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真

Page 1

聶永真個人作品集 Aaron Nein Workshop 聶永真曾於國內外大型設計賽事數次奪獎,並出任許多國際設計獎項 早期作品主要範圍為實體唱片包裝、書籍裝幀、電影及劇場平面文宣;兼從出版品企劃主 編,屢與國家兩廳院和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合作。
聶永真個人作品集
Nein
聶永真曾於國內外大型設計賽事數次奪獎,並出任許多國際設計獎項 早期作品主要範圍為實體唱片包裝、書籍裝幀、電影及劇場平面文宣;兼從出版品企劃主 編,屢與國家兩廳院和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合作。
Aaron
Workshop
01. 生平 02. 求學階段 03. 早期作品 04. 駐村時期 05. 駐村後 06. 設計風格 07. 影響的人 08. 作品 目錄
聶永真 Aaron
臺灣平面設計師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
Nein

Aaron Nein

01.生平
02-03
• 洛杉磯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 得過21,25,26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德國紅點,IF傳達設計得獎主,日本Good Design Award • 學生時期曾擔任誠品書店特約文案寫手 • 臺中高工機械製圖科、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畢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所、安特衛普 皇家藝術學院 • 作品獲得德國Hesign編集全球百間《small studios》、 • APD(Asia Pacific Design)和東京TDC(type Director Club) 收錄 • 為國際平⾯設計聯盟(AGI)⾸位台灣會員(2012)、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國際評審(2013) • 著有《永真急制》、《Re_沒有代表作》、《FW永真急制》、《不妥》 • Big issue的雜誌封⾯設計⼈ 生平

Aaron Nein

02.求學階段
04-07

聶永真回首那段青春飛揚的日子,機械製圖 需要研究機械構造,處理 3D、透視,也要

學機械原理、機械力學等,3 年下來收穫滿 滿。而當時所受的製圖訓練,也為他打下深 厚視覺創作基礎,「現在我的作品完稿圖面

聶永真直言,當時高中聯招沒考好,於 是把眼光望向技職教育;又因喜愛美 術,而決定選擇與「畫圖」相關的科系,沒 想到卻走出很不一樣的路。聶永真笑著回顧 說,縣市還未合併前,住在台中縣的他因為 嚮往城市的時髦,夢想著「City boy」的生 活,於是一腳跨入了臺中高工機械製圖科。 「我沒有任何預設,新的東西我都願意學!」
時間,他一邊適應環境,一邊探索著城市的 新鮮,當年台北東區還有愛樂人常常流連忘 返的淘兒唱片(Tower Records),他特別 喜歡那裡的手繪 POP,常常在店裡看上好 久,從裡頭找靈感。但是回到系上,他發現 自己只有平面設計很強,其他同學的模型都 做得很好,自己的表現卻不怎麼樣,這給他 帶來挫折感,連帶澆熄了一點熱情。在那段 時期,他深刻體悟到,「對設計有興趣,不 一定就能把設計做好,」選擇投身產品設計 也是同樣的道理,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找到適 合自己的路線。他開始思索自己的專長,尋 求學階段
特別清楚、乾淨俐落,就是受到當時訓練的 影響。」畢業前夕,很多同學都在為投考機 械相關科系做準備,他自問未來志趣,決定 邁向設計領域,並憑著優異的成績參加保送 甄試,名列全國第 4 名,甚至在甄試的術科 製圖拿下滿分,輕鬆進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的產品設計組。剛北上念書那段

他分析,有可能是因技職體系的訓練,相當著重在當下任務的 立即試效與驗證。探討業界案例,激發思考能力「進入臺科大 之後,我發現它的重點並非在訓練學生技術,就算之前沒學過 的,教授也會當作我們學過,讓同學自己摸索,我覺得這樣很

稱臺藝大)的應用媒體研究所。他回顧,當時會想投入應用媒 體研究,緣於他看阿扁打選戰,文宣操作很強,課堂上也進行 了相關案例探討,讓他更想深入了解大眾傳播的運作模式,從 另一個角度看設計。不過進入研究所之後,已經小有名氣的他 開始密集接案,驗證市場與創意的距離。那時網路還沒泡沫 化,充滿與網路相關的工作機會,例如製作網頁版型等,加上 華語音樂與出版市場還很蓬勃發展,提供大量機會可以嘗試。 因此這一次,他沒把臺藝大研究所念完,因為他手上的案子太 有趣了,對他來說挑戰更大、更富吸引力,因此決定暫時放下 書本,全力投入實務。接下來的故事,也就是大眾耳熟能詳的 傳奇,他設計了幾百張唱片專輯封面,像是周杰倫、五月天、 張惠妹、王力宏、蔡依林、林宥嘉、陶喆等知名歌手,都爭相 邀請他合作,還因此三度贏得了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的 殊榮肯定。而推出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以設計呼籲大 眾關心香港和平抗議行動、為群眾募資的《紐約時報》全版廣 告進行操刀 ⋯⋯ 每一樣,都將他推向不同境界的挑戰,也藉由 把自己的視野拉得更寬廣,讓設計不只是將「美感」帶進生活, 更藉由設計的語彙,深化社會參與。不過,也就是在這聲名鵲 起的 10 多年間,聶永真在密集的工作中感到了些許的疲憊, 因此在 2018 年,他動了出國充電的念頭,給自己兩年時間, 離開台灣,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在這樣的計劃之下,他先到 比利時,進入以時尚聞名的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The

