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二月號

Page 1


配合現代化發展的步代,多個舊區開始清拆重建,煥然一新,舊區重建計劃、活化歷史建築 等城市規劃項目陸續上馬,舊區和老店舖的風貌,你還記得多少呢? 很多人曾經都在舊區生活和成長,不少店舖屹立在我們之間超過大半個世紀,有的更傳承了 好幾代,見證著一代香港人的歷史蹤跡,小吃店、冰室、藥材舖、海味舖等,這些舊的店舖曾屬於 附近街坊的一個聚腳點,人與人之間關係密切,有共同的記憶和歸屬感。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舊 區中的一磚一瓦亦不斷地轉變,城市熱鬧繁華的背後,這些舊人舊物何去何從?狹窄擁擠的舊街建 築,開始被玻璃鋼筋的摩登大廈、一式一樣的連鎖商店取代,老香港的特色和人情味,好像隨著時 代發展慢慢消失,留也留不住。 今天就讓我們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訪不同舊區店舖,重拾充滿昔日的回憶和味道,走過大街小巷,尋 找曾經逗留過的痕跡,細說它們的故事。

榮華冰室 正當觀塘重建得如火如荼之際,同樣位於九龍東的茶果嶺村仍然靜靜地安守在城市的邊緣。 這裡有點像離島的小街,只是這裡的房子更加稠密和雜亂。從馬路拐進茶果嶺村,窄巷兩旁是一兩 層高的寮屋,前店後居。不過很多店舖都已人去樓空,鐵閘被緊緊閉上,彷彿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 榮華冰室就是迄立在這些店舖當中。 鋅鐵屋簷下的大字招牌、牆上粗糙剝落的油漆、刻了店名的鐵閘,冰室的一磚一瓦都充滿歲 月的風霜,很多桌椅擺設都好像不屬於這個年代。榮華冰室於 1962 年開業,至今已有半世紀歷史。 老闆娘鏡嫂已經是第二代的接班人。冰室的一面掛了一塊用人手寫滿價目的白板,餐牌多年來也沒 有改變。除了食物,店內的熟客同樣沒有變更。這家冰室養大了不少茶果嶺村的村民,見證了一代 人由童年到成長,很多街坊也是從小吃到大。老一輩的村民閒時都會在這小小的冰室聚首聯誼,消 磨時間。即使當中有些人早已遷出茶果嶺,他們仍然會每天風雨不改,乘車回來。健談的老街坊各 據一個廂座,在收音機的廣播之下你一言我一語。相比起我們到連鎖快餐店,由點餐到取餐然後默 默地用膳,整個過程也不用多說半句話。在榮華冰室裡茶客和老闆的閒聊,在香港其他餐廳難以看 到。 筆者坐下不久就留意到牆上有一個用相框裱起的告示。秀麗端正的毛筆字,呼籲市民不要隨 地吐痰。鏡嫂介紹:「這個告示牌已有逾五十年歷史。當時酒家和冰室都會提供痰盂,供人吐痰。」 她倚在實木廂座旁,如數家珍。她又說,這些木椅子比這間店還要老,是開業時從旺角拾回 來的。說到榮華冰室最馳名的食物,鏡嫂的答案是西多士。但筆者認為,這一種舊式冰室充滿親切感, 老闆和其他茶客友善的笑容,都讓外來的遊客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這大概遠比西多士更有特色。 茶果嶺村現在只有兩千多人居住,大街小巷都有點冷清。冰室平日很多時都只有退了休的熟 客來光顧。相反到假日,很多外來的遊客入村攝影,冰室的生意反倒比較好。見著老朋友逐一搬走, 鏡嫂從沒有結業的念頭。現在她的女兒也會在店裡幫忙,希望冰室可以經營下去。


後記: 採訪榮華冰室期間,編輯跟一位鄰座的茶客說到茶果嶺村的歷史。 鏡嫂突然說起兩幀掛在店舖一側的黑白照,相中一位中年壯漢坐在 一頭花豹之上,威風凜凜。原來相中人正是一直跟編輯對談的茶客 蕭生。蕭生是上世紀中香港少有的馴獸師。他的家族在茶果嶺山上 購置了別墅,並飼養了珍禽異獸。蕭生以前曾在荔園做馴獸的工作。 在這懷舊冰室巧遇馴獸師,令筆者發現這小鄉村原來臥虎藏龍。

德記棧士多 繼續步入茶果嶺村,越見破落的鐵屋。德記棧士多盤踞在冷清的巷口。幾隻花貓在店前懶洋 洋地踱步。林林總總的零食整齊地陳列在店門前,當中的水泡糖、陳皮梅、芝麻酥都是一些兒時回 憶。縱使村內人跡稀少,但在訪問期間的短短五分鐘內已經有三四位顧客。 他們甫進來,老闆娘馬太就立刻從身後的雪櫃拿出支裝啤酒開瓶。熟客來買哪種牌子的香煙, 什麼口味的汽水,馬太都記得一清二楚,心照不宣。馬太在茶果嶺經營了三十多年士多,認識村內 所有街坊,「住得久自然會認識其他村民」。她說,以前店舖的生意很好,如今來買東西的街坊很少, 大部份客人都是附近的石油氣工人。她表示,經營士多收入微薄,不過士多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自己早已習慣了看店的生活。士多年中無休,因為即使休店也沒有其他事做。縱使士多已經經營了 數十載,但馬太也不會要求子女接手,事事仍親力親為。 茶果嶺村街頭巷尾都掛了注意防火的橫額。原來茶果嶺村以前多次遭到祝融蹂躪,德記棧士 多多年前也曾經受災,店舖在火災後才搬到現址。馬太說,以前在這裡看店,看著小朋友在窄巷間 踢球嬉戲,現在的兒童家裡多了玩具,都不會出外玩耍了。本以為擺滿了各種零食的士多會是小孩 流連的地方,想不到在這個年代,士多始終不及家裡的遊戲機吸引。 幸而,市區發展的浪潮還未波及茶果嶺村。不過收地清拆,卻看似只是早晚的問題。對於拆 遷,鏡嫂和馬太異口同聲,無奈地慨嘆:「捨不得,但沒有辦法。」假若要拆掉店舖,她們都不會 考慮另覓地方繼續營業,只不過茶果嶺村一日仍在,她們都希望可以經營下去。茶果嶺村跟熙來攘 往的鬧市只是隔著一座小山,但這個寧靜的地方卻完整地保留著以前小村落的生態和懷舊的氣息。 只消五分鐘路程,就到了這個跟大城市截然不同的地方。這裡的小店,並不重視賺取最多利潤、吸 引最多客人,相反,他們最重視的就是和這片土地的感情。店主們看見編輯們好奇地四處拍攝,就 熱情主動地將茶果嶺村的歷史娓娓道來。到訪這條舊村後發現,不論在冰室還是在士多,都能夠嚐 到一樣久違了的東西──人情味。



