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夫的禱告 親愛的聖母堂兄弟姊妹們,在今年四旬 期內,以下是另一個讓我們默想的故事: 從前,一個村落裏,住著都是幹練的農夫, 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信仰是他們生活一部 份,從小便認識到在世上過虔敬的生活, 祈望來世可以在主內重聚。全部村民無論在 工作或生活上都是和諧相處。村內每一角落 均瀰漫著喜樂歡欣的氣氛。就算遇上任何困 難,他們也會彼此尊重,不會互相責難。雖 然他們不至於被稱為聖人,但無論如何,他 們都盡力過成全的生活,努力生活信仰,直 至有一天,悲慘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夥強盜,從遠處到來這寧靜的村 莊,盡情劫掠:包括農作物、牲畜、小孩, 更強迫他們作苦工。簡單地說,強盜奪去他 們全部所有。有一家的女主人,是一個非常 勇敢的人,她幫助一些村民藏在自己的農舍 內,免受強盜蹂躪。可是,最後她被凶惡的 強盜發覺,並冷血地殺害了。這時,男主人 剛在遠方售賣牛隻,慘事發生後,改變了他 的生命。 男主人遠走他方,過新的生活,設法忘 却此事。歲月飄逝,年老的農人與他的孫子 相依為命。孫兒發覺,每當他們一起誦念天 主經時,祖父總會畧去不唸“求祢寬恕我們 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這兩句。 一次,年輕人忍不住問祖父,這奇怪舉動背 後的原因。祖父猶豫良久,感到孩子的好奇, 於是開口道出孩子出生前的慘事。他不能饒 恕殺害妻子的人,並希望總有一天能報這血 海深仇。他的孫子聽了後,問他說:「你為
何不再 唸 天 主 經全篇經 文, 而 只 略去其中兩 句 呢?」 老 人 回 答 說:「 因 為 在 唸到這 兩句時,我內心感到不安」,祖父說這話時, 已開始不願再提這往事。孫子說:「我聽到 祖母被殺的經過也感到難過,這不單悽慘, 同時也令你痛苦地生活,但我相信報復並不 能使祖母復生,祖父我愛你,我和你一起很 快樂,希望我們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祖 父說:「我現在雖生猶死。不過就看看我們 以後的命運怎樣吧。」 一個下雨天,老人聽到屋外有嘈雜聲, 顯然有人想找藏身的地方,為逃避追捕他的 人。於是出門看個究竟,他看到面前站著一 個疲憊不堪的人,任何人見到都會動憐憫的 心。陌生人很需要人幫助。出自惻隱之心, 老人不由地把他藏在自己的屋裏,豈知道這 人竟是多年前殺害他妻子的兇手。經過這麼 多年,沒有人再認出他來了。原來兇手後來 不斷作惡,最後成了通緝犯。這人並不知道 自己傷害了很多人。過了數天,事情平靜下 來後,老人便問及這位不速之客,他被人追 捕的原因,這兇手於是將自己從前所作所 為,一一向老人道出。老人知悉他苦苦追尋 的人就在眼前,立時把他縛起來,去找支槍 來報仇。他對天主說:「感謝主將我要找的 人帶到我面前……」,但他即時浮現起自己 和孫兒的對話來,內心起了掙扎……「報此 仇?或放過他?怎麼辦好呢?」最後他將這 壞人放了,並對他說:「你的作為曾令我非 常痛苦,但我還你自由,走吧!好好地過 活。那位全能者才是你的判官。」自此便再 沒有這賊人的消息了。 這故事主題是寬恕。在四旬期內,我相 信很多人都求天主賜給他們寬恕的精神,或 者增強他們寬恕的能力。讓我們以行動來實 踐吧。最後,希望以下的聖言能激勵我們: 「當你們立著祈禱時,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 事,就寬恕罷!好叫你們在天之父,也寬恕 你們的過犯(谷:11:25)」
3
SMCG ANNUAL LENTEN RE TREAT 2013 By:
Crisanta A. Ignacio “ We have come to Know and to Believe in the Love of God has for us” {1 John 4:16}
T
he Liturgical Season of Lent starts on Ash Wednesday, this year it falls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last February 13,2013. We were so blessed to have a Lenten Retreat on that day to recollect ourselves as self preparation before receiving the Ashes. We had two speakers on that day since our activities were divided into morning and afternoon session. Our Guest Speaker for the morning activity was Sr. Carmellie Timbol PDDM. She defined Lent as season of repentance and reconciliation, 40 days before the celebration of the Lord’s resurrection called Easter. She emphasizes the 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such as Fasting, Almsgiving and Prayer. She gave us a glance about PORTA DEI {The Door of Faith} it is an Apostolic Letter of Pope Benedict XVI on October 11, 20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ate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Year of Faith from October 11, 2012, until November 24, 2013. It mark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the Vatican Council II on October 11, 1962 formally opened under the Pontificate of Pope John XXIII. It marks also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romulgated by Pope John Paul II.
