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04 _________ 緣起 06 _________ 專案摘要
08 _________ 如何閱讀這本報告 09 _________ 計畫目標與範疇
前言 /
12 _________ 大稻埕與永樂布市脈絡 14 _________ 社區轉型設計(community transition design)的目的 15 _________ 專案挑戰
研究發現 /
18 _________ 三樓職人布市的訂製經驗 20 _________ 核心議題
34 _________ 永樂布市三樓 SWOT 分析 36 _________ 目標與行動建議 44 _________ 方法、流程與時程
48 _________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52 _________ 關於專案團隊 54 _________ 社區的轉型創新,和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 56 _________ 特別感謝
4
台灣人應該要找回自己生活的美感,
生產線的教育讓大家變成單一的生活方式, 穿制服穿了幾十年。
永樂布市三樓自治會會長 周睿麒
5
6
緣起
延續著反服貿運動的路線,我們從 2015 年開始組織青年
走入地方進行產業訪調,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產業店 家:中藥業、南北貨或是布業在經營與轉型上的困境,許 多傳統產業都正面臨消費者型態改變、市場萎縮、生產外 移等諸多問題。而產業轉型未跟上市場腳步,或尚未找到
對的方向,而政府擬定政策的方向也顯得束手無策,無法 順利的改善這些產業遇到的瓶頸。
北北新巢的成員一開始進入社區蹲點,研究傳統產業與在 地脈絡,是因為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關心而採取訪調行動, 而我們現在希望可以進一步協助小型生產者找到自己的優 勢去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從實地訪調,與政府及商家對談,再加上過往許多相關的 研究資料爬梳,我們正試著找出產業的需求,並希望從兩
個面向去建構轉型願景:一、從商業角度以輔導團身份媒 合適合的團隊與在地的傳統產業合作;二、也從公共政策 的角度面試著提出產業政策期盼提升產業環境。
於是我們選擇了永樂布市三樓,全台灣最大的訂製裁縫集 中的地方,做為我們的實踐場域。而這一個後反服貿運動 或衍生的產業運動,正在開始!
7
專案摘要
永樂布市社區轉型設計專案是由台灣北北新巢協會與永樂布市三樓自治會會長所發起的計畫。本計畫 透 過 與 一 群 民 間 設 計 師 團 體「 有 布 的 日 子 」 的 協 作, 以 變 遷 設 計(Transition design) 與 參 與 式 設 計
(Participatory design)的觀念與方法為基礎,進入場域,探索使用者、利害關係人與各相關部門的想 法,以協調(Alignment)作為溝通、整理想法的手法,促進長期傳統產業轉型的發生。 本專案報告將描述整體計畫願景、具體做法,以及第一期的專案產出。
8
專案摘要
I
永樂布市三樓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在地人對「轉型」又是怎麼想的呢?
本專案報告的內容為 25 家(32 人)三樓的商家、7 位外部永樂布市為期約三個月的場域研究,以及一場 對話協調工作坊的資料整理。團隊以由內而外、聆聽在地人的聲音為基礎,涵蓋了探索三樓布市的工作 與生活型態、經驗,與對布市轉型的態度、想法。研究的發現摘要如下:
1.
裁縫訂製產業的微型工作模式並非顧客所認知的「競爭」,而是「合作」和「隨緣」的,像家人般 互相幫助的互動
2.
永樂布市三樓是「接案的共同工作空間」,並非零售商,這是造成布市二三樓樣貌差異的主因之一
3.
目前永樂布市三樓正在面臨「心態」的轉型,過去因為產業模式所加諸的印象和觀念已經不合時宜
4.
永樂布市三樓的訂製商家很清楚自己的競爭優勢,但卻少有機會能傳達給一般民眾
5.
永樂布市三樓是全台灣少見且規模最大的裁縫職人與布料聚落,但人們對它缺乏整體認識的印象
6.
外部單位長期以商場或百貨公司的型態來認知、推廣整個永樂布市,對訂製裁縫業者幫助不大
7.
訂製商家做為手工生產者,對於周遭高單價選物販售的文創店家的理念不適配,甚至存在著些許對 立感
8.
相較於商業模式與產業類別不斷翻新的大稻埕周遭,永樂布市內部仍處於一種不相干、獨立的經濟 圈運作,有種外熱內冷的傾向
9.
訂製裁縫業已經無法沿用過去的師徒制來達到傳承,需要建立新型態的承襲模式
II
本報告也涵蓋了永樂布市三樓的 SWOT 分析,以及五項重要的核心議題(如下列),再針對各項議題提 出對應的解決目標與行動建議。
1. 訂製需求降低、訂製的價值被忽視 2. 專業的傳承延續有困難,將造成專業技術斷層 3. 三樓的樣貌不被認識、建築物老舊動線混亂 4. 周遭的發展和永樂訂製經濟圈不相關、缺乏整體性 5. 多項政府計畫重疊,公部門無法回應永樂三樓的需求
III 除了轉型報告外,我們用一支故事影片作為專案第一期的收尾,帶著一般大眾重新認識 永樂的日常,並在核心問題的框架下,向觀者傳達永樂町三樓職人布市對轉型的想法。
專案摘要
9
如何閱讀這本報告 ?
永樂布市可能是個活躍的進行式、也可 能是上一代的記憶,你可能對它很熟 悉,也可能很陌生。
每個人對永樂布市擁有截然不同的經驗和觀感,對於正
在閱讀報告的你來說,永樂布市可能是個活躍的進行 式、也可能是上一代的記憶,你可能對它很熟悉,也可 能很陌生。不論你的經驗為何,這本報告提供了一個由 內而外的客觀視角,帶領你用在地工作者的角度,理解 各類議題的想法與態度。我們歡迎你帶著你自身的經驗 進入報告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比對、照映可能的想法 差異,或者帶著以下這樣的問題來思考:
未來的永樂布市,能變成什麼樣子? 永樂布市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該怎麼滿足這些需求呢?
