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

Page 1

堂區 通訊 2012年

紅磡聖母堂

六月刊 「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 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若 15 : 12 )

主任司鐸 馬偉良神父 助理司鐸 麥冠達神父 牧職修女 蘇衍慧修女 明供聖體  - 逢星期五晚上7時至8時 平日彌撒  - 早上7時 提前感恩祭 - 星期六晚上7時 主日感恩祭 - 早上8時(粵語)、9:15am (English)             9時30分(粵語)、11時(粵語)、             12:00noon (English)、及 晚上7時(粵語)


編者的話>>

人之成 功不單只是 個人才幹和 努力,我們 還靠其他人之力量 — 他們各展所長、互相合作 才將事情辦妥並有所收穫。當我們獲得成功喜悅 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除了人努力還有天主之恩 賜呢!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麥冠達 神父藉著本月所慶祝的天主聖三節和基督聖體聖 血節,以一則故事 — 《你們聽到我嗎?》提醒 我們在基督內彼此團結合一的重要性。

今年是信和光成立30週年,我們特別報導它 們當日慶祝活動的情況,特別介紹信和光的歷 史、它們的工作和平日的活動等。我們還訪問了 一位教友魔術師,他以魔術去關顧我們最小的兄 弟,並帶他們進入前所未經歷過的境界。     此外有兩篇教友抒發感情的文章及回應101慕 道聚會的問題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 我們還刊登6月初楊嗚章副主教為主日學同學施行 堅振聖事當日相片,以及不可缺少的堂區4-5月份 活動報導及相片等。

嬰兒領洗注意事項 : (1) (2) (3) (4)

嬰兒必須為三歲以下 在本堂登記的教友家庭 父、母其中一方必須是教友 代父或代母必須已領堅振

下次領洗日期 :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的主保瞻禮彌撒

活動預告: 聖母堂朝聖旅行 日 期: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至 7月2日(星期一) 三天團 朝聖地點:韶關天主堂、利瑪竇蹤跡南雄進教之 佑堂、珠璣巷百家姓氏、丹霞山 (包景點門票及索道)、獅子岩 (馬壩猿人遺址) 青年牧民小組活動 (1) 青年音樂歌唱-每月最後星期六,下午3時 至5時,費用全免。 (2) 青年結他班 - 逢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 12:30,費用$500.-(6堂)。 (3) 青年爵士鼓班-逢星期六下午2:30至4時, 費用$500.-(4堂)。 (4) 青年慕道團 - 每月最後星期六,下午3時 至4:30,費用全免。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為大家提供免費牧靈輔導服務,一線牽走煩惱 和困擾。如教友遇到家庭、子女、婚姻…等煩惱和困擾,請致電婚委會熱線: 2560 2314,談話內容絕對保密。義工們願意和你一起分享快樂瑣事、生活點 滴,分担煩擾瑣事、助你紓緩情緒。

