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PORTFOLIO

Page 1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O R T F O L I O 吳倍均 WU,PEI-CHUN SELECTED WORKS 2017-2020


EXPERIENCE

RESUME 吳倍均 Wu-Pei Chun 1989/03/10 0988-506835 smallyellow7777@gmail.com

E D U C AT I O N

07/2016-06/2020

東海學士後建築 研究所 B 組 Mas ter of A rch i te ctu re l - Tu ngh a i U n i ve r s i t y, Ta i c h u n g

WORK 08/2020-01/2022

EXPERIENCE

C os m o C d e si g n, Ltd 沁 弦 國 際 設 計 A rchi tec ture & L i g ht i ng Desi g n

07/2018-08/2018

三 文 建 築 3 an d w i c h D e s i gn I n te r s hi p

10/2017-11/2017

F ie ld offi ce A rch i te c t u re M o d e l M ak i ng

WORKSHOP

07/2017-08/2017

Ma s te r of A rc h i te ct u re su m m er wo rk s ho p [ Te a S pac e D esi g n]

05/2017-06/2017

低飛顯影 / 城市意象工作營 [ U r ba n Inf og raphi c Desi g n]

S O F T WA RE P RO FI C I E N C Y

2 D d r awi ng

- A uto c a d , A d o b e p h o to sh o p , I llu s trato r, I n des ign 3 D m o d el i ng

-S ke tc h u p , Rh i n o +V - ray, L u m i o n

00


OUTLINE

C h a pter1 - P LUG I N- PATC H P ROGRAM S OF P ORT DE VE LOP M ENT

2020 Gr aduat i o n T hesi s

Ch a pter2

- C U B E H OUS E

201 7 Professi o nal Wo r k s

Ch a pter3

-L AY E R C O - F O U N D I N G B A S E

201 8 Professi o nal Wo r k s

Ch a pter4

- T E A S PA C E

201 7 Wo r k sho p

01


Chapter1

-

P l u g i n-Patc h P rog rams Of Por t D evel op me n t

-Location / K a o h s i u n g , Ta i w a n - Ty p e / Community

Center

Per forming Stage Exhibition Space Beaches

02


03


OBSTRACT

我 的 畢 業 設 計 位 於 高雄第一港口,一個從天然良港轉為被基 礎設施所侵蝕之地。

19 08 年 台 灣 縱 貫 鐵 路開通,縱貫線起於基隆,止於高雄,至 此 高 雄 第 一 港 口 由 天 然良港轉為日治時期南進基戰展略之地。

儲 放 貨 物 的 倉 庫 與 大 型機具開始佔據臨海空間,過去臨海區域 作 息 與 環 境 互 相 配 合 ,發展出獨特且與城市不同之生活方式, 依 據 潮 汐 ,浪 潮 與 產 業信仰,發展出當地的生活時間向度,以 及 與 自 然 環 境 密 切 關 係。

然 而 當 生 活 活 尺 度 逐 漸被大型尺度所取代,成為都市中的空白 處 , 一 個 生 活 無 法 接 近的區域,但港口公共空間需求依然存 在 , 只 是 已 沒 有 足 夠 之空間能夠負荷。

如 何 重 新 補 完 港 口 被 占據之空間,重新將工業尺度釋放回生活 尺度 ?

04


P R E FA C E

工 業 與 自 然

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大量的工作機會與便 利 進 入 每 個 人 的生活,各種大型機械開始出現,而港口則是留 下 許 多 被 大 量 基礎設施所侵蝕的痕跡。

自然孕育出我們所站的土地與生命,以良好的方 式 與 生 活 達 到 循環,然而工業時代,大尺度機械船隻與堤防截 斷 了 生 活 與 自 然的相互依存模式。

隨著漁港轉型為商業港口 ,不斷建設基礎設施 ,人 與 自 然 關 係 被截斷 ,過去隨著水岸而生的公共活動空間也逐漸 被 侵 蝕 , 轉 而被大型尺度機具所佔據,人與海的關係也由水 平 轉 為 垂 直 向。

在這樣的變化下,生活方式變為單一性,在港口 生 活 卻 感 受 不 到與水生活的方式,

其中轉型為複合式港口除了商業活動與運輸外,軍 港 作 戰 區 域 更將生活面推向更遠的距離,變成無法接觸之地,最 後 在 港 口 生活與在都市生活已無不同。

05


I L L U S T R AT I O N

變 動 地 景

早期人與土地關係緊密,以臨 海 居 民 為 例 , 依據潮汐,海風造就出每個時 期 能 捕 獲 的 不 同 魚種與魚量,不同臨海區域會 發 展 出 自 己 獨 特 的產業鏈及與其相符的作業方 式 。

