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

Page 1


編者的話>>

四旬期靜悄悄來到,大家還記得當中的意義嗎?四旬期是紀念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守齋祈禱,對抗魔鬼誘惑。身為基督徒,我 們應該效發基督,多祈禱,信靠天主。今期的堂區通訊,麥神 父教導我們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四旬期。另外,蘇修女接受訪 問,分享基基團的發展歷程,還有多位教友撰稿,分享朝聖所見所聞、一個人的反思、更新及期待 等。堂區通訊內容豐富,豈能錯過細閱的好機會呢!

『四旬期禮儀時間』 2012年 3月24日(星期六) 晚上8時10分 集體悔罪禮儀(個人修和聖事) 4月1日(星期日) 早上11時 基督苦難主日 地點 : 新禮堂 (聖枝遊行只在這台彌撒舉行)

聖 週 禮 儀 及 彌 撒 時 間 4月2日(星期一) 晚上8時 家長會及嬰兒領洗綵排 4月3日(星期二) 晚上8時 成人入門聖事及堅振綵排 4月4日(星期三) 上午7時 清明節彌撒 晚上8時 清明節彌撒 4月5日(星期四) 晚上8時 主的晚餐 禮儀後朝拜聖體 晚上9時15分至10時 4月6日(星期五) 『 救主受難紀念 』 * * 教友需守大小齋 * * 早上9時 拜苦路 下午3時 苦難禮儀 (請將四旬期奉獻盒及信封在該日交回堂區收集箱) 晚上 8 時 拜苦路 4月7日(星期六) 晚上 8 時 復活節夜間慶典 (包括: 燭光禮、聖道禮、入門聖事及感恩祭) 請注意:聖週四至聖週六沒有早上7時彌撒 聖週六晚上7時彌撒暫停

二月份填字遊戲答案

「耶穌復活主日」 4月8日(星期日) 早上8時 早上9時30分 早上11時 下午2時 下午4時 晚上7時

主日感恩祭 主日感恩祭 (主日學領洗) 主日感恩祭 (嬰兒領洗) 主日感恩祭 (嬰兒領洗) 主日感恩祭 主日感恩祭

歡迎各位教友踴躍參加 !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為大家提供免費牧靈輔導服務,一線 牽走煩惱和困擾。如教友遇到家庭、子女、婚姻…等煩惱和困擾,請 致電婚委會熱線:2560 2314,談話內容絕對保密。義工們願意和你一 起分享快樂瑣事、生活點滴,分担煩擾瑣事、助你紓緩情緒。

2


好上加好     我們知道,教會在特殊的日子,例 如:將臨期、聖誕期、常年期、四旬期 及復活期,都編排在禮儀年曆內。每個 節期都有不同的意義,為的是幫助我們 的信仰不斷成長,使我們的生命得以滿 全,並提醒自己是天主的子女。教會教 導我們認識,這些特殊的節日,並不是 我們平日慣常的一般節日,先後有序 (例如:將臨期後自然便是聖誕節), 不過,我們應視這為一個機會去更新自 己,一個自我奉獻,悅樂天主的好機 會。我們應全心投入每一個節期生活, 因而領略其中的意義鞏固自己的信仰, 因為「沒有信德,是不可能中悅天主 的,因為凡接近天主的人,應該信他存 在,且信他對尋求他的人是賞報者。」 (希11:6)現在是四旬期了……,在這 禮儀年曆內,若能全情投入生活,將影 響我們基督徒的信仰生命,使我們能分 享基督,我們的主的光榮。     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作為教會的 一份子,應熟悉教會的常用語,同時很 清楚,當我們提到四旬期,免不了想: 傳統上在這期間,我們的信仰意向應 該是些甚麼呢?我們應該透過祈禱、懺 悔、悔改、施捨等做補贖。正如我在上 文提過的,我們要活出每個節日所含的 意義。將臨期絕對不是四旬期!四旬期 內我們常談到守齋和克己…….這兩句 說話影響了我們的想法,正像以下故事 名叫Krist的青年人,他正與朋友在樹林 裏散步,朋友看到Krist很煩躁和希望了 解自己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感到有 點兒擔心。Krist說:「唉,又到四旬期 了 …… 」 。 他 的 父 親 是 一 個 很 虔 敬 的 人。「現在我的家似一間死氣沈沈的修 道院;我家的冰箱裏甚麼也沒有,像一 個無用的冰櫃一樣;媽媽到市場去只買 很少的食物;也許爸爸會不准許我上 網。這四十天對我來說過得很慢,我只 祈求一事:希望這日子快些過去,回復 平常一樣,不再過這有壓力的生活。」 朋友便問他說:「這是你生平第一次過 四旬期嗎?」「不」,Krist回答,「但 這改變了我生活的節奏,是我平常不能 忍受的。」最後他的朋友告訴他:「在 四旬期內,你應盡力拋開令你困擾的思

