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青年簡報(11月16日至11月22日)

Page 1


十四屆硬筆書法賽逾二千人

出席嘉賓合照留念 十四屆硬筆書法賽逾二千人 【本報消息】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主辦、澳門基金會和教育暨青年局贊助的“第十四屆澳 門學生中文硬筆書法比賽”頒獎禮於上周日假濠江中學(校本部)舉行。 是次活動邀請教育暨青年局處長傅潔玉、民政總署市民事務辦公室部長高佩珊、澳門中華教 育會副秘書長吳少蘭、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創會主席冼為鏗、學聯硬筆書法賽顧問劉羨冰、澳 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理事長梁子豪、澳門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長歐志祺、中國書藝會理事長莫華 基、澳門國際書道聯盟副理事長謝志堅、澳門著名書法家李鴻標、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化地瑪 聖母女子學校副校長劉素貞、勞工子弟學校中學教務主任鄭少恩、教業中學主任陳步鵬擔任嘉 賓。 是次活動報名人數約二千四百多人,共選出七百○五幅作品,於頒獎禮當日頒發特優獎和一 等獎,共一百個獎牌和獎盃。二等獎和入選獎的獲獎者可於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到 薈青中心(發電廠對面)領取獎牌。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該會秘書處與陳小姐聯繫(二八七六 · 八一一八)。 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19 日 澳門日報 B11


滅罪抗毒嘉年華周日舉行

協辦單位負責人出席介紹活動詳情 滅罪抗毒嘉年華周日舉行 【本報消息】學聯少年警訊活動委員會主辦的“滅罪抗毒嘉年華二○一四”,將於周日下午假花 城公園舉行。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攤位遊戲及精彩舞台表演,現場並設有滅罪抗毒展板,主辦單 位冀透過活動引起社會對青少年犯罪、吸毒、嗜賭等問題的關注,藉此教導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 及人生觀。 活動由多個政府部門協辦,主、協辦單位昨日下午四時於薈青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檢察院 推廣交流處長陳曉惠、民署代表莫寶娟、司法警察局代表趙朱惠敏、教青局轄下駿菁活動中心主 任張敏輝、法務局代表樓元正、社工局代表李潔霏、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 S.Y.部落中心主任 劉展瑞,以及學聯少訊活動委員會執行官鄧慧詩、滅罪抗毒嘉年華二○一四活動統籌杜欣琪等出 席介紹活動詳情。 鄧慧詩表示,少年警訊活動委員會由學聯一九九七年成立,至今已經歷十七載,以着力於加 強警民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青少年活動、培養有志於服務社會的青少年領袖為宗旨,一直配合 政府向廣大市民、青少年推廣滅罪抗毒,共建和諧社會的信息。 杜欣琪介紹,“滅罪抗毒嘉年華”舉辦至今已第十五年,今年將於周日下午三時十五分假花城 公園開幕,冀透過活動向廣大市民推廣“遠離毒品,遠離罪惡”的訊息,今年將繼續以“滅罪抗毒齊 關注、伴你創出新紀元”為主題。近年來,青少年除濫藥和吸毒問題值得關注外,毒駕和醉駕的 問題亦不容忽視。是次活動將與各協辦單位合作,在展板中帶出毒品禍害。另外,更設有攤位遊 戲、舞台表演節目及滅罪舞台劇等。 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20 日 澳門日報 C4


學聯籲加強支援融合教育

【特訊】鑑於現時澳門社會對於融合教育的需求有所增長,教青局表示希望能鼓勵私立學校多收 融合生,社會上也有融合生原校安置的意見。學聯副理事長黃敏瑩表示,融合教育可幫助特殊教 育學生融入社會,有助加強本澳的社區和諧;然而,在推動融合教育的同時,當局也必須加強教 師培訓與對學校的支援,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黃敏瑩表示,因應現時本澳融合教育的需求上升,社會上亦希望融合生可原校安置,本於社區關 愛的精神,是非常合理的,也有助一般學生學習與社會上的特殊群體相處。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在 課堂層面上如何令融合教育可以有效推行。可是,現時的教師培訓多側重於介紹不同種類的融合 生以及應對的教學方式上,不足以協助教師解決融合生的社交問題,相關的教師培訓不但要加強, 更須有所改良,為教師提供更具體的處理手法。 故此,黃敏瑩建議,當局應對招收融合生的學校提供更多支援,加強學校的師資訓練,幫助學校 設計適合融合教育的教學方法,例如合作學習等課堂模式;此外,也可通過專業的駐校社工,與 教職員合作,密切留意融合生在校內的社交情況。他續稱,融合生雖然作為特殊學生的一種分類, 但每一個融合生都有著個別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自閉症學生或長期情緒問題學生在融合 教育的過程中較多會遇到社交問題;特殊學習困難學生對課堂理解則與一般學生相異。每一個融 合生的情況都是獨特的,而且在同一所學校裡也有可能出現數種不同類型的融合生個案。因此, 教青局也可主辦有關融合教育的教師座談會,定期舉辦本澳的互相交流,使各校教員可以分享融 合教育的經驗與心得。 融合教育本意是確保特教生可以與一般學生一樣平等接受教育,更有助一般學生培養人文關懷情 操,建立平等友善的和諧校園。因此當局與學校必須謹慎處理融合教育。黃敏瑩指出,香港也已 推行融合教育多年,至今仍未能妥善處理融合教育的問題,尤其是有社交問題的特教生,往往仍 然會面對校園欺凌的情況,教師想要處理,卻因為欠缺融合生教育訓練而無從入手。推動融合教 育決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好心做壞事」,倒過來令融合生受到傷害。 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21 日 濠江日報 B6


