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Colourism: 亞洲社會對膚色 的審美觀與對「美白」的執著
COLOURISM: 亞洲社會對膚色 的審美觀與對「美白」的執著
YUWEN HSIEH, SHADES OF NOIR.
Advertisement
與種族歧視 (Racism) 稍有不同 , 膚色歧視 (Colorism) 是因膚色不同 下所產生的偏見、歧視 , 進而導致人 們因為天生的外表不同而遭遇到不 同的對待 (Jones, 2001 。儘管種族 對 Colourism 有影響的關鍵 ( 天生基 因造成膚色不同 ), 膚色歧視和種族 歧視卻不完全是相同的事情。種族歧 視是社會地位與種族掛鉤下所產生的 不公 , 而膚色歧視單純指的是社會地 位和「膚色」的連結。換句話說 , 出 身同樣種族、國家的兩個人 , 可能單 純因為膚色的不同而遭遇到不同的對 待。
在亞洲社會 ,colorism 其實是存在 的。從亞洲美妝產業、媒體經常使用 的字彙「美白」就可以看出社會對於 淺色肌膚的偏好。照理說「白」應該 只是個中性的形容詞 , 然而我們卻在 前面加上了「美」 , 說明了社會價值 下膚色白與美了連結。
在中國、日本、台灣、韓國、印度等 亞洲國家 , 對於白皙肌膚的偏好是非 常明顯地。追溯歷史根基 , 人們對於 淺色肌膚的崇拜來自於貴族民望為營 造社會地位所建立的審美觀。在古 代 , 一個人若能保有白皙肌膚 , 代表 著他擁有足夠的財富和權勢以至於不 用親身到外從事勞力的工作 (Bray, 2002) 。例如日本江戶時代的藝伎 , 就用白色的粉末將臉撲地白皙 , 再畫 上胭脂。
以現代亞洲社會來說 , 人們仍對白皙 肌膚趨之若鶩。美妝產業除了不斷推 出美白產品 , 更常以「白皙透亮」、 「白裏透紅」等關鍵字作為行銷手 法。媒體、雜誌也能看到各種如何 變白、防曬、保持白皙肌膚的文章報 導。雖說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之下 , 在 媒體上漸漸能看到較多元的膚色 , 「 一白遮三醜」仍是亞洲社會主流的審 美觀 , 線上大多數的亞洲女明星、部 落客都還是以白皙肌膚為主。
幾年前在中國更出現誇張離譜、帶有 種族歧視的洗衣精廣告。影片中的黑 人男子被女主角推進洗衣機中 , 使用 廣告主打的洗衣精後 , 變身成為膚色 較淺的亞洲男子 , 而女主角便露出愛 慕、崇拜的眼神。 www.youtube.com/ watch?v=Few8kJ0zfnY
出身亞洲的我 , 從未對 colorism 議題 有深入的思考。我認為亞洲社會對於 種族歧視有一定的瞭解 , 對於 colorism 卻沒有同等的知識與察覺。我們 是否應該屏除「白 = 美 ; 黑 = 醜」的 含義連結 , 對膚色有更開闊的審美 觀 , 而不再只是受困於歷史因素的影 響。是的 , 白皙的肌膚是美麗的 , 但 深色的肌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