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logue

Page 1

對談 D I A L O G U E



少年問老者,痛苦是無法避免的嗎?


老者說──人一生擺脫不了痛苦。 生老病死,不僅僅是自身的生老病死,還要承擔他人的份。 一切在路上獲得的喜悅都會消逝,到最後整個生命都要消逝。 什麼都沒有。總之到結局總要唱悲歌。 生前在身上堆砌著財富,越堆越高,死後從頂端直接跌入死谷, 碎屍萬段。不如生前一席布衣,回歸泥土也只不過翻個身。



擁有了這身軀就是煩惱的開始。要吃飽,要穿暖,才舒服。 滿足了,追求更舒服。身體是什麼呢,氧碳氫氮鈣,和一些 微量元素。扳手指數一數,大致是肢體,頭髮,皮膚,肌肉, 指甲,五臟六腑,分泌物,潤滑物,眼淚,唾液,毛髮,血,腦。


本體是有機物,是大地;動作帶來的, 呼出的是風;體內流動的是水, 讓人溫暖還能傳遞給他人的,是體溫。


病了,知道它是個機器。這裡衰竭了,那裡壞死了。然後就不運作, 修理修理或者放棄。 就像面對植物時,冬天凍死了葉子,花都蔫壞了,心底尚且有些淒涼, 但也能正確面對。 「冷嘛,死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讓他 儘量暖和,盡了人事之後全靠造化。 」 小時候養金魚,也是如此。有天起床,翻了好多肚皮。白白的浮在水 面上。說聲對不起,然後只能丟掉。 對待別人的生命,人是多麼隨意。明明是自然界非常脆弱的生物,卻能 任意擺布其他物種。被誰默許了,就覺得沒有關係。 然而這種事放在人自己身上就變得難以接受了。 一生回憶湧上心頭,捨不得。沒法像大哲人那樣,鼓勵親友在葬禮上把 酒言歡。人死病痛也盡了,或許還去了極樂世界,是好事。 佛佗也可以早些走,為了众生又留了很多年。



將死之人其言也善,是因為那個人展現了最後愛人的能力。 因為沒有未來,所以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想自己的利害了。唯 一能做的就是為他人想一想,然後再見。 愛人,就是每件事都要以這樣的態度做。最後成為他人,愛他 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人大概早已不懂得珍惜,時代也不是從前的時代。沒有大批的 人因為戰爭瘟疫死,只要願意聯絡哪怕是天涯海角都能說上話。 從前自己的妻子年紀輕輕二十幾歲,因為一場現在根本談不上 病的病早早去世。現在醫療進步,沒那麼容易離人而去了。但越 發難以意識到他人存在的意義。沒有大量的徹底的失去,就不會 醒悟。整天泡在甜酒裡,慾望滿滿溢出來。 有了耳朵,就要佔有好聽的聲音。 有了眼睛,就要佔有好看的物件。 有了身體,就要佔有喜愛的衣物。 有了味覺,就要佔有美味的食物。 統統沒有的話,什麼都無所謂。 一點辦法都沒有,不是嗎?生而為人的慾望,説是引起全球進步 的源頭也好,説是伴隨出生帶來的罪孽也好。要助長或壓抑,也 都是私人的事。只不過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帶來對等的煩惱。 人人平等。



佛説「觀身不淨,觀身是苦,觀心無我,觀法無常」。 身體和外界接觸,讓人心腦作出感受,最終得出結論,閃過念頭。 錯以為我的心,在十年前十天前昨天到今天,雖然想法不同,但永 遠屬於同一人的心,其實並不然。世間無常造就了無常念頭,瞬息 萬變的心也不過是因果的产物。 少年啊,你是不是在想, 「身體在感受,所以身體是我。心在想,所以 心也是我」。可身體是自然造就的精密儀器,心念因境遇瞬息萬變。 真的有「我」嗎? 並沒有的話,你又在滿足誰?



