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潮40期

Page 1

4

责任编辑

黄宇君

2012年6月10日

◆ 岁月静好

书 籍 是

征稿启事 读者协会为广

那年初相识

夏季,微凉 外院 1106班 蒋金星 当阳光大朵大朵地从窗外走过, 我知道,淮安的夏季到了。 我想我总是不喜欢夏季, 太炽烈的阳光会蒸发所有离别的感伤, 它们凝结成云,幻化为雨, 一落下来就落成一整个缠绵的雨季…… 夏季只是一个过渡, 在春秋的斑斓色彩之间。 夏季只有栀子花淡淡的清香, 黑夜里就凋落进思念的土壤。 夏季里的最后一场电影终将散场, 风中的少年骑着单车渐行渐远, 月光在他身后投下清冷、冰凉, 那栋老楼,那排香樟, 都在随之而来的雨季里被冲刷成黯淡的黑白影像。 那个夏季,微凉……

致读者

文学院 1002班 郭成亮 明媚的阳光伴着我那颗憧憬而好奇的心,拖着那沉重的行李踏过那条校大 门的斑马线,当我迈过那条斑马线时,我明晓那一刻是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在 这里我将要度过在高中时日夜期盼的大学生活。 抬眼望去,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那气势磅礴、神圣庄严的淮师图书馆,看 着那一个个进进出出的学生,我想象着我挎上背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攀登 永无止境的高峰,放下行李,我便迈着矫健的步伐,好奇的眼光追寻着校园的 每个角落。 眺望那一顷镜月湖的荷塘,虽说没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那般绚丽多姿, 没有勺湖荷塘那般浩瀚绮丽,环视塘边栽种的垂柳,宛如女人秀丽的长发;稍 远间屹立着的峥峥雪松,好似奔驰在竞技场中的运动儿女。塘里星星点缀着的 盛开的荷花,虽不及盛夏那般的娇艳丽质,却拥有那饶人的成熟之美。 顷刻间,走在校园一条条弯曲的小道上,两边栽种着的苍翠黄芽,长青。 透着一股幽幽的清香,淡淡的沁脾。此刻间我似乎躺卧在自然的怀抱里。迎面 走来一张张笑脸,三两结群诉说着自我的故事。我梦想着我的理想在这里开花 结果,为我敞开理想的舞台。迈着谨慎的步伐,走进那肃静的教学楼,静寂而 空旷的大厅,整洁而清爽的地面。摒住呼吸,望着我日夜期盼的大学教室,憧 憬着未来的一幅幅图景。 走在图书馆的台阶上,肃然起敬,庄严耸立在馆大厅中央的恩来铜雕像引 起了我的注意,面带笑意地迎接着前来观览的淮师学子,诉说着不朽的中华故 事,传承着永不止步的华夏精神。旷达的大厅如知识的海洋,邀请五湖四海的 学子前来共勉,吮取。大厅两旁的走道里,无数的梦想在这里交汇,留下追寻 的脚步。一张张笑脸讲述着自我的充实与满足。走进自修室,桌面上漫漫的书 本印证着理想的实现,勤奋的背影映照在自修室里,一股暖意激荡在我胸怀, 给我奋进的力量、向前的动力。 我的大学,因你让我变得更加丰富,因你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因你让我变 得更加…… 我的大学,搭起我成功的桥梁,助我攀登知识的顶峰。给了我前进的明灯, 指引我健迈漫长而充实的人生路。