求轉系的可能。不過當時北科大沒有商業設計系,想去的學校 也沒有轉學考試制度,因此他決定勇敢休學,捲土重來。說到 這裡,聶永真笑了起來,原來他回到台中準備重考時,為了「撙 節」,於是決定跟補習班殺價。「我向他們保證一定考上,可 以拿來當作榜單宣傳,要他們算我講義費 7 千塊就好。」後來 業者接受了他的提議,而聶永真也果然在幾個月後,以榜首的 出色成績考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為臺科大)工商業 設計系。「如果當初我去念了普通高中,後來也可能還是會再 念美術相關科系,」聶永真回顧自己的求學之路,雖然在機械 製圖多轉了一圈,但最後殊途同歸,仍然奔向他最能發揮潛力 的商業設計。他表示自己工作室的夥伴,一半來自普通高中再 升學,另一半則出自技職教育體系教育,工作表現沒有太大差 異,還是看個人努力而定;至於技職體系出身的特質,聶永真 認為是「琢磨躊躇的時間較短,很快地即投入設計程序上,」
那時他雖然才 20 出頭,卻已有超齡的成熟,開始為未來職涯準 備。「業界跟學校一定會有落差,跟想像的不一樣;其間最大 的不同,就是當學生很自由,可以天馬行空發揮創意,但在業 界就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設計表現,比方說要更精準抓住 TA(目 標族群)、有市場商業考量等等,又是不一樣的挑戰。」 因此 儘管還在念書,他就已經採用業界標準來看待自己的作品,包 括完稿的細膩度等,為未來做準備。「我觀摩了很多案例,在 作品的精準度與細緻度方面,它們往往跟學生創作有很大差別, (這些觀察)會讓我把東西做得更細膩一點。」 時在網路開始 急速成長的背景下,很多同學的畢業製作,選擇以網路或多媒 體為主,但他卻獨鍾平面設計,並在 2002 年以《永真急制》一 書驚艷出版業,也揭開後來投入書籍裝幀與唱片設計的序幕。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攻讀圖像設計,接著又申請至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鑽研 「電子計算藝術」。「我就是想去一個亞洲人很少、非主流的 地方,」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曾經培育出馬丁 .馬吉拉(Martin Margiela)等「時尚六君子」,特別以解構設計出名,因此吸引 了聶永真的注意。「我在英國每天忙編碼弄到半夜,其實很辛 苦,感覺快要爆炸!」 聶永真笑著說,在臺灣做設計還是相對 輕鬆。已把創作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的他,現在不太喜歡在框架 跟壓力下學習,「如果我還 25 歲,可能會咬牙念完,」但現在
好,學到的也比較多。」聶永真表示,當時的課程並不著重在 要畫得多好,而是藉由許多案例探討,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
大學畢業後,他小小轉了彎,考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

技術等人工智慧領域均有相關。「我之前完全沒學過這個,但知

Visual)上,進學校前自己也先研究了一番。」聶永真說到這裡, 笑著喃喃自語了一句,「我好像真的很喜歡自己學東西!」但 也正是這種勤於突破自我、從不把學習新事物當作苦差事的精 神,讓他一路從機械製圖、產品設計、商業設計,如今又將觸 角伸向數位藝術。之前他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合作, 就曾以編碼手法進行設計實驗。「編碼做出來的視覺依賴參數

與或透過各種寫法去演算生成,很細、很複雜,Photoshop 也 不一定做得出來。」去年 12 月,他短暫回台後不久,便不巧遇 上新冠疫情爆發,因此未再回英國繼續課程,也還在思考究竟 要不要再繼續念下去。「我在英國每天忙編碼弄到半夜,其實 很辛苦,感覺快要爆炸!」 聶永真笑著說,在臺灣做設計還是 相對輕鬆。已把創作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的他,現在不太喜歡在 框架跟壓力下學習,「如果我還 25 歲,可能會咬牙念完,」但 現在的他,看事情的角度已經不同──他認為去念書最主要的目 標,還是給自己一段「留白」時光,重新思考創作的本質,如 今目的達成,有沒有拿到學位已不是重點。 預留兩年儘量不投 入工作,讓自己盡情浸淫在視覺創作,最大的收穫就是「紓壓」。 「做著沒有客戶的設計、非商業的案子,也觀摩了很多別人的 作品,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聶永真感性說著,洗去長期 累積下來的職業倦怠,重新回歸設計懷抱,是一種舒服的感覺。 也因此,他從英國回台後,接連發表幾款設計,展現出更成熟 洗鍊的面貌。比方說為《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

