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 校友專訪 2022 年 12 月 新 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困擾全港市民的生活,踏入二○二二下半年,疫情逐漸受控制,社會開始恢 復正常,市民生活漸漸回復舊貌,醫護人員厥功至偉。在此背景下,校友會訪問了一九九一年畢 業的林哲玄醫生,邀請他分享其行醫之路,以及如何面對人生困境。 醫者父母心 — 訪問校友林哲玄醫生 訪問:王翠虹會長、葉永生理事、黎淑德理事、新亞學人王鑫淼 撰文:黎淑德理事、新亞學人王鑫淼 「真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林哲玄校友談起早年的學習生活,他從幼稚園 開始已經在拔萃男書院讀書,直至中五後轉至英皇 書院就讀中六,當時以優異的成績報讀香港中文大 學醫學院,成為第一屆醫學院的暫取生。 對於今天的成就,林校友感到在拔萃男書院的 學習經歷對他裨益良多,在他就讀中學的年代,香 港的國際學校為數不多,但拔萃男書院於當時可謂 相當國際化,老師來自「五湖四海」,不少來自海 外,讓他自少浸淫在外語環境中。學校的風氣亦相 當自由、自主,例如校規由風紀制訂,上課與否也 由學生自行決定,這對於訓練和考驗學生的自律和 自覺性而言,是很珍貴的經驗。林校友直言,這樣 校友會王翠虹會長(右二)、葉永生理事(左二)、黎淑德理事(中)及新亞學人王鑫淼(左一) 訪問校友林哲玄醫生(右一) 的學習環境讓他培養出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覺知,領 悟到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成功與否純粹由個人 來決定。 林校友(右一)熱愛傳統中國音樂
自己去為學院提升競爭力。 林校友從沒後悔入讀中大醫學院,更十分回味 那些年的學院生活,認為中大最令人喜歡的地方 是師生關係融洽,「無論是在課前還是課後造訪教 授,他們都樂意指導你。」畢業後他在威爾斯親王 醫院工作,中大的教授不會對他們擺架子,對新晉
2 懷抱着服務人群的信念,林校友努力投入學 習,然而學醫之路一點也不輕鬆,當中的艱苦實在 不足為外人道。例如,醫科生需要掌握很多醫學專 有名詞和知識,這需要反覆的記誦,一旦疏於背 誦,就好比學英語連字母都記不好,是無法進一步 學習和思考的。當時的讀書壓力非常大,即使畢業 已有一段時日,每當遇到沉重的工作壓力時,他 仍會夢見當年醫科考試的場景,可見那份壓迫感 至今猶在。幸好,抱持着為社會服務的初心,林 校友最終也能克服困難,渡過那段艱辛的歲月。 如今亦憑藉服務社會的信念,推動他先後出任香 港醫學會副主席和立法會議員,為社會出一分力。 中大、新亞情,情牽兩代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大醫學院才剛創校,反觀 港大醫學院已成立多年,我們對林校友毅然選擇入 讀中大醫學院很感興趣。他回憶道,當年自己的想 法有點幼稚、簡單和自負,覺得學校既然擁有他們 一批最好的學生,便是最好的學校。當時他相信中 大是一所優秀的學校,必定會提供優越的教育;加 上中大醫學院創立不久,還未建立起自己的傳統, 那麼就由自己來創造傳統;學院缺乏競爭力,就由
一起吃飯。除此之外,當時中大醫學院還有許多從 海外聘請的教授,讓林校友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 化,與海外教授的交流亦大大提升了他的外語能力。 林校友還跟我們分享當年他修讀「大一國文」 的經歷,當時許多英文中學學生的中文程度都是 一般,他也不例外,對於要用一年時間修讀中文, 都感到苦惱。但修讀完這學科後,儘管他的中文水 拔萃男書院亦十分重視學生的演講能力,為同學 提供很多發表意見的機會。林校友認為,今天他作 為立法會議員和醫生,能夠在議會、傳媒和公眾面 前進行演說,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有良好的溝通,實 在有賴於當年學校的表達能力訓練,讓他受用至今。 林校友(前左一)在拔萃男書院畢業後,仍和同學保持聯絡 林校友(左二)於二○○五年赴日進修,與國際友人合照 林校友參加一九八六年的中大迎新日 艱險我奮進,走上行醫之路 良好的學業基礎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年 青時的林校友在芸芸眾多學院和學系中,選擇入 讀中大醫學院,成為醫科生,箇中原由,他向我 們娓娓道來。