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紙廠建廠

Page 1

1 創新產業建設與地方 發展 -從 1938-39 年大肚紙廠之 建設看 大型新創產業與地方發展 (初稿) 趙文華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20230118 作者保留著作權

一、前言

大肚紙廠創建於 1938-39 年,當時建廠規模宏大,不但有二十甲的廠房基地及完 善倉儲與交通運輸設備, 又 配套 於附近山坡地 蓋了各項生活設施齊全的員工宿舍 「 社宅 」 ; 紙廠使用當時獨創的專利 紙漿生產 技術 ,以海線地區豐富的農 業 廢料 - 蔗

渣及稻草為造紙原料 。 日治 建廠前後 一批受過 高 等教育的日籍 技術及管理人 才 移居 大肚 ; 戰後政府由上海、重慶派來接收人員等 技術及管理人才,入住並生活於大肚,

這都 帶 給大 肚 經濟、文化、教育、人才培育 重大 影響 ; 尤其日治 總督 府 核准於廠內

設立相當於職業 高級中學的「技能者養成所」,有計畫的培育 中層幹部,加上 大肚紙

廠 原料及產品的多元化,更使大肚紙廠成為 臺 灣紙業人才培育搖籃, 在 臺 灣經濟起

飛的六十年代,東南亞經濟成長的七十、八十年代,大肚紙廠訓練出的技術人員,

為 臺 灣及東南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各國新建紙廠 時 爭相聘用,長期擔 任的技術或生產主管,開創另一頁大肚人走入國際的傳奇。

大肚紙廠 所屬的 臺 灣紙業公司, 二戰後 原為經濟部所屬國營公司, 1953 年配合 政府「耕者有其田」政策,為了補償 放領給農民的農地 之 地主,將原為公 營 的臺泥、 臺紙、農林、工礦等四大公司民營化,股票發放給地主,臺紙並於 1962 年成為臺灣

證券交易所第一批公開掛牌上市公司 ,曾經風光一時, 但因 民營化後,人謀不臧,

公司經營不善,逐漸失去競爭力而連年虧損,於 1983 年 4 月全面停工,1988 年 3 月 大肚紙廠土地,經省府核准由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及商業區,1990 年 10 月拆除廠房

及設備,於 1994 年起分期改建為日光郡社區;至於 日式住宅社區 「社宅」,光復後 改稱「福利新村」,自成一個 200 戶之行政村,也於 1978 年左右即分批拆除出售, 改建為新式住宅、商鋪。

至今 「 大肚紙廠 」及「社宅」完全消失於大肚, 沒留下一磚一瓦或任何設施 , 足供後人憑弔懷念,知道大肚紙廠歷史的耆老 們 ,也 逐年 老成凋謝,眼看這一段大 肚歷史重要一頁,即將淹沒,實在令人扼腕;現年 82 歲,任職大肚紙廠 36 年,參

與大肚紙廠末期營運、停工、拆除、改建的趙安雄先生,寫下當他與同仁目睹代表 大肚紙廠的象徵-煙囪,在怪手拆除墜落倒地那瞬間的感受, 雄壯又偉大可愛的大肚廠「煙囪」,高 200 臺 尺(60 公尺)〈約 20 層大廈高

度〉,它是在日本統治時期,民國 27 ( 1938 )年建造,巍巍聳立在 臺 鐵大肚 火車站後方,是中部地區最高大、最明顯之地標。(二次世界大戰,曾遭美機 多次空襲未損)

但,好景無常,時空陷入停工/整地命運,終於民國 79(1990)年 10 月 25 日(臺灣光復節)遭無情大怪手拆解,當煙囪傾斜裂動,起初是緩緩斜移, 再轉急速 由 高 空往下墜落倒地,瞬間驚天動地,煙霧、泥沙、碎石四處噴飛,

2

威力非常驚人,當時在場員工們,哭得哭、啼的啼, 數十年來日夜相守, 如今竟全然消失沒有!

追憶!當年是於民國 34 年光復節後,才由我政府接收交給臺紙經營,時隔 45 年冬,終又於光復節這天滅沒消失!〈玄奧?〉 1

圖 1990 年拆除傾倒中的大肚紙廠煙囪

資料來源:趙安雄提供

這 段敘述 很感性地寫下 大肚人 跟大肚紙廠 的感情連結, 大肚老一輩很多人都懷 念紙廠的風光歲月, 因此 這段歷史應予記錄流傳, 筆 者因家庭長輩多人 曾 服務於紙

廠, 年 少時經常出入紙廠並打工,也曾長時間 寄 住 在 「社宅」並使用內部設施, 依

稀記得紙廠舊事,並於近三年來訪問多位曾於紙廠服務的前輩,如:戰後於 1945 年 由政府派來接收大肚紙廠並於 1979 年再度擔任廠長,現年 104 歲的陳大川先生,及

「技能者養成所」 多位造紙前輩,如 第一期 畢業 並擔任 六屆 福利新村村長的何石頭

先生,第三期畢業現年 95 歲曾服務於臺灣多家紙廠及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大陸 等多家紙廠擔任廠長等 職務 的鄭漢堆先生 , 第五期畢業曾服務 泰國、菲律賓再到印

尼光彩紙廠服務 25 年現年 92 歲的潘水生先生,及第二期戴榮增、第四期陳漢平等 前輩 口述往事 , 還有曾居住於社宅之同學友人等熱心並提供 資料及 歷史照片 , 進而 搜尋文獻及報紙報導,希望能拼湊還原大肚這段珍貴歷史。

1 趙安雄 〈大肚紙廠由來〉手寫稿, 2022 月 5 月,未出版。

3

二、大肚紙廠的創建

(一)建廠緣由

1930 年代,因日本發動戰爭,國際地位被孤立, 當時日本紙漿原料木材主要來 自庫頁島 (日本稱樺太島),不但來源有限且逐漸枯竭 ,且木材除造紙外,還 有更重

要 軍事及建設等 用途, 所以 日本政府要求 各研究所及大學研究木漿的替代材料,當 時試驗了 蔗渣、 蘆葦、稻草、高粱桿、 稻殼、桑枝等 ,但 技術、品質及 原料供應 都

各 有 限制, 2 而蔗糖是臺灣主要經濟作物, 製糖之 蔗渣 為 纖維物質, 每年 產量穩定且

量大,根據統計昭和 12(1936)年,臺灣各糖廠榨糖共可產生蔗渣 152 萬噸,可生 產 35 萬噸蔗渣紙漿,幾乎可以滿足日本造紙及人造纖維工業需求,對日本戰時經濟

影響極為重大; 3 但 蔗渣纖維短又粗硬,分解不易, 當時 幾乎全部當成燃料 ,非常可

惜,日本朝野寄希望於能成功開發蔗渣造紙漿新技術;直到萩原鐵藏 1932 年於宜蘭 「 二結蔗粕工業試驗所 」 成功開發出 以 重 亞硫酸鎂 法製造 蔗渣 紙漿 之技術 , 獲頒日

