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區 通訊 2011年
紅磡聖母堂
六月刊
「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 ......為我作證人。」(宗1:8) 主任司鐸 馬偉良神父 助理司鐸 麥冠達神父 牧職修女 蘇衍慧修女 明供聖體 平日彌撤 提前感恩祭 主日感恩祭
-
逢星期五晚上7:00至8:00 早上7:00 星期六晚上7:00 早上8:00(粵語)、9:15(英語) 9:30(粵語)、11:00(粵語)、 中午12:30(英語)、及 晚上7:00(粵語)
編者的話>>
今年六月份有两個重大的慶節,一是耶穌升天 節,二是五旬節,即聖神降臨節。這两個慶節, 對宗徒來說,有着深遠的意義。因為他們是這两件歷史事實的第一見證 人,是他們親眼目睹救主耶穌基督徐徐上昇,被一塊雲彩接去;也是他們 親身體驗聖神臨於他們身上的奇異感覺和效果。他們由惶恐不安,愚眛胆 怯,瞬間轉變為剛毅明達,勇於為主作見證。但對現今的基督徒,猶其是 那些新領洗的兄弟姊妹,聖神降臨節又有甚麼意義呢?正如閻德龍神父在 五旬節提前彌撒的聖道中指出,昔日臨於宗徒身上的聖神,今日藉堅振聖 事,同樣降臨在我們每一個教徒身上。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倒空自己,騰出 空間,讓天主聖神進入我們的心田,與祂合作,改變自己,如同宗徒一樣 呢?這真值得我們去反省。 今期六月份的堂區通訊,內容多姿多采,有神父、修女、教友和新領 洗者的信仰分享。亦有關社組有關最低工資的來稿,及為升降機經費籌款 的步行籌款花絮等等。這些信仰分享,可以幫助我們作生活反省和堅定我 們的信仰。希望其他教友亦能踴躍來稿,分享你們與主相遇的寳貴經驗。 主佑!
活動預告 (1) 6月24日星期五晚上7:30分在新禮堂舉行101慕道聚 會,主題為「生命時光機」,歡迎教友帶同未領洗的親友 及同事一同參加。 (2) 6月25日星期六晚上8:00(提前彌撒後),為新教友舉 行修和聖事,請各新教友屆時出席,領受基督的天恩。 (3) 7月1日至3日(星期五公眾假期至星期日),堂區舉 辦一連三日的肇慶朝聖之旅,詳情請參閱堂區告示板。 (4) 7月9日至8月27日一連八個星期六(14:00至16:00), 青年牧民小組主辦樹脂黏土班,全期費用380元,詳情請 參閱堂區告示板。 (5) 7月23日至8月13日期間六個星期六(11:00至13:00), 青年牧民小組主辦暑期結他班,全期費用500元,詳情請 參閱堂區告示板。 (6) 原在四旬期舉辦的愛德行動,因舉辦步行籌款而延至 七月底舉辦,到時會在堂區報告公佈。 (7) 堂區準備探訪教友,有意接受探訪的家庭,可到秘書 處登記。
鳴謝 截至6月11日,升降機籌款已達$5,535,900。除步行籌款外,各善會亦 想盡辦法,舉行不同形式的義賣活動,例如讀經組義賣T恤、主日學義賣毛 公仔、在母親節義賣花等。多謝善會的不斷努力和教友的慷慨支持!!
