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gistc105

Page 1

雪 山 主 峰

北 棱 角

凱 蘭 特 崑 山

雪 山 北 峰

穆 特 勒 布 山

品 田 山

台 灣 國 家 公 園 生 物 多 樣 性

聖 稜 線

巴 紗 拉 雲 山

小 霸 尖 山

大 霸 尖 山

東 霸 群 峰

BIODIVERSITY OF TAIWAN’S NATIONAL PARKS

台灣國家公園 BIODI V ERSIT Y OF TA I WA N’S NATIONA L PA R KS

生物多樣性


臺灣的國家公園從民國 71 年成立第一座墾丁國家公園迄 今,已有一段發展歷史。現有的 9 座國家公園和一座國家自然 公園,總陸域面積達 311,498 公頃,佔全臺灣總面積的 8.7%, 海域面積更達 438,574 公頃,是臺灣自然保護區類型中,包括 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 保護區、國家重要濕地等,面積最大者。這些區域的生物多樣 性非常豐富,以維管束植物為例,絕大部分的臺灣特有種植物 均可在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和雪霸國家公園發現。再 以臺灣超過 150 種繁殖鳥類來說,在前述的國家公園內我們可 以看到所有的臺灣特有種和 90% 以上的繁殖鳥類。許多的遷移 性候鳥也是以墾丁、東沙環礁、台江、金門、澎湖南方四島國 家公園為中繼站或度冬站。每年來到台灣的黑面琵鷺約佔全世 界數量的一半以上,絕大多數均出現在台江國家公園境內。壽 山國家自然公園更擁有獨特的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和獼猴資源, 在高雄都會區中,猶如是一串綠寶石。 國家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不僅是國家的寶藏,也是永 續發展的保障,所蘊含的生態系、自然資源與基因多樣性,將 是未來我們賴以維繫生存的依據。而對大眾來說,要瞭解臺灣 的生態特色,到國家公園去欣賞是最佳的選擇,各國家公園管 理處的遊客中心有許多的展示,展現國家公園自然資源和地景 之美。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已大致完成,可以利用線 上方式進行瀏覽、搜尋資源分布和特色。 本書展現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之美,彙整多年來國家公園 管理處執行生態保育工作的成果,將臺灣自然生物中最美的內 容,呈現給大家欣賞。也希望各界不僅在書本上、網頁上觀賞 這些美麗的事物,更期望大家花時間到各國家公園去實地訪視 和體驗。

合歡山雪景 黃光中攝

1


目錄 081

依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編排,並依成立的年代排序

臺灣北部的獨立山塊

082

007 第一章 何謂生物多樣性

009 011

105

定義與價值

012

影響因子

016

本書內容

107

088

陸域生態系

102

水域生態系

保育聚焦專欄 臺北樹蛙

106

臺灣生物多樣性特色

陽明山國家公園簡介

保育聚焦專欄 青斑蝶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水韭

019

臺灣東部的暖、溫、寒帶 太魯閣國家公園簡介

第二章

021

繽紛的生命 ~ 臺灣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031

陸域生態系

043

海域生態系

047

保育聚焦專欄 毛足圓盤蟹

048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梅花鹿

049

保育聚焦專欄 黃裳鳳蝶

141

陸域生態系

117

水域生態系

131 136 137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水鹿

138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小黃鼠狼

139

雪山山脈的暖、溫、寒帶

142

051 臺灣熱、暖、溫、寒帶的縮影 玉山國家公園簡介 生物多樣性

059

陸域生態系

061

水域生態系

076

保育聚焦專欄 帝雉

161

052

雪霸國家公園簡介

147

生物多樣性

149

陸域生態系

160

水域生態系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櫻花鉤吻鮭

163

保育聚焦專欄 菊池氏龜殼花

保育聚焦專欄 觀霧山椒魚

164

保育聚焦專欄 雪山草蜥

165

保育聚焦專欄 寬尾鳳蝶

077

078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黑熊 3

116

保育聚焦專欄 南湖柳葉菜

墾丁國家公園簡介

027

生物多樣性

110

保育聚焦專欄 清水圓柏

熱帶森林與海洋的交會

022

109

079 4


167 臺灣與大陸的橋樑 金門國家公園簡介 生物多樣性

175

陸域生態系

176

海域生態系

189

168

279 193

保育聚焦專欄 鸕鷀

197

港都的綠色天堂

保育聚焦專欄 歐亞水獺

194

保育聚焦專欄 栗喉蜂虎

195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簡介

生物多樣性

207

陸域生態系

213

海域生態系

225

保育聚焦專欄 東沙海草

226

保育聚焦專欄 倒立水母

227

保育聚焦專欄 尖齒檸檬鯊

303

289 298 299

保育聚焦專欄 高雄球蝸牛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獼猴

300 301

第三章 永續發展

305 306

229 台江國家公園簡介

309

生物多樣性

238

陸域生態系

240

海域生態系

247

保育聚焦專欄 紅樹林

保險概念

251

保育聚焦專欄 台江擬鰕虎 保育聚焦專欄 黑面琵鷺

生態指標

氣候變遷課題

312

230

前言

21 世紀的環境課題

308

西南沿海的重要濕地

255

陸域生態系

保育聚焦專欄 烏柑仔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

204

287

保育聚焦專欄 密毛魔芋

海洋與熱帶地區-南海的珊瑚礁

198

生物多樣性

280

252 253

珊瑚礁與玄武岩 - 散佈在臺灣海峽的星星

256

277 5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簡介

265

陸域生態系

267

海域生態系

275

保育聚焦專欄 大法螺

276

保育聚焦專欄 長硨磲

保育聚焦專欄 藍帶荷包魚 6


1


目錄 081 082

007

088 102 105

009

106

011

109

107 012

019

016

110 116 117

021

131 136 137

022

138

027

141

031 043 047 048 049

139

142

051

147 149 160 161

052

163

059

164

061

165

076 077 078 079 3

4


167 168

279

175 176 189 193

280 194

197

287

195

289 298 299

198

303

204 207

300 301

213 225

305

226

306

229

227

308 309 312

230 238 240 247 251

255

252 253

256 265 267 275 276 277 5

6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083.5

15206.1

33289.6

42

58

22 335 1239 54 1387 735 385 405 244

103121.4

-

11338.0

-

11338.0

92000.0

-

76850.0 3528.7

103121.4 58

18

13 191 826

12

-

29

-

-

426 1497 28 441

34

53

22 123 662

22

-

5

-

2

351

92000.0

46

35

15 187 1150 21

-

55

-

22

355 1166 17 370

-

76850.0

60

39

16 154 580

17

-

18

-

-

349 1252 31 344

-

3528.7

15

14

5

305 843

52

35

216

-

-

238

529

1

52

-

690 410 321 134

35

166

2

1

350 205

-

53

77

301

5

9

53

2

30

193

605

8

55

169.0

353499.0 353668.0

5

2

-

271 710

4905.0

34405.0

39310.0

32

5

5

303

26

17

1122.7

-

1122.7

9

21

4

117

33

-

54

742

832

13 149

2

195

18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2

19

黃裳雄蝶 李惠永攝

臺 灣 國 家 公 園 的 生 物 多 樣 性

20


海洋與熱帶-臺灣南端的珊瑚礁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墾丁國家公園簡介

[

民國 71 年墾丁國家公園設立,是我國首座國家公園。陸域地區包括了恆春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半島南方,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坑之恆春西部臺地崖,龍鑾潭南面,貓鼻頭 半島、南灣、鵝鑾鼻半島、沿東邊太平洋岸而上至佳樂水,出風山、南仁山區, 北至九棚灣;海域則包含貓鼻頭至鵝鑾鼻、鵝鑾鼻至佳樂水沿岸海域,及龜山至 貓鼻頭、佳樂水至南仁灣沿線距海岸線一公里內之範圍;陸域及海域面積共計

[

33,289.6 公頃。

墾丁 Kenting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墾丁是臺灣第一座包含陸域及海域的國家公園 許譽騰攝

氣候

墾丁國家公園所在位置為熱帶氣候區,夏季較長,全年溫暖,平均氣溫約略 在 25 度左右,無明顯冬季。年降雨量則約 2,000mm,集中於五至十月之間,尤 其七至九月常遭颱風侵襲,帶來大量降雨;雨量分布則以港口溪為界,東側南仁 山區全年有雨,西側則於冬季時有明顯的乾季現象發生。

21

22 船帆石退潮 胡云榛攝


南仁山

墾丁國家公園 赤牛嶺 黃裳鳯蝶 分類

鳯蝶科

特色

大型蝶類,幼蟲主食港口馬兜鈴及臺

佳樂水

灣馬兜鈴 。 墾丁分布

墾丁森林遊樂區、社頂地區、鵝

鑾鼻公園、墾管處苗圃。

社頂

大尖山 1

龍巒潭

萬里桐

鵝鑾鼻

關山

2

貓鼻頭 1 臺灣梅花鹿 分類

鹿科

特色

臺灣野外族群絶跡多年,多年來由墾

丁國家公園進行復育及野放。 萬里得山,海拔522公尺,為墾丁園區內 最高峰,位於南仁山西南方。

墾丁分布

社頂及鄰近地區。

南仁山自然生態保護區,海拔約300~400 公尺,擁有完整原始的熱帶季風林,和極 高的生物多樣性。

2 毛足圓盤蟹 社頂自然公園,海拔100~200公尺,屬於 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高位珊瑚礁林,梅花鹿 及黃裳鳳蝶都可在此觀察得到。

分類

地蟹科

特色

大型陸蟹,每年六至十月會集體由陸

域移動至海道,完成釋放幼體的儀式。 墾丁分布

23

香蕉灣、後灣、港口溪。

24


以西一帶地勢較為低平,為縱谷平 原,再西則以海拔 150 公尺之台地

第 二 章

為主。整個國家公園內最高山峰為 萬里得山,海拔約 522 公尺。主要 河流有港口溪、保力溪、網紗溪等,

繽 紛 的 生 命

河床陡峻,雨季期間溪水高漲,乾 季時節則河床乾枯。主要的湖泊為 南仁湖和龍鑾潭,兩者都屬於經過 人工修築的半人工濕地。海岸地區

[

由於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及海洋堆積 沖蝕,造就了珊瑚礁台地、崩崖等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

特殊的景觀。

歷史人文

砂島 連裕益攝

墾丁地區亦有相當豐富的史前 遺跡文化資產,數千年前即有人類 活動,考古遺址多達 70 多處,包

冬天時沿中央山脈向南吹的

括位於石牛溪處的墾丁遺址,其遺

東 北 季 風, 到 恆 春 半 島 時 高 度 由

物甚至還保存有細繩紋陶器,其中

3,000 公尺降至 1,000 公尺以下,

石板棺的建構是目前台灣考古所見

形成強大下衝型氣流的坡風,每秒

最早者;還有距今兩千到五千年前,

風速可達 10 至 17 公尺,即俗稱的

橫跨先陶文化及細繩紋文化的鵝鑾

「落山風」,為地區特有的氣候現

鼻史前遺址。清光緒年間興建的鵝

象。

鑾鼻燈塔,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且 經整修後為重要航海指標。此外, 全臺灣保存最完整恆春古城也座落

地理環境

於此。

地形以低山及丘陵台地為主, 主要以屏 200 號縣道及台 26 省道 劃分,縣道以北為由太平山、南仁 山等中央山脈之餘脈,海拔高度約 400 公尺;縣道以南、省道以東為 海拔 200 公尺之石灰岩台地;省道 25

龍鑾潭是半人工水潭濕地,雨季時面積可達 175 公頃,可 供農田灌溉 連裕益攝

鵝鑾鼻燈塔 廖福麟攝

26


生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熱帶海洋與珊瑚礁

墾丁國家公園擁有多樣而豐富的生態環境,從遼闊海洋到翠綠森林,可分成

高位珊瑚礁森林

繽 紛 的 生 命

六大環境地貌,包括熱帶海洋與珊瑚礁、熱帶海岸、高位珊瑚礁森林、熱帶季風 海域可以說是墾丁國家公園內

長久的板塊運動造成的地層隆

最明顯的環境地貌,淺海的環境、

起,將原來生活在海中的珊瑚礁抬

溫暖的水溫、再加上因為沒有大型

離海面形成石灰岩台地,逐漸形成

河川出口帶來沈積物而使得海水得

獨 具 特 色 的 高 位 珊 瑚 礁 森 林。 其

以保持清澈,孕育出擁有美麗多彩

中,珊瑚礁岩塊林立,石灰岩洞廣

的珊瑚礁與炫麗繽紛的海洋生物世

泛分布,為地質研究之重要場所。

界。外圍的海洋中,更有印太洋瓶

本區森林屬熱帶季風林,在季風與

鼻海豚等多種鯨豚與陸域難以見到

石灰岩地形的交互影響下,呈現珊

的大洋性海鳥棲息其中。

瑚礁岩塊頂部的樹木呈低矮匍匐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

植物與動物生態。

[

森林、草原與農地、淡水湖泊與水域。每種地貌與其中的各類棲地孕育著獨特的

狀,岩塊間窪地生長的樹木呈高大 直立狀的特殊林相。森林中更庇護

熱帶海岸

海陸的交界,環境地貌在很短

著港口馬兜鈴與保育類黃裳鳳蝶。

熱帶季風雨林

的距離內由潮間帶轉變成陸地,墾 丁國家公園的海岸地貌更包括了沙 灘、裙礁,以及岩石海岸等類型。

墾丁國家公園的東北端山區,

植群由草地、灌木,逐漸轉換到森

不僅為臺灣低海拔山區殘存的少數

林,多呈狹長型分布,棲息於其間

原始森林,更在氣候與地形的交互

的動物必須適應或能夠善用此多樣

作用下形成了熱帶季風林與熱帶雨

而破碎的環境特色。墾丁國家公園

林鑲嵌的獨特林相。榕樹、楠木以

的海岸地帶不僅擁有臺灣僅存的熱

及殼斗科樹木為此區最主要的林木

帶海岸林,更擁有世界級的陸蟹多

組成,茂密的大型喬木不僅庇護著

樣性。

如蘭科等附生植物,更提供多樣的 空間與食物給棲息其中的動物,因 而使得熱帶季風雨林擁有墾丁國家 公園中最精彩的陸域動植物生態。

墾丁熱帶林的各種榕果是許多動物的重要食物,圖為紅嘴黑鵯和澀葉榕 連裕益攝

27

28


草原與農地 第 二 章

在農民與自然共同生活的土地上,雖然基本的地貌仍由大環境的氣候決定, 但人為的農業活動則會將其塑造成半自然地景。此類型的生態環境雖非天然形

繽 紛 的 生 命

成,但亦擁有頗高的生物多樣性與獨特性,近年來已越來越受保育界重視。墾丁 國家公園內的半自然地景主要包括草原與灌叢鑲嵌的植物帶,以及農地兩大地

[

貌。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淡水湖泊與水域

墾丁國家公園的淡水水域包括溪流、濕生農田以及湖泊等等,其中又以南仁

[

湖與龍鑾潭兩個湖泊性水域最為重要。水域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深受其形成原因與 周圍地貌影響,因而周遭環境為森林的南仁湖,與周圍主體為農業環境的龍鑾潭, 生存的生物類型不甚相同。南仁湖擁有多樣與稀有的原生水生植物與昆蟲相,而 龍鑾潭則擁有龐大的度冬水鳥群。

南仁山的熱帶季風雨林風情 吳聖傑攝

29

墾丁植群 連裕益攝

南仁湖 宋政浦攝

30


陸域生態系

海岸植物帶 第 二 章

海岸植物帶的物種與群落必須 能夠適應海濱地帶的高鹽度、強風

繽 紛 的 生 命

以及烈日等嚴苛環境條件,因此葉 片多具肉質或革質,表面被覆臘質 和絨毛等特徵。許多物種擁有特化 的根系,使其分別能適應鬆散的沙

[

地基質、貧瘠的礁岩基質,或是演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化出能夠藉由海洋散播的果實或種 子。 墾丁國家公園擁有綿延數十公 里的珊瑚礁海岸,擁有臺灣最大面

[

積的珊瑚礁植物帶。潮間帶以上開 始有低矮的水芫花灌木生長,其他 植物種類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不易 林投 吳采諭攝 鵝鑾鼻蔓榕 陳保元攝

存活,僅乾溝飄拂草、印度鴨嘴草、 脈耳草等偶見於珊瑚礁穴的沙質

陸域植物多樣性

處於臺灣本島最南端熱帶氣候 區的墾丁國家公園,保護著臺灣的 熱帶植物生態,部分僅見於恆春半 島 與 蘭 嶼、 綠 島( 如 熱 帶 季 風 雨 林),部分則僅存於墾丁國家公園 內(如熱帶海岸林)。而墾丁國家 公園內特殊的地質與地形,包括珊 瑚礁隆起產生的石灰岩台地、海岸 的裙礁與沙岸,更分別孕育出特殊 的高位珊瑚礁森林與海岸植群。整 體而言,為臺灣植物多樣性最高的 區域之一。 馬鞍藤 陳宛均攝

31

濱刺草 蔡沛宏攝

32


鹽土上。在珊瑚礁靠陸側的沙地或

熱帶季風林

人類遊憩活動較少的沙質海岸上,

第 二 章

可見臺灣濱海常見的沙地草本植物 帶,種類以馬鞍藤、蔓荊為主,並

墾丁國家公園的陸地地形大半是低緩丘陵山地,東半部幾乎全為山區,其上

可見如濱刺草等典型的沙地植物。

的天然植被則以森林為主。範圍內的森林大致上可以港口溪區為界,其北為熱帶

南仁鼻及其以北的沙地上有大群落

繽 紛 的 生 命

季風雨林,其南則為高位珊瑚礁森林,兩者原廣泛分布於恆春半島上,但現存最

的文殊蘭與豆科植物,則構成另一

完整的原始森林則主要位於南仁山生態保護區與社頂高位珊瑚礁保護區內。

類較少見的沙地草本植被。

位於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的熱帶季風雨林為臺灣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林,位

灌木植物帶是沙地草本植物帶

[

於中央山脈南方端,又屬於全球地理熱帶區的北緣,山區暖溫帶與亞熱帶植物,

與海岸林植物帶的中間角色,它蔓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以及熱帶雨林植物均在此共存,遂組成了極具保育研究價值的特殊森林植被,已

延且密生於沙質地帶之後,並為海

記錄的植物多達 1,200 種以上。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強勁的東北季風,將山地

岸林植物帶扮演著防風的角色。植

迎風面與背風面的森林植群塑造成不同的樣貌:迎風面在多風多雨、日照充足的

物組成以林投為主林投 - 采諭林投

環境條件下,以殼斗科、茶科、冬青科與八角茴香科等植物為主;背風面則以桑

吳采諭攝,並依地形有草海桐(西

[

科及樟科植物較優勢,蘭花及附生植物種類眾多,溪谷中更有許多熱帶雨林物種。

岸)或臺灣海棗(東岸)等植物間

本區的臺灣特有與稀有植物種類繁多,包括希蘭灰木、恒春山茶、恆春紅豆樹、

生其中。

恆春楨楠、恆春石斑木、烏心石舅,部分植物更僅見於此山區。

海岸林植物帶是墾丁國家公園 最具特色的植群之一。海岸林組成 物種的果實和種子多以海漂方式傳

墾丁海岸林中有多種海漂植物,棋盤腳為其代表 連裕益攝

播,最著名的物種包括俗稱墾丁肉 粽的棋盤腳墾丁海岸林 _00225_ 棋 盤腳 _ 小連墾丁海岸林中有多種海 漂植物,棋盤腳為其代表 連裕益攝 墾丁海岸林 - 棋盤腳花 _ 小連棋盤 腳的花 連裕益攝,其他代表性植物 包括蓮葉桐、瓊崖海棠、鴨腱藤以 及欖仁等。藉著海漂散播的能力使 得海岸林的植物能夠克服海洋地理 隔離機制,因而匯集許多不同地理 區域的物種,國家公園內的海岸林 木本植物與以巴士海峽相隔的菲律 賓海岸林有 50% 以上的共通分布 種。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原始海岸林 僅見於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內,在面 積不到 30 公頃的範圍內擁有維管 棋盤腳的花 連裕益攝

33

束植物至少 200 種。

墾丁有全臺最大面積的原始高位珊瑚礁森林 連裕益攝

34


高位珊瑚礁森林 第 二 章

港口溪以南在東北季風所造成 的落山風氣候的影響下,氣候乾燥

繽 紛 的 生 命

且冬季雨量極低,並在珊瑚礁隆起 的石灰岩地形上形成以毛柿、黃心 柿等岩生植物,以及榕樹類為主要 組成的高位珊瑚礁森林,主要木本

[

植 物 有 110 種 以 上。 現 存 面 積 最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大的森林位於社頂高位珊瑚礁保護 區,有多種稀有與瀕危植物,包括 象牙樹、屏東擬肋毛蕨、港口馬兜

黃心柿 陳彥匡攝

鈴、琉球蛇菰、柿葉茶茱萸、恆春

[

皂莢等。近年於國家公園西側台地關山一帶發現的高位珊瑚礁毛柿林中,面積僅 三公頃,擁有許多如恆春哥納香、淡綠葉衛矛、恆春紅豆樹、臺灣假黃楊等稀有 植物。 銀合歡是強勢外來種,近年迅速入侵廢耕地,以園區西部較為嚴重 李培芬攝

草原及灌叢

墾丁國家公園的山丘頂部或稜線上,東北季風所帶來的風勢極強,在此生長 的樹木為適應此惡劣環境,形成低矮稠密的盤狀灌叢。這種灌叢植物帶,以大頭 茶和恆春楊梅為優勢種。在未受人為活動干擾的環境中,灌叢植物帶為介於草原 至森林的一種過渡狹帶,然而墾丁地區長期以來的人為墾伐與放牧活動,則將原 生的森林或灌叢轉為以草原為主,並有灌叢植物鑲嵌其中的地貌環境。林木移除 後,對強烈東北季風更無遮蔽阻擋效果,使得植物演替不易,再加上放牧等人為 活動的持續干擾,遂使其長期維持在草原階段,形成一種由人類農業活動塑造而 成的半自然環境。 墾丁國家公園的草原植物帶在山區與海岸均可見,均長期受人為活動影響, 當干擾源減少,植被就會逐步朝向灌叢、森林的方向演替。這類草原植物帶包括 著名的籠仔埔草原、水蛙窟草原、龍磐草原以及墾丁牧場等等,南仁山山區亦有 面積不小的草原分布。草原植物帶的組成物種,從海岸至山地略有不同,但以竹 節草、五節芒等禾本科植物為代表。這種由草原、灌叢和森林鑲嵌的地貌雖為半 自然環境,但其所構成的獨特生態系支持著適應干擾頻繁環境的稀有植物,如鵝 鑾鼻野百合等,對於許多生活於森林與草原交界的動物亦為重要棲息地。 龍磐公園為典型的草原和灌叢帶 吳采諭攝

35

36


淡水水生植物帶

竹仔草的葉與花 李育欣攝

熱帶海岸地區

海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類群,以成體生活在陸地上,但須將幼體釋放入

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兩大水體南仁

大海才能順利長成的陸蟹最負盛名。墾丁國家公園的陸蟹種類多達 7 科 39 種,

湖與龍鑾潭周邊,其他則零散分布

其中 5 科 23 種都能在香蕉灣生態保護區中的海岸林發現,使該地區擁有世界級

於溪流、農田、平原池塘等環境中。

的陸蟹多樣性。種類繁多的陸蟹在外型和習性上都十分多樣:體型上,有從背甲

水生、濕生植物為淡水水域的初級

可達拳頭大的毛足圓盤蟹,到僅約一個小指節長的奧氏後相手蟹;棲地上,則於

生產者,是許多水域生物與雁鴨等

沙質海岸、珊瑚礁岩縫、林投灌叢、海岸林等都有不同種類的陸蟹生存之中,甚

水鳥的重要食物來源。依型態大致

至還有生活於海岸林內的大樹樹洞中的樹蟹。

繽 紛 的 生 命 [

主要淡水水生、濕生植物帶位

第 二 章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可分為挺水、浮葉及沈水植物,各 需要不同深淺與環境的水域,最常

爬行動物中的蜥蜴類是墾丁國家公園海岸地區的另一特色動物類群。高度適

見的種類則包括稗、蓮子草、鋪地黍、水丁香以及鴨跖草等等。南仁湖山區的水

應潮間帶環境的沿岸島蜥,在臺灣僅見於南部的礁岩海岸,墾丁國家公園海岸地

生植物多樣性頗高,更擁有許多稀有水生植物,包括瓦氏水豬母乳、蔓囊荷、雨

區保護完善的裙礁便支持著數量頗豐的族群。

[

久花等。 海岸林中的昆蟲相相當豐富,當棋盤腳、腺果藤、爬森藤,以及猿尾藤等重

陸域動物多樣性

要昆蟲蜜源植物開花時,可見大量蛾類、金龜子類、半翅類,以及膜翅目昆蟲訪 花。其中以桑科榕屬為食的各種擬捲葉蛾與榕蛾,以及僅見於臺灣南端與蘭嶼的 日逐蛾最具代表性。近年來,陸續有新紀錄種於海岸林中發現,如民國 92 年發 現的寬叉紋黑天牛,顯示出海岸林的熱

墾丁國家公園的陸域動物種類豐富而多樣,包括 300 種以上的鳥類(臺灣鳥

帶昆蟲仍待更多的研究投注。

種記錄 50% 以上)、10 種中大型哺乳動物、11 種蝙蝠、49 種爬蟲類、18 種蛙 類(臺灣蛙種的 60%)、39 種陸蟹、500 種以上的昆蟲、25 種以上的陸生貝類 等等,其中最富盛名者包括全球最高的陸蟹種類多樣性、數以萬計的遷徙性候鳥, 以及仍蘊藏許多未發現物種的熱帶昆蟲相。

襯著藍天的鷹群 李承恩攝

37

奧氏後相手蟹 連裕益攝

墾丁的幾種陸蟹會在夏天夜裡降海繁殖,圖為兇狠圓軸蟹 陳宛均攝

38


石灰岩地形中所形成的各種洞

高位珊瑚礁森林

窟、巖穴中亦有高位珊瑚礁森林中

第 二 章

的獨特動物相,其中數量最龐大的 就是蝙蝠。生存於墾丁國家公園內

高位珊瑚礁森林中由岩生植物

的 11 種蝙蝠中,至少 6 種會棲息

與熱帶雨林植物所組成的特殊林相

繽 紛 的 生 命

於巖穴中,包括族群數量稀少的臺

與植物物種,對於對植物有高度專

灣特有種無尾葉鼻蝠。摺翅蝠、臺

一的昆蟲而言非常重要,因而扮演

灣小蹄鼻蝠,以及臺灣鼠耳蝠等種

維繫昆蟲多樣性的重要角色。保育

類數量較多。

類黃裳鳳蝶與其寄主植物港口馬兜

[

鈴為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因港口 馬兜鈴主要生存於高位珊瑚礁森林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中,在森林遭砍伐消失的地區,港 口馬兜鈴的族群亦滅絕,連帶使黃

在森林環境的庇護下,高位珊瑚礁森林中有穩定的臺灣獼猴與鼬獾等哺乳類

裳鳳蝶失去食物來源而銳減;反之

動物族群鼬獾 _ 林宗以高位珊瑚礁林中可以見到鼬獾 林宗以攝,鳥類則以低海拔

在森林保存良好之處,則可見到比

森林鳥類為主,其中包括族群極為稀少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黃鸝。野生族群原已滅

較 健 全 的 黃 裳 鳳 蝶 族 群。 昆 蟲 相

絕的臺灣梅花鹿,在民國 73 年梅花鹿復育區選定於社頂公園設立後,成功建立

中,除以桑科榕屬植物為食的擬燈

的野放族群也以高位珊瑚礁森林與鄰近的籠仔埔草原為主要棲息與覓食的場地,

蛾極為常見外,底棲性蜘蛛更已有

現存族群已超過 1,500 隻。

[

港口馬兜鈴 陳宏洲攝

多達 100 種以上的紀錄,其中有近 80% 的物種都是臺灣的新紀錄種或 新種。

保育類黃裳鳳蝶幼蟲 李惠永攝

39

在林投林中可見到保育類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本種僅在墾丁和綠島可見 李承恩攝

高位珊瑚礁林中可以見到鼬獾 林宗以攝

墾丁珊瑚礁林多洞穴環境,可為洞穴型蝙蝠利用, 圖為大蹄鼻蝠 林宗以攝

40


草原灌叢 第 二 章

不論是天然環境,或人類農業 活動所塑造的半自然草原灌叢環

繽 紛 的 生 命

境,生存於其中的動物均不同於森 林內的物種,如臺灣野兔、環頸雉、 臺灣畫眉、小雲雀等草原性動物; 臺灣特有種的烏頭翁與秋季時大量

[

過境的紅尾伯勞亦以此類自然環境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為主要棲息地。即使是密生多刺的 林投灌叢,除可發現族群十分稀少 的保育類椰子蟹外,也有津田氏大 環境。

椰子蟹是夜行性的動物,雌蟹有降海釋幼的行為,易 暴露於路殺風險 連裕益攝

[

頭竹節蟲與多種昆蟲特別適應此種

食蟹獴 林宗以攝

水域湖泊 熱帶季風雨林 結合周圍的原始低海拔森林環境的南仁湖,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淡水動植物最 由於擁有極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以及複雜枝葉結構的茂密森林,南仁山生態

豐富多樣的水體。浮游動物已知有原生動物、甲殼類、輪蟲等 100 種以上,水棲

保護區的熱帶季風雨林擁有園區內最多樣的陸域動物相,不論哺乳類、兩棲爬行

昆蟲亦有 80 種以上,其他則有魚類 21 種、蝦蟹類 15 種、螺貝類 9 種等。屬於

類、無脊椎動物等均遠高於其他地區。鳥類在紀錄的物種數上雖不如社頂公園與

人工湖的龍鑾潭雖在植物與水棲性昆蟲等生物多樣性上不若南仁湖,但其廣闊的

龍鑾潭等候鳥的主要過境與棲息地,但在留鳥物種數上遠高於其他地區,並以低

水體與周圍的農業地貌,吸引了大批的度冬性水鳥來此,其中又以雁鴨科鳥類為

海拔森林鳥類為主,如臺灣藍鵲、深山竹雞等。

主,包括可達千隻以上的臺灣最大鳳頭潛鴨度冬群,以及少見於其他地區的大型 水鳥如黑鸛、豆雁等。

哺乳類之中可見食蟹獴、山羌、臺灣野豬、大赤鼯鼠等 10 種以上少見於港 口溪以南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的中大型哺乳類。兩棲類發現物種達 18 種以上,其 中史丹吉氏小雨蛙僅分布於雲林、 台南、恆春及台東;此外族群極為 稀少的橙腹樹蛙也可在此發現;爬 蟲類亦有多達 24 種的紀錄,包括 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百步蛇、金龜, 以及僅分布於臺灣東南部的半葉趾 虎與鱗趾虎等。昆蟲僅鱗翅目就有 200 種以上的紀錄,並仍有許多物 種類群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喜歡落葉堆和洞穴環境的史丹吉氏小雨蛙,只在南部 和台東可見 池文傑攝

41

許多冬候鳥在龍鑾潭度冬,其中又以雁鴨科為主 連裕益攝

42


珊瑚礁

遷徙性候鳥

墾丁國家公園 300 種以上的鳥類記錄,有 70% 以上為候鳥,不僅種類多,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最重要的生態系為珊瑚礁生態系,從西岸的後灣至東岸的

數量亦大。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最南端,是許多遷徙性候鳥在臺灣的必經之路,

九棚一帶,除點綴其中的沙質海岸外,幾乎全為現生的裙礁。墾丁的珊瑚礁屬於

以秋季最為熱鬧壯觀,常有大群候鳥聚集再一同出海,飛越巴士海峽與南海等,

印度—太平洋系統,種類組成近似於菲律賓至澳洲大堡礁的珊瑚礁,物種多樣性

前往其位於熱帶地區或南半球的度冬地。這些鳥類包括過去飽受獵捕壓力的灰面

頗高,已知有石珊瑚 250 種、軟珊瑚 45 種、柳珊瑚 23 種,以及水螅珊瑚 10 種,

鵟鷹與紅尾伯勞,及遷徒數量龐大的赤腹鷹、黃頭鷺、家燕等。其中赤腹鷹每年

並仍持續發現新的物種。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賞的人們讚嘆感動不已。社頂公園與龍鑾潭是最適於觀察這些遷徙性的候鳥的地

珊瑚礁生態系受地形與環境影響,同時也由造礁的石珊瑚塑造它們所在的地

點,社頂公園適於觀看猛禽過境(種類記錄達 31 種,占全臺灣記錄 90% 以上),

貌。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礁即在各種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大略分為四個區系,其

龍鑾潭則適於觀看水鳥與小型燕雀目候鳥。

分界點為貓鼻頭、南灣和鵝鑾鼻。不同區系的主要珊瑚種類各異,如後灣至貓鼻

[

的秋季過境數量可達 5 萬隻以上,當其在空中形成鷹河、鷹柱時,無不令現場觀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頭以分枝狀的軸孔珊瑚和鹿角珊瑚居多,並可於萬里桐一帶見到柳珊瑚與鹿角珊 瑚的大群體;南灣沙灘至貓鼻頭之間的後壁湖漁港外圍,則有鋪滿軟珊瑚,有如

墾丁珊瑚礁生態系 鄭安怡攝

43

[

地毯般的海底平台,並且與漁港東側的沙灘形成小型的潟湖。

海域生態系

萬里桐的海岸風貌 郭昱君攝

44


在臺灣已有記錄的 7 屬 10 種海草中,墾丁國家公園則已發現 5 種以上,以泰來 草和單脈二藥草為優勢。海草床所在之沿岸往往為環境破壞與污染最為嚴重的地

第 二 章

方,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威脅。

海洋脊椎動物

繽 紛 的 生 命

生存於墾丁海域的脊椎動物,除魚類外,尚有海蛇、海龜,與鯨豚等。其中 海蛇以黃唇青斑海蛇,海龜以綠蠵龜較為常見。鯨豚的部份,日治時代香蕉灣曾

[

設捕鯨場,二十年間捕獲了高達 700 頭以上的大翅鯨,但現今大翅鯨已相當罕見。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根據野外調查,墾丁周邊海域紀錄 12 種鯨豚,其中花紋海豚、印太洋瓶鼻海豚 是出現在國家公園海域範圍內的鯨豚。弗氏海豚常以大群體出現,是海上目擊紀 錄中數量最多的種類。

[

墾丁國家公園周圍海域的海鳥至少有 6 科 25 種的紀錄,這些鳥類包括海燕

喇叭毒棘海膽在後壁湖潟湖有穩定的族群 楊志仁攝

科的黑叉尾海燕、熱帶鳥科的紅尾熱帶鳥、鰹鳥科的紅腳鰹鳥、水薙鳥科的黑背

珊瑚礁常擁有結構複雜的礁石地形,亦具有很高的初級生產力,如同陸域的 森林生態系,不論在食物資源與環境結構都非常多元,可以支持著龐大複雜的動 物棲息其中,形成地球上最精彩的動物群聚之一。這些動物包括色彩斑斕的珊瑚

白腹穴鳥,以及多種燕鷗等等。大洋性的海鳥是一群高度適應海洋生活的鳥類, 許多物種一生中僅在繁殖期時會踏上陸地築巢育雛,其餘時間都在海洋上度過, 因此在陸地上非常難以見到。

礁魚類,有 1,100 種以上,與許許多多的無脊椎動物,包括約 300 種甲殼類、近 600 種軟體動物(包括腹足綱的貝類)、88 種以上的棘皮動物、海綿、海鞘等等。 與珊瑚礁共存共榮的生物類群不僅種類多樣,物種之間的交互作用與行為模式亦 極其複雜,具有極高的保育、研究和觀賞價值。

海藻與海草

海岸地帶重要的初級生產者, 尚包括海藻與海草。海藻生長在岩 石與珊瑚礁上,主要在秋冬時開始 生長,至春季時最為茂盛,墾丁國 家 公 園 的 種 類 繁 多 可 達 160 種 以 上。而海草則主要生長在沙質海床 上,在部分沙質海岸可見較大族群 而形成海草床,為重要的海洋生物 棲息地與珊瑚礁魚類幼魚的棲所。 萬里桐海邊的陽隧足 郭昱君攝

45

躍起的弗氏海豚 吳昌鴻攝

46


海邊釋放幼生。這種盛大的慶典主要集中於每月的滿月日,在日落後一小時內進

保育聚焦專欄

行。

第 二 章

毛足圓盤蟹和臺灣多數的陸蟹同樣有數量逐漸減少的情形。雖然因體型碩大, 多了被做成燒烤的獵捕壓力,但造成其族群減少的最大原因仍是棲地破壞、天然 海岸線的消失,以及雌蟹繁殖季時過馬路被碾斃。下回在墾丁的道路上馳騁時,

繽 紛 的 生 命

請放慢速度,留意一下為了繁衍而冒險跨路的蟹媽媽們!

