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號

Page 1

每月第一個星期五於錦上路西鐵站及錦田市派發 地區報需要你的支持 恆生銀行 212-458715-886 支票抬頭:Chu Hoi Dick Eddie & Fung Yu Chuk Fancy 支票請寄元朗錦上路元崗村126號二樓

11

在逢吉鄉經營農場的周伯伯說,這一 年在逢吉鄉出沒的牛比往年少了許多。他 指著發現牛屍的沼澤說:「往年常見有牛 隻在沼澤嬉戲,懷疑因有發展商圍封了地 方,令牛隻不能由錦田走過來逢吉鄉,所 以數量減少了,也有可能是發展商嫌牠們 阻礙發展,所以毒死牠們。」他苦笑着 說,再過兩三年,可能一隻牛都看不見 了。

十月中,錦田逢吉鄉發現四隻離奇

死亡的牛屍,牛屍沒有表面傷痕,愛 護動物協會不排除是毒死,但漁護署

記者在採訪當日傍晚於逢吉鄉守候,見 到一群廿多隻水牛在接近山邊的魚塘浸水, 再聯群結隊離開,但牠們可能不知道,兄弟 姊妹每天生活的魚塘,近幾個月正被人用泥 頭非法填平,逐漸消失。泥頭車經過的路也 涉嫌佔用政府土地,地政總署已經豎起警告 牌,可是倒泥活動仍然持續。

和警方不肯做毒理測試,就斷定死因 沒可疑,停止調查。八鄉錦田仍然是

野牛貢獻社區 令生態更豐富

野生黃牛和水牛的活躍地區,牠們在

漁護署在二○一二年對香港野牛數目 及分布範圍進行了一次統計。根據統計結 果,估計目前全港有大約一千一百頭黃牛 及一百三十頭水牛。大嶼山和西貢牛近年 較受保育團體和媒體關注,但大嶼山愛護 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元朗至屯門一帶

大帽山和雞公嶺的山邊生活,為社區 帶來許多貢獻,可是急速的土地開發 正威脅着牠們最後的生境。

2013年 月號

的牛一點不少,起碼有二百頭黃牛和五十 頭水牛,可惜至今沒有完整的追蹤調查, 令保育工作難以開展。「沒有調查的話, 哪隻牛被毒死、宰殺吃掉都沒人知。」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 牛保育由調查開始 直至幾年以前,野牛的權益並不受關 注,漁護署在收到居民投訴野牛滋擾後,

八鄉錦田區內的野生牛,主要集中在大 帽山和雞公嶺山腳出沒,一南一北,較少 機會和圍繞着錦田公路和錦上路活動的居 民相遇。何來表示,牛就算不再耕田,仍 然對社區有很多貢獻,包括令荒田不會雜 草叢生、維持鄉郊生活特色、而水牛活動 所製造出來的濕地,更會吸引不同種類的 動物,令生態更加豐富。

就會派人捉牛,然後拍賣給肉商屠宰。當 動物權益在香港愈來愈受到重視,政府也 逐步改變政策,漁護署成立「牛隻管理 隊」,一方面讓牛在自然環境活動,一方 面減少對區內居民造成的不便。 要取得平衡一點也不容易。大嶼山愛 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大嶼山居民與 政府角力多年後,才協調出保育野牛的共

野牛除了受土地開發影響,活動範圍 愈縮愈小,也面對其他威脅。在元朗新田 鄉,當地居民懷疑有「牛佬」捉野牛圈 養,再賣給區內南亞裔屠宰。八鄉區內的 巴基斯坦人剛剛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宰牲 節,負責人阿豪表示,他們不會捉流浪牛 屠宰,只會向私營牛販買牛,但供應短 缺,今年幾經辛苦才買到六隻牛,最新價 錢每隻高達一萬五千元。「我不知道自己 所買的是否流浪牛,因牛身上無掛出世 紙。我也管不了這麼多,就算牛販是在外 面捉牛來賣,只要有人出售我就會買。」

識。首先要做好調查研究,了解每一隻牛 的狀況,每村都有村民擔任野牛監察員, 每日監察牛隻數目及健康狀況,遇事馬上 召獸醫了解。另外,由於牛的繁殖能力很 高,但生境卻在土地開發下愈縮愈小,因 此協會和政府合作,以絕育手術來控制牛 隻數目。大嶼山每一條村可以供多少隻牛 生活,何來瞭如指掌。 「最重要是大嶼山這邊的村民大多數 都是愛牛之人,他們見到有人對牛不好, 會出聲鬧。」協會提倡讓牛在社區內生 活,成為社區的一份子,反對任何形式的 圈養。她說:「圈養不是保育,牛被困住 很容易有病和死亡。支持開發鄉郊的人才 會大力提倡圈養。」 何來希望,元朗能成立自己的野牛保 育隊伍,讓更多居民關注動物權益。