2
希望的訊息 麥冠達神父
當一個家庭等待著新成員,特別是 新生嬰兒的出生,通常都視為大日子, 是一個喜樂和希望的日子,值得大肆慶 祝。在準備迎接這日子之前,需要好好 地籌劃,一步一步地安排。家人會為孩 子選一個好好的名字,我在香港的日 子很短,對這方面還未清楚,然而在我 家鄉,大多選一個響亮的名字,比如 “Dominique”或“Jean(John)”,因為 上百個人以這命名。為此,很多人不再 用這些普通的名字了,而用上“Jenny”, “Gerald”,“Pierce”,“Estella”等等,新 名字,新氣象。 家庭新成員帶來新希望,新動力。 我們會讓新成員感到各人歡迎他/她成 為大家庭一份子。我們也對他/她懷有 希望,相信他/她會帶來歡樂,將對家 族作出貢獻,光宗耀祖。我們確信自己 的生活方式可以為他作模範,盡己所能 以身作則。為此,家庭對每個人來說都 是很重要的。家庭是我們學習去愛和被 愛,去分享的地方。當然,我們亦可在 學校、朋友和社會中學習怎樣生活。不 過,說到家庭,我們知道這是指:我的 生命是由這裡開始的,家庭內可享歡樂 及和諧,且滿有希望。一個欣然迎接新 生命來到的家庭,一定對將來存有希 望。懂得犧牲自己時間令別人快樂的 人,便是懂得快樂真諦的人。他們發現 令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這才是真正 的家庭觀念。總括來說我們的教會也是 一個大家庭。透過我們的生活,同樣的 精神,也該存在教會的大家庭中,在這 裡我們更接受了耶穌的訊息,一個希望 的訊息。 我們都知道復活節後,教會增加了 一批新力軍。這些新成員經過一段長時 間的準備和個人的考慮,決定領洗,步 向耶穌。我通常稱這為希望的決定。現 在我們與他們一起 繼續慶祝這生命中 最重要的階段,讓我們特別關懷他們。 首先讓他們知道教會歡迎他們加入這大 家庭,尤其是紅磡聖母堂非常歡迎他
們。大家庭的意思是我們在基督內都是 一體的,是我們生活的中心,基督使我 們連繫在一起。聖保祿致迦拉達人書提 醒我們:「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 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 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 3:28)雖然這似乎是理想,可是真的會實 現,只是需要靠我們的選擇。我們很多 時都會依循世俗的觀念去區分(種族、 宗教、職業、政治和貧富),未有跟從 耶穌的囑咐去生活:去愛和遵守祂的誡 命。如果能夠實行的,便可以和祂合而 為一。我們可以在新玩意、facebook,網 絡和花費的娛樂等等尋到開心,雖然我 也是一樣,但我們對耶穌的愛是否更大 呢?耶穌是否唯一的選擇或是以上其中 之一的選擇呢?我的答案是:祂是唯一 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藉著耶穌,我們選擇了希望的訊 息,希望與信德是互有關連的,因為沒 有希望,信德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懷有 望德和信德,就可以面對將來任何可以 發生的事。因為耶穌與我們同在,因為 祂第一個愛了我們,祂並為了我們犧牲 了性命。我們讀過:「人若為自己的朋 友捨掉性命,再沒有這更大的愛情了」 (若:15:13)。我們應該以愛還愛。我 們領洗的喜悅應在生活中彰顯出來。每 天勤讀聖經,隨時隨地祈禱,參與堂區 的活動和善會,是加強我們信德成長的 途徑。毫無疑問,堂區教友是這批新成 員的模範,並需要"舊"教友的支持。 我們要為他們作好榜樣。在慶祝新教友 加入堂區大家庭之際,我們想起引導他 們認識基督的傳道員和主日學導師們, 謝謝他們奉獻了精神和時間,讓我們互 相代禱,使我們的教會繼續成為眾人的 大家庭。 恆常為你們祝禱!
3
安息主懷
陳美鳳修女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位生我育我摯愛的母親於本年四月 十日凌晨在家中靜悄悄地離我們而去,結束了她在此塵世的旅程。(四月十日剛巧是我 們的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逝世週年的紀念日,先母能有會祖陪伴她返抵天鄉,真是有 福!) 猶記得母親離世當夜,被電話鈴聲喚醒,心想:在這夜深時分,是誰的來電呢?不久 便聽到腳步聲,從遠至近的走到我的房間前停下,院長敲門輕聲的對我説:「是你的電 話。」一聽之下,家人告知我:母親於夜半時分咳了幾聲、打了幾個噴嚏後,便安然離 世。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接到這個噩耗,當時表面上我似乎顯得很鎮定,但内心實有 説不出的感受。 母親離世至今雖然已有個多月,但整個葬禮的過程至今仍歷歷在目,在守靈祈禱的分 享中,首先由我的姨甥向先母表達她内心的感受,一聲一句真情的分享,道出了先母對 她撫養無私的真愛,而最感人的一幕是:「如果有來世的話,我願意作您的母親來照顧 您。」 