S
r. Carmellie read for us the surprising announcement letter of Pope Benedict XVI that he would renounce the ministry as The Bishop of Rome effect date February 28, 2013.. In his remarks the Pope reflected on the meaning of conversion , a traditional Lenten Theme, and on what it means to live as Christian in today’s society. We have come to profound crisis of our Faith. Our Theme must have a deep impact in us to Believe and to Know how much Love God has for us. The whole Church is invited to celebrate the precious Gift of Faith to receive and nourish it through continuous renewal of our commitment as a Christian for it is a lifetime journey.
6
W
e must share our Faith through evangelization most to people of No Faith so they can be welcomed into New life in Christ and the Church, re- evangelized ourselv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our relationship with Jesus Christ and the Church. We need to open our hearts and allow the Word of God to be transformed in His Grace, to practice mercy in our daily life, leave space for prayer and silence, open to conversion in the power of Christ who He alone can make all things New above all our poor existence with humility. The temptation to set aside one’s Faith is always present, thus an authentic conversion must become our response to God’s love for us. The day’s message was delivered to us in details and it penetrates into our hearts. Sr.Carmellie encouraged us to read and learn more , to discover the beauty and goodness of our Christian Faith through the Catholic Doctrines and Documents such as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make it a habit to read the Sacred Scripture {Bible}, participate in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acraments, the Liturgy specially the Holy Mass {Holy Eucharist} which is the summit of our Christian Faith. As we focus on our Faith, we come to learn the act of Almsgiving as an act of Charity not only by material means. Faith and love is essential to each other, by supporting other’s Faith allows us to see the face of the Risen Lord in all those who ask for our love .” As you did it to one of the least of these brethren you did it to me” {Matthew 25:40} Be concerned to one another. Being concerned to each other entails our Spiritual Being towards eternal salvation.
T
he afternoon activity continued by our Spiritual Director Fr. Ambrose Mong OP. He described Retreat as withdrawal and Dessert as to have silence in our heart. According to him the numerical number 40 has significance in the Church history such as: Jesus spent 40 days in the dessert to gain strength physical, spiritual and Will power to obey God, His Father’s will, 40 years of the Babylonians in Exile, 40 days of raining caused the flood, and 40 years of the Hebrews in the dessert before they reach the promised land. Fr. Mong told us we fast on things we love to do not only by means of food. He told us to be optimistic in life, be kind, be happy, trust in Divine Providence the Holy Spirit is the best teacher he speak to us in the silence of our heart, forgive and reconcile, pray for our enemy, be cheerful, learn the virtues, the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and more positive advice. He said life is transitory, temporary, be hopeful, leave and forget the past, live the present life to the fullest, leave to God the future for no one knows what it hold only God. Live our life happily with our friends and family despite of difficulties, Be aware of our weaknesses. His suggestions were all inspiring and helpful for us to reflect and to have a meaningful season of Lent. After his message he gave some time to those who need to receive the Sacrament of Reconciliation. The day’s activity culminates with the celebration of the Holy Eucharis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Ashes. Our hearts were filled with gratitude, joy and with a Prayerful Spirit, Truly Blessed!!!
