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cultural Australia ISSUE-02

Page 1

MULTICULTURAL AUSTRALIA

ISSUE 02 Feb 2022

多元澳洲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防疫专刊

奥密克戎疫情:专家解答您最关心的问题

◎ 幼儿无法接种疫苗,如何保证教师和孩子的安全? ◎ 接种疫苗安全吗?是否会对女孩的月经与今后生育造成影响? ◎ 澳大利亚最近出台的有关留学生的政策是否合理?

澳洲华侨护士的抗疫感受 华侨发明中国第一个口罩 力挽狂澜拯救万千生命

在疫情中互助

在患难中携手

启动疫后经济

实现合作共赢


我们的岁月静好源于 您的负重前行

医者仁心,人间有爱。虎年春节来临之际,南澳大利亚州河北商会专门制作短片, 将镜头对准疫情下的华人医护人员——一群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弃了本该有的家庭团 圆,毅然投身抗疫前线,为守护民众生命安全和当地疫情防控默默付出心力。危难时 刻显担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携手并肩、同心抗疫的大无畏勇气,看到了敬佑 生命、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看到了南澳广大华侨华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每天打开新闻,看着一根根飙升的曲线,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心中五味杂陈, 那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和悲痛欲绝的亲人。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砸到的会不会是自己。 我们一度抱怨的生活的平淡 , 死去的人再也无法看见。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 事,面对肆虐的病毒,第一次感觉到好好活着是如此美好。甚至觉得,只要能保我家人、 朋友还有自己的长久康健,我愿用一切物质来换。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可爱的人砥砺前行;相信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由衷地致敬每一位医护人员,谢谢!

多元文化澳大利亚: 团结、强大、成功 -2-


奥密克戎疫情:专家解答您最关心的问题 ◎ 幼儿无法接种疫苗,如何保证教师和孩子的安全? ◎ 接种疫苗安全吗?是否会对女孩的月经与今后生育造成影响? ◎ 澳大利亚最近出台的有关留学生的政策是否合理?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 给澳大利亚疫情带来了确诊 人数上的突破。很多人或多 或少都听说身边熟人或亲朋 好友中招新冠。 再过几个星期,澳大利亚的 中小学校又要开学了,一些 父母对此忧心忡忡。 有关防疫的政策也在发生剧 烈地变化,很多澳大利亚人, 尤其是移民社区感觉根本跟 不上这种快速变化。 中国有句老话,开弓没有回 头箭,澳大利亚在全面进入 " 与病毒共存 " 的时代意味着什 么? " 与病毒共存 " 所依赖的疫苗 接种如何能更好地承担起防 护重任,面对每天铺天盖地、 几乎 " 朝令夕改 " 的联邦和各 州及领地防疫政策,人们又 该如何适应? 四位嘉宾对华人社会普遍关 心,但又模糊不清的问题进 行了回答。

A:西悉尼大学及悉尼科技大 学兼职教授林奇恩医生说只 打了一针新冠疫苗回学校上

学是安全的。但是这种疫苗 保护因为只打了一针,所以 只是部分得到了保护。因此 在学校里和同学交流时,最 好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还要保持个人卫生。 在 谈 及 12-15 岁 少 年 是 否 建 议注射加强针(即第三剂) 的问题时,林奇恩教授说按 照相关规定 18 岁以下的人都 不可以接种加强针,其主要 原因是小孩子自身免疫功能 和代谢率都比大人的要好。 因此,现在还没有临床证据 显示给这些孩子打加强针能 够帮助他们去抵御新冠病毒。 不过,他也说澳大利亚治疗 用品管理局(TGA)正在积极 考 虑 是 否 允 许 16-17 岁 的 青 年施打加强针。 在回答维州一名幼儿教师如 何防止幼儿园、托儿所孩子 将病毒传给老师和其他孩子 时,林奇恩医生说虽然 5 岁 以下的孩子仍不能接种疫苗, 也很难保持社交距离,但是 大人接种疫苗其实就是在保 护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感 染新冠都是源于成年人,特 别是和他 / 她一起居住的成 年人。幼儿园、托儿所是否 可以以分时间段上学的方式, 将不同班级的孩子们分开, 或是谢绝家长进入幼儿园、 托儿所。

Q:给孩子接种疫苗安全吗? 是否会对女孩的月经与今后 生育造成影响? A: 乐 卓 博 大 学(Latrobe University) 公 共 卫 生 专 家 刘朝杰教授说对于澳大利亚 人来说,人们是相当幸运的, 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澳 大利亚之前就出现了新冠新 的变种,也不得不先施打了 各种疫苗,特别是为澳大利 亚批准的几种疫苗提供了宝 贵的临床数据。 他说目前,从这些数据中看, 为孩子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所以大家不必太担心。研究 显示小孩子比成年人接受疫 苗的情况可能更好。 至于女孩子的生育问题,他 说的确有报告说女孩子的月 经失调曾出现过,但是这份 报告并没有说影响到生育。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 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如 果感染了新冠,发生这种问 题的几率要大得多的多。” 他说其次,目前还没有确凿 的证据显示接种疫苗与月经 失调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Q:中招新冠会经历怎样的情 况?是否有必要购买血氧仪 检测身体状况?新冠病人痊

-3-


愈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A: 澳 大 利 亚 华 裔 众 议 员、 Chisholm 选区自由党议员廖 婵娥女士去年年底到今年年 初就被感染上新冠。她说她 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遭到传 染的。结果 10 个参加聚会的 人里有七个人被确诊新冠阳 性。 “起初,我就是感到比较累, 没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当天 晚上就有点发烧了。” “后来,情况有点严重,喉 咙有些不舒服,没有痛,还 在发烧,就是很累。”