不同季節,土地呈現持續變動的 地 景 ,在 地 景 被逐漸破壞與侵蝕後,這樣珍 貴 的 生 活 方 式 已 不復見。

人 與 土 地 的 關 係 也 失 去 平 衡, 在 這 樣 的 狀 態 下,如何將過去的時序再度創 造 呢 ? 不 是 要 重 新回到過去,而是以符合現在的 活 動 ,再 次 將 人拉回到與環境平衡的方式。

高雄第一港口變動地景

06


夏季漁夫作息

冬季漁夫作息 midnight

midnight

9

3

9

3

祭拜 出海

6pm

6am

6pm

6am 祭拜

卸貨

祭拜 清潔

3

noon

出海 交易

9

潮汐與出海時間

祭拜

清潔

交易

卸貨

3

9

noon

1.8m

1.6m

1.4m

1.2m

1m

0.8m

0.6m

0.4m

0.2m

0m

-0.2 m

-0.4 m

-0.6 m

-0.8 m

-1m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 : 00

13 : 00

14:00

15:00

16:00

17 : 00

18 : 00

19:00

20:00

21:00

22 : 00

23:00

24:00

高 雄 每 日 潮 位 統 計 圖 ( 2 01 9 / 0 8 )

過去討海人因為與環境的連結,每日的工作時程依 祭拜

據海上情況決定作息與工作。

3

並 且 出 於 對 海 的 敬 畏 也 發 展 出 深 厚 的 信 仰 文 化, 每 日 的出海祭拜與每月甚至每年最大的盛典 " 港祭 " 都呈現出了獨一無的變動地景。 6am

出海

9 卸貨

交易

祭拜

清潔

07


SITE

1 .

歷 史

1840 中英簽訂 [ 南京條約 ] 位於亞航終 點 轉 運 站 , 開 始 受 到外商青睞。

1860 台灣開港正式底定,正式成立英 國 駐 府 城 附 領 事 館

1900 縱貫鐵路開通,達到海陸運接駁 機 能 高 雄 第一港口,原為天然良港

1905 第一期築海工程開始

1908 鐵道線隨之向海埔地延伸,至鼓 山 魚 市 場 ,主要功能為運輸貨物

1937 持續填海造陸碼頭興建,[ 臨海工 業 區 ] 等 重 工 業 興 建

1945 成為高雄漁業重鎮,相關產業隨 之 建 立 ,如 製 冰 廠 , 水產試驗場

1967 高雄第二港口,人造港口,因第一港口不敷使用而建造

因 開 闢 第 二 港 口而與高雄分離之旗津

鼓山魚市場已不敷使用,另開闢 前 鎮 漁 港

1975 第二港口開通,產業逐漸轉移, 哈 碼 星 也 逐 漸 沒 落

2019 剩餘些微漁船及零星工廠

08


09


Em ban k m e n t

Lan d Reclam ation

人造堤防

填海造 陸

50M X 50M

10

Roa ds Se r v ic e

Industri al Facto r y

道路處

造船 工廠


Ra ilw a y Sy ste m 鐵路系統

0 10

50

100

11


SITE

2 .

變 化 的 海 岸 線 清朝時期

日治時期

工業時期

作息 & 產業與海

海既是活動場域,

大型機具及堤防出

配合共生

也藉由祭祀提升場

現,人與海關係出

域的神聖性,並經

現變化

由活動帶動人們的 參與性。

1880-1900

1900-1920

1920-1945

1945-2019

12


13


宗教

SITE

x 3 .

慶典

每日祭拜

信 仰

特殊慶典

社區各廟宇祭典/每月

人與神

港祭/每年

人與海

港祭與其他祭典差異

一個 區 域 的 信 仰 如 何 深 入 到 日 常 的 生 活 之 中 ? 『核心目的』 城市獨特性宣傳 討 海 人 以 海 為 生, 也 因 此 對 於 海 有 獨 特 的 情 感, 也 知 道 海 的 力 對海的敬畏 量,因此對於海一直存著敬畏之心。

固定不動的空間

移動的載具

如此豐富的情感,造就出與都市相比更加豐富的信仰文化,小至 D ay

D ay2

Day3

每日出海時的祭拜,大至每年一次的大型宗教活動,信仰與慶典 路 上 遶 境 開 始 1 0 :0 0 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

