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時代》第14期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前言: 來自臺大的羽翼?

上課下課雙修輔系學程,社團宿營之夜學 生會畢聯會,期中考期末考交換出國暑期學分 綿綿細雨落在椰林,十二月的天,冬陽偶

班,演講研討會研習營,各種磨練各種機會與

爾露臉,更多時候是臺北獨有的雨不停國。臺

挑戰,無所畏懼地追尋與前進,帶著鵑城的資

大生活有些時日後,你方知曉夜裡的傅鐘景色

源,想盡辦法豐美自己的羽翼。

奇美,也發現晴空或陰雨的醉月湖總有不一樣 的眩目動人,在理所當然的生活之外流連鵑城 美景。這裡的日子是不是如此理所當然?或者

這些理所當然的生活之外,有些事情你是 不是也未曾注意?

,你也發現一些不尋常之處了嗎? 豐沛的資源挹注、優秀的教授群以及高不 走廊上貼滿了海報,無數的演講、研討會

可攀的錄取分數,臺大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大

、競賽等教學資源對你招手。攤開課表,興趣

學,你我往往被視為「社會菁英」。經歷激烈

廣泛的你,在這四年有好多希望可以好好上的

考試篩選後的倖存者,在過五關斬六將的過程

課。各種社團與課後活動你當然不會缺席,更

中所付出的心血自是非同小可。然而,你是否

在這裡遇見教室之外的風景。你的同學有你意

想過「非同小可的努力」之外的因素?經濟環

想不到的特長,之夜、宿營、營隊,一起辦活

境、家庭教育程度等種種環節,對於個人學業

動的日子總讓你收穫豐富。結束約練後你繞進

成就的影響驚人,生於都市中產階級家庭的學

自習室,24 小時開放讓熬夜趕報告念書的你依

生,付出驚人的努力考進臺大。而今若易地而

賴這裡,只屬於你的小小港灣。

處,生於偏鄉地區,在父母教育程度較低、家 庭經濟並不寬裕的情形下,付出同樣的努力,

你的日子也是這樣過的嗎?

是否依舊能躋身第一學府?又或者,那些被我 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其實是將我們推向現 有結果的最大原因?

20


為什麼一路走到這裡? 臺大生認為自己會上臺大的原因

經濟背景 12%

努力程度

城市資源 13%

41% 臺大學生認為他人沒上臺大的原因

資質 16%

其他原因

經濟背景

18%

12% 城鄉差距

努力程度

13% 35% 未來規劃 你認為考試選材 ( 如指考 ) 是否為公平的向上流管道?

20%

其他原因 20%

否 25% 是 75%

資料來源:臺大學生問卷調查

21


這些數據是以臺大學生為隨機抽樣對象所得的 調查結果,問卷中請臺大學生在努力程度、經濟背 景、城市資源、資質、其他原因五項因素中,依影 響程度順序列出「臺大生認為自己考上臺大的原因」 。大多數受試者將努力程度列為影響自己考上臺大 的首要原因,而城市背景、經濟資源兩項則位居末 座。 駱明慶教授研究論文〈誰是臺大學生? ── 在「臺大學生認為他人沒上臺大的原因」之調查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距〉,指出「臺大學生的比

中,結果與其相去不遠。此外,在同一份問卷中,

例和都市化程度呈高度相關,最高的是臺北市,

針對「你認為考試選才(如:指考)是否為公平的

遠遠領先其他縣市,其次是五個省轄市,再其次

向上流動管道?」一題,有75%的人選擇「是」,25%

是臺北縣以及直轄市─高雄市,臺北縣以外的臺

的同學選擇「否」。

灣省各縣,和金門縣、連江縣則是比例最低的一 群。」 (註一)除此之外,「到了1997到2000年間,

然而,事實是如此嗎?

