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S & FRAMEWORK
建築設計(一)
A1091409蔡旻恩
LAYERS
設計概念:
2045的真實世界
在El Lissitzky的這件作品當中充斥著許多長方形、平行四邊
此設計作品是經El Lissitzky的Proun 19D轉譯而來的。 形等簡單幾何結合三維空間的元素,因此我在我的設計作品
當中僅使用了簡單幾何並結合似立體又非立體的繪畫手法來 營造出方塊堆疊的混亂感覺,這是我對未來現實世界的想像, 也是作品名稱Layers的由來。 作品當中的圓則是一種attention的意象,中間大圓的墨 色較深而四周的較小且淺的用意是要讓觀看者可以將注意力
放在中間,再藉由最深色的長方形將視線帶到四方,我使用 了這種方法來表達Proun系列作品中的motion。 在色調的部分僅使用黑、白與不同程度的灰,此手法是 因為我覺得未來世界應該是更加枯燥乏味,因此我指使用樸 素的基本色。
LAYERS
設計概念:
2045的虛擬世界
的元素,再利用素描筆的特性去做出漸層的水墨感。方形的
在王蒙的秋山草堂圖當中,我抽取了群山環繞、水墨畫 意象則是要做出群山環抱的感覺,五個方格代表著的是漸入
虛擬世界的人們,五種不同方向漸層也代表著不同的人的背 景。中間空白部分則是要表示虛擬世界的空洞,組構出虛擬 世界的也只不過是一個框架,因此我使用了Layers為名。
LAYERS
1F PLAN
S:1/200
2F PLAN
S:1/200
2045的真實世界 設計概念:
SECTION
五邊形是我結合簡單幾何正 方形與motion演變出來的,再 加上許多凌亂、錯層且互不平行 的正方形底板來表達出未來世界 層層堆疊的凌亂感。在牆面的部
份我使用穿孔版營造出半通透的 感覺,而方塊上的空間則是我對 未來空間的想像。 五處向外分散的正方形與夾 在峽谷中的小空間層現出了一種
人被拘束卻仍想向外發展的對比 感,也順勢將抽象創作當中平面 的motion轉換成三維空間。 最後再使用穿孔板製成的斜 屋頂進行最上層的包覆以及收尾,
來營造建築空間的包覆感。
ELEVATION
S:1/200
S:1/200
LAYERS
1F PLAN
S:1/200
2F PLAN
S:1/200
2045的虛擬世界 設計概念:
SECTION
我在這件作品中捨棄了牆面, 我使用了許多霧面賽璐璐來表現 出山水畫的朦朧感,柱子的方面 則是採用5mm強化塑膠條去做 支撐,使的模型中央看似顯而易
見但又會被霧面賽璐璐擋住,而 牆面的部份我大量採用錯層來營 造豐富感。在外部造型方面,模 型下方的空洞區域是要接納現實 世界的模型,表達出由真實世界
進入虛擬世界的一個動態。 這座模型另一個特點就是側 向我使用了正方形,但從上方看 卻又是三角形的構造,這是要表 達出橫看層嶺側層峰,沒有人可
以看清虛擬世界的意象。
ELEVATION
S:1/200
S:1/200
SITE
SITE SECTION
S:1/200
INTERMEDIARY SPACE 設計概念:
設計概念:
我的中間空間靈感來源是廖偉立建築師在雲林設計的天空之橋,
在2045資源耗盡的世界當
我在橋梁表層加上了由木條拼組而成的不規則三角形框架,這個
中,土地利用應該是一個大問題,
部分是由虛擬世界變形而來的,靠近真實世界的框架上則是加上
因此我將場域設定成科羅拉多峽
了穿孔板。中間以及末端皆建造了幾組空間,讓這座橋不僅是過
谷這個貧脊又破碎的場域,來表
道,而是人會停留的一個場域,最後面的空間則是要表示一個停
達出人口爆炸土地不足之下,人
止且封閉的場域。我讓中介穿越虛擬世界則是想要表現一種現實
類為了生存像貧脊地區發展的故
世界進入虛擬的張力與方向性。在真實世界我採用實質的連接,
事背景。
而須以世界則是以釣魚線懸吊起來,以表達虛擬世界的不現實。
在製作過程上面我使用保麗 龍切割器去切割堆疊起來的保麗 龍來做出峽谷水蝕的感覺,再使
用牙籤與白膠去連接每塊地表, 逐層堆疊做出峽谷。峽谷中央有 兩塊豎立的石柱,更顯得此塊土 地的破碎與不規則
PERSPECTIVE
LAYERS & FRAMEWORK 心得感想: 在這次的設計課程當中,我嘗試了創
造新的工具去製作基地模,在模型上也做 出了捨棄牆面、錯層與多邊形的挑戰,在 中介空間中我也在木工等材料上進行了突 破,這些都算是我在這一個多月來所學到 的新技能。 但是在中介空間的設計上,我並沒有 成功地營造出使用空間,導致中介空間只 是一個橋樑,在這一方面我並沒有做得十
分恰當。而在模型材料方面,我覺得我在 虛擬世界的模型使用0.2的奶瓶紙並不怎麼 合適,由於重力的關係,導致上方懸空的 模型將支撐的紙板向下壓,造成紙板彎曲, 我覺得不管是在材料或是工法上面,我都
有待突破。
設
計:蔡旻恩
模
型:蔡旻恩
攝
影:蔡旻恩
後
製:蔡旻恩
指導老師:林光浩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