黃 述 文 醫 藥

在土瓜灣下鄉道的一間小舖,隱藏了一 位曠世其醫──八十多歲的黃醫師。 舖面一眼看光,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 全。除了實木造的百子櫃外,整間舖頭都堆滿 林林總總的中藥藥材,極具「森林 Feel」。黃 醫師誇言:「世上沒有絕症,絕症只是因為某 些藥材消失了,不能對症下藥。」一般中醫舖 只有數百種藥材,但這裡卻有千餘種,高峰期 時更多,還有獨門研究的秘方,難怪黃醫師能 治癒不少頑疾! 行醫六十年的黃醫師憶述他的學醫路, 在廣州出生,跟從父親習醫。少年行醫時,會 把每個病人的病況及藥方紀錄下來,若果病人 不回頭再找他看病,他就會視該張藥方無效扔 掉。與此同時,他努力研習醫書,了解藥性。 久而久之,累積了很多經驗。初步了解病情 後,黃醫師不用把脈,只望望舌頭就能開方, 反映岀這個「資料庫」的強大!值得一提的是, 黃醫師乃註冊中醫師而非表列中醫師,兩者的 不同在於表列中醫是不用考試的,只要提交相 關行醫証明就能豁免考試。以現年八十多歲的 老中醫來說,當年大可申請豁免但黃卻沒有, 可見黃醫師對自己醫術的自信。 在港行醫四十年,由於醫術高明,口卑 極佳,專治奇難雜症,看病的人來自全港九, 編輯逗留短短數十分鐘,有駕著名車的中年男 人、患上皮膚病的少女、老態龍鐘的婆婆,在 這些病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一種盼望,一顆期 待被治癒的心。黃指本來十多年前因舖位問題 打算退休,最後由區議員協助下尋得現址繼續 懸壺濟世。

後記 : 老中醫性格剛烈,堅持下午一 時至三時要休息不看病,若 在這時間來到,那怕是天皇老 子,也只會碰得一鼻子灰。

問及傳承問題,黃醫師從不打算讓子承 父業,認為中醫沒有作為,而且子女皆成才, 全部為專業人士,也沒有要他們繼承的道理。 因不愁兩餐,行醫志不在賺錢,志在幫助別人 和打發時間。 後記 : 卓越的醫術不能傳承下去實為可惜,這 老中醫性格剛烈,堅持 也是中醫一直以來的咎病。很多偏方、秘方皆 下午一時至三時要休息 以口耳相傳,沒有系統的記錄令到博大精深的 不看病,若在這時間來 中醫不能發揚光大。可幸的是,中醫不論在國 到,那怕是天皇老子, 際間還是香港的地位都日受重視,於 2010 年, 也只會碰得一鼻子灰。 中醫針灸還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名錄。而在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亦提出會預留用 地,興建本港首間中醫院,專治嚴重疾病如癌 症、中風,中西合壁,燃亮病人的希望。


香港是個大商場

每當提起中國的電影,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等,總是予人一種俗不可耐、難登大雅之堂的 了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日本殿堂級動畫師宮崎駿的作品,沒有億萬的製作費,沒有排山倒海的宣 盛典,動用四千多盞 LED 燈,數千名表演者,施發華麗的煙火,無非是想向天下展示中國國力強盛,急

世人展示英國的傳統文化、人文藝術,莎士比亞小說《暴風雨》、親民的英女皇、戇豆先生的插科打諢

讀者們一定覺得很奇怪,好端端一個懷緬舊區的專題,何解會以一段如此奇怪的文字作結?事實上, 來衡量,換言之,愈新規模愈大愈貴的就最好,舊事物連帶背後的文化、人情只能無奈地被時代淘汰

帥的香港卻是拆卸舊區萬試萬靈的藉口。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往往能從他們對自身文化的珍視程度體

文化大革命後的中國內地充斥著極度功利主義,任何事物只要與賺錢有衝突,通通都要讓路,形成

曾經盛極一時的華夏文明逐漸流逝。從前外國人研習漢學,無非是想一窺華夏五千年文化的堂奧;現 興建甲級寫字樓,沒錯,香港或許多了一個中環,惟觀塘自身的社區特色將永遠變成歷史,成為又一 土文化,使我們不至於被金錢沖昏頭腦。若果我們任由倒行逆施的政府不斷消滅我們的文化,宣揚大陸

二次大戰期間,當盟軍對日本國土進行總攻擊時,中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透過美國駐重慶辦事處聯絡

這樣一段見解:「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但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價值固然不能與京都、奈良古建築相比,然而觀塘、西環這些舊區卻盛載著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見 相信地產商絕對有能力興建另一幢更高更豪華的寫字樓;但拆卸觀塘所造成的破壞,即使李嘉誠傾家蕩