相較於全國平均0.89%,3.06%的臺北市人口和 6.10%的大安區人口,可以成為臺大學生,臺東

「臺大學生認為他人沒上臺大的原因」的統計中

縣的比例仍只有0.19%。」(註二) 顯然,城鄉差距

,未來規劃則佔近20%,有受試者表示自己的朋友

對於一個人是否可以上臺大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選擇藝術大學,或其他大學的醫學、牙醫系就讀;

力。

不過也有受試者回饋,「仔細想想,出身雲林縣、 目前任職於派出所擔任行政職的表哥,有超過三分

在家庭背景方面,駱明慶教授的研究指出:

之一的高中同學現在也都從事於軍警等行業」,不

臺大法學院學生的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比

外乎因為出路明確、國家保障薪資,甚至有人表示

例高達42.42%,遠高於大學生的17.19%,和一般

讀書時的零用金,是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未來

人口的5.85%。」 高學歷不完全等同於高所得,然

規劃」在臺大學生眼裡,可能是「做自己」、「走

而大致而言,其社經地位較高。數據會說話,高

自己的路」,但有多少人,因為城鄉資源不均、家

比例的臺大學生來自於高學歷的優渥家庭,這些

庭及經濟差距因素,未來被限制在特定的學校及出

情況下,考試選才是否真能達到階級流動的效果

路,抑或是沒有未來的?

,亦或只是在既有的貧富差距下進行一次次的階 級複製?享受豐富資源的我們,是否意識到這既 有的優勢?意識到這項問題後,臺大學生又該如 何回應呢?

22


國境之北: 被雨困住的鵑城 目前大學入學有繁星、指考和學測等管道, 而考試制度也被多數人視為促進階級流動的有效 方式。但臺大學生中,高比例的都會區出身和良 好社經背景,又不禁讓人疑惑:是否在號稱公平 公開的考試制度下隱藏著更深的結構因素,影響 著城鄉流動?有沒有可能,眼下彼此視為理所當 然的一切,其實是將我們推向現有結果的最大原 因?

根存於考選制度中的結構性問題 以考試作為篩選學生的依據,也可能使得一

繁星:制度與階層中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流動? 在入學管道中被視為能更有效促進流動的繁 星計畫,卻多為人質疑其公平性。來自縣立高中 ,目前就讀臺大歷史系的L表示:「我本身其實是 繁星的受益者,雖然學測60級、校排4%,上 臺大很幸運吧!這個制度正面的地方,是能對臺 大幾乎都是臺北或名校學生的現象,造成一定程 度的破壞,雖然依舊有限,畢竟各校有名額限制 ,城市地區的學校數量依舊多得多。」面對認為 繁星對考試制度下其他努力的學生造成不公平的 聲音,L苦笑道:「明星高中的學生本來就比較 有資本應付考試,在制度上做小小的讓步,並不 會有多大的損失吧?況且考試制度本身就有問題 ,不但限制了學生發展的多元性,如體育或繪畫 被放到制度的附屬,而且有很多東西是沒法通過 分數看出來的,像許多人文學科的東西。」

些從小到大就立定志向要考上特定科系的學生, 因為一次考試的不理想或些許的分數差距,最終 與夢想擦身而過。就讀圖資系的D就是一個例子 ,她從小學開始喜歡上法律,當時班上同學的律 師父親會來班上做法律小常識分享,進行有獎徵 答時,D發現自己對法律的興趣,逐漸萌生未來 讀法律的念頭。 求學過程中,公民課多少有上到法律相關的 知識,D學得很認真也始終篤定自己想念這一科 ,但高中聽到原來臺大法律系是社會組第一志願 ,內心著實有點擔憂。無奈最終擔憂成真。「剛 放榜時我怪罪自己不夠認真,心想既然大家都在 同一套制度下,是不是我追夢追得不夠用力?那時 候沒追到,現在繼續追會追到嗎?」D苦笑著說, 自己當時的分數其實可以上政大法律,只是她崇 尚臺大自由的學風、喜歡國文、歷史和外文等文 科,同時也覺得圖資系不錯,所以最後決定留在 臺大圖資,並努力爭取雙主修法律系。

(註一)

駱明慶,〈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距〉,《經濟論文叢刊》,30輯 第 1 期(2002),頁131。

