品,書體或古篆或工楷或狂草、氣勢或雄渾或 遒美或逸揚,內容更出入儒釋道、廣涉文史哲,盡情揮灑,不拘一格,形塑出屬於一己獨特的書法美學。而所謂字如其 人,這也是耀偉的如實寫照吧,可以想見在他的人生翰墨之中,已然自由自在、海闊天空,誠然「書中乾坤大,筆下天 地寬」。

但 耀 偉 的 眼 界 不 止 於 此 , 書 法 之 外 , 他 更 要 追 求 「 道 」 ─ ─一 種 超 越 時 空 、 超 越 形 體 的 存 在 , 既 存 乎 一 心 , 又 無 所 不 在 。 因此展卷之中,我彷彿看見莊子筆下的庖丁經歷十九年的淬煉,揮刀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以致 「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又彷彿看見耀偉歷經一世的磨礪,揮毫時心手合一,筆隨意走,與道冥合。這種「技 進於道」的境界,應是耀偉身為中文人的最終追求與使命吧。 回首耀偉這一路走來,以筆舒懷,以墨展顏,既是一趟書道之旅,也是一本筆墨緣起!

於臺大中文系研究室

劉文清謹序


序二

「書道之旅」感言 李宗焜

宋耀偉兄是我在台大的同學,現在要展出他的書法作品,並集結出版,這是一件令人興奮且充滿期待的事。 展覽名為「書道之旅」,這個命名十分貼切。從我認識耀偉到今天,超過三十年,三十多年來,耀偉在書法和篆刻的辛 勤耕耘從未間斷,光這個力學不輟的精神就非常可佩,而其取得的卓越成就更是有目共睹,讓人讚嘆!當然,我相信在 我和耀偉認識之前,他一定已經寫了許多年,今後也必將不停寫下去,可以說耀偉的人生幾乎跟書道是重疊的,也因此 這「書道之旅」的命名,更顯得恰如其分!

第一次看到耀偉的字,是在一個馬來西亞同學的畫展上。才到展場門口,看到耀偉用方筆魏碑體寫的榜題,我完全被吸 引及震攝;老實說,我已忘了畫展的內容,卻清晰記得那幾個字。後來在畢業紀念冊上,看到耀偉用不同字體寫著文學 院、理學院、醫學院 . . . . ., . 更佩服他是個全方位的書法家。

我是一個業餘的書法愛好者,耀偉則是登堂入室的實踐者。三十多年來,他憑著個人的興趣和不斷的努力,其書體更加 成熟,書風更為多元。看他寫榜書德壽的厚重凝鍊,充分顯現了硬底子功夫;篆書則一派醇雅,可以看到受王福庵影響 甚深,這大概跟耀偉也擅長治印有關。看其通屏行草,翰墨淋漓,豐富多采,令人神旺,而墨色乾濕濃淡的變化一任自 然,更充分表現了墨分五采的豐饒趣味。文字安排也甚見巧思,如看到多幅以草書為背景,以小楷寫釋文的作品,那工 楷已經不只是釋文,而是流麗爛漫的草書和流露六朝墓志風味的工整小楷形成的強烈對比,卻又完全和諧的畫面。有時 在同一紙幅中,參雜幾種不同書體,或者在行草作品中,偶而穿插一點篆書結構,都是規正典章中的一絲莞爾。像狂恣 的西狹頌,在隸書中偶有篆體結構一樣,都可說像是別開生面的創作。

這個展覽與圖冊,無庸置疑的,必是佳作紛呈的饗宴。我也相信,在不斷的努力和追求下,耀偉必可更上一層樓,我們 且拭目以待。

謹序

於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明心見性 瓦當 小楷 宣紙 69x35cm 2016


創作理念 以萬年藍宣紙為底,書以金字在上,是一個很棒的絕配。先設計出一個底稿,再以 細筆金粉來製作 ” 明心見性 ” 瓦當,很細膩得以聚散墨色來顯現光影的層次變化,使整 體畫面充滿立體感覺,也表現出瓦當的古樸蒼老。瓦當之下則使用淺黃色底的宣紙,以 精工小楷來作釋義,使其與上面的金色瓦當形成巧妙的配對。此作品在如此的搭配下, 不惟在古樸中見典雅,更在蒼老中見富麗。 關於瓦當 顧 名 思 義 ,「 瓦 當 」 就 是 用 來 擋 瓦 的 。 它 是 我 國 古 代 建 築 中 用 於 頂 簷 上 的 建 築 構 件 , 長樂未 “