在我分享的過程中,一幕幕童年的生活片段呈現眼前,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但我可 以肯定的説一句:「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很疼愛自己的兒女。」(包括先母在内)由於家 境清貧,姊妹眾多,先母爲了幫補家計,在家附近的一所塑膠工場取了一些膠花回家加 工,一則可在家中照顧我們,二則也可賺取一些工錢。作爲子女的我們,更利用空餘的時 間,上下一心,齊齊合力,作這手作業,其樂融融。 爲了希望賺取更多的工錢,先母更到工廠工作,而我們一家便由外婆來照顧;平時我 是很少有機會穿新衣的,通常都是最大的把不合穿的衣服,一個傳一個的去繼承,雖然如 此,但在過新年的時候,先母總會買一些新衣、新鞋襪給我們。 由於我年幼時體弱多病,而三家姐又在梯間跌斷了手,故先母孭着我們常在伊利沙伯 醫院及九龍醫院往來。到我們長大後,各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每一晚若家中有人未返 家的話,她就總是睡不着,待全部返齊後她才可安然入睡;甚至當姊妹們出嫁後,每逢過 節當家人共聚歸家後,她總是要聽到各人來電報平安後才安心,怪不得古人有一句諺語: 「養兒一百歳,長憂九十九。」 當她知道我有意入修院時,她第一句説話是:「修院有沒有湯飲呀?」就是這一句 「修院有沒有湯飲呀?」便道出了先母對我的疼愛。甚至連她走到人生最後一程時,她都 是為我們設想,不願煩擾我們,免得我們為她憂心及奔波。媽媽,在您一生中,您為我們 付出的實在太多了,深信您現今已在天上享受着永恆的福樂! 在籌辦先母喪禮的過程中,感謝天主派遣了很多不同的天使來協助,致使一切進行暢 順。在此,我再次謹代表我的家人衷心向各位主内的兄弟姊妹致以萬二分的謝意,特別是 在百忙中抽空主持禮儀的關傑棠神父、安排禮儀的關小梅修女、聖母堂的兄弟姊妹及修會 的姊妹們,多謝你們對我的支持及情懷,深信先母在天之靈一定會祝福你們的。 媽媽,在此我也代表我們姊妹八人用以下的八個字來表達我們對您的敬意: 瑞 應天恩 蘭 薰桂馥
4
時薪 關社來稿 最低工資的成立 早於80年已有最低工資問題的討論,因 當時香港經濟處於高增長期,工人有較大的 保障及議價能力,因而擱置討論;2006年香 港經濟復甦,但基層勞工未能受惠,工資長 期偏低,因應社會情況政府發動工資保障運 動,希望勞資雙方合作以協商合理的工資。 從良十三世《新事》通諭講到「工人和僱主 可以作自由的協定,特別是對於工資可以作 自由的協定;……報酬必須能使工資獲得者 足夠維持其合理而節約的安適生活。」經歷 數年的工資保障運動但未有成效,因大部份 的僱主未有參與,最終未能保障基層勞工的 收入。社會上因而有最低工資立法的研究, 以保障基層勞工的收入,而最低工資法例於 2011年5月1日生效。
最低工資保障基層勞工的收入 最低工資原意在保障基層勞工有合理的 工資,使其能養活自己及其家人,並能維護 個人的尊嚴、維持社會的穩定及減少貧富的 差距。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通諭「人的工作」 有提到:「一個負責家庭的成人,他的工作 的公道酬報,應該足夠使他能建立並恰當地 維持一個家庭,並且對此家庭的未來能有保
障。」而《新事》通諭講到僱主要尊重工人 勞動的尊嚴,「工人並不是他們的奴隸;他 們對於每一個人,都必須尊重他作為人以及 作為基督徒的尊嚴。」
最低工資立法的爭議 最低工資的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社會 上有不同的聲音,有贊成、有反對。而工資 的定位亦有很大的迴響,分別有人提出時薪 33元、24元及20元,最終落實28元。而時薪 28元的同時,休息日及飯鐘錢有無薪的問題 爭論,法例的訂立內容含糊不清,祇說工作 時薪可得28元,休息日、膳食時間並沒有規 定,引起很多勞資爭議的問題。表面上基層 勞工工資好似一樣,但休息日、膳食時間有 薪或無薪直接影響實質收入的差異。在《新 事》通諭講到「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一個工 人的工資足夠使他維持他自己、他的妻、和 他的孩子們的合理的安適生活,」亦有講到 「公平工資:在我們決定怎樣的工資才算合 理之前,我們無疑還要考察到許多問題;但 是富人和僱主卻必須記住這一點 ── 為了 個人的所得而對貧窮無助的人施行壓力,或 是從別人的困乏中圖謀個人的厚利,卻是一 件無論人的法律或神的法律都一律認為有罪 的事。」
5
聖若瑟會旅行 5月4日聖若瑟會旅行,地點是柴灣海星堂。得到海星堂主任司鐸布神父熱誠接待,詳細地講解海星 堂的歷史背景,以聖母瑪利亞海星之母為堂區的主保。午膳後到海事博物館參觀,讓各組員有機會認 識香港航運的蛻變,十分有意義!