2


團結合一     讓我來告訴你一個可作為靈修反省的故 事:這是我在小時候當童軍時聽來的。曾當童 軍的都應該知道,童軍一般很喜歡在營火會中 聽故事及玩遊戲吧。當晚說故事的人透過以下 名為《你們聽到我嗎 ?》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人與人之間保持聯繫的重要性     在完成了生命激勵課程中的理論部份後, 一群年青人被指派到森林裏待幾天,藉這機會 來實踐一下他們所學的。實踐及訓練生存技巧 在課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在這個漫長而充滿 挑戰的遊戲中,他們要經過重重考驗,到最後 找出埋藏於森林另一端的寶藏。旅程就這樣開 始了,這羣年青人於首三天即使遇上狂風、雷 雨、甚至猛獸的襲擊,皆能一起沉着應戰,共 闖難關,對於他們的團結性, 眾人均感到很自豪。到了第四 天,其中一人忽然改變初衷, 決定獨自繼續行程,以證明憑 他個人能力,也能面對接下來 的挑戰,儘管旁人怎樣勸阻, 他依然一意孤行,決單身上路。 其他團員唯有看着他離開,然 後一起繼續原訂的行程。     這位獨行俠選了一條他認 為是最接近寶藏的路來走。一 天後,他到了一條河道前,這 條河流把森林兩邊分隔,是通 往位於森林另一端寶藏藏身處的必經之路,同 時間,其他團員亦已來到河邊,幸運地,他們 處於河道上比較安全的位置,水亦較淺,只要 找來一些大石放到河面,便可輕易跨越河流, 繼續旅程。但那獨行俠並沒這麼幸運,他身處 的位置,水極深,但路只兩條,要麼繼續過河, 或要麼走回頭路,但若選回頭路的話,他又要 再次面對之前經過的難關,也會浪費許多時 間。於是他想到砍下大樹當橋樑來過河。當他 用盡全力,差不多成功砍下一棵大樹的時候, 身後傳來了一陣陣吼叫聲,原來一隻獅子正在 離他不遠處覓食,深恐會成為獅子下一個獵物 的他,迅即爬上快要倒下的樹上,誰知道一條 毒蛇在這時從大樹的枝葉間探頭而出,而他往 大樹快要倒下的方向一瞄,驚見一條鱷魚正在 河裏張開大口,準備迎接將要跌下來的食物, 那他該怎麼辦呢?若是爬上樹上,便會與毒蛇 迎頭碰面,繼續待在地面上嘛,獅子勢必向他 撲過來,如若爬上樹上,而大樹往下倒的話,

麥冠達神父 他肯定會成為鱷魚的午餐。這時,他終於明白 到,當初獨自上路的決定有多愚蠢。萬分後悔 的他,口中喃喃道:要是我還是跟我的隊友們 在一起,那該多好。他用竭力大聲呼叫:朋友 們,你們聽到我嗎?快來救救我吧!     可惜一切已經太遲,到達河流另一邊的其 他團員,當然聽不到獨行俠的呼救聲。他們終 於來到了寶藏的藏身處,取得寶藏,並朝另一 方向踏上歸途。當他們被問及那獨行俠的下落 時,他們回答道:是他自己選擇獨自上路的。 一位智者隨著說:擔子若由多人分擔的話,也 就不覺重了。以上就是故事的結局。我們得到 的結論就是:如果我們選擇離群生活的話,最 終我們會後悔莫及。     才 幹 是 一 份 恩 賜。 天 主 賜 給 我 們 不 同 的 才 幹, 加 以 善 用, 並 使 之 結 出 果 實( 瑪 25:14-28)。我們運用了各人 不同的才能,造就社會進步。 一個離港多年再回來的香港 人, 必 能 感 受 這 城 市 煥 然 一 新,就是因為不同才能的人, 憑著苦幹建設香港的成果。因 為 各 人 能 坐 在 一 起, 各 出 其 策,共謀其事而得的。如果我 們能團結一起,群策群力,便 能各展所長,有所收穫。但若 我們認為自己天才洋溢,單憑一人之力,就 能成就,這種想法十危險。天主希望我們具 有團結合一的精神;祂甚至為我們祈求此事 (若 17:21-26)。在本月份所慶祝的天主聖 三節和基督聖體聖血節,提醒我們團結合一的 重要性。聖體聖事又叫共融聖事,因為基督將 自己交出,與我們合而為一。這合一的精神也 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證實出來。基督賜給我們 力量和希望,只有當我們與祂結合時,我們的 信仰才有意義。祂告訴我們:“我是葡萄樹, 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 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 不能作”( 若 15:5)。現今世代人與互聯網不 能分割,我們的社會到了一個沒有網絡不成的 地步。雖然現在很多事情都是與網絡連結一起 的,不能上網的話,我們心感空虛,但我們可 否反省,如果我們與基督不是連結合一的話, 我們會不會感到空虛呢?讓我們默想這一課 題。