林校友說,社會上很多父母都希望 子女成「龍」,所謂「龍」,是指從事工程、商 業、法律和醫學等專業。他坦言當年自己也受到 這種社會既有期望所影響,因而入讀醫學院。其 後在醫學院就讀時,他漸漸產生作為醫者的覺 悟,並且清楚意識到,只要自己好好學習,畢業 後竭盡作為醫生的本份,就能幫助市民、貢獻社 會。隨着時日轉移,林校友內心產生了抱負,期 盼自己成為醫生之後,能夠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的醫生也十分親切,常常指導他們,甚至會與他們
既要忙於診所工作,又要奔波於立法會事務,
3 校友專訪 平 未必有很大進步,卻提高了他閱讀中文書籍的興 趣。他欣賞課程讓他明白到閱讀並不沉悶,至今仍 會為了興趣而自發閱讀。 至於選擇新亞書院,林校友憶述:「當年一收到 中大的入學通知信,父親立刻駕車載我到新亞書院 登記入學。」原來他的父親也是新亞人。林校友認 為入讀新亞書院選擇正確,「學風純樸、氣氛融洽」
是他對新亞書院的印象。在訪問過程中,林校友憶 起自己在新亞宿舍參與糖水會,還有「大笪地」、 「千人宴」等等,都是至今難忘的生活點滴。而書 院的雙週會,他笑言:「當時我們都是盡量走得就 走。」他們對「孔子像」鞠躬、唱校歌,這些看似 只具有形式意義的行為,卻潛移默化,影響着他。 「多年以後,我發覺自己有一種對新亞書院的歸屬 感,有一種對中華文化的仰慕之情,原來已默默地 在當年的新亞生活中建立起來。」這也是他再次回 到新亞書院,出任校董的原因。
為何仍然分配時間予新亞書院?林校友回答:「對 新亞書院的歸屬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我的父親和 內人都是畢業於新亞書院,也加強了我對新亞的情 意。」他說父親並沒有時常跟他提起書院的往事, 但他對新亞的感情,卻無時或忘。 林校友(後左一)熱心參與書院活動 林校友(左一)出席二○二一年新亞書院校慶暨獎學金頒獎典禮 並擔任頒獎嘉賓 新亞精神,幼承庭訓 林校友的父親是一九六三年新亞哲學系畢業 生,從少年開始,父親便不斷向他灌輸儒家思想故 事。儘管年少時不諳箇中道理,但在入讀新亞書院 後,他發覺當年父親所言,正與書院所傳授的精 神、學規中的意義互相呼應。原來這些倫理道德觀 自少已深埋在他的心中,入讀書院後,所見所聞所 學相契合,使林校友心中的新亞精神得以發芽滋長。 林校友出任新亞書院校董,其使命之一就是傳 承新亞秉持的儒家文化。他認為儒家學說彷彿離醫 科生、理科生或商科生等十分遙遠,他們了解不 多,但都需要認識。他說,現今人們常提倡世界公 民的概念,即使是世界公民,都必須有一個身分, 例如進到一個國際組織,就必須有所代表的團體, 可能是代表香港、中國或者亞洲;假如沒有代表身
林校友續說:「我們在香港生活多年,儘管學了 不少外文,中文仍然是我們最流暢和使用最多的語 言。原來最接近我們的、最熟悉的,一直是中文和 中華文化,所以我們要懂得尋根。而這個根,我們 可以在新亞書院尋到。」 林哲玄校友(左)一九九一年畢業,其父親林秉權校友(右) 一九六三年畢業於新亞哲學系
分,就沒有資格以世界公民的身分參與其中。因 此,林校友主張提升學生對其所屬文化的認識。而 作為具有濃厚中華文化氣息的新亞書院,自然要令 學生感受到其充盈、有價值的中華文化。所以他很 高興見到新亞書院有孔子及先賢塑像豎立其中,這 是新亞精神的實體化,即使是一名理科生,在新亞 書院讀了四年書,也會懂得一些先賢的思想。
遍的情況 —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 病,這些患者佔了本港患者的一大部分。預防勝於 治療,與其把資源投放在技術發展和興建醫院,倒 不如投資在基層醫療。林校友覺得政府忽視基層醫
4 二○二二年三月,林校友在長洲替居民接種疫苗 一九八三年,林校友(左)探訪老人宿舍,關懷弱勢社群 林校友曾經以醫學會副會長的身分服務公眾 和貢獻社會,但他意識到,在制度外只能提出諮 詢,無法實際改變現時的醫療系統。於是他決定 以醫生的專業人士身分進入議會 — 走進制度 內,代表醫護工作者主動建議有利大眾的議案, 同時監察政府施政,一展自己貢獻社會的抱負。 服務社會,義無反顧 成為議員後,林校友經常要往返立法會及診 所,除了要為病人看診,也要閱覽不少會議文件, 以及出席不同會議。他坦言是辛苦的,但感謝家人 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支持,不會埋怨他夜歸或沒有時 間陪伴等。雖然他也希望可以抽空多陪伴妻兒,但 作為醫者,對社會的使命感讓他毅然踏上了這條 路,並且義無反顧。 林校友在立法會宣誓就任醫護界代表 林校友熱愛中國文化,曾於二○一四年造訪北京 議員的使命與擔當 林校友身兼數職,作為醫護界代表的他,最想 為業界和香港市民作出甚麼貢獻?「很簡單,我最 希望能發展基層醫療。」他說,這是今天醫護界普 遍認同的,是解決當前醫療挑戰的重大方向。林校