本 專利第 9954 號, 4 當時即由 大日本製糖、昭和製糖 、彰化銀行、內外商社 為主要

投資 方, 赤司初太郎擔任社長, 邀請 萩 原鐵藏 加入 並擔任取締役 ( 董事 ), 於 昭和

14(1938)年 2 月 10 日於東京成立「臺灣パルプ工業株式會社」, 5計畫建廠以蔗渣

為原料 製造紙漿 , 資本額一千萬元, 第一期產能為年產蔗 渣 紙漿兩萬噸, 原料 蔗渣

來源 則 由 大日本製糖 的 烏日工場 及 昭和製糖 的 苗栗 與 沙鹿工場 供應 , 未來產能擴充 時,可再由 大日本製糖 彰化、月眉兩製糖所及昭和 製糖 竹山工廠提供蔗渣,建有倉

庫 9000 建坪,廠房面積 2800 坪。 6

當時日治政府對於「臺灣パルプ工業株式會社」之建廠寄予很高期待,1938 年 3 月 31 日,官方出版之《臺灣日日新報》 以三版頭條報導,「寶島!わが臺灣の產業 界を展望 國策に順應新興工業 臺灣パルプ會社 輝しきその將來と陣容」 7文中報 導臺灣紙漿公司 與 製糖業的上下游關係 、 董事會成員 , 及 未來蔗渣 製 造紙 漿 取代庫

頁島木材 的潛力 , 以及 配合日本國策 , 開發永續來源造紙原料的 意義 ,可知當時日

本舉國對蔗渣製造紙漿的期待。

紙廠 廠址的選擇 , 主 要考量條件 為 水質及 水 源充足 、排水 方便 、原料收集與 成

2 〈パルプ 饑饉對策 バガス工業化が急務 〉《臺 灣日日新報》,1937 月 9 月 5 日,第 13453 號,3 版。

3 〈パルプ工業への 新寵兒バガス生產 本年は百五十二萬餘瓲の見込 〉,《臺 灣日日新報》,1937 月 9 月 16 日,第 13464 號,3 版。

4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臺灣之造紙工業〉《臺 灣研究叢刊第七種》(臺北: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1951 ),頁 37 。

5 宮川次郎,《臺灣パルプ讀本》(臺北:臺灣糖業研究會,1939 年 1 月出版),頁 67-68 。

6 〈接近完工大肚之臺灣パルプ工場〉,《臺灣日日新報》,1939 月 2 月 15 日,第 13978 號,二版。

7 〈寶島!わが臺灣の產業界を展望 國策に順應新興工業 臺灣パルプ會社 輝しきその將來と陣

容〉《 臺灣日日新報》, 1938 月 3 月 31 日,第 13659 號,3 版。

4

品運輸等條件,於 1937 年 5 月初步選定王田火車站(現站址東移並改名成功站)前 為廠址,並已開始購買土地 ; 後來進一步考慮到 工廠 產能由兩萬噸擴增至三萬噸乃 至五萬噸時之增建土地空間及給水、排水等問題,於 1938 年 7 月重新確定在大肚火

車站西側之七萬五千坪土地建廠 , 根據該公司山瀨 肇 取締役向記者表示,廠 址 變更

主要 是 考慮未來擴廠空間及 紙漿原料 蔗渣、稻草 之 取得與交通運輸 方便 ; 8 新廠址近

臺 鐵、糖鐵、 臺 一線 縱貫 公路, 位於計劃中供 應蔗渣原 料 的 糖廠 之中點, 可 鋪設 延

伸 糖廠鐵道 ,由糖廠直接運蔗渣供料紙漿廠 ; 生產 產品 可 由 廠 內成品 倉庫 月臺 直接

裝運 臺 鐵火車運基隆 ,出口上海、日本市場 ;因造每噸紙需 耗水 2~300 噸,廠址需 水源豐富, 9 日本人 也 調查, 臺 灣水質 以中部的大肚與埔里最優 , 地下水 硬度小 , 可 節省水處理成本,製程所排放大量汙水經稀釋後放流大肚溪可不影響生態環境。 10

綜合上述,大肚 位於 臺 中、彰化平原,位於 臺 灣重要米糖產區中點,離南投竹

林山區也不遠,原料蔗渣、稻草、桂竹取得方便,又緊鄰 臺 一線公路、海線鐵路大 肚火車站及糖廠鐵道大肚甘蔗採集場,原料蒐集、運輸方便,工廠所需燃煤及化學

品經由鐵道及公路運輸也方便,廠區另一面是大肚平原主要灌溉圳道 大肚圳,地 下水源除了來自大肚山充沛的湧泉 地下水 ,水質好水源充足外,又有大肚圳及周邊 稻田不斷滲入補充,大肚、龍井農村有充沛勞動力,大肚具備了紙廠設廠的 所有 優 越條件,因而決定設廠於此。

(二)建廠歷程

場址選定後,隨即於 1938 年 7 月 21 日,舉行破土典禮,動工興建,工廠佔地面 積 22 5 甲,同時於郵便局後方山坡地建設占地 10 甲之「社宅」 員工宿舍及各項生 活設施。 11

工廠開工後就積極趕工, 當時工程廠商有: 基礎工事及社宅- 宜蘭 濱地組 、 部

份 基礎工事及社宅 整地- 台北桂商會 、 機械設備安裝由各製造廠負責、 電氣熔接-

高雄新和鐵工所、木造工程-稻垣 組、煙囪工 程-大阪共益社, 12每天有各工種技術

人員八百名工人施工,到了 10 月底 已完成建築物 結構及基礎工程,11 月開始安裝

機器,原預定次年 1 月完工,2 月開始試車,實際於 1939 年 3 月完工,整個建廠只

用了 8 個月;4 月開始機器試車調整,7 月開始試產, 13到 9 月份工廠全產能運轉,

8 〈臺灣パルプの敷地 王田から大肚に變更 其經緯につき〉《臺灣日日新報》,1938 月 7 月 03 日, 第 13659 號,3 版。

9 林啟昌,《造紙工程與印刷用紙》(臺北:五洲出版, 1997 年 8 月出版),頁 12 。

10 〈臺灣パルプの敷地 王田から大肚に變更 其經緯につき 〉,《臺灣日日新報》,1938 月 7 月 3 日, 第 13752 號,二版 。

11 〈パルプ工場 大肚に決定 二十一日に地鎭祭 〉,《臺 灣日日新報》,1938 月 7 月 19 日,第 13768 號,五版。

12 〈臺中州甘蔗競作会特輯號 第 71 號〉,1939 月 1 月 3 日。

13 〈臺灣パルプ工業 大肚工場操業開始 用水井戶の掘鑿に成功す〉,《 臺灣日日新報》, 1939 月 7

5

以大肚紙廠之規模,當時的 工業 技術水準 ,而 且 全無同類工廠建廠經驗,建廠進度

可謂神速; 所生產產品則 由 三菱商事經手,三菱製紙以每噸 300 元購買其所生產紙

漿銷運銷日本內地,同時為增加產品價值,將產品名由「蔗渣紙漿 ( バガス パル プ)」改稱「蔗紙漿(ケーン パルプ)」。 14

圖二 建設中的大肚紙廠

說明:中間鷹架建物為大肚紙廠地標建物-煙囪。

資料來源:《臺灣パルプ讀本》,頁 69。

1942 年中又 增設一部抄紙機及蔗板機,以廠內生產之蔗渣混合馬尼拉麻纖維生 產水泥袋及 砂糖袋用紙 ;以生產線篩出蔗渣生產建築隔間用蔗板; 15當時《臺灣日日

新報》 經常登出大肚紙廠 建廠 相關 進度及生產規模等 報導 ,可見日本朝野對本廠的 重視。

1939 月 2 月 16 日,《臺灣日日新報》杉野特派員在篍原氏引導下參觀完工階段 的工廠, 萩 原氏向記者介紹臺灣紙漿廠之種種特色,臺灣紙漿廠使用亞硫酸鎂法以 蔗渣 製 漿是 萩 原鐵藏氏發明,曾在 臺 灣興業之二結工廠長期試產,他將專利授予 臺