不過雖然比利時的課程嚴格,但對已是業界人士的他來說,還 是相對容易;因此他決定換一個環境,前往倫敦的金匠學院攻 讀計算藝術所,展開另一次的創作探索。「我心裡已先有一兩間 的學校名單,同時在鎖定申請電腦相關類門後,決定念程式語言 編碼(Coding),學門名稱是 Computational Art(電子計算藝 術),我想看看它可以有什麼樣的潛力能被應用在視覺設計上。」 Computational Art,簡單來說,就是以數位計算的方式進行視 覺創作,與機器學習、自動生成技術等人工智慧領域均有相關。 「我之前完全沒學過這個,但知道編碼可以應用在自己感興趣的 電子藝術、聲音視覺(Audio-Visual)上,進學校前自己也先研 究了一番。」聶永真說到這裡,笑著喃喃自語了一句,「我好像 真的很喜歡自己學東西!」但 也正是這種勤於突破 自我、從不把學習新事物 當作苦差事的精 神,讓他一路從機械製 圖、產品設計、 商業設計,如今又將觸 角伸向數位藝 術。之前他與「莎士比亞 的妹妹們的劇 團」合作,就曾以編碼手 法進行設計實 驗。「編碼做出來的視覺依 賴參數與或透 過各種寫法去演算 生成,很
道編碼可以應用在自己感興趣的電子藝術、聲音視覺(Audio-
陽花學運」之後,聶永真第二回替《紐時》的台灣廣告操刀。「我 沒把它當作品,反而將它視為一種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傳達來
無比,充滿無限演繹與解讀空間。「我們考量到《紐約時報》 的閱聽人的特質,因此主要從這些目標讀者的識圖與認知力進 行思考。」聶永真分析,面向國際的視覺溝通,很重要的便是 考量母語人士的反應。
世界的一封信」所操刀的作品,就是他在這段沉潛之後,再度 令人驚艷的作品。這一次向國際發聲的廣告,其實已是繼「太
自台灣的訊息,讓世界知道台灣的設計能力與手腕,是聰明、 經過思考的作法。」聶永真解釋。 因此,這次的廣告圖面簡潔
03.早期作品
08-11
Aaron Nein
二○○三年,張小燕欽點聶永真設計歌手范逸臣的新專輯《信仰愛情》 那是他設計的第一張正專輯 早期作品
2003年周杰倫《蔡惠美》 《葉惠美》的封面中杰倫雙手交叉,畫面形成了穩定的三角 結構,整個畫面呈現對稱構圖,而傾斜上揚的頭部卻又巧妙 的打破了這種沉穩的畫面,準確的傳達了杰倫冷峻、桀驁的 氣質。專輯畫面色調有著濃郁的油畫質感,強烈的復古氣質 也契合了專輯主打《以父之名》的情感氣質,背景中暖色調 的運用,配合室內的環境也很好的襯託了專輯名《葉惠美》 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2004周杰倫《信仰愛情》