6
聖母堂的第一次「百萬行」
籌款小組成員 Edna
4.25步行
步行籌款唔准走
神父打氣叫“加油”
行到無氣抖一抖
兄弟姊妹自己“友”
蘇爺
2011年4月25日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聖母堂的教友們齊心合力完成了一次極具意義的步行籌款活 動。經過一個多月來的善款收集,結果是令人喜出望外!在扣除租車等開支(支出共HK$12,233.-) 後,共籌得HK$1,005,722.- (港幣一百萬零五千七百二十二元),實實在在是一次百萬行呢! 籌款小組各成員為此衷心感謝堂區教友們對是次活動的支持,出錢又出力,還有一些熱心的教友 家庭,更扶老攜幼參與,身體力行為我們的升降機籌款而努力。 已計算步行籌款所得的捐款在內,截至6月11日止,堂區共籌得HK$5,535,900.-(港幣五百五十三 萬五千九百元),距離目標的六百七十萬元,尚欠一百二十萬元。作為聖母堂的一份子,我們都知道 任務的艱巨,所以才特別為此成績感到驕傲,各位教友努力!加油!
7
〈聆聽、包容,共建和諧家庭〉工作坊
『和諧家庭』相信大家都希望 擁有,你希望伴侶及子女視你為好 友,與你無所不談嗎?你希望成為 善解人意的可人兒嗎?有些夫妻, 婚 後 多 年 仍 覺 溝 通 不 到, 雖 住 在 一起,卻覺得對方沒去聆聽自己的 說話,兩人之間像有塊玻璃隔開似 的,有何方法可令大家「接軌」?
很多謝婚委會幹事 Michael 及 牧靈輔導班的同學在百忙中抽出時 間與我們分享聆聽的技巧 ,讓我 們透過小組練習,學會設身處地去 體會對方的感受、以合宜的回應, 讓對方聽後感覺舒服、被了解,很 想繼續跟你談下去……
原來溝通涉及許多東西,如: 聆聽、語氣、回應、合適的時間、 地點等…… 假設你伴侶被心情不佳的上司 痛 罵 了 一 頓, 下 班 後 將 這 事 告 訴 你,你會怎樣回應呢? A. 睇 開 D 啦! 唔 發 生 都 發 生 咗 咯,算了吧!無謂為D小事勞氣! B. 你老板成日都係咁架啦!發完 脾氣就無事喇,尤佢囉。 C. 你這個情況,大把人係咁啦! 我睇冇乜打工仔未試過。 D. 乜你仲未放低呀?咁小事都睇 唔開,咁小器!
堂家組
8
E. 你有個咁嘅上司,無端百事都 會罵人一頓,難怪你咁激氣咯!
出於善意的建議、分析、安慰,甚至批 評全都可能是事實……不過對吐苦水者有幫 助嗎?聆聽者假若可以先接納並認同對方的 感受,讓他感到有人明白他,對疏導激動的 情緒和不快是有正面的幫助;傾訴過後,冷 靜下來,往往都能自行找到出路。
用心聆聽、覆述對方的感受是有效的 回 應 ……「 溫 和 的 回 答, 平 息 忿 怒 」( 箴 15:1)。此溝通技巧名為『同理心』, 像其他技巧一樣,要多練習,才可運用自如。 建議大家與伴侶訂個暗號,提醒對方好好運 用同理心,一起掌握這份奇妙的神奇力量 吧!
有時候,我們會在痛苦中忿忿不平地呼 喊天主「點解……? !」,天主不會出聲回 答,祂卻默默無聲地守在我們身旁,透過身 邊的人給我們啟示。 「沙灘足印』的故事 正是天主和我們的寫照 - 在痛苦中,默默
無聲的天主原來沒有離開,反而是抱著我們 「同」行,全心全意地聆聽我們呢! <此文輯錄自 Michael 工作坊上之分享 及筆記>
9
參加者對講者之回應 : 回應(一) “衷心感謝您同理心的 分享,意猶未盡,麻煩您 如 有 其 他 資 訊 e-mail 給 我可以嗎?謝謝!” 回應(二) “Thank you, we shall keep in touch! By the way, I am from XXXX church, I believe parents from our church will be interested on this topic since better communication skill is required for daily contact with our kids too.” 回應(三) “We are very thankful for the seminar held on 15/5. We enjoyed very much and special thanks to Michael and all the staff involved for the group study.” 回應(四) “We would like to receiv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sample cases with Q&A as we believe those practices could help to improve our communication skill – not only between us but with all our loved ones...” 回應(五)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look forward for the next seminar.”