大專生地質文創遊大開眼界

【特訊】為加強本澳大專生的交流和聯繫,鼓勵他們走到戶外,鍛煉體魄,拓展視野,由澳門中 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學界常設活動委員會主辦「澳門大專生赴港地質考察學習遊」於日前赴往 香港參觀東平洲地質公園及到訪文創之地——PMQ 元創方,讓參加者參觀鄰埠文創藝術工作坊, 感受不同生活背景下的文化。本次活動獲得澳門基金會及教育暨青年局贊助。

本次學習遊一行約 30 名來自本澳各間大專院校的學生,先乘船遊覽吐露港,瞭解香港往日 的海上事業及歷史,再到達東平洲地質公園及塔門參觀當地的地質面貌,最後到訪 PMQ 元創方 (前身為香港的警察宿舍),瞭解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導賞員更向參加者細心介紹整棟建築物 的歷史進程。現時元創方聚集了超過一百名的創作企業家,不少有意創業的參加者更嚮導賞員詢 問有關創業的細節,反映出本澳大專生渴望實踐未來創業夢。 透過本次學習遊,部分參加者建議可以更多地參觀不同文創事業的發展,加深他們對創業的瞭解。 同時,他們亦表示能認識到與本澳不同的地質面貌,大開眼界。希望學聯日後可辦更多針對不同 學生需求的活動,透過參觀不同地區的相關專業發展,促進他們在自己專業範疇的進步。 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21 日 濠江日報 B


“微世代”慣與陌生人網上交心

逾九成學生擁有 網絡社交平台帳號 (資料圖片)

“澳門中學生社交網絡調查 研究”發佈會昨舉行 逾半受訪中學生日用社交網絡兩至六小時 “微世代”慣與陌生人網上交心 【本報消息】學聯與青年研究協會早前開展“澳門中學生社交網絡調查研究”。調查發現中學 生使用社交網絡普遍,逾半受訪者每日使用社交網絡兩至六小時,視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留意的是,四成多受訪者會選擇性將網絡陌生人添加為好友,部分曾對網絡陌生人傾吐心聲 或將關係帶到現實,亦有被欺騙的遭遇。 為了解本澳中學生社交網絡使用狀況,調查於今年十月十五至廿四日開展,對象為本澳學生, 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向十二所中學發出問卷近二千份,收回有效問卷一千七百七十八份。 微信臉書最受歡迎 主辦單位昨日下午三時在薈青中心舉行調查發佈會。學聯副理事長薛巧鳳,心理輔導員陳婉 君、黃慧楠介紹,現時中學生使用社交網絡非常普及,逾九成學生擁有網絡社交平台帳號,其中 以微信(WeChat)和臉書(Facebook)最受歡迎,兩者遙遙領先其他網絡社交平台。在擁有帳號的 受訪者中,每日使用社交網絡兩小時以下的受訪者僅三成多,過半受訪者每日使用社交網絡二至 六小時,有近一成半受訪者更在六小時以上。七成半受訪者認為社交網絡對生活“重要”或“非常重 要”,一成半受訪者表示生活完全離不開社交網絡,僅有四分之一受訪者指“不重要”或“非常不重 要”。 主要聯繫朋友同學 至於社交網絡主要聯繫對象方面,將朋友、同學列為主要聯繫者的受訪者分別有八成半和七 成以上;其次是親人(三成)和父母(二成);另有近兩成受訪者會將“網友/陌生人”列為主要 聯繫對象;將老師列為主要聯繫對象的受訪者不到一成。 此外,在擁有網絡社交平台帳號的受訪者中,四成多人會選擇性的將網絡陌生人添加為好友, 其中一成多受訪者曾對網絡陌生人傾吐心聲,百分之七受訪者將陌生人關係發展到現實,近百分 之五受訪者曾參加過網絡陌生人的線下聚會及其他活動,還有小部分受訪者有被網絡陌生人欺騙 的遭遇,值得關注。 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21 日 澳門日報 C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