即筒瓦頂端的下垂部分。它不僅是有著擋瓦又擋水等實際功能的建築材料,更充滿了裝 飾的趣味。以往,雲紋是常見的瓦當紋飾,到了漢代出現大量的文字瓦當,如

央 ” 、 “ 長生無極 ” 、 “ 韆鞦萬歲 ” 、 “ 漢並天下 ” 、 “ 延年益壽 ” 、 “ 億年無疆 ” 等。 這些文字瓦當多為小篆書體,排列組織勻稱和諧,佈局也都十分講究,充分體現了中華 文字書法的藝術特色,更是書法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 在這本書法藝術輯中,個人大膽的嘗試把瓦當融入作品當中,有時當個配角,扮演 烘托裝飾主體書法的關鍵角色;有時也換當個主角,全力展現瓦當紋飾與文字結合的藝 術美學。前人沒有這樣做過,不代表個人就不能這樣做;前人所沒有嘗試的,不代表個

墨寶 筆觸 靈性 化境

人就不能嘗試。有請前輩、同好仔細地觀賞、品嘗這些瓦當紋飾與書法之美! 隨評

詩句 遇到 感觸 碰上 心性 撞見 情境 凝結 筆墨緣起 一切


仁義通寶 古錢拓 小楷 宣紙 69x35cm 2016


創作理念 一枚古錢幣對一個書家有何提示呢?如何將之導入書法中呢?這幅作品嘗試以 萬年藍宣紙為底,把古錢幣以仿拓碑方法,用金粉書畫而出,因為金與藍的色調對比 是一個很搶眼的融合,所以可以讓畫面中的古錢幣呈現出一種古雅的金「幣」輝煌。 古錢幣之下則以細膩小楷來作釋義,使用的是淺黃色底的宣紙,如此就能與上面的金 色古錢幣形成絕妙的聯結。 關於仁義通寶

疏:「仁是施恩及物,義是裁斷合宜。」《禮記•喪服四制》:「恩

施人以恩就是仁,論事以理即是義。《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 成」。孔穎達

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今人大都凡事及利, 而仁義盡失,故做此通寶以自勉勉人,多行仁義,其值千金也。

隨評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人生在世,錢財不及仁義,但是能時時堅守仁義確非易事。 自古中華傳統以仁義禮教自豪,於現今資主社會看來更是難能可貴。 我們不知何時早已悖離傳統,將仁義拋其腦後, 書店架上從何時不再見禮義古學,取而代之 ─ 財金、投資、政論蔚為顯學, 仁義兩字可謂蕩然無存。 此幅金字藍底、字形莊嚴,以深刻意念點醒仁義之重!


靜觀自得 瓦當 墨拓 小楷 宣紙 140x34cm 2015


創作理念 先設計出一個底稿,再以朱砂細筆來製作瓦當,「靜觀自得」是自己非常喜 作出一個黑

歡的四個字,因此就用以來當主題。在書寫描繪時,特別以濃淡墨色來顯現光影的 層次變化,使整體瓦當飽富立體感。瓦當之下則以仿拓碑方式,製

色有如邊款般的「萬物靜觀皆自得」,並配以落款,使其與上面的朱色瓦當形成鮮 明對比。最後在上方與下方,分別以篆書的隨意濃淡寫法和工整細膩的小楷來作襯 飾,使整個畫面充滿豐富的內與色彩的搭配美感。 關於靜觀自得 原文是宋朝程顥的偶成詩: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意思是說清閒的時候做什麼事都從容不迫。一覺睡醒,東窗上已是紅豔豔的 日頭。靜靜的品觀萬物,都能有得於心。一年四季對於事物的興致與感受,也能和 人一樣。廣大無邊的「道」,貫通天地有形物之外。思維的變幻莫測,就像那風雲 一樣不可預知。身處富貴不可胡作非為,面臨貧賤也應樂天知命。男兒如能有這樣 的修為,才算是個英雄豪傑。