友指出,香港的慢性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但過往許 多資源都投放在尖端醫療技術的開發,儘管我們能 夠發展出世界首屈一指的醫療科技,卻忽略了最普
療的情況嚴重,過往只依賴私家醫生推動基層醫 療,以致許多人的病患知識不足,由小病變成大
更高的層面,幫助更多社會大眾。
病、大病轉為急病,導致今天醫療系統負擔沉重。 林校友盼望以醫生身分,參選立法會議員,期望在
NA
5 校友會黎淑德理事(右)及新亞學人曾凱琳(左)訪問書畫名家徐沛之校友(中) 畫出新天地 — 訪問書畫名家徐沛之博士 訪問及撰文:黎淑德理事、新亞學人曾凱琳 校友專訪 新冠疫情自二○一九年末在香港肆虐,「抗疫」 早已成為大家的日常。不過隨着時日推移,似乎大 家的生活步伐都慢慢回復到疫情發生前,一些大型 活動和展覽開始復辦,人們能夠再次在閒暇時間尋 找趣味,重拾疫情前的生活。 今年,徐沛之校友在香港舉辦了個人畫作展覽 — 「九淵.古韻」。自新亞書院藝術系畢業後,徐校 友投身於藝術工作,一直致力創作書法、水墨等作 品。這次校友會特意邀請徐校友接受訪問,希望探 究他在藝術行業發展的心路歷程,以及回顧昔日在 新亞書院的時光。 面對逆境,順天應人 二○二二年對於徐校友而言,可謂十分充實, 除了舉辦展覽外,還要兼顧創作和教學工作。面對 目前的處境,徐校友直言,藝術工作者通常處於相 對被動的角色,只能順應時勢而去。大部分畫廊、 展覽會,都會提前一段時間邀請畫家參與籌備,如 果沒有疫情和「限聚令」,展覽理應會順利舉行,只 是礙於這幾年疫情反覆,才令很多展覽未能順利舉 行。而他認為個人可以做的就是把握機會,即使處 於一個被動的角色,也要積極籌備及創作,為每一 次受邀參與的畫展作好準備。 徐校友作品《九淵之二十二》 二○二二年徐校友和 Batten and Kamp 在中環 H Queen ’s 的 HART Hall 合辦名為「晨曦之聲」的展覽
年開始慢慢出現,當很多人仍受制於疫情,社會停
6 「只此一家,並無別號」— 徐氏獨有的創作模式 作為一位出色的書畫家,徐校友與我們分享 他的創作方法和特色,向前人學習是藝術創作的 必經之路,徐校友亦同樣走這一步。當被問及他 的創作方式和靈感從何而來時,他回答靠的是平 日的累積,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各種 事物。但如何才能創作出好的畫作呢?徐校友 說首要條件是打好運用毛筆的基礎,因為他畫的 是水墨畫,毛筆成為繪畫不能或缺的工具,繪畫 線條很是重要,對毛筆的運用亦要十分純熟,這 樣繪畫時才能得心應手,畫出令人讚嘆的作品。 九淵真締,唯勤唯靜 徐校友今年已經舉行了三次個人畫展,「九 淵」便是其中一個,這個系列至今已經有近七十幅 作品。我們對這個命題很感興趣,徐校友向我們娓 娓道來,他以往的作品趣味性較強,而「九淵」的 畫作則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系列。何謂九淵?相傳在 古時,龍會躲藏在一個個深淵中避世,以免受人打 擾。而近年隨着社會運動、新冠疫情的發生,社會
在這種氛圍下,徐校友的「九淵」便應運而 生,作品展現了他在這段時間一種避世的工作態度 和模式,畫畫能讓他沉澱下來,暫時拋下身邊的煩 惱。就像在疫情期間,他亦會如大眾般感覺到各種 壓抑,例如佩戴口罩、「限聚令」,或身邊有人不幸
上人們彷彿也被迫要躲藏起來。他說或許這是一種 方法,令人不要持續接收一些負面資訊,這種逃遁 的方法,偶爾能夠令人安靜下來。
感染肺炎而暫時無法見面等,難免令人感到無力和 沮喪。畫畫能夠讓他暫時拋開這些煩惱,專心創作 出屬於這個系列的作品。「九淵」的作品在二○一九
新加坡 iPreciation(誰先覺畫廊)於今年十月舉辦 “Nine Abysses Recent Works of Chui Pui-chee”(《九淵》— 徐沛之新作展),展出了十多件大型山水作品 徐校友作品《九淵之四十六 百鳥朝凰圖》 徐校友作品《九淵之七十》