我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是在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中追求着自己的果实; 我相信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云天万里的辽阔中练就了自己那一双有力 的翅膀;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享受着美妙多彩的生活中正一步步把梦想变成 人生的辉煌…… 著名作家梭罗总是这样对自己 来歌往的唱和,有时,我们也会像 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 一棵耸立在峰顶的松树,经受那漫 长冬季里风摇冰压的磨砺,如果在 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 这样的岁月里,你还能用自己的断 无法闻到木材燃烧沁人的香味,也无 枝作笔,在大自然的扉页上写下充 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 满激情和灵感的生命之诗,那么, 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的 你便已悟透了生活的真谛,你便已 成功的快乐……能活在世间,是一 成了一个生活的真正的享受者! 件多么幸运的事啊!我为什么不尽 一个禅宗大师就要死了,弟子 情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们怕师父临走时忘了交待什么,就 生活如琴,我们可以弹奏爱的 问道:“师父,还有什么要教导弟 小夜曲,也可以让轻松的梦幻曲在 子的吗?”禅房里立即陷入寂静, 我们的指间滑落,可以在弦上挥洒 大师睁开了充满笑意的双眼,陶醉 我们的浪漫和激情,也可以奏出表 般地说:“生活,多美啊!”旋即, 现我们内心渴望人生卓越的旋律, 大师的灵魂便融入了他赞美的那一 我们可以在弦上静静地欣赏过去岁 刻里…… 月里古曲的清悠,也可以在弦上创 是啊,当我们也能由衷地赞叹 作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交响乐…… 文 “生活,多美啊”的时候,我们的 生活如歌,那开在原野里的每 学 心灵里一定是充满着明媚的阳光, 一朵小花,那飞舞在阳光下的每一 院 回响着和谐的音乐,氤氲着诗意的 只蝴蝶,那播洒在夜空中的每一缕 灵感…… 月光,那婉转在树林中的每一声鸟 只要我们的心灵之舟还飘荡在 1002 鸣,那绽放在人们脸上的每一丝笑 生活之海的那片蔚蓝里,她就会摇 容……不都是谱成这支歌的一个个 篮般地使我们的生命享受着生活中 陈 迷人的音符?只要心中希望还在, 每一刻美妙的时光。 晓 我们就会每时每刻都用这音符,谱 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 红 写着一首首让心灵燃烧的歌…… 想和激情的心灵,才能真正懂得生 享受生活,并不是只享受她风 活的意义,也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 花雪月的轻松,也不是只享受她诗 享受生活!

大爱好写作的同学 们提供了一个展现 个人风采的天地, 这就是读者潮电子 版。 如若想在文学 天空中高翔,赶紧 拿起生花的妙笔

共青团淮阴师范委员会主管 2012 年 6 月 淮阴师范学院读者协会主办(总第 40 期)

稿件题材不限,

至: dxzhenggao@163. com 热忱欢迎您的加 入!

《读者潮》编辑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

断想

在这绿意盎然,热情似火的季节里,谨向《读者潮》 编辑人员和全校读者道声夏安!《读者潮》每一期都饱含 着广大师生的深情期盼,每一期都浸透着编辑人员的辛勤 汗水;深情是因为对它的厚爱,辛勤是对编辑们付出劳动 的由衷赞美!我真心地期望《读者潮》能做到:根植于校 园,服务于师生!使之成为广大读者交流读书心得,互通 学习体会,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宣扬淮师精神作出贡献。 作为图书馆馆长,我衷心地期待广大读者经常走进图 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本领。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 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 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 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因为,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 富,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历程。读书,既能丰富我 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又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世界 之大,无奇不有,书海浩瀚,精彩纷呈。书籍带我们去经 历、去感受一个个精彩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 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 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让我们奋发图强,让 我们勇于创造!我们在书的世界里,领略广阔的天地,欣 赏壮丽的山河;知文史经略,品诗词歌赋;回味古老的悠

文学院 1105班 葛姣姣 沉淀了虚浮,陶尽了尘嚣,回忆便幻化成斑斓的贝壳。 静静地,把它放在耳畔谛听,你会听见时间那悠渺空灵的 声音,会感受到那段尘封岁月的余韵。于是身心俱醉,思 绪飘飞。 人生究竟是种怎样的境界呢?试想坐在溪间的岩石上, 看那略透瑰红的云翳露出那璀璨的霞光,迎着徐徐晓风, 静听着溪流,是否感受到人生的一种淡之美?淡,源自天 然本色,总给人有韵味的遐想。不须浓妆艳抹,自有它的 美,像中国的水墨画,就是属于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雅,是一种至美的情调。试想着在月夜,借一盏孤灯, 倚着窗边独自捧上一本心爱的书,细细品味,享受书中乐 趣。是否已体会到这份别具一格的雅致。历代文人墨客都 爱借着雅兴赋诗。雅兴的诞生,即在忘我的一刹那,如品 新摘的龙井,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 近乎于透明,似乎清晨田野间的清香也浸透其中。那种心 胸的爽朗,如沐春风的惬意非笔墨能形容。 淡雅,是一种坦然的人生。一个人对生活看得淡雅, 活得才美丽。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 多不必要的烦恼。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 但鸟已经飞过。”淡雅的人在诗意中长成了乐观,在沮丧 中接受了调试,在平淡中饱蕴着自信。淡雅的人有的是拥 有博大的胸怀,有的是拥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品性。 在红日半墙,竹影微动时,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流出一 片青翠,几纹波浪,那般的生动空灵,恬淡如湖水。 人生就该如此。不要漫无目的地走过,那只能留下空 白,而精彩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永不低头,轻敲指 尖,承载着梦想飞翔吧!