沿途 廟 宇 參 拜 ( 請 神 ) 1 5 :0 0

神 明 集 合 1 6 :0 0

神 像 集 合 0 6 :0 0

港 上 遶 境 結 束 靠 岸 1 5 :0 0

結 束 2 1 :3 0

祈 福 祭 祀 0 7 :0 0

港 上 遶 境 1 0 :0 0

岸 上 慶 典 1 6 :3 0

登 船 0 9 :0 0

下 水 儀 式 0 9 :3 0

神 像 集 合 1 5 :3 0

活 動 結 束 1 6 :0 0

信 徒 下 水 淨 身 1 6 :20

神像集合 08:

沿途廟宇參拜(送

港祭結束 14

港祭路徑

14: 00

09:00 13: 30

10:30

1 1: 30

13: 0 0 12

12:45 1 2: 00

港祭儀式流程 人與神

名稱

對象

儀式 前置 作業

祈安典禮 上轎典禮

誦經 神像登轎

廟方8-10人 廟方8-10人

儀式 流程 陸地與水

起駕典禮 祈福典禮

祝壽典禮

脫離

祭拜

廟方8-10人 信徒+居民 300-350人

祭祀主要 儲藏室

割火典禮 安座典禮

人與神

港祭 儀式

表演

人與水

下水儀式

港上遶境

表演

祈福 廟方40-50人

敬畏

上岸儀式

煙火施放

淨水

入水

人與水

淨化

C 場所與人 慶典

陣頭表演 儀式 結束

表演

戲台表演

廟方8-10人 信徒+居民300-350人 表演人員30-40人

影片放映 人與人 交流

神像安置 誦經室

B

祈福

14

空間需

A

連結

人與神

活動

展示

觀看 儲藏

廟方8-10人 信徒+居民300-350人

表演舞台 後台 儲藏區 淋浴


移動的信仰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對於海港城市的城市形象宣傳, 發展出專屬於港口的特殊信仰活動 -[ 港祭 ]

港 祭 與 以 往 祭 祀 活 動 不 同, 人 移 動 於 各 個 固 定 的 廟 宇 參 拜, 然 而 港 祭 除 了 陸 地 的 參 拜 活 動, 也 延 伸 到 了 海 上, 神 明 與 信 徒 移 動 至 船 上, 以 第 一 港 口 為 中 心 做 海上繞境,並在特定的時間停靠於不同的地點,信徒則在岸上參拜。

在港祭中,祭拜的對象也由神,轉移到了祭拜 [ 海 ] 海具有生產的能力 海具有強大的力量 海保佑出海人平安 海安定大家的心靈

在這裡 海是如同神明一樣的存在。

Da y 1

Day2

Day3

路上遶境 開 始 10:00

神 像 集 合 06: 00

港 上 遶 境 結束靠岸 15: 00

結束 21: 30

沿 途廟宇參拜 ( 請 神 ) 15:00

祈 福 祭 祀 07: 00

港 上 遶 境 10: 00

岸上慶典 16: 30

登 船 09: 00

下 水 儀 式 09: 30

神明集 合 16:00

神像集合1 5 :3 0

活動結束1 6 :0 0

信徒下水淨身 16: 20

神像集合 08: 00

沿途廟宇參拜(送神) 1 3 : 0 0

港祭結束 14: 00

15


1 1 : 3 0

S TA RT 1 0 : 0 0

1 4 : 3 0 1 0 : 3 0

1 2 : 0 0

1 2 : 4 5

16


1 4 : 0 0

1 3 : 3 0

17


港 祭

名稱 人與神

A

儀式 前置 作業

連結

活動

祈安典禮

誦經

上轎典禮

神像登轎

人與神

祈福 B 陸地與水

儀式 流程

起駕典禮 祈福典禮

脫離

祭拜 祝壽典禮 人與神

割火典禮 表演

人與水

C

下水儀式

表演

港上繞境

祈福

上岸儀式

煙火施放

淨水

入水

港祭 儀式

敬畏

人與水

淨化

場所與人

陣頭表演

D 慶典

儀式 結束 人與人

表演

戲台表演 影片放映

展示

觀看 儲藏

交流

用餐

18

烹飪


對象

使用空間

廟方 8-10 人

神像安置室 誦經室

廟方 8-10 人

廟方 8-10 人 信徒 + 居民 300-350 人

祭祀主要空間 儲藏室

表演舞台 廟方 40-50 人

後台 儲藏區 淋浴

廟方 8-10 人 信徒 + 居民 300-350 人 表演人員 30-40 人 廟方 8-10 人 信徒 + 居民 300-350 人 廟方 8-10 人 信徒 + 居民 300-350 人

19


SITE

4 .

