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現況_INFOGRAPHIC 電視四乙A99032024江杰駿
你有想過嗎?台灣原本的政治形態是什麼樣子? 在中華民國憲法制定的時候,參考了代議制。也就是由多 數人去推派出少數人做代表,協助大家討論公共事務。
後來經過了變化,變成了由行政、立法、司法三個相互分 工合作和制衡的單位,稱為「三權分立」。
國父 孫中山先生認為「三權分立」的狀態還是有可能造 成某一方權力過大的問題,因此把行政權裡的考試權、立 法權裡的監察權分割出來,變成了台灣特有的「五權分 立」。
五個不同的單位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協助政府的運 作。 基本上,由行政院提出每一屆監察委員(監察院)和大法官 (司法院)的名單,由立法院檢查沒有問題同意後才可以執 行,而司法院依循著六法全書來確認所有單位的作為是合 法沒有問題的。
但是想想看,如果今天行政權和作為對立監督的立法權如 果都是由同一個政黨控制,變成巨大到沒有其他人可以制 衡呢?
現在的台灣就是這個樣子,行政院和立法院都是由國民黨 獨大。因此,政府可以隨意輸送任何想要的人選到人和想 要的單位,因為監督者也是自己人;而新一代的人員因為 也都是由行政權指派的,所以喪失了制衡的能力,只能聽 命行事。
每一代這樣不停傳下來,原本互相監督與合作的五個單位 就變成了指揮者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一個統一單位了。 如果台灣的政治環境會變成這樣,那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來看看美國:美國採用的是雙議院制,也就是說大部分的 法案都是需要經過兩個議院同意才能生效,或是不同類型 的法案交由不同議院去檢視。而參、眾議員的產生方式也 有所不同,來避免過度相似而無法制衡的困境。
再來看看我們的好鄰居日本,同樣是採用雙議 院制,形成所謂的國會。兩者在任期、選舉資 格,地位上都有所差別,還有所謂的「眾議院 優越制」來協助日本國會運作。
回到我們台灣本身上。我們已經生病很久了,大部分的人 卻都沒有注意到,或是覺得自己與政治無關。這一次的服 貿正義讓大家真正開始注意到原來台灣的社會環境有這麼 多問題。
我們可以不要像美國或是日本相同。但是,什 麼才是適合最我們的治療方式,能讓台灣回到 真正的民主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