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 fengzhidaov@qq.com 2016
罗思宁 作品集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罗思宁 个人信息 生日 1994 年 2 月 28 日 户籍 广东深圳
教育信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 本科四年级 建筑设计课程平均成绩 90.6 2012-2016.1
相关经历 深圳市天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实习生 2015 fengzhidaov@qq.com +86 18680260179
参与了深圳宝安骏业城市更新方案概念设计,进行了包括总图、高层办公、SOHO、公寓、商业等的设计。 与另一实习生在公司指导下共同完成的方案概念设计得到了开发商的认可,成为该方案未来设计的方向之一。
岭南近代历史建筑影像记录“像素计划”成员 2016 AECOM 珠江璟园项目摄影师 2013 建筑学院团委宣传部干事 2012-2014 《VISIONARY》杂志设计师 2010-2011
荣誉 时代地产第一届建筑配色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5 华南理工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事 2014 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 2013-2014
软件技能 Adobe Photoshop / Illustrator / Indesign / Premiere / After Effects Autodesk AutoCad / Ecotect Rhinoceros Sketchup V-Ray Lumion Microsoft Office Suite
特长 摄影 平面设计 绘画 2
/ 目录 /
04 24 38 44 46 48
博罗旭日村改造之名人故居博物馆及精品酒店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Boluo Xuri Village
ARTORY 当代艺术博物馆 ARTORY _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建筑学院系馆东厅改造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East Hall
其他建筑设计
Other Architecture Design
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
摄影
Photography
3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博罗旭日村改造之名人故居博物馆及精品酒店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Boluo Xuri Village
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 成员 罗思宁(组长)、潘焕逵、刘业立、顾高峰 项目地址 博罗县旭日村
博罗旭日村改造设计是我们对村落现实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的一个 结果。在一些古村落的空心化与逐渐衰败的问题背景下,我们希 望从建筑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的 合理方法。 旭日村是许多同类村的一个典型。曾经居住在旭日村古村落 中的居民大多已经搬离了,村里的古建筑与文化遗迹由于无人维 护,已经出现了许多自然破坏的恶劣后果。当地政府期望通过引 入开发商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旅游开发。我们认为建筑师成为了村 落、政府、开发商三者之间的调和剂,以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本设计以“归园田居”为概念。我们希望它能够在保护文物建筑 与和村民居住秩序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改善村落环境,挖掘古村 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地域氛围的独特性,促进村落旅游事业,为 村落发展提供动力,在动态保护中寻求古村落发展的最佳途径。 所谓“归园”,指的是改造设计中名人故居博物馆的部分。 对现代都市人来说,乡村成了他们的向往,同时也是其中一大部 分人曾经的回忆。在博物馆设计中,我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 用,重新勾画出一条“回家”的路。它不仅仅是古建筑的展示, 更是乡村图景的体验。 所谓“田居”,指的是精品酒店的部分。为了满足人们对乡 村生活更加深入的体验,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废弃的建筑,修缮改 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酒店。人们在这里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亲 自参与农作活动,与村民交流。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共同负责了整体规划设计,我独立完成了博 物馆部分与景观部分的设计。
4
5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6
7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蔚园
茶舍
酒店
陈百万故居
会所
古榄园
后勤
北
/ 总平面 / 8
区位 | 旭日村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的博罗县境内,在两小时车程内覆盖了广 州、深圳、东莞、惠州等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拥有大量潜在的的游客资源。 这为村落活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
罗浮山名胜
名胜 | 旭日村与罗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只有 20 公里的距离,而罗浮山已是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
博罗旅游文化的标志之一。结合古村落自身条件,很适合为慕名而来的 罗浮山游客提供住宿,酒店的设计应运而生。 冲虚观
乡村水塘风光
自然资源 | 酒店和博物馆位置靠近古村村口,自然风光秀色可餐,特别
农业果园景观