10
專案摘要
計畫目標與範疇 第一階段:開展(Initiate)
在第一期專案中,團隊開展研究,並描繪出永樂布市三樓的樣貌,以及對商 家的了解:職人們的故事、現況工作模式、工作態度、在產業中轉變的歷史
意義,以及對未來轉型的想法。在對談之中建立關係,逐漸提升社區的參與 度。團隊以場域訪查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搜集,並採用質化的設計研究方法進 行資料整理,歸納永樂布市的樣貌、提出核心議題以及可能發展的目標。
第二階段:協作(Coordinate)
在第二期專案中,我們期望針對核心議題的面向,檢討相應公共政策的執行
和修正方向;並以第一期的目標建議為出發點,邀請涵蓋在地居民、使用者、 自治會、公部門等利害關係人與關鍵角色一同進行概念共創的工作坊,達成 行動方向的共識、統合資源,發展適合永樂布市三樓服務模式與商圈策略的 轉型。此外,也透過協作工作坊的形式,強化各方參與,培養對話的習慣。
第三階段:擴散(Amplify)
永續的發展,不是一個人的事。除了前兩階段目標外,團隊也希望能建立居 民與公部門之間的互動模式,把這樣由內而外的協調手法向外延伸,應用至
相關產業轉型專案。在這個不斷變遷的時代,我們希望集結所有人的能量, 讓不同業態的人們有能力主動檢視自身遇到的問題、和團隊一同發想、嘗試 不同的解決方案。
專案摘要
11
前言
大稻埕與永樂布市脈絡
社區轉型設計(community transition design)的目的
專案挑戰
我們這裡每一位師傅都有自己厲害的地 方喔!
大稻埕與永樂布市脈絡
布料與訂製裁縫曾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稻埕,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自 十九世紀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主宰了台灣早期的商業活動與經濟。日治
時期的大稻埕,更倚靠港口船舶之便,除了傳統的茶葉買賣以外,南北貨、稻米、中藥、布匹批發業如 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成為全台灣商業最為興隆之處。經濟的富足帶動了娛樂生活,廟埕前的民戲從未
停歇,眾多廟宇、子弟戲館、傳統戲曲的藝人聚集,而當時台灣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亦多從大稻埕展開。 隨著台灣歷代政權的更迭,大稻埕更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金融體系,在台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史中有著舉 足輕重的地位。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商業中心的東移,其繁華榮景在近二十年逐漸消退。然而,大稻埕的街區產業聚落
也開始出現新的改變契機:從過去的茶葉、中藥、南北貨與布帛,到現在許多新一代的餐飲、設計文創 與新創事業的進駐;同時,許多傳承數代的傳統產業店家也正經歷世代傳承與轉型,在既有的商業基礎 上不斷尋找面對新局勢挑戰的模式。
而在大稻埕迪化街上承載了上百家紡織下游布商與裁縫訂製修改業的永樂布市,也正面臨著轉型的交界 點。
永樂布市位於大稻埕迪化街,原名「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於日治時代成立。藉著當時的地利 之便,永樂布市成為繁華一時的台灣布帛集散地,也是戰後紡織業發展的起源。許多紡織業者多發跡於
此,全台各地的紡織業者也多會在此設立買辦。1950 年代以來,眾多紡織業商行於大稻埕發跡。在台灣
紡織工業的鼎盛時期,貿易時代的永樂布市儼然為紡織業出口內銷的全台最大的集中地。不論是進出口、 批發、零售與家飾訂製、布料與訂製裁縫,永樂布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幅景象直到 1980 至 1990 年代開始出現轉變,政府轉移扶植電子加工,紡織產業逐漸外移,漸漸地,
永樂布市的三樓從大量批發與訂製轉變成小量客製、精細工法的服務提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經營 方式。2010 年,永樂布市改名為「永樂布業商場」。商場的二樓有約上百家的布商,販售各式布種,而
三樓大約有七十家商家,包括布商以及各種織品訂製代工為主的裁縫業。像訂製窗簾、家飾布或是時裝、 西裝、戲服、人偶公仔等,現為全台灣最大的裁縫職人的集中地。
綜觀大稻埕幾十年來的變遷,我們不難發現永樂布市與周邊的產業及生活方式,一直不斷在改變。因此, 在本次計畫中,我們想將脈絡探索的重點放在「持續轉型」而非「興衰」,試圖從一個社區過去、現在
的生活經驗,整理出適合在地的做法,就像訂製服飾一樣,描繪出具有彈性、自然「合身」的未來樣貌。 1930 郭雪湖《南街殷賑》
14
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脈絡
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脈絡
15
社區轉型設計 目的 布業是大稻埕的人們最感到驕傲的產業之一,在台灣歷史 中也有著最豐盛獨特的樣貌。近二十年來,紡織產業環境 的變遷,讓布的訂製比起以前式微,與人們的生活遠了一
些,但永樂一、二、三樓本身可貴的生命力其實並未因此
衰減,它需要的不是汰換,而是連結現在生活的服務轉型。