史紀伯夷列傳 紋飾 小楷 138x32cm 2016


創作理念

1 . 6公 分 , 通 篇 約 八 百 字 , 卻

個人在小楷上所下的功夫大約以蘇孝慈、魏碑和歐陽詢為主,這幅作品即是以上述為基礎, 來展現剛勁不撓、點畫工妙的精細筆下工夫。雖然一字之長寬僅約

完全展現出瘦硬遒勁,神氣充腴的小楷本色。在主體書法上方以花草紋飾配以 ” 伯夷列傳 ” 四字, 來與主體文章前後呼應。花草紋飾的製作則以精緻的筆觸,細膩的作工,用以增添主體小楷的光 彩,在視覺上也足以令人驚嘆! 關於這篇文章 《史記》一書是中國全部二十五史的圭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更是 司馬遷的歷史哲學。而〈伯夷列傳〉是司馬遷《史記》中七十列傳的第一篇,也是最著名的篇章 之一,敘述的是商周之間伯夷、叔齊兩兄弟讓國逃隱,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事蹟。 綜觀《史記》本紀、世家和列傳,都是在篇末以「太史公曰」的讚語抒發己意,只有〈伯夷 列傳〉是一開始便滿紙贊論、詠嘆,在夾敘夾議中借古人發了不少感慨,堪稱列傳中的別格,也 是《史記》中僅有的一篇。 司馬遷之所以將〈伯夷列傳〉列為列傳的第一篇,且寫法格外不同,歷來自有諸多詮評與論 述,現只就一端約略談談。伯夷、叔齊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逃隱;武王伐紂時又以仁義叩馬 而諫;等到天下宗周後,則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終於餓死在首陽山上。可見「讓」、 「仁」、「義」是他們「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的信念。 就 後 人 言 ,武 王 興 兵 伐 暴 是「 順 乎 天 而 應 乎 人 」的 ,是 救 天 下 生 民 於 塗 炭 的 仁 義 之 舉 ,那 夷 、 齊的諫阻和恥食周粟豈非違背歷史潮流,不知變通?就連孔子都從不曾反對過武王的伐紂。但孔 子卻同時也稱道伯夷、叔齊,說是古之賢人,求仁而得仁。這是因為孔子推尊堯舜禪讓猶在湯武 革 命 之 上 ,而 伯 夷 、叔 齊 崇 讓 不 崇 爭 ,所 以 孔 子 稱 之 為 求 仁 得 仁 ,而 孟 子 更 稱 伯 夷 是「 聖 之 清 者 」。 到了唐代,韓愈還特別寫了篇「伯夷頌」,讚美伯夷「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 每個時代都該有它的理想,也都該有能領導那時代的人物,而這種人物在同一時代中可以是 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甚至是正好相反的對立人物。因此,伯夷以他「適於義」、「信道篤而 自知明」的道德精神,以他「富貴不能淫(讓國隱居)、威武不能屈(諫伐)、貧賤不能移(餓 死)」的具體實踐,成了中國數千年歷史中,二十五史列傳中的第一人物!