(註二)

駱明慶,〈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距〉,《經濟論文叢刊》,30輯 第 1 期(2002),頁145。

23


然而面對臺大的豐富資源,目前選修法律系課 程的D發現,有些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並非真正感興 趣。回想當初剛放榜的時候,有同班同學分數比自 己高說對法律沒興趣,不會選填,卻終究去讀臺大 法律的例子。「我覺得很不平衡,但是回頭想想真 正該怪的也不是他們,而是整個制度,為什麼是用 分數衡量出第一志願?或許正因這樣才產生出這些 只是因為分數高,雖無興趣還是來讀的人;而也因 為同樣原因才會有像我們這樣,很喜歡也很努力想 把他學好卻無法如願的人。」 考試制度中隱藏的不公平使得真正對某些領域 有興趣的人不得其門而入,造成困擾或遺憾。如D 同學一直以來都想幫助弱勢族群發聲,雖然像是社 工等職業也可以實際接觸弱勢族群,但她認為要站 在有利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根本的改變,即使大學沒 能直接考上法律系,她仍然希望未來能當上法官, 對弱勢社群最直接的幫助。 城鄉:文化資本積累差異的無形影響? 城鄉差異也是影響考試制度公平性很重要的一 環,例如環境中的競爭感,L認為都會區學生的努 力常伴隨著壓力和一路上他人的不斷催化,但在非 都會區競爭感並不激烈,因此被批為不努力。「這 有時並不是個人性的東西,而是他們的環境並不會 讓他們意識到競爭的存在和爭取的迫切。」此外, 臺北市的資源無疑較其他地方為多,如藝文表演、 國際展覽、講座等。 L提到高中校長曾批評他們 下課後只會逛街、聊天,而臺北小孩下課後,可能 早就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聽戲劇了。

「我當下很生氣想回他:『如果這裡有音樂 廳戲劇院的話難道我們不會想去聽嗎?』」L皺 眉說道,這雖然不直接關乎考試成績,但文化資 本積累差異,的確可能對學生在甄試時的表現有 所影響。 家庭教育:另一種資源分配不均 都會區高中雖然擁有較豐富的資源,但家庭 背景亦是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重要因素,如父母 的教育程度高低。L提到「如果沒被提點在這個 考試制度中需要注意什麼,很可能在國高中時就 lost掉很多東西。我不否認他們有努力,但他們 的努力是伴隨著一路上身邊的人不斷提點,比其 他人更有精準性和力道。」同時D也提到,或許 是家庭環境更有利於念書,抑或許是參加補習班 、請家教,都會區學生某程度來說起跑點是不同 的。「他們可能不用補習家裡的資源就比較好, 而我就是沒有補習,家裡的環境又沒有比較好, 只能自己想辦法了。這樣的說法可能參雜了一些 個人的想像,但就像當年英文演講比賽我拿了第 二名時,第一名的雙親都是外文系教授,讓人禁 不住會想,對方從小就在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自 己是要怎麼比呢?」

24


你也是南國來的孩子嗎? 許多臺大同學離鄉背井,隻身在臺北求學, 需要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尤其對非都會區學生 造成衝擊和難以融入的挫折。「臺北生活太急速 了,生活節奏實在很難適應。另外感覺很多天龍 人不食人間煙火,就算有對社會議題的關懷,好 像很多也是一種懺悔或彌補式的態度,感覺不是 很真誠。」L如是說。 第三種跨界想像? 臺北市被稱作「天龍國」,國中之國,踏入 「天龍國」臺北市就彷彿進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但在我們的訪談中發現,這些落差不只存於大學 時期從中南部北上負笈求學的人,在他人看來與 臺北市相差無幾的新北市其實也與首都文化有一 定的差異。F同學自北一女畢業後考上臺大,家住 新北市,直到高中考上北一女才到臺北市念書, 而這沒差幾里路的「跨界」就帶給他不小的衝擊 。如F同學曾遇過臺北市的同學不知道他居住的區 域,而且以自己是臺北市人為傲,言談中常無意 間會帶給受訪者一種上對下的姿態以及輕視感。 臺北市之所以如此「天龍」,可能是部份臺北人 的優越感所致,但這個稱呼的背後還代表了資源 落差與地區間的對立。例如F同學到北一女後,發 現多數臺北市同學家長都有相當程度的經濟能力