真正的社區轉型設計,應該要由在地人發起、 推動,並逐漸向外擴散
我們認為,永樂布市以及大稻埕是人們共同經營、共同打
造的。它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不能單由政府、外來商
業單位或是對社區一無所知的組織來操作或決定。真正的 社區轉型設計,應該要由在地人發起、推動,並逐漸向外 擴散。
本計畫的初衷,就是重新連結人們對這個地區的情感。藉
由蒐集故事的活動,讓在地與外地的民眾完整講述自己的 想法。再透過對話交流的活動,讓彼此聽見這些想法,外
地人能更認識永樂布市在地人、職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 在一次次相互理解、對話溝通的過程中,找到彼此都認同 的未來樣貌。
16
社區轉型設計(community transition design)的目的
挑戰 在利害關係人眾多的複雜場域裡進行轉型創新
社區轉型設計的首要條件是去瞭解不同的使用者在服務中的 角色定位,才能提出符合需求以及適切的改變。基於外界看
永樂布市有如霧裏看花的感覺,我們從走訪體驗、與職人面
對面對話、舉辦對話工作坊到訪問實際使用者,經過一次又
一次的建構、解構過程,慢慢堆砌出永樂布市真正的樣貌與 它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
由內而外地發掘永樂布市的樣貌 此次專案執行搜集了許多第一手的寶貴資料,像是訪談影 音、照片、對話工作坊文字紀錄等資料。我們期望這些經
歷數十個小時所得到的故事、想法和價值也能夠被大眾看 見,以有影響力的傳播途徑重新建立起永樂布市在大家心 目中的形象。
提出彰顯永樂在地價值的轉型建議 永樂布市是個集結繁華歷史、職人技藝與生活細節的地方。觀 光化所造成商業活動的轉型只是其中一個方法,重要的是透過 與在地工作者對話、共創、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所在,才是永續 社區轉型的力量所在,也才能清楚提出承先啟後的設計策略、 發展成與外在環境變化相抗衡的轉型機制。
專案挑戰
17
研究發現
三樓職人布市的訂製經驗 核心議題
永樂布市三樓 SWOT 分析
我覺得整棟樓和周遭的氣氛應該和「布」 高度相關,像個布的小鎮,應該很有趣 ...
20
三樓職人布市的訂製經驗
在永樂布市訂製一件衣服或商品是什麼樣的一件事
* 然而,在這一期的專案中,團隊仍以關注商家本身
我們從外部使用者訪談與內部商家的協調工作坊中
因此,訂製經驗的整理在本報告中只作為幫助團隊
呢?為了先對這個場域所發生的事情有初步的了解, 所獲得的資訊,描繪了訂製的流程和經驗。 如附圖:
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轉型想法為主要優先議題, 理解工作樣貌的手法。
三樓職人布市的訂製經驗
21
核心議題 永樂布市的三樓已習慣於幾十年來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內部商家對現況的想法是什
麼,以及如今面臨的真正問題又是什麼呢?我們整理了五大核心議題,分別為「訂製
需求降低、訂製的價值被忽視」、「傳承延續有困難,將造成專業技術斷層」、「永 樂三樓的樣貌不被認識、建築物老舊動線混亂」、「周遭的發展和永樂訂製經濟圈不 相關、缺乏整體性」、「多項政府計畫重疊,公部門對商家需求不清楚」。
22
核心議題
核心議題 01. core problem
訂製需求降低、訂製的價值被忽視
幾十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對布製品與服飾的消
此外,加上台灣代工模式的影響,讓新一代的訂製商家即
嫁娶)或生活新需求(新入厝的窗簾寢具)委託訂製的
對於職人來說,雖然實質的確是「代工」將客戶的設計圖
費習慣也逐漸改變。以前,人們會為了特殊場合(過年、 服務;而全球化與標準化時代的來臨,讓選擇更多元、 商品取得更便利、價錢更低廉,永樂布市的生態亦隨著 轉型,從「大量」朝向「質精」轉變,訂製內容也逐漸 從純生活用品的訂製,增加了以展演、COSPLAY、特
殊訂製為大宗的方向。除了藝文展演訂製以外,訂製的 目的較多為年長者因追求符合身型的服飾,而訂做「適 合自己」的服飾;或者是年輕人為了作品、遊行等特殊
場合,訂做「與眾不同」的特殊服飾;同時,居家窗簾、
使了解訂製的價值,卻被製造業的印象綁住而不被關注。 製作出來,但由於「代工」這個名詞長期與廉價、低專業 等形象相連結,這讓訂製商家們認為以「代工」稱呼會降
低專業感,事實上,商家們在接案時,無論是材質選用、
製作可行性評估、尺寸丈量等過程都大量依靠自己的經驗 與專業的評估,早已遠遠超過了「代工製作」的工作專業 程度。
我們認為,永樂布市隨著紡織產業的轉型,也促使店家「心
床罩枕套等訂製也因成品選擇更多或購屋率降低等原因
態上的轉型」;商家們擁有長時間累積的專業榮譽感,也
消失在生活脈絡裡,變得不再特別,帶有過時(老一輩
的理解與尊重,然而,未體驗過手工訂製服務的消費者卻
而逐漸式微。訂製這件事離開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它 人做的事)、昂貴不划算的觀感。這樣的轉變除了造成
訂單數量降低,最重要的影響是人們對訂製價值的忽 視。
逐漸開始了解、重視自身工作的價值,並希望能獲得相應 容易以「價格」來評斷商品本身,忽略了手工訂製商品、
訂製產業背後的特殊性。「自造者(Maker)」的價值如 何在今日被重新展現、被重新認同,是這個議題中很重要 的一部分。
核心議題
23
議題 1「訂製需求降低、訂製的價值被忽視」訪談現象整理:
24
核心議題
為什麼日本的手工者被稱作職人, 我們是代工?