毛足圓盤蟹(Discoplax hirtipes) 臺灣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毛足圓盤蟹是一種大型的陸蟹,在臺灣的陸蟹中,體型僅次於兇狠圓軸蟹, 以墾丁國家公園香蕉灣附近的海岸林中數量最多。

[

雄蟹的背甲最長可達 10cm 以上。世界廣泛分布於熱帶印度—太平洋區,臺灣則

懇 丁 國 家 公 園

臺灣梅花鹿生活於中低海拔之平原或丘陵地之森林交界處,可覓食草原又有

屬於地蟹科的毛足圓盤蟹不同於較常食用的紅蟳或花蟹需終身居住在水中,

的經濟活動密不可分,早期因無限制地捕捉,加上棲所環境因開發而遭到破壞,

而可長時間不依賴水源生活。演化的過程中,毛足圓盤蟹的鰓特化膨大成類似肺

使得族群數量日益減少。依據馬卡拉博士於民國 62 年在臺灣進行之調查報告指

的器官,使牠們能夠在空氣中呼吸。不同種類陸蟹的腮特化方式不同,能夠忍受

出,野生梅花鹿可能於民國 58 年絕跡,僅剩動物園及民間馴養的個體。

[

可藏身的樹林地,是其最理想的棲所。幾百年來,臺灣梅花鹿與先住民、原住民

的無水條件也不同,因此決定著牠們能夠於離水多遠的地方生活。相較於只能在 離海較近的環境中生存的兇狠圓軸蟹,毛足圓盤蟹在離海岸更遠的灌木叢或草生

於民國 73 年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經由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亞

地中仍可存活,最遠有 5 公里的紀錄。然而保持身體的濕潤仍為非常關鍵的生存

洲基金會、內政部營建署的協助,邀集國內外專家組成「臺灣梅花鹿復育小組」,

條件,為此,毛足圓盤蟹傾向於雨季時的夜間活動,其他時間則躲藏於潮濕的洞

推展臺灣梅花鹿復育計畫。此計畫參照國外案例,將復育過程分為準備期、放養

穴或樹洞內。

期及追蹤期三個階段。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於 83 年起開始進行野放工作,至 98

毛足圓盤蟹的成蟹雖然可以良好的適應陸地上的生活,但剛出生的幼生們必 須在海水中才能存活成長。因此每年六月到十月的繁殖季時,大批的雌蟹會前往

連裕益攝

47

連裕益攝

48


年共進行了 14 次計畫性野放工作,共計野放 233 頭臺灣梅花鹿。野放地區包括 社頂地區、龍鑾潭周邊、出火山區、滿州鄉九棚地區及白沙濔山區等地;除野放 外,也利用無線電追蹤技術,對個體之行為與族群變化詳加調查,以監控野外族 群動態與適應狀況,同時亦評估其對環境之影響。依 95 年之調查報告指出,在 墾丁國家公園及鄰近地區的野生臺灣梅花鹿族群量約 1500 餘頭,成效卓越。相 關保育計畫與研究仍持續進行。

黃裳鳳蝶(Troides aeacus formosanus)

黃裳鳳蝶分布於臺灣各地及綠島地區,特別是低海拔的山區。早期在恆春地 區的數量曾多達數萬隻,因為恆春地區有黃裳鳳蝶幼蟲的主要食草港口馬兜鈴及 異葉馬兜鈴;後來因為被大量捕捉作為標本販賣,及棲地遭人為開發破壞等因素, 數量逐年減少,民國 78 年被農委會列為保育類動物。 黃裳鳳蝶成蝶一般會在清晨黃昏訪花覓食,喜食馬纓丹花蜜,雄蝶領域性強, 會做領域性巡邏。近年墾管處積極展開黃裳鳳蝶的保育工作,包括重建天然棲地 和保護野外馬兜鈴,因保育有成,族群有逐漸恢復,在墾丁森林遊樂區、社頂地 區、鵝鑾鼻公園、墾管處苗圃,整年都可見到黃裳鳳蝶的「芳蹤」,其中以春秋 兩季最多。除了恆春地區之外,目前於彰化及高雄、屏東、花蓮一帶有較穩定之 族群。

李惠永攝

49

NEXT 50


台灣熱、暖、溫、寒帶的縮影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玉山國家公園簡介 玉山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 74 年,是全臺第二個成立的國家公園。橫跨南投

[

縣、高雄市、嘉義縣及花蓮縣,面積約 103,121 公頃,是臺灣陸域面積最大的國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家公園。在日據時代即曾被規劃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新高山」之稱, 因日人發現玉山比富士山更高,但此規劃後因二次世界大戰而告終;到了民國 71

[

年政府又再度對建立國家公園做規劃,也於三年後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縱跨玉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全區高山綿延,區域內近七成 地區在海拔 2000 公尺以上,地形大致呈現西高東低。玉山山脈位於園區西半邊, 主稜脈略呈十字形,十字交點即為玉山主峰。隔著荖濃溪是中央山脈的中段至南 段,往東山勢漸緩;這裡同時也是玉山境內年代最久遠的地層,屬於變質雜岩。 玉山國家公園的山脈由板塊碰撞的造山運動形成,多經歷劇烈的變質作用,斷層、

玉山

皺摺發達,又岩層較不抗風化;因此境內多有斷崖、崩崖等地形,景色壯闊但也 驚險,行經時需特別注意安全。

Yushan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51

冬天雪封 林宗以攝

玉山主峰 劉僥斐攝

52


關山

玉山國家公園

向陽山

新康山

天池

1 台灣黑熊

瓦拉米

1

塔芬尖山

玉山 秀姑巒山 馬博拉斯山

分類

熊科

特色

台灣唯一原生熊類,活動範圍大,為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2

玉山分布

人跡罕至的深山地區,大分山區

為其重要棲息地。

塔塔加遊客中心

2 帝雉 分類

雉科

特色

出現於晨昏及雨露中,身形優雅,有

迷霧中的王者之名。 玉山分布

分布於中高海拔人跡較少的闊葉

林至針闊葉林,楠溪林道偶可見其身影。

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台灣百岳之首, 亦為東北亞之最高峰。

楠梓仙溪生態保護區,海拔1700~2700公尺 ,設有中海拔闊葉林永久樣區。 大山分區,海拔約1100~2000公尺,是台灣 黑熊及多種中大型哺乳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菊池氏龜殼花 分類

蝮蛇科

特色

小型毒蛇,台灣蝮蛇科海拔分布最高

的種類,僅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 玉山分布

分布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

清晨偶而可在向陽的碎石堆發現。

53

54


區的角色。玉山國家公園也是臺灣中、

而名列百岳者有 30 座之多,包括:被封

南、東部重要河流的發源地,境內沙里

為十峻之尊,高達 3869 公尺的玉山東

仙溪、陳有蘭溪、荖濃溪、楠梓仙溪、

峰;譽為中央山脈之最,高達 3,825 公

拉庫拉庫溪等溪流,分別是濁水溪、高

尺且名列「五岳」的秀姑巒山;高達 3,668

屏溪與秀姑巒溪的重要支流。往北的沙

公尺,有「南台首嶽」之稱的關山;東

里仙溪,滙入陳有蘭溪,是濁水溪最長

台第一,標高 3,331 公尺的新康山;山

的支流;往西南的荖濃溪,源於玉山東

風尖挺,列居「三尖」之一的達芬尖山

峰和秀姑巒山,至旗山鎮與旗山溪(楠

等; 而 其 中 最 高 的 玉 山 主 峰 更 達 3952

梓仙溪)會合,成為高屏溪;往東的拉

公尺,為東北亞之冠。居住於此的布農

庫拉庫溪,源於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

族自古就稱主峰為「東谷沙飛」 (Tongku

達芬尖山等山嶺,至花蓮玉里一帶滙入

Saveq),是部族傳說中濁水溪爆漲使

秀姑巒溪。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

玉山國家公園境內超過 3,000 公尺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大地遭逢洪水時的「避難所」,可見這 區域內的溪流水文也形成獨特的地

些山嶺自古就影響著周遭人們的生活與

形景觀,拉庫拉庫溪、楠梓仙溪、陳有

文化。

[

蘭溪等溪流因山高崖深,呈現河川上游 特有的狹窄 V 形河谷。陳有蘭溪源頭為 金門峒大斷崖,因有斷層經過,向源侵

水文

蝕產生的崩塌地規模大而顯著。此外, 雲龍瀑布、乙女瀑布則為河川上游的懸 谷式瀑布,這些壯麗的景象都是園區內

因為有國家公園的成立,自然環境

的焦點,吸引人們駐足細品。這些河川

有幸得以維持,因此山區內水土保持良

瀑布不僅豐富了我國的水資源外,也增

好;山林中多層次的森林保護,使得玉 山國家公園同時也扮演良好的天然集水

添了自然環境中地形與地質的多樣化。

源於中央山脈的拉庫拉庫溪 連裕益攝 玉山國家公園的高山是台灣重要水系的起源 蔡沛宏攝

玉山群峰 柯智仁攝

55

56


氣候 第 二 章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海拔差距大,因此各區域之氣候差異也很大。雨量集中於

繽 紛 的 生 命

5-10 月,隨海拔上升雨量漸增,到約 2,600 公尺為最高,再隨海拔遞增而遞減。 園區內海拔 3,500 公尺以上地區,年平均溫為攝氏 5 度,因此只要水氣足夠就會 降雪,雪期約在 12 月至隔年 4 月。雪封時期,山峰白雪皚皚更添風情。海拔 2,500 公尺以上地區,年平均溫為攝氏 10 度,有時亦會下雪;而海拔 2,000 公尺以上

[

地區則四季分明,春夏秋冬的花木各有樣貌,也因此每年 10-12 月較適合登山的 乾季時期,總會吸引眾多遊客至此。由於海拔範圍大,國家公園含亞熱帶、溫帶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與寒帶等多樣的氣候帶,直接影響天然植被的垂直林相變化,並促成此間豐富多 樣的野生動、植物樣貌。

[

歷史人文

玉山國家公園著名的歷史古蹟為八通關古道,建於清光緒年間,西元 1875 年。全長 152 公里,連接現今南投竹山鎮與花蓮玉里鎮,路經東埔溫泉、八通關 大草原等地,是全台第一條橫貫東西翻越山嶺的道路。原本於開路後清廷希望能

八通關東段大分吊橋 連裕益攝

招募在地漢人至東部開墾,但事與願違以致古道鮮少被使用。之後日人為撫番並 控制抗日勢力,曾將東段加以整修,但抗日活動頻繁因而另闢警備道路,原古道 被封鎖而幾無人煙。直至二次大戰後,經過歷史專家多次的探勘,管理處的經營 下,日治越道才又以自然步道之姿在世人面前重現。這條東西橫向的登山步道, 登山遊客絡繹不絕。 玉山國家公園內,很早就有原住民在此居住,以布農族為最多。相傳布農族 人在最一開始並非就定居於高山地區,而是從西部平原逐漸遷徙至高山,傳統部 落多位於山腰處的山坡地,海拔 1,000 到 1,500 公尺高的地區。傳統布農族主要 以農業維生,以墾地、闢田耕種的方式進行,主要糧食作物為小米、玉米等,同 時也會打獵及採集野生果菜;日常生活用品大都取自於大自然,例如皮革、麻布、 大水窟水源來自雨水,終年不涸 邦卡兒.海放南攝,玉管處提供

57

藤編等。 58


生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玉山國家公園海拔分布從 300 公尺的溪谷上升至臺灣最高的玉山主峰(海拔 3,952 公尺),境內多高山峻谷,陸域以森林生態系為主,水域則為高山溪流生

繽 紛 的 生 命

態系,陸域生態系可分為高山寒原、高山草原、亞高山針葉林、冷溫帶山地針葉 林、暖溫帶山地針葉林、暖溫帶針闊混合林、亞熱帶闊葉林林等植群帶,不同生 育環境還可以再細分為更多不同的植物群落。除了原始植群,從民國 20 年代至

[

今,玉山地區經歷日據時期和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林業經營的伐木和造林,以及幾 次森林火災,改變了部份區域的植群樣貌,成為如今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造林地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或次生植群。由於境內森林面積廣闊,多數動物生活與森林密切相關。部份山區

[

人跡罕至,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保護了許多珍貴稀少的保育類物種。

玉山水苦竇是臺灣特有種 柯智仁攝 玉山龍膽 蔡沛宏攝 生長於高海拔岩壁環境的玉山金絲桃 柯智仁攝

臺灣高山有些動、植物物種在冰河時期來自於溫帶地區,冰河期結束後退卻 至高山,在隔離的環境逐漸形成遺傳分化,成為特有種、特有亞種,或同種間的 遺傳多樣性。這些物種也常常因為環境隔離侷限,環境一旦受到干擾破壞,族群 就面臨減絶的威脅,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諸多高山,也成為這些珍貴物種的庇護 場所。 臺灣自然史的研究始於 19 世紀中葉,高山的動、植物研究則於日據時代開 始蓬勃發展,由於玉山享有東亞最高峰的美名,攀登玉山成為當時學子、學者嚮 往之盛事,許多高山植物首次被發現、採集的地點就在玉山。以玉山為名的植物, 火冠戴菊鳥屬於中高海拔的森林性鳥種 李麗霞攝

59

例如玉山懸鈎子、玉山龍膽、玉山鬼督郵等植物。 60


陸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玉山圓柏是優勢樹種,在斜坡、稜脊或山谷中均可生長,但因應不同的生育 環境而長成不同型態。陡坡、迎風面的玉山圓柏多呈現矮盤灌叢狀態,而在陰濕 山谷或避風山脊的玉山圓柏,因為土壤水分充足,風勢較弱,則可長為高大的喬

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關山等海拔高於 3,600 公尺的山頂。因為冬季覆雪時間

木。玉山圓柏因為生長緩慢,干擾後也很難復原,因此臺灣高山僅存少數大片的

長、寒風強勁、雨水沖刷、土壤淺薄等不利條件無法形成森林,植物以草本和灌

玉山圓柏純林,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分布於秀姑巒山至馬博拉斯山鞍部,及玉

木為主,地被為蘚苔與地衣。

山北峰東側鞍部。

繽 紛 的 生 命 [

位於海拔 3,600 公尺以上的地區,經常是裸露岩生的環境,可見於玉山群峰、

陸域植物多樣性

亞高山針葉林

[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高山寒原的玉山圓柏及玉山杜鵑 柯智仁攝

玉山小蘗 連裕益攝

高山寒原

玉山薄雪草盛開時一片白得綿密,有高山六月雪之稱 陳保元攝

又稱為冷杉林,位於海拔 3,000 到 3,600 公尺之間,臺灣冷杉多為第一層喬 木,缺乏第二、第三層喬木,常形成純林,林下為玉山箭竹和蘚苔類。冷杉屬 植物大多生長於寒帶和溫帶山區,極耐寒,臺灣冷杉為臺灣特有種。樹高可達

61

植物為了適應本區的氣候發展出特別的型態和生理特性。玉山圓柏、玉山杜

10-30 公尺,樹幹通直,可生長於乾燥、寒冷、土壤發育不完全的亞高山環境。

鵑為高山寒原的優勢物種,強風和覆雪使其呈現低矮匍匐狀,稱為矮盤灌叢;玉

因為枝葉細密,陽光不易穿透到地面,因此冷杉林下光線幽暗,被稱之為「黑森

山圓柏和玉山杜鵑旁常伴生落葉性小灌木,例如玉山小檗、川上氏忍冬。另有高

林」。冷杉林上界多與玉山圓柏混生,下界則與鐵杉林交界。冷杉林會因樹木高

山沙參、玉山薄雪草、玉山佛甲草等草本植物隱身於灌叢旁或碎石岩坡間,這些

聳受到雷擊而引發森林火災,火災後最先出現的種類多為玉山箭竹,玉山箭竹為

強韌的小草通常具有深埋地下的莖部或根部,可以渡過大雪覆蓋的惡劣環境。

此林帶演替初期的先驅物種。 62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冷杉林下陽光不易穿透而顯幽暗 柯智仁攝

西峰觀景台旁鐵杉林 柯智仁攝

冷溫帶山地針葉林

暖溫帶針闊混合林

分布於海拔 2,500 至 3,000 公尺的地區,此植群帶以鐵杉林和雲杉林為主,

分布於冷溫帶山地針葉林以

通常位於冷杉林下方。臺灣鐵杉和臺灣雲杉兩者適應於不同的濕度環境,前者分

下,位於海拔 1,500 到 2,500 公尺

布於向陽坡和近山脊或山脊上較為乾燥的區域,後者則分布於背陽面或陰濕的谷

左 右, 年 均 溫 約 攝 氏 10~20 度,

地,在濕度適中的區域則可能兩者混雜。此林帶所在位置是臺灣各主要溪流的上

年雨量高達 3,000~4,000 公釐,終

游,因此對於高山水土保持非常重要。

年多霧,也被稱為霧林帶。由紅檜、 扁柏、臺灣雲杉、臺灣杉、樟科和

雲杉林的分布範圍則遠小於鐵杉林,由於臺灣雲杉是林業偏好的上等木材,

殼斗科喬木共同組成,是針葉林與

因大量伐木所致,現今已少有大面積純林。玉山國家公園內較完整的雲杉林僅分

闊葉林混生交界的區域。由此林帶

布於楠溪林道附近的南玉山至魔界腕山之間,以及沙里仙溪上游。

開始,森林結構漸趨複雜,高大的 紅檜、臺灣雲杉、臺灣杉等針葉樹

冷溫帶山地針葉林帶除了鐵杉與雲杉林外,於干擾及崩塌地區可見臺灣二葉 松、臺灣華山松、高山芒、玉山箭竹草原,為演替先期的次生植群。 63

為優勢的樹冠層喬木,第二層則以 塔塔加大鐵杉 陳宛均攝

長尾柯、大葉柯、森氏櫟、鬼櫟、 64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十一月經常可見被條紋松鼠與刺鼠啃食的鬼櫟 林宗以攝 長葉木薑子 陳保元攝

臺灣山香圓、長葉木薑子、假長葉楠等殼斗科、樟科闊葉樹為主,樹幹上常附生 蘭科、蕨類和苔蘚植物。在海拔 2,000 公尺以上仍可形成針葉林純林,海拔 2,000 公尺以下則針葉樹比例漸少,闊葉林漸增。由於生長於此林帶的紅檜、扁柏、紅 豆杉等都是上等的林業木材,因此過去被大量砍伐利用,再復植為臺灣二葉松、 臺灣杉、柳杉或紅檜人工林。另外,次生植群以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栓皮櫟 等植物為優勢。

亞熱帶闊葉林

分布於海拔 300 ~1,800 公尺範圍,此林帶以下多為常綠闊葉林,也有部份 落葉樹,優勢的喬木種類以樟科和殼斗科植物為主,此外藤本、著生植物、蕨類 和苔蘚植物豐富。優勢喬木種類如 : 臺灣雅楠、大葉楠、青剛櫟、栓皮櫟、阿里 山千金榆等;下層則有玉山紫金牛、臺灣八角金盤、三葉山香圓、細葉饅頭果、 呂宋莢迷等種類。此林帶由於海拔分布較低,常受到人為干擾和開發,取而代之 的是臺灣胡桃、臺灣赤楊、芒草為主的次生植群,或是杉木、桂竹林、孟宗竹林

東部園區的拉庫拉庫溪一帶為亞熱帶闊葉林 連裕益攝

等人造林。 65

66


高山草原 第 二 章

高山草原是臺灣高山最為顯著的植群,分布可從 3,600 至 1,800 公尺,相當

繽 紛 的 生 命

於冷杉、鐵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分布的區域。優勢物種為玉山箭竹和高山芒,除 此之外,二葉松、華山松、刺柏、赤楊等也是受干擾後常出現的先驅植物。這些 物種具有獨特的適應力可在干擾後迅速恢復族群,例如玉山箭竹的地下走莖,在 火災後可提供更新、恢復族群;高山芒、二葉松等植物,可大量產生種子,迅速

[

進駐干擾後的開闊地。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高山草原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下列情形:一是在風勢強、土壤淺的稜線和山脊 因為環境惡劣難以成林而形成草原;其次是因天然的火災或人為砍伐等干擾使森 林消失形成草原,這類草原未來仍可能緩慢演替成和週遭一致的森林型態,以「八 通關草原」最為著名。除了草原景觀之外,日據時代引入法國菊,如今反而成為

[

八通關一帶的特殊景致,5 到 9 月開花時,滿山白色花朵蔚為壯觀。

臺灣杉曾是上等的伐木樹種,如今已不易見到巨大原木 林宗以攝

臺灣杉與紅檜 林宗以攝

造林地

造林地的形成來自於林業的開採與經營。臺灣大規模的林業採伐開始於 20 世紀初期,其中阿里山林場是日據時代最早設立且砍伐量最大之林場。民國 19 年由水里到沙里仙之輕便鐵路完成,鐵路鋪設逐漸由阿里山至新高口 ( 上東埔 ), 再延至東埔山斷崖,玉山地區至此開始為期 10 年的紅檜與雲杉為主的擇伐。民 國 26 年「臺灣の山林」的照片可見當年滿山紅檜,與現今的東埔山東南坡僅見 的玉山箭竹及二葉松群落成為對比。光復後持續開闢楠溪林道、玉山林道、郡大 林道以伐採紅檜、雲杉及鐵杉並木材,直到民國 70 年代整個伐木作業才終止。 之後陸續進行造林復育,逐漸呈現今日的模樣。人工復植的針葉樹種類,以臺灣 二葉松、臺灣杉、柳杉、雲杉、紅檜等為主,造林地林下結構通常較天然林單調 得多。 火燒後植被相 柯智仁攝

67

68


陸域動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玉山國家公園境內高山林立,且有不少人跡罕至的山區,因此保護了許多珍

繽 紛 的 生 命

貴稀有的保育類和特有種生物,這些珍貴物種以中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代表, 其中又以臺灣黑熊、水鹿、帝雉等種類最為著名。玉山國家公園的成立,多少減 輕了這些大型動物面臨人為獵捕及棲地破壞的壓力,而生態研究更揭開這些珍貴 物種的神秘面紗。

[

高山地形的變化常形成特殊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的 生 態 現 象。 海 拔 2,000 公 尺 以上的地區擁有近似溫帶的濕涼 氣候,兩棲類有尾目的山椒魚即 是冰河時期退卻後留在高山上的

[

溫帶物種。此外,高聳的山勢及 深蝕的河谷,阻隔中高海拔小型 動物的基因交流,例如對於棲地 要求嚴格的短尾鼩,經過長久阻 隔,在不同的山脈間,分化為不 同族群。而塔塔加鞍部因為特殊

大分山區中黑熊剝除紅檜樹皮欲取食蜂蜜的痕跡 林宗以攝

的地形、位置和氣流等因素,成 為幾種紫斑蝶類和青斑蝶類遷移 的蝶道,玉山蔭蝶、阿里山琉璃 小灰蝶等 149 種棲息於中高海拔 蝶種也可以在這裡發現,使此區 成為高海拔蝶類重要的研究站。 近年於玉山進行的鳥類研究 顯示,幾種常見於 3,600 公尺以 上的高山鳥種有族群密度減少及 海拔分布往上的趨勢,另外有幾 種海拔分布略低的種類也上移, 可能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所致, 需要後續的研究與關切。

配對中公水鹿入池打滾 林宗以攝

玉山蔭蝶 蔡百峻攝

69

70


高海拔寒原生態系 第 二 章

玉山海拔 3500 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主要由裸岩碎石,及間雜的玉山圓柏、

繽 紛 的 生 命

玉山杜鵑、箭竹草原、冷杉林等環境所組成,由於氣候和環境惡劣,可見到的動 物種類並不多,許多動物也會在天候寒冷的冬季往下遷移,然而仍有一些動物擅 長在這樣的高山環境中生活。在碎石崖坡上偶爾能驚鴻一瞥的美麗身影是臺灣野 山羊,常利用險惡地形逃離危險,以灌木的嫩葉、各種低矮草本為食。相較於山

[

羊,高海拔地區的水鹿更擅長取用粗纖維植物,玉山箭竹、高山芒及臺灣高山杜 鵑是臺灣水鹿的主要食物,因此水源充足且有大片平緩箭竹草原與森林鑲嵌的地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區,如南二段、三叉、新康一帶,十分適合水鹿棲息和覓食。 此區可見到的動物還有箭竹草原下層出没的高山田鼠、永澤蛇目蝶、菊池氏 龜殼花、雪山草蜥,及穿梭於裸岩、灌叢及冷杉林間的岩鷚、台灣鷦眉、台灣噪

[

眉及台灣朱雀等鳥類。另外,也可以觀察到一些適應性較廣的動物種類,從中低 到高海拔山區都能發現這些動物的蹤影,尤其是中大型哺乳動物及鳥類,會因為 食物的季節變化而長距離移動,例如:會捕食箭竹林裡小型鼠類的黃鼠狼、偶爾 到訪的臺灣獼猴、黃喉貂、臺灣黑熊、巨嘴鴉及玉山蔭蝶 ( 玉山幽眼蝶 )、及部份 中高海拔針葉林的鳥類。

台灣朱雀之雄鳥 柯智仁攝

煤山雀 池文傑攝

白面鼯鼠 張正雄攝

高海拔針葉林

從海拔 2,500 公尺的鐵杉林、雲杉林到海拔 3,300 公尺左右的冷杉林之間, 由於植被環境較為單純,因此動物種類不及中低海拔地區。常出現的動物包括: 喜食毬果的囓齒類-長吻松鼠、白面鼯鼠;以無脊動物為食的鳥類,煤山雀、火 冠戴菊鳥、栗背林鴝、褐頭花翼、深山鶯、茶腹鳾等;棲息於森林底層的阿里山 山椒魚、臺灣長尾鼩、鹿野氏鼴鼠。另外,前述活動於高山草原和高山寒原的動 物大多亦會使用高海拔針葉林,而棲息於中海拔針闊混合林的部份物種也會出現 轆轆山區的臺灣獼猴 林宗以攝

在這個林帶。

臺灣野山羊 林宗以攝

71

72


中海拔針闊混合林 第 二 章

中 海 拔 1,500~2,500 公 尺 左

繽 紛 的 生 命

右的針闊混合林帶因為擁有多層次 的植被結構,森林潮濕多霧,活躍 於闊葉林帶的動物也會往上至此區 活動,因此成為生物多樣性豐富的

[

區域。各類型哺乳動物、特有種鳥 類幾乎都能在這個區域被發現,雨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後濃霧或晨昏時刻的林道上,可能 有機會一睹尊貴神秘的大型雉科- 帝雉的美麗身影。許多小型哺乳動 物、蝙蝠和鳥類以此區豐富的無脊

[

椎動物和各類果實為食,包括:高 山白腹鼠、黑腹絨鼠、森鼠、長吻

青背山雀 連裕益攝

松鼠、條紋松鼠、小鼯鼠、大蹄鼻 蝠、高山鼠耳蝠、寬吻鼠耳蝠、長 尾鼩、短尾鼩、茶腹鳾、紅頭山雀、 青背山雀、冠羽畫眉等物種。另外,

中低海拔闊葉林

中海拔森林常見的森鼠 林宗以攝

也看得到許多分布範圍較廣的中大 型動物。 位於海拔 1,800 公尺以下的地 區,原為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 唯許多原始林已受到人為開發而改 變,地處偏遠的地區則成為生物多 樣 性 的 熱 點。 在 東 部 園 區 從 海 拔 300 公尺的瓦拉米步道口到深入 40 公里的大分山區之間,即為典型的 中海拔樟科、殼斗科闊葉林,由於 林相完整,成為園內生物多樣性最 高的中海拔山區,尤其是包括臺灣 黑熊、臺灣水鹿、臺灣野山羊、山 羌、臺灣獼猴、野豬及鼬貛、白鼻 心等中大型哺乳動物,族群數量逐 漸恢復和穩定。秋冬季節,大分山 區結實累累的青剛櫟是臺灣黑熊、 長吻松鼠 柯智仁攝

73

青剛櫟果實是黑熊等動物的重要食物 陳添財攝

臺灣水鹿等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74


水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玉山國家公園區內的溪流大多屬於河川上游,溪谷深峻深谷和斷崖 - 僥斐園 區內的深谷和斷崖 劉僥斐攝,人為污染情形較少,溪水冰冷,水質良好。位於園

繽 紛 的 生 命

區東部的拉庫拉庫溪流域涵蓋範圍從上游至中低海拔的中下游區,水量豐沛,是 玉山園區內極為重要的水域資源,具有豐富的淡水魚和蝦、蟹種類。除了臺東間 爬岩鰍、臺灣鏟頜、高身鏟頜魚、何氏棘魞等初級淡水魚之外,還有大吻鰕虎、 細斑吻鰕虎、日本禿頭鯊、鱸鰻等迴游性魚類,以及大和沼蝦、大和米蝦等洄游

[

性蝦類,為其重要特色。

[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臺灣小蹄鼻蝠 林宗以攝 臺灣黑眉錦蛇 ( 錦蛇 ),眼後的黑色帶是明顯的特徵,屬於第三級保育類 連裕益攝

除了中大型哺乳動物,中低海拔闊葉林同時也是鳥類、蝙蝠、和爬蟲類等各 類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區域,常見的種類包括白耳畫眉、棕面鶯、小彎嘴、台灣山 鷓鴣等鳥類;各類蝙蝠:臺灣小蹄鼻蝠、臺灣管鼻蝠、臺灣葉鼻蝠等;兩棲爬蟲類: 斯文豪氏赤蛙、盤古蟾蜍、南蛇、錦蛇等物種。此區面臨棲地改變、人為獵捕的 壓力,因此中低海拔闊葉林正是國家公園最亟需積極保育、管理的區域。 75

園區內的深谷和斷崖 劉僥斐攝

76


帝雉(Syrmaticus mikado)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清晨或是傍晚起霧的時候,漫步在臺灣中、高海拔原始林山區,也許你可以 看到帝雉神秘的蹤影。帝雉又稱為黑長尾雉,是臺灣雉科當中體型較大且分布海

菊池氏龜殼花 (Trimeresurus gracilis)

繽 紛 的 生 命

拔範圍最高的物種。 主要分布於臺灣山區

二十世紀初由日本學者菊池米太郎於能高山首次採得,並於民國 9 年由大島正滿 發表為新種。於高海拔山區之森林底層、箭竹草原、灌叢或碎石堆較易發現其身 影,曾於多處高山地區有發現紀錄,如玉山、南橫、塔塔加、觀霧、太平山、合 歡山、天池等地。由於菊池氏 龜殼花數量稀少,且分布範圍 較為侷限,政府過去將菊池氏 龜殼花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 類動物,後於民國 98 年於保育 類野生動物名錄修正版中將其 改列為三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 生動物。 菊池氏龜殼花體背以褐色 為主,具深色不規則斑紋,外 型似阿里山龜殼花,但體型較 張正雄攝

小,且體鱗較少,僅 19~21 列, 主要於春、夏季交配,並於夏

末至秋季時產仔。菊池氏龜殼花主要以兩生類、蜥蜴及小型哺乳類為食,幼體較 偏好蜥蜴類及兩生類,成體則較偏好哺乳類。菊池氏龜殼花具出血性毒,但由於 菊池氏龜殼花數量稀少,且甚少咬傷人類的案例,故臺灣並無生產其血清,若以 赤尾青竹絲血清治療具一定效果。 臺灣蝮蛇科的低海拔蛇類均於夜間活動覓食,但由於菊池氏龜殼花分布於高 海拔低溫環境,故菊池氏龜殼花常於日間爬至開闊處曬太陽,且亦會於夜間活動。 雖然懷孕狀態、進食狀況及季節變化會影響菊池氏龜殼花的偏好溫度,但環境溫 度可能不是造成菊池氏龜殼花分布海拔較其他龜殼花屬蛇類高的主要原因,甚至 不論環境溫度高低,菊池氏龜殼花的行為能力均較龜殼花優,故造成菊池氏龜殼

公園中重要的瑰寶,帝雉多

[

為臺灣產蝮蛇科中,分布海拔最高且體型最小者,全長最大不超過 60 公分。

中、高海拔,是高山型國家 喜好坡度陡峭的針闊葉混

玉 山 國 家 公 園

合 林 與 針 葉 林, 在 森 林 的 中、低層活動。覓食的方式 與雉科相似,邊走邊取食, 以厚實的喙啄取靠近地表

[

菊池氏龜殼花屬於臺灣特有種,侷限分布於全島海拔 2,000 公尺以上山區,

面附近的食物。雜食性,以 漿果、種子、嫩芽、昆蟲為 食。雄鳥體型較大,有著藍 黑色與金屬光澤的羽毛,尾 羽具有明顯的白色橫紋帶; 母 鳥 體 型 較 小, 全 身 呈 褐 色,尾羽具有黑班。帝雉多 為單獨行動,只在繁殖季時

張燕伶攝

才會有配對的情形,每年的 3 至 7 月為其繁殖期,配對方式多為一夫一妻制,但也有一夫多妻,或是一雄二 雌的紀錄。常在地面築巢,育雛主要由雌鳥負責,常可看到雌鳥攜幼共同覓食活 動。帝雉性機警怯懦,發現人為活動或其他特殊響亮的鳴聲,會疾走逃禦。具有 很強的領域性,會發出斷斷續續「Ko、 Ko」聲以及尖銳的鳴叫聲,或在樹枝上 走動變換位置來宣示領域。覓食的時候會發出「Gu…Gu…Gu…」聲,被干擾則會 發出「Chio…Chio…Chio…」聲。 帝雉的發現緣於 1906 年,英國著名的鳥類採集家 Walter Goodfellow 在阿 里山發現原住民頭上具有兩片帝雉的長尾羽,經研究後發現為臺灣特有的新種, 並命名為 Calophasis mikado,而 mikado 這個字在日文中則有帝王或是天皇的 尊稱。過去帝雉在獵人的捕獵壓力和棲地破壞下,數量逐漸減少,民國 83 年世 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紅皮書中,將帝雉列為近危物種,現於玉山國家公園 的保護下,族群數量有逐漸穩定增加的趨勢。

花侷限分布於高海拔地區的原因,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77

78


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臺灣黑熊分類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的熊科,為亞洲黑熊的亞種族群,也是臺 灣唯一的原生熊類。臺灣黑熊是森林性動物,曾分布於全省低海拔至高海拔山區, 偏好的棲地類型為闊葉林及針闊葉林交界。近年研究顯示,因為棲地開發、人為 活動干擾、獵捕壓力等影響,目前主要分布於海拔 1,000 到 3,000 公尺,侷限於 地形崎嶇、人跡較難到達的深山地區。 臺灣黑熊主要在白天活動,活動範圍極大,根據在大分地區的研究,年活動 範圍從 27 到 117 平方公里不等。雖然是食肉目的一員,但平日食物以植物為主, 隨著季節不同取食植物的各個部位,春夏季常取用植物的嫩芽、嫩葉和各類漿果、 秋冬季如果遇上殼斗科植物豐 收,則取用大量橡實。除了植 物,偶爾捕食小型動物或撿食 動物殘骸,研究人員從黑熊排 遺或野外觀察得知的食物清單 包括:蜂蛹、各類昆蟲、山羌、 山羊、山豬,也會翻找登山客 留下的食物。 因為數量稀少和分布偏 遠,臺灣黑熊的分布、棲地、 食 性 等 野 外 生 態, 於 民 國 79 年才開啟較具規模的相關研 究。 民 國 87 年 起 由 玉 山 國 家 公園所支持的研究,在瓦拉米、 大分地區進行的研究調查,發 現臺灣黑熊主要在白天活動;

林宗以攝

並由黑熊排 遺 微 衛 星 DNA 的 分析結果顯示出該地區至少 69 隻個體,集中出沒在 11、12 月的青剛櫟結果季, 且推測此族群有遠親交配的現象。這些累積多年的研究成果,也使得臺灣黑熊的 生態研究和保育推廣持續邁向新里程。 臺灣黑熊雖被列為「瀕臨絶種」保育類動物,但傳統將熊掌和熊膽列為珍饈 和藥材,也使得違法獵捕的行為一直無法杜絶。儘管國家公園或自然保留區成立, 但因為黑熊活動範圍極大,保護區內少數巡查人員的投入,也無法有效扼阻盜獵 的活動。因此,目前臺灣黑熊仍持續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79

NEXT 80


陽明山

臺灣北部的獨立山塊

第 二 章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國 家 公 園

繽 紛 的 生 命

陽明山國家公園簡介

[

陽明山國家公園為大屯火山群匯集而成的山系,早期稱為「草山」,轄區東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起磺嘴山、五指山,西至向天山、面天山,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嶺,南迨紗帽山; 面積約 11,338 公頃,海拔高度自 200 公尺至 1,120 公尺的七星山。涵蓋行政區

[

域包括臺北市士林、北投,及新北市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

大屯山和臺北盆地 潘寶滿攝

81

82


面天山

大屯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七星山

紗帽山 夢幻湖

小油坑

頂山

竹子山

磺嘴山

鹿角坑溪

臺北樹蛙 分類

樹蛙科

特色

臺灣特有種,在冬天繁殖。分布於中部

以北低海拔區域,以台北盆地為主。 陽明山分布

廣泛分布。

臺灣水韭 分類

水韭科

特色

目前已知僅分布於陽明山的夢幻湖,為

極為珍貴稀有的種類。 陽明山分布

夢幻湖。

七星山主峰,海拔1120公尺,為陽明山國家 公園內最高峰。 夢幻湖,海拔850公尺,是臺灣水韭的唯一 生育地,水深最深約1公尺。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海拔約300~600公尺, 有完整的闊葉林和豐富的各類動物。

青斑蝶 分類

斑蝶科

特色

是一種會進行長距離遷徒的蝶類,距離

最遠可達二千多公里。 陽明山分布

83

大屯山山系 。

84


從民國 18 年開始,日人便有成立大屯國立公園的構想,並派員調查大屯、

陽明山雖然整體雨量豐沛,但受到東北季風和山勢的影響,各區域雨量分布

草山一帶,23 年成立大屯國家公園協會,展開一系列的現地勘查。臺灣總督府於

不一。竹子湖一帶的中央山區雨量最多,年雨量都在 4,000 公釐以上,東北側地

民國 26 年正式設立「大屯國立公園」,涵蓋範圍包括七星山、大屯山、觀音山

區平均雨量在 3,700~4,500 公釐之間;而西北側和西南側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較

及北海岸,但該計畫於日本戰敗後終止。民國 38 年成立草山管理局,翌年在地

小,年雨量約 2,000~2,500 公釐之間。區域間的雨量差異對植物的分布和演替也

方代表的建議將更名為陽明山管理局,以紀念明朝理學家王陽明;51 年交通部觀

有很大的影響。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光事業小組委託臺灣省公共工程局,規劃面積 28,400 公頃,包括北海岸、觀音 山與大屯火山群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但因當時無國家公園法而擱置。民國 70 年 由何應欽將軍再次提案,有關單位研究推動,74 年由內政部營建署正式成立陽明

地理環境

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臺灣第三座國家公園,主要的保育資源為

[

火山、溫泉、瀑布、草原、闊葉林、蝴蝶和鳥類。 大屯火山群以熔岩形成的安山岩為主,有豐富的硫磺礦,也是早期相當重要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的產業。園區到處可見火山活動所形成的景觀,包括:錐狀的主火山(七星山)、

氣候

寄生的鐘狀火山(紗帽山、面天山)、火山口蓄水形成的火口湖(向天池、夢幻 湖)、火山熔岩堵塞的堰塞湖(竹子湖)、不斷釋放地熱的噴氣孔(小油坑、大 油坑)、以及源源不絕的溫泉包括:酸性硫酸鹽的白磺(北投硫磺谷、焿子坪)、 酸性硫酸鹽氯化物的青磺(馬槽、大油坑)、中性碳酸氫鹽的鐵磺水(冷水坑)。

[

陽明山屬於亞熱帶氣候區與暖溫帶氣候區,季節差異明顯。夏季受到西南季 風影響,多為晴朗、午後雷陣雨的天氣,約為攝氏 25~32 度;冬季則因東北季 風南下而變成潮濕多雨的濕冷天氣,約為攝氏 10~16 度。年雨量約為 4,892 公釐, 降雨天數超過 190 天。大部分降雨集中在秋冬季的東北季風和夏季颱風帶來的雨 量,以及春季的梅雨。

自小觀音山群峰可見火山口景觀,圖為小觀音山及小觀音西峰 劉僥斐攝

85

小油坑與七星山 李承恩攝

86


陸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陽明山聖人瀑布 李承恩攝

水文

大屯群峰 劉僥斐攝

陸域植物多樣性

水系呈放射狀,各溪流多源至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及竹子山等海拔較

就緯度來看,陽明山國家公園應屬於亞熱帶氣候區,但受到火山活動與東北

高的山區往下奔流,大約可分為四區。南區的內雙溪、外雙溪、南磺溪、水磨坑

季風的影響,使得本區域土壤溫度高、缺鈣質、強酸性、而冬季雨量多、溫度低,

溪和貴子坑溪屬於淡水河支流上游;西北的阿里磅溪、老梅溪、八連溪、大屯溪、

造成本區域同時擁有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但又包含臺灣中高海拔暖溫帶闊葉林的

公司田溪屬於獨立溪流;東北的北磺溪流域包括清水溪、馬槽溪、鹿角坑溪、楓

特性,這種出現在北臺灣特殊的生態壓縮現象,稱為「北降現象」。而天然植被

林溪及北磺溪;東部為瑪鋉溪主流及支流頭前溪 ( 鹿崛坪溪 )。由於雨量豐沛,陽

又受到硫磺開採、人工造林及農業開墾等影響,逐漸演替成為如今的樣貌。

明山國家公園內高低起伏的山區間還有不少小型湖泊及濕地等靜水域,著名的包 括夢幻湖、向天池及翠翠谷等。

87

88


陽明山區的植物學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 1854 年,由英國的 Robert Fortune 從淡水至大屯山一帶進行調查,爾後陸續有不少歐美植物學者跟進。日 治時期以後,開始有大規模的調查。至近期仍有植群調查持續進行中,而針對特

第 二 章

暖溫帶常綠闊葉林

殊植物類群的生態研究也不少。近年統計,陽明山區的植物包含歸化種至少 1,360 種以上。

繽 紛 的 生 命

分布於海拔 500~800 公尺,全年多雨。上層植物以昆欄樹、青剛櫟為主, 依植被類型區分,可將陽明山區分為四類:

中層大多為紅星杜鵑、狹瓣八仙,而底層的優勢物種為十大功勞、異葉木犀。其 中昆欄樹廣泛分布於全島 350~2,000 公尺山區,而多出現於 2,000 公尺以上, 但卻在本區可以觀察到昆欄樹純林,就是北降現象的例子之一。

亞熱帶常綠雨林

分布於海拔 200~500 公尺,雨量豐沛且均勻。上層植物主要為紅楠、大葉楠, 中層植物以山龍眼、大明橘為代表,而下層植物則以金石榴、柏拉木為優勢種。 但此區段開發嚴重,且栽種大量的相思樹,相對也壓縮到原生樹種的生長。

狹瓣八仙及其果實 林宗以攝 昆欄樹 連裕益攝

89

90


箭竹草原 第 二 章

海拔 800~1,120 公尺的區域,長年受到強烈東北季風影響,除了山凹處,仍

繽 紛 的 生 命

可見到些許闊葉木的生存外,林木難以生長,取而代之的優勢物種為包籜矢竹和 芒草。本區芒草以白背芒為主,秋季花穗會受到熱氣影響呈現鮮紅色,整片隨風 搖曳的紅色芒花蔚為奇景。而以類地毯草聞名的擎天崗草原,係受到牛隻放牧的