麥冠達神父

想。」這 些 說 話 改 變 了 Krist,使 他學會不 再抱怨,而是向事情好的一面學習。     四旬期內,我們都被邀請去吸取生 活的經驗,改變自己的生命。例如我們 在這期間不斷祈禱,四旬期後,我看不 到有甚麼理由我們忽視了祈禱的重要 性。相反,我們會繼續祈禱,以及在生 活中,任何情況下將天主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們相信天主聖言比物質生活更重 要,並相信聖言有力量使我們做一個更 好的人,那麼我們節制飲食就變得有意 義了,因為:「人生活不單只靠餅。」 (路4:4)不然我們守齋或行善功便沒有 意義了,只不過是為討好別人而做(見 瑪6:1-6, 16-18)。如果我們在四旬期克 己,四旬期後,我們絕對可以繼續下 去,因為我們堅信幫助他人是我們基督 徒生活的核心價值。只有我們相信依靠 居住在我們內的聖神,我們的善行幫助 加強我們內在美善的力量,一如耶穌在 曠野裏戰勝撒旦一樣(見路4:1-13),那 麼在這節期內所作的犧牲才有意義。有 意義的犧牲應隨著真誠和懇切的內心轉 化,那當我們在復活節夜間慶典,慶祝 我們信仰的中心 - 耶穌的復活時, 我們將會死於罪惡,與耶穌一起復活, 獲得新的生命。為了過一個有意義的四 旬期,以下這首詩的作者希望我們: 恐懼不再,信德豐盛 失望不再,望德滿溢 沮喪不再,祈禱恆久 不再怨懟,滿懷感恩 不再含恨,富於含忍 負面思維不再,滿載正面思維 不再苦惱妒恨,滿載愛與諒解 出言不再傷害,只出療傷之言 不再失落無靠,滿載喜樂歡懷 (William Arthur Ward所寫的四旬期禱 文)     讓我們一起走這條真正轉化的道 路,望天主福佑我們每天的努力……

3


信仰小團體《基基團》

李錦民

信仰小團體新一屆核心組幹事名單     各位教友,信仰小團體新一屆核心組幹事已於 1 月 13 日產生,名單如下: 會長: 副會長: 秘書: 財政: 靈修及康樂: 總務:

麥淑儀 甘煥民 李錦民 吳麗芳 張明珠、施筱玉 劉麗娟

▲ 新一屆幹事與核心組員合照     此外,核心組成員亦包括劉智威兄弟、穆敬一兄弟、何慧儀姊妹、譚麗英姊妹、丁瑪利 姊妹、李月卿姊妹、顏淑冰姊妹、李寶松姊妹、徐藹薇姊妹等。核心組組員將致力服務堂區, 尤其是關於堂區信仰小團體的成長及牧養工作。