核心議題
25
核心議題 02. core problem
傳承延續有困難,將造成專業技術斷層
現在的永樂布市三樓裡,只有少數幾家擁有不到三十歲 的年輕工作者,而其中大部分為二代願意承接家業,店 家裁縫師傅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
社會型態轉變,使得年輕人在高物價的城市裡生存較以 前困難,即使有意願學習,也已經很難以過去師徒制下 薪水少、工時高的模式入行。此外,目前學校裡相關科 系教學的內容與現實工作技術需求有落差,相關科系的 學生畢業後無法直接就業,也大多難以得知有機會能在 永樂布市成為學徒,培養一技之長。
身為保有訂製裁縫專業技術最具規模的職人聚落,訂製 商家普遍認為自身技術的失傳將是一大隱憂。不論是面
對忠實客戶可能無處可去的情況,或是手工技術的沒 落,都是近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觀察到,有部分 商家已試圖開始與年輕人合作,或在工作中運用教學、 分享來延續自己的經驗,這些都表達了商家們對事業傳 承持開放熱忱、正向的態度。
26
核心議題
裁縫師養成的時間很長又很辛苦, 現在的年輕人不一定做得下去,薪 水又少,他們也需要考量現實 ...
議題 2「傳承延續有困難,將造成專業技術斷層」訪談現象整理:
核心議題
27
核心議題 03. core problem
永樂三樓的樣貌不被認識、建築物老舊動線混亂 永樂布市是個會讓人迷路的地方。這樣的迷路雖然在某
C. 資訊的迷路
遊客會因此感到新奇有趣,然而,這樣的狀態帶來的負
的現象。首先,當觀光客或民眾來到三樓時,在不知情
些方面能帶給人們一種探險般的正向經驗,譬如閒逛的 向的經驗仍是居多,例如時間有限卻一直找不到素材的 人,我們將目前所觀察到的現象分成三種類型的迷路。
A. 空間的迷路
永樂布市外部告示繁雜造成指引動線與資訊不明顯,即 便大樓周邊設有五座電梯,仍然無法有效導引。永樂布 市內部的動線也相當複雜,加上複合出入口、指標設計 不良的狀況,人們容易迷失在動線中,難以自我導引或 記得商家位置。
B. 形象的迷路
這個子議題描述的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訂製服務」 的情況下,通常容易以「逛逛、好奇」的心態與商家互 動,例如,詢問是什麼機器、在做什麼等,也通常不見得
知道自己能委託他們做什麼。但由於三樓布市並非零售商 家,身為訂製工作者面對這樣的互動,常有被當動物園參 觀之感。其次,有意委託訂製的人們也常因線上線下資訊 不足,或不理解業態,到了三樓詢問後才發生東西無法製
作、價格與預期不符、專業術語聽不懂、等待時間過長等
新手使用者的迷惘,這樣的現象也同時造成訂製商家的困 擾,需要花過多額外的時間成本來溝通,或是解決可能的 紛爭,降低了良性互動的可能。
除非曾經有購買或委託訂製經驗,一般人通常不曉得三
樓的存在,更遑論清楚分辨永樂布市三樓跟二樓的差 別、或是三樓商家之間的差別,許多人甚至是誤打誤撞 才意外發現此地。在訪談中,我們也不斷聽見商家們描 述彼此專業與厲害之處,但使用者卻多半因為知道了商 家接了某個大明星的演出服飾,才發現這個他「原來這 麼厲害」的現象。三樓的形象不只隱形,即便是知道的 人,也沒有辦法強烈感受到整體氛圍,或者了解各家專 業之處。有趣的是,我們也發現商家的專業範疇不是固
定的(例如:專業道具服訂製,但不代表不接服飾修 改),因此,如何設計具有彈性的介紹會是這個議題的
挑戰,像百貨般的「分門別類」就不適用於此地的規劃。 28
核心議題
如果客人來之前先有簡單的了解應該會比 較好,也比較不會被價錢嚇到 ...
很多人以為三樓跟二樓是一樣的,大家上來也不
知自己「能做什麼」,頂多吹吹冷氣、借廁所或 問是不是賣吃的 ... 議題 3「永樂三樓的樣貌不被認識、建築物老舊動線混亂」訪談現象整理:
核心議題
29
核心議題 04. core problem
周遭的發展和永樂訂製經濟圈不相關、缺乏整體性
我覺得整棟樓和周遭的氣氛應該和「布」高 度相關,像個布的小鎮,應該很有趣 ...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進駐在大稻埕有明顯增加趨
因此,除少數活躍於地方的在地店家有參與,大多數店家
加,間接刺激大稻埕在地傳統產業:茶葉、中藥、南北
商圈的定位和角色也未能被清楚定義。而永樂布市的各樓
向,也因政府的觀光計畫使得大稻埕國際觀光遊客增 貨及布業店家的轉型,許多店家不分新創或傳產一同組 成了在地社群討論街區發展或互相支援活動、串連。但 永樂布市三樓本身長久以來「專職訂製工作」的業態與 空間使用模式,與周遭的觀光客導向的店家發展,出現 了很大的落差。專職訂製商家期望能接待有訂製需求的
客戶,是一種共同討論、共同完成作品的創作工作形式; 而觀光客的目的則是在閒逛的過程中尋找新奇有趣的事 物,這造成雙方在這樣的空間裡缺乏媒合的機會。此 外,周遭文創店家販售的商品為較高單價的設計商品, 加上選物販售的形式(意指非全為創作),使得以手工 創作為理念的訂製商家對其感受連結不深;部分訂製商 家甚至認為文創商店會因售價而壓低生產者的成本,讓 自身價值更不被重視的擔憂。
30
核心議題
都尚未開始融入大稻埕街區整體發展,永樂布市在大稻埕 層之間的整體性亦是這個議題下關注的重點,例如,三樓 改建完成後四樓期望與布業整體相關的空間、服務規劃, 也在這次的訪查、協調工作坊中凝聚出重點方向。
議題 4「周遭的發展和永樂訂製經濟圈不相關、缺乏整體性」訪談現象整理:
核心議題
31
核心議題 05. core problem
多項政府計畫重疊,公部門對商家需求不清楚
不太會想參加推廣活動,對生意並沒有幫助,我寧願 把時間拿來工作 ... 2000 年間,台北市政府發佈了以保存大稻埕歷史建物
永樂布市的三樓的本質並非零售,商家們多期望是能向外