滯不前時,徐校友卻把握這個契機,沒有荒廢時 間,反而致力創作,當中有些較大型的書畫作品, 他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去創作,真的不簡單。累積 了三年多的努力成果,在畫廊的呼應下,他的畫展 便水到渠成,辦成了這麼成功的畫展。不失時機, 正是徐校友向我們展示的成功關鍵。
7 徐校友曾經在拍賣行工作,他認為在那裏的工 作經驗可以與繪畫互相融合,他指出自己藉着工作 之便,透過觀察大量古畫來進行模仿和學習,其學 習對象不一定是大師級畫家,有時候是一些寂寂無 名的畫家;當他覺得某位畫家的技法值得欣賞,又 或某些風景繪畫得很是出色,感覺它很有趣或具學 習價值時,他便會毫不猶豫地加以仿效和運用在自 己的作品上。徐校友總結自己的繪畫特色,就是在 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從而建立出自己的風格。 校友專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舉辦「解構行書」工作坊, 徐校友正指導學員臨摹古代書法作品 徐校友(左)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書法,師承書法名家王冬齡教授(右) 香港藝術館舉辦「漢字城韻 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展覽,展出 館藏書法作品,當中有兩件為徐校友的作品,分別是「草書黃偉 文《陀飛輪》」和「吾在山之谷之十二 弄清影」 新亞恩情,永誌不忘 徐校友十分珍惜在新亞書院就讀的日子,他最 引以為傲的是結識了一群新亞藝術系的同學和朋 友,至今仍和他們保持着聯繫。現在徐校友大部分 時間都會留在工作室進行創作,這個工作間亦有其 他新亞藝術系的畢業生在內,雖然畢業距今已有一 段時間,但新亞人仍然圍繞在他的身邊。 回顧在新亞的校園生活,徐校友至今仍然津津 樂道的是,書院給予他展現體育潛能的機會。除了 繪畫外,徐校友在運動方面亦同樣出色,他在大學 除了擅長水墨畫外,徐校友也是一位書法名 家,他曾遠赴內地進修書法,在中國美術學院研讀 並取得書法博士學位。談起自己的書法特色,他 形容自己走的是文人路線,較多跟從王羲之的系 統;在畫作上則比較雅靜、幼細,走的是精緻路 線。但總括自己的經驗,徐校友相信創作需要不斷 努力,要多花時間打好基本功,以及觀摩前人的畫 冊和真跡複製品,從中吸收前人的精粹並用於自己 的作品上。 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難免會感到迷惘,又或對未來感到擔憂, 徐校友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當被問及為 何選擇入讀新亞藝術系時,他笑言:「因為揸毛筆 叻。」徐校友在中學時修讀理科,但會考時知道自 己在藝術領域上較為擅長和出色,所以亦有報考書 法和素描兩科,最終選擇入讀自己喜歡的藝術系。 他以個人經驗勉勵同學,或許我們都會擔憂自己的 考試成績,但相對而言,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 向更為重要。
8 香港藝術館舉辦「漢字城韻 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展覽講座系 列,徐校友(右二)分享書法與文學的關係 勉勵後進,唯勤懇而已 對於有志投身藝術創作和繪畫工作的人,徐校 友坦誠地和我們分享他的體會,書法和繪畫都需要 花很多時間學習,並且是深度學習,不能一蹴而 就。如果真的希望以藝術作為謀生工具,他勉勵大 家要趁年輕多學習和打好基礎。常言道:「認真學 習」,但學習並不僅限於課堂上,更應自己主動地 學習,多嘗試不同的風格和創作。始終老師的輔助