信仰小團體核心組的工作和目標     我們在今年教友年的首要工作,是加強新領洗教友與堂區的聯繫,鞏固他們的信仰基 礎。希望能透過協助新領洗教友成立自己的基基團,帶領他們起初階段的聚會,使他們能瞭 解基基團的運作、聚會宗旨和目的,培養他們的共融精神,不輕易離開團體。     我們將會舉辦朝聖活動、電影欣賞會和「靈的聚會」等活動,希望藉此加深教友對信仰 生活的認識,從而使他們的信仰生活活潑起來。我們期待你們的一齊參與。

4


基基團的起源與特質     為了教友對基基團有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借此篇幅向各位介紹基基團的起源與特質: 基 基 團 的 全 名 是 基 層 基 督 徒 團 體 (BCC: Basic Christian Community 或 BEC: Basic Ecclesial Community),香港天主教會亦稱它為「信仰小團體」,台灣天主教會則稱它為「基 信團」;胡振中樞機在其一九八九年五月「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即以建設信仰小團體 或建設基基團為香港教區未來的重要路向。     基基團本來是宗徒時代教會原來的模式。按照南美洲基基團運動先鋒馬連神父 (Fr. J. Marins) 的看法,教會原本就是基基團,是所有領洗者度宗教生活,接受信仰陶成和受派遣 傳揚喜訊的基地。宗徒時代的耶路撒冷教會,本身就是一個基基團,雖然她當時一身兼具今 日教會學的四個層次:普世教會、教區、堂區、基基團。     基基團是教會在一個地區〔如一座大厦〕或一個牧民領域〔如工人、學生、一群志同道 合的人〕中的具體臨在;她以教友為骨幹,卻與神職人員共融;扎根小團體,卻向大團體開放。     這個基層教會不為自己存在,她是為世界而存在的。她在本質上不應只在教堂中或教友 群體中活動;她是一個領受了救恩的團體,也必須給世界、鄰人帶來救恩。換句話說,基基 團必須真實而具體地滲透世俗、聖化世界,成為名符其實的地上鹽和世界光。     基基團成員也屬於堂區,往堂區參與主日彌撒。但他們在堂區的主日彌撒中基本上是領 受聖事和聆聽福音,回到基基團中則可分享、實踐、回應福音,從而提昇自己的信仰生活。 他們也可以回饋堂區的培育,為堂區而服務。

▲ 大力推動紅磡聖母堂基基團的蘇衍慧修女

5


紅磡聖母堂「基基團」的回顧與展望 蘇衍慧修女專訪

蘇 衍 慧 修 女 於 1986 年 加 入 紅 磡 聖 母 堂,肩起堂區新教友的慕道重擔,至今已有 二十五年的光景。藉着慕道的契機,蘇修女 遵行教廷和教區的意向,默默地在堂區推動 信仰小團體的活動。在過去二十多年,曾經 在堂區成立的「基基團」約有 24 個,以數 目來說,可謂成績斐然。但此起彼落,能夠 堅持到底的並不很多。所以蘇修女提醒說, 除數目外,還要看每個團體 的素質,是否真的能持久成 長, 活 出 信 仰 小 團 體 的 生 命。

「教區基基團聯會」,負責聯絡各堂區的「基 基團」。而紅磡聖母堂亦於 1996 年成立堂 區的「基基團核心小組」,聯繫堂區內的各 個「基基團」,並為他們策劃一年两次的靈 修聚會和團體活動。

根據蘇修女的經驗,紅磡聖母堂的「基 基團」的路途並不是平坦無阻的。她曾看見 過它們在十字路口的徘徊, 它們的跌倒,和它們藉着 同心的祈禱而重生。在它 們身上,她看到聖神的工 作是多麼的奇妙。只要團 體的根不死,終會如雨後 ◇(蘇修女與「信望愛」基基團合照) 春 筍, 發 出 嫩 芽, 再 加 上 持之以恆,便可茁壯成長。