韓愈進學解 瓦當 小楷 宣紙 138x30cm 2016


創作理念 主體書法以小楷來展現剛勁不撓、點畫工妙的精細筆下工夫,一字之長寬約 1 . 6公 分 ,在 如 此 小 的 空 間 裡 要 寫 出 完 備 的 筆 法 、嚴 謹 的 章 法 ,是 相 當 需 要 一 顆 非 常 沉 靜 的 心 思 , 尤其通篇七百餘字,要能從頭至尾一氣呵成,細勁有神,實非易事!在主體書法上方以半 圓朱砂瓦當書以 ” 進學 ” 二字,來與主體文章前後呼應,瓦當的製作更配以濃淡的墨色變 化,筆觸精緻,作工細膩,用以增添主體小楷的光輝。 關於這篇文章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在四十五歲(唐憲宗元和七年)時寫了〈進 學解〉一文,由於文中記錄了韓愈的思想、言論、襟懷和行狀,是相當珍貴的史料,因此 全文被《新唐書》所收錄。 〈 進 學 解 〉,顧 名 思 義 是 關 於 學 生 進 學 校 學 習 德 業 ,追 求 進 益 的 辨 解 析 論 。這 篇 辭 賦 , 韓愈運用了主客問答的體裁,融合了駢體文的句式,點綴了詩歌的韻律,來進行問題的剖 析 和 理 念 的 呈 現 。全 文 可 分 三 大 段 ,第 一 段 開 宗 明 義 ,先 生 教 誨 學 生「 業 精 於 勤 ,荒 於 嬉 ; 行成於思,毀於隨」,而當朝政治英明,愛惜人才,學生只須專心致志,進德修業,不必 擔 心 前 程 會 遭 遇 不 明 與 不 公 。但 這 樣 的 教 誨 卻 引 來 了 學 生 的 疑 慮 ,由 此 文 章 轉 入 了 第 二 段 , 寫學生分析了先生道德文章的成就何其輝煌,但政治上卻懷才不遇,生活上則衣食不濟, 「進學」的優與「進仕」的劣如此不相當,豈非自相矛盾,自欺欺人?於是第三段寫先生 面對學生的責難,發表了絕妙高論。首言工匠、醫師、宰相各有其分工與專長,次舉古聖 先賢如孟子與荀卿,雖遭際不遇卻無不滿與不平,接著對自己的學業德行和生活際遇作了 一番自我貶抑的解剖,最後批評學生的責難是計較名利、忘卻身分、亂挑毛病、荒唐無知 的錯誤。整篇文章就在亦莊亦諧、寓剛於柔、藏針於棉的教誨、責難和批駁三部曲中,在 故意以怨懟無聊之詞托之人,自咎自責之詞托之己中,藉別人口吻宣洩了自己的憤慨,借 自嘲諷喻了當權者的不明與不公。 雖然古往今來「學而優則仕」不見得有必然的保證,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 思,毀於隨」卻是千古不易的真理,「需要而有用」也恆常是出人頭地的不二法門。當國 家社會「需要」我們時,我們是否那「有用」之人?所以好好地勤奮、深思,以期學業有 所精進,德行有所成就吧!


千字文 瓦當 小楷 宣紙 140x56cm 2015


創作理念 以魏碑作為基礎,參以隋唐楷法,在這幅作品裡既展露出北碑的豪邁渾厚,也 顯示出隋唐的剛勁婉潤。在約 2公 分 的 方 格 中 要 書 寫 出 這 樣 的 風 格 特 色 , 非 有 一 定 功 力不可;一千字從頭至尾不懈的均衡用筆,更是需要絕佳的耐心與毅力。最後在上方 以朱砂細筆精心製作出一個有濃淡色澤變化的瓦當來作襯飾,使這幅作品不至於單調 枯燥,讓整體畫面不僅充滿豐富的精緻內涵,也有了色彩上的搭配美感。 關於千字文 《 千 字 文 》 原 名 為 《 次 韻 王 羲 之 書 千 字 》 , 南 朝 梁 ( 5 0 2年 ─ 5 4 9年 ) 周 興 嗣 所作的一首四言長詩,它是一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組成的長韻詩文。據說是梁武帝 4 7 0年