7
癸巳年大年初一分享 多謝神父給機會讓我與各位分享! 今天是大年初一,首先向各位拜年,恭祝 各位新春愉快、身體健康、事事如意、主寵日 增;小朋友學業進步! 一個月前,我們慶祝西曆元旦,今天我們 又慶祝農曆新年。為甚麼稱作農曆呢?其實這 是根據太陰(即月亮)的圓缺而推算出來的曆 法,叫作陰曆。中國以農立國,為了配合農務 及農業生產的需要,故採用陰曆;又因為與農 務有關,因而又稱為農曆。緣此原因,農曆新 年便成為中國重要節日之一。在這喜氣洋洋的 佳節,是與家人團圓、親友相聚的時刻。在從 前,離鄉別井到外地謀生的遊子,每到新年, 必定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時至今日,在外 地工作的親人,也許未必可以抽空回家過年, 在此,我們期望外地的親友,在主的愛內,也 能感受四海一家的溫暖。 至於務農的人,農曆新年期間,是享受整年 耕作收成的時刻。由於收割過後,春耕尚未開 始,這時正是休耕期,不用下田操作,有一段 休息的時間,可以歡度新年。同時,也正好讓 土地休養生息。讓土地休息原是天主的意願, 在舊約《肋未紀》第25章1至11節中有記述,上 主訓示梅瑟告訴以色列民,耕作六年之後,第 七年為安息年,要休耕;七個安息年之後,到 第五十年,定為喜年,也要休耕。可見天主要 人管治大地,但絕不可濫用大地。 在從前,中國人過年,特別在農村,是有 一段頗長的時間,大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過 臘八粥之後,便開始為迎接新年作一切準備, 直至過了正月十五日,才算新年完結。準備的 工作很多,如清潔家居、貼年畫、春聯、揮春 等;之後佈置年花、宰殺牲畜,風乾或製成臘 味;製作賀年糕點、煎堆油角等。食品數量很 多,因為在新年期間,親友到來拜年,必定以 自己親自製的食物招待客人。這與今日很不 同,今天我們會與親友到茶樓品茗、到酒家吃 飯。記得在我童年時,雖然身在香港這個大城 市,亦非務農,但也保留一些傳統習俗,只是 沒有農村般繁複,簡化了很多,也不會在家中 宰殺牲畜,自製臘味。 除夕的團年飯是不可缺少的,菜餚十分豐 富,因為要有吃剩的,今天看來,剩下廚餘 不環保。不過最重要是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 飯,有團圓的感覺。原來圍繞著同一餐桌是有
8
陳潔璋
特別意義的。耶穌在最後晚餐中,與門徒圍著 同一餐桌吃飯,建立了聖體聖事,把聖體留給 了我們。餐桌成了團體的中心。耶穌對門徒 說:「你們應行此事為紀念我。」(路22: 19)因此我們每次參與感恩祭,都是紀念基督 救恩的奧跡。在祭台前領受基督聖體,是共同 圍著餐桌分享基督同一的聖體,是彼此共融的 時刻,故聖體聖事乃共融聖事。所以,一家人 「同檯食飯」,最能表現團結、和諧與共融, 因而團年飯不可缺少。 在古時,團年飯之後,長輩會給晚輩壓歲 錢。相傳最早的壓歲錢,是用紅繩穿上一百個 銅錢,寓意長壽百歲。後來簡化了用紅封包。 我年幼時,家中長輩給的壓歲錢也是紅封包, 這是要保留到過了正月十五才可拆的。 大年初一,向家中長輩拜年乃必須的,之 後還有多天的忙碌,便是親友互相到賀拜年, 一片喜氣洋洋。如今,人人工作忙,假期有 限,一般都會相約到酒樓來個大團拜,這也是 一個省時的好方法。 今時今日的香港,是個國際大都市,華洋聚 居,受西方文化影響,古老的過年習俗也簡化 了。加上今日的婦女亦有別於昔日的婦女。從 前婦女們主要在家持家理務,今日大多數是雙 職婦女,一方面要主持家務,一方面又投身社 會工作,何來充裕的時間一如從前般準備過年 的繁重工作?正因如此,市面上的賀年物品、 食品便應運而生,一切都可以買到。 香港人每天營營役役,早出晚歸,平日相 聚的時間甚少,一家人「同檯食飯」的機會可 能也不多。因此,無論過農曆新年的習俗如何 簡化,個人認為團年飯仍是值得保留、重視和 珍惜的。既然平日與家人相聚的機會不多,那 麼逢年過節便要珍惜與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刻, 讓在同一餐桌上洋溢家庭中的和諧共融。年輕 人每天工作繁忙,遇有假期出外玩樂乃無可厚 非,但請不要忘記騰出一些時間陪伴家中的長 輩。我很慶幸我兩個 兒子已結婚多年,但 逢年過節必定回到家 中吃飯,我為此經常 感恩。 最後,再一次恭祝 各位新年快樂、主寵 常伴。主佑各位!