香港是一個活生生的城市,不是一個大商埸。


的感覺,皆因這些電影一味追求大堆頭,動用數以億計的人民幣去打造最奢華的服裝和場景,卻忽略 宣傳,卻能以最原始的畫工觸動人心。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當局耗資億萬打造一場金碧輝煌的 急不及待向國際宣告中國崛起;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花費不及北京奧運的二分之一,卻簡潔有力地向

諢,沒有億萬的製作費,卻令人對這個國家產生莫名的好感。

,舊區重建的整個概念,均源自這種簡單直接的邏輯-任何事物的價值都是根據其新淨程度及經濟效益 汰。保留地區文化、風土人情的好處,或許不是人人都能瞭解;大興土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金錢掛

體現,如果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文化也不願意守護,那根本不配被稱為民族。

成了內地人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風氣,正正是這種極度崇尚金錢的態度,以及當權者的短視,致使 現在全世界人都在學普通話,卻只為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市建局將整個觀塘的舊式樓宇拆卸, 一個經濟發展的刀下亡魂。今天我們能處於道德高地上控訴內地人的不文明,是因為我們尚有殘存的本 陸那套金錢至上的理念,距離香港矮化成大陸二線城市又近了一步。

絡官布朗森上校,陳述了保護京都、奈良古建築的重要性,並提交了一份關於奈良古建築的圖紙,以及

產。如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香港的舊區,其文化 見證著這個城市的風風雨雨,稱之為香港社會的縮影亦不為過。假使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明天被炸毀, 蕩產也無法彌補。


二零一三年除夕,當我從午睡中醒來,便從新聞上看到一則噩耗: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 於美國時間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紐約逝世。大師遽然仙逝,不免令人黯然神傷。夏志清 教授的名字,對大家來說可能有點陌生,然而錢鐘書 、沈從文 、張愛玲三位,卻是中國現代文 學的巨人,而夏志清教授正正是一手發掘他們的文學評論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魯迅之流的作家 較受推崇,而錢鐘書 、沈從文 、張愛玲三位的作品一直未受文壇青睞,惟夏教授力排眾議,極 力讚許他們的作品,對當時的文壇而言,他的見解可謂石破天驚。 我第一次拜讀夏教授大作的緣由,實在不甚光彩。中六的時候英文老師要求我們每人作一 篇關於《圍城》的二千字閱讀報告。當我正為此功課費煞思量之際,家父提議我參考夏教授所著 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造就了我第一次接觸夏教授的作品。腹中墨水有限的我,自然未能全然 理解夏教授別樹一幟的見解,然而《中國現代小說史》這本鉅著,卻為我對中國現代小說的認知 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夏教授給予錢鍾書的《圍城》高度評價,形容《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 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圍城》藉著描寫四十年代知識份子方鴻漸的經歷,對 中國近代社會風氣,尤其是知識份子的心態,乃至人生的無奈作出極度深刻的諷刺。中國人自卑 崇洋的心態、知識份子志大才疏卻總愛抱怨懷才不遇、年青人對婚姻生活的憧憬等現象,在錢鍾 書筆下均無所遁形。事至今日,《圍城》的內容竟依然適用於現代社會,可以錢鍾書對人性的觀 察是何其深刻。 夏教授對張愛玲的小說亦推崇備至,甚至認為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 大的中篇小說」。張愛玲的小說以對人物心理的掌握見稱,例如在《金鎖記》中,主人翁曹七巧 在家人命令下與殘廢的姜家二少爺結婚,一來因出身寒微而為姜家上下所不喜,二來婚姻生活名 存實亡,悲慘的命運造成了她近乎變態的性格,她自己不幸福,便要她的子女、媳婦也鬱鬱寡歡。 她的小說如《金鎖記》、《半生緣》等多描寫人性的陰暗面,或許與她悲慘的童年生活不無關係。 沈從文的小說如《邊城》、《蕭蕭》多描寫鄉村的風土人情,歌頌鄉村淳樸的民風及簡單 的生活。夏志清對沈從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評點沈的《靜》時他說, 「三十年代的中國作家,再沒有別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內,寫出一篇如此有象徵意味如此感情豐富 的小說來。」但提起沈從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必定是他追求女學生張兆和的羅曼史。他給當時 中國公學的校花張兆和寫了不少情書,其中有一段「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各位有意追求女生的堂友不妨參考參考。