降低因为新冠而需住院的情 况。” 在几天后,如果症状减免了 很多,但是还有感染后的咳 嗽,或是有头疼等一些症状 的话,全科医生可以通过电 话会诊、电子药单,给你开 一些药,发送到你的手机上。 他 说 近 来, 新 南 威 尔 士 大 学 发 表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有 三分之一未接种疫苗的人 出 现 了 长 期 新 冠 病 症(long COVID),这意味着持续八个 月以上出现头疼、记忆力下 降, 意 识 不 清, 持 续 咳 嗽, 碰到这种情况,全科医生可 以做出一些辅助性的治疗。

“第二天情况好像是好了一 点点。”

他说很多人误以为澳大利亚 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新冠,其 实这是一种错误认知。 “其实按照病情的程度和年 龄层的不同,医生是可以给 与一些药物的。” 在病发五天之内,全科医生 还可以将病人转诊到“家庭 式医院”(Hospital in the Home) 服 务 去, 这 意 味 着 医 院可以派人到病人家中打针 送药。 “ 这 可 以 大 幅(30%-50%)

Q:为什么疫苗要一而再,再 而三地接种?感染过新冠后 还需要接种加强针吗?许多 无症感染者在不知道已经感 染的情况下去接种疫苗,这 是否会造成严重后果?政府 对接种加强针的间隔时间建 议越来越短,这是否安全? A:就有人问到为什么要不断 接种疫苗,什么时候才是个 头,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得 新冠,这是否说明疫苗不好 问题时,林奇恩教授说打疫 苗并不是完全预防新冠。 “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我们 进入医院。不增加医疗卫生 系统的压力。我们不会因此 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甚至 死亡。这是疫苗最大的功能。 在全国人口接种疫苗已经达 到 75% 以 上, 成 年 人 93% 以 上就达到了这个目的。”

她说到了第四天,她就基本 上 恢 复 了。 她 说 1 月 4 日 她 就恢复在家工作了。由于一 直没有接到检测结果,她一 直在问自己是否是得了新冠, 因为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她 症状不严重。 林奇恩教授说如果检测显示 是新冠阳性后,要与家庭医 生( 即 全 科 医 生,GP) 打 电 话联系,因为全科医生在很 多方面是可以提供建议的。

在判断是否要去医院的这一 点上,血氧仪测试的结果就 是帮助你的一个工具。

林教授还特别指出有些华人 比较相信一种名为“连花清 瘟”的中成药,但是因为这 种药里面含有麻黄类药物, 在澳大利亚是受到禁止的, 因此从海外直接寄到澳大利 亚此种药物是可能触犯法律 的。 “轻者被罚款,重者则要坐 牢。” 就是否需要购买血氧仪的话 题上,悉尼的一线全科医生 李江建议大家如果有条件最 好购买一台,这样会更加容 易地及早发现新冠病情的恶 化,不至于耽误就诊。 他说:“区分新冠重症与轻 症的一个指标就是血氧浓度 是否降下来了。”

他说从疫苗有效性上看,如 果打完两剂,而不打加强针, 5 个月后,对奥密克戎变异病 毒的有效性几乎会降到零。 但是打了加强针后会反弹到 70%-75% 左右。 在谈及人们是否需要再打第 四针,林奇恩教授说这是有 可能的,因为每一次病毒变 种就会出现变异逃逸的情况, 奥密克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 刘朝杰教授说按照道理来讲 如果人们感染了新冠一般 3-4 个月内是不需要接种疫苗的, 因为人体内是有自然抗体产 生的。 但是他也表示有研究证据表 明在感染一次新冠后,接种 疫苗会帮助人们更好地免疫。 -4-


这毋庸置疑。 “通常来说在感染新冠后的 一个月内,我们是不建议大 家去接种疫苗的。但是在一 个月后,免疫抗体开始衰退,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接 种的。” 林奇恩教授说新州卫生部建 议大家在六周之内去接种疫 苗。 在回答有些无症状感染者或 是轻症感染者由于不知道自 己感染了,就去打疫苗,会 否出现过度免疫反应时,林 教授说这种可能性很低。 “[ 得了新冠 ],又打了加强 针以后会让人们体内的综合 抗体数量上升。对病人来说 不是一个坏事情。人们不用 去担心。” 政府对接种加强针的间隔时 间建议越来越短,是否安全 呢?刘朝杰博士说答案是安 全的。他说以前第二剂和加 强针之间的间隔长一些可以 使体内抗体能达到一个比较 理想的水平。 “但是现在疫情发展得非常 地快,所以必须要缩短两针 之间的间隔。这样可以抵御 目前疫情高峰的情况。” Q: 当 前 病 例 数 统 计 不 准 确 会对防疫工作有什么影响? RAT 检测是不是不太准?政 府所建议的隔离时长是否过 短以至许多人在解除隔离后 仍具有传染性? A: 由于核酸和自测快速抗原检 测数据放在了一起,甚至还 有人因为没有自测试剂盒, 也不愿意排队去做核酸检测, 因此当前各州的确诊数不仅 混乱,而且极不准确。刘朝 杰教授说这个数字很重要,

“但是与清零时期的重要性 相比,尽管目前的情况很不 一样了。我们现在采取的是 与病毒共存的一个策略,但 是从共公卫生的角度上讲, 这个数字还是十分重要的。” 他说这些数字可以帮助公共 卫生专家不仅了解目前疫情 的传播情况,也可以帮助制 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公卫预防 策略。