─ 5 2 1年 ) 把 這 一 千 個 字 編 為 一 篇 長 韻 詩 文 。 這 就 是 《 千 字 文 》

取了王羲之寫的一千個字,令其親人練習書法,而後覺得這一千個字雜亂無章,於是 又命周興嗣( 的由來。 《千字文》全篇主題清晰,章句文理一脈相承,層層推進,語言優美,詞藻華 麗,幾乎是句句引經,字字用典。出典包括《易經》、《淮南子》、《詩經》、《尚 書》、《禮記》、《春秋》、《論語》、《孝經》、《孟子》、《史記》、《神農本 草經》、《管子》、《韓非子》、《莊子》、《漢書》等。 《千字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兼納自然、歷史、社會常識,寓意深刻、結構 清晰、語言優美。是用來教授兒童基本文字的重要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 姓》合稱「三百千」。


弟子規 瓦當 小楷 宣紙 140x56cm 2015


創作理念 延續古代先賢的傳統書藝,紮根於碑帖小楷,展現個人對於小楷藝術的詮釋思 考表現,是個人的自我要求,也是此幅作品的一個厚實基礎。此作以魏碑作為基礎, 參以隋唐楷法,既展露出北碑的豪邁渾厚,也顯示出隋唐的剛勁婉潤。在正文小楷的 上方則以一個有濃淡層次,光影變化的朱紅塼文來作襯飾,並以篆文點睛出主題,使 整體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關於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現的兒童啟蒙教材,內容以儒家 道德為主,以韻文寫成。一般認為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 訂改編,改稱《弟子規》。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 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然後再以《總敘》、 《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 等部份來加以闡明演述。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和 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隨評

書法是: 用最單純的黑白, 寫出最絢麗的人生。


心經 小楷 紋飾 宣紙 62x30cm 2016


創作理念 先在宣紙上以細筆描繪出一幅蓮花白描畫,以與主題心經前後呼應。精緻的筆 觸加上細膩的作工,足以增添小楷心經的光彩,在視覺上也可以別有一番風味。小楷 1 . 6公 分 , 卻 完 全 展 現 出 骨 力 遒 勁 , 筆 法 精 妙 的 小 楷

則融合蘇孝慈、魏碑和歐陽詢,再加以己意書之,以展現穩勁端麗、縝密堅妍的精細 筆下工夫。一字之長寬雖僅約 本色。 關於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般若經》的重點結集,其中「般若波羅蜜多」義為, 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超越生死輪迴,到達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 心,原義為心臟,與意識心不同,在此是心要或心髓之意。在大乘佛法中,般 若波羅蜜多及其經典最為精要。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用六離合釋來解釋,是 持業釋,「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心」。 《心經》經文結構,乃世尊與舍利弗之對談,其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 第二會卷 4 0 3觀 照 品 第 三 之 二 , 即 《 大 品 般 若 》 習 應 品 第 三 。 「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是 大 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 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 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心經 行書 紋飾 宣紙 62x30cm 2016


創作理念 蓮,是彌陀所居住的淨土,所以稱淨土為蓮。先以細筆描繪出一幅佛手蓮花, 象徵著純潔不染與聖明智慧,以與主題心經關照呼應。鉤勒白描是用精細的小筆依設 計圖稿以硃砂繪出,筆觸上要非常的細膩,才能與小字的行書心經相得益彰。小字行 書心經,用筆上提頓分明,或輕或重,或扁或長,或大或小,依書勢而走,偶用連筆 聯結兩字,以增其順暢呼應之氣韻。 關於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又稱《佛說摩 訶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 、《 摩 訶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 , 簡 稱 《 般 若 心 經 》 、《 心 經 》 。 本經是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的實相教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加以濃縮後成為 二百六十字的極精簡經典,因此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朗讀、背誦 的 經 典 。有 廣 本 及 略 本 兩 種 本 子 。廣 本 具 有 序 分 、正 宗 分 、流 通 分 。略 本 只 有 正 宗 分 , 鳩摩羅什與玄奘譯本皆是略本。漢傳佛教中《心經》常見的版本為玄奘譯本,其經文 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是 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之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 自該部經文,闡明五陰(色受想行識)乃至十八界萬法,與諸法空相,實乃不一不異 之中道。