新年 - 主﹑家﹑我
梁嘉善
在新的一年,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身心平 安,主寵常伴! 春節是一年裡的大節日,這在我家亦不例 外,總是過得非常熱鬧。我爸爸媽媽都有很多兄 弟姊妹,所以小學時學習親戚關係和稱呼,對我 來說從來不難。 其中有所改變的是地點改為在酒樓,氣氛卻 依舊。今年在酒樓等待開始吃團年飯時,正好我 在準備年初一主日彌撒的這篇分享內容,親友看 見我埋頭苦幹都問我在做甚麼。雖然我的親友大 部分都是教友,當中佔多數卻都很少回聖堂。要 他們有所改變,要靠多向天主祈禱了!所以很感 恩我可以藉這機會向他們談及堂區的生活!
以前嫲嫲尚未回歸主懷時,過年前的一星期 我們一眾孫兒都會到她家幫忙大掃除及整油角。 新年的慶祝大餐由年三十晚團年飯直至初二的開 年飯也是全家十多人一起在嫲嫲家吃飯。嫲嫲家 地方不大,雖然十多人非常擁擠,卻很熱鬧,亦 有團圓的氣氛。現在雖然嫲嫲已離開十年,我家 的新年傳統亦維持著。
過往我並不常向身邊的人提及自己的教友身 份,但回想剛過去的一年,機會增加了!因為去 年加入了聖言宣讀會,剛過去的十月還感謝主的 眷顧成為了職員會秘書,從此堂區在我生活中的 比重增加了,亦因此有更多機會向身邊的同事和 朋友提及。剛好讓我能做到《八項回應信德年的 具體行動》之中最簡單的一項 -"日常生活中不 怕公開承認自己是天主教徒"。感謝主!
另外,近期亦喜歡在"facebook"跟朋友分享信仰。我在米埔自然保護區工作,那兒是香港難 得的"雀鳥天堂",因此我常常可親近主所創造的大自然和雀鳥,所以偶爾會把拍到的照片上載到 Facebook,說聲"感謝天主",又或引述一段聖經章節。我認為這是個不錯的方法向朋友提及天主及 信仰。 例如最近我把自己很喜歡的一段瑪竇福音寫到facebook: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 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 特別喜歡這章節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與雀鳥相關,但這段福音為信德年亦甚有意義。每次看見 雀鳥為我來說亦是一個提醒:"天主自會照料一切"。求主讓我們今年都能充滿信德,全心信靠衪, 讓身心都過得更加平安喜樂。 主佑!