是百万故居前方的乡村水塘风光和后方的古榄园景色尤为优美宜人。除 此之外,能够体验农家生活的农家特色的果园也是酒店的一大卖点。 古榄园
蔚园 人文历史 | 旭日村建村于清代,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村内建筑群布 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
陈百万故居
貌及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乾隆年间,村中乡绅陈百万先后建造了蔚园和百万故居,至今保存 完好。作为名人故居村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群,设计中将其改造成为
民国民宅
博物馆,向游客展示旭日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9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四个切入点 /
植被 | 场地内有蔚园和乌榄园两处绿地,其中陈百万故居正前方的蔚园内有一水塘,依稀可见其历史痕迹,院内植物杂乱, 侵占了水塘的面积,阻挡了百万故居广场的视线。设计中将水塘扩大,将院内的龙眼树移植到附近的一块地上,营造龙眼果园、 景观农田、乡村水塘三个农村特色景观。
广场 | 古村缺少一些能容纳多种活动的宽敞空间。通过对场地内的宽阔空间的清理和疏通,充分利用在农村少有的宽敞平地, 增加空间的交流性和统筹性。
道路 | 古村南部由于村民自主的加建和荒弃,使得百万建筑群区域里的机理遭到破坏,产生了许多的断头路,改造中理清流线, 对一些道路系统进行优化,打通了各条乡间小道,增加古村的可达性。
建筑 | 古村南部陈百万建筑群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具有传统客家建筑的特点。建筑的走势顺着山体的等高线,蔚园和百万 故居采用抱团格局,在百万故居东面的建筑局部有梳式布局的形式,由一条小巷连接起各个门户的进出口。改造中对破败建 筑进行拆除或修复、对影响风貌的加建建筑进行改造。
10
改造前
改造过程
改造后
11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展览区平面 /
7 8 6
1
4 3
5 2
9
1 蔚园博物馆 2 陈百万故居博物馆 3 茶舍 4 大屋前广场 5 山下广场 6 水塘 7 农田 8 果林 9 古榄园
12
/ 酒店区平面 /
3
1
2 7 4 6 5 2
9 6
8
1 酒店大堂 2 公共庭院 3 办公 4 餐厅 5 会所大堂 6 SPA 7 会所庭院 8 后勤广场 9 会所前广场
13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陈百万故居·自然风光 /
/ 山居客房·会所大堂·村居客房·蔚园 /
/ 古榄园·后勤广场·家庭套房·餐厅 /
14
15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榕荫大屋前 /
大屋前广场 | 外部空间设计是博物馆设计区域的一个重点。在整个游览路线中,这些重要节点成了渲染村落氛 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节点中,陈百万故居前的这片空地最为重要。这里曾经承载着众多功能——禾坪、 节庆活动、日常交流等。为了复兴这片场地,我们通过移栽大叶榕,建造矮墙,重新铺装,用乡村化的设计手 法改造这片空地,以形成传统文化中榕荫下的空间。这里未来将成为游客观赏自然、建筑、活动的重要平台。
16
/ 村客同乐会 /
会所前广场 | 我们认为在古村改造中,单纯引入游客是不健康的,而是要激发游客与当地村民的交流。由于会所 入口建筑二层仍有村民居住,我们选择了会所入口前的广场作为酒店与村民共同使用的一个场所。在这里,住客 与村民能够进行促进交流的活动,例如篝火晚会、民俗表演、农作培训等。村民与住客不再是陌生人,而是主人 与客人的关系。
17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陈百万故居博物馆 /
6
10
4 7 11
3
5
9
1 门厅
7
2 过厅
8
3 家祠
2
4 放映室
6
5 大展厅 6 生活风貌展区
1
7 天井 8 库房
9
9 办公室 10 纪念品商店 11 卫生间
改造前 18
交通空间
被整齐切分的使用空间
并联的动线
改造后
回字形交通空间
大小不一的使用空间
串联的动线
/ 蔚园博物馆 /
9
根据原有空间序列分区
去除影响空间效果的隔墙
增强相连房间的空间联系
8 1 管理室
6
2 酒店休息室
7
4
3 宗族历史展区 I 4 宗族历史展区 II
5 2
3 1
5 人物历史展区 I
A 古井
6 人物历史展区 II
B 门厅
7 艺术家工作室
C 大厅
8 院落
D 露台 E 观山包间
9 博物馆办公室
F 户外品茶区 G 观园包间 H 水池 I 观景台
/ 茶舍 /
E 改造前总平面
G D
引入水景
加入回廊和室外遮阳顶棚以串联空间
F C
H B
A
I 主体建筑部分加入夹层
掏空部分屋顶形成观景台
完成
19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陈百万故居博物馆 | 大展厅
20
蔚园博物馆 | 展厅
茶舍 | 庭院
茶舍 | 室内
21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酒店大堂
22
会所
客房
23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ARTORY 当代艺术博物馆 ARTORY _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完成时间 2015 年6月 成员 罗思宁、许安江 项目地址 广州大学城
ARTORY,是 Art 与 Factroy 的碰撞与结合,也是我们对 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讨论的火花。许多人无法理解当代艺 术是怎样来的,究竟在讲什么,于是我们创造出一个开放 式工厂的空间,提供给艺术家在此创作与展示当代艺术。 人们在此不仅可以体验当代艺术品,更能够体验艺术产生 的过程。 我们利用大跨结构解放了展览空间。参观者在其中是 自由的,展品是自由的,创作也是自由的。不同尺度的空 间——超大的展场、深远的展廊、规矩的展厅提供了丰富 的可能性。当参观者在其中行走时,他们的感受不是在传 统博物馆中进入一个个展厅的片段感,而是置身于一个统 一屋盖下的连续感。他们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展厅中,还是 展厅外,因为整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巨大的展厅。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此中也成为了展品。当他们进入 这个“工厂”时,就成为了工厂的一员。人们可以看展品, 也可以看人,可以围观,也可以被围观。 我们期望这个艺术与工厂碰撞的火花,也能激发出艺 术与艺术的碰撞、人与艺术的碰撞、人与人的碰撞,进而 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