[

影響所致,為短草原型態;在部分無牛隻啃食的區域,則會維持高草原的型式。

[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箭竹草原 劉僥斐攝

91

擎天崗草原 連裕益攝

秋芒 王俊傑攝

92


人工林 第 二 章

人工林為日治時代及臺灣光復後的

繽 紛 的 生 命

造林景觀,樹種包括馬尾松、濕地松、 臺灣二葉松、杉木、樟樹、扁柏、竹柏、 櫻花等,主要分布在面天山、烘爐山、 頂山、竹子湖等地。

[

二葉松是臺灣山區最常見的造林樹種 連裕益攝

[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夢幻湖 連裕益攝

水生植物

以夢幻湖、向天池等火山湖泊溼地為主,典型代表植物為沉水性的臺灣水韭、 浮水性的銀蓮花、挺水性的荸薺,以及溼生性的燈心草、泥碳苔及七星山穀精草。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臺灣特有水生蕨類—臺灣水韭,目前僅發現於夢幻湖。

花季

每年春天花季總是令人驚豔,為陽明山的一大盛事,以櫻花及杜鵑最為引領 風騷。本區的原生櫻花為山櫻花,另外,日據時代便開始有栽種染井吉野櫻,近 代,部分民眾透過嫁接的方式培養八重櫻與吉野櫻等多種櫻花樹。原生的杜鵑則 包括:金毛杜鵑金毛杜鵑 - 台北市竹子山 - 林宗以金毛杜鵑 林宗以攝、紅星杜鵑、 大屯杜鵑、中原氏杜鵑、西施花以及守城滿山紅等,另外也有引進栽種的種類。 每年二月開始,各種花類爭奇鬥豔,是陽明山的美景。 盛開的櫻花 劉僥斐攝

93

94


哺乳類及鳥類 第 二 章

根據文獻調查記錄,共計有哺乳類

繽 紛 的 生 命

34 種,除了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及磺嘴山 一帶之外,鼬獾、臺灣野豬、白鼻心、 麝香貓、穿山甲、山羌等物種在其它地 區可能都極難見到,而臺灣獼猴、赤腹

[

松鼠則數量繁多,為常見的哺乳動物。 蝙蝠的種類也高達 10 種以上,常見的包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括臺灣葉鼻蝠和臺灣小蹄鼻蝠。

[

領角鴞 吳采諭攝

金毛杜鵑 林宗以攝

陸域動物多樣性

本區地勢險峻、人為活動頻繁,不利於大型動物生存,但複雜的林相以及廣 大的自然保護區域,卻提供給中、小型野生動物良好的生存環境,是北臺灣動物 棲息、遷移、避難的重要場所。 陽明山的動物學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856 年的 Robert Swinhoe,從基隆沿 著金山翻過七星山抵達北投,再沿基隆河上溯回到基隆,期間待在陽明山區不到 一天,留下大屯山區的褐林鴞、黃頭扇尾鶯及河烏等記錄,其中河烏更被發表為 新種。此後,雖然有多位歐美及日本學者的採集記錄,但大多是針對全島某些動 物類別的探討,甚少針對單一動物類別全面性的普查。光復初期的動物調查及研 究並不多,直到民國 72 年林曜松等人受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調查,發表《陽明山 國家公園動物生態景觀資源》;此後,累計有近百篇動物的相關研究,成果相當 豐碩。近年統計,陽明山區的脊椎動物與昆蟲至少有 900 種。 95

白鼻心 林宗以攝

臺灣葉鼻蝠 李承恩攝

步道上偶爾會遇見臺灣獼猴 李承恩攝

96


鳥類計有 122 種以上,以臺灣藍鵲

第 二 章

及五色鳥為代表,山區樹林時常可以觀 察到竹雞、綠繡眼、紅嘴黑鵯,而水域 環境則以小白鷺、臺灣紫嘯鶇為優勢物

繽 紛 的 生 命

種。豐富的鳥類資源,也讓本區成為北

[

臺灣賞鳥的好去處。

[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竹雞 李承恩攝

臺灣藍鵲 連裕益攝

面天樹蛙 李承恩攝

兩棲爬蟲類

兩棲爬蟲類計 75 種,這 些物種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面 天樹蛙,因為它的模式標本採 集地點位在面天山區而得名。 冬季的臺北樹蛙也是陽明山的 觀察重點,在冷冽的東北季風 中,伴隨著臺北樹蛙渾厚低沈 的「呱~呱~呱~」,讓蕭瑟 赤腹山雀是臺灣山雀中分布海拔最低的種類

97

陽明山許多水域生物習於在偏酸的水質中生活,圖為斯文豪氏赤蛙 李承恩攝

的冬天也熱鬧了起來。 98


昆蟲 第 二 章

蝴蝶是陽明山最具代表性的動物,種類則高達 150 種以上,有專屬的蝴蝶花

繽 紛 的 生 命

廊,常見的種類包括:大鳳蝶、青斑蝶、端紫斑蝶、枯葉蝶及石牆蝶等,其中青 斑蝶的遷徙更是一大盛事。 大屯山系是青斑蝶類的大本營,主要出沒在各山頭的西側有其蜜源植物─島

[

田氏澤蘭分布的地方,六、七月的高峰期可達十幾萬隻,群蝶飛舞蔚為奇觀,但 更令人驚豔的是牠們的遷徙能力。民國 89 年在鹿兒島縣、滋賀縣捕獲兩筆在陽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明山標放的青斑蝶,首次證實臺灣青斑蝶族群具有長距離遷移飛行的能力。隔年 在陽明山與屏東,分別再捕或記錄到由日本奈良縣及長崎縣標放的個體,對於臺 灣-日本間青斑蝶長距離往返飛行的現象更加確立。近年來,管理處投入更多的 心力於青斑蝶的保育研究,並辦理蝴蝶季活動,透過一系列活動讓民眾了解蝴蝶

[

與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除了蝶類,其他的昆蟲與無脊椎動物種類也很豐富,最具代表性的應該算是 大屯姬深山鍬形蟲,為大屯山區特有的鍬形蟲,由於成蟲僅在五月中旬至六月底

赤尾青竹絲 李承恩攝

出現,多半在早上活動,且僅限於二子坪地區,過去一直謎樣未知,直至近年的 研究才有初步了解。

另外,山區蛇種繁多,赤尾青 竹絲、龜殼花、眼鏡蛇等毒蛇及保 育類物種亦多。本區因為道路和車 行方便,每年因為車禍致死的動物 為數眾多,其中以兩棲爬蟲類為最 多。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管 理 處 在 民 國 93 年設立了 5 處穿越道路涵洞 的微型生態廊道系統,涵洞兩端設 置誘導網及喇叭狀入口,並加裝紅 外線自動照相機監測;涵洞設置以 來 (93 年 -104 年 1 月 ),共記錄了 24 種動物,17,646 隻次的動物利 用此廊道。在有涵洞系統設施的路 段,野生動物被車子撞擊致死的次 數明顯降低;如此成功的保育經驗, 後來也廣泛被引用。

陽明山蝴蝶種類豐富,圖為黑脈樺斑蝶 連裕益攝

陽明山管理處投入許多心力於 青斑蝶的保育研究,圖為青斑 蝶標放過程 連裕益攝

動物穿越廊道 李承恩攝

99

100


外來種問題 第 二 章

外來入侵生物近年來被視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一大主因,而臺灣寵物棄養與

繽 紛 的 生 命

宗教放生的現象,更加劇這問題的嚴重性。陽明山地區由於鄰近人口稠密的都會 區,比其他國家公園更易面臨外來種入侵的威脅。主要的外來入侵生物除了常見 的流浪貓犬外,還包含:紅耳泥龜(巴西龜)、牛蛙、吳郭魚、福壽螺、非洲大 蝸牛、美國螯蝦、松材線蟲、非洲鳳仙花、巴西水竹葉、大花咸豐草、水蘊草、

[

人厭槐葉蘋等。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十餘年前管理處開始正視這項問題,執行外來種的基礎調查、長期監測,到 移除的規劃。近年來多次公部門與民間合作,透過工作假期或淨山活動,舉辦外 來種移除活動,並宣導保育理念。雖然外來入侵生物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但放 生活動趨於減緩,民眾也對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有更深入的瞭解

[

與體會。

牛蛙為強勢的外來生物 李承恩攝

水域生態系

由於空氣中或土壤中含硫,陽明山許多水體呈現不等程度的酸性,在此生存 的魚類,除了必須適應湍急的河流,更要有耐酸性的能力,其中七星鱧甚至可以 在 pH3.5 的環境下生存繁殖,可說是極限環境下的生存高手。陽明山全區曾記錄 到的魚種共 32 種,優勢魚種為臺灣馬口魚、臺灣鏟頜魚、臺灣石 ( 魚賓 )、明潭 吻鰕虎等種類。這 4 種魚類都是臺灣溪流常見的原生種類,臺灣馬口魚喜於溪流 水層中活動,以水棲昆蟲為主要食物來源;而臺灣鏟頜魚、臺灣石 ( 魚賓 ) 則偏 好在溪流中下水層活動,以刮食底石藻類為主。明潭吻鰕虎為鰕虎科魚類,屬於 紅耳泥龜,又稱巴西龜 李承恩攝

底棲性,偏好肉食性。由於其棲所需求與食性有所不同,因此透過對於這些種類 定期的監測,將可反映出溪流的環境狀況。

101

102


除了魚類之外,粗糙沼蝦為陽明山蝦類中的優勢種,日月潭澤蟹為蟹類中最 普遍常見的種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僅在陽明山發現的陽明山澤蟹,數量稀少罕

第 二 章

見,值得後續研究及保育。另外,保存良好的湖泊濕地環境也蘊育豐富、特殊的 生物資源,其中向天池具有週期性乾涸的特性,生存其中的豐年蟲、蚌蟲以特殊 的習性適應其環境特性。

[

繽 紛 的 生 命

[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臺灣馬口魚 莊鈴川攝

日月潭澤蟹 莊鈴川攝 明潭吻蝦虎 李承恩攝

103

俗稱豐年蟲的湖沼枝額蟲 王俊傑攝

104


保育聚焦專欄

由於臺北樹蛙僅分布於低海拔區域,而這也是臺灣目前開發最為嚴重的地方, 牠所偏好的濕地環境也逐漸受到開發,造成生存的棲地不斷地縮小及破碎化。逐

第 二 章

漸暖化與極端的氣候,也讓牠們面臨繁殖季短縮以及病害威脅,這些都是我們不 容忽視的問題。

繽 紛 的 生 命

臺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 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

綠色、腹部與虹膜黃色,指趾端具有吸盤。分佈於南投以北低海拔山區、丘陵地,

候鳥的長距離遷徙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但是昆蟲能夠長距離的遷移想必是

因模式標本產地而得名,廣泛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屬於臺灣特有種,並依照

少見的,尤其是超過一千公里以上的距離,更是罕見的現象,這樣的情形在獅頭

野生動物保育法被列為「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山也是有機會碰到的。臺灣除了紫斑蝶以外,另一個知名的物種便是青斑蝶。根

[

臺北樹蛙為中小型蛙類(雄蛙體長 3.5-4.5 ㎝、雌蛙體長 4.5-5.5 ㎝)、背部

陽 明 山 國 家 公 園

年在春夏季時會往北方寒冷的地方移動,秋冬則往南方或溫暖地方活動,這樣有

雨,反倒是牠們安心繁殖的一大保證。雄蛙會事先尋找池畔、水溝邊潮濕的土壤

趣的現象,近年來在臺灣和日本之間的學術合作,也發現了相同的行為,只不過

或腐植層,然後向下挖出一個拳頭大小洞穴,邊緣除了會作防水邊坡外,洞口也

這活動距離卻遠大於紫斑蝶,目前最遠的紀錄長達 2010 公里,大約是日本本州

會有遮蔽物的覆蓋,接著雄蛙便窩在洞內發出「呱~呱~呱~」的求偶叫聲來吸

到臺灣恆春的距離,平均都是一千多公里左右,目前這樣的記錄多是屬於個體行

引雌蛙。雌蛙則安靜地在附近的樹叢上聆聽,尋找牠理想中的雄蛙。當雌蛙進入

為,並非全面的族群行為,但究竟時何種理由讓青斑蝶進行如此驚人的長途旅行,

地洞中,雄蛙便會緊緊抱住雌蛙,並刺激其產卵;當牠們同時排放出精卵同時,

尚待科學家努力去解答!

[

據目前的研究,不同於紫斑蝶的越冬遷徙,青斑蝶的行為比較類似族群擴散,每 臺北樹蛙的繁殖季節多在冬季,除了天敵相對較少外,鋒面所帶來的穩定降

雙腳也會不停地攪動,促使黏液中的多醣類變成卵泡。如此便可以避免卵及蝌蚪 初期去面臨水域中的天敵,又可藉由卵泡保持水分免於乾旱;等到下次大雨時, 便可將蝌蚪沖入鄰近水域,屆時較大型的蝌蚪便有充足的活動力,可以躲避一些 小型天敵了。

連裕益攝 池文傑攝

105

106


為了進行這樣特殊的研究,臺灣和日本的學者在每年青斑蝶大量聚集的季節, 捕捉個體並於翅膀上留下科學記號,並記錄每一隻青斑蝶的狀況,期待有人在別 的地方發現有記號的蝴蝶,並將此一資訊回報,如此就能逐步累積青斑蝶遷移地 點和距離資訊,解開青斑蝶遷移之謎。

臺灣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

臺灣的原生植物在日治時期大多已被學者研究與發表,光復後的一次重大發 現便是民國 60 年的臺灣水韭,在七星山生長的水生蕨類,發表為臺灣的新科、 新屬、新種,震驚海內外,也讓原本小小的一個水池,頓時成為矚目的焦點,該 池就是『夢幻湖』,為了保護此一稀有植物,夢幻湖因此被劃為生態保護區。 水韭顧名思義是外型類似韭菜但生活於水中的植物,最特別之處在於屬於蕨 類植物、石松綱、水韭目、水韭科、水韭屬,全世界大約 150 種,臺灣水韭葉形 細長,長 4-15 公分,15-90 葉一叢、叢生於球莖上,葉的下半部寬扁平,綠色 稍透明,為大小孢子囊生長處,內具四條氣道,球莖三至四瓣,根呈雙分叉以協 助固著。孢子囊生長在葉片基部之內側,有大、小兩種孢子,孢子囊成熟期為八 至十月,九至十二月間。

陳保元攝

107

NEXT 108


太魯閣

台灣東部的暖、溫、寒帶

第 二 章

Ta r o k o N a t i o n a l P a r k

國 家 公 園

繽 紛 的 生 命

太魯閣國家公園簡介

[

太魯閣國家公園屬於臺灣最早成立的國家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公園之一,管理處成立於民國 75 年,位於臺灣 的東部偏北,涵蓋南投、臺中、花蓮三縣市, 北起南湖山區,南至西巴杜蘭山和加禮宛山, 西起中央山脈合歡山,往東直到太平洋,面積 約有 92,000 公頃,為目前國內陸域面積第二大

[

的國家公園。其實早在民國 26 年,當時的日本 殖民政府已規劃涵括雪山、大霸尖山等二十七 萬公頃的地區,預計成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 園」,後來因日本戰敗而廢除。

地理環境

太魯閣最具代表的景觀是壯觀的峽谷地貌 及群山高聳,區內共有 27 座屬於「臺灣百岳」 的高山,高度超過兩千公尺的山也佔全境一半。 其中海拔 3,742 公尺的南湖大山,為中央山脈 北段的最高峰,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最高點。 綿延的山稜是許多登山健行者的愛好路線。有 北一段的審馬陣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北 二段的閂山、鈴鳴山、甘薯峰等;合歡山群、 奇萊連峰;奇萊東稜的帕托魯山、立霧主山、 太魯閣大山,還有適合單攻的羊頭山、畢祿山 等。

109

水鹿 林宗以攝

110


清水山

太魯閣國家公園

1 清水圓柏

1

南湖大山

分類

柏科

特色

僅生長於太魯閣的石灰岩地,小族群

生長,族群稀少。 太魯閣分布

3

清水山、立霧主山等石灰岩礫

石地區。

閣口 中央尖山

九曲洞 2 台灣水鹿 分類

鹿科

特色

偶蹄,四肢各具四趾。雄鹿有分枝型

的角,硬角期時有泥浴打滾的行為。

天祥

太魯閣分布

奇萊山區,磐石山區,南湖及

周邊山區之中高海拔森林與草生地。

立霧主山

3 南湖柳葉菜

南湖大山,海拔3742公尺。

關原

分類

柳葉菜科

特色

生長於海拔3000公尺以上裸岩碎石環

境,族群量稀少。 太魯閣分布

南湖圈谷為台灣最著名的高山 圈谷,其內有許多珍稀物種。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高山地

區。

大禹嶺 2

奇萊主山 合歡山 舉世著名的太魯閣峽谷,由水 量豐沛的立霧溪切割大理石岩 層所形成,高度落差達數百公 尺。

111

4

4 台灣小黃鼠狼 分類

貂科

特色

體型較黃鼠狼小,以高山小型哺乳類

為主要食物。 太魯閣分布

合歡山地區。 112


南湖、中央尖、奇萊、合歡群峰 劉僥斐攝

南湖山區以東屬於和平溪流域,包括和平北溪 ( 大濁水北溪 ) 與和平南溪 ( 大 濁水南溪 ),發源於南湖大山和南湖北峰。區內西部則屬大甲溪流域,起源於南

水文

湖大山以西,包括南湖溪、耳無溪、畢祿溪及合歡溪。區內南部為三棧溪、木瓜 溪、濁水溪等流域面積較小的溪。

立霧溪的向源、向下及向側侵 蝕作用,是造就太魯閣蜿蜒多樣的 峽谷地形之重要因素。立霧溪發源 於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奇萊北峰東北 側,有六條分支,全長 53.1 公里, 其流域面積約佔區內三分之二。天 祥下游的河谷主要由大理石組成, 堅硬的質地不易因溪水切割而崩 落,形成陡峭的斷崖峭壁,稱為「內 太魯閣」;而天祥上游河谷則形成 較開闊的「外太魯閣」。立霧溪的 上游包含砂卡礑溪、荖西溪、陶塞 溪等支流。

砂卡礑溪 連裕益攝

113

太魯閣的榕楠林 連裕益攝

114


生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太魯閣國家公園涵蓋的面積廣泛,海拔從接近海平面的太魯閣閣口(海拔高 度約 60 公尺)到南湖山區海拔高度 3,742 公尺的南湖大山,跨幅達海拔三千多

繽 紛 的 生 命

公尺。由於囊括迥異的海拔梯度、氣候帶及複雜的地形,使得區內的動植物相也 非常豐富,幾乎包括臺灣各種植物群落的類型。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包含低海拔的 闊葉林生態系、中海拔針闊葉林混合的生態系與高海拔的高山生態系,生態系沿 海拔上升的變化大致上與臺灣典型山地環境相符。由於地形、地質特殊,使太魯

[

閣國家公園發展出非典型且獨特的生態系,包括溪谷生態系、石灰岩生態系、南 湖圈谷高山生態系等。群山聳立形成自然屏障,也因為地形隔離,產生許多特有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的植物種類。南湖大山的高山植物以及山地石灰岩的特有植物,是太魯閣國家公 園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觀。目前太魯閣所記錄的植物至少有 177 科 722 屬 1,908 種。

[

藉豐富的植被組成,區內的動物相也相對豐富,包含許多臺灣的特有種。由 於森林林相狀態良好,區內的鳥類多樣性非常高,多集中在中、高海拔處。低海 拔的蝶類種類也非常多,尤其是區內的砂卡礑步道,其蝶類種類與數量為太魯閣 之冠。

合歡山雪景 林辰儒攝

氣候

太魯閣由東向西的海拔落差高達三千多公尺,隨著海拔的增加,氣候及植被 的景觀都大相逕庭,從低海拔的熱帶、亞熱帶,中海拔的溫帶,到高海拔的寒帶 地區,每個區域都有豐富且歧異的生物多樣性。500 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區域,年 均溫在攝氏 20 度左右,屬夏乾熱而冬濕冷的氣候;1,000 公尺到 2,500 公尺的 中海拔山區,年均溫為攝氏 13 度左右,屬夏涼冬冷的氣候;3,000 公尺以上的高 海拔地區,年均溫為攝氏 5 度,全年均有降雪機會,冬季會積雪。 南湖圈谷 李徵葳攝

115

116


血桐—構樹林型兩種森林類型:澀葉榕—

陸域生態系

九芎林型的植群生長在山麓及溪谷,坡度

第 二 章

較陡,主要組成樹種為茄苳、九芎、桑科 的澀葉榕與樟科的大葉楠;血桐—構樹林 型的植群則常分布在道路兩旁,優勢物種

繽 紛 的 生 命

為九芎、血桐、構樹、野桐與山黃麻。 楠櫧林帶以海拔 500 公尺至 1,000 公 尺為範圍,相較於中央山脈西側以樟科植

[

物為優勢的楠木林型與以殼斗科植物為優 勢的櫧木林型,本區帶因為石灰岩地形的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發展,土壤發育不良,坡度陡峭,達 30 度 以上,植物以青剛櫟、呂宋莢迷、細葉饅 頭果與石楠為主,林下乾燥而稀疏,以槭 葉石韋、腎蕨、臺灣蘆竹等演替早期的乾 性植物為主。受陽光照射與海拔高度差異, 栓皮櫟 連裕益攝

[

可依優勢種不同細分為青剛櫟—呂宋莢迷 林型、太魯閣櫟—黃連木林型、栓皮櫟— 金毛杜鵑林型、青剛櫟—三斗石櫟林型等。

澀葉榕為低海拔闊葉林生態系中的優勢物種之一 陳添財攝

陸域植物多樣性

低海拔闊葉林生態系

分布於海拔 100 公尺至 1,000 公尺左右,為典型亞熱帶闊葉林, 由楠櫧林帶與楠榕林帶組成。楠榕 林帶位於海拔 500 公尺以下的山麓 及溪谷,氣候高溫潮濕,地面含石 率高,葫蘆谷、布洛灣、砂卡礑步 道等地屬於此種林帶,依優勢物種 不同又細分為澀葉榕—九芎林型與 117

呂宋莢迷 陳添財攝

三斗石櫟 陳添財攝

118


(3)紅檜—假長葉楠林型:主要分佈在海拔高度 2,000 公尺左右,分布區

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生態系

域在研海林道附近,樹冠層最上層以紅檜為主,闊葉樹層包括假長葉楠、昆欄樹、

第 二 章

臺灣赤楊等為優勢物種,下層喬木與灌木層有阿里山灰木、墨點櫻桃等,藤本及 著生植物包括大枝掛繡球、阿里山北五味子等植物,因冠層覆蓋大,森林內潮濕 沿海拔 1,000 公尺逐漸上升至 2,500 公尺的區域是針葉林轉換為闊葉林的過

陰暗,地被則有伏牛花、無刺伏牛花等植物。

繽 紛 的 生 命

渡帶,盛行雲霧,此區帶以上為冷杉與鐵杉為主的大面積針葉林相,以下則為山 地常綠闊葉林相,同時夾雜了針葉林與山地常綠闊葉林的特徵,植物相與森林垂

(4)臺灣雲杉—高山新木薑子林型:海拔高度約在 2,100 至 2,400 公尺, 分布在慈恩與碧綠神木一帶。闊葉林冠層以上突出著胸徑大的雲杉、鐵杉巨木,

直分層複雜,分為四種主要的林型。 (1)紅楠—小葉白筆林型:

赤楊和臺灣紅榨槭存在,下層小喬木與灌木層常見西施花、南燭等,藤蔓類植物

海 拔 高 度 約 在 1,000 公 尺 以 上 到

有大枝掛繡球與臺灣長春藤等,附生植物則以臺灣石吊蘭最為常見,地被植物以

1,600 公尺,冠層樹種為紅楠、黃

臺灣瘤足蕨最為優勢。

[

闊葉林冠層上層以森氏櫟、昆欄樹、狹葉槭為主,部分地區以落葉大徑木的臺灣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杞、狹葉櫟等,下層喬木和灌木常 見的有山肉桂、山香圓、長葉木薑 子等,地被草本層因森林內環境潮 濕,以蕁麻科的冷清草和闊葉樓梯

[

草為優勢種,蕨類以斜方複葉雙蓋 蕨、觀音座蓮為主,蘭科植物亦多, 包括了長葉羊耳蒜、長葉根節蘭、 石斛等,藤蔓植物包括柚葉藤、長 果藤等。

山肉桂 陳添財攝

(2) 臺 灣 赤 楊 林 型: 赤 楊 在 海拔高度約 300 公尺開始出現,在 低海拔與山黃麻等植物混生,直到 700 公尺左右逐漸形成純林,而到 約 2,000 公尺之後逐漸與二葉松混 合;臺灣赤楊林型分布海拔段約在 1,000 到 1,800 公尺,由於屬於演 替早期出現之林型,主要分布於砍 伐後的林地或崩坍地兩旁,林相稀

臺灣雲杉與闊葉樹混生林 陳添財攝

疏而單純。樹冠層單調,偶有臺灣 二葉松、阿里山千金榆、小花鼠刺 混入;灌層則以大葉溲疏、山胡椒

高海拔針葉林生態系

較多,地被草本植物以五節芒為優 勢種,另外也包括了腎蕨、密花苧 臺灣赤楊在海拔 300 公尺開始出現 陳添財攝

119

麻等植物。

海拔 2,500 至 3,200 公尺左右是針葉林為主的森林帶,一直延續到高山寒原 的下方界線,是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線,包括有冷杉林帶與鐵杉林帶。

120


在高海拔針葉林生態系中,臺灣冷杉林型位於海拔較高的範圍,約在 3,000 至 3,200 公尺間,多位於山脊,分布地點包含松雪樓附近等地。此區由於環境影

第 二 章

響,樹種組成單純。森林的下層常有鐵杉夾雜其中,孔隙有巒大花楸入侵,灌木 種類則包括玉山莢迷、苗栗冬青、臺灣刺柏等,下層植物以玉山箭竹佔絕對優勢, 地被植物包含了高山白珠樹、刺萼寒梅、高山薔薇、石松等植物。

繽 紛 的 生 命

緊接於冷杉林帶的是鐵杉林帶,交界處為兩種林型的混雜地帶,依坡度陡緩 和光照的關係而有些微的差異。鐵杉林型分布於海拔 2,700 至 3,000 公尺間,所 在之處陽光照射率大,喬木與灌木層常見的闊葉樹種類包括厚葉柃木、尖葉槭、

[

玉山杜鵑等。地被植物以玉山箭竹最佔優勢。

[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鐵杉林 陳添財攝

臺灣鐵杉 陳添財攝 玉山佛甲草 蔡沛宏攝

南湖柳葉菜 陳保元攝

南湖杜鵑 林宗以攝

高山寒原生態系 石灰岩生態系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高山林立,3,000 公尺以上高山數量多,氣候環境嚴苛, 日夜溫差大,白天天氣可與平地相若,夜晚則降至零度左右的低溫,冬天時有降

121

雪。植被單調是此區的特色,主要的生態系包括了高山草原與岩屑地附近形成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中、低海拔處,部分區域的岩層以石灰岩為主,石灰岩岩層

植物群落。高山草原主要位於 3,200 公尺以上,包括合歡群峰、石門山附近,以

附近的地形由於河流下切盛行,易造成深谷、斷崖等陡峭地形的地貌產生。石灰

玉山箭竹為優勢種,背陽處為箭竹林與冷杉林鑲嵌的環境;崩坍地位在各岩層破

質母岩所風化而成的石灰質土壤,含有大量可溶性鹽類能中和植物遺體堆積產生

碎帶及冰川地形所遺留痕跡處,附近地表植群稀疏,少數玉山圓柏、玉山杜鵑、

的腐植質酸,使土壤呈現中性或鹼性,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使得土壤營養鹽循

金毛杜鵑生於岩層破碎帶的岩屑地邊緣。南湖圈谷為更特殊的生態系,冰河地形

環良好。石灰質底土與母岩具有多孔性,加上石灰岩表土缺乏膠黏粒,土壤吸水

所造成的地形變化以及孑遺的生物,使得圈谷內生物多樣性與相鄰區域不同,南

力降低,四季均乾燥。在此生活的植物社會,土壤發育不良,生存空間狹窄,植

湖柳葉菜、高山沙參、玉山佛甲草,與玉山圓柏、南湖杜鵑等植物形成圈谷內的

物社會以小面積鑲嵌在石灰岩,在此生活的植物大多屬於陽性且耐旱的適應石灰

主要植被。

岩地形的植物,分為兩種類型,草叢、灌叢植物社會與森林植物社會。 122


草叢、灌叢植物社會多為低矮之草木,灌木與喬木點綴其間,臺灣蘆竹、刺

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中,石灰岩出露的地區包括著名的清水山及清山斷

柏、雀梅藤、五節芒、通條樹、大葉溲疏、森氏菊、小葉鼠李等為此環境中廣泛

崖、三棧溪、太魯閣峽谷、立霧主山、錐麓斷崖等地區,由於地形、土壤的特殊

的物種。海拔 1,500 公尺以下,臺灣蘆竹最常見且最佔優勢,局部區域以五節芒

性,生長於石灰岩地區的植物特有和稀有的比例偏高,例如:阿里山千里光、厚

為優勢種,海拔 1,500 公尺以上,轉以刺柏為優勢植物。

葉龍膽、清水山小檗、太魯閣小檗、清水山馬蘭、清水金絲桃等珍貴的稀有種類,

第 二 章

僅分布於太魯閣石灰岩山區。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多種石灰岩植物首次發現或僅

繽 紛 的 生 命

發現於清水山,因此以清水山為種小名,使得清水山對植物生態研究者而言別具

[

意義。

[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刺柏 連裕益攝

森林植物社會中海拔 350 公 尺以下土壤積聚較少之山坡、岩 壁上,以梧桐為最顯著之植物, 為梧桐與其他植物混雜的植物社 會。海拔 200 公尺以上之稜線或 海 拔 350 公 尺 以 上 多 石 之 山 坡 為太魯閣櫟 - 鐵椆型植物社會, 包含太魯閣櫟、鐵椆、太魯閣千 金榆、石楠等植物混合的植物群 聚。 海 拔 500 至 2,000 公 尺 的 稜線山坡以殼斗科植物,如狹葉 櫟、大葉柯等為優勢植物。

太魯閣櫟 陳添財攝

123

石灰岩地形的清水山 李承恩攝

石灰岩植群 連裕益攝

124


陸域動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大赤鼯鼠滑翔著陸瞬間 李嘉鑫攝

低海拔闊葉林常見的莫氏樹蛙 池文傑攝

低海拔闊葉林

125

枯葉蝶 連裕益攝

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

低海拔闊葉林常見的哺乳動物為群居性的臺灣獼猴,通常於白天活動,晨昏

植群分層多樣化、垂直立體分層空間的增加是針闊葉林混合林的特色,動物

是其活動高峰,而於林間跳躍活動的赤腹松鼠也很常見,其他常見的哺乳動物還

活動的範疇因此更為擴大,食物來源增加,所囊括的生物物種數成為全區之冠。

包括長尾麝鼩、鼴鼠、大赤鼯鼠、鼬獾、白鼻心、山羌、長鬃山羊等。鳥類相與

針闊混合林森林垂直結構可分為四層:在針葉林為主的樹冠層活動的動物,包括

臺灣山區低海拔的闊葉林鳥類相相似,包括竹雞、繡眼畫眉、五色鳥、頭烏線、

喜好停棲在枝頭的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猛禽,這些猛禽以捕食在地面上的兩棲爬

白頭翁、紅嘴黑鵯、山紅頭等鳥種,常見的猛禽則為鳳頭蒼鷹與大冠鷲。在天氣

蟲類、小型哺乳類與鳥類為食。在闊葉樹冠層頂端活動的生物包括臺灣獼猴、赤

不良或是有寒流的時候,位於中、高海拔的鳥種常降遷至低海拔闊葉林區覓食,

腹松鼠、黃腹琉璃、灰喉山椒鳥等種類,這些動物常於林冠層間跳躍、飛行、滑

如青背山雀、黃胸藪眉、白耳畫眉等。低海拔闊葉林會出現的兩生類種類為黑眶

行方式移動,並以果實、嫩芽、種子為食。林下灌層疏密適中,具有許多空間可

蟾蜍、盤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莫氏樹蛙等,常見的爬蟲類則有赤尾青竹絲、

讓大型哺乳類活動,如長鬃山羊、山羌、臺灣野豬等多於此間棲息,這些動物喜

眼鏡蛇、青蛇、斯文豪氏攀蜥、印度蜓蜥等。較特別的軟體動物包括稀有的臺灣

愛以植物幼芽與嫩葉為食;在灌層活動的鳥類則包括了喜好隱密的台灣山鷓鴣、

長蝸牛與皺口蝸牛等,常見的蝶類有枯葉蝶、小蛇目蝶等種類。

大彎嘴、小彎嘴與中海拔地區最常出現的白耳畫眉,這些鳥類皆為雜食性,常於 126


灌叢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或食用植物的果實。森林的地被底層多為枯枝落葉及倒 木,是帝雉、藍腹鷴活動的區域,這些鳥類常在晨昏時於底層行走,找尋地上的

第 二 章

果實。在此區域常見的兩爬類包括盤古蟾蜍、梭德氏赤蛙、麗紋石龍子等,無脊 椎動物的軟體動物包括山蛞蝓與扁蝸牛等,蝶蛾類包括曙鳳蝶、柯氏黛眼蝶、白 斑蔭眼蝶、綠翅茶斑尺蛾等種類。

[

繽 紛 的 生 命

[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黃山雀 李麗霞攝

高海拔針葉林

相對於其他區域而言,本區的生物種類與數量較少。哺乳類如山羌、長鬃山 羊、水鹿、臺灣獼猴、黃喉貂黃喉貂 - 林宗以黃喉貂 林宗以攝、野豬、黃鼠狼、 鼬獾等物種;鳥種如活動於樹冠層的星鴉、冠羽畫眉、青背山雀冬季會降遷的青 背山雀 _ 小連冬季會降遷的青背山雀 連裕益攝 IMG_7410 煤山雀煤山雀 李麗霞 攝、紅頭山雀等種類,以及垂直移動於樹幹的茶腹鳾。生活在針葉林的鳥類多以 小鼯鼠出現於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族群稀少,難得見到 李承恩攝 曙鳳蝶 詹家龍攝

127

梭德氏赤蛙最高可分布到海拔近三千公尺 李承恩攝

森林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當冬季來臨時,無脊椎動物的數量減少,食物量 不足,部分鳥種如冠羽畫眉或青背山雀,就會移動至中、低海拔以找尋食物。 128


高山草原生態系 第 二 章

高山草原生態系受草食動物活動所影響。水鹿是常見的種類,其啃食、掘洞、

忍冬、懸鉤子、水麻、莧屬、蓼屬等植物;牠們亦啃咬、以角或牙摩擦樹皮,曾

繽 紛 的 生 命

有臺灣冷杉、臺灣雲杉因環狀剝蝕而死亡。泥浴打滾是水鹿泥浴打滾後的水鹿公

[

踐踏、排泄、泥浴等行為會影響植群的組成及演替,其影響可至地景尺度。此外 草食動物的取食與排遺行為,也影響了草原生態系的物質循環,包含養分循環、 枯枝落葉的分解、土壤有機物質的保存、淨初級生產力等作用。水鹿多半取食高 度在灌叢的植物,如箭竹林,其他植物以嫩芽、嫩葉為主,舉凡五節芒、阿里山

鹿 - 林宗以泥浴打滾後的公水鹿 林宗以攝另一項特殊的行為,多發生在水鹿雄性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的個體,水鹿在窪地水池打滾及挖掘會改變周遭的植生。 其他生活在草原與岩屑地間的生物包括長鬃山羊、小黃鼠狼、高山田鼠、黑 腹絨鼠等哺乳類;鳥類包括深山鶯、台灣朱雀、台灣噪眉、岩鷚、台灣鷦眉等,

[

以碎屑物為食,這些鳥類常在人類建築物與崩塌地附近活動,部分冷杉林鑲嵌地 帶則常出現火冠戴菊鳥與青背山雀等利用樹冠層覓食的鳥類。此外,分布於高海 拔的永澤蛇目蝶是此區常見的蝶類。

高山寒原生態系

棲息於此最特別的是兩生類的南湖山椒魚,只在南湖山區有紀錄,主要棲息 於高山凍土區,白天則在溪流下的石塊休息,為冰河退卻後所孑遺的物種。另外, 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 - 承恩楚南氏山椒魚 李承恩攝兩種,也 會出現在海拔 3,000 公尺以上的地區。臺灣的山椒魚都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 物。

黃喉貂 林宗以攝

129

煤山雀 李麗霞攝

楚南氏山椒魚 李承恩攝

130


石灰岩生態系 第 二 章

石灰岩生態系的生物物種貧瘠,生物相包含低海拔生態系及溪流生態系的生 物,常見的哺乳類包括能在陡峭的峽谷中活動的臺灣獼猴、赤腹松鼠與長鬃山羊,

繽 紛 的 生 命

常見的鳥類以在溪流活動的鉛色水鶇及白鶺鴒為主。石灰岩生態系中植物的種子 傳播與動物的關係緊密,例如由鳥類傳播種子的桑科榕屬、莢迷類植物,及由囓

[

齒類動物傳播果實的太魯閣櫟。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

水域生態系

高山湖泊生態系

臺灣山區擁有許多高山湖泊,如七彩湖、嘉明湖、翠池等,生成過程不大相 同,包含中央稜脊高度崩塌、森林大火所沖蝕的土壤與河流淤積。山區的湖泊有 些與其他水域不相通連,水中缺乏魚、蝦等大型水棲動物,以水棲昆蟲和貝類等 為主要食物。岸邊周圍為森林坡地沖刷下來之土壤所形成的沼澤地,池中的水草 蘊含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偶爾成為遷移性鳥類覓食與休息的場所。也因為水量充 足,成為大型哺乳動物重要的水源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所擁有的高山湖泊並不多,最大且著名的為蓮花池,海拔約 1,200 公尺,湖泊面積約 1.5 公頃。目前蓮花池地區無開墾情形,逐漸恢復自然。 蓮花池內調查到的魚類以飼養種為主,包括泥鰍、鯉魚;兩生類包括常見的盤古 蟾蜍、莫氏樹蛙、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等。棲息的鳥類大致上為中、低海 拔常見鳥類,也有偏好濕地、溪流環境的綠蓑鷺及鉛色水鶇等。 天巒池位於北合歡山北支稜的凹地,海拔約 2900 公尺,水池面積約 0.03 公 頃,多腐植質與淤泥的水潭,冬季池面完全結冰,是大小僅次於蓮花池的高山湖 泊。合歡群峰附近的高山草原旁,也有許多小水窪,這些水窪的水源來自冬天積 雪或降雨所遺留,依蒸散的程度而有水量上的變化。天巒池與位於合歡山的小水 窪內所含的無脊椎動物至少 17 種,其中常見的為泰雅晏蜓、奇異沼石蛾、豆龍蝨、 搖蚊等物種,豌豆蜆只見於天巒池中,雖為全球性的分布,但在亞熱帶罕見,豌 豆蜆可能是藉由鳥類或昆蟲的傳播散佈至此地。 131

天巒池 楊子欣攝

132


溪流生態系 第 二 章

溪流生態系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重要的生態系之一,國家公園範圍內包含許

繽 紛 的 生 命

多溪流,以及許多溪流的源頭。立霧溪為貫穿整個國家公園的主要河流,其他溪 流包括了大甲溪、和平溪的上游源流及支流。這些河流上、中、下游的地形特徵 因岩層組成、沖刷過程、地形變動而有不同,孕育出不同類型的河流生態系。大 體而言,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溪流下游河水含砂量大、水流湍急,河底接近平滑

[

或含顆粒較小的粒石與砂,河水混濁,魚蝦等生物量少,例如立霧溪下游;中、 上游集水區及部分支流,因地形較岩層穩固,水域環境較佳,魚蝦種類豐富,例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如砂卡礑溪、三棧南溪;一些岩層較為破碎且容易坍塌的水域,便會形成河水混