回憶 1965 年梵蒂崗第 二次大公會議後,教會對在 俗教友和基層團體的貢獻作 出 了 肯 定。 而 教 區 方 面, 胡振中樞機在 1989 年亦頒 佈了《邁向光輝的十年》牧 函,其中强調要致力推廣和 全面發展信仰小團體,並指 出信仰小團體的特質應以基 督為中心,以聖言、聖事、 祈禱為滋養,為福音服務, 渡真正的團體生活,成為教 會的基層團體。香港的「基基團」就是在這 背景下,由徐錦堯神父的大力帶動下開始形 成。

在徐神父眼中,「基基團」「是梵二後 新興的教會模式,……它將使教會以全新的 面貌在人前出現,也將使教會能以地上鹽和 世界光的方式,更徹底地、更廣泛地伸展到 凡是有基督徒的地方,使基督的正義、仁愛 精神和福音的種子,能深入地、全面地散播 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蘇修女在聽過徐錦堯神父有關的講座 後,亦認同成立信仰小團體的需要。但礙於 初期不同堂區對信仰小團體的領會不同,而 有不同的做法,無法大力推行。蘇修女只好 在慕道班耐心播種,將信仰小團體對維繫和 强化教友信仰生活的重要性,帶給慕道者, 並鼓勵新領洗者組成信仰小團體,作為他們 釋奧期的延續,並不辭勞苦地與他們同行。     其後,在教區的推動下,「基基團」的 認受性慢慢地抬高。教區在 1994 年成立了

6

蘇 修 女 强 調, 堂 區 信 仰小團體是必要的。藉着 團體的生活和信仰分享, 研讀聖經和彼此代禱,使 團 員 成 為 積 極、 活 潑、 充 滿信望愛三德的基督徒。 在 基 督 的 奧 體 中,「 基 基 團」就好像微絲血管一樣, 將養份輸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使基督奧體 更加壯大。以前曾有些善會認為「基基團」 對堂區不但沒有甚麽建樹,反而會妨礙善會 的工作。其實,它們的成員在團體生活的成 長過程中,對生命的意義有所增强,對自己 的使命亦有更深入的認識,每每為堂區善會 提供不少新血,從而强化善會的工作。     不過,蘇修女慨嘆由於香港教友生活比 較富裕,工作又比較繁忙,加上教友人口流 動性大,又缺乏在這方面的領袖人才,以至 令推行「基基團」的進度不如理想。尤其是 在推動「家庭基基團」方面,更是裹足不前。     蘇修女希望教區和堂區能培育多些領袖 人才,帶領「基基團」;並鼓勵多些舊教友 成立不同形式的「基基團」,如「鄰舍基基 團」、「興趣基基團」等。透過不同階層團 員的生活分享,彼此在基督內建立愛德和共 融;透過聖言研讀,與基督相遇,效法基督 的言行,以肖似基督為己任。從而成聖自己, 聖化他人,轉化世界。這不正是我們每一位 教友在教友年所祈盼可以達至的目標嗎?


聖達濟斯輔祭會 宗 旨:聖達濟斯輔祭會的宗旨是鼓勵會員在 教會內自發地履行基督徒的使命,實踐耶穌基 督愛主愛人的精神。並且透過各種活動,培育 青少年的信仰及團體生活。

簡 介:本會正式名稱應該是聖達濟斯輔祭會,均以 聖達濟斯和聖若望碧文為主保。主要工作是在主日舉行 彌撒聖祭或特別禮儀時,負責提供所需之服務,務使禮 儀能順利進行。除了工作外,本會亦會定期舉辦不同的 活動,包括旅行、避靜、球賽、宿營等。 會員資格:凡年滿十歲並且已經初領聖體的男教友,均 可成為列席。經三個月試用期,並經職員會通過,方可 成為正式會員,履行輔祭職。歡迎加入本會的大家庭。