10
無限回憶
信仰小團體,又名基基團 (全名:天主教基層基督徒團 體),是一群領了洗的教友,為了延續當初領洗時的心火,繼 續定期翻閱聖經,研究基督的聖言,以致將聖言融和在日常的 生活中,而凝聚成的小團體。 每個小團體約有十多位團員,由同一班慕道及領洗的同 學,或是由彼此熟悉而志同道合的教友自組成立。每個月或數 星期一次定期聚會。每次聚會包括互相問候、支持,閱讀一、 二篇聖經,自由分享從聖經中得到的感動,一齊祈禱、彼此祝 福,及同唱聖詠等。團員亦會在特別的日子加入美食大會、燒 烤、茶聚等有益身心的活動。 聖母堂的信仰小團體得到各任司鐸的支持,及牧職蘇修女 的悉心輔導,從1977年第一個基基團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個 小團體持續地聚會。「信仰小團體核心組」在1996年成立,為 協助新領洗的教友組織新的小團體及支援各基基團,亦保持與 「香港天主教基層基督徒團體聯會」聯繫。
信仰小團體 回應2011教友年
為回應及支持新領洗的兄弟姊妹們候洗的心聲,兩位核心 組姊姊分享她們對當日領洗時的回憶及跟隨基督後的感受。
譚麗英
小時候,我因為就讀天主教學校,所 以對天主算是認識;可是自從離開學校 後,環境的改變,我竟遠離了天主。每天 只是渾渾噩噩地過,沒有目標,生活總 像缺少什麼似的,完全忘記了《要理問 答》:“為什麼生在世上”了。 幸而仁慈的天父並沒有放棄我。在聖 神的帶領下,我突然醒悟,要再上道理 班,尋找天主。經過一年多的慕道期, 得到上主的恩寵,我終於在2005年3月26 日,在聖母堂由余尚實神父為我付洗。當 時我既緊張又興奮。我對自己說:“從今 我定要做天父的好女兒,絕不能做個有名 無實的基督徒,要恆常祈禱,勤讀聖言, 遵從耶穌的教導,善渡信仰的生活。” 隨著領洗我的人生觀亦改變了,做事 較前積極,凡事學會感恩,活得比前開 心,連纏擾我多年的「失眠症」也不藥而 癒。但我恐怕軟弱的我,容易犯錯,惟有 提高警惕,時要反省。祈求聖神的帶領, 聖母媽媽的代禱,助佑我遠離罪惡,全心 信賴上主。但願我有生之年,完全按照主 的聖意而生活,做主中悅的事。
個人及小組共同回憶 自己幾時領洗, 誰人給自己付洗, 當時情況如何? 何慧儀 憶述 轉眼間不知不覺地我同兩個女兒一齊 在2003年領洗,至今已八年了,回想於03 年領洗的我們真是一個非常經典而又難忘 的入門聖事,當時余尚實神父幫我們受洗 的,因為遇着當年的『沙士』疫症,就是 這樣我們全部新領洗的兄弟姐妹都要帶上 口罩;亦包括參與感恩祭的教友,最可笑 的是,當最神聖時刻 – 受洗禮時候,大家 都想影張個人全面照作留念,垂低頭水洗 時我們都立即以十份之一秒的速度除下口 罩;”咔喳”聲之後立即帶回口罩,如是 者見到大家都是這樣,當時自己的心情雖 然戰戰兢兢,其實既開心又興奮。 現在的我,令我深深的體會到天主真 真正正的存在,無論在精神上、家庭上及 工作上都給我很大的力量和恩寵,常常帶 領我輕鬆地跨過每一次的困難,所以我們 一定會時時祈禱,事事感恩。感謝主!