在與徐校友的深入對談中,我們聆聽了他珍貴 的創作經驗,但願各位同學如徐校友所言,能夠順 利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並努力朝着這個目標進 發,不斷提升自己,最終迎來成功的一天。 徐校友擔任新亞書院及校友會的暑期親子書法班導師 時參加了不少體育活動,更是書院的羽毛球、乒乓 球、田徑和游泳院隊成員,可謂文武雙全。書院自 由開放的氣氛,是讓人可以發揮潛能、表現自我、 成就自身的好地方。 能夠代表書院參加不同比賽,令徐校友對書院 有很大的歸屬感。值得一提的是,畢業後他在中大 專業進修學院任教,書院亦有邀請他繼續參加教職 員運動比賽,讓他能夠把大學時期的那份歸屬感延 續下來。 徐校友和新亞書院還有更深一層的情誼,他一 直在長洲居住,回書院上課路途十分遙遠,故大學 時期在知行樓宿舍住上了三年。畢業後,他每天來 回中大上班需要五個小時的路程,書院便安排了 會友樓的教職員宿舍給他,一住就是七年。屈指一 算,他至少有十年的時光與新亞書院緊緊扣連在一 起。 因此,當書院需要書法設計和題字時,徐校友 都會義不容辭地答應書院的邀請,他笑言:「這是 報恩,以此回報書院多年的恩情。」當我們與他回 顧在新亞的歲月時,他仍然回味無窮。 徐校友參與二○二一年香港站的大型書法創作 NA
只是階段性的,最根本的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盡 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
投資方向」。李先生現為中大講師,屢任財富管理業務策略顧問,具備超過三十年的財富管理經驗。
李先生首先為我們拆解今年環球經濟所面對的困境:美國連番加息、全球利率上升、疫情未退、俄 烏戰事持續、通脹高企、衰退昭然若揭,所有風險資產價格大跌,情況可謂十分凶險。 雖然面對困境,我們也有一些利好因素,例如俄烏戰爭有緩和可能,美國通脹有緩慢下降趨勢,美 國加息步伐亦可能放慢,中國在二十大後可能會推出一些穩定經濟措施。 投資方面,李先生建議購買高質素債券以增加利潤,主張購入財務實力雄厚、負債率低的行業龍
9 校友會消息 校友會午餐聚會 九月份午餐會 因為疫情而被迫延期的校友會七月份午餐會終於在九月七日順利舉行。校友會在致力連繫校友的同 時,亦非常重視會員的 健康,因應防疫要求,是次午餐會以十人為限。 這次我們很榮幸邀得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共同創辦人、石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辦人及投資總監區偉 志校友 Alex( 93 /崇基工管)擔任主講嘉賓,講題為「 NFT 的運作原理、風險、未來發展及投資前景」。 是次午餐會移師到藝術氣息濃厚、坐落在中環的 H Queen ’ s 舉行,由於今次只有九位參加者,加 強了互動、親切的氣氛。 Alex 除了講解何謂 NFT( Non-fungible token )外,還分享了很多有關虛擬貨 幣的知識,讓大家從多方面剖析和了解這個市場的投資價值和展望,有助擴闊校友的投資領域。 Alex 向我們講解何謂 NFT,還分享了很多虛擬貨幣 的知識 十一月份午餐會 十一月份午餐會因颱風順延至十五日舉行,校友會有幸邀得李錦榮先生為我們主講「加息風暴下的
頭,或買入和股票掛勾的產品。為了平衡風險,他建議大家盡量分散投資。 席間大家言談甚歡,在最後的問答環節,校友都踴躍發問,渡過了一個充實又愉快的下午。 活動後嘉賓 Alex(右四)與參與者拍照留念 各校友歡聚一堂,共同渡過愉快的時光 李錦榮先生(左二)、香樹輝校董(中)、王翠虹會長(右二) 出席午餐會 NA 撰文:王翠虹會長 撰文:黎淑德理事
10 財政尹紹基校友(左一)、黃瑞麒副會長(左二)、王翠虹會長 (右二)及秘書張冠雄校友(右一)主持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 新亞書院校友會第四十七屆理事會會員大會 劉佩瓊教授(左五)、王翠虹會長(中)、李明逵校董(右三)、黃瑞麒副會長(右五)及各理事出席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 第四十七屆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嘉賓雲集(前排左起:黃良享校友伉儷、劉珮瓊教授、書院副院長莊太量教授、校董會梁英偉主席、 院長陳新安教授、輔導長張錦少教授、李明逵校董、葉文祺校友、郭麗碧校友、王翠虹會長) 校 友會周年大會於今年八月二十七日假新亞書 院雲起軒宴會廳舉行,由王翠虹會長、黃瑞麒副會 長、財政尹紹基校友及秘書張冠雄校友主持會議。 首先由王翠虹會長分享過去一年校友會的工作,再 由財政尹紹基校友報告校友會的財務狀況。 當晚會後安排了聚餐,一眾理事會成員、陳 新安院長及各校友在遵守防疫規定下,於雲起軒用 膳,席間各校友互道近況,言談甚歡,各人都盡興 而歸。是次活動能順利完成,實有賴各校友支持, 理事會將繼續努力為各位會員、校友安排不同類型 的活動,提供平台聯繫大家。 NA