拜早年 離家不遠的空地曾是著名的小販檔聚集地,每逢晚上十時,香噴噴的金菇肥牛、熱辣 辣的生菜魚肉碗仔翅、鑊氣十足的雜絲炒米粉、凍透心涼的芒果西米露、惹味的雞翼 尖 ( 絕對比 B 仔好吃 !),當然少不了多醬多奶的格仔餅,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香味 傳遍整條村落,人們不知是被香味還是叫賣聲喚醒,都紛紛到街上買「宵夜」。筆者 也是其中一員,總會嚷著爸爸跟我上街,一來貪吃,二來襯襯熱鬧。有時候晚了一點 出門,臨出門前聽到一聲「走鬼啊 !」,傳來的撲通撲通木頭車聲如萬馬奔騰般,此 起彼落,然後剩下的是一片肅靜。筆者只能納悶地煮個麵,以彌補那失望空虛的胃。 走鬼後的好幾晚,香味也不會再來,大家都會猜測那一晚小販們會再出來, 「聽說碗仔翅那檔跑得不久快被檢控了,沒收了木頭車」 「舊的木頭車沒了,新的木頭車又會再來!」 「昨晚原來有開檔,只是轉移了陣地避避風頭!」 每一次走鬼後,都會為那片空地帶來幾天的安寧,但我們沒有一次擔心他們不再來, 小販檔像細菌般頑強,打不死的,又再生。而且食環署的職員其實和小販們很諗熟, 走鬼只是例行公事。 好景不常,有一天,領匯來了。管理公司說小販檔既不衛生,又不安全,發岀的噪音、 氣味滋擾民居,應予取締。但由於小販檔極具特色,我們會在原址打造一個二十四時 全天候的美食城,並讓小販優先遷入。猶記得當時大家對這美食城的期望很大,可惜 的是,現實往往與理想不符。美食城只是其偽名,真名是難食城,食物都是預先製備, 冷冰冰的,淡而無味的,而且種類單一化,可謂特色全失。所謂優先小販遷入的意思 是先開天殺價,以巨額租金嚇怕小販,最後能進駐難食城的小販恐怕一人都沒有。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善忘的香港人已忘記了這些曾經的小販檔,接受了那偽美食城。 可是,有一晚突然傳來一陣陣香味,村裡的人紛紛跑到街裡,遇見那些既陌生又熟悉 的小販,嘗回那些久違了的味道!這一晚,是年廿九,父親告訴筆者這是因為農曆新 年,大放三天,放寬小販檔。歡愉的節日氣氛加上久別重逢的小販檔,街裡好不熱鬧, 人頭湧湧,喜氣洋洋。 好不容易又一年,facebook 被一段又一段的 status 洗板「樓下啲走鬼檔出哂黎啦好 滾動」「又有金菇肥牛卷食喇!」滿心歡喜的我跑到街頭,看到的是由僅餘的新年氣 氛所襯托出來的悲涼。 鐵馬,孤獨地站在那裡,跟大家拜過早年。



皮格馬利翁與加勒提亞 (Mickey)

到底誰是皮格馬利翁 (Pygmalion) 及加勒提亞 (Galatea) ?容許我在文章開端先賣個關子,現 FSN Sport Science - Ep5 - Out of Control - Coach's Cur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2SXcnkNtM

短片中,運動科學實驗室請來了兩位教練指導一位年輕籃球員射罰球,他們分別為邁克.林奇 林奇使用的方式在心理學中稱為正向增強 (positive reinforcement),即是在行為後增加受體 則運用了負向增強 (negative reinforcement),意指在行為後減少受體厭惡的刺激,例如以 據想要為兩種方法定下勝負,從表面數據看來負向增強似乎略勝一籌,可是筆者卻不敢苟同 measurement),即是在沒有指導下到底球員能射進幾多球,而且更沒有計算系統性誤差 (sys 最後以領隊來比較罰球率也有問題,畢竟在那層次的球隊裡,沒有一個領隊會在練習中指導全 論並不重要,筆者在此提起這段片的意義反而是想挑戰指導方式的影響力,到底指導方式是否

一九零四年的夏天,在德國出現的一隻被稱為「聰明的漢斯」 (Clever Hans) 的馬似乎為解開 信動物也可以擁有人一般的智慧,因此他每天都利用紅蘿蔔或糖作獎勵來教導漢斯計數及辨識 牠已經懂得分辨金、銀、銅幣,又可以算出各種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主人馮.奧斯頓為各世 委員會更公開表揚馮.奧斯頓,並指出是他使用的那種來自普魯士小學的優秀教學法令漢斯成 還對這個「科學奇蹟」存疑,其中一個便是心理學家奧斯卡.芬斯特 (Oskar Pfungst)。芬斯 人沒提出問題,漢斯依然能答對,難道漢斯連讀心術也學懂了?為解開謎題,芬斯特決定就漢 經過芬斯特一連串嚴謹的實驗,終於發現漢斯只有在能見到提問者的時候能回答,而且牠也只 現象,芬斯特再細心觀察,終於發現原來漢斯的能力來自牠驚人的觀察力而已,與其智商沒太 不自覺的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雖然這些動作都十分細微,但漢斯都將一切看在眼內,於是在 袋中的紅蘿蔔或糖。顯然這個解答並不使馮.奧斯頓滿意,但芬斯特確實解答了一個心理學的

這個故事為心理學帶來了很多方面的衝擊,其中一方面是原來一個人的預期 (expectation) 會 (Pygmalion Effect)。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因他生性孤僻,所以一直一 雕像。每天看著雕像,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向愛神阿佛羅狄忒 ( 翁便將她名為加勒提亞 (Galatea),並娶她為妻。於是,心理學家就把由另人期望而產生實際

得知這效應存在並加以研究的心理學家有很多,當中最知名的是進行了經典的「智力」實驗的 只將結果告訴老師,但他事前將結果做了手腳,將一部份成績只是中等的學生標籤為有不同程 趣也較低。八個月過了,學生再回來做智力測驗,結果令人驚訝。一般來說,第二次做智力測 標籤為有天分的學生出現了不尋常的結果︰有 80%「聰明」的學生智商分數提高了十分,更有

這個實驗確實證明了「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的確存在,而且無論是對教 題,無論是希望賺快錢到外面為學生補習,還是在舍堂的隊中教授一些運動或藝術技巧,總有 方式完全不重要,只是建議當你為教學感到疑惑時,不妨想想,到底你有否真心相信你的學習