11
玫瑰經與我 當我讀大專二年級時,家母突然去世。臨別前 一晚,我從宿舍回家探望,怎料到是見她最後一 刻,她囑咐我要每日感謝上天給予我「生命」,原 因在我兩歲時,染上肺炎,眼見我快要窒息死亡, 她慌忙抱着我向上天祈求,一會兒 後我竟然康復過來。她原是個 佛教徒,但沒有將功勞歸 於觀音娘娘,只說不知 那個神眷顧了我。 2002年我初 次探訪何文田 牧民中心, 兩位不認識 的姊妹招 呼我,大 概是我心 情欠佳, 她 們 說 要為我 覆手祈 禱。在 過程中 我不知 道 為 什 麽 哭 起 來 ; 就 在那時, 她們看見 聖 母 抱 著 一個孱弱的 嬰孩,向天祈 求。她們便問我 是否年幼時體弱多 病,我就覆述家母 臨死前的囑咐,她們解 釋說:「是聖母的轉求, 天主治癒了妳!」那一刻, 我也看到聖母緊緊抱着我,向光處 祈禱,我喜極而泣,更憶起我過去奇妙的經歷。 中二那年,我由一間基督教學校轉到天主教 學校唸書。聖經課時,修女詳細地解釋進聖堂 的禮儀,又教我們誦讀天主經、聖母經、聖三 光榮經、玫瑰經等。聖堂是我上學的必經之路, 很多同學都在上課前、午飯時或放學後到聖堂祈 禱;特別在聖母月,我們上聖經課時或會到聖 堂或聖母巖前誦經。修女亦有談及露德聖母、 花地瑪聖母的奇跡,我們聽得津津樂道。結果
12
芳草
這成了我的習慣,有時候我會與三兩知己一起 到聖堂誦唸玫瑰經,中學畢業後我還受了洗。 1992年我完成了英國三年的兼讀學位課程, 三年後再到倫敦一所大學進修,可是天氣 太冷,我強忍讀了八個月,失敗而 回。回來時,只餘下五萬元, 僅夠數個月的開支。於是我 開始每日誦唸玫瑰經,四 個月後終於找到一份教 席,便滿心歡喜到尖 沙咀玫瑰堂謝恩。 一年後合約 結束,我卻找不 到一份正職,只 有到處代課, 希望日後獲得 學校繼續聘 用。2000年 1月,我接獲 一份教中二中 文及聖經的五 個月合約。 我憑著認識誦 唸玫瑰經的方 法,順利通過 面試而獲得聘 用。最後,我靠 著搜集資料、錄 影帶和每日祈求天 主的帶領,成功授 課,還獲得學生及家 長的稱許。6月30日那 天,我本想外出旅行,由 於以色列政局動盪,最終選 擇了土耳其,並於8月初出發。 8月15日是聖母升天瞻禮,我 懷着熱切的心情,在厄弗所聖母故居前點燃 蠟燭,為自己和好友向聖母求取職位。回程 後幾天,我竟接獲官立中學的通知,代課 一年,教的科目竟是心儀的視覺藝術科。 回想起來,聖母的轉求是功不可沒的! 雖然聖母月已過去,但我仍會求聖母助佑, 因為這是「通過聖母,到耶穌處」的捷徑。
基督徒生活與標記 各位教友,你們好! 今年是教友年,在今年內,我們每一月都 會就著不同的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有關教友 年不同的訊息,以及生活的反省,今天就讓我 們一起探討一下,「基督徒生活與標記」這一 個課題。 一枚結婚戒指對一對夫婦來說,是象徵著 一生一世愛的承諾。結婚戒指就成為了他們愛 的標記了。一件會衣,為修道人來說,是代表 著他們願意以忠貞的生活去回應天主愛的盟 約。會衣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標記。 在聖洗聖事的禮儀中,候洗者接受了「水 與聖神」的洗禮。洗禮標誌著候洗者願意在基 督內重生,甘願跟隨基督,按照耶穌基督的教 導而生活。透過聖洗聖事,我們成為了天父的 子女、我們成為了基督的門徒、我們更加成為 了聖神的宮殿,正因著這三個特殊的身份,我 們與天主聖三建立了一份獨特的關係,我們更 加領受了主耶穌給予我們特殊的使命,即先 知、司祭和君王的職務。不過,聖洗聖事所標 誌的只是一個開始,在往後的日子,我們需要 在基督之內不斷成長和皈依。 在感恩祭中,耶穌基督透過餅酒,作為親 自臨在的標記。耶穌基督以自己的體血作為祭 品,並邀請我們與祂一起,把我們的一切呈奉 到天父台前。當我們每次領受基督的體血時, 即接受基督親自臨於我們心中,使我們逐步邁 向成熟和成全的境界。 其實點聖 水,劃十字聖號 和奉獻餅酒,都 是我們信仰生活 和禮儀生活的重 要標記,我們要 認真了解它們內 在的含意,要表 裏合一,隆而重 之。