林奇恩教授说如果 7 天之后, 人们还有症状,就需要和全 科医生电话联系。 “一些家庭医生可能会建议 你再次做个 RAT 检测。” 他说澳大利亚全国全科医生 指南要求病患要在 RAT 检测 阴性后再走入社区,这样可 以避免将新冠病毒传染给其 他人。

“目前这个数字是很不准确 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 另外一种办法。也就是关注 重症住院和重症监护室使用 呼吸机病患的数据。” “这样我们可以倒过来推测 一下在人群中的感染状态。” 在谈及自测快速抗原检测试 剂盒的准确程度问题时,林 奇恩教授说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 RAT 要在病毒达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才能明显显示出 阳性。 “但是,现在市面上已经有 了一些高度敏感的 RAT 测试 盒。我们澳大利亚批准的 RAT 测试盒都是 80% 敏感度以上。” 他说使用自测 RAT 测试盒是 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的。 目前,患新冠后的隔离时间 已经从 14 天变为了 7 天了, 而且人们如果没有症状,也 不需要继续检测就可以结束 隔离了。有些华人对此感到 不解。 李江医生说这是一个不以清 零为目的的措施,因为澳大 利亚已经进入到与病毒共存 的时刻了。

Q:是否建议留学生打完加强 针再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最近出台的有关留学生的政 策是否合理? A:李江医生认为如果能在接 种加强针之后再来到澳大利 亚当然是最佳的选择,因为 目前澳大利亚的奥密克戎疫 情相对中国疫情情况来说是 严重的。 “虽然重症和致死率比较低, 但是每天的确诊数字高达几 万人。” 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修改有 关留学生相关的规定,本周 早些时候,澳大利亚总理莫 里森宣布: 在未来八周内抵达澳大利亚 的国际学生将获得约 600 澳 元资金返还(fee rebate) 在未来 12 周内抵达澳大利亚 的 打 工 度 假 者 将 获 得 约 600 澳元资金返还 政府希望此举能吸引约 15 万 名留学生和 23,500 名背包客 -5-


在近期抵达澳大利亚,以解 学生。她说她来澳大利亚时, 澳大利亚用工荒的燃眉之急, 自己也是名留学生。 尤其是在农业和餐饮业。 “[ 疫情爆发之初 ],当时完 上周,澳大利亚政府还取消 全不是赶他们走,只是说如 了留学生每两周 40 小时工作 果你在这边,一个人,没有 时间的限制。 家人的陪伴,有需要的话, 可以回去。不是赶你走。当 对此,有人质疑政府太过势 时从来没有赶你走的政策。” 利,在需要时就想到了留学 生,在疫情之初,不需要留 “现在为什么说我们欢迎移 学生时就赶他们离开澳大利 民,或者说留学生过来呢, 亚。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澳大利 亚全国疫苗接种已经达到了 然而,廖婵娥联邦众议员却 80%-90% 了,16 岁 以 上 打 过 否认政府这样不公平对待留 两针的人已经达到了 95%。在

这个基础上,我们是很有信 心,就算爆发也是轻症的比 较多,所以澳大利亚是有这 个 底 气, 可 以 顶 得 住 了,” 她说。 “在 [ 目前人手短缺的 ] 情 况下,我们也是特别欢迎留 学生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时 限,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 帮助这段时间 [ 的人力短 缺 ]。” 本文转载出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ABC 中文

我为我的 社区做好

自我 防护

COVID-19疫情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但是 有解决之道。现在就是时候接种疫苗,保护好您 和家人以及社区。如果大家都接种了疫苗,我们 就可以回归我们喜爱的活动。

今天就预约免费接种疫苗请访问

australia.gov.au

或拨打1800 020 080。如需口译服务请拨打131 450。 澳大利亚政府于Canberra授权。

-6-


他发明了中国第一个口罩,力挽狂澜拯救万千生命,这位被尊为“国士”的华侨,如今还有几人记得?

华侨发明中国第一个口罩 力挽狂澜拯救万千生命

提到口罩,你不会觉得 稀罕 。但你也许不知道,20 世纪初期,一位华侨发明并 推广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也 正是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遏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鼠 疫蔓延,拯救了中华大地上 无数生灵。

奖学金拿到手软 24 岁成剑桥博士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 1879 年 3 月 10 日出生于英属 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其父 伍祺学是槟榔屿著名金饰商, 母亲则是第二代马来亚华侨。

经 此 一“ 役”, 他 成 为 1886 年,7 岁 的 伍 连 德 国际上备受敬仰的“英雄”, 进入大英义塾就读。从启蒙 而彼时,他才刚刚 30 岁出头。 开始,他便展现了刻苦用功 的一面。他常常等家人入睡 他在中国主持兴办了 20 后,点燃一盏椰油灯,在灯 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大名 光下苦读。他的学习成绩, 鼎鼎的协和医院,其创建就 也比同龄人高出许多。 与他密不可分。1935 年,他 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 17 岁时,伍连德获英国 奖候选人,是首位获此殊荣 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意 的华人。 曼纽学院学医。求学期间, 他几乎囊括了学校所有奖项。 1937 年, 他 举 家 南 下, 1902 年,他获得医学士学位, 回到马来西亚槟榔屿。这位 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 叱咤风云的一代英杰,从此 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 默默无闻,救死扶伤,直至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 病故。而知道他的人,也越 究。 来越少。 1903 年,年仅 24 岁的他, 他叫伍连德。或许你从 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 没听说这个名字,但,历史 位。 不该忘记他。 1904 年底,他回到槟榔 屿,开设私人诊所,并致力 于社会改革。但他觉得“始 终不满足,因为我总想做一 点儿较大的医务事业,同时 我也想得个机会为祖国服 务。”