要計畫為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主要計畫案》 和
的聚集經濟,以及自身能提供的與時尚產業相關的專業服
為發展方向的《變更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附近地區主 《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
地介紹推廣,廣而讓台灣各地的人們重新了解這樣特別 務。但公部門在需求不清楚的狀況下,傾向以在廣場舉辦
案》;為了開發台北文創雙 L 群聚,台北市政府文化
「商店街」、「市集」等商業活動的推廣方式來吸引人流,
勵民間公益團體投入都市再生相關活動議題、有效活化
永樂布市問題的好方法。此外,公部門的介紹方式與永樂
局於 2009 年推動了《台北市文創群聚推動計畫》;鼓
利用都市老舊社區空間與都更地區重建前之閒置房地的
2010 年《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URS)》; 大同及萬華地區整體公共環境改善計畫;經濟部指導的 《臺北市大稻埕創意生活產業發展計畫》;交通部觀光 局擬定的國際光點計畫(International Spotlight) 等。看似多個上位及相關計畫都有一定的資源進駐大稻 埕,然而,這些計畫對於永樂布市及在地傳統產業的推 廣仍然是成效不彰。 32
核心議題
卻不清楚在本地單純吸引觀光客、讓人潮變多,並非解決
真實的情況是有落差的,例如,長期使用「到二樓買布, 到三樓做你想做的東西」這類概括的說法來描述永樂布市
三樓的訂製服務,這不僅讓訂製商家之間的專長即使臥虎 藏龍、各有千秋,卻相當缺乏鑑別度,使用者也無法對應 自身需求與商家能力,常常發生人們原以為「任何物件皆
可做」,但來到此地後,才發現自己想要委託的物件,是 無法製作、或很難完成的。
議題 5「多項政府計畫重疊,公部門對商家需求不清楚」訪談現象整理:
核心議題
33
34
核心議題
核心議題
35
永樂布市三樓 SWOT 分析
36
永樂布市三樓 SWOT 分析
我們透過 SWOT 分析,將永樂布市三樓的內外部條件依照「人的需求」、「技術與服務提供」、「永續經營模式」 這三個面向分別進行分析,綜觀永樂布市三樓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我們期望用這樣的分析方式來幫
助此地把資源和行動聚集在自己的強項和有最多機會點的地方;並讓未來行動的戰略變得明朗。如圖 1-5 所示:
永樂布市三樓 SWOT 分析
37
目標與行動建議
為了從核心議題推導至未來可能的解決行動,以達到理想的願景,我 們使用目標樹分析法(Objective Tree Analysis)來整理資料,將
議題—目標的整體邏輯關聯性視覺化,找彼此間的因果關係,集思廣 益提出目標,並釐清各主目標與次目標之間的層次,作為後續策略行 動的基礎。
38
目標與行動建議
核心議題 01.
訂製需求降低、訂製的價值被忽視 現象 Situations
• 手工訂製門檻高,和別人不同,是一種競爭優勢 • 需求降低,訂製不復從前生活化
• 長時間累積的專業榮譽感希望被重視
• 對工作的想法轉變,選擇適合自己的,不是來者不 拒
• 要讓更多人了解訂製裁縫這件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1-1. 連結現在脈絡,給予訂製新意義 連結現在脈絡,給予訂製新意義 可能行動
• 加強特定角色的集散地(Maker、動漫 cosplay 等)
• 重新發揚永樂布市「特別的存在」的本質(年節、嫁 娶、入厝、送禮訂製)
欲達成的理想狀態 Desired Situation
1-2. 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專業價值
助維持、推廣這樣的價值。這樣一來,因為價值被認識、
現有訂製服務前台的展示,讓人們知道這些專業是如何與
人們都能理解手工訂製的價值,不會任意砍價,並能幫 認同,人們參與感提高,需求也會相對增加。
例如,類似「我的委託訂製故事」、「IKEA 小屋佈置」等 他人生活習習相關,進而產生「我也可以試試看?」的念 頭;或是設定如「星期六的裁縫」、「午後時光」等活動 時段,加強裁縫活動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感受。
可能行動
• 現有訂製服務前台的展示(我的委託訂製故事、IKEA 圖書館)
• 活動時段的設定(星期六的裁縫、午後時光)
目標與行動建議
39
核心議題 02.
傳承延續有困難,將造成專業技術斷 層
現象 Situations
• 技術、技藝的延續是最必要的
• 教學是一種傳遞正確知識的途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2-1. 提供學習管道:
例如,廣為開設課程、聘請專業的老師教學,讓有興趣的 人有管道可以接觸到這一行。
• 社會形態轉變了,年輕人不容易照以前的方式入行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欲達成的理想狀態 Desired Situation
年輕人有完整的學習管道與合理的入行過程,師傅能在 雙方都獲益的情況下傳授專業的技藝,年輕人學成後也 能持續下去。這樣一來,裁縫有機會成為顯學,專業技 術能傳承下去。
• 開設課程、聘請專業的老師
2-2. 新型態入行方式:
例如,讓裁縫技術與教育體系提早接軌,學生們能及早培 養可以出社會就能運用的技術;或者由地方協會提出新型 態師徒計畫,以新的商業模式輔導、支援入行的年輕人。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與教育體系提早接軌 • 新型態師徒計畫
40
目標與行動建議
核心議題 03.
