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209 Русская Душа(Russian Soul)Program Note

Page 1

2017

留白部分提供觀眾 打洞收藏之用

演出時間 | 2017 年 12 月 9 日 ( 星期日 ) 2:30 PM 演出地點 | 演奏廳 Recital Hall, Taipei

演出者

主 講 | 車炎江 Yen-Chiang Che, lecturer 女 高 音 | 蔡澐宣 Yun-Hsuan Tsai, soprano 次女高音 | 范婷玉 Ting-Yu Fan, mezzo-soprano 中 提 琴 | 蔡秉璋 Ping-Chang Tsai, viola

主辦單位 |

演出長度 | 上半場約 60 分鐘,下半場約 60 分鐘

鋼 琴 | 許毓婷 Yu-Ting Hsu, piano


1 | 歐洲耶誕樂韻

演出曲目

Program

沃夫岡 ‧ 阿瑪迪斯 ‧ 莫札特 (1756-1791): 〈哈利路亞〉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Alleluia' from Exsultate Jubilate, K. 165

約翰 ‧ 布拉姆斯 (1833-1897): 教會搖籃曲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Geistliches Wiegenlied , Op. 91, No. 2

胡戈 ‧ 沃爾夫 (1860-1903): 那些在棕櫚樹下盤旋的天使

HUGO WOLF(1860-1903): 'Die ihr schwebet um diese Palmen', from Spanisches Liederbuch Part I: Geistliche Lieder, No. 4

馬克斯 ‧ 雷格 (1873-1916): 《馬利亞搖籃曲》

MAX REGER (1873-1916): Maria Wiegenlied , Op. 76, No. 52

塞扎爾 ‧ 法朗克 (1822-1890):天使之糧

CÉSAR FRANCK(1822-1890): Panis Angelicus

喬治 ‧ 比才 (1838-1875):羔羊讚

GEORGES BIZET(1838-1875): Agnus Dei

~ 中場休息 ~

~Intermission~

約翰 ‧ 瑟巴斯提安,巴赫 (1685-1750) / 伊岡 ‧ 佩特里 (1881-1962):羊群可安然吃草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 EGON PETRI (1881-1962): Sheep May Safely Graze

約翰 ‧ 瑟巴斯提安,巴赫: 耶穌,世人渴望的喜悅

J.S. BACH: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 BWV 147: Chorale "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約翰 ‧ 瑟巴斯提安,巴赫 / 夏爾 ‧ 古諾 (1818-1893): 聖母頌

J.S. BACH / CHARLES GOUNOD(1818-1893): Ave Maria

皮埃特羅 ‧ 馬斯卡尼 (1863-1945): 聖母頌,改編自《鄉村騎士》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Ave Maria, arr.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格奥爾格 ‧ 弗里德里希 ‧ 韓德爾 (1685-1758): 〈極大的喜樂〉、〈祂要餵養祂的羊群〉,選自《彌 賽亞》

GEORG FREDERIC HANDEL(1685-1758): 'Rejoice greatly', 'Then shall the eyes of the blind...He shall feed his flock', from Oratorio Messiah

演出者介紹 主 講 | 車炎江

女高音 | 蔡澐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 士,師事顏綠芬教授。逢甲大學建 築系畢業後轉習音樂,聲樂師事東 海大學音樂系李秀芬教授。男中音 職業演唱期間曾多次擔綱演出音樂 會獨唱、男聲朗誦與歌劇或音樂劇 要角。近期除了參與少數舞臺演出 或錄影錄音工作,多以西洋音樂史、音樂美學之教 學研究為重心,經常受邀主講音樂專題講座。近年 多次為學界與業界知名音樂團體主持演出節目,為 音樂會節目冊撰寫樂曲解說,並且受邀擔任國家交 響樂團(N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樂季 主題系列音樂會之導聆暨講座主講人。現職國立臺 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法國國 立馬爾梅嵩音樂院,取得聲樂碩士 演唱文憑、室內樂文憑。留法期間, 曾應邀於法國巴黎、波爾多等城市 舉行個人獨唱會,曾受邀至法國尼 斯市政廳演出。於凡仙音樂院,每 個 月 都 會 獲 邀 參 加 定 期 的 演 出, 也常受法國多間音樂院的邀請,舉辦聲樂演唱和室 內樂演出,多次獲得好評。回國期間,致力投入於 聲樂教學與演出,多次於台北愛樂歌劇坊,參與歌 劇《波西米亞人》飾演 MiMi、《唐喬望尼》飾演 Elvira、《法斯塔夫》飾演 Alice、《蝙蝠》的演出。 2014 年參與聲樂家協會於聲樂家協會演出「領略聲 音之美 - 聲樂室內樂之夜」,及 NSO「德沃札克的 波希米亞傳奇」室內樂講座演出。2014 年 04 月於 國家演奏廳演出「聲樂家協會 - 聲協新秀」音樂會。 目前任教於實踐大學音樂學系、華僑中學。並為中 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會員、台北愛樂歌劇坊,兩廳院 歌劇坊正式團員。


