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12 Men’s Talk Program Note

Page 1

2017

留白部分提供觀眾 打洞收藏之用

演出時間 | 2017 年 11 月 12 日 ( 星期日 ) 2:30 PM 演出地點 | 演奏廳 Recital Hall, Taipei

演出者

小提琴 | 鄧皓敦 Hao-Tun Teng, violin 陳偉泓 Wei-Hong Chen, violin 中提琴 | 陳猶白 Jubel Chen, viola 大提琴 | 黃日昇 Jih-Sheng Huang, cello

主辦單位 |

演出長度 | 上半場約 45 分鐘 下半場約 30 分鐘

鋼 琴 | 翁重華 Chung-Hua Weng, piano


1 | 琴絃對話

演出曲目

Program

埃爾諾 ‧ 杜南伊 (1877-1960): 給絃樂三重奏的小夜曲,作品 10

ERNŐ DOHNANYI (1877-1960) : Serenade for String Trio, Op. 10

I. II. III. IV. V.

進行曲 羅曼史 詼諧曲 主題與變奏 迴旋曲(終樂章)

羅伯特 ‧ 舒曼 (1810-1856): 鋼琴四重奏,作品 47 I. II. III. IV.

非常持續地—不過份地快板 詼諧曲。非常活潑地 歌唱的行板 終樂章。活潑地

I. II. III. IV. V.

Marcia Romanza Scherzo Tema con variazioni Rondo (Finale)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Piano Quartet, Op. 47 I. II. III. IV.

Sostenuto assai — Allegro ma non troppo Scherzo. Molto vivace Andante cantabile Finale. Vivace

~ 中場休息 ~

~Intermission~

路得維希 ‧ 凡 ‧ 貝多芬 (1770-1827): 第九號絃樂四重奏,作品 59-3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String Quartet No. 9, Op. 59-3

I. II. III. IV.

導奏。富律動的行板—活潑的快板 富律動的行板,近似小快板 小步舞曲。優雅地 甚快板

I. II. III. IV.

Introduzione.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vivace Andante con moto quasi Allegretto (A minor) Menuetto. Grazioso Allegro molto

演出者介紹 小提琴 | 鄧皓敦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17 歲獲第七屆台北市交協奏曲比賽小 提琴組優勝,入選參加國際太平洋 音樂節,赴日研習及演出。大學期 間即出任台北名絃管絃樂團首席。 曾任長榮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 及助理指揮。2004 年起擔任新成立 的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之駐團音樂家,並受邀於 玄音國際音樂節(台北)和歐洲藝術音樂節(維也 納)任教。 小提琴 | 陳偉泓 1995 年 考 取 亞 洲 青 年 管 絃 樂 團,於香港、日本和美國等地巡迴 演出,並於美國白宮、聯合國五十 週年音樂會演出。於 2001 年前往 法國,就讀巴黎師範音樂院,師事 已故法國小提琴大師 Devy Erlih。 2003 年獲得小提琴和室內樂最高演 奏家文憑,獲得裁判一致通過及祝賀獎。在法期間 曾數次於 Cortot 音樂廳、巴黎聖十字教堂和歐洲之 家舉辦個人獨奏會和室內樂音樂會。留法其間多次

受邀參加法 Gérande 國際音樂營演出。2004 年獲得 法國 U.F.A.M 國際室內樂大賽第一名。2005 年擔任 Orchestre Romantique Européen 小提琴演奏員,定期 於 Gaveau 音樂廳演出。2006 年返台,現任職於國 家交響樂團、台北市仁愛國中音樂班教師、龍門國 中、及人中學與大豐國小絃樂團指揮。 中提琴 | 陳猶白 生 於 台 北 市, 於 1990 年 赴 美 深 造, 就 讀 Idyllwild Arts Academy, 師 事 中 提 琴 教 育 名 家 Alan de Veritch。1994 年 跟 隨 Alan de Veritch 教授並進入印地安納大學 音樂系,同時隨已故的鮑羅定絃樂 四重奏創團第一小提琴手 Rostislav Dubinsky 學習室內樂。1997 年冬獲得學士學位。翌 年進入密西根大學音樂研究所,師事 Yizhak Schotten 教授。2000 年取得演奏碩士學位後隨即加入美國佛 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的新世界交響樂團(New World Symphony)。2004 年為了繼續室內樂的研究,進入 舊金山音樂院室內樂研究所就讀,接受 Concord 絃 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 Mark Sokol 以及 Jodi Levitz 的指導,並與多位校內教授與來訪藝術家多次同台 合作演出。2005 年 9 月成為國家交響樂團的一員。