歡迎加入堂區通訊小組     堂區通訊內容日趨豐富,為應付現時運作及提高質素,極需要教友們加入協助。 只要你心想加入文字福傳的行列,無論在打字、校對、電腦排版、以至影相翻譯,總 有你可以幫忙的部份。     如有興趣,請與秘書處聯絡,堂區通訊小組等待著你的來臨。

7


聖地朝聖後感

主哭耶京堂外看耶路撒冷全景

主哭耶京堂外的四角為眼淚樽 8

正中的陳列品為眼淚樽


小鹿 十三年前,我初次踏足聖地,印象中報名時沒有什麼特別期望,只是一個家人聽說某聖地朝聖團仍 有空位,而導遊則是某位聖經及聖地專家,便慫恿我同行。 出發時,我一如以往以遊客的心情離開香港。只是心中懷著兩個世俗的問題:一是對工作有點厭 倦,加點鬱鬱不得志,萌生去意;二是在感情上感到困惑迷惘,我跟那人走在一起是否天主的旨意? 可惜的是朝聖期間,天主似乎沒有在這兩個問題上給我任何指示。 (其實只是時間問題,年半後,天 主便先後給我解難了!) 朝聖期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到處請人給我拍照留念,以及在有限的機會下 購買不同的紀念品。好一個典型的俗世香港人吧! 不過,極其意外的是在朝聖的最後一天,旅遊車駛離耶路撒冷時,我在車上突然「見到」巨大無 比、活生生的主耶穌在車外定睛望著我,祂的眼神就如慈悲耶穌畫像中那樣親切 (我千禧年過後才看 到這畫像)。我霎時感動到淚水不受控地湧出雙眼,歷時至少十分鐘吧!心中頓生對聖地依依不捨之 情,但旅遊車已朝著特拉維夫駛去。 半年前,當我知悉再有機會踏足聖地時,十三年前的「異像」再次浮現腦海。心想主耶穌必定期望 我再到那兒 ― 以很不一樣的身份和不一樣的心境再到那兒一趟。 回望過去十三年,主已在我生命中留下了無數足印,行過無數奇蹟。祂讓我在事業上嚐到名利權 力;但與此同時,我又逐漸感受到高處不勝寒,並深深體味到在俗世中做個「富少年」須付上沉重的 代價。 經過多番掙扎,我終於鼓起勇氣,在四年前回應了主耶穌透過瑪竇福音10:9-14 (對宗徒傳教 前的訓言) 向我的呼召,選擇了離職,並決定將餘下的生命交到主手裡。兩年前,我更深刻地領悟到 唯有主耶穌可付託終生。 這決定為我這異常脆弱的人殊不簡單。在這第二次的朝聖中,同一位導遊神師在主哭耶京堂介紹了 耶穌時代的「眼淚樽」。 (神父在十三年前也有提過吧,只是我當時有耳卻聽不到!) 我想在過去十 年,我曾掉下的眼淚,大概可注滿數十個樽。不過,神父也說,眼淚是聖神的第一個恩賜。這訊息為 我來說很是安慰,因為縱然流過的不少淚水是傷痛夾雜懺悔,但近數年,很多很多的淚水其實是感恩 和莫名的感動交織而成的。每次流淚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主與我同在,主與我互相傾訴。 在委身跟隨主耶穌的路上,我跌跌踫踫,主讓我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和試探。今次朝聖出發前不 久,我正處於十字路口,既懷疑主對我的召叫,也很不願意進一步放棄自由意志。但我深信這一切內 心的鬥爭為我靈性生命的成長必有莫大的幫助。 感謝主,祂在我出發前八天,在整台主日彌撒中,已透過我汪汪的淚水不斷向我揭示祂對我的慈愛 及忠信。痛快地哭過後,我能平安地離開聖堂、離開香港,再次踏足聖地。     在朝聖的最後一天,神父在朝聖者彌撒講道中,解釋朝聖的真正意義。他說:朝聖者不同遊客, 沒有什麼帶走,唯一可帶走的是信德;朝聖者也沒有什麼可在聖城見到,因為聖墓是空的,復活主不 在那處,而是在我們生活的地方 ― 香港 ― 等待著我們,就如昔日祂在加里肋亞等待宗徒 (谷16:7) 一樣。 在香港,在我們平日接觸的親友中,我們要勇敢地步武那個穿白衣的少年人 (谷16:5)、那被耶穌 在其身上逐出過七個魔鬼的瑪利亞瑪大肋納、那曾否認主三次的教會磐石伯多祿、那曾要求親眼看見 和親手探入復活主的釘孔和肋旁的多默、那曾竭力迫害教會的保祿等等,為復活的主,為真理作見 證,也要讓別人在我們臉上看到主耶穌的聖容。這一挑戰毫不簡單,但我深信我所信賴的主絕不會捨 棄我。回港已兩天,執筆的這一刻,我還是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主。 亞肋路亞!

