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 新約舞流於 2019 年 7 月推出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 計劃,此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期三年。 是次計劃以舞蹈為主幹,融匯其他藝術範籌:戲劇、視覺 藝術、音樂及文字,設計出獨特而新穎的活動內容,並以 青少年為目標對象舉行一連串舞蹈藝術教育活動,包括工 作坊、演出及探訪等,旨在與青少年進一步從不同層面探 討「溝通」這個主題。
主辦機構 :
捐助機構 :
新約舞流 新約舞流於 1993 年成立,為香港非牟利舞蹈藝術團體, 2008 年由周佩韻、麥秀慧及幾位年青藝術家重組,2016 年起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舞團致力推廣及發展本 地舞蹈藝術文化,並發掘及培養年青一代。近年,新約舞流 曾到北京、廣州、新加坡、巴林、台灣及馬來西亞作交流演 出。在創作上,舞團不斷探索舞蹈藝術的無窮可能,力求每 齣作品都純正而獨特,使觀眾與作品之間有更深層次的對話 和交流。 舞團創立之宗旨有二: 一、致力於表演藝術之探索與創作,推廣本地藝術文化發 展。舞團作品以當代舞蹈為主幹,融入正面訊息,呈現生命 與藝術的結合,引發觀眾思考,並體驗藝術蘊涵的正能量; 二、利用舞蹈藝術課程、工作坊、編舞機會和不同交流平台 等,以協助年青一代認識及發掘自我、建立自信、啟發創意 和提升藝術鑑賞能力。
董事局成員
舞團成員
林淑儀
藝術總監
周佩韻
余頌恩
舞團發展經理
冼穎欣
譚嘉茵
舞團經理
林倩怡
黃詠潔
項目經理
林燕虹
洪光賢
項目統籌
陳頴琳
陳智威
藝術行政實習生
喬
李蓮笑
*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願*
藝術總監的話 「音語來回」以藝術傳情、舞蹈達意!這段時間中,觀賞 一節又一節,一堂又一堂的排練和工作坊,讓我在逆 / 疫 境中有密密暖意,特別看到同學們的投入付出和改變時, 更是甜在心裡! 「音語來回」計劃源起於新約舞流一直發展的藝術教育計 劃 ——「藝城動展」,後感恩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 金的全力支持,讓我們可以將活動拓展得更大,接觸更多 年輕人。 感激一眾參與的藝術家,編舞,專業舞者和學員,從他們 的身上,我獲益良多呢!
《 現在.舞.分享》 《現在.舞.分享》為 2019-20 年度賽馬會「音語來回」 舞蹈教育計劃的單元二活動,由兩位編舞家、聯同另外兩 位不同藝術範疇的藝術家和八位專業舞者一同帶領。是次 單元分三個部分,分別是工作坊、排練及演出。 承接計劃單元一活動《現代舞工作坊 — 大專院校及社區 外展巡迴》,《現在.舞.分享》以現代舞和另一藝術媒 介為平台,深化參加者的藝術經驗,擴闊觀察和思考方式。 此外,活動讓參加者與專業舞者進行交流,從而啟發參加 者對情感與身體運用的關係,和深化對身體運用的了解
此計劃是承繼 2015 年與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合辦的「藝城動展 — 樽裝城市」及 2017 年與康樂及文 化事務署合辦 2016/17 大專生藝術通識計劃(舞蹈)「藝 城動展 — 藝虛」之跨媒體演藝教育項目,計劃並分別於 2016 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傑出青年及社區舞蹈計劃」及 2018 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傑出舞蹈教育」。
導師的話 透過身體及文字打開與年青人的對話,25 個有血有肉有心 的身體,配合 1 個全能的合作夥伴,整個過程不斷變化、 深化及進化。從 15 節工作坊 𥚃 讓大家了解大家,更了解自 己,再次從迷失中相信自己,發現自己,重溯自己並重新 與生活接軌,在這個亂世中繼續前行。
梁芷茵 (編舞)
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 有天我們遇上 認識 了解 聆聽 探索 回應 磨合 建立 解結 然後 帶著別人給予的點滴 重塑 觀看自己 繼續 走在自己的路上 藝術讓我們走進深處去觸及尚未發現的自己,學會接納、 包容、面對未知。感謝學員們在這裡對彼此的信任,願意 放開自己,與人結連,看著你們每一位的進步和突破,感 動,感恩。願這些累積了的發現和感受,能為你加添一點 力量走你人生的路!