錦田逢吉鄉魚塘正被大面積填平,水牛的生 境愈來愈小。 (Klaus Lee 攝)

十月中逢吉鄉發現牛屍,愛護動物協會不排 除是被毒死,但漁護署和警方都沒有跟進調 查。 (有線電視畫面)

錦田逢吉鄉的水牛群一共有廿多隻,牠們的棲息地正受開發活動威脅。 (Klaus Lee 攝)


活在鄉村

文:陽仔 圖:Klaus Lee、雄仔; 蛇攝影:Kevin Kent Caldwell 地圖製作:陳素珊

步入十一月,秋風吹過深夜的錦田,把空氣中的水份帶走了不少。 在秋風送爽的週末晚,相約三五知己駕車到八鄉錦田夜遊,用談天 補充水份,用廣闊夜空休息雙眼,能為繁忙的一週畫個圓滿的句 點。要在這個鄉郊尋找「夜生活」,當然不能要求城市中的聲色犬 馬,但長途跋涉一番後,你會找到一個你不太熟識的香港。

SIX DEGREES CAFE

河背 水塘

大帽山 引水道

錦田市 小食店

SIX DEGREES CAFE 是一間位於田心村的餐廳, 內裡裝修很有特色,並附設寵物休憩區和車位,歡 迎帶動物前去。老闆說這裡才開業兩個月,希望餐 廳慢慢能成為一個供區內市民認識與談天的聚腳 地。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is six or fewer steps away.”是他們放在餐廳介紹的第一句。

具份量炸薯格,配上茄汁、黃芥末 與辣椒汁,是最好的下酒小食。

SIX DEGREES CAFE

供客人燒烤或聚腳的地方,亦是寵 物休憩區。

大欖郊野公園中的河背水塘

坐落在大欖郊野公園中的河背水塘建於1961年,多 年來為區內提供灌溉用水。因為風景幽美,附近的 居民很多都喜歡過來這裡晨運。水塘附近沒有街燈 或民居等光害來源,選對了季節的話,我們在晚上 還能在這裡看到星光在湖上的倒映。 有了水塘,便需要有很多引水道。這些平時人煙罕 至的引水道,卻是生態愛好者的夜遊勝地。香港自 然生態論壇黃志俊表示,「驚蟄」之後(公曆三月 初),在大帽山腳的引水道裡可以觀察到很多種類 的爬蟲類動物。引水道的表面平滑,而且大部份也 餘米深,動物們掉進去後,很多都沒有辦法走出 來。黃說:「引水道可能是牠們的住所,但更大可 能是牠們的墓地!在旱季來臨後,沒能離開的就只 有等死。」因此,生態愛好者除了觀察外,也能幫 忙把動物救離引水道。 這間在錦田市中心的小食店也是開業不久,營業至 凌晨三時的小店與附近的7-11成為了居民宵夜的好 地方。多來幾次就會發現,附近還住了很多不同膚 色與國籍又與筆者同樣很需要食宵夜的人。

「錦田?軍營?係咪即係好多酒吧果度呀?」我父親問我。 「好多年之前啦……」我說。 在英治時代,駐港英軍在休假時多在錦田聚集,提供他們消閒娛樂的 商業活動應運而生。機緣令這批異鄉人與本地居民發生互動,在兩地 文化互相影響下,錦田亦曾是一個的混雜了異國風情的夜蒲熱點。物 是人非,又一個暑往冬來,現在的錦田市亦已經沒幾多間酒吧了。

在大帽山腳的引水道裡可以觀察到很多種類的爬蟲類動物

錦田市中心的小食店


專欄 潔精、洗衣粉等每天都會使用的清潔用品,含有大 量起泡劑、防腐劑、人造色素、香料、增稠劑等化 合物,再加上「消毒成癮」的香港人經常使用消毒 藥水、酒精搓手液等,進一步削弱皮膚的防禦系 統,不患上濕疹才出奇。

濕疹好痕呀! 文:何雅宜(Quintina) |全身投入推廣綠色生活,Organic We有 機生活百貨負責人,聯絡方法quintina@green-towel.com

「濕疹好痕呀﹗」你的生活圈子中,必然有患濕疹 的人,又或者你就是那個不幸者。脫皮、紅腫、水 泡,痕癢難當﹗看了醫生,抹了藥膏或吃了類固 醇,然而卻不見效﹖

天生有濕疹?