11 書院消息 本院院長陳新安教授獲委任為中大協理副校長(教育) 中大通過委任本院陳新安院長出任協理副校長(教育),任期三年,任命已於今 年八月一日生效。陳院長將積極提升大學教與學質素,及進一步發揚中大的書院教 育制度。 陳院長為本院校友,一九八六年本科畢業於中大生物系, 一九八八年取得解剖 學哲學碩士學位,同年獲得裘槎基金會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神經科學哲學博
士。
二○一二年獲頒中大校長模範教學獎,現為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副院長。 書院及新亞校友會合辦之學長計劃已踏入 第二十二屆。有賴校友會的鼎力支持,及很多熱 心提攜新亞同學的校友參與,今年的參與人數達 二百六十多人。本屆加入了不少新的學長,其畢業 年份涵蓋一九七四年至二○一七年。可見走在人生 不同階段的校友都有一顆薪火相傳的心。書院衷心 感謝校董、老師及校友的熱心及支持。 本屆學長計劃成立典禮已於十月二十九日下午三時正及四時正於書院雲起軒圓滿舉行。因應疫情,為減 少人群聚集,是次成立典禮分為兩節舉行。成立典禮前半小時,書院特意為學長舉辦了「學長簡介會」,特 別為新學長講解計劃的運作。 在成立典禮中,院長陳新安教授及校友會王翠虹會長為大家致辭。除答謝學長積極支持計劃外,也寄語 學員好好珍惜認識不同年代新亞人的機會,希望大家成為亦師亦友的好知己,讓新亞精神傳承下去。 當日,陳院長及王會長向本計劃學長頒發「長期服務獎」,包括證書及一個精美的胸章,以感謝這些學 長的無私貢獻。同時,我們的劉礎元學長( 90 /新聞與傳播)及鍾美儀學長( 78 /歷史)擔任學長達二十 年,書院特設「資深學長長期服務獎」以茲感謝。兩位學長亦即場為大家分享了擔任學長的點滴。 銅獎(累積服務五年或以上) 陳展榮學長(化學) 陳麗媚學長(人類學) 蔡雪靈學長(新傳) 王曉龍學長(歷史) 王浩勃學長(市場) 當日獲頒獎項學長如下: (按姓氏英文拼音順序排列)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二○二二/二三成立典禮 書院已定於下學期(二○二三年一月十四日)舉 行職業講座日,提供多個行業的工作坊,邀請學長與 更多同學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 感謝以上學長多年的支持。如校友有意擔任學 長,請留意書院每年七月或八月發出之招募電郵,亦 歡迎校友隨時查詢計劃詳情。 查詢:新亞書院張君恒先生 電話: 3943 - 9680 電郵: kelvin@cuhk.edu.hk NA NA 資深學長長期服務獎(服務二十年) 鍾美儀學長(歷史) 劉礎元學長(新傳) (前排左起)書院院務主任陸敏聰小姐、校友會王翠虹會長、 院長陳新安教授及輔導長張錦少教授出席成立典禮
陳院長一九九一年返港後加入中大解剖學系(現生物醫學學院)任教,一九九二 年開始服務本書院。陳院長於本院歷任輔導長、副院長等職,並於二○二一年元旦 起出任本院第十三任院長。 教研方面,陳院長的研究主要為大腦神經連接的形成,以及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方法。熱心 工作的陳院長屢獲教學殊榮,包括十度獲頒中大醫學院傑出老師獎,二○○五年獲頒中大醫學院名師獎,及
12 本年度校慶活動花絮 為慶祝新亞書院校慶,本院每年會於上學期舉 辦了一連串慶祝活動,今年也不例外。首先是於八 月三十一日 — 新生迎新營最後一天舉行開幕禮, 向新生簡介各項活動,然後是九月三十日舉行的 七十三周年校慶暨獎學金頒獎典禮。 緊接其後是十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林耀明夫人堂 舉行的「迷宮歷奇」,因接近萬聖節,大型活動部 的同學們構思了一個月,設計不同的場景,例如鏡 房和恐怖走廊增添節日氣氛,迷宮內亦佈置不同裝 飾,增加真實感,活動深受同學喜愛。 十月十三日晚上舉行的「大笪地」綜合晚會, 設有各類表演、攤檔、手工藝和紀念品售賣點等, 攤檔各具特色,琳琅滿目,連本院院長陳新安教 授、輔導長張錦少教授及走讀生舍堂主任張冠雄先 生也親自到場支持及「幫襯」。籌備大笪地的同學 們亦花了不少心思,為大笪地設置許多具有新亞特 色的裝飾品,如新亞水塔、新亞貓與霓虹燈牌等, 供參加者拍照留念。大會還租用富豪雪糕車向同學 派發軟雪糕,大家都十分喜歡,為此願意排上長長 的人龍。