侵 蝕

1920 港祭海上繞行範圍

2019 港祭海上繞行範圍

變動的土地 -

上圖中可比較出港祭海上之路徑因為不停增加的人造 堤防與填海造陸,造成海上的路徑越來越限縮。

雖 然 路 徑 限 縮 與 改 變 , 然 而 活 動 需 求 依 然 存 在, 將 港 祭 與 過 往 的 臨 海 公 共 性 活 動 補 上, 使 得 港 口 的 公 共 性 空間持續進行,為需要處理與面對的問題。

20


Land Reclamation

在 觀 察 基 地 的 過 程 中, 試 圖 將 基 礎 建 設 如 何 介 入 基 地 的 方 式 做 紀 錄 與 分 類, 最 後 整 理 出 三 種 對 於 人 與 環 境 阻 隔 最 大 以及最時常出現的類型。

1.L a n d R e c l a m a t i o n 填海造陸 過 往 為 潟 湖 的 第 一 港 口 , 擁 有 非 常 豐 富 的 水 上 資 源, 然而隨著鐵路與商業發展需要更多的路地來支援所需 的 空 間 , 也 因此改變人與海的距離。

2. E m b a n k m e n t 堤防 為 了 保 障 河 流 沿 岸 居 民 的 安 全 , 建 造 人 工 堤 防, 以 防 止 豪 雨 大 量 雨 水 匯 入 河 流 造 成 氾 濫, 然 而 堤 防 阻 隔 了 河 道 到 陸 地 的連接性,並將水與海由 水平轉為垂直向。

3. R o a d s S e r v i c e 道路 因應車流不停增加的道路系統依附於原有的自然環境 上 , 使 得 原 有的活動方式逐漸單一化

Embankment

Roads Ser vice

21


Strategy

1 .

土 地 邊 界

潮汐 -

由於地球公轉的關係,大部分的沿海每天都會經歷漲潮各兩次。

過 往 的 討 海 人 利 用 觀 察 漲 退 潮 而 決 定 不 同 時 期 出 海 時 間, 一 天 之 中 海 水 與 土 地 的 關 係 不 斷 變 化, 也 影 響 了 一 天 的 活 動 方 式, 造 成 討 海 人 對 於 環 境 變 化 的 敏 感, 也 深 知 如 何 與 環 境 共 生 共 存。 高 雄 作 為 一 個 良 港 , 一 年 中 的 最 高 潮 位 與 最 低 潮 位 然 可 到 2. 6M 的 差 距 , 然 而 填 海 造 陸 的高度已無人察覺到環境的變化。

因此藉由改變土地的高差及邊界的破壞,使得海在不同時刻滲入的程度,達到不 同 的 活 動 性 , 22

以及重新讓居住於臨海區域的居民能夠感知到環境一天中的變化方式。


潮高(m)

2.5

1.8m 2

1.6m

1.5

1.2m

1.4m

1m 0.8m

1

0.6m 0.4m 0.5 0.2m 0m 0

-0.2 m -0.4 m

-0.5

-0.6 m -0.8 m -1m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高雄每月潮位 統 計 圖 ( 1 9 4 7- 2 0 18 )

12

月份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 2: 00

1 3: 00

14:00

15:00

16:00

1 7: 00

18: 00

19:00

20:00

21:00

22: 00

23:00

24:00

高雄每日潮位統計圖(2019/08)

最高潮位1.6m 最低潮位-1m

b.

23


Strategy

2 . P L U G I N

PLUGIN如何重新補完港口被占據之空間,重新將工業尺度 釋放回生活尺度 ? 在此我制定了一個港口活動補完空間計畫,以信仰活動 港祭移動載具為開端,設計一個浮動的陸地在高雄第一 港 口 中 移 動, 補 足 因 都 市 開 發 所 缺 乏 的 活 動 場 域, 成 為 一個海上的公共空間。 基地擇點條件為過去與歷史有緊密關係的基地,或是被 基 礎 設 施 佔 據 最 為 多 的 地 方, 最 後 我 選 擇 四 個 基 地, 並 與 設 計 的 載 具 結 合 , 為 港 口 提 供 新 的 時 間 向 度, 區 分 為 [ Daily L ife] 與 [Event Space]。 有每日的 { 日常活動 } 與儀式性的 { 慶典活動 } 日常作 為 基 地 上 對 象 所 需 要 的 活 動 空 間, 但 當 載 具 靠 上 後, 則 會產生儀式性的 { 慶典活動 } 每個基地所產生的儀式性 活 動 有 一 日、 一 周、 一 季、 最 長 至 一 年, 也 因 此 有 了 將 不同族群交流匯集的機會。

24


3.