自己的罪惡,而活於耶穌基督,所以我們要不 斷棄絕罪惡,並遵從耶穌的教訓去生活。 當我們劃十字聖號時,我們感受到與聖三 親密的關係,我們感受到仁慈的主時常與我們 在一起,讓我們有力量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挑 戰,凡事都以光榮天主為依歸。 當我們奉獻餅酒時,就代表著我們將過去 一週的生活;包括我們在家庭、在社會和不同 的工作崗位上,以言以行所作的宣講、見證和 愛德的服務,偕同餅酒一起奉獻到祭台前。 讓我們在生活之中能夠體現生活就是基 督,藉著有形的標記,讓天主的恩寵滲透我們 整個人,無論在思、言、行為、以及情感上都 真摰地表達出對信仰的真誠、忠貞及持守。 為了對天主真誠、忠貞及持守,就讓我們 反省一下,我們有沒有每天都省察自己的過失 呢?我們有沒有在感恩祭中留心聆聽聖言,並 將聖言融入生活中呢?我們有沒有不斷尋求天 父的旨意,按照耶穌的教導而生活呢? 但願每一項有形的標記,都能幫助我們去 實踐基督徒的生活,以具體的行動,得到無限 的恩寵。當我們每次點聖水時,都提醒自己曾 經接受了水和聖神的洗禮,再次向聖言開放, 讓聖神淨化身心,在生活中勉力行善,好成為 地上的鹽、世界的光。 當我們每次劃十字聖號的時候,都提醒自 己,要為主作見證。 仰仗天主的助佑,我們要活好每天的生 活,當我們奉獻餅酒的時候,都能堪當地將自 己呈獻給在天大父。 最後,教區教友年推行小組亦印制了這 個月的培育卡,主題是「基督徒的生活與標 記」,讓你們回家後重溫這些有義的資料。
當我們點聖水 時,正正提醒自 己,已經領受了 洗禮,曾經死於
13
候 洗 者 心 聲
敬愛的馬偉良神父: 你好!本人彭秀珍是本年度慕道班的慕道者。
敬愛的馬偉良神父: 轉眼間,一年多的慕道生活快將完結,如 蒙允許我亦將正式領洗,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 了。 回想當初,我與天主教也很有緣。小學及中 學的我也在天主教學校讀書,在宗教課已認識 天主。因為老師對學生來說是權威,我也沒懷 疑過天主;但因只是表面的相信,到中學長大 後,理智先行,又因生活種種不如意,慢慢我 覺得天主是不存在的,我變成一個無神論者, 認為甚麼也靠自己,憑自己的努力才可得到想 要的。 其實離開天主這段長時間,我生活得很不 開心,自我形象低落,覺得很自卑,覺得世界 上沒有人關心自己……後來有一天,我突然醒 覺了,思想積極了,有不如意的事也可自我安 慰,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我可以突然看開,人家 不是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嗎?之前我 試過很多次,想做一個健康開心的人,也不成 功。我不知道背後支持我的力量是甚麼,只知 道我每一天更懂欣賞我的父母、朋友,我的生 活一切也好像被妥善安排好了,畢業後找到一 份穩定的工作,與家人相處和睦,我更喜歡上 運動,減肥成功,自我形象也提升了…… 因為生活過得平安,我有時間去尋找心靈上 的缺失,我回應了主的召叫,其實想更認識天 主,有一天我終於鼓起勇氣,走進聖母堂望彌 撒,還記得我不懂禮儀、唱聖詩,但也感到平 安。 對我來說,這個生活態度的改變,是天主給 我的禮物、召叫,我感到祂的偉大、祂的愛。 雖然我還不算是十分虔誠,有時也想缺席上慕 道班,彌撒捐獻也想少捐一點(其實本來也不 算多!)等,不過我還是很想繼續留在教會, 希望自己的信德可以日益增長,透過服務教會 為天主做一點事情!希望神父可以答允。
14
我自小已在天主教學校讀書(嘉諾撒書院),幼承 修女們的愛心及嚴格的教導,得以今天能為人師表, 實是她們的熱心教育之功勞。 為什麼本人今天準備好成為天主的女兒?除了從 修女們的身上深深體會到她們的愛德外,也從本人的 丈夫及兩個兒子身上體會到天主的愛德及大能(丈夫 及兩個兒子早已是天主教徒),丈夫對我的包容,對 人的寬容是我遠遠及不上的,特別是對本人母親的尊 敬及愛護,連我這個女兒也自愧不如;至於我兩個兒 子,在天主的帶領下,今天不只學業有成,而且品格 淳厚,對主敬愛,信德堅定,這是我真的看到和感受 到的。自從本人的母親去世後(她信佛,想在死後我 能為她處理後事),我已決心追隨主,加上家人的鼓 勵,所以去年決心上慕道班,讓自己從聖經中進一步 了解天主為人所行的事,好讓本人能遵循天主的言 行,在生活中能向其他人顯示出作為一個天主教徒的 德行。現在我更希望用多些時間學習做一個肖似天主 的基督徒,因此希望馬神父能批准我加入天主的大家 庭。 敬祝 主恩滿溢! 慕道者 彭秀珍 20-2-2011 (彭女士已於4月23日接受入門聖事,成為新教 友) 敬愛的馬偉良神父: 很快地送走了西曆的「聖誕節」和農曆的「新 年」,我將以愉快的心情來迎接即將來臨的「耶穌復 活節」,更因我會於這神聖的節日獲得主的召喚,洗 禮成為祂忠誠的信徒!