晚會的表演嘉賓包括新亞國術會、中大現 代舞蹈團、魔術學會、 Shaw Band 、 NA Band 、 HeartShine 及 TomFatKi(光頭幫)樂隊,各項 表演都精彩絕倫,吸引許多同學駐足觀賞,並大聲 喝采,令圓形廣場洋溢熱鬧與歡愉的氣氛。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則在十一月五日早上 舉行。三百多位同學、教職員、校友及成功慈善基 金會成員先在圓形廣場集合後,從誠明館外出發, 繞着校園完成了三公里的賽程。是次活動所籌得的 款項會用作設立獎學金或支持學生活動。 NA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陳新安院長(後排中)與得獎健兒合照 「大笪地」晚會攤檔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給 新亞國術會於晚會上表演舞獅
13 書院消息 / 校友會消息 書院成立校友籌募小組,拓展校友網絡及發展 海外校友會消息兩側 「成就『安樂窩』驗樓莫遲疑」講座 安省新亞校友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安省校友會於 八月二十七日舉辦了一場 Zoom 講座,題為「成就 『安樂窩』驗樓莫遲疑」,主講嘉賓是黃卓權先生。 講座內容翔實,與會校友得益良多。 安省新亞校友會接待新亞書院交換生 安省新亞校友會幹事,與秋季來多倫多上課, 來自新亞書院的交換生,於十月十五日一起飲茶, 之後參觀了兩位新亞校友的辦公室,及一位正在競 選連任的,來自香港的年青市議員之競選辦事處, 增加了同學們課堂以外的社會見聞。 新 亞書院由一九四九年創立至今,一直秉持創校 先賢的辦學理念,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弘揚中國 文化及溝通東西學術,培育德智兼備、心繫國家文化 前途的未來棟樑。過去十年,書院在弘揚中國文化及 培育優秀人才都開拓了不少項目,亦略具規模。然 而,我們一直在資源極微薄的情況下耕耘。 為使書院能延續辦學使命,我們需要開拓資源, 持續支持所有發展項目。我們於去年成立了一個「校 友籌募小組」,廣邀不同年代校友組成,一同出謀獻 策。成員橫跨六十至○○年代校友,亦包括書院校 董。其工作目標為: 一、加強全球新亞校友之間及與書院的關係; 並拓展新網絡。 二、加強新亞人歸屬感;一同發揮新亞精神; 延續新亞情;培育下一代新亞人。 三、 推動書院籌募工作,支持書院長遠發展。 四、提議其他發展方向。 小組由本院副院長莊太量教授擔任主席,陳新安院 長及書院職員亦參與其中。小組細分兩個工作小組: A.校友拓展、宣傳及活動小組 B.特定校友、個人及機構聯絡小組 校友成員名單及「新亞前行基金」 籌募運動詳情,請掃瞄「二維碼」:
14 校友重聚活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書院在過去兩年半未 能舉辦校友重聚活動。最近我們終於能復辦,分 別於今年九月二十四日、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五日 順利舉行「一九九○年畢業校友三十二周年重聚 晚宴」、「一九七九年及八○年畢業校友四十三及 四十二周年重聚午宴」,以及「二○○○年畢業 校友二十二周年重聚晚宴」,合共逾一百三十名 老師、校友及其親友重返書院出席活動。久別重 逢,校友都格外珍惜這次重聚機會。 二○○○年畢業校友二十二周年重聚晚宴 甫踏進雲起軒,校友即興高采烈地暢談近況。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張錦少教授和電子工程學系武鈞亮校 友,分別以書院輔導長及新亞校友會副會長身分致歡迎辭。晚宴以同唱新亞校歌揭開序幕。活動期間書院安 排重溫舊日照片,校友都踴躍分享當年軼事。晚飯過後,大家走到圓形廣場拍攝大合照,又一起找出自己的 名字。當晚離別時,校友們都依依不捨說再見。 一九七九年及八○年畢業校友四十三及四十二周年重聚午宴 隨着熟悉的校歌旋律響起,午宴正式開始,並由書院副院長李浩文教授及新亞校友會會長王翠虹校 董致歡迎辭。畢業逾四十年的校友於席間分享往事,表達對書院和師長教育的謝意,並祝願書院發展日 隆。歷史系阮少卿校友獻唱南音《情牽新亞四十 年》,掀起活動高潮,此曲早於二○一九年由阮 校友為紀念畢業四十年而創作,並曾刊登於《新 亞生活》二○二○年一月號。歌詞道出校友對母 校的回憶、思念、敬意及心志,別具意義。