普 尔

图书馆馆长

500字-1000字为宜。

发送电子邮件

《读者潮》 寄语

吧!

投稿邮箱 :

屹 立 在 时 间 的

汪 洋 大 海 中 的 灯 塔

长,眺望未来的壮丽! 校园是培养人才、孕育希望的摇篮。世界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 他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 学校了。”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 开希望。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途径,读书 是增长才干与智慧的钥匙,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 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丰富人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打造倡导阅读的平台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将 竭力为大家的读书和学习提供最大的便利,为同学们的成 长成才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提升图书馆的 服务层次。 同学们,“少而读书,如日出之阳;壮而读书,如日 中之光;老而读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发 展,还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都需要我们多读书、 读好书、会读书。乘着大学时期有着这么多优越的条件和 环境,乘着你们如日中天的旺盛精力行动起来吧,用书籍 充实你的生活,用书籍丰富你的内涵,用书籍编织你的梦 想,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我们的和谐校园, 让好书伴随着我们快乐成长,《读者潮》将成为你驾驭梦 想,实现理想的翅膀!让我们在《读者潮》的陪伴下走过 美好的大学时光。

顾 问: 郭启松 江 健 刊头题字: 李德友 指导老师: 陈国民 范新阳 杨芳莉 主 编 : 黄宇君 副主编: 汤天骄 潘晋怡 任 萍 魏 蔚 刘 芸 史琪平

行走在光影背后的墨客 这一程,在这里回眸,曲曲折折,郁 郁葱葱,所幸我仍然记得来时的路,365 个日日夜夜,我常想是否够拼成一个梦, 无关幻境和虚无,只有理想与激情,而今, 是谁用纤纤素手把过往穿成了珠帘,装点 午夜的梦回的心动。 北雁南飞霜林醉,杳杳,凉月若眉。 寻寻觅觅,也终是一场曲终人散,最 孤单的时候,不是横眉冷对所有的艰难困 苦,而是有天看到了一大片荷塘,看到优 雅的睡莲,看到不曾出现在生命中的风景, 然后,很兴奋的拿起手机拍下来,但却发 现找不到人一起欣赏。有些流光,在记忆 里穿梭成不忘。那时的风,有微微的凉意, 你在我的身边,些许暧昧氤氲在空气里。 我捉着你的耳朵,瞪得大大的眼睛,目测 着挖耳勺进入耳洞的距离,深深浅浅,来 来回回,你看着书,安然而放心,你的眉 头牵动着我的指尖,稍有颦蹙,我便多些 温和。面前仍然是一片荒芜的湖塘,闪烁 着粼粼的波光,书页翻起,我靠在你肩上, 呼吸相闻间,是棉花糖,是麦芽糖,你的

文学院 0904班 赵高阳

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是你们,在我的人 生飞雪落花之时,听到鼓励,始终如一, 强劲有力。 庭院春深绿烟雨,袅袅,惠风和畅。 楼台水榭,清泉泠泠,茶烟绿了春晓, 是谁的环佩叮咚作响,倚着栏杆沐朝阳, 端了茶杯,望其中嫩叶成朵,缓缓舒展, 浸入心脾,细细成香。对镜自望,洗去残 妆,闲萦西风,平生憔悴自知矣,岂能诸 事尽美,但求无愧于心,万转千回之后, 我始终明白,有些事情值得怀念。