直隶总督袁世凯聘请,出任 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 即 副校长职 )。3 年之后,他如 愿以偿。 疫区“逆行” 力挽狂澜拯救万千生命 1910 年底,时值清王朝 的最后一个冬天。一场凶狠 的瘟疫在东北陡然爆发。 10 月 25 日,满洲里首次 出 现 客 栈 暴 死 患 者。11 月 7 日,瘟疫在哈尔滨蔓延开来。 瘟疫感染者发烧、头痛、 胸闷、干咳……不久即窒息 死亡,死后皮肤呈青紫色。 死亡阴影高悬于顶,一时间 人人自危。 12 月 24 日,年轻的伍连 德领命抵达哈尔滨。随同伍 连德前来的,仅有陆军医学 堂的一名教员和一个学生。 很快,他以“东三省防疫全 权总医官”的身份行使职权。 抵达的第三天,为弄清 疫情来源,伍连德决定冒险 解剖尸体——在民智未开的 中国,这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1907 年,伍连德应清朝 -7-


的传染源,伍连德又说服大 家,将染病尸体集中火葬。 由于“有违”传统人伦,此 事上报清廷并获准后才予办 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 一次火葬。 1912 年 2 月间,伍连德在临时实验 室内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样本

在当地一间贫民窟里,伍连 德进行了中国医生的第一例 人体解剖。经过分析证实, 哈尔滨流行的是肺鼠疫,通 过人际呼吸飞沫传播。这是 科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鼠疫 分类。 当时正值年关,为阻止 疫情随返乡过年的人流沿铁 路传播,伍连德提出了初步 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 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 离疫区;向关内征聘医生。 他还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 培训、调动包括邮递员在内 的各行业服务人员一起投入 防疫活动。

不 到 4 个 月 的 时 间, 一 场数百年不遇的鼠疫灾难终 于被制服。这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 病的行动,伍连德功不可没。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 京的记者莫理循给伍连德的 信中提到:“由于您在控制 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 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 家喻户晓。” 因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 和贡献,伍连德于 1935 年被 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候选人,成为首位获此荣誉 的华人。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 扮演了一个庞大组织总司令 的角色,给医生、警察、军队, 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 连德专门设计了一种双层纱 布口罩,用于隔离病患,后 来被称作“伍氏口罩”。 这种口罩制作简单,每 个只需国币二分半,民众纷 纷带上了口罩,死亡率也大 大降低。

花费 16 年时间 撰写《中国医史》

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 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 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 伍连德对此十分震动。 他身体力行,和王吉民先后 化费了 16 年的时间用英文撰 写了《中国医史》一书,向 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 的历史与成就,维护中国传 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 该书于 1932 年出版,并 再版多次,成为早期介绍中 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受 到国外医学家的重视。 伍连德专注于中国医学 教育和发展。1914 年,伍连 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现代 化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议被采 纳——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协 和医学院及医院。 在伍连德主持下建成的 北京中央医院,成为中国人 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医院,也 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 院。 1924 年,伍连德在沈阳 建成了东北陆军医院,这是 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 好的医院。1926 年,他创办 了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为 当地培养医学人才,这个学 校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 身。

他前前后后在中国主持 兴办了 20 多所医院和医学院 1913 年,美国医史学家 校,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医学 嘉立森出版了《医学史》一书。 人才。 在 1911 年 4 月召开的“万 这是一部论述世界医学史的 1937 年,伍连德在上海 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 专 著, 全 书 近 700 页, 而 有 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 关中国医学的内容廖廖无几, 的房子被日军炸毁。家事的 变故和局势的动荡,使得他 的赞赏:“伍连德发明之面具, 不足一页,并有谬误。 最终决定携带家眷返回马来 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 伍连德读后非常不满, 亚槟榔屿。1938 年,伍连德 之效力,亦颇佳善。” 即致函嘉立森质问,但嘉立 在怡保开业行医,悬壶济世。 当防疫进入最后阶段时, 森却回函道:中国医学或有 自 此, 往 事 渐 渐 尘 封。 考虑到腐尸极有可能成为新 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 -8-


当年的事迹,周围的人知道 的并不多。 1960 年 1 月 21 日,伍连 德在槟榔屿逝世,享年 81 岁。 1 月 27 日的《泰晤士报》称“伍 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 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毕生 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 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抗疫斗士——一个现代华 人医生的自传》一书的序言 中,伍连德写道: “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 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 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 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 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 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 繁荣……”

在 1959 年出版的英文版

守望相助

同心抗疫

驻阿德莱德总领事馆向南澳州领区中国留学生发放“春节包” 1 月 25 日,恰逢壬寅虎 年小年之际,中国驻阿德莱 德总领馆在馆内举行“春节 包”发放仪式。何岚菁总领 事出席并致辞,何江川副总 领事、领侨处主任李文斌、 教育领事丁莉陪同。领区内 各高校学联负责人及志愿者 代表参加。 我们的领事们针对留 学生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 给大家准备了“春节包”。 “春节包”内包括一些紧缺 药品、N95 口罩、消毒纸巾、 润喉糖,还特别为大家准备 了 2022 年 新 年 台 历。“ 春 节包”凝聚着党和祖国对留 学生的关心关爱,希望可以 给同学们带去温暖和力量, 让大家过个平安、健康的春 节。我们现在就把“春节包” 交给三所学联的同学们,请 你们转交给最有需要的同学。 何总表示,当前新冠疫 情还在发展中,奥密克戎变 种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希望 大家依然要高度警惕,时刻 关注疫情发展,切实做好疫 情防护。当有需要的时候, 请及时联系我馆寻求帮助。 请大家记住祖国永远是你们

坚强的后盾,总领事馆就在 大家身边。 何总领事最后表示,愿 即将到来的虎年带来力量, 早日驱散疫情雾霾。祝同学 们在新的一年里,不辜负祖 国的期望,努力学习、如虎 添翼、虎虎生威,取得更好 的成绩!