Aaron Nein

04.駐村時期
12-15
駐村地 美國 / 洛杉磯 藝術村 18街藝術中心 駐村創作 Lost in Translation 補助年度 2009 駐村時期

沒有觀點,很容易就倒掉。」所以外界看

友好,曾經與香港導演林奕華合作「水 滸傳」,為莎妹劇團15年作品集《莎妹 書》做設計。近年更獨力挖掘亞洲最具

010年聶永真獲得第一屆金曲獎「專輯包 裝」獎。他的獲獎在許多人的期待之中, 對他們來說,這個獎項,不在肯定,而是 對一位傑出音樂包裝推手遲來的殊榮。身 為王力宏、張惠妹、周杰倫、孫燕姿、蔡 依林、五月天、黃立行、曹格、林宥嘉、 S.H.E等歌手的專輯設計師,他幾乎是一 人橫掃台灣主流音樂市場,主導著整個市 場的風格與品味。與麻痺對抗,做獨一無 二的自已仔細翻翻,每個人家中,可能都 有一張聶永真的作品。正因為如此廣大的 影響力,無論對歌手、業界和消費者來說, 早在得獎前,「聶永真」其實已是一個品 牌,兩岸三地崇拜他的粉絲不在少數,從 專輯設計到書籍裝幀,甚至是活動發起 到書系企劃設計,他的每一件新作品和新
到的聶永真,既文藝又流行。從誠品商場 文案崛起,書籍設計是他一路以來固定投 入的領域。平日也與表演藝術和電影圈
動向,都備受矚目,牽動著下一波視覺品 味的流行動向。外人看來很「神」的創造 包裝。說到偏心,這張專輯當初是去年在 L.A.做藝術家駐村的時候完成的,在非工 作期間裡接下的唯一工作。」這是聶永真 在得獎後寫下的一段話。問他近年的代表 作,他回答:林宥嘉的「感官/世界」、 「美妙生活」和田馥甄的「To Hebe」、 「My Love」,因為這四張不只是純粹的 流行音樂,反映著時代的精神,在簡單的 面貌下,夾帶著看得懂的意義。「昨天拿 2009林宥嘉《感官世界》
力,除了才華,鮮明的時代精神,是聶永 真能引領風潮的主因。他的時代精神並不 外顯,有時甚至曖昧,但總能超乎觀者期 待,卻又擊中要害,產生共鳴。他喜歡廣 告,對傳播符號非常敏感,但同時又意識 到「流行是膚淺的、速食的,容易麻痹,
潛力的新銳攝影師,來自日本的森榮喜和 北京的編號223,為他們出版人生中的第 一本攝影集。「我是一個誠實的人,不想 囚禁自己,喜歡反諷、思考的東西。」他 發現唱片界新人輩出,不乏很會包裝的人 才,如果不能做不一樣的事,那他與別人 有何不同。他希望讓作品反映時代,目的 是框,在框裡找自由。掌握創作自由,但 具同理心而談到自由,他其實是異常理性 與節制的。對於消費者,他極有同理心, 也明白知名度高的歌手,需要較高的設計 安全感。所以他的自由創意,只選在對 的歌手,對的Timing。金曲獎得獎作品 ─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就是一個最好 的例子。「剛好歌手的時機成熟了,第一 張是暖身走安全路線,第二張代表作要進 步,要有更重要的標的性,可以做得最不 安全。」在聶永真眼中,林宥嘉不只會唱 歌也很聰明、可愛,真情流露,喜歡獨立 音樂,底音很厚實,具有時代標的。感官 世界走在危險╲安全邊緣,從歌曲,「耳 朵」發想起,把歌手抽到無聲的狀態,反 向思考,出現環境暴虐的聲音,拒絕聲音 和五感。他說:「感官的美好是過濾來的, 環境是吵雜暴虐而不友善的,跟音樂剛好 是對比,讓人更對美好感官渴望,讓人思 考為何需要音樂,人為何渴望音樂。」放 感覺,有夠偏心的設計沒有讓人夠深陷沉 溺的音樂,就不會有夠偏心、放感覺的
2014蘆葦《信仰愛情》

Aaron Nein

04.駐村後
16-19

• 2013第50屆金馬獎主視覺設計

• 2014太陽花學運群眾集資的紐約時報全版廣告

• 2015第50屆金鐘獎主視覺設計

• 2016年臺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競選官方視覺設計[6]、競 選專輯《台灣美樂地》專輯包裝。

• 2016年中華郵政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

• 2017年全家便利商店PANTONE × FamilyMart 生活節。

• 2017年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國際版海報。

• 2019年星宇航空會員卡卡籍命名設計。

•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公開點名砲轟台灣

3分鐘事件,引發台灣民眾不滿,台灣民眾群眾集資的紐約時報

「Taiwan can help」的廣告

• 2020年中華郵政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

• 2021年監察院創院90週年新LOGO設計。

駐村後 透過離開自我拯救 2018年,處在生涯黃金期的他因疲乏感強烈,前往 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攻讀圖像設計,「其實 這不是我第一次出走,而且每回都有人好奇為什麼要 選在黃金期離開?因為正是要透過這些安排自我拯 救,才有機會延續我的黃金期。」獅子座的聶永真向 來誠實,他絲毫不在意離開會不會失去什麼,因為事 情一定會在他回來之後變得更好。7月初落幕的金曲 獎也為他帶來全新經驗──首次點頭參與裝幀設計評 審工作,過往因為有作品參賽或是無法掌握其他評審 如何組成而婉拒,但今年面對主辦單位詢問是否願意 擔任召集人,讓他有信心找到一群適合的專業評審才 決定嘗試,「當評審在組成的時候就會帶出一種訊息, 我們應該賦予作品更具當代感的定義。」最後雖因他 自己也入圍、在金曲獎嚴謹的迴避機制下改由設計師 黃家賢擔任決選召集人,但過程中他看到大量非主流 獨立唱片的視覺精彩表現,藉此認識更多有潛力的年 輕世代。