[

濁與河床不穩的現象,易使魚蝦數量減少或是魚群封閉在某些水域活動。

日本米蝦 連裕益攝

砂卡礑溪的岩層以大理石與片麻岩為主,溪水清澈,涵養魚類主要包括臺灣 鏟頜魚、日本禿頭鯊、褐吻鰕虎、大口湯鯉等,以及外來種的臺灣石賓、粗首鱲 等。蝦蟹類主要包括日本米蝦、大和沼蝦、臺灣扁絨螯蟹等,兩生類包括常見的 斯文豪氏赤蛙、會在樹洞或竹筒繁殖的艾氏樹蛙等,水生昆蟲包括蜉蝣、蜻蛉等, 貝類僅有壁蜑螺。 陶塞溪上游崩坡多,含砂量大,甚少藻類和水生昆蟲,未必有魚、蝦類大型 水生生物的蹤跡;而陶塞溪的支流因水質好且河床穩固,兩岸植被生長良好,棲 息常見的臺灣鏟頜魚,但與陶塞溪落差大,已自成封閉的族群。 碧綠溪水流急落差大,所以並無魚蹤;南湖溪上游有山椒魚與日本渦蟲分布, 南湖溪中游靠近上游的河川環境佳,臺灣鏟頜魚與臺灣纓口鰍數量多,過去甚至 有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紀錄,蟹類有日本絨螯蟹的紀錄。 三棧溪有洄游性魚類如日本禿頭鯊、大口湯鯉及鱸鰻;蝦蟹類包括日本米蝦、 貪食沼蝦、拉氏清溪蟹等。中、低海拔溪流生態系常見的鳥類,包括鉛色水鶇、 河烏、紫嘯鶇、白鶺鴒等 ,其中鉛色水鶇、河烏多沿著溪谷石頭移動找尋食物, 並在溪谷附近築巢;紫嘯鶇移動的範圍大,常於低海拔闊葉林中移動。另外,溪 流旁常見的兩棲類則有盤古蟾蜍、黑眶蟾蜍、斯文豪氏赤蛙、日本樹蛙、褐樹蛙 太魯閣砂卡礑溪 李承恩攝

133

等種類。 134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清水圓柏

[

(Juniperus chinensis L. var. taiwanensis R. P. Adams & C. F. Hsieh)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臺灣原生的柏屬植物有 3 種,分別為刺柏、香青(玉山圓柏) 和本種,都是屬於裸子植物柏科的種類,主要分布於溫帶和寒帶 地區,臺灣也以高海拔為主要生長的區域,其中以清水圓柏的分 布海拔較低,在中海拔便有植株生長。

[

臺灣最早由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林業部研究員佐佐木舜一 (1928) 以 Juniperus sargentti Takeda 記載在清水山區,但是 並無任何描述或說明,因此是否為新記錄不詳,隨後在 1930 佐 佐 木 再 以 Juniperus chinensis Linn. var. sargenti Henry 的 學 名記載林試所內所藏的標本,然在同一時期,正宗嚴敬研究了 清水山的圓柏標本後,便將臺灣的種類以 Juniperus chinensis L.var.tsukusiensis Masamune 日 本 筑 紫 圓 柏 變 種 正 式 發 表 為 臺灣的新記錄,也就是現在通稱的清水圓柏,此一學名便被沿 用。隨著科技的進步,民國 91 年,臺大謝長富教授與幾位國外 學者以 DNA 的分子技術研究東亞的圓柏屬,發現臺灣的清水圓 柏與原先以為日本的種類不同,臺灣的族群是一獨立的種類, 便以 Juniperus chinensis L. var. taiwanensis R. P. Adams & C. F. Hsieh 發表為臺灣的新變種,所以清水圓柏也可以稱為臺灣圓 柏。 清水圓柏以太魯閣地區的石灰岩環境為主要生育地,並常在 裸露的山脊或岩體上生長,以海拔 1,800-3,000 公尺為分布範 圍,立霧主山山頂上的族群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族群,另外嵐 山、塔山、清水山一帶也有分布,都是小族群生長,植株數稀 少,加上生長環境是崩塌地區,目前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極為 雌雄艾氏樹蛙都有護幼的習性 李承恩攝

135

拉氏清溪蟹

李承恩攝

危急。

136


臺灣水鹿(Rusa unicolor swinhoei) 第 二 章

臺灣水鹿為臺灣所特有,是水鹿 (Rusa unicolor) 的亞種之一,後者廣泛分布 於東南亞。臺灣水鹿是臺灣原產最大型的草食動物,體長約 2.1-2.4 公尺,雄鹿

繽 紛 的 生 命

體型較雌鹿大,肩高可達 1.2 公尺。臺灣水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樹葉、嫩芽嫩葉和 草。體色和週遭的環境相似,夏季時為黃褐色,冬天時則為黑褐色。雄鹿有鹿角, 雌鹿則無;幼齡的雄鹿,角不分枝,一歲後,叉角發展樹枝狀。

[

清晨與黃昏是臺灣水鹿的活動高峰,通常是集體活動,牠們較常在森林及草 原交接帶、溪谷源頭及小池沼附近活動,冬天冰雪封山時,則會到較低海拔的森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林中活動。臺灣水鹿的分布海拔高度,從清朝時的 300 公尺,提高到目前的 2,000 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多半沿著高山溪谷分布。目前廣泛分布於臺灣的高山 地區,在太魯閣、玉山和雪霸等國家公園均有出現紀錄。

[

經過多年的保育工作後,臺灣水鹿的族群有逐漸恢復的情形,是臺灣保育成 功的典型範例之一。

連裕益攝

連裕益攝

南湖柳葉菜(Epilobium nankotaizanense)

柳葉菜是可食用的植物,臺灣部分種類的嫩葉也可食用,但是臺灣此屬的種 類甚少具食用價值。臺灣柳葉菜屬 7 種,以本種海拔分布最高,幾乎都是臺灣 3,000 公尺以上高山的裸露寒冷碎岩中生長。本種是臺灣種類中外觀最特別的一 種,葉片大卵型與其他種類長線形差異相當大,葉長 3-8 公分,花大型紫紅色是 最吸引人的部分,碩大的花冠比其植株本身或葉片大上數倍,花瓣四列、先端內 凹,特別是七月的花期,成簇的個體在花期幾乎所見都是粉紫的花海,在黑暗的 高山寒原帶來驚喜。佐佐木舜一民國 11 年 7 月 22 日採於南湖大山 3,300-3,600 公尺處,後經由山本由松研究後在 4 年後發表為新種,目前臺灣發現的山區包括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雪山、馬博拉斯山、關山等,族群稀少,多呈小族群分布。 137

林宗以攝

138


臺灣小黃鼠狼(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臺灣小黃鼠狼與多數鼬科動物一樣,身體修長四肢短,動作靈敏且體態柔軟, 在臺灣,長時間被誤認為是黃鼠狼 (Mustela sibirica taivana) 之幼體。臺灣小 黃鼠狼食性與黃鼠狼相似,但其外型特徵並不完全相同,體長僅約 16 公分,胸 和腹部為乳白色,其他部位呈棕褐色,尾長則不到體長之二分之一,與日本伶鼬 (Mustela nivalis) 類似。 林良恭教授推測,臺灣小黃鼠狼應是冰河時期播遷到臺灣,並與近親物種日 本伶鼬因地理隔離而造成物種演化,兩物種分離時間約在 30 萬年前。目前臺灣 小黃鼠狼僅在海拔 2,500 至 3,500 公尺的合歡山區與玉山塔塔加箭竹草原、二葉 松林發現,主要食物為草原中之高山田鼠,推測黑腹絨鼠與森鼠應該也是其獵食 對象。 89 年後的調查資料仍少有捕捉紀錄,如 96 年度執行之「玉山國家公園南二 段地區中大型哺乳動物調查暨臺灣水鹿族群監測計畫」內,貂科動物中就沒有臺 灣小黃鼠狼之紀錄,故學者推測其族群量甚小;且臺灣小黃鼠狼棲息環境於臺灣 高山地區,氣候暖化後棲息地環境可能會有改變,又沒有更高的低溫環境供牠遷 徙,因此生存受到威脅,現已被歸為保育類動物。

張育誠攝

139

NEXT 140


雪山山脈的暖、溫、寒帶

Shei-Pa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繽 紛 的 生 命

雪霸國家公園簡介 雪霸國家公園是臺灣第三座山岳型國家公園,面積 76,850 公頃,成立於民 國 81 年,距離日據時期「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 範圍包含南湖大山、合歡山、

[

雪霸

第 二 章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雪山、大霸尖山等區域 ),相距了 50 年以上。範圍內海拔最低 760 公尺,最高為 雪山 3,886 公尺,為臺灣第二高峰。雪霸國家公園成立之後,雪山、大霸尖山等 山岳遊憩登山風氣愈盛,國家公園更身負保育其區域內獨特地形、地質、人文史

[

蹟及自然生態的重要責任。

地理環境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雪山山脈中央,在臺中、苗栗、新竹的交界,主要的山峰 由東北至西南綿延被稱為雪山地壘,其內包括大霸尖山、武陵四秀、雪山、志佳 陽山、大劍山和大雪山等海拔 3000 公尺以上的大山。雪山地壘也是臺灣北部重 要河川的分水嶺,東北側為大漢溪源頭,東側為蘭陽溪源頭、南側為大甲溪上游、 西北為大安溪流域。大甲溪上游的有勝溪在思源埡口一帶與蘭陽溪為分界,此鞍 部也是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交會處,兩處山系的動植物可能會在此一區域播遷 往來、拓遷族群或基因交流。 除了溪流水系之外,雪山與翠池三叉山之間的鞍部,有全臺海拔最高的高山 湖泊-翠池(海拔 3,520 公尺)。翠池長約 40 公尺、寬約 20 公尺,可能是由冰 河作用侵蝕所形成的冰斗湖。池水源自於雨水和地下逕流。其它高山湖泊還有位 於志佳陽大山東南坡的瓢簞池,及位於武陵四秀的新達池和品田池。 雪山山脈的形成晚於中央山脈,導致原先已在中央山脈西側生存的物種,受 到雪山造山運動隆起的影響,逐漸演化出與臺灣本島不同物種。四稜砂岩是雪山 山脈的岩石,相當堅硬與不易崩解,造就了雪霸一帶壁立萬狀的山峰,包括大霸 尖山、品田山、素密達斷崖等,境內 3000 公尺以上山峰多達 51 座,列名百岳的 山峰多達 19 座,加上武陵農場、觀霧遊樂區的闢建,使得本區成為臺灣僅次玉 山的熱門登山路徑。 141

雪山主峰 陳得康攝

142


大霸尖山

觀霧遊憩區

雪霸國家公園

品田山

雪山

2

雪見遊憩區

黑森林 武陵遊憩區

大劍山 大雪山

七家灣溪 1 1 1 櫻花鉤吻鮭

雪山草蜥 分類

蜥蝪科

特色

臺灣特有種,為臺灣8種草蜥中海拔分

特色

冰河期後隔離於臺灣高山成為陸封型

雪霸分布

園區內海拔1800公尺以上山區。

雪山主峰,海拔3884公尺,為臺灣第二高峰 ,僅次於玉山。

鮭科

鮭魚,屬 I 級保育類。

布最高的一種。 雪霸分布

分類

經復育放流,目前分布於七家灣

溪及其附近溪流。。

2

2 臺灣寬尾鳳蝶 分類

鳳蝶科

特色

大型蝶類,幼蟲之寄主植物為珍稀植

物「臺灣檫樹」。 雪霸分布

觀霧一帶

觀霧地區,海拔約2000~2400公尺,為多種 珍貴稀有物種的重要棲地。 七家灣溪集水區,海拔約1700~3884公尺。 為櫻花鉤吻鮭之重要棲息地。 大甲溪北岸,為雪霸園區範圍內海拔地勢最 低的區域。

2 觀霧山椒魚 分類

山椒魚科

特色

山椒魚為冰河孑遺物種。此種為臺灣

山椒魚中分布最北及海拔最低的種類,屬 I 級 保育類。 雪霸分布 143

觀霧一帶。 144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

雪山主峰到大霸尖山的連峰被山岳界稱為「聖稜線」 劉僥斐攝

據時期則因高度僅次於『新高山』,故名『次

氣候

高山』。原住民世稱雪山為「Babo Hagai」、 「Mahamayan」、「Sekoan」, 意 為「 石 頭 山」,描述雪山頂到處堆積的砂岩塊;因此《臺 灣府誌》中,描寫其雪山遠景時,稱為雪山或

由於幅員廣闊,海拔涵蓋亦廣,氣候上包

雪翁山,推測是「Sekoan」的音譯。

括暖溫帶、冷溫帶、亞寒帶氣候。年雨量因地 形而異,雨季大約是每年的五到十月,雨量約 在 1,500 到 2,500 公釐間,迎風坡的思源埡口 幾乎一年四季都容易起霧飄雨。年均溫則隨海 拔上升而下降,海拔超過 3,000 公尺的地區年 均溫僅約 4 度,一、二月均溫可在攝氏零度以

雪山翠池 程文鐸攝

下;海拔 1,900 公尺左右的梨山測候站,年均 溫則大約為 13.7 度。

歷史人文

雪山早期西方名 Sylvia,是 1867 年,英國 軍艦 Sylvia 號行經臺灣海域時,船長以目視發 現高聳積雪的雪山,將山以船命名之而來;日 聖稜連峰 劉僥斐攝

145

146


地景變遷

地理氣候區上,雪霸屬於西北區內陸區,以國家範圍東南山脈為界,大甲溪 以北屬之,東北季風在西部所能影響的南界,使得本區的氣候雖屬潮濕,溫度上 卻不若北部寒冷,在這樣的溫濕條件下,植物得以生長茂盛,臺灣面積最大的檜

民國 47 年隨著中橫支線開通,武

木林出現於此。也正因為豐富的林業資源,近百年來,雪霸山區面臨很大的開採

陵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伐木,同時有平

壓力,區內林道密佈,現今著名的觀霧森林遊憩區、武陵農場、雪見遊憩區等等,

地人開始移入屯墾農耕。50 年代開始

都是過去森林經營的著名林場,也使得雪霸目前除了大霸尖山一帶尚保有大面積

造林,臺灣二葉松為最普遍的造林種

的中海拔原生林外,多數區域為殘存的原始林,造林地成為本區主要的森林景觀

類。民國 53 年退輔會正式設立武陵農

之一。

場,退役官兵陸續進駐開墾,將七家灣 溪、有勝溪兩岸的平緩台地開闢為果園 及菜園,農業活動延續至今。由於農耕 活動對於溪流水質及水岸環境改變甚 劇,在保育氛圍的促使下,為了保育瀕 危的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民國 67 年退輔會將七家灣溪岸的果、菜園逐漸 收回造林。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後,積極 投入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拆除溪流 攔砂壩,以改善棲地環境。 大霸尖山 連裕益攝

生物多樣性 雪山、大霸尖山位於臺灣北部的深 山區域,日治時期交通不便,屬於極難 抵達的區域,加上泰雅族為保衛鄉土的 抗日行動,讓本區的勘查與瞭解,明顯 晚了許多。玉山早在民國前 14 年完成 首登,雪山卻遲至民國 4 年,大霸尖 山 12 年後才攀爬成功,此後相隔 6 年 方完登劍山。正由於雪山山脈的不易親 近,本區的自然資源調查同樣晚於其他 山系,直到鹿野忠雄博士於民國 15-22 年針對本區高山生態系的深入調查,並 包括冰河遺跡的研究,才讓這個不為世 人所知的生物寶庫展露出來,至今,鹿 俯瞰武陵農場 連裕益攝

147

野所完成的研究,無人能出其右。

壯麗的山群 洪敏智攝

148


陸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雪山圈谷 周兆志攝

雪山翻白草 陳保元攝

高山寒原生態系 雪山馬蘭的花大而潔白,開得較晚,八月才進入花期 陳保元攝

雪山菫菜 林宗以攝

由於冰河作用,使本區高山孑遺植物種類眾多,玉山圓柏是其內分布最高海

陸域植物多樣性

拔的樹木,屬於第三季冰河孑遺植物。玉山圓柏在風大的迎風面呈矮盤灌叢狀, 在背風坡及土壤化育較佳的谷地則長成高大喬木,雪山主峰西稜以下的鞍部及 『翠池』四周,有大面積的直立玉山圓柏,為本種具代表性的森林景觀區。除了 玉山圓柏外,玉山杜鵑也是寒原上的優勢植物,而前述雪山翻白草等特有草本植

149

雪霸國家公園所呈現的植群景觀幾乎全為山地植被,本區的森林資源豐富,

物亦是寒原生態系的主要成員,行走於雪山圈谷時留意腳邊的岩地和石縫,就可

過去的林業經營與造林也讓人工林成為另一種森林景觀。獨特的地質年代,快速

能會發現這些生長於寒地的珍貴植物。這些高山植物多具有應付惡劣氣候的強韌

的地形隆起,讓植物的演化產生許多臺灣特有種,以雪山為命名的種類,包括雪

生命力,五、六月天氣漸暖之後,可以快速生長、開花、結果,在十月天冷之前

山翻白草、雪山冬青、雪山艾、雪山馬蘭、雪山菫菜、雪山藜蘆等,大霸尖山酢

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高山植物的花往往大而色彩明豔,六、七月的高山上,可

醬草、志佳陽杜鵑。

以看到百花齊放的盛況和美景。 150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三六九山莊及後方綿延的冷杉林 連裕益攝

臺灣絨假紫萁 連裕益攝

高山針葉林生態系

高山寒原以下的森林以冷杉林為主, 主要分布於國家公園內海拔 3,000 至 3,600

箭竹為此區草本層的優勢物種 連裕益攝

公尺的範圍。三六九山莊後方被稱為黑森 林的冷杉林,綿延至雪山主峰的圈谷一帶,

火災跡地上生長的臺灣絨假紫萁,是一種古老的蕨類,也是冰河孑遺的物種。

是臺灣現存面積最大的冷杉林。冷杉林中,

三六九後方這片美麗的草原及白木林景觀在民國 97 及 101 年均再次遇到大火,

臺灣冷杉高大挺拔,冷杉、玉山杜鵑、玉

如今只剩單純的草原景象。

山圓柏、鐵杉幼木形成低層林冠,地被層 主要伴生高莖的玉山箭竹。冷杉林在遇到

海拔略低,緊臨冷杉林以下為臺灣鐵杉林,林冠以下以玉山杜鵑、玉山箭竹、

火災後,首先恢復的植被往往是玉山箭竹

臺灣冷杉、臺灣鐵杉小苗為主,草本層以玉山箭竹為優勢,高山白珠樹、阿里山

所形成的箭竹草原,雪山三六九山莊後方

鬼督郵、玉山鬼督郵等草本零星分布。與鐵杉海拔分布相似的是臺灣雲杉,但分

過去頗為著名的白木林,由箭竹草原與森

布區域較鐵杉林少,無論鐵杉或雲杉在此海拔都可以形成針葉林,大約位在羅葉

林火災後所殘留的冷杉枯木林所組成。草

尾山至鄰近喀拉業山之稜線、武陵四秀線海拔略降之山腹、雪山東峰東側及南側、

原上也會有圓柏灌叢或小喬木鑲嵌。另外, 151

葉片轉紅的巒大花楸 蔡沛宏攝

志佳陽大山等地。海拔漸降之後則轉變為針闊葉混合林。 152


櫟林帶

造林地

櫟林帶屬於針闊葉混合林,海拔略高的櫟林帶上層以檜木林為主,櫟林帶下

過去百年的林業經營,使區域內原生紅檜、雲杉、臺灣杉等高大原木被大量

層則漸轉變常綠闊葉林,是區內主要的中海拔森林植被,可能出現之優勢分類群

砍伐,再復植人工林。如今主要道路及林道沿線,幾乎都是二葉松、杉木、柳杉、

包括紅檜、扁柏、臺灣杉、香杉等針葉樹,及森氏櫟、昆欄樹、卡氏櫧、新木薑

檜木等造林形成的林相,由於育林完整,形成優美的景觀林,亦略具有涵養水源、

子屬及槭樹屬等闊葉植物。櫟林帶往往因為伐木活動、農墾開發及遊憩設施之營

國土保安的功能。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建,天然植群多不復存在,改變為大面積栽植之臺灣二葉松、臺灣雲杉等樹種純

[

林,分布區域如:七家灣溪谷沿線,包括桃山北溪、桃山西溪以降、七家灣溪主 流河谷、武陵遊憩區、高山溪等地區。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較難得的是觀霧、大雪山一帶,仍擁有面積廣大的原始闊葉林,巨大的喬木 氣勢,如千年的檜木,造就了區域內最大面積的闊葉林區。臺灣檫樹是雪霸最具 代表的植物之一,屬於樟科,為第三紀冰河孑遺的植物。全世界的檫樹屬植物僅

[

有三種,目前僅發現在觀霧有大面積的純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族群分布所在, 也是寬尾鳳蝶幼蟲唯一的食草。棣慕華鳳仙花是本區另一種代表性植物,全世界 僅產於觀霧中海拔山區。

昆欄樹 蔡沛宏攝

153

臺灣紅榨槭 陳添財攝

特產於觀霧中海拔山區之棣慕華鳳仙花 蔡沛宏攝

雪山七卡之人造林 連裕益攝

高聳的紅檜 柯智仁攝

154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台灣噪眉 陳宛均攝

分布於高海拔之紅蛺蝶 連裕益攝

出現於中高海拔的臺灣蜓蜥 池文傑攝

高山生態系 陸域動物多樣性 此區域環境包含碎石、裸岩、箭竹草原、冷杉林等,氣候寒冷,冬季覆雪。 除了一些山區可見的臺灣特有種常見於此,因地質、地形與植被的特殊性,

雪山草蜥、臺灣蜓蜥、菊池氏龜殼花、臺灣長鬃山羊、台灣噪眉、岩鷚、台灣朱

更有許多僅在雪霸分布的物種,包括觀霧山椒魚、臺灣櫻花鉤吻鮭、寬尾鳳蝶、

雀等,是雪霸高山生態系中常見的脊椎動物。以哺乳動物為例,臺灣長鬃山羊、

鞍馬山泥圓翅鍬甲等,這些種類的存在凸顯了雪山地壘的獨特性。

水鹿較為適應冬季覆雪的環境,以箭竹、冷杉葉為主食,而臺灣獼猴、山羌、臺 灣黑熊、黃鼠狼則是分布極廣的種類,雖然主要分布於中或中低海拔,但海拔

黃鼠狼的雪地足跡 林宗以攝

155

3000 公尺以上的地區亦可見其蹤影。 156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檫樹的花與葉 連裕益攝

霜毛蝠 張育誠攝

中海拔針闊混合林

本區全年潮濕多霧,孕育出高大的千年檜木和具代表性的觀霧山椒魚,也顯 示本區與中央山脈截然不同的環境。不同於臺灣其他山椒魚,觀霧山椒魚是海拔

短肢攀蜥是中海拔最常見的攀蜥種類 池文傑攝

冠羽畫眉 池文傑攝

中海拔闊葉林

分布下限最低的一種,以潮濕的檜木林底層為主要的棲息環境,獨特的星狀斑點, 容易與其他種類區別。針闊葉混合林下,臺灣檫樹為寬尾鳳蝶幼蟲的唯一食草,

157

一年一世代,幼蟲以蛹越冬,在隔年的春天羽化成蝶,成蟲尾部有兩條翅脈,全

中海拔闊葉林是臺灣特有生物比例最高的區域,因為植被結構完整,還有附

世界僅有兩種,臺灣的寬尾鳳蝶顏色更是鮮豔美麗,素有『國蝶』之稱。此外,

生、蔓生、寄生、半寄生等倚賴物種,得以提供動物豐富多樣的食物和生境。其

觀霧地區天然林內蝙蝠種類豐富,至少有 17 種之多,全台蝙蝠的半數種類可在

中中大型的哺乳動物包括臺灣黑熊、黃喉貂、臺灣野豬、臺灣長鬃山羊、山羌、

此發現。其中霜毛蝠、毛翼大管鼻蝠兩種,是十分罕見的種類。林相成熟的天然

臺灣獼猴等。臺灣的特有鳥類也幾乎都能在中海拔森林發現,藍腹鷳、帝雉、白

林內有許多樹洞、樹縫、倒木等可提供森林性蝙蝠棲息的處所,且昆蟲種類豐富,

頭鶇、紋翼畫眉、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山紅頭等各種鳥類,活躍於地面草叢到

因此成為森林性蝙蝠得天獨厚的棲息環境。

樹冠層林間,繁殖季節可聽到各種婉轉悅耳的鳴唱聲。 158


水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大甲溪、大安溪是雪霸國家公園境內主要的兩大水系,著名的七家灣溪、高 山溪、有勝溪、雪山溪等,皆為其上游的支流;東端的思源埡口更是大甲溪與蘭

繽 紛 的 生 命

陽溪的分水嶺,也是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分界,地理上的隔離,讓聞名世界的

[

臺灣櫻花鉤吻鮭只在本區的高山溪流生存。

[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鴛鴦 張燕伶攝

溪流生態系

大甲溪源頭位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之間,來自北方的物種擴散受到高大 的雪山山脈阻隔,南方同樣被廣闊的南湖大山山系封閉,區內地形起伏變異大, 其間斷層、瀑布密佈,使得水生動植物在本區有著迥異於其他溪流的演化過程, 產生了許多本區的特有物種。 臺灣櫻花鉤吻鮭是全世界矚目的魚類,民國 6 年由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博士 發現,該魚一直是原住民的食用魚類之一。本種是鮭魚緯度分布最低的一種,屬 於陸封型,同樣是冰河孑遺物種,特有的遺傳基因和狹窄的分布範圍,使其成為 數量稀少的瀕臨滅絕生物。過去可在高山溪、司界蘭溪、南湖溪、合歡溪、有勝 溪及思源埡口附近發現,目前僅分布於七家灣溪。除了鮭魚,七家灣溪和大甲溪 上游,更是保育類物種鴛鴦的主要繁殖區,溪岸完整的森林植被,提供了鴛鴦繁 七家灣溪 連裕益攝

159

殖所需要的天然樹洞,也因此臺灣約七成的鴛鴦族群幾乎分布於此。 160


保育聚焦專欄 臺灣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formosanus)

棲息在武陵農場七家灣溪的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臺灣物種名錄以 「臺灣鉤吻鮭」為正式中文名),不僅是國內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陸封 性鮭魚(不會降海進行迴游,一生生活在山區的溪流裡),更是世界上 生活於寒冷水域的太平洋鮭魚屬(Oncorhynchus)中,唯一分布於亞熱 帶地區的族群,屬於珍貴的「冰河孑遺」生物。 臺 灣 鉤 吻 鮭 是 臺 灣 特 有 亞 種, 本 來 與 日 本 的 降 海 型 迴 游 性 櫻 鮭 (Oncorhynchus masou)為同一族群,可能於十萬至八十萬年前的冰 河時期,因地殼變動和臺灣地形隆起而被隔離在中北部的山區內,並逐 漸演化成不需要回到大海裡的陸封型鮭魚族群。民國 8 年日本大島正滿 博士與美國 Dr. David S. Jordan 向世界發表這個物種時,大大震撼了當 時的學界,而臺灣山區的泰雅族人則早已熟知此種魚類,將其稱為「本 邦」。 在民國 30 年代以前,臺灣鉤吻鮭原本廣泛的分布在梨山地區以上的 大甲溪各支流,但隨著人類開發的腳步進逼山林,在 69 年之後,其生存 的範圍已縮減至七家灣溪流域短短約七公里的河段,並仍持續遭受溪流 環境人工化、水體優氧化,以及獵捕等生存壓力,魚群大小甚至降到不 足千隻,面臨著高度的滅絕危機。 為了避免臺灣國寶魚消逝,政府於 73 年將其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 生動物以杜絕獵捕行為,80 年代後雪霸國家公園與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 保護區的設立,更進一步保護了棲地。除此之外,保育臺灣鉤吻鮭的相

楊正雄攝

關研究,如生活史、族群監測、人工復育等一直不間斷地進行。現今, 臺灣鉤吻鮭仍以 3,000 多隻的族群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個島上。

161

162


雪山草蜥(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小型山椒魚(全長 8 ~ 10 公分),體長與尾長比約 5:3。深褐色系為主,

若於天氣好時到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或武陵地區旅遊,有時可在碎石坡或

體側常有許多白色斑點,後肢多為 4 趾。分布於觀霧至北插天山一帶 1200 ~

草叢上看見一隻草蜥在曬太陽,牠是臺灣分布海拔最高的草蜥—雪山草蜥,屬於

2100 公尺山區,可見於雪霸國家公園;為目前臺灣地區體型最小,發現最晚、

臺灣特有種,侷限分布於中部以北的中央山脈及雪山山脈等高山地區,中高海拔

分布最低且最北端的山椒魚。屬於臺灣特有種,並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被列為「瀕

1800 公尺至 3000 公尺,大多棲息於碎石坡、礫石堆、開墾地、灌叢或箭竹林邊

臨絕種野生動物(I 級)」。

緣區。

觀霧山椒魚為陸棲性,多於夜間活動,白天經常棲息在覆蓋物底下。於冬末

雪山草蜥舌頭具明顯分叉,腹部呈白色,背部以褐色為主。腹鱗平滑,一般

春初的繁殖季節,牠們會在流動水域產下 4 ~ 15 顆卵粒,並以卵莢包覆;在幼

具二對鼠蹊孔,體長可達 6.8 公分;成體的雌雄二型性明顯,雄性頭部較寬,體

體孵化以前,親代也會有明顯的護卵行為。體表黏液發達,在受到刺激時會分泌

側常具黃綠色斑點,雌性體側則常帶有淺色縱線。幼蜥尾巴常帶紅色調;外型上

出白色黏液,作為保護之用;但尾巴不會自割。

有許多適應高海拔環境的特徵,如:1. 尾長約為體長之二倍,為臺灣產同屬草蜥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

觀霧山椒魚(Hynobius fuca)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中比例最短者,且身體較為粗壯,使表面積與體積比例降低而減少熱量散失;2. 山椒魚源於亞洲溫帶地區,理論上不應該分布在亞熱帶的臺灣,在冰河時期

腹鱗平滑,可使吸收地面熱源速度加快。

[

向南遷徙到臺灣地區;但於冰河時期結束回暖時,部分族群向北回到溫帶地區, 另一族群則向高海拔移動,最後被限制在高山地區,因此稱之為冰河孑遺生物,

臺灣本島的草蜥大多分布在中低海拔,唯獨雪山草蜥分布於中高海拔地區。

而臺灣地區的山椒魚,也是這類山椒魚分布的最南界。由於牠們受到氣候環境的

分子生物學上的證據顯示,雪山草蜥、臺灣草蜥(T. formosanus)及白條草蜥

限制,終年被限制於高海拔山區;但隨著氣候的暖化,適合生存的等溫線也逐漸

(T. wolteri),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部及韓國,應為單一系群的姐妹種,在約四

向更高的海拔攀升,適合牠們棲息的區域就像是逐漸萎縮的孤島一樣,除了棲地

至六百萬年前發生中央山脈隆起的地質事件後,雪山草蜥才逐漸種化。過去研究

面積變小外,破碎化的棲地也阻斷基因交流的機會。民國 93 年,敏督利和艾利

針對其高海拔分布的成因有過一些探討,已排除冰河時期結束後的族群退縮,溫

颱風造成觀霧部份地區步道受損、土石坍塌,對於族群數量已經很少的山椒魚來

度耐受度,活動表現差異的假說,而發現溫度可能主要影響孵化時胚胎發育速率,

說,更是雪上加霜。緣於此,雪霸國家公園近年展開觀霧山椒魚監測和保育方案,

且圈養在低海拔的雪山草蜥,幼蜥存活率及成長率顯著較低海拔的對照種類—台

包括 98-100 年的觀霧山椒魚棲地試驗之環境監測暨影像紀實的三年計畫,以及

灣草蜥低,會使得雪山草蜥在低海拔無法建立足夠的族群量。

99-100 年的觀霧山椒魚生態

草蜥屬的共域分布現象十

中心,週邊環境改善工程及監

分少見,但臺灣地區卻同時擁

測計畫,希望能藉此達成觀霧

有 8 種 草 蜥, 其 中 7 種 是 特

山椒魚棲地復育的成效。

有種,種類密度之高,堪稱世 界上草蜥的「熱點」。過去政 府 將 北 草 蜥 以外的草蜥均列 為保育類,雖然現在僅剩南台 草蜥仍名列保育類動物,但考 慮到草蜥在臺灣的獨特性,應 更 珍 惜 這 些 穿梭於草叢中的 小精靈。

池文傑攝

163

陶善達攝

164


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

寬尾鳳蝶是臺灣特有種,素有「國蝶」之稱,由素木德一與楚南仁博於民國 23 年發表,在當時由於此蝶採集不易,素有「一金蝶」之稱,也被稱為「夢幻之 蝶」。 在形態上是美麗的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8.0~9.0cm。 成蟲翅表為黑色。 雄 蝶前翅端稍圓,整體外觀狹長,無任何明顯花紋,後翅外緣呈波浪狀,具大型尾 狀突起,突起內有兩條翅脈通過後翅內緣輕微反捲,長有細長黑色鱗毛。依據文 獻記載,曾分布於新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台中縣、南投縣、嘉義縣及花蓮縣 等地,目前則以太平山區、北部橫貫公路及新竹觀霧地區有較穩定之族群。 寬尾鳳蝶之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臺灣檫樹 Sassafras randaiense (Hay.) Rehd, 雌蝶會將卵產於擦樹的嫩芽部位,幼蟲孵化後以其為食;成蝶出現於每年 4 到 8 月,雄蝶喜於河谷及山壁滲水處吸水,雌蝶喜訪花。由於臺灣擦樹族群數量稀少, 因此寬尾鳳蝶在棲地稀少及人為捕捉的壓力下亦面臨危機。目前雪霸國家公園內 於觀霧地區有一處「臺灣檫樹自然保護區」由林務局所管理,而保育臺灣檫樹正 是復育寬尾鳳蝶的首要工作。

李惠永攝

165

NEXT 166


臺灣與大陸的橋樑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金門國家公園簡介

[

金門由於其地理位置,一直是國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在民國 38 年政府遷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台後,更是台澎地區與對岸之間的防護屏障。隨著兩岸緊張情勢趨緩,金門前線 於 81 年中止戰地政務並解除戒嚴,而後在民國 84 年 10 月 18 日設立金門國家 公園,是臺灣第六座,也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範圍內分為太武山區、古 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等五塊獨立的區域,總面積約 3,529 公頃,約

[

佔金門縣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由於當地特殊的歷史背景,金門擁有濃厚的地方民 俗色彩,以及許多文化史蹟與傳統建築,並擁有豐富的鳥類生態資源。因此金門 國家公園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 的國家公園。

金門 Kinmen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戴勝 王俊傑攝

167

閩式聚落已是金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與資產 王俊傑攝

168


陵水湖

古寧頭

慈湖 九宮碼頭

1

山后民俗文化村 中山紀念林 2

北太武山 瓊林水庫 太武山

古崗湖

3

金門國家公園

2 栗喉蜂虎 1 鸕鶿 分類

鸕鶿科

特色

冬候鳥,在金門之度冬群數量龐大壯觀,數量

最多可達5,000隻,是金門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主角。 金門分布

慈湖、太湖、及小金門之陵水湖及西湖。

太武山,海拔253公尺,是金門地區的最高峰 。石灰岩地形的岩生植物為其重要特色。

分類

蜂虎科

特色

夏候鳥,羽色亮麗,在土堤挖穴集體營

巢、採合作繁殖,是生態解說的最佳主角。 金門分布

營巢區多分布於金門的東半島,最

大聚集地為昔果山。

3 歐亞水獺 分類

貂科

特色

中大型哺乳類,擅游泳,以魚類為主食

,臺灣族群已消失,目前僅在金門有穩定族群。 慈湖及其外海,為金門冬候鳥群最重要的棲息 地之一,除了鸕鶿外,還有各種鷸鴴科水鳥。

169

金門分布

雙鯉湖、古崗湖、太湖、陽明湖、

金沙溪及前埔溪等水域 。

170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將閒置的碉堡活化為展示館,增加觀光與教育意義 王俊傑攝

風獅爺 王俊傑攝

地理環境

金門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構成島上地基,而花崗片麻岩的頂 層經侵蝕下降後,河川挾帶來的泥沙遂沉積在平緩的侵蝕面上,沉積層經過風化 作用變成紅土,形成島上廣袤的丘陵及台地地形。整體來說,金門本島東半部屬 於保水力差的砂土,而西半部則是受風雨侵蝕而缺乏表土的堅硬紅土層,兩者都 不宜耕作。 歷史上的金門原是草木蓊鬱,但歷經多個朝代的開發和戰事,使得金門變得 童山濯濯,且因地形較為平緩單調、缺乏高山屏障,長久以來受到風沙滾塵的戕 害,因此島民在村莊外圍當風處豎立風獅爺,祈求風獅爺鎮住風煞,迄今至少有 70 餘尊的風獅爺屹立在金門各處。近 50 多年來,島上種植木麻黃防風林,已能 適度降低風速、減少風災。 171

172 古寧頭北山海濱的紅土與碉堡 王俊傑攝


氣候 第 二 章

金門屬於亞熱帶海洋型氣候,受到季風影響,夏季有西南季風和颱風帶來豐

繽 紛 的 生 命

沛雨量,冬季則受東北季風吹拂,雨量稀少;由於它位在大陸邊緣,也會受到中 國沿岸寒流影響,冬季乾冷、春季多霧。島上年均溫約攝氏 20.8 度,年降雨量約 1,000 公釐,集中在 4 到 9 月,但由於夏季炎熱、蒸發量大,島上呈熱帶半乾性

[

氣候,常有缺水的情況發生。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當年向共軍心戰喊話的擴音器,至今廣播仍保留鄧麗君的聲音 王俊傑攝

歷史與地景變遷

金門地處邊陲,曾是塊林木蓊鬱的世外桃源,古有浯州之稱。自晉室南渡, 始有六姓開浯。至南宋孝宗寧宗年間,許多泉州士族率眾設堰築埭,發展農漁業。 隨著產業的興盛,移居金門的人口愈增,歷代的資源開發使得原生熱帶季風林在 元代至明末時,已被砍伐殆盡。清康熙後局勢穩定,官兵、商賈、農漁陸續定居。 然於民國初年,金門又再度經歷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大小戰役,讓平和寧靜的 金門處於硝煙彈雨。終止戰地任務後,開放觀光,觀光發展與建設大幅改變了土 地利用,衝擊原有的生態環境。為妥善保存維護金門的自然地景與人文史蹟,成

173

北門,為昔日繁華一時的金門城城門之一。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外,古崗區旁 王俊傑攝

立金門國家公園後,將近四分之一的土地納入保育,保育研究陸續進行,豐富的

北門旁的明遺老街,建於明代,是舊時的市集所在。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外,古崗區旁 王俊傑攝

過境鳥種、鱟、水獺等金門生物多樣性的特色也逐漸為人所知。 174


生物多樣性

陸域生態系 第 二 章

由於鄰近福建,島上的生物相與臺 灣本島各個國家公園差異較大,反而有

繽 紛 的 生 命

許多大陸東南沿海的生物棲息。 島上最高的太武山,海拔僅 253 公 尺,主要由花崗片麻岩構成,裸露的岩

[

石及耐旱植物成為特殊的裸岩景觀。除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了丘陵地形,金門島上多是地勢平緩的 台地。受到平緩地形影響,河川流短量 少,無法蓄積足夠用水,因此政府攔河 築壩,開鑿多座人工湖庫,除了蓄水、

[

灌溉、民生用途之外,也成為生物棲息、 覓食的場所。金門的海岸豐富多變,沙 岸、泥岸、岩岸交錯,還有俗稱貓公石 特殊的地質景觀─褭孔石,造就海岸生態 太武山岩生植被 彭鈞毅攝

環境的多樣性。

金門高粱田景緻 王俊傑攝

陸域植物多樣性

在最近一次冰期過後,金門島上的植物扎根在含豐富腐植質的厚實土壤上, 林相逐漸穩定。水分是限制金門植群分布的重要因子,過去農業發展也受限於此。 民國 42 年以後,政府逐步改善水利,績效卓著,物產增收。一望無際黃澄澄的 小麥與高梁田,是大家對金門的深刻印象。 史籍記載,雙乳山、豐蓮山及鵲山之林區,自古即有豐富的森林覆蓋,多以 樟、榕為主,但隨著歷代晒鹽、戰禍、民生使用,森林幾乎摧毀殆盡。為達綠化、 防風、定砂之目的,民國 40 年後政府大力造林,初期育苗多以木麻黃、相思樹、 桉樹及松樹為主,民國 69 年起則改種植樟樹、光臘樹、楓香及烏柏等樹種,現 今島上以木麻黃造林地面積最大。整體而言,目前金門的林地多是人工造林或造 陵水湖 李承恩攝

175

林植株的後代,原生植物種混生於其中。 176


由於金門地理上接近福建,原生 植物種類理應與福建相似,但近五十

第 二 章

年來人為引進或無意帶入之種源都來 自臺灣,使金門植物相有些許的臺灣 味。島上許多地區因受干擾較大而覆

繽 紛 的 生 命

蓋著先驅植物,現生植被大略可分為 草生地、灌叢、疏林、森林等不同林 相。

[

根據 102 年金門植物誌調查統計 共紀錄 820 種金門自生及馴化的維管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束植物,計有蕨類 52 種、裸子植物 1 種、雙子葉植物 529 種及單子葉植物

[

238 種。

高梁 李育欣攝

除了少數丘陵地形,金門島上多是地勢平緩的台地 彭鈞毅攝

平原及丘陵植物群落

此類型是金門島最主要的植物群落類型,生育地包括平坦的廢耕地、多岩石 的小山丘及花崗岩丘陵等。 草原植物帶 屬於次生植被,主要分布在平原 區的廢耕地。剛廢耕的田地,處於次 級演替的初始階段,常有單種優勢的 現 象, 例 如 加 拿 大 蓬、 細 葉 金 午 時 花、白茅、田根子草等,隨著長時間 的廢耕,植物的多樣性逐漸增加。此 時的草生地可分為主要出現在沙質 農地的茵陳蒿─千里光型植被,在黏 土或壤土農地的鋪地黍─紅莓消型植 被,以及干擾較大的白茅─蘆竹型植 被,常可見到次優勢種五節芒及馬纓 金門島上典型的次生林 彭鈞毅攝

177

琉璃繁縷是金門春天可見的野花,相當鮮麗 陳保元攝

丹、銀合歡等外來種。 178


灌叢植物帶 主要分布於平原廢耕地及太武山等花崗岩丘陵,尤其是土壤發育不良處或林

第 二 章

緣破壞地。胡頹子─雀梅藤型植被位於廢耕多時的田埂,有逐漸向外擴張的傾向, 小葉赤楠─白背木薑子型則是屬於花崗岩丘陵的旱生植被,凹葉柃木─山黃梔型植 被則位於土壤淺薄略有腐植質之花崗岩區,花崗岩丘陵的岩石裂隙則著生有糯米

繽 紛 的 生 命 [

條─桃金孃型植被,在平原地帶常見到的次生灌叢以黃荊、菱葉捕魚木為主。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白背木薑子是太武山岩生地區的優勢植物 陳保元攝

太武山特殊的地質與地形 彭鈞毅攝

羊角拗為金門原生灌木 陳保元攝

森林植物帶 在金門國家公園各區中,太武山區是原生種保存最佳的地區,多樣性亦較

179

森林植物帶主要有花崗岩丘陵的松林,以及位在土壤發育良好處與廢耕坡地

高。其岩石環境以白背木薑子、小葉赤楠、車桑子為優勢種,還有多種代表岩生

的次生林。森林植群可細分為下列 5 種植被型,包括在太武山等花崗岩發達的丘

環境的草本及灌木植物,例如羊角拗、糯米條、桃金孃等。其中羊角拗屬於夾竹

陵區最為常見的馬尾松─相思樹型,在太武山區鄰近谷地,水份充足的避風處可

桃科羊角拗屬,此屬並未產於臺灣本島,主要生長在花崗片麻岩環境,及少數干

見到正榕─相思樹型植被,太武山區的向陽坡則以海桐、鹽膚木為主,而朴樹─牡

擾較少的淺山丘陵。此外,在太武苗圃(金門植物園)山麓的水池中,產有金門

荊型植被位在其土壤發育較好處。至於廢耕多年的山坡地及近平原區,以相思樹、

的水韭,生長環境範圍相當狹小,生長區域的水位與降水量息息相關。經金門國

朴樹等較為優勢。原生木本植物中最豐者是樟科的潺槁樹,耐乾旱、貧瘠,非常

家公園的研究,金門產水韭與臺灣水韭在分類地位上有所差異,分子序列及生理

適應金門的環境及氣候。潺槁樹也是黃邊鳳蝶幼蟲的食草,兩物種間「共演化」

表現上均是如此,因此將金門水韭以金門水韭 (Isoetes taiwanensis DeVol var.