月 10 日,第 14122 號,二版。

14 〈臺灣パルプ工場 九月から全運轉 ケーンパルプと改稱 〉,《臺灣日日新報》,1939 月 9 月 6 日, 第 14180 號,二版。

15〈臺灣パルプ事業を擴大〉,《臺灣日日新報》, 1942 月 7 月 9 日,第 15209 號,二版。

6

灣紙漿 ,並擔任 取締役 ,昭和製糖對此技術深具信心,期待大量生產 ; 當時估計 一

噸紙 漿 產能 之工廠 建設費約 260 圓,相比滿州之木材紙漿廠一噸建設費約 350~400 元來得低廉,又鄰近原料來源之清水、沙鹿及梧棲港,運輸費用低廉。 16

工廠完工後,成為日治政府重要經濟建設成果,1939 年 2 月 13 日《臺灣日日新

報》 登 載 一張由山坡上「社宅」遠瞰大肚紙廠之全景照片,號稱為海線 一帶 最偉大 景觀。 17

圖三 大肚紙廠完工後由社宅附近山坡由東向西遠眺照片 說明:本照片應拍攝於 1945 年 遭 美軍空襲前, 北邊為蔗渣倉庫(美軍空襲炸毀未重建),煙囪

右方突出物為製酸塔,左方白色屋頂為顏大肚火車站之成品倉庫。

資料來源:《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1895-1945)》。

1941 年 1 月 30 日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視察大肚紙廠,同年 3 月 16 日,日本皇室

閑院及若宮兩殿下來訪 臺灣 ,行程 也 安排 特別參訪大肚紙廠 ;而 大肚紙廠兩位管理

者技術發明人兼取締役 萩原鐵藏 也擔任 「臺中州州會議員」, 專務取締役山瀨肇與臺 灣聞人林獻堂、 陳炘、 大肚出身名醫黃朝清等人共同擔任「皇民奉公會臺中州支部」

「 參 與 」, 18 可見 臺灣 總督府把大肚紙廠作為對殖民地 臺灣 的重 大 工業建設政績 及 當 時大肚紙廠在臺灣中部的重要地位。

16 〈糖業行腳-臺灣パルプには種種特長がある〉,《 臺灣日日新報》, 1939 月 2 月 16 日,第 13979 號,二版。

17〈竣工近き臺灣パルプ工業 臺中州大甲郡大肚にあり 〉,《臺 灣日日新報》,1939 月 2 月 13 日,第 15209 號,二版。原登載照片模糊,故本文以《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 1895-1945)》之 附圖取代。

18 大園市藏 ,《 臺湾人事態勢と事業界 》,(臺北:新時代社臺灣支社,1942 年 12 月出版),頁 72-73 。

7

圖四 長谷川清總督視察大肚紙廠與抄紙機合影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視察寫真冊(二)頁 16。

圖五 大肚紙廠全景-約 1960 年由廠區西北方原料堆置區往南取景 說明: 圖中 可見高聳煙囪及旁邊之 製 藥 塔 , 製 藥塔 左方大建築為 製 漿廠房 , 廠內 空地 堆置 稻草

及戰後反空降水泥樁,近處為部分空地租給農民種稻。

8

圖片來源:筆者家族典藏。

圖六 大肚紙廠全景-約 1960 年由廠區南方圍籬往北取景 說明:圖中有五輛牛車進入廠區,當農閒時,有牛車之農人都到紙廠擔任搬運工。

圖片來源:筆者家族典藏

(三)建廠規模與設施

大肚紙廠建 廠 計 畫非常完善,從 廠址環境選擇, 廠區交通動線 的規畫安排 ,原

料 蒐集 與成品 銷售的 運輸、儲存,水 質與水 源供給、製程排水及環境保護, 場 內生 產流程規劃,都有規劃得非常周詳。

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於 1951 年 4 月編輯之〈臺灣之造紙工業〉對大肚紙 廠之產能規劃及主要設備作如下之紀錄,

C. 臺中廠(大肚廠)

本 廠在日治時代 ,本以附近糖廠蔗渣為原料, 並以製造亞硫酸鎂法蔗

漿為主 ,而以製造建築用 紙板 (建築隔間用甘蔗板) 及包裝紙為副 。 主要設 備有硫酸燃燒爐徑 1.2 公尺長 3 公尺者 2 部, 徑 1.45 公尺長 6 公尺者 1 部; 完全燃燒爐4座;臥式冷卻槽 3 座,立式冷卻槽 3 座;製酸(藥)塔徑 6 呎

高 80 呎 3 座,製酸(藥)塔徑 7 呎高 80 呎 2 座;儲酸(藥)塔徑 7 呎高 15

呎 9 座,每座容積 90 立方呎;直立式(即豎式)蒸煮器徑 3.8 公尺高 9.5 公

尺 5 座,每座能力 5 噸;旋轉式蒸煮球(俗稱金瓜)徑 14 呎 6 座,每座能力

9

3 噸;漂白機 4 座,打漿機 5 座;長網抄漿機 2.750 公釐 1 座;抄紙機 1.895

公釐 1 座;乾燥壓光機 烘缸 36 只徑 1.2 公尺,能力日產紙漿 70 噸 ;濃縮機

徑 40 吋長 84 吋 11 部;長網抄漿機 82 吋 1 部,日產紙漿 6 噸;濕漿機 1 座, 日產紙漿 70 噸;蔗板機圓網式 1 部,日產蔗板 600 張。

光復以後,經 將 原料由蔗渣改為桂竹 ,而以稻草 、 月桃草等輔其不足, 並將 蔗板機改製成紙漿脫水機, 抄漿機一部改為 抄 紙機 ,製造毛道林紙 、模造紙、 印書紙、灰色防濕紙等。現為「臺紙」公司自行製漿生產紙張, 19