3


香港信和光三十週年感恩慶典

香港信和光團體的成立 信和光的誕生,源於一個有智障孩子的家庭, 想到露德朝聖所遭遇的種種困難,後來在溫立 光先生和馬素蘭女士的努力下,籌辦了3年,終 於在1971年達成願望起程往露德朝聖。回來之 後,大家都想為延續著朝聖時的心火,維繫彼 此的友誼,持守愛主愛人的精神,成立了信和 光。希望幫助智障人士和他們的家人在教會中 獲得應有的地位,給予智障人士一個機會去認 識和運用他們的恩賜,以及發現友誼的喜樂。 信和光深信軟弱的人和智障人士能夠成為在社 會和教會、教會與教會、國家與國家間團結的 泉源。現時信和光已經發展為國際性的組織, 各國的信和光團體組成一個大家庭,無國家地 域的限制,彼此關懷。 香港信和光團體的活動 現時全港共有三個信和光團體:紅磡聖母堂、 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和柴灣海星堂。團體每年 都會聯合舉辦朝聖、避靜等靈修活動,亦有新 春團拜及聖誕聯歡;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感 受天主的恩寵。信和光的成員,除了包含是智 障人士和家屬,還有很多有愛心的朋友,陪伴 他們並肩同行。現時聖母堂信和光小組有8個 家庭參與,每月都有聚會,活動包括祈禱、分 享、遊戲和茶點。

4

2001年紅磡聖母堂「信和光」露德朝聖


香港「信和光」成立30週年在6月3日下午在聖 瑪加利大堂舉辦慶祝活動,感恩慶典由湯漢樞 機蒞臨主祭,本堂馬偉良神父、麥冠達神父、 信和光的神師方叔華神父、還有關傑棠神父、 林祖明神父、幹微忱神父、文凱華神父共祭、 鄧斌執事襄禮,隨後有茶點歡聚,場面熱鬧温 馨。

智障人士及家人,或有意與智障人士同行的朋 友,歡迎你們加入,以肯定智障人士在社會和基 督團體中的地位。有興趣参與的朋友,可與堂區 秘書處(電話:2764-0101)或竇潔甜姊妹(電話: 6198-5242)聯絡。

5


在魔術中見到 真天主 劉耀麟 陳嘉寶 訪問魔術師 Vincent 隨記

有人說魔術如神蹟般神奇;有人 耶穌給我們的新誡命,愛近人如 說 魔 術 只 不 過 是 逗 人 歡 樂 的 把 己──用愛使弱者強壯起來 戲。那麼你又認為魔術是甚麼? Vincent 屬紅磡聖母堂堂區教友,同時亦是一名 業餘魔術師為各階層的人帶來無比的歡樂。

基督君王職 ── 為最小的弟兄服務 Vincent 小時候因透過一套魔術的玩具,得到了 一次又一次的魔術表演快感,自此便與魔術結下 不解緣。現時業餘會四處為不同背景、階層、不 同需要的小朋友和成人,特別是那些需要我們關 顧的兄弟姊妹,提供義務的魔術表演。

讓瞎子看見 問:魔術不是一定用眼看的嗎 ? Vincent:可以用聲音、用觸覺,以及用愛表演出 來。 Vincent 在演出時,觀眾很多時都會是一些視障 或有其他需要的人士,透過一些特別的魔術表演, Vincent 令他的大小觀眾同樣享受到魔術的驚奇 與快樂,這感染力的程度絕不遜色於常人所能及。 看到這,讀者會很好奇吧!究竟是怎樣的魔術 呢? Vincent 於魔術中會利用聽覺和觸覺的方法讓他 的觀眾透過觸摸及講述表演臺上的神奇變化,利 用在場的氣氛,讓視障的朋友都親歷奇景、親眼 目睹一樣。

6

除了魔術表演,Vincent 還會向一些肢體、智力 發展上較緩慢的小朋友教授魔術表演,好讓他們 藉表演而獲得無比的滿足感而增強自信。 Vincent:他們有時會向正常的小朋友表演魔術, 當觀眾們都驚喜歡呼時,表演者的滿足感確不足 為外人道也。 至於我倆編者的感想是,若是那些表演者的家長, 看到自己比其他人較慢的孩子能於其他人面前勇 敢表演,而且動作及所帶出來的氣氛絕不亞於其 他人時,那種喜悅及成功感,已經遠超於孩子表 演本身所得。

總結 從 Vincent 的愛德奉獻中,魔術帶給我們的不再 是魔術的本身。那是一份愛!他正為我們教友的 榜樣,活現出基督的真義,為主作見證!