相助,同心抗疫,努力学习, 为促进中澳友好贡献力量, 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 瓦。她还表达了对新冠疫情 早日消散的盼望,并代表全 体留学生向祖国致以最真挚 的祝福。 发 放 仪 式 结 束 后, 满 怀 祖国关爱的“春节包”将陆 续通过领区学联分送到确有 困难中国留学生手中。

一名留学生分享了心得 体会:留学在南澳州又一次 收到来自祖国母亲春节的问 候,内心非常温暖和感动。 过去的一年多时光,疫情的 反反复复让我们的学习和生 活发生了前人们几乎从未经 历过的特大变化。最严重时, 南澳大学学联主席于淼 生活几乎无以为继,十分迷 代表学联发言,对来自祖国 茫。但是不论发生什么,总 的关心和问候表示衷心感谢。 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收到来自 感恩疫情暴发以来,党和政 祖国母亲的关心和来自同胞 府时刻牵挂着留学生的安全 们的支持、鼓励。这些都将 和健康。总领事馆于 2022 年 激励我们在异国他乡努力, 春节之际,再次发放春节包 坚持为实现梦想不断充实和 等防疫物资,同时想方设法 提高自己,期待将来得以报 解决因疫情带来的实际困难, 效祖国!衷心感谢总领事馆 令同学们倍加感动。她代表 老师们赠送的爱心“春节包”, 旅居南澳的中国学子表示将 你们辛苦啦! 不负祖国的关心厚爱,守望 -9-


EverGreen Education 最强师资力量 EverGreen 多元智能教育(阿德莱德校区)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来自专业教育背景的师资团队

博士和硕士精英教学团队

查询 / 报名 Phone: 0482 05 7766

www.evergreeneducation.com.au

- 10 -


澳洲批准第四种新冠疫苗 Novavax 与其他疫苗有何不同? 诺瓦瓦克斯疫苗与其他疫苗 有何不同?

诺瓦瓦克斯有什么副作用?

诺瓦瓦克斯的作用机制不同 于 mRNA(如辉瑞和莫德纳) 或病毒载体(如阿斯利康) 疫苗。

根据一项在美国和墨西哥开 展的诺瓦瓦克斯疫苗 3 期试 验,该疫苗的抗新冠疾病功 效达 90.4%,抗严重疾病的功 效为 100%。

它通过一种无害版本的新冠 病毒表面刺突蛋白,以及其 他化学物质共同作用,来提 高人体免疫反应。

在接种该疫苗的试验参与者 中,表现出了轻微的短期副 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的压痛、 头痛、酸痛和疲劳。

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 (TGA) 批 准 第 四 种 新 冠 疫 苗——Novavax(诺瓦瓦克斯) 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 在澳大利亚使用。 统就学会了如何对抗刺突蛋 白,进而可以抵抗新冠病毒。 诺瓦瓦克斯疫苗是一种基于 蛋白质的疫苗,将分两次接 诺瓦瓦克斯被称为亚单位疫 种,间隔三周。 苗,通过使用无害的病毒片 段来触发免疫反应。 澳大利亚订购了 5100 万剂, 疫苗专家咨询小组 ATAGI 现 诺瓦瓦克斯疫苗是比 mRNA 或 在将考虑如何推广该疫苗接 病毒载体疫苗更为“传统” 种。 的疫苗。mRNA 或病毒载体疫 苗通过教会人体创造自己无 据悉诺瓦瓦克斯将被用作主 害的刺突蛋白,触发免疫反 要疫苗,而不是加强针计划 应。 的一部分。 但和其他疫苗一样,需要接 目前澳大利亚获批使用的四 种两剂疫苗才能获得充分保 种新冠疫苗分别有: 护。

接种第二剂诺瓦瓦克斯疫苗 后,出现副作用的情况更为 常见。 该试验还特意监测了极少数 其他疫苗接种者出现的非常 罕见的副作用,特别是血栓 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症和心肌 炎。 研究发现,在三万名试验参 与者中,这两种疾病都没有 发生。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辉瑞(Pfizer) 莫德纳(Moderna) 诺瓦瓦克斯(Novavax)

- 11 -


海外抗疫 坚守一线

华侨护士的抗疫感受

7 月 29 日, 澳 大 利 亚 广 播 公 司 报 道, 悉 尼 疫 情 告 急, 澳 大利亚军队紧急出动 300 名国 防军士兵进市区,协助当地 警方实施封锁。 澳大利亚官方于 7 月 31 日宣 布,昆士兰州在过去 24 小时 内出现 6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 病例,当局决定紧急在包括 首府城市布里斯班在内的 11 个行政区,执行为期 3 天的封 锁措施。眼见疫情持续恶化 不见好转,数千名澳大利亚 民众近期涌入新南威尔士州 首府悉尼,抗议政府“封城”。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看到 民众如此罔顾新冠威胁,执 意要上街抗议,我感到十分 无 奈。” 墨 尔 本 莫 纳 什 医 院 临终科室医护人员刘静仪在 接 受 本 报 采 访 时 表 示,“ 无 论如何,我都会坚守自己的 岗位,这是我的职责。”

