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Art as Environment— A Cultural Action on the Plum Tree Stream
策展人 curator |吳瑪悧 Mali Wu 主辦單位 organizer |竹圍創藝國際 Bamboo Curtain Studio
基地分析 Ground Works
一條幾乎沒有人知道的溪 不見樹梅的 樹梅坑… 夾在山海之間,竹圍可以在數公 里間同時看到土地如何從農業地 景,轉為小型鐵皮工廠的基地, 再變為住商混合的消費空間。貫 穿在空間與人之間的樹梅坑溪, 雖串聯彼此,卻不太讓人意識到 它的存在。
樹梅坑溯溪行動 Trekking the Creek
在地研究 Work in Progress
2010 • 竹圍社區文化會議 。 • 樹梅坑溪溯溪行動 - 2010.03~09 。 • 「竹圍創意聚落」工作坊– 2010.05.15~ 16 。 • 「融合與凝聚 ─ 竹圍創意聚落生活想像」– 2010.06.12 ~ 16 • 「 與河共舞:藝術作為環境永續發展的策略」國際論壇– 2010.11.13
2011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 樹梅坑溪的早餐會(在地居民、專業人士以及有興趣民眾的分享交流平台) • 藝術介入計劃(結合國中小、大學、社區,共同探討環境課題) •溯溪行動 • 階段性成果 逗點展– 2011.09.09 ~ 10.15
2012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 樹梅坑溪在地工作坊 - 以竹圍工作室為平台 , 結合當地居民、專業人士及公部門等 , 共同討論樹梅坑溪未來的規劃想像 • 樹梅坑溪與香港啟德河之相遇-環境、藝術、教育交流對談 2012.04.05~07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成果展 : 5/19-7/8 •竹圍國小畢業公演 : 5/19
策展理念 Curatorial Concept
環境藝術行動理念 藝術扮演的不是美化的角色 更多的是引發、連結、思考的媒介和工具
以水連結破碎的土地
藝術介入 文化行動 跨域研究與對話 非常土地 非常經濟 生態城市 創藝想像 重塑地方
樹梅坑溪綿延 10 公 里長,主要創作範圍 以中上游為主 A.高 ( 天賜 ) 家古厝 B.養豬場 C.竹圍後花園區 結合鄰近公共空間 D.馬偕醫院 E.福德宮 F.竹圍國中小 G.觀海極品社區 H.竹圍工作室 竹圍市區到淡水河口,是河道變化相當豐富的區段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計畫 A
【樹梅坑溪早餐會】吳瑪悧
•計畫 B
【村落的形狀—流動博物館計畫】黃瑞茂
•計畫 C
【社區劇場】容淑華
•計畫 D
【在地綠生活—與植物有染】張惠莉 / 辛佩津
•計畫 E
【 我校門前有條溪 】蕭麗虹
•外掛計畫 【 水之舞】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樹梅坑溪早餐會 Breakfast at the Plum Tree Creek 吳瑪悧+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團隊
早餐會暖身場 2011.01.22 地點|開心園
2011.01.22 早餐會暖身場
早餐會 #001 2011.02.27 地點|紅瓦古厝區 主題|樹梅坑溪邊的生活經驗
早餐會 #002 2011.03.26 地點|菜園區(養豬人家附近) 主題|都市農園與雨水收集
早餐會# 003 2011.04.24 地點|觀海極品大樓廣場 主題|在世界地球日尋找樹梅坑溪 和在地的樹梅樹
早餐會 #004 2011.05.28 地點|竹圍工作室 主題|生物多樣性的早餐
早餐會 #005 2011.06.26 地點|福德里辦公室 主題|餐桌的力量
早餐會 #006 2011.07.30 地點|橋頭土地公廟 主題|守護溪流與土地的土地公
早餐會 #007 2011.08.27 地點|吳仔厝 主題|探尋樹梅坑溪的源頭聚落
早餐會 #008 2011.09.24 地點|觀海極品大樓廣場 主題|樹梅坑溪早餐會與世界河川 日之相遇
參與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觀海極品社區管理委員 會、淡水社大志工社、淡水社區工作室、中山社大魅力 河川社、殼牌倉庫無痕園區導覽社、主婦聯盟環保基金 會、氧化鐵工作室、台大水工所、新北市水利局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Art as Environment - A Cultural Action at the Plum Tree Creek
樹梅坑溪早餐會.Ο Ο 九 09:30 ∼
12:30
Breakfast at the Plum Tree Creek #009 (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