若望一書 (4:7-11)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 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 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 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 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 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 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 祭。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 也應該彼此相愛。


活動花絮 5月20日

耶穌升天主日 信仰小團體朝聖活動往天水圍 聖葉理諾堂及青衣聖多默宗徒堂

5月27日

五旬節主日 在主教座堂舉行 新教友感恩祭

6月3日

聖三主日 楊鳴章副主教蒞臨 為主日學同學 施放堅振聖事 7


長者聚餐 虔敬地參與感恩聖祭 開懷地共聚分享美食 雀躍地欣賞魔術表演 熱烈地高歌讚美天主!

看!我們堂區長者是多麼開朗,充滿活力,歡欣喜悅! 在 5 月 19 日樂眾社、聖雲先會和聖若瑟會為堂區長者籌備 一台感恩祭,接受神父的祝福,隨後假座博藝會歡聚午餐,筵開 15 席。首先有馬神父風趣幽默的提示,麥神父和蘇修女分別為 長者們獻唱,席間還有變化萬千的魔術表演助慶,大家在魔術的 互動之中玩得非常開心投入,大家還踴躍上台大展歌喉,盡顯長 者活潑積極的本色。歡宴接近尾聲時,神父修女都親自為每位長 者送上利是,又派送豐富禮物,十分高興! 感謝天主的護佑,一眾長者都滿懷喜樂,精力充沛,恩寵滿溢!

8


無論您是長者,或者想為長者服務,歡迎您 加入樂眾社 或 聖雲先會 或 聖若瑟會 的 行列,與長者們一起參與活動,分享喜樂! 9


10


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別 回應101慕道聚會之問題     於2012年4月20日之101慕道聚會中,有參加 者問及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別,本文就所知的作 出回應。 天主教乃耶穌基督所創,是宗徒傳下來的教 會,遵行耶穌基督的教導。基督教是在十六世紀 初葉由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教派。最初是馬丁路德 的路德派,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神 父,可是他在修會的生活,並未得到安寧。他對 天主的審判常懷恐懼,由於對天主的畏懼令他經 常處於侷促不安之中,對自己能否得救也開始懷 疑。他由《羅馬書》中的一句:「義人由信德而 生活」而領悟並深信「因信稱義,即主張人只靠 信德便可得救,不需要善工善行。」然而聖經教 導我們:天主是公義的,祂一方面向眾人公平地 分施恩寵,另一方面教人與恩寵合作,努力行 善,才可救靈。但路德拒絕教會對他的多次勸 導,到1517年,終於由天主教裂分出去,成為路 德教派。 另一為加爾文派,加爾文是法國人,與馬丁 路德同時,除同意路德的「因信稱義」外,也提 出他的主張,就是人的成義得救天主早已預定, 人不需做任何善工。結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 成為加爾文派。 此外還有英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所 創,他原是表現虔誠的天主教徒,也反對路德的 裂教。他曾親撰一書衛護七件聖事而獲教宗嘉 許。後來為了要娶一名宮女,向當時的教宗克萊 曼七世正式聲明他與皇后的婚姻無效而不獲批 准,於是由天主教分裂出來,成立了英國國教, 更自立為國教教宗。 其後,上述三大教派亦各自分裂為多個教 派,如聖公會、福音堂、清教徒、公理會、長老 會、浸禮會……等等,統稱為基督教。 天主教與基督教各教派在信奉基督的大前提 上並無不同,但在教義及禮儀上均有不同之處, 茲簡述如下: 基督教各派除聖公會外,其餘各派均主張人 只靠信德便能成義得救,無需行善工;天主教主 張人的成義得救,一方面要有信德,另一方面要 遵照天父的旨意生活,多行善工。關於耶穌建立 的七件聖事,天主教完全遵行;基督教只奉行聖