1. 交通運輸設施

臺鐵海線大肚站設鐵道支線直接進入廠內,可運燃煤、化學品及其他原物料到 達廠內倉庫、堆煤場或化學品儲存槽;場內生產線末端靠 臺 一線大肚站設置四座成

品倉庫,產品可由廠內成品倉庫月臺直接裝運 臺 鐵車廂 以運銷台灣各地或經 運基隆 、

高雄港 ,轉船運出口上海、日本市場;公路運輸方面可經由卡車由廠內經紙廠路直

通 臺 一線公路,運銷臺灣市場或港口裝船出口,機器設備、原物料等由全 臺 運入廠

區也非常方便。

糖廠鐵道 (五分車) 設有支線由紙廠鄰近的糖廠

原料收集轉運場 直接進入紙廠

內, 可 由 烏日糖廠及後來由彰化中寮糖廠直接裝運蔗渣進入廠區原料堆置場,建 廠

時於廠區北邊蓋有蔗渣倉庫共 9000 坪(二戰末期遭美軍轟炸焚毀,未重建)以儲存 原料蔗渣。

原料稻草則於稻穫季節,由附近農田蒐集,以牛車運入廠區,於北方空地室外 紮堆儲存。

廠內有大量的蔗渣、稻草 、化學品及成品紙漿 等易燃物堆置儲存,冬季乾燥季 節經常發生火警,消防、防火是大肚紙廠非常重要的課題,紙廠也自備先進消防車, 甚至經常支援大肚及附近鄉鎮防火救災。

19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臺灣之造紙工業〉《臺 灣研究叢刊第七種》,頁 16-17 。

10

圖七 大肚紙廠建廠配置圖

說明:本圖可清楚表達當時紙廠之交通方便,臺鐵可直接載運煤炭、硫磺及其他原物料 進入廠區,成品紙漿及紙製品可有廠內直接送入成品倉庫儲存並由倉庫月臺直接裝載臺

鐵車廂運至全 臺 各地或出口,糖鐵五分車可將烏日、中寮糖廠蔗渣直接送入廠內蔗渣倉 庫,臺一線公路也經大肚運輸方便,造紙大量廢水則由專設排水溝排放至大肚溪放流出 海。

資料來源:筆者 GIS 繪製,參考紙廠資深員工鄭漢堆先生、潘水生先生、趙安雄先生、陳金瓦小姐 手繪圖,中研院臺灣舊航照 1947 年、1976 年美軍空照圖,以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之〈1944- 美軍 地形圖〉、〈1950- 臺灣地形圖〉套繪道路、埤圳、鐵路等設施及建廠初期照片

11

圖八 大肚紙廠廠區及社宅 配置圖

說明:本圖可了解廠區與社宅宿舍區的相對位置,社宅近大肚火 車 站及臺一線公路交通 方便,緊鄰大肚市場、 大肚街、大肚國小,生活及教育 設施方便。

資料 來源:筆者 GIS 繪製, 本圖 參考 吳惠肅小姐提供個人整理資料及 並經 多位曾居住福利新村同學

好友等提供資訊 及訂正

2. 水源與水質

建廠時開鑿深度 200 尺直徑 14 吋井 4 口,當時檢驗水質硬度 0.7~0.8 屬特軟水,

20後來於 1939 年 9 月試車前,又增加兩口 500 尺深井,每日共可出水十萬石至十二、 三萬石,因水質佳,可以節省製程大量用水的軟化處理成本。 21

3. 排水與環保

同時蔗渣蒸煮及造紙 漿製程大量 用水 ,排放水含有 含化學廢液 及紙漿懸浮物 ,

廠內製程汙水經稀釋 250 倍後, 由專用污水排水溝 排至 磺溪書院前小溪,再流入 大 肚溪排放出海,當時也測試不影響溪中魚類棲息。 22

20 〈本邦最初の新興工業- ケーン.パルプの本格製造始まる〉,《 臺中州甘蔗競作會特輯號》,1939 年 11 月 24 日,第 113 號。

21 〈臺灣パルプ工場 九月から全運轉 ケーンパルプと改稱〉,《臺灣日日新報》, 1939 月 9 月 6 日, 第 14180 號,2 版。

22 〈糖業行腳-臺灣パルプには種種特長がある〉,《 臺灣日日新報》, 1939 月 2 月 16 日,第 13979 號,二版。

12

4. 豪華辦公室

大肚紙廠除完善的生產設施及廠房外,也 建 有氣派華麗的巴洛克式辦公室 ,門

前有假山庭園造景及噴水池, 職員上班都是白襯衫西裝革履,工作場所及生活設施 完善,一成立就成為海線地區最佳就業單位,紙廠員工也感覺比在其他單位工作高

圖九 1939 年剛完工時的大肚紙廠巴洛克式辦公室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圖十 1953 年產業工會成立理監事於辦公室前合影

資料來源: 鄭漢堆先生提供

13
人一等。
14
圖十一 紙廠同仁攝於辦公室側邊( 約 1950 年) 資料來源:筆者家族收藏 圖十二 辦公室前噴水池 資料來源: 筆者家族收藏

三、二戰遭受盟軍轟炸及戰後復原

(一)美軍轟炸與受損災情

第二次世界大 戰末期 ,大肚紙廠因其 有高大煙囪及化學製 藥 冷卻器 等醒目 設備

及大規模廠區,甚至吸引了美軍機轟炸大肚,據美軍 1944 年地形圖,大肚紙廠被

標註為「Probable Chemical Plant(可能是化學工廠)」, 23而成為美軍轟炸目標。

根據美軍第五航空隊任務報告,大肚紙廠曾經於 1945 年 3 月 11 日遭 P-38 戰鬥

機以 1000 磅炸彈俯衝轟炸,造成 5 棟倉庫全燒; 241945 年 5 月 5 日遭 B-25 轟炸機以

500 磅傘降破壞彈轟炸,造成 16 棟倉庫、4 棟硫磺工場、木工室、製品室在這次空 襲中燒毀; 251945 年 5 月 20 日遭 B-25 轟炸機以 250 磅傘降破壞彈轟炸,造成 10 棟 蔗渣倉庫燒毀。

圖十三 糖鐵有支線可運蔗渣進入廠區 資料來源:筆者套繪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於 1951 年 4 月編輯之〈臺灣之造紙工業〉,對於大 肚紙廠受盟軍轟炸受損災情記載,

23 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1944- 臺灣地形圖〉。

24 張維斌,《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臺灣紀實》(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 年 8 月),頁 170。

25 張維斌,《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臺灣紀實》,頁 238。

15

(A)廠房倉庫原料等之損失

- 臺中廠在戰爭期中遭受轟炸七次,所有器材倉庫、硫磺倉庫、苦土倉 庫 、甘蔗渣倉庫,連同蔗渣原料七千三百五十萬斤(約可供該廠八個月開工 之需,全部焚毀),廠房鐵骨水泥瓦建築亦大部炸燬。損失之值,雖不如 臺南 廠之大,但以該廠資金本僅及臺南厰之五分之二,故受此損失後,亦頗動彈 不得。-

(B)主要工程及機械設備等之損失

此項損失,受盟機轟炸直接造成者固多,但因機件年久生鏽失靈,或於動盪 期間零件散失致成廢物者亦不在少數。-

臺中廠所損毀之機件及設備,計有長網式抄紙機一座被毀百分之八十 ; 打漿 機三部約損壞百分之五十 ; 切紙機一臺及打包機一臺零件殘缺不全 ; 貯漿槽 及蓄水池約損毀百分之三十 ;水井損壞五口(共十一口);水管式鍋爐損壞一 具.液氯飽充槽損壞三個。 26

