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在患难中活出爱》

在患难中活出爱

文:珊瑚

Advertisement

“你确诊了。” 医生在电话另一端对我丈夫说。我们再三确认,但医生的回答还是一样。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懵了,但我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笑”。没错,我们在与医生的通话中忍不住笑了!开什么玩笑?我丈夫看起来没有任何症状(他是无症状确诊者)。总以为新冠病毒离我们好远,还不敢相信这件事情确切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感觉脑海中有好多打了结的绳索,我奋力地想要解开--我们怎么这么“幸运”,受病毒的“眷顾”?

医生向我们了解情况后,指示丈夫马上独自在房里隔离,第二天也务必到卫生部(KKM)的冠病评估中心(Covid Assessment Centre,CAC)去报到。而后,CAC安排丈夫到隔离中心隔离十天。在那之前,丈夫也马上通知前几日的密切接触者(close contact),提醒他们自行观察是否有症状。

心得安慰,因爱心互相联络

丈夫去了隔离中心,我也必须在家自行隔离10-14天。隔离期间,我的内心没有焦虑,反而是充满平安的。感谢家人、教会牧师和弟兄姐妹们的关心、慰问和代祷,每则短信、每通电话,让我们觉得自己还活在一个有爱的群体里。有好多姐妹也发信息给我说,她们可以送点食物和药物来;由于之前所购买的食物还足够,也不晓得自己是否也会确诊,因此我都一一婉拒了,不过她们的爱心却带给我满满的感动。某天,突然听见家里的门铃响了一下,犹豫一番后,决定带上口罩开门看看究竟,居然看到家门前放着一袋满满的食物、药材、燕窝等。顿时感到喜出望外,原来是教会小组送来的,我们无比感恩。

丈夫在隔离中心里的情况还算过得去。由于隔离期间适逢开斋节,他说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开斋节“假期”。感谢主保守他仍然无任何症状,在隔离期间也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尽管隔离中心的伙食时好时坏,但不至于饿肚子。他说有一些结束隔离的朋友把没吃过的杯面送给他,让他如获至宝,因为终于有宵夜吃了!他与我分享说他收到家人和一些弟兄姐妹的电话和短信,并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关心。

在隔离期间,最大的感触,莫过于人们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身边的群体主动给予关心。换个角度想想,若你常活在一个群体中,但你遇到困难时,群体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给予关心和慰问,那当你渡过难关之后,还会想回到那个群体吗?这些困难的时刻包括生命中的危机、疾病的侵袭、失去至亲的伤痛等等。我很感恩,上帝藉着弟兄姐妹们的关心和爱心来安慰我,让我体会圣经上所说的:“要叫他们的心得安慰,因爱心互相联络。” (歌罗西书2:2a)“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马太福音 25:40)因此,在别人的患难中活出主的爱,是基督徒最有力的见证。

回归正常生活

丈夫在隔离十天后回家,医生证明他已痊愈,不再具有传染性。休息一天后就回到公司上班。感谢神的保守,至今他仍然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或出现任何后遗症。

而我的第二次检测结果亦为 “negative”,感谢主保守我未受感染。在完成十四天隔离后也回到公司上班。复工的第一天,我履行社会责任,通知身边的同事说我曾是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但两次检测都呈阴性。无奈有位同事还是害怕我是带病者,换到离我更远的座位。虽然有些失落,但我也明白别人的担忧。无论如何,让我们继续遵守防疫SOP,照顾自己的当儿,也能够关怀身边的群体。

疫情虽难,但靠着上帝的恩典与保守,我们每天依然能够享有内心的平安。也求上帝继续赐力量给我们,帮助我们在居家隔离期间,仍然能够活出主的爱。 “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 (歌林多前书16:14)

🌻 后记 🌻

以下是我在这段隔离的经历中学习到的一些功课和体会,与大家分享,共勉之。

1. 若真的不幸确诊

a. 不必惊慌,遵照医生的指示,马上自我隔离,不与家人共餐。

b. 在MySejahtera应用程序上更新Covid-19 status, 同时观察自身的症状,若有不适,通知医护团队。

c. 履行社会责任,通知之前所接触过的人。

d. 若需要自行到冠病评估中心等待有关隔离的安排,可以自备一些水和食物,因为那里的人太多,排队时,可能会耗上一整天。

2. 不排挤痊者和其密切接触者。

a. 各人应该继续保持个人卫生和安全人身距离、遵守防疫SOP,以降低感染率。

b. 接纳痊愈者,因为他们在痊愈后产生暂时性的天然抗体,即不会感染别人,也不会被感染。(参:http://covid-19.moh.gov.my/garis-panduan/garis-panduan-kkm)

c. 对于痊愈者的密切接触者,若反复检测结果呈阴性,他们便不是带病者,不要排挤他们。

3. 对身边的人负责。

a. 尽可能不出门。若有必要出门,回家后马上洗澡。

b. 接种疫苗,支持群体免疫。

c. 不散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 反思 🌻

1. 疫情期间,我们是否曾主动去关心他人? 2. 我们该如何对待确诊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呢?

《百美剪影》 ​第42期 (2021年6月刊)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