我幹嘛非得了解臺北? 雖然F同學的經驗是在高中階段,且城鄉差距 以整個臺灣來看,臺北縣市落差不算很大,但到 了大學,比較的場域就成了全臺灣,相較之下更 顯城鄉差異因素對教育的不可忽視。 對F同學與其他受訪者而言,來到北部後感受 最深的還是在價值觀上的不同,例如,總覺得有 一種無形的壓力要認識臺北。L同學說到,在臺北 讀書後,當遇到有人提及臺北的什麼時,會對他 的不解感到驚訝,「好像我有義務要了解臺北, 但說實話,我幹嘛一定要了解臺北?」或者是, 「我說我天天吃活大,臺北的同學露出驚訝的表 情,但有沒有想過其實不得已嗎?臺北人食物開 銷都很大,我其實不太能接受,覺得花太兇了, 還有錢買奶凍捲之類的甜點。」F同學則指出:「 一開始進去真的會有挫折,畢竟你在臺北市上課 ,而臺北市有臺北市的文化。」

,且除了家長的能力差異外,縣市政府擁有的資 源不同也反應在同一所校園中,例如臺北市能夠 提供較多獎學金,指定給戶籍在臺北市的學生, 即便新北市同學也同等優秀,卻因縣市資源差異 無法得到相同的照顧。

25


必須去掉多餘的先入為主 從此可以看出,這些傳統上認為的人生 而在文化衝擊方面,經過高中三年洗禮

勝利組,在教育以及人格培養的過程中少有

,F同學對臺大反而感受不深。不過高中經 歷帶給他在與旁人相處上的影響,「經過高

接觸不同價值體系的機會。而臺灣教育又是

中那段,到大學會更注意讓自己不要那麼『

因此在一路順遂的考試闖關過程中,很少有

天龍』。 」F同學會很留心自己的言談是否 會在無形間產生上對下的關係,或是有先入

機會認知到,個人的成就除了努力與才智之

以個人競爭為導向,強調個人資質與努力,

外,其實還包括很多社會因素影響。

為主的想法。也因為有著類似的經驗,談到 其他從外地就讀臺大的學生,他感嘆的說:

另一點可以從訪談中看出的是,勝利組

「當初我上高中還是有一定的衝擊,更別說

往往會對這樣的差異「無感」,原因或許就

大學直接上來臺北市,直接進攻天龍國的、

是過於同質的環境,使得當他們面對「非我

超天龍的大安區,那實在太累了。」

族類」時,缺乏相對應的同理心或無法注意 到其中的差異,而在無意間以自己的觀點與

同質環境下的形塑

標準去衡量他人,又帶有一定程度上優劣之 分的意味,造成相處上潛藏的衝突點。

因為生活經歷、環境背景不同,導致大 家對事物的觀點不同,但那樣的價值觀是怎 麼形塑的?而兩者之間的差異又是如何產生 ?如果從明星高中與升學率關係來看,在這 之中流動的多數往往是同一群人。F同學在 進北一女時就發現,如同臺大與明星高中的 關係,很多同學都來自一樣的中學,相互認 識,「而且他們生長環境很像,爸媽都差不 多有錢,最窮的大概是醫生吧。」F同學說 到。 臺大學生的組成分子也多來自幾所特定 明星學校,尤其是在國高中階段有地域上的 封閉性, 從明星國中到高中的學生通常變 動不大,具有類似背景的學生長期相處在一 起,接受同樣的教育方式,往來的過程中自 然形成具有相近價值觀的群體,而從明星國 中、明星高中到臺大,升學主義造就三者間 一脈相承的關係,又加強了群體的同質性與 封閉性。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