老者説──反正沒有我,大家都一樣,所以就去愛。 愛仇敵。愛鄰人。 有一天我們會變成白骨,灰燼,風,泥土。 像鳥兒一樣,游魚一樣,殘渣一樣。灰飛煙滅, 再滋潤新的生命。




「做得到嗎」,少年苦笑。 老先生你胸懷山巒海納百川,我們心中只剩下刀俎魚肉。 不同道的人就避免接觸,看都不想多看一眼,談何去愛仇 人呢? 在現實中掙扎的人類早就習慣了區別對待。你是你,我是 我,他是他。一不小心變成了孤獨的靈魂。找不到對的人談 天,怎麼會落得這副可憐地步? 別提愛啦。聽到有人在嘲笑我們天真爛漫了嗎? 我們不是還在爭著斗著嗎,且不論這世上還有飢餓,戰爭。 僅僅為了我們這由風火水土建造起來的身體吃好穿好, 我們都在相互競爭,競爭。 早就被對立面包圍。



自我,沒有那麼容易被抹殺。 無常,也沒有那麼容易體會。 犧牲自己成為他人,到捨身飼虎的地步, 辦不到。 擔心這樣溫柔的人要被踩在腳下不得翻身。 擔心這樣本分的人會永遠被利益薰心者埋葬, 再冠以「弱者終將被淘汰」的道理。



漸漸變得膽怯,懷疑,就為了稍微保全些自己。 明白這世間需要的人要「有用」而並非「善良」。 說什麼,你愛我我愛你的理想國?


老者問——少年啊,你知道伊卡洛斯麼?


他披著鳥羽和蠟做成翅膀試圖飛翔逃離塔樓,向著太陽拼命的飛拼命 的飛,最後離太陽太近炙熱的能量融化了翅膀跌落入海。 到底是為了飛去那裡啊?



老者説, 明知道會融化摔死還要往那裡飛,你我大概也是一樣的生物。 明知道活在這世上的人有太多的苦難要經受,也不會放棄,愛 護他人。甚至,成為他們,讓自己消失。 體會到別人刺過來的尖刺,看清它。 沒錯,我們就是這樣的弱者。你看他們走在山頂,我們還在湖 邊。不要怕,是這世界養育你,也是這世界對你無情。我們只需 要,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知道這煩惱都是身體 帶來,知道這慾望都是心念作祟。別在意,別在意。 有一天,帶著這具身軀,無論最後會不會跌落,都要飛出塔樓。


附: 對於身體、心和自我的簡略理解,部分參照佛法所講的「四念 處」,大意為不借助任何媒介來觀照自身,參見「大念處經」。 所謂四念處分別為,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通過修行,冥想呼吸,冥想身體的構成,修行日常進食和行走 的專注,冥想人死後慢慢化為灰燼的過程等,來觀照自己的身 體是煩惱的根源(觀身不淨) ;觀照身體的感受認識到快樂也 是從痛苦中來,而人生終究是苦(觀受是苦) ;觀照心念是因果 關係一閃而過的念頭,瞬息萬變(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從而破除常(萬物恆常) 、樂(生是快樂) 、我(自我) 、淨(身體並 非煩惱根,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四顛倒。


事實上在心理學和醫學中,這樣的冥想練習已經成為輔助的 治療項目,例如: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Therapy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Reduction Therapy 這些項目鍛煉人們在做任何事時,能更好的意識到,觀照到當 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正視自己當下的想法。不論時積極或消極 的想法,都能讓它們來去自如,不再執著導致焦慮。 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能意識到為什麼自己會產生這樣的情 緒,從而緩解一些極端的偏執和動作。 已證實對於肌肉纖維酸痛,關節炎,進食障礙,壓力,焦慮,和 抑鬱症復發,雖不能完全治癒,但有不錯的幫助。



感謝各位的閱讀! 感謝Faye在佛法與心理學上的理論支持。 感謝友人的指點。 如有錯誤的地方,請多多指正。

銀河貨站/出品 信舟政/圖文 masa.benyuan@gmail.co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