現在先請各位讀者觀看以下短片。

奇 (Mike Lynch) 及埃德.邁德克 (Ed Madec)。兩位教練的教學方式是截然不同,其中邁克. 體 (recipient) 偏好的刺激 (stimulus),例如獎勵性物品或鼓勵性的說話﹔相反,埃德.邁德克 以抓癢來止癢。兩種方法都旨於令球員投進最多罰球。而在影片最後,節目主持不斷地提供數 同。明顯地,一個球員這個樣本大小 (sample size) 不夠大,而實驗又缺乏底線量度 (baseline stematic error),所以那 1 球之差到底反映了兩種指導方式多大的分別我們也無從得知。再說, 全部球員射罰球吧?這些事情通常都靠球隊教練團隊及球員自己練習所成。因此,是次實驗的結 否決定學習者 (learner) 表現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有其他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開上述問題揭開了序章。漢斯的主人馮.奧斯頓 (von Osten) 本是一位中學數學教師,他一直相 識物品,並以跺右腳回答。似乎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漢斯 9 歲時,根據《紐約時報》的記載, 世人展示成果,於是就帶著漢斯四處免費演出,風頭一時無兩。經由普魯士教育部長委派的評估 成功學習。在民族主義強烈的德國中,漢斯的事蹟很快便遍及全國,人民為之瘋狂,只有少數人 斯特並不是沒有相信科學進步的胸襟,只是覺得一個奇怪的現象似乎被忽略了,就是有時就算主 漢斯回答問題的方式設計出實驗,並很快得到驕傲的主人馮.奧斯頓的鼓勵及同意,進行了實驗。 只能回答提問者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假若連提問者也不知答案,漢斯是無法答對的。就著這個 太大關係。他發現所有提問者想提問時,都不自覺的將身體前傾,正確答案出現時,提問者又會 在提問者前傾時就開始跺腳﹔正確答案出現,提問者換了肢體動作時,就停止,為的只是提問者 的難題,而堅持己見,繼續帶漢斯四處演出的馮.奧斯頓相比下更顯得無知。

會從一些不明顯的方式傳到另一個人的腦中,並影響他的行為,這就是知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一人獨居。閒時他喜歡雕刻,有一天,他孤寂得用象牙雕刻了一座展現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的 (Aphrodite) 祈求希望賦予雕像生命。阿佛羅狄忒被他的真誠感動,就賜予雕像生命。皮格馬利 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由自己期望而來的則叫加勒提亞效應。

的羅拔.羅森塔爾 (Robert Rosenthal)。羅森塔爾找來了十八個班級的學生完成智力測驗,然後 程度天分的兒童。後來老師下了評語說那些沒有被標籤為有天分的學生比較不好奇,對學習的興 測驗跟第一次比較有隨機的高低很平常,而且學童的智力隨年齡增長也是正常的事,不過那些被 有 20%「天資聰穎」的學生智商分數提升了三十分以上,只有 5% 其他學生有如此增長。

教授者或學習者都有影響力。回到最初的問題,到底教學方式重要嗎?教學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 有時候令我們懷疑是否我們的教學方式出了問題,以致別人怎麼學也學不好?筆者不是要說教學 習者?


無盡 ---- 追夢 (Martin) 偶爾在朋友大力介紹下,完全不聽廣東歌的筆者終於勉為其難地在 youtube 上尋找 supper moment 的《無盡》。塞上耳機,打開歌詞,我看到的,不是一首歌,而是發光發亮的靈魂。 這一首歌,編曲不算極優,歌詞詞藻亦不是華麗,但最狂熱的旋律、最直接的詞彙往往最能 敲動人的靈魂。 「夢想於漆黑裡仍然鏗鏘」,經過公開試數月暗無天日的戰爭後,自己的夢想是仍然被牢牢 握在手中,還是已經隨著一次次考驗後,隨風消散了呢?經歷數個短暫而漫長的大學學期 後,我們的夢想是停留在自己的心中,抑或經已被自己扔在角落? 「開始不敢回頭尋覓那真相明日那個幻想,也開始不甘被雕刻成石像」,看到身邊的人開始 被生活壓迫,最後被迫放棄自己的烏托邦,成為一副副行屍走肉,為生存而生存的人時,我 們可有想過自己的夢想是多麼的珍貴?對於自己,對於身邊的人,對於這個社會,我們這群 比較自由的人所擁有的夢想,是在灰暗的城市中僅有的明亮。如果我們不捍衛自己的夢想, 還有誰能夠為我們保存?如果我們甘心讓現實把自己改造成一模一樣的雕塑,還有誰能夠阻 止這個城市的僵硬? 「或許到最後沒有完美句號,仍然倔強冒險一一去征討」,我知道往烏托邦的征途一定十分 坎坷,也清楚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中一定會跌倒,一定會受傷,會流血,會痛。我知道我不一 定能夠到達終點,我理解我可能會因此而受盡委屈,我知道我的夢想可能不真實,可能不切 實際,可能會遭人譏笑,但我依然堅持,為了自己的夢想,勇敢地走下去,直至不能再走的 一天。 「低與高離隊抹走那刺心挖苦的勸告,人生夢一場革命至蒼老」,現在,讓我們不再理會那 無用的陳舊的信條,放棄大多數人選擇的康莊大道,披荊斬棘,因為我堅信,我的光明就在 那滿林荊棘之後。即使承受再多痛楚,我也會撐到最後 ----- 因為我知道,人生如夢,如果 不好好珍惜,讓自己的信念發光發熱到最後一刻,我會枉過這一生。 「踏上這無盡旅途誰又能鑑定你的醜惡與美好,來提步,壯闊跑道,合十雙手去禱告」, 只要把自己的信念堅持到最後,又何必在意世人給你的評價呢?無論我最後成為主流,受萬 人擁戴,或是無力回天,為人所唾棄,又如何?誰有資格評價一個從一而終的人?現在的我 們,只要有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還有什麼好擔心的?所以,讓我們的夢想起飛,提步追 夢吧!只要嘗試過,成也好,敗也罷,都交由上天決定吧! 這就是 supper moment,一群有夢想的人,準備為世界發光發亮的人。 筆者無意為 supper moment 賣廣告,只是想藉他們說出﹕一個有夢想的人,他的靈魂一定會 發光發亮。那作為大學生的你,有什麼夢想嗎?