24
25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26
/ 模型 /
模型制作在整个方案的推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方案初期我们通过模型推敲自由空间的实现方式,在方案表现中我们也 制作了一个掀开顶盖的模型。它着重表现了参观者在其中的状态——在或不在展厅中。此外,它也表现了空间的模糊与嵌套。
27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在对待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上,我们同样采取了开放的态度。虽然建筑看似一个实体,但其实际上通过一系列体量的穿插将室内与室外 连接了起来。这些体块在充当连接体的同时,也是一个个观景器,将湖景引入室内。同时,它们对应的室外空间也成为室内展厅的延伸。
广州大学城
28
路网分布及场地位置
强烈的公共属性
场地流线
通风示意
采光示意
中心湖
北
/ 总平面 /
29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办公夹层平面 /
/ 地库平面 /
30
/ 首层平面 /
北
31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二层平面 /
/ 二层夹层平面 / 32
/ 流线设计 / 我们组织了一些可以被选择的动线——人们可以直接进 入一层的大展场,也可以先完成二层的参观。事实上在 这个设计的展览部分中不存在纯粹的交通空间,所有的 空间都是可用于展览的。我们将交通空间与展览空间模 糊化以达到人们对流线的意识淡化。参观者不需要去寻 找什么,一切都会自然地发生。
I 参观流线 II 工作人员流线 III 展品流线
33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在结构与材质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能体现厂房空间与工业风格的做法。锯齿状的屋顶引入了自然光线,耐候钢板与粗糙的混凝土是对当代工业发展的致敬。
/ 1-1 剖面 /
/ 西南立面 /
/ 2-2 剖面 /
/ 西北立面 /
34
/ 展陈空间生产线 /
混凝土屋面
钢管 钢管
自由空间
双层 Low-E 玻璃 天沟 钢管
支撑 变截面支架 桁架结构 生产线
悬臂 电动滚轴
轻质石膏板 钢索 Z 轴向分割 Y 轴向分割
金属构件
X 轴向分割 横向模数
混凝土楼板 H 型钢梁
独立骨架
吊顶
箱型钢柱
空间间隙 水平交通
填充墙
垂直交通
35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入口空间
36
大展场
展厅
37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建筑学院系馆东厅改造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East Hall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个人作业 项目地址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系馆——27 号楼的前身是工程 制图大楼。由于设计年代的制约,27 号楼缺少进行学 生自由交流、工作坊工作、沙龙展览、休闲娱乐的场所。 学院决定对 27 号楼的东厅进行重建以满足以上各种 需求。 我认为公共且自由的空间是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 激情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悬浮的大盒子。在这个大 盒子中嵌套了一个小盒子,大盒子的底下也放置了两 个小盒子。通过这些盒子的错位组合又形成了更多的 灰空间。我期望这些看似简单但又丰富的空间能够为 各种活动的发生提供可能性。
38
/ 总平面 /
39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 首层平面 /
40
/ 夹层平面 /
/ 二层平面 /
41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42
/ 模型搭建 / 本方案模型的制造过程是完全手工的。在方案 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我便大量使用模型制作进 行推敲,这对体量与空间的直观感受有不可替 代的帮助,尤其是对这个方案的设计起了关键 作用。嵌套与堆叠的空间通过模型清晰反映。 如果说前期模型推敲了体量与空间关系, 后期的模型制作中就体现了结构与构造的思 考。整个模型的搭建尽可能去模拟准确的结构 关系,同时在构造上也追求精准的表达。 我认为对待模型的方式应该是“建造” 的——当我们没法一砖一瓦去真实完成一幢建 筑的建造时,模型的建造成为理解自我设计的 最佳方式之一。
43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其他建筑设计
Other Architecture Design
44
45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
平面设计是我最早着手进行的设计工作,也是设计思想的启蒙。它教会我如何遵守规则,同时 又突破规则。 出版物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是我在平面设计工作中完成较多的工作。大部分设计 都是受委托的,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RCBB 组织的 VI 设计,力德有威公司的宣传册设计, VRAGE 广告工作室的标志设计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我参与创办的《VISIONARY》杂志设计 等作品。 去真正进行完全的商业化设计让我接触到了不只是设计的过程,让我逐渐明白如何去进行 专业化的创作。
/ 标志设计 /
46
/ 出版物设计 /
/ 海报设计 /
47
PORTFOLIO by SINING LUO
摄影
Photography
摄影是我最大的个人爱好之一,是我放松自我的方式,也是我观察外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 建筑师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摄影师也同样如此。我总是尝试去寻找看事物的不同角度, 去理解自然、人、社会、城市的运转方式。在寻找角度的同时,也是发现人们需要什么、城 市需要什么、自然需要什么的过程。
48
49
+86 18680260179 fengzhidaov@qq.com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