葉麗兒(編舞)
身體有如一條線 又有如一支筆 從身體的感知動態到線條的顏色形態 包含著充滿思想和感受的豐富信息 身體 線條 信息 正在環環相扣 多樣可能性的組合發展出多種意義性的畫像 愈是仔細發現身體舞動出的線條及其力量 愈能跳出細緻而立體的畫面 追求自由舞動 不是零規限 而是有其秩序 需要指定動作 不是零空間 而是有其靈活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最重要是箇中連結達至的自在 與己連結 也與人連結 自己眼中的自己 別人眼中的自己 有舒服的 有不舒服的 那些 思想 感覺 能力 態度 慾望 選擇 設限 都在身體內 外遊走 在不同距離中 彼此見證著彼此
徐禮賢 ( 視覺藝術 )
身體舞動 文字線索 蹈道若書 在場當下 心譜橋渡 景觀念流
如風如詩 如痕如跡 成畫成圖 隨形隨意 至誠至德 新之約之 瘋字
何應豐 ( 文字 )
創作及製作團隊 藝術總監
周佩韻
編舞
梁芷茵
葉麗兒
藝術導師
徐禮賢
(視覺藝術)
何應豐
(文字)
音響設計
李文俊
舞者
何明恩 洪俊樂
黎貴諾
梁秀妍 廖向民 羅思朗 黃詩羚 邱福永
項目經理
林燕虹
項目統籌
陳頴琳
行政
林倩怡 冼穎欣
喬
願*
舞台監督
葉曉雲
平面設計
陳
演出攝影
張康源
菲
*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周佩韻 | 藝術總監 周佩韻為香港演藝學院舞蹈系首屆畢業生, 其後於 1988 年獲得英國倫敦當代舞蹈學院 獎學金到該校深造表演及編舞。回港後自 1991 年起擔任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講師, 並於 2003 年英國拉賓中心取得藝術碩士(編 舞)學位。 周氏一向熱愛舞蹈藝術,2007 年離任講師一職後,於新約舞流專 注其舞蹈研究及創作工作,曾發表作品包括 《真假距離》、《樽 裝城市》、《界限 ‧ 街道圖》、《歸途》、《馨香》、《一》、《一 線光》及《行動 I, II, III -- 完成》等。其作品於近年屢獲殊 榮,《歸途》在 2010 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之「獨立舞蹈獎」,《界 限 ‧ 街道圖》在 2013 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之「最值得表揚獨 立舞蹈製作」,《樽裝城市》在 2016 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之 「傑 出青年及社區舞蹈計劃」,《真假距離》則在 2018 年獲頒香港 舞蹈年獎之「傑出舞蹈教育」。周氏亦於 2017 年榮獲香港藝術 發展局頒發之藝術家年獎(舞蹈)。
梁芷茵 | 編舞 200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 主修現代舞及編舞,並獲頒一級榮譽學 士學位。2015 年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 蹈信託基金,前往英國聖三一音樂與舞 蹈藝術學院拉賓舞蹈中心進修,翌年獲 頒藝術碩士學位 ( 編舞 )。 在香港演藝學院就讀期間,曾獲多個獎學金,更代 表學院遠赴英國、德國、比利時、廣州等地演出。 梁氏熱愛舞蹈創作,其作品曾在英國、德國、台灣、新加 坡、廣州、北京等地演出。 作品包括:《一一》、《完 ‧ 美》、《Witnessing Changes》、《The Power of Powerless》、《Time After Time》等。 現為自由身編舞、舞者及舞蹈教師。
葉麗兒 |
編舞
200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並獲 得藝術(榮譽)學士學位。在校期間,曾代表 學院遠赴柏斯、巴黎、柏林、布魯塞爾作演出, 並屢次獲取成龍慈善獎學金及香港大學婦女協 會獎學金。畢業後作多元化的嘗試,曾合作之 團體如香港舞蹈聯盟、新約舞流、東邊舞蹈團、 多空間、眾劇團、浪人劇場、唯獨舞台、真証 傳播等,參與演出或編舞工作,亦曾為郭富城、 陳慧琳、古巨基等作伴舞。致力於舞蹈教育, 任教於多間大中小學、幼稚園及機構,教授現 代舞、爵士舞、兒童舞、音樂劇舞及舞蹈編排。