洗聖事,至於聖體聖事,他們稱作聖餐,並不相 信是基督的身體。 至於教義的來源,天主教著重聖經和聖傳, 稱之為「信德寶庫」;基督教謂「唯獨聖經」, 即只承認聖經是教義的唯一根源,不接受宗徒 傳承。關於聖經的卷目,天主教新、舊約合共 七十三卷,基督教只有六十六卷,缺少了舊約中 的七卷,即: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 慧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 在禮儀方面,天主教非常重視禮儀生活,每 日均有彌撒聖祭。逢大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 均有特別禮儀隆重慶祝;其他亦有特別慶節, 如:主顯節、耶穌升天節、基督聖體聖血節,天 主之母節、聖母始胎無原罪節、聖母升天節、聖 若瑟節、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節與諸聖節(天主教 法典﹟1246)等,均定為當遵守的慶節。而基督 教各教派除主日崇拜外,並不特別重視禮儀生 活。 天主教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的代表—羅馬教 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基督福音;基督教 各教派在教義、聖事上,及在教務行政上各自獨 立,各行其事。 此外,天主教對聖母予以適當的敬禮,因聖 母是耶穌的母親,耶穌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 擔耶穌的痛苦;聖母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謙 遜、忍耐寬仁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好榜樣,值 得我們敬重。基督教並不恭敬聖母,認為聖母與 其他一般婦女無異。 巴勒斯坦是宗教的發源地,自分裂為許多教 派後,由於禮儀和教義的分歧,不斷出現紛爭, 這是宗教因素使然;加上政治因素,令巴勒斯坦 時有戰爭。這其實是天主最不願見到的,也是我 們所不願。我們長時期盼望所有信奉基督的各宗 教教派能達致合一,可惜由於禮儀和教義,始終 未能完全達成願望。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同心合意 祈禱,期望基督宗教各教派能重歸一棧,共融合 一。 參考書目: 穆啟蒙編著,侯景文譯、《天主教史》卷三,民 國92年9月五版,台灣光啟文化事業

11


復活節後之反思與啟示 關柏林     時光怱怱,瞬息間復活節在莊重嚴肅的氣氛下渡過了。復活節所帶來的好處:公眾假期、出外 旅遊、繽紛的復活蛋、節日商場裝飾、親友的相聚等慶祝活動。復活節的真正意義是紀念耶穌因替 世人贖罪,受難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了,但除了耶穌,還有何人可「出死入生」? 究竟人死後往那裏去?人過世後會遇見甚麼?究竟有沒有天堂與地獄?     死亡,自從人類有史以來,都是每個人最大的威脅。有些人會問,天主既然愛世人,為何要讓 世人有如此結局?其實,死亡看來是詛咒,但卻可以為這充滿罪惡痛苦的世界解決很多不幸的問 題;對於天天受病痛煎熬的病人,死亡是一種解脫,對於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的人,死亡是對人類 的祝福。試想暴虐的獨裁統治者,如秦始皇及希特拉等,若永遠不死,人民豈不是永遠受到欺壓, 永遠不得翻身?     死亡,更讓我們學習愛,學習珍惜。要知道我們所親所愛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開我們,在 彼此同在的時侯,就要彼此相愛,互相珍重。死亡對人類來說,也是一種提醒,叫我們知道愛惜 生命;有些人因死悟生,在有生之年,為世人謀幸福,以至流芳百世。死亡,讓人意識到生命的脆 弱,人生無常,轉而信靠我們的造物主,得到永生的福份。然而,人為什麼害怕死亡呢?因為人有 靈魂,冥冥之中,知道當肉身衰殘,歸於塵土之後,靈魂將要尋找歸宿,也要面對天主的審判。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載自若望福音第 十四章第六節。這說明,信靠耶穌是唯一通往天父之路到天堂去。     大家可見位於港島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門口所寫的一幅對聯──上聯 : 今夕吾軀歸故土,下 聯:他朝君體也相同。「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人從年幼開始,便對死亡產生恐 懼,甚至連提起「4」字 (與死字諧音) 都覺得忌諱。其實,你可以死而復生,因為人有兩條生命; 第一條可以十分短暫, 形同「客旅」, 第二條卻活到永永遠遠。至於將來你是否幸福,還是永遠 受苦,就得看你此生是否做出明智的抉擇。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 了,也必復活 。」載自若望福音第十一章第二十五節。     天主創造人類,賦與人類自由的意志。祂雖然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大可施展能力,控制人的 思想,使用法力,讓人人都信耶穌;但祂不願意採用強迫的手法,因祂尊重人類的自由意志,寧願 苦口婆心,勸導世人走永生的路,也不願意剝奪人的自由意志。     人生苦短,悲歡離合,在所難免,能勉我前行者,惟有耶穌。祂是我的良朋益友,時刻不離我 身;今天有了耶穌基督,我才享受到金錢所不能買到的喜樂,一無掛慮,可以凡事藉著禱告、祈求 和感恩,將一切所要的向神傾訴。載自斐理伯書第四章第六節。     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能有主同行,不是孤身上路,實是福 氣。天地悠悠,苦痛難免,諸事難以盡明,但有主的人不畏獨 行,不怕路途崎嶇,有信心承擔苦楚。信主的人有永生,不信的 人得不著永生;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天父的榮耀,我們都要面 對天父的審判。但耶穌為救贖世人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讓 我們透過這救恩,悔改歸向天父,罪得赦免,並可得著永恆豐富 的生命;在人生過後,我們還可在天堂裏,與天父永同在,得到 祂所賜的安慰!     主佑大家!