目光没有离开书本,我闭上眼睛,仿佛闻 到了很多种花香。那时的你说锦瑟韶光, 池里鸳鸯,而今荼靡开至,青苔满墙。 雪落太行浮暗香,茫茫,梅影难忘。 如果一定要来形容这一年,我所能记 住的是心怀感激,因为你们的陪伴,回忆 里剩下的都是甜蜜的香味。有这样的一个 人,吵闹的时候让大家都开心,安静的时 候会让你安心,抱着热水杯,托腮遐想, 想的都是美好,她像一个散发着香味的美 人,诱惑着身边的人都学会她的思维方式, 笔者自白: 爱和感激。有这么样一个人,保护我,让 如果你见过七月的莲池,如果你忘不了去 我勇敢,拍着桌子为我不平,转身又温柔 弥望翡翠叶子和云朵样的花瓣,如果你还记得 的抱着我,她的拥抱有棉花糖的错觉,她 那种溢满心田的景色,那么现如今,悲伤一类 说她一直都在;有这样一个人,离我很远, 矫揉造作的词语都不能形容你的心情。我常常 却把丝丝缕缕的目光都牵挂在我的身上, 这个时候自己搜索我七月的时候忙些什么? 了解我的隐忍和坚持;有那么一个人,坚 好景难常在,往往忙碌的时候无暇欣赏, 而花落后有了心情又没了美景。留得残荷听雨 持执一盏小灯在宿舍等我,不管多晚,我 回来,她才睡,才安心……有那么一群人, 声。忘不了是一个狠毒的词语,如果我没吃过 糖,我就不知道什么是苦。喜忧参半的生活, 我们一起守护着那共同的荣耀,一起创造 新的辉煌,我们一直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我就必须多喝些水去平衡。


2

责任编辑

黄宇君

文从心生,静心品茗 ——我最喜爱的作品 曹禺《北京人》 文学院 1002班 曹慧敏

“好书推荐”一等奖 获奖作品系列之一

留白于书,在浓浓的墨香中体悟写作者的真情流露。点 点滴滴,伴着清幽的墨香,让心灵在这片空白中得到永久的 升华,永久的温馨。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吐丝;海纳百川, 故能成其大;人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与书相打交道的这 些年,我觉得读书最大的受益便是“养气”。概括之,读书 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足以养气。书,应该是那 种真知灼见,君人心智,清新脱俗,陶冶情操,催人奋起的 书,它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和经典,也可以是时文和美文, 能够常读常新,富有顽强的生命力。读书不必拘泥亦不必只 读圣贤书,大可放眼世界,结交芸芸众生,也可遥想风光霁 月,默思寸草春晖。人既有一人读书喜好,一书也有一书特 别之处。所以贵在每人自己根据他自己所需所好,去寻求一 种最适宜、最有影响的书目。回首冥想,在记忆浩渺的沙滩 中,我还是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曹禺的《北京人》,我喜爱它 自有它过人之处,在此与大家分享。 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 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艺术样式在我 国现代文学中的地址。《北京人》高度满足了话剧作为舞台 艺术所提出的关于人物、冲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要 求,成为我国话剧创作的典范。 三幕剧《北京人》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串联全剧矛盾冲 突的线索与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 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 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 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 精神统治的破产。故事以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瓦解作为载体, 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寄生在此之上形色各异的几个生命,无可 奈何地伴随着母体的灭亡,彻底走向人性湮灭的过程——情 境之清冷,如雪融之浅流;人物之惨淡,如泣血之挽歌;而 内容之深,之重,之震撼,又如深渊,暗藏无数思想的可能。 曹禺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 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 交战。《北京人》在隐约闪烁、迂回曲折的冲突中展开人物 心灵上同样错综复杂、严重尖锐的搏击。在他们平淡的看似 无心的言辞中,都有心灵的刀枪你来我去。在《北京人》中, 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的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同时出 现在一个舞台空间里,这是曹禺创造的一个“舞台奇观”。 远古北京人(中国人的祖先——一北京猿人)是作为一个象 征形象出现的,他“熊腰虎背,披着半个兽皮,混身上下毛 茸茸的。”“他整个是力量,野得可怕的力量,充沛丰满的 生命和人类日后无穷的希望,都似在这个身内藏蓄着。”借 人类学家袁任敢的口说:“那时候人类要爱就爱,要恨就恨 ……他们整年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活着。”现实北京人 是作者主要批判的对象。作者紧紧抓住“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一命题,通过曾皓等形象从“人”蜕变为“生命的空壳” 这一悲剧内容,展开了对北京文化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 化的批判。曾皓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他对棺材的珍视来 完成的。这位敬德公的后代,曾氏家族的家长,虽然也曾有 过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可现在他唯一的挣扎,就是在棺材