2 | 琴絃對話

大提琴 | 黃日昇

樂曲解說

高中期間參加「面對馬友友」 接受大師指導,馬友友在會後稱其 「音色豐富而優美」、「富有極佳 的音樂性」、「潛力十足」。以全 國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台灣師範大學 藝 術 學 院 音 樂 系 就 讀, 曾 與 知 名 小提琴家夏漢、林昭亮等人合作演 出。2005 年以絃樂組最高分考進台北藝術大學研究 所,並多次參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縣立交響 樂團、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台北愛樂管絃樂團演出。 甫畢業即獲國家交響樂團受聘為大提琴演奏員。

撰文│蔡永凱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 )

鋼 琴 | 翁重華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 國伊士曼音樂院 (Eastman School of Music),主修鋼琴伴奏與室內樂, 在取得碩士學位返國後致力於伴奏 和室內樂形式的演出,經常受邀於 器樂和聲樂的獨奏會擔任鋼琴,包 括兩廳院黑盒子講座音樂會, 2006 蘇顯達自法返國 20 年小提琴獨奏會,2013 廈門鼓 浪嶼夏季台灣音樂周等,並應邀與維也納愛樂長號 首席 Dietmar Küblböck,小提琴家海飛茲嫡傳弟子 Sherry Kloss,加拿大弦樂四重奏 Borealis Quartet 演 出,也曾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彭廣林,大提琴家歐 陽伶宜、劉姝嫥,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以及聲 樂家林惠珍、巫白玉璽等合作演出。2014-15 年應國 立台灣交響樂團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邀請,擔任年 度歌劇排練。自 2008 年起於東吳大學音樂系定期策 劃「室內弦話」系列音樂會,以多變的樂器組合和 主題作品,邀請國內樂團團員加入,一同推廣精緻 的室內樂音樂。現任東吳大學音樂系兼任講師。

埃爾諾 ‧ 杜南伊:給絃樂三重奏的小夜曲,作品 10 廿世紀作曲家杜南伊出生於波茲索尼 (Pozsony),當時屬匈牙利領土,現今則為斯洛伐克 首都布拉提斯拉瓦 (Bratislava)。他兼具鋼琴家、作 曲家、指揮家、教師與經營者的身份,被視為匈牙 利繼李斯特後最多元的音樂家,影響甚廣,成為廿 世紀早期匈牙利音樂發展的關鍵角色。 杜南伊的小夜曲創作於 1902 年,且在兩年後 於維也納出版。作品由五樂章組成,展現杜南伊的 多樣風格。第一樂章〈進行曲〉,以有力的附點 和弦開頭,後接十六分音符反向音階,是為第一主 題。中段轉為抒情,大提琴引出具有民俗風味的抒 情主題,是為第二主題。該主題除在不同聲部對位 外,亦有倒影處理。樂章最後,則回到第一主題 作結。第二樂章〈羅曼史〉呈 ABA' 形式。A 段開 始,先由小提琴與大提琴以撥奏為隨後由中提琴 獨奏的主旋律營造出小夜曲氣氛。B 段裡中提琴由 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上下輪流提供伴奏,小 提琴與大提琴則以卡農型態演奏具有火箭音型樣貌 的第二主題,整體符合了作曲家所指示的「熱情」 (appassionato)。回到 A' 段後,抒情主旋律改由小提 琴演奏,中提琴則以十六分音符音型伴奏,搭配大 提琴的撥奏聲響。簡短的尾聲讓小提琴重述主旋律 的開頭,猶如繞梁三日不絕於耳。第三樂章〈詼諧 曲〉先由各樂器依序呈現第一主題,具有強烈半音 色彩。中段則由賦格風格轉為和弦齊奏,為和緩的 田園風格。第四樂章〈主題與變奏〉之主題,以小 提琴帶出。在後續的五個變奏裡,即使改變演奏樂 器、增添音型乃至擴充篇幅,主題旋律仍然都清晰 可聞。終樂章〈迴旋曲〉之風格與素材都與首樂章 近似。直至尾奏,首樂章兩主題都出現,以首尾相 應的巧思結束整部作品。