何應豐 | 藝術導師 (文字) 香港出生。年少據聞,祖籍廣東南海, 但從未踏足「故鄉」。青少年期,接受 殖民地教育,後留學美國主修戲劇。 三十年來,以劇場為文化渡橋,學習觀 照自身與周邊社會、政治及文化觸碰著 的種種問題和相應關係;借藝術行動, 重新學習認識香港社群的特殊性,透過 教育和社會工作,尋索平民百姓家如何 自強和建築獨立思考的出路。 前瘋祭舞台(1996 ﹣ 2010)創辦人及藝術監督。二零 一一年創立「何必。館」,又名「何應豐文化藝行工作坊」。 何某愛藝術、愛電影、愛寫作、愛看書、愛交友、愛旅遊, 更愛引用不同媒體進行創作。多年來以不同身份(包括藝 術監督、導演、編劇、佈景、服裝及燈光設計、錄像創作、 現場音效創作、演員、監製、平面設計及翻譯等),藉故事、 詩、畫、像、樂等入題,建築以「藝術行動」引發對香港 及中國大陸種種社會現象的「文化研究」工作,體現「完 全舞台」上可審思文化融匯的可能。
徐禮賢 | 藝術導師 ( 視覺藝術 ) 徐禮賢,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從事了 十多年藝術教育工作,當中包括了教學 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有關視覺藝術的內 容,與他們一同體驗藝術的樂趣及自我 發現。期間,在學校與學生舉辦了數個 作品展覽,與校內學生、老師和家長分 享成果。 後期,亦在社區舉辦了一些有關表達藝術的比賽及工作坊,讓年 青新一代獲得機會去自發性思考、探索與創造,例如「畫中對 話」,給年青人在個人作品中發掘更深的自己。 隨著個人對藝術與情緒發現及治療關係的好奇,接著報讀了香港 大學的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於二零一八年十一月畢業,現為 表達藝術治療師,主要於中學做青少年行為及情緒治療工作。盼 望藉著藝術,提高更多年青新一代的自我意識,從而在藝術創作 過程中進行自我對話及反省,找尋自身在社會及生活中的價值與 角色,建立健康穩定的情緒,正面積極地繼續成長。
李文俊 | 音響設計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專注於聲音創作。曾合作的團體 及創作人包括:何必。館、陳敏兒、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Elysa、黎德威、新約舞流。
葉曉雲 | 舞台監督 舞台工作者及多媒體製作人,參與行政、 創作及製作等範疇。先後畢業於香港浸 信會神學院,主修教牧學及基督教研究 碩士 ( 傳播學 );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音 響設計 / 技術及音樂錄音。 除舞台製作外,亦參與不同商業及大型盛事製作,包括: 《2009 東亞運動會》任現場運動展示導演、《維港煙火匯 演》任現場音樂及煙火訊號處理、《五月天香港迪士尼演 唱會 2018/2019》任人流及交通監控技術統籌、《由靈開 始陳潔靈演唱會 2018》任舞台技術製作統籌,《遙遙之城 Maybe Tomorrow》 製作經理等,亦曾於香港公開大學 LiPACE 任《舞台設計與製作》的課程設計及燈光設計、 音響設計與舞台監督導師,香港大學及不同機構任媒體製 作導師。現為多媒體及舞台藝術工作者、查馬迪高斯藝術 總監及福戲網絡核心成員。
何明恩 | 舞者 何明恩,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當代舞系, 主修編舞,熱愛創作,自由身工作者。 好奇心強烈,期望在生活中看見、發現 並實現更多可能。 曾發表作品包括: i-Dance Festival (2016)「四圍跳」 之《尋找消失的海岸 綫 —原來港島西》、環境舞蹈《緩》 (2016)、流魂頌多媒體展覽《都會部落》(2017)、CCDC 舞蹈中心「真演出」系列,與曾詠暉合編長篇作品《塌塌嵌》 (2018)、孟加拉海洋舞蹈節《哺乳類動物本主義》(2019)。
黎貴諾 | 舞者 黎氏 2015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 舞系,現為自由身舞蹈藝術工作者。他 曾與香港藝術節,東邊舞蹈團,多空間, 城市當代舞蹈團和多個本地及海外的獨 立編舞家合作。 他曾獲得多個獎學金前往及參加不同的舞蹈節:希臘 (One Small Step, 2018),維也納 (ImPulsTanz - Vienna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 2014), 西班牙 (Deltrebre Dance festival in Spain, 2014), 美國 (American Dance Festival, 2013),北京 (Beijing Dance Festival, 2012),廣州 (Guangdong Modern Dance Festival, 2011),並且入選了多個演出項目與當地 不同的編舞家合作。