信 息 2012读书节系列活动之

上刷上百道的油漆。极端地讲究体面与排场,正是北京文化 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三种北京人中,愫方和曾瑞贞是饱含作 “好书推荐”征文 者情感的两个特殊人物,可以看作以现实北京人的代表。作 人生离不开读书, 者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人”主题。 读书提升品位,充 曹禺戏剧的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北京人》 实生活,让我们生活 的人物语言更为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中 得更美好! 人物的教养、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决定了戏剧语言在隐 我们要“好读书、 晦曲折中包蕴了尖锐的内在动作性和抒情性。在愫方、曾文 清形象的塑造上,曹禺的语言艺术又有发展,他往往只用一 读好书”,从中感 两个词,一句简短的话,甚至几个语气词,来表现人物的复 悟人生的真谛! 杂情致与内在动作,用无声语言即停顿来抒情。愫方是曹禺 为了给广大爱好 笔下最美的一位女性形象,在这个形象里注入了他的极大的 读书的同学创造一个 精力与情感。曹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的“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性格”。愫方是旧时代的优秀女性。她沉默忧伤, 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 2012读书节期间 处处忍让。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忍受旧家庭中袭来的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开 种种不堪。她爱上了曾文清这样一个废人,面对种种无望的 境遇,她的忍受顺从反映出她的献身精神、坚韧毅力和独特 展好书推荐活动,请 的人生追求,也显现出封建家庭中腐朽丑恶势力与精神统治在 同学们将自己阅读过, 善良人心上投注的阴影。剧本进而揭示了愫方惊人的耐力, 从逆来顺受的外观挖掘她坚毅的性格力量。 《北京人》是一出有点儿“契柯夫味道”的戏。契柯夫 戏剧给予曹禺的启发是:戏不必写得那样“张牙舞爪”,戏 可以在平易中见深邃;戏不必写得那么“像戏”,戏可以散 文化。而曹禺的《北京人》,在做戏剧“散文化”的尝试中, 达到了诗的境界。《北京人》着意追求契柯夫的风格,“ 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成为该剧的主要特征。剧中人与封建主 义精神统治的内心悲剧冲突,是一条与表面情节相呼应的内 在动作线。沉滞的旧家庭生活中人生的深刻复杂内涵,在戏 剧冲突中获得深沉的体现。《北京人》虽然重新回到了封建 家庭的旧题材上,但这一“回归”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它与《雷雨》主要是通过周朴园的专制和周家的乱伦来批判 封建秩序和封建道德完全不同,而是通过曾家三代人的自我 沉沦以及远古北京人、未来北京人与以曾家为代表的现实北 京人的对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挖掘了封建阶级必然走向沉 落与崩溃的根本原因。 曹禺是卓越的悲剧艺术家,他的悲剧人物特征与戏剧风 格在《北京人》中有了新的发展。曹禺将自己对新世界的追 求与生活信念倾注在他的戏剧形象身上。《北京人》的悲剧 人物于忧郁哀伤中透露出明朗色的懊恼。平淡而深沉,忧 郁而明朗,构成曹禺戏剧风格的新特色。曹禺把《北京人》 的喜剧性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相较, 他说:“我觉得《北京人》是一个喜剧,正如我认为《罗密 欧与朱丽叶》是喜剧一样。”因此,欣赏《北京人》中独特 的喜剧性,主要并不是着眼于剧中的像江泰这样的曾有喜剧 性性格特征的人物,而是应该着眼于全剧的“一种生气勃勃 的青春气息”的精神升华。 结合曹禺的剧作《雷雨》,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人》中 的很多新意。作者已不再迷恋略带些西方格调的命运主题, 转而开始关注东方世界的文化传承。剧作《北京人》也摆脱 了《雷雨》中那种延宕迟疑的忧郁气质,开始以一种战士的 姿态旗帜鲜明地批判着僵死的阶级,同样也给予生者以切实 的希望。如果说《雷雨》的激烈和尖锐好像一个青春期的少 年的愤懑,那么《北京人》所呈现出来的平淡、深沉、悠远 和含蓄则更类似于一位中年的气质,这种质感勾勒出《北京 人》的深远意境,也使这部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话剧的 经典。 曹禺先生以他神奇的笔法,在中国现代剧坛上创造了一 个别开生面、迷人的艺术世界。古周敦颐曾说“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借用之,可 谓“古今中外之书,精作者甚蕃,予独爱戏作之《北京人》”。 我觉得读书好比是一种清福。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 静心品茗,尽情地畅游书海是生活的一大享受。《北京人》 作为我国话剧创作的典范之一,是非常值得读者品读欣赏的。