緣分這回事 (Alana) 大學之大,除了學海無涯、校園偌大以外,社交圈子也大得很。然後在茫茫人海裡,你漸漸 會明白以前覺得肉麻得起雞皮疙瘩得「緣分」二字,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中學時代擁有一群知己好友彷彿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同班同學擠在一起上課下課;每天聚在 一起嘻笑玩罵,道盡三姑六婆是非的,就是最親密的好朋友了。然而大家都知道大學不是這 麼的一回事。一直說大學没有同班同學較難有親密朋友,而且大學人情如紙薄,大家都只向 成績看等等,但也一直又云住進舍堂就會找到知己好友,這說法又可屬實呢? 在舍堂内認識到新朋友的機會的確很多,組、樓、隊伍、OC、甚至莊等等,都可以讓人找到 一班朋友。但這麼多個團體,更會讓人明白到,儘管際遇會讓人碰上,但最後讓大家聚在一 起的,始終是緣份。有緣的,整天黏在一起還嫌不夠;合不來的,多一次聚會也嫌多。甚麼「組 mate 是一世的」、「莊友是一世的」,有時候只是口號。組聚?一開始也有不少,但大家漸 漸忙得連飯沒有時間吃之時,還會想起跟組 mate 吃飯嗎?至于每天一起吃喝拉撒的樓友,樓 就是同樓了,多少能夠真的成為「友」卻又不得而知。樓友不可跟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混為 一談。以往一班三十多人,要跟當中性格較為相近的幾人混熟實在不難。但現在,性格迴異 的十幾人困在同一樓層中,而 current 大仙可能早早建立了自己圈子的時候,其實合不来絕 非奇事。莊友們意見不合甚至鬧翻,又或者分裂成幾派的情況並不罕見,能和睦相處合作愉 快是幸運,但要有成為知心好友的緣分,就更加是可遇不可求了。 組、莊、樓、隊,說穿了都只是把一班不同性格、可能完全不會玩在一起的人困住,然後要 大家設法維繫感情的單位。舍堂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其變化的速度;一班新鮮人進來了,氣象 也就變了。不論今年你在那一個單位玩得有多開心,明年一班新鮮人進來,你一直珍而重之 的「bonding」隨時瓦解,而你就只能束手無策地立在原地,思索是否自己沒有好好維繫聯 絡大家的感情而落得今天的田地。但「合則來,不合則去」從來都是金科玉律。一個 Touch Camp, 若組仔女沒有在 RC 住下來,碰到組 mate 組爸媽的時候也未必會打一聲招呼 ; 就是最 後住進 RC 的,不同樓的話也大概不會再聯絡了。但一個 Touch Camp, 又可以讓有緣人迅速 確認彼此,撮合多對情侶。有緣沒緣,也許分別就在這裡。一直說隨緣隨緣,就是教我們緣 分永遠也不受我們控制,而我們只能跟隨它的腳步走的意思啊。有時候看淡一點,有緣無份 的也就無謂勉強,大家在 High Table 過後裝模作樣地勾肩搭背合照一番,也算是為那個名存 實亡的單位留下一點存在的憑據。


21

容我把醜話擱在前頭。 抓緊 RC FEST 滿地花生的尾巴,此篇只為風花雪月,粗略寫寫香港政壇的點點花生 看完覺得有興趣的可以再上網 google 其他主流社評,亦煩請一向都有 follow 此

中西環之分 西環代表中聯辦是常識吧?這個代號本從中聯辦於西環的辦公室衍生,指 分人)選出來的管治權力,現亦解作包括特區政府的得力後盾 — 港英時代得勢

西環與中環加起來,其實已經簡單包括了香港的兩個權力中心。前者一直 力包括特區政府之首 689,「中環」一字本意代表前港英政府栽培的公僕精英,因 其實阿爺一直都在

用腳趾都能想得出:如果阿爺連小事都要親自動手,也就當不起阿爺啦! 執政黨在國會持有議席,在西方民主國家是常識,來到香港就變奇聞。阿爺打的 功能組別施壓及拉票,方能推行政府提出的議案。此為香港的「行政主導 」政府 舉個近例,立法會辯論是否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索取行政會議對免費電視發牌 只是不直接現身宣布決定罷了。

西環勢力一直在擴散。這幾年不斷有零碎愛國政黨或政治群組崛起,例如有處處 有取代自由黨之意的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愛國政黨與西環關係密切,多次在公開 與西環結怨;又不得草根出生的梁振英歡心(如果當年唐英年當選特首,恐怕會 可中環是個調皮反骨仔

的確,種種跡象都顯示代表香港傳統精英分子的公民黨、自由黨都在西環軟硬兼 正在幾個月前拉開政改咨詢的序幕之時,不少商界中人,如唐英年、馬時亨等, 時間點。 昔日的曾蔭權在續任特首之後、落得「貪曾」污名之前,尚有兩年多的 下屆特首競選的另一變數,是曾鈺成的 king fishing 大計,在茫茫大海召喚各 栽培政治問責人才,供日後特首揀蟀。

智庫的概念在香港雖不穩固但並不新鮮。早在曾蔭權競逐連任時,當年的智經便 猜想也是想帶出相似效果。阿爺鐵拳之下,其實已經戰火瀰漫。 有人說過,民主不過是條數學題,權衡好利弊後行動便是了(其實這是經濟學家 大家拿着千斤萬里望、靜靜觀戰之際,不妨心算一下,買定離手。 Further reading: 沈旭暉:百日維新之迎接後現代智庫 http://www.inmediahk.net/node/89554


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政治陰謀論,只求讓正在閱讀的「老細」用片刻時間概覽中環西環之間的暗湧。 此事的朋友不吝指教。

指中央政府派駐在香港的管治權力。反過來說,中環就代表着辦公室設於中環添馬的特區政府,本土(部 勢的商界及官僚勢力。

直用制度及建制派忠臣牽制後者,而後者則用在香港根深蒂固的勢力抗衡。值得一提的是,縱然中環勢 因此我在此文將把對西環唯命是從的梁班子歸類為西環黨羽,不屬傳統中環勢力。