圖十四 二氧化硫冷卻槽被炸情形

資料來源: 國史館典藏

26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臺灣之造紙工業〉,頁 18-19。

16

圖十五 第二號造紙機廠房被炸情形

資料來源: 國史館典藏

(二)、戰後復建及改革 筆者很幸運,於 2019 年 1 月 14 日、1 月 23 日,2020 年 7 月 24 日、2022 年 1 月

17 日,四度訪問紙業界國寶人瑞陳大川老先生,他出生於 1919 年,現年 104 歲,還

耳聰目明、記憶清楚,他還於 2019 年 102 歲時出版《結緣造紙九十年》,記錄個人 與紙業界結緣 及工作歷程 ,也記載他接收大肚 紙廠 時的工作心得 與生活花絮 ,甚至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與當地員工的互動,非常珍貴難得。陳大川老先生於 1946 年 2 月 奉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指派,由重慶建國紙廠,輾轉經上海於 5 月到達臺 北,7 月到 大肚紙廠報到,成為第二位到大肚紙廠的接收人員(第一位是副廠長甘禮俊),他在 大肚紙廠擔任抄紙部門主管、結婚、生子, 1951 年才奉調小港紙廠擔任副廠長、廠

長等職務,1979 年於小港紙廠退休後,再受聘回大肚紙廠擔任廠長,1981 年間於臺

灣紙業 公司 決定 大肚紙廠 停工轉 開發土地後, 他辭職 轉 任 東記紙廠顧問 ,他對大肚

紙廠二戰後交接及修復過程親身以接收主管身分參與, 對當年歷史現身說法 非常 珍 貴難得,謹摘要部分訪問紀錄如下,

趙: 在大肚紙廠與日本人如何交接?

陳 : 日本人聽天皇的 , 天皇說無條件投降 , 他們工廠人員就準備移交離開 臺

灣 , 日本人留守的廠長及主任級主管 , 都很合作的把資產、材料、帳冊整理

好 , 配合交接 , 甘禮俊跟他們董事長作行政及一般交接 , 工場我跟陳蔭仁先

17

生交接。

我原來在四川學過簡單日語 , 在上海又買了一本日文語法書 , 所以溝通還好 ,

他們有一位工場主管會講簡單英文 , 我的英文也 不好 , 但可以溝通 , 另外可 以跟日本人漢字筆談。

趙: 跟本地員工相處情況如何?如何溝通?

陳: 因當時大家都年輕 ,我跟本地員工相處很好, 他們教我日文 ,我教他們國

語。

這裡特別要提到日本人在大肚紙廠成立「 技能者養成所」,招收優秀的公學校 及高等科 ( 公學校畢業再念兩年 ) 畢業生 , 半工半讀訓練三年 , 畢業後以職員

任用 , 這是 臺 灣造紙業界唯一的 專業人才養成訓練單位, 為大肚紙廠也為 臺

灣造紙界培養很多人才 , 這批菁英後來都成為 臺 灣民營紙廠技術骨幹 , 也技 術輸出到東南亞各國 , 擔任印尼 , 菲律賓 , 越南 , 泰國很多紙廠廠長或高級

技術幹部。

大肚紙廠因為使用先進的亞硫酸鎂法製紙漿 , 需要年 輕 頭腦反應好的幹部 ,

技能者養成所訓練了這些幹部,也為臺灣造紙界作了大貢獻。

技能者養成所 第二期的陳春曉很優秀 , 他後來擔任北港萬有紙廠廠長、龍井 大昌紙廠廠長,鄭漢堆也是技能者養成所出身。

趙: 大肚紙廠在二戰美軍轟炸,破壞情況如何?如何復原?

陳 : 美軍轟炸只炸原料堆置場及倉庫 , 不炸生產工廠 , 大肚紙廠除了前端接

近原料堆置場的進料部門有被炸受損外 , 其他破壞不大 , 我 當時 也看過很多 別的工廠也是如此,糖廠 也 因此而 很快 修復 開工,這點這點我非常佩服美國 人。

還好機器沒被炸 , 但廠房受損 , 當時修復最大的問題是沒錢買修理零件及材

料 , 也買不到 , 所以非常克難 , 像牆壞了 , 沒磚沒水泥沒鋼筋 , 只能剖開竹 子,兩半互扣編成籬牆。

新村宿舍沒被炸 , 都好好的 , 工廠裡都用竹子作圍牆 , 倉庫怕被偷也要圍 ,

當時多少還有一些原料 , 怕馬達等被偷 , 日本人注意到了 , 修理的材料零件 都保留了,新的、消耗的材料就沒有了。

工人就沒有了, 只有主管(當時中高階主管都是日本人) 及養成工在( 養成工一

部分也被徵兵走了)、幹部在、修理工廠工人在。

工場要開工 , 要有產品賣才有錢 , 當時日本人自己準備回國費用 , 也不可能

18

給我們錢,公司有錢撥下來,都先發薪水,修修停停,約一年半,到 37 年上 半年才恢復生產。

原來大肚紙廠日據時只生產紙漿 , 當時賣不出去 , 因為 臺 灣大紙廠倒了 , 小 紙廠就都是以糖廠蔗渣作甘蔗板 , 他們都在糖廠邊 , 拿蔗渣打一打就作成板。

當時可以賣上海, 但賣紙漿 也不對, 我們當時高階主管討論 ,怎麼辦 ?自己造

紙! 那我們就要增加打漿及抄紙設備。

改造為自己生產紙 , 當時 臺 紙也接收埔里一家手工紙廠 , 我跟裝機器高手陳

蔭仁合作 , 就把他的抄紙機 , 拆到大肚改造為用機器抄 製 手工紙 , 買埔里的 原料來打漿為手工紙原料。

當時烘乾紙 , 沒有煤炭燒蒸氣鍋爐 , 還好這抄紙機的烘乾筒可直接燒木材 ,

可是溫度無法控制,紙如果烘不乾就用太陽曬,但還是把紙造出紙來了。

可是能不能用不知道 , 剛好一位主管的父親是甲骨文與書法名家董作賓先生 , 就請他試用大肚紙廠的手工紙 , 董作賓先生試用後肯定可用 , 但表示需要再

改進 ( 董先生還用這紙寫了字送我 , 現在已是我家傳家墨寶 ) , 有了名家肯定 ,

這樣市場就可以推銷了 , 所以大肚紙廠在 臺 灣第一家以機器生產宣紙的工廠 ( 書法繪畫用紙 , 還得到甲骨文與書法名家董作賓先生肯定 ) , 這也是值得宣 揚的大事。

但是初期的產量小 , 銷售也是杯水車薪 , 復工 雖 是 大肚 紙廠 最早 ; 但 因 士林 紙廠沒被美軍轟炸 , 用稻草以鹼法造紙 ( 高雄 臺 鹼可供應鹼 ) , 人 力 也沒問題 ,

而且 當時有一基隆煤炭場屬 臺 紙 所有 , 所以 燃料 煤炭供應也沒問題 , 所以生 產最正常 , 當時先造紙板 ( 車票用 ) , 賣到上海 , 好價錢 , 當時營業部主管是 公司紅人 , 各單位主管到公司都要拜碼頭 , 探問最近公司業務有沒錢進來 , 好向總經理要求優先分配。