阮校 友歌聲繞樑三日,在場校友同唱「……校園重拾 當年記,新亞傳承載史詩。精神永繫心無二,心 一致,黃金晚景,順逆不疑 」,留下美好回憶。 上述重聚活動能圓滿舉行,實在有賴各畢業 班聯絡人的鼎力協助,書院衷心致謝。希望各位 畢業校友日後繼續支持書院活動,共同為母校發 展出力。 午宴過後大家走到圓形廣場合照 一九九○年畢業校友三十二周年重聚晚宴 是次晚宴以同唱校歌開始,闊別母校逾三十年,大家仍 對校歌記憶猶新。本院輔導長張錦少教授及新亞校友會會長 王翠虹校董其後致歡迎辭。我們亦應校友提議,邀請了李少 南教授及陳育強教授兩位昔日老師出席。活動期間,有校友 分享道,為了邀請同窗參加這次重聚,特別留意身邊有否新 亞畢業生,竟發現家庭醫生原來也是新亞校友,便隨即介紹 他與同屆醫生校友相認,這種緣分實在使人驚喜萬分! 晚飯過後,大家走到圓形廣場拍大合照,又一起找出自己的名字 校友重溫昔日照片,踴躍分享當年軼事 NA
15 校友會消息 過去兩年多,小朋友因疫情被困在家裏,缺乏社交活動,對成長有很大影響。有見及此,書院和校友 會在去年暑假合辦暑期親子活動,為小朋友帶來歡樂,並加強校友的家庭關係。 繼去年成功舉辦後,今年書院及校友會再度合作,在八月一連三個星期天舉辦暑期親子活動,分別為 書法班(八月七日)、氣球造型班(八月十四日)及魔術班(八月二十一日),讓校友一家大小渡過了三個愉 快的周末。 書法班 八月七日,校友會請到著名書法家徐沛之博士 來到新亞書院雲起軒,向校友和小朋友教授書法, 徐博士教授了不同的書法技巧。課後,校友不忘爭 相邀請徐博士一展大師身手,為各位家長及小朋友 即席揮毫。小朋友開心之餘,亦不忘感謝徐博士的 教導。 校友會暑期親子活動 各位校友及小朋友用心學習書法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後,Minions 氣球終於成形 各校友和小朋友舉起自己的 Minions 氣球拍照留念 氣球造型班 八月十四日,書院和校友會有幸請來國際冠軍氣球師 Jacky 哥哥擔任氣球造型班導師。大人和小朋友 甫進場,便看見導師桌上可愛的 Minions(迷你兵團)氣球,都感到興奮無比! 參加者大部分是初學人士,經過 Jacky 哥哥和助手的耐心指導後,各人的 Minions 氣球逐漸成形。小 朋友除了學會扭氣球外,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衷心感謝 Jacky 哥哥及助手的悉心指導,讓所有參加者渡 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下午! 課後校友和小朋友拿着自己的作品和證書拍照留念 徐博士在雲起軒教授書法班
16 魔術班 八月二十一日,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著名魔術師及兒童節目主持人 Marvin 哥哥,為校友和小朋友教授魔術技巧。 Marvin 哥哥除了魔術了得外,親和力也極 強,很快便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課程臨近 尾聲時,一眾好學的校友和小朋友仍捨不 得離去,繼續與 Marvin 哥哥互動交流。 課後大家合照留念 校友會暑期親子活動(續) 各校友和小朋友專心聆聽 Marvin 哥哥教授魔術技巧 Marvin 哥哥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互動交流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校友會聯合出版 編輯委員會:黎淑德、葉永生、王翠虹、姚濬康、麥皚思 執行編輯:李思慧 設計及排版:鄧穎琪 《新亞校友》編輯委員會 校友會二○二三年活動預告 日期 二月十日 一月四日 活動 午餐聚會「二○二三年投資展望」 午餐聚會(題目待定) 導師的課程設計別出心裁,每個製作步驟都需要一家大小合力完成,讓大家能享受到珍貴的親子時 光。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書院和校友會希望藉着親子活動,一方面讓校友拉近親子關係,一方面讓 大家獲得心靈滿足。我們將探索更多合適的親子活動,並拓展更多新的校友交流平台。 三月及五月 春茗 新亞校友會網頁:www.naalumni.org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