病從口入 濕疹不是皮膚病,甚至不是「病」 濕疹患者去看皮膚科醫生註定無法痊癒,因為看錯 了醫生。濕疹不是皮膚病,而是免疫系統疾病!人 體每天都會從衣食住行攝入毒素,幸好有自我解毒 機制,但當毒素不停累積,多於身體可以負荷時, 便會發出警報。皮膚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所 以身體有問題,就會率先顯現於表皮,即是所謂的 濕疹。如果我們繼續忽視身體的警號,下場遠遠不 止皮膚問題!

食物帶毒,指的不只是吃完上吐下瀉,如你能「上 吐下瀉」反而好,因為你會知道不應再吃此食物。 然而,一些人工添加到食物中的農藥、色素、防腐 劑、激素、重金屬等,無聲無息地進入身體,打擊 你的健康,而你卻仍懵然不知,以為自己已經多菜 少肉,吃得很健康! 「經皮毒」,皮膚也會吃進毒素 經皮膚的吸收是毒素進入身體的另一主要通道。有 患者努力「戒口」,但病情並無進展,原因就是他 們沒有阻隔「經皮毒」。皮膚是身體一大吸收器 官,不但會吸收潤膚露的精華,更會吸收一切接觸 到的化學物質。沐浴露、洗髮水、乳霜、牙膏、洗

觀察發現,現在的小朋友患上濕疹的比率比其父母 高出不少﹗但嬰兒才剛生下來,何來攝取過多毒 素?因為父母體內的毒,是會傳給下一代的﹗毒素 會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如果你不想孩子受苦, 無論現在是否懷孕,都應從此過上健康天然的生 活,以免遺禍下一代。 停止「吸毒」,學習天然之道 「天然」、「有機」不是口 號,跟隨著大自然的法則,過 有機的生活方式,不只保護環 境,更有利健康。接下來的幾 期,我們會看看如何用無毒生 活打敗濕疹!

時,十分的驚訝,甚至有些地方厲害到每個站都寫 定了班次抵達時間,那就是班次疏些,不像香港有 些路線以密取勝(實卻輸在不環保),卻仍是一樣 穩妥可信的公共交通工具。(話時話,我都係看維基 才知,原來251A是現時服務時間最長的九巴路 線(05:25-01:25),咪諗住成日搭佢轉乘唔洗錢就 唔巴閉!)

251A 文:劉建華 (半職農夫,家住錦上路) 插圖:陳素珊

住錦上路,搭251A的常客,唔知你們有否同感,每 次搭了一程車從市區返來,歸心似箭,在出左大欖 隧道的轉車站落車,下過汽水機旁的樓梯,心就開 始急,步也匆速,心怕走慢一步,慘成目送巴士在 你面前開過。當你已行完斜坡尾,若巴士真的這時 起行,有些時候,巴士司機都會好好人,剎番停下 來等乘客急步跑過來上車,否則,你見住佢駛走, 才慢慢死死氣步向空無一人的車站,再目送一次巴 士繞了個圈離去,那份光陰虛擲都咪話唔叫人沮 喪。我仲要係連智能手機都無的人添,地方又唔光 猛,看書也不成,唯有就是唔知邊個咁好人,放低 幾張櫈,讓我地這些倦歸人可以坐低歇下。251A當 然唔算密,但勝在都算易把握,恰恰幾班車砌啱一 個鐘,於是個個鐘都一樣時候經一經,幾可以讓人 預好時間出門截車。錦上路交通多虧這樣,有了一 份隱然規律。以前初到歐洲,發現巴士火車超級準

話說回來,我在不少次倒霉目送巴士離去而呆站空 巴士站之後,就想到了,何不叫巴士公司在橋底巴 士總站的對面馬路,開多個巴士站,那麼,我們乘 客就可以不再擔心咁易要望車輕嘆?若我們走下斜 坡見到巴士經過,我們都知道,我們只要繼續走落 去,我們就可以在對面的馬路,截回這班駛了上停 車場作廻旋的巴士,沒有必要立刻灰哂,這樣的設 計是不都幾理想喎?在我以前工作的地方,識得個 婆婆街坊,佢話巴士的禮讓座是她提議的,我初聽 時本疑多於信,但想深一層,其實點解唔可以確實 如此呢,事情的改進,總是需要有人提出來,甚 至,由很多人不約而同提出來,集而成為一種更易 被大機構都聽得到的聲音,有了這個設計,我們見 到些該讓座又不的例子時,就不必好像以前只有用 眼神試下施壓,而能夠理直氣壯的提醒一下,這本 是生活裡好些確實需要得到更好照顧的人們的權 利,能夠更好關顧他們代表一種社會文明的進步。 251A若真設立這樣一個站在巴士總站對面,其 實就可以讓巴士司機更放心的開車,不必擔心要離