聶永真不避諱政治性案子,他說:「如果行得正有甚麼好避 的?」,強調台灣最棒的一點,在於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與 認同的權利,無須為此感到不好意思或擔心遭攻擊,「即便 有,錯的也都是那些攻擊與威脅,淪落到那樣,真的有點low class」。蔡英文日前曾說,自己與聶永真「在有些事情上的價 值是一致的」。聶受訪時舉例,「多元成家」與「核能」是年 輕世代重視的議題,相較國民黨,民進黨的態度更為開放(指 具有討論、願意理解的空間);他還分析,從蔡英文的發言內 容與語氣,可清楚感受到她的邏輯清晰,「這對年輕人而言很 重要」。在「點亮台灣」概念下,聶永真與陳燻雞從發想、設 計到產出,前後耗時2個月提出六款識別系統。最廣為討論的,

是由不同長短、層次綠色所交疊出的圓圈;陳燻雞解釋,圓形

是對光最直觀的概念,不同深淺的綠色,與左下角構出的亮

點,分別具有「世代交疊」及取得「共識」的意義。 另一組同樣由圓圈構成(如下圖),陳燻雞說,右

上方其實是電腦開關符號,綠色偏黃的圓象徵

啟動、點亮,整體設計可想像成社會結構如 齒輪般不斷轉動,或人民與政府間的對話相 連。

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民進黨「彭謝配」採用一款台灣狀 的青綠色鯨魚,彰顯海洋國家概念;陳水扁競選連任喊出「yes! Taiwan」、謝長廷對戰馬英九高舉「TAIWAN台灣維新」,更 直接套用台灣符號。聶永真認為,既然要走向新設計時代,就 應該拋棄老派的東西,可以走更抽象、幾何、簡潔,直言「台 灣這符號已被用爛,真的是老哏」。他也解釋,不同時代本有 不同設計面貌,都是反映當代的品味取向,無法以目前對美的 品味評論。聶永真不避諱政治性案子,他說:「如果行得正有 甚麼好避的?」,強調台灣最棒的一點,在於每個人都有自由 選擇與認同的權利,無須為此感到不好意思或擔心遭攻擊,「即 便有,錯的也都是那些攻擊與威脅,淪落到那樣,真的有點low class」。

蔡英文競選主視覺

Aaron Nein

05.設計風格
20-25
駐村後 結構主義(1920s) 構成主義是指由一塊塊金屬、玻璃、木塊、紙板或塑料組構結 合成的雕塑。強調的是空間中的勢(movement),而不是傳統 雕塑著重的體積量感。構成主義接受了立體派的拼裱和浮雕技 法,由傳統雕塑的加和減,變成組構和結合;同時也吸收了絕 對主義的幾何抽象理念,甚至運用到懸掛物和浮雕構成物,對 現代雕塑有決定性影響。構成主義的藝術和建築思潮,起源於 1919年開始在俄羅斯,構成主義是有利於藝術作為實踐社會目 的。構成主義在20世紀的現代藝術運動有很大的影響,如對包 浩斯\風格派運動的影響。它的影響是無孔不入,於建築,平 面和工業設計,戲劇,電影,舞蹈,時尚的重大影響,並在一 定程度上影響音樂創作。結構主義起源於1914年的俄國,又可 分為「蘇維埃結構主義」與「歐洲結構主義」塔特林(Vladimir 為俄國結構主義代表人物,他的「第三國際紀念碑」是該藝 術思潮的代表作品工業物料和機械產物——鐵、木頭、玻 璃、瀝青、水泥等,是蘇維埃結構主義藝術家們的愛用材料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是蘇維埃結構主義的發起人,同 時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早年在巴黎接受教育,返 回俄國後開始著手製作以金屬薄板、木頭與線等為物料的 Corner Counter-relief(拐角中的反浮雕)。塔特林從將大 量生活物品作為物料的畢加索雕塑中得到啟發,也許還有未 來主義雕塑宣言的影響: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主張 要跳出傳統雕塑的造型與技術,將各種各樣的新物料加入到 雕塑當中——這些都是蘇維埃結構主義背後的重要思想。而 在眾多的器物當中,工業物料和機械產物——鐵、木頭、玻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是蘇維埃結構主義的發起人

存在。他把解除"在場"作為理論的思維 起點,以符號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與所 指的永難彌合,結構中心勝顛覆為"差異 性"的意義鏈為自己理論的推演展開。德 裏達是二十世紀後半期解構主義思潮的代 表人物,也是哲學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 一。支持者認為他的理論有助于反對人類 對理性的近乎偏執的崇拜,有助于打破形 而上載統對真理、本體的僵化認識,有助 于打破形形色色的壓製差異和活力的權威 和中心。反對者認為,既然德裏達相信語 言沒有確定的意義,真理隻是人的臆造, 勢必導致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德裏達的 理論確實充滿了矛盾,也提供了多種解讀 的可能性,但要更充分地把握它的要義, 就必須把它置于二十世紀的歷史語境乃至 整個西方哲學傳統來考察。解構主義的出 現與二十世紀人類在哲學、科學和社會領 域發生的深刻變動密不可分。從哲學內部 的發展看,從康德等人開始,就有從本體 論轉向的 趨勢。哲學家們越來越對人 解構主義(1970s)