的關係相當密切。

kinmenensis F.Y. Liu, H.H. Chen & Y.L. Hsueh) 命名。 180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海邊或軍事設施旁常種植瓊麻或仙人掌,具有反登陸的阻絶作用 陳宛均攝

裸花鹼蓬能適應鹽分高的海濱灘地

陳保元攝

蔓荊 劉世慧攝

海濱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帶 金門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深遠,海濱土壤可能發育不良或含有較多鹽份, 甚至有些植物直接生長在海水或半鹹水中,因此,生長在海濱的植物大多具有耐 鹽的特性。 水生植物帶 水生植物分布於各河溪出海口附近或臨近潮間帶的沼澤地,或是潮間帶以下

海濱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大小金門沿海沙灘。在臨海之砂地及砂丘上,常是 濱刺麥、白茅形成單種優勢,濱剌麥─舖地黍植被型、白茅─鹽地鼠尾粟植被型也 出現在此類區域,後者在土壤堆積較多的岩岸亦可見到。至於在避風處的砂丘, 前有低草後有灌叢,常形成以鋪地黍、五節芒及蘆竹為主的高草區。 灌叢植物帶

1-2 公尺區域。在慈湖堤外感潮帶的泥質地及其以下的海水中,僅有海水生單子

181

葉植物甘藻一種,作為底棲動物的食物及庇護所,但甘藻的棲地遭到人為破壞而

在沿海的砂丘或是土壤淺薄的岩岸,密實的灌叢常位在森林的前緣,以白花

減少。在山后海邊的泥質沙地的海水中,主要分布著單子葉植物單脈二葉藻;至

若林盤、馬纓丹為主的植被型常在此出現。在近海砂丘上,可看到林投、蔓荊等

於在田墩海邊的淺水沼澤中,沉水單子葉植物流蘇菜為優勢植物。歐厝及東村等

優勢的植被,蔓荊 - 劉世慧蔓荊 劉世慧攝鄰海的岩岸,則以草海桐、凹葉柃木為

地的海邊沙質地上,屬於鋪地黍─細葉畫眉草植被型;另在田埔、內洋、大地一帶,

主,於此區可看到典型的濱海寄生植物─無根藤。而在岩岸土壤發育不良的棲地,

還有黃眼草、蔥草等較稀少的植物出現。在沙崗農場附近的海邊感潮帶,以蘆葦、

常受到強力東北季風的吹襲,主要優勢植物為潺槁樹與相思樹。在離海稍遠的岩

鹽地鼠尾粟及裸花鹼蓬較具優勢。此外,在浯江溪口感潮帶的泥地有紅樹林,以

坡,具有岩石裂縫之處,是以羊角藤、雀梅藤為優勢植物的植群。至於在濱海斷

海茄冬為優勢,伴生有水筆仔及甘藻,紅樹林生態系生產力豐富。

崖之下的陡坡,海桐和椬梧是主要出現的灌木植物。 182


森林植物帶 海濱的次生林,通常位在離海稍遠或土壤發育較為良好的環境,森林中的主

第 二 章

要樹種為潺槁樹、相思樹、榕樹、朴樹、海桐及外來的木麻黃,纏繞其中的藤本 植物以槭葉牽牛、羊角藤較多。林下可見到潺槁樹小樹及各齡級的幼苗,可見當 濱海森林演替至極相時,潺槁樹是優勢的植群。

繽 紛 的 生 命

生育在海濱的眾多植物中,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在田埔水庫鄰近田野的食蟲植 物,分別是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長距挖耳草、斜果挖耳草、挖耳草及沉水 的絲葉狸藻,然而因棲地不斷遭到破壞且不穩定,各物種分布範圍皆小,尤其是

[

長距挖耳草已極難見到。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植物利用歷史 - 民俗植物 悠哉的黃牛是金門常見的風景,左下是當地常見的八哥 王俊傑攝

[

金門島上居民利用植物的由來已久,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的使用最為 廣泛。民俗植物的用途,以食用最高,依序為藥用、慶典禮儀等。像是俗名為「一

陸域動物多樣性

條根」的闊葉大豆,屬原生藥用豆科植物,主治通筋疏血。由於金門島上土壤、 氣候適於一條根生長、栽培,因而成為近年來新興的金門觀光特產。

金門開闢以牧業為先,故金門牧業具有悠久歷史。後來畜牧雖漸式微,民間 仍多豢養騾馬牛羊,飼養雞豬更是普遍,在金門道路旁的草地上,常可見到黃牛、 環頸雉 ( 高麗雉 ) 的蹤跡。經歷長期開發,再加上島嶼面積小,金門島上大型野 生動物資源稀少。雖是如此,因位於大陸邊緣,成為候鳥遷徙的中繼站,島嶼雖 小卻擁有湖庫、灘地、丘陵、田野等各類棲息環境,低密度的人口減低了干擾的 程度,豐富多樣的鳥種成為金門最具特色的動物資源。與島上各類體型較小的生 物,昆蟲、兩棲、爬行、哺乳類等,組成生趣盎然的陸域動物相。

昆蟲

目前已知金門地區至少有 843 種昆蟲,主要的觀蟲地點多和植群的原始程度 有關,面積最大的太武山區、五虎山及古崗湖附近梁山,保有島上最豐富的昆蟲 資源。以蝶類資源來說,已知有 80 種,以蛺蝶科比例最高。而金門島上滿佈的 湖庫、塘澤,更孕育了多樣的水棲昆蟲。夜晚在五虎山下的水田或水潭周圍,可 看到條背螢 ( 螢火蟲 ) 的蹤跡。金門共有兩種螢火蟲,除了條背螢,還有臺灣窗 螢棲息。但隨著農地廢耕、路燈架設等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金門的螢火蟲正面 長葉茅膏菜 連裕益攝

183

臨嚴酷的考驗。 184


兩棲爬蟲

鳥類

金門鳥類累積至今約有 300 餘種,

5 種,大金門地區以黑眶蟾蜍、小雨蛙及澤蛙為主。爬蟲類計有 14 種,其中金

其中過境鳥種比例最高為 38%,另有冬

龜屬於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在臺灣已瀕臨滅絕,在金門雖族群量不如從前,仍保

候鳥佔 20%、夏候鳥佔 4%,一年四季

有穩定的族群。此外,金門的緬甸蟒經過近年族群分布與分子演化研究後,確認

皆留在金門的留鳥則僅佔 19%,迷鳥的

為當地的原生種,這種大型蛇類可長至 7 公尺長,在短草原、低矮森林及其邊緣

紀錄種類亦有 19%。每年秋季到次年的

可見蹤影。

春天,大批候鳥由北方飛抵至金門覓食、 金沙水庫的小環頸鴴 陳宛均攝

繽 紛 的 生 命 [

金門地區的兩棲類與爬蟲類多樣性並不高,實際調查到的物種累計有兩棲類

第 二 章

度冬,種類和數量均多。國家公園園區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內的慈湖、金沙水庫、陵水湖皆可觀賞 到數量龐大的鸕鷀、雁鴨、鷸鴴科、鷗科等水鳥成群棲息。其中慈湖、雙鯉湖及 慈堤沿海潮間帶,更是冬季鳥況最好的地方,許多在潮間帶覓食的水鳥會在漲潮 後飛入慈湖休息。至於金門的夏季,雖然夏候鳥的種類不多,但鼎鼎大名的夏日

[

精靈─栗喉蜂虎仍吸引許多賞鳥人士前來。 在金門有許多鳥類是臺灣地區沒有分布或稀少的種類,像是體型壯碩的褐翅 鴉鵑,常可在隱密的林緣、溝渠水邊發現。翠鳥科中的蒼翡翠體色鮮艷,覓食時 停棲在水域或廢耕地的突起物上觀望,而斑翡翠黑白斑駁、主食魚類,在水塘邊

金龜在臺灣已瀕臨滅絶,在金門的淡水環境仍有穩定的小族群 李承恩攝 緬甸蟒 李承恩攝

185

在臺灣罕見的黑頭翡翠,在金門為不普遍留鳥,常出現於海岸樹林及潟湖環境 李麗霞攝

186


淡水及河口魚類

常可見到牠在水域上方定點振翅、俯 衝啄食。有著橘紅色嘴的蠣鴴,在沿

第 二 章

岸花崗岩小島上築巢繁殖,利用厚實 的嘴喙敲啄牡蠣為食,模樣討喜。具

金門之地理位置在九龍江口,島上的湖泊、池塘及小溪流遍布,島上水體的

有美麗冠羽的戴勝,也是代表鳥種之

魚類相已知有淡水魚 52 種。慈湖的魚種組成種類最多,大多是淡鹹水或海水入

一,在開闊的草地常可近距離看到牠

侵的魚種,初級淡水魚較少。前浦溪及金沙溪的組成也相當豐富,初級淡水魚種

邊走邊啄,動作敏捷。而在金門的留

數相對比例較臨海的慈湖高。而分布最為廣泛的是極樂吻鰕虎,在有魚棲息的淺

鳥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於農田、

溝至湖泊都有相當多的數量。鯉科的羅漢魚也是如此,在較大型的湖泊成為優勢

繽 紛 的 生 命

樹林、居家附近結群活動的八哥。但 在臺灣,野生的八哥已甚為稀少。

[

造型鮮明的戴勝是金門常見留鳥 陳宛均攝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

哺乳類

在金門的哺乳類共紀錄 6 科 15 種,其中以水獺最為特殊,由於牠是陸上水 域環境中最高級的消費者,一旦棲息地受到汙染將最易受影響而消失,因此水獺 的分布與族群量可被視為評估水域環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至於大小金門地區 的陸棲小獸類包括食蟲目的臭鼩,以及嚙齒目的赤腹松鼠、鬼鼠、田鼷鼠、家鼷 鼠、小黃腹鼠、家鼠與溝鼠。金門擁有大片的人工林、農荒地和雜木林,提供臭 鼩或囓齒類良好的棲所。除了陸棲小獸類,翼手目的蝙蝠在大小金門地區曾記錄 2 科 6 屬 7 種。除了在臺灣也常見的東亞家蝠,在金門有著耳部結構特殊的絨山 蝠,牠飛行速度快,具有松茸狀的耳珠,在臺灣十分罕見。高頭蝠在金門的族群 也屬廣泛,常棲息在蒲葵如扇般下垂的枯葉,在古寧頭的南山林道有不少的高頭 蝠棲息,在林務所、迎賓館、太武山步道都有分布。

極樂吻鰕虎 周銘泰攝

原生魚種。最具特色的是目前在金沙 溪中游、田埔溪等地發現大鱗梅氏鯿 的蹤跡,在臺灣已滅絕,而在前埔溪 口也曾發現中國新記錄的稀有種─左 拉鯔鰕虎。102 年陵水湖又發現新紀 錄種攀鱸,早期臺灣標本館曾有紀錄 但可能因污染已滅絕,然而,金門地 區也廣泛受到外來種吳郭魚的威脅, 牠們與原生鯽魚、大鱗梅氏鯿等皆棲 息在緩流或池塘中下層,但因體型較 大與護幼的習性,競爭的結果可能造 金門水獺族群棲息於湖泊、溪流及海邊 楊子欣攝

187

羅漢魚通常棲息於水草間或可掩蔽的角落 周銘泰攝

成原生族群消失殆盡。 188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木麻黃在河口有定砂防風的作用 李育欣攝

養蚵 陳宛均攝

海域生態系

種海藻,紅藻最多 (24 種 ),綠藻、褐藻次之,藍綠藻最少。在田埔、青嶼沿海 海藻多樣性較高,烈嶼則以東林、東崗沿海為最。每年的冬季迄次年春天,是海 藻最適生長的季節,隨著夏秋的到來多樣性逐漸降低。沿岸的海藻中有石蓴、紫 菜、龍鬚菜等 11 屬具有經濟價值,可用於食用、藥用、飼料、肥料、工業方面

金門四面環海,灘淺澳深,魚蝦藻貝生息其間。海岸線長達 110 餘公里,平

等用途。

坦寬廣的潮間帶,沙岸、泥岸及岩岸交錯,不同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相, 使得金門的潮間帶生物更形多樣。四周的海域是大陸棚漁場之一,自古島民以海 為田,經營傳統漁業。但是近年來由於海洋資源枯竭,大陸漁船毒魚、炸魚的影 響,再加上近期金門地區的開發以商港建設為主,鄰海的生態環境遭受到前所未

潮間帶的無脊椎動物

有的衝擊。 貝類是僅次於昆蟲的最大動物類群,也在生態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金

海藻

門沿海貝類至少有 216 種,近半數種類屬於廣泛分布在金門沿海的貝類。103 年 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濕地生物調查,發現東亞新紀錄種酒桶冠耳螺和少 見的玻璃月華螺,顯示金門潮間帶生物多樣性非常高。笠螺、石鱉等通常棲息於 岩礁,花蛤、文蛤等雙殼貝類則棲息於細砂質環境,沙泥質環境適於牡蠣及海蜷、

受到大陸沿岸流較冷水團的影響,金門沿海可見到溫帶海域較大型的海藻種 類,與臺灣沿岸屬亞熱帶或熱帶地區的海藻相有明顯差異。金門沿岸共發現 57 189

蜑螺等,在紅樹林有玉黍螺的群聚。牡蠣、花蛤是金門重要的食用貝類,透過每 年石蚵文化節與花蛤季活動的舉辦,民眾得以體驗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奧妙。 190


魚類 第 二 章

金門沿海魚類至少有 75 科 137 種。在潮間帶的彈塗魚,在金門有紀錄的有

繽 紛 的 生 命

三種─廣泛分布在泥灘的彈塗魚以及泥質淺灘才能看到的大彈塗魚與青彈塗魚。 頭索綱的文昌魚,棲息在低潮線附近至水深 16 公尺處,對棲地環境及水質的要 求較高。沿海中底層的大黃魚,早期在金門的族群豐富,但因經濟價值極高,導 致過漁而減少。棲息於沿岸的花身雞魚、鱸魚,底棲性的絲翅鰶,定著在岩磯海

[

域的斑竹狗鮫,均是金門沿海的常見魚種。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

哺乳類

金門鄰近海域水深較淺,適於近海的鯨豚在此棲息。中華白海豚偏好於水深 20 公尺以下的海域,鄰近陸地而容易受到人類開發及產業活動的衝擊。臺灣西岸 的中華白海豚族群已於 97 年,被 IUCN 紅皮書列為極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等級,中國也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門的族群最為鄰近臺灣,經過 98-100 年的調查,以模式估算出金門海域大約有 40 隻左右的中華白海豚,與廈 門的族群有交流的現象。除中華白海豚外也曾記錄到江豚,目擊記錄都在金門本 鱟因為棲地減少而族群銳減 李育欣攝

島南側海域,水深較中華白海豚分布的海域深。

金門的餐廳或是居民牆上,偶可看到屬於節肢動物劍尾目的鱟。鱟的祖先大 約出現在四億一千多萬年前的泥盆紀,至今外型沒有多少改變,故為活化石。成 熟個體通常在淺海底棲,至高潮帶的沙礫中產卵,孵化後的幼體,常可在浯江溪 口與古寧頭一帶的泥灘見到。鱟的整個生活史多依賴潮間帶完成,可當作海濱潮 間帶環境的重要指標。 蟹類也是潮間帶的常見生物,在食物資源豐富的泥質環境,像是浯江溪口、 浦邊、洋山等海岸皆擁有密度非常高的螃蟹。沙蟹主要棲息在沙質海岸,招潮蟹 中北方招潮蟹棲息在地勢較低處、弧邊招潮蟹則在較高處,而清白招潮蟹則多在 沙礫泥質灘地出現。衛氏毛帶蟹僅在沙岸高低潮間活動,而成群活動的和尚蟹, 則多在低潮線附近沙灘上覓食,側足厚蟹則多分布在高潮線附近。分布最為廣泛 的四齒大額蟹,岩岸、泥岸甚至是消波塊,都可看到牠們在石上或岩縫的身影。

河口泥灘地的彈塗魚 李育欣攝

191

192


歐亞水獺(Lutra lutra)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歐亞水獺分布範圍從歐洲、亞洲至北非,部份地區族群數量穩定,但也有許 多地區因水域污染及棲地破壞,族群已稀少或滅絶。臺灣地區原有水獺族群,但

栗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

繽 紛 的 生 命

最近 20 年幾乎沒有野外目擊記錄,可能已滅絶,目前僅金門地區有較穩定的水 獺族群。緣於此,農委會公告之保育名錄將水獺列為瀕臨絶種保育類,國際自然 保育聯盟(IUCN)亦將歐亞水獺列為「近危」(Nearly Threatened, NT) 物種。

蜂虎科在全球共有 25 種,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及澳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水獺為水陸兩棲的哺乳動物,可在淡水或海水中活動及覓食,擅於游泳,身

[

栗喉蜂虎主要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是十分有特色且具教育解說意義的鳥種。

上細密的皮毛可以防濕防寒。在海水活動的水獺,上岸後需要淡水洗去鹽份,以 栗喉蜂虎為夏候鳥,每年三月至十月出現於金門地區,約三月至四月開始在

維持皮毛的功能,並且補充水份的需求。除了水域,水獺會選擇水岸邊隱蔽的樹

土堤挖洞穴築巢集體繁殖(為一夫一妻制,具有合作生殖行為),主要營巢區多

叢、洞穴、石堆作為休息和育幼的巢穴,也會在陸域上行走、移動於不同水域間。

分布於金門的東半島,最大聚集地為昔果山。營巢地常受到人為干擾(工程挖掘)

水獺以魚類為主食,也取食甲殼類、鼠類、鳥類、昆蟲等小型動物。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栗喉蜂虎營巢地環境因子研究,自研究中得知栗喉蜂虎在金門主要使用含黏粒量

金門地區因為有豐富的埤塘、溪流,且保有不少自然野地,因此成為水

較少的砂地與金門層兩類型的地質環境,且環境開闊程度會影響其營巢的意願與

獺的良好居所。依據國家公園近年調查,雙鯉湖、古崗湖、太湖、陽明湖、金沙

天敵的防禦狀態。

溪及前埔溪等水域,水獺較常活動,烈嶼地區也有零星的觀察記錄。

由於人為的開發土地利用,許多栗喉蜂虎的營巢區都面臨不穩定與不確定性。

金門地區全年降雨分布不均,年雨量僅約 1,000 公釐。近年人類活動改

自民國 92 年開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嘗試於國家公園範圍內之乳山及慈湖三

變了不少水域環境,如:湖泊浚深、溪流水泥化、水岸植被改變、污水排放等。

角堡營造新的人工營巢地,吸引栗喉蜂虎到此區域築巢,不僅可提供較長久穩定

陸域上,野地開發、道路興建及拓寬,可能影響水獺移動,或遭車撞意外。在持

的營巢地,且具有解說教育的功能,以期對栗喉蜂虎棲息地之保護、復舊、重建

續發展的同時,如何維持金門水獺族群的存續,需要國家公園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或營造上能有所助益。

與努力。

王俊傑攝

193

[

或放棄使用,具有相當的變動性。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民國 91 年起委託進行

楊子欣攝

194


鸕鷀 (Phalacrocorax carbo)

金門位於舊北區及舊熱帶區之東方亞區的過渡地帶,又與大陸距離很近, 雖然與臺灣的緯度相差不多,鳥類相卻有相當的差異。其中數量龐大的鸕鷀 (Phalacrocorax carbo)是最引起人們注意的冬候鳥,近年來在大小金門之越 冬鸕鷀最大數量皆在 5,000 隻以上,其龐大越冬族群在晨昏進出的壯觀奇景,對 賞鳥者與一般民眾都是相當難以忘懷的經驗,因此鸕鷀是金門發展生態旅遊的一 個重要主角。 鸕鷀科在全球共有 36 種,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包括歐洲、亞洲、澳洲、 非洲及北美洲東部,東亞族群的主要繁殖地為中國、烏蘇里與日本。金門之鸕鷀 於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固定夜棲於慈湖及小金門之陵水湖旁之木麻黃林,其中以 慈湖之夜棲族群最為龐大。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 94 年進行鸕鷀生態調查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1) 金門鸕鷀度冬族群很有可能繁殖於中國華北、東北、及西伯利亞等地,秋季分批 自繁殖地至金門度冬。 (2) 鸕鷀於外海所行之群體覓食,可分為圍旋式及履帶式 二種,其覓食效率相當高,於 30 -75 分鐘內結束。圍旋式群體覓食出現於寬廣 之海域,履帶式群體覓食則多出現於鄰近岸邊之水域。慈湖夜棲地之鸕鷀族群, 覓食魚種應主要為冬季集體洄游之鯔科魚類。 金門鸕鷀夜棲地均在國家公園管轄範圍之內,保護狀況良好,未來應持續保 護其夜棲地不受破壞,並且控制對夜棲地之人為干擾。

NEXT 連裕益攝

195

196


海洋與熱帶地區-南海的珊瑚礁

第 二 章

東沙環礁 Dongsha Atoll National Park

繽 紛 的 生 命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 東沙環礁地處南海北端,介於香港、臺灣與呂宋島間,距高雄 450 公里、澎

[

湖 426 公里、香港 315 公里,南距太平島 1,190 公里,為南海中位置最北、離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大陸最近且陸域面積最少的島嶼群。政府遷台之後,東沙島由海軍接管,成立東 沙守備區並陸續興建宿舍、倉庫、水井、氣象探空台與漁民服務站;民國 79 年 行政院正式核定將東沙島之行政管轄權委由高雄市政府代理;民國 89 年,海岸 巡防署接管東沙島,並由該署海岸巡防總局南部地區巡防局東沙指揮部擔任駐防 任務;民國 93 年,高雄市政府成立「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民國 95 年 12 月, 行政院核定「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計畫,民國 96 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正式

197

悠遊珊瑚上的雀鯛 鄭安怡攝

[

成立,為我國第一座海洋型的國家公園。

南海諸島位置圖 柯佳吟製

198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2 尖齒檸檬鯊

東沙遺址 2

島潟湖

1

真鯊科

特色

主要活動於淺水域的鯊魚,通常游動不

快,掠食頭足類、硬骨魚類、小型鯊與魟魚。 東沙分布

東沙機場

3

分類

淺海的海草床、沙地、潟湖與淺礁

東沙大王廟

南海屏障 東沙島碑

1 倒立水母 分類

Cassiopeidae科

特色

觸手在上,圓盤在下,與一般水母的

習性相反,故稱「倒立水母」。 東沙分布

東沙島內潟湖。

東沙島,最高處約7.8公尺,面積約1.74平方 公里,由珊瑚礁地質構成。 東沙島內小潟湖,水深1~1.5公尺,平靜無浪 ,潟湖內有海草床、倒立水母等各種生物。 東沙環礁由造礁珊瑚所構成,有礁台、潟湖、 淺灘、水道及島嶼等地形,水深不及20公尺。

3 東沙海草 分類

分屬於水鱉科、絲粉藻科等植物。

特色

生長於淺海域,是淺海生物附著、棲息

、覓食、孵卵的重要棲地,東沙現有7種海草。 東沙分布 199

環礁附近淺海域、東沙島內潟湖。 200


東沙島位於環礁西側,是東沙唯一露出海面之陸域島嶼,東西長約 2,800 公 尺、南北寬約 865 公尺,總面積約 1.79 平方公里,隸屬於高雄市旗津區;島的

第 二 章

西邊環抱一小潟湖,面積約 0.64 平方公里,退潮時水深不及一公尺。東沙島全島 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堆積而成,表面為一層珊瑚沙,底下為珊瑚礁所構成的地 質構造,最高處的海拔約 7.8 公尺,地勢低平,沒有明顯的地形遮蔽,遍佈低矮

繽 紛 的 生 命

熱帶灌木。

[

北外環礁軟珊瑚生態景觀 海管處提供

[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南海屏障,立於東沙島南側而建 池文傑攝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約為東沙島及東沙環礁向外延伸 12 海浬(22.2 公 里),總面積約 3536 平方公里,而以環礁外圍 100 潯(180 公尺)等深線內的 範圍為核心保護區,為目前臺灣總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地理環境

東沙環礁地形發育完整,由造礁珊瑚構成,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 水道及島嶼等特殊自然地形,直徑約 25 公里。環礁內風浪不興,水深平均 16 米, 佈有許多珊瑚丘、小沙洲及淺灘暗礁;環礁外水深 25 公尺內的斜坡為珊瑚的主 要分布區 53. 北外環礁軟珊瑚生態景觀北外環礁軟珊瑚生態景觀 海管處提供,25 公尺以深則為陡坡或斷崖,幾乎呈垂直下降至深海;周圍的礁台在低潮時會露出 或接近水面 06_ 東沙外環礁礁台在退潮時可露出水面 _ 鄭安怡東沙外環礁礁台, 退潮時可露出水面 鄭安怡攝,長約 46 公里,寬約 2 公里。環礁的西北、西南各 有一天然缺口,東沙島恰位於此缺口中間,形成所謂的南、北水道,是進入內環 礁水域的主要通道。 東沙外環礁礁台,退潮時可露出水面 鄭安怡攝

201

202


朝、明朝或清朝才納入我國版圖;對漁民來說,東沙島是漁撈作業時暫時休憩的

氣候

場所。早在漢朝之際,便有船隻在南海航行,並先後發現南海諸島;晉代時,東

第 二 章

沙島及南海島嶼被稱為「珊瑚洲」,宋、元時期被稱為「石塘」、「萬里石塘」, 明朝的「鄭和航海圖」則用「石星石塘」來敘述東沙島及南海島嶼。清初時期, 東沙屬於標準的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冬季受東北季風、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

東沙被稱為「落漈」或「南澳氣」,清朝末年才開始使用「東沙島」之名,著名

同時為許多颱風的必經之地。每年九月至四月的東北季風,以十二月和一月的風

航海人謝清高解釋︰此島為『海中浮沙』,此浮沙又位於廣州外林立的群山之東,

力最強,平均可達七至八級;五、六月後風向轉為西南,七、八月進入颱風侵襲期;

故稱之為『東沙』。到民國 36 年政府統一南海各島嶼名稱時,確定了「東沙島」

從四月到十一月間,皆偶有颱風出現,以七、八、九月出現頻率較高。

的稱呼。

繽 紛 的 生 命

至 3000 公釐間。夏季午後偶有雷陣雨,冬季時有陣雨或小雨。東沙海域表層水 溫約在攝氏 21-30 度之間,海水的鹽度變化不大。

[

島上雨量不均,降雨集中於四月到九月,主要由颱風引起,年雨量介於 1000

生物多樣性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所在海域位於低緯度地區,屬於熱帶海洋,適合珊瑚繁殖,

歷史人文

故該海域內珊瑚礁廣布,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東沙環礁附近海域擁有鯊魚、 鯖魚、鰹魚等大洋性迴遊魚類,又擁有石斑、鯛、龍蝦、貝類、海藻等具高經濟

[

價值的底棲性漁業資源,故自古以來便為東南亞各國的重要漁場。 目前在東沙的沈船考古研究中,陸續發現了唐、宋、元、明朝的古銅幣,可 見自古以來,東沙島便處於南海船隻漁捕、貿易、往來頻繁的航道上。有研究學

以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為目的而成立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園區內包括環礁、

者認為自秦朝時期,東沙便成為我國領土;也有人根據歷史文獻認為東沙是在漢

潟湖及東沙島。英國演化生物學家達爾文在 1841 年的著作「珊瑚礁構造與分佈」

東沙遺址 李培芬攝

203

藍鰭鰺是海洋中表層的洄游魚類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204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Coral Reefs) 裡認為珊瑚礁的初期發育可能 發生於火山島的周圍,由於珊瑚附著生長而形成裙礁,其後島嶼逐漸下沈,但珊 瑚持續生長,漸漸形成堡礁地形,後來因火山島完全沈沒於水中,僅剩環狀的珊 瑚礁島嶼持續增長,於是形成環礁。東沙環礁的形成機制可能與達爾文的理論類 似,以地質地形的角度來看,東沙環礁行程時間至少需要萬年以上。由於結構完 整加上規模甚大,東沙環礁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自然遺產。

東沙外環礁的珊瑚群聚,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 鄭安怡攝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的關係,使其同時擁有島嶼、 潟湖、潮間帶、海岸林、海草床、珊瑚礁及大洋等不同但又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 蔚藍的東沙海洋 林怡萱攝

孕育了極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遠高於陸域生態系。由於受限 於交通與後勤支援不易,有關東沙環礁海域的生物調查資料有限,目前我們對於 這片美麗的海域仍處於探索的階段。

205

206


陸域生態系

陸域植物多樣性 第 二 章

東沙環礁地形完備,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自然 地形。東沙島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堆積而成,位於環礁西側,是東沙環礁中唯

當飛機一降落於東沙機場的跑道時,映入眼簾的即是電影場景裡南方島嶼都

一露出海面之陸礁島嶼,環抱一小潟湖,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夏雨冬乾,面

會出現的熱帶海岸植被。東沙目前記錄有 211 種植物,大多數可見於臺灣本島、

積小而受海洋影響顯著,島上皆為海岸植群,同時亦為許多遷徙性鳥類的必經之

蘭嶼、綠島、澎湖等地。若依氣候推定,可將東沙島陸域植被歸為「季節性乾旱

地,曾見來自崇明島的三趾鷸,以及從澳洲南部來的翻石鷸。

之亞熱帶海岸林」。東沙島的植物資源以禾本科為最優勢,其次為豆科;而扣除

繽 紛 的 生 命

人為栽種物種,東沙島共有亞洲濱棗、大花蒺藜、毛苦參、老虎心四種稀有植物, (Cuthbert Collingwood)

[

以及海人樹、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匍地垂桉草與匍匐黃細心等五種臺灣本島

英 國 之 博 物 學 家 柯 靈 巫

未有分布的物種。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沙時,描述東沙島地形、動植物生

島上植被覆蓋以海岸灌叢林面積最大、範圍最廣,這類植被以草海桐 112_

態與人類活動,為最早的生態調查

草海桐 _ 李培芬東沙島上優勢種植物之一的草海桐 李培芬攝為主要構成之種類,

紀錄。依據文中敘述,當時島上聚

多與葛塔德木、林投、白水木、亞洲濱棗、止宮樹等木本植物伴生。此外島上植

集極多的塘鵝(Gannets)應為白

被覆蓋類型尚有主要分布於潟湖沿岸沙地的海馬齒草地、多分布於建築物附近的

腹鰹鳥;同時,由島中央少數現存

乾生草地、以木麻黃及銀合歡為主的人工植群、島上官兵栽植的人工苗圃等。海

的橙花破布子、白避霜花與瓊崖海

岸沙灘上亦有植物生長,但僅有馬鞍藤、濱大戟、雙花蟛蜞菊等匍匐性藤本植物

棠等高大喬木推測,當時擁有繁盛

生長於高潮線以上之區域。

[

1866 年搭乘英國皇家艦隊經過東

的泛熱帶型海岸林植物供白腹鰹鳥 築巢繁殖。島上的白色沙灘也曾是 海龜上岸產卵的地點,然而由於面 積狹小且離陸遙遠,生物族群本易 變動劇烈,加上過去曾受漁撈、軍 事活動及外來種等人為干擾,如今 生物相已不若當年柯靈巫所見那般

Collingwood 原稿圖 李培芬提供

繁盛。

阻礙海龜上岸產卵的反登陸樁 李培芬攝

207

潟湖陸域植物相生態景觀 海管處提供

208


鳥類 第 二 章

東沙島調查到的陸域動物種數有一半以上為鳥類,至 2015 年已記錄 285 種。

繽 紛 的 生 命

鳥種數雖然多,但每種族群量少且變化大,呈明顯的季節性變異。絕大多數鳥種 為春秋過境型,冬候鳥其次;全年可見的鳥種以鷺科、鴴科、鷸科、鶺鴒科與秧 雞科為主。其中秧雞科的白腹秧雞目前於東沙島有有繁殖記錄。翻石鷸的數量最 多且全年可見,對人類警戒性低,其次為金斑鴴、黃頭鷺及家燕,其數量亦十分

[

可觀。此外,東沙島尚可見到一些稀有鳥類的短暫停留,如軍艦鳥。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東沙島的鳥類棲地涵蓋潮間帶、海岸灌叢林、潟湖和海域。從機場末端的小 潟湖開始,東沙島東側偏北的水域與植被是鳥類遷徙過程中登陸的第一線,小潟 湖與週邊的灘地及草叢是多樣性豐富的觀察點,最多擁有 16 種鳥類同時在該區 域活動。退潮時,水鳥會前往主潟湖裡顯露出水面的沙洲上覓食;漲潮時,各種 水鳥則會分散於潟湖口的灘地、沿岸與機場末端的小潟湖等處。整體而言,東沙

[

島鳥種的出現與腹地面積及區位有關,由於島的東側面積較大,各類型棲地兼具, 因此擁有較多的鳥種數;西側北面沙洲末端的鳥種數亦不少,此區擁有小面積林 地,人為干擾較少。

大花蒺藜 林怡萱攝

老虎心 連裕益攝

白碧霜花 吳聖傑攝

東沙島上優勢種植物之一的草海桐 李培芬攝

陸域動物多樣性

翻石鷸 連裕益攝

209

金斑鴴 池文傑攝

210


陸上與海灘上隨處可見陸蟹與陸寄居蟹的蹤跡,兇狠圓軸蟹是島上最常見、

節肢動物

數量最多且體型最大的陸蟹,棲息於高潮線的土堤或海岸灌叢下的土質,常橫行

第 二 章

於馬路中央。島上的陸寄居蟹則以灰白陸寄居蟹最為常見,廣布於東沙全島,常 在沙灘上留下如坦克經過般的痕跡,大發生時可見沙灘上佈滿著密密麻麻的個體; 此外本區還曾記錄凹足陸寄居蟹。角眼沙蟹為東沙海灘上數量最多的螃蟹,眼柄

滿沙灘的寄居蟹是東沙島的特色景

頂端有一角狀突起,全身體色以灰白色或黃褐色為主,隱匿於白色沙灘上,移動

象之一。節肢動物為東沙島上歧異

甚為迅速。東沙島上也曾記錄到唯一的保育類甲殼動物-椰子蟹,數量不多,

度最高的生物類別,常見有昆蟲、

但其出現極具生態復育之意義。東沙島有五種招潮蟹,其中賈瑟琳招潮蟹 (Uca

蜘蛛、寄居蟹與螃蟹。東沙昆蟲型

jocelynae) 數量最多,於 99 年發表為新種;麗彩招潮蟹 (Uca splendida) 也於

態記錄約有 700 餘種,鑑定至種級

101 年發表為新種。

的數量約為 140 種,包括具特殊攝 食方式的潛葉蠅與臺灣未分布的幻

繽 紛 的 生 命 [

除了鳥類之外,螃蟹與夜晚佈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幻紫斑蝶海南亞種 連裕益攝

紫斑蝶。潛葉蠅將幼蟲植入葉片中, 幼蟲在葉片內以潛行方式蛀食葉肉,在葉片上會留下潛食的痕跡,故又名畫圖蟲, 為常見的植物害蟲;幻紫斑蝶分布於中國海南島及東南亞一帶,受地理隔離因素 演化為不同亞種,東沙島上的幻紫斑蝶為海南亞種,幼蟲以夾竹桃葉片為食。島

[

上蜘蛛種類不多,記錄有 8 科 14 種,以圓網型的金蛛科最為廣泛常見,而坐等 伏擊型的跳蛛科的種類最多。島上底棲性蜘蛛甚少,與臺灣本島底棲性蜘蛛甚多 的現象相異。

抱卵的兇狠圓軸蟹 李育欣攝

211

灰白陸寄居蟹 池文傑攝

角眼沙蟹 李允如攝

賈瑟琳招潮蟹 洪登富攝,海管處提供

212


軟體動物 第 二 章

目前已知至少有 11 科 18 種軟體動物出現在東沙島上,大部份廣布於東沙全

為主;東沙島曾經擁有綠蠵龜棲息的紀錄,近年分別於 100 年與 104 年有過綠蠵

繽 紛 的 生 命

龜登島產卵紀錄。

[

島,如皺足蝸牛、扁蝸牛、絲蛹蝸牛及非洲大蝸牛;耳螺科的種類較侷限分布於 潟湖周遭的潮間帶,而斷殼蝸牛科則分布於潟湖周遭的潮間帶及東沙島南方的海 岸。島上的非洲大蝸牛數量極多,陸寄居蟹多以其死殼為棲所。在兩爬方面,由 於東沙島面積小且無淡水資源,島上並無兩棲類動物,爬蟲類也僅以蝎虎與盲蛇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哺乳動物