羅伯特 ‧ 舒曼:鋼琴四重奏,作品 47 舒曼的降 E 大調鋼琴四重奏完成於 1842 年,作 品題獻維爾霍斯基伯爵 (Graf Mathieu Wielhorsky)。 首演則於 1944 年在萊比錫舉行,由克拉拉 ‧ 舒曼 演奏鋼琴,因此一般也認為,作曲家實際上係為克 拉拉所創作。1842 年可說是舒曼的「室內樂之年」, 在這段時間裡,他總共完成了三部絃樂四重奏、一 部絃樂三重奏、一部鋼琴五重奏與這部鋼琴四重奏。 與同樣知名的鋼琴五重奏相比,雖然同樣具有精彩 的鋼琴語法,但因整體係採用較小的編制,因此亦 增添其親密的特質。 即使如此,細查作品的結構,仍可以看到其中


3 | 琴絃對話

的創新與實驗性。第一樂章由一緩慢導奏開啟,但 這一段落在發展部前亦在出現,形成曲式識別上的 困難。同時,本樂章的兩大素材,其關係與其說是 對比、不如說是相輔相成:其一為導奏中暗示的四 音主題,並在快板樂段中成形;另一則為上行音階, 兩者構築出持續再生的動力。樂章尾聲速度轉為「更 激動」(più agitato),一開始彷彿出現新主題,隨後 四音主題出現,從堆疊到齊奏,再以上行音階勝利 般地終結。 第二樂章帶有緊張、詭異的氣氛。「詼諧曲」 本體由斷奏組成,之中則有兩個「中間段落」(Trio): 第一個中間段落由下行的圓滑旋律之模仿所組成; 第二個中間段落,則為具有切分音之和弦,於高低 音域輪流出現,頗有貝多芬之風。第三樂章為 ABA' 結構。A 段由小提琴起始,並由大提琴演奏主旋律。 線條雖然綿長,卻係由三次類似的較小旋律所串接 而成,足見作曲功力。B 段織體改變,具有聖詠意味; 至 A' 段主旋律改由中提琴承接,小提琴則提供十六 分音符音型之裝飾。同時舒曼亦要求此段大提琴必 須將 C 弦調至降 B 音,讓樂器發出更鬆弛的聲響。 終樂章的素材,其實在第三樂章的尾聲裡,就已藉 由中提琴與鋼琴所帶出的 F—降 B—G 三音來預告。 這個樂章包含多重的風格,第一主題由賦格手法呈 現、第二主題則轉為浪漫時期典型的抒情,都在在 展現出作曲家在這部作品上所投注的情感與思維。

路得維希 ‧ 凡 ‧ 貝多芬:第九號絃樂四重奏,作品 59-3 1806 年,貝多芬受當時重要的贊助者,俄國 駐 維 也 納 大 使 拉 祖 莫 夫 斯 基 (Andrei Kirillowitsch Rasumowski) 邀請,創作三部具有俄國風味的絃樂四 重奏。作曲家因此完成了個人第七至第九號絃樂四 重奏,並於 1808 同時以作品編號 59 出版,三部作 品亦被稱為「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其中的第九 號絃樂四重奏,並未如前兩者使用具體的傳統民謠, 但卻藉由傑出的作曲手法與高超的技巧內涵,成為 貝多芬中期絃樂四重奏的經典。 作品由四樂章構成。首樂章開頭有以一行板導 奏開啟。這一段落裡並未見到與樂章主體清楚的關 連,然而七和弦的使用,則醞釀了懸疑感,至呈示 部開始而得到解決。第一主題,以包括半音的弱起 拍和弦為其標誌。即使在呈示部後端亦出現第二主 題,特色為十六分音符的迴繞音型,然而整個樂章 的發展,仍以第一主題為主。 第二樂章呈 ABA' 架構。A 段開始,大提琴以 一連串撥奏提供伴奏,主旋律則由第一小提琴奏出。 中段因十六音符斷奏的加入,音樂漸趨活潑。至 A' 段主旋律回歸,但比 A 段移高八度,並在大提琴撥 奏的聲響中結束樂章。雖然貝多芬在本樂章裡並未

使用純正的俄國民謠,卻仍然藉音色與旋律素材原 創出了俄式風味。 第三樂章圓舞曲,優雅的旋律與律動,如同再 現皇家氣度。相對於此,以賦格型態開啟的第四樂 章,則充滿了如風暴般的力度。有趣的是,此樂章 的尾聲,比樂章其他段落都還要長。貝多芬彷彿藉 此源源不絕的能量,為第九號絃樂四重奏總結,也 為三部「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寫下壯麗的尾聲。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