永樂三樓的樣貌不被認識、建築物老 舊動線混亂 現象 Situations
• 技術、技藝的延續是最必要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3-1. 增加三樓的識別:
例如,定義一套適合永樂的色彩、個性、整體識別設計。
• 教學是一種傳遞正確知識的途徑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欲達成的理想狀態 Desired Situation
3-2. 正確地推廣三樓的文化,讓三樓被 看見:
• 社會形態轉變了,年輕人不容易照以前的方式入行
人們想到布和訂製就想到永樂布市,人們清楚地瞭解三 樓能提供的服務,也更進一步分得出不同手工的厲害之 處。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外地人認識永樂三樓,更瞭 解訂製和生活的相關性,訂製需求一旦提升,亦能帶來 三樓的業績成長。
• 永樂的色彩、個性、整體識別定義
例如,企劃一套介紹永樂的懶人包,說明訂製的十個禮節
等;製作官方網站、粉絲頁等線上接觸點,清楚展現永樂 三樓的特質。此外,亦可以規劃動線指標的改善、與彈性 的專業分類標示等,幫助人們認識商家之間的不同專業。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介紹永樂的懶人包(訂製的十個禮節)、官方網站等 • 動線指標改善、彈性專業分類標示
3-3. 教導與傳遞訂製與布的相關知識:
例如,讓永樂布市成為大稻埕或永樂町生活脈絡的補丁,
在特定時間作為電影院、聚會空間的使用;或是舉辦布料、 裁縫、服飾的文教展覽、織品布料的知識教學、導覽等, 灌輸人們對於布料與訂製的知識。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大稻埕或永樂町生活脈絡的補丁(電影院、聚會空間) • 「有布的日子」布料、裁縫的文教展覽、知識教學
目標與行動建議
41
核心議題 04.
周遭的發展和永樂訂製經濟圈不相 關、缺乏整體性 現象 Situations
• 自給自足的生活圈,和外界發展連結較少 • 永樂布市和大稻埕相關性低 •
周遭新店家的走向和我的工作模式不相關,或有打 壓製造者之虞
• 永樂的整體性高,服務才能更周全
• 社會形態轉變了,年輕人不容易照以前的方式入行 欲達成的理想狀態 Desired Situation
永樂布市本身整體規劃和布業習習相關,也與周遭商家 的互動、活動都與布業緊密連結。這樣一來,就能也讓 更多顧客在永樂布市委託訂製的過程更便利,同時增進 永樂布市內部商家對本地的認同、帶來區域性的共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4-1. 整合布材料與訂製的服務:
例如,在四樓讓相關副料廠商進駐,顧客就能在同一棟樓 完成所有購買、訂製、修改活動。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相關副料廠商進駐
4-2. 工作或任務脈絡的延展:
例如,針對不同族群如國內外觀光客、長輩、兒童的一日 永樂布市手工作坊;四樓規劃手作教室出租、裁縫與設計
共同工作空間出租;或招募設計、織布、編織、染布、互 聯穿戴新創公司等自造團隊進駐,讓彼此不互斥的新舊業 態互相碰撞,激發更多火花。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一日永樂布市手作 workshop
• 四樓手作教室出租、裁縫與設計共同工作空間出租
• 與其他自造團隊的碰撞空間(穿戴 IOT、織布、編織、 染布)
4-3. 向外連結大稻埕的活動:
例如,結合地方讀書會、大稻埕導覽活動,設計一套永樂 布市文化介紹行程。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結合導覽活動,設計永樂布市文化介紹行程
42
目標與行動建議
核心議題 05.
多項政府計畫重疊,公部門對商家需 求不清楚 現象 Situations
• 外部團隊無法反應內部真正的需求 • 政府部門的協助總是失焦
• 商家之間對永樂的經營和呈現想法是分歧的 • 生活工作在此的商家,想法卻不被重視 欲達成的理想狀態 Desired Situation
部門清楚推廣的方向,施力正確,符合永樂商家的需
求。這樣一來,公部門預算不浪費,運用適當的資源就 能達到有效的成果,永樂內部也對協助有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目標 5-1. 協助公部門與商家的對話:
例如,邀請專門團隊協助協調座談會、搜集、整理需求。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專門團隊協助協調座談會、搜集、整理需求
目標 5-2. 協助自治會與商家的溝通:
例如,建立健康開放的內部溝通平台,讓各自的聲音能被 納入決策考量。
可能行動 Key actions
• 健康開放的內部溝通平台
目標 5-3. 提早將商家的想法納入決策 和行動的考量
目標與行動建議
43
44
目標與行動建議
目標與行動建議
45
方法、流程與時程
整體計畫在變遷設計(Transition design)與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 的 觀 念 與 方 法 框 架 下 進 行。 專 案 第 一 期 以 質 性 的 研 究 方 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為基礎,從邀請、訪查到資料整理,共 進行約五個月(2017/05-09)。
46
方法、流程與時程
場域深度訪談
我們在商家工作的場所(永樂布市三樓)以深度訪