東沙島並無原生哺乳動物,目

[

前島上的鼠、貓、狗,均隨人類活 動播遷至東沙。東沙島上的鼠類有 家鼷鼠、亞洲家鼠、溝鼠與小黃腹 鼠,因為沒有天敵,對島上原生植 物與鳥類具有負面影響,曾進行移 除工作。除鼠類外,貓狗對小島也 具有一定生態影響,故其繁殖情形 需持續控管。過去也曾發現島上有 東亞家蝠,但數量少。

捕食螃蟹中的大鼠 鄭宇庭攝

海域生態系 東沙環礁生態系的海域景觀,主要由綿延不絕的海草床、炫麗的珊瑚礁、以 及各式各樣的魚類與無脊椎動物共同打造,蘊藏了豐富的生態資源。東沙環礁周 圍的礁台大部分於低潮時會露出或接近水面,表面主要由珊瑚碎骨骼和活珊瑚群 體構成,珊瑚以團塊形和表覆形的石珊瑚類為主,地形平坦,並有些許潮池;潮 池中有豐富的生物相,包括海草、大型海藻、海膽、陽隧足、海參、多毛類、海鞘、 海葵與水螅等生物。東沙環礁內部的水深不到 23 公尺,佈有許多珊瑚丘、小沙 洲及淺灘暗礁,棲地可分為沙地、海藻、海草、活珊瑚、礁石以及珊瑚殘骸等底質; 環礁外珊瑚礁群聚較內環礁完整,包括石珊瑚與軟珊瑚類,地形有礁斜坡、巖穴 和崩壁,棲息著多樣的珊瑚礁生物,生態蓬勃發展。 213

團塊微孔珊瑚 海管處提供

強流處可見紅扇珊瑚,扇面通常與海流方向垂直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214


除了海草,海藻亦是熱帶珊瑚 礁海域中極為重要的生產者,多樣

第 二 章

化的大型底棲海藻群落與海草床一 樣不僅作為海中動物的食物來源, 亦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及孕育下一

繽 紛 的 生 命

代的繁殖所。東沙島沿岸海域約有 38 科 176 種的大型底棲藻類;其 中,蕨藻為綠藻門中的優勢種,紅 藻門的龍鬚藻、麒麟菜及海人草則

[

具高經濟價值。在過去,東沙島曾 是世界上重要的海人草產區。就調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查結果來看,東沙島附近的海藻相 屬於熱帶性海藻,與臺灣南部的海 藻相有所差異,而與菲律賓北部海 域的海藻相較為相似。目前海草與 海藻的研究範圍多侷限於東沙島周

[

圍,未來有更大範圍的研究後,對 東沙環礁的海草與海藻相的認識會 比目前豐富許多。

東沙外環礁淺水處可以看見的礁溝地形 鄭安怡攝

單斑龍占 海管處提供

壺海鞘 鄭安怡攝

海草與海藻

當浮潛於東沙島周圍海域時,抬頭會望見一片藍天,低頭則是一大片翠綠的 海底草原。東沙環礁海域擁有豐沛的海草分布,面積約達 9000 公頃,為我國面 積最大的海草床。全球海草種類約 60 種,即有 7 種在東沙島海域有分布,且其 中 4 種於臺灣本島海域並無發現紀錄。海草主要分布於熱帶與溫帶的沿岸淺海區 域中,是海洋中沉水性開花植物的統稱,具有根莖葉,能行光合作用,為重要的 初級生產者,能提供幼蝦、稚魚、海龜、許多無脊椎動物與附生動植物繁殖、孵 幼、藏匿與棲息的地點或是食物來源。此外,海草床具備減緩海流、固定泥沙、 促進營養鹽在底質與水層之間的循環等作用,與珊瑚礁和紅樹林生態系有密切且 顯著的交互作用。東沙島周圍的海草床最常見到單斑龍占與鸚哥的幼魚,海草葉 片上常有牠們啃咬的痕跡;海草葉片上亦可看見附生藻、壺海鞘或海兔,也可發 現倒立水母、饅頭海星、馬糞海膽與數種軟骨魚類,例如犁鰭檸檬幼鯊。 215

216


珊瑚礁

珊瑚礁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和熱帶雨林在生態上的功能極為相近,其 複雜的空間結構,能提供各種海洋生物棲息與覓食的環境,為海洋生態中生物多

第 二 章

樣性最高、生物量最豐富、總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目前東沙海域紀錄到的珊瑚 共有 320 種以上,以石珊瑚種類最多。然而內環礁的珊瑚礁群聚曾於民國 87 年,

珊瑚,有時會夾雜一些粗壯的分枝型軸孔珊瑚與巨枝鹿角珊瑚,再來是團塊型的

因聖嬰現象造成的海水溫度升高而大量白化死亡,到處都是分枝型軸孔珊瑚殘

菊珊瑚、角菊珊瑚、角星珊瑚、合葉珊瑚、苔珊瑚和雀屏珊瑚等種類。而在外環

骸,大型藻類與絲狀藻類取而代之,魚類組成亦連帶改變。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甫

礁北面,當柔軟指珊瑚密集覆蓋於礁石表面的範圍達直徑 1 公尺時,基部的骨針

成立,便開始珊瑚礁的復育工作,由了解野外珊瑚自然復原的種類、生態過程、

會凝集堆積,是少數提供造礁服務的軟珊瑚。

加入量,規劃人為復育工作;例如馴化珊瑚的培植和移植,固定碎骨骸與基質,

繽 紛 的 生 命 [

當我們悠游在東沙環礁海域時,可以觀察到礁石表面密佈著各類的桌型軸孔

[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217

東沙內環礁常見的聯合微孔珊瑚,群體壯觀 海管處提供

美麗軸孔珊瑚是內環礁珊瑚復育試驗所使用的物種之一 海管處提供

東沙外環礁的桌形軸孔珊瑚,為外環礁主要造礁生物之一 鄭安怡攝

顆粒軸孔珊瑚體色艷麗,可見於礁斜坡或平台 海管處提供

218


放置著苗磁磚等。於 103 年,紀錄到三年前由人工扦插的軸孔珊瑚產卵,可望把 握這初步的復育成效,使用扦插與有性生殖方式,擴展內環礁珊瑚的族群。外環

第 二 章

礁則因環境開放,海流較強、水質較為清澈,深海的冷水團湧升使得該處的珊瑚 躲過大白化的浩劫,因而珊瑚種類較多,平均活珊瑚覆蓋率亦較內環礁高。石珊 瑚類的桌形和分枝形軸孔珊瑚為主要造礁生物,在水深約 15 公尺內為優勢種,

繽 紛 的 生 命

15 公尺以深以軟珊瑚類居多,整體珊瑚覆蓋率達 70-85%,又以東側的珊瑚礁景 觀最完整豐富。

馬蹄鐘螺 連裕益攝

[

馬糞海膽 連裕益攝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濟價值,從歷年數量變化可知東沙海域也曾遭受過度採集。馬蹄鐘螺與菱硨磲蛤 目前在臺灣周邊海域幾乎未曾再發現,東沙海域則仍存有族群量。此外,饅頭海 星、黑星寶螺、黃寶螺與珊瑚礁上偶而可見的蜘蛛鳳凰螺、仙履魁蛤(俗稱鞋貝) 等,亦為東沙海域的代表性物種。值得一提的是,仙履魁蛤外型獨特,全世界僅

[

南海與臺灣海域有分布,平時雙殼打開,以殼附著於珊瑚礁石的縫隙中。

東外環礁軟珊瑚生態景觀 海管處提供

無脊椎動物

東沙環礁孕育了為數可觀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包含海綿動物、環節動物、 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及軟體動物等,目前共紀錄到甲殼類動物 125 種,棘皮動物 49 種,軟體動物 410 種。由於同屬南海群島的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均已記錄大 量無脊椎動物,當中包含許多新種,推估東沙環礁海域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應該更 高。其中,馬蹄鐘螺、龍蝦、馬糞海膽、銀塔鐘螺與「海中玫瑰」硨磲蛤具有經 219

黑星寶螺因外型搶眼而成為工藝品材料,族群承受著採捕壓力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220


東沙海域的棘皮動物主要分為海星、海膽、陽燧足、海參與海百合五大類, 其中以海星最為常見,如饅頭海星、藍指海星、微孔鍊珠海星、棘冠海星與佛氏 甘松海星等種類;其次常見者為海參,以蕩皮參和黑海參為主。極具經濟性的馬 糞海膽分布不均,以淺水域的密度較高;以珊瑚為食的棘冠海星在東沙海域則無 異常增生的情形,並不會影響東沙的珊瑚礁生態。至於甲殼類的部份,由於多以 夜行性為主,白天都隱匿於礁石的縫隙、底部或珊瑚礁體內,不易觀察,以龍蝦、 梯形蟹、姊妹岩蝦與寄居蟹較多;鋸緣青蟳則集中分布在東沙島潟湖內。

悠遊珊瑚上的雀鯛 鄭安怡攝

魚類

東沙環礁海域自古即為良好漁場,溫暖的水溫、完整的珊瑚礁、繁茂的海藻 與海草提供了魚類絕佳的棲息環境。目前已知 693 種,包含了許多在臺灣本島未 記錄過的物種,如黃棕美鰕虎魚、史氏海龍。受到珊瑚白化之影響,珊瑚礁生態 系的魚類組成也略有變化,同時由於外來漁民非法捕撈,近年來魚種數與豐富度 皆明顯減少。在珊瑚白化之前,內環礁與外環礁的魚類群聚相似,皆多於東沙島 周圍海域;在珊瑚大白化之後,內環礁魚類群聚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目前為東 藍指海星 鄭安怡攝

221

佛氏甘松海星 鄭安怡攝

鋸緣青蟳是體型巨大的肉食性蟹類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沙海域狀況較差者;其次為東沙島周圍海域;而外環礁受到的影響為最小。 222


東沙環礁海域魚類群聚組成以隆頭魚科最多,鰕虎科、雀鯛科次之。珊瑚礁 魚類多以草食性的鸚哥魚、粗皮鯛與隆頭魚為主,其次是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雀鯛,

第 二 章

而位於食物鏈高階的魚種如石斑等,其種類與數量則較為稀少。六線豆娘魚與條 紋豆娘魚數以百計地在內環礁的淺水區域活動,小小隻地一大群十分可愛。俗稱 「東沙蘇眉」的橫帶唇魚、外型形似「關刀」而有其名的白吻雙帶立旗鯛、獅子

繽 紛 的 生 命

魚與揚旛蝴蝶魚,亦為東沙海域礁石區可見的美麗魚種。體側中央有一明顯黑斑 的單斑龍占,多以單獨或小群體方式在礁石邊緣的沙地或海草床中巡游。而海底 的沙地上可看見鰕虎魚、塘鱧與比目魚。此外尚有白斑躄魚、條腹天竺鯛、費氏

[

窄尾魟等珍稀魚種。

[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白斑鸚哥魚,照片為雄性個體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223

網紋石斑魚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橫帶唇魚 鄭安怡攝

俗稱獅子魚的斑馬短鰭蓑鮋 海管處提供

費氏窄尾魟 陳慧如攝,海管處提供

224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東沙海草

[

沈水性植物往往是淺海域水質與污染的敏感指標,可反映熱污染、水 污染、農業優養化、漏油污染、疏濬、漁撈及上游流域的改變等情形。

東 沙 環 礁 國 家 公 園

然而相對於鹽澤、紅樹林、珊瑚礁、熱帶雨林等其他沿海重要棲地,海 草床面積小、消失速度快卻最容易為人所忽略。 東沙海草 孫筱雲攝

倒立水母 連裕益攝

海草為海洋中沉水性開花植物的總稱,屬於單子葉植物,具有真正的 60 種,分為 4 科 12 屬,佔不到所有開花植物的 0.02%。除了南極洲外,

倒立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

[

根、莖、葉及維管束構造,且會開花、結果並產生種子。全球海草不到 各個大陸皆有海草的蹤跡,為溫帶及熱帶淺海重要的初級生產者,是幼 蝦、稚魚、斑馬魚、海馬、海牛、儒艮、海龜及許多無脊椎動物的繁殖、 孵幼與藏匿的地點,同時也是附生動、植物的重要基質。此外,海草床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島潟湖中,岸邊的清澈水域常可見到一種有許多朝上伸

亦可穩定底泥沈積物、過濾海水、減緩波浪、調節海水流量、穩定橋樑

展搖擺著觸手、半透明的生物。雖然長的很像海葵,但牠們其實是一種水母,學

與堤防基質,還可加工用於編織、造紙、飼料及製作隔音隔熱等材料。

名稱為 Cassiopea andromeda,俗名因其相異於一般水母的習性,而稱之為「倒 立水母」,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海域。

相較於陸生植物,國內幾座主要標本館的海草標本數量相當稀少,研 究也較為有限。臺灣的海草目前計有 10 種,分布於臺灣西部海岸、恆春

倒立水母之所以圓盤在下,觸手朝上的平躺在淺水中,是因為牠們的觸手中

半島、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群島、金門島及東沙環礁。其中,東

有許多共生的雙鞭甲藻(dinoflagellate algae),這些共生藻類不僅造成了倒立

沙環礁提供了海草一個安全且寬廣的礁岩平台,風浪被阻絕在一、二公

水母的觸手豐富的藍綠色變化,更能透過光合成作用提供倒立水母養分。倒立水

里外,同時因礁岩表面容易留住泥沙碎屑而提供了適當的基質,因此海

母為了讓這些藻類接觸到較多的陽光,因此喜歡棲息於陽光照射充足,水流平緩

草於東沙海域的分布範圍十分廣大且豐度甚高。但由於地處偏遠、位置

的淺水區,東沙島的潟湖環境恰好提供了絕佳的環境,因此數量頗豐。

敏感且不易到達,以致最近幾年才開始累積基礎資源調查成果。目前海 洋國家公園關於海草的研究計畫內容,以現場調查種類的組成與覆蓋度

除了共生藻類提供的養分外,倒立水母亦會以其觸手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為主,輔以衛星影像觀察大略分布情形。直至目前為止,東沙島附近海

等做為食物,並且像其他水母一樣擁有著會螫人的刺絲胞。所幸其毒性不強,一

域曾記錄到的海草共有 7 種,分別為泰來草、卵葉鹽草、單脈二藥草、

般人被螫到較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但由於每人體質不同,亦有人會有較明顯的

圓葉水絲草、鋸齒葉水絲草、水韭菜及鐮葉叢草,在各地區單獨生長或

反應,因此雖然倒立水母看起來美麗無害,但盡量不要用手碰觸。

與其他種類混生。 倒立水母除了會與藻類共生外,亦會與特定的蝦類共生。蝦子棲息在水母的 觸手之間,獲得水母觸手的保護,並以清除水母身上的寄生蟲為報。倒立水母如 海葵般的特殊習性亦會被其他生物利用,有觀察曾發現螃蟹將倒立水母背在背 上,當作防禦的武器。 225

226


尖齒檸檬鯊 (Negaprion acutidens)

隨著持續的生態調查,東沙目前已累計 693 種以上的魚種紀錄,主要包括珊 瑚礁與海草床魚類;其中沿岸的海草床、沙地、潟湖、淺礁,棲息著一些軟骨魚 類,例如魟魚和鯊魚,尖齒檸檬鯊為其中一種較常見的鯊魚,東沙的小潟湖口與 小潟湖內是目擊熱點。尖齒檸檬鯊屬於真鯊科,檸檬鯊屬,臺灣只有紀錄到本種, 又俗稱檸檬鯊;主要棲息在近岸、淺海海域,會沿著大陸棚或島嶼陸棚中底層水 域活動,但很少有長距離的活動。 檸檬鯊游動通常不快,個體單獨覓食,掠食對象包括頭足類和其他魚類,例 如硬骨魚、小型鯊與魟魚等。生殖方式為胎生,幼鯊出生時體長約 70-80 公分, 成鯊可達 3 公尺。對人類來說,檸檬鯊並非習性溫和的動物,以體長來看,成鯊 也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國外部份地區近年發展餵食鯊魚的旅遊行程,檸檬鯊也是 其中之一,有過咬傷潛水員的紀錄,多有文獻探討餵食鯊魚的旅遊型態之社會性、 生物性的影響。 雖然檸檬鯊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近赤道沿岸水域,但東南亞地區如 印尼、泰國,因近岸過漁、珊瑚礁與潟湖棲地破壞嚴重之情形,IUCN 紅皮書將 東南亞的族群列為瀕危等級 (Endangered) 。以地理位置和棲息的習性來看,東 沙的檸檬鯊應屬於東南亞地區的族群,這裡的海洋環境相對提供庇護的棲地。未 來更多的生物學研究不但有助於我們了解此物種,也能提供寶貴的保育背景知 識。

NEXT 海管處 提供

227

228


台江

西南沿海的重要濕地

第 二 章

Taijiang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繽 紛 的 生 命

台江國家公園簡介

[

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的第八座國家公園,於民國 98 年成立,源名於 18 世紀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以前臺灣西南之潟湖「台江內海」。全區面積為 39,310 公頃,包括陸域 4,905 公頃和海域 34,405 公頃,主要保育自然濕地生態資源、台江地區重要文化歷史、 黑水溝與古航道,是臺灣第一座兼具歷史文化、漁鹽產業、濕地生態等資源特色

[

的國家公園,也是唯一涵蓋河海交界濕地生態系的國家公園。

度冬的水鳥在台江隨處可見 李麗霞攝

229

晨釣 劉漢隆攝,台管處提供

230


台江國家公園

紅樹林 分類

紅樹科、馬鞭草科及使君子科

特色

耐潮、耐鹽,生長於河口及潮間帶,形成

黑面琵鷺

特殊的河口生態系。 台江分布

七股溪、曾文溪、鹽水溪等河口區域

皆有分布。目前設有七股海寮紅樹林保護區。

分類

鹮科

特色

全球瀕危保育類,族群僅約2000隻,每年全球

的近半族群會到曾文溪口度冬,春天再返回北方。 台江分布

曾文溪口北岸、四草濕地。目前設有黑面

琵鷺保護區。

弧邊招潮蟹 北汕尾溼地景觀區

分類

沙蟹科

特色

臺灣體型最大的招潮蟹,雄蟹有明顯的大

四草砲台

螯,生長於潮間帶、紅樹林底層的泥濘地。 台江分布

四草魚塭區 鹽水溪口

各溪口潮間帶。

觀海樓 鹿耳門溪口

七股潟湖

台江範圍內為海岸、濕地、潟湖、海洋,陸域 最高僅約0.5公尺。 俗稱「澎湖水道」或「黑水溝」,為臺灣海峽 最深的海域,水深超過100公尺,是早期先民 渡海來臺的行經水路。

231

曾文溪口 黑面琵鷺保護區 國聖燈塔

232


地理環境 第 二 章

台江國家公園以自然濕地生態資源為主,「濕地、沙洲、海埔地」為本區主

繽 紛 的 生 命

要特色。陸地區域大部分屬於古潟湖「台江內海」淤積而成的地區,全區無高山, 平均海拔高度僅約 0.5 公尺。 臺灣西海岸地勢平坦,夾帶大量泥沙的河川在出海口附近逐漸淤積形成沙洲

[

或自然的海埔地,「離岸沙洲島」也是此區的重要景觀之一。清代中葉以後,台 江內海逐漸淤積陸化,隨著漢人來台墾殖,逐漸開闢為魚塭與鹽田;時至今日,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養殖漁業仍為此區的主要產業之一。 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國家重要濕地共有四處,包括國際級濕地:曾文溪口 濕地、四草濕地,以及國家級濕地:七股鹽田濕地、鹽水溪口濕地。無論是河川

[

淤積形成的天然濕地,或是由魚塭和鹽田形成的人工濕地,皆提供了大量養分, 孕育豐富的底棲與浮游生物資源,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也吸引大批過境或度冬的 水鳥在此聚集。

潟湖夕照 陳正輝攝

位置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區南北長約 20.7 公里,包含陸域與海 域。陸域範圍包含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北起青山漁港南堤,南至鹽水溪南岸 之沿海公有土地,如臺南市境內之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海岸防風林、鹿耳門溪 周邊及嘉南大排與鹽水溪所圍塑之公有地區域,以及七股潟湖(青山漁港南堤以 南、七股潟湖堤防以西)、台 61 線道路以西之黑面琵鷺保護區。臺灣本島極西 點(國聖燈塔)亦位於範圍內。 海域部分則以沿海等深線 20 公尺為範圍,並包含漢人先民渡海主要航道中 澎湖東吉嶼至鹿耳門段(澎湖東吉嶼南端至鹽水溪等深線 20 公尺所形成之寬約 5 公里,長約 54 公里之海域)。 233

七股潟湖沙洲 連裕益攝

234


除上述三條主要河川外,另有南北向的人工運河「竹筏港」,於清道光年間

氣候

由三郊開闢,因其寬度僅容竹筏通過而得名。竹筏港水道全長十餘公里,由四草

第 二 章

經鹿耳門溪到曾文溪。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北回歸線以 南,屬於亞熱帶氣候並受季風影響。

繽 紛 的 生 命

過去(民國 95 年~ 103 年)臺南地 區每年 6 至 9 月氣溫最高,可達 28℃ 以上;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氣溫則 20 度左右。全年日照充足,乾濕季分

[

明。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約 為 1,752mm,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每年 5 月至 9 月西南氣流旺盛,盛吹 南風與西南季風,梅雨季和颱風季可 涵 蓋 全 年 近 八 成 的 降 雨 量; 每 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為乾季,受大陸冷氣團 影響,盛行東北風至偏北季風,雨量

[

鹽田 連士傑攝

稀少。

水文

區內主要河流包括曾文溪、鹿耳門溪、鹽水溪,皆為由東向西出海。曾文溪 為臺灣第四長的河流,發源於阿里山脈,全長 138.47 公里,流域面積 1,176.64 平方公里,主要支流為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主要流域在嘉義縣及臺南市境 內,上游河床由巨石構成,中游為丘陵及台地地形,下游則形成廣大的嘉南沖積 平原,也是臺灣最早開墾的區域之一。曾文溪中游的水資源豐富,水庫密集,蓄 水設施包括鏡面水庫、南化水庫、烏山頭水庫,以及全臺最大的曾文水庫;下游 河道在臺南市內,入海口位於安南區及七股區之間。曾文溪出海口北岸濕地為重 要的黑面琵鷺棲息環境。 鹿耳門溪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北方,原為西元 1661 年鄭成功登台時航行的水 道「鹿耳門港道」,因形狀像鹿耳而得名;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鹿耳門港道 也逐漸變成細長的鹿耳門溪。 鹽水溪舊稱新港溪,發源於臺南市龍崎區大坑尾中央山脈南部,全長 41.30 公里,流域面積 339.74 平方公里,主要支流為那拔林溪,主要流域跨越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是全臺唯一可發現十種招潮蟹的地方;出海口北岸的四草濕地亦屬 國際級濕地,是臺灣重要野鳥棲地,也是臺灣沿海紅樹林保存完整、歧異度最高 的棲地之一。 235

黃昏下的黑面琵鷺 楊曼瑜攝

美麗的紅樹林綠色隧道,為竹筏港的支排 陳滄海攝

236


清代中葉(18 世紀後),台江內海逐漸淤積陸化,到了 19 世紀臺南地區已

歷史人文

產生許多海埔新生地,地景自然變遷外,人為的開發(開闢魚塭、鹽田,開墾農

第 二 章

地等等)也加速了環境的改變。時至今日,魚塭和鹽田仍是古台江內海區域極具 代表性的土地利用形式。 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保留了台

繽 紛 的 生 命

江地區的人文史蹟與產業文化。臺灣 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歷史約從 17 世紀荷蘭人佔領臺灣開始,於 1624 年由今日鹿耳門進入臺灣。荷蘭人繪

[

製的地圖顯示,當時臺灣南部有連續 七個島嶼和臺灣相接,形似鯨魚的背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部,因此被稱為七鯤身,一鯤身即今 日臺南安平;由七鯤身圍繞而成的潟 湖,即「台江內海」。明代,鄭成功

養殖漁業 楊曼瑜攝

從金門出兵,經澎湖由鹿耳門港道進

[

入台江內海,於 1662 年迫使荷蘭將領投降撤出臺灣,臺灣由此進入「第一個漢 人政權」的明鄭時期。福建、廣東沿海的漢人亦因此逐漸移民臺灣。 清代時施琅攻佔臺灣,滿清政府決定將臺灣納入版圖,但實行嚴格的「渡台 管制令」,同時只開放廈門與臺南鹿耳門為兩岸的對渡口。即便在嚴格的禁令與 渡台須經險惡的黑水溝,仍有大批漢人冒險合法或非法航渡到臺灣尋求發展。除 開墾土地與興建水利設施外,亦有養殖漁業、鹽業以及貿易營生。

中國樹蟾是臺灣最早被記錄的蛙類 池文傑攝

生物多樣性 十九世紀時由於臺南安平為少數對外國人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有許多西方 的探險家來到此處傳教、經商並進行採集;當時國聖港是貿易頻繁的商港,許多 國外的博物學家都是由臺南安平與國聖港一帶進入南臺灣。臺灣自然研究史開拓 時期最重要的人物 - 史溫侯(Robert Swinhoe),就曾經在 1858 年由國聖港進 入臺灣,在臺灣府(今臺南安平)記錄到裏海燕鷗、小燕鷗、東方環頸鴴、小雲雀; 而臺灣最早的蛙類記錄亦是史溫侯在臺灣府採得的中國樹蟾,另外在臺灣府亦採 集到小雨蛙、金線蛙與虎皮蛙等常見的種類。 1823 年暴風雨氾濫成災,曾文溪改道,由上游沖下大量泥沙,使日漸淤積的 台江內海形成一海埔新生地,同時也將台江內海分成三大鹹水潟湖,分別為鯤身 漁塭 李麗霞攝

237

湖、四草湖與七股潟湖,之後此區的河口持續堆積泥沙,使海岸線不斷的向西延 238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馬鞍藤是海邊沙地常見的耐鹽性植物 劉世慧攝

濕地生態系是台江最珍貴的自然資源, 圖為高蹺鴴保護區 連裕益攝

土沉香在植物紅皮書評估中,屬於易危等級的植物 陳保元攝

陸域生態系 位處臺灣西部沿海曾文溪、鹿耳門溪、鹽水溪與臺灣海峽交會的台江國家公 四草東北邊已開發為科技工業區 楊曼瑜攝

伸;民國 60 年代,政府在七股地區陸續開發了 2,000 多公頃的海埔地,有些開 發成鹽田,有些則規劃為養殖漁業魚塭用地,其中以七股鄉的虱目魚養殖漁業規 模最大。一連串的天然與人力的交互作用之下,演變成由七股潟湖、四草湖、溝 渠、鹽田以及魚塭等構成的海岸河口濕地景觀。近年由於產業的轉型,鹽田與魚

園,其內最主要的生態系類型為河口濕地生態系。根據「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 的定義:濕地主要為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由沼澤、 泥沼地、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之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 6 公尺以內之海域。台江 國家公園範圍內重要的濕地包含國際級的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及國家級的七 股鹽田濕地、鹽水溪口濕地等。

塭陸續廢耕,以及臺南科技工業區的設置,過去的漁村鹽田風光已不復見。

陸域植物多樣性

台江國家公園的河口濕地生態系,成為維繫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生態廊道, 保存了海岸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亦保留了先民的移墾歷史、養殖漁業與鹽田 產業文化。此區的海埔地、沙洲、濕地與魚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水鳥停棲覓食區 域,每年冬季吸引了大量的水鳥在此度冬。

台江國家公園約有近 400 種植物,植被型態由典型的河口紅樹林與海濱鹽地 植物所組成,其中較珍貴或稀有者,除海茄苳、水筆仔、欖李、五梨跤等 4 種紅

239

台江國家公園於民國 98 年 12 月 28 日正式掛牌成立,開始展開生物環境與

樹林外,尚有如白花馬鞍藤、禾葉芋蘭、苦檻藍、海南草海桐、土沉香等沙地及

歷史文化的深入調查與研究,此區長期以來,因冬候鳥與具有全世界最大的黑面

鹽地植物。植被類型依照其環境特色可以分成紅樹林、海岸防風林、鹽地植物與

琵鷺度冬族群而受到關注。

魚塭邊緣植物。 240


海岸防風林

紅樹林

紅樹林原指由紅樹科植物所構

台江國家公園內除了紅樹林與鹽地植物等天然植被,亦有為了減低風速、鹽

成 的 耐 鹽 植 物, 由 於 生 長 在 潮 間

害以及增進定沙的海岸防風林,人為栽種的海岸防風林主要是由木麻黃及黃槿混

帶,根部常會被海水淹沒,故具有

生而成。但近年由於土地鹽化,在曾文溪口附近、城西垃圾焚化爐以西的防風林,

呼吸根,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

海水滲入而形成林間沼地,欖李逐漸在此發展成紅樹林純林。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間 的 熱 帶、 亞 熱 帶 氣 候 區。 臺 灣

[

的 4 種紅樹林植物主要生長在西 部沿海河口一帶,北部以水筆仔為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主,海茄苳廣泛分布於中南部沿海 一帶,至於欖李與五梨跤則侷限分 布於南部。台江國家公園內同時有 五梨跤、欖李、海茄苳及水筆仔 4

[

種紅樹林植物,其中,曾文溪口到 鹽水溪的紅樹林以海茄苳及欖李為 主,鹽水溪河口往上游至觀海橋則 有大範圍的海茄苳紅樹林;水筆仔 原分布於臺灣北部,近年被人為引 至南部栽植;另外,曾文溪口南岸 保安林內有自然演替形成的林間沼 地,分布欖李紅樹林兩千多棵,為 景緻相當獨特的欖李純林。

鹽地植物 台江海岸 連裕益攝

台江國家公園內的海濱環境,

魚塭邊緣植物

海風強勁、日照強、蒸發量大,土 壤內鹽分高且貧瘠,在鹽分地帶、 紅樹林周邊生長的各類植物皆屬於 鹽地植物,這類的植物通常具有相

魚塭堤岸上的植被視塭主之需要而栽植,屬於人工植被,在魚塭眾多的台江

當的耐鹽性,包括土沉香、苦林盤、

地區,算是一種地景特色,並且也關係到鳥類的利用。魚塭邊緣有的屬於裸露地,

黃槿、欖仁、馬鞍藤、濱水菜、濱

有植被者,多為草本灌叢型。較靠近水邊者以禾本科為主,以濱雀稗最多;離水、

雀稗、濱剌麥、白芒、假馬齒莧、

河口的海茄苳 劉世慧攝

堤岸上較高處的植物以土牛膝及銀合歡數量稍多。灌叢的種類包括磨盤草、銀合

苦藍盤等植物。

欖李 蔡沛宏攝

歡,白花苦林盤,其餘包括馬鞍藤、毛西番蓮、一枝香、刀傷草等。

黃槿 陳保元攝

241

242


鳥類棲地之一:鹽田

陸域動物多樣性 鹽田地帶在舊時屬於台江內海的一部份,兩百多年來,由於淤積陸化逐漸被

第 二 章

開發成鹽田、魚塭及村落,2002 年後已停止曬鹽。停曬後的鹽田,棲息的鳥類 以鷸鴴科為最多。鹽田的棲地特色類似沙洲,環境平坦及淺淺的水域,但周圍也 有低矮的堤防,強風時可作為避風之處,具有停棲和覓食的功能。目前於台江地

繽 紛 的 生 命

區,在四草與七股的鹽田濕地有部分劃作國家公園內的北汕尾水鳥保護區、鷸鴴 科保護區以及七股鹽田區,保護區內的部分舊鹽田已改善成為自然感潮的鹽沼濕 地,為野生動物提供穩定的棲地與食物來源。

[

鹽田地帶整年可見的有高蹺鴴、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小白鷺、翠鳥、紅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冠水雞、白腹秧雞、緋秧雞等。春、秋兩季候鳥過境期,過境鳥包括姥鷸、三趾 鷸、針尾鷸、寬嘴鷸、斑尾鷸、黑尾鷸、黦鷸、白腰草鷸、紅領瓣足鷸、半蹼鷸。 冬候鳥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黑面琵鷺、遊隼、濱鷸、滸鷸、雲雀鷸、磯鷸、

[

長嘴半蹼鷸。夏候鳥則有小燕鷗及燕鴴。

曾文溪口是全球黑面琵鷺族群最重要的度冬地 李麗霞攝

高蹺鴴 連裕益攝

鳥類

候鳥是台江國家公園最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類群。臺灣位於東亞候鳥遷 徙線上,東亞遷徙線可分成陸路與海路兩條線,陸路由西伯利亞、蒙古、大陸東 北,沿著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經過臺灣西部、菲律賓到馬來半島,最遠至澳洲大 陸;另一條線是沿著韓國、日本、琉球群島、臺灣東部、菲律賓等列島再往南, 臺灣是兩條路線的必經中繼站。對候鳥而言,濕地是其遷徙度冬過程中最重要的 棲地,濕地的高生產力可以快速的提供候鳥長途遷徙所需能量。而台江國家公園 境內廣大的濕地,每年即提供數以萬計的候鳥群於臺灣度冬與覓食,是東亞重要 的候鳥度冬區以及過境停棲點。 每年 9 至 11 月為候鳥大量南下之遷移期,一部份在此短暫停留休息後繼續 南遷;另外一部份候鳥會留在此處過冬。隔年 3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為春季候鳥北 返遷徙期,這段南北往返時期路經的鳥種將超過 200 多種,其中包含有臺南濕地 鳥類三寶之稱的黑面琵鷺、反嘴鴴與高蹺鴴。 243

覓食中的姥鷸 ( 前 ) 及尖尾鷸 ( 後 ) 李麗霞攝

磯鷸 池文傑攝

244


鳥類棲地之二:魚塭 養殖漁業在飼養魚苗的過程中,添加不少飼料及有機物質至水體中,提供藻

第 二 章

類及底棲生物有利的生長環境,而成為鳥類的極佳食物來源。因此,維持傳統經 營管理之下的魚塭,食物來源相對豐富,比起鹽田更適合鳥類棲息與覓食。沿海 魚塭依不同養殖物種而有不一樣的水位管理。在臺灣西南沿海魚塭常有長年深水

繽 紛 的 生 命

養殖類型、週期性淺坪養殖、廢養魚塭等多種不同類型魚塭。週期性淺坪魚塭在 秋冬季節常成為候鳥喜好的棲地,如鷸鴴科、鷺科等;每年在農曆九月過後,淺 坪虱目魚漁塭會進行最後一次收成,之後開始長達半年以上的曬坪,並在隔年農 曆清明節前後重新注水,準備新一季的養殖,這段魚塭的休養期正是每年的候鳥

[

度冬季。剛放水後的魚塭,底泥濕潤且擁有豐富的底棲生物,可以提供即時且適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當的淺灘環境,供給候鳥的覓食需求。此外,廢養魚塭也常可成為候鳥度冬重要 選擇之一。出現於深水環境的鳥類則以鴨科為主,例如尖尾鴨、赤頸鴨,稀有的

[

瀆鳧、花鳧、羅文鴨、青頭潛鴨等種類。

尖尾鴨 連裕益攝

鳥類棲地之三:河口潮間帶

嬌小可愛的東方環頸鴴是十分常見的候鳥 池文傑攝

在台江國家公園西岸出海的鹽水溪口、嘉南大圳與曾文溪,在河口和海水相 會的潮間帶沖積出適合各類底棲、植物生長的環境,在此繁衍了大量的藻類、底 棲生物及紅樹林。河口潮間帶與沙洲環境通常平坦遼闊,在這個河海交界區,堆 積著大量由上游沖刷而來的沙泥沉積物,擁有豐富的營養鹽。看似荒蕪底泥下生 活著各種蝦蟹、貝類、棘皮動物或底棲性無脊椎生物,可供多數迴游魚類在此產 卵繁衍後代。退潮時更是可以提供鷸鴴科、秧雞科、鷺科廣大的覓食區,也可見 到大杓鷸、中杓鷸、濱鷸、東方環頸鴴,以及全球半數以上的黑面琵鷺度冬。 淺坪虱目魚漁塭 吳采諭攝

近年臺灣傳統農漁業用地轉變 為工業區或廢耕地的情形日多,再 加上養殖漁業規模在近年也逐漸轉 變,養殖虱目魚為主的淺坪魚塭又 有部分轉型為深水魚塭,改為養殖

曾文溪口北岸的黑面琵鷺保護區是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度 冬區,104 年全球的黑面琵鷺普查結果顯示,全世界有 3077 隻的黑面琵鷺,其中, 有超過 1800 隻在臺灣度冬,每年約近 60% 的族群會在台江國家公園的四草、七 股一帶。 鳥類棲地之四:海岸防風林

經濟價值較高的石斑魚與文蛤,顯

鷹斑鷸 池文傑攝

245

見淺坪式魚塭對於水鳥所扮演的棲

海岸防風林所佔的面積比例雖然不大,卻是沿海地區少數面積較大的樹林環

地功能相當重要。過去魚塭水面上

境,對於秋冬過境臺灣的陸鳥群尤其重要,是牠們過境中途暫時停歇的重要棲地。

布滿上千隻水鳥的景象已漸漸消

此區常見的過境鳥以屬於鷺科、杜鵑科、伯勞科、鶲科、鶇科、鶯科的柳鶯屬及

失,如何恢復,有待努力。

蝗鶯屬、鵐科等科別的鳥種為主。 246


蟹類 第 二 章

此區曾經調查到梭子蟹科的遠海梭子蟹、鈍齒短槳蟹、鋸緣青蟳,沙蟹科的

繽 紛 的 生 命

萬歲大眼蟹,方蟹科的秀麗長方蟹等多種蟹類。另外,有多種招潮蟹(沙蟹科), 包括弧邊招潮、清白招潮、北方呼喚招潮、臺灣招潮、三角招潮、四角招潮、屠 氏招潮、粗腿綠眼招潮及糾結清白招潮、窄招潮等 14 種。而鹽水溪口是目前全

[

臺灣唯一可以發現 10 種以上招潮蟹的地區。

[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平地常見的貢德氏蛙 池文傑攝

哺乳類、兩棲爬蟲類及昆蟲

台江地區早在 18、19 世紀時,即為先民墾殖的主要區域,開發甚早,棲地 環境受到高度的人為干擾,因此此區的動物以平地常見物種為主,哺乳動物有東 亞家蝠、錢鼠、鬼鼠等;兩棲類有黑眶蟾蜍、虎皮蛙、澤蛙、小雨蛙、貢德氏蛙 等種類;貢德氏蛙 - 文傑平地常見的貢德氏蛙 池文傑攝爬蟲類有褐虎(壁虎)、 麗紋石龍子、蓬萊草蜥、錦蛇及眼鏡蛇等物種。昆蟲方面,目前記錄到 107 種昆 蟲,包括螢火蟲、蝴蝶等。此外若以分布面積的比例來看,台江國家公園可能是 臺灣特有種—北埔蟬族群的主要分布區域,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了解其生態習性, 以規劃適當的保育策略。

海域生態系 紅樹林潮間帶最有特色的動物是彈塗魚及招潮蟹,此區的營養鹽豐富,也是 多種魚蝦蟹貝的繁殖或育成所在。台江的水域及半水域至少包括 50 種以上蟹類、 350 種魚類、200 種貝類與 21 種鯨豚。 247

四角招潮蟹 ( 雌 ) 海管處提供

萬歲大眼蟹 陳宛均攝

248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北方呼喚招潮 陳宛均攝

鯔 ( 俗稱烏魚 ) 李承恩攝

魚蝦類

沙梭、花身雞魚、環球海鰶等的族群量非常豐富,蝦類還有紅蝦、沙蝦、斑節蝦、 日本對蝦與長毛明對蝦等。

國家公園內的水域環境擁有豐富的 魚蝦類資源,有 350 種以上的魚類。其

貝類

中,彈塗魚特別適存於半水、半陸域環 境,可見於紅樹林、泥灘潮間帶。俗稱 豆仔魚(前鱗鮻、白鮻、大鱗鮻)、花

此區因為沿岸洋流的經過,形成多變的河口環境,擁有 200 種以上的貝類。

身雞魚、長毛明對蝦是黑面琵鷺重要食

其中海邊的養殖漁業有海水性的牡蠣、文蛤等養殖頗具規模。沙泥灘地上也有許

物資源的一部份。此外,鯔科魚類是普

多的野生貝類。

遍可見的魚種,如大鱗鯔、長鰭凡鯔, 在四草濕地經年都有豐富的族群存在其 間,群游在水表處。每年冬季寒流來襲

鯨豚

時,臺灣南部海域附近的烏魚族群會大 量的增加,其稚魚及部分族群也會留棲

花身雞魚 周銘泰攝

在濕地裡。另七股潟湖棲息的魚種及數

249

量甚多,且為多種仔稚魚繁息及覓食的

全世界的海洋現存 90 種鯨豚,臺灣沿海的鯨豚資源豐富,至少已發現有 31

庇護所,其中如豆仔魚、石斑魚、黑鯛、

種,其中,露脊鼠海豚、瓶鼻海豚與中華白海豚等 21 種曾在臺南沿海一帶出現。 250


台江擬鰕虎(Pseudogobius taijiangensis)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台江國家公園 102 年委託的研究計畫「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族群生態研究 及其棲地經營管理計畫」進行的魚類調查,發現此新物種,並於同年發表。台江

