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了繁櫻嬉鬧初春,時序入了清明前夕,陽明山的櫻紅已末,蜂舞蝶飛熙攘著,《前山報》乘著春天的腳步,翩然而至。
在陽明山舉辦了10年的春天潤餅文化節,順應觀眾對文化美學的期待,正式轉型為「閑情生活節」,林語堂先生所鍾情的晚明生活美學,是歷史上文化最豐碩的年代,四月至五月林語堂故居與舒喜巷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期待與大小觀眾一同領略傳統美學。
仲春,士林的「山」與「河」萬物開始甦醒,沿著老水圳往山走,在「士林新街」、「芝山岩」與「尾崙古圳路」漫步。士林新街以水圳、老廟、市場、小巷為聚落核心發散,濃縮成青春的滋味,也在歲月的累積中令人回味。跟著蘇正隆老師的步伐,來到陽明山坪頂地區的「尾崙古圳路」,這條古道從尾崙水圳路的入口至「公平橋」的菁礐溪取水口,路程約一個多小時,沿途水聲潺潺,綠蔭夾道,鳥語啁啾,是一條極佳的踏青路線。
芝山岩地區有一尊植蘭亭媽祖,受到在地居民擁戴,每年農曆4月26日繞境家戶案桌相迎,約百年前該地就以此媽祖為信仰神,今年我們一起在士林迎媽祖,透過社區信仰創生媽祖的新時代。
此次探訪了陽明山的著名雕塑家王秀杞老師,秀杞老師出生於陽明山新安里的農家,可說是士林的老住民,他對土地的熱愛展現在其作品,充滿自然田園的圓潤秀雅溫暖細膩。從傳統雕塑回看新世代的蠟雕,中生代設計師柯柏寬,將雕塑的精華濃縮在飾品裡,刻寫了原創設計的血淚史。
從台灣遙望,國際觀點收錄了尖沙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的位置,有機會到訪的觀眾不妨細細比較,香港歷史博物館呈現視角的與記憶中的香江是否一致。
從士林的山林出發,沿著水圳探看文化交疊與分徑,新與舊,遠與近,交織成春天的符碼,獻給喜愛藝文的您。