後來吳祖坪由臺鹼調大肚廠廠長再調營業部經理,甘禮俊擔任副廠長。

19

圖十六 1980 年陳大川先生回任大肚紙廠廠長交接合影 資料來源:趙安雄提供

接收以後,「臺紙」當局因感蔗渣原料供應之困難 , 場內儲存 可供八個月開工用 之蔗渣於轟炸時焚毀,而糖廠之蔗渣 又 因 當時 糖廠之 蔗 糖之生產未達正常,供應未

能樂觀, 而 且蔗渣 之取得 ,必須 先 購買煤炭 , 再 以一噸煤炭 換 二噸蔗渣之比例 跟糖

廠交換蔗渣,在當時臺灣煤炭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更將增加原料供給問題的困擾。

同時當時 紙漿最大消費市場的上海, 當地紙廠 沒有 使 用蔗漿 之經驗 , 略感蔗漿

製成的紙,纖維較短,因而產品價格及銷路,都受影響。

更麻煩的是 萩 原氏亞硫酸鎂法 製造蔗漿所必需的氧化鎂藥料,廠中存量有限, 而氧化鎂原產地在東北大石橋 , 繼續採購的可能須俟烽火遍地的東北干戈平息以後; 更因廠中倉庫焚毀,短期重建,勢不可能,卽便蔗渣來源,大量供應不斷,亦感貯 藏為難等等因 素 的考慮,乃毅然 決定 廢棄

改變後的計劃是採用臺中附近的桂竹爲主要原料,輔以稻草及月桃草, 改以 「鹼法造紙」, 並將抄漿機改裝增添長網部振動設備,使成為抄紙機,以製造上等紙 張為生產中心。根據這個改變原則,當時除損毀廠房積極修復、損毀倉庫重新修建

20
以 蔗渣製漿,而著眼於 改變製程及使用之 原料、物料的計劃。

至足敷應用之程度外, 關於機械及設備,共修復方面計有:將損壞之長網式抄紙機 改裝成圓網式抄紙機。打槳機、切紙檯、打包機、汽鍋、水井、蓄水池、貯漿糟等 之全部修復,並將抄漿機改裝成抄紙機;此外新添之設備,計有新建水塔一座,新 增打漿機八座並打漿室兩間,新裝壓榨機四部,切竹機四部,72 吋 削片機一部,以

增加桂竹備料能力;改裝白雲石球磨機一部,新修美日能力十噸以上之粗選機一部, 新裝喬登精選機一部、新添試驗用 32 吋洋基式造紙機一部,並重新設計改良平篩漿 機之一部份;修復並改良二氧化硫囘收系統等項。綜觀其各項工程,除絕少數之機 械未修復外,而為新建設備所投下之人力物力,為數亦極可觀。 27

圖十七 1950 年大肚紙廠組織圖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國史館典藏,1948 年 3 月編制之〈資源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臺灣紙業有限公 司職員錄〉之單位職稱繪製,當時全廠職員 117 人、工人 538 人、警役 40 人。

27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臺灣之造紙工業〉,頁 19-21。

21

圖十八 超紙機修復後運轉情形

資料來源: 筆者家族典藏

圖十九 球型蒸煮鍋修復後運轉情形

說明:球型蒸煮鍋俗稱「金瓜」,功能是蒸煮分解造紙原料或廢紙,這裡有很多大肚人求學時假 期或夜間打工搬廢紙的記憶,更流傳有一則大肚人搬廢鈔暴富的傳說。

資料來源: 國史館典藏

22

四、員工宿舍-「社宅」與大肚人文生活

大肚紙廠宿舍區 佔地十甲, 共 200 戶 自成一個 行政 村,這個新村設備非常完善, 都是日式木造平房建築,分為住宅與公共設施。

(一)住宅

住宅部分 依職務分成一號建 ( 每區塊蓋一戶,廠長、副廠長、總工程師 及高階

主管 宿舍 )、二號建 ( 每區塊蓋兩戶, 主任及資深課長級、每區塊兩戶 )、四號建

( 每區塊蓋四戶, 課長級 )、六號建 ( 每區塊蓋六戶, 職員 與領班)、八號建、十號

建 ( 每區塊蓋 六 戶 、十戶 , 工員)、單身宿舍 ( 北寮 -單身職員 宿舍 、中寮 -單身 工員

宿舍 、南寮 - 養成工學寮 )、 設備完善用以接待總公司出差高級主管及外賓的 招待所 ;

社宅 設有 自來水廠 , 每戶都裝自來水 管線 供水 ,這應是 臺 中海線地區第一個裝設自 來水社區 ; 區內主要道路都鋪設三合土路面 (石灰、紅土、沙混合加水攪拌,是日

治時期很常見的路面或運動場鋪面), 社宅家家戶戶都有電燈、區內室外有路燈,道 路兩旁種大葉尤加利樹, 28區內圍以竹籬以分內外,設南北門及警衛以保障安全,四 號建以上 宿舍家家戶戶都有七里香、燈籠花圍籬庭院,村內花木扶蘇, 每天都有專

人打掃及修剪花木。

圖二十 福利新村房舍及道路,後期已現頹像 資料來源:蔡博宜提供

配合當時日本人推廣的洗澡及泡湯文化, 一、二、四號建及 六號建職員以上 之

28 大葉尤加利生長迅速,可作為行道樹與庭園樹,木材適合造紙, 葉片提取精油可以供藥用,有驅風 鎮痛功效。原產澳洲東部河岸,日本人引進 大肚, 試種為造紙原料,樹葉有特殊香氣,果實蒴管倒 圓錐形,帽狀體約與萼管同長,小孩子常撿來當玩具

23

宿舍,每戶配備有泡湯「風呂」,可在自家洗澡、泡湯,區內另設置南北兩座公共澡

堂,每天傍晚供應熱水,員工及家屬可自由使用洗澡、泡湯。

圖二十一 福利新村北門,道路兩旁種植尤加利樹 圖二十二 花木扶疏的四號建宿舍 資料來源:柳克和提供 資料來源:何昌仁提供

圖二十三 大肚紙廠社宅各項設施配置圖 資料來源:筆者 GIS 繪製,參考中研院臺灣舊航照 1947 年、1976 年美軍空照圖、中研院臺灣百

年歷史地圖之 1966 年 Corona 衛星影像套繪現場建物、公共設施。

(二)公共設施

1 教育文化設施

24

1

1939 年建廠時,就設有子弟小學,專收日籍人員及本地員工子弟,1941 年 4 月

日 , 隨著 臺 灣教育 令 修正 , 招收日 籍 學童的

為國民學校, 29子弟小學也併入大肚國民學校。

社宅 也設立 設備完善的幼稚園,

小學校 與 招收本地學童 的 公學校 合併

只對內招收員工子弟, 分大、中、小三 級 ,免

學雜費,供應書本、教材,又每天有可口點心,是 50 年代以前是大肚設備及教學品 質最好的幼稚園,曾在此受教的三、四年級老學生,至今猶津津回味當年生活,當 年園主任柯秀英老師,是大肚婦女領袖也是大肚人的回憶指標之一。