待接乘客,乘客在實際能提早一班車就能回家,又或 減免追車的心理與步伐上,都該會受益。不少的所謂 社會創新,都不過是一些人想到一些點子,往往以低 成本卻高效益的方法,令生活得到了改進,而每當一 個眾人使用的系統願意配合,就會很多的人可以因此 得益。 其實我一直都算運氣不賴,但間中始終總有一個人在 巴士站等著的時候,就在這些百無聊賴的空渡時光 裡,我不但開始想著向巴士公司爭取設立這一個新巴 士站,我還無聊到開始想這個站可以叫什麼的名字, 而既然「八鄉路」經已又被用了,唔知你們有冇一些 好建議?我覺得其實若果巴士公司真的如此體貼接納 這個建議,我就提議不如豪番俾佢,來個搞野的名 字,乾脆就叫做「唔洗送車尾功德無量站」,話唔 埋,這會成為了香港巴士迷推崇的一個景點車站添?

涼拌枸杞葉 文:蔡卓陽 (大江埔素苗餐廳廚師,希望用廚藝令人愛上素食) 插圖:陳素珊

美國有報告指杞子於煮熟後的營養流失嚴重,直接食用杞子比起喝它煲出來的湯較有益。只要把浸淋後的杞子放 入沙津或薯蓉,便能令菜色更開胃與有營養。杞子是枸杞的果實,它的葉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中醫指枸杞葉煲 出來的湯能增強抵抗力、防止衰老,更能抑制一些癌細胞的活動。除中國外,日本和韓國的飲食文化中也見枸杞 葉的蹤跡。用枸杞葉做的韓式涼菜簡單易做又美味可口,而且保存方便,做一次就能吃上幾天。 涼拌枸杞葉做法: 1 2 3 4

煲一煲水。把芫茜與枸杞洗淨,枸杞留取尖端較嫩部份。(剩下的可拿來炒蛋) 水滾後放入少許鹽與油,將枸杞葉放入水中灼1分鐘。 準備一盆冷開水。把剛灼好的枸杞放入水中泡約15分鐘後撈出,用手輕輕把水份壓走。 將枸杞葉倒到盆中,放入已切碎的紅椒、芫茜,倒入白芝麻、辣椒油、麻油、黑醋、蜜糖,拌勻後置於雪 櫃中,隨時可用。


鄉村寶貝 畫:Vera

社區廣告

廣告查詢熱線 92182077 97326186

編輯之言

地區報改版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八鄉錦田地區報》革 新號終於和大家見面,希望以同樣的篇幅,編 出更好看的報紙。 頁一的「地區專題」繼續追蹤報導對本區以至 全港都有價值的新聞。頁二全版是新的欄目 「活在鄉村」,專題介紹八鄉錦田的生活資訊 和社區趣聞,讓居民按圖索驥尋找生活樂趣! 頁三和頁四分別有四個風格各異的專欄:廣受 歡迎的Quintina「無毒家居」會繼續;素苗大 廚陽仔則會接過村長珍的捧,在「季節限定」 介紹以合時蔬菜做的西式素食;在上村耕種的 半職農夫劉建華有新欄目「唔農得晒」,分享 在區內耕田和生活見聞。最後有壓軸欄目「鄉 村寶貝」,以畫傳意,將社區達人的生活智慧 活現眼前。 改版得以落實,主要是得到一班居住在八鄉錦 田的熱心村民瞓身幫忙。我們希望,報紙裏不 同的欄目,日後都能夠發展出相關的活動,例 如導賞團、煮食示範、自製酵素工作坊和有機 耕種班等等,令讀者/居民之間可以有更豐富的 交流機會。地區報是屬於社區的報紙,我們很 歡迎商戶和村民在地區報上刊登廣告或啟事, 交流資訊,編輯部有專業設計師為你度身設 計。

第四頁出版資料 二○一三年十一月革新號 (總第十九期) 出版:八鄉綠色生活社 印量:6000份 聯絡地址:元朗錦上路元崗新村126號二樓 聯絡電話:92182077、97326186 電郵:patheungkamtinpress@gmail.com

本期編採人員:吳家俊、鍾惠恩、蔡卓陽、朱凱迪、 莊立彬、蔡樺 、Klaus Lee 專欄作者:何雅宜、蔡卓陽 、劉建華 、Vera 插畫: 陳素珊 設計: 吳家俊、鍾惠恩 請LIKE facebook專頁:八鄉錦田地區報

為了令出版更加穩定,編輯部最近聘請了一位 半職幹事,再加上印量的增加,財政擔子因此 更重了。之前積存的資助大概足夠支付五期的 運作開支,編輯部會盡力向外開源,也呼籲喜 歡地區報的居民繼續資助。有居民撐住,我們 一定堅持下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