類 把握宇宙本體的能

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 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借助于 海德格爾的概念,德裏達將此稱作"在場 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 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個中心 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 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 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 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
解構主義是對現代主義正統原則和標準批 判地加以繼承,運用現代主義的語匯,卻 顛倒、重構各種既有語匯之間的關系,從 邏輯上否定傳統的基本設計原則(美學、 力學、功能),由此產生新的意義。用分 解的觀念,強調打碎,疊加,重組,重視 個體,部件本身,反對整體統一而創造出 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在德裏達看來,西
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 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 變,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 就意味著走向謬誤。而德裏達及其他解構 主義者攻擊的主要目標正好是這種稱之為 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思想傳統。簡言之,解 構主義及解構主義者就是打破現有的單元 化的秩序。當然這秩序並不僅僅指社會秩 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會道德秩序、婚姻 秩序、倫理道德規範之外,而且還包括個 人意識上的秩序,比如創作習慣、接受習 慣、思維習慣和人的內心較抽象的文化底 蘊積淀形成的無意識的民族性格。反正是 打破秩序然後再創造更為合理的秩序。也 許耶魯批評學派中的激進分子希利斯·米 勒在這一問題上闡述得更為形象一點,他 說:"解構一詞使人覺得這種批評是把某 種整體的東西分解為互不相幹的碎片或零 件的活動,使人聯想到孩子拆卸他父親的 手表,將它還原為一堆無法重新組合的零 件。一個解構主義者不是寄生蟲,而是叛 逆者,他是破壞西方形而上學機製,使之 不能再修復的孩子。"德裏達以《文字 語言學)、《聲音與現象》、《書寫與 差異》三部書出版宣告解構主義的確 立,形成以德裏達、羅蘭·巴爾特、福 科、保爾·德·曼等理論家為核心並互相 呼應的解構主義思潮。解構主義直接對人 類文化傳播載體--語言提出了挑戰。德 裏達以人的永恆參與為理由,認為寫作和 力感到懷疑。 康德雖然 嘗試用先 驗的思 維形式 來彌 合人的 經驗
聶永真設計風格 極簡的線條,留白 螢光色色塊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Aaron Nein

06.影響的人
26-33

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設 計師,但他卻開始對平面設計產生了濃厚 的興趣。當然,建築學的背景為他的平面 設計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的是, 建築中追求的空間感與立體結構成功地融 入到了其平面設計中。在欣賞他的作品 時,我們仿佛在遊覽一棟建築,錯落的排 版與設計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在設計生涯 初期,杉浦康平一直在朝著西方抽象主 義的方向進行探索。他將光、聲音、波 紋等元素進行抽象化,再於設計之中體現 出來。他另闢蹊徑,讓「無形」變為「有 形」,讓「無聲」變為「有聲」。他對傳 統的日本設計充滿了懷疑,因此還被

其他日本設計師視為「異端」。 964年和1967年,杉浦康平得 到機會兩次前往西德的烏爾姆 設計學院(Ulm Institute of Design)擔任客座講師。這 些歐洲遊歷的體驗,大大改 變了其設計觀念。從以往模 糊不清地去跟隨歐美的設計

他開始試圖將日本民族文化,乃至整個亞 洲地區的文化觀融入到歐美現代設計方式 之中。「在烏爾姆,我曾就我自己、我的 本質是什麼自問自答,發現我就是日本人 啊。」身為一名日本人、亞洲人,他終於 在多年之後開始回歸本真,他開始關注亞 洲文化中複雜而古老的符號及視覺語言系 統。而在這過程之中,他的目光又逐漸放 遠,試圖於「混亂」的視覺語言中求得一 種世界的「秩序」。從此以後,經歷過東 方與西方文化洗禮的他,開始真正地走入 設計的更高境界,開始以哲學性的思考探 求設計的本質。他的「混沌與秩序」、「萬 物相對應」、「二即一」等設計思想開始