筊白筍來自中國,是大陸特 有水生蔬菜,個頭小,外觀 猶如小腿,又有﹁美人腿﹂ 的封號。筊白筍含有維生素 C 、草酸、草酸鈣、鉀、鈉 等營養素,吃起來鮮嫩爽口 ,但從植物學的觀點來看, 茭白筍卻是染病植株的﹁病 態莖﹂, ﹁正常﹂的茭白植 株就無經濟價值可言。
十月食材 茭白筍 節氣:霜降
交通資訊 竹圍捷運站2 號出口,直走約2 0 公尺,左轉黃金水岸 自行車道,順著河邊走到淡水河口
活動地點:樹梅坑溪沿岸 集合地點:竹圍碼頭
10 29
2011.10.29 地點|竹圍碼頭 主題|樹梅坑溪水體檢
策劃主持:吳瑪悧 Wu M a li 聯絡: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0 2) 8 809 3809 . p tc@ b am bo oc u ltu r e.c om 樹梅坑溪早餐會 B LO G |h ttp :// p lu m tree str eam pr oj ec t. blo g s po t.c o m
十月主題
樹梅坑溪水體檢 走訪樹梅坑溪,老居民的回憶總是說,以前口渴時,用 手取溪水就可止渴,水中也有蝦蟹,還可到溪裡游泳。 然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樹梅坑溪,卻是五味雜陳。世界 氣象組織說,缺水是未來全世界城市面對的首要問題, 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如何保有乾淨的水,已 是維繫生存所必須。這一次,讓我們以簡易方法,來探 問一下身邊的溪水是否安好。
檢測內容:水溫、酸鹼度、溶氧量、濁度
飲 茭白筍魚丸湯 食 烤茭白筍比薩 免費參與。請自備個人環保餐具。 山上蚊蟲多,建議穿著長袖長褲,或攜帶防蚊用品。
2010 視 覺 藝 術 策 展 專 案 獎 助 計 劃
.台大水工所.吳仔厝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
2 011
早餐會 #009
早餐會 #010 2011.11.26 地點|民生路底貨櫃屋 主題|半農半x-誰在那裡種菜?
認識樹梅坑溪畔種菜的人,了解半農半 X 的 可能… .
早餐會 #011 2011.12.24 地點|市場旁的土地公廟 主題|樹梅坑溪生活地圖
早餐會 #012 2012.02.19 地點|開心園 主題|樹梅坑溪開心走春
子計畫 村落的形狀-流動博物館 Shaping of a Village: Nomadic Museum Project
黃瑞茂+蕭又齊+高鳳鎂+陳正庸+吳文銓 Studio407( 淡水社區工作室 ) 等淡江大學建築 系團隊
村落的形狀-流動博物館計畫 由淡江建築系師生所組成的團隊,提供諸多實驗性的低碳行動的展開,如維修 器具的生活方式。藉著流動博物館的裝置設計編織生活地景,探索和回應村落 感重構的可能。
子計畫 食物劇場──社區劇場行動 F ood Theater: Community in Action 容淑華 + 陳依秀 等北藝大團隊
子計畫 在地綠生活:與植物有染 Local Eco Life: Colorful Affairs with Plants 張惠莉 + 辛佩津 + 竹圍國中
子計畫 我校門前有條溪 There Is A Creek In Front Of My School Gate 蕭麗虹 + 竹圍國小、國小自然、社會科學 老師 + 社區居民
展覽 Exhibitions
不可小覷 2011.05.13-06.12 地點| TKG+ ( 耿畫廊敦南店) 關注能源議題的實驗性策展計畫 策展:呂岱如
樹梅坑溪逗點展 2011.09.09-10.15 地點|竹圍工作室十二柱空間 策展人|吳瑪悧 參展藝術家| 黃瑞茂、容淑華、張惠莉、辛佩津、蕭 麗虹
樹梅坑溪早餐會 以早餐會每月食材作為開幕茶會茶點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展 2012.05.19-07.08 地點|竹圍社區+樹梅坑溪周邊 策展|吳瑪悧 5/19-6/3 未來的教室 @ 民生里活動廣場 5/19-7/8 村落的形狀 @ 竹圍工作室 6/10-6/24 流動博物館 @ 觀海極品大廈廣場、 竹圍國小、竹圍國中 6/9-7/8 樹梅坑溪早餐會報告 @ 轉個彎烘培 廚房
策展人:吳瑪悧 藝術家:蕭麗虹、黃瑞茂、容淑華、張惠莉、辛佩津 子計畫藝術家:楊智富、彭曉茵、張偉來、吳忠良 專案前製期行政管理:黃金菊 行政管理:王若璇 視覺統籌:陳萱白 田野調查:林芷頡 版畫美術:張婷雅 錄像紀錄:張軼峰 平面攝影:林科呈 / 林劭璚 文字翻譯:呂岱如 網站互動設計:李國弘 實習生:陳景筠、李憶菱 主辦單位:竹圍創藝國際 BCI 協辦單位:竹圍工作室 合作單位:新北市政府、淡水社區工作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桂竹文史研究室、觀海極品社區管理 委員會、金色淡水社區營造協會、吳仔厝文化發展協會、雅加達早餐店、淡江大學水資源環境工程學 系、竹圍國中、竹圍國小、台北藝術大學藝教所 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0 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獎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