新 時 間 向 度

Daily

Lif e

&

Eve nt

S pa c e

我 將 四 種 基 地 的 使 用 對 象 與 缺 乏 活 動 分 析, 制 定 出 四 種 不 同 的 性 質 ,載具 平 時 固 定 停 靠 站為基地一,一年共有 148 天運行離岸,基地 二 則 為 中 繼 站, 載 具 停 靠 到 不 同 基 地 前 會 先 前 往 此 裝 卸 船 上 之 貨 櫃, 以 標 準 貨 櫃 尺 寸 2. 4 * 6m 為 基 本 單 位 , 依 照 使 用 p ro g r a m 轉 換 船 上 之貨櫃空間變化。 大 型貨 櫃 在 海 上 運 輸 扮演重大角色,然而在快速的消耗上,短暫性 的 使 用 期 限 , 大 量 的 報 廢 貨櫃造成環境的資源浪費。 因 此 在 設 計 上 , 將 一 個貨櫃 2.4*6m 的尺寸轉換為一個人能使用的 最 低 限 度 空 間, 而 貨 櫃 的 空 間 彈 性 變 化 , 則 不 限 於 使 用 活 動 與 方 式, 並 藉 此 將 工 業 所 生 產 的 物 件回到生活的場域空間上。

△ 基 地一 信仰 [ Da ily Life] 輪 渡 站等 候 區 觀景台

[ E ve nt Space] 每 月 大小 不 同 之 宗 教 活 動 - 1 / 6 - 1 /9_ 09: 00-1 7: 00 港祭

△ 基 地二 表演 [ Da ily Life] 社 區 教室

[ E ve nt Space] - 0 1/ 0 6 -01 /09_ 09: 00-1 7:00 港祭 - 0 3 / 03-03/1 0_ 09: 00-21 :00 音 樂 祭典 - 0 9 / 15 -1 1 /1 5_ 1 1 : 00-21 : 00 電影節

△ 基 地三 展覽 [ Da ily Life] - CO - W O R KING

[ E ve nt Space] - 0 1/ 0 6 -01 /09_ 09: 00-1 7:00

?

港祭 - 0 5 / 10 -06/05_ 1 7 : 00-21 :00 展覽 - 0 6 / 05-06/09_ 1 0: 00-1 5:00 啤酒節

△ 基 地四 夏日慶典 [ Da ily Life] 觀景台

[ E ve nt Space] - 0 1/ 0 6 -01 /09_ 09: 00-1 7:00 港祭 - 0 6 / 10 -09/1 5_ 1 7 : 00-1 7 :00 海水浴場

25


Design

1 . S i t e

P l a n

S I T E 4 S ummerFes t iva l 1/ 6-1/ 9 _09:00-17:00 港祭 6/ 10-9/ 15_09:00-17:00Be e r 11/ 15-12/ 5_09:00-17:00Bath in g Be ach

S I T E 3 E xhib it io n 1/ 6-1/ 9 _09:00-17:00 港祭 5/ 10-6/ 5_11:00-21:00Be e r 11/ 15-12/ 5_09:00-17:00Galle r y

26


S I T E 1 D oc ke d

S I T E 2 Per fo rmanc e

1/6-1/9 _ 09:00-17:00 港祭

1/ 6-1/ 9 _09:00-17:00 港祭 3/ 3-3/ 10 _09:00-21:00Mu sic 9/ 15-11/ 15_11:00-21:00Mo vie

0 10

50

100 27


Design

2 .

載 具

P l a n

2

1

3

1

4

PL AN -250

6

5

7

PL AN +350

28

1 ENGINE ROOM

5 K I TC H EN

9 V IE W IN G P OIN T

2 LOUNGE

6 M A IN A I SLE

1 0 M EE T ING ROOM

3 FEMAL E TO IL E T

7 CO F F EE B A R

1 1 OU T D OOR S PAC E

4 MEN' S TOIL E T

8 EXHIBITION ROOM

1 2 P ER S ONA L S T U D IO


9

8

10

11

12

PL AN +650

RO O F PL AN

0 1

5

10 29


30

Design

3 .