2 | 歐洲耶誕樂韻

次女高音 | 范婷玉

鋼 琴 | 許毓婷

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 術大學)聲樂組畢業後,便赴德繼 續進修;先後於德國國立漢諾威音 樂暨戲劇學院拿下聲樂教育、聲樂 演唱及該校歌劇組之獨唱家三項文 憑。留學德國期間多次獲得比賽獎 項,並於 2006 年獲選國立中正文 化中心主辦之兩廳院樂壇新秀,舉辦個人獨唱會, 表現優異;2007 年又再度受邀舉辦兩廳院樂壇新秀 音樂會-室內樂篇。2006 年六月至 2009 年八月受 聘為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Landestheater Linz)歌劇 合唱團的次女高音。2009 年九月後返回臺灣,多次 受邀參與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臺北愛樂 文教基金會及輔仁大學音樂系主辦之系列音樂會及 活動演出,於 2013 年五月獲得輔仁大學演奏組音樂 藝術博士學位。目前為輔仁大學及新竹清華大學音 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家交響樂團(NSO)鍵盤特 約人員。許毓婷是一位活躍於舞台 的鋼琴家,在學時期便熱衷於各類 形式的演出,舉凡獨奏、伴奏、室 內樂型態,作品發表等皆有她的身 影。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畢業 後,隨即考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協 演人員,其後多次參與樂團音樂會演出,並擔任歌 劇《弄臣》、《阿依達》、《鄉村騎士》、《丑角》、 《仲夏夜之夢》、《奧泰羅》等排練伴奏。2014 年 為奇美博物館錄製鋼琴、鋼片琴兩段 one take 示範 講解影片(該展為樂器廳常設展 ),頗受好評。而 她長年累積的跨界經驗在受邀舞蹈空間 X 譚盾計畫 《迴》時得以發揮,此跨國製作於 2017 年赴歐洲巡 演,獲得廣大迴響。

中提琴│蔡秉璋 六歲始習小提琴,十二歲改修 中提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提琴 博士, 師事楊瑞瑟教授。現任國家 交響樂團中提琴演奏員,NSO 3+1 弦樂四重奏以及台灣中提琴室內樂 團團員,並任教於基隆成功國小、 桃園武陵高中、桃園中壢高中、桃 園南崁高中、台北復興高中及真理大學應用音樂學 系。在學期間多次獲得音樂比賽獎項;2001 年行天 宮菁音獎高中絃樂組第二名、2001 年全國學生音樂 比賽中提琴高中組第一名、2003 年台北市學生音樂 比賽中提琴大專組第一名、2004 年全國學生音樂比 賽中提琴大專組第二名、2006 年行天宮菁音獎成人 弦樂 A 組優勝獎及室內樂優勝獎。曾接受 Yizhak Schotten、James Buswell、Paul Silverthome(倫敦交 響樂團中提琴首席)、Alban Berg 阿班 ‧ 貝爾格弦 樂四重奏、Artemis 弦樂四重奏、胡乃元、李捷琦等 大師指導。曾參加 Taiwan Connection 弦樂團、新北 市交響樂團、世紀交響樂團、普羅藝術家樂團、凡 響管弦樂團、陽光台北交響樂團、音契管弦樂團、 師友愛樂交響樂團、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及台北愛樂 管弦樂團等。除參與樂團演出外,還積極參與各類 型音樂會演出,並參與國內多位作曲家包括柯芳隆、 錢善華、金希文、莊文達、李文彬、林進祐、陳瓊瑜、 黎國峰及嚴琲玟等之作品首演。