2012年6月10日

2012年6月10日

◆ 书香园地

感受深刻并觉得有 推广价值的好书,通 过书评的形式向全校 师生推荐,我们将在 活动结束后展出同学 们推荐的优秀图书。 通过比赛,必将 促进同学们对所阅读 的图书有更深切的思 考,热诚期待同学们 勇于表达,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 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 元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 轼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 书斋 影阁

读书之乐

责任编辑

黄宇君

3

好书推荐专题 佚名

一、《瓦尔登湖》

获得的情感,可以五味杂成地在这里体会到。有时 作者:梭罗(美) 当你抬起头来看看这个现实世界时竟会觉得不真实 推荐者:文学院 1002 黄雯茹 起来,那种庄周梦蝶的迷茫色彩就在这时笼罩在我 圣经之下的圣地 周围,真是让人有种陷进去而不能自拔的感觉呢! 读书的那些日子让我回味和沉醉。现在已经很 古人有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 少有闲暇时间再去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学 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英) 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对于喜爱读书的人来说这 业和功课迫使自己抽调了大部分的时间在这上面, 推荐者:外国语学院 1104 庄小涵 确实是极为贴切的形容,书中所蕴含的哲理知识, 真正属于自己的读书时光已经不多了。可是我还是 征途漫漫 史诗归来 让人心神向往,书本那淡淡的墨香,让人沉溺。午 会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可供支配的时间去读自己喜 后的那一米阳光,一抹茶香,一卷文墨,都是让我 欢的书,虽然学的是文科,不忘把家里的那本《货 无法抛弃书籍的理由。我喜欢泡图书馆,这甚至已 币战争》看完,这才对当今这个经济本位社会有了 推荐者:文学院 1001 黄驰 经成为一种嗜好。轻轻推开阅览室的大门,便是另 新的理解。不时也看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对 可遇与可求之间,永远都那样不幸 一番天地,一阵阵淡雅的书卷香,一排排棕桐色的 于中国五千年来美学历程有个大体的认识。有时也 的隔着沧海桑田,隔着那永不能到达的 书架,一室的安静淡然,已经将我从世俗拉进了这 看看喜欢的电影导演的自传,看看这些名人背后的 距离。它把我们隔着天与地、生与死的 个精神的殿堂。我喜欢漫步于整齐排列的书架之间, 真实生活。虽然,我不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 两端,让逝者无奈,生者悲伤。 凝视着厚厚薄薄的书籍,摩挲着那泛黄了的书页, 句话的真实度有多高,但我相信书籍带给我的是金 而唯一幸运的是,因为年少,所以 我会得到极大的充实感。那里有家喻户晓的通俗小 不换的知识和思想。 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为了一束阳光、一 说,也有深奥艰涩的哲学著作;有纵横上下五千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全知全能的上帝望见 朵鲜花、一阵微风而追逐。 的历史文献,也有现代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论著; 我们臂下夹着书籍走来,他带着羡慕之意转身向使 有发人深思的文学作品,也有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 徒彼得表示:‘看哪,那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 科学论文。我爱读书,这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 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赏赐给他们了,因为他们热爱 作者: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 失的爱好。有时我甚至会把书本比喻成一剂毒药, 阅读。’”书籍让我为之陶醉,我甚至恨不得一口 食之蚀骨。拿起一本心仪之书,便会不休不眠地看 气都看完它们。但是书籍何其多,想要看完是不可 推荐者:外国语学院 1106 王璇 起来,捧着那厚厚的书页,闻着那有些涩涩刺鼻的 能的,但是我愿尽我所能多看一点,再多看一点。 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 书卷味,沉浸在作者为我构建的世界里畅游——愉 但愿我能够一生与书籍相伴,做一个不需要上帝赏 是要去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 悦,悲伤,青涩,尴尬。一切我无法在真实世界里 赐也可以内心富足的人。 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 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曲子 ——观《京戏启示录》有感 ,相信这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咱们制 文学院 1002班 黄雯茹 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曾停下来 计算其代价。 当我们还在为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而拍手称快时,台湾新一波舞台剧《京戏启