影響的人
杉浦康平
如今,日式風格的設計受到了越來越多人 的喜愛。日本設計中獨有的簡約、空靈甚 至是其背後的禪宗意境讓其在世界範圍內 獨樹一幟。其實,日本的設計遠不止「留 白」那麼簡單。杉浦康平,這位來自日本 的設計大師,就以古樸典雅的風格詮釋出 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亞洲文化。和眾多自 學成才的設計大師不同,杉浦康平可以說 是正統學院派出身,只不過他一開始學的 是建築。1955年,23歲的他畢業於日本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 學部建築科。 一名優 秀的建 築設計
薰陶之下,杉浦康平提煉出了「二即一」 的設計思路。他的「一即二,二即一」來 源於禪宗美學中「無即是有,多即是一, 一即是多」的觀點,是其「設計是一個宇 宙」觀念的一部分。文字在他眼中,不僅 僅是設計的一種工具,而是能夠表達其思 想觀念的外在形式。一次次結構、一次次 重組、一次次排版,都是每一個文字的新
概念,一味地去靠攏,他作 為一名日本人的意識開始甦
在一次次創作中走向成熟。在亞洲文化的
• 亂視。別人看到一個月亮,他卻看到好多個。然而亂視卻在他日後的創意鍛鍊中,扮演著關 鍵角色。 • 建築專業出身。但是杉浦康平不喜歡建築師,因此轉往設計領域。建築教育卻也讓他的設計 充滿空間感,與眾不同。 • 噪音。日本的美學向來內斂,追求乾淨、極簡,噪音被視為污穢、雜質。杉浦康平把人人鄙 視的「噪音」,化為獨創的設計。他為噪音、電磁波賦予造型,有的是直線,有的是黑白條紋、 帶狀,然後加以裁剪、組合。噪音在他手中,不但重見天日,還有了趣味的造型生命。當時 的平面設計師,以畫家居多,像杉浦康平這種用建築概念「體系構成」的設計師絕無僅有。

讀,在那裡遇到了向井周太郎(Shutaro Mukai)教授。向井教 授畢業於承襲包浩斯(Bauhaus)精髓的烏爾姆設計學院(Ulm

School of Design),他認為設計不應該只是做出單一的作品,

而是應該將環境納入考量,視為設計的整體,這種宏觀的看法讓

原研哉深感共鳴。但在戲服設計師石岡瑛子(Eiko Ishioka)的工 作室裡上班的期間,把原研哉拉回了現實。她說:「你必須眞的 動手做這份工作,而不是只是空想」,原研哉憶道。聽了石岡的 建議後,原研哉進入「日本設計中心」,在那裡工作了四年多,

浪費。這些展覽強調紙的物理性質,讓人們更了解竹尾的產品, 也激發了無限的可能性。類似的概念也應用在原研哉發起的三屆 「探索家」(House Vision)展覽上,這個展覽以「未來居住新 嘗試」為理念,這次的目的是將家和發展日新月異的科技,整合 於同一介面下。這些新興科技,如無人機送貨系統與自動駕駛汽 車必然對人類的生活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房子』是許多產 業的重要交叉點」,原研哉解釋。意識到這樣的產業重疊,原研 哉把建築師和製造商配對,並要求每一組運用他們的專長,設計 出具實驗性的房子。他們的方案必須想像未來幾十年,人類的日 常生活將會 如何改變。然而對於原研哉而言,過去的 智慧 也能成為規劃未來的靈感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 成為原研哉口中的「世界工 廠」。七十年來,這個國家

原研哉是設計師中的設計師。他能從宏觀與微觀的層面設計作 品,同時也策劃展覽。原研哉身兼數職,他是展覽發起人、作家、 「日本文化之家計畫」(Japan House project)的總執行者、「日 本設計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董事長和無印良品的藝 術總監,當然也是他自己公司「原設計研究所」(Hara Design Institute)的負責人。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經驗背後,有個統一 的信念,即是原研哉所追求的「可能性」。思索未來的同時,也 參考過去累積的智慧和經驗。他探索潛能與挑戰感知極限的方 式,激勵了整個設計界。原研哉雖以日本為主要工作據點,但他 的作品在全世界皆造成迴響。 原研哉(生於1958年)從設計生涯之初,即被設計的哲學基 礎所吸引。因為想要研習平面圖形,他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就
張株式會社」(Takeo Co., Ltd.)。雖然當時原研哉只有二十幾 歲,但竹尾公司卻對他下了戰帖,希望他能找出紙張的新用途, 跳脫傳統的印刷或書寫。之後的三十年,原研哉分別在不同場地 舉辦了九場展覽來回答,其中包括「五感的覺醒」(HAPTIC: Awakening the Senses)、「二十一世紀日常用品再設計」 (RE-DESIGN: Daily Products of the 21st Century) 與「纖細微小的」(SUBTLE)在內。這九場展覽都由原研哉親自 策劃,每一場都包含一批創作人的提案,如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於「再設計」一展中,重新思考了廁所捲筒衛生紙的形狀。 坂茂認為用方形取代傳統圓形的設計,更容易收納,也可以減少
樓和高速公路。但是當其他 國 家開始取代日本全球製造中心 的 角色時,日本必須找到能 輸出 的新事物。原研 哉認為, 這東 西 原研哉
負責設計豐田汽車(Toyota)的宣傳說明書,以及主理其他企業 客戶交辦的業務。在這些企業客戶中,最有名的是紙商「竹尾紙
不斷地大量生產電視、冰 箱和汽車等商品,以及建造 支撐產能的基礎建設,如大
• 源於生活 追求本質過設計方便人們的生活影響並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 • 善於用白 傳遞本真 • 無亦所有 獨具本心他用設計的力量去改變是通過簡化流程而生產出低 價的產品從而使無印良品獲得新生