祝 主寵日隆!
其實還在我是孩童時,已在學校時認識天主及聽 道理,參加天天的彌撒和祈禱,雖然如此,可能因為 年幼領悟力弱,故一直以來抱着「無神論」自居,就 這麼過去了70多年,現幸得天主沒有把我遺忘,讓我 參加了「慕道班」,重新學習主的道理和理解教會的 一切,引導我更深更愛地奉行及敬愛天主,將終身為 主的忠實信徒,努力做好,並望主能幫我能完成心 願!最後願主保佑!
慕道者 楊秀玲 謹上 20-2-2011
慕道者 楊少枝 20-2-2011
(楊小姐已於4月23日接受入門聖事,成為 新教友)
(楊婆婆已於4月23日接受入門聖事,成為新教 友)
六月堂區通訊 感謝天主的眷顧,祂無時無刻都以不同的方式啟示給我:在我開心喜樂時,感謝祂賜予 豐厚的恩典,在錯失時,感謝祂給我反思的時刻,在病痛時,感謝祂讓我能感受家人和 朋友的支持和幫助。縱使我經常犯錯,但祂從不嫌棄我,並時常陪伴帶領著我,感謝天 主的慈愛,讓我們同聲讚美主! 陳佩潔姊妹於2011年6月8日離世。請為陳佩潔姊妹祈禱,求仁慈的天主憐憫她所受的病 苦,接納她的靈魂,讓她安息於天父的懷抱中。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陳月娥婆婆祈禱,陳婆婆已在6月14日傍晚去世,她106歲仍堅持每個主日由傭人攙 扶到聖堂參與感恩祭,直至她沒有能力再爬這條樓梯。願天主接納她早登天國,願她的 家人平安。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梁月明婆婆祈禱,她月初曾一度危殆,現時住院診治。祈求天主憐憫她,減輕她的 痛苦,安慰她的心靈。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聖三主日(6月19日)領受堅振聖事的主日學學生祈禱 鍾焯棆、周凱茵、謝振豪、鄭卓一、范明懿、葉浩臻、林灝堯、黎沛萱、羅子鏸、 王嘉研、伍灦澄、麥逸澄、陳敏端 請為耶穌聖體聖血節(6月26日)領受聖體聖事的主日學學生祈禱 胡芷浵、鄭軒而、蔡恩桐、朱樂瑤、葉澔晴、高梓敏、羅敏萃、廖謄溥、盧穎芯、 吳樂瑤、顏凱瀅、譚立然、鄧曉琳、黃希琳、王皓正、黃靈皓
教友捐款 HKD907.00 德肋撒 HKD200.00 梁太 HKD500.00
請為已亡教友祈禱 鄧永成、張兆榮、梁慧端、何意卿、 謝阿仙、姚煒民、陳佩潔
請 教 友 慷 慨 支 持 , 資 助 堂( 區 通 訊 刊) 印 費 用
~ 感恩與代禱 ~
紅磡聖母堂 二零一一年三月份財政報告表 收入
支出
主日捐獻
$134,557.30 司鐸膳費
$5,486.80
捐贈收入
$3,520.40 司鐸津貼
$5,500.00
$15,693.00 司鐸醫藥費
已奉獻彌撒之獻儀
$485.00
售賣公教報及聖物收入
$6,036.40 修女津貼
$10,000.00
資助電費收入
$1,165.00 職工薪金
$48,664.00
資助堂區通訊收入
$2,120.50 主日協助堂區工作之神父謝金
簽發領洗紙收入
$340.00 交通費
新春團拜及嬰兒領洗相片
$544.00 電費
$7,000.00 $10,227.50 $3,135.00
水費/電話費/煤氣費
$922.00
水費(普愛學校)
$682.70
文具/郵費/印刷
$634.80
禮儀用品及聖物部
$8,393.60
維修保養
$6,280.00
維修費用(普愛學校)
$0.00
報紙費/雜誌費
$221.00
堂區通訊 (三月)
$2,816.00
垃圾費
$700.00
護衛員當值費用(二月)
$1,200.00
普愛學校及新舊禮堂清潔費用
$8,800.00
新春團拜及嬰兒領洗相片晒相費
$217.00
雜項支出 總收入 總 額
$163,976.60 $163,976.60
$6,149.70 總支出
$127,515.10
盈 餘
$36,461.50
總 額
$163,976.60
15
St. Mary's Church 5 Dyer Avenue,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Tel.:2764 0101 Fax.:2774 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