9
教會的四大標記 (信德年—認識教會)
在信經中,其中內容有一條是:「我信至 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這 便是教會的四大標記。這四個標記,我們可以 在教會的生活中真實和具體地感覺到的。
解釋教會的至公性為「一中之多」,表示所有 地方教會歸於整個普世教會之內,明顯地把至 公性與地方教會相聯。梵二大公會議指出:圓 滿的至公性,必需與羅馬教宗達至共融。
教會的至一性:
教會的至公,有其末世性,就是教會的至 公性早已在教會創立時便獲賜予,但教會需要 在歷史中不斷努力把這至公性實現出來,尤其 是傳教活動和使命。所以,在現世,這至公性 「已經」賜下,但「尚未」圓滿實現,因而我 們稱「旅途上的教會」。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看到「至一」: 1. 信仰上表達的「一」。就是大家都以信經 為基準,代表教會信仰上的「一」,即只有一 個信仰,表達在同一的信經上。 2. 禮儀上表達的「一」。全球各地參與的禮 儀是完全一致。雖然梵二後禮儀本地化,但這 只是各地用各自的本地語言舉行同一的禮儀。 3. 聖統的「一」。就是一個教宗的領導,制 度上的一致性。 由以上三方面看,教會的至一性十分明顯。 教會的至聖性: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因著基督,教會得「潔 淨」、「聖化」,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教會。 因此教會是「至聖」的,而這個「至聖」來自 基督。 教會透過「聖化」的使命和行動,把她身 上至聖的特質表達出來,成為可見的標記,成 聖是教會一生的召喚。教會的成聖使命,不但 要聖化自己,也要聖化世界,完成天主創造人 作為天主肖像的聖善。 教會的至公性: 「至公」是最能夠表達教會的本質與特徵 的,因此稱為「公教會」。「至公性」是指「整 體」之意。早在公元第二世紀,安提約基亞的 聖依納爵,首先把「至公」一詞用於一個小亞 細亞的地方教會上,是指出整個基督的教會存 在於地方教會內。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第 13 號中,
10
教會的宗徒性:(從宗徒傳下來) 在信經中 ,,我們清楚地宣認,教會是由宗 徒傳下來的。即是說:教會的建立與宗徒有關。 所謂宗徒性,是指來自宗徒,即由宗徒一代接 一代,延綿不絕地流傳至今。 今天,「由宗徒傳下來」的信仰有了更深 更廣的解釋。按神學家的研究,教會的宗徒性 具有兩大幅度,即縱向幅度和橫向幅度。 「由宗徒傳下來」的縱向幅度:從新約的 記載中,尤其是聖保祿的著作,肯定地報導, 宗徒是把基督復活的信仰傳遞了給教會,而教 會就在信仰中承接了宗徒所宣講的、所傳遞的 給了我們。這縱向幅度是橫向幅度的基礎。 「由宗徒傳下來」的橫向幅度:由宗徒所 見證、所宣講的復活信仰,需要在歷史中代代 相傳下去,並要在地域上加以宏揚,讓復活的 信仰廣傳人間。於是「由宗徒傳下來」便產生 了橫向幅度。從教義角度來看,橫向的繼承有 兩層,就是整個普世主教團是宗徒團的繼承者; 而歷任教宗就是宗徒之長、第一任教宗伯多祿 的繼承者。 由以上所述,教會的四大標記:至一、至 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便明顯地彰顯出來。 --- 福傳小組
捐書活動 關社組為了推動環保,於 2013 年 1 月 6 日 及 13 日於堂區擺設檔攤給教友捐出舊書籍。目 的是使舊書可以於教友中傳閱,不致被我們棄 置於堆填區,以達到減少廢物、物盡其用、循 環再用及分享閱讀的樂趣。
日只供教友捐書,所收到舊書都比上兩次多。 多謝教友慷慨捐出舊書支持關社組環保活動, 但因地方有限,我們只能於特定時間接受教友 舊書籍,其餘沒有指定時間,恕不能提供接收 書籍服務。
2 月 3 日關社組藉大家農曆新年前做大掃除 機會於堂區又擺設檔攤給教友捐出舊書籍。當
我們會四月十四日 ( 主日 ) 再擺設檔攤給 教友選擇舊書。詳情會稍後於堂區報告宣佈。
11