终 保 持 警 惕, 不 敢 松 懈。” 苏蔚旻蕙称。 防疫疲劳 屡见不鲜 疫情暴发后,澳大利亚许多 医院为降低病患和医疗系统 的风险,禁止家属在病患临 终时刻陪伴身旁。 “疫情下的死亡非常孤独。” 刘 静 仪 指 出,“ 我 最 难 过 的 就是不被家属理解,他们会 谴责我们没有人性,为何在 病患的临终时刻,只让他们 远远地隔着病房陪伴。但做 出如此痛苦的决定,对我们 而言也是十分困难的。” “许多到医院探视的家属, 不遵循将口罩戴好的规范。” 苏蔚旻蕙说。

澳大利亚当然也设定了基本 的防护要求,但并不是强制 性的,官方还是偏向依赖民 众自觉防疫。” 远隔万里 心系家人 “说实话,我父母至今都不 知道我曾在抗疫一线工作。” 刘 静 仪 说,“ 从 去 年 开 始, 他们就非常担心我,但我并 不想在这场战役中做逃兵, 无论身处何地,作为一名护 士,冲上前线是我的责任。” 对待工作,苏蔚旻蕙一直是 尽心尽力。 “去年的 6 月和 7 月, 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回升时, 我在工作上和心理上承受的 压力都比较大,有些朋友甚 至还劝我辞职。但因为国内 疫情管控良好,我没有后顾 之忧,可以全心投入到工作 上,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据她观察,约 85% 的家属在 医院探视期间,不仅没戴好 口罩,有些甚至还直接将口 疫情在中国暴发初期,一位 罩摘下。苏蔚旻蕙无奈地表 来医院的老奶奶一句“你家 示:“我实在是提醒不过来。” 人 还 好 吗?” 让 刘 静 仪 感 念 “我在普通内科工作,虽然没 至 今。“ 当 时, 国 内 的 疫 情 有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 “防疫疲劳”的现象屡见不 形势还很严峻,我远在澳大 患,但许多潜在的新冠肺炎患 鲜。 刘 静 仪 称,“ 一 名 曾 与 利 亚, 十 分 牵 挂 家 人。 这 位 者都会被划分到我的科室。” 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在我们 老奶奶的暖心关怀,让我瞬 墨尔本某医院内科科室医护 一起为病人做检测和量体温 间泪崩,因为她能设身处地 人员苏蔚旻蕙在接受本报采 时,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 了解医护人员的不易,也能 访时表示, “从疫情暴发至今, 直 接 拉 下 口 罩 对 我 说,‘ 疫 体会我心系家人的心情,让 我一直在家里和医院以及其 情就是个阴谋论’。” 我感到十分温暖。” 他医疗机构之间奔波。” “我认为,作为一名医护人 “这里的病患需要我们,我 “抗疫初期,我们每天至少 员, 我 们 有 责 任 自 我 约 束, 会一直与其他医护人员团结 要穿 8 至 10 小时的防护服, 起到示范作用。倘若自己都 一 致, 共 同 战 斗。” 苏 蔚 旻 基 本 上 就 不 上 卫 生 间 了。” 做不好,还怎么规劝病人戴 蕙说。 刘 静 仪 说,“ 穿 脱 防 护 服 太 好 口 罩、 勤 洗 手、 保 持 社 交 耗时间了,在那个关键时期, 距离呢?”刘静仪表示。 时间就是生命。” “或许是因为文化和价值观 “目前,我身处的墨尔本医 的差异,这里的抗疫要求没 院情况相对可控,每天约有 国内那么严格。”苏蔚旻蕙称, 10 至 20 例的确诊病例。我始 “国内的防护规范非常到位, - 12 -


澳大利亚免疫技术咨询 小 组(ATAGI) 建 议,16 岁 以上人群只有在接种了加强 针后才会被视为“跟上时代 的”。该建议已得到了澳大 利亚内阁的支持,但不会用 于抵达澳大利亚的国际旅客。 同时,ATAGI 提出不应使用 “完全接种”一词。 联邦卫生部长格雷格·亨 特表示,一个人只有在完成 了针对其年龄和个人健康需 求推荐的所有疫苗接种剂量 后,才会被视为“跟上时代 的”。

目前,所有 16 岁以上的 澳大利亚人在接种第二剂新 冠疫苗之后的三个月后可接 种加强针。在新的规定下, 如果在距离接种第二剂疫苗 6 个月后仍未接种加强针,疫 苗状态将变为“逾期状态”。 澳 大 利 亚 内 阁 表 示, 除 了老年护理人员外,不会在 全国范围内强制要求接种加 强针。但各州和地区可决定 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的实施 政策。

- 13 -


海外华商直面挑战努力谋发展 海外华商是受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 他们在实施当地防疫措施的 同时,面临着成本增加、收 入减少的诸多挑战,但疫情 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 遇。 重重困难 直面挑战 美国华商总会顾问蔡文 耀说:“疫情给美国华商带 来了很大的挑战。美国华商 主要都是从事比较小型的商 业,比如服务业和餐饮业。 由于生意规模较小,从疫情 开始到现在,各方面都受到 很大的冲击。许多餐厅由于 疫情封锁,无法招待客人。 也有些服务业或者旅游业, 因为游客大量减少,基本上 没有什么生意。”