!政治體制剛好算是阿爺的小事,當初寫《基本法》便已用政制把西環立於不敗之地。 的算盤,就是刻意設計這個漏洞,讓特區政府在立法會上沒有議席, 必須靠中聯辦暗中向傳統商界及 府的特點之一。 牌決定的相關文件一事上,醫學界代表梁家騮曾表示有中聯辦派員與他談及發牌事件。阿爺一直都在,

處狙擊公民黨、以淨心 bb 為首的愛護香港力量(雖淨心 bb 已於 2013 年尾退出核心決策組);以及似 開場合挺梁、攻擊泛民。自由黨的情況尤為複雜:田北辰早在 2003 年推行第 23 條立法時,半夜叛變而 會是截然不同的局面),早前便遭梁班子集體杯葛,故意缺席自由黨的 20 周年黨慶酒會。

兼施之下,被逼到牆角,但中環勢力也不見得毫無反擊之策。 ,紛紛開始放風,表態支持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參選下屆特首 — 在梁振英上任少於兩年,如此詭祕的 的蜜月期,如今仍在咨詢之際就開始有人為梁錦松招兵買馬,很難讓人不聯想到中環勢力的還擊行動。 各路人馬。曾鈺成稍早前向傳媒表示正在籌備一個「穩定、有規模、經得起朝代轉變」的智庫,目的是

便是以智庫之姿、因政策研究之名,為曾蔭權凝聚選舉委員會中的各界人脈;如今的 king fishing,

家口中的 Calculus of Consent)。今天中環西環角力之間埋下的伏線,大抵是明天左右大局的根據。


Hall Issue 若此處值得你徘徊留守

對外人而言,上 hall 莊似是霧裏看花,似遠若近的,明明同在一屋

對 Exco 而言,他們或許是走鋼索的人,務必邊走邊保持平衡自己的工作 兩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

下筆於 RC 三莊換莊之時,煙霧依然,大多堂友聞及 Exco「冧莊 竟在現時有其中一個 Exco「二人莊」的情況下,下屆 freshmen 未經歷過

此刻,容筆者借此欄記下就是次換莊的不同聲音,供以後的堂友參考、議 「冧莊嘛,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 冧莊,不論在街莊或港大舍堂,都不是新鮮事。

就以在港大歷史最悠久的 St. John's College (SJC) 為例,其 hall (一)每年一定會有兩個莊友冧莊; (二)在招莊時會由已冧莊一次的兩位「現莊」Exco,從現屆的 hall 莊 (三)常務秘書一職通常會有一位 year 3、但未有上過莊的 hall mate 擔

如此一來,在 SJC 的同一屆 hall 莊中,便囊括了 year 1、year 2 和 yea 年的 freshman 莊友為「莊囝」、「莊囡」,有着「爸媽」帶領着「子女

這樣的冧莊機制實行已久,確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或許也有其可取

挑個較明顯的好處,大概就是能更有效地維護一間舍堂的傳統。每 舍堂傳統的傳承在每一屆之間難免會有出入。反之,若是能有「上莊」冧 制定 A&O 和 year plan 時,理應更能貼合及維護即有的傳統。

舍堂傳統的傳承,關乎舍堂長遠的定位以致形象,就像 SJC 長期奉行冧莊 形象。當然,是否應把冧莊常規化的前提,是舍堂的鮮明定位是否必要, 考《雅思》八月號的 hall issue,說不定其實你還未真正認清此處。

好處之二,不得不數因冧莊而提高的代表性。在同一支莊裏有 year 1 – 得 hall 莊更 approachable,而讓 hall 莊作為舍堂領導者時更有凝聚 hal

再說在日常上的行政細節,上過莊的 Exco 在舍堂住過一年才上 hall 莊, 好的平衡 — 套主席的一句:「對現況不了解是 freshmen 上莊的障礙」 細節上犯錯。 “Oh well, every good intention paves the way to hell.” 實在找不到比這句格言更適合表達另一方的意見了。


屋簷下,卻不時反覆揣測 hall 莊的用意。

作理念、生活及 hall mates 的期許,否則一不小心便會從高空跌下 —— 而且在

莊」及「二人莊」都表示驚訝, 下筆的初衷,不過是想分析「冧莊」的利弊,畢 過「八人 hall 莊」的年代,此後重建一支規模相若的 hall 莊想必會有一定的難度。

議論。

莊有以下幾個特色:

莊中選出兩位 Exco 在未來一屆冧莊; 擔任。

ar 3 的 hall mates。有趣的是,在同一莊內,第二年上 hall 莊的莊友會稱第一 女」的階級意味。

取之處。

每屆 hall 莊的 A&O 各異,體現於其莊期中的活動、收生及在各項事務上的取態, 冧莊,經過 freshman year 在舍堂侵淫,應對每間舍堂的獨有文化別有體會,在

莊機制,力捍其舍堂文化,因而無論對內對外,都已漸漸建立了鮮明的「精英」 ,討論起來興許要另闢一文爭辯。至於 RC 的定位為何,有興趣探討的堂友可參

– 3 的堂友,理論上能減低 hall 莊及 hall mates 的距離,current 大仙大概會覺 llmates 的力量,一反「只有 freshmen 在做事」的錯覺。

,更了解 hall life 的 routine,更熟悉各方的既得利益、立場及期望,而做出更 」。曾聞 hall mate 表示,有 Exco 冧莊可以根據前一年的經驗,避免在實務的


撇開 SJC 由已冧莊的 Exco 選出同一莊內的 Exco 在下一屆冧莊的安排不說,如果冧莊走向極端, 排他性 —— 排他性越高,認受性便隨之背道而行。「莊」的排他性,全因為莊友的合作關係,始 那一切的一切,都是莊友之間獨一無二的密碼。