載 具

S e c t i o n


31


32

4 .

載 具

Design E x p l o d e d


C O N TA I N E R U N I T

VERTICAL MOVEMENT

THE MAIN STRUCTURE

CONNECTION CHANNEL WITH SITE

F L O AT I N G PA R K

L O G I S T I C S PA C E U N D E R T H E C A B I N

SHIP SKIN

C O N TA I N E R

C O M B I N AT I O N

33


34


35


36


37


SITE4

SITE3

38


SITE1

SITE2

39


Design

5 . S I T E 1 - D o c k e d

SI TE1 Docke d 1/ 6- 1 / 9 _ 0 9: 0 0 - 1 7 :00 港祭

過 去 日 治 時 期 , 山 上 神 社 與 哈 瑪 星 信 仰 中 心 連 接, 形 成 當 時 具 有 神 聖 性 之 表 參 道 道 路, 然 而 現 今 過 多 的 宗 教 活 動 臨 海 地 方已無足夠空間作使用。

臨 海 路 上 的 人 潮 也 使 得 輪 渡 站 擁 擠, 因 此 在 此 基 地 上, 將 當 時 表 參 道 與 現 今 的 重 要 道 路 交 會 處 作 為 載 具 平 時 停 靠 的 位 置 , 需 要 時 才 會 移 動 到 各 基 地 做 使 用, 而 停 在 基 地 上 時 也 作 為 支 援 宗 教 活 動 的 空 間。

PLAN 40

0

5

15

30


ROOF PLAN

0

5

15

30 41


42


43


44


RELIGION S PA C E EXTENDED P L AT F O R M

V I E W I N G P L AT F O R M

F E R R Y S TAT I O N

0

5

15

30 45


Design

SI TE2 Pe r f orman c e 1/ 6- 1 / 9 _ 0 9: 0 0 - 1 7 :00 港祭 3/ 3- 3 / 10 _ 09 : 0 0 - 2 1:00M usi c 9/ 15 - 11 / 1 5 _ 1 1 : 0 0 - 21:00M ovi e

46

6 . S I T E 2 - P e r f o r m a n c e


PLAN

0

5

15

30 47


基 地 二 作 為 日 治 時 期 鐵 路 運 輸 的 終 點, 而 現 今 已 看 不 到 過 去 的 鐵 路 與 倉 庫 痕 跡 , 之 後 填 海 造 陸 作 為 軍 港 軍 事 用 地, 使 得 原 居 住 地居 民 活 動 受 限 , 並且無法靠近眼前的土地。

策 略 將 此 作 為 一 個 表 演 用 地, 能 接 納 附 近 的 大 型 表 演, 並 提 供 附 近 居 民 的 日 常 休 閒 活 動, 也 作 為 載 具 上 貨 櫃 單 元 空 間 的 組 合 與 更 換的中繼站,當船隻需要前往其他基地時,能夠來此做貨櫃空間 的更 換 。

48


49


C O N TA I N E R MOBILE

LOADING

PUBLIC SQUARE

D I G D O W N PA R K

C O N TA I N

COMBIN

50


NER

N AT I O N A R E A

CONNECTING TRAIL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QUARE

AREA

0

5

15

30

51


52


53


Design

7 . S I T E 3 - E x h i b i t i o n

SI TE3 Ex h i b i ti o n 1/ 6- 1 / 9 _ 0 9: 0 0 - 1 7 :00 港祭 5/ 10 - 6/ 5 _ 1 1: 0 0- 2 1 :00Beer 11 / 1 5 - 1 2 / 5 _ 0 9 : 0 0 -17:00Gal l er y

基 地 三 為 過 去 船 隻 進 去 的 檢 驗 所, 也 是 與 大 型 船 隻 有 最 近 距 離 的 地 方 , 後 方 的 中 山 大 學 與 西 子 灣, 使 此 地 成 為 許 多 觀 光 客 聚 集 之 地 , 將 此 規 劃 日 常 為 創 作 者 的 工 作 室, 特 殊 活 動 則 能 舉 辦 創 作 者 作 品 的 展 覽 活 動, 而 當 載 具 停 靠 時, 則 成 為 能 支 援 展 覽 的 空間之一。