遲來的朝聖後感 阿寶 不 經不覺,從以色列 朝聖回港已有 多個月了,我因工作忙 碌,故一直沒時間寫下朝聖後的感想,自覺對天主有 點兒虧欠。最近,我因眼疾而要動小手術,難得有數 天病假,正好讓我盡情緬懷朝聖時的點點滴滴。原來 這場小病,是天主賞給我的另類禮物。 自一九九六年在羅馬的聖梯小堂經歷了一次跟耶穌 真實的相遇後,我便對祂深信不疑了。以色列遍佈了 耶穌的足跡,自然成為我渴望尋根的朝聖地。 去年八月,我和團友們一行四十五人,在十五天的 旅程中,走訪了耶穌出生、成長、傳道、受難,以及 復活的大小城鎮。從不同的遺址上,我們都能體驗祂 的臨在。 一天,我們前往革責瑪尼山園祈禱大殿參觀。當 我走進大殿的祭台前,才知道那兒放着耶穌在受難前 夕跪下來祈禱的聖石。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它並沒有 給任何圍欄封鎖,我可以像耶穌一樣,跪下來親手觸 摸它,一面祈禱,一面跟耶穌進行超時空的接觸,感 受祂當時恐懼和傷痛的心情,藉此答謝祂的救贖,並 祈求天主賜予我非凡的勇氣,以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 戰。之後,我們便圍繞着這塊聖石舉行感恩祭。當我 領受聖體聖血時,再度覺得自己在跟耶穌共進晚餐, 那是多麼的美麗,多麼的動人! 在各個遺址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雞鳴堂 了。它本是大司祭的居所,耶穌被逮捕後便給士兵們 帶到這裏,而伯多祿亦在此三次不認主。 到達這座聖堂後,導師李子忠先生便帶我們前往 聖堂樓下的密室參觀。那時候,我跟着前面的團友, 沿着樓梯往下走,心中以為是去看看某人的墓穴,怎 料當我進入這個密室後,才知道它是跟耶穌有關的。 這個密室面積不大,李先生待團友齊集後,便對 大家說:「這兒本是大司祭家中的一個地下蓄水池, 後來成為 了監獄。 耶穌被士 兵們從水 池頂部的 小洞口吊 下 來 , 祂 就 在 這個完全 黑暗的地 方,孤寂 地度過了 漫長的一
12
夜。」這番話令我感到很難過,也刺痛了我的心。試 想想,耶穌在那時候的心情會是怎樣?門徒四散,祂 獨自在監獄裏等待死亡的來臨,就連心愛的門徒伯多 祿也背叛祂。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踏進耶穌的「囚室」,當我聽 完李先生的話後,便在這兒默想自己是前來探望耶穌 的朋友,我是來為祂分憂的。可是,我真的有資格 嗎?坦白說,我也是一個經常傷害耶穌的罪人。驕傲 嫉妒、自以為是、懶惰怠慢……這些數之不盡的罪過 每天都可在我身上找到,我……確實傷透了耶穌的 心。祂的痛、祂的死,絕對跟我扯上關係。伯多祿在 雞鳴時能立刻痛悔反省,而我又如何呢?我竟然還厚 着面皮說自己要在囚室裏安慰耶穌,真是荒謬! 然而,仁慈的天主沒跟我算帳,更沒嫌棄我的膚 淺,卻在這次旅程中,在我這個不折不扣的罪人身上 施行了一個 奇蹟。 八月十二 日下午,我 們在前往斐 理伯凱撒勒 雅的途中, 經過約旦河 的上游。李 先生吩咐司 機把車子停 在路旁, 好讓我們 前去河邊取聖水。那時候,大家都興奮極了,猶如天 真的孩童,恨不得立即下車跑去河邊戲水呢!在路途 上,我拿着兩個空瓶子,雀躍地望着前面的約旦河。 突然,我看見自己那雙佈滿濕疹的手背,便自言自語 地說:「我雙手這回有救了!」走到河邊,我把瓶子 注滿了聖水,然後跟其他團友一起戲水,大家樂也融 融。 說來奇怪,自那天開始,我手背上的濕疹消失 了。在這四個多月以來,我無需在手背上塗藥膏,它 們已經不藥而癒。我清楚地知道,這是天主給我的寬 恕和恩寵。我……我是誰?我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 罪人,但天主仍然深愛着我。 這次朝聖之旅,天主治癒了我的病患,治癒了我 高傲的心靈,而「雞鳴」二字正好提醒我要時刻警 覺,反思己過。今後,我要加倍努力,學習伯多祿痛 改前非,做個榮主愛人的基督信徒。 [原文在3月3日公教報刋載]
教友建議 Dear Editor, 我是一個領洗了十多年的教友了,領洗後對福 傳和服務也沒有什麼建樹。最近突發奇想,希望聖 母堂可以成立親子/主日學義工隊,希望我可以和女 兒參予其中,但又不知從何做起,只好嘗試寫信給 你,我只希望把這個建議傳給堂區辦事處或大家。 萬事起頭難,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貧富不均、獨 居老人、現代人的價值觀、金錢至上等等,全都不是天主所樂見的! 夢想成真 「施比受更為有福。」這一句話已經耳熟能詳,但又有多少人有身體 力行?我們每天對孩子說要惜福,因為世界上仍有很多人未能温飽,但衣 食無憂的孩子又怎能體會到那些人的處境呢? 聖經說過:「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我們不但要宣講福音,還要 把信仰活出來。孩子是明天的接棒人,我們要把信仰的根埋藏在孩子的 心,就要和他們一起身體力行。 成立主日學義工隊是其中一個途徑給機會給家長和孩子去服務社會和 有需要的人,家長參予每星期一次的籌備會,孩子參予每三至四個月一次 義工服務。經過籌備和參予,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教友和教會一起成 長,使天主經內說的「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實實在在地 體現在人間。 你們願意地這個夢想變成真嗎? Best regards, 咕噥