洪俊樂 | 舞者 生於香港,現為自由身舞者,畢業於香 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並於紐約州立大 學帕切斯學院作交流生。曾與多位本地 和海外藝術家合作,如黎海寧(香港)、 黃大徽(香港)、四度舞蹈劇場(香港)、 Christine Gouzelis(希臘)等。現在 主要探索以即興為訓練及演出的研究。
梁秀妍 | 舞者 香港土生土長,是少數的跨界別藝術工 作者。她同時以平面設計、服裝設計、 舞蹈教育及舞蹈編演等範疇展開其創作 生涯。梁氏分別於 1996 及 2004 年畢業 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設計系 及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現代舞系,先 後獲頒設計(視覺傳達)文憑及藝術學 士(榮譽)學位。隨後更於 2008 年榮 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獎學 金前往美國深造,並於 2010 年完成由 Hollins University 跟美國舞蹈節合辦 的舞蹈課程,獲頒藝術碩士學位。
廖向民 | 舞者 2006 年獲獎學金赴廣州廣東現代舞週,200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曾參與之表 演團體包括:動藝、香港舞蹈團、不加鎖舞蹈 館、多空間、東邊舞蹈團等。參與演出包括《翻 天覆地》、《界限.街道圖》、《尋找許仙》等。 近期編舞創作則有《變》、《重覆》、《蛻》等。
羅思朗 | 舞者 香港出生,四歲學習芭蕾舞,隨後學習 現代舞。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 (榮譽)學位。就讀期間曾獲得香港迪 士尼獎學金、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 以及 Carl Wolz 爵士獎學金。2007 年, 她更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參 加美國舞蹈節。2008 年羅氏獲世界舞蹈 聯盟獎學金,代表香港到台灣國立藝術 大學作藝術交流。2016 年起,羅氏為香 港理工大學的客席講師,現為英國皇家 芭蕾舞學院註冊教師。
黃詩羚 | 舞者 2004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 系。曾參與多位編舞家及多個不同團隊 之演出; 近年參與新約舞流演出之作 品有:《馨香》分別於香港及馬來西亞 Tari’05 國際舞蹈節演出,並隨團參與 北京藝術高峰論壇會演出《同途》。 現為自由身舞者及舞蹈導師。
邱福永 | 舞者 若然在生活中感到迷失、無處著力, 藝術也許是個出口。 毋忘初衷。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 學學士(榮譽)學位、香港演藝學院 戲劇學院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 演。現為 CCDC 教育藝術家、自由身 演員及舞者、配音員。
Photo Credit: CCDC
近期演出包括《但願人長久》、天台製作《復仇變奏曲》、 六覺工房《淼淼恩平》、CCDC 《春之祭》、《愛麗絲漫 遊迪樂園》。在校期間演出《鄭和的後代》、《環》、《嚎 叫》、《海鷗》(香港及柏斯)、《Lysistrata》、《三 姊妹》、《塞墨勒》、《Punk Rock》、《Shopping & Fxxking》、《美麗陷阱》、中英劇團《戇大人音樂劇》、 《茫茫黑暗》(首爾)、《誰怕蒼蠅王》(薩爾茲堡)。
嗚謝: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大館 錢佑先生
香港藝術發展局 陳旻晶女士
參加者 第一組
翟紫筠
陳在心
趙翊斐
蔡曉萱
黎斯琪
林凱晴
李曉瑩
吳逸晴
陳芷穎
陳旖晴
查慧敏
何妍頡
江悅芯
林沛茵
李彩鳳
利卓婷
鄧愷嵐
楊靖彤
黃旭怡
馮凱恩
參加者 第二組
陳靖焄
陳家瑋
陳葆琳
陳珮汶
陳佩儀
陳尹之
張
蔡雨田
朱子欣
何韵池
許穎雯
關詠欣
林子諾
梁
琬
梁家燕
李穎盈
林家瑜
文念慈
吳蒨盈
成栩 萾
曾凱渝
王穎琳
胡筱雯
邱詠浵
楊雅怡
婷
2019 - 2020 年度 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 單元一 現代舞工作坊 — 大專院校及社區外展巡迴
單元二 現在.舞.分享
單元三 現代舞工作坊 — 中學外展巡迴
單元四 現代舞工作坊 — 長者中心外展巡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