零售集团入驻本地,跨境电 商加剧传统批发市场竞争, 小型个体户甩货压价。第五, 质量问题。货物延期导致季 节性产品过季,囤积仓库。 疫情之下华商无法回国内原 产地挑货,进货质量难以保 证。而这也是大多海外华商 身处的窘境。 集智聚力 共渡难关

蔡 文 耀 表 示:“ 为 了 应 对疫情的冲击,海外华商都 在想方设法生存下去。比如 在餐饮业中,一些餐厅不堪 重负,已经关门了。也有一 些餐厅把生意模式改成专做 外卖,与本地许多应用程序 公司合作,拓宽外卖生意的 网络。另外还有一些餐厅另 辟蹊径,选择转型。据我所知, 美国当地一个有名的餐馆, 澳中商业峰会执行主席、 由于疫情期间没有什么宴会, 悉尼上海商会会长卞军表示, 便将餐馆改建为超市,售卖 在近两年疫情比较严重且不 蔬菜和日用食品,生意得以 断反复的情况下,许多华商 维持下去。” 企业经营非常艰难,面临人 工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涨以 此 外, 许 多 旅 游 业 界 华 及疫情导致的地区封锁等问 商经营更加艰难。疫情期间, 题,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几乎没有什么旅行团,所以 许多华商转做本地的旅游巴 据报道,疫情之下,罗马 士团,提供在美国本地的旅 尼亚华商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游服务,生意才继续经营下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 去。 困难。外贸海运市场货柜紧 张,海运价格屡创新高。订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舱难、运费高、物流延期甚 海外华商必须想办法解决问 至停滞,华商的经营成本大 题,重新考虑是否能够维持 幅增加,负担尤为沉重。第二, 现有的生意模式。”蔡文耀说。 市场萎缩。经济下行、物价 上涨,本地零售店大量倒闭, “ 若 知 四 海 皆 兄 弟, 何 批发市场客源大量减少。第 处相逢非故人。”卞军表示, 三,成本增加。华商不仅税 疫情之下,我们海外的华商 务繁重,还要面临店铺仓库 企业要互相加油鼓劲,广泛 租金上涨、员工薪资增加、 集智聚力,合力渡过难关。 用工荒等问题。第四,竞争 作为商会,我们也会创立平 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型连锁 台,把海外华商团结起来,

大家同呼吸、共命运、谋发展, 以此展现我们海外华商的智 慧和坚韧。 积极乐观 抢抓商机 与 此 同 时, 疫 情 也 带 来 了新的发展机遇。 有 媒 体 报 道 称, 疫 情 期 间,罗马尼亚电子商务发展 迅速,本地物流行业也随之 蓬勃发展。华商尝试通过跨 境电商、线上零售等方式转 型升级实现逆境突围。客户 方面,线上电商的兴起增加 了线下批发市场的客源,家 居性、季节性产品的销量十 分可观。部分批发商尝试拓 展地方零售业务,实现自批 自销。 卞军说:“虽然疫情给海 外华商带来了巨大冲击,但 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因为我们这批海外华商是比 较独特的,许多都接受过高 等教育,经历过中国经济的 高速增长,也学会了在中国 以外的市场寻求新的商机, 所以我坚信我们的华商企业 能够攻坚克难,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 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 荣誉主席冯定献说:“在后 疫情时期,海外华商将会与 祖(籍)国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会加大中国商品的进 口规模,另一方面也会与国 内招商机构和企业加强联系, 在企业并购、参股等方面做 出努力,将体现中国元素和 中国精神的产品带入德国以 及欧洲市场。”

- 14 -


面对养老问题,华侨华人这样说 据 联 合 国 人 口 司《 世 界 人 口 展 望 2019》 数 据, 预 计 到 2050 年,全球平均预期寿 命有望达到 77.1 岁,65 岁及 以上人口占到 16%。 “老有所养,心有所依” 是亿万老年人的殷切期盼。 侨胞、侨眷老人面临的现实 环境更为复杂,切实关注他 们的养老问题,提升其获得 感、 幸 福 感、 安 全 感, 才 更 加有助于积极、全面应对人 口老龄化。 落叶归根是首选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崇 尚“ 落 叶归根”。对于一部分华侨 华人老人而言,在故里安度 晚年是首选。 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 会海外委员孙涛现居巴黎, 其父母已过耄耋之年,目前 在 国 内。 孙 涛 说:“ 我 是 多 子女家庭,虽然自己无法陪 伴老人,但家里兄弟姐妹可 以照顾老人。”而对于独生 子女家庭而言,其面临的挑 战更加严峻。

——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个过程中不过是一个突发事 件,不会对自己及老人有太 大 的 影 响。 孙 涛 说:“ 我 打 算等疫情过后、孩子更独立 一些时,回国陪伴父母,尽 赡养义务。”

你 养 我 长 大, 我 陪 你 变 老。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倡导 世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于老人而言,他们希望晚年 有家的归属;于侨胞子女而 言,他们接受着家与根的召 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养 老行业的发展,孝文化的践 行方式也拥有新的内涵,很 多养老机构成为很多老人的 选择。但无论何时何地,家 的核心内涵与彼此牵挂的心 不曾改变,亲人血脉的传承 与孝文化的信仰也不会褪色。 且将异乡当故乡 对于海外旅居已久的老 一辈而言,他们能较好适应 海 外 生 活。 居 家、 社 区、 养 老机构等养老方式为老人们 提供了多元化选择空间。