平面設計作為視覺文化的一項強大載體,總是融合了時代的特定 文化屬性。設計風格往往展現了設計師個人的思維風采,也影響

了一定的審美文化思潮。20世紀50年代以來,平面設計深受國 際主義風格的影響,簡約、理性、統一的設計成為主流樣板,同 時強調版面組織的絕對秩序化,字體方面往往傾向於使用莊重 的無飾線體。20世紀90年代,卡森在平面設計領域開始嶄露頭 角,他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超時代的先鋒氣質,激烈的個人風格 以及獨特的設計手段與思維打破了時代對設計的常規定義。在卡

撞,它們的樣式可以是殘破的、順序可以是顛倒的,這一切元素 以一種毫無規律卻充滿動態和想像力的方式再度出現,甚至印刷 的油墨污跡也成為了設計的一部分。與同時代的主流作品相比, 卡森的設計無疑是大膽而標新立異的,甚至是不羈又充滿調侃意 味的。不讚賞他設計的人批評他的文字設計和排版並沒有實用價 值,字跡也難以辨認。客觀來講,卡森的設計不見得在任何場合 都十分可取。然而,以現代的眼光再去重新審視他的設計,表面 看來似乎雜亂無章,實際上它們卻是協調統一、靈動而充滿節奏 感的,不論是大小、疏密還是虛實對比都恰如其分。正是這些“無 秩序”的處理方式,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他的設計美 學也鼓舞了萬千渴望“變革”的年輕設計者。 大衛·卡森 David Carson
森的設計里,以往如公式般精準的排列組合方式通通消失不見, 一切文字、圖片都被重新解構——文字被攔腰截斷、段落相互衝

Aaron Nein

06.作品
34-38
作品 當概念上你是一個連接詞 這張不太尋常的海報,是聶永真為 2017 年的金點概念設計獎所 發想設計。聶永真說,當主辦方向他提出邀請時,也向他展示 了過往的宣傳海報,而這次委託的最主要訴求,便是做出改變, 希望藉由宣傳海報的設計,賦予獎項嶄新的形象。尋求改變的 企圖心雖然清楚,但該如何著手?聶永真認為,如果想就海報 設計做出改變,不只視覺上的經營,文案更需要下點工夫,因 為「要做一件漂亮的設計很容易,問題是它會不會只是個漂亮 的廣告,但其實很無聊。」為了尋求搶眼的亮點,也給人耳目 一新的感覺,聶永真決定跳脫既有的官方文案,另走一條思路。 文案中,甚至沒有告訴你這裡有個設計獎項,但對於從事藝術 及設計行業的工作者或學生而言,卻充滿著絕對吸睛的關鍵字。 而更關鍵地,除了海報不太尋常的形狀,也由於「概念上你是 一個連接詞」這句漂亮的召喚。
「為獎項設計海報,參賽者就是最重要的主題。」聶永真說,「在構思海 報和文案的時候,我想像了來參加金點概念設計獎或最後得獎的,會是什 麼個性的人。」而在聶永真的想像中,這些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於常人, 他們很有天分並敢於嘗試,甚至具有「瘋狂」的特質,能夠驚世駭俗。古 往今來,驚世駭俗的人很多,而聶永真覺得能帶來最大改變的,是真正把 傳統徹底推翻的人,例如杜象,以一只小便斗顛覆了傳統上對藝術的認知 及定義,這樣的做法在當時非常瘋狂;而菲利普.史塔克的異形榨汁機, 也是那個時候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創造。這兩位分別在藝術史及設計史上 的重要人物,他們的作品至今依然經典,在歷史上也有著不滅的重要性。 這就讓聶永真想到,他們的作品其實就像是個連接詞,其影響力連接了過 去、現在甚至未來,串起了意義的歷史軸線。聶永真也認為將這樣的特質 突顯出來,文案才會足夠漂亮,「讓人覺得不論現在你的想法有多麼瘋狂, 或會被人取笑,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很酷的東西。所以不必去符合時 下的主流或別人的期待。」聶永真不僅將自己對於設計師的想法,透過這 張海報實現出來,文案最後「未來你來未」的類迴文設計,呈現了「你」 居中作為連接詞的意象,並以別出心裁的動詞選擇「來未」(即台語的「你 來了沒」),向你提出邀請。他說,你也可以是那個發揮影響力的連接詞。
「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會被傳播,有一點爭議的設計是可以被擴大與傳播的,尤其是當爭議比 漂亮更重要時;同樣地,安全的設計很容易被遺忘,而不安全的設計就會在那個節點上很容 易被記起來了。」 - 聶永真

Aaron Nein Workshop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