談(In-depth interview)作為基本的資料搜集方式; 透過聆聽,試圖初步描繪出在地商家及顧客的經驗
及想法。訪談團隊以主訪一人、紀錄一人為主,一 日進行約二至三場。受訪者大多為單獨一人,但視 情況會有一同工作的二代、同行加入對談。我們試
著讓訪談維持較自然的狀態,因此受訪者皆在自己 的工作桌前與我們對談,有時甚至會一邊做著手邊 的工作。訪談結束後,主訪者和紀錄者會直接進行
快 速 的 討 論(interview debrief), 並 在 一 日 內 將 訪談完整記錄電子化。
進行時間:70-100 分鐘 / 場
受訪者人數:25 家(32 人)永樂布市三樓的商家
使用者經驗訪談
我們招募了近一年內有數次前往永樂布市三樓委託 訂製的顧客進行訪談,以了解人們的正負面訂製經 驗,以及外部角度對永樂布市轉型的想法。七次訪 談皆於永樂布市周邊的咖啡廳進行。
進行時間:60-80 分鐘 / 場
受訪者人數:7 位
方法、流程與時程
47
第一階段資料整理
在搜集了大量原始資料後,我們運用質性的資料整理方
法將資料做三階段整併:證據節錄、解讀、現象。首 先,我們從訪談記錄中儘可能客觀、不帶評論地節錄出
大量相關事實、證據,用便利貼寫下來,並使用 KJ 法 將證據做一次親和。接著,我們試著對每一組群集內的 事實所發生的可能原因,依照訪談中所獲知的脈絡進行 解讀,每一組群集可能帶有多個解讀。最後,根據這些 解讀,我們整理出相對應的現象,並形塑出初步議題, 作為共識工作坊的討論主軸。
48
方法、流程與時程
對話協調工作坊
第二階段資料整理
並幫助團隊建立問題共識,我們在訪查與第一階段資料
化, 進 行 第 二 次 歸 納。 我 們 重 新 調 整 先 前 整 理 的 現
為了讓內部利害關係人對於各路想法能更清楚地理解, 整理結束後,進行了一場對話協調工作坊(Alignment
workshop)。在工作坊中,我們運用經驗圖表鼓勵參 與者(商家與自治會成員)針對重點議題進行討論,在 彼此的意見中激發更多的想法。我們也邀請參與者針對 圖表上描寫的議題、痛點給予優先順序評分。這樣的協 調工作坊能讓商家們有機會拋出想法、參與討論,也有
我們將對話協調工作坊中所深入討論的圖表內容電子
象 與 議 題, 整 併 出 最 終 的 核 心 議 題。 接 著, 團 隊 運 用 SWOT 分 析, 歸 納 永 樂 布 市 三 樓 的 優 勢、 劣 勢、
機 會 與 威 脅, 並 運 用 目 標 樹 分 析(Objective Tree Analysis)導出對應各議題的可能目標,作為下一期 專案的開端。
效地幫助團隊對問題空間聚焦。 進行時間:3 小時
參與人數:26 人,包括專案團隊成員、永樂布市三樓已受訪 的商家
方法、流程與時程
49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永樂布市可以作為當代手作生活的推動者。
透過職人精神的灌輸、養成、聯盟,讓手作與生活再次連結! 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創客(Maker)一詞在瞬息萬變產業界成為火紅口號的當前,我們在永樂布市見到一群以緩慢、精緻為傲的工作 者,早就經年累月地過著手作職人的日子。在數月的專案整理中,我們不難發現職人們追求的並非規模,而是受尊 重、彰顯自身價值、試圖自我轉型以符合當代需求的工作模式;並且,不論內容轉變成什麼樣子,幾十年來未改變
的是本身「群聚」的印象,也就是一個人們並不是天天去,但會在特定的時間、特定需求出現時,馬上就想到的地方。 我們希望這種特別的存在,能清楚地在當代被人們感受到,也能有效地延續下去。
這樣的現況帶領我們思考,究竟永樂布市三樓的理想樣貌會是什麼樣子?顯然地,它不會是巧克力觀光工廠、更不 是百貨公司專櫃;它帶有歷史感與專業感,卻又必須適度地平易近人。
50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要讓手作(Craft)的價值回到生活中,我們思考循序漸進地三個層面:
認識 Maker:職人精神的灌輸與展現
想像中的永樂布市,也許可以像是具備老少皆宜的文化感的新北市鶯歌陶瓷老街,無論目的為何,是手作體驗、參
觀導覽、文化學習或是找尋藝術家委託訂製,它都能提供一般民眾跟產業完全相關的各種服務,也因此,人們想到 陶瓷,就會想到這個地方。那麼,回到永樂布市來看,我們要提供什麼服務,讓小孩到長者等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 能參與呢?或者,我們能不能讓人們「一想到布和布料訂製,就想到永樂」?
成為 Maker:職人的養成計畫
有了對產業價值的正確認識和認同,我們想像手作與訂製會漸漸成為顯學。若人們想要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應該能
找到彈性的方式,一步一步讓自己成為專業手作的一份子。這不僅關係到多元入行管道的建立,也必須符合當代的 工作型態。即使不是全職入行,這個地方也可以作為「推廣學習」的場域,提供學員、老師雙方良好的模式,能順 利在成為職人、教育職人的路上深化、進階。接著,我們是否應該發展某些展覽形式,讓學習這件事有更多互動、 交流,也同時吸引更多人試著「動手做」呢?
串連 Maker:各類職人聯盟,激盪火花
除了布料訂製、副料販售,永樂的四樓是否能朝向「手作者聚落」的樣貌發展呢? 我們有沒有機會讓永樂的傳統、 專業氛圍,與來自各地的手作者激盪、相互串連,產生更豐富有趣的變化?
當永樂裡面發生的事情愈來愈豐富,它會不會像是雜誌《nice things.》 裡對於器物、生活如此細節的介紹,出版
「永樂的四季生活方式 / 永樂的老器具」特輯?甚至,永樂能不能由內而外地串連、舉辦全台灣最特別的職人盛事? 像是一年一度的倉敷手作市集 フィールドオブクラフト倉敷,專門推廣職人作家的作品、生活飲食、手作相關書籍 文庫、體驗;以及東京和京都的 布博一樣,用手作的精神,風靡當代人的生活?