9


一個人的反思、更新 及 期待

Angel Leung

相信每一個人在一踏入新的一年時,必定會十分期待。期待著新一年的人、事、物、亦為來年定下 的目標充滿盼望及期待,我也不例外。 大概新一年大家的願望都不過於學業進步,升職加薪,盡快結婚,找個如意郎君!但我們千萬不要 忘記反思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不論開心或傷心,因為所有事情我們都要感恩。感謝天主在過往一年 裡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眷顧。做得好要繼續努力,持之以恆;做得不足之處,不要放棄,著手想想改善 的地方。我們要時時祈禱,事事感恩。 在過去一年,我十分感謝天主,其實外表堅強,開朗的我,內心缺乏一份勇氣及堅持。在半工讀的 日子裡,一直在聖神帶領下讓我可以順利完成,這一切真的好不容易。感謝天主賜給我精神,賜給我 健康及照顧我的家人,我才可以完成一切。藉此我亦十分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對我的包容及支持,讓 我可以更順利完成一切想做的事。 在去年的12月,陳展楓兄弟 (Francis) 帶我到一個團體做義工服務。對像是十八歲以下的智障小 朋友。智障級別分為:輕度、中度及嚴重,患有嚴重智障的小朋友智商只得25度或以下而然。基本上 他們不能照顧自己,就連說話的能力也談不上。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不同原因被送到那裡,背後都有一 個故事。 當日我服務的是位年約九歲的小女孩。初時小女孩對我有一點抗拒,但我不停與她交談、唱歌,慢 慢她便接受了我。我用手推車帶她外出吃午飯,呼吸新鮮空氣時,她突然仰望天空不停流淚。院舍姨 姨告訴我,她一時感觸,因為她的母親甚少來探望她。這刻;我的心痛得如刀割了一下。父母對子女 的愛不是必然的嗎?在短短數小時的相處,我既可使她那麼快樂,原來愛就是這麼簡單!只要我們願 意多細心觀察,多靜心聆聽,放慢腳步去留意身邊最少的一群,我們為他們做的可以更多……更多。