紅樹林

繽 紛 的 生 命

擬鰕虎分類上屬於鰕虎科,擬鰕虎亞科,擬鰕虎屬;分屬於同一個亞科下的包括

絕大多數鰕虎科魚類的體型嬌小,台江擬鰕虎也不例外,體長大約 2-4 公分。

「紅樹」;與紅茄苳相似,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泥濘潮間帶環境,具有耐鹽、耐

他們外部型態與其他近似種類的主要差異,在於體側有些許的黑色縱向細紋,第

潮水特性的這類木本植物,就被泛指為紅樹林植物。為了適應特殊的潮間帶環境,

一背鰭渾圓,沒有絲狀延伸物,鰭薄膜上有一藍黑色大斑;此外體側具大型櫛狀

多半具有強健發達的支持根和呼吸根;另外,有些以胎生苗的方式繁殖,種子先

鱗片,第二背鰭、臀鰭、胸鰭的鰭條數目分別為 7,7,17( 鰭條是支撐魚鰭的骨質

在母株上萌芽生長,到一定大小後才落下插入泥地,或隨潮水漂流到岸邊後著地

構造 ),縱向鱗片列數 26-28、背前鱗片數 8,這些型態的組合是台江擬鰕虎獨特

生長。

的辨識特徵。食性屬於雜食,以微小的無脊椎動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 由於紅樹林具有的根系結構可

除了發表為新種的台江擬鰕虎,102 年度在台江國家公園亦發現 24 個新紀

以減緩水流、攔截水中懸浮顆粒和

錄魚種,這是首次記錄到新紀錄種與新種魚類;隔年度的魚類調查除了潟湖亦包

有機養份,並提供多樣的微棲地,

括沿海地區,整體已累計至 44 個新紀錄魚種,123 種魚類。台江國家公園的魚

提供魚、蝦、蟹、貝類絶佳的覓食

類資源多樣性豐富,日後持續地累積研究資料並研擬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期能

和棲息場所。紅樹林繁密的樹冠有

有效地保育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

台 江 國 家 公 園 [

紅樹林的名稱來自於紅樹科的紅茄苳,其樹皮、枝條和花皆為紅色,被稱為

[

大眾熟知的彈塗魚。他們的棲息地類似,都在沿岸的河口、泥灘、紅樹林地。

時是鷺鷥科偏好的築巢環境,在繁 殖季形成壯觀的鷺鷥林。 劉世慧攝

臺灣曾有 6 種紅樹林植物,分別是紅樹科的水筆仔、五梨跤、細蕊紅樹和紅 茄苳,馬鞭草科的海茄苳,及使君子科的欖李,其中細蕊紅樹和紅茄苳已滅絕消 失,目前僅在旗津還有個體植株殘存,見證高雄港過去曾有大面積紅樹林。 海茄苳在中南部最為普遍;原生長於北部的水筆仔,則由人為引進在南部栽 植;五梨跤和欖李數量稀少,屬於需要被保育、關注的種類,五梨跤全台僅存千 餘棵,主要分布於四草及四鯤身一帶;欖李則零星分布於四鯤身、安平、四草、 曾文溪口等地區。這 4 種紅樹林植物目前都可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發現。 紅樹林植物可以促使懸浮粒子沉降,經年累月後,其林下灘地會逐漸抬升, 潮間灘地會陸化縮小,因而改變河口環境和生物相。對於偏好空曠高潮線灘地的 動物,例如:臺灣招潮蟹、清白招潮蟹、短指和尚蟹、厚蟹類、許多鷸鴴科水鳥等, 逐漸擴張的紅樹林反而是資源競爭者。紅樹林涵養海岸濕地生態,卻又有陸化灘 地的特性,因此其保育和管理,需要保育單位費心思量。 251

台管處 提供

252


李麗霞攝

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

琵鷺屬全球共有 6 種,分布於各類濕地。黑面琵鷺全球族群數量僅約 3000 隻,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中屬於瀕危物種,亦為 農委會公告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已知黑面琵鷺會在朝鮮半島與 遼東半島及海森威等外海小島繁殖,主要度冬地為日本、臺灣、香港、大陸、越 南等地。 黑面琵鷺以琵琶狀的長嘴得名,本物種為廣域性適應型動物,嘴前端扁平如 湯匙。主要棲息於河口海岸濕地及周邊適合水位的魚塭上。覓食時以長嘴在水中 左右掃動,攝食魚蝦等水生動物,七股當地人稱黑面琵鷺為「撓杯」,「撓」為 在水中掃動,「杯」則用以形容扁平的長嘴。全球超過 60% 數量的黑面琵鷺每 年 9 月底至隔年 4 月會在台南曾文溪口附近濕地度冬,此處也是全球黑面琵鷺最 重要的度冬區,如今劃入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內。 黑面琵鷺的棲地保育工作自民國 81 年黑面琵鷺遭受槍擊事件開始,91 年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面積約 634 公頃的「台南縣曾文溪口黑面琵鷺野生動物重 要棲息環境」,和台南縣政府公告面積約 300 公頃的「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 保護區」,至民國 98 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相關調查研究如雨後春筍;且在地 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 ) 團體亦持續不斷地進行相 關議題調查。研究內容多樣且累積穩定的長期調查數據,包括黑面琵鷺及其伴生 鳥種普查,棲地生物資源調查,個體基礎資料分析和標放,生態友善養殖的試驗 等等,在公部門與民間的努力下,度冬族群數量呈現增加的趨勢,許多濕地都有 穩定度冬的黑面琵鷺,保育工作的下一個挑戰將是持續維護並提升棲地的品質, 並維持良好的生態廊道。 253

NEXT 254


珊瑚礁與玄武岩-

散佈在台灣海峽的星星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簡介

[

成立於民國 103 年,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面積為 35,843 公頃。南方四島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包含四島: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和西嶼坪嶼,及周圍島礁:頭巾、鐵砧、 二塭、香爐、鋤頭嶼、豬母礁、鐘仔、柴垵塭、離塭仔等,與周圍海域。本區為 玄武岩火山島嶼,具有不同於臺灣本島之獨特地質景觀;洋流與海底地形,帶來 營養鹽和魚群,豐富了海洋生態;充足的魚類資源和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同種類 的燕鷗來此繁衍。位處於渡海先民必經的澎湖水道 ( 黑水溝 ),過去這裡曾是往返 福建和台南航道上的重要指標,曾經因航道而繁榮。隨著傳統漁業的沒落,島上 人口逐漸外移,但仍留下過去的生活遺跡,這些歷史建物顯示自然環境和人文景

[

觀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

澎湖 南方四島 South Penghu Marine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 西嶼坪北側由玄武岩塊組成的礫灘,照片右側為酷似鐵砧的小鐵砧礁石景觀 海管處提供

255

東吉之眼 海管處提供

256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2 長硨磲

1 大法螺 分類

法螺科

分類

硨磲蛤科

特色

美麗的大型貝類,殼長可達40公分,

特色

濾食性雙殼貝類,色彩鮮豔的外套膜

是啃食珊瑚蟲之棘冠海星的天敵,因此被認

來自於體內的共生藻,因此長硨磲亦利用光

為是珊瑚礁生態系健康的指標生物。

合作用的養分,並提供二氧化碳供藻類使用

澎湖南方四島分布

水深約4-30公尺的珊瑚

澎湖南方四島分布

礁海域。

西 嶼 坪 嶼

東 嶼 坪 嶼

底棲於水深約10-20公

尺的珊瑚礁海域。

3 藍帶荷包魚 分類

蓋刺魚科

特色

成魚、稚魚都具有亮眼的藍色及黃褐色

的體色,具有領域性,為一夫多妻的婚配制度 。群體具有先雌後雄的性轉變現象。 澎湖南方四島分布

西 吉 嶼

東 吉 嶼

淺海珊瑚礁區,棲息深度

約5-20公尺。

2 1 3

257

258


地質地形與土壤 第 二 章

澎湖南方四島大約形成於距今 1 千萬至 1 千 200 萬年前,由多次噴發的玄武

繽 紛 的 生 命

岩熔岩流堆疊而成,熔岩平台地勢平緩而四周陡峭,海拔高度多為 50 公尺以下。 經長期海蝕作用的影響,形成豐富多樣的海蝕地形地景,可見到海蝕洞、海蝕拱 門、海蝕溝、海蝕柱,以及岩體崩落後形成的海蝕平台等地形。

[

澎湖多樣地貌除了海蝕地形,另一為玄武岩節理地景。玄武岩漿冷卻後所形 成的破裂面稱為「柱狀節理」,通常是四至八邊形。由於節理面通常跟冷卻的接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觸面垂直,所以在不同地方形成的柱狀節理常排列成不同的姿態,例如山型、扇 型、玫瑰花型、盆型,或沿地表起伏的不規則狀。位於東吉嶼八卦山下的「東吉

[

之眼」,則是岩漿侵入柱狀玄武岩冷卻後所形成的玫瑰花型柱狀節理。

東吉燈塔位於東吉嶼的制高點,守護著航經黑水溝船隻的安全 海管處提供 不同於其他度假氣息的島嶼,澎湖南方四島顯得原始,照片為東嶼坪聚落 海管處提供

氣候

南方四島位在北回歸線以南,雖為熱帶島嶼,但多風乾燥。年均溫 23.5 度, 七月之月均溫 28.7 度,一月之月均溫 16.9 度。降雨集中在夏季 5 月至 9 月之間, 冬季受強勁東北季風吹拂。因地勢平坦、夏季日照強、冬季風大,與澎湖其他地 區相似,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水源保持不易。 259

巍峨聳立的玄武岩,是澎湖群島給人最鮮明的印象 海管處提供

260


西吉嶼的海蝕洞 海管處提供

東嶼坪嶼的玄武岩節理景觀,可見柱狀與板狀兩種節理 海管處提供

東吉嶼的石巨人岩柱 海管處提供

261

東吉之眼 海管處提供

262


土壤 第 二 章

陸地上的土壤亦是玄武岩風化而成,富含氧化鐵、鋁等礦物,形成磚紅色或

繽 紛 的 生 命

紅棕色的土壤,稱為紅壤。受到夏季降雨及冬季東北季風影響,土壤表層的細沙 與黏土因淋洗或吹拂作用而減少,再加上海風帶來的鹽分,僅適合少數根莖作物

[

生長,如花生等。

歷史人文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澎湖南方四島在 19 世紀中葉開始有聚落形成,聚落的空間配置因應當地的 環境資源,如獨特的傳統合院式風格。另因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原本就不肥沃的 土壤更難耕種作物,「菜宅」是這樣艱困的環境下所孕育出的農業文化景觀,保 護農作物不受風吹的嚴寒。菜宅內大多種植低矮的蔬菜,例如甘藍、芥菜、蘿蔔 等,果樹如木瓜和番石榴,以及冬作番薯等。居民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玄武

[

岩、硓石古石在農地周圍疊砌防風牆,有「宅岸」之稱。不使用任何黏著材料, 僅以大小石塊的稜角彼此互相卡住。在島嶼住家多數人去樓空的今日,菜宅的遺 跡見證著昔日居民適應環境的智慧,以及人與大自然互相依存的關係。

梯田與菜宅是澎湖南方四島珍貴的人文資產 海管處提供 用以避邪的金龍塔,位於東嶼坪 海管處提供

南方四島由於環境較艱困或因風水考量,常設置鎮風止煞的石塔、碑石,以 化解厄運,祈求平安。有些跟風水反制有關,有些被居民作為驅邪之用。自清朝 時期,東吉嶼和西吉嶼是廈門至臺灣的重要航行地理指標,東吉嶼東側海域也是 令人聞之喪膽的「黑水溝」所在,而兩島周邊以及之間的海域,也有暗礁和水流 洶湧。西吉嶼是四島中,塔最多的島嶼,其中至少有兩座與航海有關,分別是船 西嶼坪嶼的古厝樣貌 海管處提供

263

難後的鎮煞和指引船隻停泊之用,舊時可放置煤油燈。 264


安全寶塔的功能為船隻引航 海管處提供

在島礁周圍飛翔的海鳥 海管處提供

植物

陸域生態系 南方四島的面積不大,地勢平坦,棲地變化相對較少,陸域無脊椎動物以昆 蟲為主,常見種類如沖繩小灰蝶、黃紋粉蝶等,而陸域脊椎動物以遷徙性候鳥為 主,據調查結果,鳥類共 55 種、爬蟲類 7 種、哺乳類 5 種、兩棲類僅澤蛙一種。 島上受強風吹拂,環境缺水,土壤貧瘠,故此區域的植物種類不多,且大多具有 型態和生理上的適應,如高度低矮、葉片保水等。

南方四島的植物生態大多以草本植被、低矮灌叢和防風造林為主。在東吉嶼 記錄到 125 種的植物,西吉嶼 87 種,東嶼坪嶼 89 種,西嶼坪嶼 91 種,鋤頭嶼 僅 29 種,種類最少。當地可見澎湖決明、密毛爵床、臺西大戟與絹毛馬唐等臺 灣特有種,以及臺灣本島較稀少的植物,包括白花馬鞍藤、苦檻藍、島嶼馬齒莧、 毛苦蔘、海南草海桐等。 草本植被在荒廢的菜宅形成彷彿翠玉豆腐的景觀 海管處提供

鳥類

南方四島在春、秋兩季,候鳥數量最多,尤其春季,候鳥北返時,鳥種類和 數量都屬高峰。夏季的澎湖海域,是臺灣海峽的燕鷗重要的繁殖區域,其中以蒼 燕鷗和白眉燕鷗在南方四島的島礁繁殖數量最多,而鳳頭燕鷗的繁殖數量則是頭 巾才比較多,除了燕鷗在此處棲息之外,澎湖小雲雀、岩鷺和保育類的臺灣八哥 等,也會在此處棲息。 265

266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珊瑚礁生態系澎湖南方四島水下繁盛的珊瑚礁生態景觀 海管處提供

[

東吉嶼的虎頭山有臺灣特有種的澎湖決明 海管處提供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雙帶烏尾鮗,其群體通常數量眾多 楊志仁攝

海域生態系

除了洋流,影響澎湖海域海水特性最明顯的是潮汐,潮汐的流速和強度又甚 除了東吉嶼東側澎湖水道,澎湖南方四島海域深度幾乎在 100 公尺以內,東、 西吉嶼和東、西嶼坪嶼之間都大約只有 50 公尺深;島嶼周圍有寬廣的淺水域,

受季風影響,海域流場、溫鹽都會隨之變化,南方四島也不例外。潮汐使冷水團 由底層上昇,海水在強勁的海流下交換均勻,也是這裡生態繁盛的原因之一。

氣候接近臺灣南部,冷暖海流匯聚,海床的玄武岩提供珊瑚等著苗附著,這些條 件都有利於珊瑚礁的發展。此外,南方四島因地處偏遠,不易到達,故人為干擾

珊瑚

較少,相較於澎湖本島海域,此處保持較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 地理上,此處的海域自不同季節受到海流的交互影響,冬季時,中國沿岸流

267

自中國海岸北方南下,低溫、低鹽的海流影響澎湖冬季的海況;夏季時,黑潮支

單種或少數種珊瑚形成大片群集的現象,是澎湖南方四島的特殊景觀,群聚

流從南方北上,在此處與南中國海季風流交會,雙重影響下,形成高溫、高鹽的

的直徑可超過十公尺以上,層層疊疊的構造,十分壯觀。珊瑚可粗略分為石珊瑚、

海況,引來熱帶、亞熱帶洄游性魚類,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的雙帶烏尾鮗就是常

軟珊瑚和柳珊瑚,石珊瑚因具有堅硬的碳酸鈣骨骼,是珊瑚礁最主要的建造者;

見的洄游魚類,動輒上百尾非常壯觀;在春、秋兩季,三大海流的相互作用和影

軟珊瑚和柳珊瑚具有碳酸鈣骨針,不似石珊瑚般堅硬,軟珊瑚外部型態柔軟,而

響,形成冷暖水團,帶來豐富的營養鹽,浮游生物也因而大量繁衍,孕育此處豐

柳珊瑚外部形態成樹枝狀。在臺灣東部沿岸和墾丁海域常見的珊瑚種類,如:尖

富的海洋資源。此外,因海底地形與海流交互作用而形成湧升現象也是營養鹽豐

枝列孔珊瑚、藍珊瑚、笙珊瑚,在南方四島海域皆未發現,僅西吉嶼發現極少數

富的原因。澎湖水道的海底地形南寬北窄,呈喇叭狀,當黑潮支流由南向北流經

的鈍枝列孔珊瑚,南方四島海域的珊瑚群聚和臺灣本島有些差異,可能是受到不

地勢較淺的澎湖南方四島海域,就造成湧升流。

同海流影響所致。 268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269

南方四島珊瑚礁群聚景觀,主體為大片的石珊瑚,如桌形軸孔珊瑚 海管處提供

屬於石珊瑚目的輻紋合葉珊瑚 楊志仁攝

瘤軟珊瑚形成的大片群聚 楊志仁攝

刺柳珊瑚通常在海域清澈的洞穴口或礁石壁可見 楊志仁攝

270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常見於珊瑚礁區的黑背蝴蝶魚 楊志仁攝

帶紋矛吻海龍 楊志仁攝

克氏雙鋸魚 楊志仁攝

粒突箱魨 楊志仁攝

[

片形棘孔珊瑚常見於南方四島海域 楊志仁攝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南方四島的東、西嶼坪嶼和東、西吉嶼周邊海域共調查記錄珊瑚種類介在 58 種至 120 種間。東、西嶼坪嶼附近海域的珊瑚礁覆蓋率皆高於 50%,珊瑚生長 良好,海中常見大片分枝形或桌面形的軸孔珊瑚密集生長,造礁活動也很旺盛。

魚類

底棲生物

南方四島海域大型底棲生物調查資料,至少記錄到軟體動物 29 科 64 種、棘 皮動物 12 科 24 種、甲殼動物 8 科 22 種。甲殼類以活額寄居蟹科、棲息於鹿角 珊瑚中的梯形蟹科種類為多;蝦類則有龍蝦、螳螂蝦、與海葵共生的小型蝦類等,

有別於澎湖其他海域,澎湖南方四島的魚類群聚組成,整體與黑潮洋流體系

例如會挺起尾部擺動,俗稱性感蝦的白斑拖蝦。軟體動物包括許多種類的海蛞蝓,

相似,例如墾丁海域之魚類相;過去研究曾發現 28 種新紀錄種魚類,都是在墾

以及數種螺貝類。海蛞蝓不似螺貝類有堅硬的外殼,牠們的外殼已退化或消失,

丁也有分布的熱帶珊瑚礁魚類。澎湖其他海域的魚類組成則類似臺灣本島北部海

由型態多樣、具防禦性的外套膜取代,為海洋增添許多亮麗的色彩。有的種類外

域。不過一些僅見或常見於澎湖及本島北部的魚類,在南方四島也有分布,例如

套膜的顏色來自於共生的蟲黃藻,例如紫灰翼海蛞蝓,或是具警戒色,有的甚至

常見的霓紅雀鯛,可見這裡是臺灣北部與黑潮魚類群聚體系的交界帶。

可以分泌防禦性物質。外套膜也未必如想像般都這麼柔軟,例如以海綿為食的盤 海牛科就有堅硬的體表,其外套膜都是疣、網狀或骨針突起。有些海蛞蝓和螺貝

即便群聚組成以珊瑚礁魚類為主,澎湖南方四島的魚類種數和臺灣本島熱帶

類一樣,以齒舌為攝食構造,囊舌目的海蛞蝓甚至有囊狀的構造蒐集舊損脫落的

珊瑚礁海域相比,整體略低。此外,這裡的經濟性魚種少見,大型個體也不多,

牙齒;但也有的種類沒有齒舌,以翻出的咽囊消化獵物,例如常見的葉海牛科海

過去研究認為仍受人為干擾壓力。在南方四島海域共記錄到 39 科 254 種魚類,

蛞蝓。

常見網紋雀鯛、縱帶彎線鳚、隆頭魚、鸚哥魚等穿梭或棲息於珊瑚礁,這裡也有 一定數量和種類的蝶魚分布。澎湖南方四島有大片的潮間帶和淺礁水域,在潮池、 礁石間,也常常躲藏一些魚類,是較容易尋訪魚蹤的去處。 271

澎湖南方四島海域優勢的棘皮動物包括藍指海星、冠刺棘海膽、蕩皮參等物 種,藍指海星廣泛分布於熱帶珊瑚礁的淺水域,主食有機碎屑和藻類,是常見且 272


外型討喜的大型海星;蕩皮參和冠刺棘海膽都有毒,蕩皮參濾食底質的有機碎屑, 冠刺棘海膽數量眾多,為夜行性。此外,對關心珊瑚礁生態的人而言,棘冠海星

第 二 章

並不是陌生的物種。牠們以珊瑚蟲為食,啃食後留下白化的珊瑚,因此當數量過 多時,會對珊瑚礁的群聚生態造成威脅,其族群變動一直為資源保育者所留意。 自 98 年起,研究人員發現西吉嶼海域的棘冠海星分布的數量和密度均高,100

繽 紛 的 生 命

年起採用人工移除的方式,至 104 年的珊瑚礁體檢,當地的珊瑚族群已有復原的 狀況。棘冠海星族群大量增長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後續仍需透過生態監測了解 這裡的珊瑚礁生態。大法螺是棘冠海星的天敵,但因觀賞與食用價值高,有採捕

[

的壓力,臺灣周邊海域已罕見,澎湖南方四島仍能看到大型個體,彌足珍貴。

[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273

白斑拖蝦 楊志仁攝

海兔螺 楊志仁攝

囊舌目的裝飾平鰓海蛞蝓,有個可愛的暱稱「奇異果」 楊志仁攝

斑紋多彩海蛞蝓所屬的多彩海牛科,其外套膜的腺體 會分泌防禦性物質 楊志仁攝

薄荷盤海蛞蝓 楊志仁攝

蛇目白尼參因身上的斑塊得名,在臺灣本島稀少 楊志仁攝 棘冠海星 楊志仁攝

274


長硨磲 (Tridacna maxima)

保育聚焦專欄

第 二 章

長 硨 磲 分 類 屬 軟 體 動 物 門 (Mollusca)、 雙 殼 綱 (Bivalvia)、 簾 蛤 目 (Veneroida)、硨磲蛤科 (Tridacnidae)、硨磲蛤屬 (Tridacna),此種類是硨磲貝

大法螺 (Charonia tritonis)

繽 紛 的 生 命

種類中,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分布於印度洋的東非、紅海以東、太平洋的波里尼 西亞以西、澳洲以北、日本九州、記伊海域以南區域,水深 10-20 公尺處。該物

大法螺又稱法螺,在分類上屬軟體動物門 (Mollusca)、腹足綱 (Gastropoda)、

硨磲貝的食物來源除了自身濾食以外,主要的養分是來自體內的蟲黃藻提供,

異足目 (Heteropoda)、法螺科 (Ranellidae)、大法螺屬 (Charonia),棲息於淺海

藻類生長在其外套膜內,將行光合作用的養分和氧氣供給硨磲貝利用,而硨磲貝

珊瑚礁、岩石底、低潮線下,分布深度 4-30 公尺,分布廣泛,印度、澳洲海誒、

也提供二氧化碳供藻類利用,兩者互為共生關係,此外,硨磲貝的外套膜色彩鮮

菲律賓、日本、海南島、臺灣、中國大陸、西太平洋、東非、夏威夷、加拉巴哥

豔,有些還會發出螢光色,而其顏色亦來自於外套膜內的共生藻類。長硨磲是澎

群島等地都有其分布。殼長可達 40 公分,在腹足綱動物中,是難得的巨人,牠

湖重要的經濟貝類,近年來因大量捕抓造成數量銳減,澎湖縣政府也設立法律,

的殼經加工磨去殼頂,可作為號角使用,有些宗教也認為,大法螺具某種法力,

不得在澎湖海域採捕、販售和利用等。

[

種具鑽孔習性,常棲息在淺海珊瑚礁、岩石底。

澎 湖 南 方 四 島 國 家 公 園

可驅邪避凶。 大法螺是少數以棘皮動物為食的海洋生物,是珊瑚礁生態系重要的指標,其

[

出現也表示此處受到人為活動和漁撈採捕之干擾較少。西吉嶼海域棘冠海星族群 量於 99 年大爆發,棘冠海星會啃吃珊瑚蟲,造成珊瑚死亡,過去研究指出,大 法螺能捕食這種海星,而研究人員也注意到,有大法螺出現的地方,棘冠海星數 量特別少,顯示大法螺可能是棘冠海星的理想天敵。可惜的是大法螺因殼大、優 美,移動緩慢,螺肉鮮美,被過度捕捉,目前澎湖縣政府已將大法螺列入保育物 種,明文禁止捕捉和販售。

楊志仁攝

275

楊志仁攝

276


藍帶荷包魚 (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生活於珊瑚礁區,食性雜食,包括珊瑚蟲、海綿動物、海藻、被囊動物 ( 例 如海鞘 )。藍帶荷包魚所屬的蓋刺魚科通常都是珊瑚礁區的明星,不乏外型亮麗 的成員,俗稱海水神仙。而藍帶荷包魚的別名為金蝴蝶、藍帶神仙,成魚或稚魚 都很搶眼。魚體由亮眼的藍色、黃褐色組成,成魚從背鰭、身體側面至臀鰭上, 共有 10 餘條亮淺藍色的波狀縱帶,尾鰭、胸鰭、腹鰭都是黃褐色;而稚魚的時 候體側為一致的藍紫色,由背鰭前方經過體側至腹鰭,有一條亮黃色、新月形的 寬橫帶。 蓋刺魚科的成員通常具有領域性,藍帶荷包魚也不例外。他們的婚配制度屬 於一夫多妻制,由一隻強勢的公魚領導後宮眾母魚,當有其他公魚靠近,領導的 公魚會立起鰓蓋上的棘刺將之驅離。通常夏秋兩季是藍帶荷包魚的繁殖季,公魚 會有追尾的行為,追逐著母魚以刺激排卵。和多數鸚哥魚類似,藍帶荷包魚也有 先雌後雄的性轉變現象,而若群體中的領導公魚被捕獲或死亡,眾母魚當中位序 最強勢的一隻將繼起,性轉變為公魚成為領導者。 藍帶荷包魚由於外型亮麗,習性也非兇猛,是受歡迎的水族箱觀賞魚類,但 這也可能對野生族群造成採捕壓力。因此水產試驗所致力於研究其繁養殖技術, 期能減緩採捕對族群存續及珊瑚礁生態的負面影響。

楊志仁攝

277

NEXT 278


港都的綠色天堂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簡介

[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位於高雄市的西南側,鄰近臺灣海峽,園區可分為四大區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域,由東北至西南方向依序為:半屏山、龜山、壽山及旗後山,總面積約 1,123 公頃。行政區域則包含高雄市鼓山區、左營區、楠梓區及旗津區等。 壽山地區在日治時期和國民政府來臺後,先後被列為保安林地和軍事要塞, 環境資源少有人為干擾,意外地在高雄都會區留下一顆綠寶石。自民國 76 年後 戒嚴解除,政府逐漸開放壽山部分地區供市民遊憩使用,在多個地方組織自主管

[

理、蒐集生態資料、發展導覽解說並催生自然公園下,88 年成立「高雄市壽山自 然公園」。爾後遊客湧入、濫墾濫建的壓力以及採礦、興建纜車等環境議題,當

壽山

地民間團體倡議在此區設置國家級自然公園,以強化壽山地區資源的永續經營。 經過審慎規劃和評估,以高位珊瑚礁生態系、歷史遺跡的保育和教育推廣為目標, 於民國 100 年經行政院核定後,同年 12 月正式開園,為國內首座,由民間發動 而催生的國家自然公園,意義非凡。

Shoushan National Nature Park

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風景 壽山籌備處提供

279

園區石灰岩壁及自然步道 壽山籌備處提供

280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2 烏柑仔 分類

芸香科

特色

幼株葉腋帶刺,長至成株漸漸沒有刺

。革質的葉片具耐旱、抗強風吹襲的功能, 葉片上具有芳香的腺點,是玉帶鳳蝶、無尾 鳳蝶、恆春琉璃小灰蝶的食草。 壽山分布

1 臺灣獼猴

壽山地區的開闊向陽處,生長於

高位珊瑚礁岩面。

分類

獼猴科

特色

毛色深灰至深灰綠,以種子、果實、

嫩葉、昆蟲為食。群居性,以雌猴為主要組

1

2

成,具嚴謹的階級,理毛的行為能夠促進彼 此關係。 壽山分布

3 以壽山區域最普遍,經常活動於

步道附近。

4

4 密毛魔芋 分類

天南星科

特色

植株巨大,可長至2公尺以上高度。

花型態為佛焰花序,5、6月開花散發出腐臭 味,吸引甲蟲、蠅類等傳粉者。 3 高雄球蝸牛 分類

扁蝸牛科

特色

體型小,殼高、寬皆2公分左右。沒有

壽山分布

往小坪頂的步道旁可見。

口蓋,半樹棲型,夏季時會有休眠的現象, 防止水分散失;以幼蝸、亞成蝸越冬。 壽山分布

281

普遍分布,棲息於樹上或地表。

282


第 二 章 繽 紛 的 生 命 [

高位珊瑚礁植被是壽山地區一大生態 特色 壽山籌備處提供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

壽山是高雄市民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壽山籌備處提供

氣候

龜山 壽山籌備處提供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受季風影響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乾 濕季分明。夏季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西南氣流旺盛,盛吹南風及西南季風,雨 量集中在 6 至 9 月的梅雨季與颱風季;每年的 10 月至隔年 5 月則為乾季,受大

壽山的珊瑚礁岩地形 壽山籌備處提供

陸冷氣團影響,盛吹東北偏北季風,雨量稀少。

歷史人文 地理環境 高雄平原距今約 6000 年前仍是海灣「古高雄灣」,河流經東側鳳山丘陵帶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四大區域中,半屏山又稱「旂山」,因為山勢「如列嶂,

下的沉積物逐漸堆積成平原,其中有不少隆起的珊瑚礁區,半屏山、龜山、壽山

如畫屏」而得名,海拔約為 170 公尺。龜山因山型像烏龜故名之,又名小半屏山,

都屬於此類。因此高雄的史前文化分布,大致可看出沿舊時古高雄灣旁的丘陵,

最高點 63 公尺。壽山又名「柴山」,標高 355 公尺,是臺灣最高的珊瑚礁岩山。

逐漸往平原發展的趨勢,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牛稠子文化」比早期的「大坌坑文

旗後山位於旗津北側,是旗津的最高點,高 53 公尺。

化」更靠近海,而後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鳳鼻頭文化」,進入金屬器時代、使用 鐵器的「蔦松文化」,就出現在壽山地區。壽山境內被列為史蹟保存區的內惟 ( 小

283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地質歷經數百萬年的演變,從「古亭坑層」、「高雄石

溪貝塚 ) 遺址,就屬於金屬器時代的史前文化,遺址也可尋見貝類,足見滄海桑

灰岩」、「崎腳層」、「壽山石灰岩」、「表土堆積層」等的出現可以看本區之

田。屬於平埔族的馬卡道支族被認為是居住於這個地方的族群,馬卡道語的”Ta

地景變遷。其中石灰岩的地質主體經過經年累月的風化、淋溶、侵蝕、崩裂、沉

Kau”,音近似高雄古名「打狗」,有學者認為是刺竹的意思。相傳舊時馬卡道

積等作用,形成了許多特殊地景,如珊瑚礁岩、斷崖、峽谷、鐘乳石洞等。

族人以刺竹作為部落周圍防衛的屏障,在遺址附近可見。 284


清代,因高雄在東洋航路的位 置日顯重要,在漁業、貿易和戰略

第 二 章

上都有所發展,也帶動政治、文教 和交通建設。舊時的鳳山縣城位於 龜山和蛇山中間,是政經、文教和

繽 紛 的 生 命

軍事中心,在嘉慶年間第二次築成 石城,將龜山包圍在內,造就今日 的位置格局,包括東門和北門。清 領後期因天津條約被迫開放通商口

[

岸,打狗港開港,英國並在此設立 領 事 館; 曾 命 名 與 發 表 臺 灣 數 類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物 種 的 史 溫 侯 (Robert Swinhoe, 1836-1877),就曾擔任打狗領事。

刺竹 黃世仁攝,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提供

清廷亦興建旗後燈塔,作為船隻引 航之用。同時為防禦外侮,在打狗港周邊興建了「旗後」、「雄鎮北門」、「大 坪頂」三座砲台,其中旗後砲台門額「威震 ( 砥柱 ) 天南」,原題「威震」或「砥

[

柱」已被日人砲擊所以不可考,砲座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日軍拆走,留下今日 的砲臺遺蹟。 舊城東門 許書國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曾光正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85

旗後燈塔 曾光正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86


第 二 章

[

繽 紛 的 生 命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鳥瞰旗後山 壽山籌備處提供

壽山為低海拔森林,面積是四個區域中最大的。記錄到 900 多種植物,4 種

[

兩棲類,23 種爬蟲類,21 種蝸牛,170 種鳥類,哺乳類至少 12 種,昆蟲約 80 多科,還有陸蟹、蜘蛛、馬陸等動物,由緊鄰著都市的區位和物種數來看,可謂 難得的生態樂園。壽山森林的優勢樹種為血桐、蟲屎、構樹、恆春厚殼樹等陽性 樹種,亦有粗壯的榕樹盤根錯節的景觀,春天時開花、氣味特殊的臺灣魔芋、密 毛魔芋,都是森林的觀察重點。

旗後砲臺 許書國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生物多樣性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四個區域都有不同的生態風貌,受區位、自然條件和過 往人為利用影響。半屏山因採礦,東半部山林曾幾近破壞殆盡,生態仍在復原的 階段。半屏湖本為採礦水土計畫挖掘的滯洪池,目前已是水鳥歇息或棲息的濕地, 季節性的水位變化吸引例如小環頸鴴、磯鷸、大小白鷺等涉禽,也有小鸊鷉、甚 至鴛鴦等游禽前來利用。半屏山西側的山林較完整,穩定棲息著一些森林性鳥種。 龜山則是面積相當小,宛如一座獨立的棲地島嶼,日據時期的軍事遺跡如今是榕 樹的地盤,也有昆蟲、蜥蜴、蝙蝠休息或覓食。旗津沙洲上,旗後山山勢緩緩昇 起,因過去的開發以及自然因素,這裡的生態承受著一些壓力和威脅,堅忍的珊 瑚礁岩先驅植被主宰了大部分的樣貌。但旗後山的地理位置也造就這裡豐富的鳥 類資源,不僅是平地或森林性鳥種,還可以觀察到許多過境鳥種,其中不乏保育 類和稀有罕見者,例如唐白鷺、長尾水薙鳥、白頰山雀等。 287

垂榕 壽山籌備處提供

臺灣魔芋的花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88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值得注意的是成群出現的蝸牛。壽山石灰岩豐富的鈣和

原始植群

有機質,提供蝸牛螺殼生長和攝食所需的養分,其中有幾種更是臺灣特有種。石

第 二 章

灰岩對於蛇類來說亦提供理想的棲地環境,有許多的孔隙可供躲藏。在山溝積水 處棲息著臺灣特有的馬卡道澤蟹,掘穴而居,族群數量不多,需加以保護珍惜。 山林中的鳥類以畫眉科為主,例如山紅頭、繡眼畫眉、小彎嘴畫眉、臺灣畫眉等。

屬於亞熱帶季節林。根據過去針對壽山地區森林植群之研究,可區分為以下

繽 紛 的 生 命

林型:(1) 咬人狗─稜果榕林型,分布於山溝、山坡面,樹杞、血桐、構樹、黃連木、 魯花樹也是主要優勢植物。(2) 恆春厚殼樹林型,分布於海拔約 50-350 公尺的稜 線、山坡面,蟲屎、烏柑仔也是具代表性組成樹種。(3) 榕樹林型,分布於海拔約 30-60 公尺的山坡面,僅見於南壽山的西側,優勢種包括榕樹、相思樹、牛奶榕

[

和小刺山柑。其中血桐、蟲屎、構樹都屬於陽性的先驅植物,可以適應乾燥開闊、 土壤貧脊的環境,其存在提供演替後期的耐陰植物例如小刺山柑、咬人狗等有利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的生長條件。 在半屏山稜線及陡峭處鑲嵌分布著草生地,白茅、五節芒、咸豐草都是優勢 植物。其他主要林型則包括構樹─血桐林型,榕屬植物林型,恆春厚殼樹林型,

[

和由人工栽植後天然更新所生成的鐵刀木─鳳凰木林型。

山紅頭 連裕益攝

陸域生態系

陸域植物多樣性

龜山和旗後山都屬於珊瑚礁岩 先驅植被類型,而半屏山西側和壽 山的植群主要為陽性樹種組成,另 外這兩個地方的礦區、開墾區多為 人工栽植的植被,包括用以綠化的

小刺山柑的花形特殊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植物和經濟果樹。 咬人狗葉片的腺毛雖然刺痛皮膚,但多汁的 果實可食用,是救命植物 黃世仁攝 壽山籌備處提供

289

因植株葉基部黑色腺體而得名「蟲屎」 黃世仁攝 壽山籌備處提供

290


人為破壞地植群 第 二 章

半屏山東半部及稜線及南壽山

繽 紛 的 生 命

東側是人工栽植植被的主要分布 區,其功能主要為綠化復舊,種植 包括相思樹、銀合歡、鳳凰木、木 麻黃,銀合歡、桃花心木,其中鳳

[

凰木、銀合歡已成林。此外也種植 相思樹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一 些 原 生 植 物 例 如 臺 灣 欒 樹、 欖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仁、榕樹、黃槿,地被種植禾本科 草本植物以護坡;產業道路旁生長著一些先驅的陽性植物及爬藤類。近山腳處有 部分濫墾區域成為果園,栽種芒果、釋迦、蓮霧、波羅蜜、香蕉及番石榴等經濟 果樹。

[

海埔姜的葉表面密布絨毛 陳保元攝

陸域動物多樣性 珊瑚礁岩岸先驅植物

旗後山是觀察這一類型植物的 好地方,常見的珊瑚礁岩先驅植物 包括山豬枷、無根藤、馬鞍藤、恆 春厚殼樹、黃槿等。在有些地勢險 峻、人類不易到達之處,可以見到 難得的植物景觀,例如 2-3 公尺高、 大片的山豬枷蔓性灌叢,以及瀑布 般從山壁傾瀉而下,肆意生長的無 根藤等。這些生長於濱海石灰岩上 的植物,生理上必須適應缺水、強 風吹襲、日曬、高鹽分的環境,因 此植株多半不高且匍匐生長,莖節 多 有 生 根, 葉 片 具 絨 毛 或 光 滑 質 地,肥厚且革質的型態。旗後山是 候鳥過境之地,灌叢、喬木所形成 的海岸防風林可供其隱蔽休息。 291

恆春厚殼樹的花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山羌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92


兩棲爬蟲類 第 二 章

壽山地區的兩棲類種類不多,因高位珊瑚礁石灰岩較不保水,乾季又長。目

繽 紛 的 生 命

前記錄到的兩棲類有黑眶蟾蜍、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及澤蛙等,夏季在攔砂 壩較容易觀察到;史丹吉氏小雨蛙則主要分布於低漥小水潭或潮濕山溝,僅出現 在南部的低海拔山區,數量稀少。半屏湖濕地則有莫氏樹蛙、小雨蛙、澤蛙及黑

[

眶蟾蜍的棲息,可以作為反映水域狀況的指標物種。 與兩棲類相較,爬蟲類種類相對豐富。其中眼鏡蛇、雨傘節及龜殼花為第三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級保育類動物。眼鏡蛇是最常見的蛇類,日行性,受到干擾時會發出噴氣聲,須 加以留意;次常見的為赤尾青竹絲及臭青公。其他常見的爬蟲類包括斯文豪氏攀 蜥、蓬萊草蜥、臺灣草蜥,都是臺灣特有種;屬於石龍子科的長尾真稜蜥、岩岸 島蜥、臺灣滑蜥,過去認為臺灣滑蜥行蹤隱密,但數量其實不少,在榕屬植物的 林下可發現。居家常見的壁虎科動物,無疣褐虎、疣尾蝎虎在壽山地區也常見,

[

其中疣尾蝎虎的叫聲響亮。

竹雞 連裕益攝 黑枕藍鶲 連裕益攝

哺乳類及鳥類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常見的哺乳動物包括臺灣獼猴、赤腹松鼠、家蝠、臭鼩及 褐鼠,偶爾可見山羌、白鼻心和小蹄鼻蝠。因壽山地處都會區,山羌族群的狀況 引人關注,103 年的研究顯示山羌分布於壽山全區,北側和西側數量較多;估算 約 138 隻,族群不大,遺傳多樣性也較其他地方的族群低。此外當地的野狗也可 能威脅山羌生存,有待後續研究更多了解。 旗後山位置近海,不乏鳥種過境,曾記錄 37 科 108 種鳥,種類包括沿海岸 線遷徙的鷺科、鷗科鳥類,飛越上空的猛禽,其中小燕鷗、蒼燕鷗、赤腹鷹等是 保育類鳥種。壽山的鳥類除了畫眉科,常見者包括停棲於樹冠的鳳頭蒼鷹,漫步 於林下的竹雞、翠翼鳩,在高草叢活動的灰頭鷦鶯、斑文鳥等,叫聲和外型都好 辨認的黑枕藍鶲、五色鳥等。其中亦有保育類鳥類,如鳳頭蒼鷹、大冠鷲、臺灣 畫眉等。值得一提的是,壽山幾乎每年夏季都有八色鳥的過境紀錄,此外,半屏 山腳下洲仔濕地附近茂密的樹林,有瀕臨絕種保育類黃鸝的穩定出沒。 293

眼鏡蛇 李承恩攝

294


軟體動物 第 二 章

目前臺灣已知的蝸牛有 300 多種,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蝸牛種類不少,有

繽 紛 的 生 命

20 多種。蝸牛是陸域的軟體動物,大多數棲息在潮濕陰涼處,例如地被層枯枝落 葉堆、森林下層、水域附近,都可能尋見;大部分種類為地棲型,一些為樹棲型。 蝸牛多半在夜間活動,以植物的果實、根莖、落葉及土壤的腐質為食。大多數的 性別是雌雄同體,但牠們會和其他異體交配,有的是交換精莢,有的是各擔任不

[

同性別,端看種類。但也有少數的種類是雌雄異體,例如南臺灣大山蝸牛。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壽山有一些蝸牛是臺灣特有種,包括南臺灣大山蝸牛、皺大山蝸牛、高雄球 蝸牛、高雄小煙管蝸牛、白口煙管蝸牛、麥氏煙管蝸牛、絲線小山蝸牛、小菱蝸

臺灣草蜥 連裕益攝

牛、臺灣鼈甲蝸牛等。

[

昆蟲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昆蟲相當多樣,因氣候關係,園區的降雨多集中於 5 月 至 9 月間,植物在此時也相對茂密,是昆蟲活動的最佳時機;而 11 月至次年 4 月為乾季,植物的葉子開始變黃落葉,很多昆蟲亦受到影響。目前記錄到的昆蟲 有蜻蛉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螳螂目、蜚蠊目、同翅目、膜翅 目及鱗翅目等約 80 科,實際種數應更多,尚待完整的普查資料。壽山的蝶類有 60 多種,常見的種類包括黑鳳蝶、玉帶鳳蝶、蛇目擬蛺蝶、恆春琉璃小灰蝶、角 紋小灰蝶、大鳳蝶、淡紋青斑蝶等,此外黃裳鳳蝶屬於第三級保育類。

黑鳳蝶 連裕益攝

295

恆春琉璃小灰蝶 連裕益攝

南臺灣大山蝸牛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96


保育聚焦專欄

密毛魔芋是臺灣特有種,堪稱「臭美」的花,除了外型顯眼,巨大的植株高

繽 紛 的 生 命

達 2 公尺以上,5、6 月開花散發出腐臭味。清明時集中的降雨量,讓密毛魔芋

[

第 二 章

密毛魔芋(Amorphophallus hirtus N. E. Br.)