如果未來有一天,永樂布市再也不是被動的代工者,而轉型成為真正的手作生活代表者、推動者。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以朝這樣的狀態推進? 附註:《nice things.》 (http://nicethings.jp/)
倉敷手作市集 フィールドオブクラフト倉敷(http://field-of-craft.com/) 布博(http://textilefabrics.jp/)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51
52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永樂三樓職人布市的願景
53
關於專案團隊 北北新巢 x 有布的日子
台灣北北新巢協會
北北新巢是一個關心在地經濟與政治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從雙北出發,進入城市社區研究產業、政策與在地關係。 我們希望媒合青年團隊協助在地傳產創新 ;我們號召青年投入在地經濟研究工作尋找合作
與創造的新可能;我們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去看政府政策在產業脈動中扮演的位置;我們協 力小型生產者找到優勢面對全球化衝擊。
北北新巢,與大家一起協力開創台灣未來,希望為在地經濟找新路,讓台灣青年有未來。
理事長 吳濬彥
常駐大稻埕,在台灣歷史長河裡沉潛的政治工作者,關心傳統產業創新與公共議題,致力 打造正常國家。
54
工作團隊
有布的日子 Sewing Days
一群在職設計師、社工師組成的民間設計行動團體。我們運用協同設計與共創、溝通、協 調的手法,同時關注人的需求、服務提供與公共政策缺口、以及營運的永續性,與大家一 sewin g days
起共同創造適合自己的理想未來。
鄧怡莘 老師 顧問
廖音筑 博士候選人
楊珮瑜 UX 設計師
劉家成 服務設計師
曾之拓 服務設計師
洪宇萱 UX 設計師
吳佳欣 服務設計師
林珂莆 服務設計師
吳紫維 社工師
工作團隊
55
你的轉型創新, 和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 ( 工商時間 )
北北新巢與有布的日子將政治工作與服務設計結合,運用協同設計與共
創、溝通、協調的手法,同時關注人的需求、服務提供與公共政策缺口、 以及營運的存續性。這樣的工作模式讓我們在執行複雜的社區設計專案 時,能由內而外地關注服務提供者、管理者的想法與樣貌,並由外而內 地帶入外部關係人、使用者的真實經驗,進而整理現況面臨的問題,提 出可落實的目標策略、機會點。
我們相信每個人、每間店、每個產業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價值,我們 期待能成為您轉型路上的夥伴,從聆聽經驗與故事開始,一起打造真 誠、有願景的永續經營模式。
與我們聯絡 台灣北北新巢協會 吳濬彥
twnnest@gmail.com 有布的日子 吳佳欣
0963 572 203
hi.sewingdays@gmail.com
56
工作團隊
工作團隊
57
特別感謝 台灣教授協會 會長 林秀幸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副教授 潘美玲
台灣北北新巢協會 理事 賴中強 律師
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負責人 周奕成 大同區永樂里 里長 陳福春
民主維新協會 理事長 李旻臻
林家祥 林志偉 張瀞心
英翔服坊有限公司 林織燦
永樂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永樂布市三樓自治會會長 周睿麒
外部受訪者
楊子瑤
(永樂布市三樓使用者) 楊宇晴 楊
凱
游家雯 李玉禎 高宏翔 李昆諱
58
特別感謝
永樂町三樓職人布市 參與商家 3004 熊工作室
熊玉春
3013 昌陞行
謝玉環
3009 百合工作室 3014 圓沅工作室 3018 英翔西服
3019 采繡專業刺繡工作室 3024 維欣工作室
3025 愛您美工作室 3030 亮美工作室 3031 聖億纖維 3032 集雅時裝 3044 新越精品
3050 巧美工作坊
3058 萌衣設計工作室
3060 ROCOCO 洛可克設計工作室
3061 巧匠工坊 3065 聖弘布行 3067 儷衣時裝
3068 京展縫紉工作室 3072 麗娟工作室 3073 欣怡工作室 3076 王芯蕙旗袍 3080 名人女裝 3082 穩傑
3087 俊華創意窗簾設計工作室 3099 佳人時裝
李麗卿 UMI SAMAH(林惠玲) 葉信成 林織燦 張彩英 陳品潔 呂維新 鐘玉峯 劉金美 周睿麒
郭貞伶 吳函諭 辛上智 謝家燕 吳云霏 蘇芳苹 曾雅妍
曹夏子 曹芳綸 王阿發 陳艾玫 葉珈辰 張瀞云 黃欣怡 王蕊蕙 陳明榮 洪秀霞 郭慧珍 廖紅葉
特別感謝
59
「我們做布的」: 永樂町職人布市社區轉型設計 - 第一期 作者:有布的日子
編輯:吳佳欣、吳濬彥
視覺設計:楊珮瑜、洪宇萱 出版者:台灣北北新巢協會
地址:臺北市北平東路 28 號 9 樓之 1 電話:0931530191
信箱:twnnest@gmail.com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twnnest/ 出版日期:2017 年 12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定價:新臺幣 450 元(非賣品) 著作權管理資訊:
著作財產權人為台灣北北新巢協會,本書保留所有權利。如欲利用本 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須徵求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書面授權。 展售處:
• 國家圖書館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0 號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號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圖書館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四段 43 號 • 世新大學圖書館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 17 巷 1 號 •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 101 號 • 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 新竹市東區大學路 1001 號
• 東海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 1727 號 • 逢甲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 100 號
• 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70 號
60
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