10


我們為來年定下一些新目標時,不妨亦為2012年教友年做些準備。以喜樂的精神,活出教友的身 份,建設共融的團體,履行福傳的使命。 以下有八項目標,由陳志明副主教提供: 1. 按照各人的身份,每日不斷成聖自己,聖化他人,及轉化世界。 2. 每日誦唸教區提供的教友年祈禱文,及積極與家人或小組成員共 唸或唱晚禱。 3. 每日盡力默想該日彌撒中的聖經及生活聖言。 4. 盡快參與一個可以幫助人信仰成長的小團體,並積極參與堂區各 項加深信仰的活動。 5. 關懷家人、朋友及鄰舍的特別需要。 6. 一年內至少六次同教外人士討論及分享天主教信仰。 7. 一年內參加至少六次有關探訪老人院或醫院義工或其他愛德服務。 8. 關心自己所屬的社區及整體香港社會所發生有關維護人權的事情。 其實所有資料我們都可以從香港天主教區網站找到。網站亦附有2011年10項目標,而你們又完成了 多少呢? 社會日新月異,大部份人都用智能手機,如果你亦是用iPhone的話,我誠意推介大家下載“禮儀小 百科",記得閻德龍神父講道時,曾說過:時下年青人又iPhone,又iPad, 咁鐘意"i", 點解唔i落 本聖經度呢?閻神父這些話使我即時下載了這個Apps,讓我可以隨時隨地閱讀每日聖言,每日金句, 為自已重拾基督徒的生活,共建一個完美的公教家庭。 最後用路加福音作為我反思及期待的總結“小信德的人呀!你們不要謀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 憂愁掛心,因為,這一切都是世上外邦人所尋求的;至於你們,你們的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你們只 要尋求衪的國,這些自會加給你們。" 主佑各位!

11


新春回顧

王子樂

由我出生於香港,約三個月大就跟爸媽和比我年長四歲的姐姐在非洲生活。 當我懂事時,每年的除夕,我醒來時枕頭底下都會有一封壓歲錢,只要我說聲多謝, 再加一串有意頭的恭賀新禧的話語,又再多兩封利是錢。在非洲沒有太多的華人,但在我記 憶中,飯店會掛上大大的紅燈籠,媽媽會幫忙佈置,繪年畫寫揮春,貼在飯店的玻璃門上, 家中有一些簡單的新年食品,例如:湯丸、炸油角、芋絲和元寶湯。 記得於一九九五年時,我們一家又去了加拿大生活,那裏的學校沒有中國人的年假, 小朋友自己可以選擇不用上課。中國人有團拜,彼此會派利是給小朋友,在華人教堂內,也 有新春求恩彌撒,年初一亦有聚會,每個家庭帶一道小菜,在地庫的禮堂舉行新春團拜;中 國商場也有新年食品和佈置飾物,更有華人電台在大小的商場內舉辦一些舞龍,舞獅的活 動,這裏有不同的種族,陪你慶祝,中國新年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活動,而且一年比一年更 加熱鬧和有氣氛。 而身在香港此刻的我,這份感覺就更濃烈,只要你走上街市或大小店舖和不同的商 場,無論佈置,人流物品,都有著新年的希望,處處人山人海。在電視裏,在聽收音機時, 朋友口中,彼此的恭賀詞,你一定不會不知道,現在就是新年亦代表萬象更新、萬物是藉着 天主而造成的,為此我要為主作證,更該感謝天主。但另一方面,這個中國的傳統新年裏, 我又覺得十分奇妙,每個人的嘴裡,都愛說恭喜發財自然「利是逗來」,這句話就好像魔法 一樣,使我想起小時候,利是對我好重要,因為可以去買玩具。 直到今天,我長大了,有新的價值觀,多謝媽媽多年來教育我,我開始反省,身為教 友的我,在新的一年難道只說幾句有意頭的話語:「恭喜發財」諸如此類!背後的動機;為 了甚麼?為了要講而講,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而講,為了福傳而講呢?回應今日的福音:「起 初己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由我們領洗時,就是天主的代言人,我有 責任為福音而講,所以我開始向身邊的人說:「祝你身心靈健康,心中富有」等等。去年我 學會分享,派一些禮物劵給我的表弟妹及堂弟妹,雖然現在的我還未結婚。 而今年的我卻做了一個新改變,就是去了「塔冷通」,訂了一批神樂院曲奇餅,又拿 了堂區的利是封,再到「李嘉堂」買了幾盒聖經金句放進利是封內,拿去拜年,一則可以福 傳,二則可以拜年,又多了份天主內在的平安感。

12

最後,願大家新年身心靈健康快樂,心中富有、主寵日隆、主佑各位!謝謝!