社宅東方山坡上 近 幼稚園東北面 ,設置 有 環境優雅的神社,為 當時神道教 日本 人的信仰中心。

圖二十四 民國 56 年幼稚園八卦山遠足,後排左二著旗袍為柯秀英園長 資料來源: 蘇惠美提供

2. 醫療與福利設施

當時社宅 區內設有 醫務室 , 設備 非常先進 完善, 有 兩位醫師駐診及藥劑師、兩 位護士,還有手術房及 5 床住院病房,為當時大肚設備最完善之醫療院所。

〈國民學校令けふ公布 懷し小公學校さよなら 〉,《臺 灣日日新報》,1941 月 3 月 29 日,第 14745 號,3 版。

25
29

圖二十五 紙廠醫務室 圖二十六 護士阿勉桑巡視病房 資料來源:周雨人提供 資料來源:周雨人提供

更 設有 野 球場、軟式網球場、籃球場(假日 晚上在此 免費電影 欣賞 )、游泳池 、

乒乓球 檯 等運動場 所, 禮堂( 除開會外 可開音樂會,演平劇話劇 等活動 )附製冰設 備(賣福利冰棒)、俱樂部(招待所)、 圖書館等文康場館,購買部 (員工福利社)、

理髮部 等 福利設施 , 宿舍區 設施比諸今天高級豪宅社區,一點都不遜色 ,社區的運

動設施都開外給地方民眾可進入使用,定期電影欣賞更是大肚及龍井地區民眾的額 外娛樂福利。

圖二十七 大肚紙廠招待所 圖二十八 紙廠幼稚園升旗臺,右方為 1961 年道

26
資料來源:陳美圓提供
中創校教室 資料來源: 蔡佩純提供

圖二十九 大肚紙廠神社 資料來源: 立虹《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 1895-1945》 (三)大肚紙廠提升了大肚的經濟與生活文化:

教育的高階技術及管理菁英及其家屬, 30給大肚人的視野及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 變,同時因技術先進及良好的生活設施與高待遇,吸引了 全臺一流人才報考服務, 31 當時大肚人的衣著與生活習慣相較於周邊農村是有一些不同,也有一些職員眷屬到 大肚國小任教,給當時缺乏師資的鄉下小孩有學標準國語的機會。

在大肚鄉長騎腳踏車上班 的年代 ,大肚紙廠廠長坐凱迪拉克 轎車、 副廠長坐吉

普車 且 都配 有司機,新村職員有交通車接送上下班,假日交通車 載送員工 到 臺 中、 彰化逛街看電影,這是四十、五十年代紙廠員工生活,紙廠員工的教育水準、生活 方式、現代化的生活設施都改變了大肚人的生活與眼界。

30 1956 年筆者就讀大肚國小時,戴竹村老師、沈光霞老師都是福利新村眷屬。

31 耆老訪談得知,顏清守老師父親顏成器由屏東林邊內務部工事所轉職大肚紙廠 ;福利社莊明珠女士 父親由臺 北金瓜石技工 轉任大肚紙廠;陳大川夫人 黃清 涔女士, 臺南人,畢業後因哥哥在大肚紙廠 任職,而進入大肚紙廠服務 ;技能者養成所一期何 石頭沙鹿人, 三期鄭漢堆大甲人 。

27
大肚紙廠的建設, 於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遷 臺 後,為大肚引入大批受過高等

圖三十 大肚紙廠廠長豪華轎車與 1950 年代大肚街景

資料來源: 作者家族收藏

圖 三十一 紙廠辦公室前花園 1953 年同仁合照,由同仁穿著可知其生活水準 資料來源:筆者家族收藏

28

五、大肚紙廠之人才培育

(一)技能者養成所

大肚紙廠配合日本政府南進政策,為培養技術幹部,經總督府認可,成立「技 能者養成所」, 招收高等科畢業生就讀,屬於 三年制乙種實業學校,比一般高級工業

學校專業,當時讀書不要學費,還有薪水,訓練時每月 14~5 元,畢業後每月 30 元 (相當於師範畢業老師薪水),所以 1941 年開始招生,第一期只對內招收 9 名,第二、

三期也只招 16 名,報考的人很多,遠從清水、大甲、彰化、和美都聞風而來,約 20 取 1,考算數、國語(日語)、歷史,還要面試,錄取的都是海線至彰化一代年輕菁 英。

據 95 歲第二期戴榮增先生回憶,他們學成後預定要配合日本南進政策,將派到

菲律賓宿霧建 紙 廠, 32 94 歲第 三 期畢業 的 鄭漢堆先生 所 提供當年「技能者養成所」 課程表, 由課表內容可了解他們 每星期上課六天,每天八節課,課程內容含 : 國語、 數學、國史、初級化學、工業化學、電氣、原動機、機構、製圖、分析、實驗、修 身、體操、實習 ( 現場操作,約一半時數 ) 等,老師則聘請 廠 內主管、郵 便 局局長、 國校校長、研究所技正等擔任, 33這是大肚在 80 年前成立的建教合作高工。

圖三十二 臺灣パルプ山瀨肇專務取締役與一、二、三期技能者養成所學生合照於教室前 資料來源: 鄭漢堆先生提供

32 趙文華訪談、紀錄,〈戴榮增老先生訪談稿〉, 2020 年 7 月 26 日,(未出版)。

33 趙文華訪談、紀錄,〈鄭漢堆先生訪談稿〉,2020 年 7 月 3 日,(未出版)。

29

圖三十三 1941 年技能者養成所臺南神社旅行

資料來源: 鄭漢堆先生提供

圖三十四 技能者養成所畢業證書

資料來源: 鄭漢堆先生提供

(二)人才開枝散葉

圖三十五 技能者養成所畢業任用令

資料來源:鄭漢堆先生提供

「技能者養成所」共招收五期學生, 這批人才 因日本戰爭失利 沒有依總督府計

畫 成為 日 本 南進 產業拓殖先 鋒,卻 在戰後成為 大肚 紙 廠復原時的 人力 主幹,根據現

年 104 歲,戰後第二位政府由重慶派來接收大肚紙廠的陳大川老先生訪談口述 這裡特別要提到日本人在大肚紙廠成立「技能者養成所」, 招收優秀的公學校

及高等科 ( 公學校畢業再念兩年 ) 畢業生 , 半工半讀訓練三年 , 畢業後以職員

任用 , 這是 臺 灣造紙業界唯一的 , 為大肚紙廠也為 臺 灣造紙界培養很多人才

這批菁英後來都成為 臺 灣民營紙廠技術骨幹 , 也技術輸出到東南亞各國 , 擔 任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很多紙廠廠長或高級技術幹部。

30

大肚紙廠因為使用先進的亞硫酸鎂法製紙漿 , 需要年 輕 頭腦反應好的幹部 ,

「技能者養成所」訓練了這些幹部,也為臺灣造紙界作了大貢獻。 34

陳老先生,在他所著《結緣造紙九十年》中記下 大肚紙廠對基層技術人員的培養卻獨樹一格,設立一個「技能者養成所」,招 募一批青少年在工廠半工半讀, 這批技術人員學習能力強,語言及文字