54


5

1

4

3 2

1 VIE W ING P OINT

4 E XH IB ITI O N SPACE

2 MAIN ENTRANC E

5 V ISITO R S ENTRA N C E

3 STUD IO

1F PLAN

0

5

15

30 55


2F PLAN 56

0

5

15

30


ROOF PLAN

0

5

15

30 57


PERMANENT SPECIAL EXHIBITION EXHIBITION

58


ARTIST STUDIO

0

5

15

30 59


60


61


Design

8 . S I T E 4 - S u m m e r

SI TE 4 S u m m e rFe st i va l 1/ 6- 1/ 9 _ 0 9: 0 0 - 1 7 : 0 0 港 祭 6/ 10-9/ 1 5 _ 09 : 00 - 1 7: 0 0 B eer 11/ 15- 12 / 5 _ 0 9 : 0 0 - 17 : 0 0 Bat hi ng Beach

1F PLAN 62

0

5

15

30

F e s t i v a l


ROOF PLAN

0

5

15

30 63


基 地 四 過 去 為 一 個 大 型 沙 灘, 隨 著 大 型 堤 防 的 興 建, 使 得 原 本 的 活 動 範 圍 逐 漸 限 縮。

把 此 規 劃 為 一 夏 日 祭 典, 只 在 夏 天 的 月 份 載 具 才 會 靠 上, 當 載 具 靠 上 時 會 形 成 一 個大型的海水浴場。

64

VIEWING

CONNECTION

P L AT F O R M

P L AT F O R M


D I V I N G P L AT F O R M

INDUSTRY ROAD

65


66


67


Chapter2

-

CUBE

HOUSE

-Location / Ta i c h u n g , Ta i w a n - Ty p e / House Exhibition Space

68


69


1

4

2

3

5 6

7

70

1

EXHIBITION

2

LOBBY

3

OFFICE

4

B AT H R O O M

5

POND

6

BEDROOM

7

W O R K S PA C E

8

GARDEN

9

LIVING ROOM

10

GARAGE

10


基地位於台中國立美術館前廣場空地,項目為 私人住宅+開放空間,因此需要區分出不同動線與 相對的開放性及隱性性。 基地附近有不同高度起伏的草皮,為了將建築 與之協調,通過立方體的疊加,將不同的建築量體 設計不同的高度和尺寸。

8

建築量體交疊出公共與私人空間。內部庭院被放 置於建築量體內。 居住者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並且可以看到很 好的視野。 展廳入口處的水池不僅是為參觀者提供的,藝 術 家 們 還 可 以 從 住 宅 步 行 到 展 廳, 欣 賞 水 池 的 景 色。

9

不同維度的量體交錯,將低層的入口與展廳的 高 內 部 進 行 對 比。 除 了 大 窗 戶 的 明 亮 效 果 外, 當 人們在體量內走動時,有助於清楚地感知空間的高 度。

PLAN 71


72


73


74


75


76


77


Chapter3-

L AY E R C O - F O U N D I N G B A S E

-Location / Ta i c h u n g , Ta i w a n - Ty p e / Co-Working Co-Living

78


79


SITE

1 . 都 市 濃 度

都市

基地 Site

基地位於東海第二校區入口處停車場,前方為台灣大道,高

SITE PLAN

樓林立,吵雜的汽車聲。後方為東海大學第二校區,有溪流與 茂密的樹木,位於都市與學校自然綠地之間,因此在基地探查 時,不同基地位置對都市感受度有很明顯的變化。 該項目是青年人的共同創始基地,並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青年住宿不僅有共同工作,也有共同生活。

自然 80


概念模型 Study Model

設計過程 Design Process

01 原有量體 Building Mass

02 層次 Layers 將 基 地 上 明 顯 感 受 到 都 市 vs 綠 地的地方 , 作為層次的劃分 , 共 區分為 6 個層次

概念 Concept 03 空間 Spaces 城市裡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斷變化的信息、擁擠的車流和高

置入空間與樓板

樓大廈的天際線。 因此想讓人感受更多的自然。 像水流的聲 音,還有樹木被風吹過的痕跡。 想要在城市和自然之間做出區 別,當人們在空間中移動時,人

們可以感受到城市和自然的

變化。

以濃度作為此切入點,將建築設計作為感知都市濃度的工具, 創造不同空間與層次,以牆為媒介,讓人在空間中步行能感受 到不同程度的都市與自然。

將在基地有特殊感受到明確都市自然變化的地點,作為一個 單位,共區分出六個單位,並置入六道不同厚度與開口的牆, 使在穿越六道牆中,不論是聽力或視覺都會有明確的感知。