和你一起上戰場 ( 給梁麗芝的回信 ) 在堂區通訊中看到你的心聲,非常感動!在教友中你我未必認識,但我可 以想像到一個已經差不多一個月只飲粥水的人,弱不禁風到連血也抽不出來,還 要面對癌魔的侵襲,一連串的化療電療,實在何以還擊? 但在主內,在堂區的大家庭,你我與眾弟兄姊妹攜手,我們手牽手、心連 心互相連繫起來,深信在主面前內並沒有不可能的事。麗芝,讓我們也加入你的 戰場,共同與你一起去打贏這場仗!記住!在打仗的過程,你並不是單獨面對, 在主的愛內我們與你共同攜手,並肩作戰。在大家的陪伴努力下,你已有進步了, 有什麼需要的,都可向弟兄姊妹講出來,我們都是基督的肢體,需要互相扶持, 讓我們在主內活出愛的力量。雖然我未能到你面前問候你、照顧你,但我們在同 心合意祈禱時,我們就在你的身旁一起對抗病魔,深信上主聽到我們這麼齊心懇 切的呼求,祂必垂憐我們,在你病弱的身軀上,施展奇妙的大能,平安渡過這艱 辛的旅程!

現在你的力量增加了,加油!我們一起共同努力!

與你同行的弟兄姊妹

~上期麗芝給大家的信~

13


天主是愛 神父為年長教友送聖體大家樂也融融。 大家感謝馬神父對年長教友的愛心與關懷,祝 願馬神父身體健康,主寵日隆!

14


三月堂區通訊 一謝天主、生養照顧之恩。 二謝天主、降生救贖之恩。 三謝天主、赦罪賜寵之恩。 四謝天主、賜我進教、引我升天之恩。 五謝天主、自生至今無數之恩。 感謝天主的眷顧,聖母的助佑,今年聖母堂有93位候洗者接 受入門聖事,領受天主無限的恩寵,感謝主!讚美主!

請為四月結婚的教友祈禱 白倍權、黃俊頴

請為已亡教友祈禱 羅美桃、陳笑卿、劉惠嫻

教友捐款  HKD518.00    德肋撒  HKD200.00    梁太  HKD500.00

紅磡聖母堂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份財政報告表 收入

支出

主日捐獻

$152,933.30 司鐸膳費

$6,834.40

捐贈收入

$20,010.00 司鐸津貼

$12,000.00 $233.00

$800.00 司鐸醫藥費

禮儀收入

$22,087.00 修女津貼

$10,500.00

售賣公教報及聖物收入

$7,358.50 職工薪金

$50,091.00

資助電費收入

$2,171.00 主日協助堂區工作之神父謝金

資助堂區通訊收入

$1,191.00 交通費

已奉獻彌撒之獻儀

$6,600.00 $10,144.80 $432.00

$210.00 差餉/地稅

簽發領洗紙收入 禮儀小冊子

$4,040.00 電費

$8,482.00

水費/電話費/煤氣費

$750.00

文具/郵費/印刷

$944.50

禮儀用品及聖物部

$16,328.30

維修保養

$1,569.20

報紙費/雜誌費

$252.00

堂區通訊 (十二月)

$3,116.00

護衛員當值費用(十一月)

$1,440.00

新禮堂及升降機清潔費用

$4,000.00

資助教友培育課程

$900.00

會議室摺檯15張

$19,200.00

更新閉路電視系統餘款

$12,910.00

聖誕花

$1,890.00

一點燭光禮物

$563.20

雜項支出 總收入 總 額

$210,800.80 $210,800.80

請 教 友 慷 慨 支 持 , 資 助 堂( 區 通 訊 刊) 印 費 用

~ 感恩與代禱 ~

$8,509.60 總支出

$177,690.00

盈 餘

$33,110.80

總 額

$210,800.80

15


St. Mary's Church 5 Dyer Avenue,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Tel.:2764 0101 Fax.:2774 472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