二、《魔戒三部曲》

三、《情书》

四、《荆棘鸟》

示录》又开始席卷大陆,《京戏启示录》是台湾剧作大师李国修为纪念其屏风表演班成 立25年之巨作。此剧于上海公演时,我在万人争抢的境地下,购得门票一张,故有幸目 睹了众位台湾国宝级大师的风采。 《京戏启示录》以“风屏剧团”排演舞台剧《梁家班》一事为主干,用“戏中戏中 戏”的叙事结构将剧中的“风屏剧团”、“梁家班”与《打渔杀家》等京剧穿插交迭, 展现了半世纪以来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特别是一波波政治运动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表演艺 术工作者的际遇。李国修以京戏和做戏靴的父亲为创作源头,虚构出一个乱世中企图挽 回颓势的戏班子的血泪兴亡史。他用盎然的生趣和丰沛的情感,将戏里戏外组成一个血 肉相连的有机体,并在戏中扮演自己的父亲,透过角色与自我对话,在真实回忆与虚构 故事交杂之中,表达了李国修对其终生制作京戏靴的父亲之深沉追忆。同时也映射出戏 剧从业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自省与传承。 看完《京戏启示录》之后,我想观者和演者心理同样无法摆脱掉一个沉重的包袱, 那就是京剧何去何从?众所周知,京剧的明天要往哪里走,这早已不是个新鲜的题材。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思索京剧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血脉宛如长江黄河,与我们 生长的土地相依相随。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 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华民族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 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京剧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 薪火相传和民族精神的维系传递,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京剧虽是“国之粹”,但也是“国之殇”。新时期以来,文化生态环境急遽蜕变, 京剧中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文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和观众审美选择的多样 性,不仅是京剧艺术,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日渐黯淡的剧场业,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台上不断有戏演, 无奈台下观众日见稀。京剧的发展走进了死胡同,很多人开始劝老鞋匠父亲改行,父亲 却对儿子说:“我做了一辈子戏靴,没让你们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人,一辈子只 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这句话,是《京戏启示录》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 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体现了李国修对文化艺术传承的坚持。在我看来《 京戏启示录》不单只是李国修个人生命经验,而是每一个观众跟他的长辈,跟他的民族, 跟他的文化之间的一个情感连结,连结的精神只有两个字,叫传承。 当我们拨开历史长河的千柯万叶,看着悠悠转转经历百年、千年的中国的文化艺术 经过一个历史阶段的剧烈动荡和时间淘汰之后,有的随着沧桑变换而香消玉殒,有的早 已失去当年的艳丽,只留下匆匆过客的轻声叹息,有的还在支离破碎的断壁残垣中的苦 苦挣扎,有的……但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 它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当我们在历史的长卷中,看着这些曾经承载了多少 人梦想与人生价值的传统文化艺术,怎能不唤起我们内心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传统文 化作为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中华民族儿女们难以割舍的羁绊,也是我们需要保护的珍 贵财富。所以,作为新的一代中华儿女必须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让传统文化成为中 华民族史上永不褪色的一页!

洗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尽 ——宋程颐 铅 书痴者文必工, 华 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风 ——欧阳修 骨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 谦 犹 鸟欲高飞先振翅, 存 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格言

五、《小姨多鹤》 推荐者:文学院1003 王永祥 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 冰块浮动在水上显得庄重威严,一任冰 下蓝色水的漂荡,不减半分高雅。 当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便呈现零 摄氏度的美,一种永恒的美。

六、《飘》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推荐者:文学院 1003 朱语萌 张爱玲用一座城池的坍塌成全了白 流苏与范柳原爱情,而米切尔则用一片 血腥残酷的战场和一种文明的颠覆成全 了斯嘉丽的成长。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脚 踩针尖又何妨,只要我还能够舞蹈。

七、《人生》 作者:路遥

推荐者:文学院 1003 程丽 人生就如一阵风,它是能穿越荆棘 的。只有穿越过荆棘,这阵风才能吹绿 万山遍野,才能吹来万紫千红,才能迎 来人生春华秋实。

八、《老人与海》 作者:海明威

推荐者:物电学院 1103班 赵娜英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 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 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 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 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 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 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 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