王季遷題畫雜錄 小楷 宣紙 69x35cm 2016


創作理念 標題以小字隸書來展現方筆隸意,字體嚴密方整而多變化,於樸厚中見勁媚。 用筆以方筆為主,方整爾雅、雄健古茂。主體小楷則以剛勁不撓、點畫工妙的精細筆 下工夫書之,以表現小楷的清和秀潤與端整妍美。最難得的是那以朱砂細筆勾勒出 的 ” 宋耀偉用牋 ” ,紋 飾 與 文 字 皆 是 一 筆 一 畫 精 細 得 勾 勒 而 出 ,筆 觸 精 緻 ,作 工 細 膩 , 足用以增添整體畫面的典雅古樸。 關於這篇文章 王季遷先生是旅美的知名收藏家,集繪畫、收藏、鑑賞、學術於一身,堪稱一 代大家。其十四祖王鏊為正德嘉靖間宰相,族中往來皆吳門雅士,是以家族收藏蔚為 可觀。王季遷先生幼承家學,年長後又從顧西津、吳湖帆等遊,其所作山水以四王為 宗,最為人所稱道。尤其更精於鑑賞,其收藏之精富實為華人之魁首。 《題畫雜錄》是王季遷先生在癸未年間所著,當中細實的紀錄其所經眼購買古 代書畫的名目、價格與創作書畫的心得體會,是研究古代書畫鑑賞的一重要史料。


李商隱七言律詩五首 小楷 草書 宣紙 140x68cm 2016


創作理念 畫面中間的金底小楷是以魏碑的筆法書寫,主筆橫畫以左起頓壓,再往右上提 收,字之結體亦隨勢而往右上。用筆以展現方筆的豪氣粗獷,並著重向背往來伸縮, 使字之奇正相生,意態跳宕表露無遺。在畫面的上下各書以白底草書,並用濃淡墨大 字來呈現,上下的比例為 2: , 1 採用非對稱性的比例,這樣,畫面的視覺會更顯突 出。而兩種色調與兩種字體的強烈對比和融合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關於李商隱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唯 美 文 學 的 健 將 ,也 是 中 國 詩 史 上 最 是 唯 情 的 詩 人 ,因 為 他 唯 情 , 所以不能理性地去處理人生,所以就注定走上他悲劇的一生。但也同時是因為他的唯 情,才造就了他那些令人低迴再三的詩篇。他的詩往往是自己內在心靈情感經驗的提 昇,通過高度的藝術技巧,將那種抽象的感受直接渲染到讀者的心中。 他大部份作品,愛用冷癖的典故、含蓄的語言,去襯寫悽豔的情感,使人只覺 其文字之凝鍊、音調之悽美,而不明其所詠何事。但儘管如此,還是感受得到他的詩 中所呈現的那種悽美之境,這就是李商隱詩獨有的魅力,千百年來一直為讀者所嚐 嗜。

隨評

方寸之間一點墨 天地之間ㄧ個我 一點一滴中灑脫 ㄧ筆一劃中生活


唐詩七絕十首 小楷 草書 宣紙 140x68cm 2015


創作理念 在金色宣紙上以魏碑的筆法書寫墨色小楷,在視覺上已夠呈現鮮明對比。但這 樣還不夠,在畫面的上下各再書以白色底的大字行草書,並呈現出濃淡的墨色變化。 如此一來,金、黑、白三種色調和楷書草書一小一大字體的強烈對比一併呈現,這是 一 種 狂 妄 的 嘗 試 。嘗 試 ,基 本 上 沒 有 對 或 錯 ,只 有 敢 與 不 敢 。多 去 嘗 試 ,即 使 失 敗 了 , 也賺到了寶貴的經驗。 關於這幅作品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 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是七個字的 絕句即是七言絕句。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第二四句

烏衣巷七言絕句,原句如下:

倒數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這幅作品的上下行草書是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意是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 叢生,殘照荒涼。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心經 小楷 雙鉤草書 宣紙 140x68cm 2015


創作理念 在 關於這幅作品 七


高適醉後贈張旭詩 草書 小楷 宣紙 69x35cm 201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