樂曲解說 撰文│車炎江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愛樂者初次接觸西方古典音樂時,或許不知道 其中許多古往今來、赫赫有名的作曲家,他們曾以 虔敬的心,將自己畢生絕學當作最美的祭物,奉獻 給兩千多年前誕生的聖嬰耶穌以及基督信仰。祈望 這場音樂會能引領大家進入歐洲耶誕音樂的美好世 界。

德奧作曲家的聖誕音樂 德奧地區的基督信仰由來已久,音樂之父巴赫 的教會音樂作品是其中最著名的經典代表。1716 年 他在威瑪宮廷服務期間,曾譜寫過一闋將臨期第 四主日(也就是最接近聖誕節的星期天)詠唱的 cantata(BWV 147a), 但 樂 譜 散 佚, 只 剩 斷 簡 殘 篇;後來他輾轉到萊比錫為教會工作,把前述舊作 改寫成一闋 10 樂章的 cantata《以心、以口、以行 為、 以 生 命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BWV 147),於五月底聖母訪親節(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Mary)詠唱。終樂章由歌手吟唱聖詠旋律, 謳歌聖母從聖靈感孕而生的神子耶穌,是人類永恆 的救贖和喜悅,搭配器樂綿延不絕的三連音華美伴 奏音型,樂風徐緩莊重、神聖優美。或許正因如此, 此曲不僅在聖誕時節演唱,更成為婚禮音樂的熱門 曲目。另一闋名作是 1713 年巴赫的世俗 cantata《歡 樂的狩獵是我心想望》(Was mir behagt, ist nur die muntre Jagd, BWV 208),用作慶賀貴族的生日禮; 其中第九首古羅馬牧羊人之神帕勒斯(Pales)詠唱 調〈羊群可安然吃草〉(Schafe können sicher weiden [Sheep May Safely Graze])成為此曲最著名的唱段。 聖誕節期詠唱田園詩歌(pastorale)相當常見,它的 字根就是「牧人」之意,這和耶穌誕生在伯利恆旅


3 | 歐洲耶誕樂韻

店馬槽、身邊環繞牛馬羊等家畜、牧羊人前來朝拜、 還有日後耶穌將自己比喻為「好牧人」關係密切。 巴赫在此曲特意選配象徵牧羊人的直笛作為助奏樂 器,可見其用心。

第一部分第四首,原因是蓋博翻譯的這首歌詞出自 西班牙詩人羅培 ‧ 德 ‧ 維加(Lope Felix de Vega Carpio, 1562-1635)筆下。

韓德爾出生於德國哈勒(Halle),年紀輕輕難 掩一身才華;後來轉戰英國,後半生音樂事業起伏 跌宕,最後靠著神劇(oratorio)扳回一城,《彌賽亞》 (Messiah, HWV 56)是其中的經典傑作。這個作品 標題的希伯來詞源意指身兼「君王」和「大祭司」 之政治與宗教領袖雙重身份者;後來隨著聖徒在愛 琴海沿岸設立教會,該詞轉譯為希臘文「基督」, 用於指稱眾聖徒追隨的對象──拿撒勒人耶穌。《彌 賽亞》全數歌詞來自英文聖經和公禱書選段,全曲 分成三部分,恰好對應基督宗教最重要的三個節期 (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這場音樂會從第一 部分選出以華彩炫技表現喜悅心情的女高音詠唱調 〈大大喜樂〉(Rejoice Greatly),以及西西里舞曲 風格(siciliano)的二重唱版本〈祂要餵養祂的羊群〉 (He Shall Feed His Flock)。