12


13


14


六月堂區通訊 請 教 友 慷 慨 支 持 , 資 助 堂( 區 通 訊 刊) 印 費 用

~ 感恩與代禱 ~ 奉獻耶穌聖心禱文

主耶穌,我們知道祢是仁慈的,祢早已為我們奉獻了祢的心。 可是,祢的聖心是環著一個刺冠,就是我們的罪惡。 我們知道,由於祢苦苦相勸,我們才不至於陷入迷途。 主耶穌,當我們犯罪跌倒的時候,求祢記著我們。 求祢以祢的聖心,使人彼此相愛,使仇恨在人間消失。 但求祢把祢的愛賜給我們。我們都愛祢。 求祢保護我們。求祢以善牧之心,使我們脫免罪惡。 主耶穌,求祢進入每個人的心裡。 求祢敲打,不斷地敲打我們的心門,請祢忍耐,不要停止。 我們的心緊緊關閉,皆因我們不認識祢的愛。 好耶穌!求祢繼續敲打,使我們開啟心門接納祢, 最低限度當祢讓我們記得祢曾為我們受苦受難。亞孟。

教友捐款 德肋撒 梁太

HKD513.00 HKD200.00 HKD500資助堂區通訊印刷費

請為已亡教友祈禱 黃月珍、何文深、周妙金

紅磡聖母堂  二零一二年三月份財政報告表 收入

支出

主日捐獻

$128,082.00 司鐸膳費

$7,221.40

捐贈收入

$22,000.00 司鐸津貼

$12,000.00

已奉獻彌撒之獻儀

$12,973.00 司鐸醫藥費

售賣公教報及聖物收入

$6,269.00 修女津貼

資助電費收入

$2,873.00 職工醫藥費

資助堂區通訊收入

$1,916.60 職工薪金

$205.00 $10,500.00 $45.00 $51,030.00 $4,100.00

$150.00 主日協助堂區工作之神父謝金

簽發領洗紙收入

$11,733.00

交通費

電費

$5,656.00

水費/電話費/煤氣費

$968.00

保險費

$5,930.73

文具/郵費/印刷

$862.00

禮儀用品及聖物部

$14,382.70

維修保養

$10,480.00

報紙費/雜誌費

總收入 總 額

$174,263.60 $174,263.60

$240.00

堂區通訊 (三月)

$2,816.00

護衛員當值費用(二月)

$1,920.00

新禮堂及升降機清潔費用

$4,000.00

西南九龍總鐸區傳教節活動

$1,893.87

成人領洗袍100件

$1,000.00

雜項支出

$6,385.20 總支出

$153,368.90

盈 餘

$20,894.70

總 額

$174,263.60

15


St. Mary's Church 5 Dyer Avenue,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Tel.:2764 0101 Fax.:2774 472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