領悟力很高,對戰後政府派來一些不會日文、不會講 臺 語的人 ( 國民政府派 遣來之接收人員) 幫助很大,尤其一、二十年後,他們多到 臺灣新起的造紙廠

去做主要生產主管,影響了 臺 灣 眾 多的小型紙廠,有少部分能力強者,後來

被聘請到東南亞如印尼、新加坡等去做工廠主管。 35 (三) 大肚紙廠成為臺灣造紙人才養成搖籃

大肚紙廠培養的人才, 得 到 臺 灣及東南亞紙業界的器重並爭先聘用,除了 「技 能者養成所」 扎實的技術養成及大肚人刻苦耐勞的特質之外,最重要的是大肚紙廠 使用很多不同的原料造紙,所 生產 的成品紙種類也特別多,根據 「技能者養成所」

第三期畢業,曾任職於民國 47~49 年到竹南華民紙廠服務,民國 49~55 年應聘在菲

律賓一家紙廠服務六年,再於民國 55 年回臺灣到林內寶隆紙廠服務四年多,再到民 雄啟大紙廠服務 4~5 年,再於 1975 到印尼、新加坡、再到大陸紙廠服務,於 2001

年 72 歲時退休,現年 95 歲的鄭漢堆老先生口述,大肚紙廠使用之原料及製成成品 如下

蔗渣:生產白紙、紙板、瓦楞芯紙。

稻草: 黃紙板,以石灰或液鹼煮纖維,因纖維含量低 (步留低 ),化學廢液難回 收處理,排放水問題大。

竹子 :生產道林紙,因竹子無法大量供給,而慢慢不使用於造紙,最早日本人 於林內成立三菱造紙,以竹山竹子造紙。

廢紙:大肚紙廠長期使用回收報紙、廢紙箱等為原料。

進口木漿:用於製造較高品質的紙及瓦楞面板、衛生紙等。 36

民國 50~60 ( 1960 ~ 70 )年代,隨著經濟起飛, 臺 灣成立很多新紙廠, 1970 ~ 80 年代,東南亞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因生產造紙原料木材,也成立

很多紙廠, 1990 年以後,大陸也設立很多紙廠,這段時期,大肚紙廠「技能者養成 所」培養的造紙專業人才,因為有理論與廣泛的實務經驗,成為最受歡迎的紙廠生 產管理人才,這批人才,從大肚出發,遠征全臺灣,及東南亞、中國。

34 趙文華訪談、紀錄,〈陳大川先生訪談稿 〉,2019 年 1 月 4 日,2020 年 7 月 24 日,(未出版)。

35 陳大川,《結緣造紙九十年》 (臺北:陳大川, 2019 年 9 月 ),頁 46。

36 趙文華訪談、紀錄,〈鄭漢堆先生訪談稿〉,2020 年 7 月 3 日,(未出版)。

31

六、後記

走筆至此,可知大肚紙廠對大肚的影響可謂既深也遠,但可惜的是,因公司多 年經營不善,早已停工,廠房及新村 也 已全部拆除,目前原地另起朱樓,未曾留下 一絲昔日痕跡,大肚紙廠對大肚人,除了少數上了年 紀,曾親身經歷紙廠這一段歷 史的大肚人,得以依稀「話當年」外,在大肚早已水過無痕。

大肚紙廠是大肚歷史重要的缺頁,應該予以補全,以上拋磚引玉,希望手中有 大肚紙廠及福利新村照片,文件,紀念物的大肚鄉親們,提供分享,我們共同來補 全這段大肚寶貴的歷史, 筆者在蒐集資料時,很幸運能訪問到高齡 104 歲前廠長陳 大川,技能者養成所第一期何石頭老村長、第二期戴榮增、第三期鄭漢堆、第四期 陳漢平、第五期潘水生等諸位耆老,可貴的是他們都已 92 歲以上高齡,受訪時都耳

聰目明,讓筆者有機會留下珍貴紀錄。

老照片及 GIS 地圖繪製可以在現場無當年任何殘存一磚一物情況下,讓讀者對 當年大肚紙廠 廠區及社宅宏偉規模有具體認知, 這 要感謝在彰師大歷史所三年學習 所受的 歷史學 訓練 ,讓 筆者 有工具、有方法可以 收集、整理 、還原歷史 資料 ;也 感 謝大肚國小 17 屆同學們及很多曾居住大肚紙廠社宅的大肚鄉親前輩們,長期熱心持 續的提供個人家中所收藏 大肚紙廠人、事

相關照片、文件, 協助訂正謬誤,讓這篇

如平地起高樓的文章可以完成, 也希望這篇文章讓大肚紙廠重建在大肚人腦海 ; 當 年優秀的大肚紙廠前輩們, 學成豐富的造紙專業學養, 從大肚出發 , 到全臺灣、東

南亞、中國各地 新創 紙廠擔任高級主管 , 領導造紙產業發展 的傳奇,成為未來大肚 年輕人效法的典範,讓大肚傳奇流傳久遠。

32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林啟昌

1997 《造紙工程與印刷用紙》,臺北:五洲出版社。

陳大川

2004 《臺灣紙業發展史》,臺北:臺灣區造紙業同業公會。

2019 《結緣造紙九十年》,臺北:陳大川。

戴寶村

2008 《紙菁風華-臺灣中興紙業公司》,臺北:檔案管理局。

行政院新聞局

1948 《臺灣紙業公司》,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施淑宜總編輯 鍾淑敏等著

1997 《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 1894-1945》,臺北:立虹出版社。

張維斌

2015 《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臺灣紀實》,臺北:前衛出版社。

大園市藏

1942 《臺湾人事態勢と事業界》,臺北:新時代社臺灣支社。

宮川次郎

1939 《臺灣パルプ讀本》,臺北:臺灣糖業研究會。

二、期刊論文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1951 〈臺灣之造紙工業〉,收錄於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主編,《臺灣研究叢刊第

七種》,臺北: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三、報紙及網際網路資源

國史館,《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 (drnh.gov.tw)。

33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檔案資料庫》,

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

〈臺中州報〉、〈臺中廳報〉、〈臺灣總督府府報〉,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政經資

料庫 臺灣政經資料庫 (ntl.edu.tw)。

〈臺中州甘蔗競作会特輯號〉,《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nlpi.edu.tw)。

〈臺灣日日新報〉, 漢珍知識網:報紙篇 (nlpi.edu.tw) 。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長谷川清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sinica.edu.tw) 。

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四、耆老訪談

趙文華訪談、紀錄,〈陳大川老先生訪談稿〉, 2020 年 7 月 14 日、7 月 22 日, 2021 年 8 月 27 日,(未出版)。

趙文華訪談、紀錄,〈潘水生老先生訪談稿〉,2020 年 11 月 14 日,(未出版)。

趙文華訪談、紀錄,〈鄭漢堆老先生訪談稿〉,2020 年 7 月 3 日,(未出版)。

趙文華訪談、紀錄,〈何石頭老先生訪談稿〉,2019 年 1 月 9 日、2019 年 2 月 1

日,(未出版)。

趙文華訪談、紀錄,〈陳漢平老先生訪談稿〉,2020 年 7 月 8 日,(未出版)。

趙文華訪談、紀錄,〈戴榮增老先生訪談稿〉,2020 年 7 月 26 日,(未出版)。

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