法國和義大利作曲家的聖誕音樂

西西里舞曲是一種徐緩抒情的複三拍子舞曲 (例如 6/8 拍),附點節奏是它的重要特徵,經常 與牧羊人、田園詩歌有關,這就又回到前文提及 的耶穌誕生象徵之上了。另外,源自威尼斯的船 歌(barcarolle)和西西里舞曲音樂特徵近似,但速 度較具流動感,主要使用大跨距音程分解和絃伴 奏、不斷地高低來回擺盪,模擬渡船在波浪上搖晃 的動態,這其實和搖籃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廿 世紀德國作曲家雷格的《馬利亞搖籃曲》(Maria Wiegenlied, Op. 76, No. 52)兼具船歌與西西里舞曲 特徵,優美的女高音聲線吟詠著馬利亞輕搖聖嬰耶 穌入睡,柔和溫暖的母愛溢於言表。樂曲行進間突 如其來的半音轉調,顯示源自華格納與德奧浪漫晚 期音樂的影響。 莫札特青少年時期譜寫的經文歌《歡欣喜悅》 (Exsultate jubilate, K. 165, 1773),終樂章採用義大 利式華彩炫技演唱風格,表現詠唱調〈哈利路亞〉 (Alleluia)的字義──「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依 循傳統教會聖歌〈哈利路亞〉華彩旋律形式,但使 用當代歌劇美聲演唱技術為基底,歡樂的氛圍相當 適合聖誕節期演唱。 十九世紀德奧大師布拉姆斯作品質量兼具, 年輕時已被舒曼譽為德奧音樂的「新道路」。他在 三十歲那年動筆譜寫〈教會搖籃曲〉(Geistliches Wiegenlied, 1863-64), 使 用 德 國 詩 人 兼 劇 作 家 蓋 博(Emanuel Geibel, 1815-84) 的 德 文 譯 詞, 搭 配 音色醇厚的次女高音、中提琴表現聖母馬利亞的 溫暖母性,多年後和另一闋歌曲合併出版(op. 91, 1884)。無獨有偶地,德奧藝術歌曲名家沃爾夫也 用同一首詩寫下〈那些在棕櫚樹下盤旋的天使〉 (Die ihr schwebet um diese Palmen), 收 錄 在《 西 班 牙 歌 曲 集 》(Spanisches Liederbuch [1891 年 出 版 ])

和德語區不同,法國和義大利一向都是虔誠擁 戴羅馬教廷的天主教國家,演唱拉丁文聖樂作品實 屬必然。拉丁文既是羅馬教廷官方語言,也是傳統 天主教教會禮儀與聖經的語言,它是屬於上主的聖 潔語言。在此之下,古諾以巴赫 C 大調前奏曲(BWV 846)作為和聲伴奏基底重新填寫的經文歌《聖母 頌》 (Ave Maria, 1853)就成為其中的經典曲例之一, 歌唱旋律優美順暢且富變化,是歌樂作品中的極致 表現。《聖母頌》主要取自聖經路加福音,讚頌馬 利亞是眾婦女中最有福者,同時「你所懷的胎也是 有福的」(路加福音 1:42)預示她即將從聖靈懷孕 生下聖子耶穌,這使得《聖母頌》成為聖誕節期經 常誦唱的教會讚美歌。 但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馬斯卡尼的另一 個《聖母頌》版本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原本是歌劇 《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 1890)裡最著名 的間奏曲(intermezzo),呈現劇情裡村民聚集望 彌撒時,從教堂傳出聲韻悠揚的聖樂;經過馬佐尼 (Piero Mazzoni)巧手改填義大利歌詞,成為一闋 抒情的禱歌。 法朗克 1872 年譜寫的拉丁文聖歌《天使之糧》 (Panis angelicus),被安插在先前譜寫的舊作 A 大 調莊嚴彌撒(op. 12, 1860)。歌詞指稱從前天使在 天上享用的糧食,如今已成為世人的糧食,暗喻神 子耶穌從天降世為人,是為了犧牲生命作為世人的 贖罪祭;教會聖餐以無酵餅為耶穌肉身、紅葡萄酒 為耶穌鮮血,不論尊卑貧富,所有信靠耶穌基督之 人皆可享用。歌唱旋律主要以下行音階表現天使之 糧從天而降的詞義,是相當古老的傳統作曲技巧。 同理,比才第二號《阿萊城組曲》(L'Arlésienne Suite, No. 2)第二樂章間奏曲(intermezzo),被填 入彌撒經文羔羊讚(Agnus Dei),亦將耶穌比喻為 獻給上主純全無瑕的贖罪祭。從劇場配樂搖身一變 成為教會聖歌,此曲呼應過去教會長期大量使用俗 樂換聖詞(contrafactum)的方法創作聖樂作品的歷 史,帶來既能迎合愛樂趨勢潮流、又孕育出豐富多 變的教會音樂風貌。 教會,一直是保存與發揚歐洲音樂藝術的重要 基地,而聖誕音樂則集結了教會音樂裡最和諧美好、 最豐盛雋永的菁華篇章,其中表現聖嬰耶穌為世人 帶來的喜悅和盼望。且讓我們一同傾聽那些大師筆 下的美善樂音,並以歡欣喜悅的心情一同迎接救世 主彌賽亞的降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