的花苞快速生長,直挺往上像鎗,因而也有「雷公鎗」的別稱。密毛魔芋可見於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壽山上往小坪頂的步道旁,花期時循著氣味更是不難找。 密毛魔芋的花不只高大,屬於天南星科,具有特殊的花形,稱為佛焰花序。 花序由下而上分別為雌花、雄花及附屬物,外面有苞片包覆,狀似佛焰故得名。 密毛魔芋是蟲媒花,花序上的附屬物密布細毛,散播腐臭的氣味吸引蠅類、甲蟲

[

等主要傳粉者。當傳粉昆蟲前來時,會碰上先開的雌花,佛焰苞內壁的肉質突起 可以款待這些傳粉者作為產卵及幼蟲孵化食物之用,通常 1-2 天雄花開後,牠們 才沾著花粉離開,又去拜訪其他的植株傳遞花粉。授粉成功的花,之後會結出深 藍色的漿果。此外,密毛魔芋也可以透過地下莖繁殖。 魔芋植物在生物分類上為天南星科蒟蒻屬,其球莖經過處理後能夠製成供食 用的蒟蒻,不過臺灣原生的三種魔芋都不能拿來製成蒟蒻。魔芋的球莖有高含量 的植物鹼,會導致人體中毒,不能直接食用。

白腰鵲鴝 壽山籌備處提供

外來入侵種

壽山地區因過去遭受濫墾或不當種植,並且鄰近都會,易因人為管理不善及 不當放生,而有外來種的分布,有些開始在當地建立族群,甚至干擾或威脅原生 物種之族群或原有之生態,進一步成為入侵種。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外來入侵種 主要包括白腰鵲鴝、銀合歡、合果芋、黃金葛、非洲大蝸牛與多線南蜥。每個外 來種造成的入侵效應都不同,例如白腰鵲鴝和多線南蜥會和原生種競爭食物和棲 地。合果芋、黃金葛、銀合歡都是生長快速的植物,使其他種植物缺乏空間生長; 其中銀合歡的含羞草素具有排他效應。非洲大蝸牛不只是惡名昭彰的農業有害生 物,其大量的啃食植物也對山林造成威脅,同時牠們也帶有病原體。除了生態監 測,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也對外宣導外來入侵種的生物特性、負面影響和預 防原則,需要政府和民間通力合作,減輕外來入侵種的生態衝擊。 297

黃嘉隆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98


烏柑仔(Severinia buxifolia (Poir.) Tenore)

烏柑仔主要產於恆春半島,分布於沿海。壽山地區的開闊向陽處常常可以見

第 二 章

高雄球蝸牛

到這些小灌木的蹤跡,生長在乾燥崎嶇的珊瑚礁岩面,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植物。

(Acusta assimilis)

屬於芸香科,該科的典型特徵就是佈滿腺點的葉片,將其揉碎會散發出類似柑橘

繽 紛 的 生 命

的香味。除了有芳香的腺點,烏柑仔長橢圓形的葉子,先端微凹,形狀也像是柑 橘植物的葉片,且會結出烏黑的漿果,因此得名「烏柑仔」。

高雄球蝸牛屬於臺灣特有 種,只在南部可見,是壽山國家

烏柑仔枝條上葉片的生長型態為單葉互生,幼株在葉腋處常長有針刺,但漸

[

自然公園內分布最普遍的蝸牛,

長為成株後針刺變少,成熟的植株幾乎沒有刺。葉片質地為厚實的革質,這樣的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數 量 也 多, 能 適 應 多 種 棲 息 環

構造讓植株能夠耐旱、抗強風吹襲,適應沿海的生長環境。烏柑仔所屬的芸香科

境。體型小,殼高和殼寬都在 2

植物,許多都是鳳蝶類毛毛蟲的食草,而取食烏柑仔的包括玉帶鳳蝶、無尾鳳蝶

公 分 上 下, 螺 層 5-6 個; 和 多

的幼蟲,當齡期還小的時候,幼蟲外型具有鳥糞般的擬態,至齡期大了些,蟲體

數蝸牛一樣,螺殼右旋,雌雄同

顏色會轉為翠綠,融入葉片的綠當中。除了上述鳳蝶,恆春琉璃小灰蝶的幼蟲也

體。殼質地薄,殼表有緻密規則

會取食烏柑仔的葉片。

的 生 長 紋, 有 些 半 透 明 以 致 可

[

見部分臟器,軟體本身是黃褐色 的。 高雄球蝸牛一般棲息於樹上 或地表,屬於半樹棲型。牠們沒 有 口 蓋, 夏 季 時 會 有 休 眠 的 現 象,以殼口形成的一層膜附著於 樹幹或建築物的牆上,阻絕水分 的散失。當環境較乾或冬季時, 可見高雄球蝸牛躲藏於表土或地 表縫隙,通常以幼蝸、亞成蝸的 型態越冬。

黃世仁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299

壽山籌備處提供

300


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

提起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野生動物,許多人第一個都會想到臺灣獼猴,常 見於壽山的步道上。命名臺灣獼猴的是英國駐臺領事史溫侯,除了人類以外, 牠們是臺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屬於臺灣特有種,英文別名為 Formosan rock monkey。 臺灣獼猴身披深灰色及深灰綠色的毛,雜食性,主食種子、果實、嫩葉、昆蟲, 具有可以暫存食物的頰囊。臀部有兩塊稱為「胼胝」的厚墊,因此可以坐在壽山 尖銳狹窄的石灰岩石上。發情的雌猴,臀部皮膚會變得紅腫,稱為「性皮腫脹」。 臺灣獼猴是群居動物,社會結構以雌猴為猴群中堅份子,彼此位階嚴謹。個體之 間的理毛行為,階級較低的會為階級較高的獼猴理毛,或是親子之間也會,能夠 建立和促進感情。公猴一般會離開群體獨立,也有部分仍留在群內。繁殖季時為 爭取交配機會,可見高高舉尾的動作,用意是展示與炫耀。 壽山地區的人猴衝突時有所聞,常見獼猴討食;野生的獼猴能夠在自然環境 中自行覓食,通常在清晨及黃昏,但主要因民眾長期不當的餵食,導致部分獼猴 的習性改變。對此,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一方面加強宣導「不干擾、不接觸、 不餵食獼猴、食物不外露」原則,以阻絕不當的人猴互動;一方面也對壽山的獼 猴進行族群生物學、生理、社會結構等研究,期能讓這裡的族群恢復自然的狀態 和習性。

黃嘉隆攝,壽山籌備處提供

301

NEXT 302


第 三 章 永 續 發 展

3

303

潟湖夕彩 陳滄海攝

304


臺灣地狹人稠,又強調經濟發展,土地面臨這種開發的壓力非常大。許多土 第三章

永續發展

地被超限利用,原本僅適合作為保育地的區域,被開發成果園、茶園、檳榔園…

第 三 章

等不一而足的利用,往往颱風後,因為過多的雨量和強大的風力,土地失去原有 的韌性和抗力,無法抵擋自然所給予的壓力,也造成許多的朋友無家可歸,財產 嚴重損失。近二十多年來,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全球暖化現象,日益明顯,極端氣

永 續 發 展

候的發生頻率增高,而且也非常不可預測。氣候變遷雖然是大尺度的全球課題,

前言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提供人類許多的服務,也是人類社會賴以永續發展的憑藉。 以保險的觀念而言,生物多樣性是人類一定要購買的保險。地球上,已知至少有 175 萬種生物,所含的基因複雜,所組成的生態系多樣化。這些生物多樣性提供 人類許多生態系服務,這些服務對人類的生存,有不可或缺的貢獻。因此,經過 適當的保護,讓這些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得以生生不息地服務人類,至為重要。 劃設保護區(尤其是國家公園)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正是為人類購買的重要保險 之一。

但是其衝擊卻影響著每一個人。

圖 3-1

21 世紀的環境課題

21 世紀的人類所面臨 5 大環境議題 生 活 在 21 世 紀 的 人 類, 面 臨 5 大 環 境 議 題, 分 別 是 極 端 性 氣 候、氣候變遷、外來種入侵、資源 與土地的不當利用及環境污染(圖 3-1)。這 5 大課題有時間和空間 尺度上的差異,也有其關連性,但 是均對人類的永續發展,造成潛在 或明顯的衝擊。極端性氣候是人類 感受最直接的影響,近幾十年年的 風災,造成水災、土石流、山崩滅 村、水土流失…,讓人們有深刻的 體認。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圖為屬於旋花科的空心菜 陳保元攝

如果我們任意開發生態環境,雖然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是,最終將換得 永無休止的災難。人們常因為太過於著重經濟開發的想法,而破壞許多的自然環 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熱帶雨林的開發,大面積的森林被伐除,造成土地的貧 瘠與環境品質的破壞。 305

2004 年的敏督利颱風造成的 72 水災造成觀霧附近桃山村和上坪溪發生嚴重土石流,難以復原 陳宛均攝

306


第 三 章

生態指標

永 續 發 展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環境的重要指標,亦即生物多樣性可以作為人類永續發展 的指標。在過去,我們常以某種生物作為指標生物,代表觀測區內的環境狀態。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麻雀、綠繡眼、白頭翁是都市常見的物種,號稱都市三劍客, 麻雀代表都市已被開發到一定之狀態,幾乎只能有此物種之出現,而綠繡眼和白 頭翁則代表都市區內的綠地狀態,有麻雀出現之處,不見得會有樹木的出現,但 是當綠繡眼和白頭翁出現時,此區域內一定有樹木的存在。又例如,我們在評比 河川的水質時,也常用具有指標性的水棲昆蟲或魚類做為代表,代表水質的狀態。 另一種常見的生態指標是利用計數一個地區內的物種數作為標準,有時我們 將物種的密度列入,這是生態學研究上常用的方式。以物種數為例,我們可以彙 整所有的生態調查研究資料,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所有物種的空間分布圖, 再利用疊圖功能,統計某一區域內的物種數量,作為多樣性指標。使用這種指標, 斑腿樹蛙為近年大力防堵其擴張的外來入侵種 李承恩攝

可以利用不同地區內的數值差異,作為評比標準,界定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級, 或可決定哪些區域是所謂的熱點(即物種數最高的區域或是稀有種分布的區域)。 有許多國際研究建議,在資源有限下,生物多樣性熱點是應該優先關注的重點區

氣候變遷之地理空間規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在小區域造成影響,不過往往要

域。

經過很長的時間形成衝擊。從工業革命迄今,人類對於生態系的衝擊,逐漸累積, 其影響已讓人類社會逐漸邁入氣候變遷的影響期。

英國以鳥類族群變化作為生物多樣性指標的子項目

環境污染和資源與土地的不當利用對臺灣的威脅甚大,由於臺灣的限制,又 過度強調經濟發展,這兩個議題已是無法避免的挑戰。農藥和殺蟲劑的大量使用 與各種廢棄物的處理不當,均造成空氣、土壤與河川受到污染,許多生物的棲息 環境遭受毒害。臺灣的河川中,半數以上已有各式各樣的污染,嚴重污染的水域, 溶氧量低,僅有少數生物可以生存。在資源與土地的不當利用課題上,由於過去 強調人定勝天的理念,較少考慮到與自然和諧共存,許多重要的生態環境,在不 知不覺中遭受破壞。再加上人口的增加,對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型態改變, 使得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受到破壞、逐漸縮小或碎化,野生動、植物瀕臨絕種,留 下許多的遺憾。 外來種入侵是新近引人注意的生態課題,在過去,人們常因為某些需要而從 外地引入許多的生物,最明顯的是因為園藝需求,從國外引入許多的景觀植物; 有時人們為了藥物需求,也會引入非本地產的植物;此外,放生也常造成外來種 入侵生態。外來種對於生態系的影響,也有許多的例案,如福壽螺、小花蔓澤蘭、 銀合歡、琵琶鼠、斑腿樹蛙…等。 307

308


自然環境的監測工作在國外行之有年,其目的在藉由固定時間與固定方法,

其族群的存活,導致物種之滅絕;此外,亦可能增加外來種的移入機率,造成物

長期追蹤一個地區的環境生態與自然資源狀況,了解區域之環境品質變化,管理

種間關係的改變,生態系內的食物網結構也因此而大幅變動。就空間分布而言,

者可以據此提出適當之經營管理措施。國際間所採用的監測生物種類或指標的類

小從物種分布,大至森林植群與林相的改變,環環相扣的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

型甚多,例如以水質為主的河川監測系統,或以無脊椎動物、藻類或細菌為主的

者間的關係,都可能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被迫改變。

第 三 章

指標生物,更有以野生動物為基礎的長程性監測系統。例如英國政府以鳥類種數 與族群量,作為環境品質的基準指標之一,利用完善的鳥類資料庫,統計 1970

臺灣的生態系多樣性極為複雜,從全球生態的觀點而言,是一個極具價值的

年來鳥類種數的變化情形,評估環境的變遷情形,並藉此擬定未來的環境政策。

區域。島嶼生態系在本質上比較脆弱,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所受到的衝擊將更

國內亦有類似的作法,可惜相關資料的收集起步太晚。

為顯著,能採取的因應對策,也因緩衝區域的缺乏而更加困難。臺灣缺少較長期

永 續 發 展

而持續的監測研究,難以真正量化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即使如此,仍舊可以 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常在有意或無意間造成許多不可逆的反應,大者如氣候

發現物種在面臨氣候變遷下,已經發生變化。

變遷,小者如一區域內的生態系改變。而要看到這類的改變,往往須藉由良好的 生態監測與長期研究,方能更確切掌握其中的變化,並適時地改善。

自民國 81 年起迄今,在玉山國家公園 3100 公尺以上地區所進行的高山鳥類 監測,已發現越來越多的鳥種出現於海拔 3,600 公尺以上的地區(圖 3-2)。透

透過長期、大範圍且持續性的生態監測資料分析,有利於我們了解一個地區

過 13 種鳥類的監測顯示,有 3 種屬於中海拔鳥種(即主要原分布範圍為 1,000-

的生態變化情形。藉由監測資料,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現象和問題,進一步提出

3,000 公尺),族群密度有增加的趨勢;10 種高海拔鳥種(即主要原分布範圍為

假設,並予以證實或建立預測的結果,有助於預測未來發生之可能性。所以,自

高於 3,000 公尺),其中 5 種有族群密度減少的情形,其餘 5 種則尚未有清楚的

然生態的監測資料,是了解生態變遷的重要資料,尤其是氣候變遷下,生物的反

變化。

應可能不同於自然的演變,透過特定地點和特定指標生物的監測工作,可以建立 早期的預警系統,是了解氣候變遷對於人類居住環境改變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選定具有代表性之生物作為指標,是自然生態監測中極為重要的工作,指標 生物必須容易且快速取得、經費花費少、所出現之生態區位也必須具有代表性, 利用這些指標所建立的預警系統,方有其效能。

氣候變遷課題

全球氣候變遷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各層級,在個體、族群、 群聚、生態系、地景上產生不同的影響。若我們無法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模式預測的結果顯示,將來生態系統會持續惡化,同時也將有物種滅絕、外來種 入侵、棲地的消失等更多新的危機。

309

高海拔鳥類鷦鷯,族群密度有減少的現象 柯智仁攝

溫度的上升、降雨型態與分布的改變、極端氣候頻率的增加等氣候變遷課題,

以鳥種分布海拔上限來看,13 鳥種中,有 11 種的海拔分布向更高海拔延伸,

造成了對生態系的影響,有許多案例。已有許多的國際研究顯示,物種可能因而

改變最多者,也是中海拔鳥種。就多樣性而言,海拔 3,600 公尺以上地區鳥類多

消失或改變其分布,也會改變原有的物候(如開花時間或進入繁殖期)表現。就

樣性,已有明顯的增加現象。比對中央氣象局的氣象資料,降雪天數從 40 日減

物種層面而言,不但直接衝擊生物群聚內物種組成的改變,以及成員間彼此的關

少為 10 多日。這樣的物種監測與氣候環境結果顯示,臺灣鳥種確實已受到暖化

係調整,造成生態系功能與類型上的改變,同時勢必影響生物棲息地品質,影響

的影響產生了改變,海拔的分布朝更高海拔移動。

310


圖 3-2

保險概念

民國 81-98 年玉山國家公園 3,100 公尺以上山區繁殖鳥類多樣性監測,呈現

第 三 章

目前已觀察到之生態改變情形,本區保護良好,溫度持續上升,且降雪天數從 40 日下降到 10 多日,在 3,600 公尺以上的山區,繁殖鳥類的種數有明顯的增 高情形,顯示鳥類有往更高海拔移動的現象。

「變」是自然生態中的常態。在過去,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力還不高時,這

永 續 發 展

種環境的改變可說是處在趨近平衡的狀態,但是當人類的行為大量改變自然環境 時,就產生了明顯的變化。過去 100 多年來的氣候變遷,終於在 21 世紀的初期, 吸引了大眾的關注,從「不願面對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影片的成功, 讓我們得以開始並好好的面對這個課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改變和目前所進行 的減緩措施,都耗時甚久,絕不是幾年內可以完成的,需有長久且持續的努力。 在臺灣,我們面臨了相對嚴苛的挑戰,所需的努力也將更多。 我們常看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衝突,這兩種意見可以說是一件事情的兩 個極端,用比較簡化的觀點來說,這是科技樂觀者和科技懷疑者間的戰爭。科技 樂觀者相信人類可以用科技的創新,來超越自然的限制,獨立於自然之外,未來 所有的挑戰,如水資源缺乏、糧食缺乏…等課題,均可因為科技的突破,而獲得 解決,目前社會上多數人為科技樂觀者,也相信此想法是對的。相反地,科技懷 疑者認為過去科技的成功,並不見得可以直接套用到未來,人口的過度成長、污 染、過漁、棲息地破壞和氣候變遷,未來的挑戰未必能因為科技而獲得解決。這 兩種意見各有其支持者,也常會因而出現許多的爭辯,沒有交集。為了要達成人 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問題。 有人建議用投資的方式來看待地球,當未來充滿許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時,我 們如何來妥善經營現有的籌碼?如果用賽局理論,分析這兩種極端的意見的可能 報酬,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矩陣表(表 4): 有關氣候變遷對於生物多樣性之衝擊,在國際上的研究很多,然而臺灣在這 方面的成果卻非常有限。在普遍缺乏基礎資料與研究之下,難以分析氣候變遷可

表 4、環境決策的角度與報酬矩陣

能帶來的衝擊,也難以據此訂立適宜的調適策略。因此,進行關於氣候變遷與生 態系統的相關研究工作,刻不容緩。長期監測與資料的收集(兼顧生態系各層面 及相互關係、跨領域並探討不同面向的關係、採用標準的資料收集方式、著重物

真實的情況 用於環境決策的政策 科技樂觀者正確

科技懷疑者正確

以科技樂觀者的角度制訂

最高報酬

災難

以科技懷疑者的角度制訂

好的報酬

非常好的報酬

種間關係與生態系功能、著重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配合整合性資料庫的 建立、促進資料的流通)、預測模式的建立與評估(考量物種間的關係、考量物 種的遷移能力、考量人類活動的影響、動態模式的建立、跨領域統整性模式的建 立、發展模式評估方法)、預警系統的建立(發展氣候變遷的生物性指標、配合 監測系統、應用預測模式、發展因應措施與策略)、調適策略的擬定(納入生態 系統進行整合性的考量、擬定具彈性的經營管理策略、配合監測與預警系統、建 立恢復機制、減少環境破壞與提升調適能力並進、界定敏感區域、脆弱區域、脆 弱度的定量評估、調適策略優先順序的訂定),均是值得注意的努力方向。 311

312


基本上,假設科技樂觀者的看法正確,如果我們選用這種角度制訂政策,則 可以得到最高的報酬,這是最理想的情形;不過,如果科技懷疑者的看法正確,

物多樣性等措施,就是具體的展現。誰知未來 100 年後,現生的哪些物種對人類 是有用的呢?

第 三 章

而我們選用科技樂觀者的角度擬訂政策,則最終將帶來不可預期的災難。相對的, 若我們採用懷疑者的角度來擬訂政策,假設真實情況是科技樂觀者正確,則可以

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做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永續發展也是必須走

得到好的報酬,這是因為採取科技懷疑者的角度來擬訂政策,勢必會因為對於環

的路。但是,在過去,短程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永續發展往往變成是口號。

境友善,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開發成本,保護環境。最後,當我

永續發展的概念,隨著民間環保意識的高漲,也已逐漸進入政府的施政中。

永 續 發 展

們採用科技懷疑者的政策,而真實情況也是科技懷疑者正確時,則我們也可以得 到很好的報酬。

生物多樣性是生活環境的指標,也 是人類得到生態系服務和利益的來源。

從實務面來看,這個矩陣表提供人

我們在經費與資源有限下,不可能保護

類要如何面對未來的思考方向。一個謹

每一種生物,因此,有必要針對物種和

慎的人當然不會願意面對災難的後果,

生態系對於人類之重要性進行了解,加

所以,選擇科技懷疑者的觀點來制訂政

以分類,以期能針對重要之物種和生態

策,雖然得不到最高的報酬,但是因為

系加強保育工作,並多多劃設一些保護

我們選擇預防性的策略,整體的報酬率

區,為人類的永續發展多儲備一份保險

也會不差。因此,在面對高度不確定性

單,以降低人類因為物種或生態系消失

的未來時,應該採用謹慎的態度,以科

的各種損失。將許多土地劃為國家公園,

技懷疑者的想法思考,最好不要採用無

根本的目的,在於以保險之心,保育生

法逆轉的政策。

物多樣性,透過良好的經營管理措施, 讓這些無價的自然資產,永遠為我們和

未來面對地球的環境,我們也可以

後世子孫所利用。

用商業管理的四個原則,來處理環境和 生物多樣性的課題:

目前 9 個國家公園和 1 個國家自然 公園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幾乎可以說

1. 保護你的資金:以資金產生利息

是臺灣的代表,也可以說是臺灣動物和

的方式來維生,不要將資金耗掉,對待

植物的「品牌」。在國家公園內,我們

環境,我們也該如此。 2. 分散投資風險:不要將所有的雞

可以看到 80% 以上的臺灣特有種植物、 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留給未來的保險資產 連裕益攝

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之內,這個原則也可

鳥類和哺乳類。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也可以看到超過 300 種的珊瑚,此區也

適用於環境。我們不應假設科技樂觀者的雞蛋都是完好的,在過去就有許多的事

是世界公認的十大珊瑚熱點區域。每一個國家不僅在生態上有特色,也有互補性,

例(如 DDT),顯示科技的創新,不一定可以解決所有的環境問題。

整合在一起,正是臺灣生物多樣性的縮影。

3. 量力而為的投資:在環境政策上,風險管理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所作的決

作為 21 世紀的地球人,應該培養環境倫理,以敬畏之心,妥善利用環境和

策,必須為後代子孫留下資產。因此更須考量在環境管理上所面臨的風險和成本,

其內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應隨時維護和改善我們的環境,讓優良的環境可以

找到將風險及損失最小化的方法,留下最佳的自然環境與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永續地提供人類使用。「藍天綠地,青山綠水,全民環保,永續家園」,不是口號, 而是實踐。

4. 購買保險:為了避免不可預知的災難,我們應該購買保險來保護資產。在 環境保險上,我們將許多區域劃為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海洋保護區、保護生 313

314


參考書目

315

Clua, E., Buray, N., Legendre, P., Mourier, J., Planes, S., 2010. Behavioural response of sicklefin lemon

周蓮香,2009。金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sharks Negaprion acutidens to underwater feeding for ecotourism purposes. Mar. Ecol. Prog. Ser. 414,

周蓮香,2011。金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 ( 三 )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257–266. doi:10.3354/meps08746

林仲平,2009。大屯姬深山鍬形蟲之族群量變化和遷徙活動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IUCN, 2003a. Negaprion acutidens: Pillans, R. (SSG Australia & Oceania Regional Workshop,

林良恭,2003。玉山國家公園食蟲目遺傳多樣性研究及蝙蝠現況調查計畫。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March 2003):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3: e.T41836A10576957.

林良恭,2008。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蝙蝠族群調查及蝙蝠巢箱設置。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IUCN, 2003b. Negaprion acutidens (Southeast Asia subpopulation): Pillans, R. (SSG Australia

林昆海等撰文,方裕欽主編,2012。傾聽壽山 : 攜手 . 珍愛。高雄市: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 Oceania Regional Workshop, March 2003):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3:

林金榮,2005。金門傳統漁業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e.T42834A10757460.

林思民,2011。金門地區緬甸蟒現況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內政部,2009。台江國家公園計畫。內政部營建署。

林曜松,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中低海拔地區動物資源動態調查研究及資料庫建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

內政部,2011。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書 ( 核定本 )。內政部營建署。

處。

內政部,2014。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計畫書 ( 核定本 )。內政部營建署。

林曜松,2006。太魯閣國家公園清水山區動物資源之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方偉宏,2008。臺灣鳥類全圖鑑。貓頭鷹出版。

林曜松、莊鈴川,2007。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水生動物相普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力平,2009。金門潮間帶生物世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曜松、顏瓊芬、關永才,1986。陽明山國家公園動物生態景觀資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玉懷,劉金源,李逸環,宋克義,2012。澎湖南方四島海域環境及棲地調查。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國家公園解說課,2008。金門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俊堯,2008。話說東沙。海洋國家公園通訊,創刊號:第三版。

邱郁文,2013。102 年度「墾丁國家公園遊憩區(一)陸蟹生態及數量監測調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執明等。永遠的瑰寶 太魯閣峽谷。2001。大地地理。

邵廣昭、邵奕達、林沛立,2013。臺灣珊瑚礁魚圖鑑。晨星,台中。

王愈超,2003。墾丁南灣及其附近海域印太洋瓶鼻海豚 (Tursiops aduncus) 分佈、移動及豐度之保育研

洪登富,2008。話說東沙環礁多樣的生態系。海洋國家公園通訊 No.2:第三版。

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孫元勳,2009。墾丁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指標監測系統之規劃建置(一)。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愈超,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哺乳類動物相調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徐堉峰,2006-2007。太魯閣國家公園昆蟲群聚與功能之研究(一)(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愈超、楊世主、廖鴻基,2000。墾丁國家公園鄰近海域鯨豚類生物調查研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徐堉峰、呂至堅、羅尹廷,2004。金門常見昆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瑋龍,2008。金門地區海藻資源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徐源泰,2008。金門稀有植物遺傳多樣性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穎,1985。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水域鳥類生態研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莊文星。澎湖玄武岩柱狀節理地質地形景觀登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 273 期,p.1-18。

王穎,2012。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族群生態及棲地經營管理計畫 (101)。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弘和,郭東輝,2014。台江國家公園及其週緣地區黑面琵鷺與伴生鳥種數量調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穎,陳義雄,2013。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族群生態研究及其棲地經營管理計畫 (102)。台江國家公園

張永州,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三棧溪流域動物族群估測及監測模式之建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管理處。

張原謀,黃文伯,2014。103 年台江國家公園昆蟲相及北埔蟬先期調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世鴻、戴子堯,2007。黑面琵鷺保護區內黑面琵鷺之食物資源研究。臺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

陳正平,2004。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相多樣性調查及其保育研究 – 稀有魚類相。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永華,1997。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晨星出版社。

陳正平,邵廣昭,詹榮桂,郭人維,陳靜怡,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 ( 增修壹版 )。屏東縣:

吳永華,2001。臺灣動物探險。晨星出版社。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海音,2002。太魯閣、雪霸國家公園生態廊道之研究-目標物種的認定與其生物特徵的需求分析。

陳建志,2007。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賞蝶資源監測與標放 1。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建志,2009。玉山國家公園移動性斑蝶族群結構與週邊地區相關性探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海音,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高山地區動物資源基礎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義雄,2001。金門國家公園魚類相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海音,2009。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偶蹄目監測與食肉目動物分布調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義雄 , 黃世彬 , 黃光瀛 , 2013. A new species of genus Pseudogobius popta (Teleostei: Gobiidae) from

呂金誠、歐辰雄、劉思謙、曾彥學,2005。金門地區民俗植物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brackish waters of Taiwan and southern China. J. Mar. Sci. Technol. 21, 130–134.

宋克義,2009。東沙環礁珊瑚群聚調查分析與復育策略研究。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藝暉,2007。由溫度對胚胎及幼體的影響探討雪山草蜥 (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的海拔分布。國

巫文隆、楊誠國、張寶仁,2006。金門地區軟體動物相調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仕德 總編纂,2009。金門縣志:96 年續修。金門縣政府民政局。

曾惠珠、戴子堯,2010。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與水域環境魚類資源調查 99 年度結果報告。臺南縣黑面琵鷺

李承錄、林幸助,2009。墾丁與東沙海草床魚類群聚之比較。生物科學 51:1-14.

保育學會。

李玲玲、林宗以,2002。臺灣水鹿的食性研究。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曾晴賢,2001-2002。櫻花鉤吻鮭族群監測與生態調查(四)(五)。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培芬等,2006。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生態解說手冊。內政部營建署。

曾晴賢,2008。砂卡礑溪水域生態復育影響因子調查監測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培芬,2007。陽明山國家公園長期生態監測模式之建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曾晴賢,2014。七家灣溪及高山溪鮭魚族群及棲地監測。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培芬,2009。金門國家公園太武山區環境資源調查 ( 一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文卿,1990。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惠萍,2001 。太魯閣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美秀,2009。玉山國家公園臺灣黑熊族群生態學及保育研究 (4/4)。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瑞宗,1992。 丹山草欲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增泉,1983。 陽明山國家公園植物生態景觀資源報告。內政部營建署。

李榮祥,2008。墾丁後灣陸蟹生態記實。台灣濕地 68:46-53。

黃增泉等,1987。雪山 - 大霸尖山地區植物生態資源先期調查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

何平合,2011。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長期生態研究計畫。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文章。2005。綠色長城:國家公園。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周富三,楊遠波,李冠儀,廖俊奎,2010。高雄市壽山森林植群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 2010 年第 20 卷第

楊平世,1992。太魯閣國家公園中、高海拔昆蟲相及其相關生態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三期,p.15-24。

楊平世、曾兆祥,1996-1997。特稀有種生物之生態調查-寬尾鳳蝶之生態研究 I & II。雪霸國家公園管理

周蓮香,1990。玉山國家公園新康區動物相調查報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處。

參 考 書 目

316


參考網頁 楊曼瑜,2006。不同漁塭經營策略對水鳥組成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Perrin, W.F. (2015) World Cetacea Database. Accessed at http://www.marinespecies.org/cetaceaon

楊國楨,2002。玉山國家公園楠梓仙溪流域植物資源調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5-10-01

楊婉如,2005。金門島地景變遷監測與分析 - 1995、2000、2001 年。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

臺灣國家公園 http://np.cpami.gov.tw/

碩士論文。

墾丁國家公園 http://www.ktnp.gov.tw/

楊遠波,1990。太魯閣國家公園石灰岩地區植被之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遠波,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三棧溪流域植物資源及基礎調查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遠波,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高山地區植物資源及基礎調查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遠波,2006。太魯閣國家公園陶塞溪流域植物資源基礎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遠波、呂勝由,1997。金門國家公園原生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報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懿如,2006。太魯閣國家公園兩棲類調查及監測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董景生,2008。金門昆蟲多樣性調查與名錄建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玉山國家公園 http://www.ysnp.gov.tw/ 陽明山國家公園 http://www.ymsnp.gov.tw/ 太魯閣國家公園 http://www.taroko.gov.tw/ 雪霸國家公園 http://www.spnp.gov.tw/ 金門國家公園 http://www.kmnp.gov.tw/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http://dongsha.cpami.gov.tw/ 台江國家公園 http://www.tjnp.gov.tw/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http://npgis.cpami.gov.tw/public/default/Default.aspx?2

廖東坤,2002。浯洲芳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黑面琵鷺保育學會 http://www.bfsa.org.tw/tc/index.php

廖東坤,2007。風中之舞─金門賞鳥手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 http://web.kinmen.gov.tw/371022700g/main1.htm

裴家騏,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普查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kinmen.gov.tw/

潘振彰,2010。雪山高山生態系植物物候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探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國家公園保育知識平台 http://biogis.kmnp.gov.tw/

劉烘昌,2009。墾丁國家公園陸蟹資源調查及管理。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http://data.gov.tw/

劉益昌,1995。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邵廣昭 台灣物種名錄 網路電子版 version 2009 http://taibnet.sinica.edu.tw

劉烘昌,2010。墾丁國家公園陸蟹資源調查與經營管理計畫 2。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劉靜榆,1990。臺灣中部沙里仙溪集水區植群生態之研究 I- 植群分析與森林演替之研究。玉山國家公園管 理處。 鄭謙遜,2014。澎湖南方四島的鳥類。臺灣博物季刊 123,33 卷,第 3 期 p.34-41。 歐辰雄,1997。觀霧地區植群生態調查及植栽應用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歐辰雄,1999。棣慕華鳳仙花族群調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鄭明修,2008。東沙海域珊瑚礁生態資源調查與監測。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邵廣昭 台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5-10-30)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http://www.cwb.gov.tw/V7/index.htm 陽明山國家公園 > 保育措施 > 生態廊道 http://www.ymsnp.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9&gp=0&Item id=211 王俊堯,2012。希望就在不遠處 - 東沙 ‧ 仲冬 聯合微孔珊瑚。國家公園季刊 2012/12 封面故事。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mgz&view=detail&catid=30&id=623&Item id=3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5。墾丁國家公園史前文化及生態資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廖震亨。東沙島東北岸珊瑚復育成效與魚類群聚相關性研究。海洋國家公園通訊第 24 期。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8。墾丁的生態環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http://marine.cpami.gov.tw/enews/index.php?option=com_newsletter&view=newsletter&layout=ar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98。墾丁國家公園兩棲爬蟲類簡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ticle&id=37&no=24&date=%E2%96%AA2015%E5%B9%B41%E6%9C%88%E2%96%AA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98。墾丁國家公園的蝦兵蟹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施習德,2012。鐵甲武士:東沙島海濱蟹類。高雄市: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02。墾丁國家公園海邊生物。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http://marine.cpami.gov.tw/ebook25/FLASH/index.html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09。墾丁國家公園珊瑚與珊瑚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志仁,楊清閔,2013。潛往南方四島。高雄市: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09。墾丁國家公園植物生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盧重光,2008。東沙環礁珊瑚長期監測與復育規劃。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戴昌鳳,1998-1999。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群聚變遷之研究 ( 一 )( 二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羅柳墀,2009。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特別景觀區生態資源調查暨環境評估(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蘇鴻傑,1974。 台灣高山地區之香柏群落。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 113:101-113

參 考 網 頁

http://www.marine.gov.tw/filesys/file/ebook/ebook30/ 蛇目白尼參。棘皮動物典藏知識單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03230a&ParentI D=0b0000018003230a&Type=&Part=&Domain=az&Field=s0&Language=CHI 藍指海星。臺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 http://study.nmmba.gov.tw/Modules/Biology/BioView.aspx?ItemID=7&TabID=29 蕩皮參。棘皮動物典藏知識單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0322e7&ParentI D=0b000001800322e7&Type=&Part=&Domain=az&Field=s0&Language=CHI 冠刺棘海膽。棘皮動物典藏知識單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03228d&ParentI D=0b0000018003228d&Type=&Part=&Domain=az&Field=s0&Language=CHI 行政院農委會蓋刺魚主題館 http://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736637&ctNode=8343&mp=355&kpi=0&hashid= 102 年澎湖南方四島海域珊瑚礁總體檢及突棘行動 - 保護澎湖南方四島珊瑚礁生態 http://marine.cpami.gov.tw/chinese/filesys/dlarea/917/file1.pdf 台 灣 獼 猴 特 寫 ( 壽 山 國 家 自 然 公 園 環 境 教 育 學 習 單 ) http://snnp.cpami.gov.tw/chinese/filesys/files/ article/4/4-7_a.pdf 外來入侵種特寫 (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環境教育學習單 ) http://snnp.cpami.gov.tw/chinese/filesys/files/ article/4/4-7_d.pdf

317

31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