13
三月份堂區通訊 ~ 感恩與代禱 ~ 感謝天主引領聖教會在 3 月 13 日選出了新一任的教宗方濟(Pope Francis),作為聖伯多祿的繼承人。 祈求天主特別降福新教宗,使他能在祢的聖意下帶領整個教會在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內共融合一。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我們亦感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對聖教會的關愛和貢獻,祈求天主保守他,使他能在祢的平安中繼續他 的朝聖之旅。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復活節領洗的候洗者祈禱,祈求天主光照及恩賜他們恆久的信德和熱切的皈依,實踐成聖的事工, 作祢和平的工具。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領洗的嬰兒祈禱,祈求天主護佑他們,求主賞賜他們活潑的信德,一生保護他們走在基督的道路上, 免陷於凶惡 , 健康快樂地成長。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領堅振的教友祈禱,求天主賞賜他們堅強的信德,熱誠的愛德,以言以行為基督作證。為此,我們 同聲祈禱! 請為詹伯雄兄弟祈禱,亞詹從 10 米高墮下,進院後已通知醫院牧靈部安排為亞詹傅油。今次重傷竟沒有 骨折或傷及重要的器官,現已出院休養,真是奇蹟。是天主的恩賜,感謝天主!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患病的弟兄姊妹祈 禱,特別是梁麗芝和袁少芳姊 妹,麗芝最近腹部疼痛無法入 睡,少芳患腦退化症在九龍醫 院留醫,馬神父已為她們傅油, 祈求天主撫慰她們的心靈,給 她們足夠力量去面對這苦痛的 時刻。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已亡的教友祈禱 錢國瑛、張富榮、郭耀宗、 梁仲常、林雪卿、張兆華、 陳曼梨
紅磡聖母堂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財政報告 收入
支出
主日捐獻
$193,048.70
司鐸膳費
$7,110.70
捐贈收入
$3,600.00
司鐸津貼
$12,000.00
禮儀收入
$1,600.00
司鐸醫藥費
已奉獻彌撒之獻儀
$23,037.00
$808.00
修女津貼
售賣公教報及聖物收入
$8,532.00
職工醫藥費
資助電費收入
$2,526.00
職工薪金
資助堂區通訊收入
$1,916.00
主日協助堂區工作之神父謝金
簽發領洗紙收入
$220.00
交通費
堂區禮儀記事簿捐獻
$500.00
差餉/地稅
$10,500.00 $45.00 $54,493.00 $4,200.00 $12,492.50 $432.00
電費
$12,981.00
水費/電話費/煤氣費
教友捐款 HKD647.00 德肋撒 HKD200.00 梁太 HKD500.00
$759.00
文具/郵費/印刷
$2,442.70
禮儀用品及聖物部
$12,481.20
維修保養
$9,200.00
報紙費/雜誌費
$258.00
堂區通訊 (11月,12月)
$5,632.00
護衛員當值費用(十一月)
$1,920.00
新禮堂及升降機清潔費用
$4,800.00
明愛課室清潔費用
$1,800.00
一點燭光禮物
$269.60
更換秘書處電腦一部
總收入
14
總 額
$234,979.70
$234,979.70
$4,130.00
燈及摺檯, 櫈(一樓會議室/走廊)
$20,330.80
禮儀記事手冊1000本
$10,804.00
數碼電子琴
$28,000.00
無線咪連手提擴音器及咪座
$4,200.00
雜項支出
$6,431.80 總支出
$228,521.30
盈 餘
$6,458.40
總 額
$234,9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