欢温水、热水。

张京晶在一家墨尔本非 营利性养老院做护士,在谈 及老人海外养老时,她说: “老 人在环境适应方面也许并没 有太多阻力,但需要克服生 活习惯、护理细节等差异问 题。” 作 为 私 营 机 构, 澳 大 利亚很多养老院由西方人经 营管理,饮食偏西化,即使 有中国菜,也很难做到老人 期待的地道“中国味儿”, 老人的“中国胃”难以得到 满足。 老人短期记忆能力下降, 长期记忆更加鲜活。在海外, 老人们无法随时去熟悉的公 园、约见老友等,其精神需 求若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 会产生认知障碍、焦虑或抑 郁等问题。因此,他们需要 子女给予更多精神陪伴,生 活琐事则可以交给专业护理 人员。

在 谈 及 华 人 护 理 时, 张 京晶说:“很多老移民年龄 比较大了,会有交流障碍,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的养 只能流利地说母语。华人面 老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体系 孔与口音,对他们来说更加 相对完善。如澳大利亚政府 亲切和放松,老人也更易于 慈 孝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设有专门的养老资格评审组, 表达自己的需求。目前澳大 何以行之?家庭养老是中国 该组织会对老人个人及家庭 利亚养老院缺少华人护士, 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孝道 状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华人医护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结果为老人提供适合的养老 人员选择到养老行业工作, “70 后”“80 后”侨胞渐入 建议。 看到养老护理的职业价值与 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何 社会意义。” 平衡照顾新生家庭与原生家 澳大利亚养老院注重兼 庭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顾文化多元性与个体差异性。 老人在海外生活一段时 如一些华人较多的养老院, 间后,确实会适应当地环境。 当 问 到 疫 情 对 其 回 国 探 会举办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 对于不和子女居住的老人, 望老人的影响时,孙涛比较 节日活动。同时,护理人员 其独立性本就很高,但其面 坦然。他认为父母变老是一 会尊重老人的个人习惯,如 临的问题依然存在。生理机 个几十年的过程,疫情在这 他们会记住华人老人更加喜 能下降给他们带来的也许是 - 15 -


对最初行为与环境的怀念与 留恋,这会体现在生活中的 方方面面,他们需要更多的 理解与关注。

专业人才培养及医疗专业化 提升方面还有发展空间。全 球疫情暴发后,人员出行受 限制,会影响海外侨胞老人 回国安享晚年。” 国内养老产业目前处于 迅速成长阶段,正在逐步形 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 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模式。 养老院等相关机构需要转化 思维方式,统一健康养老的 服务标准,完善医养相结合 的服务体系。

础设施与专业化服务。我们 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外投 资者投资养老产业,以本土 化模式经营大中型养老机构, 为华人提供更贴心、更暖心 的服务。” 此 外, 目 前 部 分 国 家 养 老产业逐步市场化,不论公 立私立,是否有政府扶持, 养老院都逐步注重盈利。同 一个公司的不同养老院也可 能会有差异,品控很难同步。 因此,老人在选择养老院时, 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否则 将如同开盲盒一般,充满未 知。

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增加 资金投入,细化相应的政策 规则;民营企业加速投资创 侨 胞、 侨 眷 老 人 的 养 老 办养老院,开拓“银色市场”; 问题远比我们想得复杂。虽 其他行业积极入驻养老产业,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然每位老人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医药、保险、文娱、地产、 在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不尽相同,但老年人寿命的 金融等多领域合作,共同打 关注、关心、关爱老人不仅 延长整体上也得益于社会福 造养老生态系统。 是每个子女的责任与义务, 利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 也应是社会乃至全球议题。 在老人海外养老问题上, 在变老的路上,侨胞、侨眷 当谈到华人回国养老时, 张京晶谈道:“虽然澳大利 老人面临的困境更多、更难。 旅居英国 20 多年、长期参与 亚目前的华人养老院在数量 无论故乡抑或他乡,唯有老 研究中国医疗改革及养老发 上增长迅速,呈现遍地开花 人身有所归,心有所依,安 展相关项目的郑荣昌说:“目 的态势,但是其规模与专业 度晚年之地才是其最好的归 前,国内养老机构偏重硬件 化程度均有待提升。作坊式 处。 投资建设,在相关产业整合、 的养老院难以提供全面的基 身有所归心有依

- 16 -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回眸 2021 年,对于我们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一年都是极不平凡的年份,是充满挑战 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艰难险阻、承受了巨大考验。 因为艰难,有人盼望 2021 年早点过去,甚至希望把 2021 年从日历上抹去。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当遇到重大挑战,人们总能凝心聚力,汇聚起势不可 挡的磅礴力量,更有那越是艰险越向前、拨云见日的快意。 凡所经历,皆为成长。2021 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作为华人社区的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 让身处澳洲远离家乡的同胞多了一分安心和从容,体味了温暖,见证了城市成长,我们被战 胜疫情的力量所震撼,我们为医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感谢。 回首 2021 年那些并不久远的往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依稀可见,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注定此生难忘。 驻足看,2021 年已然渐行渐远;朝前望,2022 年注定更加出彩。

《多元澳洲》编辑部 2022 年 2 月

联系信箱:SAweekly1997@Gmail.com 微信公众号:多元澳洲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欢迎转发此刊或联系投放广告。 免责声明:《多元澳州》杂志的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投稿及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对于所载内容版权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对版权存在异议可联系处理。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