可作為舍堂內的決策機關,排他性高絕不是 hall mates 樂見的現象。根據筆者的觀察,Hall 莊的 同時,由於這些體會只限於自己莊內,當遇上 hallmates 不理解時,不免會有「孤芳自賞」的感覺 眼界卻沒有耳朵。一年莊期已能拉遠 Exco 與 hallmates 的距離,令 hallmates 能參與決策的空間

冧莊的另一憂患,是冧莊後的莊內關係。就如 SJC「莊囝」、「莊囡」的稱呼所示,冧莊的 Exco 住 h 前者難免會把想法套在後者身上。到頭來,hall 莊便越來越偏離「集體決定」的運作模式,亦越來

至於行政上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上 hall 莊的責任,遠遠不止於實務如此簡單。尤其 Exco 一定能改善細節上的不當? 猶記得余若薇在 2010 年跟上任特首辯論時說過:「我寧願原地 盼已上過莊、但有相當排他性的 Exco 能改善實務的細節,筆者寧可把籌碼擲在前者上。

朱古力味的屎 or 屎味的朱古力? 冧莊不冧莊,大概似「朱古力味的屎」與「屎味的朱古力」,任何選擇都各有利弊,難有百利無一

寫到這裡該為莊期最後一份 publication 收筆了,感激曾經提供意見的堂友;若此處值得你徘徊留


,那便是集權過多。上段提到的代表性,並不直接等於認受性,畢竟每支莊都會有它的 始於傾莊卻不止於落莊:一年莊期內,分享着同樣的甘苦經歷,擁有着共同的酸甜回憶,

的 Exco,往往會因接觸到其他舍堂的人,對 hall concepts 有更深刻、甚至新鮮的想法; 覺,甚或自命「高瞻遠眺」而不把 hallmates 的想法放在眼裏。這樣的排他性,讓人有 間驟減,倘若冧莊而令莊期延長,情況定必更甚。

hall、上莊的經驗都比為上過莊的 freshmen 豐富,在同一莊內的「話事權」亦相對較多, 來越偏離當初 hall mates 在 general polling 中投以信任票的「那支莊」。

其在 Exco 在第一年上莊履行實務時不達標,叫 hall mates 如何相信上第二年 hall 莊的 地踏步,也不願行差踏錯。」寄望未上過莊、但或許能做得比上屆好的 freshmen,或期

一害的方案。

留守,別這樣的討論就此結束 。這處最需要的,是眼睛、耳朵和嘴巴。


I Am Not Fated to Write This Article

A man who worked at an oil station saved a drowning little girl one day. In his forty y stood up bravely for the truth and took pity on the weak and vulnerable. Upon saving th or was it merely fate. He realized that not for a single moment in his life was he not a g such a suspicion, he came out with a hypothesis – if he had both the ability to commit his own will. So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man murdered a woman in a gruesom

This was a movie plot I read long ago, and it just aroused a lot of thoughts and debates in

Fate is the idea that events inevitably turn out as they do because they conform to a pl The idea is interesting but definitely not new. The idea of fate crops up in many cultu mythology who spin “the thread of life” on a distaff to control the path of human lives.

Somehow fate is always related to misfortune and bad luck. When referring to fate, we sel plays cruel pranks with people’s lives and that any effort to escape will be in vain. Th lose interest in using a hopeless guy fighting with fate as their protagonist. Such leads which convinces him to be a useless person. How different would it be if one accepting fa person and make the right choices. Indeed, the most I can bear is using fate as a Zen-lik is a sign of spiritual weakness, a defeat and a corrosive cynicism. The whole logic is like be confirmed. A definite fallacy. Indeed, believers of astrology demonstrate similar attitud astrology so that they can always find something to be ascribed to. The idea is just the sa

Fine, fatalism is bad. It doesn't really prove fate does not exist though. If there is fate, in bed one day, thinking about whether I should get up and go to school but end up sl ultimate result that I choose to sleep while free will can be the thinking process which a free will is the boss who commands. I have no answers. For more arguments, as the Newt predetermined if one movement always causes a predictable effect.

To me though, the impression that I do have some free will and at least some control over am convinced in my own mind that I am not fated to write this sentence exactly at this is merely an illusion or an unrelated thinking process, which I can never know one way me stop asking and thinking about fate. At least, it makes me feel better. Doesn't it?


years of life, he had been a man of kindness and integrity, one who had always he girl’s life though, he began to wonder was the act of saving actually his will good man. He doubted his ability to make a decision at his free will. Being posed an evil deed and to do a good deed, it proved his ability to decide and behave at me fashion. He was finally convinced.

n my mind. Till now, I ask myself the core question: what is fate?

lan set up by some unknown forces. One’s life is predetermined if there is fate. ures and religions, as karma in Buddhism, for instance, and the Moirai in Greek .

ldom refer to comic fate but tragic fate. Fate appears to be a mischievous kid who he bleak picture of fate is most likely painted by books and movies, which never to a bad result – anyone who claims he accepts fate is accepting a tragic one, ate was accepting a wonderful one? He would convince himself to be a successful ke wisdom, like using it to comfort and keep a calm and peaceful mind. Fatalism why fight a battle you cannot win when the battle part is an assumption yet to des. “It is written in the stars,” they said. In this troubled world, many turn to ame as fatalism.

where is the scope for free will in this deterministic world? Let's say I wake up leep till three o'clock. What parts are fate and free will playing? Fate can be the actually has no impact on the ending, or fate can be just an imaginary thing and ton's Laws of motion bears out, some may even believe the future is mechanically

r the direction of my life is so powerful that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is an illusion. I moment...well, with a slight of thought here to feel it again. And if that free will or the other, then it still makes sense to behave as if it is not. At least, it make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