一二樓為開放空間,做完辦公室與展覽用途,三至七樓為居

04 實虛 Real&Vir tual 依據路徑的層次,將部分挖空與 更換材質創作出實虛空間。

住空間,在開放與隱私空間設置不同的路徑,因此在不同樓層 能感受到的都是濃度皆會有所不同。

05 路徑 Route 立面加強面對都市的開放性,增 加開口,除了六面牆外,還在入 口處設計了四面低矮的牆,不同 程度的開口,透過牆過濾汽車的 聲 音。 進 入 建 築 後, 可 以 感 受 到環境由嘈雜轉為平靜。

81


Design

2 . p l a n

A

B

1

2

C

C'

3

2

4

D

D

5 1

ENTRY

2

EXIHIBITION

3

S TA I R + E L E VATO R

4

B AT H R O O M

5

S E M I - O U T D O O R S PA C E

6

CO-WORKING ENTRY

6

A'

82

B'


Ro of Garden

Ter r ac e

Vo i d

Ter r ac e

Ro o m

Ki tc hen

D'

Co - wo r k i ng S pac e

Vo i d Coffee Vo i d

S em i - Outdo o r S pac e

Exhi bi t i o n

Ent r y

1F PLAN

8 80 3


Design

2 . p l a n

7

10

8

11

9

2F PLAN

13

6F PLAN

AA' SECTION 84


12

3F PLAN

4F PLAN

5F PLAN

7

Coffee

8

Meeting Room

9

Co-Working Space

10 C o - L i v i n g R o o m 11 K i t c h e n 12 Te r r a c e 7F PLAN

ROOF PLAN

13 R o o f G a r d e n

BB' SECTION 85


Design

3 . P e r s p e c t i v e

當人們在建築體量中移動時,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感受到 不同的城市和校園元素。 因此,六面牆被用來阻擋和揭示人 們想要感受的區域。 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會逐漸感受到 城市濃度的變化。 為了配合基地地形。 六面牆的長度是逐漸變短, 厚度也逐漸由厚變薄。 厚牆不僅是牆,還具有內部使用的功 能。 牆壁不斷開放,尺寸逐漸增大,讓用戶可以從一定的角度 觀 看 城 市 空 間 。 隨 著 距 離 的 越 來 越 近 ,城 市 的 聲 音 逐 漸 出 現 , 城市的氣氛逐漸增強。

不同程度的牆上開口,也產生光影的變化,必且許多置入 於其中的半戶外空間與廊道,使漫步時不僅能感受環境,對於 季節氣候也能有明顯的感知。

C CC' CS' ESCETCI T OIN ON

86


DD' SECTION

87


N O R T H E L E VAT I O N

W E S T E L E VAT I O N

88


S O U T H E L E VAT I O N

E A S T E L E VAT I O N

89


Chapter4

-

WORKSHOP

-Location / Ta i c h u n g , Ta i w a n

90


91


Site

SITE

基地 Site

基地位於東海第二校區老師宿舍前庭院,庭院四周有竹林, 竹林前為馬路,成為道路往住處的過度空間,以此作為一個茶 空間的基地。

設計 Design

以對茶的感受與理想的喝茶空間狀態去做發想,在觀察基地 後,使用當地材料竹子作為創作的材料,垂直高低錯落的竹子 與水平交錯的木板,不規則的高層錯落形成置身自然環境的氛 圍,也因沒有明確的牆體,空間不被明確的定義範圍,使來喝 茶的人能自由選擇喜歡的空間。

92


1- Use Of Local Materials

2 - M a k e Tr u e D e t a i l

3- Confirm Load And Safety

4 - Wooden Gridwork System

5 - Determine The Height Of The Roof By Physical Scale

93


Design

1 . D e t a i l

Plan Design Process

Detail

前期設計想像圖

94


使用訂製的鐵件固定木板與竹子,將木板設計成錯開的不同 高層,利用高度差創作出不同的空間區域。 在設計時刻意將框架結構梁不突出木板,並切出斜邊,因 此在視覺中看不到梁,造成木板像漂浮於空中,搭配上垂直向 上的竹子,就像是竹子做為木板的整個結構,

95


96

Design

2 . P l a n


PLAN

97


AA' SECTION

CC' SECTION

98


BB' SECTION

DD' SECTION

99


100


10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